首页>演讲稿>最新苏轼的演讲稿(实用6篇)

最新苏轼的演讲稿(实用6篇)

作者:紫衣梦 最新苏轼的演讲稿(实用6篇)

演讲属于现实活动范畴。它是演讲家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判断和评价,直接向广大听众公开陈述自己主张和看法的现实活动。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演讲稿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演讲稿模板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苏轼的演讲稿篇一

无论是你,是他,还是我,当我们走进这个纷繁的世界时,心中都藏着一个美好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我们立下坚定的信念,我们有着不屈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

当我们走上自己的梦想之路时,我们发现自己的梦想之路又是那么的艰难,那么的遥远。在广袤的市场上我们能感受到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然而,异乡的举目无亲,让我们茫然而不知所措;初来乍到的无知,让我们深深的感受着这个社会舞台的多姿与无奈;开发市场的艰辛,也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才是销售。

在梦想开始的路上,我们忘不了早出晚归匆忙的身影,忘不了手拿食物,边走边吃赶路搭车的场景,更忘不了自己身背行囊,一次次拜访,一次次被拒绝的心灰意冷。然而,我们也忘不了拿下订单时的欢欣喜悦,忘不了大批发货时的激动与豪情,更忘不了市场将要被自己逐渐打开时的自信与稳重……在销售的路上我们有很多很多的忘不了,他包含着太多的辛苦与心酸,还有着苦尽甘来的甘甜之美。

所有的一切,就是因为我们拥有着梦想,有着不屈的意志,有着坚定的信念!我们绝不会放弃,更不会抛弃,因为我们心中有梦,有着自己一个美好的梦,而这个梦是需要坚韧和不懈的努力。

我们为我们的梦想已经开始上路,已经走在路上,在这个路上将有更多的沟壑与荆棘在等待着我们,也有着更大的收获在等着我们。

一首歌词《在路上》让我们细细的品味:

那一天\我不得以上路\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心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让我们大声的去朗诵并深深的体味这句蕴含真理的古语吧。

放飞你的梦想,让我们用坚定的信心,满腹的豪情,永不退缩的信念,去迎接挑战!

苏轼的演讲稿篇二

大家下午好:

梦想,是每个人心中一盏不灭的灯,自从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它就一直照亮我前方的路,梦想,给予我勇气和力量,在每一次跌倒或失败后总让我挺起胸膛。

我见到了您,花木兰,您是位舍小家顾大家的巾帼英雄,您毫不犹豫地辞别双亲,勇敢地投身于保卫国家的行列之中,留下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千古传奇。您把自己化为夕阳下驰骋的风景,伏在那宽阔的马背上。您看,那杀敌的马儿还在余晖下奔跑。

我见到了您,司马迁,您出生在富家大院,但又饱受人间酷刑,却不能抹杀您心中的热血。

苏轼的演讲稿篇三

1079年深冬的一天,大雪纷飞。“乌台诗案”在历经五个月后,终于尘埃落定。苏轼受文字狱所累,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当一个闲差。他从春风得意的科场奇才,到谪居落寞的戴罪犯官,遭遇了人生的严冬。

湖北的冬天是寒冷、孤独、荒凉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心也是冰凉的。政治上失意,再加上牢狱之灾,这些对他的打击已经够大了。然而苏轼到了黄州之后,没有住所,没有收入,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生活的困顿和精神上的贫乏,就如这寒冷的冬天一样,仿佛长得一眼望不到头。

“人生到处何所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他望着寒风中瑟瑟的枯草,喃喃着。他回想着一幕幕往事,回想着这些年的仕宦沉浮,满怀不被时局理解的愤懑,也有着对糟糕处境的无奈。我难道就此一蹶不振,随波逐流、与世沉浮吗?不能!我还有远大的理想抱负,还有报效国家的满腔志向。等心情慢慢平复以后,他找回了自己的本心,“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只要越过最艰难的旅程,就会踏上光明的大道。在困境面前,他进发出了更加坚强的韧性。

短暂的失意过后,苏轼很快振作了起来。他脱去了文人的长袍,换上了农夫的短衫,躬耕垄田,辛勤劳作,在东坡荒地上筑舍定居,创去荆棘瓦砾,清理掉颓垣废瓦;他的手上磨起了老茧,他每日与山村农夫一起种地,种菜,酿酒,做饭,把穷乡僻壤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寒冷的冬天变得热气腾腾了。

而后,苏轼更是沉下心来,秉持超然豁达的态度,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博览群籍,著书立说。一篇篇不朽名作在黄州问世。从“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释然到“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超脱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从容;从书法大作“寒食帖”到自创美食“东坡肉”;诗、词、书法都达到了人生巅峰。这个黄州的冬天,让他历练出了“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旷达,完成了从苏轼到苏东坡的蜕变。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过:人可以被打倒,但不可以被打败。苏东坡就是这样的人。黄州的冬天,让他去掉了恃才傲物桀骜不驯的脾气,养成了稳健端庄谦逊平和的大气;去掉了尖酸刻薄恩恩怨怨的小家子气,养成了虚怀若谷宽以待人的大气;去掉了柔弱缠绵多愁善感的文人气,养成了刚毅坚强直面人生的丈夫气。他越过了无人知晓的荒寒,走过了心中的严冬,他把本来苟且的生活,过成了诗和远方。等下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苏轼已经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

1086年,“杜宇一声春晓”,五十一岁的苏轼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他被任命为翰林学士,成为国家重臣,得以继续济世报国。

身处冬天,从容面对,此心安处,便是春天。

苏轼的演讲稿篇四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爱国与口号。

仔细体会一下,大家会觉得这些口号很滑稽,但这的确是我们国人自己发明创造的。

当然,我并不否认口号的作用。标语口号具有“纲领性”和“鼓动性”,它弥补了集体行动在组织结构上的缺陷,使人的潜力得到自然充分的发挥。然而,当口号仅仅是口号,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时,它就没有任何意义。

当爱国仅仅是一句口号时,就不是爱国了。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呢?

其实,爱国就是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为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素质做自己应有的努力:在升旗仪式上保持肃穆,这是爱国;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这是爱国;倒垃圾时,双手把垃圾筐递给那位年过半百的收垃圾的老人,这也是爱国;甚至,在某位同学做“爱国与口号”的主题演讲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同样是爱国。当爱国口号和实际行动结合到了一起,我们就是真正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中华儿女了。

正如今天,大家欢聚一堂,共同抒发对祖国的热爱;明天,我们坐在教室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心中高喊着口号:“读凯里一中,考名牌大学!”这就是爱国!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苏轼的演讲稿篇五

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放飞理想。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每个人都怀揣着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

我们的理想,也许是二十岁的豪情壮志;也许是青春期的迷茫与冲动;也许只是一份平淡的渴望:渴望掌声,渴望成功。无数的“可能”,无数的“希望”,因为我们的青春岁月充满奇迹,我们心中大大小小的梦,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芬芳弥漫。

我们青少年好幻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但如果不经过奋斗,那理想终究是理想,绝无实现的可能。

心动不如行动,努力永远不会太迟!让我们马上行动起来吧!做一件事情,只要开始行动就可算是获得了成功的一半。

一个人要想做好一件事情,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一心一意地做,必须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小事情。

人都有惰性,都有太多的欲望,有时难免战胜不了身心的卷怠,抵御不住世俗的诱惑。很多人因此半途而废,功亏一篑。

大多数人都想改造这个世界,却很少有人想改造自己。其实改造自己才是最难的事情。只要我们每天改变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我们离成功,离腾飞的日子就会更近一点。

我们的理想是做一个不怕任何困难,打击,挫折与失败,能够跌倒后爬起来向前走的人!

无论岁月给我们留下了多少遗憾,无论世事在我们胸口划过多少到伤痕,只要我们还有呼吸的权利,就拥有重塑理想的激情!只要我们还有生存的氧气,就拥有缔造激情的勇气!

选择坚持,选择珍惜,选择成就生命的激情,让我们勇敢的成就心中最初的理想吧!

为了我们的理想,让我们马上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奋斗吧,腾飞吧,我们的理想!

苏轼的演讲稿篇六

中秋节这天,儿子要去学二胡。从冰箱拿出一大块羊肉和一条鳕鱼,再提上昨天从山里买的小米,送回老家后,我们便陪儿子去学二胡了。

婆婆打来电话,说四叔要回来过十五。我们便又去市场买了一只白条鸡和一条大鱼。

午饭吃的羊肉水饺。这羊肉可是有来历的,是老公他们几个从山里买的山羊,亲自参与宰杀的。呵呵,吃着放心啊!

下午,我们便早早动手忙活开了。乒乒乓乓,叮叮当当……傍晚时分,热气腾腾的饭菜便摆满了桌子,荤素搭配,色彩交映,让人挺有食欲的。

阖家团坐,推杯换盏,品佳肴,尝月饼,其乐融融。

收拾好碗筷,我们走出院子,月亮才刚刚升起。

走进一条街巷,狭长,幽深;橘色的月亮高与墙平,挂在巷子的尽头;近处,墙边斜挑着几朵淡黄的丝瓜花,恬静安适;颇有几分中国写意画的意境。

我忙掏出手机,还没打开,儿子便叨叨开了:“我老妈又诗意大发了!老爸,快走快走,别耽误她照相!”“咔嚓”,“ 咔嚓” ,画面便定格在了手机里: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两个背影,头顶是那轮橘色的圆月,背景是那幽深恬静的街巷,很是入画的一景。

走出街巷,便是旷野,潮湿清冽的寒气扑面而来,混着些淡淡的庄稼味儿。玉米秸攒在一块儿,一堆堆的堆放在玉米地里。“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这两句诗忽然跳入我的脑海,想那诗人在那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肯定会浮想联翩吧。只是,这“冷露无声湿庄稼”的意境,肯定会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味吧。我被我的奇思妙想差点逗乐了。

发动起汽车,老公转头:“我带你们到龙马河公园去玩玩吧。” 儿子雀跃,我忙点头。

月亮已经爬上树梢,几棵新栽的古树枝丫寥落。“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踏着清辉,我舞影零乱,我歌月徘徊。呵呵,看来真得减肥了,跳了几下,就气喘吁吁,幸亏不爱香水,否则真会香汗淋漓了。

老公还在忙着打电话,是给他们单位原先代过课现在已经考上编制的老师打的,听那口气,真不拿自个儿当外人,哎,这古道热肠啊,真对得起每个月那好几十块钱的话费啊。

“老爸老妈,咱们到对面去看看巨龙吧。”儿子建议。

穿过马路,到了对面。几位老人拿着马扎,听着广播,谈着时政……一派安闲自在的模样。

忽觉鼻翼发胀眼睛酸涩,“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恍然明白唐朝王建月圆之夜的情怀:明明自己“秋思”最浓,却偏用委婉的语气问“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对月怀远的情思,真的是蕴藉深沉、思深情长啊!

“老爸老妈,快过来,这里很适合野餐!”儿子的声音再次打断了我的遐想。穿过蹊径,我们踏上一个方形的浮桥,浮桥凸出在河面,四围木质栏杆,脚底是条木铺就的桥面,有两个宽宽长长的凳子。明月朗照,枝条交映,秋虫呢哝,真的是一个静谧舒适的所在,看来,这几年的野外嬉戏没有白费,这小子还是颇有自己的见地的。

“骏骏,写写苏轼吧,写写苏轼的《水调歌头》。”老公的声音打散了儿子诵诗的回音。

“什么,写苏轼?”儿子稍显错愕的声音立即响起。

“对,写苏轼,你已经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看过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也背过苏轼的很多词了,可以写一写了。”老公的声音难得的一本正经。

“怎么写呢?”稍稍沉默,儿子问道。

“问你妈妈吧,你妈厉害啊!”老公习惯性的略带调侃。

“好,儿子,就用第一人称写,就写一写苏轼的中秋赏月,写一写苏轼的乐观豁达!”我立即鼓励儿子。

“还得写一写苏轼的相思之苦啊——”儿子拉长了声音。

“为什么?”这回轮到我诧异了。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儿子吟道。

“对对对!”我忙连声应和道。

于是,就诞生了儿子的中秋征文——《起舞弄清影——苏东坡月夜心曲》。

呵呵,挺幸福的;真的,挺自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