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案>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大全6篇)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大全6篇)

作者:雁落霞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大全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篇一

《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经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我的家了!”……“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教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此时的草地和最想对草地说的贴心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孩子们拿着笔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活力、才华……我的心境灿烂无比,原先孩子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啊!

我在这一课时的实际教学中,还是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能够突破繁琐的理性分析,导致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二、还是没有跳出文本的框框,只停留在对文本表面的感受和理解上。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只是让学生在读、演中体会文中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没能及时让文本与自我的生活经验相沟通,“要是我们在这片草地上会怎样玩?这片草地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整堂课,还只是停留在文中的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和草地给“我们”带来的欢乐,而没有让学生谈谈自我对这片草地的感受。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篇二

这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美丽和兄弟俩在窗前草地上自由自在快乐成长的情景。也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结合本组课文的主题——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选编本文的意图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引人注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其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是重点;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学生准备:查关于蒲公英的资料

教师准备:ppt生字卡片

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词,在句子和课文的朗读中复现生词,感知生词,为课文阅读做准备。

2、品读第一自然段,解决“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这一问题,抓住“盛开”这一词语,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好铺垫。

3、给学生知识迁移和查找资料能力的展示,共同分享“蒲公英”的常识。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定很疑惑,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让我们一起认真地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二、学习生字、扫除障碍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给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的时间,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朗读词语、扫除障碍

·出示生词

盛开假装朝着【多音字】

玩耍钓鱼观察

绒毛手掌花瓣

使劲有趣这些

合拢【合和拢字义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

一本正经引人注目

·自读

·同桌互读

·开小火车朗读

·说说这些字中,哪些字容易写错。提醒大家。

“耍”“绒”“瓣”三个字,需要注意。

·师生共写三个生字。

·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相关的内容。

3、随句识字,巩固学习

·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

·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三、再读课文,释疑照应

1、指名朗读,相机正音,思考: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

2、交流朗读,品读第一段。

交流: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草地变成了金色。

3、交流课前资料

·教师出示图片,蒲公英的资料:

蒲公英,多年生本草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

4、朗读第一自然段。抓住重点词:盛开。想象情景,朗读第一段。为什么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草地就会变成了金色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5、抄写生字。

课时目标:

1、在品读文本中,复现生词,借助上下文、字典等方式理解一本正经、引人注目等词语,更好的品读文本。

2、精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动作等方式,体会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通过换位思考,让学生进入作者的情境,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揭示目标

要读出自己的体会,首先得掌握一种本领——读文字,想画面。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回顾旧知:学生回顾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原因,通过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草地的美丽。

2、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读读课文,思考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初步形成个性化的体验。】

3、再回归文本,读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称赞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的句子。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过渡语:这片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到底有什么魔法,能我们大家都感到可爱、有趣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好好读读课文。

【设疑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一)以读为本、回归生活——品味草地之趣

1、自读感受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给我和弟弟带来的快乐。

2、默读课文,圈出段落中能表现玩耍快乐的词语。

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吹到脸上、打哈欠

3、结合圈出的词语,想象,说说想象到的快乐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顺机解决:“一本正经、引人注目”等词语。

4、熟读精思:

(1)学生分角色朗读相应句子,配上动作。

(2)引导读,入情入境:

(二)置疑问难,合作探究——探究草地的秘密

置疑:在小作者的眼里可爱的不仅仅是这片金色的草地,还有那有趣的蒲公英。

合作探究分为三个小步骤进行

(1)自读自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内化提升:课件出示填空题:()花朵(),草地就()。学生通过填空这种形式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将课文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品读喜爱之情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我们对这片草地的喜爱之情。

2、朗读感悟、潜心品评:

如: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

【让学生把作者的感情迁移到自己身上,更加深刻地体会对草地的喜爱之情。】

四、小结

一片金色的草地,一个难忘的金色的童年。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金色的草地

五、做练习册

板书:2金色的草地

新发现: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新发现前:我和弟弟揪它们做游戏

新发现后:我们不再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篇三

情感目标: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的资料。

教学进程:

1.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中午)(傍晚)

绿金色的草地绿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板书: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6)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揪发现不揪喜爱

早晨中午傍晚

绿色金色绿色

合张合

蒲公英会合拢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篇四

这篇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特别是课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又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教学前,我准备有关蒲公英的挂图或照片,还让学生查找有关蒲公英的资料。这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出示课件,画面上蓝色的天空下,大片金黄色的蒲公英,色彩鲜艳,给学生以美的震撼,激发起学生对课文内容了解的欲望。第三自然段是本篇的重点段,在学习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聆听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触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引导学生通过看课件、动作表演将语言文字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扎扎实实的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理解和运用、深处的思维和情感、表层的肢体活动”都得以多元协调的发展。学生在感受到了发现后的惊喜后,和文中的“我”产生了共鸣,很自然的联系上下文又理解了“我”感情的变化,从“摘着玩”到“最喜爱”。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目观其形、耳闻其音、心通其义。

通过阅读,学生对课前所提出的问题已完全掌握,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非最终目的,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实践精神的范例,因此设计了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到自然中去留心观察他们所喜爱的花草,练习说说他们的新发现,享受发现的乐趣。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篇五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我”家门前的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快乐。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蒲公英的花瓣会合拢、张开,长满蒲公英的草地也随之变色。“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课文的语言清新活泼,比喻生动形象,充满童趣。蒲公英又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植物,给孩子们增添了许多乐趣。

在老师好声音结束后,开始了今天的课堂。出示图片,让同学们说一说平常草地的颜色,再引入本课课题——金色的草地。从本文讲的两件事依次入手。一是两兄弟玩耍,而是发现草地变色及原因。

首先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里面充满了哥俩的对话和他们有趣的神情、动作。“装着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重点短语体会互相吹绒毛的有趣。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再鼓励几个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一格地朗读一下课文当中的这段内容。读出欢乐活泼好动的感觉。让学生在朗读和表演中,学习变得有乐趣。

教学本课,小男孩发现草地变色,是最为神奇的部分,也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好教材。教学时,由于三年级学生缺乏细致观察,对于蒲公英的花瓣缺乏了解,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草地变色的原因,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演示蒲公英开放的情景,并让学生美读“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这一句再用课件出示金色草地和绿色草地的对比图,同时,让学生做课后填空练习。这样在欣赏对比读的过程中,学生更能明白草地神奇的奥妙,从而感受发现的乐趣。

同行老师们对于我而言是亦师亦友,他们认真地听课、记笔记,能够给予我许多中肯的意见,非常感谢!

讲课完成以后,三级部语文老师们在一起进行评课,各抒己见。好的教学灵感总是会在激烈的讨论争辩中迸发。

通过本次评课,我收获了很多。评课结束以后,各位老师也给我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比如:要重点把握好课文的重点,有层次的进行引导;要重视课文的朗读指导,这些意见都让我非常受用。我深知自己在教学经验方面的不足。通过本次开课,我也进行了反思: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设计很少有趣味性、挑战性,不能激发大部分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以后我将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篇六

1.会认“洼、印、凌”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生字。

2.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3.积累优美的段落语句。

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人途经一片枫林,被美景陶醉,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篇,你见过哪些美丽的景物,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又是怎样的一番美丽呢?让我们进入课文,一起感受吧。

二、新课学习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指导“铺”的读音。并指导它的另一个音节,组词:铺满、当铺

2.小组互相检查。

3.教师指名读课文,检查阅读情况。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水泥路上的什么很美,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语句,展示给同学们听。

三、生字的教学

教师重点指导“铺、晶”2个字。学生自学“泥、院、印”并交流识字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生字,读通了课文,一起感受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那么的美丽迷人。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感悟它的美丽。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词的认读情况。

2.上节课通过阅读你感受到了什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这节课我们来体会作者写出了水泥道的何种之美?

二、新课学习

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表现水泥道很美的句子,并想想从哪些词语上体会出什么样的美丽。说给大家分享。

出示句子: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明朗”是什么意思,换成“晴朗”可以吗?表达有区别吗?

2.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金黄金黄”“闪着雨珠的叶子”“湿漉漉的”“粘”这些词语感受到了秋天梧桐叶的色彩美,而“湿漉漉的”“粘”把雨后的水泥路的潮湿、温润展示出来,一种秋色下温润美丽的景色展现眼前。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5.这篇课文抓住了哪些事物进行描写?

三、有感情地朗读出示的句子

四、课堂总结

作者观察细致、语言生动,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把雨后水泥道的独特的美,写得淋漓尽致。我们一定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下来。

五、课堂作业

1.课堂小练笔:写一写你上学路上发现的美景吧,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课文表现水泥道美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