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秘知识>生物教学论文(优秀20篇)

生物教学论文(优秀20篇)

作者:琉璃

范文范本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模仿和创新,我们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表达能力。以下是一些来自各个领域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阅与学习。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目前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生物课本都含有大量的插图。插图,与文字并重,作为生物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插图浓缩和承载了生物科学的概况,以直观形象、简明生动为特色,涵盖了丰富的生物学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插图,不仅可以提挈课本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促进生物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几年来,本人积极利用教材中插图,探索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运用插图,轻松突破教材重难点。

直观形象有利于取得良好教学的效果,它能激发学生形象兴趣,充分发掘大脑潜能,加速记忆的优势,插图作为直观形象教学的一个形式,在课本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有章节主题图,也有某些知识点的具体描述图,并且这些插图都是知识的重难点,也是教学时应注意的关键点和解决问题时的突破口。例如:在讲解肾单位的结构图时,重点指导学生认识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按教材顺序从肾小球到肾小囊再到肾小管,同时把三者的作用、结构特点通过图形向学生交待清楚,进而使学生理解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多媒体,把课本插图放大、突显知识点连接成线,弄清弄懂弄通课本插图也就掌握了泌尿系统这章的重点,掌握了这章的关键。

二、插图与实物模型相结合,使生物实验教学有条不紊。

课本插图为平面图形,而生物体的结构是立体的,如何将平面图形理解成空间概念,或把空间图形化简为平面图形?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这种转化能力,插图与模型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讲解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进行镜下观察,感知细胞的形态及结构,(小组之间互检互评,取长补短,佳片展示。)并让学生自己描述观察情况,描绘植物细胞的结构,进而通过植物细胞的立体模型和书本的平面插图,引导学生找出植物的细胞,加深了对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本节实验课就是这样通过实验——模型——插图,让学生将平面图形和立体模型有机结合,使学生对课本插图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提升,同时,学生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实验,并理解、获得知识。

三、把握插图和一般图形的区别,重视生物学本质。

生物学插图教学一定要有方向性,一般讲解应采用简单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讲解,同时也可根据生物体结构的内在联系,选择相应的识图方法,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局部图与整体图间的关系,局部与局部间的联系。如在讲解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时,要求学生会数食物链,会书写食物链。以苏教版八(下)p87图25—1为例,要求学生先找到生产者植物,再根据生产者所在的位置按照从下往上,从左到右的顺序看图,根据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间的取食关系,认识食物链,书写食物链,理解食物网的概念。这样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教学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教学效果好。

把握插图中知识的规律性,可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如人体心脏中各个腔和各血管中流的血液类型,学生就很难记住,或者记住后又很快忘记了,而如果运用插图分析,就会发现凡是心脏左边的腔及所连血管中流的都是动脉血,心脏右边的腔和所连血管中流的都是静脉血,这样学生无须多费时间,只要掌握心脏的四个腔及所连血管与心脏的相对位置,就可知其流动的血液类型。

四、插图与多媒体相互补充,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热点,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可变抽象为具体,但我们也不能把多媒体奉若神明。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否比其他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果是否良好,要视教学内容、教师特点而定。有时“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可能更加有效,就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将多媒体技术作为黑板、课本的替代品,有时只会造成现代教育的表象。生物课本插图不仅栩栩如生地表现了生物世界,同时也形象直观地表达了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过程,感受生物科学探究的魅力。把复杂的生物现象简单化,在插图中教师正确运用插图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插图,其实质就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就是一个提取信息的过程,最终促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过程。

当然插图教学也要注意方法,例如:在讲授植物的有性生殖时,如果把一张挂图直接挂出来,那么就会把整个过程的内容同时呈现,使教学内容显得过于复杂,不能突出老师某一阶段的讲述重点,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如果老师按教学程序,边讲述边通过多媒体演示植物体的传粉、受精及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这样能使学生在不经意中调动视听两种知觉,强化识图效果,使多媒体中的呈现与当前所讲内容吻合同步,然后教师再利用插图,把知识“和盘托出”,加以。

总结。

就能使传粉、受精这样静止的插图动起来使知识成系统把插图与多媒体教学完美结合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提高。

插图既是生物教学的直观教具,又是生物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要起“教具”的作用,又要起“教材”的作用,新教材的大量插图给我们增添了斑斓的色彩。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巧用插图,并合理运用各种媒体手段赋予图片以生命和活力,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突破难点,化难为易,促进学生理解概念,形成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插图并巧妙运用教材插图这一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摘要:初中教育论文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初中生物作为初中教育中的基本内容,对初中生的成绩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各学校对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改革,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完善,不仅对我国教育的全面发展有正面意义,而且是教育持续进步、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新课标;生物实践;有效性。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保证初中教学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现阶段各中学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各中学就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并使该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但各中学当前在生物实验教学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阻碍初中教学的发展。本文就当前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做相关研究,希望对解决初中生物教学问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在初中教学中,虽然一些学校设有生物学科,但是并没有受到学校的重视,导致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在很多学校还只是处于理论阶段,得不到深入开展,有的学校甚至没有生物课程,教师对生物实验教学没有了解。此外,在初中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以及高考制度的影响,很多学校在设置初中课程时,将生物设置成副科,致使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完成自己的任务,学生在学习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并不在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甚至有的学校认为副科对学生成绩不会有影响,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经常占用生物课的时间上其他主科,使初中生物在教学中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学生对教学内容没有深入的理解,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对学生全面发展有负面作用,阻碍初中生物实验课程教学的发展。

初中生物实验课程教学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是这门课开设的重要目的。但当前在一些学校中,初中实验课并没有得到重视,例如,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实验课上学生可以自由走动,可以就实验内容相互交流沟通,这种教学方式给教学提供机遇的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难度,表现在一些学生在讨论时并没有真正地讨论实验话题,加上教师对于教学并没有做到认真负责,所以对课堂中学生讨论其他事没有进行管理,导致整个教学纪律不良的状况,严重降低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效率。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一些中学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提升自己学校的教学效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使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阻碍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要求各中学对本学校生物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寻找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初中生物实验是一门动手能力极强的学科,教师在课程中所采用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感到疲惫,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也有不利作用。这要求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自我动手操作中体会知识的乐趣,培养学生对生物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促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进步。

2.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抛开高考思维的影响,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针对学生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要积极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此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教师课件准备不足的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在生物实验中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对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直接的影响,此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为学生今后自我调节、提高学习能力做铺垫,有利于推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在实验课的教学中要不断反思,对不足之处加以改正,除此之外,在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各中学就当前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采取措施,积极寻找有利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发展的可行方法,在有效措施的推动下,我国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取得了明显效果,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际动手能力等都得到有效提高,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金利銮.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探讨[j].新课程:中学,20xx(4).[2]张明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xx(4).

生物课堂教学论文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良好而有效的导入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认知需要,形成学习期待,并促进其积极参与,使学生在知识和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

一、导入的概念。

导入是指在新课开始时,教师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所进行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段教学过程。

导入的构成要素为:引起注意、激起动机、构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以及建立联系。

二、导入的作用。

1.排除干扰,引起学生的注意。上课开始,学生由于许多因素干扰,注意力不会立即完全集中起来,此时,教师巧妙的导入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恰当的信息刺激,把其兴奋点转移到新的学习任务上,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为下一步教学作成功的铺垫。

2.激起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能唤醒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集中精力,启迪思维,拓展思考空间。因此导入时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着手,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之迅速进入角色。

3.建立铺垫,衔接新旧知识点。课堂导入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与以前的知识密切相关。在进行导入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自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避免新知识出现的突然性和孤立性。

4.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恰如其分的情境导入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师生间开展良性互动的教学活动。

三、导入的方法。

1.温故知新法。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旧带新或温故知新,达到自然过渡的目的,可以使学生从已知领域进入到未知领域,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

【案例】在讲授“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翻译”这节内容时,可设计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写出一条已知dna单链的互补链及相应的mrna链,然后提出问题:dna借助于mrna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mrna是在细胞核内完成的,而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两者之间怎样才能实现遗传信息的表达呢?这样,既复习了关键知识点“碱基互补配对”,又通过设问引起学生的思考,自然引出课题。

2.生活实例法。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到生物学习活动中。因此创设问题情境的素材应尽可能选择生活中学生熟知的实例,拉近生物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亲自感受到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案例】在学习“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和渗透失水的原理”时,联系日常生活创设这样的情境导入:盐拌黄瓜时盘子里水会变多,变多的水从哪里来?如果青菜发生了萎蔫现象,怎样使其变得鲜嫩?在了解了相关知识后,让学生分析:为什么盐碱地上庄稼长不好?施肥过多为什么会造成庄稼烧苗?在这些生活实例的引领下,使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

3.实验导入法。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用观察和实验导入新课,把学生对生物现象观察的兴趣引到对生物学理论的学习上来,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形成都起积极作用。

【案例】在探究“酶的特性”时,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做如下导入:在1号试管中加入2mlh2o2溶液和2滴肝脏研磨液,2号试管中加入2mlh2o2溶液和2滴fecl3溶液,分别堵住两支试管口,轻轻振荡,然后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这时就有学生问:“怎么会有这么多气泡?”教师要留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机会,倾听学生的意见,然后议疑、解疑,那么教学将会生动活泼地开展下去。

4.矛盾导入法。矛盾导入法是以向学生揭示事物矛盾的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要求解决矛盾的强烈愿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案例】在讲授“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时,可以这样导入:人体有23对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再发育成子代。如果精子和卵子的染色体数不变的话,子代的染色体数就是46对,这就与“每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相矛盾。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矛盾”。

四、导入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导入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序幕,而不是主要内容。因此既不能偏离主题,又不能喧宾夺主,要做到目的明确、言简意赅。

2.导入新课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应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进行具体分析,采取相应的方法设计导入。

3.导入新课的方法要经常变换,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从而提高学生学好生物学的兴趣。

好的导入方式总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探求新知,共同得到发展。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使用思维导图后,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更好的记忆。而通过图像或者图形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更好的记忆。此外,通过长期使用思维导图后,可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增加,学生也会善于和他人沟通交流,并且可以让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敢于突破自我,与别人进行沟通,这些都会让这些学生终身受用。初中生物教学需要大量实验配合,实验与理论课程占据了大部分教学时间,而思维导图需要更多的课堂时间才能完成,如果过多占用时间就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初中生大多对教师有依赖感,所以许多学生仍然不能自我完成思维导图。另外,由于思维导图还处在一个新颖的地位,所以还存在一些质疑,而学生群主存在个体差异,接受能力也不同,这些问题都无形中成为思维导图的发展的障碍物。

1.善于将知识点运用思维导图串联。

通过思维导图记笔记后,笔记显得不再枯燥,因为里面的内容有很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这有利于记忆,也便于复习。例如,在讲授到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时,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首先分为血液的组成功能、血量、输血和血型、血管的种类和功能、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和相关概念,再逐个分为血浆、血管血压各个细小概念。理想的思维导图应该呈树状,或者金字塔形。而当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总复习时,因为图形和色彩的强烈视觉感,使得这些知识更加有趣。思维导图让知识点相互间存在的联系一目了然,并且能够让学生产生联想,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思维导图和普通的笔记相比,显得层次更加分明,条理更加清晰,并且还伴有大量的彩色线条,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大脑活动更为频繁,从而使得知识的学习变得更为扎实,学习效果随之提高。学生如果想完成画思维导图,就必须精力集中,并且对知识有个概况上的掌握,并且进行梳理,这样不仅对知识内在的联系体会得更加深刻,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已经懂得了如何将知识归纳,在总复习时自然就能对知识框架进行勾画。例如,在无性生殖这一课题中,可以在中心位置圈出无性生殖的主题,然后再四周分出孢子生殖、营养生殖、分裂生殖以及出芽生殖,然后再在这4个生殖之后,画出其它分支。

2.指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做课堂笔记。

第1。

0章讲授到人体能量的供应,可根据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可以首先将人体能量供应从食物中存储的能量、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呼吸作用的全过程来释义,再根据各个含义细分,思维导图应该由一个中心向周围有层次的发散的图形,由词汇、图形、线条、编号等构成,应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各级分支。

3.教会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

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后,教师应该在每节课前,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学生对之前知识的掌握,从而引领学生进行宏观的复习过程,也会让学生感觉到,利用思维导图复习既快捷又容易抓住重点。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每个学生的笔记都会不同,因为每个学生的笔记都显示出各自的个性,直观上也会比较美观,他们会在课余,拿出笔记给同学家长展示,从而也会在不经意间起到复习的效果。在使用思维导图方法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基本都会有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后复习的习惯,在课前提问中,学生们也会出现争先恐后的局面。新课程的学习,可以在复习中奠定基础,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氛围。在考前复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平时“记笔记”式的思维导图进行参考,对知识重新整理,并找出各章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一个具有概况性的更大的思维导图,为了更好地将一个学期所学知识的重点和之间的关联搞清楚,一般可以在课堂上分组进行讨论。最后在这个重新整理后的大的思维导图下,对每一章的知识要点,进行复习。通过这种复习模式,学生的参与度就会随之加深,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养,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新教材每节课开始都有“想一想,议一议”与旁边的插图,插图无言的解释着旁边的问题,但这种解释只能是含糊其辞,似懂非懂,使学生产生疑惑、矛盾等心理状态,衍生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这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有效途径;这种由图片、情境描述、讨论题组成的开场形式,巧妙把生活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所问问题有一定深度,若要透彻回答,就需认真学习本节的内容,这样就导入新课,达到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的目的。如:教师上“社会行为”这节课时,本节课的“想一想,议一议”中,教材创设了火蚁形成“蚁团”渡过洪水的情境,根据文字叙述的情境和傍边的插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工蚁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呢?你是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这样就在学生的疑惑中引入了“社会行为的特征”的学习,自然的导入了新课。

二、利用插图直观形象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生物知。

识的理解和记忆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认知从具体直观的事物出发,能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课本插图的观察,认识和理解一些生物知识的概念。如在学习“生物的性状”时,根据观察与思考中几种生物性状的插图,学生就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出生物性状的概念。所以,新教材的插图太重要了,它对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它能形象地表示生物的结构,生动地揭示生物概念的内涵,直观地解释探究的机理,准确的演示实验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引导和点拨作用。利用插图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其中的知识,说出插图表达的意思。在两栖动物“观察与思考”的插图中,青蛙头部露出水面,并标识了鼻孔,说明青蛙用肺呼吸而不是用鳃呼吸。在讲解“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时,通过转基因鼠的启示,用显微注射法获得转基因超级鼠的示意图,就大大降低了传授此知识的难度,促进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利用插图提供感性材料,加速学习进程。

生物学中有许多看不到、摸不着的现象,学生对那些抽象的理论和现象缺少感性认识,很难对此知识理解和掌握。例如:免疫的功能、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过程等,这些学生都难以见到的,实验又无法做,但又是重要的生物教学内容,这可怎么办?教材中插图就能够描述和再现生物学中的这些概念及过程,这就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了。因此教材中的插图,不仅丰富教科书的内涵,还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感性材料,把复杂的生物现象浓缩化,微观的生物结构宏观化,抽象的语言文字直观化、具体化,使生物的现象直接付诸于学生感官,使学生能见其形、观其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抽象和复杂的教学内容,加速学习的进程。

四、利用图片提升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教材在每个实验和探究时都配有相应的插图,我们在进行实验和探究时,利用插图先给学生讲解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点,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课本插图所提供的实验步骤和方法,是否可以换用成别的实验材料,是否可以用别的实验方法来代替等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另外也为进入实验作好计划。这样就能有效的减少实验中失误,提高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做到灵活自如,有的放矢。

总之,教学实践表明,精美的插图包含许多的知识难点,有助于学生看图释疑,使知识简约化、生动化;这不仅降低了学习台阶,而且解决了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和概念,促进了学生对复杂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一凡.激活课本插图降低学习台阶[j].安徽教育,20xx年24期。

[2]倪岳林.重视插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11期。

[3]黄耀忠.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插图[j].生物学教学,20xx年01期。

文档为doc格式。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

一是通过开展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兴趣。高效的生物课堂,首先要激发兴趣,引发学生的参与动机。例如,可以开展生物课程兴趣小组活动,来增强学习兴趣。兴趣小组的研究课题可以包括显微镜的结构、性能、使用方法,栽培蘑菇、草莓,饲养金鱼、蝌蚪、牛蛙,制作动物标本、给校园的花草树木挂牌标明科属种及生活习性等。

二是运用多媒体、视频等,激发兴趣,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运用视频辅助教学,既可以直观地展示所教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观察桃花的结构时,教师可利用动画展示,依次摘下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纵向切开子房,观察子房内的胚珠数目,学生对此一目了然,通过让学生对照、比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是运用实验教学,激发兴趣,创建高效课堂。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基本方法,实验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上,学生们都在自己家的植物上遮挡叶片做这个实验,后来有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不同不透光纸片在叶片上所留下的不同形状,导致大家激烈讨论,因而对学生而言,试验的魅力的确是现象本身,但是实验带来的却是实践性的授课效果。

一是鼓励生物教师重视自我教学经验。鼓励教师重视自我教学经验的累积,因为这些经验除了可帮助教师更熟悉教学现场的运作之外,也可作为自我教学反思的基础。尤其是将教师的“默会知识”具体化,鼓励教师制作教学档案、进行教师高效课堂行动研究、教学日志记载等。教师可以就自己的教学省思和教学的综合表现,以及和学生学校之间的教育情境,进行有系统有组织的数据收集以及整理,并且利用学校的社群团体,分享达到知识的分享以及创新。

二是鼓励生物教师建立社群学习团体,提供教学经验分享,以利于提升自省意识。提升教师的自我反省意识是改善教学中重要一环,如果教师没有自我反省、反思的知觉,则不会寻求在教学的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可以鼓励教师在学校建立同事之间的社群团体,借助社群的学习,发展教师的专业关系。借助同事间的经验分享,将资深教师的教学经验分享给新进资浅的新教师,或者激发彼此不同的教学经验思考。另外,彼此学习也可以获得行政资源的支持、最新的教学和教育信息沟通的管道等,帮助教师反省改善教学。学校的资深教师,可以提供许多经验以及解答给新教师在教室中所面临到的教学问题,鼓励教师之间的专业对话,教师之间应该有专业的对话群,可以分享以及鼓励新手教师或者其它阶段的教师,以期能提升新手教师以及专家教师之间的合作及交流。教师只有具备有自我反省的意识,才有反省改善自己的教学的行为发生,进而寻求解决突破的方法,改善自己的教学或者理念,提升自我的教学成长。教师的工作并非将教材在课堂上重述,还要能寻求自己在教学工作不断进步,这样才能促使教学有所改进,保持工作的热诚,寻求工作的成就感,也就不会因为外界的改变(例如教育政策等)而影响、甚至怠惰自己教学的职责。

三是鼓励生物教师加强班级经营技巧,以利于提升教学效果。班级经营成功与否,不但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是否成功,更是教师产生成功或挫折的教学经验的来源。如果能善于利用适当的班级经营,将能加强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建议教师若要提升教学效率,应从本身的班级经营管理技巧着手,建议教师可以参加班级经营研习,学校应鼓励同事间对于班级经营技巧的分享,或者来自于教师对于班级经营的反思经验以及教学的改善。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10篇《生物教学论文范文生物学科教学论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观察能力不只是用眼睛去看,如果只单纯地用眼睛看,获得的知识具有片而性,不但不能总览观察对象的全局,而且不利于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至关重要。

1.综合全面的观察。

指导学生“先整体,后局部”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平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掌握综合全而的观察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以及实验过程。例如“:植物根的生长”内容中观察植物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植物的根和根毛,掌握根尖的位置及形态,然后选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直观地认识根冠、伸长区、分生区、成熟区的位置和形态进而掌握各区的细胞结构特点学生在进行“局部”观察时要仔细地观察,发现其最本质的特点,并对各结构内容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比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再如,在组织学生观察根尖结构的实验中,让学生观察根毛的形态结构,同时向学生提问,根毛是成熟区表皮细胞向外凸起形成的,对于成熟区来说有什么作用?进而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到根毛能增大成熟区的吸收而积。

2.反复观察。

无论是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还是实验操作,反复多次的观察更能保证观察内容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反复观察不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生物的方法,也能更深入地了解、掌握生物学知识。同时,由于生物是不断更新发展的,因此更应该根据不同时段生物的变化进行重复观察,进而更深刻地了解知识内容的本质。

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如今的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对书本知识的学习,缺少通过实践来验证、改进的过程。而知识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牢记,将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实践才是生物学习的精髓所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放手,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动脑、亲手获取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要多设置情景、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空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知识的获取和运用。例如,“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实验中学生要亲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观察血液在小鱼尾鳍流动的情况,思考血液在人体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否相同。在实验后,让学生将小鱼放生,进而教导学生要真爱生命、保护小动物。

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物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同时还能感受到人和自然的密切联系和发展规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到知识的获取和应用当中,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激发自己的潜能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鼻腔内部结构时,结合生活实际设置问题“生活中用口呼吸和用鼻呼吸哪个卫生?为什么叩;在学习呼吸道结构时设置问题“为什么生活中不能随地吐痰叩这些问题都是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不断变革和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教学中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初中阶段,应激发学生对生活现象和新生事物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去追求新知识、探讨新问题,从科学角度发现其本质并进行探究和解决。

1.开发创新潜能。

教师应意识到,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创新潜能。在课堂上要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全体学生,转变思路,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验探究等多元化教学方式,加强学生个性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2.实施创新教学。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规律,实施创新教学,全而且有针对性地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和途径。

(1)构建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当今社会,学生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学习方法更多地侧重于死记硬背或是题海战术。而这种负担、压力会给学生带来内心的压抑、焦虑的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鼓励,深入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想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让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这样学生头脑才会清醒,思路才会清晰,学习效率也就更高。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信心。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关键所在。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在乐中学,让学生愿意学。此外,教师要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渴望。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从自己的兴趣选择中得到更快更好地提高和发展。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结构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制取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标本,并运用显微镜观察实验结果,这样学生就会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还能收获并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通过自身努力获取的知识不但牢固,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了信心和好奇心,学生会更加乐于思考、发现问题,并坚持不懈地去努力。

总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也是学生全而发展的途径。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指导下,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将是每一位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对所学习和探究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让他们主动地进行学习,激发思维的活跃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的严肃课堂氛围,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情境中产生对生物知识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也可以通过设疑来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使他们对生物知识产生兴趣;还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生物知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生物知识的奥秘。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选择时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用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二、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并和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感,使他们愿意和教师进行交流。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逐渐增进时,学生会把对教师的喜欢转化成学习生物的动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要对他们的消极情绪进行疏导,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进行学习。

1、创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在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和交流过程中,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主动进行探究。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会轻松地和教师进行知识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知识的理解,在和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使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从而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感受到课堂学习的新颖性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促使学生产生学好生物的内在动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能使他们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使他们从情感上拉近和生物学科的距离,在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探究生物知识。所以,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在他们取得进步时要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使学生能更积极地进行学习;在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及时引导和鼓励,让学生能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提高生物综合素质。

二、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生物学科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主动进行操作,并让他们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养成认真观察和分析的习惯,用科学严谨的态度来进行实验操作,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对生物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1、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学生进行操作的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自己设定实验方案,并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的能力,使学生的生物综合能力获得有效发展和提高。

2、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整理和总结,提高他们的生物综合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认真观察,随时记录下实验现象,并整理和总结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在整理和总结的过程中,学生能对实验过程有进一步的理解,并对他们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在让学生进行整理和总结时,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讨论,把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和同学分享,提高他们的综合归纳能力。

三、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进行创新教学。

要使初中生物教学实现创新教学,教师不仅要利用好生物课堂教学的时间,还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激发他们思维活跃性的同时,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中,把他们带入到对大自然的探究中。开放式教学就是废止传统的“封闭式”的学习指导,代之以差异的、动态的、开放的学习指导。教学目标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内容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动态的、开放的。这相对传统教学中满堂灌、注入式的方法,严重束缚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的教学模式有着巨大的进步。初中生物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是由课程本身决定的,因为生物课程本身就是一个更新速度快、不断发展完善的学科,需要以开放的理念对待。初中生物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资源的开放、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作业的开放、评价的开放等五个方面。比如学习绿色植物相关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开放式教学进行,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类型绿色植物的异同。例如,让学生观察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的异同;草本和木本植物之间的异同;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之间各器官的区别等等,通过亲自观察,加深印象;在环境的污染与保护的教学中,把学生带到校外,让学生自己调查研究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给人类的影响,在学生能真正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后制定环保措施等等。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探究,还要走入学生中间,和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和想法,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认真思考,积极谈论,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使课堂教学目标有效完成。

生物学科教学论文

新学期已经开始了,为了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同时针对中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多个探究实验,旨在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课外实践增强的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本单元与前面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本册的内容不仅对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世界、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重要意义,对于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同样十分重要。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对生物这门课比较有兴趣,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基础知识不够牢固,思维不够灵活,实验方面的问题也很多等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新的学期,努力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具体措施。

1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钻研教学大纲,做好教学工作计划;按照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写出具体教案。

2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善用启发式教学,重视实验和观察,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让生物课堂变成学生自己探索未知世界的途径,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同时,要将提问、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检查效果和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3班级工作的组织分配很重要。把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及错误修改情况,提高整体效率。

4小测及考试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平时要做好课堂提问、小测等。期中、期末考试前要组织好复习,有针对性地进行章节的小测。

生物教学论文

导入是一堂课的引入阶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导入学生能够尽快静下心来,将课外活动时过于放松的心收回来;另一方面,通过导入,学生能够大致了解这节课所要讲到的主要内容,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提前预知,对提高学习效率将大有好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导入这一环节,要利用生动有趣的导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迅速指向特定的教学目标,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去。教师在每一堂课开始的几分钟,可根据当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导入,比如可以通过引入一个小故事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教学内容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几幅有趣的图片,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吊足他们的胃口,让他们产生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

二、利用恰当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问则疑,疑则思。”只要提问,学生的思想便会活跃起来,课堂上将出现令人兴奋、紧张、有趣的生动场面,这要比教师平淡无奇的单一讲解效果要好得多。有效的提问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顾所学知识,组织答题语言,或者与同学进行热烈的讨论。要做到有效的提问,需要教师把握好提问的节点和时机。比如,在讲到重点或难点知识时进行提问,从而切中要害,发人深思。切忌提问得过于频繁或者过于简单,这样不仅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还会引发学生的厌烦心理,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提问水平,不仅要考虑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内容的难度,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明确他们是否有能力回答出来。另外,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开放性,以激励学生积极动脑,有效地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三、利用灵活准确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有着很多的专业术语,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运用准确的术语进行授课,这样学生才会对这门学科予以重视,才会觉得生物是一门非常专业的知识,其中包含了很多自己未知的知识点,需要认真听讲才能有所领悟。另外,很多专业术语非常抽象,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有些吃力,这时教师可以进行灵活的转化,将过于晦涩的词语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话讲出来,或者编一些有趣的.绕口令帮助学生记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课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实验,同时,实验又是增强学生学习生物课兴趣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创造条件开展所有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和讨论各类疑难问题,从而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学习生物课的兴趣。五、通过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一些与生物有关的事物,只要留心观察,生活处处皆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生物延伸到生活中,或者将生活实例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物的实用性。例如春天是一个栽种的季节,很多学生家里都栽葱苗,那么为什么移栽的时候要把葱苗的叶子去掉一部分呢?上星期下过小雨,很多农家都种芸豆、菜豆,为什么播种之前要提前浸种呢?问题提出后,我并不着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而是鼓励他们回家感受一下劳动的过程,问问父母,查查资料,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这样,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得到的答案要远比教师直接传授记得牢,而且还能锻炼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动脑、积极动手的习惯。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学会观察生活、品味生活,学会自己主动解决一些问题,寻找答案,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加深了记忆,从而使得学生愿意学习,能够从生物课上找到乐趣。

五、总结。

总而言之,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教师能潜心研究、用心教学,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也才能节节课有期盼,节节课有收获,使得教师教得有激情,学生学得有兴趣。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1.因材施教原则。

2.学生为主原则。

3.循序渐进原则。

4.启发和平等原则。

1.以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2.构建学习情境,营造参与氛围。

3.明确教学目标,开展讨论教学。

4.组织社会实践,调动学生参与主动性。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摘要:生物是一门研究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的学科,跟人类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打好学生生物学习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学科中很多内容都需要实验的参与,本文就具体实例谈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探索。

一、鼓励学生自己在家中做实验。

生物是一门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生物中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有很多生物实验也是可以在家中完成的。比如说对于一些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实验,由于它用的时间比较长,如果在课堂上做也一时难以看到变化,因此初中生物老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在家动手做和自己记录实验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一些需要在室外进行的实验,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这样有利于实验的开展,减少干扰因素。比如说在做“观察动物绕道取食”的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饥饿的小动物、小木桩、细绳等工具,这个实验在做的时候要注意人跟小动物要隔开,这些工具学校里可能比较难实现,而且如果人太多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小动物的活动,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完成。此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探究性的小实验,拓展自己的思维,打破常规,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二、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

初中生物实验是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只有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自己动手实践,才会发现一些问题。而目前我国很多初中学校对于生物实验并不是很重视,觉得生物实验浪费时间没有意义,只是让学生通过背实验结论和实验步骤来达到会考试的目的,这种方式是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的。因此初中生物老师在实验教学中要真正落实生物实验,尽量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学生只有经过实验操作,才能对于一些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比较熟悉,从而在实验过程中提出一些探究性看法,发挥创造能力。这种学习效果是只靠背实验步骤所得不到的。比如说,初中学生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时候,因为要把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用黑纸片选择一个叶片把它遮盖起来,移到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它在准备阶段就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在学校里不适合做这类实验,初中生物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里做,按照实验步骤操作,然后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生物实验。

三、

老师给学生适当的指导。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初中生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初中生物实验要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通过实验去检验一些结论,从而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并不是完全不发挥作用,而是要发挥一些点拨的作用,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提供一些指导,要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比如说,在学生开始实验之前,初中生物老师要注意给学生强调实验安全,要让学生按照实验室规定来开展实验,不能因为追求探究而不遵守相关规定。

除此之外,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老师要予以解答。如,学生在做“观察细菌的形态”的实验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对于显微镜的使用不是很熟悉,会出现什么都看不到的情况,这个时候生物老师就要先看装片在不在视野中央,然后观察学生用的是不是高倍物镜,还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显微镜下的物象变得清晰。总之,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初中阶段的生物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在家中做实验,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同时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老师给要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通过这些方式来培养学生在生物实验中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秋香.制约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因素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2]暴丽国.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xx(02):276-277.[3]马丽娟.基于生产实践活动改进农村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4]陈华杰.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xx.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生物教师可以从抓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地加入到生物课堂中来,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初中生物兴趣教学多媒体生物,在初中是一门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学科。说它重要吧,中考才占15分,还是参考分。不重要吧!毕竟它也是一门考试学科。故生物被领导谓之小学科,家长谓之副科。学生谓之可学可不学的学科,生物课上打闹的有之,开小差的有之,写其他科作业的有之。这直接造成生物教师教学的困难。要想改变这种现状,生物教师可以从抓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的加入到生物课堂中来,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

一、上好第一节课,诱导学生学习兴趣。

人和人相处,往往第一印象很重要,第一印象给学生留的好,学生就会喜欢这个老师,第一印象差,那么学生将来的学习效果也好不到哪去。那么,如何给学生留一个好印象呢?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讲课的语言要生动、幽默、诙谐。由于第一节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后边的学生耳熟能详的知识提前拿出来:“如克隆羊多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使学生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学科,上完这节课还要盼望下节课。

二、设疑导入,诱发兴趣。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也一样。教师在讲课之前提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疑问,就会具有很大的诱惑力,给学生造成一种急于求知的欲望。从而在心里上形成一种期待。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气氛浓厚,情绪高涨。学习效果才会好。例如,在讲《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节时,我先提问:“同学们,你们家都养花吗?晚上把花放在哪里?”很多同学回答把花养在室内。这时我告诉他们,把花养在室内是不科学的。这样对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此时,学生们瞪大了眼睛看着我说:“老师,前边我们刚学的植物可以制造氧气,增加空气中氧的含量,怎么会有害呢?”我说“要想知道为什么,很简单,一起和我学习今天的内容吧!”这样的开端,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欲和求知欲。

三、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亲其師,信其道。学生只有对老师感到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人是一种感性动物,特别是初中生,正处在爱憎分明的阶段。学生私下里对每个老师都有个评价:“哪个老师脾气好;哪个老师脾气差;哪个老师对学生好;哪个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学生的心里都有杆秤。作为老师对学生好一些,关心一些,多与她进行一些交流,课下和孩子们多聊聊家常,讨论一下当前的奇闻、轶事,说些开心的笑话。学生和老师自然而然的心情就近了,学习起来也就更加努力了,否则,他自己会认为不好好学习对不起你这个老师。在我十多年所交的学生当中,有个杨xx,父母离婚,脾气怪僻,不好好学习。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我没事就找他聊天,和他谈生活,谈未来。结果七科考试学科中,就生物成绩最高。

四、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实践出真知。理论联系实际永远是最好的生物教学方法之一。生物知识,理论与实际联系的非常紧密。比如说,在讲到人的消化和吸收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学生多讲一些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穿孔等,告诉孩子们人必须一天按时吃三餐,吃多吃少对胃都不好,由于这些涉及学生健康,其自然就感兴趣,这样也就带动了淀粉脂肪蛋白质等的知识的学习。再讲“尿的形成”的时候,我们可以多讲一些肾炎和尿毒症的知识,告诉他们不好好保护自己身体的话就会得肾炎,甚至尿毒症。那么由于学生平时经常接触这些,那么自然而然兴趣也就来了。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也,电脑技术在不断的革新和进步中。我们的教学也突破了传统教育手段只能用录音、录像教材来辅助文字教材进行教学的方法。现在,我们除了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播放影片,还可以利用电脑播放多媒体课件(文字、图像、录像、动画等),利用电脑播放习题,等等。课堂教学中这些手段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生动的画面,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例如,讲解《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之时让学生观看动画血液循环,对学生这个问题时就有很大的帮助。

总体来说,多媒体教学既能增大课堂的容量,还能够利用多媒体增加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方法很多,除以上所述方法之外,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俗话说:“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在教学中不管什么方法,只要不侵害学生利益,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我们都可以拿来使用,从而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素质及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青有.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xx.[2]郭竹筠.浅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新途径[j].教育现代化,20xx.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摘要:

新课标当中强调,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领悟生物学家们的研究思路与过程。探究式教学力图通过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文章结合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对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及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

在新的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初中生物课程增加了对重要概念学习的要求[1]。初中生物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定义的汇总,还是一个以认识自然现象及其规律为目的的探究类学科。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为例,共有9个实验,课外实践和探究各4个,还有调查、模拟制作、设计各1个[2]。这说明教师不能只重视生物学事实和概念,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尝试探究活动和课外实践,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注重知识传承,轻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普遍不高[3]。20世纪中叶,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约瑟夫施瓦布曾说过:“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是较为理想的教学方式,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使学生在能力、智力、情感等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4]。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5]。

(二)探究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差异。

虽然关于探究式教学的理论研究已经非常广泛,但仍然有一些初中生物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将启发式教学用探究式教学来替代探究式活动。教师的这一错误认识,直接阻碍了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和发展。探究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差异如图1所示。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的传统教学方式,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图1可知,启发式教学属于传统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中,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释疑,接着拓展知识点,进行总结回顾。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起驱动作用,驱动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学生的思路随着教师的引导而发展,缺乏主动的探索过程[6]。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使学生进行自我驱动,教师只是引导者的角色,不占主导地位。在探索式教学中,要求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探究问题。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能有效提高其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进一步领悟到科学家的探究思维和方法。探究式教学不仅对传统的教育目标、教学设计、教育理念进行了革新,而且重新对教师的角色进行定位。

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实际教学中的限制因素。

(一)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

在传统教学思想中,初中生物与高中生物虽然都被认为是“副科”,但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不同的是,高中生物在高考中还占有一席之地,而初中生物只进行会考,导致该课程往往被学校和学生所忽视,对该课程的改革力度也不大。同时,学生和家长深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对于初中生物的学习也不重视,从心理上对生物就有着轻视思想,并且严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二)大班教学的现状。

致使实施难度较大探究式教学适合小班教学,教师对每位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关注度,使每位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受我国教学实际的限制,大多数学校的班级人数都在60人左右,甚至有的多达80人,探究式教学在许多大班级实施时难度较大。一是无法保证每位学生的“分量”和关注度。二是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握难度加大。此外,探究式教学耗时比较长。但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生物课程的开设相对较其他科目少,学生学习所占的时间也比较少,只能够选择性应用。

如今,生物教师一方面面临着较大的教学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所教科目没有得到各方面的重视而失望。许多初中生物教师的情绪也因此而受到影响,兴致较低,甚至灰心失望,不愿意在教学技能上进行钻研。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学设计和在教学中的一些手势动作,都会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7]。

(四)教学资源的限制开展。

探究式教学需涉及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相应的实验操作,这就需要学校有相应的仪器设备和充足的材料药品[8]。但由于初中生物的尴尬地位,大部分学校无法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开展探究式教学,很多生物教师只能“纸上谈兵”。

三、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中的具体应用。

许多教育学家提出了不同学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结合初中生物的课程特点和新课标要求,可以采用萨其曼(richardsuchman)探究式教学训练模式,即“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反思”这样的程序(详见图2)[9]。该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因果关系进行推理从而建立和验证理论,是一种从事实建立理论的训练模式。这种模式基本上模拟了科学家进行探索的进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推理能力[10]。这与新课标要求“在学习基础生物学课程的同时,还要领悟生物学家的研究思路与过程”相符合。

(二)合理开发教学资源。

相关部门应增加对县级及县级以下地区教学设施的投入,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必要的资源。同时,在教学资源缺乏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发本地资源,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探究性活动,如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观察当地常见的苔藓植物等,这些探究性活动都是可以克服教学设施限制性的教学活动。

(三)设计梯度化探究式教学。

按照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的理论,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具备各种推理能力,能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但还是初步的,特别是在复合、连锁等演绎推理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差[11]。通过对初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分析,设计梯度化探究式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心理智力水平。首先,从简单到复杂,即从仅需简单操作能力的探究活动到要求较高动手能力的探究活动。其次,从单一能力到综合能力,即从单一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到整个科学探究的思维、行为的训练。最后,从片段探究活动到完整探究活动的梯度化设计探究活动,即从教师给定假设、设计环节让学生实施到学生自己全程进行探究活动。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开展,这种梯度化探究活动将在不同水平上循环。

(四)加强探究式教学的评定方式。

探究式教学不应只是教师一头热,应有实际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将探究活动列入学生的学业评价中,可以通过学生互评、探究结果展示等方式对个人或者实验小组进行评定。无论是实验操作测试还是笔试,探究活动中各方面的表现都应计入阶段性或结业性考试中,通过上述评定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效率。

四、结语。

探究式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基础的观察、调查到复杂的实验的方法,具体还是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实施。当然,重视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意味着否认基础知识、理论学习的价值。知识、技能和方法都是形成科学探究能力不可或缺的基础。初中生物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思维,调整心态,将探究式教学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成军.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1-9.

八年生物教学论文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也必然是矛盾运动的过程。这一法则,不仅适用于社会科学,同样也适用于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生物学也不例外。

生物学的两个最重要、最基本的观点是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虽然书中的每章每节的具体内容不同,也没有明确的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的具体论述,但若细细的分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去透视,我们就会发现,事物的矛盾法则,才是这些内容中最根本、最本质的东西。

事实上,在自然界的万千生物中,不论它是植物还是动物,不论它是水生还是陆生,也不论它是低等的单细胞植物还是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生长、发展过程,总是伴随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因为生命的过程,就是矛盾运动的过程。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如果简单机械的移动本身包含着矛盾,那么物质的更高的运动形式,特别是有机生命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生命首先就在于:生物在每一个瞬间是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所以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亦即停止……”

既然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问题是生命发展过程中最根本最本质的东西。那么,在生物教学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和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但有助于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我认为主要应以三个基本观点为基础。

一、运动和发展的观点。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的基础,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也必然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因此,我们认识物质,就是认识它的运动形式、认识它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过程。例如多细胞动物是由一个受精卵逐渐发育成为一个个体的,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吐故和纳新的矛盾运动。卵细胞的发育,正是在这样一系列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完成的。单个生物如此,整个生物界和整个自然界也都不例外。

二、普遍联系的观点。

一切过程中矛盾着的诸方面,不但有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对立的一面,同时又有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一面。生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在不同的生物个体之间,也是关系密切的。如寄生虫同寄主之间的关系,寄生虫若是离开了寄主就无法生存。再如,海葵与寄居蟹共同生活,寄居蟹依靠海葵的保护,海葵则依靠寄居蟹的'活动获得了更多的捕食机会。

三、矛盾是发展的动力的观点。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并因此而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所引起的结果。植物和动物的单纯的增长,数量的发展,主要则是因为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并由这些矛盾的存在和斗争推动了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其中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就是很重要的一对矛盾。这一对矛盾的存在和斗争,才是推动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动力。同样,在生物与自然界中,也充满了矛盾和矛盾斗争。例如,位于印度洋南部的克尔格伦岛,岛上经常刮大风,高大的树木完全不能生长,只有那些发生了矮小变异的植株才能生存,这一矛盾斗争的结果,最后使这个岛上出现了贴着地面蔓生的植物。

总之,不论是在生物体内,在生物个体与个体之间,或是生物界与自然界之间,无不存在着矛盾,存在着矛盾的对立和斗争,正是由于这些矛盾的对立和斗争,才促使生物界的不断发展和进化。

由此观之,教师在教生物学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有机地结合到课文中去,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文档为doc格式。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如何在实验教学中通过探究教学来让学生熟悉并参与到科学研究中,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形成过程的目的,并借此来培养学生判断性思维的能力。现就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节中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一实验为例,介绍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教师以在家包饺子时,人们经常把白菜剁碎做馅,在放盐后稍等一会儿会有什么现象为例,设计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实验。在这项实验中要求学生完成多种任务,以下对此进行具体阐释。

一、根据情境提出问题。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是探究性教学的载体,选择一个好的问题就好像学科教学中选择了一本好的教材,同时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作为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发现、去研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家包饺子时,我们经常把白菜剁碎做馅,在放盐后稍等一会儿会有什么现象?”学生可以分组就这一问题的答案展开自由讨论,并将学生讨论的结果列在黑板上。

二、根据问题创立假说。

讨论到此,学生对植物细胞遇到盐后会流出水来的现象归纳出一种可能的解释,进而形成一种假说:“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理由是植物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生物膜,它们具有和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基本相同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做菜馅时因为放了盐,菜中的水分大量流失,这与动物红细胞失水很相似。将问题升华为假说是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的目标确立,从一个现象可以引出多个问题,那么,我们要探究哪个方面的问题就要立足于一点来展开验证。

三、根据假设设计思路。

假说提出后必须得到验证,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简要讨论如何设计实验,预期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指导时要善于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将班级学生分组,每一组通过组内讨论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步骤以验证假说,然后进行组间交流实验方案。经过全班同学集思广益,汇总、融合各组的设计思路,形成一致的实验方案。经过大家讨论,为了检验“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这一假说,设计了如下实验。将植物细胞浸润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观察其大小的变化。如果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透过,而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在此,在蔗糖溶液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小,细胞皱缩;在清水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大,细胞膨胀。

四、根据思路进行实验。

教师通过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思索空间,再向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然活动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生物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再根据以上的思路,写出如下实验设计方案:

(1)材料用具。

1)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

2)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3)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盖玻片下面的洋葱鳞片叶表皮就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看细胞的中央液泡是否逐渐变小,原生质层在什么位置,细胞大小是否变化。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洋葱鳞片叶表皮又浸润在清水中。

6)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看中央液泡是否逐渐变大,原生质层的位置有没有变化,细胞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五、通过实验得出结果。

科学的实验要求要有真实的结果,因此,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

六、根据结果进行交流。

以上是本人在生物实验课上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一个案例,在课堂上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能配合本人提出的问题做出积极的应答。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逐渐地把握探究的过程,体会探究的意义,最终拥有探究的能力。但是高中生物实验中的探究式教学还只是起步阶段,在探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足和应注意的事项。

生物教学论文

例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既与职高生的认知心理相契合,也与职高生物学科特点十分贴近。通过教学实例,阐述职高生物教学中合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过程和实际效果。

关键词:职高生物;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应用。

职高生学习生物的动力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希望学有所用,为将来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是被生物学科本身的魅力所吸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承担主要教学任务的教师,要把握职高生这种学习心理,积极采取多种方法实施教育活动。目前,职高生物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这两种方法既有关联又有不同,其中任务驱动法虽然也经常以问题来作为任务的主要构建框架,但它更注重任务中教学内容的隐性内涵,更强调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探究能力以及互动合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任务驱动教学法”与职高生物重于应用与实践的学科特点十分契合,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归纳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例,对如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合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阐述。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构建。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知识以单个或者多个任务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明确任务中隐含的知识,并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巩固旧知,发现新知。在任务驱动教学法模式中,教师始终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如何进行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如何最快地完成任务,最终让学生通过任务完成实现对知识的重组和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的构建应首先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目的和动机,然后让学生再对任务进行分析,尝试找到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制订可行的任务计划,最后通过运用自己选择的方法、制订的计划获取各种任务中所需的信息,从而能够使任务顺利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会主动地去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建立起真正的属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般来说,任务驱动教学法大致分为四个步骤:()任务提出、自主探究、互动合作、总结评价。本文以“遗传与变异”一课为例,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学习“遗传与变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去解决现实中的生物问题,学会如何培育新品种作物。因此,教师要将比较分散的与生物性状有关的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学会怎样运用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生物原理,来进行优良品种的培育。

1.情境创设,提出任务。

对于大部分职高生来说,他们对育种方面的内容都不太了解,为了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主动探究意识,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将任务引出。利用多媒体呈现两种不同性状的小麦图片,然后问题引出任务“在具体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哪种小表更能够符合农业生产需求?怎样运用现有小麦品种培育出与农业生产需求相适应的品种优良的小麦?”

2.分析任务,自主探究。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目标,这时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任务进行分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的分析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新品种培育,首先是生物变异,而可遗传变异来源包括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应用于生物实际中,可以进行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等等,那么如果想完成这些任务,该选择哪种育种手段?学生可以根据下表从几方面进行思考:

3.互动合作,完成任务。

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建议进行结组,也可以根据座位关系自由结组,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互动讨论,合作学习。每个小组应选取一名组长,负责本小组任务完成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组织协调。

4.作品展示,总结评价。

任务完成后,如何对每个小组的任务成果进行合理的总结与评价,是保证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效性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由每组的组长对小组任务设计、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详细讲解,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给出客观评价。例如,a组运用生物知识培育出了“ddtt(矮秆抗病小麦)”的新品种,采取的是“杂交育种”的育种方法,运用“基因重组”的原理,选择“杂交―自交―选优―自交”的方法与途径,其优势在于新品种中集各个个体优良性状于一体,而其缺陷在于育种时间较长,优良性状必须做到及时发现,并用“矮秆抗锈病的小麦”作为例子进行分析。很多学生对a小组任务完成情况给出了好评,认为他们计划合理,组织严密,结论科学。同时对照a组任务,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并进行了及时的自我反思与自我修正。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当前职高生物教学中最具教育意义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帮助学生夯实生物知识基础、强化生物学习意识的一种重要策略。教师在广泛应用此方法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要因人而异、因教材具体内容而异,构建由教材、教师与学生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牢固框架,为职高生建立完整而全面的生物知识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解玉嘉。任务驱动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中的运用[j]。中学生物学,2012,28(11):6-7.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中等专业学校)。

中职生物教学论文

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这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特长的形成。因材施教首先要求老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且根据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侧重点,坚持“差的扶着走、中等的领着走、好的放开走”的教学思想。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领路人,教师的义务是帮助学生学习,但最终学习的中心还是学生,教师的教学指导必须建立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对生物的热情。

老师可以充分结合生物学的理论内容,联系生活中相关的生物现象,多多开展户外课堂,将学生从苦闷的课堂带出去,走进大自然,真正认识生命的本质与活力。如生物的进化过程往往是以化蛹成蝶为例来讲解的,但单单是在课本上讲蝴蝶经过卵期、幼虫期、蛹期到成虫期的过程,学生仅凭自己的想象去理解这样的过程,很难明白进化的真谛,而化蛹成蝶的过程在自然界又是极其常见的,如果老师能够带着学生到大自然里寻找蝴蝶破蛹而出的足迹,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一现象的认识,还能让学生体会到进化的真正意义,更能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热情。

2.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中职学生多数是些活泼好动的青少年,生活态度散漫,漠视纪律是他们的常态,针对学生违纪现象,传统的处理手段是通告批评、劳力处罚,这对于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来说,只会激发其逆反心理,教育效果不明显。所以,在新型的教育方案中,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应该多注重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打情感牌,找出学生心理脆弱的防线,与学生进行深入的真心的交谈,和学生做朋友,亦师亦友,才能真正为学生解除困惑,帮助学生走向正道。

三、开展实验课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学生不仅要学会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学会应用科学探究思维去探究生物的奥妙。所以开设实验课堂,让学生动手实验,检验理论的真实性,是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有效途径,如开设蛋白质的检测实验等。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改进教学实验,多方面考虑能够使实验达到相同效果的实验途径,这有助于引导学生开放思维,主动思考。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所谓自主学习,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并且能够独立地思考来解决问题。这也就是说,我们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内动力,使他们愿意学习、主动学习,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在教学中,生物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如抓住社会热点问题等来设置教学情境,这样不但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关注社会。另外,生物教师还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实际上,我们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激发学生内动力,激发学生潜能的过程,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不断地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自身能力。

二、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虽然我们提倡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可是并不意味着我们拒绝合作。在教学中,生物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讨论与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可以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将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混合编成一个小组,采取优带差的措施,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

三、引导学生把生物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当中。

我们进行教学,其实最终还是要利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在生活中应用课堂所学知识,还能够更好地掌握、理解并巩固课堂所学。所以,生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生物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具体的生活问题。例如,在学习了“嫁接”以后,就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大胆地尝试,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也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生物这一学科特别注重实验教学,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实际上很多内容都和生物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若是能够培养起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敏感度,并引导其不断地总结归纳,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更高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实验课。大多数学生都特别喜欢上实验课,我们应该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这种探究性的实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够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更加有效了。

四、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迁移的方法。

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掌握的生物知识也越来越多,此时我们就可以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把其他学科的一些知识应用到生物教学中来,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加浓厚了。例如,在学习“家蚕的发育过程”一节时,生物教师就可以引用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一诗句,让学生来大胆地猜测这一说法是否科学。然后再引出家蚕的发育过程,让学生了解到真实的情况———“春蚕在吐完丝以后,实际上并没有死亡,只是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蛹,然后形成蚕蛾再进行产卵,也就是说蚕的发展有四个阶段,分别是精卵、幼虫、蛹、成虫,这一个发育过程就叫做变态发育。”这一节课,我又引导学生去寻找与生物知识有关联的诗句,并且分析其中的道理,这样就很好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如,笔者还把物理学中的能量引用到了生物教学中,在教学“营养物质给我们提供能量”一课时,这种引用就让学生对能量之间的转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此外,像数学、化学等知识都可以应用到生物教学中来。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采用恰当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中职生物教学论文

摘要: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正大踏步的前进与发展,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美术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是锻炼学生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本文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与现状,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相关内容与方法做了系统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找到了改善的对策,以便更好地提高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正步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阶段,中职学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的场所,其教育目标的核心就是要使学生具备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中职学前教育美术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我国招生的不断扩大,中职学前美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下降,这成为中职美术专业待解决的难题。通过近几年课程改革,中职学校都在推进“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在美术教学中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挥地方经济资源与特色,进一步完善中职学前美术专业学生培养策略,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高美术学生的就业能力,让中职美术学生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里立于不败之地。

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发展不平衡。

当前,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我国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的主要策略,已经成为中职学校重要办学模式。但我国具有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广阔的特征,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还具有片面性。当前产教结合还不平衡,部分中职学校缺乏主动性。[1]在课程设置上,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忽略了美术职业岗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使美术学生远离生产第一线,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培养出来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学生综合能力还有待探究。

2、我国对美术行业认识的不够。

首先,从社会角度来看,现在社会及家长对美术教育虽然引起注意,但这种注意使扩招后的中职学校都开设了学前教育美术设计课程,在这样的条件下仓促上马新课程,必然会使师资力量缺乏,造成学生成才率下降。加上中职学生越来越多,而幼儿园数量有限,可容纳的人数有限,学生居多而教学条件不足,教育资源越来越危机。还有,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的学生文化素质不高,美术设计基本功很不扎实。其次,从学校角度来看,在我国中职学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职业技术学校很少,很多中职学校对美术相关的其它方面不引起重视,从而影响了我国美术设计教育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中职教育的急功近利。

我国很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资金不足,课程上还重抓文化儿轻专业,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对实训基地和设施的投入也非常有限。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学生很难在实训情境中得到锻炼,实施以人为本的培养方式较难。当前,中职教育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对专业课程的设置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竟然大规模削减基础文化课的学习,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培养人文精神,忽略了陶冶情操课程的学习,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培养策略的探究。

1、更新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观。

2、转换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课程设置的适应性。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在社会职业岗位第一线从事操作、服务或管理的实用型人才为主。笔者通过对职业教育学的学习,认为进一步完善“宽专多能型”学生的培养,整合学科资源,实施模块教学,实现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课程设置要进行以下几点改革:首先,要巩固基础理论课程设置,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够最大限度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文化基础。其中,基础论课课程设置具体科目有公共礼仪与就业指导、法律基础知识、政治经济学、公关与应用文写作、数学、应用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等等。其次,要对基础知识课程进行合理科学的课时分配。对技能知识模块与实训知识模块进行合理配置。

3、努力提升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必须强调课堂的实效性,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和教师与学生双主体性,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我地发现学习,努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中职美术教师必须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参与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开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团结协作的能力。

4、多渠道开发美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资源。

中等职业学校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熟练,强调人才能够快速适应某一具体工作岗位。新时期职业学校要努力加强校企结合,学校积极和幼儿园联系,和多家幼儿园建立了合作关系。结合学校各专业优势和各具体幼儿园的特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学校本着面向市场的需要,创造性地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

参考文献:

[1]邓进昌.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综合美术应用”课程的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06).

[2]刘艳莉.浅谈中职学校幼儿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