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合同范本>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教案(优质14篇)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教案(优质14篇)

作者:笔砚

小学教案是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接下来,小编将向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教案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第九单元儿童乐园

第二课时:认识时间(二)教学内容:认识时间(教科书第82页例2和练习十五4―6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1分1分数的方法,准确读出某一时间,培养合理利用时间、善于珍惜时间的好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2、难点:使学生准确读出某一时间。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挂图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钟面(钟面图略)2、小朋友们都读得很好,下面请小朋友看老师手上的钟(出示例2钟面),上面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几分?(老师先拔出4:15)老师再往下拔四个格,那么,现在是几时几分呢?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个时间有不同的读法,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读出这样的时间呢?今天,老师继续和小朋友们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间)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时间:几时几分。(1)请小朋友自己认真的1分1分地拔出的时间。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检查同学们讨论的结果。(2)老师在学生小组活动斩基础上,全班同学一起来读一读,用钟面模型动态演示,分针从4时15分开始,把分针一分一分地往下拔,让学生跟着读出所经过的时间,4时16分,4时17分,4时18分,4时19分。(3)小朋友们,你们还有不同的读法吗?2、感受1分钟。(1)电脑计时,1分钟结束后,提问:1分钟进行多少口算?1分钟读多少词语?1分钟读多少数?1分钟写多少字?每组两人汇报。(2)1分钟可以做这么多事!我们可要珍惜自己每分每秒的时间啊!3、动手操作,拔一拔。(1)教师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学生解决困难。(2)师生共同总结读时间的方法:要读出一个时间,先看时针走过数是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从12走到几就是几分,特别注意不是整5分、整10分时要看准对应的小格,然后读准。三、教学效果测评1、完成第82页第2题小朋友通过刚才的学习都能正确地读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吗?做82页“做一做”的第2题,学生填好后,教师评讲。2、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教师表扬又对又快的小朋友,鼓励其他小朋友。3、完成练习十五第5题老师报时间。4、完成练习十五第6题。5、小结引导学生自己小结:今天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怎样学到的?这节课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帮助?四、课后小结:第三课时:实践活动小小商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小小商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使他们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活动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小小商店里的买与卖进一步让学生训练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2、难点:正确计算找零。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有关的物品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要提前把这次活动的大致情况给学生介绍一下,说明这次活动需要准备什么东西,让学生把经常使用的玩具、学习用品、简单的生活用品以及家里废弃的易拉罐和矿泉水瓶带来,并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这些物品的价格并制作出价格标签(最好有用小数表示的价签),例如,到商店实地调查,询问家人,查书籍资料,等等。二、模拟购物。1、上课时,教师先要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根据一年级上学期所学的分类方法,把带来的东西分成不同的类。如果有的物品类别不太明确,学生分类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加以适当的指导。2、在学生把所有的物品分好类以后,老师要带着学生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商店。可以仿照教科书上的样子,设置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柜台和回收站,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设置其他的.柜台。然后让学生把各种物品分别放在相应的货架上(货架可以用课桌代替),可以请几位学生读一读标签上的价格,如果学生所标的价格过于偏离实际,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3、选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一两名学生扮演废品回收员,其余的学生扮演顾客。在全体学生开始活动之前,可以先做一个示范。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例如,“你怎样买一块橡皮?”指定一名学生用学具卡片上的人民币买一块橡皮。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用提问的形式,给其他学生一些提示:顾客先要确定买什么东西,再到相应的柜台找到该商品,读出商品的价格,再决定怎样付钱最方便;而售货员需要熟练地计算出顾客付的钱够不够,是否需要找零,找多少,等等。4、全体学生开始活动。“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手中有的钱数确定买什么东西,而“售货员”要针对“顾客”的需要做出相应的对策。在活动过程中,“顾客”和“售货员”都要进行人民币的计算。活动中学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数学问题,也有其他问题。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进行人民币的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碰到了些什么问题,碰到问题时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是不是用了比较简单的方法,等等。如果学生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联系起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还不能解决,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提出来,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励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力量。教师要利用“回收站”的题材,向学生介绍环境知识,宣传环保思想,培养学生从小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观念。5、在活动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讨论,例如,可以让学生交流在商品交易中碰到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如果有两个同学碰到了同样的问题,比较他们的解决方法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一些。还可以让几名“顾客”汇报一下原来有多少钱,一共花了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还剩多少钱,原来的钱数减去花去的钱数是否等于剩下的钱数,让几名“售货员”汇报一下卖出多少东西,收入多少钱,等等。还可以让废品回收员数一下一共回收了多少个易拉罐和多少个矿泉水瓶,收入多少钱。通过全班的讨论,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进行交流的习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发挥学生个体的特点,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把握好自己的角色,由于活动的实践性、现实性、开放性都比较强,教师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但不要过多地干预或打断学生的活动。活动的目的也不能简单地定为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数学交流,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全课小结。1、今天的活动你喜欢吗?2、通过这个购物活动,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小学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知识与技能: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旁记补充。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1)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

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105°120°135°150°180°。

六、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后作业:p40、5、7学生思考后汇报。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量角器。

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小组合作研究。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判断后全班订正。

学生回答:是角。

学生汇报。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

学生在课桌上摆一摆。

学生讨论。

学生看书后,在量角器上指出1°角的顶点及两条边。

学生说角的度数及原因。

学生读出角的度数。

学生讨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合作完成,完成后让学生反馈)。

学生尝试测量,测量后由学生做示范。

(边量边说明是怎样量的)。

学生再用量角器量书上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学生量后让其谈体会。

使学生感悟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练习八第9-16题。

1.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线段图和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2.进一步体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的价值,懂得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培养运用这一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前准备:课件

二次备课

1.提出问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什么呢?

(2)我们通过画什么样的图来分析问题?

(3)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完成一些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同学们将再次感受画图这一策略的价值。(板书课题)

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

观察线段图、分析解题思路,发现:2本笔记本的价钱刚好就是12元。

2.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10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将教材上的线段图补充完整。

这里比较困难的是弄清楚线段图中,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表示的是不是8张。

引导学生发现:只能把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的一半给张宁,这样两条线段才会一样长。因此多出的那一段要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才是8张。

让学生独立解答,组织汇报。

3.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八”第11题。

组织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补充线段图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用画示意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8题。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计算出每个方阵需要两种颜色的运动服各多少套,再算出一共要准备多少套。

2.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八”第13题。

3.完成教材第52~54页“练习八”其余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1.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在分析问题中的好处,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激发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

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课件

二次备课

1.课件出示:小明买3本故事书用了27元,小军买了5本同样的故事书需要多少元?

(1)将题目中的信息整理到下面的表格中。

小明 3本 27元

小军 5本 ?元

(2)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明确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先算出一本故事书多少元,再计算出5本故事书多少元。

(3)学生独立解答。

一本故事书:27÷3=9(元)

5本故事书:9x5=45(元)

2.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采用了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师:通过列表的策略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让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浅显。除了列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们想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题1。

让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已知条件: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

所求问题: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2.交流解题策略。

提问:想一想:这道题我们用列表的方法来分析,能找到解题思路吗?

学生交流得出:由于两人的邮票数量都是未知的,用列表的方法进行分析,不容易找到解题思路。

引导: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分析这道题。

3.根据题意画线段图。

(1)提问:题目中有几个相关联的量?应该用几条线段来表示呢?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

小宁:

多( )枚 ( )枚

小春:

(2)追问:你能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吗?

让学生在教材的线段图上填一填,完成后组织汇报交流。

小宁:

多(12)枚 (72)枚

小春:

4.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观察线段图,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一:先算出小宁有多少枚邮票。两人邮票的总数减去12枚,等于小宁邮票枚数的`2倍。

解题思路二:先算出小春有多少枚邮票。两人的总数加上12枚,等于小春邮票枚数的2倍。

5.学生独立解答。

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6.组织检验。

(1)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

(2)追问:检验要分几步进行?

(3)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并写出答案。

7.回顾反思。

引导: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再组织全班交流。

8.交流讨论。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

这道题和例题1相似,只不过要让学生自己从线段图中获取已知条件,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1题。

这道题也和例题1相似,但题目要求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组织练习时要把重点放在线段图的画法上。

3.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3题。

这道题练习的重点应放在观察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上,引导学生从线段图上看出下层图书的2倍就是60x2=120(本)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第九单元儿童乐园

第二课时:统计(二)教学内容:课本第94页例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图表,学会正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简单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认识统计图表,并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图表,学会正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简单的问题。2、难点: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认识统计图表,并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统计学生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学生(兴致高昂,异口同声)说:喜欢!师:我这也有几部动画片,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播放:《蓝猫淘气3000问》、《哪吒传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和《西游记》。)师:你最喜欢看哪一部?生1:我最喜欢看蓝猫,因为蓝猫知道很多的知识。生2:我最喜欢看哪吒,因为哪吒的本领很高,能消灭很多的坏人。生3:我最喜欢看西游记,因为孙悟空的本领很大,打败了很多的妖怪,很好地保护了师父。……师:有什么办法知道各部动画片喜欢的人有多少?生1:可以让小朋友们分别站在喜欢的动画片的旁边。生2:老师报动画片的名字,让我们举手。生3:还可以让我们把喜欢的动画片的名称写在纸上,交给老师。……师:老师为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个圆片,请你们拿起你手中的小圆片,把它贴在你最喜欢的动画片下面。(生排起队伍有顺序地把小圆片一个一个地贴在卡通人物图的上面,自然地形成了一张统计图。)师:从图中,你看懂什么?生:我知道《蓝猫淘气3000问》有21人、《哪吒传奇》15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5人和《西游记》8人。生:我知道喜欢《西游记》比喜欢《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多3人。……师:刚才我们把大家的数据收集,再记录下来,这个过程就叫做统计。(板书揭题)我们还可以把这些统计的结果填在统计表里。还可以用曾经学过的涂格子的方法用统计图来表示。师:你觉得我校整下一年级的小朋友,会是喜欢看什么动画片的人会最多?生:应该是喜欢看《蓝猫淘气3000问》的小朋友最多吧,因为我们班也是喜欢看《蓝猫淘气3000问》的小朋友最多。二、统计图书馆图书借出的次数。师:小朋友平常除了喜欢看动画片之外,还喜欢看书吗?生兴高采烈地说:喜欢。师:我发现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有几本书特别受小朋友的欢迎,在一个星期之内被小朋友借走了很多次。课件逐个出示三种书。师:图书馆的张老师每个星期都会统计每本书分别被借走了几次。所以每当小朋友借走一次,她就会在记录纸上做一个记号,你觉得她可以怎么做记号?生1:可以打勾。生2:还可以画圈。生3:打个三角形也可以吧。生4:还有写数字。……师:今天就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们当一回小小的图书管理员,帮张老师来做统计。你们愿意吗?生:愿意。师:现在就开始借书,你们来统计。师课件逐个出示三种书。生记。师:你是怎么记的?展示学生各式各样记录的方法。师:小朋友的方法都非常好,想知道张老师平常是怎么记的吗?师介绍“正字法”。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借书,你们用你现在喜欢的方法继续统计吧。师课件加快速度出示三种书。生边记边嘀咕:老师,我记不下了。生:是啊,我也记不下了,太快啦。师:那怎么办呢?生:你慢一点我们就能记下来了。师:慢一点的确是个好办法,可是有时候来借书的`小朋友特别多,他们特别想快点能借到自己喜欢的书去看,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记得又快又准确?生想。师提示:刚才你们记不下,是因为你们的速度太慢了,记慢了是因为麻烦在哪里?生:我们要一边抬头看,一边低头记。师:一个人同时要干两件事情,的确会慢很多。那怎么办呢?生:老师,我们能两个人合作吗?师:好办法!就让我们同桌两个人同作,一个人报一个人记,重新开始统计吧。学生重新统计。师:我们把统计的结果记录在统计表内。师生共同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师:从这张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或者想提什么问题让别的小朋友来解决?生问,生答。生:我想给张老师提个意见,她可以多买几本《童话故事》,因为根据我们的统计,这本书被借的次数最多。师:你可真是个会为别人着想的好孩子,我一定把你的建议转达给张老师。三、生活中的统计。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生活中你知道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统计?生1:我们可以统计我们一年级一共有多少女生,多少男生。生2:学校开学了要统计每个教室要用多少的桌子和椅子。生3:酒店里可以统计客人最喜欢吃什么,就多做那些菜。……师总结:小朋友们,只要我们平常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就会发现很多的数学问题,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四、作业:选择你感兴趣的题目,小组合作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要求问问题时要有礼貌,同学之间互相合作。题目:1、最喜欢的水果2、最喜欢的交通工具3、最喜欢的颜色。第三课时:统计综合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十七第1、4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更好地掌握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并获得统计结果。2、过程与方法: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2、难点:通过练习更好地掌握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并获得统计结果。教学准备:第1、4题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前两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二、讲授新课1、教学练习十七第1题。(1)播放生日音乐。问:听了这音乐,你想些什么?(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今天老师想很容易地记住同学们的生日,有办法吗?(3)按什么来分类?(4)现在老师想按月份来记住你们的生日。出示挂图,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人提问,一人记录)。是一月份生日的同学举起你的名字牌,并贴在图板上相应的表格上。依次类推。(1)现在统计图已完成,你看出什么问题?一月份有()人,二月份有()人……(6)根据这张图制一张统计表,你会填吗?(7)完成95页第4题。2、教学97页第4题。师:现在社会上交通工具越来越多,你能告诉老师都有哪些吗?(1)这么多交通工具,你喜欢什么?为什么?(2)每个人的喜欢不同,怎么办?(3)出示挂图。请三位同池上台,一人提问,一人数数,一人板演。问:喜欢自行车的人举手。数:8人。画:用彩色粉笔涂画,并填表。依次类推。(4)看着你们自己亲手制作的统计图和统计表,你想提问题吗?喜欢()的人最多,喜欢()的人最少……三、全课总结。四、巩固练习教科书第96页第3题。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教案2

第三课时:元、角、分、时、分的认识复习内容:元、角、分、时、分的认识。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人民单位及相互间的进率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懂得1时=60分,并能正确认识钟面上的时刻。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体会人民币和时间在现实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培养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复习重、难点:1、重点:通过复习,体会人民币和时间在现实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2、难点:使学生认识人民单位及相互间的进率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懂得1时=60分,并能正确认识钟面上的时刻。教学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有关挂图、钟面。复习过程:一、复习元、角、分的认识1、我们学过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元、角、分)今天我们来复习元、角、分的认识。2、老师说人民币的数,学生拿;老师出示人民币,学生认,组内同学一人拿,其它同学认。3、让学生说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4、复习人民币简单的换算和计算。1元=()角10分=()角10角=()元1元=()分300分=()元100元=()元人民币的简单换算,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5、课堂练习课本第99页第8题填写完整。二、复习时、分的认识1、出示钟面。问: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分针走一小格时间是(),时针走一大格时间是()。2、1时和1分是什么关系?1时=60分3、请同学翻到书p100页第9题,请大家看看会不会读钟面上的时间?把读出来的结果写到书上。4、老师引导学生总结看钟面上的时间的`方法。三、课堂练习1、课本第100页第9题,第105页第15题。针对第105页第15题,强调:时针虽然接近4时,但是还未到4时,只能是3时,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小格,就是几分,也可以说是4时差几分。第四课时:位置与图形、统计复习内容:位置与图形、统计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并会用语言表达出来。(2)会数方块图,并能根据图形排列找出一定规律。(3)初步分析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体会在平面上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条件,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复习重、难点:1、重点: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并会用语言表达出来。2、难点:初步分析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计算。会数方块图,并能根据图形排列找出一定规律。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方块复习过程:一、复习位置与图形1、课件出示课本第100页第10题。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大家思考2楼妈妈是谁的妈妈?她住在几门几层?师:说“我家住在她家左边”的小女孩是哪一个?她家应该是几门几层?师:说“我家住在你家楼上”的小女孩是哪一个?她指的是谁家的楼上?她家应该是几门几层?练习:将课本第100页第10题补充完整。让同学自己讨论交流所处的位置,说说前、后、左、右是谁。2、复习图形。实物出示(课本第100页第11题方块图)。(1)出示图1,让学生数数看得见的方块有几块。(2)出示图2,让学生先数看得见的方块数,再说明还要数上藏在图后面有露出一块的方块位置。(3)出示图3,先讨论怎样数?a:先数看得见的方块数,再数看不见的方块数。b:一排一排有规律地数。老师肯定他们的答案后,表示第二种方法更好。课堂练习课本第100页第11题补充完整。3、出示课本第101页的图形。师:小猪遇到小麻烦,请聪明的小朋友动脑筋,谁会帮它解决难题呢?让学生讨论,得出自己的思路:相信两个数呈3、5、7、9递增。二、复习统计图出示第101页的课件图1、让学生观察图形。观察统计图,让学生将图上表示各兴趣事支持的格子数一一说出来。2、出示问题:师:你怎么知道谁最受同学欢迎?你怎么知道谁的人数最少?师:喜欢看电视比喜欢看书的多几人?怎样算出来?师:看着图形你还能提什么问题?老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讨论并一一解答,同时表扬他们养成积极动脑、积极发言的好习惯。3、练习课本第101页第12题填写完整。三、课堂小结。第五课时:综合课复习内容:课本第102页,第103页,第104页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熟练口算20以内退位减支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2)使学生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会比大小。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有序性。复习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熟练口算20以内退位减支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使学生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会比大小。2、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教学准备:口算卡,各题的课件图复习过程:一、读写数,排顺序1、写出63前面的5个数。2、从小到大排顺序。375978948018二、计算1、口算学生解答第104页第11题,要求每分钟做对6题。2、笔算。让学生完成课本第102页第3、4题,第103页第8、9题。3、复习文字式题:课本第102页第5题。(1)读题,明确文字式题所表示的含义。(2)口述算式。(3)让学生列式解答。三、复习应用题1、复习图画应用题。课件出示图画应用题。看图回答问题。(师变换条件和问号位置,生口述算式)课堂练习:课本第104页第12、14题,第103页第10题补充完整。2、复习文字应用题。(1)出示课本第102页第6题。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生列式解答。(2)出示课本第103页第7题。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师:还能提什么问题?(3)课堂练习。课本第103页第7题补充完整。四、全课小结。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第九单元儿童乐园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3)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重难点、关键:1、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难点: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3、关键: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讲清数位的意义,使学生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读法和写法。了解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数位的名称、数位的顺序、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课时安排:6课时数数,数的组成……………………………………………………………1课时读数,写数…………………………………………………………………1课时数的顺序,比较大小………………………………………………………1课时多些,少些…………………………………………………………………1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第一课时: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内容:数数,数的组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数位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弄清数的组成。2、难点:理解计数单位。教学准备: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看投影片回答问题:1个十和2个一组成()20是()个十组成的5个一和1个十组成()()个十和()个一组成172、投影出示第31页图。提出问题:(1)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二、新授课。1、教学例1。(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潢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2、教学例2。(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再数一根是多少)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教师:谁知道八十九数完数是多少?九十九数完数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让全体同学一起数,再指名个别数。(3)做课本第33页例3上面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3、教学例3。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三、巩固练习。1、做课本第33页例3下面的“做一做”。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2、(首尾呼应)再投影出示第31页图。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教案2

2.十几减几第一课时:十几减几教学内容:十几减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同的思路思考,得到不同的计算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2、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教学准备:照例2制作的“小猫钓鱼”动画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电脑出示口算:8+57+87+66+85+75+913-916-918-915-9(全班齐练,集体订正)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多媒体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稍停一会儿,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右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就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7、有导向性的小结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三、巩固计算方法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的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2、为变化方式,可把“做一帮”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速度。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老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第二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一)教学内容:完成练习三第3题―第17页的第7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2、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准备:计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听算12-712-412-314-816-98+913-614-511-215-7(集体订正)评讲:说一说:11-215-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2、说得数,再写算式书中第16页的第3题:要求:每一个四人小组先在组里互相说出算式、得数,最后写出算式。(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二、游戏提高练习1、找座位(1)给每个学生一个算式卡片,同时出示5把贴有3、4、6、7、9卡片的椅子,让学生把卡片放到相的椅子上去,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放得又对又快。(2)还有没有送出去的卡片吗?那你们想不想也他们找个家呢?请你们想个办法给它找个家。(学生活动)2、找朋友(书中第17页的第8题)活动要求:教师先将书中的题目出示在黑板上,然后请8个小朋友分两组比赛,看哪一个组的小朋友找的又对又快。(集体订正,对于做的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三、全课小结:第三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二)教学内容:完成练习三的第8题―第13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鼓励学生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减法的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2、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口算卡片一套电脑课件一套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听算14-812-513-613-814-912-416-914-811-815-8(全班齐练,集体订正)评讲:1)说一说12-4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2)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12-4=?,看看谁说的最好。2、计时计算比赛(p18:1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全班同学给予鼓励。集体订正二、变式练习1、计算(p18:9)1)指导学生看题2)全班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订正(或者把这三题让9个同学分成三个小组以比赛的形式来进行,看哪个组的同学做的又对又快,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2、比较大小(p18:10)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为什么填这个符号?三、解决问题出示电脑1、老鹰抓小鸡的图,让学生观察(p18:1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12只小鸡,一个鸡妈妈,一个老鹰)点击电脑出现:p18:11的画面问:你又看到了什么?通过你所看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板书:12只小鸡,已经捉住了5只,还有几只?问:如何列式?你是怎样想的?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算法吗?2、小猴图电脑出示p18:13让学生认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够根据这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何列式?还有不同的列式吗?请与你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5+8=137+6=1313-5=813-7=613-8=513-6=7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学习目标:

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经历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的过程,明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从观察的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

学习过程:

一、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1.观察图形,理解题意。

题中的物体是由4个小正方体拼摆成的,前后共两行,前面一行有3个小正方体,后面一行有1个小正方体。通过观察,辨认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2.摆正方体,观察图形。

学生用学具照着书上图形操作,从不同方向观察,并且连线。

3.交流看法。

学生做完题以后,老师指名说说为什么这么连线。

4.教师根据书上图形,分析做题方法。

二、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

1.分析第一个图形。

照着书上图形摆小正方体,分别画出从上面、从左面、从前面看到的图形。

2、分析第二个图形。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到的正方形,忽略距离的远近,拉在同一个平面上。

3.分析第三个图形。

总结。

规律:从同一位置观察由相同个数的小正方体拼摆成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看一看。

从左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图形相同,从前面看到的图形不同。

2.易错题分析。

让学生摆一摆,看一看。从左面和从前面看到的图形相同,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与左面、前面不同。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认读钟面上的整时或了解24时记时法,进行两种记时法的相互改写,计算经过时间。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学习了时、分、秒,本单元继续教学年、月、日。全单元教材共编排了两道例题、两次想想做做和一次实践活动。在你知道吗里介绍了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指导学生看课外书籍、上网查找资料,搜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教学内容大致分成三段:第一段教学年、月、日以及相关的大月、小月等内容,第二段教学平年、闰年、季度等知识,第三段是实践活动。

这一段内容涉及许多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里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积累了一些经验。教材尽量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观察材料,组织学习活动,激活已有经验,引导发现规律,适当解释点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材让学生从年历卡上找自己的生日切入,既引起兴趣,又提供了学习用具。设计的学习活动有观察整理、填表分类、涂色记忆、计算交流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同时接受年、月、日的知识。

首先要求学生观察20xx年的年历从中获得信息。年历卡里的内容十分丰富,要结合观察与交流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学会看年历。如年历里的1、2、312表示一年里的1月、2月、3月12月;每月都有一张月历,其中的日、一、二、三、四、五、六都表示星期几,1、2、3、4表示每月的1日、2日、3日、4日在年历卡上能查到每月有多少天,各天分别是星期几。

接着要求学生把各个月的天数填入一张表格。填表活动能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一年有12个月,各个月的天数并不都相同。填表还能引发学生把12个月按天数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接受大月、小月的知识。

然后指导学生在填各个月天数的那张表格里涂颜色。涂色活动实际上是分类活动,通过再次分类记忆一年里的大月和小月。教材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记住一年里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鼓励他们自己设计记忆方法。同时,也介绍了利用拳头帮助记忆的办法。

最后突出2月的天数既不是31也不是30,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教材还让学生计算20xx年全年的天数,通过计算重温这一年各个月的天数,检查记忆效果,弥补记忆中的缺漏。学生计算全年天数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交流并比较各种算法,体会比较简便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建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想想做做在年历上圈出重大节日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一方面巩固知识,另一方面进行思想、情感的教育。

平年和闰年的教学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发现现象,初步知道平年和闰年。第19页例题让学生同时观察20xx年2月和20xx年2月的月历,比较这两个2月的天数是否相等。让学生发现不同年份的2月天数不同,然后告诉他们,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

第二步同时观察从1997~20xx连续十二年的2月月历,从中寻找天数的规律。教材特地把这些月历分成三行,每行是连续的四年,方便学生发现每一行的四张月历里只有一张是29天,另三张都是28天。从而明白通常每四年里有1个闰年、3个平年。教材里讲解了判断平年、闰年的一般方法,至于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安排在底注里讲解。

第三步在想想做做里巩固平年、闰年的知识。第1题通过把公历年份除以4进行判断,虽然教材只教过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但学生完全能够自己进行四位数除以4的计算。第2题计算平年的全年天数,合几个星期零几天,结合计算再次温习前面学习的年、月、日知识。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闰年全年有多少天以及怎样算的,再次清晰地认识平年与闰年。第4题回答并解释一种比较特殊的生日现象,巩固连续四年里一般有1个闰年的知识。

第四步是你知道吗,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为什么通常每四年有1个闰年的原因。

这次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生日为题材,活动形式新颖有趣,紧扣年、月、日的知识,运用了统计方法。活动分两段进行:第一段是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生日是哪天。教材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间接地讲述,让同伴猜一猜是几月几日。这里会涉及年、月、日的许多概念,学生一定很感兴趣。第二段是用统计的方法调查、整理并用图表呈现班级里学生的生日分布情况,是一次联系实际的活动。最后是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进行孝敬长辈的教育。这次活动要认真组织,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说话,然后请几名学生在全班交流,落实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教材第24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及第25页练习六1-3题。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系统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引导学生得出: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要求每分钟完成8-10题。

5、完成练习六第1题,夺红旗比赛,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6、完成练习六第2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运用退位减法表中的规律,掌握得数相等的两个减法算式的特点。

通过本课的练习,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老师的鼓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1.借助实际情境,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并知道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与直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重点: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教学难点;对直线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合作交流获取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彩笔、线条、图钉、小电筒、直尺。

一、谈话导入。

大家来看这是什么?(拿起学生的书,指向书的边),再看看这个,(再拿起学生的本、格尺,指向桌边等)。这些都叫什么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线的认识(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线吗?(黑板边、铅笔盒的边、门、窗的边)很好,看来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线中,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在数学中也一样,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直的线。

二、让学生感知直线、线段和射线。

1、让我们看看书上的图,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三个图。

2、你能像书上那样画出来吗?学生尝试着画。

3、观察这三个图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分别叫什么名?

4、这三种线都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教学如何读。

三、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1、请学生自己分别画出三种线,并用字母表示它们。

2、做教材17试一试的第一题。进一步体会直线和线段,并知道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但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试一试的第2题。让学生观察讨论发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四、巩固练习。

p17看一看量一量第1、2题。

让学生先猜测,再动手量一量。

五、小结。

今天学到什么?

反思:

本节课通过大量的实物让学生认识这三种线,再通过书上的情境图使学生提高认识,抽象出数学知识。虽然比较平淡,但学生掌握的还可以,可是对于直线在生活中没有找到实例,所以在此处教学时总有种英雄气短的感觉。

一、教学内容。

平移和平行(教材18~20页)。

二、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

三、重点难点。

1、认识平行线,体会平行线的特征。

2、会画平行线。

四、教具准备。

小棒,长方形纸,方格纸,正方体,三角尺与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线的认识,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线。

引导学生观察同一个面上的二条线段,通过观察得出这二条线段不相交,从而得到平行线段。

(二)探究新知。

线段有平行的特点,那射线有这个特点吗?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得出平行射线。

那么有平行直线吗?让学生去想象,去思考!

我们知道线段是射线的一部分,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经常不说平行线段、平行射线、平行直线,统称为平行线。

(三)再次感受平行线。

1、观察书上的看一看寻找平行线。

做试一试(1)、(2)在书上找到平行线,并用笔画出来。

2、折一折。

3、说一说。

出示教材第19页说一说的三幅图片。

生活中有很多平行的线,想一想这些图案中哪些线互相平行,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4、画一画。

你能画一组平行线吗?

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画一画平行线。

教师讲解利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学生再次尝试,各别辅导不会的学生。

(三)小结。

反思:

本节课前边进行的很顺利,到了画平行线时,出现了问题,我在黑板上画了好几遍,可是学生就是不会,三角板和直尺怎么也转不明白,自己对此处预设的也不到位,今后要加强动手操作的预设。

教学内容:

教材21~2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用三角尺画垂线。

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二条直线,大家观察一下这二条直线,会有什么发现?学生没有什么发现!

请大家将它们分别延长,你会发现,全都会相交于一点,即使没有相交的,如果本足够大,你想想它们会不会相交,学生肯定这个事实。爱思考的同学也许会提问:老师我画的是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教师要给予肯定,你真是爱思考呀,确实在同一个平面内,二条直线如果不平行的话,一定相交于一点。

二、垂直。

让我们观察一下这些相交线,在教室内找到垂直的线,(如房子一角,桌子边,文具盒及书本等)。

教师给出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让学生再次寻找垂直线。

那我们如何判断它们是否真的垂直呢?用三角板的直角可以判定。

让学生通过折线再次来感受垂直。

三、说一说。

1、说一说教室和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

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四、练一练。

1、我说你摆。

同桌互相练习:一个同学先放一个小棒在桌上,让另一个同学,按要求摆出另一根小棒。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问:如何确定门框相邻的两条边是否垂直,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测量的方法。

安排让学生用三角尺量一量,来判断是否垂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画一画。

让学生尝试,然后教学画法。

1、明确所画的线与哪一条垂直。

2、明确所画垂线是否有要求:一种是仅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过某个点。

六、小试验。

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明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七、小结。

反思:

有了前节课的教学,本节课教学起来就得心应手多了,学生接受的也比较好。尤其是课的开头,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都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争论。

教学内容:

教材24~2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准备:每人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平角和周角。

1、转一转,说一说。

(1)一人用活动角转出各种角,让同桌说一说是什么角。

(2)一人说一人转。

(3)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和角的组成部分。

2、认识平角和周角。

(1)师演示平角和周角,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角。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

二、试一试。

1、说一说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2、上述图案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并找找图中有哪些角。

三、练一练。

1、说一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2、在点子图上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让学生独立完,再小组交流。

四、你知道吗?

1、在生活中,除钟表外,还有不同用途的计量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围绕一个点旋转。

五、小结:

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数学。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东南西北》教案

《小小商店》(教材第14、15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重点难点。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

难点: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1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12元。

·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9元。

·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是15元。

·1个足球72元,1个篮球68元,足球比篮球贵。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交流各自的发现,为信科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

生:1架玩具飞机12元,1辆玩具坦克9元,一共就是。

12+9=21(元)。

师:回答得非常准确,真棒!

2、师:看第二幅情境图,奇思付给售货员20元,买了。

1盒水彩笔,找回多少元?

3、师:说得真好!如果你有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在组织汇报。学生所选物品只要是两样且总价没有超过30元都可以,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

4、师: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3张1元和2。

张2元,他可以怎么付钱?先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巡视,即使知道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法有两种:

3张1元和1张2元,正好是花皮球的价钱5元。

·我可以付1张1元和2张2元,也正好是5元。

师: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说得很好。

5、师:请你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生: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就是计算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用减法计算,72-68=4(元)。

师:思路很清楚,说得非常正确,真棒!继续努力哦!

6、师: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小组交流后,请小组代表汇报提出的不同问题,请其他同学解答,并组织交流想法及计算结果。

(三)总结提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板书设计。

小小商店共需要多少钱?用加法。

应找回多少钱?用减法。

如何付钱?凑钱数。

文档为doc格式。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巩固前面两段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关的计算技能,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想想做做1。

分组练习,并指名学生板演。

集体评讲。

2、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先让学生估算,并要求说出估算的依据。

再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小结。

3、想想做做3。

问:能不能通过题中条件一眼看出谁跳得比较多?

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比较快一些呢?

先估计,再要求计算。

4、想想做做4。

分组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并要求完成后观察每组中两题之间的联系。

集体讨论,领会其中的联系和区别。

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5、想想做做5。

出示图,理解图意和题意。

同桌互相说说解题策略。

2、油厂把610千克的豆油分装在最多只能装5千克的油壶里。准备120个油壶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