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思想汇报>最新我爱古诗文初(模板13篇)

最新我爱古诗文初(模板13篇)

作者:雁落霞

优秀作文能够在有限的篇幅内充分展现作者的思考深度和思维逻辑。聚焦于优秀作文的精华部分,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文学的魅力。

我爱古诗文作文咏柳

说起柳,是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了。我不禁发出疑问:“这是为什么呢?”这个疑问一只缠绕着我。

一次学校举办春游,正值杨柳发芽的季节。我们准备前往城郊的太阳岛。我为终于可以看到“她”的芳容而感到高兴。

踏上太阳岛这块我们向往的“热土”。大家的心情自然不用多说。一阵春风吹过,前方一片绿色如丝的“头发”齐刷刷的飘动起来,“那是什么?”“是柳树!”我心里高兴的喊道。伴着轻盈的春风,我好奇地向它奔去。近看,微风吹拂着柳树那纤细的“发丝”,如一位站立在风中女子的长发,那么迷人。我走上前去,伸出手挑起一根枝条,似一把翠绿的宝剑,镶着晶莹的翠玉;那轻柔的质地又似名贵的丝绸。柳树刚发芽的叶子如鱼的鳞片,十分整齐,有形,青得直逼人眼!

柳林的负责人李伯伯领着我们来到一棵高达十余米高的大柳树前。他说,这棵老树已有了十八年的树龄,是柳中“元老级”的人物了。老树笔直,树皮沟壑分明。柳树虽老,但活力四射。翠绿的颜色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游客。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诗足以体现出柳的繁殖能力之强。看似娇柔的杨柳不需要极佳的环境,只要有水分、土壤、阳光就能生存。柳的生命力也很强,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她毅然不倒,叶落了,根依然牢牢地扎在大地里,一到春天她又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了。

外似娇柔,根却紧扎在地下的柳树,任人欣赏,保护水土。难怪她能成为众多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柳啊,你可真伟大!

作文点评我爱古诗文

确然,她清静若水,多愁的言语里使人不胜凄凉,她的诗词多是那分离之苦,相思之痛的哀伤,于是,构成一种冷雨黄昏的意境,渲染得无限悲戚。

她是,李清照。

新月隐云笑,娇红带露羞。

这是她“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羞怯。正是豆蔻年华的妙龄少女,倚门而立,眼中含笑,满是对未来的向往与憧憬。想来,少时的李清照定也如此柔弱美好。

寒风无情过,百花断肠残。

几度春秋已逝,花儿开的更加娇艳,却无法逃脱与风共舞的宿命。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这种不经意般的无奈,她写出的何止是委婉的惜春,那更是李清照叹息岁月流逝的哀怨。

一抹胭脂惆怅红,铜镜犹映旧时容。

时光褪去了往日的笑容,只剩下悠悠的往事长存心头。夜里的秋风凉如旧,她只不过是个弱女子,怎能承受起国破家散,亲人分离的痛苦。她又能如何掩饰,只有伫立风中,凄凄吟诵“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晓月残破梦未圆,柴萧浮影泛轻舟。

战乱就像是一场灾难,将她短暂的幸福化为乌有。她一个人独处这陌生的地方,心里只剩愁。当相见一面成为奢侈的愿望,她只叹世事的不定;当问候一句成为无法实现的追求,她只怨命运的多变。思念之苦,有谁可解?“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怕只有那数年不变的落花如旧。

红花将残,帘里怨人叹。

当花儿又一次落尽,李清照早已不是早年羞怯的少女,而成了年近半百的妇人。自然,那轻巧的小舟亦“载不下,许多愁。”李清照的一生终在寻寻觅觅的幸福中,却只得到冷冷清清的孤独。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细雨里,昏暗的花烛暗暗的透出几丝光亮,照着孤寂的身影。可叹如此奇女子,一生历经太多的坎坷曲折,怨不得她如此的多愁。

就像黄花,李清照生如静水,逝如此愁。泪随水流。

终了。

我爱读古诗文

今天,我读了杜甫写的《春夜喜雨》和孟浩然写的《春晓》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春雨的,因为春节刚过去。但是,我读好后发现这两首古诗的意思不一样,杜甫写的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写春雨下的好,滋润了万物,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正需要雨。它就下起来了。诗人用拟人手法称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知道人们的心愿一般。而孟浩然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写花被春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情感。同样是一场春雨,两位诗人对它的感受截然不同。

由此,我发现同样一个事物对不同的人来说感受是不一样的。正如:同样一杯茶,我喝起来觉得很苦,而爸爸喝了却觉得很好喝,我在看动画片觉得好看,爸爸觉得不好看,再比如轮滑吧!我觉得一点儿也不难,对爸爸来说他觉得很难!所以,我们遇到困难时一定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不要害怕,如果这样的话,爸爸也可以把轮滑学会了!

我爱古诗文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从夏商周,到元明清,古诗文的星空璀璨夺目。我喜欢徜徉古诗文的星空中,探索其独特的魅力。

中别具一格的图画之景。被称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曾写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风光,我从这句诗中,仿佛看到,沙漠之上,飘起笔直的狼烟,黄河边际,一轮红日徐徐下降。在杜甫笔下的“城春草木深”中,我看到安史之乱后的国亡之景,国都被攻破,山河依旧在,但那昔日繁华已不在,国都内,杂草丛生。在早春凌晨,看那月光下的屋舍,在满是银霜的路上,行人的足迹却已印上,这使我想起“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让我看到雪后西湖,天地浑然一色,冰花周围白气弥散,只有一道长堤,一点湖心亭,一只小船和船上几粒人的影子罢了。如此诗文,怎能不使人沉醉。

中真诚淳朴的人情之美。有汪伦邀李白做客,李白临走时,忽然听到岸上的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友谊。有苏轼在中秋佳节,忍受孤寂,欢饮达旦,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有韩愈早晨上朝,傍晚贬至八千里路外的潮州,却仍不改忧国忧民之心,以残年余力效忠国家,有着“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忠君之心。也有欧阳修在滁州琅琊山上设宴与民同饮同乐的“醉能同其乐”的与民同乐的思想与精神。

中字字珠玑的哲理之句。从《游山西村》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可以看出,天无绝人之路,终会有一线生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还记得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它告诉我们,时序更替,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的处境变化而或喜或悲,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人间风雨乃属正常。

爱这其中的蕴意。古诗文令我沉醉。

我爱古诗文

我常常想,中华浩瀚5000年历史中所创造的最美妙的东西莫过于文字了吧,而文字中最让人陶醉的大概就是古诗文了吧!从小时候开始,古诗文就是我的挚爱我爱它。

爱它的意境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是刘禹锡带给我们永久的回味,秋日万物萧条的凄凉,也被这排云而上的鹤群冲刷得本站一干二净,《渡津门送别》的“月下飞天镜云深结海楼”则向我们描绘了月光皎皎,明月如镜,云雾缭绕,海楼奇幻的景象。纵使他们所写迥乎不同,但这样意境都是广袤而深远的,美的让人不可尤物,以致我无法制止自己去喜欢它。

古诗文的美无穷无尽,花开正好,微风不躁,捧一本书吟一首诗,那是多么惬意呀!我爱古诗文,爱读它,爱它的力量。

我爱古诗文

我从小就喜欢读古诗文,因为古诗文可以让我们学到知识。

从开学到现在,我又读了不少的.关于不少古诗的书,比如杜牧的《清明》、李白的《赠汪伦》等。这些古诗不但让我领略了经典诗文的美妙,而且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

我喜欢古诗文,同时我也喜欢古诗里的句子。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有生。”中小草里居易的进取力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花里有龚自珍的奉献精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菊花里有陶渊明的隐士情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莲花里有周郭颐的高洁品格。

虽然我喜欢古诗和句子,但是我也喜欢《悯农》。因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讲的是烈日当空,农民伯伯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炎热,流着满头大汗,辛勤地锄草、耕地,汗珠一串串地滴下来,滴进了泥土里的情境。

现在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好像都忘记了节约是这个中国的传统美德。比如在学校班级里吃饭的时候,我看见有的同学非常挑食,好吃就吃,不好吃就不吃。总是随便把饭菜倒进垃圾桶里。他们不懂得节约,不爱惜粮食。他们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读完这首诗,我知道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所里说大家让节约粮食,从我作起。

我爱古诗文作文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够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将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偏偏要用碧玉来比呢?我认为,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我爱古诗文作文字

读书对我而言,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情。我喜欢看《红楼梦》不是因为它是四大名著之一,而是因为它生动、精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

它有快乐的章节,《怡红院劫遇母蝗虫》,讲的是刘姥姥逛大观园的事情。从乡村来的刘姥姥的一举一动,都让大观园里的众人觉得十分有趣,尤其是行酒令一节,她以质朴的乡村粗话逗笑了老祖宗,大家都忍俊不禁,我也笑翻了天。这章的题目也很有趣,姥姥误入怡红院,在宝玉的床上睡着了。怡红院本是大公子居住之地,华丽非常,却不想历了“母蝗虫”的不堪之劫。曹雪芹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一个“劫”、一个“母蝗虫”淋漓尽致写尽刘姥姥质朴之下的粗俗。

当然,悲伤的章节也同样感人,《黛玉焚稿断痴情》就是典型代表。黛玉本已危在旦夕,当听到宝玉和宝钗成亲时,肝肠摧断,把宝玉给她的手帕和自己以往所写的诗稿统统烧掉,与之一同烧掉的还有她心中的绝望和悲痛欲绝。看到这一段,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我深陷其中,深深地体会到一个被心爱的人背弃的无奈和悲凉。

我爱读书,因为从中可以体味书中不同人物的心理,深刻理解他们的命运,体会他们的处境。你会为他们的欢喜而高兴,也会为他们的悲哀而流泪。放下书本,满脑都是书中的情节,似乎也不愿从美妙、神奇的“书境”中走出,而更愿意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读书最快乐的时候莫过于背诵诗歌和古文。留心观察,诗中有许多奇妙的奥秘。“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便是出自李白的《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从这短短几句,便可看出主人公小时候即和青梅竹马的玩伴一起嬉戏,及长,主人公成为了他的妻子,便有了“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到这里,她生活很好,但丈夫要远行,“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主人公十六岁便与丈夫分离,此处借助“猿声天上哀”来突出她心中的寂寞。“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八月中,黄蝴蝶双双飞到西园草,看到这种情景,她很伤心,只盼望丈夫能早些回来和自己团聚。李白以一位少女的口吻做这首诗,我能从中体会她儿时嬉戏的欢乐,成亲后的幸福和之后丈夫远行是的寂寞。看似普通的文字下面却暗流涌动、波涛汹涌,读完令人唏嘘。

古诗文中,有很多亘古的绝唱,一旦领会了其深意,便会觉得古诗文的美丽无可比拟。我以为现代文难以企及古诗文的高度和厚度,所以也毫不掩饰对古诗文的偏爱。像《长恨歌》中的“黄沙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等,每每读到,都令人赞叹不已,祖宗们创造了一个个文学丰碑,我辈幸哉。

而从《岳阳楼记》,我看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旷古少有的为天下担当的情怀和理想。从小立大志,拥有诗和远方的同时,一样可以大有作为。

背诵多了古诗文,内心渐渐丰富,他们不仅文采飞扬,而且浓厚醇甘,每多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领悟和感受。而因为爱读诗书,写诗的灵感冉冉而升,我也由此爱上了写诗。每有触情之事,我便“诗兴大发”,非要一吐为快。虽然他们都还稚嫩,但短短半学期,我已经写了很多小古诗。古诗文的丰富拓宽了我的人生阅历和厚度,也滋养着我的人生。美好少年时光,唯美妙的古诗文不可辜负,也请老师、同学和我一同共鉴美文,共品伟大先祖留给我们的无穷宝藏。

我爱古诗文九年级作文

诗词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婉转悠扬,在抑扬顿挫里低回不尽,让人忘忧,使人开颜;诗词如画,在虫鱼鸟兽中描摹自然,在小桥流水中展现乾坤,为我们描绘出或凄美、或壮阔、或静谧、或热烈的绝美意境;诗词又像一位哲人,在历经千年后,向我们娓娓道来人生的真谛,激励我们走向生活,面对挑战。

喜欢诗词,喜欢诗词的韵律美。谁不曾陶醉于诗词的天籁中?谁不曾被诗词的音韵之美拨动心弦而乐以忘忧、喜笑颜开?牙牙学语时,我们被父母教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虽然不通其意,但心中却有种异样的感觉;上小学时,我们背着手,昂着头,摇晃着脑袋朗诵“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个个都瞪着无知的双眼,乐在其中;至于现在,当我在心中吟诵“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时,仍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这就是诗词的音乐美所带来的美好体验。诗词如歌,让我们陶冶性情,促我们享受人生。

喜欢诗词,喜欢陶醉于诗词的意境。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向往荒居野处的古人,携一张琴,捧一杯茶,于深山幽林之中偃仰啸歌,在千里澄江之上快乐垂钓。与自然同呼吸,和天地共变幻,倘佯在大自然奇妙的景物中。喜欢陶渊明式的隐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淡观天边云卷云舒;沉醉于王维的山水田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更流连于苏轼“水风清,晚霞明”的初晴凤凰山,“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畔……诗词如画,展现了自然万物的奇妙瑰丽,我只愿做一个画中人,永远陶醉在诗词的意境中。

喜欢诗词,喜欢诗词中蕴含的哲理。诗词不仅是一种供人玩味、让人欣赏的艺术品,更应该是启人心智,为人拨开疑团,催人奋进的哲学家。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我们可以学到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顿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我们想到了成功来之不易,便不会再去抱怨生活的劳累,而更加懂得了默默奋斗,隐忍前行,功夫不负有心人的道理。就算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也是在告诫我们要抓紧今日,马不停蹄的道理。诗词确实像位哲人,为我们指明道路,为我们扫清疑团,让我们更加精彩地生活。

诗词,如歌如画,魅力无限;又似哲人,意味深长。但愿所有人都能认识到诗词的魅力,传承中华瑰宝,更加舒适地享受生活,更加精彩地奋斗人生。

简评:看到“魅力”,想到诗词,可能是一个热爱古诗词的人条件反射,于是他从诗词的音韵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三个方面展示了诗词的魅力。这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立意,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古诗词,因此它就成了作者唯己独有的感受,而且只谈诗词,文章切入的口子小,也便于把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从语言表达看,比喻、引用无处不在,对偶、排比俯拾即是,整散结合,错落有致。用美的语言,传达了对美的向往。

我爱古诗

我最要好的朋友就是古诗了。在我刚刚牙牙学语时,妈妈便开始教我学古诗。《鹅》,这是我小时候读的第一首古诗。妈妈告诉我,我小时候都还说不清话,却能把一整首《鹅》背下来。妈妈喜爱古诗,再加上妈妈对我的希望,所以她一有时间就教我。

妈妈常常让我把整首诗包括意思都背下来,如果背累了,可以写。我很乐意学古诗。有时候,我会一不小心背错。妈妈会严厉的批评我。当委屈的泪花滑过脸庞时,我心里有深深的愧疚和淡淡的忧伤。但我从来没有改变过我对古诗的喜爱。我喜爱古诗。喜爱它的抑扬顿挫,合辙押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的这首春晓,相信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名诗了;我喜欢它的景色优美,喜欢蕴含哲理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每次,当妈妈拖着疲惫的身躯从外面回来时,她总是无论多累都要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今天你又学了几首古诗,来,被给妈听听”。我会一边给妈妈捶背,一边绘声绘色的背给她听。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古诗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所谓古诗,就是古代的诗文。它不仅是一首诗,一篇简短的文章,更是一首歌,是心灵栖息之处。同时,也是诗人感情的抒发。

更爱把我带进古诗天地的妈妈。

我爱古诗

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学习古诗词。而这期间,我深深爱上了这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体裁,这世界的瑰宝。

词,在我看来,它不是刻板僵硬的,而是趣意盎然的,充满了能够引人入胜的灵性。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改诗为词”这件事。一天我正如醉如痴地读一本杂志,目光忽然被一个标题深深吸引:改《清明》为词。我感到十分新奇,便翻到有答案的那一页,只见一首《清明》已被断成了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的嘴巴惊讶地一张一合,心就像兔子般怦怦直跳起来。“太有趣了!”我兴奋地合上杂志,不禁啧啧称赞起来。我找来古诗书,当翻到《小池》这首诗时,我突然来了灵感,奋笔疾书: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我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杰作,一种难以言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时我看到了悬挂在床边的纸船随风摇曳,忽然想起了李白《望天门山》中的“孤帆”,经过一番冥思苦想,我终于在心中断好了句,笔下溜出一行字: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就在我深深陶醉在诗的美妙的境界时,爸爸推门而入。我迫不及待地向他朗诵了我的杰作,表扬声如雨点落在我身上。我感受着这清爽,内心洋溢着幸福,不经意间看到了窗外的世界因春的归来姹紫嫣红。这时我想起了朱熹的诗句,脱口而出: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我爱古诗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

在还未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已经把《春晓》、《静夜思》等古诗背得滚瓜烂熟了。然而那时的我却并不知道所谓古诗是什么,直到三年级,我才对古诗这玩意儿有所了解。记得有一次我们学习《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读了这首诗,我深深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作者通过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的爱与尊敬。

从此我便越来越喜欢古诗,还能适当的运用。春节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清明时节“清明节时雨纷纷,路上寻人欲断魂。”端午节时“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重阳节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来我还知道了一些相关常识,如:韵文句末押韵的字叫韵脚;律诗的结构:共八句,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首联等。

后来,我便渐渐爱上了古诗,而且在。

写作文时也可以引用一些好的诗句。表现极其夸张时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表现母爱时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还把“欲穷千日里,更上一层楼。”作为我的座右铭,时刻鼓励鞭策自己。

我爱。

中国传统文化上那颗闪烁着的璀璨光芒的明珠!

我爱古诗文

“读经典,养品性”,诵读经典诗文,让我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丰厚了我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说起我与它的相识要从那次说起。

一天,爷爷的老朋友从海外归来,爷爷高兴极了,紧紧握住客人的手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爷爷这句话,我非常疑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在听了爷爷的讲解后,我开始搜集类似的句子,和别人说话时,我也会想方设法用上,表现出我多有文化。但真正读懂它的内心世界,那还要从头说起。

我最早的启蒙老师是妈妈,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对古诗文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还未上幼儿园时,就会背一些唐诗了。上学后,妈妈又给我买了一本《中华古诗文读本》,我利用休息的时间去阅读、背诵,它不仅增强了我的阅读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我的记忆力。

古典诗文的内容博大精深,我深深地陶醉其中。不同诗的意境在不同的时候给我带来了不同的乐趣,我的生活也因此变得多姿多彩,乐趣无穷!

古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骄傲,。朋友们,快来吧,让我们一起——“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