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心得体会(热门15篇)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心得体会(热门15篇)

作者:HT书生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感悟和领悟的总结与归纳,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化对某一事物的理解,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接下来,我们将阅读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持续增长

1999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状况良好,但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为此,中央采取包括增加发行长期国债、适当扩大中央财政赤字、努力增加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等一系列刺激投资和消费增长的政策措施,其中刺激消费增长是上述政策的主要内容。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由于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消费者个人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储蓄,主要考虑为年老、患病、失业、住房、子女教育等留出积累。如果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立和不断完善,劳动者年老可以从养老保险领取养老金,患病可以由医疗保险支付大部分医疗费,失业可以领取失业救济金,这样就可以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届时,人们自然会乐于将更多的钱用于当期消费,由此也就可以带动经济更快发展。

(一)认真落实“两个确保”。1998年5月和1999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两次召开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对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工作作出部署。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两个确保”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发放方面,国家要求有下岗职工的国有企业都要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负责向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代缴社会保险费,并通过培训促进下岗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盈利企业自行安排,亏损企业按照财政、企业、社会各承担三分之一的办法解决。1998年全国国有企业共有1219万名职工下岗分流,609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另610万人中,580万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占95%。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了再就业服务中心,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在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基金收缴,使收缴率保持在90%左右;二是动用积累基金,一年来共动用127亿元;三是建立省级调剂金制度,目前已有28个省份建立了省级调剂金制度,各地共调剂使用基金25亿元;四是各级财政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的资金支持。一年来,绝大多数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了养老金,有效地遏制了欠发养老金的势头。

(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基金征缴率。到1998年底,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占应参保职工的73%,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占56%,覆盖面偏窄,不仅损害了未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社会保险基金的筹措力度。1999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失业保险条例》。我们利用这个大好时机,集中力量抓扩面工作,要求城镇国有、集体、外资、私营等各类企业及其职工都要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经过前一阶段的努力,基本扭转了养老保险参保职工连续几年下降的局面。到目前,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达9195万人,比上年净增71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达9380万人,新增1452万人。与此同时,还加大了基金征缴力度,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不断提高。

(三)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为解决现行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存在的覆盖范围窄、保障能力差和浪费严重等问题,更好地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国务院1998年作出了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决定要求: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原则上以地级以上行政区为统筹单位;基本医疗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分开管理;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份根据决定要求出台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总体规划,多数统筹地区在制定实施方案,其中有一些统筹地区已经按新制度组织实施,运行情况良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东进)。

(四)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1986年,我国政府开始着手建立失业保险制度。1999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失业保险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失业保险制度的实施范围、缴费主体、缴费比例、统筹制度、支付条件、支付项目及标准。条例规定:城镇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失业保险;失业保险费由单位、职工和国家三方负担;职工失业后可按规定领取最长期限为2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1998年,共为358.1万失业人员提供了失业救济,为148.1万企业困难职工提供了一次性救济;有63万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五)提高三条保障线水平。根据1999年中央12号文件要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水平从1999年7月起提高30%,并相应提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经过各地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到9月末,这项任务已基本完成,为近600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80万失业人员和2700多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提高标准所增加的收入68.8亿元,为460多万企业离退休人员补发了过去拖欠的养老金86亿元。三条社会保障线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改变居民心理预期,刺激有效需求,直接拉动消费。

根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步伐要进一步加快,力争在2000年底前建立起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险体系基本框架。为此,近期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开拓资金筹措渠道,增强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一是要强化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提高收缴率,清理追缴企业拖欠的社会保险费。二是要拓宽筹资渠道,主要是通过变现部分国有资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开征利息税等办法,充实社会保险基金。三是要抓紧清理回收被挤占挪用的社会保险基金。

(二)加快推进社会保险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我国目前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仅占参保人员的36%。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离退休人员全部与企业相分离,由社区进行管理并提供服务,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样做,不但能够减轻企业负担,更重要的是能够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养老金。因此,要大力推进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改差额缴拨为全额征缴。力争2000年全面实现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

(三)加快社会保险法制建设。从实践需要来看,当前迫切需要加快社会保险立法。经过十几年的实践,立法已有深厚的基础,我们将积极会同有关方面加紧《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起草、修改工作,争取尽快出台。要更好地运用法律手段,加强执法监察,依法推动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进程。

我们相信,通过各方面的艰苦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必将不断健全和完善,并将为促进改革、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完善体育法治体系心得体会

运动和体育在中国拥有深厚的历史传统。近年来,国家对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体育法治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法学生,我参与了积极推进完善体育法治体系的学习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认识到完善体育法治体系对保障运动员权益、保障体育产业健康发展、促进全民健康等方面的深远意义。

完善体育法治体系对于国家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一,体育法治能够促进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产业正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体育项目和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支持。其二,完善体育法治可以更好的保障运动员权益和体育公正。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有些体制机制存在着一些权益不平等、不公正的问题。健全的法律法规可以通过规范进行体育赛事的组织、运作、演出、评定、在场观众、保险、体育地产、广告等的各个环节的行为规范,同时也可以通过监管机构对体育组织进行监管。这些措施能够使得所有参与者公平竞争、公开透明、规范有序。

目前,我国的体育法律法规体系正在逐步完善。自1987年《全民体育计划纲要(1986-2000年)》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的体育法律法规和文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体育法律法规体系。其中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群众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等,锚定了体育工作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同时,我国的体育组织、市场和赛事也在逐步规范化,持续与国际领先的现代化体育运动接轨。

第四段:待完善与完善方向。

虽然我国的体育法律法规体系逐渐成熟,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体育扶贫”模式仍然不够完善,运动员和球员的职业生涯保障不够充分和健全,赛事质量和安全问题仍然存在等。具体解决这些问题,逐步完善体育法治体系的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推进。一是要健全相关制度,从文化、产业、政策、技术等不同方面解决体育问题。二是不断强化组织和监管能力,利用法律法规保护和规范体育行业行为,提高运动员的职业安全级别和体制公平。

第五段:总结。

完善体育法治体系对于国家和个体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法律人士,我深感在这个领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使命。希望更多的法律人士能够参与#完善体育法治#的行动,共同推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研讨完善课程体系心得体会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直在探讨如何更好地提高课程质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当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拓展视野,深刻探讨如何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育质量,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段:体会一。

我们在研讨的过程中,深刻感觉到,完善课程体系需要我们拥有全局思维和系统思考能力。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的需求,我们需要进行跨学科的整合和协调配合。此外,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不应该单纯地追求知识的覆盖面,而应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每个学生获得全面的素质提升。

第三段:体会二。

在完善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容小觑。作为教育主体,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反馈和调整。我们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趣味性。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

第四段:体会三。

完善课程体系,需要我们在整个教育行业层面上进行协作与研究。教育行业需要更多的跨学科研究和教育资源的共享。政府在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要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业需求和实际问题,制订出更为合理的教育政策,不断优化教育体系。此外,我们也需要更多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提高我们的课程设计和教育教学水平。

第五段:结论。

如何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全局思维、教师的作用、跨学科协作和借鉴国外经验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创新与努力,教育体系才能得到更加完善的发展。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

完善体育法治体系心得体会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我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为了落实国家层面对于体育法治建设的要求,完善我国体育法治体系成为了当前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有感触,认为完善体育法治体系不仅是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培养体育人才甚至是国家软实力的必要条件,更是推动我国体育事业长足发展的根本保证。

第一段:弘扬体育精神,完善惩罚体系。

体育纯粹是一种精神享受,然而在赛场上涌动,常常与人们的利益相关。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惩罚体系,违规事件时有发生,人们就对体育没底。法治体系是对社会上违规行为进行惩戒和制衡的基石,完善体育法治体系意味着将体育事件理论依据与法理结合,也为人们澄清了体育赛事的权威和底线。

在此基础上,我国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如《反兴奋剂条例》、《全民健身条例》等,加强了纪律检查和监督人员的群体建设,约束了运动员、教练员等参与者的行为。同时,加强对于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实施更严格的制裁措施。这样一来,不仅使违规者付出了代价,也给了广大民众信心和勇气,进一步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段:深入推进体育改革,优化发展环境。

要完成完善体育法治体系的目标,只进行表面的规制和惩罚是不够的,还需要深入推进体育改革,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将政策优势和市场条件相结合,推进体育事业向资本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同时,要加强对于体育产业的支持,鼓励企业投入体育场馆建设和人才培训,增加体育的内生动力。推广体育锻炼,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提高民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这样广泛和深入的改革才能够真正地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第三段:加强规划设计,拓展运动空间。

在完善体育法治体系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方面需要我们深入关注。人口众多的中国的体育场馆和运动场地只有更加高效地运用,才能更好地满足日益增加的体育需求。要加强规划和设计,在保障运动健康的前提下进行综合利用和合理配合。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加和改进体育场馆的建设和维护,加速农村、城市的体育设施规划,拓宽广大的运动空间。优化设备管理和使用,提升服务水平和运动效果,让城市和乡村的体育环境更加宜人、舒适、安全。

第四段:深化国际互动,拓展国际合作。

根据目前的情况,我国的体育事业尚处于蔚为壮观的发展阶段,然而要完成现代化的体育事业,还需要进行国际合作,进一步提升国际层面上的地位和竞争力。当前世界体育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和多元化,我国的体育已经逐步走向世界舞台,要抓住历史机遇,扩展国际运动交流和合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我国在世界体育事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第五段:结语。

完善体育法治体系是加强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推进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项关键举措。在拓宽国际视野、加强规范管理、创造优良氛围等方面,我们需要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够为构建新时代体育强国事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持续增长

*地处浙江中部沿海,我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是温黄平原腹部台州市的主体城区,是我国股份合作经济的最先发源地之一。1994年11月撤镇建区,全区陆域面积274平方公里,辖4个镇、6个街道,总人口41万。*历史悠久,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民资丰厚,商贸繁荣。清代乾隆年间,就成为浙东南著名商埠。建区九年来,在这片古老的热土上,这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谱写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新篇章。

起步篇:社会保障零的起步。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主要特征是:基本保障,广泛覆盖,多个层次,逐步统一。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国家强制建立的基本保障主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社会保险逐步覆盖全体公民;在基本保障之外,国家积极推动其他保障形式的发展,力争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改革与发展,逐步实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一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这时期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更多地侧重于制度的改革与探索,各类社会保障制度都极不完善,且范围只局限在国有企业职工和部分城镇职工及离退休人员,保障覆盖面狭隘,保障功能十分有限。在养老保险方面,我国于1984年开始进行改革,1991开始在部分农村地区进行试点,于全面推开;医疗保险方面,于1988年开始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和国有企业劳保医疗制度进行改革,于开始在全国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自1986年开始逐步建立起来;生育保险制度自1988年开始在一些地区进行企业生育保险制度改革,1994年制定了《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方面,于1993年开始对城市社会救济制度进行改革,偿试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为加强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规划和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监督,我国对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建设从此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并在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在这一时期,台州还未建市,只作为一个地区的行政体制存在。而在1994年建区前,*只是台州地区黄岩县的一个小镇,建区时下辖周边的12个乡镇(街道),这里国家投资的项目相对很少,国营企业不多,城镇居民人口只占其中的极少一部分,社会保障观念还未在广大群众中普遍形成。1994年底全区国内生总值26.43亿元,财政总收入18.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50元,金融机构年末存款13.8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6亿元。新建区经济基础相对簿弱,百业待兴,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几近空白。目前的几大保险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都是在1995年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养老保险。1994年底刚建区时,从黄岩划入680万元基金作为启动基金,于1995年1月开始正式运行。

――医疗保险。于19底开始进行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当时只有2家企业、120名职工参加。

――工伤保险。于1月1日开始实施,启动基金只有40万元。

――生育保险。于1912月开始实施,开始时从地方综合发展基金中注入垫底运行资金20万元。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很早就形成了针对城乡贫困居民的社会救济制度,在此基础上,于年逐步建立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发展篇:初步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特别是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一系列推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大决策。以此为契机,该区适时出台政策,强力推进社保体系建设,并在人代会上提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目标、中期目标乃至长期目标中,把着眼于解决民生必需,增强百姓福祉,构筑社会保障体系列为政府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提出切实从“管理政府”向“为民政府”转变,开始了全面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此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台阶,逐步建立了以养老保险为龙头,连接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的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同时,建立起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各项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已基本成型,并形成一系列富有特点的做法。

――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几年的发展,至今年7月底,全区已参加养老保险企业2045家,其中非公有制企业1827家;已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37268人,其中非公有制企业职工24861人。养老基金结余15148万元,支付能力。

达34.7个月,其中企业养老基金结余12187万元,支付能力达33.3个月。

――医疗保险制度。至底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平稳过渡。截止今年7月底,全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机关企事业单位556家,参保人数为20798人。

――工伤保险制度。截止今年7月底,全区共有185家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参保人数9149人,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07万元。

――生育保险制度。截止今年7月底,全区有140家单位,5803人参加生育保险,累计结余生育保险基金5万元。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照城区居民人均收入不低于180元/月、建制镇居民人均收入不低于150元/月、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低于110元/月的标准,全区有127户、233位城镇居民和2297户、3599位农村居民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

――城镇“三无”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目前,全区集中供养的有215人,分散供养的有84人。集中在敬老院供养的.五保对象供养标准人均为3000多元/年,分散供养的标准为人均1300-1800元/年。

――其它帮扶、救助工作。开展了残疾人康复和救扶工作;建立了区慈善总会和慈善基金,开展正常性的慈善救助活动;开展临时救助和结对帮扶工作,每年用于结对帮扶的资金达20余万元;重视解决“三残”学生、部分享受低保和困难家庭学生的义务教育,以及高中、大学的助学问题,等等。

*社保人清醒地认识到,要想适应市场经济和改革的大潮,建立有地方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与时俱进、负重拼搏、开拓创新。为此,他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其一,与时俱进,适时出台政策,确保社保工作正常运行。自1995年该区实施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以来,先后出台了《*区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路政发〔1995〕2号)、《关于贯彻〈*区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路政办〔1995〕1号)、《关于乡镇各类企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若干意见》(路政办〔1995〕3号)、《关于筹集地方养老保险基金的实施意见》(路政办〔1995〕4号)、《关于乡镇机关招选干部和各事业站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有关事项的通知》(路人劳〔1995〕82号)、《台州市*区私营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意见》(路人劳〔1995〕98号)、《关于私营、货运(车辆)车主及驾驶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意见》(*区人劳局、交通局联合文件路人劳〔1997〕79号)、《关于印发*区社会保险扩大覆盖面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路政发〔〕62号)、《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路政发〔2002〕76号)等10多个政策文件,为该区的社会保险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从而使该区的社会保险事业发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其二,强化社保宣传力度,在社会保险覆盖面上取得新实破。为了使社会保险深入千家万户,该区通过新闻媒体、上街咨询、文艺汇演、巡回宣传车、召开座谈会、深入企业宣讲等多种形式加大社保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加深对社保的认识,增强人们的参保意识。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已由最初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逐渐向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及自由职业者延伸,突出了以重点骨干企业为扩面重点,收到了以大带小、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尤其是20养老扩面达2万余人,养老保险参保职工参保率由年初的43提高到88,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2万余人,城区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和覆盖率已达到95,至年底将提前一年实现省政府提出的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的目标。

其三,强化基金征缴,社会保障支撑能力不断增强。该区社保和地税密切配合,共同商讨基金征缴的有效办法,每月召开一次社保、地税联席会议,改变了以往的征缴方式,即由地税部门根据企业计税工资人数核定其参保人数,采取先由地税征收,后由社保登记的办法,做到了既分工又协作,使基金征缴率由2002年以前的83提高到2002年底的97,并于2002年被评为全省社保基金征缴先进单位。今年1―7月共征缴基金6241万元,至7月底企业养老基金结余15148万元,支付能力达34.7个月,其中企业养老基金结余12187万元,支付能力达33.3个月,居全市首位,列全省前茅。

(四)规范基金管理,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基金监管,实行收支“两条线”,彻底杜绝挤占、挪用基金等问题。发放基金严格规范,彻底杜绝虚报冒领养老金现象,确保了基金的安全、完整、增值。从历次审计部门对社保基金的审计情况来看,该区社保基金管理、使用都严格规范,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加大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力度,离退休人员养老金通过银行或邮政系统发放,遍及城乡各地的养老金发放网点达100多个,为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社会化发放水平和程度不断提高,自至今社会化发放率年年达到100。

其五,基础性管理服务措施和手段不断完善。强化了参保单位和人员的档案管理和个人帐户的建帐工作,方便参保者查询。加强社保数据库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业务操作由手工向电脑操作完全过渡,并适时更新电脑软件,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强与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协调。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巡查,督促定点医疗机构自觉遵守医保定点协议,切实维护广大参保者的利益;加强与各定点医疗机构间的紧密联系,共同商讨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办法。不断扩大定点范围,定点网络不断延伸至各镇(街道),目前省市级定点医院有20余家,区内定点医院有19家、定点药店有3家,为广大参保者的就医购药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同时,加快了社保“三优”服务窗口建设,为参保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其六,不断加大社会合力救助力度。如:稳步推进最低生活保障的提标扩面工作,每年都根据地方实际调高保障标准;建立特困家庭生活保障优惠扶助制度,对特困家庭就业、就学、基本生活支出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资金救助、生活补助和政策扶持;经常性开展慈善救助活动,等等。

完善篇:将率先建立比较完善的城镇。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的经济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发展速度很快。2002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1.2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0.2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1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7.4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45元,全区各类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达140.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年末存款63.47亿元,人均超万元,一些指标已超过了小康标准。*区的领导清醒认识到,在这样一个经济发达地区,完全有条件率先建立起比完善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有能力加快构筑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为此,8月7日,全省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后,*提出通过2―3年的努力,构建起涵盖社会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三残”学生和低保、贫困家庭子女入学补助等内容的、较为健全的社会保险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至底基本实现全区养老保险全覆盖、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全覆盖,至基本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覆盖的宏伟目标。并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明确的措施。

在率先建立比较完善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方面,提出按照目标要求,再接再厉、积极探索,努力在制度创新上求得更大的突破。

其一,进一步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借鉴全省各地好的做法的同时,进一步研究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分门别类研究和完善有关参保办法。按照到20实现全区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工作要求,坚持稳步推进扩面的原则,重点实现各类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覆盖。提出到今年年底,实现扩面净增10734人,其中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扩面净增7000人,个体工商户、城镇自由职业者扩面净增3734人的目标。并且多渠道筹措社保基金,切实提高基金支付能力。提出要从政府管理的公共资源的变现中筹措一部分,如城市土地出让收入、特种行业收入等等。坚持扩面与保面并举,坚决遏制“边扩面、边脱保”的现象,夯实缴费基数,做到应收尽收,进一步提高收缴率。确保到年底基金征缴率达95以上,基金征缴收入达9170万元,实现支付能力超过23个月。

其二,强力推进医疗保险改革。实施统一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夯实医保参保人数。彻底改变医保改革单兵突进的做法,真正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配套联动。在解决看病难问题上,提出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在公立医院内部推进人事、分配制度创新,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估和奖惩机制等措施。在解决看病难问题上,提出放开零售药店规划布局上的限制,制定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规范办法,强化医院药价管理,调整医药费用结构等措施,把过高的药价降下来。在加强基本医疗管理问题上,提出要完善医疗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和保险经办机构内部审计制度,健全医疗保险费用控制和医疗服务质量监督机制,探索建立定点医疗机构“退出机制”,堵住管理的漏洞。在妥善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上,提出先把住院医疗费统筹待遇解决好,资金由资产处置、主管部门调剂等途径落实。对医疗费负担过重而影响正常生活的,将通过社会救济给予帮助。

其三,切实加强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提出了今年就业再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目标:净增城镇就业岗位5000个,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000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400人。失业保险扩面净增7000人,基金征缴收入480万元。其措施:一是落实完善就业和再就业扶持政策。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就业和再就业扶持政策,重点给予文化程度较低、无技术特长的“4050人员”、夫妻双失业、残疾人以及享受待遇的失业人员的支持和帮助,对他们大力开展就业援助。在实行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面上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尽可能开发一些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并采取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更加优惠的措施。二是强化失业人员再就业服务。着重搞好再就业培训。根据就业市场需求,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实行“订单式”定向培训,提高培训就业率。积极开展创业培训,以创业促就业。另一方面,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按照“一站式”、“一条龙”的要求,在求职登记、职业介绍、鉴定申报、档案管理、信息服务和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方面,对失业人员推行即时服务和承诺服务。并完善失业保险基金中职业培训、职业介绍两项补贴的使用办法,用好用活这笔资金。三要进一步强化基金征缴。以民营企业为重点推进失业保险扩面,逐步将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全部纳入。并实现失业保险和养老、医疗保险缴费基数的统一。同时,做细做实失业保险管理工作,合理剔除隐性就业人群,使有限的基金用来保障真正的失业者。

其四,深化工伤、生育保险。提出要深化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工伤保险事故预防、职业康复相结合的制度。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将和养老保险同步推进,今年要确保工伤保险扩面净增8000人,基金征缴收入120万元。同时,要进一步搞好生育保险工作,切实维护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

在构筑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困难群众长效帮扶机制方面,提出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统一、标准有别,管理规范、法制保障,城乡联动、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支撑,其他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保障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其一,加快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该区自1997年,建立了覆盖城乡范围的低保制度,但这张“安全网”还不很健全,还存在低保标准偏低、城乡发放时间不统一等问题。为此,该区提出以下四方面措施来解决。一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各地情况,调高城乡低保标准,使之更加符合区实际和保障要求,明确街道居民年标准从原先的2160元调整到2520元,建制镇和农村居民年标准从原先的1800元、1320元调整到2160元;二是认真检查低保实施情况,准确核实保障对象家庭实际收入,把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杜绝应保未保、应补未补现象的发生;三是规范申请、评议、审定和发放程序,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四是加强与失业保险制度的衔接,对失业保险到期仍未再就业的困难群众,符合条件的将及时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同时,加强民政部门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力量,在区民政局分设社救科,在各镇(街道)建立民政救助服务中心,并增加人员编制。

其二,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目前,该区根据省市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初步制定了《*区被征地人员(套式安置)基本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对套式安置的被征地农民,实行了非常优惠的保障政策。这一政策,即将要付诸实施。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问题上,提出多方筹资、专户管理的办法。由政府、集体、个人共同出资。政府承担部分不低于保障资金的30%,将先从土地出让金收入中列支;集体和个人承担部分,分别从土地补偿费、征地安置补助费中列支或抵交。上述资金由国土资源部门统一扣缴,并及时足额转入专户管理。该区将通过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解除他们生活的后顾之忧。同时,该区开始对农民特别是被征地农民中的就业适龄人员进行就业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活保障。

其三,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医疗救助制度。该区将建立起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因病致贫问题。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按照“政府领导、统一筹资、征管分离、定额补偿、专款专用、收支平衡”的原则,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委托商业保险公司实行专业化、商业化、信息化网络管理,政府和参保人员实施有效监督。将以区为单位,建立专门农村医保基金,统一筹资,统筹使用管理。各镇(街道)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参保对象为除应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外,凡户籍在该区范围的所有农业和非农业人口,参保人员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保。筹资标准为:每个参保人员每年80元,其中村与参保人员每人每年40元,各镇(街道)补助10元,区财政补助20元,市财政再适当补助。对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贫困人口及“五保”对象,其缴费部分由区、镇(街道)两级财政各承担50予以解决。该区将在今年开始实施,确保参保率达50,力争达70,到20努力在全区建立起基本覆盖农村居民新型的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在90以上。

其四,全面解决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问题。将以提高供养对象集中供养比例为手段,通过集中供养,提供有效的社会福利服务,切实保障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到年底全区基本实现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集中供养率达80以上。凡是有意愿参加集中供养的都将有计划地纳入范围。对不愿意或不适中供养的对象,将采取签订寄养协议、户院挂钩等多种形式落实供养措施。农村“五保”对象的供养标准原则上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经费由村、镇(街道)负担为主,区财政每年每人补助500元。城镇“三无”对象的供养标准适当高于城镇低保标准,经费由区财政承担。要求各地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加快敬老院、福利院等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对改造、扩建的,区财政按照1/3的标准予以补助。对经验收达到每张床位和公共用房面积人均不少于25平方米标准的,每新增一张床位区财政将补助7000元。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立起多元化投入、多形式供养的机制。

其五,切实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入学。该区将出台《关于对“三残”学生、享受低保和部分困难家庭学生给予免费(或补助)的有关规定(暂行)》,规定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三残”学生实行全免费教育,对“低保线”以下学生,小学生补250元/年,初中生300元/年;属贫困学生的,小学生补500元/年,初中生补700元/年,高中生补900元/年,大学生补1000元/年;因灾、因病造成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缓交或减免有关费用。其方式由本人(或家长、监护人)提出申请,学校、镇(街道)核实并签署意见,按助学渠道,由教育局、关工委、民政局、残联、团委、妇联等有关部门审定确认后统一公示。区里将成立贫困学生助学基金,由各相关单位酌情出资、社会赞助、财政拨款等渠道筹资。同时,实施“阳光工程”,鼓励多渠道筹资,通过单独建校、单独编班、随班就读等途径,有效地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就学问题。

同时,该区根据群众的实际困难,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困难群众劳动就业、租住公房、水电气供应、公共交通、环卫保洁、法律援助、灾害救助等方面,正在积极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以全面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提高该区的社会救助水平。

昨日的辉煌,只能代表过去。逝去的岁月和辛勤的汗水,昭示着更加美好的未来。*人正一步一个脚印,在构筑社会保障体系的路和桥上昂首阔步!

研讨完善课程体系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教育界需要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以提供更好的教育质量和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教育内容。在参加研讨完善课程体系的活动中,我深感此次研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借此机会,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与大家一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完善课程体系。

第二段:课程体系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研讨中,我们发现当前一些学科的教学内容已经有些陈旧,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我们必须及时完善和调整课程体系。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实际情况,重新构建课程,更新教材和教学方法,以便适应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满足学生对于教育和培训的期望,为他们提供更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第三段:课程体系与学生发展需求密切相关。

当前世界各国和民族的发展速度都在不断加快,而学生的要求和期望也在不断增长。因此,课程体系需要综合考虑国情、学生需要、行业发展等方面因素,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的时候,我们还应该多注意体现教育的全面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领导才能,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第四段:教学内容的深化与广度的把控。

针对不同学科,教学内容的深化和广度是我们完善课程体系的另一个关键点。我们需要逐步加强学科的本质和特点的传授,尽可能提高掌握学科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同时把握教学内容的广度,涵盖学科发展的新领域和重要领域。

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批判能力和分析能力,鼓励他们在掌握技能的同时能够具备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同时也需要注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需求。

第五段:总结。

在研讨完善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课程体系的调整和完善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当前教育大环境下,课程体系的更新和改进更是显得至关重要。教育界应该立足于实践和创新,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推进课程体系的全面调整和完善,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完善体育法治体系心得体会

体育法治体系是指由一系列的法律规范、行政规定和社会公约构成的,用于管理和规范体育活动的体系。作为一个国家,要在法治的基础上完善体育法治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保护运动员的权益,规范体育竞赛的秩序,促进体育活动的发展。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对完善体育法治体系的体会。

第二段:强化法律监管。

完善体育法治体系必须阳光透明,而法律监管是促成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现实中,不少体育比赛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选手服用兴奋剂影响比赛结果,或者主办方在比赛规则和报酬上存在不公平现象。加强法律监管,对于这些问题能有有效的遏制作用,例如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兴奋剂检测制度并重视案件的公正公正处理。

第三段:建立志愿者服务规则。

体育竞赛离不开志愿者的服务,他们的辛勤付出给比赛带来了极大的助力。然而,志愿者却常常遭遇各种不公平待遇,他们的权益也应得到保障,建立志愿者服务规则,规范志愿活动中的权益关系,明确志愿服务的报酬、保险等权益和福利,保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段:加快专业化建设。

目前,体育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加速,所需的专业人才和技术装备不断提高。这需要我们加速专业化建设,加强培训,提高专业人才素质,开展普及性技术服务,修建更稳健的体育设施、智能化的体育场馆设备、高效的球场草皮等,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综合性支持和服务。

第五段:加强全球合作。

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国际协作,因此要加强全球合作,吸取优秀的国外经验和理念。要带头打破地域障碍,加强与海外合作交流,一方面吸引国外投资,另一方面挖掘国外消费市场,慢慢让中国成为体育强国各项努力的终点。

总结:

完善体育法治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极大的耐心与毅力。建立完备的体育法治体系能加强运动员的权益保护,促进健康体育的发展,让我们(作为体育爱好者或从业中的人)在今后的体育活动中更加自信和自豪。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持续增长

1999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状况良好,但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为此,中央采取包括增加发行长期国债、适当扩大中央财政赤字、努力增加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等一系列刺激投资和消费增长的政策措施,其中刺激消费增长是上述政策的主要内容。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由于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消费者个人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储蓄,主要考虑为年老、患病、失业、住房、子女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等留出积累。如果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立和不断完善,劳动者年老可以从养老保险领取养老金,患病可以由医疗保险支付大部分医疗费,失业可以领取失业救济金,这样就可以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届时,人们自然会乐于将更多的钱用于当期消费,由此也就可以带动经济更快发展。

(一)认真落实“两个确保”。1998年5月和1999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两次召开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对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工作作出部署。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两个确保”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发放方面,国家要求有下岗职工的国有企业都要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负责向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代缴社会保险费,并通过培训促进下岗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盈利企业自行安排,亏损企业按照财政、企业、社会各承担三分之一的办法解决。1998年全国国有企业共有1219万名职工下岗分流,609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另610万人中,580万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占95%。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了再就业服务中心,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在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基金收缴,使收缴率保持在90%左右;二是动用积累基金,一年来共动用127亿元;三是建立省级调剂金制度,目前已有28个省份建立了省级调剂金制度,各地共调剂使用基金25亿元;四是各级财政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的'资金支持。一年来,绝大多数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了养老金,有效地遏制了欠发养老金的势头。

(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基金征缴率。到1998年底,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占应参保职工的73%,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占56%,覆盖面偏窄,不仅损害了未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社会保险基金的筹措力度。1999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失业保险条例》。我们利用这个大好时机,集中力量抓扩面工作,要求城镇国有、集体、外资、私营等各类企业及其职工都要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经过前一阶段的努力,基本扭转了养老保险参保职工连续几年下降的局面。到目前,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达9195万人,比上年净增71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达9380万人,新增1452万人。与此同时,还加大了基金征缴力度,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不断提高。

[1][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持续增长

1999年,全国基本养老基金收入1960亿元,发放1800亿元,盈余160亿元,滚存结余仅700亿元。名义积累与实际积累不符将使未来支付高峰到来时福利承诺的兑现风险增加,因此改革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其中如何开辟新的筹资渠道,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是完善社保体系中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全国的养老金有少部分盈余,但这部分盈余大多积累在人口结构相对年轻,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而在那些老工业基地,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却存在着巨大的社会保障基金缺口。但如果将一个地区的社保基金结余调配到其它地区,又与“基金积累”的制度目标相冲突。

对社会保障基金存在地区结构性的巨大缺口的问题,中央有关领导提出要减持部分国有股,变现部分国有资产来补充社保基金的思路。但是,由于国有股一直处于不能流通的状态,且所占的绝对数量巨大,操作中必须考虑诸多难点。

养老基金和保险资金入市实现保值增值。

一方面是国有股流通缺乏相配套的资金流入,另一方面以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等形式存在的“保命钱”又因投资渠道受到限制而难以实现保值增值。

据世行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养老基金总额将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三大养老基金拥有国,如何让养老基金进人证券市场实现保值增值是将来社会保障体系和证券市场改革的一大课题。

新近出台的管理办法允许保险公司通过基金间接地参与股票投资,投资股票的资金总额上限为保险公司资产总额的10%。但由于目前我国的基金均为封闭式基金,存在着不能随时申购和赎回基金份额的流动性限制、交易价格与基金单位资产净值分割的'双重风险和对基金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强等缺陷,保险公司投资的基金的资金总额实际不及许可限额的五分之一。尽管现在我国保险业尚未进入偿付高峰期,但投资渠道受阻已经显现出保险公司未来偿付能力不足的隐患。

两种“保命钱”亟待增值的需要要求为两金打通一条进入证券市场的通道。而这两种基金的共同特点是对投资的安全性要求极高。相对而言,开放式基金存在着更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一些优势,可见,让社保基金和保险基金入市也可以通过设立开放式基金为中介。设立多个“保险基金”,发行基金股份或受益凭证。募集社会上的养老保险资金(包括各省市县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机构管理的基本养老基金和各企业工会组织管理的企业补充养老基金,甚至个人的储蓄养老资金)和保险资金,委托专业基金管理机构进行组合投资。设立多个基金并委托多个基金管理公司经营的目的是在市场中引入竞争机制,允许投资者在不同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之间自由地转移,以竞争来保证社会保障基金和保险资金的安全保值增值。

国有股与入市的“保命钱”以限制。

开放式基金为媒,实现双赢目标。

[1][2]。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述摘编》学习心得体会汇编

近日,本人仔细阅读了《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述摘编》一书,该书总结归纳了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入学习领会这些重要论述,对于充分发挥基层纪检队伍职能、全面提升纪检监督工作质量水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央企纪检干部,我有以下三点心得:

一、强化政治意识,带头做好“两个维护”

要深入贯彻落实《摘编》精神,立新铸魂,纲举目张,把“两个维护”作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纲”和“目”,将“两个维护”落实到纪检监察工作的方方面面,把推动践行“两个维护”作为纪检监察部的根本政治任务和重大政治责任。要持之以恒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教育引导全体纪检监察干部准确把握其内涵实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站稳政治立场,强化政治担当,确保将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切实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立足职能职责,持续强化政治监督。

要以《摘编》精神为指引,加强思想淬炼,强化责任意识,立足纪检监察职能职责,充分利用“监督五式”强化政治监督,深化巡视整改,健全监督问责机制。铁路公司纪委将持续聚焦关键少数,加强对重难点项目、铁路项目的监督,做实做细对各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不断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以强化廉政教育、压紧压实责任、加强监督问责等实际举措,持之以恒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化对权利的制约与监督,持续全面推动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三、做好融会贯通,提升监督工作实效。

纪检人员要深思、细照、笃行,将《摘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充分运用《摘编》理论推动铁路公司纪检监督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纪检人员要紧紧围绕“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找准履职尽责切入点和着力点,推动政治监督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以高质量监督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双赢选择

1999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状况良好,但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为此,中央采取包括增加发行长期国债、适当扩大中央财政赤字、努力增加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等一系列刺激投资和消费增长的政策措施,其中刺激消费增长是上述政策的主要内容。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由于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消费者个人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储蓄,主要考虑为年老、患病、失业、住房、子女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等留出积累。如果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立和不断完善,劳动者年老可以从养老保险领取养老金,患病可以由医疗保险支付大部分医疗费,失业可以领取失业救济金,这样就可以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届时,人们自然会乐于将更多的钱用于当期消费,由此也就可以带动经济更快发展。

(一)认真落实“两个确保”。1998年5月和1999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两次召开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对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工作作出部署。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两个确保”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发放方面,国家要求有下岗职工的国有企业都要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负责向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代缴社会保险费,并通过培训促进下岗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盈利企业自行安排,亏损企业按照财政、企业、社会各承担三分之一的办法解决。1998年全国国有企业共有1219万名职工下岗分流,609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另610万人中,580万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占95%。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了再就业服务中心,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在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基金收缴,使收缴率保持在90%左右;二是动用积累基金,一年来共动用127亿元;三是建立省级调剂金制度,目前已有28个省份建立了省级调剂金制度,各地共调剂使用基金25亿元;四是各级财政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的'资金支持。一年来,绝大多数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了养老金,有效地遏制了欠发养老金的势头。

(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基金征缴率。到1998年底,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占应参保职工的73%,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占56%,覆盖面偏窄,不仅损害了未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社会保险基金的筹措力度。1999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失业保险条例》。我们利用这个大好时机,集中力量抓扩面工作,要求城镇国有、集体、外资、私营等各类企业及其职工都要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经过前一阶段的努力,基本扭转了养老保险参保职工连续几年下降的局面。到目前,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达9195万人,比上年净增71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达9380万人,新增1452万人。与此同时,还加大了基金征缴力度,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不断提高。

[1][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述摘编》学习心得体会汇编

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作为一名纪委书记,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通过认真学习《搞编》,我收获很大,感受良多。

一、立“学”为先,强本固基夯实基础。

二、实“干”为要,立足职责抓好落实。

紧紧围绕监督这个基本职责、第一职责,把监督挺在前面,强化以政治监督为统领,以做细日常监督为基础,以专项监督为抓手,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责,抓好各项任务贯彻落实。做实政治监督。结合公司重点工作编制2022年政治监督清单,细化任务措施,将“六专行动”、“厉行节约、勤俭办企”专项行动、疫情防控、“严肃党风党纪整治超标接待”专项行动等内容纳入监督重点,以例会、反馈、跟踪、销项、汇报等工作机制做实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做细日常监督。定期梳理监督重点,聚焦关键少数、关键领域、关键节点,通过列席重要会议、约谈督促、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开展监督检查。建立“关键少数”廉政档案、开展新任领导干部廉政谈话、建立对下“一把手”廉政谈话机制、节日廉政提醒等,结合实际逐步推进纪委委员业务系统、区域联络员机制,切实推动日常监督走细、走实。运用“四种形态”。常态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反映的一般性问题及时与本人见面,谈话提醒、约谈函询,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敢于抓早抓小,把违纪违法现象消灭于萌芽状态,切实用好“四种形态”强化日常监督。

三、以“效”为本,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监督就要有实实在在的效果,在实效上下功夫。以党内监督贯通协调各类监督,向广大员工公布纪委书记联系方式,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收到问题及时推进解决,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紧盯巡察整改促成效。针对反馈问题及公司整改方案,细化举措、明确监督事项,通过参加整改工作例会、召开监督推进会、发出提示函,约谈督促等形式,监督推动整改任务100%完成。落实月度考核,明确基层项目纪检监督工作重点,月度督查考核,力促各项任务落实,发挥基层纪检监督职能。

完善现场教学体系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教育逐渐兴起,各类在线学习平台层出不穷,这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然而,线上学习虽然灵活方便,但与传统的现场教学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我们需要完善现场教学体系,致力于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在近期的授课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完善现场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首先,完善现场教学体系需要重视学习者的情感和行为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和行为状态对学习效果至关重要。只有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学生才能更好地吸收和消化知识。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行为状态,并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例如,对于喜欢互动的学生,可以设置小组讨论和思维导图等活动,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而对于较为内向的学生,则要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讨论,增强自信心。

其次,完善现场教学体系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现场教学的一个优势是能够直接面对学生,进行实时的互动和反馈。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重点知识和难点问题集中在课堂中讲解,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比如,可以使用案例分析、技能演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学方法也需要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个别辅导、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然后,完善现场教学体系需要注重师生互动和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反馈,这样才能及时纠正错误、巩固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生进行互动,解答他们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同时,教师还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的优点,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的方法和建议。通过师生互动和反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完善现场教学体系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学习环境和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出积极向上、互相尊重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另外,教师还要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完善现场教学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重视学习者的情感和行为状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师生互动和反馈、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我们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帮助他们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深入研究和探索现场教学的各个方面,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

完善现场教学体系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现场教学体系应运而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实践性的学习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我深刻体会到完善现场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完善现场教学体系要注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提升。现场教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教学内容,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同时,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和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其次,完善现场教学体系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校企合作是现场教学的重要支撑。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项目,将学生引入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到实际工作中。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完善现场教学体系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现场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现场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实际操作和创新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究和实践,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完善现场教学体系需要加强学校的管理与支持。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机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资源。学校领导要加大对现场教学的重视,给予教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为现场教学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场地。

最后,完善现场教学体系应注重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现场教学的评价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践经验的考核。评价要全面、客观、科学,包括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和不足,促进学生的进步。

综上所述,完善现场教学体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强学校的管理与支持,完善评价体系,共同推进现场教学的发展和完善,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如何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的重要保证。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统筹兼顾,同步推进,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大力提高全省社会保障水平,从根本上维护和保障了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

吉林省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前,国有企业办社会包袱沉重,社会保障压力很大。2002年,吉林省有40%的国有企业承担办社会职能,每年至少支付35亿元费用。符合并轨条件的人员89.8万人,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和生活补助费73.4亿元。离退休人员105万人,每年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自然缺口近30亿元,城镇低保对象149.7万人,居全国第四位,占全省非农业人口的13%,居全国首位。1998年至2004年,全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累计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106.8万人,累计发放基本生活费43.64亿元。这种状况使企业发展、社会保障、职工利益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一方面企业社会负担沉重,现代企业制度难以建立,无法实现健康持续发展;一方面造成了巨大的社保资金缺口,严重阻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职工群众长远利益无法得到维护。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大力气推动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即:并轨与国企改革、与促进再就业、与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切实发挥改革的聚合效应。一是抓筹资,确保并轨工作进度。协调金融机构,采取“统贷统还”的方式落实专项贷款。对企业通过资产变现、土地使用权出让等15个方面筹资,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为调动各地筹集资金的积极性,还采取了“抽慢补快”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资金的落实。二是抓规范,确保政策实际效果。加强工作指导,严格执行各项试点政策,通过定期调度、典型示范、开展“回头看”等形式,扎实组织推动,确保了并轨工作的质量。三是抓就业,确保并轨人员有业可就。将就业再就业作为并轨的核心工作和前置条件来抓,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切实加强职业培训,建立就业补贴,完善再就业与失业保险和低保联动机制等各项制度措施。四是抓续保,确保并轨时期参保人数不下降。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政策,鼓励并轨人员续保。五是抓稳定,确保社会和谐。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有情操作,认真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注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妥善化解矛盾,保证了整个并轨工作始终平稳有序进行。

年基本完成了816户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改制任务,化解了金融债务,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吉林通钢、铁合金公司、一建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在“瘦身”后成功地引进了战略投资者,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同时,围绕促进就业再就业开展并轨各项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劳动力跨地区、跨产业、跨不同所有制之间的流动,使一大批下岗职工在并轨后转移到民营企业、第三产业就业,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

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后,我们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切实发挥保障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公平和增进国民福利的重要功能。

一、养老保险方面。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试点成果,我们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确保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平稳运行。一是调动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参保积极性。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力地调动了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参保缴费积极性。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个体参保人员由53.4万人增加到167万人左右。二是连续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2005年以来连续5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5年人均增加额约为420元左右。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到了1030元左右。4月份省政府下发了《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试行)》,从今年开始吉林省将统筹解决全省5.8万名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问题,年增加投入约2.3亿元。三是降低用人单位缴费比例。从2008年起,连续两年调整用人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即从2008年1月起将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由原来的23%下调为22%,2009年1月再次下调至21%,减轻了用人单位缴费负担近10亿元。四是保障企业破产重组顺利实施。近年来,吉林省陆续有一些工矿企业实施了政策性破产,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这类企业给予一些扶持政策,保证企业破产重组的顺利实施,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五是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对因金融危机导致暂时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允许其在2009年内缓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同时对年内一次性补缴历年陈欠费用的单位和个人,免予征收滞纳金。上半年,全省共有6户困难企业享受了缓缴政策,累计缓缴约1700万元。

二、失业保险方面。从失业调控、促进就业、确保发放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确保社会稳定。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39.9万人,完成计划的99.9%;征缴失业保险费4.5亿元,完成计划的56.9%。一是开展解除劳动关系人员普查。向吉林省政府提交了《关于全省解除劳动关系人员普查情况报告》,提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二是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结合吉林省失业保险金标准的实际状况,对《吉林省失业保险办法》进行了修改,初步建立吉林省失业保险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三是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全省划分为5类地区,分类确定统筹地区失业保险金标准,全省平均失业保险金标准将从183元提高到257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四是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作用。年初,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印发促进全民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吉政发〔2009〕4号),对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或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员创业或自谋职业,凭其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有效证明,可一次性申请领取应享受的失业保险金,帮助解决创业或自谋职业资金不足问题。这项政策的出台,增强了失业人员创业的积极性,提高创业成功率。目前,松原、白城等地正在进行对符合条件人员的排查、审核工作,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发放。

三、医疗保险方面。坚持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让城乡居民能够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一是加强城镇职工医保工作。针对国企改制中的困难企业,采取“费率、缴费、待遇支付”三优惠政策,确保30万困难企业职工稳定参保。2008年把16万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国企退休人员全部纳入了职工医保,今年又把26万地方依法关闭破产国企退休人员全部纳入了职工医保。针对就业形式多样化的各类灵活就业人员,采取“职工、居民双向选择、各有补贴”的促保措施,确保48万灵活就业人员同步参保。现在吉林省已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补充医疗保险为辅的多层次医疗保险保障体系,参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人数稳步递增。截至7月底,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了466万人,完成任务指标的97%。二是加强城镇居民医保工作。2006年,吉林省率先在全国启动实施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唯一以省为单位的试点省。为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出台了允许下岗失业人员及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居民医保,符合“4050”再就业条件的,可从再就业资金的社会保险补贴中享受50元或80元不等的参保缴费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了595万人,完成任务指标的78.8%。

几年来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促进国有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推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让企业卸下包袱轻装前进;要加快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就必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本金,弥补长期形成的社保欠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继续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