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演讲稿>新课改背景下的师生关系论文范文(22篇)

新课改背景下的师生关系论文范文(22篇)

作者:纸韵

范文是一种写作的模板,通过分析范文,我们可以掌握一些固定的写作结构和表达方式。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学习参考。

新课改下的师生关系

人是第一要素,任何改革首要的是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革.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否认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外部环境和力量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被动载体,这样的师生关系和学生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更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形式.新课改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在新课改中,教师的传统地位受到冲击,旧的教学关系,师生关系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构筑新型的师生关系已变得十分必要.新课程改革就是让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以新的定位、新的观念来善待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构建一个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

作者:陈靖诣作者单位:卢氏县教师进修学校,河南三门峡,472200刊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educationinnovationherald年,卷(期):“”(5)分类号:g648关键词:新课改新型平等师生关东

新课改背景下的师生关系论文

关键词: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历史。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它直接影响着历史课堂的效率。以往的课堂老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学生只有服从,没有自主。那么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一、转变教师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和终身学习观念的确立,社会对以往人们观念中的教师角色的期待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师的工作并非只是传授信息,甚至也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以陈述问题的方式介绍这些知识,把他们置于某种条件中,并在各种问题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师生关系旨在本着尊重学生自主性的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这将加速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主动学习转变。由此,师生关系将发生变化,并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改变原有的课堂模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1.改变“你讲我听,你说我记”的教学模式,形成平等民主关系的组织模式。

改变原有的课堂模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始终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学生与教师之间就会有距离感,学生有什么想法也不敢发表,师生关系也就无法融洽。所以,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组织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将会使学生的心情与兴趣有所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自然地就拉近了。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自觉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在形成平等民主的关系时也提高教学效率。

2.形成亲切的教学语言风格,强调尊重与信任。

尊重和信任是人的一种高级心理需要。作为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也才会积极配合教师搞好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教师习惯于使用命令式的口气,在某些情景下可以使用这种命令式的口气,但不应该整堂课上都充斥着命令式的声音。比如,对学生在认知某个知识时,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不管对与否都应该做到暂缓批评性的意见,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而且教师应用亲切的眼光和语气上课,表示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会让学生和教师都得到提高。

3.交往策略的改变。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要解决师生相处时所遇到的问题。面对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需要耐心倾听学生对自己的关切和对问题的诉说,与他们交谈并积极地倾听。如果由于学生的行为使教师愤怒,使教师感到受挫,这种行为便是教师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教师一方面积极地倾听,一方面尽可能真诚和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感情。包括具体说明使自己生气的行为及其后果,以及后来教师有什么感受。教师表达的这种信息在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亲切感,没有强制的味道。相信学生会乐于接受教师这样的表达。如果问题是师生双方的问题,比如,学生有不良自尊心的表现,因此可能会做出使老师感到不愉快的事情。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还是应该积极倾听学生并坦诚陈述自己对事情的看法,这些问题仍然可以得到解决。在遇到冲突时,教师应采取“不失面子”的策略,问题的解决应使有关各方面都满意,不以牺牲任何一方为代价。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因为,“师道尊严”的思想让教师希望使用自己的权力。如果教师不适当地使用自己的权力,将失去与学生建立真诚、有效的师生关系的机会。

题或进行交流的方式,课堂必将出现和谐、自然、默契的氛围。

(作者单位甘肃省山丹县第二中学)。

新课改背景下的家校协同论文

[摘要]家校协同是指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教育力量共同协调,对教育对象实施同步教育,以求使教育效果实现最大化的教育模式。新课改对家校协同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者也在实践中创造出许多新的途径,同时也存在一些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家校协同现代教育新课改要求途径问题。

家校协同是指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教育力量主动协调、积极合作、形成合力,对教育对象实施同步教育,以求使教育效果实现最大化的教育模式。家校协同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新课改对家校协同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者也在实践中创造出许多新的途径,笔者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一、新课改对家校协同提出的新要求。

1.新课改要求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学生的生活。“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培养具有完善个性、乐于并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生活化”的个人,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家庭和学校不仅是学生最重要的两个生活场所,而且是对学生生活最重要的影响者,双方只有积极沟通、协调,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新课改要求学校与家庭共同构建学生的价值体系。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落实基本知识能力的基础上,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可是在现实教育中,在对待学生价值体系的问题上,学校与家庭往往不太一致。比如,当学校希望学生全面发展的时候,一部分家长却可能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都可以不管。在目前全社会价值体系异常复杂的情况下,这种方向上的错位,必将大大降低教育的整体功能。所以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学生的价值体系,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

3.新课改期望通过家校协同保障改革顺利进行。从操作层面上看,新课程改革在教学方面有许多新的方式,这些方式能不能顺利实施,取决于家庭能不能积极配合。比如,在新课程改革展开以后,学生需要完成许多活动性课程教学,单纯在学校范围内不可能完成这些活动性的教学任务,家长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还比如有些课程试验区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减少或者不留家庭作业,这时家长不能理解和接受,这些家长希望老师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以充分安排孩子们的课外时间,这样他们才觉得放心,才觉得老师尽到了应尽的责任,这种理解上的差异,需要通过协调、沟通来消除。

家校协同的具体途径很多,传统的方式主要是家长会、家访等,新课程实施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又摸索出许多新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学校教育走向民主和开放的必然要求,它标志着学校教育形态的变化。它主要是由学校聘请关心学校,热心教育事业,在教育方面有经验的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不但适时地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而且还参与学校规划决策的讨论,日常的教学管理,并且随时可以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学校。

2.家长开放日。学校定期向家长开放,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学校,也是家校协同的新途径。在家长开放日中,学校和老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机会给家长选择。家长可以进入课堂听课,也可以参观学校的校情展览。

3.教育沙龙。学校和家长通过“沙龙”的形式,定期在一起聚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交流,也是家校协同的一种新途径。由于沙龙交流具有休闲、宽松的特征,家长和老师可以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畅所欲言,有利于家长和老师平等地交流,有利于激发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共同提高教育能力。浙江杭州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就定期举办这样的教育沙龙,深受家长的欢迎,并已渐渐成为家校协同的重要方式。

4.互动短信。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通信公司合作,利用短信平台与家长交流,也是家校协同的`一种新途径。学校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用短信方式将学生的个人情况,学生所在班级的情况,学校的情况以及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发给家长,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回复短信向学校和班主任反映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样,家长在百忙之中可以轻松掌握学生的基本动态,学校也可以通过短信了解家长的看法和建议,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融合,形成合力。

浙江嘉兴市实验小学使用这种“家校互联”短信平台,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每天阅读渗透着老师们浓浓爱生之意的短信已经成为家长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些家长甚至将老师们发送过来的短信每一条都保存了下来,记录孩子的成长史。同时,家长们也积极回复老师们的短信,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校教育中。目前,这种“互动短信”式的协同方式已经向其他学校推广开来。

5.网络论坛。新课程实施中,一些学校利用互联网创建论坛,并把论坛地址告知家长,家长和学校可以通过在论坛留言进行交流,也成为家校协同的重要途径。家长可以通过论坛留言,向学校反映意见和建议,并且可以在论坛上与可以与其他家长教育经验进行交流;学校可以通过论坛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另外,可以通过论坛把众多家长的观点收集起来,集中人力、精力进行分析和解答,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学校教育的效率。

1.学校和教师应掌握与家长合作交流的技巧,坚持主动、公正、平等和求同存异的原则,与家长和谐交流。另外,对特殊家庭和特殊人群的子女的协同教育,应给予更多关注。

2.家长要主动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同时,要对自己的孩子做出合理的评价,不能期望过高,眼高手低,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计划和学习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每一步。

3.“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学生才是教育真正的主体。在协同教育中,家长和老师都要倾听学生的心声,重视学生本人的看法和观点,让学生参与到家校协同的活动中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新课程实施中,只有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协调一致,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洪亮.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著,唐其慈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天津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新课改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重大影响。

约弗夫发现,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着正比的关系,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学生热爱学习、坚持学习所必须的。正如一些学生所说的“是因为这显示了教师对我的真正关心,只要感受到这一点,就能使我自己想学习”。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本身是影响学习的。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使得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或默然;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快乐的情境是学生喜欢的、趋向的,而在不好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会不自觉的想要逃避,经过一段时间,这种情感也会泛化到学业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提供了满足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形成一些好的性格品质,如信任、宽容、善良、同情、友爱、尊重他人、自尊、自信等等。良好的师生关系向学生提供了一种人际关系的榜样,在充满爱的师生关系影响下,学生会把这种爱在自己身上扩展出来,形成爱他人、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等等好的心理品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运用这种人类社会特有的人际关系做好教与学的工作。下面就怎样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谈谈几点看法。

首先,要确立新的教师角色观。

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学校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教师要摆脱传统的知识占有者、经验传播者的角色,对自己所担当的社会角色进行新的认识和体验。针对小学生自我安全感较低,人际沟通经验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等特点,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师观念,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去接近学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可以试着走进学生的学习中,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先做他们的忠实听众,再慢慢的对他们加以辅导和指引,使学生对你不再感到陌生,从而开始接近你、信任你,与你建立起一种友谊。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教育,使这种友谊转变为良好的师生关系。

其次,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有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在独立思考的状态下,通过尝试运用、分辨选择,才能真正吸纳所学的知识并内化为他们的能力与智慧。教师只有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不同成长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展开教育教学活动,才可能使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目标得以实现。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渴望认同的特点,生活与学习中的任何问题、任何现象都可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很好的利用他们的特点,积极引导,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尊重。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应从“高高在上”走向“共同遭遇”,这种理念把师生关系比拟为一个战壕里并肩作战的战友。当你的战友受伤时,你首先想到的应是如何帮他止血、包扎伤口,待战役结束后,再去客观的帮他分析受伤的原因以及今后如何避免。这种角色定位体现了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其人格、权利的尊重。中小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与此同时,中小学生又有好动的特点,这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犯错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的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即使是当学生犯错误,对他进行批评的时候也要十分注意方式、方法、手段、场合,要在反复权衡之下进行批评,尽量做到既不伤害学生又有效果。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信任。

只有相互信任,学生才敢勇敢的提出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只有相互信任,学生才会提出有益于他们学习的相关要求;只有相互信任,作为教师才能充分相信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只有相互信任,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时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和创造的奇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将会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和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多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多给他们一些条件,让他们去锻炼。做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的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心灵呼唤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人格铸造学生的人格。施人玫瑰,手留余香,相信教师对学生无私的关怀与爱也一定能得到学生真诚的回报。

(作者单位:333000江西省景德镇市罗家学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评价工作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教师评价改革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现行教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改进现行教师评价工作的决策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教师评价改革决策。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教育评价改革,而教师评价改革又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环节,成败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需要认真研究和慎重对待。

1、评价目的不清,奖罚性评价占主导地位。

从理论上讲,教师评价具有两方面的目的:一是为管理者对教师作出聘任、降级、晋级、加薪和奖罚等决策提供具有说服力的依据,即奖罚性教师评价;二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即发展性教师评价。但是我国教师评价过分强调奖罚性评价,这种单纯运用利益驱动机制的自上而下的评价,很难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更不能对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应有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这也是我们整个教师队伍素质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之一。

2、评价方法单调,盲目追求量化。

目前,很多学校在追求所谓全面、科学、客观的口号下,把教师评价搞得细而又细,项项量化,而且十分频繁。这样的`评价看起来似乎很严谨,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既不实用,也不全面。教师评价盲目地追求量化,还会导致管理人员的工作难以正常进行。

3、评价主体单一,教师处于被动地位。

目前的教师评价大多还是以领导为主,这种评价实质上是“官本位”、“领导即真理”的观念在教师评价中的体现。在这种评价中大部分教师感受到更多的是对于自身的压力甚至威胁,而很难积极主动地去改进自己的工作、去关心学生的发展、去与其他教师合作。同时,他们还会把他们的压力和紧张传导给学生、同事或者其他人。教师这种失衡的心态必然导致其教育行为的扭曲,影响教育的正常发展。虽然有些中小学校已经开始把教师、学生吸收到评价的主体当中,但是学生评价的权重极低,教师自评也只不过是走过场,真正评价的主体还是在学校领导层和各学科组的负责人等。

4、评价结果档次化,反馈不及时。

我国现行的教师评价工作以定期为主,即学期或学年末举行一次。评价的结果大都为优、良、合格、不合格等几个档次,并且与学期、学年的奖罚直接挂钩。

在很多教师看来,评价就等于考核,在市场经济意识的影响下,许多学校领导希望通过评价结果的等级划分,施加相应的经济刺激,以竞争促进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此可能会导致对教育活动的评价过程变得没有意义,只有评价结果很差的话,则会对该教师敲响警钟甚至解聘,在这种情况下的评价结果才能及时反馈到教师手里,否则评价结果很少能够反馈到教师手里。如此一来,教师评价工作就很难起到改进教师教育教学的作用。

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方式研究的论文

二、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

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思维逻辑性很强,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记忆力、理解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教师要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掌握程度、认识事物的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融入课堂,发掘知识,加强逻辑的教学方法.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很强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时,要把握好时机,依据教学内容,设置启发环节,制造气氛,对学生进行启发.在启发的时候,要具有层次感,提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慢慢深入,达到层层思考的目的,促使学生逐渐理解.如果遇到的问题直接深入的话,学生很难理解,就会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根本想都不去想,所以由易到难的层次很重要,也是教学的一个技巧.还有,教师在模拟情境进行启发的时候,要具有创新能力,使情境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轴对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中,或者是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轴对称的物品,在学生都没有答案时,教师可以给一些提示,对学生进行一些启发,利用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这就使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与时俱进,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合这个新的环境,需要新的教育模式来培养新时代的学生.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营造趣味课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不仅要将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更要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逻辑推理、独立思考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方式研究的论文

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实施新课程。教师要进行角色转变,改变原先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者形象,更多致力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学校和家长仍把考试成绩看做教学好坏的标准,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围绕分数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学生天生的“好奇心”被埋没了,成了驮着书本的“书呆子”。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我们更需要的是能够探索和发现,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才,这也是教师追求的最高教育境界。教师要改革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数学素质是通过数学活动得到的,即学生自己通过研究、比较、建构,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数学教师不能充当数学知识施舍者的角色,不该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应多设计一些数学活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味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思考、探究、交流等活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启迪学生思维。

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教师要在他们思维发展的飞跃时期适当加强思维训练,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发展。知识和思维是互相联系的,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现状,才能进一步了解其思维水平,考虑教学新知识的基础是否够用,用什么样的教学法来完成数学教学活动。其次,教师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现有的中学数学教材内容有的是按直线式排列,有的是按螺旋式排列。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教材的逻辑结构就要有相应的变化。

三、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有方,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般来说,对于在逻辑上分散的数学定义和公理等教学内容采用自学辅导法较为适宜;对于教材中的一般公式、定理等采用问题探索法较好;对于教材中理论性较强的难点,采用讲解法较好。活动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极为重要。让学生参加数学课外活动,介绍数学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尤其是把数学应用于各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能够促进青少年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增进技能,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首先,要让学生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好。数学有着严密的体系,可引导学生按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关系或逻辑关系整理出一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的研究方法,进行知识的引申、串变。学生揭示数学知识之间纵横交错的内在联系,是学生思维主动活动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其次,要注重数学语言的表达。教学中平铺直叙地讲解,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对此未必有兴趣。在教学中适当地设置悬念,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疑问和质疑的心态,才能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可以把一些寻求规律的问题让学生分同桌互议、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形式来进行,这样使那些不敢发言的学生也有机会说说自己发自内心的话,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疑难问题也在轻轻松松的讨论交流中迎刃而解,既让学生解决了学习任务,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掘数学问题所蕴涵的丰富内涵,把数学问题用活、用深、用够。可以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形、一题多解、一题多编、一题多答等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全面性、独创性等。教学时不能满足于这一种解法,对于有多种解法的问题要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侧面、不同方向进行发散思维,寻求第二种解法、第三种解法,乃至新颖独特、创造性的解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品质。

总之,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从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出发,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指导,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方式研究的论文

摘要:

新课改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应该以务实的态度,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借助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教育观念;课堂氛围。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新形势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一、提高认识,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新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方式,高中地理教师要认真地学习这些理念。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不可能一夕之间就改变的,教师要长时间地研究新课改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等理论知识,并逐步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学习这些教学理念时,可以和其他的任课教师就课程的开展进行讨论,双方交流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感受,提高对新理念的认识。

二、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

新的时期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需要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知识,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敢于说出自己的质疑。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自身教学角色的变化。新课改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认识到课堂引导者和课堂主导者之间的差异,摆正自己的态度,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对待学生时不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还要贴近学生的心灵。其次,教师要有发现美的眼睛。高中阶段的每个学生都已经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思维之中的闪光之处,发现学生的优点,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三、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现阶段出现了许多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方法,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

1、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开展课堂教学。

探究式学习就是将教学内容转化成探究式的问题,将课堂主要内容的学习放到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中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教学方式。以《全球气候变化》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例,教师在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时首先需要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有没有看过电影《难以忽视的真相》?你们猜一猜这部电影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看过的学生吗?看过的学生可以讲一讲电影中的精彩情节吗?这时学生会很有兴趣的回答教师的问题,等学生回答完后,播放影片的精彩片断,在播放视频片断时展示相关的材料。如《难以忽视的真相》电影中出现的.海平面上升的现象,就可以向学生展示有关近些年来海平面正在逐步上升及南极冰川正在快速消融的资料。在看完影片后资料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全球变暖的了解,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列出所知的与全球变暖相关的现象,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全球变暖现象中的疑惑,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将学生的疑惑和问题进行记录和整理。最后让每个小组分别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小组成员通过课下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书籍等方式共同确定问题的答案,之后和教师就答案的合适与否进行探讨,共同确定恰当的问题结论。

2、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地理教学。

利用思维导图开展高中地理课堂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将琐碎的知识点连接成一个整体,方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综合运用。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地理教学时首先要带领学生学习怎么运用思维导图。在回顾《全球气候变化》的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教师带领学生回想教学内容中的关键内容,这部分中的关键内容是全球气候变暖,然后在白纸的中央画一个圆点代表全球气候变暖,随后拓展思维,画出与全球气候变暖相关的向外的线条,在每个支线条上分别写上一个与全球气候变暖相关的关键词如气温上升,按照这样的方式直到把所有的知识点全部梳理完毕。在学习思维导图的用法后,在地理学习的预习阶段要运用思维导图,每堂课结束后,教师向学生介绍下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目标,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用思维导图代替传统的黑板板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思维导图与教师的进行对比,了解自己对教学内容理解的不足之处,并在不足之处标上着重学习的记号,在复习时有重点地复习。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观念,注重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并利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

参考文献:

[1]徐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

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方式研究的论文

摘要:在地理教学活动中,传统地理教学与生活实际脱离,新课程则强调生活性,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提升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从传统高中地理教学的弊端出发,分析了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特点,最后结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了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传统高中地理教学的弊端。

由于受到“教育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这种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忽视了现实生活的教育意义和价值,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模式,即“重课堂理论,轻生活实践;重间接经验,轻直接经验;教学局限性越来越大,离学生的实践与现实生活越来越远”。从本质上说,教学本身就属于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教师和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传统教学却忽略了教学的本质。首先,学校忽视了现实生活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反而着重强调课堂理论教学;其次,教师不擅于及时引导和疏通学生的学习思维,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解和演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最后,学生缺乏主动选择、建构及吸收知识系统的能力,往往是无条件地接受教师或书本的传授。只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才有机会改善地理教学的弊端,才能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观念。

培养学生一定的地理素养是新课程标准中一项基本理念。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教师在讲述“区域地理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这一内容时,就要引导学生着重关注人地矛盾的协调问题,向其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正确地理观念。

(二)指导学生开展一定的观察、实践、探究活动。

提高对探究地理问题的重视度也是新课改的理念。各个版本的教材为了响应这一新的理念都做了全新的调整,常见的几种改编有:增加教材的阅读量、增加知识窗、添加双语学习的板块等,虽然方式不同,但是目的只有一个,即挖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

只有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解放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敢于、善于、乐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常见的两种教学方式是“杜郎口教学模式”和“綦江模式”,但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应制定出更多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

三、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都投身于教育研究中,提出了很多教育思想,其中,在国内外影响最大的就是生活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的涵义就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生活靠教育前进,二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想要提高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就需要将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做到学以致用。陶行知先生还指出生活教育是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的书本来源不同,生活教育的来源是生活本身,传统教育只是一味地让人读书、考试、升学,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甚至还会阻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实现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新的教材观。

我国教育的主要资源是教材。一般来说,教材都是由相关的专家学者们共同编制的,具有权威性,但是不同地区的学校之间的教学情况各不相同,学生之间也存在差异性,而教材无法全部满足这种差异性;而且,时代更新变化的速度远超过课程改革的步伐,将教材作为课程教学的唯一资源显然是不明智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教材观,把教材当作教学中的辅助资料,教师要兼顾课程的共性和学生个性,始终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与时俱进。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要想让地理教学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学过程生活化是改善地理教学方式的关键,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上的知识,尤其是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并适时地将生活中学生随手可得的例子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掌握地理知识。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指从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但常常忽略的地理现象入手来引出所要讲授的内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实现生活式教学,即让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处处可见,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师要选择贴近生活的题材,甚至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题材,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是知识的发源地,尤其是地理知识,它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地理现象。

参考文献:

[1]熊萌.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方式研究的论文

摘要: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坚持“以人为本,成功育人,和谐发展”。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的核心理念,鼓励教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自由、和谐发展的空间,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正在向积极方面发生着转变。

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首先体现在教育理念的更新上。教师在自己的脑海中初步树立了课程意识、过程意识、导学意识、开放意识、整合意识和创造意识。这种定时定量对教师进行的校本教研,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教师已理解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真正意义,并尝试着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鼓励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六个方面的具体目标,这为我们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而要实现这些目标,首先就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课程观、教学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新课程的实质,才能自觉地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在每节课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在每个学生的培养过程中。

实施新课程,必须树立新型的人才观,自觉地围绕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着眼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发展学生的潜能;必须树立新型的教学观,自觉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必须树立新型的评价观,自觉地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不断改进教学的作用;必须树立新型的课程资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大力开展新课程校本教研,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目前,化学课堂教学方式虽有许多转变或改进,但是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还相距甚远。如不同程度的存在教育观念“重教书轻育人”,课程资源“重静态轻动态”,教学目标“重双基轻能力”,教师备课“重备书轻备人”,教学方法“重教法轻学法”,实践参与“重个体展示轻整体参与”,教学评价“重单元和结果轻多元和过程”。

因此,每一位教师必须自觉革除长期在应试教育中形成的教育思想,必须改变以往自己已驾轻就熟、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和方式,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从以下及几个方面加以实施:

1、认真研究课程目标,目标导学、提高效益。

研究课程目标,要弄清课程目标体现了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哪些要求;弄清课程标准倡导了怎样的课程理念;弄清课程目标反映了数学学科知识领域和教学领域的哪些新成果和新发展。要能够站在整体的角度上,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出发,去确定教学课题目标,做到“目标导学、提高效益”教学。

2、深入钻研课程内容。

自己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内容,要系统学习课程标准,精心教材,把握知识的纵横联系,以便在教学中能够沟通知识的关联与发展,做好学生学习知识中的孕伏和延伸,使学生在知识循环中上升,在知识渗透中提高。要悉心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不再是课程的复印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整合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达成目标的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加工,如对教材进行调整、组合,增删等。以便掌握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细致了解学生。

新课程的实施,必须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要求,通过学习,要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点,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全面细致了解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情况,以便能针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教学活动获得最大效益,使每一节课优质高效。

4、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设计教学方案,是教师备课的最后一道工序。教师要在前面分析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它既是对学生要学知识的加工整理,又是对引导学生如何学进行的加工整理,是对每节课要达到某教学目标进行的教什么、怎样教、达到什么结果的策划。它包括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实施教学评价等。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学方案的设计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要改革教学方式,转换角色,努力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全力优化课堂教学。

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把好课堂教学的关口,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生成的课堂教学,它充满了创造的生机,无论多完善的教学设计都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调整和丰富,都会在师生交往互动中生成和发展出许多新问题,新认识和新成果。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新课程开放性、创新性的特点,将研究的重心下移到课堂,以促进每个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校本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

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是无意中抑制了学生特长的发挥还是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可以说,没有新课程课改,就没有这种深层次的反思,没有这种深层次的反思,就不可能从过去的模糊认识或困惑中走出来。今后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自己切实做到,按新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学生的真正朋友,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真正面向全体,分层次施教,成功教育。促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严格按照“减负”的有关规定布置家庭作业,增加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并指导学生科学安排这些时间,使学生能结合个人情况而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实践,达到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的目的。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治理工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行为,学生也要改变完全依赖老师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只有师生齐心协力,共同合作,加大校本研究的力度,相信我们的新课程研究成果必定会让学生的终身发展受益。这是对我们教师付出的最好回报,也是我们的最大愿望。

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方式研究的论文

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为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即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我们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关注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学行为对学生“学”的价值。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值得反思的教学行为。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一、新教材倡导合作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总怕学生自己学不懂,不厌其烦地讲解、强调,或多或少会将学生置于被动听讲的课堂环境中,这种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这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因而教师教学行为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探究的乐趣和收获只有学习者自己知道。我们应当引导每一位学生大胆尝试体味学习的快乐和学习中探究的快乐。

二、研究探索寻求最佳的教法。

在新课改背景下,构建一个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以物质及其变化现象为切入点的、以在化学实验基础上进行科学探究为核心的、以师生平等、共同探究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化学教学模式。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放在首要位置,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平等对话、探究完成教学任务的程序。其目的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化学教师传授化学知识与技能的绝对权威地位,营造一个师生平等的教学氛围。在这一过程中我转变了单一的传输化学知识的角色,依据化学学科的知识内容创设化学教学情景,依据认知规律和化学知识结构进行化学知识和技能内容的构建,并向学生解释学习这些内容的原因,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变成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促动力。学生依据所创设的情景产生对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化学知识的奥秘。

三、激励适时适度。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赏识教育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一味的盲目肯定,不严格要求,姑息迁就,甚至回避缺点,回避问题,使学生形成不恰当的自我评价。我们到底应怎样激励?笔者认为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励,而是要细心地、耐心地观察、发现、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坚持不懈的鼓励学生进步,克服一切困难前进,不断地为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上下功夫。一是激励要适时,二是激励要适度。“节制是一切美德的基础”。“只有能节制的人才会重视实际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一段充满真情的学习历程,正确运用肯定和奖励,采用适当的竞争方法,适度的竞争,避免过度的鼓励性语言,慎用批评,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总之,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是否还要强调课堂常规?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文章认为:课堂常规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内容;课堂常规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课堂常规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基础;课堂常规与学生个性的融合是课堂教学的艺术。新课改背景下不仅仍然需要强调课堂常规,而且还要坚持不懈地把课堂常规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使它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有力保证,为培养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坚强意志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新课改课堂常规学生个性。

新课程改革倡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索性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努力,课堂教学也的确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在教学调查实践中,我们总有一种遗憾,那就是课堂常规问题。新课程理念是要课堂变得民主、开放,但我们认为课堂的民主和开放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活跃和热闹,更不应该毫无限制地一放到底,只放不收,把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造成课堂组织失控,秩序混乱,影响多数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那么,新课改背景下是否还要强调课堂常规?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们认为:。

一、课堂常规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内容。

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他们的身体、心理、情感、意志力以及思想品德、价值观等均处在形成和发展阶段,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活泼好动的性格和乐于彰显自我、成就自我的愿望,在不同的环境中,他们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一面。而教育本身除了传承知识之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适应,学会按照统一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培养他们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无规矩不成方圆”,教育本身就意味着限制,教育过程始终处于自由与限制之间,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从学生成长的需要来看,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自由进行一定的限制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学生的学习包含着对规则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约束自己,是教育的内容之一。常规不是捆绑学生的绳索,而是让学生学习生活得更有序、更和谐的必然保证,而课堂常规作为训练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规范和标准,其本身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

二、课堂常规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课堂教学面对着全班几十名学生,这是一个集体,是一个传承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神圣殿堂。要把这几十名性格不同、特点各异,爱好广泛的学生统一到课堂教学的目标上来,没有规矩是不可能的,必须把课堂置于教师的引导、管理和控制之下,通过教师的有效活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去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保证正常课堂秩序的前提下才能去谈学生自主问题,失去了课堂常规的保证,学生各行其是,每人只按自己的好恶去行动,课堂将会失去控制,教学目标也就无法实现。所以,课堂常规与新课程改革并不矛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不排除必要的常规约束,相反,只有在常规得到了认真落实的基础上,才能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有效地发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课堂常规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一,而意志品质就包涵着学生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它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必要前提。在学生时代,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如果忽视了意志品质的培养和锻炼,就会严重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完善,为将来的成长埋下隐患。课堂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同时也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平台,教师的人格魅力固然会影响学生的发展,知识的力量也可以吸引学生去积极探索,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烈的学生,其自制力正处在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之中,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长时间保持对某一事物或某一知识点的兴趣,他们会分心,会不自觉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其它地方去,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就会习惯成自然,造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持久保持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克服他们身上存在的弱点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这一培养过程不可能一墩而就,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训练过程,需要教师通力合作,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课堂常规正是规范学生行为的基本标准,它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纠正那些不当的行为取向,养成有利于班集体,有利于学生个人的良好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常规与学生个性的融合是课堂教学的艺术。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而课堂常规则要求学生遵守一定的课堂规范,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这看似是一对矛盾,实际上它们是统一的,是课堂教学中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只强调个性发展,就会造成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长期下去就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反,如果只讲课堂常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会限制学生特长进步和个性形成,失去课程改革的意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才是我们新课程改革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如何才能实现课堂常规与学生个性的融合,充分发挥新课程教学的最大效益呢?首先,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方式作出相应的调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达成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其次,教师需要增强自己“行为分辨”的意识和能力。课堂上学生的行为是“积极参与”还是“表现自我”,教师要能准确判别,并及时肯定积极行为,对消极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再次,教师要多用智慧去推进,用民主的方法去落实课堂常规,在常规的执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适应能力,避免作风武断,方法简单粗暴,为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在保护学生个性特点与遵守课堂常规之间寻求平衡。另外,教师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之一,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贯穿于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课堂常规与学生个性的融合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细心体会,及时总结,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掌握课堂常规与学生个性融合的有效方法,把它作为课堂教学艺术的一部分,推动新课程改革进程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不仅仍然需要强调课堂常规,而且还要坚持不懈地把课堂常规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使它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有力保证,为培养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坚强意志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思考论文

内容提要:

9月,北京市开始全面实施新课改,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全面体现课改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怀柔一中首批实施新教材的地理教师,本人结合地理教学实际,确定以“学案”教学作为课改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从一、设计学案,落实新课程目标;二、地理教学中“学案”的设计;三、实施“学案”教学取得的初步效果;四、实施“学案”教学需注意和进一步探索的问题等方面,探讨了在新课程实施中以“学案”作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效果。

209月,北京市开始全面实施新课改,我和许多教师一样,有幸成为第一批探路者,在经历了一系列地培训、实践、再培训、再实践……我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课改带给教学的一些变化,这不单纯是教材内容和体系上的变化,更多的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它要求教学过程是互动的。如何在地理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精神,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不是被动地学,而是主动地学,学会学习呢?这就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学生会怎样学习,怎样才能弄清一堂课的知识。由于“学案”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因此具有的典型特点是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习惯,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和落实学习过程等起着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学案所具有的这些特点符合新课程理念又便于操作,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我们以此为抓手实施新课程。

一、设计学案,落实新课程目标。

1、学案的内涵和特点。

什么是学案?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的编制基于这样的理念:让学生学会学习。由于“学案”是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设计的,因此学案具有的最典型特点是: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便于操作。学案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习惯,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落实学习过程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2、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学案”与“教案”虽然都是由教师设计,但它们的侧重点不同,因此二。

者有着明显区别。二者反映的理念不同: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单边教授,而学案是从学习者的角度研究教学过程;二者表现的形式不同:教案和学案有着不同的组成部分;使用的方法不同:教案是在课前设计的教学程序,而学案则贯穿学习过程始终。此外,学案和教案在问题引领,方法落实等方面也不同。

3、学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抓手。

新课程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它要求教学过程是互动的。这就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学生会怎样学习,怎样才能弄清一堂课的知识。由于学案完全从学生的“学”出发,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学案”成为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较为理想的载体。正是由于学案具有的这些特点又符合新课程理念又便于操作,所以成为新课程实施的抓手。其目的是建立起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地理教学中“学案”的设计。

地理教学中如何设计学案,从而达到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标要求,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从促进主动建构这一角度来设计学习方案,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学案”的编制是由我们怀柔一中首批参加课改的3位地理教师共同合作完成。在开学初第一次备课组活动时,由备课组长进行明确的分工,将每个人所负责的章节明确下来,同时让每位教师明确设计学案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习惯,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落实学习过程”的作用。因此学案不是简单的教材知识的再现,而是以引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为主线,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我们所设计的学案,一般分为四个环节:旧知回顾、新课学习、课堂练兵和拓展提高。

1、旧知回顾。

旧知回顾这一环节,是指在新课学习前,教师引领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知。

识要点,并在学案上呈现出来。设置这一环节主要是想达到承前启后、温故知新的作用。这一环节具体操作要点有二:一是所设计的问题要紧密围绕课标的要求来设计,二是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要求学生动笔写,强调知识的落实。问题设置的形式可以是框架式的知识要点填空,也可以是选择题或者是画图题等。这一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置:不一定每份学案上都有,但如果两节课之间的知识联系比较紧密时,设计这一环节便很有必要。之所以在学案中设置这一环节,主要是因为以往的复习提问,常常是教师问,学生齐答或个别学生回答。表面上看很热闹,实则只有少数学生在思考,多数学生是看热闹,没有面向全体学生,而且只注重说,没有落实写。通过在学案中设计这一环节,有意识强化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同时由此引发新的思考,激发对新课学习的热情,既深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又对新课的学习起了铺垫的作用,课堂实效性好。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这部分知识(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原理性很强,抽象不易理解,而这部分知识恰恰又是第一章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觉得自己已经讲得很明白了,可是学生理解得并不好。在新课改中如何化解这部分重点和难点知识?我通过设计学案,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很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在讲到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产生的地理意义时,由于此部分知识和上节课(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很紧密,因此在学案“旧知回顾”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让学生回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并完成其内在联系,填框架(横线上为学生填的内容)。其次让学生在图上用折线和箭头画出太阳直射点从当年春分到次年春分的移动轨迹,标注太阳直射a、b、c、d时的节气,并说出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既回顾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强化了对已有知识的落实,同时引发新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热情,课堂效果很好。

2、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这一环节,主要突出两个作用:一要突出问题引领,引导学生思维,落实学习过程;二是要突出方法的落实,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提炼方法。新课学习包括:明确课标要求(学习目标)、新知探究、归纳总结等。

新课程强调要以课标为依据,教材只是辅助材料,而课标才是根本。因此,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新知探究中:不是简单的教材内容的再现,而是体现了教师教学的流程和意图。教学中,针对教材中浅显的内容,教师没必要讲,而是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学案”设置的问题,即通过学生自学完成。这是我们实施“学案”教学要达到的第一层次要求。但有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则要大做文章。注重问题的引领,依据教材中所提供的案例(或者图表),分层次、有梯度地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维,落实学习过程。通过对案例(或者图表)的.解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读图识图的能力,并从中提炼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做到知识迁移。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中,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是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利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把太阳高度角变化和昼夜长短状况进行动态演示,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地图册上二分二至日“静止”的图片,在“学案”上将知识进行梳理,设计如下:

请你根据动态演示和读地图册第12页“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图,填表归纳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夏至日(填度数)冬至日(填度数)春分日或秋分日(填度数)。

北极点。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1、北半球的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向递减。

2、北半球的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向递减。

3、北半球的二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向递减。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向南北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1、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在日(节气)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地区,一年中有次直射,但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出现在日。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2、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在日(节气)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地区,一年中有次直射,但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出现在日。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读图填数据,是浅层次要求(比较简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但关键是通过数据分析得结论,这一高层次要求,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通过在学案上设计这样有梯度的问题,由浅入深,学生的思维过程也逐渐深入,进而得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这一难点。通过这样的设计,突破了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且学生初步学会了“通过数据得结论”的方法。

3、课堂练兵。

课堂练兵这一环节的作用是巩固知识,训练方法。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强化,加深理解,并有意识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从而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为此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应精挑细选,力求起到点睛之作用。我们所设计的题,多是根据阅读材料,设计有梯度的串题或是图表题。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知识,在新课探究环节时我以“首钢的选址”为例,分析影响首钢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意在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为巩固知识,训练方法,我在课堂练兵这一环节设计这样一道题: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对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并掌握了分析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拓展提高。

拓展提高这一环节主要以实现知识迁移,有效应用方法为核心。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科兴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体会学习地理的实用性和有用性,达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设计“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学案时,我在拓展提高环节设计了“太阳能热水器的架设”案例分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效果很好。首先让学生调查自己家或邻居家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情况,包括观察集热板的朝向,并分析为什么这样架设?集热板和楼顶或屋顶间的角度(a角)是否需要调整?如需调整,应怎样调整,才能最大地发挥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人们提建议。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调查,他们理解了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同时发现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时,其实并没有真正发挥它的最大效能,为此还提了一些建议。

通过设计这样的案例,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地理的实用性,激发了学习地理的热情,他们开始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并学以致用。

三、实施“学案”教学取得的初步效果。

实施地理“学案”教学已经一年半,可以说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的变化大。

通过使用学案,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主动地参与,积极性很高。

我们设计的学案,一般是在上课前3-5分钟发到学生手中。我们的学生,现在只要一拿到学案,他们就会主动地去看书,然后自己试着整理知识体系。上课时学生依照学案,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问题,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模块考试和地理会考复习中,学案更是发挥了引领的作用,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学科能力的培养上,知识的落实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一些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因有了学案,复习时有了抓手。由于学案的使用,在地理会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全年级地理优良率达88%,通过率达95.5%,分别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所教的四个班中有3个班优良率达100%。一些原本不太喜欢地理课的学生也开始喜欢地理课了,他们说:“原来以为地理课很难学,其实没那么难,学案上的有些题我也能独立做出来。地理课挺有意思的。”不仅如此,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我指导的学生刘畅同学因受“学案”启发,通过实际观测,撰写的《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的证据”观测报告》在北京市天文科技竞赛论文评比中获优秀论文二等奖。

2、教师素质的提高。

以“实施学案教学为抓手,深化新课改”这一探索,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堂不再沉闷,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现在的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随时可见。真正地将课堂教给了学生。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可谓是教学相长。我们独立开发了高一和高二地理学案,以及高中地理会考复习学案,深受学生欢迎。教改与教学获得了双丰收,我所撰写的研究课题《新课改中地理“学案”的设计》成为区级重点研究课题,并在全区推广,受到领导好评。

3、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实施“学案”的教学中,由于增加了科技含量、知识容量和学生思维量,讲练结合,正确处理了学生“减负”与增效的矛盾,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学习能力,使地理教学有条不紊,提高了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很好地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此外在实施学案的过程中,学习成果和评价形式等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更注重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四、实施“学案”教学需注意和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1、“学案”的设计一定要有可操作性,讲求课堂的时效性,切莫流于形式。

“学案”以提纲的形式发放给每个学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给予学生。

充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归纳和整理。要有程序、有梯度。但一定要在课上完成,不要给学生增加课外负担,讲求课堂的时效性。

2、“学案”的运用要与教学管理挂钩。

“学案”的运用要与教、学、讲、练、考相结合,检查与评价相结合。“学案”的运用只有与教学管理挂钩,才能发挥学案的真正作用。

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自觉性是有差异的。使用“学案”一定要检查,检查的方式可以是在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之中,或者生生交流之中,也可以是让学生交“学案”(作为作业)进行检查,也可以通过测验进行检查。评价要及时,通常我们采用的评价有两种:在师生交流过程中的及时评价与考核评价。考核评价可以使学生自己知道学习成效及相对状况,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状况并为教师改进教学和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具体的依据。

3、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有三:用好、填好、留好。“学案”作为课上的学习材料,学习的依据和指导,要高效完成,做到“人人动脑,人人动手,全员行动”。学生要认真填写,并且要保存好,作为复习材料。

对教师的要求:要恰到好处地用好,不做无用功,再忙再累也要及时检查,并记录在案(作为平时成绩)。每节下课时就收,有时内容没完成,下次完成就收,这样不给“懒”学生制造偷懒的空间。

当然,“学案”的理念有待于深化和拓展,而我们的“学案”教学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今后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让它更完善。

参考资料:

1、杜持红:《高中地理“学案”的目标分层及运用策略》杭州教师教育网年;

2、孙建文:《高中地理“六步学案”教学模式的探索》《滨州教育》第2期。

3、余小妹《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学案的编写》江西教育08期。

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教学反思论文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性质和理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

作者:刘秋英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唐江中学,江西,南康,341400刊名: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英文刊名:duyuxie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英语教学自主创新综合素质

新课改背景下幼儿园教学管理探讨论文

新乡市新区小学,河南新乡453000。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广,对小学阶段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效推动教学管理的发展,就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条件,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小学的教学质量。

一、提升教学管理者的个人素质。

传统意义上的机械管理会造成该学校难以维持教学的高效运转,而教学的管理者也只是按部就班地开展管理工作,因此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定向的思维模式,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教学突破。因此,就会导致在教学管理中出现严重的形式化主义,容易让教师对教学管理存在片面的认识和理解,具有一定的狭隘性。所以,教学的管理工作者只有打破传统的束缚,用于利用先进的教学方式进行实践,这样才能让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始终还处在教学的最前沿,真正把握了教学的大方向。尤其是在教学的细节上,要给教师充分的空间,让教师得以自由发挥,从而实现教学管理与教学大方向上的一致性,更加灵活多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重视并加强素质教育。

要想让学生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让学生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学习情感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也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素质教育这一教学的大方向。

有效的教学管理才能在素质教育上获得良好的成绩,保证教育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管理上一定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大发展需求,制定有效的发展目标和策略,从而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为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教学的常规管理。

常规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校教学任务完成的质量,同时也会影响教学的落实情况。教学的常规管理是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并实现教学行为的规范化,贯彻执行教学的制度,从而使教学管理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从而有效促进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1.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有效依据,这样教师就可以依照教学的大纲及内容,并充分结合课堂的.授课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和总结,教师要对教材有深入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明确教学的目标,对教学难点和重点有正确的把握。(教学管理论文)然后再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来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后,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精心行设计,写好每节课堂教学的教案。

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投入放到课堂教学中来,此外,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因材施教,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作业环节。

作业在教学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作业提出了一定的指标,主要是在作业的数量上做了硬性规定。但从教学实际来看,在作业的布置上不仅要要求数量,更要难易适度,注重作业的实效性,同时教师还要给予学生作业以适当的评价,加强作业的信息反馈工作。

4.考试环节。

教学效果可以通过考试的方式来实现,因此在学校教学中,都会有期中和期末考试,但同时也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组织严密,保证考纪。第二,保证考试课评卷的真实性。第三,做好试卷的分析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第四,不断完善学生个人的档案,关注学生的成绩。

综上所述,教学是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工作,因此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及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只有真正做好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才能有效保证或并提高小学的教学质量。其中,教学的管理工作包括很多方面,因此教师只有从整体出发,保证教学各个环节对象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摘要: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教师、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内外因素共同起作用,而作为主力军的教师,要尽快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破除“师道尊严”,尊重和信任学生,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适宜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允许和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创新型教学,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并加强自身修养锤炼高尚人格,做知识型与魅力型相结合的教师,构建起真正民主、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字:新课改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平等互动。

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教师在学生面前有绝对的权威和话语权。目前课程改革正在我国不断推进,这次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设计的变化,而且是教学价值观的更新,是一种新的教学关系的创造,一种新的师生关系的构成。它提倡问题意识,提倡探究性学习,提倡和生活的联系,这些都在改变着传统的师生关系。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课程改革就是将课程中陈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变为新的能适应社会、文化、儿童以及教育客观情况的特殊过程。[2]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新的.课程理念为基础进行现代课程改革,其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3]新课程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健全和完整的人格,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社会公民。这次课改在促进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注重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经验方面具有重大举措。

(一)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这种“整体的人”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克服过去学校课程体系过分追求学术化、专门化,采用机械的单向的文化传递方式。二是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即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健全的人。

(二)促进课程的适应性和课程管理的民主化。

《纲要》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在课程权利发明进行了重大调整,突破了以往课程权利过于集中、难以适应地方与学校具体情况的弊端,推进了课程的适应性和课程管理的民主化进程。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和强调学生个体经验。

新课改旨在扭转以“知识传授”为特征的教学局面,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创造精神和开拓意识作为重要的着眼点,以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体性作为基本信条,从而重建了教、学、师生关系的概念。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内容及特点。

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性质发生变化,以社会成员之间的民主、平等为主流。[4]新课改针对传统师生关系存在的弊端,提出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内容。

1、民主平等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

新课改强调教学要更加接近教学实质,师生之间应保持更加切实的沟通,要做到这一点,民主平等是师生沟通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性保证。

2、师生情感上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关爱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情感基础。

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信任、关爱在课堂外进行情感交流,一方面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起潜移默化作用,另一方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珍惜的人类之爱、感人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文明的人文素养。

3、积极互动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质。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2、尊师爱生、相互信任3、合作对话、教学相长。

三、新课改下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

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既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又有鲜明的实践意义。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而且需要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配合。

(一)教师主导因素。

1、教师思想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首先,教师要尽快转变观念,破除传统的“师道尊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摆正自己在学生中的位置。

其次,教师要真诚地对待学生和尊重、信任、理解学生,给学生以“爱”,严格而不严厉。

最后,教师要更新角色观念,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乐于和学生交往。

2.教师人格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人格素质的完善。

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整体素质、锤炼高尚人格、树立教学权威、增强人格魅力。

再者,教师要破除功利思想,正视学生差异、一视同仁,树立人人可成才的教育观。

3.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二)学生主体因素。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学生必须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尊重教师,以积极的姿态走入教学活动中去,这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保障。

学习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不仅在学业上坚持探索、不随大溜、自主选择、矢志突破、主动配合教师的启发式教育、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独立地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并将之运用于实践,更应在生活、为人处事方面真诚坦白地与教师交换意见,在互动中发展师生关系。

(三)外部环境因素。

2、学生家长要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

家长要注意教育子女的方法,对子女要多鼓励少批评,当子女在学校犯错时家长要尽量耐心帮助他们,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否则孩子就认为是老师在向家长告状,而因此不再信任教师,不会再向教师敞开心扉了,师生间交流便产生障碍影响师生关系的发展。

3、学校教育要引起社会的重视。

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尽快解决关乎教师实际利益的问题,同时要为师资力量薄弱的“弱势学校”的教师培训和实行新课改创造各种优惠政策和有利条件,对“弱势学校”的教师优先培训,及时向教师传达新课改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及生活环境、有可能杜绝教师间的不平等、学生间的不平等以及师生间的互不理解现象的发生。

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及全面发展,反之,就会损害或阻碍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作为教师要慎重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共同创造一个平等、民主、互动的学习氛围,以促进学生个体的良性发展,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2]廖哲勋.田惠生.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3,p480。

[3]周桂珍.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9,p136。

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教学反思论文

要:传统的英语课外作业的布置方法大大禁锢了学生的发展的空间,需要广大教师进行大胆的创新,让其与时俱进。本文根据个人的一些学习、思考,结合教学中的体会,谈一谈在新课课程改革背景下布置中学英语课外作业的原则及其形式。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下;英语课外作业;英语课外作业布置的原则;英语课外作业的形式。

1.导言。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的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作为个性主体的参与和体验,主体的感知,知识的主观建构并要求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创造、合作、交流。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课外作业设计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大大置后于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还是老调常谈,抄抄,写写,背背以及固定的一本同步的作业本。这种仅仅囿于书本,拘于读写,限于室内的作业大大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遏制了学生兴趣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新时期的课程改革格格不入,那么如何设计英语课外作业呢?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共同的探究,大胆的创新与实践。笔者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来改进英语课外作业布置的原则和方式。

2.英语课外作业布置的原则。

2.1针对性。

英语作业按其类型可分为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按其形式可分为听力作业,口语作业与书面作业。除借助课堂讲授以外,教师还要借助作业来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或难点,从而实现或巩固教学目标。即在学完某个功能项目或某个话题的对话或课文后,有意识的设计和布置相关的作业,从而有效的巩固所学的知识,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如在学了“shopping”的对话后,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补全对话,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他们感兴趣的购物对话。

2.2适量性。

在提倡减负的今天,我们必须抓“质”。要精心选择和设计给学生的家庭作业。新的《课程计划》对课外作业量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初中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1.5小时(每科15分钟左右)。因此,更要求教师给的作业“少而精“。每一道练习题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并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而不是进行”题海“战术。

2.3层次性。

受智力和非智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会出现分化现象。因此,作业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建立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但同时也要有目标性,教师在选题时,只有将学生的水平层次(个体层次)与知识层次(“四会”层次)有机的相结合,才能使作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着眼于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到基本技能的培养,最后是基础知识的掌握;既要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的饱,又要保证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做得了。如学习了餐桌上的对话后可以让学生去调查家里人或是朋友的饮食爱好,可以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得出调查结果。如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以对话表演的形式,而能力差的学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达到预定定的学习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3.英语课外作业的形式。

在近几年的英语教学中,我亲身感受到学生对于一成不变的英语作业产生的腻烦心理。有时,甚至我还没说出今天的作业,学生已经脱口而出:“背单词,念书,作业本a/b”。我意识到学生已失去了往日对作业的兴趣,他们已经不再像当初刚接触英语那样,为会写出26个字母而自豪,为书写漂亮而骄傲。为改变这种局面,我觉得应该要在布置作业的趣味性与多样性方面下工夫,更重要的是传统教学中的题海战术使他们的创造力被扼杀,几乎成了看书做题的“机器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多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和个性张扬的课外作业。在新课标的推动下,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英语教学构建了新的教学理念。把他应用到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的领域之中,尤其是口语作业中,同样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

3.1调查型。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的确,生活中处处有英语,生活中有取之不竭的英语教育资源。因此,我把课外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课外作业,如:学习了likedoingsomething/doesn’tlikedoingsomething的句型后,可以让学生做一个调查表,身边的人或是动物的一些兴趣爱好。

namelikedoesn’tlike。

1.

2.

3.

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不仅参与到现实生活中去,而且他们搜集、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2录音,录象型。

当学生学完了一篇对话或课文后,根据内容,从模仿朗读,和同学合作分角色朗读,自编类似的对话表演,到复述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己的形式来录音,经济条件好的同学还可以录象,然后自己视听,不断的改正提高,直到满意为止。在录音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感,语调,听说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调动,学习习惯也有所改善。随着课文内容的逐渐加深,学生语言水平的逐步提高,也可以将录音的内容从课内过度到课外,从模仿到话题的演讲,甚至是学唱自己喜爱的英语歌曲。

3.3编手抄报。

初中生喜欢写写画画,表现欲很强。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在一些节日里布置他们3至4人一组编英语报。如教师节happyteachers‘day!或是植树节,howtomakeourworldmorebeautiul,让学生们根据主题设计版面,编排内容。他们分别从网上,从课外书上查找资料,尽量让自己的手抄报美观而充实。这样在编报的过程中,既丰富了课外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3.4制作卡片。

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们接触的单词也有好几百,还有很多的句型。如何才能较好地掌握呢?分类制作卡片不失为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在卡片上可以将单词进行不同的归类,如根据类别:交通工具、水果类、动物类等等;也可以根据词性:后加不定式的动词,后加动名词的动词,或介词等等;也可以将句型加以归类,如表示邀请,电话用语等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更能培养学生归纳和整理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5观看英语节目。

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看电视,如今好多电视台都播放英语节目,如中央台的洋话连篇,洪恩gogo学英语,cctv10套的希望英语,这些节目都配有纯正的英语,,指导学生在收看的过程中,做好适当的笔记,让学生在欣赏生动的画面的同时,感受地道流利的英语,不知不觉中他们自己也就能够跟着说起来,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会因此被大大地激发,让学生将学习英语当作乐趣和自我充实的手段,最终使自己成为终身的英语学习者。

4.总结。

实践证明,把课外作业由机械单调的抄写变为灵活多变的应用,由教师的同一布置变为学生的自主选择,把课外作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已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创造性的语言学习。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帮助者应把学生看做一个完整的人,相信学生的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信任学生的潜能可以在他们自己选择的学习方式中得到发展;教师应以真诚,坦率的态度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情感和意志,把自我实现的抉择权留给学生,从而确立了以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发展观。

参考文献。

[1]张敏,刘鹏,新课程需布置什么样的英语作业,小学教学设计,2004年第2期。

[2]徐丽娜,如何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基础英语教育,2004年第4期。

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学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种种因素共同造成的。首先是教材陈旧,不能与小学教育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其次是实践过少,无法达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外是教授小学教育学的教师们,没有一线教学的经历,过分重视理论知识;还有就是因为学生们对小学教育学的不重视。

二、采取积极的措施。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分析了解问题是最关键的,面对问题采取措施是最重要的。虽然,小学教育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放弃,应该紧随新课改的步伐,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性对措施。首先关于教材的守旧,过多的理论知识的问题。虽然教材的编订是由专门的人士进行,但是也是需要集结大家的力量。在学习教学中有新的发现新的观点,都可以与编教材人员联系谈谈自己的想法。凝聚每一滴水,便可以形成大海。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在一起进行讨论,取其精华,才能编纂出优秀的教材。其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问题,教师与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锻炼机会,可以提供合适的实习机会,可以举办相关的赛客等等,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才能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再者教师缺乏一线实践的经验,忽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的问题。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不仅仅将课本上的知识教授于学生,也在教学的过程中反省自我,改进教学。小学教育学的教师们虽然很少有机会亲身接触一线的教学,但是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了解一线小学的教学情况。现在很多优秀的小学教师都组成团队,研究小学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小学教育学这个学科不应该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在教学模式上,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适当播放优秀小学教师的授课视频,适时向学生报道现在的小学教学情况。教师们应该适当减少理论知识的教授,更多的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例如可以让学生讲解某个章节;可以与学生讨论某个教育方法的利与弊;可以让学生进行小学教育的调查研究。至于最后一个原因:学生对小学教育学的不重视。学生们首先应该重新认识小学教育学,正确对待这个学科。小学教育学是师范生必须通过的一门考核课程,对于师范生的师范技能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作为师范生眼光不应该仅仅盯住课堂,课堂教师所能传授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是应该利用高科技产品,多方位全面的了解小学教育的现状,学会思考小学教育现在所存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既然已经是成年人了,就不应该幼稚到不喜欢某个老师就不听某个课程。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不能过分以自己的标准评判教师,学会适当宽容教师,有些教师年龄很大,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发展,不能够与时俱进,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们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所以,学生们应该认真学习小学教育学。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小学教育学也应该与时俱进,正确对待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学教育学课程教材观念陈旧,教师教学方式单调,学生不重视,实践机会少,造成小学教育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教材的编纂,集结大家的智慧,编出与小学教育紧密结合且适合教师传授的小学教育学教材。教师应该适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生机,也应该适当减少理论知识的讲解,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学生们应该正确认识小学教育学,不能因为教材的枯燥,教师的守旧,就因此放弃小学教育学。学习本就是自己的事情,而且自己也是学习的最大受益者。不应该幼稚地因为外界的因素,而放弃学习。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小学教学情况,珍惜每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学会思考关于小学教育学的相关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师技能,不断发展自己。

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要想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教师首先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

第一,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题的导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这一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画面感较强的教学内容,如风景类文章、叙事性文章等[3]。例如,在《荆轲刺秦王》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前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搜寻相关的视频。网络中关于这方面的视频种类仍然是较多的,教师可以选择稍微具有深度的视频,如影视剧中的截取图片和视频、或者纪录片的片段等。课堂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展示视频,然后再进行自然的导入:“你们知道这段视频的主要主人公以及内容是什么吗?”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进一步的教学。

第三,通过简单的小游戏来活跃课堂,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在课前两分钟让学生玩“成语接龙”的游戏,也可以挑选学生上台讲几个小故事,这样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放松学生的身心有着重要的.作用,也能够有效提高本堂课的学习效率。当然,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创新,改变游戏的形式。同样是接龙游戏,教师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尝试以“古诗句接龙”的方式进行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完成一句“古诗句”,其他组接下去。这种游戏方法不仅新颖,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古诗词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2.2重视增强教学的探究性。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授学生一定的阅读学习技巧,更加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探究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谓的探究学习指的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对文章进行全新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强化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能力发展等有着重要的意义[4]。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教学的探究行,让学生能够加强对语文阅读的自主理解和探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也可以提问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增强学生的语文语感,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在朗读时,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增强学生对文章中心情感的把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5]。此外,教师应该每天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3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以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切实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2]张丽丽.基于新课标课堂教学有效性视角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生物技术世界,,03:158.

[3]刘吉平.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研究———以人教版为例[j].赤子(中旬),,10:116.

作者:许阳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

新课改背景下学科生活化教学探究项目研究概述的论文新课改的背景下

摘要:

新课改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应该以务实的态度,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借助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教育观念;课堂氛围。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新形势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一、提高认识,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新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方式,高中地理教师要认真地学习这些理念。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不可能一夕之间就改变的,教师要长时间地研究新课改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等理论知识,并逐步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学习这些教学理念时,可以和其他的任课教师就课程的开展进行讨论,双方交流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感受,提高对新理念的认识。

二、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

新的时期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需要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知识,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敢于说出自己的质疑。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自身教学角色的变化。新课改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认识到课堂引导者和课堂主导者之间的差异,摆正自己的态度,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对待学生时不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还要贴近学生的心灵。其次,教师要有发现美的眼睛。高中阶段的每个学生都已经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思维之中的闪光之处,发现学生的优点,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三、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现阶段出现了许多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方法,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

1、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开展课堂教学。

探究式学习就是将教学内容转化成探究式的问题,将课堂主要内容的学习放到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中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教学方式。以《全球气候变化》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例,教师在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时首先需要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有没有看过电影《难以忽视的真相》?你们猜一猜这部电影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看过的学生吗?看过的学生可以讲一讲电影中的精彩情节吗?这时学生会很有兴趣的回答教师的问题,等学生回答完后,播放影片的精彩片断,在播放视频片断时展示相关的材料。如《难以忽视的真相》电影中出现的.海平面上升的现象,就可以向学生展示有关近些年来海平面正在逐步上升及南极冰川正在快速消融的资料。在看完影片后资料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全球变暖的了解,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列出所知的与全球变暖相关的现象,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全球变暖现象中的疑惑,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将学生的疑惑和问题进行记录和整理。最后让每个小组分别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小组成员通过课下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书籍等方式共同确定问题的答案,之后和教师就答案的合适与否进行探讨,共同确定恰当的问题结论。

2、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地理教学。

利用思维导图开展高中地理课堂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将琐碎的知识点连接成一个整体,方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综合运用。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地理教学时首先要带领学生学习怎么运用思维导图。在回顾《全球气候变化》的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教师带领学生回想教学内容中的关键内容,这部分中的关键内容是全球气候变暖,然后在白纸的中央画一个圆点代表全球气候变暖,随后拓展思维,画出与全球气候变暖相关的向外的线条,在每个支线条上分别写上一个与全球气候变暖相关的关键词如气温上升,按照这样的方式直到把所有的知识点全部梳理完毕。在学习思维导图的用法后,在地理学习的预习阶段要运用思维导图,每堂课结束后,教师向学生介绍下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目标,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用思维导图代替传统的黑板板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思维导图与教师的进行对比,了解自己对教学内容理解的不足之处,并在不足之处标上着重学习的记号,在复习时有重点地复习。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观念,注重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并利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

参考文献:

[1]徐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

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方式研究的论文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培养人才的标准有了一个较大的转变。一个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一门课程的方法,提高学生驾驭现代化技术的能力。因此,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更要与时俱进,深入了解新课改内容。下面就谈谈自己在信息技术新课改中的一点体会。

1、教学内容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以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共六个模块。必修课程是普通高中阶段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体现了课程对所有学生的基础性要求。选修课程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选修部分包括“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选修4:数据管理技术”和“选修5: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学生必须修满4个信息技术学科的学分,才能取得高中毕业资格。显然,新课改在教学内容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2、教学目标的变化。

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强调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这也是新课改教学目标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强调的是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重点在于指出获取信息的四个过程分别为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及保存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特别强调的课程目标,要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而新课改之前则主要强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在教学目标上,新课改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教学方法的变化。

在新课改后,我们应该在原有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所有一线的教师都应该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认为只有清楚在新课改后发生的一些变化才能真正把握好课程的本质,上好一堂精彩的信息技术课。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不同程度的阻力。同样,新课改作为新生事物在其推行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碍。

二、新课程改革所面临的实际困难。

1、硬件设施方面。

硬件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没有基本的硬件支持,即使有再好的软件、再好的教师,信息技术教学也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硬件设施在整个信息技术教育中起决定性的支撑作用。另外,硬件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也是很重要的,只有机房维护得好,设备运行正常率高,才能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2、教师方面。

新课标将信息素养的培养确定为课程目标。虽然多数教师对新课改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新课改的理念与教师们以往的教学实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接受起来会遇到很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首先要照顾大多数学生,讲授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但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分配较高的教学任务,对他们进行知识上的一些扩充。由于这部分学生接受速度快,可以利用他们的优势去指导基础较差的学生,带动起全班的学习劲头,大家比着学,共同进步。

3、学生学习自觉性方面。

新课改后,信息技术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有很多任务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就需要学生有很高的自觉性。当然,信息技术新课改作为新生事物遇到阻碍是再所难免的,只要通过我们齐心协力,相信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再大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为此,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师的角色要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管理者及研究者”转变,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要保证多媒体教学的顺利进行,除了要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外,还要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否则,再先进的设施也只是一种摆设,一种渲染现代化教学气息的道具。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信息素养,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为了更好地让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还应经常互相听课、评课,在平等的交流和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相互提高,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从中领悟其教法、学法之精华所在。

自从新课程改革推广的近两年来,对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一名能与时俱进的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不断地自我学习,不断地去完善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创设一个自主、合作、创新、和谐的新课堂而不断努力。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在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民众的教育程度。目前,各个阶段的幼儿教育已经相继开展了紧锣密鼓的新课改工作,幼儿园教育自然也不例外。

一、现阶段幼儿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忽视幼儿园教学质量和初高中学生不同,幼儿园的孩子没有升学压力。并且孩子年龄小,好动活泼,喜欢玩耍,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一些幼儿园就忽视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另外,目前中国的幼儿园教学质量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规则和衡量标准,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甚至出现浑水摸鱼的状况,认为只要孩子不哭不闹玩的开心自己就做到了老师应尽的义务,完全把幼儿园定位成了“托儿所”。其实不然,幼儿园教育应该是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作为孩子进入知识大门的第一步,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更加应该受到重视。

2.缺乏完善的管理监督体系幼儿缺乏自我保护与对错分辨的能力,一切都需要老师从旁进行悉心指导。尤其是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无法容忍任何不良因素的存在。因此,完善的幼儿园管理与监督体系至关重要。目前大多数的幼儿园还都是采取权威式管理,即下级服从上级的一种传统管理模式。领导发布指示,老师们去执行。这种模式之下老师缺乏教学自主性,而与孩子接触最直接、最了解孩子的恰恰是老师,并非管理人员。在监督机制上也仅仅是上一级的教育主管部门的视察,这种监督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短时间的视察只可以看到表面现象,根本无法发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过分重视特色化教学由于竞争激烈,为了赢得各位家长的青睐,各幼儿园分别专注于打造特色教育。而事实是,无论是教师的特色教学活动,还是幼儿园的特色课程,都忽视了常规知识的学习。幼儿接受的教育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应该是最为基础的学习。通过特色教育掌握某一方面的`特长固然好,但对幼儿来说,只有均衡全面发展,才能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4.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轨在幼儿园教育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老师们在理论层面可以侃侃而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方法,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由于学生不配合或者其他状况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这就导致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找到吸引幼儿的教学方式,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1.与时俱进,创新理念新课改重在强调“新”。也就是说,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以达到提升幼儿教学质量的目的。现在的幼儿园教育中并没有把教学管理建设作为重点来抓,尤其是一直忽视教学质量的提升。幼儿园是教学的基础单位,不仅要照顾孩子在校期间的生活,还要对其行为、思想上进行引导,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2.完善教学管理的考核机制幼儿园的教育并没有太多书本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行为和思想上的引导,因此在考核内容不仅要包括幼儿所掌握的基本知识,还要观察他们的行为与思想是否得到健康发展。其次,确定考核方式。幼儿园教师的考核应该以自评为主,组织家长、孩子、教师、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等也参与其中,保证评估的广泛性。同时,合理确定各评估人员的评分比例,做到科学合理。除此,还要采取奖罚相结合的方式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创新能力。

3.设置合理的教学课程幼儿园教学课程的设置要以幼儿为本,重视幼儿基础知识的培育,同时在教学模式上不断创新,对幼儿进行兴趣引导,激发其潜能。目前幼儿园课程的设置虽然也有大纲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偏差。幼儿园应该成立专门的教学课程讨论组,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探讨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所在幼儿园的课程,制定出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具有特色的教学课程。幼儿园教学不仅要丰富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还要重视幼儿对课程的接受能力,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实施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最大程度上优化教学,提高幼儿园教学课程改革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华.谈谈幼儿园教学管理的几个问题[j].早期教育,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