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桃花源记阅读心得(精选18篇)

桃花源记阅读心得(精选18篇)

作者:ZS文王

写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验的一种整理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以下是一些著名企业家的心得体会,他们通过创业和管理的实践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解释划线字。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便要还家()。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小题3:翻译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1:类通“邀”邀请。

小题1:c。

小题1:村里的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逃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c中“并”是“一起”的意思。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林尽水源,便得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

发现桃花源——()——()。

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词。

(1)悉如外人()。

(2)便要还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访问(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2.(1)咸(皆)。

(2)延。

3.(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4.寄托了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平等的美好生活和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意对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a.选贤与能神情与苏、黄不属b.外户而不闭月色入户。

c.具答之天下之伟观也d.问今是何世是日更定。

(1)阡陌交通(2)便要还家。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林尽水源。

l.b(b.均为“门”。a.推举;和。c.代词,指代桃花源人所问问题;的。d.表示判断;这)。

2.(1)交错相通(2)通“邀”,邀请。

3.(1)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

(2)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4.大同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

5.示例一:矛盾。桃花源的人自“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与世隔绝了几百年,很难想象他们的服饰、装束居然与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一样。示例二:不矛盾。桃花源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作者说这里“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有特别用意,意在表明桃花源存于世间,人们的服饰、耕作方式和外人一样,却有着和睦、安乐的生活,更加突出了桃花源里的世界和外界的天壤之别。(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判断能力,答案不唯一,能自圆其说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

d.处处志之志:记住。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忘路之远近。

b.见渔人,乃大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其如土石何。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解析。

【小题1】志:做标记。

【小题3】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外界朝代的更替及带给人们的战争灾难。

《桃花源记》阅读心得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我踏着小碎步,吟着“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那“桃花源”不觉已呈现在我面前。

放眼望去,满山遍野之中桃花的身影分外妖绕,沐春临风,和颜悦色,向人们展示着娇美的身姿。

一株桃树,托起一团花瓣、像姑娘扬起的笑脸,粉红粉红,洋溢着青春的光彩。又仿佛一位位美若天仙,有点羞涩的少女,含羞绽放,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多看几眼。有了星星点点绿叶的陪衬,显得更美了。

一朵朵美丽的粉色桃花真是千姿百态,让人看了眼花缭乱。那一朵桃花像在枝头沉睡着,这一朵桃花像在她和她身边的一只小蝴蝶交谈;那一片桃树和桃花像一朵绯红的云;这一片桃树和桃花在唱歌"沙,沙,沙……"。

我站在丛中,任由那轻柔的春风拂过我的脸颊,任由那和煦的阳光穿过我的指缝,任由那零零星星的桃花瓣洒在我的肩上,我全然不顾。我已被这美景陶醉了,仿佛自己就是那桃花,慢慢悠悠地飘落在地上,碾作尘,化为泥。

这美景,使人沉醉,也使蜂蝶陶醉。这不,一只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使我不禁想起了“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诗句。是啊,这样的美景,蝴蝶都不愿走了。

当夕阳的第一丝光线照耀了大地,我准备回家了,却又依依不舍,我只好在心里说:“别了,‘桃花源’”。

我望着桃花,会心一笑,灿烂的笑容,如一朵绽放出笑脸旺盛的桃花。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桑竹之属()。

(2)具答之()。

(3)乃不知有汉()。

(4)处处志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话,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4.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在中心思想和文章的结构上的表达作用。

5.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1.(1)类(2)详细(3)竟然(4)作标记。

2.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3.渔人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从秦至晋这段历史上发生的事。

4.示例:表明这里与世隔绝,反衬外面世界的动荡与黑暗,表现中心主旨;在结构上总结下文,又照应前文避秦时乱。

5.示例:沿途所见,洞中所见,村人的招待等。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

义乌(二)(8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6.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选贤与()能(2)货恶()其弃于地也。

(3)故()外户而不闭(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2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8.[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答案。

16.(1)“与”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4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给分)。

17.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18.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2分,结合语句分析也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一)(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本文选自课文《》,作者,又名,字元亮,(朝代)著名诗人。(2分)。

b.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

c.无论魏晋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d.来此绝境古义:极其优美的环境今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小题3:、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翻译。(2分)。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选(),译文:

小题4:、请写出两个源自《桃花源记》的成语。(2分)。

小题5:、下列各句中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陶渊明《桃花源诗》)”意思相近的一项是()(2分)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小题6:、桃花源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2分)。

小题7:、《桃花源记》叙述的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这个故事为什么具有长久的魅力?

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桃花源记》陶渊明潜元亮东晋。

小题2:d。

小题3:(1)(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补充必要的成分,得1分;“要”译为“邀请”,得1分。)(2)渔人为(他们)一一具体地说出自己听到的事情,(他们听罢)都感叹惊讶。(“具言”译为“具体地说出”、“叹惋”译为“感叹惊讶”,各得1分,意近即可。)两题都选者,改第一题。除标准外(1)只出现半句,如“设酒杀鸡作食”被译为“去吃饭”,须扣1分。(2)“具”译为“详细、详尽”亦算对。“惋”必须译为“惊讶”,否则扣1分。

小题4: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得)、无人问津、鸡犬相闻,正确写出一个,即得1分。)。

小题5:c。

小题6:秦时;躲避秦时战乱。

小题7:因为它勾画了一个理想的生活境界,环境优美,人们各得其所,自得其乐,彼此关心、爱护……这符合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审美追求,令人向往。(言之有理即可。)表明桃花源是理想的生活境界,得1分(突出“理想”即可);表明“桃花源”是人们千百年来的追求,得1分(突出“追求”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文答案

一、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1215题。(共7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属:要:

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15.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3分)。

12.属:类要:同邀,邀请。评分标准:(2分)每词解释1分。

13.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评分标准:(2分)重点词乃、无论翻译正确可得2分,各1分。

1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评分标准:(2分)每句1分,错字不得分。

15.示例: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贫穷,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科学技术发达,社会文明进步。评分标准:(3分)内容合理2分,语言表述1分。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小题1】不少成语出自第一篇文章,请写出其中两个。(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4分)。

(1)黄发垂髫(2)尝贻(3)高可二黍许(4)两膝相比者。

【小题3】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2分)。

【小题4】与“绝类弥勒”中的“类”,意思相同的是()(2分)。

a.分门别类。

b.画虎不成反类犬。

c.以此类推。

d.类多如此。

【小题5】翻译句子(6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小题6】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答案。

【小题1】略。

【小题2】(1)老人小孩(2)曾经赠送(3)大约(4)互相靠近。

【小题3】b。

【小题4】b。

【小题5】(1)自称先辈为了逃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村里的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2)没有不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自具有神情和姿态。(3)(佛印)抬头仰望,神情和苏、黄不相类似。

【小题6】略。

桃花源记全文阅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词的的含义。(2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小题4】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参考答案:【小题1】(1)类(2)全、都(2分)。

【小题1】a。

【小题1】略(2分)。

【小题1】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解析【小题1】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小题1】b、c、d都是古今异义,a古今同义“肥沃的田地”。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学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叙述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主张和看法。能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小题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3】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

【小题4】请就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

【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选文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链接材料所抒发的情怀也可概括出一个成语,请分别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面田字格内。(2分)。

(2)选文与链接材料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试作简要说明。(2分)。

【小题1】c。

【小题2】他们谈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关键词“妻子”“绝境”,译出大意)。

【小题3】桃源社会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不涉世乱、战祸,不受人世政权管辖的世外桃源;人们精神境界怡然自乐。

【小题4】。

(1)世外桃源先忧后乐(出现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2)选文表现了对恬静闲适、和平安乐、淡泊高远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链接材料表现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乐观积极的人生追求。

《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选贤与能神情与苏、黄不属。

b.外户而不闭月色入户。

c.具答之天下之伟观也。

d.问今是何世是日更定。

小题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交通: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翻译:

(2)林尽水源翻译:

小题4:用原文填空。(2分)。

小题1:b(2分)。

小题2:(1)交错相通(2)请(共2分。每小题1分)。

小题3:(1)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2)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共2分。每小题1分)。

小题4:大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共2分。每空1分。没用原文回答,该空不得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各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加点的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b项“户”皆是“窗”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本题中两个加了皆是古今异义,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故”“独”“亲”“尽”,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

试题分析:疏通两篇短文的文字,了解内容,抓住关键信息,比较两文思想内容,找出相关点,概括填空,注意要使用文中原话。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闻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上文作者是(人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出自他的组诗《》(篇名)。(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桃花源内风尚淳朴人际关系和睦。b.桃花源人对外的态度是感叹向往。c.略写渔人之答是为了突出源内之情景。d.“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

【小题1】陶渊明归园田居(一空1分)。

【小题2】桃花源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3分)(语、足、道三个关键字各1分,句子不通顺、不完整酌情扣分,扣完为止)。

【小题3】b(3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本题中“足”“为”“道”,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理解文段内容,将各项表述中的信息与文章内容一一比照。根据作者所描写,桃花源人对“山外”只有感叹没有向往,故b错。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2.对下面语句中的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译文: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答:

参考答案:

1.d。

2.b。

3.c?

4.(1)渔人觉得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

(2)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

5.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

文言文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粗的词语。

(1)选贤与()能。

(2)货恶()其弃于地也。

(3)故()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参考答案:

1.(1)“与”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

2.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3.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意对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一)。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词。

(1)屋舍俨然(2)阡陌交通。

(3)或请重法以禁之(4)自是数年之后。

2.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问所从来,具答之b民之所以为盗者。

c上哂之曰d或请重法以禁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描写了自己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选文中同样能表现桃花源中人这种生活的句子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中华文学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明清时代的四大古典名著更是不朽的丰碑请你写出其中的一部作品和作者的名字。

作品《》作者。

4.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一)1.(3)有的人(4)这或此2.b3.(2)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4.赋繁役重,官吏贪求。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桃花源记》片段阅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属:要:

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15.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