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政府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通用14篇)

政府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通用14篇)

作者:字海

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反思和总结,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在工作中的价值和作用,为未来的工作提供指导和改进的思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政府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

xx乡位于万源市东南部,距城区70公里,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47个村民小组,共878户、4378人,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160元;全乡平均海拔1700米,是万源市海拔最高的乡镇之一。

2020年我乡共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280户、1080人,贫困发生率24.6%;识别出贫困村2个(新房子村、巴桃园村)。通过全乡干部群众和帮扶单位的共同努力,2020年全乡脱贫61户、160人,2020年脱贫32户、157人,2020年脱贫37户、132人,2020年脱贫68户、266人,2020年脱贫63户284人,截至2020年10月底,全乡共脱贫262户、998人,剩余贫困户18户、82人,贫困发生率为1.87%。2个贫困村(巴桃园和新房子)“一低五有”全面达标,分别于2020年、2020年全部如期实现整村退出目标,贫困发生率分别降至0和0.8%。

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20,xx县紧紧围绕“人脱贫、村出列”目标,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不落一户一人”的总体要求,扎实抓好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现将20脱贫攻坚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年,xx县共审批扶贫项目95个,实施扶贫项目95个,其中已实施项目70个,已完工项目47个;拨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507.6万元,其中拨付到户扶贫项目补贴资金568.925万元;整合部门涉农资金6870.95万元,落实社会帮扶资金106.16万元,发放扶贫贴息贷款223.2万元;制定到村到户扶贫项目清单74项,并分项确定补贴标准或实施计划。实现了12个贫困村出列、2909名贫困人口脱贫年度目标任务。

二、主要成效。

(一)健全责任体系。成立了由县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八个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小组,共召开脱贫攻坚专题会议31次,县四大班子领导赴贫困村调研160余次,尤其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全县26个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了全覆盖密集走访,深入调研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贫困户精准脱贫措施的推进落实情况,强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形成了靠前指挥、一线作战的组织领导体系。创新脱贫攻坚工作机制,确定由乡镇党政正职任26支驻村扶贫工作队指导员,强化对贫困村脱贫攻坚的组织领导,向55个非贫困村派出由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担任队长的扶贫工作队,切实抓好贫困户脱贫帮扶工作。与11个乡镇签订了年度脱贫攻坚责任书,建立了精准脱贫四项清单制度,明确县、乡、村三级脱贫攻坚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制发了《xx县乡镇、县直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同志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办法》《xx县脱贫攻坚工作问责办法》、《xx县县直单位包保帮扶贫困村、县直单位干部包保帮扶贫困户考核暂行办法》,健全完善了脱贫攻坚考核、问责工作机制,全年开展脱贫攻坚专项督查13次,有力保障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二)抓实精准措施。在脱贫攻坚建档立卡、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出台了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目标实施方案和农业产业化等八个专项脱贫行动方案,确定以发展生产脱贫770户1981人、发展教育脱贫61户186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38户70人、社会保障兜底603户1039人的“五个一批”脱贫途径,确保1472户、327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帮扶措施到户到人。通过农村“三变”改革脱贫,兵坑村等5个村以扶贫资金、村集体资产入股兵坑源漂流、石斑鱼养殖等合作社和企业等形式,促进了村集体和贫困人口“双增收”;通过壮大村集体产业脱贫,上胡家村等14个村大力发展村级光伏电站、村集体农业产业种植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稳定增收;通过“合作社+农户”脱贫,中巧食用菌、中大蔬菜、金绿源xx黑猪养殖等合作社结对帮扶346户贫困户,带动贫困户通过自身发展实现脱贫;通过“3+x”到户精准产业脱贫,制定到村到户扶贫项目清单和补助标准,依托光伏电站和小黄牛、黑猪、特色种养殖进行产业帮扶,对1472户贫困户实现全覆盖;通过“乡村旅游+再就业”脱贫,开展贫困对象技能培训、创业培训,鼓励贫困户参与农家乐经营、卫生环境管理和进城务工等方式,实现贫困人口就业创业221人;通过易地搬迁脱贫,实现38户、70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同步完成已脱贫16户、34名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三)强化包保帮扶。扎实推进驻村帮扶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出台了《xx县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关于建立“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百名干部联百村”活动实施方案》《关于调整县直单位干部包保帮扶贫困户的通知》《关于切实加强干部走访帮扶贫困户的通知》《关于印发xx县干部包户工作职责及任务清单的通知》等文件,严格执行驻村扶贫工作队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制度。全县11个乡镇均成立扶贫工作站,镇、村两级扶贫专干106人,驻村扶贫工作队26个、113人,投入帮扶资金327.28万元,协调引进项目资金2565.4万元。调整充实了县直单位科级以上干部包保贫困户制度,进一步完善“双包”定点帮扶工作,做到所有贫困村都有包村单位,所有贫困户都有包户干部,全县共明确包户干部1055人,共走访7277人次,落实帮扶措施9715条、帮扶资金23.16万元,确保包保责任全覆盖、成效考核全覆盖。

(四)落实投入保障。严格落实财政扶贫专项资金计划,共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507.6万元,其中到位中央、省、市扶贫资金1992.6万元,到位县级财政扶贫资金515万元。对上争取和整合部门涉农资金6870.95万元,重点支持贫困村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户技能培训、就业扶持、改善居住条件等。落实县财政增量收入的10%以上增列扶贫资金政策规定,安排预算资金515万元;安排到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759.8万元,促进贫困村集体经济实现稳定增收;设立1000万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新增年度债券资金340万元,重点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安排到户发展项目资金568.925万元,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县财政先行安排专项资金426万元,确保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年度任务;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代缴资金49.14万元,确保327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享受健康脱贫政策。同时,落实社会帮扶资金106.16万元,扶贫贴息贷款资金223.2万元,贫困家庭在校学生教育资助资金44.6475万元。

三、具体做法。

全县将脱贫攻坚工作摆在了压倒一切的中心位置,作为党委、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工作的基础,抓实抓细抓有成效。

(一)实施农业产业化脱贫行动。结合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和产业扶贫情况,确定了粮油、蔬菜、畜牧等7大主导产业,编制完成特色种养业“菜单式”扶贫参考手册。动员中大蔬菜合作社、中巧食用菌合作社、上庄金山时雨茶叶合作社、金绿源xx黑猪养殖合作社等农业龙头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户167户、290人,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组织农业、林业部门101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扶贫结对活动,走访贫困户1377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500余份,确保技术指导、结对帮扶到位。组建脱贫攻坚农技讲师团,集中开展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实用技术、休闲农业与电子商务等培训班28期,参训贫困户894户(人)。

(二)实施光伏发电脱贫行动。确定在8个今年出列贫困村、103户贫困户实施光伏脱贫行动。8个村级光伏电站总建设规模480千瓦,全部完成工程建设并实现与国家电网并网发电,预计实现村集体经济年稳定增收6万元以上;103户建设规模319千瓦的户用光伏电站全部建成并网,预计实现贫困户年稳定增收3000元以上。

(三)实施乡村旅游脱贫行动。积极构建“农家乐+景区”精准脱贫产业发展模式,贫困村家朋乡尚村结合当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风光,将贫困户200多亩土地集中起来,通过种植高山梯田阶梯式荷花、葵花种植项目,吸引游客观光体验;成立尚村景区开发公司,列入市级3a级景区重点创建单位,将尚村打造成“农家乐+景区”精准脱贫发展模式。成立xx农家乐协会,围绕“五统一”(即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营销、统一价格、统一管理)加强行业自律,破解散、小、弱、乱、差等突出问题,实现产业发展提档升级。继续推行旅游奖励政策,对农家乐创建、乡村旅游开发进行奖励扶持。依托森林旅游资源积极推进森林旅游人家创建工作,全县贫困地区共有6家农家乐被授予省级森林旅游人家,实现稳定增收。

(四)实施促进就业脱贫行动。推出以“搭建供需平台,推进精准扶贫”为主题的“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根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和培训需求,组织企业针对性招聘,累计提供岗位2059个,帮助500多名贫困人口达成就业意向,发放各类就业岗位信息宣传单页9000余份,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宣传材料5000余份。引导热心公益企业主动参与扶贫,4家企业申报市级就业扶贫基地,县级就业扶贫基地1家、居家就业扶贫基地15家,30多名贫困劳动者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引导贫困劳动者参加订单式培训,提升针对性和实用性,全年贫困劳动者创业培训9人、技能培训2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7人、就业脱贫专项培训41人;发放劳动力转移一次性交通补贴150人、4.55万元,居家就业一次性就业补助30人、9万元,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41个,月工资报酬5.125万元,户均月增收1250元。

(五)实施教育助学脱贫行动。完成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教育资助工作,共发放资助资金44.6475万元、助学贷款3.7万元,受助学生463人次。其中,贫困幼儿27人次、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319人次、普通高中贫困学生49人次、中职教育贫困学生17人次,雨露计划补助贫困学生46人、10.6万元,落实在校贫困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5人、3.7万元。

(六)实施易地搬迁脱贫行动。压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全面完成54户、104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其中今年脱贫户38户、70人。板桥头乡、家朋乡、金沙镇3个集中安置点全面建成,搬迁17户、38人;10个乡镇37户、66人采取易地新建住房、购置空置房和投亲靠友等方式完成分散安置工作。通过鼓励发展生产、实施光伏项目、进城就业等方式,多措并举落实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稳定增收措施,确保搬得出、能脱贫、稳得住。

(七)实施生态补偿脱贫行动。用好生态补偿项目资金。优先安排26个贫困村退耕还林项目资金、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省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森林抚育资金、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油茶产业项目410.74万元。开展林业实用技术推广,在长安镇、伏岭镇、家朋乡等油茶、山核桃主产区,举办多场油茶栽培技术、山核桃病虫害防治培训班,对贫困户实施“一对一”技能培训,切实提高贫困户劳动力致富技能。整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799万元,促进贫困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八)实施政府兜底脱贫行动。全面推行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建立健全分类施保、动态管理长效工作机制。10月至2018年9月,全县共落实政府保障资金404.812万元,其中,保障农村低保贫困户617户895人、244.44万元,五保贫困户供养95人、40.22万元,落实贫困残疾人护理补贴187户218人、8.96万元,医疗救助105人、13.85万元,临时救助24户41人、5.41万元,自然灾害救助452户737人、15.18万元,发放重点优抚贫困对象抚恤补助13户14人、8.82万元,发放计划生育特别扶助政策条件的184人共发放扶助资金67.932万元。全面落实健康脱贫各项政策,为贫困对象全额代缴个人参合缴费资金49.14万元,发放健康脱贫医疗服务证1472户,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健康脱贫政策保障范围。

切实加强贫困户危房改造,完成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193户,占年度计划任务103.2%。加大投资倾斜力度,整合投入资金4934.6万元,优先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投入资金2074.6万元,完成119个村级农村畅通工程,改造升级村级道路188.6千米;投入资金2860万元,贫困村11处饮水改造工程、2座小型泵站改造、16条河沟整治、23座塘坝清淤整治、25.81平方千米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和年度农田水利设施工程全面完工。投入资金5285.83万元,完成62个农村电网升级和中心村电网改造任务。

扎实推进金融扶贫小额贷款,完成评级1472户、授信190户,发放“两免”扶贫小额贷款138户、223.2万元;投入24.69万元,为4938名贫困劳动力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最高可赔付5万元。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确定51家企业定点帮扶26个贫困村,通过产业结对、解决就业、捐资助学等活动帮扶贫困村发展、贫困户脱贫。推动电商精准扶贫,依托上街去网络科技公司,建成15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点,贫困户山核桃、菊花等农副产业累计线上线下销售额近8000万元;支持牛栏坪、淘食壹号新农人等电商企业通过网销角豆、黑猪养殖网销价回购、红薯种植市场价回购等扶助手段,为贫困家庭实现年增收2000元左右。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20,全县脱贫攻坚的的总体目标是,巩固提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稳定脱贫水平,实现1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1.继续实施到村到户精准脱贫产业项目,确保中央、省、市、省年度扶贫专项资金项目的确定、实施工作,完善到户项目清单及补助标准,巩固提升贫困户稳定增收稳定脱贫水平。

2.强化八大脱贫攻坚行动,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确保八大脱贫攻坚行动到户措施精准,工作富有成效,精准脱贫不返贫。

3.加大金融扶贫支持力度,向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的扶贫小额贷款,切实解决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光伏发电等产业扶贫项目资金短缺问题,落实贫困户财政小额贷款贴息工作。

4.切实加强社会扶贫工作,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提升雨露计划覆盖水平,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脱贫攻坚工作部署,按照全市脱贫攻坚任务要求,医疗保障局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现将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精准扶贫人员大病保险保障能力

20xx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50元,比上年提高15元,实行倾斜性支付政策,将大病保险起付线标准调整为3千元,报销比例在原支付比例基础上提高5%,最高支付额为30万元,进一步减轻贫困人口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切实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受益水平。

(二)制定大病兜底补偿政策和“一事一议”救助办法

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医院住院享受“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报销”服务,在统筹推进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道防线基础上,设立大病兜底第四道防线。根据《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省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兜底保障实施方案的通知》及在省、州关于落实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提出的不得超标准简单搞自付封顶或“零自付”的整改要求,出台《市医疗保障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将大病兜底新农合住院补偿比例调整为90%,慢病门诊调整为80%。对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大病兜底报销补偿后,个人自付医疗费用额度仍然较高、确实无力承担的特殊贫困患者,采取个人申报与政府主动救助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一事一议”办法设立第五道防线予以救助解决。

(三)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情况

重新核对未参合贫困人口信息。要求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各乡镇扶贫工作人员协助完成此项工作。经过近一个月的逐户、逐人排查,对所有未参合贫困人口在乡、去向情况已核实清楚无误,同时将相关证明材料存档。

为及时获取最新贫困人口信息,每周与扶贫办信息科沟通,并将信息上报州医保局。市年初建档立卡人员1669人,经扶贫办确认减少97人,截止到11月末,建档立卡人员共计1572人,其中参加新农合医保1539人,参加城镇居民医保23人,参加城镇职工7人,省内学校参保1人,省外参保2人,参保率100%。

(四)贫困人口政策宣传工作

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报道,在社会上营造医保扶贫浓厚氛围。开展扶贫宣传活动,设立义诊宣传台,通过标语或电子字幕、墙报、专栏、展板、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制作医保扶贫政策宣传海报2300张,在乡镇政府、卫生院、办政大厅和每个村的村卫生室、活动室、村委会、运动场等地点张贴。制作医保扶贫宣传折页4,000张,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村医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作用,采取包干负责、点对点、面对面入户宣传,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对医保扶贫政策知晓率。市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大厅、出院结算等地点要设置医保扶贫宣传内容和宣传资料取阅点,公开“一站式”办结流程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利用手机微信公众号等群众便捷获取信息的手段,全面宣传医保扶贫工作。进一步提高贫困患者医保健康脱贫政策深度知晓率。

(五)慢病手册办理及政策宣传情况

与扶贫办、卫健等部门组织工作人员实地走访61户11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了解其身体情况,重点关注慢病手册办理情况,帮助贫困群众完善资料,及时办理,确保贫困人口慢性病政策应享尽享。11月26日召开定点医疗机构贫困人口门诊慢病管理工作培训会,对32种门诊慢病认定流程、门诊慢病手册管理和贫困人员政策引导等方面进行讲解。为了能精准掌握贫困人口慢性病认定及待遇保障情况,与卫健部门多次沟通配合,对全市贫困慢病患者信息进行重新梳理排查,确保各医疗机构慢病人员信息与医保系统中开通标识的人员准确一致,截止11月末,共计确定贫困慢病人数791人。目前已将“医保慢病待遇标识”下发至各乡镇,并粘贴在一人一策记录本上做为慢病手册。

(六)贫困人口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情况

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设置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兜底结算“一站式”报销窗口,严格执行“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对贫困患者住院不收取押金,防止因垫资压力过高,让贫困人口不敢看病、看不起病。将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和42种特殊疾病门诊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90%,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

截止20xx年11月20日,共为4467人次提供“一站式服务”,患者不再需要来回“跑腿”报销;四道防线合计补偿金额588.91万元,践行了对贫困患者“医疗有保障”的承诺。

接下来将继续推进“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落实,不懈怠、不拖沓,务实工作,持续加力,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医保扶贫待遇,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与边检站共同承担敬信镇村的包保任务,为切实做好单位包村工作,抽调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党建指导员,完全脱产专心从事该村的扶贫工作,局主要领导定期到村进行调研,全员参与、全力以赴,宣传扶贫政策,认真听取党建指导员工作汇报,坚持1月至少1次专题会,做到了组织保障有力和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截止目前,进行医保扶贫走访两轮;为贫困户提供免费体检1次;开展扶贫慰问,购买慰问品3次;与红十字会对接,组织应急救护培训1次,捐赠衣物1次。

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xx镇认真贯彻落实《xx市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和《xx市关于进一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工作意见》要求和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为核心,全力实施“教育、医疗、住房、资金、生活、生产”六项扶贫保障政策,取得初步成效。现将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98户1252人,其中调查确定贫困户124户523人,巩固提升脱贫户174户729人。致贫原因方面,因病致贫94户381人,缺少劳动力致贫164户703人,思想观念落后致贫8户36人,其他原因致贫32户132人。2018年完成脱贫贫困户有121户512人,列入2019年脱贫计划的贫困户有120户507人,列入2018年脱贫计划的贫困户有7户233人。

(一)落实教育保障政策方面:按照市教育局关于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读市内高中学校学杂费全免和在读子女发放生活补助的有关要求,我镇已将建档立卡人口在校就读的子女情况上报至市教育局,并为其申请生活补助。今年上半年共发放补助198人183500元(其中,小学86人,发放补助金额43000元;初中55人,发放补助金额55000元;高中18人,发放补助金额27000元;中专21人,发放补助金额31500元;高校高职18人,发放补助金额27000元)。下半年共发放补助211人00元(其中,小学91人,发放补助金额45500元;初中51人,发放补助金额51000元;高中24人,发放补助金额36000元;中专26人,发放补助金额39000元;高校高职19人,发放补助金额28500元)。同时,我镇积极发挥xx镇产业发展优势,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助“椰苗助学基金”,今年共资助优秀贫困学子99人,发放助学金29万元。

(二)落实医疗保障政策方面: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完成入户调查,1312名贫困人口全部列入医疗救助重点救助对象进行办理。同时,为了创造良好的医疗卫生条件,解决镇卫生院设施落后、用地狭小的问题,我镇积极协调市卫生局申请xx镇卫生院搬迁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前期选址,正在着手征地事宜。

(三)落实住房保障政策方面:加大建档立卡危房改造工作推进力度。2018年我镇有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其中24户贫困户为自建房子,6户镇政府为其兜底建房子。24户自建户已全面达到入住要求,镇政府已按照100%要求拨付每户3万元,共计72万元;另外6户兜底户建房也全面达到入住要求,资金发放到80%,每户2.4万元,6户共拨付14.4万元。

(四)落实资金保障政策方面:在进村入户帮扶过程中,各组工作人员针对建档贫困户每年5000元小额贷款财政给予全额贴息,并实行政府风险担保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多次宣传,目前有1户贫困户向农村信用社递交了贷款申请。

(五)落实生活保障政策方面:我镇已将调查确认的建档立卡确认贫困户60岁以上老人及一级残疾人情况上报市残联。经审核发放60岁以上老人生活补助107人128400元,发放一级残疾人生活补助24人28800元。

(六)生产帮扶政策方面:今年市里共下拨130.3万元生产帮扶资金,在帮扶工作中,我镇结合实际,排查了今年已享受低保补助的20户贫困户,严格按照精准退出原则完善相关手续,剩余的101户106万元生产帮扶资金已采取精准帮扶措施拨付完成,物资发放严格按照精准扶贫要求,有鸡苗、水牛、树苗、生产工具等。2018年51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巩固提升户的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已全部完成。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领导,扶贫对象识别退出精准。我镇在扶贫对象户的确定上,坚持“三个”带头,确保了贫困对象的精准识别。一是主要领导带头重视到位。将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严明党委、政府及村级组织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职责。组建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同志为副组长的镇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将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一位具体工作人员。并将各村干部列入扶贫攻坚工作组,参与扶贫开发、资金监督和项目实施。二是领导干部带头入户调查。要求领导干部主动带头深入农户调查摸底,宣讲扶贫政策,了解农户实际困难和需求,先后重点走访贫困户和巩固提升户298户,走访率100%,各机关责任单位和镇村干部入户率100%。三是带头创新举措。在工作开展中,我镇制定了“五个必须”(即:党政主要负责人必须统揽牵头负总责,分管同志必须统筹具体负责,领导班子成员必须亲自带队下村入户核实,驻村干部必须全面了解掌握所驻村情况,村干部必须精准据实上报情况)和“三级督查”(即:镇领导班子成员带队下村入户核查;镇纪委分批次到村进行核查;党政主要负责人随机走访核查)制度。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确保了我镇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2018年度满足脱贫条件的1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精准退出。

(二)广泛宣传,扶贫工作氛围营造到位。根据省、市精准扶贫文件精神和政策,我镇在便民服务窗口、广场、车站、村(社区)公示栏等公共场所,在进行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扶贫开发政策宣传活动。一是突出“点”的宣传。为了确保扶贫政策知晓率,我镇以农村为宣传重点,在镇墟和每个行政村的活动场所、文化室等村民集中活动中心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共悬挂横幅45幅、张贴标语80张、张贴海报60张。二是突出“面”的宣传。为了确保扶贫政策宣传全覆盖,我镇共出动扶贫工作宣传车43次,其中入村宣传35次。同时,我镇在乡村公路特别是贫困户较多的道路两侧,充分利用广告牌及建筑物墙体粉刷扶贫标语,平均每公里不少于2处。

(三)因户制宜,扶贫帮扶措施制定精准。为实现2018年全面脱贫的目标,我镇坚持因村因户施策,按照“一户一策、一户一法”思路,通过带项目、带技术、带信息、带市场、助培训、帮就业、兴产业等方式,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作。一是详细登记贫困户基本情况。认真填写扶贫手册,准确详细登记每户基本情况,识别标准、家庭致贫原因,家庭成员、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和帮扶成效等具体信息,确保贫困户信息全覆盖。二是入户制定措施。由市责任单位、镇干部和村干部组成工作组,深入每一户贫困户,根据农户家庭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镇纪委和扶贫分管领导随时到村督查,对制定措施不实际的,立即要求整改调整。工作组成员对帮扶规划负第一责任,共同在《生产发展帮扶项目申请审批表》上签字后,方可上报扶贫分管领导。三是“用活”第一书记。多次召集市下派的2名村支部第一书记以及驻村干部、村组干部反复研究制定良田、xx两个村的扶贫措施,做到减贫目标合理、措施科学有效。

(四)夯实基础,创造增收脱贫条件到位。一是完善基础建设。投资总额119万元,建设完成宝玉村、泰山村农村道路2条,总长度1.71公里;投资革命老区扶贫道路专项资金237.68万元,建设豹山村、椰林村、清港村扶贫道路3条,总长度4.2公里。目前革命老区三条道路已全面竣工,资金发放到80%。通过人大代表提案,争取市资金修建翁日坑、红卫坑农综工程,既有效控制和储存了水资源,又为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筑牢了防线,更为群众增收提供了坚实保障。二是组织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依托市有关单位,共举办各类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班3期,培训贫困劳动力300人次,组织人员参加市级招聘会3次180人。同时,举办农业技术实用培训班9期,培训学员1350人次,使50%以上在家务农农户掌握了一至二项实用技术。三是帮助贫困人口从业。我镇充分发挥椰子加工企业多的产业优势,积极协调各加工企业吸收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就业,让贫困户有固定收入和社会保障,以此解决后顾之忧。截止目前,共有95名贫困人口通过在各企业正式就职或打零工等方式进行就业,其中,作为我镇龙头企业的海南春光食品有限公司就吸收了16名贫困人员就业。

(五)“三个”强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一是强化资金监管。在扶贫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我镇严格按照贫困人口审查、建档立卡、上报审批、采购物资、镇党政人大联席会议讨论拨款的程序进行。二是强化建档立卡。在建档立卡工作中,各市、镇、村联合工作组严格按照市扶贫办的要求,认真填写9项表格资料,完整记录贫困对象识别纳入、精准帮扶和脱贫退出的全过程。实行“一户一档”管理,由镇、村分类统一保管,所有资料专柜存放、专人管理,确保了我镇贫困人口台账建档立卡率100%。三是强化周报制度。每周一工作例会上,各驻村干部逐一汇报上周扶贫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和本周工作计划,对工作计划未完成的,将记录在案,年终考核时,扣减相应分值,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农户缺乏自我脱贫的主动性。作为脱贫致富的主体,大部分贫困户自我脱贫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较严重,不少贫困农民把精准扶贫看成是国家无偿给补助,发救济,缺乏自我脱贫的主观能动性,与市、县、乡三级政府精准扶贫强烈的责任感形成强烈的反差。

(二)农村缺乏劳动力的问题突出。我镇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收入仅能维持在外生活,对整个家庭脱贫致富没有太大帮助。

(三)生产帮扶政策仍存在一定不足。有些贫困户缺乏发展生产的场地、又缺乏劳动力,生产扶持资金无法落地;一些贫困户希望发展生产的项目对资金的需求较大,扶贫资金无法全覆盖。

四、2019年工作计划。

总体目标:2019年我镇计划完成139户,550人,新增1户3人,总共140户,553人。

(一)加大脱贫致富宣传、教育、培训的力度,提升农民的素质和致富能力,激活农民自我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引导农民充分认识脱贫不单是过上好日子,更重要的还是观念的转变,要强化对农民勤劳、自助、自强精神的教育培养,注重农民致富能力的打造,改变其等、靠、要的观念,使扶贫成为农民建设家园,建设新农村的自觉行动。

(二)统筹推进各项扶贫措施。加大教育、医疗扶贫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生活来源问题,避免贫困农户因子女上学返贫现象和因病返贫现象发生。

(三)加大精准识别基础工作力度,为精准扶贫提供保障。建立扶贫巡视、随机抽查核实、举报奖励等监督制约机制,坚决杜绝在识别贫困户过程中的优亲厚友现象,严格责任追究,对因村组干部、政府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造成贫困群众识别不准的问题要严肃查处。

(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摆脱贫困的发展基础。继续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滞后的短板,加快协调推进xx镇水源工程建设力度,彻底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加大农村乡镇学校、医院、文化、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形成较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为全市脱贫致富夯实发展基础。

(五)加强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廉政风险防控。加强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各种扶贫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扶贫项目的建设,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对贫困人口的补助发放和领取等方面的管控,建立完善的扶贫工作的反腐倡廉预防查处机制,避免可能发生的廉政风险。

政府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虽然我乡在脱贫攻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实现了贫困对象的脱贫退出,但我们深知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贫困人口主体地位作用发挥不够。虽然乡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在不断加大对脱贫攻坚工作力度,但“干部干、群众看”的情况仍然存在,部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这也是导致住房改造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实施上进度还不够快的因素。

(二)“脱贫为荣、争先脱贫”的意识还有待加强。

医疗救助微支付、教育扶贫、住房改造以及产业扶持力度的增强等政策的覆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少数贫困户患上帮扶依赖症,“等靠要”思想严重,被“托着哄着抱着”脱贫;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待遇的“悬崖效应”,引起新的不平衡,产生负面导向作用,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思想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群众树立正确观念,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三)产业发展与贫困户结合不够紧密。一是我乡虽然在山药种植、玫瑰园建设、稻田养殖、重楼、土耳苕、蔬菜种植等方面具备了一定规模,但贫困户参与率还不够高,未能充分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实现可持续长效增收,且供货渠单一,整体产业链还不够完整,导致在抵御市场风险方面能力较低;二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化发展特色种植业方面,仍然存在如生产便道不足、堰渠不够、灌溉不到、滴灌缺失等问题,导致产业扩面受到制约。

政府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我乡坚持以县委、县政府“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的思路为引导,始终以扶持产业和就业发展为主,以政策兜底为辅,保障了2020年脱贫人员收入达标、吃穿不愁。外出务工家庭收入远超达标线,在家人员通过发展产业、就近务工也取得了可喜的收入,部分贫困户通过低保政策兜底、公益性岗位等政策扶持助推了收入增长。

1.产业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老场乡依托农旅融合环线建设,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产业发展突出、群众参与性强的村,着力打造新农村示范点和产业示范基地,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全乡积极巩固发展山药、重楼、土耳苕、猕猴桃等产业,深入推进和扶持特色种植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引导合作社流转土地,重点发展了“四个千亩”工程,包括高山有机茶1000亩,雷竹、刺巴竹等笋用竹1000亩、山药2000亩,玫瑰1500亩。培育雅山药等本地特色品牌,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截至目前,老场乡共流转土地4000亩左右,流转租金达200余万元。劳务用工数万人次,群众直接参与特色种植新增面积1000余亩。

2.惠农政策全面落实。通过低保评议,截止2020年10月,全乡低保166户262人,其中贫困户92户154人;全乡特困分散供养28人,其中贫困户2人(六城村杨明康、上坝村洋仁昌),孤儿1人,特困集中供养11人;全乡残疾人263人,其中重度残疾人130人,贫困非低保残疾人36人。

2020年截至10月,贫困低保人员共发放低保金47.113万元;贫困非低保残疾人共发放补贴7069元。

政府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

按照万源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万源市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万脱贫办发〔2020〕8号)要求,我乡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xx乡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xx乡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狠抓落实。通过以村民院坝会、农民夜校、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以乡村聚居点设置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等投诉途径,以‘民情大走访、民诉大化解、民意大提升’活动及“一卡通”专项整治为契机,进一步深入搜集扶贫领域作风问题,各驻村领导、驻村负责人、驻村工作队逐村逐户全面自查,乡纪委定时不定时抽查,形成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问题清单,并结合2020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情况通报相关问题清单、全省脱贫攻坚2020年第一轮全覆盖反馈存在问题清单,举一反三,对标整改,深入开展我乡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工作,以案促改,推进脱贫攻坚专项整改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岳张集镇共辖23个行政村、5.2万人,现有耕地6.5万亩,采煤沉陷涉及19个行政村4.8万人。全镇共有低保户361户560人;五保户309户309人;残疾1485人。20xx年建档立卡贫困户690户20xx人、贫困村4个。截止目前全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59户1734人,其中已脱贫746户1689人(五保户210户213人;低保户134户381人;一般农户402户1095人),未脱贫13户45人(低保贫困户4户12人;一般贫困户9户33人),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xx年计划脱贫4户14人。

我镇坚持把摸清底数作为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最基础的工作、最关键的环节,严格按照识别标准,严格履行贫困村“一公示一公告”、贫困户“两公示一公告”程序,精准识别,扎实做好建档立卡工作。积极开展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数据更新清理、“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扶贫领域作风整改等工作,进一步压实数据信息,确保脱贫攻坚取得补实效。

我镇严格执行《安徽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及凤台县产业扶贫相关规定,落实产业扶贫,做到资金使用精准、项目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1是及时兑现产业直补。xx年共申请产业直补资金22万元,已发放两批3xx户20.4万元,户均增收644元。2是投入21万元为实施连塘村梅花鹿代养项目,期限6年,村集体年均收益5.5万元,已完成项目资金拨付。3是申请12户户用光伏建设项目,户均补助0.8万元,每户增收1200元(已申报完成)。4是扩建金沟村香菇大棚4个,总投资50万元,把大棚出租给合作社发展香菇生产,村集体年收承包费益约4万元,50%资金用于贫困户分红,带动贫困户增收(项目正在实施)。5是向申荷家庭农场注入扶贫资金10万元,增加流动资金,年收益8000元,期限3年,协议结束后10万元扶贫资金返还镇政府,帮助5户贫困户增收,项目已实施。6是投资19万元扩建汤庄村胡宁奶牛养殖基地,可动10户贫困户增收。7是完成贫困村特色产业扶贫基地建设。全镇4个贫困村特色产业扶贫基地建设已达标,形成以金沟香菇、汤庄奶牛、徐圩、连塘水产养殖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

xx年发放小额扶贫贷款86户327.8万元,主要用于投资入股分红、加入林业合作社参与经营增加收入,解决贫困户持续增收问题。

20xx-xx年全镇教育扶贫共资助274人34.2万元,(其中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215人、中职、高职、大学阶段59人),没有出现因生活困难而失学情况。资助标准大学、高职、中职每学年3000元;高中每学年20xx元、初中每学年1250元;小学与幼儿园每学年1000元。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关注扶贫开发,关爱贫困人口。后开展了助老、助残、助困等多种形式的.爱心公益活动。爱心人士认领贫困学生3人,每生月均资助500元。

全镇设置村级保洁员、防溺水安全员等公益性岗位161个,吸纳贫困人口就业37人,年均增收800—7000元不等。开展贫困户特色种养业技术培训2期,共培训153人。

我镇积极开展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攻势”、认真开展“重、补、促”专项活动、全面落实扶贫领域作风年建设问题整改,对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并取得实效。

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20xx年以来,xx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扶贫攻坚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战略性任务,以农民致富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摘帽为目标,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周密部署,真抓实干,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各项工作。

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组织保障,严格责任落实,规范工作程序,强化考核监察,营造良好氛围,调动和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是建立组织机构保障。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各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配齐设备,建立健全以农业服务中心为主阵地、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主攻点的工作网络。

二是建立层级责任保障。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各辖区的直接责任人,各村党支部书记及各包村干部为具体责任人。镇、村、组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脱贫任务、时限及责任,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以精准扶贫为突破口,坚持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在精准分析上动脑筋,在精准帮扶上求实效,真正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精准识别贫困对象。严格按照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的要求,扎实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对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严格按程序清退,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重新识别纳入,确保底数清、对象真、信息实。全面完成全镇贫困村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和信息采集工作,并建立完善动态管理体系,非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二是精准分析贫困原因。在摸清地数的基础上,详细统计贫困对象基本情况、收入构成、对政府的诉求等情况,分门别类地归纳梳理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婚致贫、因房致贫等六个致因,强化数据支撑,其中低保贫困户占xx%,因残因病致贫人数占xx%,因残因病致贫人数占xx%。

三是精准制定脱贫措施。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针对贫困原因,充分结合实际,因户、因人制定帮扶计划与帮扶措施,截止目前已完成x户xx人脱贫工作。

一是抓产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充分利用xx等贫困村的土壤特点与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培育蔬菜制种基地,目前x个贫困村发展蔬菜制种面积xxx余亩,预计每亩年收入xxxx余元。同时充分发挥xx等村的薄皮核桃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大品种改良与产业拓展,加速农业提质与群众增收步伐。

二是抓基础设施,优化脱贫载体。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强化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xxx余万元,完成xx沥青混凝土道路工程和xx村危桥改造工程;投入xxx万元,实施xxx安全饮水工程,目前已完成机井建设,正在进行管道铺设;投入xxx万元,建设xx新建小型拦河坝,新增有效灌溉面积xxx余亩。

三是抓技能培训,增强造血功能。加大对贫困户技能培训,我镇联合人社局、扶贫办累计培训贫困人员xxx余人,实现劳动力转移xxx余人,真正让贫困户掌握产业发展技能与脱贫致富技巧,切实增强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与可持续发展后劲。

四是抓扶贫开发,做好民心工程。计划投资xx万元实施xx村二级提灌工程,新建提灌站x个,新修蓄水池x个、泵房x个,铺设管网xxx米,地埋管线xxx米,目前正在进行招投标。投资xxx万元完成校庄老区村建设项目,新增灌溉面积xx余亩。

五是抓协调推进,突出民生保障。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临时救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社保体系;加强卫生事业发展,加速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巩固发展城乡医疗保险,完善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补助政策和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政策;进一步实施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工程;积极为贫困家庭学生办理高校助学贷款;对贫困村优先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自扶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镇、村、组三级的共同努力下,贫困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进一步扩大巩固扶贫成果,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劳动力大量流失。当下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加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增加了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工作难度。

二是产业扶贫难度较大。由于尚未形成优势新型产业,贫困户传统种养殖产业劳动力需求大、风险高、经济效益低,且农村留守人员中老弱病残居多,缺乏劳动力,获取技能渠道较少,接受培训能力较差,仅依靠农户自身发展,规模小、经营粗放,难以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导致种植、养殖等产业扶贫的落实程度较差。

三是资金投入不足。坡头经济基础薄弱,财政底子薄,税源不足,没有充足的财力投入贫困村参与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比如水利建设滞后,交通路网结构不完善,这都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扶贫开发进程。

(一)坚持精准扶贫,完善扶贫详细规划。按照全面脱贫的目标,对照精准脱贫标准,算好明细账、倒排工期、细化措施,落实任务,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严格对照脱贫攻坚任务台账,确保20xx年底实现脱贫xx户xxx人的目标。

(二)坚持产业主导,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着力围绕蔬菜制种、薄皮核桃种植与中药材种植方向,积极鼓励和支持扶贫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加速脱贫步伐。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坚持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加速实施扶贫开发民生项目建设进程,加快解决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行路难、用水难和产业发展瓶颈的问题。

(四)强化智力扶贫,完善教育培训体系。针对贫困户劳力技术素质低的实际,采取综合培训和转移就业相结合,组织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加强与劳动等部门的密切协作,切实抓好贫困户劳力的务工技能培训和劳力转移工作,努力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家。

(五)强化政策保障,做好制度兜底。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加强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将生活自理困难的重度残疾人,按规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按照城乡低保补差予以救助。引导农村贫困人口积极参保续保,逐步提高保障水平,确保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人口实现政策性保障兜底。

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在兼顾支配下,我被派驻仙踪镇岗胡行政村子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至今,现就任职以来的工作如下: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对人民的庄严许诺。在这样的大形势下,脱贫攻坚已成为一项中心工作,作为党组织下派的一名扶贫专干,我实时调剂心态,屈服大局,与原单位相关业务工作全面脱钩,积极学习扶贫工作的相关业务知识,全身心的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实时完成组织上交待的每一项任务,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朝上提高的精神观待这场脱贫攻坚战。

严格的规律能力产生高效的工作效率,在进驻行政村子开展扶贫工作后,我迅速调剂状态,进入角色,严格遵守县组织部、县纪委订定的关于扶贫工作开展的各项规章,坚持吃住在村子,按时签到,扎基本层,深入到贫困群众之中,并认真参加每一次业务培训,尽力晋升业务程度;在村子里成立扶贫工作队后,工作队和村子两委也订定了相关工作制度,对签到、请销假、工作开展等都作出了全面的规定,通过泰半年的尽力,树立了较为完备、规范存级户级档案材料。

扶贫开拓贵在精准,要想扶贫工作取得成效,必须办理好扶持谁、怎么扶的问题,做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切实进步扶贫成果可实效性。在镇扶贫办的牵头率领下,由扶贫驻村子工作队和村子两委干部的配合尽力,通过入户走访,了解贫困户的需求,依据贫困户的具体环境,因户订定帮扶步伐,20xx年度先后实施了特色种养业、小额*款、创业*款、入股国华主体带动、“绿游游”乡村子旅游项目、支配公益性岗位、光伏发电、危房改造、扶贫(落实教导资助金、赞助解决助学*款)、康健脱贫赞助报销医药费等等相关扶贫步伐,贫困群众在这些政策的实施历程中,切切实实获得了实惠、改良了生活。

在5月份派驻岗胡村子工作时,我村子共有贫困家庭91户,此中未脱贫的户数为64户,数量位居全镇第一,任务艰难,工作繁重,压力宏大。在艰苦面前,我们没有退缩,通过不懈尽力,在年底的省第三方评估稽核中,64户全部脱贫,基础完成年度减贫计划,贫困群众实现了吃不愁、穿不愁,在教导、医疗、住房等方面获得了很大改良,如期完成了党委当局交待的任务。

固然在这一年中,扶贫工作取得了必然的造诣,但要想巩固扶贫成效,彻底打消贫困,改良民生,还必要我们支付更多的尽力,我们力图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果断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xx距市区55公里,三面与苍溪接壤,辖9个村(居)65个社3294户10144人,耕地面积8885亩,干旱低山窄谷地貌,乡域经济以生猪、粮油作物、生姜及黄金梨为主,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全乡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81户1094人,易地搬迁户98户287人,20xx年已完成41户116人减贫任务。仅有柏山村一个省定贫困村,贫困人口53户147人,已于20xx年底实现村摘帽。

(一)到户项目

1、20xx年减贫人口

落实产业发展38户101人,完成c、d级危房改造16户,改厨13户,改厕17户,便民路1435米,易地搬迁24户68人。

2、20xx-20xx年"回头看"

完成贫困户"回头看"c、d级危房改造18户,改厨23户,改厕18户,便民路2220米。

(二)基础设施

1、人饮工程:方山村一社联户井一口及到户管网建设;雪洞、石茶坪两个村管网延伸人饮管网延伸13.2公里;柏杨、狐狸山两个村人饮工程泵站建设及管网延伸。

2、道路建设:雪洞、柏山、石星、石茶坪、马鞍山、柏杨6个村居道路建设14.01公里。

3、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雪洞村聚居点建设(宋家山、村委会):化粪池1口,宋家山聚居点地面硬化,村委会聚居点绿化、文化活动室、公厕、舞台;柏山村文化广场舞台1处;石星村文化广场一处。

4、水利工程:灌溉渠系3.1公里;蓄水池5口;提灌站1处。

1、形式多样,强化教育宣传。

(1)扎实推进乡村干部进村入户、宣讲政策,传播新风尚,帮助贫困户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贫困户鼓劲加油,让贫困户思想首先脱贫。

(2)利用农民夜校、广播、坝坝会等形式,宣讲政策、培训技术,丰富知识,帮助贫困户增添脱贫技能。

2、因户施策,引导产业发展。

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种养习惯,一户一规划,引导发展庭院经济、特色产业及传统种养业,助力持续增收,确保稳定脱贫。

3、科学规划,改善人居环境。

(1)易地搬迁。根据相关政策并结合贫困户意愿,逐户选址规划,施工中严把安全关、严把质量关、严把面积关,并积极规划长效脱贫措施,杜绝贫困户因建房返贫。目前已完成75户214人易地扶贫搬迁房屋建设。

(2)三改一建。根据贫困户的住居条件,逐户规划,并按照住建局的质量和技术要求,统一改造。目前已完成29户危房改造,30户改厨,30户改厕,3100米便民路建设。

(1)宣传教育再添措施:将宣传教育工作与进村入户等工作相结合,对贫困户进行面对面宣传教育,鼓舞思想,激发斗志;积极宣传贫困户中克服困难、积极奋进、勤劳致富的'和好吃懒做的典型,激发"等、靠、要"的迎头赶上。

(2)干部引领再细致深入:针对"等、靠、要"的这一部分,逐户研判其具体情况,和贫困户坐在一起制定脱贫措施,帮扶干部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身体力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3)技能培训再丰富全面:以农民夜校、就业培训班等为载体,加强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增添实实在在的增收手段,帮助贫困户建立长效脱贫措施。

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今年1至6月,全市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64亿元,实施财政扶贫项目544个,预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3万人(1至5月完成减贫8.5万人),占年度目标任务的51%。在20xx年全省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暨第一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总结会上,我市荣获全省20xx年度扶贫开发工作综合考核特等奖(第一名)。今年成功召开省、市20xx年第一次(扶贫)项目观摩会,成功召开上海对口帮扶遵义第四次联谊会,成功举办全国第一书记培训班,成功举办世界银行专家考察外资扶贫项目活动,集中展示了遵义脱贫攻坚的成效和亮点。

一、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

(一)精准谋划攻坚。我市建立完善“双组长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共同统筹做好脱贫攻坚各项组织协调工作。市四家班子分别挂帮包保4个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县,市领导重点挂帮包保39个贫困乡镇,市县两级机关单位包干帮扶未出列645个贫困村(市级包保196个村、县级包保449个)。统筹开展集团扶贫、定点扶贫、对口扶贫、遍访扶贫、小康驻村扶贫、园区扶贫、金融扶贫、非公企业组团扶贫等“八大扶贫”,积极构建纵横交错、层层联系、环环相扣的责任链、任务链,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政协支持监督、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脱贫攻坚新格局。坚持靶向治疗、精准施策,加快更新补录建档立卡数据库基础信息。在“贵州扶贫云”基础上,建设具有遵义特色的“扶贫云”平台,建设遵义脱贫攻坚指挥部,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实行信息化挂图作战。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设分指挥部,与总指挥部互联互通,实现“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动态化管理。编辑出版《遵义脱贫》6期,每期赠阅4000余本。在遵义日报开辟《大扶贫周刊》专刊,在遵义广播电视台开设《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电视专栏。开通“遵义扶贫”微信公众号,编发脱贫攻坚图文信息327期。办好28835669扶贫专线和10个市直部门扶贫热线,建立扶贫信访协调推进机制,畅通了社会和群众的监督渠道。

(二)精准对标扶贫。我市结合现有5个贫困乡镇、645个贫困村、55.83万贫困人口,把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精准配置到贫困户身上。。围绕“坚持红色传承”新要求,重点关注红军长征经过地区的水、电、路、讯、房、寨等项目建设,加快改善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速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多搬快搬搬好,力争用2年时间(到20xx年)全面完成18.1万人搬迁任务。围绕“推动绿色发展”新要求,坚持走好绿色发展路子,因地制打造特色产业带,加快农业“接二连三”步伐,巩固提升中药村、茶叶、草地畜牧业等优势扶贫产业,大力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贫困村走农(林)旅一体化路子,集中打造100个类似遵义县花茂村、桐梓县杉坪村的精准扶贫示范点。围绕“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新要求,把加强沪遵对口帮扶合作交流作为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重要载体,大力拓宽双方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园区建设、科技创新、智力帮扶等领域深度合作,推动产业共建和转移升级,实现产业转移更加明显,园区建设成效更加显著。

(三)精准创新改革。我市扎实推进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改革,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扶贫项目资金直接惠及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今年以来,全市脱贫攻坚制度机制建设和管理走在全省前列,扶贫改革制度制定、改革措施落实、财政扶贫项目备案率、资金报账率、实施进度、“特惠贷”发放等工作均排在全省第一位。实行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生活条件改善到村到户,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户,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照“33112”比例用于产业发展、合作社建设、扶贫贴息、扶贫培训、公益设施建设。建立分片包保制度和200万元以上扶贫项目重点检查机制,扎实做好扶贫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监管。建立国税、地税、工商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联审,定期发布失信黑名单企业,在扶贫龙头企业认定、扶贫贷款贴息、扶持项目安排等方面不予支持,同时在预防犯罪等方面进行共建共享。加强扶贫资金审计监管,实行多渠道、全方位的公示制度,引入第三方机构加强监督,增加动态审计和随机审计,坚决杜绝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真正看好保民生的“钱袋子”。全面完成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摸底工作,全市拥有合作社4207个,覆盖贫困村1630个,主要涉及中药材、茶业、蔬菜、核桃、生态畜牧业等扶贫产业。加快专业合作社的审查评估,重点支持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合作社壮大发展。鼓励引导贫困户使用扶贫资金和“特惠贷”资金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扶贫龙头企业,参与股份合作、保本分红。积极推广“扶贫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扶贫项目实施效益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四)精准保障脱贫。我市加快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积极整合各级扶贫资源,推动形成脱贫攻坚合力,确保取得脱贫攻坚成效。把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落实到千家万户,将基础设施“六个小康建设”落实到乡到村,实现精准扶贫与片区扶贫有机结合、融合发展。建立最严格的“一把手”责任制、目标责任制、考核问责制“三个制度”。出台《贫困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推进考核向基层延伸,实行市考核贫困乡镇、县考核贫困村的分级考核和排名制度。围绕“五个一批”和“十项行动”推进落实情况,对脱贫攻坚工作实行项目化、目标化、数据化管理,通过跟踪调度、督查督办,聚焦扶贫对象准不准、脱贫需求清不清、帮扶机制实不实、资金使用准不准、指标数据全不全、脱贫成效真不真等问题,先后开展了11轮暗访督查。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聚全市之能,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脱贫攻坚“十项行动”,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格局,着力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1至6月,全市实施重大事项建设项目2437个,完成各类投资457.45亿元。

从总体来看,遵义脱贫攻坚工作主要取得了五个方面的成效。全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87%,进一步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了贫困地区全面小康创建质量。全市培育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02家,扶贫龙头企业325家,在贫困县打造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培育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统筹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进一步破除贫困地区发展瓶颈,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后劲,群众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xx年5216元提高到20xx年9291元,扶贫开发重点县和贫困乡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8157元,少数民族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7857元。制定出台了《关于坚决打好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等综合配套文件,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三步走”发展战略和“35669”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五个一批”和“十项行动”,探索完善了一整套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

二、下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打算

从总体看,虽然遵义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全市还有5个贫困乡镇未摘帽,645个贫困村未出列,55.83万贫困人口未脱贫。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xx年消除绝对贫困,实现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我市将坚定不移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坚定不移推进脱贫攻坚“三步走”发展战略和“35669”行动计划,以脱贫攻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紧盯扶持对象精准,着力在精准上下功夫,逐村逐户理清发展思路,分类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实行差别化扶持、精准化帮扶。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就业扶持、教育医疗扶贫、社会保障兜底为突破口,明确“五个一批”和“十项行动”的时间表、路线图。针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采取不同的脱贫措施,对症下药、精准滴灌。

加快推进以路、水、电、讯、房、寨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覆盖所有贫困地区。进一步强化牵头部门职责,盯紧年度建设目标任务,协调项目建设相关单位,督促各项目业主和施工企业,逐级分解细化在建项目工期和目标,坚决打好全市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攻坚战。

产业脱贫项目安排重点向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每县发展2—3个产业,项目覆盖50%的贫困乡镇、70%的贫困村、80%的贫困人口。结合各地区域优势特点,充分用好613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指标,下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同时实施一批“短、平、快”和“以短养长”的产业发展项目,如面向重庆发展蔬菜产业等项目。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班子及市法院、市检察院挂帮的乡镇,集中创建48个脱贫攻坚示范点,其中示范村24个、示范乡镇24个,实现县县全覆盖。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创造典型、树立样板,形成学习样板、借鉴样板、赶超样板的良好氛围。

围绕“六个精准”工作要求,紧盯脱贫成效精准,实行“摘帽不摘政策”的奖励措施,设定脱贫退出时间表,建立完善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机制。对扶贫对象进行动态管理,做到贫困户有进有出,实现有序退出,防止“被脱贫”和“数字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坚持把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日常督查结合起来,对照脱贫摘帽标准,健全完善考核体系,细化实化考核办法,建立完善精准扶贫工作通报和考评问责机制,切实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对认识有偏差、行动不坚决、落实不得力、整改不及时的典型问题,及时约谈相关责任人并启动问责程序,做到一查到底、严肃追责。

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20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局在脱贫攻坚工作方面,加大了帮扶力度,做了大量工作,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现将粮食局20xx年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同德乡九头湾村地处xx、射洪、盐亭三县交界处,属我县的三边乡村,距离县城35公里,距乡场镇3公里。占地面积1113亩,其中:耕地面积601亩、林地和非耕地面积512亩。全村共十个社,总人口276户773人,其中贫困人口63户129人。属省级贫困村,为20xx年预脱贫村,全年退出贫困人口11户22人。主要产业是:乡村旅游、青花椒种植、中晚熟柑橘种植、乌鱼养殖等。

(一)强化帮扶职责。全力督促帮扶干部每月至少到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一次,科级干部每年到村开展工作次数不少于12次,主要负责人全年到村次数不少于6次。20xx年,帮扶干部人均到村开展扶贫工作14次,主要负责人到村8次,及时对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解并督促帮扶措施落实落地,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进度。

(二)壮大帮扶队伍。按照上级要求,我局在已选派一名第一书记的情况下,又增派一名工作人员,作为驻村工作队成员,从而壮大了驻村工作队伍,保障了驻村工作力量。

(三)加大帮扶力度。落实产业帮扶资金6万元,用于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和产业发展,协助落实县级领导帮扶资金10万元。

(四)加大指导力度。全局对九头湾村的队伍建设、年度规划、项目实施、产业发展给予了全方位的指导,共反馈可行性意见和建议8条。

(五)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全年用于“一对一”帮扶资金3.4万元。一是开展春节慰问活动,慰问特困户15户,共计0.45万元;二是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买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0.2万元;三是开展“一对一”走访帮扶活动,给全村在家群众送食用油150桶、优质大米300袋,共计2.75万元。

1.完成整村脱贫摘帽任务。贫困发生率为0.9%,低于3%;集体经济人均收入达到14元。硬化村、社和便民路、产业路2.5公里,实现村通、社通、户通;建成村卫生室51.2㎡;建成文化活动室60.5㎡,藏有各类书籍1700余册;网络、广播实现全村通。

2.实现10户21人(8月死亡1户1人)脱贫。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均在4000元以上,做到了人人不愁吃、不愁穿,住房和饮水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有保障;家家户户通电,有网络、电视。

3.做到了识别精准。今年新增贫困户3户7人,均属重病残疾户。

4.完成农渠改造2.3公里。

5.共种植青花椒300亩。

6.完成产业填充工作,新种中晚熟柑橘105亩。

7.实施安全饮水工程3处,做到全村户户饮用自来水。

8.新建健身场2处、蓝球场450㎡。

9.对两个社的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受益36户。

10.易地搬迁23户,危房改造25户。

11.养小家禽养殖5000余只,新建家禽鹏舍26个。

12.全村电力农网改造工程正在施工中,预计明年元月全面竣工。

虽然我局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争取项目和产业发展资金的力度还不够;二是贫困户对发展产业的愿望不够强烈,还需强化引导等。

针对问题,我局还需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是继续加强与贫困户“一对一”帮扶活动,不脱贫不脱钩;二是针对抓好农民技术培训,壮大产业,增加收入;三是主动与相关部门衔接,积极争取产业项目和资金。

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富源县按照四个明确、三个创新、六个抓手“四三六”思路措施,举全县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开展了系列工作:

明确目标任务、明确扶贫对象、明确脱贫责任、明确考核奖惩等措施

制作“识别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制作识别卡,识别卡成为贫困户的“第二身份证”,贫困户凭此证在县内可享受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率先减免贫困学生学杂费,率先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体检。

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抓实开展“挂包帮、转走访活动”,升入实施整乡整村推进项目,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认真抓好农村危房产出重建,实施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一是全县经济刚刚度过止跌回升的攻坚期,产业培训尚需时日。

二是资金筹措压力大。

三是脱贫攻坚任务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