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演讲稿>2023年成都大运会演讲稿(优质5篇)

2023年成都大运会演讲稿(优质5篇)

作者:文轩 2023年成都大运会演讲稿(优质5篇)

演讲,首先要了解听众,注意听众的组成,了解他们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们的观点、态度、希望和要求。掌握这些以后,就可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来吸引听众,说服听众,取得好的效果。演讲稿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演讲稿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演讲稿模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都大运会演讲稿篇一

按照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关于印发《“爱成都迎大运”大运场景推广活动方案》的通知》要求,为推动大运会氛围营造融入学校场景,广泛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大运会、加快“爱成都迎大运”学校场景打造,进一步营造人人参与大运的浓厚氛围,本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积极开展“爱成都迎大运”学校场景推广活动,加快推动大运场景进校园,发动学生参与,掀起校园大运新热潮,讲好成都故事,传递体育精神、共绘美好大运,进一步展现大运会青春活力,为“赛事名城”建设增光添彩。

按照市委“谋赛、营城、兴业、惠民”的要求,积极推动把成都大运会重大活动融入学校场景,开展“大运课堂、校园活动、大运展演、大运志愿”四大主题活动,营造具有特色、体现活力的大运校园交流场景,推广成都大运会“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的办赛理念,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运、服务大运、宣传大运,形成青春大运的崭新气象,为“当好东道主、办好大运会”贡献青春力量。

20xx年x月-20xx年x月。

在全校开设大运课堂,全校学生共上大运一堂课;开展主题班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堂模式,开展个性化学习,传播大运会相关知识;举办大运知识竞赛,引导在校学生在比学赶超中深化对大运会的理解与认知。

以校园大课间活动为载体,搭建大运宣传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在运动中感受大运氛围、培养健康生活方式、践行体育竞技精神;弘扬体育精神,推动形成共享大运体育精神的生动局面。

在庆六一等节目展演、艺术展览等文艺宣传活动中呈现大运元素,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宣传大运展现蓉城魅力;传递大运祝福与期待,提升城市美誉度、认同感。

动员学生积极参与“爱成都迎大运”主题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文明引导、环境保护、助老扶幼、垃圾分类等社区志愿服务,助力社区发展治理,以志愿风尚为“办赛营城”聚力造势。

成都大运会演讲稿篇二

7月28日,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正式开幕,世界各地的运动健儿共赴青春之约,奏响一首拼搏、团结、友谊的青春“交响曲”。大运会是一场独具魅力、别样精彩的青春盛会,作为青年干部,当以昂扬奋进的姿态与大运会“双向奔赴”,用奋斗点燃青春火炬,用拼搏成就梦想奖牌,展现中国青年应有的青春模样。

邀你感悟文化之美,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大运会以赛为媒,让世界各地的朋友感受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领略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吉祥物“蓉宝”、火炬“蓉火”、奖牌“蓉光”蕴含的形象元素匠心独运,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靓丽名片。神秘的古蜀文明、三星堆遗址、都江堰水利工程、三国蜀文化、杜甫草堂等让人充分感受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深厚底蕴。川剧变脸、糖画、蜀锦蜀绣、瓷胎竹编、书法艺术等非遗展示和文化活动可感可触、“圈粉”无数。大运会不仅是体育盛会,更是文化交流的盛会,广大青年干部要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自信自强的底气,肩负起中国优秀文化继承者、建设者与传播者的历史使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走向世界,在交流互鉴中让世界更加读懂中国。

邀你绽放青春之美,彰显青春活力,展现时代风采。“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此次大运会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将派出400余名运动员参赛,他们将以朝气蓬勃、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和飒爽豪迈、矫健活力的英姿驰骋赛场,为祖国争光、为人生添彩。另外,来自各高校的2万名“小青椒”用坚守和奉献诠释青春力量,在大运村、赛场、媒体中心等各个场地提供志愿服务,以青春的话语描绘巴蜀风韵、中国故事,用最真挚的情感向外国客人传递中国人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热情和友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胸怀“国之大者”,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以“开局就是决战”的拼劲争当先锋,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勇往直前,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韧劲笃行不怠,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展现当代中国青年最绚丽的青春风采、最澎湃的青春活力。

邀你传承精神之美,汲取精神滋养,凝聚中国力量。“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举办大运会,将生动展示中华体育精神,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要蓄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拼搏进取精神。“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每一分精彩背后都是无数个日夜挥洒汗水、默默耕耘的结果。如中国大学生武术队的曹茂园,是本次大运会首位夺得两金的选手,他5岁时就开启习武之路,9岁时意外受伤头部缝了13针仍坚持参赛,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一练便是20年,终圆金牌梦。广大青年要以他们为榜样,勇敢逐梦、披荆斩棘,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在人生舞台上大显身手。要发扬“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团结协作精神。体育赛事靠的是团队协作,而不是“单打独斗”,更需胸怀全局、相互配合。作为青年干部,要把个人奋斗和理想追求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与人民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留下无悔的青春足迹。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主赛道”上,广大青年干部要传递大运精神,永葆蓬勃向上,磨砺淬炼自我,顽强拼搏奋斗,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在追光逐梦中激扬青春活力、铸就青春荣光。

成都大运会演讲稿篇三

16. 发展体育运动,推行全民健身。

17. 青春拥抱梦想,拼搏成就辉煌。

18. 奥运精神放异彩,年轻健儿展风姿。

19. 鸣奏青春旋律,抒写运动乐意。

20.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21. 团结、友谊、进步;更高、更快、更强。

22. 人人关心体育,体育造福人人。

23. 体坛青春际会,校园运动乐章。

24. 年轻健儿显身手,时代骄子竞风流。

25. 激情燃烧希望,励志赢来成功。

26. 比拼激扬梦想,搏击磨砺锋芒。

27. 体育如花绽放快乐校园,青春似火燃烧亮丽人生。

28. 丰富学校体育内涵,共建时代校园文化。

29. 步子迈开,让我们飞驰在红色跑道上,用我们的泪水和热血,更改历史的记录,起立吧,歌唱吧!为我们的勇士加油!

30. 一条跑道,要四个人去打造一个信念,要四个人去拼搏每次交接都是信任的传递每次交接都是永恒的支持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够换来今天的相遇,冲吧!向着终点,向着个四个人的共同目标,前进!

成都大运会演讲稿篇四

即将到来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成都大运会,无疑是成都市以及整个中国体育界的一次盛会。以“奋斗青春,放飞梦想”为主题的成都大运会火炬传递,正式拉开了成都市内的序幕,吸引着无数人的关注和期待。

火炬传递,一直是国际大型运动会的一项重要环节,代表着比赛即将到来的喜庆和壮丽。成都大运会火炬名为“蓉火”,经过二十余天的传递,如今回到了成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火炬将在四川大学、成都体育学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校进行接力传递,传递的过程充满了青春与激情,象征着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即将迎来第31届。

“奋斗青春,放飞梦想”这个主题不仅向世界宣示着中国大学生无限的潜力和活力,也体现了中国年轻一代勇于拼搏、敢于追梦的精神。在传递的过程中,每一站都有31名火炬手接力完成,这正好与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序号相呼应,更加凸显着这次盛会的重要性。

成都大运会的举办,不仅是为了展示成都作为国际化城市的魅力,更是为了鼓励年轻一代勇往直前,在奋斗中追寻自己的梦想。体育作为一项全民健身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人们的身体素质,更是一种塑造人格、培养品格的途径。通过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这一平台,年轻人可以锻炼自己的体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让梦想在奋斗中飞翔。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青春是一切美德的代表,一切艺术的创造者。”成年人无法代替的热情和朝气,正是年轻人所具备的无限宝藏。成都大运会火炬传递正是借由火炬的象征意义,激发人们对青春和梦想的热切追求,以奋斗的坚持和努力去开创美好未来。

媒体在报道成都大运会火炬传递时,应该贴近社会生活,把镜头对准年轻人,传递他们的梦想和努力。同时,在深入分析和论证时,要思考体育对于青年人素质培养的积极意义以及对整个社会的贡献。在体育的推动下,青年人可以锻炼品格,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团结和和谐。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关注成都大运会的举办,让激情和梦想在青春中闪耀,成为中国年轻一代发展的动力和希望。

以“奋斗青春,放飞梦想”为主题的成都大运会火炬传递,不仅象征着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即将到来,更代表着中国年轻一代的力量和希望。让我们紧随火炬的步伐,共同见证这场青春与梦想的盛会,为奋斗青春,放飞梦想的未来共同努力!

成都大运会演讲稿篇五

中国1975年9月加入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在这以前,1959年曾经派出4名田径选手参加了第一届大运会。 从那以后一直到第8届大运会,中国都没有派选手参赛。

1977年,第9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保加利亚索非亚举行。中国派出了38名选手,参加了女子篮球、女子排球、田径、游泳、跳水和水球比赛,获得1枚银牌、3枚铜牌,奖牌总数列第18位。

1979年的墨西哥第10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也派出了选手,但只参加了田径、游泳、跳水和水球比赛。女子跳水选手陈肖霞夺得跳水金牌,这是中国运动员在大运会历史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1979年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后,开始全面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第1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1981年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中国派出了由129名运动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全部项目的比赛,共获得10枚金牌,有两人破两项大运会纪录,金牌数排在第4位,其中体操王子李宁一人获得3枚金牌。

1983年加拿大埃德蒙顿的第12届大运会上,中国选手获得了5枚金牌、3枚银牌、4枚铜牌。其中体操金牌占了半数以上。

两年以后,1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日本神户开幕,162名选手组成的中国队,参加了所有项目的比赛,获得金牌6枚,排第4位。中国队继续在跳水、体操项目保持优势。另外,这届大运会第一次设置了足球比赛,中国队取得了第3名的好成绩。

1987 年7月,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第14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增加了皮划艇项目,中国派队参加了所有项目的比赛,获得11枚金牌,列金牌 总数第5位。李素杰在5公里竞走中,为中国队夺得田径比赛的唯一一枚金牌,并打破了大运会纪录。中国皮划艇队第一次参赛,梁三妹、曾美兰就获得了女子赛艇 轻量级双人双桨冠军,引起了人们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