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话稿>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论文(实用16篇)

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论文(实用16篇)

作者:碧墨

英语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掌握英语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英语写作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启发。

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实施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结合研究性学习与英语教学的特点,得出了实现研究性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并就其实施的关键问题和若干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我们高中英语教学应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尽快进入“研究性学习”这一行列。

前言:

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中过于注重知识结果的传授,压抑了学生追求自主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这与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围绕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它注重能力培养,和主体个性发挥。其主要特征如下:

1.开放性: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研究的内容、方式各异。

2.探究性: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

3.情境性:重视学生主体的认知活动,更重视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主体的认识活动,强调学生主体与情境的互动作用。

4.实践性:学生把学到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5.延展性:研究的选题是基于课堂学习的话题或技能而进行的拓展。

6.参与性:鼓励学生参与不同话题和途径的研究活动中,以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7.协作性:强调学生之间需要协同合作、交流信息、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各尽所能。

8.创新性:其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潜能和个性。

二、研究性英语教学的实施前提。

根据英语学科的功能与特点,开展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学也是必要的。

1、开放性内容: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所学到的又不仅仅是语言,还可以了解到异国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地理、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等。新课程课文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涉及了种种话题,这就为英语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2、协作性:英语的习得需要一定的语境,即交际实践。英语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就是模仿真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的语言技能发展;另外协作研究可让学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各尽所能;也能避免部分学生胆怯畏难的心理。

3、社会实践性:语言是生活的。要学好英语就必须从课堂中跳出来,使课堂向社会延伸,利用各种手段,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参加语言交流活动。英语研究性学习可以使课本知识学习完毕后,学生的思维不停止,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或进行辨证思考,学习效果大大优于脱离实际的“题海战术”。

三、实现研究性教学的关键。

教学应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只是一味的接受而不加思考。因此,要优化教学,笔者认为,就必须进行两个重要的转变。

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原有教育、教学条件下,许多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知识传输。针对这一状况,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模式。

2、教师角色的转变。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避免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要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法的认识,让学生学会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与教师一样能通过互联网,各种媒体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其次要注意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对习惯于纯学科课程教学的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要重视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要想给学生斟满一杯水,教师就必须要有一壶水乃至更多的量。

四、研究性学习在牛津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有形式与实质之分。前者是指一门必修课程,后者是指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一种学习理念和策略。而更为重要的应该是实质上的研究性学习,因为只有真正的实质上的模式才能推行素质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将研究性学习与英语教学相结合:

1、创设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最常见的就是groupwork中的角色扮演。这适用于对话比较多的文章,尤其像小说、剧本之类的课文。比如,模块一第二单元的主题是“growingpains”,课文是一个场景剧(homealone)。这一短剧很生动地描述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遭遇到的烦恼。在学完课文之后,学生们的感触很深。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排练一个短剧,学生们既从中感受了成长的烦恼,也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2、知识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求知能力。

在平时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对英语学科某种知识的归类、总结、扩充。如,当我们学到“beusedtodoingsth.”这个词组时,可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途径去归类、总结出同类词组。然后在课堂上让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上讲台讲解,最后还评出优胜小组。这种学习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主动去学,巩固并扩充了所学知识,开阔了思路。

3、教材中确定课题,拓展学生综合知识。

译林版的《牛津高中英语》教材语言内容时代气息浓厚,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其内容涉及网络、基因等高新科技信息的篇目,也有近、现代人物的传记、采访、道德修养等人文性的话题。这些都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

我们可以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要形式,每个小组围绕一个大的专题,选择不同的侧面,确定不同的研究小课题。例如,我们从每个单元的project部分选出适合自己学生水平的进行研究学习。学生以4-6人按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小组,围绕某一话题选择不同侧面开展研究。教师也可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课题,让其从中选择,也可以另行确立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学生要根据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在一周半时间内完成,在本单元结束时向全班同学汇报,最终的研究成果可以是小论文、调查报告、小品、操作演示、网页或ppt等。在这样的微型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英语阅读和筛选信息能力,还锻炼了英语交际能力,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展了知识面。

五、结束语。

“树挪死,人挪活。”21世纪的青少年思维活跃,获取信息渠道多,对新事物的追求与敏感远远超出我们成年人之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进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从教学模式上突出“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自我评价,去体会科学思想的真谛。面对机遇和挑战,要敢于大胆实践,敢于否定既有,敢想敢做才能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冯新瑞:《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课程教材教法》,第5期。

2.冯建强.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1(2).

3.赵欣才:《关于实施中小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若干思考》,《上海教育》。20第6期。

4.袁昌寰.《研究性学习的产生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中小学外语教学.第6期。

(小周)。

简述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论文

每个国家的词汇都有其独特的优势,英语词汇也不例外。我们都知道英语词汇是表音文字,主要由26个英文字母组成,所以,英语词汇具有汉语词汇所不具有的特点。

1、认知性。英语词汇是字母文字,是表音文字。通常英语词汇可以通过语音而拼读出来。只要学生能够掌握语音与拼读的规律,那么便可以很轻松的根据语音记忆更多的英语词汇,从而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负担。教师在英语词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英语词汇的这个特点,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语音识记英语词汇,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最终提高教师的词汇教学的效率,完成教学任务。

2、规律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中学生所需要识记的英语词汇大概是1600。关于这1600个英语词汇,该如何识记便是一个最主要和最大的问题。因此,英语教师在词汇教学的时候必须掌握最佳的词汇教学方法,因为传统的死记硬背,只会让学生对英语词汇产生恐惧与厌烦。所以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词汇课堂教学之前,必须根据英语词汇的特点,总结英语词汇的规律,为学生讲解规律,总结规律,让学生依据英语词汇的规律,背诵英语词汇,从而轻松地掌握更多的英语词汇。例如:英语教师总结一个词汇的词根,然后根据词根引申更多的英语词汇,这样就可以轻松的掌握更多的词汇了,并且学生也能掌握词汇变换的规律,以此类推,便能自己发现词汇的规律,并积极的去学习。还有就是,教师可以总结英语词汇名词复数的规律,动词的现在分词过去式等规律,这样学生可以形成记忆,并且无意识的便对英语词汇进行了识记。

3、系统性。所谓的系统性,就是让学生在一个特定的范围里识记一类的词汇,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对英语词汇的总结概括能力。例如:给学生一个特定的场景,在商场里购物,那么商场里所有的物品的名称便是一类单词,全部都是专有名词,细分还有表衣服类的名词,表蔬菜类的名词等。动物园里的动物也是一类的名词,餐馆里的食物也是一类名词等。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掌握这一类的规律性,从而快速地掌握更多的英语词汇。

4、交际性。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一样在不同的语境里所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一词多义的现象十分普遍。例如:“have”的意思,当它组成“haveajob”的时候,它的意思是“有”而当它由于现在完成时的时候,它的意思相当于“已经”,但是当它组成“havebreakfast”的时候,它的意思就相当于“吃”。所以学生识记这个英语词汇可以通过不同的语境去了解它,只有这样才不会闹出笑话。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的时候,应该针对特定的词汇引入特定的语境,加强学生的记忆。

1、中学生学习英语词汇没有足够的主动性。在对英语词汇的学习中,因为与汉语词汇的大不相同,学生容易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因此对英语词汇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学生很依赖教师的督促与讲解,希望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记住英语词汇,但是根据语言的特点,如果真的想要掌握词汇就必须经过反复的记忆,仅通过课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的讲解与督促固然十分的重要,但是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加重要。此外,中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范围也仅限于课堂和课本,只是记忆和背诵课本要求背诵和掌握的英语词汇,其实,词汇的积累可以来自生活,例如,学习了颜色累的单词,那么,便可以根据生活中所出现的颜色进行拓展和积累,这样可以学习更多的英语词汇,更加快速的掌握英语词汇,其实从生活中积累英语词汇,在无形中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因为通过情境的记忆,比纯属文字的记忆更为让人印象深刻。而如果仅局限于课本和教师的监督,那么英语词汇学习会变得十分的困难。

2、中学生关于英语词汇学习没有适当的方法。在英语词汇的学习中,因为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没有主动性,自然也不会去探索良好的英语词汇学习方法。中学生通常都是被迫的去背诵英语词汇,所以选择的方法都是死记硬背,这样不仅会让自己更加讨厌学习英语词汇,同时识记英语词汇的效率十分的低,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恶性循环,越来越没有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最终导致英语词汇学习的效果低。这样不论是对中学生学习英语词汇,还是对英语教师教授英语词汇都会产生不良的后果。中学生不能完成学习的任务,英语教师不能完成教学目标。

3、英语教师采用孤立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在对英语词汇进行教学的时候,很多英语教师采用孤立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这样会使英语词汇的教授变得十分的枯燥与乏味。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损害,从而影响学习英语词汇的效果。往往词汇教学都需要与实际相结合,因为语言的学习主要是为了交际,英语词汇的教学同样需要情境的参与,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4、没有运用复习巩固的学习方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可知,记忆在最初是遗忘的最快的时候,越到后面,遗忘的便越慢。所以在学习英语词汇之后,便需要及时反复的复习巩固,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便不需要再进行频繁的复习与巩固。这样便可以长时间的记忆所学的知识。因此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及时的对所学和所教的知识进行复习与巩固。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听写手段对学生的词汇学习情况进行检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记忆方法,巩固学生的记忆。学生自身也可以针对自己的记忆特点,采用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记忆更多的英语词汇。

1、英语教师选择优质的词汇教学教材。好的教学教材不仅有利于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堂好的词汇教学课,是以优质的教学教材为基础的,在此之上,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吸引学生进入到教师的课堂当中,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英语词汇的教学不是孤立而存在的,所以教师应该运用中学生感兴趣的英语阅读文本,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掌握与之相关的英语词汇,不过,教师在选择文本的时候一定要符合中学生的学情并且要与课本内所要学的词汇相关。挚友这样才能让中学生学会英语词汇的同时还拓展了课外英语知识。从而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英语而奠定基础。

2、教师创设具体的英语学习语境。枯燥乏味的英语词汇教学课堂只会让学生感到更加的乏味。因此为了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创设具体的英语词汇学习语境,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真实的语境,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英语词汇学习语境,加强学生对英语词汇的记忆,学生根据语境掌握英语词汇的含义,从而轻松地掌握英语词汇。最终教师达到教学的目的,实现教学的价值。

3、学生根据遗忘规律进行复习与巩固。根据遗忘规律曲线可知,人们的遗忘是先快后慢,最后长久记忆的。根据这个规律,学生应该制定一系列的复习巩固英语词汇的方法。例如: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制定间隔比较短的复习计划,坚持一短时间之后,可以把计划的时间拉长,最后几乎不需要在进行复习巩固,英语词汇便已经长久的记忆于脑海当中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的监督学生,让学生坚持下去。

4、英语教师选用直观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直观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中学生的直接记忆。直观英语词汇教学方法通常是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运用图像、实物和多媒体等,同时还采用语言直观,对英语词汇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多个感官的参与,刺激记忆神经,从而达到记忆的最深化。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加深中学生的记忆,但一定要选择适当的实物和图像,真正的提高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优教学,实现学生的最优记忆。

总而言之,中学英语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英语教师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至关重要,中学生英语词汇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以英语词汇的特点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创新英语词汇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英语人才。

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论文

英语词汇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位英语教师都有深刻的体会。但是英语词汇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究竟占多重要的位置?英语教师在自己教学中究竟有些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来保证它的重要位置?对于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并没有一个十分有说服力的答案。因为人们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多是凭自己的主观认识做出的判断,是定性的回答,缺少具有确切数据的定量分析。近年来,国家实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我校以着力构建活力课堂为突破口,以校本研修为主要手段,以课堂观摩为主阵地,课改思路逐渐明晰。

单词教学的方法也备受观注,如果单词的教学方法还像以往的教师单纯领读,学生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是不符合新课改的需求的。因为新课改后的英语教学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放在了首位。那么新课改下的单词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呢?我们认为,应该以人为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实现知识拓展应用为本。我校英语组采取访谈法、问卷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比较实验法等方法进行了一次全面、客观的调查,对这些问题作了比较客观的回答。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本小课题研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按照课题提出的研究目标,根据各年级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做法。有计划、有步骤的由实验教师与专家及教研究人员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实验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动态,收集学生学习资料,分析问题,及时予以解决。

2、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收集,整理,分析中学英语活力课堂单词教学模式的研究资料,提取有价值的资料,研究组学习讨论。通过每人每周上研讨交流课,然后讨论形成共识或验证假设,形成风格。

3、内容分析法:认真分析研究资料,去伪存真,提取有价值的资料。

4、比较实验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选择2个班为实验班。本校同年级其他班级为对照班,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随机接受教育辐射。

5、观察法:观察老师及学生英语课上的表现,认真做好每一次记录。研究组及时分析,讨论和总结每一节研究课的得失,探讨出更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

6、调查法:通过开放式问卷或封闭式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英语课的评价,做好前测和后测的记录及具体的数据分析。

7、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二、背景情况。

1.课题组共发出200份调查卷,收回有效问卷189份。

2.调查只涉及我校的17个班级。

3.问卷中有部分试题是可以多选的。为了保证数据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课题组没有按人数来处理数据,而是按每道题答题人次。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问题及策略论文

词汇是构成英语句型和篇章的基础元素,是进行英语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英语学习中词汇量是评价其学习质量的重要依据。如果词汇量不足,就无法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也不能深入理解交际过程中对方的语言含义和意愿等。由此可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词汇量关系到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应用水平,良好的词汇储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语感和语言应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探索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问题成因并制定更科学、更完善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案。

(一)词汇教学中忽视语音语法,导致音形义隔离。一些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对语音语法有所忽视,认为这些知识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掌握,所以在教学中很少进行系统性讲解。而实际上,不少高中生对国际音标、拼读规律等掌握并不牢固,在音节、重音等方面认识较为模糊。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进行范读和领读较多,但是对于语音、语法缺乏有效指导,造成音形义隔离。这一问题使不少学生在词汇记忆中依靠死记硬背而难以掌握其规律,甚至会因此感到枯燥乏味,失去英语学习兴趣。(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与语境融合。目前,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多数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首先引导学生认识词汇并带领学生朗读,对词义进行解释,给出例句要求学生记住词汇用法,拼写并记忆。这样的教学模式缺乏必要的语境支持,学生即使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对词汇进行记忆,但是遗忘速度也很快。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难以真正理解词汇与语境的融合作用,进而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造成不利影响。(三)注重单词记忆效果,忽视词汇的应用表达功能。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通过知识灌输方式强化学生单词记忆效果,虽然表面上学生掌握了词汇的拼写,但是在应用方面还有不少问题。譬如词汇用法模糊不清、词义混淆等,进而造成学生英语词汇学习信心不足。教师对于词汇记忆求全求深,反而会造成本末倒置,将关键词汇、拓展和自学促会混为一谈,在词汇教学中,很多学生必要掌握的词汇重要性不够突出,进而导致词汇学习效率下降。在脱离应有语境的情况下,英语词汇教学重记忆而轻运用,影响学生对词汇的驾驭能力。

(一)词汇教学实现音、形、义、用相结合

英语属于拼音文字,每一个单词都具有一定的发音规律和拼读规则,因此,语音教学始终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学生的语音掌握能力对其词汇学习有着关键性影响,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相对丰富的语音知识,但是教师仍需在日常教学中加入语音知识,使学生对国际音标有清晰的认识能力和应用能力,了解读音规则,能够对音节进行划分,能够对重音进行标注等。在词汇教学中,要始终穿插发音和拼写规律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语音应用能力,并根据语音对词汇进行归类,从而形成具有独立性的词汇体系。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词汇学习水平,降低学生的词汇记忆难度。例如在“decorate”一词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这个单词分为“de-cor-rate”三个音节部分,标出重音并引导学生认识读音规则,也就是在多音节词汇中,重读音节一般在倒数第三个音节上,如果属于开音节重读,则字母e的发音为[e],如果是非重读音节则or组合发[藜]音,a在开音节中发音为[ei]。接下来根据这个规律让学生将单音节连在一起拼读,最终根据音、形、意融入相应语境,从而加强学生印象。通过语音教学可以实现读音、词形、词义的有机结合,应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词汇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词汇教学分层分步进行

教师需要参透教材,结合教学大纲和新课标精神,在词汇教学中做到分层、分布,关注词汇差异并采取差异化教学。在高中英语课本中,词汇教学被分为两大层面,一是课标词汇,也就是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数量掌握并灵活运用的词汇,二是认读词汇,也就是在教材中出现的辅助性词汇,学生对其有一定了解即可,不属于必须掌握范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些词汇进行区分并进行差异化教学。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划分一定步骤,不能将词汇教学都集中在课前阶段。词汇随教学进度进行分散化教学,有利于弱化教学难点,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而学生也能分步骤进行单词记忆,有利于减轻学习压力。

(三)优化词汇教学方法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需要掌握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充分激发学生词汇学习兴趣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通过词汇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在教学当中体现出情境特色,突出其交际性。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要体现出多样性,可以参考以下几种形式:1.直观教学法。为了增强词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关注力,教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加入图片、实物,或者利用肢体语言增加讲解的生动性,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词汇属性,并与实物以及常规意识建立有机联系。通过形象化的词汇教学,学生对英语词汇的记忆更加深刻,同时也能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词汇学习质量将有所提升。2.语境法。通过语境创设有利于弥补英语教学中语境不足的问题,尤其是结合语篇展开词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建立系统性的词汇记忆。例如,在英语教材中,课文内容中涵盖单元词汇的主要内容,而教师利用情境创设能够使学生迅速认识这些新的词汇,并通过情境、语境建立起词汇和课文、语义、生活经验等方面的有机联系,也可以对生词词义展开联想,教师可以针对生词引入相应语境,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3.构词法。教师需要针对构词法展开详细讲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构词规律。在英语词汇中,不少词汇是由词根和词缀共同构成的,如果学生能够对单词结构有所认识,并掌握其中的规律,那么对于提高单词记忆效果将有巨大帮助。教师需要结合考试大纲划出重点词汇,并对“合成、转换、派生”这些构词方式有所了解,引入拼缀法、逆成法、缩略法讲解。这些学习技巧有利于学生词汇量的拓展,同时还能提高词汇的记忆和应用效率。

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除需要在课上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外,还需要结合课内外学习因素,为学生进行更为完善的词汇教学指导。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遗忘规律,为学生制定更科学的预习、复习规划,引导学生掌握英语词汇记忆当中的规律和技巧,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词汇学习中。还可以利用英语阅读竞赛、网络学习等拓展学生的词汇学习途径,激发学生主动记忆、主动应用英语词汇的积极性,为学生英语素质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1]孙山善.谈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优化[j].好家长,2016.

[2]尤慧娟.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有效词汇教学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

[3]刘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词汇处理问题[j].学子(理论版),2016.

[4]胡美兰.如何在阅读课中进行有效词汇教学[j].中学生英语,2015.

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论文

词汇是构成语言最基本的材料,扩大词汇量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前提,因此,词汇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呢?唯一的途径就是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词汇教学一般采取由音到形再到义的顺序。音是学生接触一个词的最初印象,如果读不出音就记不住形,无音无形就谈不上什么义,因此,要牢记一个单词首先应把音念准。听是语音教学的根本方法,先听音,后开口和发准音是语音教学的基本步骤。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听”的训练呢?采取模仿性的.听和辨音性的听,有助于学生准确掌握语音知识。所谓模仿性的听,即在语音教学中,教师可以自己读,也可用录音带,要求学生静静地听,并告诉学生听后进行模仿。辨音性的听是要求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比较和区别上。教师可以把两组或几组音先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辨出哪一组发的是哪个音,也可以把音标写在黑板上,读一个句子或一组词,让学生辨出含有该音的词。

语音教学虽然重点是语音,但不能就音论音,而应把单音放在词和句中,反复练习,不断纠正。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以电视、录像、录音、幻灯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模仿、练习发音的机会,以达到最终准确发音的目的。

谈到语音,并非指音的每个音素,它还具有更深的内涵。例如,单词、句子重音、语调、词的连读、失去爆破等读音规则,也统属语音这个范畴。要使学生养成良好地发音习惯,读音规则也是语音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语音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基础,教师要把语音教学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的始终,为词汇教学打好基础。

二、注重构词规律教学。

每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的构词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就便于记忆。英语单词是由词素(词根,词缀)构成的,词义是由词素构成的。单词的核心是词根、单词的附件是词缀,词根在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词根领导、统辖着一群单词。在这一群单词中,每一个单词的基本含义都以这个词根的意义为基础。一个词根的意义决定了一群单词的意义。当然,不是所有的单词都是由词根+词缀意义,还有其它的构词法,比如复合法等。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实际注意总结读音规律,教会学生依据开音节,闭音节,“r”音节及字母组合来学习单词,这也是学习单词的有效方法。

三、注重词汇意义的教学。

英语词汇十分丰富,一词多义情况较多。要使学生掌握词的实际意义,准确无误地运用所学每个单词、词组,注重词汇意义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1][2][3]。

英语词汇教学策略阐述论文

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能力,翻译能力,写作能力,甚至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各种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尽管很多英语教师都能认识到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并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实际教学效果往往效率不高。很多学生过分依赖单词表,记忆了大量的单词却不能正确恰当地使用;在阅读英文文章时,每个单词都认识却不能理解整个句子或篇章的意思;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汉语母语生搬硬套,缺乏对英语词汇最起码的敏感性,意识不到词汇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的灵活性。这是由于传统的词汇教学往往脱离语境,过多依赖英语词典释义,忽视词汇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动态的意义的表达功能,缺少对学生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的培养。这些弊端造成了学生在词汇习得上理解浅层化,记忆固化和运用僵化。因此,探索有效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克服传统词汇教学弊端,提高词汇教学效果,成为当前很多学者和英语教师关注的课题。

词汇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语言学学科,利用语用学理论来解释词汇在实际使用中受语境制约产生的动态意义或语用意义,弥补了词汇语义学在解决词汇意义问题方面的一些不足。20世纪80年代,blunter在语义学和语用学界面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该术语和一些研究原则,即非组合性原则,非表征性原则,经济原则等。在2000年第7界语用学大会上词汇语用学被明确地称为“一门新的语言学科”,并在随后的十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的'研究核心是“词汇在特定语境下如何表达具体意义及听话人如何理解”。

语用充实(语用收窄或语用扩充)是词汇语用学的重要话题,关联理论为解释词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语用充实提供了重要依据。国内对于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则是开始于上世纪末,在吸收、应用国外理论的基础上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曾衍桃(2006)认为词汇语用学强调词汇意义的动态性、灵活性和语境依赖性,把静态方面和动态因素结合起来,为研究词汇的语言意义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弥补了词汇语义学中的一些不足,同时他也提出词汇语用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汉语和外语教学,对词汇意义、句子意义甚至语篇意义的分析和理解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现阶段的词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往往过分依赖词汇在单词表或词典中的固定意义,造成很多学生尽管词汇量较大,却对词汇的敏感度、灵活性不够,不能正确地理解句子或篇章的意思,不能合理恰当地运用词汇。究其原因,是因为忽略了词汇在使用中的动态意义。从词汇语用学的角度看,词汇在使用过程中字面意思在不断进行调整,以最佳关联假设为基础,通过语境的调整以及相关百科知识的提取,从而得到词汇语义的最佳或期望的理解。

在这个过程当中,语境影响词汇的原型意义使得话语当中的某个特定词汇经过语用处理发生词义的收窄或扩充等,另一方面,往往是由于这个特定词汇的出现使得该语境下的整个话语在语言交际中传达了特殊的交际信息或用意。词汇和语境这种互动关系应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并让学生观察体会到,使他们能够较为深刻地理解词汇的意义,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词汇的原型意义和语境结合,寻找最佳关联,通过语用推导机制,进行词汇的理解和选择。从这个角度上说,对于词汇动态意义的理解的过程也是在寻找词汇的编码意义和语境的最佳关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涉及语境因素的语用分析,也离不开推理和调用百科信息的认知加工。

从现阶段的词汇教学手段和方法来看,多数仍然拘泥于词汇的本体范围内并停留在语言层次,例如运用构词法利用词根和溯因推理的方法记住单词,利用词块教学注重词汇的搭配、语言使用环境,提高语言输出能力等。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结合语境进行词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但在这些研究中要么把语境分类成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来研究每种语境对词汇含义的影响和在教学中的运用,要么笼统地提出在词汇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上注重语境的输入。然而,实际使用中的词汇往往同时受到多种语境的综合影响,对每种语境进行孤立地研究和运用有些脱离实际;而结合语境的词汇教学策略如果仅停留在意识或理念层面,进行笼统的运用并不能让其真正发挥有效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在词汇语用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较为具体的词汇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词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增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记忆和运用能力。

1.针对单个实义单词教学的策略,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在英语词汇中,学生需掌握的实词词汇主要为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因此这三种词汇是教学的重点。讲解词义时,教师可利用语境收窄揭示字面意义背后的隐性意义或语用意义,辨别词项之间的在隐形含义上的差别;运用词汇时,结合语境信息进行语用推理选择最恰当的词。

2.针对短语教学的策略,包括动词短语、介词短语。由几个单词合并成的词组的意义并不是把每个词意义简单相加的结果,往往会伴随语境产生一些新颖的含义和用法。短语便是这种词汇组合中常见的形式,其中动词短语和介词短语最为常见。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应强调短语在形式上是词汇组合的结果,在语义上却往往大于单个词汇意义合并后的意义;把它看作形式和意义上不能拆分的整体,并在理解和运用时把语义和语境因素合并观察。

3.针对具有篇章功能的副词教学的策略。一部分副词如probably、somewhat、approximately、roughly、here/there、now/then等往往在特定语境下传递这语用信息和功能,因而具备了篇章功能。词汇语用学认为这种在交际中类似于语用触发语(pragmatictriggers)的词汇往往信息辐射的范围更大,不限于单个的句子当中,甚至影响到局部语篇甚至整个语篇的理解。因而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解该类词汇的原型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它们的语用意义,结合语境深层理解局部或整个篇章的意义。

本研究根据词汇语用学语用充实、关联原则、语用推导机制等理论,反思了当前英语词汇教学现状,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词汇教学策略,并指出在词汇教学中要依据词汇的原型意义和具体语境为参照,寻找最佳关联,对使用中的词汇意义进行推导,帮助学生建立这种推导机制,培养他们的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

[1]董成如.词汇语用学的认知视角—话语中词义缩小和扩大的图式范畴化阐释[j].现代外语,2007,8.

[2]曾衍桃.词汇语用学引论[j].外语学刊,2006(5).

[3]黄永亮,景晓玉.基于构词的英语词汇教学探索[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4]李红叶.词汇练习要注重词块的产出性训练[j].国外外语教学,2004(1).

浅谈高中英语新教材使用中的策略问题

自从体现全新教学理念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高中英语新教材诞生后,英语教学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套新教材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因此,高中英语新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吹进了一股新风,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我们学生开辟了新的学习道路。

众所周知,外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目标语的语言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教师和课堂教学作用以外,教材必须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合适的途径。因而,教师在使用新教材之时,必须理解和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教学思想和设计精神,搞清楚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途径。

通过一个学期的使用,我们对高中英语新教材的教学思想有如下的认识:

第一,强调以学生为主体(student-centered)的语言活动和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学生应该是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语言学习者和实践者。而教师则是学生语言学习和实践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就如老教师常常说的“教师是导演,学生才是演员。”如果教师自导自演,学生岂不是成了观众或听众了。所以我们课内课外都需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表现和发挥。

这套教材强调有意义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其中所设计的大量听说读写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真实的语言交际打基础。教材还提供了各种贴近生活的情景,让学生进行个人,两人活动或小组活动(individual,pairorgroupwork),在活动过程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所添加的游戏,歌曲,采访,角色扮演(games,englishsongs,interviews,roleplays)等练习与任务型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使他们真正成为语言活动的主体,在语言实践中发展,巩固和增强综合语言能力。

第二,倡导任务型(task-based)教学模式。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设计可操作的,有明确目的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做中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用英语交际的成功感,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本套教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围绕话题开展活动。在采用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为易于教学操作还设计了“任务型”的活动。在设计不同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听、说、读、写活动时,特别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景,使学生综合地运用语言,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解决实际的问题,甚至完成某个项目。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尽管这套教材在编排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提要进行补充或删减,对教材的难度,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但“难教”还是我最大的切身感受,原因主要有:

学生方面。

新教材容量比较大,起点比较高,对我所任教的农村普通中学的大部分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有些学生连音标都不认识,单词都不会读,所以在课堂上开不了口。还有听力,部分农村学生对英语不够重视,也不够感兴趣,不配备耳机或复读机,又缺少英语学习的环境,仅仅靠课堂来锻炼听力,效果不是太明显。况且新教材中有几个单元的听力难度偏大,所以在课堂上完成预定目标,任务非常艰巨。还有些学生对英语简直一窍不通,所以连上课基本的指令用语都搞不清楚。有时候布置一项任务,能完成的总是少数学生。因而,教学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自身方面。

作为一名没有教学经验的新教师来说,新教材的使用对我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但因为不熟悉相关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且自身的英语语言水平也有限,所以在教授新教材,组织学生英语实践活动,时常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现在每个单元的相关话题都是非常时代感和生活化的,所以需要教师相当大的知识面。课堂语言活动也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得越来越灵活,教师需要相当强的组织能力。这些都给我们新教师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困难总是有的,但办法会更多。

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我们学校强调的是狠抓基础。每个单元整理出一些重要的单词,词组与句型,要求学生背诵与默写。这些词组与句子的数量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增加或删减,让每个学生都储备一定量的单词,这样一来可以提高他们的听力与阅读水平。毕竟,没有一定的词汇量,英语的听说读写活动都是无法开展的。词汇是基础,所以应该从抓词汇入手。

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除了要准备书本上的内容以外,还必须掌握许多其它的本领,如英语口语的灵活性与得体性,丰富的知识面,幽默机智等等。在工作之余,我们就应多看多听英语节目。为了保证课堂上的交流效果,我们需要随时调整上课发问的策略,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特别是要向老教师学习,请教他们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当然我们平时还需多读书看报,需要了解先进的教学观念,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从新教材中学到了许多教学思想,也具有了几分教学体验,虽不深刻,但也是今后工作的起点。当然我们也认识到,要真正教好外语,教师还必须在新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这就是外语教师的价值所在,也是外语教学上新台阶的关键所在。我相信,如果能真正做到“在教中学”和“在学中教”,我们在英语教学上就一定能取得不断的进步和突破的。

英语词汇教学问题及策略的论文

词汇是语言学习中很重要的成分,因为它是语言最基本的要素。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发展速度也是比较快的,给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一方面,词汇教学的难度和总量加大;另一方面,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运用和表达,确保词汇教学的灵活性。因此,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该按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促进词汇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当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笔者基于词汇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阐述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对策。

当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如下:

(一)学生对拼读规则不甚了解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表达和运用。但是,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采用的是“领读、跟读”式的词汇教学法,部分学生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语音和语法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有些学生甚至没有掌握词汇的拼读规则,致使学生很难运用词汇的拼读规则来记忆词汇,如about,绝大部分学生的词汇学习法都是a-b-o-u-t,将单词拆分成字母,然后通过死记硬背相关的组成字母来达到对词汇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方法,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难以提升。

(二)词汇教学脱离语境

对于词汇教学来讲,结合上下文或者相应语境极为重要。因为,词汇往往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特定的含义。但是,当前很多高中英语教师的词汇教学往往传统而落后:词汇教学孤立,没有结合语境和上下文的意思,学生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每个单词的不同用法。这样的学习模式,学生不能够将词汇的真实含义牢记心中,往往都是背过了,过几天又忘记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重记忆,轻运用

对于词汇的学习来讲,运用是根本目的。但是,当前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往往忽略学生对词汇的运用。在教学时都是强调学生词汇量的积累,让学生将课本上或者一些其他词汇本上的单词牢记于心,并让学生牢记每个单词的不同用法。这样的记忆模式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如果仅仅是为了背诵而背诵,将失去词汇学习的意义。如果学生的词汇学习没有和运用结合在一起,即使掌握了大量的词汇用法和意义,也容易混淆,本末倒置,最终使得学生的词汇学习失去应有的价值。

当前,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影响,词汇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以下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音、形、义相结合,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

对于词汇教学来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英语词汇的拼读规则有一定的了解。因为,语音是词汇学习的根本,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语言知识都不了解,那势必会严重影响词汇学习的效率。尤其是对于现在的英语教学来讲,语言能力的提升是教师教学的目的和根本,所以掌握语音规则是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提升的基础。因此,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语音知识的学习、了解和把握,如国际音标、拼读规则、音节以及重音等。尤其是现在的自然拼读法,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能够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结合语境,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词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而学生词汇运用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语境,加深学生对词汇含义的理解,促进学生词汇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语境法,提高学生对词汇的了解和记忆能力。语境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结合上下文、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等加深学生对词汇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三)强化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效率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效率。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强化自身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改进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促进词汇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总之,词汇是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发现词汇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改革和创新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词汇教学的效率。本文就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标准,通过分析当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论文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水平的基础与前提。词汇教学不能再是以往机械而枯燥的背与记,而是要讲究方法,快乐学习,有效学习,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整体提高。

词汇教学;问题;策略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可以说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语言水平。正如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所说: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指出了词汇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词汇教学如此重要,那么具体的教学效果如何呢?综观英语词汇教学,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过于重视词汇教学,忽视听说技能培养,但词汇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采用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形式,脱离文本的孤立枯燥学习,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词汇音形义用的掌握与提高,学生只是在被动、机械而孤立地读与背,通过机械反复的背诵与默写来强化理解与记忆,造成许多学生会读会写,但无法用于阅读理解与生活交际之中。无法用于交流的词汇就是死的知识、无用的知识。这样的词汇教学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那么如何有效开展词汇教学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笔者对高中阶段词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与有效的策略来浅谈如下见解。

(一)枯燥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在以往的词汇教学中往往是采用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学习方式,教学枯燥无味,沉闷呆板,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无法激发学生参与词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会认为词汇学习无非就是记与背,消极情绪滋生,被动参与、机械学习,这样的词汇学习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孤立教学,学生理解水平低下

以往的英语教学是先学词汇,后学短文,单词脱离句子与语境,只是就单词本身来学习,将单词的音形义割裂开来,学生往往是会读会写,但无法用于正常的阅读与交际活动之中。这样的词汇学习是不科学的,自然也不利于学生对单词的理解与运用。

(三)机械复习,学生运用水平低下

复习是巩固与提升的过程,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对于词汇的复习往往只是照着单词表来机械地读与写,并不能实现对词汇的巩固与提升,不能促进学生语言交际水平的提高。

(一)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在词汇教学中,我们同样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愉悦而宽松的教学氛围,带给学生身心上的放松与自由,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一是情感传递,增强教学感染力。教学是知识、情感与心灵互动的过程。没有情感参与的单纯智力活动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心理包袱,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禁锢学生的思维。为此教师要善于用自身积极的情感来感染学生,使教学更加活跃而轻松,进而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在师生、生生之间积极的情感互动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快乐学习。教师不要一脸严肃,而是要用微笑来拉近师生距离,传递积极的情感。二是直观教学,增强教学形象性。教师要善于运用课本插图、多媒体等来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以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大量丰富的感性认知,并由此上升为理性认知。这样的学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思维特点,自然能够激起学生参与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二)重视音标,引导学生学会拼读

音标是学习单词的基础,但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并不重视音标教学,许多学生对音标掌握不够牢固,而在发音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要重视音标教学,一方面集中一节课的时间来集中进行音标的讲解,另一方面又要将音标的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中,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音标知识。当学生掌握了音标知识后,学生就可以准确地拼读,即使在遇到一些陌生词汇时,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进行拼读,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单词的掌握,利于学生词汇量的扩充。

(三)结合语境,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正如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所说:词汇只是嵌在文中才能富有生命的活力。学习词汇的目的'在于运用,这决定了在学习单词时不能只是枯燥孤立地就单词本身来进行学习,而是要将单词寓于直观的场景之中,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展开,这是学习规律所决定的。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先学单词再习短文,而是要将新词的学习寓于短文之中。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句子与语境来猜测词性与词义,试着拼读,将单词的音形义用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不再是机械地记与背,而是能够结合句子与语境来深刻地理解、掌握与运用。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于交际之中。

(四)用构词法,扩充学生的词汇量

英语词汇量庞大,但并不是杂乱无序的,而是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单词本身的教学,更要重视单词之间的联系,用构词法将众多的词汇串联起来,这样更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扩充学生的词汇量。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一个单词为中心向外延伸与扩展,进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词。如通过加前后缀改变词性、词义等。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地来发现单词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更能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五)科学复习,夯实学生知识基础

学习新知时学生所形成的往往是短暂性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将短暂性记忆转化为长久性记忆,为学生的语言学习与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是复习的功效。但复习不科学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夯实。为此复习要讲究方式方法,只有展开科学有效的复习,才能让学生在复习中加深对单词的理解与运用,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复习时可以结合短文来展开,将单词的音形义用结合起来,这样更能提高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运用水平。同时要根据自己对单词的掌握情况来划为分不同的层次,以确定今后复习的重点,完全掌握的词汇就可以一带而过。这样的复习科学有效,才能让学生在复习中有所提高。

总之,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在倡导听说技能的新课改下,词汇教学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这正是提高学生听说技能的前提与基础。为此我们要重视词汇教学,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与掌握词汇,并能用于实际的交流与交际之中,促进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全面发展。

[1]曾龄香.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种可行性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3).

[2]黄晓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探讨[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0(1).

[3]李国丰.浅谈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4).

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论文

[内容摘要]词汇在任何语言的学习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是语言的基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词汇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词汇表的记忆和学习,而是学习者积极参与的一种过程,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一种技能。今年七年级新目标英语的使用,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冲击。英语词汇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难点,在新目标英语中更加突现。搞好在起步阶段搞好词汇教学,对学生英语的长远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引言。

词是语音,音义和语法特点三者统一的整体。又是语句的基本结构单元(陆国强1986)。离开了词汇的学习,任何语言的习得都是徒劳无功的。离开了词汇,语言就失去了实际意义。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说过“没有语法,人们的表达就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就无从表达任何事物。由此可见词汇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一个人词汇量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英语水平的高低。词汇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基础,深刻地影响着英语教学的质量。

新目标英语goforit是人民教育出版与美国汤姆森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教材,它吸收并采取了美国人在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上的不少优点,使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其学习的动力。新教材七年级(上)在语法教学上并没有做过多的按排,但词汇量大是该教材的一大特点。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词汇有700个左右,比人教版的教材词汇有较大增加幅。词汇的加大,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英语基础不一,这对初中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词汇是语言教学的基础,在起步阶段词汇教学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可持续的发展,其意义重大,十分值得研究和学习。

二、新目标英语的教学难点。

1、新目标英语第一册有词汇700个左右,第二册约450个,单词多是七年级英语教学的难点。

2、学生英语基础不一,分化严重。尽管在小学阶段就开设了英语。但多数学生升入初中不具备1-2级课标的基础(小学阶段基本掌握600-700个单词的词汇量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以本校为例,作为农村初中的一所,很多学生对英语不够重视,英语学习能力差,首先表现在语音方面,单词读不来,意义无法理解。面对新教材顿感到很不适应,难以进入学习角色,觉得学习任务重、负担重。有的学生基本上是“零英语基础”,英语学习困难可想而知道。

4、课的编排和juniorenglishforchina完全不同,如何根据教学实际安排单词教学,是目前使用新目标的进行词汇教学的困惑之一。

5、新教材刚开始使用,教师尚处在初始的实践探索之中;教师接触的新教材也只是第一册,对初中六册教材的全貌没有整体上的感性认识。

6、使用的新教材虽说是初中起点(零起点)教材,但显然教材的预备篇内容少,所用课时少,不能弥补学生小学英语不足。

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没有足够的词汇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就无法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际。著名语言学家里弗(river)也认为,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没有词汇就没有能运用所学的结构和功能的意念。而事实上,一个人词汇量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词汇是学生的最大的“拦路虎”,对于起步阶段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要完成新教材说要求的目标,首先应该重视词汇的教学。

1激发兴趣是关键。

在所有的教学方法中,激发学习兴趣是最有效的一种。英国著名语言学家c.e埃克斯利也说过:“教英语的最好方法就是能引起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那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任何一门学科老师首要做的工作。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单纯而富有童趣、乐观而富有朝气。但学习上情绪波动往往较大。在具体的工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兵法有云: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词汇教学本身是比较枯燥的,如果在词汇教学中让学生死记硬背,高压鞭策,结果可能是适的其反,在学生中滋生厌学情绪。因此在七年级的单词教学中,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创造民主和谐师生关系,将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作为七年级英语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注意这样的一些关键词:1)气氛(atmosphere、2)自尊(self-esteem)、3)勇气和信心(courageandconfidence)、4)鼓励(encouragement)。

新教材课本本身就很吸引学生的注意,新目标英语课本的画面采用了彩色的卡通人和物,配上各种情景对话,非常适合刚上初中的学生的心理,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图片的直观效果来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培养学生的兴趣。将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还应该注意:满足学生的迫切需求(目标功利化)、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激发动机)、重视起点评估和反馈(成功可视化)。总之,在起步阶段的英语教学中,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

2强调音、形、义的教学。

“英语词汇总量虽上百万,但基本构词成分却是有限的。无论就音形而言,还是就意义而言,每个英语词都同其他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整个英语词汇系统中的一个分子。”(胡春洞,1990)。英语教学实践证明,三年看头年,初一是基础,语音是核心,要学好英语,首先要突破语音关,让学生多积累一些拼读规则是突破语音关的关键,尽管英语单词难记易忘,但它与任何事物一样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根据专家的研究,英语单词尽管读音和拼写形式上是两套符号,但90%以上在音、形之间是统一的,有规则的。英语毕竟是拼音文字,一般只要读出单词的正确发音,掌握一定的拼读规则,许多单词就很容易拼写出来。现在的初中教材中的词汇大部分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在教学词汇中,从字母入手,在学生了解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的基础上,再讲解归纳元音字母及常见的一些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根据字母拼读单词。这样既能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的读音,又能帮助学生记住了单词的拼写。比如:在教name时,给学生讲解什么叫开音节,元音字母在开音节中发本身音,即a发/ei/,e发/i:/,i发/ai/,o发//,u发/ju:/。学生掌握了这个规则后,就会很容易地读出take、date、、。新教材单词中多音节单词比较多,如:difficult、exciting、conversation、favorite、interesting、documentary.broccoli等。众多的多音节单词的出现,势必会给学生的单词记忆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让学生通过音节划分来记忆单词,效果就可能大不一样。

3注意多渠道的输入,多形式的输出。

词汇记忆问题历来是外语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为了提高记忆的质量,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科学地记忆词汇。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动用各种器官识记词汇,尽量做到通过耳听、口说、眼看、手写来学习词汇,充分发挥听觉记忆、视觉记忆和动觉记忆相结合的综合记忆作用。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在学校教学中日益普及。多媒体教学的出现,提高了同时呈现词的音、形、义的可能性,使学生能够在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下,迅速建立词汇各方面的联系,准确掌握词汇的各个方面,从而有利于理解和记忆。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使词汇教学又迈出可喜的一步。输入只是记忆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还离不开输出。词汇的输出形式很多,例如,可根据特定的话题材料给出特定的词汇,让学生用这些词汇进行情境对话或书面表达;也可以要求学生挑出与词汇单上的词不搭配的词,并解释他们为什么要选掉这些词;还可以让学生说出他们能记住的所学单元中的单词,让他们按种类将词分组,画出词汇理解图。这些输出形式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词汇,注意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增强词汇的搭配能力,巩固相关的语义网,促进词汇的学习和记忆。

4注意新单词的直观教学方式。

用直观法教词汇,生动活泼、快而有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易忘记新教材每一个单元都配备了大量生动的图片,为新单词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在教授新单词中可以用多种直观教学法。

a.利用实物介绍新词汇。如:look,thisisapear(用手指着梨)用同样的方法教apple,backpack,pants等和生活相关的单词,在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中前几个单元这类词较多。。

b.用简笔画。简笔画要画得快,边画边交流,达到用画表达词义。如:男孩(boy),女孩(girl)。

c.使用图表.如用树形图介绍家庭成员及其关系(familytree)。

d用手势教学here,there,this,that等。教师边说英语边演示,让学生边听边领会并运用于实际之中。

e)通过多媒体,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词汇教学。

6在练习中掌握词汇,培养语感。

词汇教学要认真贯彻“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孤立地教学词汇是难以凑效的,只有在句子中,在一定的情景中,在听说读写的各项训练活动中教学词汇,才能实现词汇教学的真正目标。

7在任务中教授单词。

新目标。

总之,英语中的词汇教学,要遵循语言教学规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词汇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书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版。

3左杏生“常见单词记忆法”《学英语》第28期。

4李宋昊“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几条原则”《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第9期。

5胡春洞,1990,《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生书面表达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实际上,我国建筑企业在土建预算管理上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较明显的就是相关人员对于预算管理的认识还有待提高。作为建筑企业的相关领导人,应该更加明确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因此要完善相关的土建预算管理体系,尤其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更是要将这种意识落到实处。除此之外,则是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土建预算管理意识,尤其要让他们明确预算管理虽然规定要对企业的成本等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切记不能偷工减料。比如施工企业应该通过引进先进机械设备来提高建筑产品的质量,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预算管理成本,但是却充分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最终也将促使企业更加能够顺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总之,让员工把自己当作是成本管理中的一份子,最终才能有效提高企业中每位员工参与到土建预算管理中的积极性。

4.2改变建筑企业的土建预算方式。

在信息社会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已经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通过计算机所提供的相关数据,建筑企业也能够更加有效的加强成本管理。主要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引入erp系统,也就是指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通过对其进行引入,则能够建立起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管理制度,并提高成本数据的及时性。与此同时,引入erp系统还能够有效提高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自动化,在迎合市场需求的过程中,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能够一直得以保持。其次是对建筑施工中所需要的人工、材料等费用进行科学的预测。关于材料费的投入。由于它占据整个建筑材料费相当大一部分因此要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准确把握尤其要分别对其主材、地材、辅材等进行逐项的分析,进而才能根据定额中规定的材料规格进行选择和购买。

由此可见,从系统的引进以及相关材料费用的投入上进行考虑,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建筑企业的预算方式。

4.3设立相关的土建预算管理部门中心。

任何一家建筑企业,必定是由多个部门所组成的,这样才能实现明确分工,并促使企业得到更加有效的发展。但是在众多的部门中,最让建筑企业重视的就是预算管理部门。

关于设立相关的土建预算管理部门中心,应该明确的是:建筑企业的预算管理部门不应该仅仅包含在会计核算部内,而是应该为其单独的设立一个预算管理中心,并建立有效的土建预算管理体制,这样才能够使企业的上上下下各层员工形成一股合力。除此之外,建筑企业土建预算管理中心的设立,既能够对企业的预算结果做出有效的分析,同时还能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建筑企业的成本等资源问题进行预测,并最后促使建筑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5结语。

提升建筑企业土建预算管理能力,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企业只有做好相关的预算管理工作,才能够提高市场竞争力,并且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与此同时,作为建筑企业内部的其余员工而言,加强自身的土建管理意识同样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会计人员,正确认识成本预算管理的内涵,才能在日常工作中提高自身成本预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总而言之,只有重视土建预算管理工作,才能使我国建筑企业获得更加良好且长远的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研究的论文

英语写作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它体现了学生在词汇、语法、语篇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能力,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本文积极探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对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提出相对应的策略。

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写”是放在最后一位的,位置的顺序似乎也决定了“写”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是不重要的。然而学生走上社会,真正要用口语和人交流的机会毕竟很少,相反,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用英语和老板、同事、朋友进行书面交流是很常见的。可以说书面交流能力会是人们在实际工作中用得较多的一种技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写”才是大部分人学英语的真正用途。然而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比较薄弱的,究其原因在于——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教师都没有给予写作以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没有对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有效指导。

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只要看看每年中考毕业生的英语书面表达,研究一下他们的作文得分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毕业考试中英语的作文满分是15分,据统计,历届我校英语中考的书面表达平均分一直徘徊在6~8分左右,根本就没有及格。学生的作文分数之所以这么低,有几个原因:

1、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着语法知识不扎实的问题。学生所犯的语法错误形形色色:有时态、语态的,有非谓语动词的。就连最基础的单词拼写、单复数形式、词的用法也是错误频繁出现,基础知识差是学生得不到高分的主要原因。

2、篇章结构缺乏合理性,内容支离破碎,缺乏连贯性,而且表达的内容缺乏思想深度,学生没有形成用英语进行逻辑推理的习惯。

3、写作受母语负迁移影响,弄不清楚英汉差异,尤其是在内涵与外延上的差异,文章中有很多中国式的英语。

如果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用英语写作时,在语法及篇章的结构上多练习,学生的作文不会这么差。可是作文的构思是需要花费时间的,写作过程更是需要时间,对于围着考试转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时间他们消费不起,所以中学教学没有写作方面的指导和操练。尽管中考也有书面表达,可是教师对写作的培训是建立在背诵范文的基础上的。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这些可能要写的内容,老师让学生分别背诵,让学生在写作中去模仿。教过中学的老师都知道,为了中考,学生大量练习的是选择题,学生在作文上的训练恐怕就只有一次次的考试中所出现的书面表达。这样的作文,老师就是给个分数,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帮学生仔细修改。每次讲解试卷,等讲到作文的时候已经讲了一节多课了,剩下的时间作文能讲到就讲,讲不完就不讲了。课文讲解中,以老师精讲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由于课时紧,根本没有时间给学生进行翻译操练。所以写作问题的出现,在于教学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给予专门的训练。

英语写作是多种语言能力的综合反映,它考察的是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包括词汇、语法、语篇的应用能力,同时也可考察学生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合理性。教师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加强巩固基础语法知识。英语写作如同汉语作文,要求具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包括单词的拼写、词汇的运用、语法规则的掌握。维尔金斯(wilkins,1997)曾说:“没有语法不能很好表达思想,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语法是写作的`前提,没有扎实的语法功底,要想写出完整的没有错误句子的文章是很难的。没有系统的语法知识,熟练和精通掌握英语更不可能,毕竟语法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可是精讲课文的语法教学形式过于单调、繁琐,单一的反复操练并不能让学生真正记住这些语法规则,反而增加他们的厌烦情绪。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法知识,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在运用中习得语言,所以写作不失是学语法的好方法之一。董亚芬说:“‘写’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语言实践活动,在培养‘听’、‘说’、‘读’、‘写’四会能力的过程中,‘写’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写作不仅有助于巩固经由读和听输入的语言材料,促使语言知识的内在化,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而且还能为实质性的口语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写作中,我们可以正确了解词汇的各种含义、固定搭配及使用场合,真正做到内化所学的知识,尤其是基础知识。

2、注意语篇的连贯和语言的丰富。语篇的“连贯”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文章在内容上的连贯。文章的句子是为全文的中心服务,每一句话都要紧紧围绕中心思想进行。二是指表达上的连贯。文章的段落之间、句与句之间要有一定的衔接。一篇文章是连贯的,它的每一个部分就会自然而有逻辑的承接上一部分,使读者很容易读懂全文。要做到连贯,根据halliday和hasan的衔接和连贯理论,将衔接手段分为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汇衔接。在我们的写作中常见的是词汇衔接、关键词或词组的重复、平行结构。平行结构又包括:按时间先后排列、按位置远近排列(由远及近,也可以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按逻辑关系排列等。其中词汇衔接是用的最多的。合理使用好连接词,可以联句成篇,使语篇具有连贯性。在外语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常用连接词进行归纳分类,指导学生了解并熟记关联词,正确并变换使用关联词,使行文结构前后照应,语意表达前后相连,这样才能保证整体语脉和内部层次的连贯性,行文流畅。

然而,光语法正确、行文连贯还不能算是好的作文,语言不优美是造成学生写作能力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由于平时积累不够,对于某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句子,表达方式过于单调,写出来的文章难免流于平庸。在写作过程中要学会转换句式,即同一个意思可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做可以丰富表达,增加文采。对此,我们可以适当地背诵一些经典的句子加以替换。

3、注意文化差异,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学生写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往往不是简单的语法错误,还有语用的失误,此类问题主要表现在中文式的英语句子频频出现。学生写英语作文时受到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从选词、造句到谋篇过多地运用形象思维对等翻译,将汉语的形象化强加到英语中去,写出中国式的英语文章。学生在词汇选择方面往往表现累赘,原因在于他们对英语词汇的理解不够确切,如他们通常会把简单的astudy写成astudyroom;在造句上,主从复合句是英语句子的特色,它要求语言流畅一致,主语保持一致。但在汉语中,主从句的主与从不一致,丝毫不影响中国人对语义的理解;在谋篇上,英文思维更直截了当,他们习惯把要点放在前面说,直接点题,写作规范是开门见山。汉语由于受到思维模式的限制,反映在语言上,习惯于绕圈子,往往把主要内容或关键问题保留到最后或含而不露。

要解决学生写英语作文时受到来自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的问题,关键是要他们形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多阅读,多背诵英文原文,培养语感,让他们形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很多情况下,当学生想表达的概念超过了他目前所掌握的英语规则的范围时,他们常常求助于母语的规则系统,这样母语就不可避免地干扰着英语学习。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利用一些原著、原版影视作品、英语报纸等媒介,让学生多接触外国文化,以便让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少走弯路。当然,要排除这种干扰,仅仅靠了解文化差异是不够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内外全面掌握英语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使学生由表层理解进入深层理解,掌握英语文化的内涵,从而达到摆脱干扰,准确运用地道英语的目的。

我们都知道写作是在吸收所学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再创造的过程。没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就会造成语法错误比比皆是、语篇概念模糊不清、文章表达支离破碎的现象。英语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仅需要不断地巩固过去所学过的内容,还需要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来扩展这项“工程”,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相信坚持不懈的训练和积累定能打造出一篇完美的作文。

[1]wilkins,d,a,linguisticsinlanguageteaching[m],edwardltd.

[2]董亚芬,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写为本[j].外语界,2003,(1).

[3]halliday,m,a,k,&hassan,r,cohe—sionin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4]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高考英语复习指导:词汇复习九种方法

迎接高考,做好高三英语的总复习,是对中学英语教学成果全面总结和系统复习的重要工作,是一个把学过的知识要点进行系统化整理、归类,总结,消化,并使之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全面掌握的重要过程。这既要根据平时各自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对教学知识点的侧重不同来进行,又要根据高考英语试题的发展趋向有的放矢抓住重点进行复习。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和对近几年英语高考试题的走向,在此谈谈我对搞好高三英语总复习的一些思考和做法,以求赐教。

一、高考英语试题的变化和发展趋向。

近三年来高考英语试题是依据《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每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英语科),对高考英语试卷而命制的,坚持“稳中求发展”,坚持“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的命题原则。进一步淡化语法,淡化形式,扩大了试题覆盖面。除了考察语言基础知识外,还加强了对交际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及对学生理解运用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灵活性的考查。同时对阅读速度,思考速度都有较高的要求。测试的基本点仍定位在语篇。

2002年的命题趋势将是,以知识意义立意为基础,向以能力立意方向发展,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考查,重点突出以现实问题立意的命题。依据教学大纲,但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从2001年的试题看出,高考的方向并非一味强调难度和深度,而是侧重知识的广度和基本功的考查。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

针对高考英语试题的变化和要求,我们在高三的英语教学和复习的过程中,应以整体把握教材的知识点,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三维立体训练,增强语感,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

二、学完上好高三英语(上下册)教材,以课本为主线,完成原始系统知识的积累。

我们知道高三英语(ab)教材在编写和选材上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培养培养阅读能力方面,教材首先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语言材料,设计了多种多样提高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要求。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利于拓宽学生对英语国家和世界文化的了解,拓宽学生政史地和数理化综合知识面。其次,教材把中学阶段应掌握的重点语法项目,词汇,句型进行了全面归纳总结,并将他们融入语篇之中,确保语言能力在大量的实践中得到提高。所以教材是我们系统复习的主线和出发点。我的做法是:

1、充分利用教材语篇内容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2、利用教材的语篇,巩固深化语法知识;

3、把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贯穿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4、重视使用录音机。每一课的内容都有听录音加强语言语调的模仿和听力的训练,一是注重理解;二是注重模仿,使听、说的能力得到提高。

5、发挥多媒体电教手段优化活化教材,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因此,系统学好高三英语教材,就夯实了学生的整体英语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统筹贯通能力,同时又避免了词汇,语法复习的枯燥,乏味,抽象的问题。

三、语法知识复习在语境中突出交际化。

现在高考试题的趋势是进一步淡化语法,淡化形式,但并不是不考语法。如何复习好语法这一棘手而又必要的内容呢?对于中国人学英语,语法的学习和训练已成了几十年的老传统,单纯讲语法,教亦难教,学亦枯燥,而且容易把学生引入钻语法牛角尖的误区中,使语法教学陷入“吃力不讨好”,收效不大的境地。

所以,我在教学中对语法的复习不是“淡化”而是把它作为重头戏来唱。复习好语法是解决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关键。

单纯孤立地复习讲语法,练语法往往教不好,学生学起来也感到难记难掌握,如果我们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与学融合上下功夫,调动双方互动的作用。(1)活化语法,将语法规则活化成语言交际的原型,使学生全面地,真切地认知语法特点。(2)教学中不是“讲解”语法,而是“呈现”新内容,用生动的语言情景呈现新语法内容,要善于启动学生参与呈现。教师精心组织情景交融的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自学的能动性。(3)在备课准备复习材料时,要选择交际的语境话题,展示活化的语言内容和环境,再让学生在情景交融的语言环境中,巧妙地将语法知识融入到语境和语篇的真实语言环境中,把具体的语法规则汇入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中来完成。(4)引导学生把陈述性的语法知识联系起来加以应用,构成一个丰富而相互联系的语言网络系统,使他们发现和领悟出语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能使枯燥的语法学习,转变成趣味丰富的学习,使难记难学变得系统连惯易记,这不失为引导启发学生学好语法的有效方法。

四、词汇复习应在互动和语景中,加强记忆能力和记忆方法的培养训练。

英语科的复习,词汇是基础,是根本。但不能把学生当作一个筐,作为记忆的工具,只求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心理学告诉我们,“成功的记忆是对信息材料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进行科学整合。”否则,无序的知识不仅不易记忆还干扰破坏原有的记忆。所以,我认为将词汇的复习融入到系统的训练之中。是提高学生记忆方法和记忆能力的有效尝试。(1)利用拼读规则,构词法,扩展词汇,强化记忆,打牢基本功,使学生大脑建立英语词汇库。(2)培养英语语感,巩固词汇,提高语用,使词汇在大脑中程序化。此层次的复习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3)经常进行“互动式”,“讨论式”的协作小组学习训练,达到对词汇使用的熟练,综合能力的共同进步和提高的目的。通过学习小组的互动讨论会形成相互作用的学习环境,在这个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互帮互学,轻松愉快地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向同伴解释知识能够引起学习者用心思考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细节,从而会对学习内容作了一次更深入的加工。另外,从学习的伙伴处接受知识,增加了学生观察学习其同伴们所用的学习方法掌握知识要点的机会。特别是学生在课堂中使用小组协作方式学习,则会产生出更多的想法和新的思路,而单独学习的学生则容易感受挫折,学习花费的时间也更多。(4)复习单词,语言点和句型,要针对具体单词的词性,读音及拼写规则进行归纳整合,结合构词法知识扩大词汇量,以此提高整体阅读中的猜词联想能力。(5)结合词汇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如查阅词典,参阅参考书和归纳整理知识能力的形成等。(6),提倡学生学一点用一点。围绕教材,精心设计活动,练好字词句,通过教学活动的交际化,促使课堂的社会化,感情和信息的交流使教学活动充满激情,充满乐趣,愉快的教学将使记忆效果更好。(7),不但注重输入,还要保证输出。这一步复习是运用,加工词句,帮助学生内化,记忆语言知识和规则。输出就是应用,就是相互学习和对话。要考虑学习的内容,阶段性和学生个体差异,对他们应有不同的要求,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保证大部分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五、语篇复习,技巧加积累。

阅读理解需要加强如下几个方面:1,词汇量丰富,扎实。2,基础语法运用娴熟。3,丰富,熟练的句法,词法知识。4,学习者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及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和学习品质。5,学习者的分析(analyze),判断(judgement,determination)及逻辑推理能力(logicalinference)。6,学习者的文化素养和知识(culturalquality,knowledge)。因此,积累阅读经验,成功地体验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所必须做到的。首先,利用高三册(上下)培养阅读技能,注重略读--理解课文表层意思;细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精读--理解课文深层含义;突破语言知识难点。使之循序渐进,逐步加深理解,得以巩固,这是一个层次的阅读理解训练。其次,进行语篇的专题复习,教学生应用预测,跳读,扫读,览读和核心词阅读等各种技巧,进行专项练习完成不同的阅读题型任务,使之达到全面理解融会贯通的目的。再次,利用文章体裁题材,发展学生对文章主旨大意的归纳和字里行间的判断推理的能力,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技能,发现语篇的内在联系和基本规律。还要阶段性阅读专题文章,强化训练,如科普文章,广告类等重点专题,扩大知识面,以巩固发展他们的阅读能力。

阅读技能是用英语语言,由一个competence内化和performance外化的反复交替,循环往复循序渐进的进行,突出语篇平时的积累,要有20万字阅读量,才能有足够的词汇量积累基础,丰富的语言知识,加深英语的语言感受。其次,注意适时加大语篇的难度,突出由易到难渐进提高的原则,培养快速准确的阅读能力。材料选择应多样化,尤其让学生熟悉使用英语国家背景文化知识,使他们能较深地理解英语的语言内涵。

六、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逐步整合学生写作能力。

英语的听,说,读,写训练中,写的教与学是个难点,又是高考的重点。

根据初步统计近十年来高考“书面表达”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出现过七次,第二人称一次和第三人称两次,以图画提示方式出现过七次,表格两次,中文提纲式一次,以记叙文体裁出现六次,说明文三次,应用文一次,以日记的格式三次,信件四次,通知和报告各一次,主题内容不同,字数均是100个左右,现在分值是25分,其权重占全卷的17%,它是语言运用的重要专题之一。所以写的教学要化大功夫,进行有效的整合。

写作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自始至终在教与学中都突出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平时教学是在词汇,语法教学中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导入句子结构。为完成高中每册课本各单元的写作任务打下基础。专题写作要克服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其中一个有效的训练方法是:(1)先口头,后笔头,收集词汇,选词组句,连句成篇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方式。(2)摸仿范文,进行仿写,规范强化。(3)背诵语句,固定格式。(4)综合练习写作步骤和技巧,集中纠错,逐步提高。交替反复,尝试成功。同时,针对典型错误,练单句改错,再练短文改错。

最后,还要让学生领会“考试说明”的精神实质,包括命题特点,试题类型分布的比重,试题内容的分析。再在复习中把握英语的阶段复习,查漏补缺,综合模拟。

总之,高三英语教学复习要采取一些积极的手段,引导学生加深学习内容的系统掌握和理解,学会举一反三融会惯通,达到准确掌握与灵活应用的目的。为此,我们要以课堂为主战场,扩大英语的接触面,创建学习气氛,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训练学生把听、说、读、写的系统知识,应用到以现实问题立意,以能力立意的题型中。以综合、全面的英语知识迎接考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职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激趣策略的研究

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因此考生复习备考的训练方向很重要,方法不对头则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高三英语的复习,首先高三教师和高三学生都应该认真研究高考英语试题和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以及《考试说明》,以便对高考考什么,怎样考有个消楚的了解,对明年的高考趋向有个正确的预测。20高考英语试题总体体现了稳中求发展、稳中有变的命题原则,整套试卷的难度与往年相差不大,但更加强调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integratedlanguageability)之理念;重视了对思维能力的考核;强调了对学生全面文化素质的检测;试卷内容也更具现代气息。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侧重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是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此,我们认为“段段清,项项通,样样能,综合行”不失为一种复习迎考的好办法。

一、段段清。

不少学生进入高三后便着手做大量的综合卷,殊不知高三复习不是一个简单操练的累加,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来注意分阶段复习十分重要。“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教材是根,是本。复习教材时,应对所学各册教材、各个单元的语言点等知识进行再认识,再梳理,并注意它们在不同情景中的应用。通过完成段段清的任务以形成知识网络,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高度的概括,系统的总结,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应用。

ザ、项项通。

语音、词汇、语法是一门语言的基本要素。在英语教学中,语言的三要素是学生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其中语法是研究词型变化和句子结构的规则体系,它是为培养技能,形成语言交际能力服务的,有了较强的语言技能才能走向交际。如果基础知识还没学好,一味要求学生去活用交际,只能走向失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机械性操练,活用练习,模拟性交际练习都是与语法教学的句法(syntax),语义(semantics)和语用(pragmatics)三方面紧密相关的,都有赖于语法规则的指导和监督。在复习语法时,我们认为应该逐项进行复习,以记住基本条条为主,学语法最好的办法是背句型,不能过多地钻研语法理论,不能陷入语法大战。

三、样样能。

“段段清,项项通”是复习的第一阶段。第二轮复习不仅仅是一个查缺补漏,使语言知识体系完美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是丰富语言使用经验、增强语感、使原有的听说读写能力上升到一个新水平的过程。在第二阶段的复习过程中,考生应有针对性的就高考试题中的各个专项进行练习。

听力测试内容大多属于日常生活类。只要学生坚持平时每天20分钟的听力练习。定能取得听力的高分。单项选择题考的内容较广,但不外乎:交际、时态、代词、名词、情态动词、副词、冠词、形容词、动词词句、非谓语动词、从句连词等。几乎所有的单项选择题都有“语景“可观,时态题考得比较灵活。完型填空应立足话篇,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填空,而不是单纯靠单句的搭配。完型填空题常常伴有伏击点,有一定难度。高考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学生能了解事实、明白中心大意、清楚时空顺序、读懂图表,而且还要他们能进行推测判断、了解作者心绪和正确评价文章,还要加深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并在规定的30-35分钟内完成阅读任务。我们认为高三英语复习训练应以阅读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学生一方面应当保持一定量阅读的常规训练,另一方面也应进行英语新闻、故事的泛读。短文改错的难度近几年一直保持不变。就短文改错而言,考试说明表述为“重点检测考生对书面语篇的校验能力”。所以,文中所出现的错误仍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范畴,其难度不大。有了一定写作基础的同学,不要满足于简单句的写作,要练习在必要的时候,用上复杂结构。所谓复杂结构主要包括:定语从句,强调句型,倒装句,非谓语动词短语,虚拟语气,以及后置定语等。如能用上一些惯用表达或精彩格言,谚语,也会使文章生色不少。如果学生通篇用些简单句,文章仍很难得高分。想得高分,仍需学生一番精心设计。

四、综合行。

备考复习的第三轮应该进入综合试题(包括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模拟训练阶段。对各地自编的模拟试题要有所取舍。不做偏题怪题,但听力和阅读则应练得难一些。边做题边总结,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对自己薄弱的环节还要加大力度,不留隐患,从而完善自己的语感,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作者:杨福云辽宁省实验中学外语特级教师、沈阳市优秀教师]。

新时期汉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声乐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艺术特质,培育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在新课程背景下,声乐教学要紧扣《音乐课程标准》,致力于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能力及创造能力,并借以陶冶学生情操,提升综合素质。声乐教育工作者应积极研习新课程标准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要求,革除传统声乐教学在理念和模式上的弊端,进而探索出契合新课程要求的中小学声乐教学路径。为此,本文从声乐教学的相关概述入手,对新课程赋予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予以分析,着重就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声乐教学策略予以探究,以期为优化中小学声乐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提供可行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中小学;声乐教学新课程。

提出:“要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在愈加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下,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日臻突出,声乐教学业已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之一。作为音乐课堂上的主要内容,声乐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起到洗涤身心,净化心灵,升华智慧的作用,对学生的感染和熏陶意义不言而喻。

一、中小学声乐教学概述。

1.声乐的概念。

所谓声乐,其又被称之为艺术歌唱,是指将艺术化的语言和科学化的歌喉相结合,塑造出鲜明生动,悦耳动听的听觉形象,以此来表现出语意高度凝练的歌词以及典型化、情感化的旋律音调,借以抒发思想情感并进行二度创作的一门音乐表演艺术。声乐作为一门语言化和情感化的艺术,能够有效激发人的内在情感,并激起内心共鸣。中小学声乐教学的开设不仅给予了学生基本的声乐知识,还起到了培育学生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2.中小学声乐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歌唱水平完整的声乐教学不仅包括音乐的发声技巧,还涵盖了对歌唱的整体结构、艺术形象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把握。通过这一完整的教学系列,能够强化学生对于气息和共鸣的控制,加强对音色的锤炼,并精准把握艺术表现力。同时,声乐教学还能训练和强化学生对于歌曲的艺术感知力、想象力以及理解力,促使学生以自身良好的艺术审美观为尺度来实现与音乐的情感交融,以最好状态展现音乐形象。(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对一首歌曲是否成功演唱的评判,不仅仅是音乐技巧的良好发挥,更需要演唱者内心情感的发挥,真正做到用心演唱。如果缺乏了对音乐的心理感受,将很难表达出作品的内在情感和蕴意,无法唤起听者的审美共鸣。因而,艺术修养是歌曲演唱的成功所在。声乐教学理论传输和技能教授,对学生浅移默化地影响和渗透,逐步树立起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3)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审美观念声乐教育全面而具体地概括了声乐审美教育的系统结构,并充分解析了施教者与受教者学习、研究的具体内容,通过对声乐审美教育基本方向的规范,引导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正确辨别美丑,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二、新课程标标准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要求。

1.中小学声乐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中小学声乐教学模式以书本为中心,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填鸭式的理论传输和机械式的技能训练,忽略了学生对于声乐的领悟和感受。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要求中小学声乐教育要坚持学生本位思想,立足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学习方式的养成。同时,新课程还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强化对学生的引导,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以亲身行为体验音乐过程,以达到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旨在关注学生的实际收获和心理体验,其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2.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体系。

传统的声乐教育要求教师在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需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以能够胜任常规的教学工作。但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和日臻深入,传统教学模式的滞后性不断凸显,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被置于了教学中心。与此同时,新课程强调声乐教育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注重对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育。而这就要求音乐教师适时更新和拓展知识体系,在自身知识不断丰满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多领域、宽范围地汲取与声乐相关的学科知识,通过对诸如历史、文学、民俗等学科知识的涉猎,形成开放性的知识架构,实现思维和想象力的拓展,以更好地理解声乐的内涵。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抓住一切学习机会,不断充实自我知识体系,以适应新课程下的声乐教育,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3.中小学音乐教师要秉持创新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被置于了重要位置,而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声乐教育氛围成为了新课程背景下的题中之意。作为求知欲强,价值观念正在树立的群体,声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直接关乎中小学生的接受和吸收程度,进而影响到其身心发展。因而,新课程背景下的声乐教育要着力体现内容的丰富多彩性和形式的生动多样性,通过有效的互动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满足中小学生对于声乐内容的探索和求知欲望,进而以饱满的热情主动投入声乐学习中。在这种全新且活络的声乐教育活动下,音乐教师也必须与时俱进,秉持创新思维和理念,及时发现和探索教学中可调动学生兴趣的细微之处,在创新的驱动下实现与学生的共同发展进步。

三、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声乐教学的具体策略。

在新课程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高度关注下,中小学声乐教育就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丰富和拓展教师的知识体系,促使教师以开拓创新的思维来对传统的声乐教学实践予以改革,以使声乐教学的内容、形式、手段能契合新课程的要求。

1.重视声乐理论教学。

新课程要求锻造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对这些教师而言,理论知识处于基础和核心位置,是实现一切素质拓展的前提。因而,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除了要具备较强的声乐演唱能力,更需具有基础的声乐理论讲授能力以及相应的教育能力,从而使得声乐知识能够顺利传输给学生。但实践中,中小学声乐教学对于科学理论部分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是以经验为主导。尤其是在个别的声乐课程中,只强调了技能的机械式训练,忽略了一些基础性理论知识的讲授,从而导致声乐教育缺失了理论依托,系统性严重不足。长此以往,不仅会削弱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还将导致教师理论知识的`弱化,只能够唱,而无法说出唱的理论。事实上,完整的声乐教育并非知识技能和技巧的叠加,它必须以理论知识为依托,在理论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形成感性与理性认知并存的学习体系,实现声乐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因而,声乐教师要摒弃对声乐理论教育不甚重视的现状,将声乐教学置于科学系统的理论基础之上,根据声乐学习的完整性和实用性特征来展开理论课程,从音响学、生理学等诸多角度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剖析、讲解,对发声的原理,歌唱的姿势以及声乐的发展历程等予以梳理认知,使得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声乐理论知识,进而提升演唱技能和音乐素养,为适应不断提高的声乐教育要求奠定基础,培养既熟知理论,又深谙技的新时代学生。

2.突出声乐实践教学。

艺术实践作为声乐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对声乐教学而言是极为必要的补充和促进,缺失了艺术实践的声乐教学,将难以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声乐艺术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专业技能为基础,而艺术实践则是声乐理论的最佳表现与检验。因而,中小学音乐教师要竭力拓展课堂教学,尽可能延伸至课外的声乐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广阔的艺术实践空间,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创编活动,充分挖掘学生对于声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学生的声乐艺术潜质,锻造其组织和自行编排声乐节目的能力。在学生编排声乐节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引导作用,协同和指导学生广泛开展音乐剧、歌伴舞等形式多样的声乐活动,借此艺术实践形式来丰富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声乐技能,实现中小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3.尝试集体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是主导,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旨在根据学生个人的嗓音条件和综合素养来进行培养,进而制定适宜个人发展的教学方案,并因材施教地展开具体课程。毋庸置疑,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声乐教学的高度针对性,效果明显,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潜质,凸显学生的艺术个性,是促使学生掌握基本发声技巧,提升声乐能力的良好途径。但不容忽视的是,新课程背景下的声乐教学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教学,而非针对个别学生,其讲求团队和整体性,致力于对每一个中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开发和培训。因而,为契合新课程教育理念,中小学声乐教学就需尝试集体性教学,通过声乐理论知识、发声的基本方法、呼吸的正确方式以及科学的共鸣训练等共性问题来发挥其对于教学的正面引导作用,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基础的声乐知识。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对唱、二重唱、小组唱等形式进行集体声乐训练,将集体学习与一对一教学有机结合,通过组合灵活,形式活泼的教学方式实现个性化与集体化的互补,打造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并在集体声乐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结语。

声乐作为一门兼备技术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对于培育广大中小学生学生的音乐素养,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和审美观念有着重要作用。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过度依靠教师的经验,忽略了科学理论和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削弱了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得声乐教育流于形式。在新课程背景下,声乐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日臻突出,其对于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深远意义也愈加得到关注和重视。因而,中小学音乐教师要紧随《音乐课程标准》,摒除滞后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全新的教育方式,通过多样化、生动化、情趣化的教学手段来燃起学生对于声乐教学的兴趣,进而充分发挥声乐教学的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克.声乐教学中模拟情境教学的研究[j].音乐生活,(5).

[2]尹维新.论声乐教学对素质教育的促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9).

[3]巩丽美,高峰.当前适应中小学音乐新课程的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刍论[j].文教资料,2014(1).

[4]胡桂荣.浅议声乐发展的融合性[j].戏文,2015(4).

新时期汉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从汉语发展的脉络过程来看,非汉语词汇对汉语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总量,也促使了词汇音节的发展,同样对词语的功能性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是中国语言发展中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非汉语词汇;少数民族语言;性质;文化交流;汉语;。

近年来,语言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些趋势,其中一项就是由单一的语言研究转变为多方法多角度的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少数民族对整个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少数民族分布状况来看,大杂居小聚居是基本特征,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不断交流融合的过程,因而这一独特的历史背景也决定了研究古代汉语就必须要重视其中的非汉语词汇。

1古代汉语中非汉语词汇的词源。

1.1上古时期。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追溯有文字可记载的历史大约有四千年。如果要对语言文字出现的确切年代做一个界定,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尚无法定性。但从远古时期汉语的记载来看,仍旧可以发现非汉语词汇的一些踪迹。汉族自古就与周边地区有着交流往来,春秋战国时期的“行人”是专门负责接待外宾的官职,《礼记》里也记载周代时期有专门记录不同少数民族地区语言的官员。由此可以看出,上古时期的统治者们已经十分重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因而非汉语词汇很早就出现在汉语之中。例如“剑”这一词汇,中原地区本没有这种武器,而根据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中,“剑”是西北地区的武器,因而属于外来词汇的一种,不是汉语中本来就有的词汇,相关的记载在《史记》、《正义》等古籍中也能找到。除了这些词汇外,上古时期汉语中的外来词汇有很多来自匈奴。汉代时期,中原政权与匈奴之间交往密切,既有战争,也有文化往来,最终匈奴一部分与汉族融合,一部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不知踪迹。来自匈奴的非汉语词汇有很多,例如“胡”字,胡是匈奴人的自称,意思大致和“人”差不多;“单于”则是匈奴王的称号,“阏氏”是匈奴的王后,也是单于的正妻,有时也写作“烟支”,造成表述不同的原因尚未有定论。

1.2中古时期。

中古时期,非汉语词汇受到佛教的影响比较大,大多来自佛经翻译所带来的词语,以及与古印度交往中所带来的外来词汇。在这一时期,古代汉语中的非汉语词汇大量增多,涉及到的内容也更加多方面、多层次,由此也可以说明民族之间的交往上升到多个角度,不再是单一的表层文化,更多的已经涉及到文化的各个方面。

首先是佛教的.影响。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佛教虽然不是本土宗教,但佛教有着极大的包容性。在传入中国后,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成为世俗化宗教的典范。长久的发展,佛教文化已经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外来文化可以像佛教文化那样与中国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到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许多方面的内容,而佛教用语同样引人瞩目,对汉语语言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从佛教传入的历史轨迹来看,早在东汉时期佛教词语已经传入,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真正兴盛。佛教词汇传入中国主要有三个阶段,一是东汉时期通过西域翻译佛教经典;二是从印度等地的僧人到中国来传教,将佛教词汇传入;三是玄奘取经后的传入。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非汉语词汇的传入与佛经的翻译以及僧人们的传教有着密切联系,佛经中的故事也丰富了汉语词汇、语言表述等方面的内容。常见的如“六度”、“三毒”、“刹那”等等,这些都属于佛教词汇,可以说古代汉语中的佛教词汇数不胜数。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随着佛教与中国社会的不断融合,很多佛教词汇也逐渐有了更多层含义,不仅仅局限在宗教意义层面,乃至后人把很多词汇都看做了常规的汉语词汇,例如“世界”“境界”“烦恼”等等。从东汉开始,中国对佛经的翻译工作一直持续到宋元时期才逐步消减下来,从事佛经翻译的古代学者有很多,如安世高、鸠摩罗什等等,他们不仅为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更是对古代汉语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今天看到的佛经有些易懂,有些仍旧深奥,其实在翻译之处,佛经的翻译难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艰难许多。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佛经中的很多词语、语句等都无法用汉语词汇来直接翻译,只能通过音译转换成汉语,如“般若”“菩提”等等。虽然这些词汇在通用汉语中一般很少使用,但仍然可视为汉语语言中的重要成分。

其次,中古时期汉语中的非汉语词汇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的独有物品,在战乱、民族融合之中,这些物品逐步传入汉地,也有了自己的汉语名称。例如“苏幕遮”,这一词汇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词牌名,殊不知其实苏幕遮最早由唐代传入中国,是一种帽子饰物,见于西域少数民族舞蹈时所佩戴。

1.3近古时期。

近古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少数民族掌握了统一政权,或是统治一些地区,因而这一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既有战争,也有和谐交流的一面。契丹、女真、蒙古、满族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分别建立了辽、金、元、清。在少数民族统治时期,政治上的优势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原地区深入的传播开来,少数民族词汇自然会融入到汉语语言之中。但是由于汉语语言的主导性,不少少数民族都自觉的选择了汉化。很多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了更好的巩固政权,不得不任用大量汉族官员,并且主动地去学习汉语,因而虽然有很多少数民族语言出现,但最终仍然是汉语为主导,少数民族则为汉语语言增添了更多的词汇容量。

契丹语,契丹族建立了辽国政权,契丹贵族崇尚汉族文化,在学习汉族文化的同时,也将一些契丹词语带入了汉语语言之中。例如“可汗”,是契丹族的首领;“猛安”,指的是契丹的部落。女真语,女真与满族有着很深的联系,学界不少人认为女真族是满族的源头之一。女真族政权全盛时期建立了金国政权,但女真族的文化影响到汉族文化的并不多,因而对汉语词汇的影响不是很大。蒙语,蒙古族是草原游牧部落,是游牧文化的代表,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族部落,建立了蒙古帝国。蒙语属于东胡后裔语言的分支,到元朝政权正式建立后,汉族与蒙古族之间的接触更加频繁,统治者为了更好的维护政权,不得不任命汉族官员、学习汉族文化,很多蒙语词汇也随之融入到汉语之中。例如“那达慕”,指的是蒙古族运动会,十分盛大;“敖包”,指的是路标,也有借指山神居住的地方;“安答”,意思是兄弟、朋友。这些词有些虽然并不经常使用,但是也成为了汉语中的专有词汇,是古代汉语中非汉语词汇的典型例子。满族,满族建立了清朝政权,虽然满语是满族的母语,但是出于统治需要,清朝统治者不得不使用汉语,以至满语逐渐衰落,到最后几乎湮没在历史之中。清王朝统治了近三百年时间,但由于几乎没有使用过满语,导致满语进入汉语的词汇并不是很多,而随着清王朝灭亡后,这些词语更是很难见到,只有很少的专有词汇进入了汉语词库之中。例如“牛录”,是一种军事组织的名称;“阿玛”,是满语中父亲的意思;“额娘”,满语中指母亲;“萨其马”,一种糕点的名称。但这些词如今很少使用,只是作为一些专有名词存在于汉语之中。

2古代汉语中非汉语词汇中的文化融合。

语言的交互影响所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的融合,当一种语言吸收另一种语言时,往往会用自己的语言习惯来改变被吸收的语言习惯。古代中国各民族在交往的过程中,汉语在吸收非汉语词汇的同时,也在用汉语的习惯来改变这些少数民族词汇,以此让非汉语词汇更好的融入到汉语语言之中,使其成为汉语的一部分。这种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语义、语法,同样对语音乃至汉字的表述形式上都有影响。

古代汉语中的非汉语词汇是文化融合的表现,这种融合表现在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

首先在内容方面,民族交往是不同文化的交往,不同的文化交往也是不同事物的碰撞过程,古代汉语中的很多非汉语词汇实际上都是吸收了来自于少数民族的概念,如“般若”“萨其马”等等。从语义的层面来说,汉语中本来是没有这些词汇所相对应的事物的,但是随着民族文化的交流,来自异域的事物出现后,自然也就有了相对应的词汇产生,这些词汇大多是直接音译,加上汉语的语言习惯融合而形成的。

其次在形式上,最直接的改变来自于语音的变化。来自少数民族的词语受到不同语系背景的影响,很多词汇在发音上并不能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因而古代汉语在吸收这些词汇时,虽然很多是音译,但并不是直接的音译,而是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而进行深层次的改造。这种改造会使得非汉语词汇更好的与汉语语言融合,汉语语音的一大特色是音调的变化,而一些少数民族词汇在原有的发音中并没有鲜明的音调变化,因而与汉语的融合首先就需要确定不同的声调,再根据含义来确定相对应的字词,以完成转化。

3结语。

语言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见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作为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对于语言研究自然也应当从多元化的角度来进行。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代表,记录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延续历史的桥梁。研究古代汉语中的非汉语词汇对于整个汉语语言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正确的面对这些词汇,规范的使用词汇,才能真正让汉语语言不断延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