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秘知识>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及反思(热门17篇)

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及反思(热门17篇)

作者:紫薇儿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的教学计划。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精心编写的四年级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这首诗很陌生,所以,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古诗的意思,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

(1)课件出示词语:

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神机妙算、各显神通。

三头六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刀枪不入。

(2)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鼓励学生借助拼音成语读正确。

(3)读一读这几行成语,想想下面的两行成语有什么特点?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我们在读这些成语的时候,我知道了有些成语是有典故的,还有的成语包含着故事。

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

1、理解来源于象棋的词语意思,了解象棋规则。

2、熟记成语和古贤文。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倾诉烦恼。

第一课时。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引入:同学们听说过象棋吗?象棋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棋类运动,它是象征着古代战场双方厮杀的一种游戏。我们生活中有些词语就来源于象棋。练习中举了一个例子。请同学们看看。

(2)我们了解了象棋中“将军”的本意,那么,现在“将军”一词常常比喻什么呢?

(4)除了书中提到的,你还能说出哪些呢?

(5)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说一句话。

2、教学第二部分。

(1)同学们会下象棋吗?下象棋是有一定的规则的。(出示歌诀)这段歌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请同学们自己读读。

(2)能读懂歌诀的意思吗?请同学们凭借棋盘讲解。

(3)一首简单的歌诀,让我们对象棋的竞赛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呢?(琅琅上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对称押韵)。

(4)欣赏朗读。

3、教学第三部分。

(1)胡荣华是我国著名的象棋大师。为什么这样说呢?请读读短文。

(2)在这段话中有一组近义词,你发现了吗?(技术、战术)它们可以调换吗?说说理由。

(3)“蝉联”这个词,听说过吗?根据上下文来猜猜意思。再查查词典,看看自己猜得对不对。

1、认读“犯、饱、它”三个字,观察字形,说说异同。

2、观察字帖,读读“小小窍门”,领悟其中的规律。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1、熟记成语。

(1)先读读词语,读准字音。

(2)借助字典,了解词语意思。

(3)交流汇报,并体会每排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的联系。

(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2、背诵《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1)回忆《古今贤文—合作篇(上)》。

(2)学生自读《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3)这段文章中的句子,有的来自古诗,有的来自民间谚语。你能读懂哪些句子呢?(全班交流,教师适当讲解,帮助学生大致理解句意)。

(4)除了文中介绍的句子,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合作”的名言呢?

1、谈话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烦恼。“小烦恼热线”开通了。我们可以通过热线跟主持人通话,把不愉快的事说出来,从而得到帮助。

2、那么,在倾诉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表达清楚,说清烦恼的原因;有礼貌,言辞诚恳……)。

3、作为“小烦恼热线”的主持人要注意什么?(耐心、诚恳……)。

4、同桌试着扮演角色进行口语交际。

5、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并评议。

6、小结:在生活中有烦恼是正常的,我们有很多解决方式,在倾诉与倾听时,都应做到尊重、有礼有节。愿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善解人意、天天快乐的孩子。

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

1、会5个生字,在阅读过程中有重点地识记“蕊”字。

2、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的感情。

1、本篇课文的前四节内容十分简单,通俗易懂。重点理解第五小节“一切有生命的精灵都是我的宝贝;一切宝藏都在我的体内……”这句话。

2、学会仿照诗歌说话、续写。

1、教师板书“大地”,要求学生思考:你常用哪些词来赞美大地,你为什么爱赞美大地?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要赞美大地的,可是课题却是《大地的话》,大地会说话吗?这是什么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它到底和谁对话了,说了些什么?请大家听课件中的朗读,拿出笔来做上记号。

1、听课件中的朗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大地在和谁说话?指名学生回答。(板书:种子、飞鸟、游鱼、小草)。

2、学生自由读诗,自学生字词。

(1)自由地轻声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并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3)同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以及理解情况。

(4)全班交流。

3、默读诗歌,理解内容。

(1)默读诗歌,并在书上做些批注,批注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或读后的体会,也可以是自己不懂的的问题。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4、分角色读,品悟感情。

(1)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了什么?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

(3)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接读课文前四节,读后其余学生评价。

1、学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2、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3、随机设疑: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有什么含义?(板书:……)(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落叶、石子……)。

4、听课文录音再次欣赏诗歌,感受大地的宽广胸襟。

如果你是大地母亲,你一定还有很多话语倾诉,你还想对谁说什么?请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来吧!(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仿照诗歌前四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将自己要倾诉的话语写一节小诗。

全班展示交流。

课后继续修改自己写的小诗,准备活动课上评比展示。

背诵全诗。

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

1、《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他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二、八面来风。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交流。

3、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学法指导】鼓励同学们收集关于童话的资料,并和小伙伴相互交流。

三、我的发现。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吧。

2、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3、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

1、读书指导。由于本首歌词,与学生生活经验距离远。所以教学时先要将歌词所涉及到的时代背景将清楚。让学生先了解“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军如何践踏中国大地,使人民流离失所的情况,在体会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首先要引导学生回顾历史。课上汇报搜集来的有关“九一八”事变的材料。了解当时的中国人民遭受到的苦难。可指名介绍,也可展示材料。

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让学生先将歌词读通读顺,在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内容。让学生说说读后体会到了什么,作者是如何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作者通过三部分进行表达的,先叙述家乡是如何美好,在说苦难的来临。最后是人民盼望早日回到家乡。)。

2、积累内化。朗读并背诵这首歌词。

3、写字指导:“衰”字不要丢掉中间的横。

4、作业。

这首歌中的“我”指的是什么人,他的心情怎么样?歌中唱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

1、分辨前鼻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能正确、流利地读绕口令。

2、认识部首,了解部首的演变过程和意义,并练习写几个含有此部首的字。

3、练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词语。

4、练习将一般句式改写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5、熟记成语。

6、学习配音。

7、学写毛笔字。

小黑板。

重点:练习将一般句式改写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难点:学习配音。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分辨前鼻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能正确、流利地读绕口令。

2、认识部首,了解部首的演变过程和意义,并练习写几个含有此部首的字。

3、练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词语。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帮助学生复习巩固韵母表中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注意发音。

(4)、组织学生展开绕口令竞赛。比一比,赛一赛。看卡谁能将绕。

口令读得准确又流利并将这些字反复朗读,直到发音准确为止。

3、练习。

(1)、集体练读韵母表中的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

(2)、学生反复大声自由练读绕口令中带有鼻韵母的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以及整个绕口令,同座位互查。

4、反馈。

(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2)、学生评议,公布比赛结果。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从行到列的角度仔细观察练习中12个方格里的内容。

(2)、让学生说说从观察中发现了什么?

a、从列的角度来看:第一列都是实物图;第二列都是古文字;第三列都是部首。

b、从行的角度来看:每行的图、古文字、部首的形状极为相似,充分说明了部首的意义及其演变过程。

c、引导学生写出几个属于这个部首的字,使学生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

3、练习。

(1)、学生各自在书上写几个属于这四个部首的字。

(2)、将学生分成四个组,每一个小组着重围绕一个部首写出字。

(3)、每组派一生到黑板写出该部首的字,其他的组员可以补充。

4、反馈。

(1)、让学生对照黑板上正确的字对自己的答案进行修改或补充。

(2)、同座位相互检查练习情况。

三、课堂作业。

分别写几个带有“皿”等四个部首的字。

四、教学第三题目。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让学生说说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指导学生学习例句。

a、认识概念,阴道学生对字词句段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

b、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

c、排列顺序。

(2)、教师归纳按一定顺序排列词语的步骤:一识概念二找关系。

三排顺序。

3、练习。

4、反馈。

a、逐题讨论词语排列顺序情况,确定正确的答案。

b、学生自己修改错误之处,并简单注明错误的原因。

c、同座位检查练习情况。

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

课件出示:神话充满神奇的想象,像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让我赞叹不已。神话中很多人物个性鲜明,如精卫性情刚烈、坚韧执着……古人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如普罗米修斯上天拿取火种,就是古希腊人对火种来源的一种解释。

(1)学生自由读句子,说说你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神话想象丰富,题材广泛。神话是古代人民展。

现奇特想象和幻想所创作,具有神奇、丰富、多种多样的特色。表面看起来很荒诞,实质朴素、真实、生动。

神话的故事性强,情节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后羿射日和打猎有关,女娲造人与制陶有关,神话把人民的生活情景渗入故事里,加以浪漫化。

神话中的主人公性格鲜明,能力非凡。主人公大多是原始社会里的劳动英雄、战斗英雄和其它英雄人物的理想化身,也有的主人公是与人类作对的超自然力或敌对的人类集团加以艺术夸张而成,不论是正是反,都是鲜明生动超凡的。

(3)鼓励学生多阅读神话故事,在阅读中感受神话的特点。

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

神话故事总是充满幻想,但是它们又代表着一种文化,读神话故事就好像徜徉在幻想的海洋里面。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精卫填海……这一个个流传广泛的古代神话传说,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和无穷的幻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聆听先人留下的神话传说,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更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课下搜集神话故事读一读,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1)提出问题: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2)小组交流,代表讲故事,全班评议。

(设计意图:从学过的课文和课外读物中选取神话故事,进行朗读和交流探究,鼓励学生背诵和抄写,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句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

1.对本单元学习的神话故事的特点进行回顾与整理。

2.借助拼音识记与花卉有关的词语,进行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

3.指导学生积累表现人物特点的成语,激发学生积累、运用成语的兴趣。

4.在读句子中体会想象的神奇,并与同学交流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情节。

5.熟读、背诵古诗《嫦娥》。加强语言积累,激发孩子们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

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

课件出示课本上的3个句子: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这里出现的句子是神话故事里的句子,句子描写的情景非常的神奇。我们在读这些句子的时候要边读边展开想象,想象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

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3、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倍、庄稼、野兽、凝结、埋、炭、水滴、钢铁、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

类似这样的成语我还能再说几个:

卧薪尝胆——勾践。

三顾茅庐——刘备。

纸上谈兵——赵括。

完璧归赵——蔺相如。

凿壁偷光——匡衡。

指鹿为马——赵高。

囊萤映雪——车胤。

负荆请罪——廉颇。

百步穿杨——养由基。

入木三分——王羲之。

破釜沉舟——项羽。

总结:希望同学们课下多阅读书籍,积累成语,并运能用成语,对人物外貌、性格、特征等进行概括。

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

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出示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畅所欲??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总结评价。

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

1.自己大声地朗读韵文,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如:“千”和“口”合起来是“舌”;

“舌”和“甘”合起来是“甜”;

“土”和“里”合起来是“埋”;

……。

3.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汉字的部件在桌上摆一摆。

4.交流所摆生字:舌、甜、埋、棉、闪、闯、闷、拿、掰、跌。

5.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识记生字:甘、埋、闯、掰、跌。

四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能力。

2、通过“读读背背”和填空,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一、创造情景。

二、快乐展示。

1、展示自己在秋天里做的事情、拍的照片或画的图画,有的可以张贴爱教室墙上,全班同学一起观看欣赏。

2、分组介绍。

按不同的饿兴趣自由合成小组,轮流讲述最快乐的事情,与大家分享。

选出代表参加班级展示。

3、班级展示。

各小组代表可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图片,也可以有感情讲解。

评选最佳展示员。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语言引述:我们学了秋天的课文,读了秋天的小诗,还交流了在秋天感受的快乐,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看谁了解的秋天最多。

2、比一比谁搜集的描写秋天的词句最多。引导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回顾积累的词句。

3、比一比谁搜集或画的秋天的图画最美。展示图画,为学生习作作准备。

二、由说到写,完成习作。

1、说一说你搜集或画的秋天的图画美在那里。

2、同学们对秋天这么喜欢,那么就用自己的笔写下对秋天的喜欢吧!

3、学生习作,可以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句子。

三、朗读欣赏,修改习作。

1、完成习作后,同桌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欣赏同伴的习作并提出修改意见。

2、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课后活动。

举行一次歌颂秋天的习作展或画展。

一、我的发现。

1、教师引趣: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妙。这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颜色的词语,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2、教师可先将黄色和绿色这两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并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各读一组词语,看谁先有发现。

3、学生交流发现,黄色词语是由事物加颜色构成,绿色是由绿加表示颜色深浅的词。再让学生按特点组词,丰富词汇。

4、让学生读红色与兰色的词语,说说它们的特点。

5、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表颜色的词,看谁说得多。

二、读读背背。

1、教师引述:我国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有时候人们常常把那些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成对地用在诗文中,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先来看看语文园地里的对子歌。

2、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这两段文字,激发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哪些词语是相对的。

4、让学生再读这两段文字,并说说读后的感觉。

5、试着背对子歌。

一、我会填。

1、口头填空“匆匆地”“快活地”。通过交流,激发兴趣,开启思路。

2、各人在书上填写。

4、读读各人填写的词语,适当组织评议。

趣味语文。

1、绕口令比赛。

a教师引言:下面我们开展一次绕口令比赛,比赛的要求是看谁的口令另绕得快、准。

b给学生一定的自读时间,让学生读准、读熟并背出。

c在小组里先进行比试,选出一至二名最佳选手。

d各组推出的选手上台开展绕口令比赛。

e评比后受奖。

2、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课余收集绕口令,并熟读成诵,在下一次绕口令比赛中再一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