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观察月相教学反思(精选5篇)

观察月相教学反思(精选5篇)

作者:字海 观察月相教学反思(精选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观察月相教学反思篇一

(上海市位育中学居德田)

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两个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月相变化的知识也是高中地理(发达地区版)中最突出的难点。为了使学生既能掌握教学内容,又能灵活运用于生活实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

一、预作准备,指导学生学好相关选学课文

如果预先学习了关于“天球”和“九月星空”等内容,这些疑问就容易解决了。比如在月相成因图中,外圈是表示月球公转到不同位置的月相变化过程,内圈则表示月球公转到对应的轨道位置;外圈显示的月球亮面是观察者站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随月球公转而不断变化,所以观察到的月球亮面形状也随之变化。内圈则是从北天球上观察到的月球公转现象,因为观察时日、月和观察者的位置分别位于一个三角形的顶端,相对位置不因月球的公转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观察到的月球亮面始终是半圆的(月球亮面总是朝向位于另一端的太阳)。

二、制作幻灯复合片,化繁为简、层层深入

教材中的月相成因图内容比较复杂,既揭示了月相变化原因,又展现了月相变化的现象和规律,但是学生乍一看难得要领。运用复合投影片能依次显示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时日、地、月三者位置和所对应的月相,有助于学生建立思维线索,在头脑中塑造出月相变化和成因的表象。最后再添画出凸月和蛾眉月,就能形成月相变化的整个过程,从而达到了化繁为简、先局部后全局地系统掌握的目的。

三、比较分析,启发学生多角度思维

了解月相变化的成因,掌握各月相的识别特征,进而把月相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是本节教材难点最集中的一个结点。为化解这个难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指导学生识别月相:

1.根据月亮亮面凸出(最饱满)部分的朝向来识别月相上弦月(包括上蛾眉月、上凸月)的凸出部分总是朝向西方,这是因为月亮是反射太阳光的,其亮面总是朝向太阳,而此时的太阳正在西方地平线附近;同样的道理,下弦月(下凸月、下蛾眉月)的凸出部分总是朝向东方的,因为此时的太阳正在东方的`地平线附近。

2.依据月亮上中天的时刻来确定月相由于各月相的日、月、地位置相对固定,新月时月球位于日、地之间,在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时,都分别比新月时多公转了90度、180度和270度,所以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时,月亮上中天的时刻分别是12时、18时、24时和6时,这样根据月亮上中天的时刻就可以判断出相应的月相了。

3.从月亮东升的时刻来判断月相判断依据同上述2.的原理相同。可由学生来推断,得出新月的东升时刻与太阳相同,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东升时刻分别比太阳晚6小时、与太阳相反和比太阳早6小时的结论。其它月相也可以依次类推。

这样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月相,既能帮助学生化解难点,又能引导学生学会多侧面地观察、认识地理事物,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四、授导结合,引导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全过程

有关月相的知识涉及日、月、地相对位置的变化、亮面形状、农历日期、称谓等许多内容。这么多内容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能理解,会运用,不仅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更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思维的基础。为此,我边讲解、边让学生讨论、边板书出一个关于月相知识的系统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月相变化规律表

[1][2]

观察月相教学反思篇二

【教材分析】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的大概念: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了解到“人类利用地球上许多士的资源,包括空气、水、土壤等;太阳和月球有规律地出现在天空中;天气在不断地变化。”本课在课标中所对应的概念是“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什么是“月相”,能描述月相变化,并通过观察发现月相是逐渐变化的。

在课标中关于月相的知识的活动建议是课外活动:持续观察、记录一段时间内(上半月)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和月相变化,学习长期观测的方法。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月亮圆缺的变化并不陌生,从幼儿到二年级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地零碎地学习到有关月亮的信息,知道月亮有时像圆盘,有时像小船。只是从“圆盘”到“小船”的“逐渐变化”过程是怎样的并不完全清楚。教师可以借助至少一周的连续观察,帮助学生建立“逐渐变化”的'直观认识。有了对月相观察得到的第一手事实材料,学生才有可能找到月相变化的规律。而获取月相的事实材料并不容易。因此,调动学生观察记录的积极性,组织和督促学生进行连续的观察,正是教师要想办法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不同的夜晚月相可能不同。

2.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连续几天持续观察月相。

2.会记录和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

3.能发现月相是逐渐变化的。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月相变化”这一科学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坚持及客观及时的记录。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到月球是有规律地出现在天空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描述月相的变化。

难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观察记录,愿意为找到月相变化的规律获取第一手事实材料。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记录单、粘土。

为教师准备:课件、月相板贴。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聚焦:《月亮姑娘做衣裳》

1、观看视频:《月亮姑娘做衣裳》。

提问:月亮姑娘为什么总是穿不上衣服?

(生:变胖了)

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

二、探索:

描述月相,观察月相照片,体会月相变化。

1、描述月相。

(1)画回忆中的月亮。

1)你看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画出你记忆中的月亮——记录单1

2)选择几张记录单投影展示,请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画的月亮。(板贴)

(2)解释月相概念

1)月球跟地球一样只有一个,我们看到的同一个月球怎么不一样呢?

月球在天上本身看上去应该是一个圆圆的形状,但我们看不到月球暗的部分,看到的是月球发亮的部分,有时候像小船、有时候像圆盘……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板贴演示)

2)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观察月相(板书)

2、活动:捏月相,体会月相变化。

(1)疑问引入:不同夜晚的月相变化

1)各种各样的月相,是在同一个晚上出现的吗?(不是)

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吗?(不同)

2)你观察过连续2天晚上的月亮吗?有变化吗?能确定吗?如果不能确定怎么办?(实践观察)

(2)观察照片记录

先看看老师的实践记录,一张张看,再把照片按时间顺序排列在表格中。

老师的记录有好几天是空白,记录不完整。可能是什么原因?(阴雨天)

(3)活动:推测变化,捏出月相。

中间空白的一天,你觉得这一天的月相会是怎样的?

活动:推测并用粘土捏出空格中的月相,把月相记录补充完整。

1、四人小组,讨论推测空格中的月相是什么样。

2、每人捏1个月相。

3、观察整张月相记录,讨论:你有什么发现?

暴露前概念

出示月相的概念,揭示课题。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月相“逐渐变化”的直观认识。

三、研讨:描述月相月相变化,发现月相是逐渐变化的。

1、展示月相图成品,请同学们观察。

能看出连续的几天中,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吗?

你还有什么发现?

2、如果一直继续连续观察,月相会怎样变化的?

能确定吗?如果不能确定怎么办?(实践观察)

月相连续观察的比较完整的展示,让学生体会到月相可能是逐渐变化的。

并提出到实践观察中去确认。

四、记录:布置观察任务,学习记录方法。

1、布置观察任务

1)请小朋友们去实践观察。

任务单——亲子活动:观察月相

活动手册第4页。

2)如果看不到月亮怎么办?该怎么记?

2、学习记录方法1:画月相

学习记录月相方法。(微课)

3、介绍记录方法2:剪月相

班级记录单。

“活动手册+亲子任务单”的模式——邀请爸妈提醒、参与孩子的实际观察,并提供帮助和建议。

是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坚持较长时间观察的办法。

观察月相教学反思篇三

(上海市位育中学居德田)

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两个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月相变化的知识也是高中地理(发达地区版)中最突出的难点。为了使学生既能掌握教学内容,又能灵活运用于生活实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

一、预作准备,指导学生学好相关选学课文

如果预先学习了关于“天球”和“九月星空”等内容,这些疑问就容易解决了。比如在月相成因图中,外圈是表示月球公转到不同位置的月相变化过程,内圈则表示月球公转到对应的轨道位置;外圈显示的月球亮面是观察者站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随月球公转而不断变化,所以观察到的月球亮面形状也随之变化。内圈则是从北天球上观察到的月球公转现象,因为观察时日、月和观察者的位置分别位于一个三角形的顶端,相对位置不因月球的公转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观察到的月球亮面始终是半圆的(月球亮面总是朝向位于另一端的太阳)。

二、制作幻灯复合片,化繁为简、层层深入

教材中的月相成因图内容比较复杂,既揭示了月相变化原因,又展现了月相变化的现象和规律,但是学生乍一看难得要领。运用复合投影片能依次显示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时日、地、月三者位置和所对应的月相,有助于学生建立思维线索,在头脑中塑造出月相变化和成因的表象。最后再添画出凸月和蛾眉月,就能形成月相变化的整个过程,从而达到了化繁为简、先局部后全局地系统掌握的目的。

三、比较分析,启发学生多角度思维

了解月相变化的成因,掌握各月相的识别特征,进而把月相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是本节教材难点最集中的一个结点。为化解这个难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指导学生识别月相:

1.根据月亮亮面凸出(最饱满)部分的朝向来识别月相上弦月(包括上蛾眉月、上凸月)的凸出部分总是朝向西方,这是因为月亮是反射太阳光的,其亮面总是朝向太阳,而此时的太阳正在西方地平线附近;同样的道理,下弦月(下凸月、下蛾眉月)的凸出部分总是朝向东方的,因为此时的太阳正在东方的地平线附近。

2.依据月亮上中天的时刻来确定月相由于各月相的日、月、地位置相对固定,新月时月球位于日、地之间,在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时,都分别比新月时多公转了90度、180度和270度,所以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时,月亮上中天的时刻分别是12时、18时、24时和6时,这样根据月亮上中天的时刻就可以判断出相应的月相了。

3.从月亮东升的时刻来判断月相判断依据同上述2.的原理相同。可由学生来推断,得出新月的东升时刻与太阳相同,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东升时刻分别比太阳晚6小时、与太阳相反和比太阳早6小时的结论。其它月相也可以依次类推。

这样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月相,既能帮助学生化解难点,又能引导学生学会多侧面地观察、认识地理事物,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四、授导结合,引导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全过程

有关月相的知识涉及日、月、地相对位置的变化、亮面形状、农历日期、称谓等许多内容。这么多内容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能理解,会运用,不仅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更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思维的基础。为此,我边讲解、边让学生讨论、边板书出一个关于月相知识的系统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月相变化规律表

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月球位置日、月、地在日以东日、地、月在日以西

这个表格中诸如亮面(凸出部分)朝向、东升时刻、上中天时刻等内容不宜以讲授为主。讲授应仅限于提出问题、阐明原理和对其中某个月相作示范性解答,其余月相的结论还是引导学生经过思维、讨论由他们自己得出为好。这样有助于学生展开积极思维、学用结合,迅速掌握月相变化的全过程。

五、学以致用,及时组织兴趣高潮

六、留下悬念,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教材中列出了月球的公转周期和月相变化周期。因为月球的公转运动而引起了月相变化,为什么两者的周期却有两天多的差异?这虽然不是本节课的授课要点,但是,从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和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习惯出发,可向学生指出这一“反常”现象。并告诉学生:这是由于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也在绕太阳公转的缘故。引导学生预习第四节课文中有关地球运动的内容,通过自学和钻研,能找到解释这一现象的钥匙。在下节课时,请学生自己的见解。

观察月相教学反思篇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农历下半月由圆到缺。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在模拟的过程中认识月相变化的本质。

教学准备:

圆纸片,剪刀,胶水,半明半暗(半黑半白)的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猜谜游戏: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答:月亮(月球)

提问:从这则谜语里你得到了月亮的哪些信息?

预设:学生回答月亮的圆缺变化和位置变化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二、认识月相并给月相排序

1、出示几种不同的月相,认识一些月相的名称

2、学生能说出娥眉月与残月,上弦月与下弦月,上凸月与下凸月的区别。

3、小组(6人一小组)里每位学生在圆纸片上画一个月相(要求6位同学画的各不相同),并剪下来。

4、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5、6个同学把剪下来的月相按照自己的猜想进行时间先后的排列,并贴到黑色卡纸上。

6、黑板上展示每个小组的月相排列,全班讨论并交流:哪些大家觉得可能正确?说说原因。

三、模拟月相变化

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

(预设: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亮在绕地球做公转,公转的周期大致为一个月。)

3、进行模拟实验:

(1)小组里其中5位同学围圈而坐,背靠圆心,围成一个小圆。每一个同学的所坐的位置表示月亮在公转时候的一个对应位置:这里规定,1号同学坐的正前方面向黑板,既对应的是农历三十和初一(看不到月亮);2号同学正前方为月亮在初三初四时的位置(看到的月相为娥眉月),3号同学坐的位置为农历十一十二的位置(看到上凸月),4号同学前面为农历十五十六(看到满月),5号同学为二十二和二十三(看到下弦月)。

(2)把教室里的黑板模拟成太阳,用半黑半白的球当作月球,其中黑的部分表示暗面,白的部分表示亮面;一位同学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围绕着圆圈逆时针走一圈,5位同学把经过自己正前方的月相画到圆纸片上。

(3)每位同学将画好的月相剪下来,并按照顺序依次贴到黑色卡纸上。

(模拟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来模拟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体,它的明亮一面始终向着“太阳”。)

4、看黑板上每个小组的月相变化图,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5、学生思考回答。

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其他的说法也正确:1、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2、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7、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8、对于我们得出的月相变化规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有没有哪些地方是不妥的?

四、课外拓展:

(答: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月亮,可张三说他借着月光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是在撒谎,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

2、课外观察: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进行观察,并记录白天天空中的月相。

观察月相教学反思篇五

本节课在课前我做了很多准备,可以说是很尽心去做这事。但是我认为还有这样一些不足:

1、剪月相环节完全可以放到课上去做,因为学生可以看黑板上没有哪个月相就剪哪个,比较灵活,不会耽误过多时间。

2、学生分组讨论少,因为学生表现比较沉默,我一时忘记让学生讨论月相的成因环节。

3、在这之前观察月亮时应该激励孩子,让他们满怀兴趣,因为“兴趣是观察的基点”。这点是受沈特级点拨而豁然开朗。沈特级是从十五开始让学生观察月亮的,而曾宝俊老师他们是从农历28开始看月亮的,角度不同,但是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值得我学习。做什么事都要多动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