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思想汇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热门18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热门18篇)

作者:紫薇儿

思想是人类灵魂的活动,是人们对现实的辩证认识和抽象思维的体现。以下是一些培养良好思想的方法,供大家参考。首先是读书,通过阅读名著和经典作品,可以开阔思维,丰富思想。其次是与优秀的人交流,与他们的思想碰撞可以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另外,保持积极向上的社交圈子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思想。

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以成长中的学生为出发点,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教学内容,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八年级下册教材的教育主题是帮助学生主动维护权益,自觉履行义务。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权利与义务的基本知识和两者的关系,了解和掌握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在人身、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崇尚公平和正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公民。

按照课程标准“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的基本理念,以及“权利义务”等内容标准,围绕权利义务这一大的教育主题,综合建构本册的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分为四个单元,围绕正确对待权利义务、维护人身权利、维护文化经济权利、崇尚公平正义四个综合主题展开,设置了十课教学内容:“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我们应尽的义务”、“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隐私受保护”、“终身受益的权利”、“拥有财产的权利”、“消费者的权益”、“我们崇尚公平”、“我们维护正义”。

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就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3、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4、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关心和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5、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6、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7、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8、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需要公平,公平互惠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9、懂得正义是面向每个人的,它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能够分辨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养成积极健康的社会正义感,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规则和程序为荣,努力做有正义感的公民。

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3、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4、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需要公平,公平互惠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1、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用老方法较新教材,要选取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联系学生和本地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和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以提高认识,明确观点,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3、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主要任务是完成引导和点拨任务。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

4、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法律实践。

初一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单元《相处有方》围绕“与人相处的艺术和技巧”这一主题展开。《欣赏与赞美》我设计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欣赏篇”;第二课时是“赞美篇”,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的内容。通过开展系列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欣赏与赞美他人给别人和自己带来的愉悦心情,感受真诚的赞美对改善人际氛围、营造良好人际环境的作用,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善于欣赏与乐于真诚地赞美别人的品质。因此,本节课在本单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为学生今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家中是受宠爱和被赞美的对象,习惯自我欣赏,但不愿意和不善于欣赏别人则影响了他们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甚至导致人际关系僵化、破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能够坦诚地赞美别人,掌握与他人融洽交往的艺术,培养宽和、愉悦的心境,是他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课。

1、知识与能力:认识懂得欣赏美好事物和人们的美好特性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欣赏在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优点和长处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艺术,主动去营造一个人人心情愉快和积极向上的人际氛围。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形成欣赏美好事物的积极健康、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心理品质。培养仁爱之心,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和别人的长处的审美心态和能力。

2、难点:懂得学会欣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品质。

(三)教学方式。

1、教法。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本节课我运用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

(1)多媒体教学法。

(2)艺术欣赏。引入《茉莉花》为背景音乐,展示照片,播放影片等。

(3)小组讨论法。针对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语言表达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

(4)通过猜想活动,激起全班同学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感知、领悟,从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分析,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学生在活动中互相欣赏,互相赞赏,共同感受相互赞赏对营造良好人际环境的作用。

2、学法。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通过艺术欣赏、小组讨论、猜想活动、故事感悟等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活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在事例分析中导出结论、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体验认知――实践导行的效果,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升华。

(四)教学构思。

我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模仿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以快乐为宗旨,以游戏活动为形式,由我担当主持,邀请学生共同参与一系列的游戏娱乐节目,从而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提高”的教育理念。过程如下:

教师活动:欢迎大家进入“快乐大本营”,你们知道使自己快乐也使别人快乐的一个简单。

易行的秘诀是什么吗?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发言。

初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初二学生特点是积极性较好,课堂纪律一般,普遍自觉性差,求知欲强,但主动参与性欠佳,部分学生灵活性不够高,学习缺乏兴趣,理解运用综合能力较低,随着大部分同学进入青春期,同学们不但需要对自身有个了解,而且更希望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祖国国情,关心国家政策,而本届初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生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有信心通过和学生的相互交流学习,同学们会对自己的祖国有个全新的了解,坚信他们会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本期教材的特点是:教材可读性较强,教育功能突出,难度适中,内容贴近学生,时代性强,强调学生能力水平,图文并茂,配备各种“议一议”、“想一想”“说一说”“查一查”“信息平台”“阅读空间”等环节,有利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性。

本期教材共分五个单元,共十五节。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包括: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充满活力的经济制度、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第二单元:走进小康时代,包括:感受小康、改革开放致富起来和走向全面小康三部分。

第三单元:关注文明的人身权利,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维护做人的尊严、文明也有隐私权等。

第四单元:融入民族大家庭,包括:多民族的大家庭、和睦的大家庭和传承民族精神。

第五单元:建设社会主义制度法治国家,包括:尊重宪法开始、树立法律威信和文明也有监督权。

1、让学生了解发展中社会主义,掌握党的基本路线。了解我国充满活力的经济制度,领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全面小康,感受小康生活,明白是改革开放富起来。

3、让学生明白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能够传承民族精神。

4、了解公民最基本权利有哪些,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5、懂得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公民也有监督权。

1、认真钻研教材、教纲。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认真细致的批发学生作业,全收全改,及时收发。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

2、虚心学习,本期听课要不少于30节,多听与政治科相关教师的课。

3、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二)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科组、市的教研活动,承担学校安排的本期政治的两节公开课,提高教研能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

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政治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程,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采用贴近学生,以例说法,以案说法,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抓优扶差。鼓励优生积极灵活学习同时辅助差生。做好个别同学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差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

3、开展“一帮一”活动,鼓励优生带差生;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练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4、搞好双边活动,严抓课堂纪律。了解学生,配合班主任做好家访工作,了解学生家庭、学习及思想状况,及时做好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好习。严格要求学生,一视同仁。

(四)发挥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教本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形式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条件允许的话开展课外活动。高度重视课文实践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展小辩论、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出黑板报、写小论文、做社会调查等。

严格按照大纲组织教学,上半期1—3单元,下半期4—5单元,两周时间复习。

第一单元:8课时。

讲授5课时,活动1课时,复习2课时。

第二单元:6课时。

讲授4课时,活动1课时,复习1课时。

第三单元:6课时。

讲授4课时,活动1课时,测试1课时。

第四单元:5课时。

讲授5课时。

第五单元:7课时。

讲授6课时,复习1课时。

期末复习2课时。

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引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思想品德教学设计模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单元《相处有方》围绕“与人相处的艺术和技巧”这 一主题展开。《欣赏与赞美》我设计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欣赏篇”;第二课时是“赞美 篇”,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的内容。通过开展系列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欣赏与赞美他人给别 人和自己带来的愉悦心情,感受真诚的赞美对改善人际氛围、营造良好人际环境的作用,从 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善于欣赏与乐于真诚地赞美别人的品质。因此,本节课在本单 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为学生今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八年级学生在家中是受宠爱和被赞美的对象,习惯自我欣赏,但不愿意和不善于欣赏别人则影响了他们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甚至导致人际关系僵化、破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能够坦诚地赞美别人,掌握与他人融洽交往的艺术,培养宽和、愉悦的心境,是他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课。

1、知识与能力:认识懂得欣赏美好事物和人们的美好特性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欣赏在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优点和长处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艺术,主动去营造一个人人心情愉快和积极向上的.人际氛围。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形成欣赏美好事物的积极健康、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心理品质。培养仁爱之心,完善自己的人格。

1、重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和别人的长处的审美心态和能力。

2、难点:懂得学会欣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品质

1、教法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本节课我运用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

(1)多媒体教学法。

(2)艺术欣赏。引入《茉莉花》为背景音乐,展示照片,播放影片等。

(3)小组讨论法。针对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语言表达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

(4)通过猜想活动,激起全班同学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感知、领悟,从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分析,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学生在活动中互相欣赏,互相赞赏,共同感受相互赞赏对营造良好人际环境的作用。

2、学法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通过艺术欣赏、小组讨论、猜想活动、故事感悟等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活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在事例分析中导出结论、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体验认知——实践导行的效果,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升华。

我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模仿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以快乐为宗旨,以游戏活动为形式,由我担当主持,邀请学生共同参与一系列的游戏娱乐节目,从而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提高”的教育理念。过程如下:

教师活动:欢迎大家进入“快乐大本营”,你们知道使自己快乐也使别人快乐的一个简单

易行的秘诀是什么吗?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发言。

初一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财产继承问题未成年人知之不多,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使其懂得继承人继承遗产既要依照法律规定又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对应的课标内容。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让他们能够自觉学法、守法和用法,并发扬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的社会主义优良传统美德。

能力目标:在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有的态度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遗产、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的含义及法定继承的范围、继承顺序;继承权的实现方式以及在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有的态度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遗产继承权的实现方式,培养学生优良的传统美德和道德是非判断。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制作、节目编排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的同龄人晓军因为家庭财产问题非常困惑,现在他一家人来到了我们这儿……。

活动一:角色扮演。

结合教材76页关于晓军的材料。

学生分角色扮演晓军一家人(材料:中学生晓军,全家共六口人,属于其父所有的个人财产有稿酬存款、图书字画、宝石古玩等,其家产还有五间私房、彩电、冰箱等。因晓军父亲病情恶化,晓军的母亲、爷爷、奶奶、姑姑都在在谈论财产继承问题,都认为自己有权继承晓军父亲的财产和所有的家产。晓军也觉得似乎有理。)。

板书:二、财产留给谁。

(一)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

首先我们明确几个概念:什么是遗产?继承人?什么是被继承人?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材料。

学生1:遗产就是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学生2:被继承人是遗留财产的死者,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是继承人。

教师:明白了这几个关于继承问题的概念后,让我们再来看晓军家的事。

晓军父亲尚未辞世,财产能继承吗?是否所有的财产都可以继承?

学生1:晓军的父亲尚未辞世,其财产不能继承。

学生2:即使晓军父亲死亡,也不是所有的财产和家产都能继承。

学生3、假如晓军父亲的财产中有来源不明的,晓军的家人就不能继承。

学生4:父亲死亡后,他的所有个人财产如稿酬存款、图书字画、宝石古玩等可以作为遗产继承。

学生5:还有家产五间私房、彩电、冰箱等属于父亲的那部分可以作为财产继承。

教师: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好。谁来归纳作为遗产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归纳得出: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合法的个人财产。遗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多媒体显示)。

活动二:家庭ab剧。

多媒体显示:

不久,晓军的父亲因病去世,晓军的家人召开了家庭会议,准备继承遗产,可是在谁能继承,继承多少这些问题上争执不下。爷爷、奶奶认为遗产应该由五人平分,但母亲不同意,认为姑姑不能继承。

教师:你赞同谁的观点?请说出依据。

学生1:因为爷爷奶奶是长辈,应该由他们说了算。

学生2:姑姑与父亲是亲兄妹,财产分给妹妹也是理所当然。

学生3:姑姑总是要出嫁的,不能把家里的财产带给外人。

教师:同学们似乎说得都有点道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7页,然后请你再次作出选择。

学生4:我国继承法在第二章“法定继承”中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所以我赞同爷爷奶奶的说法。

学生5:我赞同母亲的说法,因为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按照继承顺序继承。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姑姑是第二顺序继承人,因而不能继承。

教师:同学们通过争论、阅读教材已经对上述问题形成了共识,姑姑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父亲的遗产。

板书:(二)继承权的实现方式。

我国继承权有哪两种实现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1)什么是法定继承?

(2)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人和继承顺序。

(3)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

教师:晓军家的这种继承方式属于哪种。

继承方式?它应该按哪些原则对遗产进行分配?

学生阅读教材78页,理解上述案例属于法定继承以及法定继承中遗产份额的分配原则。

活动三:律师到我家。

学生角色扮演晓军一家和律师:正当晓军的`家人准备分割遗产的时候,晓军父亲的律师来到晓军家,拿出了晓军父亲生前的遗嘱,遗嘱中提到:晓军是未成年人,要把遗产的二分之一留给晓军,父母年老体弱,四分之一留给父母,另外四分只一给晓军的母亲。晓军继承的份额暂时由爷爷奶奶和母亲共同管理。

板书:遗嘱继承。

(1)什么是遗嘱继承?

(2)遗嘱继承的优点。

教师问:你认为晓军父亲的遗嘱有效吗?

学生答:有效,因为父亲的遗嘱具备了以下条件:父亲有遗嘱能力,意思表达真实,内容和形式都合法,继承人都在法定继承的范围。

教师:父亲立遗嘱确定继承方式与法定继承有什么区别?

学生:这种是遗嘱继承,遗嘱继承的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分配自己得到财产。

教师:晓军家到底该采取哪种继承方式继承父亲的遗产呢?

学生:我国法律规定: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因而晓军一家应该根据父亲的遗嘱继承遗产比较合理合法。

3、遗赠。

活动四:家庭纷争。

(媒体展示):三个月后,晓军的母亲另嫁他人,对晓军不闻不问,对爷爷奶奶更是置之不理,姑姑也远嫁他乡,从此音讯全无。为此,年迈的爷爷奶奶和邻居家签定了协议:爷爷奶奶由邻居一家照顾,死后房产送给照顾他们的邻居。临死前,爷爷奶奶立下遗嘱并办理了公证:两人死后,存款由晓军继承,房产送给照顾他们的邻居。晓军的姑姑知道父母去世,回家要求继承自己父母的遗产,要求晓军交出爷爷奶奶的存款,并要把邻居的房产收回。晓军的母亲也以晓军是未成年人为由,霸占了晓军应继承的遗产。

教师:晓军爷爷奶奶的遗嘱有效吗?

学生:有效,因为这份遗嘱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遗嘱必须的条件。

教师:姑姑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学生:不正确,因为爷爷奶奶的遗嘱是有效遗嘱,而且邻居受赠房产属于遗赠,受我国法律保护。

教师: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是我国继承的两种继承实现形式。而邻居接受遗赠取得遗产不属于遗嘱继承,但是是我国法律所允许的。

教师:面对姑姑和母亲,假如你是晓军,你会怎么做?

(三)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

学生1:与姑姑协商,拿出爷爷奶奶的部分存款给姑姑。我们要注重情义、互谅互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样做有利于继承人之间的和睦团结和整个家庭的稳定幸福,有利于充分发挥被继承人遗留财产的效益。

学生2:通过老师,做姑姑和母亲的工作,向她们宣传有关法律知识,通过协商取得自己应该继承的遗产。

学生3:起诉姑姑和母亲,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学生畅所欲言。

媒体展示:(一)我国继承法第15条规定:“继承人应当本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明白了当继承发生争议时,我们应尽量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积极协商解决。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还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课堂小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继承的法律知识,知道了在继承权发生纠纷是该怎么做。学法就是为了守法、护法。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尽量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积极协商解决。当自己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犯时,要学会依靠社会力量,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课外练习:模拟法庭。

媒体展示:金、吴夫妇生育了四个儿女。甲男、丙女在家务农,乙女、丁男在城里工作,四人都已成家,共同承担着赡养父母的义务。两老口相继病故后留有房产三间。丙女、丁男因房产继承问题发生了争议。丙女提出丁男收入丰厚就别继承房产了,三间房由其他三兄妹个继承一间,而丁男却不同意。最后四兄妹弄上了法庭。

以大组为单位,模拟法庭进行法庭辩论与庭审活动,由学生扮演法官、律师、书记员、四兄妹等角色,然后全班交流。

布置作业:搜集资料,准备模拟法庭表演。

初一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1我们每个人都是消费者,且每天都在消费,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是公民重要的权利,要明明白白消费,就必须知道自己的权利。这样才能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所以本节在公民权利这一板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帮助学生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3.了解在消费活动中,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都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4.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权利观念,能正确行使权利,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学情分析。

1.学生处在社会之中,面对消费环境中的各种复杂情况,他们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分析判断能力较差,对消费中的各种不良东西不能正确认识和抵制,有必要帮助学生了解消费之的权利,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较少,法律基础知识不全面,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差。对生活中的侵权行为既不知道被侵权,也不知道如何去维权。

3.本节理论性较强,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案例,去感悟知识,讨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尊重权利,增强权利观念,学会依法维权。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善于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作斗争,提高运用法律维护最忌作为消费者的权利能力。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消费者的权益方面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有关消费方面的现象。

2.增强识别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非法侵害功名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能力。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保护能力,培养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能力。

知识目标:

1.知道作为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掌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3.知道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作为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法律知识判断分析消费生活中的侵权行为,依法保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活法权益。做到明明白白消费。

初一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消费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知道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后寻求解决的一般途径。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智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当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理性消费,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培养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消费知识及维权途径。、

2、教学难点:增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展示法、讲解法、讨论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一)复习提问巩固上节课内容;

消费者享有哪些权益?它们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从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引起情感共鸣,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培养其学习兴趣。

(三)进行新课。

1、展示各类“有奖销售”和“打折促销”的图片,即如何看待五花八门的有奖促销活动?怎样甑别非法的有奖促销?如何识别广告的真伪?让学生找到课堂知识与生活现象紧密联系的感觉,激发其继续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动机。让学生自己判断是否参与这样的销售行为,从而了解“有奖销售”的各种不合法行为、明白“打折”销售的真正意图,让学生感受“雾里看花”,从而需要炼就一双“慧眼”,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2、通过课本案例以及一些侵权图片与学生互动,总结出炼就“慧眼”的方法即(1)要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2)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3)掌握有关消费权益保护的知识。

3、结合课本漫画,让学生参与课堂,体验出消费者要具有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通过合作探究,设置案例,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白权利被侵犯了不能忍气吞声,不能“吃一堑长一智”,引导学生明确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后寻求解决的一般途径。在总结过程中带领学生当堂记忆,再以课本案例进行巩固。

5、适当的练习来巩固本节内容。

6、课堂小结。

7、课后思考。

板书设计。

维护消费者权益。

1、如何炼就一双“慧眼”?

2、维护权益的途径:

初一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1)掌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2)做一个合格又精明的消费者。

(3)感悟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学习掌握同制假售假行为作斗争的方法。

(4)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消费争议,做理智的消费者。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者表示同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对损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理直气壮地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向假冒伪劣商品作斗争。

三、过程与方法。

多媒体课件视频演示创设情境分组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懂得维护合法权益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2、做一个合格又精明的消费者。

难点:灵活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维权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观看案例视频《三麓奶粉事件》。

学生回答略(下同)。

老师:“三麓奶粉”侵犯了消费者什么权利?消费者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办呢?(设计意图:民生与健康是人一生最大的事情,党中央高度重视。《三麓奶粉事件》是典型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重大事件,通过视频观看,学生能感知到消费者权益受到侵犯的事实,激发学生兴趣,为下步了解维权途径和方法、怎样维权作铺垫。)。

(二)情景展示感悟与体验。

学生表演《眼镜xxx》。

教师:眼镜店老板拒绝赵庆同学的要求,他该怎么办呢?请你为他出几个好主意。

教师:从上面事例中,我们得到懂得了哪些道理?

学生:作为消费者,我们不仅要明了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更要懂得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山东人民版教材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节内容。《面对责任的选择》通过对一些事例的分析,讲述承担责任的代价、好处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使大家明白承担责任要付出代价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逃避责任、推卸责任,承担责任会给个人、别人、集体、社会和国家带来益处,不承担责任要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此引导大家学会如何选择责任和勇气和勇于面对责任。

1.知识与技能: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意义;明确不承担责任的种种不良后果;通过对责任不同选择的不同结果的分析,得出面对责任的应有选择,同时也要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最大限度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同不负责任的行为和个人作斗争,维护社会正义正气,维护道德和法律。

教学重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意义;不承担责任的不良后果。

教学难点:在比较中认识负责任的必要性。

制作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身份不同,责任不同”,每个人有许许多多的责任,面对责任我们可以有几种选择?应该怎样选择才是正确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面对责任的选择》。(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学新课。

(一)共同探讨: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

活动一:大屏幕出示课本p19的三幅图。

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有些同学不愿意担任班干部?你对担任学生干部有什么看法?

通过学生回答,最后老师总结承担责任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而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板书:1.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

(1)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过渡:那么,承担责任是不是就是只有付出代价呢?

活动二:请同学们阅读p20李岚的材料。

想一想:在承担讲解员的责任中,李岚都付出了哪些代价?

议一议:李岚在付出代价之后,对自己是不是毫无意义呢?(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作了充分的讨论之后,老师对承担责任的作用意义进行归纳总结。

板书:(2)承担责任对个人、对社会的好处。

同时,老师还可以让同学们列举一些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如:洪战辉、任长霞等由此产生的意义,对其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练习一:【分析身边事】。

大屏幕出示p21的四则材料。

思考:请你替这些同学选择,说明选择的理由,并分析承担责任的代价和意义。

学生思考、回答,充分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意义,从而自觉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练习二:【谈谈身边事】。

教师:作为一个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自觉承担责任呢?请大家从自己身边的小事谈起。

学生思考后展开交流。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出示课件】。

在家庭生活中,自觉承担起孝敬父母的责任,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经常和父母谈心,交流自己的心理感受;在学校生活中,积极完成学校和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帮助生活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在社会生活中,积极参加社会的公益活动,到街道清除小广告,自觉维护社会秩序,为社会的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地去完成我们需要完成的责任。面对责任,我们应该积极承担,不能逃避和推卸。承担责任既要付出代价,也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好处。如果面对责任,而不承担责任呢?我想,只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种种不良的后果。

(二)敲响警钟: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活动三:【课件展示】。

大屏幕出示p22杨某的故事。

思考:杨某不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带来了哪些后果?社会生活中由于不负责任带来严重后果的事例还有哪些?与同学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每个人都应承担自己的责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不承担责任、不履行应尽义务的人,这给个人、他人和社会都会带来种种不良后果。

教师:可见,一个人如果不承担责任,会带来许多不良的后果。像材料中的杨某,由于没有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他受到了道德的谴责,失去了别人的信任,而且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板书:2.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1)一个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人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2)对他人的利益和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要受到法律制裁。

练习三:【列举事例】。

教师: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承担责任的社会现象呢?

学生思考后展开交流。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练习四:【明辨是非】。

昨天应该是亮亮值日了,而他却没有来。当老师问他时,亮亮理直气壮地说:“我胳膊摔了一下,怎么值日!”今天上午,亮亮迟到了,老师问他迟到的原因,他愤愤地说:“都怨爸妈,没有及时把我叫醒!”

学生思考、回答,掌握本节课的所学知识,能用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克服种种困难、甚至付出代价也要去积极承担责任,不能寻找这样或那样的借口而推卸责任。如果我们不承担责任就会失去同学的信任,失去老师的信任,就会降低自己的人格,就会使学习退步。因此,我们面对责任,要积极地去承担!

练习五:【向他们提建议】。

完成教材p23的填一填:

观察同学们不负责任的现象,向他们进一言:

设想如果一个同学学习上极端不负责任,可能造成的后果: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责任感是国民素质的标志,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尽管承担责任可能会使我们付出代价,但是承担责任的同时也会伴随我们的成长,承担责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实际的意义,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为充实、更有价值。让我们从小树立起责任感,从小自觉承担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承担的责任,长大后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课堂检测:(见导学指南)。

五、布置作业。

1、承担责任需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2、承担责任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3.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六、板书设计:面对责任的选择。

1.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

(1)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2)承担责任对个人、对社会的好处。

2.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1)一个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人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2)对他人的利益和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要受到法律制裁。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3、为自己的家人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课前准备:

1、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

2、准备一张家庭生活照。

3、教师准备一张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

学习内容。

明确家庭的含义,了解老师的家人情况,学习表述方式学生活动介绍自己家里人看老师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了解老师的家人情况教师活动。

1、结合发言情况进行指导、总结。

2、结合照片进行介绍。

3、老师巡视指导。

4、老师指导并对说的好的同学给与表扬。

5、进行爱家人教育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彼此分享家庭的幸福小组介绍自己家人情愉快况让全班同学了解我的请同学到前边介绍,家人其他同学看照片听总结,进行尊重普通和老师共同总结本课劳动者的教育的收获。

一、导入。

谈话引入: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谁?请哪位同学介绍,就把事先收上来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如果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把临时居住在自己家的亲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从而明确家庭的含义。)。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投影出示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

1、介绍:“这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大时,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个是老师?”“猜一猜其他几个人是谁?”

3、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把画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爸爸妈妈种田,爸爸在树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在看电视,姐姐在读书,妹妹在玩耍等)。

4、小结:刚才老师都向大家介绍了哪些内容?

板书:工作爱好习惯。

(学生对老师的童年生活都是非常感兴趣的,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既了解了老师的童年生活,熟悉了老师的家人,在不知不觉中也学会了介绍家人的方法。)。

(二)介绍自己的家人。

1、谈话:你们愿不愿意把你的家人介绍给同学们?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家人的情况介绍给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大家,小组的同学如果想了解什么,也可以请她给介绍一下。

2、小组介绍(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就像听故事一样,了解到小伙伴的家人情况;同时在语言表述上,互相指导,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提高。)。

3、小组选举一位介绍最好的同学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老师对介绍的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对于一年级同学来说,能走上讲台给全班同学介绍就已经是很出色的了,如果再能语言流畅的进行介绍,这更是高水平的展现。教师适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获得的将是成功的喜悦。)。

三、总结:通过今天对家人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

教学设计思想品德七年级

二、学生对教材知识理解不透彻。

很多学生平时学习也很认真、用功,所布置的识记任务也能如期完成,作业也做得很认真,是老师同学眼中的好学生,但一到考试成绩总是很不理想,老师和家长着急,学生自己也很苦闷,甚至对学好思想品德课丧失了信心。其实,要想学好思想品德课,单靠识记课本知识,简单地照抄照搬答案,是远远不够的,也是行不通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活学活用。现在的考试试题越来越灵活,开放性很强,答案多元化,不唯一,单纯的知识考查题目越来越少,就算是选择题也是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依据教材知识结构来命题的,单靠死记硬背课本知识也很难得分,更别说“辨析题”“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索题”了。只是“题目在书外(联系生活中的实例,作为背景材料设问)答案在书内(答案来自教材中的观点)如果对教材知识结构不熟悉,对课本知识理解不透彻,对重要观点不会活学活用,答题就会不得要领,很难把一些简单的题目解答出来。

三、学生不会审题,审题不清。

四、学生不会分析思考,解题能力差。

现在的思想品德课考试题目越来越灵活,更加注重对理论联系。

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出题人多从社会热点问题和初中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或教训出发来命题。学生抓不住解决各种题型的方法,遇到老师课上没有讲过的新的时事、案例等问题时就傻眼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不会把社会热点与教材观点、原理联系在起来作答,而是自己信口开河,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就题论题,答案缺少组织性,缺乏条理性,不分要点,不分主次,让人看了一头雾水,自然考试成绩很不理想。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

(1)化知识为方法,化方法为德性。教材的编写,在每一个具体主题的落实上以此“三维”为铺陈线索:知识传授(设计安排课程的知识点)——获取方法(解决知识如何掌握的问题)——德性与价值观的养成(情感培养、态度的改变、行为习惯的获得、德性的提升)。

(2)把握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理念,紧贴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实际。教材的编写体现这样四个“紧贴”,即紧贴时代、社会、学校、学生生活。既使得思想品德教材具有广阔的视角,使学生受到时代精神的涵咏,同时又与他们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场景密切关联。

(3)在面对学生生活场景的同时引导学生生活,提高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智慧的挑战性和吸引力。

(4)力求在清晰、简明说理的基础上,选取具有客观性并有深厚生活底蕴、有很强感染力、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素材作为基本的教材内容,并能以美的方式呈现。

二、教学建议。

第一,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活动环节的策划上,而不是知识点的解释。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学生必要的引导。

第三,教材中的知识点用分数加以量化的评价方式已不合事宜。教师对这门课的评价应重在检测学生在面临具体的问题时的态度变化、心理状态和综合应对能力的提高上。

三、工作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教育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研究、指导”为基本职责,在教研活动中和思品教师共同提高职业道德、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积极引导思品教师学习、研究、实践思想品德新课程,继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思想思品课教学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为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努力!切实提高教研工作的效益,营造良好的教研文化,抓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我县思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工作重点。

1.深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组织思品教师继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总结、交流思想品德课教学和教改的经验,开展对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讨论,改进思品课教学,努力探索发挥思品课的德育功能,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

2.继续做好使用新教材的培训工作。组织思品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编教材,使我县思品教师尽快适应,把握新教材的特点;组织教师学习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备课时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情感、备手段、备评价等。

3.进一步探索研究性学习。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确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阶段性目标,实施思想品行课中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4.加强毕业班复习指导。组织九年级教师集体备课,召开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研讨会,研究2006年中考思品试题,明确中考导向与试题改革的特点,改进九年级思想品行课课堂教学;探讨初中毕业班教学、复习、考试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相适应问题。关注、研究七、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提高基础年级的教学质量。

5.根据中学生特点,结合思品课教学,继续进行心理健康、行为习惯、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的宣传教育活动。

五、教学进度。

期中前期中后期末。

七年级1-2单元3-4单元1-4单元。

八年级1-2单元3-4单元1-4单元。

九年级1-2单元3-4单元1-4单元。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山东人民版教材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节内容。《面对责任的选择》通过对一些事例的分析,讲述承担责任的代价、好处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使大家明白承担责任要付出代价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逃避责任、推卸责任,承担责任会给个人、别人、集体、社会和国家带来益处,不承担责任要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此引导大家学会如何选择责任和勇气和勇于面对责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意义;明确不承担责任的种种不良后果;通过对责任不同选择的不同结果的分析,得出面对责任的应有选择,同时也要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最大限度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同不负责任的行为和个人作斗争,维护社会正义正气,维护道德和法律。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意义;不承担责任的不良后果。

教学难点:在比较中认识负责任的必要性。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情景感悟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身份不同,责任不同”,每个人有许许多多的责任,面对责任我们可以有几种选择?应该怎样选择才是正确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面对责任的选择》。(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学新课。

(一)共同探讨: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

活动一:大屏幕出示课本p19的三幅图。

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有些同学不愿意担任班干部?你对担任学生干部有什么看法?

通过学生回答,最后老师总结承担责任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而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板书:1.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

(1)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过渡:那么,承担责任是不是就是只有付出代价呢?

活动二:请同学们阅读p20李岚的材料。

想一想:在承担讲解员的责任中,李岚都付出了哪些代价?

议一议:李岚在付出代价之后,对自己是不是毫无意义呢?(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作了充分的讨论之后,老师对承担责任的作用意义进行归纳总结。

板书:(2)承担责任对个人、对社会的好处。

同时,老师还可以让同学们列举一些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如:洪战辉、任长霞等由此产生的意义,对其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练习一:【分析身边事】。

大屏幕出示p21的四则材料。

思考:请你替这些同学选择,说明选择的理由,并分析承担责任的代价和意义。

学生思考、回答,充分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意义,从而自觉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练习二:【谈谈身边事】。

教师:作为一个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自觉承担责任呢?请大家从自己身边的小事谈起。

学生思考后展开交流。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出示课件】。

在家庭生活中,自觉承担起孝敬父母的责任,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经常和父母谈心,交流自己的心理感受;在学校生活中,积极完成学校和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帮助生活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在社会生活中,积极参加社会的公益活动,到街道清除小广告,自觉维护社会秩序,为社会的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地去完成我们需要完成的责任。面对责任,我们应该积极承担,不能逃避和推卸。承担责任既要付出代价,也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好处。如果面对责任,而不承担责任呢?我想,只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种种不良的后果。

(二)敲响警钟: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活动三:【课件展示】。

大屏幕出示p22杨某的故事。

思考:杨某不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带来了哪些后果?社会生活中由于不负责任带来严重后果的事例还有哪些?与同学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每个人都应承担自己的责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不承担责任、不履行应尽义务的人,这给个人、他人和社会都会带来种种不良后果。

教师:可见,一个人如果不承担责任,会带来许多不良的后果。像材料中的杨某,由于没有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他受到了道德的谴责,失去了别人的信任,而且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板书:2.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1)一个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人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2)对他人的利益和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要受到法律制裁。

练习三:【列举事例】。

教师: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承担责任的社会现象呢?

学生思考后展开交流。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练习四:【明辨是非】。

昨天应该是亮亮值日了,而他却没有来。当老师问他时,亮亮理直气壮地说:“我胳膊摔了一下,怎么值日!”今天上午,亮亮迟到了,老师问他迟到的原因,他愤愤地说:“都怨爸妈,没有及时把我叫醒!”

学生思考、回答,掌握本节课的所学知识,能用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克服种种困难、甚至付出代价也要去积极承担责任,不能寻找这样或那样的借口而推卸责任。如果我们不承担责任就会失去同学的信任,失去老师的信任,就会降低自己的人格,就会使学习退步。因此,我们面对责任,要积极地去承担!

练习五:【向他们提建议】。

完成教材p23的填一填:

观察同学们不负责任的现象,向他们进一言:

设想如果一个同学学习上极端不负责任,可能造成的后果: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责任感是国民素质的标志,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尽管承担责任可能会使我们付出代价,但是承担责任的同时也会伴随我们的成长,承担责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实际的意义,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为充实、更有价值。让我们从小树立起责任感,从小自觉承担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承担的责任,长大后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课堂检测:(见导学指南)。

五、布置作业。

1、承担责任需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2、承担责任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3.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六、板书设计:面对责任的选择。

1.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

(1)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2)承担责任对个人、对社会的好处。

2.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1)一个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人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2)对他人的利益和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要受到法律制裁。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少先队组织,崇敬革命先烈,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

2、在活动中学习队的知识和礼仪,学会正确使用红领巾,掌握敬礼、呼号等正确姿势。

教学准备:

1、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

2、布置教室。

3、队歌磁带。

4、排练小品。

教学过程:

活动(一)——重温入队那一天。

1、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入队的那一天,想想当时是什么情景。

2、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当你第一次戴上红领巾时你想了些什么?

3、小品表演《入队的那一天》。

4、瞧!我们多么爱惜自己的红领巾呀!现在我们都已经入队一学期了,我们再来看看我的红领巾,比一比谁能爱惜它!

活动(二)走进队史陈列室。

1、展示队史室,学生按兴趣,调整自己的座位,分成四个方阵。

第一方阵:认识队旗、队徽、誓词、队歌等。

第二方阵:观看人民领袖和队员们在一起的照片。

第三方阵:了解队史和队史上的少年英雄们。

第四方阵:了解本校少先活动的照片和荣誉,然后依次交换方阵。教师依次到各方阵作简单介绍。学生分方阵进行相互交流,了解队史及有关少先队知识。

2、每个方阵派代表交流观后感。

(1)看到我们的饿少先队有这么长的历史,你有什么感想?

(2)烈士的鲜血染红了队旗,染红了我们的红领巾,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队旗和红领巾?

(3)你曾经参加过少先队的哪些活动?加入少先队后你的生活更开心吗?

(4)跟过去的少年儿童相比,你感到现在生活得怎么样?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3、总结:

没有党的领导,没有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战,我们怎么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动(三)——队知识小竞赛。

1、由学生组织少先队知识竞赛,首先确定竞赛组织形式和评比方法。

2、利用学生课前自编自制的竞赛题,进行少先队知识小竞赛。

3、利用竞赛活动小结,教师作表彰和鼓励。

4、小结:让我们做一名合格的是少先队队员。

5、出示队歌、手捧红领巾、面对队旗、齐唱队歌。

活动(四)——对歌。

1、中队长指挥齐唱《少年先锋队队歌》。

2、男女生赛歌。

男生:三毛、小萝卜头,他们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痛苦诉说——独唱《卖报歌》。

活动(五)——“雏鹰行动“设计。

1、今年是红领巾的几岁生日。让我们共同设计出一次“雏鹰行动”计划来作为对少先队生日的献礼。

2、各小队策划“雏鹰行动”方案。

3、落实具体的实施计划,准备实施。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了解礼貌的基本含义;理解讲礼貌的重要性;掌握文明礼貌的主要表现。

2、能力目标: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在与人交往时做到语言文明、态度和气、举止优雅,逐步学会以礼待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树立不讲礼貌为耻、有礼貌为荣的交往态度,不断改进自身失礼的行为,并乐于以礼待人。

重点:学生对待礼貌的态度。

难点:如何让学生将礼貌落到实处。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划分学习小组,便于课上合作学习。学生:搜集和礼貌有关的故事。

活动一:课前热身。

活动二:新课教学。

同学表演p78页材料情景,讨论问题:甲乙两个同学的行为有什么不同?

甲乙的不同行为给交往对象带来什么感受?甲乙的行为分别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

板书:礼貌是尊重课件展示礼貌的含义。

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

不礼貌的后果:对他人造成伤害,也伤害自己,妨碍我们与人交往。

活动二:视频观看——《央视公益广告借熊猫讽国人不文明出国游》以及外国人在旅游景点的不文明表现。

思考:(1)视频及图片展示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2)是否文明礼貌只是个人的私事,与别人没有关系?课件展示: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是否文明礼貌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活动三:写一写,议一议:礼貌大侦查。

(1)侦查你身边的有礼的表现。

(2)说说无礼的表现。

(3)写写如何改进。

学生自己写,然后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归纳分析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小结:我们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质。

板书: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课件展示:礼貌的三方面表现及作用。

1、语言文明的魅力:p80语言文明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让人感觉暖意融融。

2、态度亲和的魅力。

态度亲和,能使我们增添交往的魅力,也是文明礼貌的重要内容,会给人亲切感,受尊重感,拉近彼此距离,增进人们的友谊与团结,让人感觉温暖、愉快。

3、举止端庄的魅力。

举止端庄,是我们要培养的良好行为方式。它反映了我们高雅的气质,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

处理书上有关习题。

日常礼貌用语:见面语、感谢语、致歉语、告别语。

阅读关于举止端庄的三方面表现:容貌清洁、服装、举止规范勉励学生不断做个有礼貌的人。

课堂小结:一个友好的眼神,一个舒心的微笑,一个得体的举止,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什么,却在内心洋溢起一种美的享受。让我们用礼貌装扮我们的生活,那时,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谨以达芬奇名言共勉: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麦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麦穗则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的母亲。希望学生有礼走天下。

1、课堂练习:

2、板书设计:

礼貌显魅力。

1、礼貌的含义。

2、礼貌的重要性:礼貌是尊重的体现,礼貌是文明的体现。

3、礼貌的表现: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

(一)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1)教学设计以故事带入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设计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学生身边常见的问题创设情景,组织学生判断、分析、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有礼貌带给人的好处,发现自己在平时生背诵礼貌的三方面表现及作用。学习中在礼貌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或理解误区,进而解决学生在礼貌方面忽视问题,对学生行为进行指导。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学生去说、去讲、去演、去练、去思,关键之处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上多采用了小组讨论,学生表演体现了一点生本举措。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气氛深厚,学生学得扎实。

(二)不足之处:

1、在教学环节的处理上,有些过渡语言不够精炼,显得拖沓冗长。多设问题场景,学生讨论解决,从而懂得礼貌的重要性。老师讲得多,还要多举一些自己或身边的事例。如:今天你礼貌了吗?这个星期我们礼貌待人了吗?见到老师问好了吗?等等。从而训练学生的品行,培养学生的道德,在人际交往中懂得礼貌用语的要求。学以致用,如何有效的激励学生使他们表现出更大的主动性和热情,是我应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2、在让学生说出自己如何改进时,可能是学生的“自尊心”的原因致使学生不敢或不愿发言,从而使课堂气氛陷入沉闷,影响了整体的课堂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许换个方式,让学生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收藏或者改成以老师的自我反省为例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的方式也许会更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的把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希望学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达到所学为我所用的目标。

教学设计思想品德七年级

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已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作为基础学科的思想品德课,依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观念、教学思想上都有了崭新的变化。中学政治教育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个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我通过这几年的政治课教学发现,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和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这就需要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采用体验教学方法。要想完成体验式教学,必须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完成教学。

1、上好“聊天课”。初一学生刚由小学升入中学,自我克制能力差,自我表现欲强,并且现在学校都采取多媒体教学,学生的思想很活跃,在课堂上爱发表自己的看法,说点题外话,老师如果一味禁止,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堵不如疏”。为此,我就挤时间让学生尽情地聊个够。首先,利用课余时间征集大家感兴趣的话题,针对具体问题再谈谈自己的看法。课堂上充满了掌声、笑声,直到下课同学们仍意犹未尽,很多同学告诉我,这样的课应多上几次。

2、上好“小品课”。小品是中国人最喜欢的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在初一思想政治课中偶尔上上小品课,能让同学们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们应怎样正确面对来自心理品格、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问题。

3、上好“辩论课”。初一的学生虽然年龄小,知识还不够丰富,但他们已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时他们的知识、能力超乎教师的意外。为了上好辩论课,课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搞过几场辩论课,同学们不仅掌握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还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

4、上好“讨论课”。问题通过争辩,就会更加明晰。让学生前后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就某一观点,某一现象,发表见解,做出评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静听”的记忆变为热烈的“辩论”。有时,以当堂课内容为中心,让学生说课本,说自己,说生活,说电视节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和“主角”意识。

5、指点学生自己上课。课堂教学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那么学生的素质得不到提高,所以对于一些适宜学生理解的教材,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去探索原因,再上讲台当小教师把它讲出来,讲前,从选题到组织材料,到讲法,精心指点,讲后认真评价,拾遗补缺,概括总结,这样的教与学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使学生分享到自己验证成功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除此之外,在初一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还可以采取其他一些教学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观看爱国主义录像片、故事会、角色扮演等等,每个政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去把握。只要我们有的放矢,总会事半功倍的。

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思想品德优秀教学怎么设计?许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了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3、为自己的家人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1、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

2、准备一张家庭生活照。

3、教师准备一张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

1、结合发言情况进行指导、总结

2、结合照片进行介绍

3、老师巡视指导

4、老师指导并对说的好的同学给与表扬

一、导入

谈话引入: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谁?请哪位同学介绍,就把事先收上来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如果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把临时居住在自己家的亲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从而明确家庭的含义。)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投影出示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

1、介绍:“这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大时,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个是老师?”“猜一猜其他几个人是谁?”

3、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把画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爸爸妈妈种田,爸爸在树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在看电视,姐姐在读书,妹妹在玩耍等)

4、小结:刚才老师都向大家介绍了哪些内容?

板书:工作 爱好 习惯

(学生对老师的童年生活都是非常感兴趣的,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既了解了老师的童年生活,熟悉了老师的家人,在不知不觉中也学会了介绍家人的方法。)

(二)介绍自己的家人

1、谈话:你们愿不愿意把你的家人介绍给同学们?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家人的情况介绍给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大家,小组的同学如果想了解什么,也可以请她给介绍一下。

2、小组介绍(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就像听故事一样,了解到小伙伴的家人情况;同时在语言表述上,互相指导,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提高。)

3、小组选举一位介绍最好的同学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老师对介绍的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对于一年级同学来说,能走上讲台给全班同学介绍就已经是很出色的了,如果再能语言流畅的进行介绍,这更是高水平的展现。教师适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获得的将是成功的喜悦。)

三、总结:通过今天对家人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3、为自己的家人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课前准备:

1、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

2、准备一张家庭生活照。

3、教师准备一张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

学习内容。

1、结合发言情况进行指导、总结。

2、结合照片进行介绍。

3、老师巡视指导。

4、老师指导并对说的好的同学给与表扬。

一、导入。

谈话引入: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谁?请哪位同学介绍,就把事先收上来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如果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把临时居住在自己家的亲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从而明确家庭的含义。)。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投影出示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

1、介绍:“这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大时,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个是老师?”“猜一猜其他几个人是谁?”

3、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把画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爸爸妈妈种田,爸爸在树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在看电视,姐姐在读书,妹妹在玩耍等)。

4、小结:刚才老师都向大家介绍了哪些内容?

板书:工作爱好习惯。

(学生对老师的童年生活都是非常感兴趣的,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既了解了老师的童年生活,熟悉了老师的家人,在不知不觉中也学会了介绍家人的方法。)。

(二)介绍自己的家人。

1、谈话:你们愿不愿意把你的家人介绍给同学们?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家人的情况介绍给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大家,小组的同学如果想了解什么,也可以请她给介绍一下。

2、小组介绍(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就像听故事一样,了解到小伙伴的家人情况;同时在语言表述上,互相指导,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提高。)。

3、小组选举一位介绍最好的同学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老师对介绍的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对于一年级同学来说,能走上讲台给全班同学介绍就已经是很出色的了,如果再能语言流畅的进行介绍,这更是高水平的展现。教师适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获得的将是成功的喜悦。)。

三、总结:通过今天对家人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