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案>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热门19篇)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热门19篇)

作者:文锋

一个良好的教学计划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时间,提高教学效果。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编写教学计划也需要与时俱进,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特点、影响,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代代传承的中华美德。

2、能力目标:

把握中华文化特点的能力;

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文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了解中华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

讲授法、探究法、事例法等。

1课时

多媒体

(一)导入

师:请同学们欣赏歌曲《中国话》,边欣赏边思考:在歌曲中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学生认真听,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导入新课。)

(二)新授

(板书课题)灿烂的中华文化

师:通过听歌曲我们感受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接下来我们就“话一话”中华文化。

(活动一)【话文化】

1、你还了解哪些中华文化?

2、你喜欢哪种形式的中华文化?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补充总结。)

师:通过学生列举中华文化的实例,我们发现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包罗万象,那么具体来说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请同学生阅读教材65页末段。

(教师点名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教材回答教师问题,教师提示总结。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材料,向学生讲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师: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一方面特点,下面我们来看教材64页上的探究,通过探究活动总结一下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

(活动二)【比一比】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每小组的同学分别回答探究上的问题,看哪一组回答得好,然后每组推荐一名同学概括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

学生总结出:源远流长。

(教师解释源远流长的原因。)

师:下面我们来看“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相关链接,进一步证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学生否认,异口同声回答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教师点拨:既然各民族为中华文化都做出了贡献,那么各民族之间就要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彼此不要歧视欺压。

(活动三)【说一说】学生列举一些格言,并说说对做人做事的影响。教师由探究活动引出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传统文化有哪些深远影响。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例子,进一步证明中华文化的影响深远。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学生讲述故事并回答问题,教师根据探究活动得出结论:既然传统美德影响我们的一言一行,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那么我们对传统美德,就要薪火相传。)

师:那么代代传承的美德有哪些?(学生回答)

师: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与时俱进的传统美德有哪些呢?我们先来完成一个连线题,根据连线题解决我们的问题。(学生完成连线题,教师总结补充)

(活动五)【做一做】作为中华儿女,你打算为传承中华文化做点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补充。

(三)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特点、影响,以及中华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在创造中华文化的同时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对于中华文化,我们不仅要继承,而且要不断的进行创新,这样中华文化才能更具生命力和凝聚力。请同学们看板书,像不像一朵花?如果它是一朵花,那我们就共同祝愿中华文化这朵璀璨的奇葩,越开越芬芳,越开越美丽!

师:下面到了我们每节课的轻松驿站时间。

(活动六)【轻松驿站】请三名同学讲幽默笑话。

(四)巩固练习

多媒体展示习题,学生思考并完成。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创作或收集一个文学小作品。(备注:可以是诗歌、对联、绕口令、快板、寓言故事、名言警句、谚语等等)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

1、知识目标: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特点、影响,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代代传承的中华美德。

2、能力目标:

把握中华文化特点的能力;

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文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了解中华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教学重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事例法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同学们欣赏歌曲《中国话》,边欣赏边思考:在歌曲中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学生认真听,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导入新课。)。

(二)新授。

师:通过听歌曲我们感受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接下来我们就“话一话”中华文化。

(活动一)【话文化】1、你还了解哪些中华文化?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补充总结。)。

师:通过学生列举中华文化的实例,我们发现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包罗万象,那么具体来说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请同学生阅读教材65页末段。

(教师点名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教材回答教师问题,教师提示总结。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材料,向学生讲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师: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一方面特点,下面我们来看教材64页上的探究,通过探究活动总结一下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

(活动二)【比一比】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每小组的同学分别回答探究上的问题,看哪一组回答得好,然后每组推荐一名同学概括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

学生总结出:源远流长。

(教师解释源远流长的原因。)。

师:下面我们来看“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相关链接,进一步证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学生否认,异口同声回答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教师点拨:既然各民族为中华文化都做出了贡献,那么各民族之间就要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彼此不要歧视欺压。

(活动三)【说一说】学生列举一些格言,并说说对做人做事的影响。教师由探究活动引出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传统文化有哪些深远影响。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例子,进一步证明中华文化的影响深远。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学生讲述故事并回答问题,教师根据探究活动得出结论:既然传统美德影响我们的一言一行,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那么我们对传统美德,就要薪火相传。)。

师:那么代代传承的美德有哪些?(学生回答)。

师: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与时俱进的传统美德有哪些呢?我们先来完成一个连线题,根据连线题解决我们的问题。(学生完成连线题,教师总结补充)。

(活动五)【做一做】作为中华儿女,你打算为传承中华文化做点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补充。

(三)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特点、影响,以及中华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在创造中华文化的同时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对于中华文化,我们不仅要继承,而且要不断的进行创新,这样中华文化才能更具生命力和凝聚力。请同学们看板书,像不像一朵花?如果它是一朵花,那我们就共同祝愿中华文化这朵璀璨的奇葩,越开越芬芳,越开越美丽!

师:下面到了我们每节课的轻松驿站时间。

(活动六)【轻松驿站】请三名同学讲幽默笑话。

(四)巩固练习。

多媒体展示习题,学生思考并完成。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创作或收集一个文学小作品。(备注:可以是诗歌、对联、绕口令、快板、寓言故事、名言警句、谚语等等)。

八、板书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

在《灿烂的文明之花》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教学思路清晰,对课程标准把握深刻到位,运用教材合理有度。新课标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老师更应像一名策划,要做到真正发动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他们学会读书、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发言,老师则根据需要适时去引导、点拨就行了。在对课标、教材深刻理解的同时,还要求老师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具有很高的'素材搜集和整理能力。为此,在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了很多本地和国家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成果及活动,给同学们提供了学习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便于他们理解所学。特别是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展示,使同学们对家乡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增进了了解,增强了其自豪感、幸福感,激发了其投身家乡建设的决心。

注重教学的启发性、主动性。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案例的选择时能够注重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又与当前社会热点相连接,体现思想品德课的德育特色、人文性特点,如采用了“感动心灵的人物――本”支教的素材,通过设计层层设问,引导同学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谈认识,并及时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他们不由自主的去探索,提升了思想境界,激发了其学习先进人物,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的决心。教师避免了繁长的讲解,不用找结论,学生已经自己得出结论了。让学生在活动讨论的过程中自然得出,更易于其接纳。尊重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堂容量增加了,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比较充分的锻炼。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不足之处:少部分学生反映有时讲得较快,由于选取的素材较多,老师便急忙处理,而一些学生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老师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大部分学生能接受的程度,讨论时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注意尽可能多的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树立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思想。通过上这节课,更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犹如打开了一扇窗户,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各位老师给予的评价,对提高业务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指导,在今后工作中会做得更好!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感受中华文化的能力和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总的特点、地位及其影响,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明确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1、教学重点: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仰韶文化遗址和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图片。

教师: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故被命名为仰韶文化,但仰韶文化的中心是陕西华山。大汶口文化是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于1959年首次发现并进行发掘,考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是中国最重要的原始文化。灿烂的中华文化正是从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的。那么,中华文化有何特点和作用?中华传统美德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灿烂的中华文化》。

合作探究。

多媒体显示:七嘴八舌:提到中华文化,你还会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穿着旗袍的女孩子、一群人打太极拳、万里长城、京剧剧照、故宫博物院的图片。

学生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

多媒体显示:中国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师:大家能说出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吗?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

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

多媒体分别显示: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配甲骨文和中国书法图片)、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典籍的图片)、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配地动仪、编钟等图片)、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配《全唐诗》《西游记》等书的封面图片)、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配老子的画像和《中国哲学史》的封面图片)、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配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教师:中华文化既是博大精深的,也是源远流长的。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为什么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教师:现在,我们就能归纳出中华文化总的特点。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中华文化总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教师:大家知道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储藏影响吗?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如何?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历史典故。

多媒体显示“苏武牧羊”的图片,并显示以下文字:苏武牧羊的典故蕴含了什么传统美德?

学生:热爱祖国。

多媒体显示“徙木为信”的图片,并显示以下文字:徙木为信的典故蕴含了什么传统美德?

学生:诚实守信。

多媒体显示“负荆请罪”的图片,并显示以下文字:负荆请罪的典故蕴含了什么传统美德?

学生:宽以待人。

多媒体显示:七嘴八舌:列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

教师:我们来看一些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多媒体显示:

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崇尚气节)。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热爱祖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

满招损,谦受益。(谦虚谨慎)。

历览前贤国与事,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

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为先。(为人正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学习)。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诚实守信)。

教师: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还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因为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师: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是一成不变的吗?

多媒体显示:议一议:有人认为,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的精华,它的内容和形式永远也不会发生变化。这种观点是否正确?简述理由。

学生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

多媒体显示: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形式会更加丰富。

课堂小结。

教师:请大家将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

多媒体显示:

课堂小结。

中华文化总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地位及其影响: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它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们要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文档为doc格式。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难点: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教学准备】。

课件、课堂练习、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

1、听“古典音乐”

2、看“万里长城”“故宫”“书画展”等图片…。

3、古诗朗诵…。

讲授新课:

活动一:看谁说的多。

2、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

1、你是怎样品味这些文化情趣的?

2、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3、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

活动三:谚语和格言赏析。

1、吃一堑,长一智。

2、车到山前必有路。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活动四:讲故事。

1、请三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以下三个历史故事。

苏武牧羊。

徙木为信。

负荆请罪。

2、这些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课堂训练】。

当堂完成巩固练习。

【集思广益】。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

《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人教版九年级思品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题的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传统美德”的要求,本框题主要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力量,了解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和传统美德的品质,对学生增强文化认同感和中华文明自豪感有很大帮助,故本框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中华文化的组成;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及影响;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品质。

2)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的力量,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同时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中华文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

二、说学情。

当今社会,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不断深入,加上学生认知层面较窄,辨别能力不强,导致一些学生漠视了中华文化,如:少有学生听京剧,古典名著大多不愿看,考试怕考文言文等;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部分学生成为了哈日、哈韩一族;产生了与传统美德相悖的言行,如考试作弊、顶撞父母等,因此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的教育尤为重要。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中引教师首先创设出一个直观情境,使学生在情景中直观体会,耳濡目染的感受中华文化的特点。并通过设置多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寻找答案并配合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更多的信息交流。具体方法中采用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法,问答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等。

四、说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自身资源,尊重学生的感受﹑生活体验和道德选择能力,把学生看成是思想品德的共同创造者。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

五、说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关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搜集传统美德小故事。

2、教学流程。

本课采用发展情感类的活动教学流程,具体为: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共同探究,学习新课。

做出小结,巩固新知。

具体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欣赏一段中华水袖舞表演,倾听古筝演奏,使学生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然后响起一阵钟声,将情境直接切入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

设计意图:以音乐表演导入,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进入教学情景。

第二环节:共同探究,学习新课。

让学生在20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情境中,提出与教学目标一致的问题,使学生在自觉思维,主动寻找、总结信息,完成学习任务。

首先,通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一个篇章一个篇章的推进,充分展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其次,通过学生所展现的一段茶艺表演,使同学们更深的体会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然后,通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比曾经出现过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地中海北岸的古罗马文明,南亚次大陆的古印度文明以及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这些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并入了其他文明,唯有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使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中华文化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全民族人民创造了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对人类文明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再次,通过恣蚊饱血的典故,引出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是薪火相传,并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的。

第三环节,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小结,给出当前社会上出现的热门现象,抛出问题,令学生用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分析,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点;理解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和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2.能力目标:具有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的能力;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中华传统美德认同感并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视频)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片断。

学生思考:这些画面是从哪节选下来的?你从这组画面中得到中华文化哪些信息?

教师点拨:外国朋友安妮也从网上观看了这一画况,他被开幕式的精彩场面深深震撼了,他觉得中华文化太神奇了,从而对中华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想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她。

假如你是安妮的中国网友小华,你将怎样向安妮介绍中国文化呢?

二、讲授新课。

1.(多媒体)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音乐中展示一组组中华文化的图片:先按时期分别展示殷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隋唐时期、明清及近代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再按类别分别从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方面介绍中华文化的突出成就。

(2)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当中有传统文化的体现吗?

(3)综合以上活动你认为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3.教师小结:(1)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传统不曾被打断的国家,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但中华文化不神秘,离我们也不遥远,他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也是丰富多样的,它就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层次,每一点空间。

(2)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起源上说明它发源早,流传广,生命力强;博大精深从内容上概括出中华文化不仅深邃,而且广泛全面。

(3)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像一条悠久的历史长河,从远古流向现在,又从现在流向未来。中华文化是这条长河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它曾经独领风骚数千年,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最璀璨的一朵奇葩。

(设计意图:中华文化的特点比较抽象,学生在概括这一特点一时难以达到应有的高度。本活动意在先带领学生漫步中华文化画廊,领略中华文化的无限风光,引导学生多角度感知中华文化,再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较为准确地认识和归纳出中华的特点,突破重点。)。

1.过渡:安妮从大家的介绍中更进一步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魅力。她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更浓厚了,进而还想了解一些文化名人,因为他们对世界影响也很大,比如屈原,现在包括韩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研究屈原文化,申报端午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她想知道为什么屈原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2.学生自由发言:我知道的屈原。

教师归纳: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3.(多媒体)视频:屈原故里秭归端午习俗。

4.学生自主探究(多媒体依次播放以下问题)。

(1)从视频中你了解到屈原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教师归纳:屈原文化首先是一种节日习俗,包括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叶菖蒲等。(政治教案)屈原文化还包含爱国、正直、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等传统美德。我国在20把端午节作为国家法定节日,既是为了弘扬传统的民族习俗,更是为了弘扬这种传统美德。

(2)你还知道哪些对我们有深远影响的文化人物吗?他们哪一方面在影响我们?

(3)你在生活中应用过这些格言和谚语吗?你能通过一个故事来阐释这些格言谚语的含义吗?(多媒体播放吃一堑,长一智;车到山前必有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

(设计意图:(2)(3)两个环节应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自由发言,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回答这两个问题;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点拨,力图让学生的认知由具体的知识上升到较为抽象的概括。)。

5.教师小结:中华文化历经沧桑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任何民族的都是世界的,我们民族的先进文化也曾经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设计意图:以屈原爱国情操为代表中华文化不仅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学生对屈原和端午节也很熟悉。以屈原为栽体进行教学,体现了湖北的本土文化特色,以屈原高尚的爱国情操为突破点,深度挖掘文化的影响及作用,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6.过渡: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之后,安妮不禁感叹道:中国的名人真是了不起,他们创造的文化太具有感召力了。

7.学生自由辩论:中华文化就是名人创造的'文化正确吗?

(设计意图:本活动意在通过学生的自由辩论,让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产生及发展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同时辩论活动也能凸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8.教师归纳:小华的观点和大家一致,他给安妮这样回复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文化也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

1.过渡:安妮在读了小华的邮件后又有了新的想法。她说,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具有非凡的创造力。既然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那么凡是传统文化我们都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和吸收。

2.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自主探究以下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中华文化了解非常多,但在如何传承上,学生概念可能比较模糊。设计这两个问题一是想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应当批判继承,二是要让学生明确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的是中华传统美德。)。

3.教师归纳:(1)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我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还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美德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最具有生命力的道德规范。美德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表现,它们被不断丰富和发展。

4.(多媒体)依次播放下列一组组视频:两弹一星元勋组图;抗震救灾组图;以邓亚萍为代表的体育健儿奋力拼搏组图;志愿者群体义务服务组图;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事迹组图。

老师对每组图进行简洁解说并提问。

(3)这位正在奋力拼杀的姑娘是谁?我们应当向这些攀高峰的健儿们学习什么?

5.教师归纳: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美德又有新发展。如求索求真和艰苦奋斗美德的创新、以人为本、团结协作、爱心奉献美德的创新、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精神的创新、诚实守信美德的创新……无数的美德都被我们这个时代继承着、弘扬着,然后从内容到形式都被创新着,发展着。

(2)你在活动中做了什么?

7.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做些归纳补充:(1)革命歌曲大合唱、德育故事演讲、庆国庆六十周年黑板报、经典名著读书活动、暑期社会实践一一感恩践行等等。

(2)参与班级合唱比赛排练、晨会中讲德育故事、参与书画竞赛、读中华经典名著等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我从最新发生的事件,最具震撼力的感人事例说起,并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以道德模范为楷模,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落实到行动中去。)。

8.小结:我们积极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就是学习这些美德的过程,也是弘扬这些美德的过程。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式下,我们中学生不仅应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当以实际行动来维护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践行中创新我们的民族美德,并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教学反思:本课在设计上有两个特点:第一,以网络邮件传输贯穿本课始终,它既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把课堂学习交流活动又由被动变为主动。也有利于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使教学过程一呵成,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第二,依据教学的需要,打破教材原有的顺序,对教材资源进行了有机整合。使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由具体知识的认知到抽象影响的认同,再到行为上的实践。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实践,步步递进,层层深入,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第三十三中学)。

《灿烂的中华文化》整组教学设计

2、独领风骚的科学技术。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十:教学反思。

由于本地的文化特色并不是非常明显,所以,如能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文化的特征,这样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贴近生活,课堂效果会更好。同时,“我来表演你来猜”课堂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使课的进行非常顺利。然而,这一堂课还有一些有待完善之处,比如,对课堂的时间把握到不够准,使后面的课堂略显仓促,浪费了一些时间,也使得整堂课有点前松后紧。

文档为doc格式。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学生对文化的多样性、正确对待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有所了解,这为本课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但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比较抽象,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对于学生来说,提高个体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一些难度。如何在当今时代坚持和发展传统美德也是学生践行过程中的难点。

因此本节课本着课前学生收集资料,课上进行活动教学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播放奥运会火炬宣传片视频引出新课,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培养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上完这节课后,将本节课反思总结如下。

本节课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1.导入新课时通过播放北京奥运会火炬宣传片视频给学生创造了视觉、听觉等的感受,让学生在欣赏中华文化的美的感受中,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激发学生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

2.在突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这一难点时,通过对比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得出结论,对比分析的方法学生印象深刻且易理解。

3.在中华文化的内容这一知识点时采用文化知识抢答赛的形式,将学生分成小组,既有小组间竞争也有小组间合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锻炼了学生课前收集资料的能力。

4.在传统美德这一知识点时,选取的素材是西安最美女孩李娜的故事,选材具有时效性、地域性,主人公也是中学生的同龄人,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反思自己在传承传统美德时有哪些不足并能加以改进,成功突破难点。

5.集体朗诵中华文化之歌,激发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3.板书设计新颖,但是教师的简笔画水平较低,可以将这一任务交给学生来完成,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4.教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的评价单一化,今后应注意多元化评价。

总体而言,本节课是一节较成功的课,今后还应该注意细节问题,在课堂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课前学生收集资料,课上进行活动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播放奥运会火炬宣传片视频引出新课,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培养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基本内容分析:本课由“灿烂的中华文化”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两框组成。第一框主要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会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声声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了解薪火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的精华,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2.横纵向联系: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又促进了优秀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

3.教育价值: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文化,这些文化呈现出相互交织和激荡之势。一些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

通过学习《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学生对文化的多样性、正确对待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有所了解,这为本课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但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比较抽象,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对于学生来说,提高个体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一些难度。如何在当今时代坚持和发展传统美德也是学生践行过程中的难点。

1.知识与技能:通过“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训练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能列举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训练从典型材料出发经对比、思考、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培养思考、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学习,在对涉及四大文明古国文化和纵观中华文化的两个表格材料的对比、分析中,学会采用对比和归纳的方法获得中华文化的特点、力量等知识;在学习涉及小悦悦事件的典型材料,列举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之后,学会在对比、思考中,获得要坚持和发展中华传统美德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学习,在学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之后,认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和对个体、人类及世界的深远影响;在学习“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之后,初步感受传统美德的精神魅力,愿意为保护民族文化做出努力。

1.教学重点:

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而且学生缺乏对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内容的深刻了解,因此,本课把教学重点设定为: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内容。

2.教学难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比较抽象,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对于学生来说,提高个体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一些难度。如何在当今时代坚持和发展传统美德也是学生践行过程中的难点,因此,本课把教学难点设定为: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等,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在当今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传统美德。

1.教法:情境体验法,活动教学法,讲授法

2.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探究法,归纳学习法

2.教师准备:查阅资料、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教师

寄语

多媒体出示视频:《北京奥运会火炬宣传片》,指导观察并提问。

第一环节:文化名城说文化

多媒体出示陕西历史文化遗迹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列举陕西还有哪些特色文化?

第二环节:文明古国比文化

1.多媒体出示图片:“四大文明古国文化对比”,指导观察,提出问题,引导归纳。

2.多媒体出示:中华文化的力量。

第三环节:文化知识知多少

1.文化知识抢答赛

多媒体出示文化知识题

2.多媒体出示:中华文化的组成

3.引导学生列举中华文化的一些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4.多媒体出示:中华文化的特点,提问并引导归纳。

第四环节:文化影响我来说

1.多媒体出示材料:中国哲学名言警句,指导观察,提出问题,引导归纳。

2.多媒体出示:中华文化的影响

3.连线题:中华文化影响连线题

第五环节:美德故事大家讲

1.学生讲述美德历史小故事

(卧冰求鲤、孔融让梨等)

2.多媒体出示视频:“西安最美女孩”并提出一系列问题。对比分析古代司马迁与现代西安最美女孩,引导学生理解传统美德是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

3.引导列举其它的传统美德。

第六环节:文化之歌齐传唱

指导学生集体朗诵《中华文化之歌》(内容见资源包)

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引导学生做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创新者

观察材料、

思考、回答

观察图片,思考、回答

观察图片、思考回答、

归纳发言

思考回答

归纳发言

观察、思考、讨论、归纳总结

观察

思考、回答

归纳发言

阅读朗诵材料、体会

思考发言

总结归纳

聆听、体会

激发学习兴趣,启迪思维,自然过渡。

在观看视频中欣赏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了解家乡文化,增强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有助于有助于深刻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

在对比、列举、思考中,增进对中华文化力量的准确理解。小结中华文化的力量,加深认识。

学会对比分析的方法,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培养思考分析、语言表达能力、辩证思维能力。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有助于深刻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和中华文化的组成。

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语言表达能力

小结中华文化的`特点,加深认识。

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通过连线题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

有助于明确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内容。

学会对比分析的方法,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培养思考分析、语言表达能力、辩证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传统美德与时俱进的特点,并能在实际行动中践行传统美德。

情感升华,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及时检测教学效果。

及时总结所学内容,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引导学生树立传承文化的意识,增强学生践行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能力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感受中华文化的能力和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总的特点、地位及其影响,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明确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1、教学重点: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2、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特点和作用。

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仰韶文化遗址和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图片。

教师: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故被命名为仰韶文化,但仰韶文化的中心是陕西华山。大汶口文化是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于1959年首次发现并进行发掘,考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是中国最重要的原始文化。灿烂的中华文化正是从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的。那么,中华文化有何特点和作用?中华传统美德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灿烂的中华文化》。

多媒体显示:灿烂的中华文化

合作探究

多媒体显示:七嘴八舌:提到中华文化,你还会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穿着旗袍的女孩子、一群人打太极拳、万里长城、京剧剧照、故宫博物院的图片。

学生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

多媒体显示:中国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师:大家能说出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吗?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

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

多媒体分别显示: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配甲骨文和中国书法图片)、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典籍的图片)、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配地动仪、编钟等图片)、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配《全唐诗》《西游记》等书的封面图片)、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配老子的画像和《中国哲学史》的封面图片)、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配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教师:中华文化既是博大精深的,也是源远流长的。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为什么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教师:现在,我们就能归纳出中华文化总的特点。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中华文化总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教师:大家知道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储藏影响吗?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如何?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历史典故。

多媒体显示“苏武牧羊”的图片,并显示以下文字:苏武牧羊的典故蕴含了什么传统美德?

学生:热爱祖国。

多媒体显示“徙木为信”的图片,并显示以下文字:徙木为信的典故蕴含了什么传统美德?

学生:诚实守信。

多媒体显示“负荆请罪”的图片,并显示以下文字:负荆请罪的典故蕴含了什么传统美德?

学生:宽以待人。

多媒体显示:七嘴八舌:列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

教师:我们来看一些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多媒体显示:

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崇尚气节)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热爱祖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

满招损,谦受益。(谦虚谨慎)

历览前贤国与事,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

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为先。(为人正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学习)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诚实守信)

教师: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还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因为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师: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是一成不变的吗?

多媒体显示:议一议:有人认为,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的精华,它的内容和形式永远也不会发生变化。这种观点是否正确?简述理由。

学生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

多媒体显示: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形式会更加丰富。

课堂小结

教师:请大家将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

多媒体显示:

课堂小结

中华文化总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地位及其影响: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它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们要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使学生感觉比较熟悉,能很快的投入到课堂的气氛中来,无论是课前的预习准备还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都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

课前给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布置搜集材料、思考问题的任务,课堂上每个学习小组都有在全班展示本组成果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热烈。另外,我还非常注重教法和学法的多样性,讲授法、情景设置法、比较法、归纳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法等等,学生在课堂上也有阅读,有思考、有讨论、有交流、有展示、有评价。我觉得课堂上的“由中华文化到中原文化的展示”这个环节效果非常好,展示了河南的独特文化,使学生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共鸣,使学生作为一个河南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另外课堂上的“小组成果展示”这个环节也很好。

学生的准备非常充分,语言表达优美流畅,体态大方。这对学生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方面:在有的问题小结时,有些简短;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点评,用语也应该更生动一些。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发扬优点,改正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

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及影响;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品质。

2、能力目标:

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重点:中华文化的力量、特点和影响;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难点: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

例举法、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多媒体。

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横向看:博大精深。

纵向看:源远流长。

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二)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1、代代相承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

2、中华传统美德的品质和对青年的要求。

(一)新课导入:

通过歌曲中国话和中国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的图片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成功申办奥运会和世博会,靠的是什么?除了今非昔比的强大国力、良好的国际形象和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等因素外,是5000多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文化魅力、民族精神,让中国走向世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推进新课:

活动一:提起中华文化,除了上图中三个人提到的之外,你又会想到什么?

生:积极回答。

之后展示一些中华文化的图片如故宫、长城、中国画、京剧、旗袍、瓷器、玉器、木雕等。使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更形象化。

想一想:那么是谁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呢?

生:中华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活动二: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思想家:

孔子。

孟子。

老子。

军事家:

孙武《孙子兵法》。

孙斌《孙斌兵法》。

文学家:

李白。

苏轼。

曹雪芹。

鲁迅。

科学家:

张衡。

祖冲之。

蔡伦。

医药学家:华佗。

麻沸散。

李时珍《本草纲目》。

说一说:看了以上资料你认为中华文化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生总结分析及朗读:中华文化的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图片展示)。

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内容,接下来我们放眼世界古代文明,大家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哪些?

生:回答。

师:展示图片资料你知道吗?

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

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

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它们都曾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灾害、入侵、内乱等)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遗憾!

想一想:为什么中华文化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感受总结:中华文化的总特征生: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的地位: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感受文化的力量:活动三:畅所欲言:

列举谚语或格言对为人做事的.影响:

1、吃一堑,长一智。

2、车到山前必有路。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生:结合生活实际回答材料一: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世界文明发展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材料二:《孙子兵法》一书被翻成英、俄、德、日等20多种语言文字,全世界有数千种刊印本。美国的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必读教材,被誉为中华千古奇书。

阅读上述两则材料,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过渡: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相承的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

活动四:讲故事。

苏武牧羊、负荆请罪、徙木为信。

1、请说出上面三个历史故事。

2、这些故事蕴含了哪些传统美德。

以此引出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生朗读)并让学生做书上的连线练习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生:回答。

说明了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而我们同学们作为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应该如何继承传统美德?结合时代和实践的要求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青年一代肩负的光荣使命。

中华文化这个概念对于刚刚接触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模糊,课堂中借鉴一些图片资料、歌曲、格言警句等,唤起学生对她的了解和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也让学生准备相关资料,尤其是在讲故事的环节,部分同学表现的非常好,效果不错。教学的基本要求基本达到,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说在列举格言谚语对为人做事的影响时,没能较好的调动学生,这需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提高和把握驾驭课堂的能力;另外本堂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仍不够,教学目标体现的不够到位,以后应该更加注重目标教学。

《灿烂中华文化》说课稿

本课是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的最后一课,本课时共有两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主要通过展示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使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特点,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为下一步的教学做铺垫。因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

情感目标: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认同感。通过学生感受奥运,传承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知道民族文化影响个人情感,个人情感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

能力目标: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重大意义,通过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点:继承,发扬,传播中华文化。

教学难点: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

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重点应在于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内化为一股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因此,对于本课的学习,首先应有直观的感受,图片应精而具有代表性;其次对于一些时事及重点社会问题,应注意与教材知识的切合点;最后,应注意教学中的前后承接,形成板块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学习框架。

教法和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进而通过“姓氏对对碰”、“文化驿站”、“奥运盛会找文化”、“记者调查谈文化”、“与时俱进传文化”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讨论研究问题——交流展示、解决问题,将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更加深刻地理解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

〈一〉:导入欣赏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

由“绿叶对根有情,每一个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同样情意深重,而我们魂牵梦绕的情感源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文化。”引入新课。

〈二〉新课。

第一目:1、绿叶寻根。

多媒体展示:根据现有人数多寡来确立的新百家姓。让学生找一找他的姓氏现有人数在全国居多少位。(活动:介绍二位同学的姓氏来源。点数字可以链接到相应的幻灯片)。这样做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懂得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同时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姓氏是一种文化,它关系我们的历史与血脉。(多媒体展示:黄帝故里祭祖大典。)近年来,不少海外华人包括中国台湾的许多台胞,纷纷回到故土寻根问祖,或是祭奠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这一现象反映了什么呢?(同学回答,教师总结)这反映了中华儿女情系祖国、不忘故土的情怀。

2、绿叶爱根。

从四个侧面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感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国结、瓷器、(多媒体展示中国结和精美的瓷器的图片,配以民乐)。

中国结虽小,但小中见大,它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浓郁的美好祝福。而瓷器的产生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含量和艺术魅力被喻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2)“龙”文化(多媒体展示几幅故宫中龙的图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样能到处都能感到龙的文化,比如龙虾、龙须面、龙井茶……。

通过龙舟赛的习俗引出龙的成语。(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语接龙活动。目的是丰富知识,感受中华语言的魅力,增强自豪感。

(3)服饰文化。

大屏幕展示刺绣作品,旗袍图片,配民乐“瑶族舞曲”。

(4)书法艺术。

多媒体展示几幅著名书法家的艺术作品。使学生感受我国书法的美。

使学生认识到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起着交流思想、传承文化的重要社会作用,我们不但要继承,还应发扬光大。

活动:

1.奥运盛会找文化。

让学生找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都出现了哪些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元素?(多媒体播放:奥运开幕式片段。)。

学生边看边寻找,并分小组讨论选代表回答。

2.记者调查谈文化。

设计四个问题,请一位同学担当小记者,对大家做一次现场调查。然后通过教师的指点迷津,指出我国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补充问题: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第二目: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

学生观看苏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回答这些故事蕴含了哪些传统美德,并完成书中的67页的作业连线题。

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诸如无私奉献、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刚正不阿、厚德载物等优秀道德品质。正是这些传统美德才使人民生活安定、社会和谐。

师:给学生补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让学生理解传统美德也是与时俱进,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

3、绿叶报根。

提出问题,学以致用。面对如此灿烂的民族文化,我们自豪,骄傲,可是,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你的生活中是否处处洋溢着中华文化的气息?提问:你的生活中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的对比?(衣、食、住、行等方面)。

你认为中华文化会不会断流?我们应怎样做?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把知识认知变成日常行为,进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做到知行统一,从而把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落实到行动中去。

〈三〉课堂小结。

再次欣赏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同时教师小结。

目的是让学生在歌声中思想得到共鸣、情感得到升华,坚定做中华文化的守护者、传播者,做中华美德的继承者、弘扬者。

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2)文字的作用、意义。

(3)史学典籍。

(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7)不同区域的文化。

(8)各民族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5)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6)不同的区域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7)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1)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一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说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原因。

(3)联系我国各地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的突出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回顾以前历史课中所学的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部分内容。

(2)回顾地理课本中我国不同民族和区域的特点。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

对于这节课,我有以下反思:

备这堂课时,我感到最头痛的是教材的处理:汉语成语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可讲的东西很多,按教材的内容(“成语的来源和结构”“成语的运用”“成语与文化”等)来讲吗?面面俱到会不会导致面面蜻蜓点水、不深不透?还是把范围缩小吧,但我到底选什么来讲比较好呢?《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收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教师有必要也完全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语文素养。

欣赏视频,引发学习兴趣,而且很直观的了解到成语的简练和文雅;表演猜成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表演者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诠释对成语的理解,猜成语的学生开动脑筋,苦思冥想。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感受成语的形象性;生肖成语、谜语成语、成语对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拓展知识面,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油然而生;成语运用让同学们通过具体实践了解成语使用应注意的问题,培养严肃的学习态度,注重日常积累。

由于学生的成语积累不够丰富,产生了进程较慢的问题,说明成语积累需要一个长期阅读的过程,有待于今后学习中不断积累。另外,在课堂的驾驭方面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

文明一词有着深刻的内涵,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有所差别,广义的现代文明学生们都能够理解,本课涉及到的古代青铜文明学生很难理解,尤其是青铜怎么和文明联系在了一起。

[教学课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探究和分析,使学生理解青铜文明的实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2.理解“青铜文明”的本质特点,进一步认识奴隶制度。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奴隶制高度发达的文明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的,揭示奴隶制的文明本质。

3.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青铜文明

读、议、展、点、练相结合

导入:抗战时期,河南农民发现司母戊鼎,它显示了商代青铜器制造业的的高超工艺。

一、自主学习:熟读教材,自主完成下列各题,并把有关内容标注在课本上

1、商朝青铜器的特点、代表器皿、主要作用。

2、手工业---陶瓷业、玉器业发展情况。

3、农业、畜牧业发展情况。

4、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的悲惨生活情况。

二、合作交流:根据下列问题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1、学生讨论:“为什么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

2 、阅读解答题

(1)右图器皿的名称是什么?什么时候铸造的?

(2)当时青铜器的制作状况如何?

三、探究展示:总结: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的进步。

1、夏、商、西周奴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

2、青铜时代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明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这个时代的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被称为“青铜文明”。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

不知哪个激进的教育家说过,有时候我们对待孩子,要“昧着良心说好话”。初听这句话,觉得有些偏激,细想想,如果出于爱,出于从心底里的赏识,有意识地夸赞一个孩子,夸到他“灿烂发光”,有时真的能奏奇效。

班里的许杰同学年龄较小,活泼淘气,三年级的孩子还像一年级,上课的时候能做到二十分钟集中注意力就不错了。可这孩子天资不错,聪明伶俐。他最头疼的就是写作文了,刚接班的时候几个星期,每个星期天布置的周记总是不完成。

课余的时候,和孩子们聊天,许杰也在其中。说起作文之最,我把周围的几个孩子大大夸赞了一回,给他们每个人都“量身定做”了几个“之最”,务必让他们满怀信心地去完成作文。看到他,我灵机一动,夸他的作文是“童趣之最”,还要其他的同学学习他。在同学们的一片惊叹之声中,许杰的脸红了,眼睛亮了,又露出了调皮的笑容。

这一个星期的`周记交上来,他竟然完成了,而且写得还不错,字迹端正,行文流畅,只是篇幅短了一点。多么了不起的进步!语文课前,我兴奋地对大家说:“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班的一位同学在作文上终于有了重大的突破……”当我宣布了他的名字时,我分明看到他眼神中流露的惊喜。“请你永远记住今天――它将是你腾飞的开始。”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许杰的身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挺拔,他的眼神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集中。这一节课,他听得特别认真。

孩子毕竟是孩子,打那以后,他还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不过我发现他上课专心的时间长了,作业的速度快了,而且布置的作业很及时地做,总想赶在第一时间去完成,这是个不小的进步。作文上,他的态度端正多了,从来不逃作文,只要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我赶紧大方地给他“四星”的赞誉。他的点滴进步让我倍感欣喜,我常常把我的发现告诉他,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进步,萌发上进的愿望。我相信,在我的赞美之下,他一定会从“灿烂”走向“辉煌”!

是啊,我们看《读者》、《赏识你的学生》时,常常看到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行为令孩子改变一生的案例。这时,我们往往感叹为什么有时候连自己都被感动的谈心、激励,不能打动学生的心呢?是他们麻木,还是我们太急躁呢?我想教育人是一个长久的工作,孩子也许会有反复,甚至后退,但是如果我们大海捞针地发现,一如既往地期待,不遗余力地赞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孩子们一定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有时甚至给我们带来惊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