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合同范本>城市的标志课文范文(14篇)

城市的标志课文范文(14篇)

作者:GZ才子

范文范本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标杆和参照,让我们在写作中更加有目标和方向。在写总结之前,建议您先阅读一些范文,了解一下总结的写作特点和要点。

逝去的城市文化标志散文

为进一步宣传和推介xx,更好地彰显xx城市特色,弘扬xx悠久历史文化,提升xx城市品位,塑造xx城市形象,激发人们认识xx、了解xx、投资xx、建设xx的热情。为此,xx县委、县政府拟在境内建设具有现代感和时代气息的城市标志性雕塑。

一、建设位置。

xx县城指定位置。

二、征集对象。

全国范围内从事城市雕塑设计工作的机构或个人均可参加本次征集活动。

三、创作要求。

1、城市雕塑应突出“千年古邑•海滨邹鲁•滨海新城”的城市主题形象和xx“生态型工贸旅游海湾城市”的.定位,重点体现xx县城的个性特色、历史文化、人文精神和时代风貌。

2、城市雕塑的设计要主题鲜明,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创意独特,构思新颖,具有时代感和艺术性。

3、城市雕塑材质为花岗岩。

4、设计所需要的xx县情等参考资料请登陆xx政府门户网(/)。

四、设计成果要求。

设计成果包括说明书、设计图纸和电子文档三部分:

1、说明书。

(1)题目、设计理念、创意构思说明;。

(2)技术指标和建设步骤建议;。

(3)工程投资估算。

2、设计图纸。

(1)四方立面效果图(含正面布置图);。

(2)夜景灯光效果图;。

(3)雕塑模型尺寸:45㎝--55㎝。

3、电子文档。

设计成果电子备份文件2套,文本为doc格式文件,图纸为jpg格式文件(不低于300万像素的jpg格式图片)。

设计单位应在指定的时间、地址提交设计成果,要求精装本8套(a3规格297×420),ppt汇报演示文件或动画一套。逾期提交设计成果或其它文件不符合要求的,将视为弃权;提交成果经城雕领导小组审查不符合设计内容与深度要求的,视为作废。

五、评审及奖励办法。

1、本次征集活动将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主办单位组织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以件为单位对有效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

2、评审委员会将选出4件候选获奖作品,确定一等奖1件,奖励人民币5万元(含税);二等奖1件,奖励人民币3万元(含税);三等奖2件,奖励人民币2万元(含税)。其中一等奖视为xx城市形象雕塑采用作品,如果方案还需要做必要的微调时,由主办单位通知设计人微调,并于规定时间内向主办单位提交微调后方案(包括设计图纸、预算报价、工期、制作小样模型)。

六、征集时间。

自征集活动发布之日起到20xx年2月3日24时止。

七、特别声明。

1、获奖作品。

2、参加征稿人必须提供原创作品。若发生由此造成的任何侵权纠纷,一切法律责任及给主办方造成的损失由设计人承担。

3、凡参加征集活动的稿件,无论是否采用,均不予退还。

4、参加征集活动所产生的费用由设计人自行承担。

5、凡参加征集活动的设计人均视为同意并接受声明,无需通过书面或其它方式予以确认。

6、主办单位保留对此征集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八、投稿方式。

1、投稿方式以邮寄、电子邮箱或面交方式为主,并注明“征集”字样或与xx县城雕征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投稿具体事项。

2、投稿地址:xx县城市标志性雕塑征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xx县府前路9号)。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联系人:

xx县标志性城市雕塑设计征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xx年11月3日。

逝去的城市文化标志散文

翻开自己的记忆相册,或许总是感情上的点点滴滴,可是一时间忘了原来生活当中,有蛮多的不被我们所注意的周围的建筑啊,一些事物都已经在我原本的记忆硬盘里消失不见了。这次回来发现我们这个城市没有了自己的电影院线了,这说少说起来可能显得有些荒诞滑稽,但这的确是一个很尴尬的现实。

这时我打开了记忆中的另一扇门,想起了小时在工人文化宫的情景,那时我总是跟这妹妹一起去那里看动画片,小时的我对第一次进电影院的印象已经很淡薄了,总是些许有些痕迹,记的有此国产的动画大片《宝莲灯》来时,我进去看了一下午,总还是不过瘾,总觉得还是意犹未尽。可能一方面是被剧情里母子之情所感动或者是为我们国家能做出一次这样的动画巨作而感动兴奋和激动。

但是电影院线这样新生的名词,在那时我只记得是电影院,而看着下面的照片你只能想着,那在当时很早很早的年代,也只能算做是一个小型的放映厅!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很小的放映厅,加上它的地理位置特殊,成为了我的父母亲那代人,休闲,娱乐的第一首选。也是当时的年轻人看作很时尚的场所,一点不亚于现在的酒吧和休闲会所。可能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当时的城市文化标志吧,在那个刚刚解放的年代,人们的心都刚从战火纷飞的年代,投身到了对国家的建设当中,似乎一下子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类的休闲的场所,但也不乏先受西方影响冲击的一些人来积极的运用这类在那个年代还属于新生事物的`地方。

在我父母渐渐步入我现在这个年龄时,这里已经很是喧闹了,当初的放映厅也更名为了电影院,一部《庐山恋》轰动了大江南北,更是对那个“恋爱”这两个字,只敢心里想想而不敢对外表露的诸多大龄青年都纷纷牵手走进了电影院,我不敢说这部电影改变了多少人,但确实是影响了不少人。我想这也多亏了电影院这个新生的事物发展。

当电视机走近千家万户时,电影行业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处于不景气的状态,的《甲方乙方》使国产电影又以贺岁档这样一个新的名词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我也落下了一个习惯,哪一年要是不看冯导的电影,就感觉这个年没过完,当然这也紧紧是我的个人感受。

总之,一张老照片会使我想到许多,我也仅仅是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的思想未必能上到城市文化的高度,但是我想说句话“逝去的工人文化宫,我很怀念!”

逝去的城市文化标志散文

为全面提升xx县城市品位,扩大对外宣传,加快发展步伐,充分展现xx县经济社会取得的突出成绩,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现面向社会有奖征集城市标志设计方案。具体事宜公告如下:

一、城市标志设计要求。

1、县情简介。xx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低山丘陵的过渡地带,珠江上游两大支流南、北盘江在县境内交汇,国土面积2598平方公里,辖9镇1乡2街道办,2个社区,7个居委会,123个行政村,994个村民组,总人口23万,其中布依族占76%。受历史原因、资源秉赋、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xx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总量小,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目前全县仍有4.93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20.89%,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贵州省13个发展困难县之一。

2、主题立意。“山水册页,幸福亨通”。xx县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这里居住着勤劳智慧的布依民族,其民间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10月,被贵州省布依学会授予“中华布依第一县”称号,城市标志既要体现传承、发展布依族民族民间文化,突出xx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城市特色,又要展现近年来全县人民开拓进取,经济突飞猛进,群众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业喷井式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现代气息。要求主题鲜明,寓意深刻,构思新颖,视觉冲击力强,具有时代感和艺术感染力。可以是现代题材,也可以是历史题材;可以抽象,也可以写真。

3、设计要求。要求提交彩色设计效果图二份,附设计说明或简介一份。

二、征稿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3月25日,邮件稿以邮戳为准。

三、奖项设置。

设采用奖1名,奖金10000元;入围奖2名,奖金各1000元;纪念奖若干名,奖励纪念品一份。

获奖作品知识产权归xx县人民政府。

四、联系方式。

1、通讯地址:xx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邮编:

联系人:

电话:

手机:

2、电子邮件信箱:

《城市的标志》教案设计

1.学会11个生字和新词,认读7个字。

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

3.文内容填写表格。背诵指定的段落。

4.体会排比的作用,自选内容写一段。

5.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

学情分析:

张抗抗这篇文章笔锋敏锐,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学生在理解城市与城市之间,已经变得越来越相似,城市个性不知何时被悄悄地抹杀。“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的“多胞胎”现象比较容易,但是将“多胞胎”现象与城市的表示“树”建立起联系,并引发学生的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学生体会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千城一面的现象是为了唤起大家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突出主题是难点,需要教师引导。

教学方法:

讨论读中感悟。

教学理念:

遵循学生主体自主探究与教师主导的启发结合的原则。教师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学理念,以教师的主导作用服务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及时点拨,为学生创设咬文嚼字,品味语言的平台,使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积极对话,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以读为本,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感,读中悟写法,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积累语言。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

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

2.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将课文正确、流利。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2.自由读书,能回答的直接回答,不能回答的记下来。

1.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除生字外其他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同学)。

2.查预习效果:

出示易读错的词语读正确。

婀娜熙攘多胞胎遒劲浓荫干涸馈赠。

(1)提出在读的过程中有哪些句子读不通,师生交流。

(2)练习读难读通的段或句子,读通为止。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同桌互读)。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给课文分段,并说明理由。

3.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结构。

1.根据生字表写出5组形近字并组词。

2.熟读课文。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于是我们的城市被钢筋水泥所包围,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那么怎样来辨认识别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城市的标志》。

(一)理解城市“多胞胎”现象。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一画: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划出城市间雷同的具体事物“大厦和大楼”,“街道”,“轿车”,“人们的衣着”)。

2.学生自读感悟。

3.集体交流。

重点指导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

(1)读一读,这句话,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说一说: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谈理解,你体会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将这种感受表达出来的?(体会比喻、拟人比喻,拟人的修辞的作用)。

出示句子: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

1.定向质疑:面对这样千人一面的城市,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疑问?(难道城。

市中就没有标志了吗?)从哪看出?

2.是呀!作者也在努力地寻找城市的标志。在作者看来城市的标志是什么?(板。

书:树)。

3.默读课文的7---14自然段,边读边填写下面的表格。

城市。

树的特点。

4.交流:(边交流边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树从迷失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曲折小径。

6.对比感受,体会“树”成为城市的灵魂。

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

树从迷失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曲折小径。

(1)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三)理解为什么要以树作为城市的标识?

1.为什么要以树来作为城市的标志呢?

2.出示15、16、17段朗诵。理解交流。

出示句子。

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1)读一读,这段话,你怎样理解。

(2)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句子比较,有什么不同?

(3)有感情地在读一读这段话,体会排比的作用。

(4)师引读,积累背诵。

1.文章的题目是《城市的标志》课文的第7—14段讲了树成为城市的标志。课。

文的第1---6自然段不写行不行?(讨论)。

2.为什么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来描述城市的“多胞胎”这一现象呢?(讨论中将。

文章滚动起来理解)。

3.将2-6自然段和7---14自然段滚动起来,对比读体会。

五.总结全文。

六.课外延伸:开展小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标识?

板书设计:

【导语】的会员“kingannk”为你整理了“标志设计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标志设计教案设计执教者:赖礼烽教学目标:......

逝去的城市文化标志散文

1.学会11个生字和新词,认读7个字。

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

3.文内容填写表格。背诵指定的段落。

4.体会排比的作用,自选内容写一段。

5.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

学情分析:

张抗抗这篇文章笔锋敏锐,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学生在理解城市与城市之间,已经变得越来越相似,城市个性不知何时被悄悄地抹杀。“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的“多胞胎”现象比较容易,但是将“多胞胎”现象与城市的表示“树”建立起联系,并引发学生的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学生体会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千城一面的现象是为了唤起大家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突出主题是难点,需要教师引导。

教学方法:

讨论读中感悟。

教学理念:

遵循学生主体自主探究与教师主导的启发结合的原则。教师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学理念,以教师的主导作用服务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及时点拨,为学生创设咬文嚼字,品味语言的平台,使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积极对话,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以读为本,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感,读中悟写法,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积累语言。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

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

2.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将课文正确、流利。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一、直接导入。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2.自由读书,能回答的直接回答,不能回答的记下来。

二、检查预习。

1.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除生字外其他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同学)。

2.查预习效果:

出示易读错的词语读正确。

婀娜熙攘多胞胎遒劲浓荫干涸馈赠。

(1)提出在读的过程中有哪些句子读不通,师生交流。

(2)练习读难读通的段或句子,读通为止。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同桌互读)。

三、了解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给课文分段,并说明理由。

3.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结构。

四、布置作业:

1.根据生字表写出5组形近字并组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

一、导入课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于是我们的城市被钢筋水泥所包围,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那么怎样来辨认识别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城市的标志》。

二、精读课文,了解作者本意。

(一)理解城市“多胞胎”现象。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一画: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划出城市间雷同的具体事物“大厦和大楼”,“街道”,“轿车”,“人们的衣着”)。

2.学生自读感悟。

3.集体交流。

重点指导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

(1)读一读,这句话,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说一说: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谈理解,你体会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将这种感受表达出来的?(体会比喻、拟人比喻,拟人的修辞的作用)。

出示句子: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

(二)理解树成为城市的标志。

1.定向质疑:面对这样千人一面的城市,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疑问?(难道城。

市中就没有标志了吗?)从哪看出?

2.是呀!作者也在努力地寻找城市的标志。在作者看来城市的标志是什么?(板。

书:树)。

3.默读课文的7---14自然段,边读边填写下面的表格。

城市。

树的特点。

4.交流:(边交流边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树从迷失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曲折小径。

6.对比感受,体会“树”成为城市的灵魂。

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

树从迷失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曲折小径。

(1)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三)理解为什么要以树作为城市的标识?

1.为什么要以树来作为城市的标志呢?

2.出示15、16、17段朗诵。理解交流。

出示句子。

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1)读一读,这段话,你怎样理解。

(2)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句子比较,有什么不同?

(3)有感情地在读一读这段话,体会排比的作用。

(4)师引读,积累背诵。

四、将课文滚动理解,领悟表达方法。

1.文章的题目是《城市的标志》课文的第7—14段讲了树成为城市的标志。课。

文的第1---6自然段不写行不行?(讨论)。

2.为什么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来描述城市的“多胞胎”这一现象呢?(讨论中将。

文章滚动起来理解)。

3.将2-6自然段和7---14自然段滚动起来,对比读体会。

五.总结全文。

六.课外延伸:开展小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标识?

板书设计:

《城市的标志》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城市的标志》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学会11个生字和新词,认读7个字。

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

3.文内容填写表格。背诵指定的段落。

4.体会排比的作用,自选内容写一段

5.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

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

张抗抗这篇文章笔锋敏锐,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学生在理解城市与城市之间,已经变得越来越相似,城市个性不知何时被悄悄地抹杀。“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的“多胞胎”现象比较容易,但是将“多胞胎”现象与城市的表示“树”建立起联系,并引发学生的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学生体会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千城一面的现象是为了唤起大家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突出主题是难点,需要教师引导。

讨论,读中感悟

遵循学生主体自主探究与教师主导的启发结合的原则。教师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学理念,以教师的主导作用服务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及时点拨,为学生创设咬文嚼字,品味语言的平台,使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积极对话,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以读为本,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感,读中悟写法,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积累语言。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

1. 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

2. 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将课文正确、流利。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一、直接导入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2.自由读书,能回答的直接回答,不能回答的记下来。

二、检查预习

1.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除生字外其他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同学)。

2.查预习效果:

出示易读错的词语读正确

婀娜、熙攘、多胞胎、 遒劲、浓荫、 干涸、馈赠

(1)提出在读的过程中有哪些句子读不通,师生交流。

(2)练习读难读通的段或句子,读通为止。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同桌互读)

三、了解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给课文分段,并说明理由。

3.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结构。

四、布置作业:

1.根据生字表写出5组形近字并组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的愿望。

一、导入课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于是我们的城市被钢筋水泥所包围,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那么怎样来辨认识别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城市的标志》。

二、精读课文,了解作者本意

(一)理解城市“多胞胎”现象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一画: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划出城市间雷同的具体事物“大厦和大楼”,“街道”,“轿车”,“人们的衣着”)

2.学生自读感悟

3.集体交流

重点指导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

(1)读一读,这句话,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说一说: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谈理解,你体会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将这种感受表达出来的?(体会比喻、拟人比喻,拟人的修辞的作用)

出示句子: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

(二)理解树成为城市的标志

2.是呀!作者也在努力地寻找城市的标志。在作者看来城市的标志是什么?(板书:树)

3.默读课文的7一一14自然段,边读边填写下面的表格。

城市

作为城市标志的树

树的特点

4.交流:(边交流边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树从迷失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曲折小径。

6.对比感受,体会“树”成为城市的灵魂。

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

树从迷失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曲折小径

(1)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三)理解为什么要以树作为城市的标识?

1.为什么要以树来作为城市的标志呢?

2.出示15、16、17段朗诵。理解交流。

出示句子

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1)读一读,这段话,你怎样理解。

(2)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句子比较,有什么不同?

(3)有感情地在读一读这段话,体会排比的作用。

(4)师引读,积累背诵。

四、将课文滚动理解,领悟表达方法。

1.文章的题目是《城市的标志》课文的第7—14段讲了树成为城市的标志。课文的第1一一6自然段不写行不行?(讨论)

2.为什么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来描述城市的“多胞胎”这一现象呢?(讨论中将

文章滚动起来理解)

3.将2-6自然段和7一一14自然段滚动起来,对比读体会。

五.总结全文

六.课外延伸:开展小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标识?

板书设计:

城市的标志一一树

《城市的标志》教案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和新词。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向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背诵指定段落。体会排比的作用,自选内容写一段排比句。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向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愿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和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生字词。

(1)出示词语。

辨别轿车红杉婀娜熙攘火炬滋润日益。

忠心耿耿似曾相识茫然若失川流不息若有若无蔚为壮观。

(自己读,个别读,齐读)。

(2)读准字音。

苍劲曲折树冠。

(3)认清字形:熙。

(4)比一比,组词。

辨()轿()杉()镶()。

辩()骄()彬()壤()。

(5)理解词语。

似曾相识川流不息若有若无蔚为壮观忠心耿耿。

(读词所在句子,根据句意理解词义)。

3.了解作者。

四、作业:

1.生字词书写2.比一比再组词。

教学反思:

这类课文学生学起来兴趣浓,能通过自己给自己提问题并解答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此类文章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能够主动做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每一座城市的标志的树是哪一种,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排比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增强我们对生存环境保护的意识,从我做起,化作行动。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背诵指定段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于是我们的城市被钢筋水泥所包围,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那么怎样来辨认识别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城市的标识》一课,看一看作者把什么当作城市的标识。

二、精读课文,了解作者本意。

2.出示多胞胎,连体人相关句子,写出了现代化的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像“多胞胎”像“连体人”,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

这一部分里有一个难句,应该用懂它的含义。即“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城市间的雷同,描写中带有讽刺。

3.难道城市中就没有标志了吗?从哪看出?

作者就写城市中的树,正面写城市的标识。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标识。

香樟树是杭州的标识;法国的梧桐是南京,上海的标识;榕树是福建或广州的标识;油松是长春的标识;圆冠榆是喀什的标识;国槐榆是北京的标识。

4.为什么要以树作为城市的标识?

出示15、16、17段朗诵。

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城市仅存的个性。

写作技巧:本文多用比喻,排比,对比修辞手法,语言亲切,优美。

5.总结。

三、作业:

开展小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标识。

四、板书(表格)略。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城市里的标志》

1.认识一些常见标志(停车场、安全出口、禁止吸烟……),知道这些标志所代表的正确含义。

2.知道标志是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符号,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1.常见标志(停车场、安全出口、禁止吸烟……)。

2.教师自制标志牌(走路与禁止走路)。

一、游戏:走与停。

1、介绍游戏游戏玩法:老师出示走与禁走标志牌,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当老师出示禁止标志时,幼儿应立即终止动作。

2、幼儿参与游戏。

3、提问:你们是怎么知道该做什么动作的?"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引导幼儿说出标志牌一目了然,很形象。教师重点讲解"禁止"标志的外形特征及意义。)。

二、引导幼儿讲述各种常见的标志,知道它们所表示的含义。

(1)厕所有标志:男厕所是穿裤子的、女厕所是穿裙子的;还有的是烟斗和高跟皮鞋。

(2)停车场有标志:一个大大的p。

(3)快餐店有标志:肯德基的标志是kfc,卖当劳的标志是大大的m。

(4)路边有安全标志:禁止鸣笛、禁止拐弯、红绿灯……。

(5)大楼里有标志:安全出口、电动扶梯、卫生间、休息室……。

2、师生共同总结标志的特点:一般的标志都很明显,比较多的用三角形、圆形,为引起大家的注意,颜色多用红、黄、黑。

3、教师出示各种标志的图片,幼儿再次辨认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三、分析有标志和没有标志的不同之处。

1、请幼儿自由选择标志的图片,说一说如果没有这些标志,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2、师生共同总结:有了标志,生活会很方便,路上不会堵车,人们能很快找到要去的地方,我们的生活会井井有条。

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标志(如安全标志、环保标志等)。

2、教师在美术区投放材料,幼儿自己绘制标志。(幼儿教育)。

本次优质课活动我选择了社会《城市里的标志》,目的在于引导幼儿熟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标志,在认识一些标志的基础上了解其不同类别和作用,并尝试运用。

课文认识路边的标志的活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绘画的方法,设计出带有个人或集体象征意义的标志。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彩笔、彩纸,体验标志设计的美感,在设计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互评、互相启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二、教学重点、难点:

标志的设计。

三、教学准备:

几种不同的标志、水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检查学生学习用品准备情况。

(二)、谈话导入:

师:潘老师上个星期天很忙,去了很多地方,接下来我把那天的'经过讲一下,请同学们,试着记忆老师去过的地方,看谁记得最准确。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我去了这些地方的?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图形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它们就是标志。

(三)、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就要请大家来设计简单的小队标志。

师:你觉得这些标志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

师总结:标志是一些团体、工厂、商品、警告的标记,让人一看就懂,便于我们识别和记忆,在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

师:你见到过什么样的标志呢?

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标志。

师: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能找到生活中有趣的事物。

我们今天就试着来设计我们小队的标志。

设计步骤:

1、构思小队的名称。

2、确定小队的特点。

3、根据特点来设计各具特色的标志。(注意图形设计,色彩搭配)。

学生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展评。

(四)、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设计标志这一内容,我认为有些难度。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积累也很少,他们并不明白标志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另外标志有什么意义,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从表面形态上认识,应该来说是停留在形象思维上,记得在一年级的时候也让孩子设计标志,当时是设计班级标志,我在课堂上作了提示,并在黑板上进行了演示,最后的作品基本与我设计的雷同。本节课的教学,我比较注重引导学生自由设计,只粗略演示了标志大概可以有哪些外形,其余都让他们自己思考决定,果然孩子们的作品比较令人满意,可以看出,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把各自对标志的认识表现出来。当然,在色彩的搭配与内容的匹配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要让学生感受艺术之美。

课文认识路边的标志的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食品包装标志的简单常识,初步学会识别某些食品包装标志。

2、使学生学会识别食品袋、食品盒、食品罐等保质期和生产日期

活动准备:

幼儿与家长收集食品包装、盒、罐等,填写调查报告。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老师发现有一部分的.小朋友每天爸爸妈妈接你的时候,都要在学校门口买一些零食吃,可是那些食品其实是很不卫生的,还有可能导致人死亡(告诉幼儿陕西省五名学生在学校门前买零食吃后中毒,一人抢救无效死亡的消息。)为了不让以上的事例发生在我们身上,会买食品是很重要的。

课文旅行团的标志和旗帜教学设计

这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美版初中教材七年级下册中的第11课,属于设计与应用领域的课程,本节课是学生自主动手的标志设计课,标志设计在生活中使用范围广,实用性很强。起到视觉识别的作用,这节课是对学生视觉设计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它包括对前几节课知识的运用,例如《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还有色彩搭配的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在巩固原有知识经验的同时融入新的知识。因此本节课在本学段设计与应用领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比较复杂的设计课打下基础。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标志和旗帜的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美术技能、技法完成一个标志或旗帜的设计与制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标志和旗帜的返利,明确设计要点,达到初步掌握设计方法的目的。通过对各种标志和旗帜的研究和观察,认识并发掘其文化内涵。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相互交流,通过交流补充完善设计主题,达到自主学习做学习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到标志和旗帜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是学生学会识别、使用和鉴赏生活中的标志和旗帜。通过设计制作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独立创作的前提下,践行合作学习,形成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

1、重点:培养学生平面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标志和旗帜的欣赏力,认识标志和旗帜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2、难点:有内涵的立意和想对完整的制作。

1、组织教学: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生:好!敢!

生:耿。

师:果然名不虚传呀!一下就把老师的姓给猜出来了,我姓耿,大家叫我什么啊?

生:耿老师!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不是。

师:这么照片都是老师在旅游的时候照的,宏村、桂林、上海!刚才在私下我和有的同学聊了一下知咱们同学们很多都在为我们的暑期长假作一次旅游的准备!老师也作了一些准备,是什么呢?好东西自然要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大家对这么图片熟悉吗?

生:熟悉,想到了美味的肯德基,爽口的百事可乐、现在很流行的苹果电子产品、象征身份地位的宝马汽车。

生:标志。

师:这些标志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还知道哪些?(若学生想不出教师引导学生,例如:每天都要去厕所,厕所的标志;每天都要走在马路上,交通安全标志;还有08年中国举办的`奥运会标志,等等)。

由此看来标志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无论你是否注意到它的存在,他都默默的发挥着自己标识性的作用,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与这方面的有关系的。

3、新课讲授:

(1)标志的含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首先咱们先来一起看看什么是标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标志:是以特定形象来代表事物(企业、机构、活动、产品等)的视觉识别符号。

肯定有同学会说老师你说的旅游和标志又有什么联系呢?这个问题老师也是想问同学们的,我们的旅游团活动为什么要带旗帜和标志呢?旗帜和标志有什么作用呢?(引出旅行团标志和旗帜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中国旅游和中国青年旅行社的标志,引导学生分析者两个标志蕴含的涵义。

同时发给学生自己准备的带有旅行团标志的的帽子,名片等,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了解。

最后总结出:旗帜和标志是一种视觉语言。作为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它们一方面展示团队形象,另一方面便于游客识别和辨认。

(3)旗帜和标志都具有哪些艺术特征?

学生回答;都很简单,很好辨认,并且也很漂亮等等。

之后教生共同总结出:

1、表现形式简(标志要清晰、醒目、易于辨认,图要单纯简练,像信号一样鲜明、强烈、使人一目了然)。

2、传递信息明确(标志的艺术形象要明确传达信息,表达内容清晰易懂,让人们一看便了解其表达的含义)。

3、艺术形象独特美观(有强烈的刺激效果,要体现时代精神,并有独特的艺术美感)。

设计的图案要与当地人文、地理、历史方面的内容相联系,表达明确的目的,同时色彩上还要考虑远距离的效果,鲜明夺目,形象文饰生动可爱。

这些简单美观的视觉符号是通过什么方法传递信息的呢?也就是说咱们如何来制作旅行团的标志和旗帜呢?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此时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出三家旅行社的标志、旗帜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分别是具象表现形式、抽象表现形式和文字表现形式)。

(5)旗帜设计的内容。

请学生分析多媒体课件上展现的旅行社的旗帜,同时教师展示自己做的旅行社的的旗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1、外形一般常用矩形,三角形等。

2、要有能表现主题的图形。

3、文字应显示目的地和学校的名称。

4、色彩应体现活泼愉快的风格。

通过咱们以上旅行团标志和旗标设计相关知识,大家对旅行团的标志和旗帜的设计应该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了,那我们怎么把我们头脑中的想法变到我们的作业本上呢?需要怎样一个步骤,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

无论做任何一家旅行社的标志或者旗帜,首先咱们的确定什么啊?跟大家写作文一样要有题目有主题是不是,那确定了主题后呢?是不是再打个草稿呢?修整好草图后按照画面的需要适不适合上色彩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7)作品欣赏(教师带以简单介绍和分析)。

4、学生练习。

请同学们采取手绘或剪贴等方法完成一幅旅行团的旗帜或标志的设计:主题突出,色彩明快,趣味性强。

5、课堂小结。

本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运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看看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一个总体掌握程度。

之后教师请学生来谈谈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对自己有什么帮助等等。

中班社会城市里的标志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社会城市里的标志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认识一些常见标志(停车场、安全出口、禁止吸烟……),知道这些标志所代表的正确含义。

2.知道标志是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符号,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3.找找生活中的常用标志,学会遵守规则。

1.常见标志(停车场、安全出口、禁止吸烟……)

2.教师自制标志牌(走路与禁止走路)

1、介绍游戏游戏玩法:老师出示走与禁走标志牌,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当老师出示禁止标志时,幼儿应立即终止动作。

2、幼儿参与游戏。

3、提问:你们是怎么知道该做什么动作的?(引导幼儿说出标志牌一目了然,很形象。教师重点讲解"禁止"标志的外形特征及意义。)

1、与幼儿共同回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

(1)厕所有标志:男厕所是穿裤子的、女厕所是穿裙子的;还有的是烟斗和高跟皮鞋。

(2)停车场有标志:一个大大的p

(3)快餐店有标志:肯德基的标志是kfc,卖当劳的标志是大大的m。

(4)路边有安全标志:禁止鸣笛、禁止拐弯、红绿灯……

(5)大楼里有标志:安全出口、电动扶梯、卫生间、休息室……

2、师生共同总结标志的特点:一般的标志都很明显,比较多的用三角形、圆形,为引起大家的注意,颜色多用红、黄、黑。

3、教师出示各种标志的'图片,幼儿再次辨认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1、请幼儿自由选择标志的图片,说一说如果没有这些标志,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2、师生共同总结:有了标志,生活会很方便,路上不会堵车,人们能很快找到要去的地方,我们的生活会井井有条。

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标志(如安全标志、环保标志等)

2、教师在美术区投放材料,幼儿自己绘制标志。(幼儿教育)

本次优质课活动我选择了社会《城市里的标志》,目的在于引导幼儿熟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标志,在认识一些标志的基础上了解其不同类别和作用,并尝试运用。

课文《城市的标识》教学反思

设计理念:

1、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体现课内增量阅读的语文教学模式;。

2、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潜能学生的参与问题,采用有效策略促使学生人人参与。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树为什么是城市的标识,懂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体会文章的写法。

教学流程:

课前预习:

2、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3、文章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尝试列出文章的提纲。

4、搜集有关城市的标识,和张抗抗及她的作品的资料,制作资料卡两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识,团徽是共青团员的标识,五星红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那么,我们生活的城市,有什么样的标识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张抗抗的散文《城市的标识》中去吧。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出示目标。

1、指名读文,纠正字音,达到读通。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3、文章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

4、谈谈你对张抗抗以及她的作品的了解。

初读课文之后,你还有哪些疑问呢?这些疑问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树为什么是城市的标识,懂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体会文章的写法。

三、围绕主要话题展开学习。

学习步骤:

1、先自学:文中写了哪些城市富有标识的树木?圈画出来,把你认为体现作者把树称为城市的标识的原因的重点句子画出来,并批注自己的理解。

2、接着在小组内交流,组长主持好,人人发言,经过讨论后,要把本组的观点简单列举出来,做好发言的准备。组内存在不同意见的,可保留。

3、最后将文章中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尝试着积累下来。

四、全班交流:

交流步骤预设及答案要点:

1、不同的树木具有不同的外形特点和气质。

2、不同的树具有不可替代的地域性。

3、用书上的话说就是课文的第15自然段。

4、师点拨强调:作者仅仅是是呼吁人们要珍惜树吗?不,树代表了城市精神、城市文化,表达了作者对城市人文精神缺失的痛惜、焦虑和担忧,呼吁珍惜树,就是呼吁人们珍惜每座城市的文化,呼吁人们珍惜一切具有人文价值的历史遗产。

5、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采用引读、男女分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和感悟,通过以读代讲,自然过渡到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

五、体会文章写法。

(1)引导人们认识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我现代化进程中城市文化的流失而焦虑和痛惜,呼吁人们保护树、保护城市的人文精神,保护传统文化。

(2)用城市的雷同来反衬树是城市的标识作用。

2、体会拟人手法描写树。

用树代表城市文化,代表一种人文精神。

三个“只剩下了”表现了作者对树所代表的城市文化的珍惜。

3、重点句子的理解。

“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找不到回家的路”。

家指:精神家园。

这句话的意思是:形容我们在匆匆忙忙提高gdp的时候,糊涂了,疏忽了,丧失了。

六、对“我的视角”的处理。

1、丁丁:采用课堂辩论赛,结合学生在课前搜集的有关城市的标识的资料来谈。

2、冬冬:说说语言文字中略去标点符号的作用,在于给人一种汹涌而来的气势,使人觉得城市雷同的现象普遍存在,触目即是,躲也躲不过。

七、作业设计:

推荐阅读张抗抗的经典散文。

结束语:生活在日益美丽和繁华的城市中,让我们都精心的呵护城市的树吧,都用心地汲取和继承城市的文化吧,让我们的城市因文化而厚重,让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因文化而温润。

保护树木。

保护城市文化。

保护城市人文精神。

文档为doc格式。

课文认识路边的标志的活动教案

欣赏评述。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认识图形标志,懂得一些图形标志的含义。

2、学会理解和应用图形标志,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教学重难点:读懂并理解图形标志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老师)各种图形标志。

(学生)寻找和收集所看到的图形标志,并尽量了解它代表什么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讨论,汇报结果,得出是不允许吸烟和水不能饮用的结论。

二、加深学生的认识,讨论课本上图形标志的意思。

2、看图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一组说出的各种图形标志的意思,最准确,数目最多,并告诉大家你们都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它们?(马路、商厦、美术馆、机场、轮渡、博物馆……)考一考,看到这样的'图形标志你要怎么办?小组同学互相考察,看看同学认识图形标志的结果。

2、学生上台汇报自己找到的图形标志,其它小朋友补充说明。

四、对各小组收集情况进行统计,评比出收集图形标志最多,理解意思最全面的优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