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国画教学设计教案(汇总9篇)

国画教学设计教案(汇总9篇)

作者:文轩 国画教学设计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画教学设计教案篇一

笔墨是中国画的特色,精华所在,没有笔墨不能称其为中国画,笔墨一词从广义上讲,指利用笔墨达到的画面气象,色彩,章法,意境,品味等诸方面的绘画语言。狭义的笔墨专指用笔用墨的技巧。

“画是无声的音乐”!就是指好的画一笔一划就象一个一个动人的音符,组成美妙动人的质韵乐章。有质是对描绘的客观对象的“真”的追求,即能神形兼备;有韵是指通过客观对象以表达主观的精神,即能传神写意。中国画要求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画毕生追求的世术境地。用笔有“三忌”,宋代韩纯全《山水纯全集》中提出:“用笔有三病: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结。”所谓“板”,是指没有腕力,用笔不灵活,画出来的笔线平扁,没有圆浑的立体感;所谓“刻”,是说笔划过于显露,甚至妄生圭角,不自然,没有生气;所谓“结”,是指落笔僵滞,欲行不行,当散不散,笔线不流畅。用笔犯了这三个毛病,就谈不上线条的美感。别外,还其禁忌如“枯、弱、光滑、草率等等是也。

中画书画历来就有“书画同源”、“书法通于画法”的理论。要避免上述的三忌,最好的办法就是练习书法,真、篆、草都练一点,才能掌据各种用笔的技巧。要克服笔病,一要增强腕力,做到“笔为我使”。二要顺应自然,不矫揉造作。三要在行笔之前做到“胸有成竹”。

国画教学设计教案篇二

作为一名国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国画作为我国独有的绘画形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于是,在教学中,我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国画的魅力与美丽。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国画教学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国画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国画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的思维和个性化的表达。我会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学习国画的基础上,尝试一些新的样式和题材,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例如,我曾经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童心国画”的创作活动,鼓励他们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和描绘世界。这不仅使学生在技艺上有了突破,还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绘画中来。

其次,国画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国画是一门需要细致观察和独到眼光的艺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花鸟虫鱼等各类对象的特点和比例。在这方面,我会引导学生注意事物的形态、韵律和色彩,帮助他们提高观察和模仿的能力。例如,我会带领学生在校园中寻找灵感,观察树木、花朵、昆虫等,然后用国画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此外,国画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国画作画过程中,需要反复勾勒和着色,需要耐心和毅力去描绘细节。我经常告诉学生,只有耐心和毅力才能画出好的作品。在实践中,我会指导学生将一个作品分解成若干个小步骤,逐步推进,以避免学生因为一时遇到的困难而放弃。最初,学生们常常对绘画感到疲倦,但在我坚持鼓励下,他们渐渐体会到了绘画的乐趣和成就感。这不仅让学生学会坚持,也让他们懂得了长期付出的价值。

最后,在国画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国画是一门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形式,我希望学生们不仅仅是模仿前人的作品,还要在传统基础上发展出新的艺术语言。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比赛和展览,鼓励他们挖掘和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例如,我曾经组织学生在校园里找寻江南水乡的美景,用国画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力,也扩展了他们的艺术想象力。

总之,国画教学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使命。在教学实践中,我不仅要传授学生国画的技巧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于国画的热爱和理解。通过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鼓励他们的耐心和毅力,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我相信我能够在国画教学中扮演一名称职的导师和引路人。将国画这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形式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美丽。

国画教学设计教案篇三

在刺梅花下,听了一个春天的喜鹊叫,晒了一个春天的太阳,也读了一个春天的艺术美学。这是我读过的最厚的一本书,1111页,陆陆续续的读书摘要竟有一万多字,只是,当坐在这想正儿八经地写几句读后感时,却又觉得捉襟见肘,怕自己未读懂,也惭愧自己太浅薄。有人很喜欢“梅花三弄”,我也姑且拨弄三下吧。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读一本书,犹如走进一个世界,翻开艺术美学的那刻起,我就有一种“迷失”感,这种感觉从开始一直伴随到最后,但它令人陶醉,流连忘返。“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无处不是诗意,无处不是艺术之美和哲思,它不是缓缓流淌的小溪,更像是飞流直下的瀑布,你想到想不到的,它都应有尽有,滚滚而来,你甚至来不及喘息,来不及思考,唯恐错过什么,只愿跟着这湍流去发现、去感受、去恣意奔放。在这一弄里,我根本无暇去顾及那青青脉络,更何况“语忌直,脉忌露”,我像是个采蘑菇的小姑娘,完全迷失在了大森林里。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学培养转深沉。”读这本书很大的一个触动是作者的“较真儿”劲和学术风格,细腻、严谨、考究,每一个概念,哪怕一个字,都极其细致入微地从各个角度来考证,阐释地清清楚楚,引用的每一段文字也都在章节后列示地详实明了,或许也只有学者能做到这份上了。从儒释道思想基础到天人物我的宇宙意识,从自我生命情调到艺术体验和审美,从诗禅书画到篆刻、音乐、戏剧、建筑,从中到西,无不包揽,“性情散而为万物,万物复聚而为性情”,这已不仅仅是作者博学广识的体现,更有一份学者的情怀和执著在其中。

“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读完时空篇,我突然觉得作者是孤独的,他真正的知音应很少,他的文字,像是住在他心底的另一个自己,虚幻而近乎完美,真切却又不易触及,"书窗梦醒,孤影遥吟",正若此!但这种孤独并不是悲观、消极的`,就如这段文字一样,"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事物的味道作者尝得太早了,太早通透了,也早已懂得了与生活、与命运、与无常达成和解。他的知音应是古人或故人吧?虽已不在,但却如恒星一般照亮夜空。

“神理流于两间,天地供其一目。”思想、意境、范畴、创作、体系、影响与互通,作者从这从六个角度,用二十四个章节,来阐述中国艺术美学,横向来看,这六部分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但与之相交织的也有一条条纵向的线,贯穿着每一个章节,只是,“如镜中之影而无滞,如水中之色而无迹,如空中之音而无形”罢了,不同的人可能看到不同的线,或者感受到的强度不同,或思想,或诗意,或书画,或音乐......“古木苍苍,水云淡淡。到者方知,非墨非幻。”

最后,想再提一下这本书很别致的一个地方,引论部分包括六个小话题,七十一页,引论及后续的二十四章,开篇均有两句引子,一中,一西,值得品味。

读完的书,就像刚从田野里采摘的花,放在身边,偶尔随手翻看,就像能闻到正散发着的阵阵花香。最后,书里的文字,就像光和盐,融化到了自己的生命里,就如渐渐淡去的花香,没有消失,却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着。

到者,方知。感动,长在。

国画教学设计教案篇四

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代表了中华文明的深刻内涵和精神风貌。我自小就对这种令人陶醉的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断地欣赏和钻研,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国画之美。

第二段:对国画的感悟

在观赏国画时,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所蕴含的情感和精神。无论是经典的山水画、花鸟画,还是现代派的抽象画、写意画,它们都能令人心灵所向、情感充盈。国画所追求的是一种境界,不仅仅是图形的表达,而是在画作中蕴含着人生的体验,是艺术家的情感世界的流露。

第三段:国画的技法

国画之所以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也在于它的独特技法。笔墨、用色、构图、线条,每一项都显现出中国艺术的柔媚之美。国画的笔墨则更为华丽,从笔墨的粗细、浓淡到笔尖用笔、笔触的处理,都是学习国画技艺者所必须精通的关键。我也在接受笔墨训练时慢慢领悟到,“时间+空间”的处理方式,将笔墨处理得如此透露出生命状态。即便面临严寒酷热,艺术家们还需要为了一副好的画作去花费几乎全部的精力,这种坚韧的毅力和艺术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第四段:对细节的品味

国画用笔墨和线条描绘出的画面,非常依靠观众的想象力。而在国画的品味中,细节处理是至关重要的。观察对称、增华、留白、山水贯通等,相互作用,突破了画面的地理限制,形成一种天然的视觉律动。同时,国画的每个细节都需要我们去仔细品味,从中体悟出画家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这样才能更好地领略到国画独特的魅力。

第五段:总结

综上所述,国画的欣赏需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培养对细节的品味和一双敏锐的鉴赏眼,唯此才能深入领悟国画之美。仔细品味和理解国画的韵味,沉浸其中,让自己在国画的世界中悠然自得,真正能够感悟到快乐和美好。国画长久以来的存在,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瑰宝的代表,值得我们更多地去欣赏和学习。

国画教学设计教案篇五

第一次与国画接触,是三年前了。那还是因为妈妈朋友的孩子在学国画,所以妈妈也让我去试一下,没有想到由此我却喜欢上了这门艺术。

学习国画看似很简单,却和学习乐器的'难度不上向下。学习国画不是有兴趣就可以学好的,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因此,我刚学习国画时,连最简单的大公鸡也画不好,线条总是歪歪扭扭的,公鸡的眼睛也没有老师画的有神气劲,而成了“鼓眼怪”,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终于在老师的精心指点下,我终于画成了我的第一幅作品,当我尝到成功的喜悦之后,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好国画,于是在每一次画画,我都尽量模仿着老师的画,注意掌握要领果然一次比一次画得好,以至于达到完美。大公鸡、龙虾、大吉大利更是不在“画”下,就连最难画的牡丹我也能画的有声有色,于是我从以前饱受老师的批评,到现在的次次表扬,我发生了质的转变,这一切的一切,都来自我的汗水与努力。

这一次的学画经过已深深地刻在了我心中,我永远不会忘记“他”,画国画刚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只要不放弃就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国画教学设计教案篇六

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学习目标不要一下子定得过高,学习国画是为了有所乐,这样精神上就没有负担,学习起来就比较轻松。

第二要多看多读,看别人作画、看展览、看教学录像带、看古今名人画作,学习创作方法;看花鸟虫鱼、看名山大川,收集素材、增长知识。还要多读古今文艺作品,加强文学修养,这是画外功夫,有助于提高自己绘画的品位。

第三绘画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有所侧重,花鸟、山水、人物不要全面开花,选一科重点学,人老了精力有限。老人学习工笔画法视力不行,学习大写意画法需要有很高的笔墨功夫和艺术修养,最好学习兼工带写的小写意画法。

第四要有适度的投资,除了购买必要的宣纸、毛笔、国画色、书画墨外,还要购买一些参考资料。

第五要循序渐进,特别是初学画的同学不能操之过急,可以先临摹一些自己喜欢的作品,以后结合写生搞些创作,按部就班地慢慢来,一步一步地画下去。

第六积极参与一些书画活动,地方上办书画展览,可将自己画得好的作品推荐给他们,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拍成照片向报刊投稿,如果感觉自己作品画得还可以,也可参与一些书画作品比赛。将自己的得意之作装裱起来,悬之于客厅或赠给亲朋好友,也是一种乐趣。

第七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住房宽敞、经济条件许可可辟一个画室,但最起码要有一张可以作画的桌子,这样才可以坐下来画画。

第八要持之以恒,要经常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每天坚持画几笔,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国画教学设计教案篇七

国画艺术作为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一名对国画颇有兴趣的爱好者,我近年来对国画进行了一些学习和研究,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国画艺术不仅是艺术的表现方式,更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体验,以下将从历史渊源、绘画技法、审美态度、人生感悟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五个方面,谈谈我对国画艺术的心得体会。

首先,国画艺术的历史渊源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发展铸就了其独特的魅力。国画艺术起源于古代中国,延续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国画的精髓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与自然的交融。国画通过仰望大自然,从中汲取灵感,表达出中国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同时,历代名家们的艺术创作也不断推动了国画的发展。中国画家们通过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让国画具有绵延不断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魅力,使之成为独具一格的艺术形式。

其次,绘画技法是国画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国画艺术强调笔墨的运用,通过线条的勾勒、墨色的描绘和水墨的运用,表现出画家对事物的独特感悟。水墨的运用尤为关键,它既可以表现出具体物象的真实,又能够通过凝聚和稀释来流露出思想情感。画家们通过熟练掌握绘画技法,既能够准确地表达出物象的形态特征,又能够形成独特的笔墨韵味,使画作更加立体和有生命力。在实践中,我不断尝试不同的技法和材料,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对国画艺术的探索和深入了解。

第三,国画艺术要求人们有一种独特的审美态度。传统的国画注重审美的内涵和意境的表达,强调以“神韵”为主的审美追求。不同于西方绘画的逼真表现,国画更加注重意境的表达和触动观者心灵的共鸣。经常欣赏国画作品可以激发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深思,使人们从中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美的力量。国画要求人们,在审美时不仅要关注画面的虚实、色彩和形态,更要关注画家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以及自己的内心感受。这种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态度,也是国画艺术的独特之处。

第四,我通过对国画的学习和欣赏,对人生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国画作品常常展示了画家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思考,观者在欣赏时也会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感悟。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我们会被繁杂的物质世界和浮华的诱惑所迷惑,国画作品则提醒着我们要回归到真实和本真的内心世界。国画艺术所表达的富有哲理的图象和意象,常常引发了我对人生的反思和感悟,让我更加重视内心的平静和内在的美。

最后,对未来国画艺术的发展,我充满着期待和希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国画也需要进行创新和发展,保持其时代的烙印。我相信,未来的国画将会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和当代艺术的表达方式,使之富有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同时,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和学习国画艺术,传承和发扬其独特的文化精髓,使国画艺术在未来继续发展并引发更多人的共鸣。

总结起来,国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国画的学习和欣赏,我不仅对其历史渊源和绘画技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收获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对未来国画的发展,我充满期待,希望国画艺术能够在保留其传统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理解这门独具魅力的艺术。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传承和弘扬国画艺术,为我们的文化挥洒更加绚丽的画笔!

国画教学设计教案篇八

作为一个热爱国画的人,落款一直是我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落款不仅代表着作品和作者的身份,更是国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我不断地思考落款的意义和方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本文将分享我的一些看法和体会,希望对读者们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落款的作用

首先,我认为落款在国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一方面,落款可以体现出作品的作者,为作品确立身份和来源;另一方面,落款可以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欣赏和品味的空间。在日常实践中,我常常会结合自己的风格和创意,落款的方式多种多样,既能展示作品的表现力和特点,更能为观众留下更好的记忆。

二、落款的方式

国画的落款方式也比较多样化。有些作品落款很大,有些则很小,有的在左侧,有的在右侧,甚至一些作品没有明显的落款。在我的实践中,我通常选择落在作品的一角或者边缘,这样既不会影响作品的整体美感,同时也便于阅读和理解。此外,我还会注意字体的大小和风格的选择,以保证作品的整体风格统一且美观。

三、落款的内容

落款的内容也是需要关注的一部分。一些作品的落款内容相对简单,只写上作者姓名或者作品名称就可以,而一些作品则可以在落款中注明具体时间、地点和策划背景等信息。在我的实际操作中,我会根据自己的作品特点和要表达的主题来确定落款内容,这样能够更好地为作品加分。

四、落款的技巧

对于落款的技巧来说,我认为主要需要注意的是字迹的规范和美观。国画的落款通常以楷书书写,但为了营造不同的风格和效果,有时也可以选用行书、草书等其他字体。不管是哪种字体,都需要注重笔画的顺序和规范,以及落款的美观和整体风格的统一。

五、落款的意义

最后,落款背后的意义也是需要关注的。落款不仅代表着作品和作者的身份,更是一个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的体现。在落款的选择和书写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注重技巧和美学,更要关注文化和社会价值,尊重传统和历史,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承。

总的来说,作为国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落款需要我们重视和关注。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尽量多地尝试不同的落款方式和技巧,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方式,展示作品的独特魅力和个性特色。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入思考落款背后的文化和价值,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落款成为国画中更加美好、丰富和有价值的一部分。

国画教学设计教案篇九

国画作为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对国画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不仅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国画社团的活动,还经常参观画展和阅读相关书籍。在欣赏国画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也深深领悟到了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以下,我将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欣赏国画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国画通过笔墨、造型和设色等方面的表现手法,传递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我曾经欣赏过一幅以山水为题材的国画作品,画家巧妙地运用笔墨展现了山水的气势和韵律,使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奇妙。同时,通过阅读相关的艺术史和文化书籍,我了解到了国画中所包含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例如“意境”、“象征”和“气韵生动”等概念,这些思想都深深影响了国画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标准。

其次,欣赏国画提高了我的审美能力。国画在细节之中注重整体效果的呈现,要求观者通过想象力和联想来体验作品的内涵。这种审美方式对于我培养了观察力和想象力,使我能够更加敏锐地觉察到作品中的细微之处,并更好地欣赏到画家的艺术手法和构思。在注重整体的同时,国画也要求观者注重画面细节,例如笔墨的运用和色彩的搭配。这种注重细节的观察使我从作品中发现了很多新奇的手法和表现形式。

第三,欣赏国画让我更加深入地感受艺术带来的情感和思考。国画作品往往以特定的题材和主题为背景,传递着画家的情感和思考。例如,我曾经欣赏过一幅据说是画家在战争时期创作的作品,画面中的主题是岁月的沧桑和人间的痛苦。画家以朴素的笔墨勾勒出深沉而悲壮的场景,使我深深感受到人类历史中的苦难和希望。通过这样的作品,我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人类命运的波澜。

最后,欣赏国画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国画注重的是由内而外的审美和美学观念,它要求观者要有一颗平和的心态,用心去感受画家的笔墨和心境。在我欣赏国画的过程中,我逐渐掌握了一种平和而沉静的状态,积极地与作品进行交流,让自己沉浸在艺术的世界中。这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让我更加平和谦虚,也提高了我的情商。

总之,欣赏国画不仅带给我艺术的审美享受,也使我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并深入地感受到艺术带来的思考和情感。它不仅培养了我的审美能力,也是我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关注国画,深入挖掘其中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会将国画的欣赏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和生活中,努力成为一个更有修养和情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