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写袁隆平怀念(优秀18篇)

写袁隆平怀念(优秀18篇)

作者:文锋

优秀作文是一篇独立完整的文章,它需要有清晰的中心思想和合理的组织结构。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作者的思考和感悟。

怀念袁隆平作文

2021年5月22日的上午,微博发生了一件大事,营销号发文称袁老已去世,配图是他的黑白照。

看到这些消息和网友缅怀袁老的评论,我极为震惊:怎么会呢?

中午九、十点钟,营销号被打假了。袁老的助理说,袁老仍在医院治疗,情况些许严重。那些无聊之人紧急撤回了造谣的新闻,做法显得狼狈不堪。

一瞬间,我的心里不知是庆幸,还[]是厌恶。庆幸的是袁老去世是假的,袁老仍然还在;厌恶的是这些营销号不辩事实真相就急于发文,生生地将活人写成死人,不仅欺骗了大家,还令人心寒。袁老研究的杂交水稻不仅让中国十四多亿人口吃饱了饭,甚至为世界的`粮食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没想到临了却被那些为博取流量的人而利用。

下午13时07分,又有人发文宣称袁老去世,享年91岁。我没敢相信,觉得许是有人未注意到谣言已经被澄清。当各大官媒都发出消息,放上遗照,我还心存侥幸,希望是假的。

袁老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他创下奇迹的世界,他去了哪呢?他去到了一个美好的、没有人挨饿的天堂。在那里,他依然躬身在水稻田里忙碌着。

那天,我认真地将所有米饭都吃完了。

我觉得袁老肯定在旁边看着我,目光澄澈而又慈祥,当我将吃干净了的碗放在桌上,我似乎看到袁老在笑,笑得很欣慰,然后他挥着他那双映有稻穗的金色翅膀一点一点飞远了。

怀念袁隆平爷爷作文

2010年5月22日13时07分,91岁的袁隆平爷爷,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

袁隆平,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我咋浇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说哀老的为人,哀隆平院士,你是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模范科学家。我对科学家的所有期望,恰恰能在他身上找到。爱国报国,借的学术精神;勇于挑战,有不怕失败的坚韧意志;淡泊名利,谦卑笃实的风格等等。你一点都让我感到振奋和激动。

数十年来,袁老通过杂志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仅确保了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也为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

您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保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竖立了丰碑。您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

您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为艰险、执着欲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博名利的高尚情操,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

怀念袁隆平个人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们这一代,是袁隆平爷爷养活大的。

幼时总是听母亲谈及,他们小时候,总是吃不饱饭,可于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情,我把功劳全都归结给祖国,这个模糊的概念,知道后来,才知道,这个功劳归结给祖国,也要归结给您。

我没吃过树皮,野菜,甚至连曾经的杂粮馒头都没有吃过,更别提烤红薯,烤土豆了。白面馒头,把我养大,我感恩过祖国,我感恩过父母,可我从来没有想过,感恩您。

今天,让我们把所有的明星淡忘吧,因为今夜的天空,只会有一颗璀璨的星!中午的时候,我在我的学生群含泪发布了您去世的消息,而顷刻间,便证实为谣言,您知道吗?我第一次觉得假新闻是那么的美,那么的好,可一波三折,不消两个小时,真的新闻粉碎了我的心,新闻呀!我希望您再一次是谣言,再一次是假的,我不怪你!

可,你是那么的真,钻心的真,宛如一把利刃扎进心窝,而且还反复地搅动!我不知道如何怀念您,袁隆平爷爷,身为一个文人,我只能用自己最爱的文字去祭奠最爱的您!

谢谢大家!

怀念袁隆平作文

“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鸿毛。”2021年5月22日“共如国勋章”获得者、“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这样重如泰山的人物永远地离我们而去。长沙市全体市民为他送,全国人民都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惦念他。

袁隆平爷爷1930年9月7日年出生于北京,江西德发县人。1949年,袁爷爷各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农学院,学习农作物专业。1953年,23岁的袁爷爷被分为湖南怀化一所农校当老师。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重的粮食饥荒,袁爷爷目睹了严重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心睡觉。只有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如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种,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解决饥饿。他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十汗水十灵感十机遇二成功。

他确信,杂交水稻能增产。可是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袁爷爷知难而进,他迈开双腿,走进水的莽莽绿荫,去寻找这从未见过,而且中外贤料没有见过报道的水稻雄性株,“功夫不怕有心人”,终于在第14天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伏奇特的品种。袁爷爷欣喜若狂。经过10年反复讨论与实践,种植杂交水稻增产1000亿公斤以上,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袁爷爷一生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您现在变成天上的星星照耀着我们,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为祖国做贡献。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在湖南去世,享年91岁。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时的中国就算是像我们一样闭塞的村庄,人们也都解决了温饱,开始奔向小康。作为一个90后,我从未经历过饥饿,对于爷爷奶奶口中的故事,也无法完全理解。就像是那位“何不食肉糜”的帝王,无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饥饿。

后来长大因为过敏,我曾经有过半个月忍饥挨饿的时间,但这种只是忌口的挨饿根本无法与饥荒之时相比。

电影《1942》把重现战争时期的大饥荒,影片中有一幕甚至给我留下了阴影:狗在啃咬路边的尸体,以此充饥。从此我再也不敢敢看此类的电影或者节目。我相信,真正经历过大饥荒的人们,肯定有过更加残忍的经历。正是这部口碑不怎么好的电影,让我更加深刻的明白,我们如今的平安喜乐并不是上天的赏赐,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坚持乃至牺牲换来的。

他毕生所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做到了,他研究出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让更多的人吃饱了!

我未曾了解过他的生平,但也能够知道他为祖国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为人民带了怎么样的幸福生活。他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把幸福的种子撒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有人说,他没走,他只是带着种子去了远方。有人说,他进入了一个梦乡,那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他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他走了,他又没走,他永远都在!

怀念袁隆平个人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天下富足,禾下乘凉》。

噩耗传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5月22日13时02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吴孟超同志是我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国际肝胆外科的著名专家,被誉为中国肝脏外科之父。

在这痛心疾首的消息之后,让我不经想起了袁老生前说过的:我有两个愿望,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老一生致力于国家粮食发展,鞠躬尽瘁。

他说,敬天惜粮、勤俭节约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年中国粮食连年丰收,已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20__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但是,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我们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他说我是研究杂交水稻的,目的就是增产粮食,保障粮食安全。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从播种到收获,每一粒粮食可以说吸天地日月之精华,附农民辛勤之汗水。科研人员想方设法钻研怎样提高水稻产量,哪怕提高5%-10%都十分不易!粮食增产是令人高兴的事!但当看到提高产量的粮食却被白白地浪费掉了,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看看工厂食堂、酒店宾馆、学校饭堂,白花花的米饭倒在泔水桶里,太刺眼了!现在,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率超过10%,大型聚会的浪费更是接近40%。虽然他们是用钱买的,但是没有粮食的时候,有钱又怎么样呢?过去说:两个金元宝挑不到一个窝窝头;20世纪60年代,有人拿着当时市面上面值最大的10元钱想要买一斤粮票,但是买不到。有钱也不能填饱肚子啊!

提倡节约不是强制做什么,也不是要求少吃饭,更不等于缺粮,而是提醒人们铭记丰年不忘饥苦,富岁当思节约之诫,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人对饥饿会有深刻的印象,他曾亲眼看到有人因为饥饿倒在路边、田埂边和桥底下,那种感觉真是锥心般的刺痛。在那个困难年代,粮食非常珍贵。因为经历过饥饿的痛苦,所以爷爷们这一代人对于粮食格外珍爱。

古有宋应星贵五谷而贱金玉,写就《天工开物》;今有袁隆平心怀禾下乘凉梦,致力杂交水稻的研究。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比普通人更普通,却比普通人更懂得奉献。

袁老的梦。

是我们这一代人砥砺前行的目标。

是造福人民的共同梦想。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您,

世界更不会忘记您,

人生在世最后不过一黄土,

而您的功劳与奉献,

将会永刻在历史的丰碑。

袁老一路走好。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怀念袁隆平爷爷作文精彩

稻香万里,四溢余香,在这片名为中国的土地上,永不弥散。

默默无闻,一生奉献,您的身影也永远映在蓝天之下的稻田之中。

——前言。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微风抚过,整片整片的稻苗都弯下了腰,他们在鞠躬,为他们的父亲鞠躬。稻香十里飘,长空万里香,世间一切的稻苗都随风飘起,恭送这位伟人的离开。他不是战士,却拯救无数生命;他不是诗人,却书写动人篇章,他便是培育杂交水稻第一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我对于袁隆平爷爷的印象,只限于图片和视频之中。但是那几张照片我却印象深刻。田野间,他无声地拿着一个本子在记录什么,他身着朴素的衣服,一幅近似于老农民的面孔,饱经风霜,他弯着腰,耕作着,种下的是种子,长出的却是未来的希望。

当我听见袁隆平爷爷去世这个消息时,几分惊讶,几分迟顿,几分伤感。万分难受,却哭不出来,像一块石头堵在心中,闷得有些喘不过气,脑子一片空白,想去拒绝接受这个事实,怔了一会,才反应过来,于是心中水帘阵阵垂下,甚是伤感。

突然想起之前网上的一些流言蜚语,当初一些网友就因为袁隆平爷爷摸了一下豪车,便在网上发表侮辱性言论。现在我就想问你们,你们还有良心吗?他是一个拯救了无数人的英雄啊!他将自己毕生的心血都放在了研究杂交水稻的事业上。袁隆平爷爷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一辈子都努力在这条路上奔跑着,因为路的尽头种着他的梦想,他一步步地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变成了可能实现的理想,他心中有家,有国,有全世界。

《奶奶的星星》中说:人死了,便会化成天上一颗星星,给活着的人照个亮。想必2021年5月22日夜,银河间又会多一颗明亮闪耀的星星,看着中国这一片片他一手创造的稻田,落下泪水,化成雨水,去滋润万物,去滋润他亲手埋下的希望。

愿您一路走好!

当您再次俯视大地,请您放心!“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在未来我们会替您实现!

永远的怀念袁隆平作文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现代神农袁隆平老爷爷返回了他的天国,留给人间稻米满仓。

那些与我们同时代的光芒熠熠的人物,其实和伴随我们的日月星辰没什么区别。平时,你不大会想起他们,你会觉得他们永远在。然而他们却又和日月星辰不同,是西沉了不再升起,划过天幕就不再回来。他们的光芒照耀到的地方越多,你越感到随着他们的离去,时代的一部分也会随之定稿。后人在翻阅这本历史大书的时候,会清晰地看到这个天体陨落的注脚。

我真是个傻孩子,我一直以为袁隆平爷爷会长命百岁,一直以为他还会为他的禾下乘凉梦奋斗不止。虽然我没有时时关注,但袁隆平爷爷一直就在我心里。我希望袁隆平爷爷的梦想早日成真,我是那个在旁边会一直鼓掌的那个人。

袁隆平爷爷离开了,他应该还在的,在我们的心里,在时代的书页上,在历史的洪流中,一直都在。

袁隆平爷爷是一个真正的耕耘者,他早就名满天下,却仍然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他甘愿做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我永远记得袁隆平爷爷的一句话:“我的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是啊,袁隆平爷爷一辈子投身于杂交水稻事业,天下田因你丰足,上亿人永无饥馑。是您,让我们吃饱饭,我们懂得感恩。

永远怀念,永远感恩,碗中有米,心中有您。

怀念袁隆平爷爷作文

现如今,在我的心目当中,始终有一位让我非常敬佩的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国家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失志不渝的在田里和实验室中艰苦奋斗,为的就是能够培育出超级水稻。他几十年如一日不停的尝试和摸索。最终,他的心愿得以实现。

我觉得袁隆平爷爷最让我敬佩的,除了他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更多的是他那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他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但是从来没有想借此发财或者身居高位。他那种脚踏实地,淡泊名利的精神,这是目前的社会人士所缺失的,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袁隆平爷爷的梦想,就是想让我们这14亿中国人口吃饱饭。所以我们不能浪费粮食,要珍惜每一粒粮食。袁隆平爷爷还说过一句话:“一粒粮食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我也要像袁隆平爷爷一样,不怕困难,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帮助的人。让我们做起像袁隆平爷爷这样的人,一定要珍惜每一粒粮食,不要浪费每一粒粮食,袁隆平爷爷,祝你一路走好!

怀念袁隆平爷爷作文

五月二十二日,伟大的袁隆平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

在袁爷爷走的那一天,全国人民迎来了极大的悲痛。灵车驶出医院,路边的市民面容悲痛,相继追赶。司机停下车辆鸣笛,人们把鲜花捧在胸前高呼:袁老,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袁隆平爷爷经过很多年的努力,成功地研究了杂交水稻。杂交水稻成功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它解决了很多人吃不饱饭的问题。人们把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把袁隆平爷爷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全世界的人们都感激袁隆平。

袁隆平曾说过:“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从今以后,我也要做一粒好种子。

怀念袁隆平作文

杨伯毅2021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逝世,享年91岁。

依稀记得袁老曾经说过“在一束稻下乘凉。”当时有不少人他痴人说梦,现在看来只是未来的美好憧憬。袁老爷爷生在乱荡时代,他经历过九一八事变,见证过敌人的铁蹄践踏在我国的河山,又目睹过人民连温饱都无法保障,饿死在街头。年幼的袁老当时便立下“养活中国”的愿望。在外国“权威”人士发表的文章中,明确指出“水稻杂交实验多次不成功,不少科学家或学者都认为水稻不具有杂交的特性。”元老率领团队迎难而上,多次进行实验。这期间一直忍受着社会舆论,外国报纸也对元老团队的实验没有信心相信中国团队能做到发达国家都无法做到的壮举。

相信不久以后的将来,杂交水稻会越来越先进,长得像树一样高大,禾下乘凉梦不再是设想。只可惜他已离我们而去,再也看不到有那一天了。

作为共和国的新一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血液,我们一定要铭记袁老的教诲,为人民,为国家而砥砺前行。袁隆平爷爷,一路走好!

怀念袁隆平的作文

小满刚过,湖湘大地沉浸在连绵的阴雨中,农民们正忙着插秧,而就在此时听到了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起先以为是谣言。一直不断的阴雨不太像往常夏天的雨情。老妈一直在嘀咕今天的雨怎么下个没完,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上天也在为这位伟人的逝世而痛哭。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爷爷,因器官多功能衰竭,于5月22日13点07分在长沙逝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老。他才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就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地,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

中午还吃着袁爷爷的米饭,想起以前课本上的袁爷爷,现在真的感觉到五味杂陈。以前从来没有一个伟人逝世让我这么难过,因为袁隆平爷爷好像一直都离我很近。他存在于我的一日三餐,是我每天都会期盼的,都会见面的。他就像是我的亲爷爷一样每天都陪伴着我,日复一日。

我虽没有经历过那些饥荒年代,但却听我的长辈提起过他们那些年饥肠辘辘的经历。他们每次讲那些年代的时候,眼睛都红红的。我知道那是他们不愿回去的年代。是他为我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温饱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使人民脱离饥饿之苦。

怀念袁隆平的作文

5月22日下午1:10,一辆辆灵车从长沙医院缓缓行出,长沙宽阔的主干道上,许多车停下来鸣笛,人们涌上街头齐声呼喊:“袁老一路走好。”同一时间无数人在网络上共同寂寞地传递着同一句话:“袁爷爷,我一定会好好吃饭。”

袁爷爷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他说过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每次中午吃饭的时候,我都会看见有一些同学,把没吃完的饭倒到垃圾桶里,然后就回来了,这种行为是不对的,我们应该节约粮食,既便现在我们的食物很多,但我们不能浪费。你们要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应该节约粮食,而不能吃了你喜欢吃的,把不喜欢吃的就直接给到了。我们要知道一粥一饭,当来世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也让我们从一顿饭都吃不饱,到现在的每一顿饭都吃饱。正是因为像袁隆平爷爷这样的劳动者的无私奉献。才能让我们像现在一样吃得饱穿得暖。不像爷爷奶奶那个时候吃不饱穿不暖,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可能今天吃饱了,明天就没吃的了。所以我们不能浪费粮食。

袁隆平爷爷,我要学习您的无私奉献。你来的时候饿尸遍野,你走的时候。禾下乘凉。

袁隆平爷爷一路走好!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为国争光!

怀念袁隆平的作文

5月22日,下午一点零七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与世长辞。

他有两个梦,一是稻下乘凉梦,二是让杂交水稻走向全世界。在病床上的最后几分钟,他念念不忘的,还是心爱的杂交水稻。

他曾经历过饥荒,正是那段回忆,促使他不断进行着实验,他说他就像贪财的.富人,对水稻的产量,几百万公斤时想着八百万,八百万时想着九百万,九百万时想着一千万……他的发明与贡献让他成为载入人类史册的当代科学家。他是如此伟大,伟大到让我们忘记了他也会有生老病死。

他说,此生最后悔的事情,是因为忙着实验而忘记陪伴母亲。如今,他去与母亲团聚了,可以像孩童一样,骄傲地将万亩良田指给母亲看!袁老先生,走好!

怀念袁隆平的作文

袁爷爷活着人间播撒种子,逝去天上撒甘露。一位老者,一颗赤子的心,一个童真的梦,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是稻田的忠实守望者。袁爷爷一路走好!

20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在湖南去世,享年91岁。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时的中国就算是像我们一样闭塞的村庄,人们也都解决了温饱,开始奔向小康。作为一个90后,我从未经历过饥饿,对于爷爷奶奶口中的故事,也无法完全理解。就像是那位“何不食肉糜”的帝王,无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饥饿。

后来长大因为过敏,我曾经有过半个月忍饥挨饿的时间,但这种只是忌口的挨饿根本无法与饥荒之时相比。

电影《1942》把重现战争时期的大饥荒,影片中有一幕甚至给我留下了阴影:狗在啃咬路边的尸体,以此充饥。从此我再也不敢敢看此类的电影或者节目。

我相信,真正经历过大饥荒的人们,肯定有过更加残忍的经历。正是这部口碑不怎么好的电影,让我更加深刻的明白,我们如今的平安喜乐并不是上天的赏赐,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坚持乃至牺牲换来的。

袁隆平爷爷经历过战争年代,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所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他毕生所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做到了,他研究出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让更多的人吃饱了!

我未曾了解过他的生平,但也能够知道他为祖国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为人民带了怎么样的幸福生活。他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把幸福的种子撒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有人说,他没走,他只是带着种子去了远方。有人说,他进入了一个梦乡,那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他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他走了,他又没走,他永远都在!

怀念袁隆平作文

是您,为天下生民创造粮食;是您,为天下粮仓,倾注毕生;是您,让我们把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此刻,您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我不知道该对您说些什么,才足以表达我对您的感谢,以及对您的惋惜。

您是隆农,却胜似神农!踏遍荒芜的土地,只为寻找生命的支撑——粮食。您倾注毕生,只为换来天下人的饱腹!您倾注毕生,只为换来没有饥荒的中国。您是世界粮食的屋脊,是全中国都要感谢的伟人。

您是科学家中的农民,更是农民中的科学家。您荣获的奖项不计其数,却没几张留念照片,出现在大众视野的都是您弓着身子在稻田里工作的照片。您曾说过:“我如果不在家里,就一定在实验田。如果不在实验田,就一定在去实验田的路上。”您一生淡泊名利,不求富贵,只求天下生民再无饥荒。

您的恩情,我永生难忘,中国人民永生难忘!您的恩情,比山高,比海阔,比天大!直到您走了,我们才发现:我们,还欠您一个鞠躬。

您,走了,走进了全国人民的心中;您,走了,走到了没有饥荒的天堂。袁老,您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吃饭,不浪费粮食,世世代代铭记您的恩情。

作者:吴丹。

今天下午一点零七分,袁隆平爷爷离开了我们。在中午就收到微博推送的袁老逝世的消息,我的心立即啾了一下,随后官媒辟谣,当时我一边庆幸一边在心里骂无良媒体,不求实就胡乱播报消息,可没想到一两个小时后,袁老真的辞世了。

从小的时候就在书本中看到过袁隆平爷爷的故事,奶奶也经常讲起当年闹的大饥荒过的有多么难,每每想起都会想起大英雄袁隆平爷爷,是他让我们这代人有饱饭吃。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杰出贡献。

把这个梦变为现实成了他们的目标,他们一直为此努力,他在田间完成了伟大的创造,用枯瘦的双肩扛起全球的饱食之忧,因胸怀天下而热爱他的事业,功成名就,荣誉无数。

或许袁老就是天上的水稻,下来拯救了人类,他用善良感染了每一个人,现在他要回去了,我们会永远记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死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怀念袁隆平的作文

在5月22日下午13:07,袁隆平爷爷不幸在长沙逝世了。而袁隆平爷爷是一个为了改变别人,自己而去认真的探索研究搞发明的人。

今天在最后一节课时,老师带我们了解了袁隆平爷爷。他为了不让人们再受到饥饿。用自己一生的时间去研究水稻,他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是杂交水稻之父。他19岁就考上了大学从而认真的研究水稻。

袁隆平爷爷只买便宜的东西,如果价格贵的话,他看都不看一眼。袁隆平爷爷的名字值1008亿,可他对自己非常的“舍不得”。他早已退休,退休后的奖金他足够他花,甚至后代都画不完那么多的钱,他身上只穿一件几十块钱的衬衣,平时也非常的朴素,可是它的水稻非常的大方,毫不客气。

袁隆平爷爷一生有两个梦想。袁爷爷说过“我有两个梦,一个梦就是高产、更高产,就是‘禾下乘凉梦’,这是真正做到的梦,在我们高产杂交稻穗下乘凉。第二个梦就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走出国门,让杂交稻为世界的粮食安全和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现在还只有几百万公顷,要做到八千万公顷。”

袁爷爷的办公室里堆满了许多奖状奖杯,可他却没有被这一堆奖状奖杯堆的高高在上。而是跟普通人一样平凡的过生活。袁爷爷每天早上起床的第1件事,并不是先刷牙洗脸而是下田!袁爷爷还说过他对待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袁爷爷不仅仅是下田,而平常也很注重锻炼,比如说:拉小提琴,打排球,下棋,游泳等等。所以袁爷爷身体才那么好!

袁爷爷的身体上下内外内在都是宝,我们要像袁爷爷学习。

怀念袁隆平作文

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有一位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老人——袁隆平爷爷,走了。

头天晚上,神州大地连发两次大地震。我想,这是神州大地也感受到了袁隆平爷爷即将逝世,以地震的方式倾诉,哀痛出来。那个阴沉的午后,您最后凝望了那万顷良田便转身离去。忽然,云涌雨下,长沙为您的离去哀痛不已,数亿华夏儿女不禁潸然泪下。

袁隆平爷爷,虽然我并不怎么了解您的事迹,但听到您去世时,还是忍不住滴下了泪水。袁隆平爷爷,您的功劳与伟绩,我无法用千言万语吐露完,但我还是想对您说一声,谢谢!

虽然您的血肉之躯已深入故土,但您的灵魂早已超脱平凡,永远留在每个华夏儿女的心里!

作者:吴可天。

中国古代有位叫司马迁的学者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袁隆平老先生的离世,就比泰山还要重。

袁隆平老先生在生前就说过:“我如果不在家,就是在实验田;我如果不在实验田,就是在去实验田的路上。”这句话很幽默,但也突出了袁隆平老先生为人民的一顿饱餐而奋斗终身的精神,袁老是多么辛苦啊!

袁老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90岁高龄的他,每天依然在实验田,那么多荣誉让他更加努力。他是隆农,却更胜神农。

还记得您喜欢打排球,喜欢拉小提琴,喜欢与好友一起下象棋,喜欢吃零食,喜欢甜味……您会在空闲时去超市看米价,看到大米便宜时,心中一阵窃喜。

千言万语都表达不了我对您的思念。我想,我们以后把每一碗饭都吃光,每一盘菜都吃完,就是对您最好的悼念。

您永远活在我的心中,也永远地活在十四亿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的心中!

怀念袁隆平作文

狂风呼啸,雨点稀稀疏疏的滴落在地上,如同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为湛蓝的天际织了一张灰色的大网。遮天蔽日的乌云遮住了光彩夺目的太阳,灰暗的天际,无边的乌云,空旷的大地,一切都灰灰的,暗暗的,静静的!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爷爷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一切看上去那么遥远,却又那么近,一代伟人就这么与世长辞了。

16时许,灵车驶出医院,路边聚集了闻讯而前来送行的市民,司机停车鸣笛,人们把鲜花捧在胸前,悲哀的神情溢于言表,悲恸高呼:“袁爷爷,一路走好!”

袁爷爷病重时,仍念念不忘他的稻子长得好不好,稻子,他心心念念毕生追求的梦,一个只为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为了让中国人都能吃饱一顿饭,袁爷爷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他的一生是辉煌的,是可敬的,是朴实无华的。

迈入耄耋之年,本应“颐养天年”的年龄,您却一直奋斗在科研第一线,可是您似乎感到力不从心了,因而每年都给自己定下目标,时间虽紧,但岁月无情人有情。您的雄心壮志就是老骥伏枥得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您牺牲了自己,满足了世界,任岁月变迁,任世事无常,天上的星星中始终有您,历史的长河中,您的身影不会消失。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现在我是多么不相信这句话,多么希望您与与世长辞的消息是个谣言。如风般来的快,去的也快,晶莹的泪花从眼角滑落,眼中又重现出袁老您熟悉的身影,袁老,一路走好!

2021年5月22日1:07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了,是的这位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的伟大科学家永远的离开我们了,今天就让我来说说袁隆平爷爷生前的事情吧。

说起袁隆平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赫赫有名的'杂交水稻之父',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作为农民兄弟眼中的“米菩萨”,作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唯一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可为大公之位,可他却谦虚的说道:“人民科学家我谈不上,我只能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如果要说是什么家,我觉得农学家最合适”!

他希望“禾下乘凉梦”梦想成真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一样大,然后他和他的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爱提问,好自由的城市学生自立农家耕农业,5月10日在陇南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袁隆平爷爷说:“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健康,精神,感情都需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因此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不仅要知识多,而且要人品好,不仅要出科技成果,而且要体现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只有这样才配当一个科研工作者,也才能当好一个科研工作者。”

1943年袁隆平转学到博学中学期间吃的是杂粮饭,点的是桐油灯,一两个星期才打一次“牙祭”,但学习还是很有规律的,每天早上6:00起,养成了他干净利落遵守时间的作风。

1947年湖北省举行游泳比赛,袁隆平爷爷因为个头小没被选上,他很不服气,就跟上了别人的自行车进了赛场,体育老师发现后勉强让他上去,没想到竟获得了汉口赛区男子100米和400米第1名,其它人都落选了。还有很多很多他坚持不懈,努力向上的事迹,百折不挠,勇于博击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袁隆平爷爷我们会永远记着你,记着您的丰功伟绩,记着您对祖国的贡献,向您学习为祖国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