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最新钢铁企业月度工作总结 钢铁企业安全工作总结共(实用5篇)

最新钢铁企业月度工作总结 钢铁企业安全工作总结共(实用5篇)

作者:MJ笔神 最新钢铁企业月度工作总结 钢铁企业安全工作总结共(实用5篇)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总结。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钢铁企业月度工作总结篇一

钢铁企业保卫系统队伍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在人才培养与入职培训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企业必须充分发挥自主管理职能,由上而下提高对保卫工作的重视程度,并结合自身情况量身定制人才吸引与培养策略、职工培训策略,坚决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以职工工作为重心的理念,通过打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来提升保卫系统工作效率。

钢铁企业应建设以安全为重心的企业文化,针对管理人员开展思想专项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与对保卫系统建设的重视程度,形成良好的工作风气,全体职员共同参与和完成保卫工作。此外,还应构建全新的管理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将思想意识水平列入考核范围,不定期开展安全知识测评,督促管理人员不断提高安全责任意识,了解钢铁企业的最新安全隐患与处理方法。

当前,钢铁企业保卫系统职工的主要来源是职业院校、专科学校,工作阅历较浅,文化素养偏低、在深入理解和掌握企业安全生产和安保管理知识上需要企业较大的资源投入。此外,也有相当一部分职工中无法胜任当前智能化工厂的安全保卫工作。为此,企业应改进相关安保员工的招聘制度,提高应聘的准入门槛,吸引更高学历和素养的毕业生进入保卫系统工作,运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开展组织管理工作,并鼓励保卫系统职工到企业培训班中进行深造,接受正规的安全教育培养,提高业务水平和安全素养,了解本行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提高保卫系统人才培养效率,需要钢铁企业从源头入手,促进相关专业毕业生全面发展,为其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障,贯彻落实校企合作理念,彻底对人才招聘与培养模式进行革新。

(1)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

培养高素质保卫系统人才,必须重视其实践能力,在安全教育培养中为相关专业毕业生多提供观摩与实践机会,才能使其适应钢铁企业的节奏与环境。钢铁行业的职前教育内容丰富,还涉及诸如实操等方面的技能培养,需要购进一批器材,因此,实训基地造价较高。受经费限制,许多院校很难在短时间内建设高质量的实训基地供学生进入并学习,致使安全教育培养效果大打折扣。在校企合作中,可采用构建实训基地模式的方式,钢铁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帮助院校建设完善的实训基地,主动将工厂少量淘汰、替换的设备或器材运送到实训基地,供给院校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熟悉当下钢铁行业中常用仪器设备和器材的操作方法,了解其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常见安全事故和处理方法。院校则应当为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提供招收职工的优先权,并提供诸如校长推荐、保送等特殊人才吸纳渠道,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此外,也可以在有条件的钢铁企业中开辟小部分区域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可收取少量费用来帮助院校开展毕业生安全教育培养,也可凭借该区域同时与多所院校合作,院校也能够有更多选择,前往不同规模、风格的钢铁企业中对学生展开培训,培养出能够适应不同钢铁企业的保卫系统职工。

(2)引入顶岗实习模式

顶岗实习模式是目前最常用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之一,钢铁企业与院校达成一致后,可按照计划与规定组织已完成专业课学习、具备较高理论水平且学习能力较强的准毕业生进入企业,在相关一线顶岗实习,开展安全培养,观摩并学习资深保卫系统职工的工作方式。企业则根据准毕业生表现逐渐将其安排在特定岗位,参与保卫工作过程,积累工作经验,并选取其中优秀者留下任职;若是学生在某岗位表现不佳,还可实行轮换制,组织学生分批在不同岗位体验实际工作,寻找未来发展方向。

(3)采用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模式为密切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同样可以引入到钢铁企业保卫系统人员培养,该方法在如今已经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效能,逐渐得到推广普及。钢铁企业根据未来人才市场需求与自身的发展现状结合,制定较为全面和完善的保卫系统人才引进计划,并根据各个工作岗位缺乏的人才数量来与院校开展合作,拟定有效的相关专业毕业生安全教育培养模式并签订合同订单,双方共同承担对学生的教育培训职能。准毕业生可根据自身特长与意愿选择培养方向,签下订单后接受双方提供的特定教育培养方式,其母校负责传授理论知识,钢铁企业则负责实践培养,毕业后,学生可直接进入岗位工作。该模式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可完全满足钢铁企业对保卫系统人才的需求,而且不仅仅适用于该部门,其能够避免相关专业毕业生无法寻找对口工作的现象,并使其能够满足岗位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教育培养的效果;另外,钢铁企业也可深入参与未来职工的培养工作,为自身发展谋求更好出路。

钢铁企业的安全教育培养方法较为单一,在企业内,保卫系统职工只能在导师要求下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实际演练过程中,也只能作为助手、观摩者,缺少实践机会,因此,学员通常会缺乏兴趣、影响效率;而到了真正工作过程中,其又往往会忘记培训时所学内容,很难学以致用。为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广大钢铁企业应在现有基础上引入更为科学和丰富的培训方法,以调动保卫系统职工积极性、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使之深刻地认识到安全教育培养对自己的重要性与在未来工作中能够起到的帮助作用,积极地接受教育培训。例如,可采用情景教学法,模拟保卫系统职工的工作环境,并将实际问题进行变式、融入情景中,使学员能够将自己代入到相应角色中,思考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还可利用头脑风暴教学法,抛出某个开放性问题后请学员进行完全自由、无拘无束的讨论,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表意见,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灵感,从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还可针对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某一安全问题提出新对策。

钢铁企业在开展保卫系统职工专业理念与技能培养工作时,想要对广大保卫系统职工进行有效的培养和管理,首先需要能够深入了解其能力、水平、特长和不足,并充分考虑每一位职工的才干、个性,将在不同方面能够互补的职工安排到一起,使之能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进行良好的合作,适应本企业的工作模式,共同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管理人员还可以采取不定期抽查、与保卫系统职工进行沟通等方法,了解每位保卫系统职工的业务能力、学识水平、个人素养、安全意识、未来工作诉求,以及所面临的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个人性格偏好、在专业理念与技能培育中所遇到的问题等,更加合理地为保卫系统职工分配任务,锻炼某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另外,还可以定期发放调查问卷,或者要求保卫系统职工撰写工作总结、未来规划方案等,详细了解其对未来工作的态度和看法,尊重其个人意愿,尽可能地让每一位保卫系统职工都安心工作。

动机能够激发个体或者集体向着某个特定的方向前进和努力,能够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维持这种前进的活动,其产生的基础就是需求。当人有了动机时,就会全神贯注,至少是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对某个目标的追求上,忽略一些次要因素。钢铁企业保卫系统职工是一个庞大集体,其中每位职工的业务能力、文化水平、个人经历、社会阅历和性格特征都各不相同,有些会在观念上存在较大分歧,甚至在入职后容易出现拉帮结伙的现象,想要将分歧和针对个人的敌意控制在一定范围,不使其影响保卫系统的工作,就必须通过有效的动机来激励保卫系统职工。另外,企业也可以将保卫系统职工进行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定期开展实习情况评分,使职工在自己进步的同时树立集体意识,对小组中的其他成员施加援手,加强合作,拉近保卫系统职工之间的关系,使其养成良好习惯。

钢铁企业月度工作总结篇二

2017年,**钢铁企业集团将强化内部审计作为加强企业精益化管理的“一号工程”。随着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内部审计已成为企业的“免疫系统”,从以查错纠弊为主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深化为全面经济效益审计。

**钢铁企业集团在深入分析企业管理需求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指标体系。审计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控制点和阶段性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任务和工作计划建议,由审计、财务、营销、纪检监察等部门参加的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定期通报审计管理工作的进展和审计成果运用情况,研究解决审计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对审计成果的建设性、适用性进行评价。通过有效的指标审计评价,调动和激发一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企业整体的经营目标。

**钢铁企业集团还围绕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开展审计工作。通过制定和完善审计制度,进一步保障内部审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的权力和职责,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计划体系管理。通过风险评估和内控,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培育风险文化,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例如,针对合肥市电网建设加快、输变电工程量激增的现状,**钢铁企业集团加大工程审计力度,重点分析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风险点,将内部审计关口逐步前移,以工程决算审计为核心,实施事前项目审查、事中监督管理和事后造价控制的系统化工程审计模式,并打破审计区域限制,整合跨区域审计资源,将指标审计、全面审计、专项审计和任期审计有机结合、动态管理,全面消除了审计“盲区”。

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钢铁企业集团从制度、手段和成果管理等多个层面入手,全面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在管理标准化方面,**钢铁企业集团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在审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考核评估等方面,制定和完善了21项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详细规定审计年度计划制定、方案设计、证据收集、底稿日志编写、报告质量控制、档案管理等全流程标准体系,逐步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在信息化方面,随着企业erp系统上线运行,erp系统丰富的信息量和强大的信息分析功能可以大大助力审计工作。该公司审计人员积极学习erp流程操作、深化erp审计系统应用,着手开展erp环境下的项目审计工作。在此基础上,**钢铁企业集团筹建了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按照资产从属,自上而下梳理经济业务流程,收集机构变动、人事调整、文件制度、财务报表、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等信息,通过系统设置,形成常态化、模式化的分析结论。这样,就能够在接受审计任务时,迅速提供相关支撑资料。在日常管理中,可以结合风险管理工作准确修正审计计划,并为管理决策提供系统化、多样化的辅助信息,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效能。

为避免审计整改不到位、不彻底,以及被审计单位之间形成“整改信息孤岛”等问题,**钢铁企业集团实施了审计成果的集成管理。审计部门将近年来检查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情况按单位建档,作为审计档案资料库的组成部分,输入审计信息数据库。同时,还建立信息综合反馈制度,对历年审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整改进展、措施落实、整改成效、建议采纳等情况进行定期监控和报告。对近年来检查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挥监审联动机制作用,加大入库信息的查办和整改力度,把握共性,突出典型,实现审计成果的常态化管理、研究型管理。

此外,**钢铁企业集团还按照审计成果运用考核评价办法和依法从严治企问责制度,将审计成果运用信息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与各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业绩责任考核挂钩。

通过增强内部审计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加强成果应用,**钢铁企业集团审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内审效能明显提升。,该公司共完成财务、管理类审计17项、工程类审计379项,提出各类审计意见和建议120余条,促进企业增收节支1796.32万元,真正发挥了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增值作用。

**钢铁企业集团通过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建立和完善审计人才储备机制、项目后评估机制、工作成果转化机制和创新培育机制,实现内部审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钢铁企业集团主要负责人分管审计部,审计部门参与企业预算编制等经营管理工作,职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审计委员会职能分工和工作程序不断改进和完善。通过理顺管理体制,整合相关资源,建立规范、健全、顺畅、可持续的审计执行体系,使企业上下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和配合度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氛围日益浓厚。

审计任务需求和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一直是**钢铁企业集团关注并致力解决的问题。该公司在审计成员网络的基础上扩大建立了管理专家库和审计人才库,通过导师带徒、项目主审竞聘、审计人员评价、吸收多专业类类型的审计人员、对县级公司项目主审开展项目督导等方式,开展了人才培育和储备工作,大大提升了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项目质量。

另外,**钢铁企业集团还将评估确认结论应用到质量改进措施中,促进了高质量审计成果的涌现,并逐步推广到整个企业活动的质量自我评估中,对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防范经营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钢铁企业集团还特别重视将工作实践提炼转化为理论成果,通过编写审计案例和典型工作经验、撰写专题论文、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推出了一系列理论成果。近年来,《依法治企环境下的审计成果管理》《对县公司审计项目实施审计督导》等11篇论文分获安徽省内部审计理论研讨和安徽省电力公司管理创新多个奖项。

此外,**钢铁企业集团还建立了创新培育机制,包括跨行业信息收集、针对具体问题开展“头脑风暴”、建立“大团队”等程序和方法。去年以来探索开展的风险自评估工作、erp环境下的多模块审计、在现场审计流程中引入作业指导书制度、多类型项目组合实施以及绩效审计等工作,均在创新培育机制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钢铁企业月度工作总结篇三

20xx年对于xx钢贸流通企业来说是困难多、倍受考验的一年。严峻的经济形势、艰难的行业困局对钢铁产业链产生较大冲击,xx钢贸企业在商海无涯苦作舟的环境中咬紧牙关,克服重重难关,终于在20xx年末看到希望,同时对20xx年的重新起航也赋予了更多的期盼。

回顾走过来的一年,对xx钢贸流通企业所面临的艰难险阻总结了以下三点。

上半年,钢材产能过剩明显,钢贸商去库存化压力大增,市场进入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企业利润随即大幅下降,经营模式表现出明显的“速度效益型”特征。其中一级代理商普遍亏损严重,二三级钢贸流通企业受亏损拖累,歇业数量比往年显著增多。

上半年,国内钢材市场供求矛盾突出,钢材流通行业现金流量供求不均衡,考验钢贸企业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随着企业常规规模扩张与信贷有效性下降之间的矛盾加剧,下半年钢贸商跑路现象频率大增,银行增强了对钢材流通企业信贷收紧,影响企业运营策略,并导致钢价长期缺乏弹性,市场波段操作的可行性偏低,企业盈利能力被进一步弱化。

下半年,钢贸企业为管控企业风险,普遍采用了低库存、快进快出的运营方式,社会库存量得到了有效控制,连续4个月以上保持在低位。与此同时,冒进的价格博弈与赌行情几近偃旗息鼓,即使在4季度,随着经济复苏、“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钢贸企业运营更多的体现出务实性、低风险性,与螺纹钢期货的激进表现产生鲜明对比。

历经了20xx年的阵痛后,随着当前经济的回暖,市场运营环境虽逐步转好,但挑战依然存在,在希望的20xx年,我们还需注意以下2个方面,如下:

1、虽然当前国内经济正逐步复苏,但回稳的基础仍不牢固。与此同时,新一代领带上台展现出的新政风,透露出20xx年是经济增长的转换期,这对钢贸企业而言即有风险也是机遇,需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2、近几年来,钢厂一直在积极扩大直销比例,尝试销售前移,钢贸流通企业在产品分流上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传统经营模式已不在适应市场发展。因此,转变营销思路、实施差异化营销模式是势在所驱,需创新销售渠道、走出自己的特色。

3、钢贸企业在经历了后经济危机的几番价格洗礼后,企业成长需考虑速度效益型和质量效益型两者兼具性发展,尽可能提高对行业乃至经济周期性风险的抵抗能力,增强企业免疫力。

总体来说,无论在任何时期,企业的运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不断创新、完善制度才能长远发展。

钢铁企业月度工作总结篇四

安全是企业的基础,是正常生产的前提,更是企业生存的命脉。作为钢铁企业来说,安全工作尤其重要。钢铁产业本身就是一个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高风险行业。随着我国钢铁企业生产中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自动化程度的逐渐深化,企业的规模也相应地扩大了。然而,较之其他产业,钢铁企业中仍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随时可能出现安全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冷静思考,寻找新的突破口。

首先,钢铁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保证企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安全是企业之本。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除了要依靠政府的支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之外,最基本的还是要依靠广大职工来创造财富。从政治经济学的原理我们得知:职工作为劳动力的拥有者必须从企业中获得生存及健康的保障,才能将自己的劳动转化为企业的效益。企业的良好运营不仅依托雄厚的经济实力,更有赖于企业职工的安全生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企业中存在着某一方面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安全隐患,也会存在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轻则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重则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所以,缺乏安全生产的企业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会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此外,钢铁企业的安全生产,可以使职工在相对安全的工作环境中从事生产作业,减少职工对自身安全的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生产工作中,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使企业在竞争中不断的发展壮大。

其次,钢铁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的时代,在我们这样一个讲法治的国度里,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已日益完善,而人权中最基本的就是生存权。其它权利的享有和义务的设置只有在生存权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有意义。据统计20xx年在全国范围内的x家钢铁企业中安全事故伤亡人数达到了x人,其中死亡x人、重伤x人。而规模不同的钢铁企业几乎遍及全国,这区区x家钢铁企业的伤亡人数与整个钢铁行业的年度伤亡人数相比,也只是管中窥豹而已。如果在解决这些安全事故所带来的问题时,伤亡者家属与企业发生摩擦,事后又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这些伤亡者家属势必会通过其它方式寻求救济,伤亡者的子女若因此而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也很可能成为社会中的某些不安定因素。因此,钢铁企业的安全生产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再次,钢铁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促进钢铁行业生产力水平长足发展的必然要求。任何一个产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都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得以实现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只有生产力发展了企业的规模才能够扩大,企业的效益才能够增长,企业的发展才能够实现。可以说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才推动我们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而作为企业中流砥柱的劳动者正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钢铁企业的安全生产可以有效的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使人们在劳动中所结成的生产关系更加稳固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倍受党、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指引下,全行业的安全生产已卓有成效。“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已在众多企业中普遍树立起来。“违规操作等于自杀,违规指挥等于杀人”的安全生产口号也在职工之间广为流传。

然而,xx的事故提醒了我们,我国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仍不容乐观。许多企业虽然高呼“安全第一”,可是当安全生产与企业利润发生冲突时,却走上了“利润先行”的危险之路。为数不少的企业为了减少开支而使用超期服役的机器设备,对职工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险也不及时处理;更有甚者为了追求片面的经济利益,不惜牺牲职工的休息时间,强令他们超时工作。这种种现象都是存在于钢铁企业中的安全隐患。我们不仅应该在口头上倡导安全生产而且还要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贯彻到日常的工作中去,因为安全事故在阻碍企业发展、破坏职工家庭幸福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钢铁产业本身就是一个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高风险行业。但是,我们不能避重就轻的把钢铁产业的特点作为掩饰安全管理漏洞的借口。具体而言,我国钢铁企业安全事故频发,伤亡人数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职工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我国的钢铁企业都制定了安全操作规程,但是这些规程在制定后就被束之高阁很少有人问津。作为企业既不随着实际工作的需要而适时的修改这些规程也不组织职工系统的学习规程的具体内容,更谈不上在实际工作中对遵守规程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了。作为违规操作的企业职工,他们不但轻视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的重要性还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抱着侥幸心理进行违规作业而最终却酿成无法弥补的惨剧。

其次,机器设备严重老化,厂房年久失修也是引起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已经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加之入世后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便把本应用于更新设备和翻新厂房的资金用于购进原材料和维持生产中去了。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错误作法,不但不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还会因为存在安全隐患和资金积累方向错误而使企业长期的处于劣势地位。

再次,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不足,职工缺乏起码的安全保护知识和自我保护经验也是钢铁企业中安全事故频发所不容回避的原因。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对职工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许多企业在一次招聘中就聘用几百人甚至上千人进入生产车间。这些人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保护知识掌握的水平纵有天壤之别也不足为奇,关键是企业在这些职工上岗前有没有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其安全教育的程度又如何。而且有些企业采用较为灵活的用工制度,生产车间里存在着短期的农民工、临时工,他们的工种不确定、工作地点也不固定。对这类短期工的安全教育不足也威胁着我国钢铁企业的安全生产。

此外,技术上的缺陷、安全设施和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的缺乏以及面对重大突发事故时缺少应急预案等都构成了我国钢铁企业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

鉴于我国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安全问题,笔者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增强企业领导的安全生产观念

企业领导是企业中重大事项的决策人,是企业中各项工作的带头人,在“厂长、经理负责制”的管理体系中,企业领导就犹如职工的衣食父母。因此,加强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的深入认识是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一方面企业领导应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时时、事事牢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当安全生产与企业的利润发生冲突时,应毫不犹豫的选择安全生产,应该正确理解安全生产所带来的长远利益和深远影响远远超过了舍弃安全所带来的暂时效益。另一方面,企业领导应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让安全生产的阳光普照企业的每一个角落,只有安全的工作环境才能使劳动者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因此,企业领导应该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

(二)、加大对企业职工安全教育的力度,培养其安全意识,坚决杜绝违规操作

企业职工是生产作业的实施者也是安全事故的直接受害者。只有彻底的转变职工思想,让其从被动的接受安全教育的听者转变为主动的参加安全教育的“学者”,从而杜绝违规操作现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事故问题。

首先,对企业职工进行有区别的安全教育。对企业的各级领导进行系统宏观的安全教育;对现场安全监察人员进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知识化安全教育;对一般的企业职工进行可操作性强的基础性安全教育;对短期工进行适合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安全教育。

其次,采用灵活的安全教育形式。除了要加强现有的厂级、车间级、班组级的安全教育外,还要组织职工对其它企业的典型安全事故进行分析、讨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可以鼓励职工以各种形式反映在其实际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并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实地考察、对确实存在的安全隐患,作及时、有效的处理。调动企业职工报告安全问题的积极性,集思广义、群策群力的发现安全问题并解决好安全问题。

(三)、淘汰落后设备、工艺,从技术上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落后的机器设备本身就存在着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企业要在维护、保养现有机器设备的同时,淘汰落后的设备和生产工艺,从各个方面对职工进行业务培训,鼓励职工在结合工作实际的同时进行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并引进国内外钢铁企业的先进技术以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此外,企业在引进设备时一定要严把质量关,不能仅凭价格诱惑就购买有质量瑕疵的设备,这样的设备不但寿命短而且还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四)、不断更新和完善企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

企业职工的违规操作除了因为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外,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实际操作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因此,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的调整、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增加它的可操作性 ,使职工乐于遵守该规程。而且,企业在制定劳动纪律时应充分考虑相关因素,在对违规操作、忽视安全的职工进行一定处罚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正面引导对职工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作用。可以对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和模范的遵章操作的职工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形成以奖励为主,以处罚为辅的劳动纪律。

(五)、建立健全企业的安全管理体制和应急预案

由于一些钢铁企业内部没有形成严密的安全管理体制也没有行之有效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至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时,企业领导互相推委拿不出一套系统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职工由于缺乏统一协调的指挥也陷入混乱之中,从而给企业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钢铁企业中应逐步的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体制,在该体制下各责任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便更好的解决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外,企业应该形成一整套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且具有可行性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在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时,及时主动的和上级领导取得联系,为应急预案的启动提供方方面面的保证。还应有计划的组织职工进行应急演练,作到预防与应急并重,尽量避免事故发生时出现的无序状态。

(六)、及时分析事故原因,对安全隐患有效整改,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在本企业或其它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后,相关负责人员应组织成立专门研究小组分析事故原因,对现存的隐患及时有效的整改并将研究结论整理成书面材料层层传达直至企业职工,从而避免相同事故的再次发生。

(七)、明确责任人的内部责任和法律责任

事故发生后追究责任人责任的意义不仅在于对其进行惩罚更在于对他人的教育和警戒。因此,对于安全事故中的责任人员应根据其过错程度追究其内部责任,触犯法律的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于钢铁企业而言,安全生产任重而道远。如何在钢铁行业这个高风险的领域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仍是企业应该不断探索的问题。希望各钢铁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能交上一份令其职工、职工家属及社会都满意的“安全答卷”。

钢铁企业月度工作总结篇五

按照省国资委《关于报送2017年度省属企业内部审计情况统计报表及总结的通知》要求,在各有关子公司的通力配合下,由法规审计部牵头,我集团圆满完成了2017年度内审工作总结的上报工作。

2013年,在公司领导和审计监督委员会的关心、指导下,集团公司内审人员以“热情、高效、负责”为理念,切实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职能和服务职能,在完善内部控制和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做了一定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内审工作任务,集团公司也被评选为2013年度全省内部审计先进单位。目前,集团公司总部及各级子公司已组建内审机构6个,内审人员18人,其中专职人员10人。

2017年,集团公司共开展内部审计项目42个,总审计金额达190亿元。其中,重点对所属9家子公司、13家三级企业2016年至2017年财务状况、内部控制情况和投资项目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同时,继续做好**等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工作,组织开展了工会经费收支专项审查,起草、修订了内部审计相关制度,并积极配合省国资委第七监事会对集团公司2017年以来的投资项目开展驻点专项监督检查。

2017年,集团公司内审工作的重点内容包括,全面完成2017年子公司审计的后续工作,并结合国资委监事会监督检查意见,及时制定整改方案;认真做好工程决算审计和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开展有关子公司法定代表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强内审制度建设和对子公司内审工作的指导,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制度;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

2018年,内审工作将紧紧围绕公司改革发展这一中心任务,重点对企业的经营目标、决策手段、管理程序、投资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检查公司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架构是否科学、有效,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