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秘知识>消防知识三年级大全(18篇)

消防知识三年级大全(18篇)

作者:文轩

优秀作文是对生活、人物、事件等进行深入思考和揣摩后,用文字表达感悟的一种创作形式。希望这些优秀作文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热情,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

重点句子:

1、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2、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3、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主要内容:

《荷花》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散文,讲述的是作者到公园看到荷花池中的荷花美景而产生了联想。

字:航、谱、绸。

词:驾驶、景象、蜿蜒、不朽、奇迹、驾驶、诗篇、奇迹、连绵起伏。

重点句子:

1、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2、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3、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主要内容:

《长城和运河》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诗歌有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三年级消防安全知识手抄报

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树叶翠色欲流,叶片一层又一层地包围在树干上。看了之后使人心旷神怡,充满快感。但当把眼光由《焚烧前》移到《焚烧后》那幅图上的一瞬间,让人不由皱的眉头,为之心寒。上面画着:在一座斜斜的山坡上,原本挺拔茂盛的树木通通不见了,留下来的仅是被焚毁后的不成样的树干,厚厚一层黑糊糊的焦碳也快要脱落下来。由此可见,火不仅是给别人带来光明的美好使者,也是一个吞噬美好的凶神恶煞。

瞧,这儿一帮,那儿一伙的人们,或聊天,或闭目,或拍照,或嬉戏,玩得不亦乐乎。咦,那里还有三五个小朋友在野炊呢!他们有的搭灶,有的刷锅,有的洗菜,有的找柴禾,忙得开心极了。开始点火了,可是,风太大,怎么也点不着。于是,一小孩马上去搬救兵,许是他的爸爸吧。毕竟是有经验的.“老将”出马,一点就着。孩子们欢呼起来。可是,一阵强风袭来,吹翻了灶上的锅,吹着了旁边的柴草。

“天哪!着火了!”一声尖叫,平静的山野立马乱成一团,大家胡乱地拿起手边的东西,试图去扑火,可是借着风力的火却丝毫没有减弱,它努力地烧啊,烧啊。于是,哭声,喊声,拍打声,夹杂着风声,在安静的午后,刺耳地响着。

终于,火被扑灭了,可是,美丽的山野却留下了一个黑色的大疤。

三年级语文的知识点

咏柳/柳枝词(唐代:贺知章)。

【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消防三年级作文

今天,我来到太仓消防大队进行“小记者”活动。

上午9:00活动正式开始,我8:20就从家里出发到达了消防大队。我到的时候已经有好多“小记者”已经来了,他们都在健身房参观,所以我也去了那里。进来以后,我一眼就看见摆放在那里练习举重的扛铃。上面写着5kg、7、5kg、25kg、35kg。我试了一下都好重啊,拿也拿不动。看来这些都是消防员叔叔平时锻炼的时候使用的。

活动开始了,消防员叔叔带领我们参观了消防车和救援时使用的器材。在消防叔叔的帮助下,我还试穿了救生衣和消防衣,没想到这些衣服那么厚,那么重,我只穿了几分钟就感觉快热死了。

最后,我们“小记者”和消防员叔叔在消防车前拍了一张大合影,作为纪念。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才知道消防员叔叔做好这份工作真的很不容易,做好这项工作也很辛苦,以后我一定会更加尊重他们,向他们学习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1、整十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先用整十数、整百数前面的数去乘,两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两位数乘法计算的关键:

(1)乘的顺序。

(2)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估算的方法:可以把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确定它们的积的范围,这样估算的结果比较准确。

消防三年级作文

周日上午,天气晴好,我跟随小记者团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源汇区消防大队。

到达消防队大院时,消防员叔叔为了便于我们参观,已经把消防车从车库里开了出来。在一辆消防车前,消防员叔叔为我们打开了车厢的门。哇噻,好先进呀!只见车厢里有各种各样的水带,还有水泵、生命探测仪及消防头盔等器材。

见我们都兴致盎然,消防员叔叔便向我们做起了介绍:灭火第一步,先把水带和接口连起来;然后,用水泵给水加压。这样,水不但能从水带里喷射出来,而且能喷到五六层楼那么高。听到这儿,大家都啧啧惊叹。

接着,我们进入车库,参观了消防员叔叔的战斗服。消防员叔叔说,战斗服从外到内共有三层,分别叫防水层、隔热层和舒适层。听完介绍后,我心想:消防服那么笨重,穿起来最起码也要两三分钟吧!谁知,消防员叔叔在给我们表演时,只用了三十秒就穿完了。消防员叔叔真厉害!

不知不觉间,消防队参观之行结束了,我们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消防队。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

文言文翻译:直译句子,一字不漏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这里的“信”就是忠实原文,就是直译;而“达”就是要通顺,符合语法。所以,翻译文言文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字字有着落”,一字一字地翻译,不能只管大意。

诗歌:套用术语,分析诗句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术语,知道了诗歌设题的基本模式及做题思路和方法,也多少明白了诗歌的基本分类及每类诗歌的情感与主旨,我们现在需要记住的是,在了解了诗歌的类别和题干的要求后,先套用术语,再结合诗句分析。

现代文阅读:明确文章主旨,看好题干要求做现代文阅读最要不得的方法是,先看题目,然后拿题目往文章里套。拿到一篇文章,首先我们要快速阅读一遍,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作者对他所写的内容的感情,然后再看题目。应该说现代文阅读的题目,基本都紧扣文章的主旨。所以答题的时候也要紧扣文章的主旨。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国(通“耐”,能)。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2.古今异义。

(1)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

3.一词多义。

(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

(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

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王维思绪万千,提起笔来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字:离、携、登、逢、挽、眺、聚、提。

词:热闹、欢度、茱萸、聚会、思绪、天各一方。

重点句子:

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2、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主要内容:

文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简要介绍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作的背景和缘由。唐朝诗人王维,15岁就离开家乡,两年之后的重阳节,看到家家户户登高游玩、欢度节日的情景,王维思绪万千。提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借以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明白如话的语句,贴近生活的故事,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距离,为学生理解诗句、感悟情境、体验情感,作好了铺垫。第二部分则是王维真情流露而写下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一、年月日:

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

平年二月二十八,

闰年二月把一加.

二、100以内的质数口诀:

2、3、5、7和11,

13后面是17,

19、23、29,(十九、二三、二十九)。

31、37、41,(三一、三七、四十一)。

43、47、53,(四三、四七、五十三)。

59、61、67,(五九、六一、六十七)。

71、73、79,(七一、七三、七十九)。

83、89、97.(八三、八.九、九十七)。

三、多位数读法歌:

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

每级末尾若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

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就可以,

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

四、多位数写法歌:

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

哪一位上没单位,用0占位要牢记.

五、多位数大小比较歌:

位数不同比大小,位数多的大,位数少的小,

位数相同比大小,高位比起就知道.

六、运算顺序歌:

打竹板,响连天,各位同学听我言,

今天不把别的表,单把四则运算聊一聊,

混合试题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

同级运算办,从左到右依次算,

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

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

中括号里后边算,次序千万不能乱,

每算一步都检查,又对又快喜心间.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三年级语文知识盘点

修改病句:

一、病句:

就是指句子不完整或句子词语之间的联系有毛病的句子。

二、一般病句类型:

1、成分残缺。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

例1:“这种不爱护公物应该受到批评。”——这一句中缺少主心语,应在“公物”后面添上“的行为”三个字。

例2:“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这一句第二分句缺少谓语中心语(谓语动词),应在“一顶”前添上“戴着”二字。

2、用词不当。用词不当是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

例1:“她喜欢一个人在平静的环境里看书。”——应将“平静”改为“安静”。

例2:“校园里屹立着一棵棵白杨树。”——应将“屹立”改为“挺立”。

例3:“升旗仪式开始了,鲜红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应将“鲜红”改为“鲜艳”。

3、搭配不当。句子中一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言习惯就是搭配不当。

例1:“早晨,金灿灿的太阳光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应去掉“光”字。

例2:“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千手观音》,接受了全国观众的好评。”——应将“接受”改为“受到”或“得到”。

4、语义重复。语义重复就是指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同时出现使用,造成句子的表意重复啰嗦。

例1:“上课时,同学们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听讲。”——去掉“全神贯注”或“聚精会神”。

例2:那个房间非常宽敞得很。——去掉“非常”或“得很”。

例3:松树屹立在陡峭的险峰上。——去掉“陡峭的”或将“险峰”改为“山峰”。

例4:那个三条边的三角形画好了。——去掉“那个三条边的”。

5、归类不当。归类不当是指将不属于同一属类的事物放在一起。

例1:“《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儿童时代》等报纸,我都很喜欢。”——应去掉《儿童时代》,或者将“报纸”改为“报刊”。

例2:“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名胜古迹。”——应去掉“和南京长江大桥”。

三年级《翠鸟》知识点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老渔翁跟我们说:“孩子们,你人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逮它很不容易呀!”我们只好打消了这个想法。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字:嘴、疾、露、蹬、翁。

词:苇秆、鲜艳、橄榄、花纹、赤褐、透亮、摇晃。

重点句子:

1、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2、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3、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起。

4、老渔翁看了看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它从那么远的地方飞到这里来,是要和你们做朋友的呀!”

主要内容:

《翠鸟》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捕捉小鱼时动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爱。孩子们也喜欢这样可爱的小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但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自己的念头,把翠鸟看作了朋友。这篇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利”等词语意思。读懂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初读课文,介绍翠鸟的生长环境。

(1)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2)查字典理解词语“鲜艳、疾飞、锐利”。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教师重点指导查字典,学习生字。

(1)读课文有关句段,找出生字的词语和句子,指导查字典理解字义。

(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时告诉学生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查字典)。

(3)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加深理解。指导学法:联系句子理解词语。

二、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划分自然段。

2、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品读体验。

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完成填空练习:一双的爪子;一双()的眼睛;一张()的嘴。

(2)说一说翠鸟的外形(联系图画和课文)。

(1)爪子、眼睛和嘴;。

(2)翠鸟的颜色:(头上、背上、腹部)。

(3)齐读描写翠鸟身体的句子。用曲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4)从上到下说一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理解词语“鲜艳”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联一联,想一想)。

(5)提示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从几个方面写的?(喜爱、习性、颜色、形状)。

(6)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翠鸟活动特点。

(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

(2)画出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词语。

理解“疾飞”的意思:先查字典,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捉鱼本领。

(1)读读课文,想想翠鸟怎样捉鱼。

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翠鸟它一动不动是因为它有一双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翠鸟能发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能叼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3)指导理解:“尽管……还是……”、“像……一样”、“只有……还在……还在……”的句式,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4)读第二、三自然段。

翠鸟之所以能贴着水面疾飞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5)从图和文可以看出翠鸟外形、动作怎么样?(美、快)。

4、学习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我们”为什么想捉一只翠鸟?又为什么要打消了这个念头?

(2)为什么作者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结合前后内容,指导理解。)。

二、巩固延伸。

1、通过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翠鸟不仅外形美,而且有本领。(会捕鱼会隐蔽保护自己)。

2、在这节课上还学会怎样理解词语。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三年级语文知识盘点

原文:

嫦娥(唐代: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

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江苏人。《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恒又作姮。

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译文: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三年级语文知识总结

一学期以来,我在“培优辅潜”工作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措施地实施落实“培优辅潜”的内容,使学生能较好的得到发展。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1、积极转化教学观念,极力争取家长的热心配合。在工作过程中,教师的观念积极转化,由以前看分数,注重优生的辅导,对潜能生耐心不足,“恨铁不成钢”,急功近利的心态转变为能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以培养学生素质的提高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在工作过程中能进行正确的个体分析、群体分析,确立发展目标和措施,找出每个学生的优点、缺点、新的生长点,积极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施以恰如其分的鼓励性评价。家长能热心配合,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安心于课堂的学习,把潜能生的厌学情绪抑制在一个最低点上。

2、在班级里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依此进行分层,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帮扶小组,确立学习目标。在班级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老师补课、留课的陋习,把问题交给学生去独立解决,老师起指导作用。其次,依据学生的能力,对各层次的学生分别有不同的完成目标,由易而难,逐层推进。

3、实行”低、小、多、快“的教法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相互教育,自我教育的作用。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本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力争做到精讲精练。快速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及调节教学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避免课后大面积补课。

通过教育,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大大地被调动起来,不管是优等生或是潜能生,现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学习风气较以前有明显的变化,以前是”要我学“,现在是”我要学"。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老师帮助学生获取一个个小成功,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三年级语文知识盘点

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王维思绪万千,提起笔来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字:离、携、登、逢、挽、眺、聚、提。

词:热闹、欢度、茱萸、聚会、思绪、天各一方。

重点句子:

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2、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主要内容:

文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简要介绍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作的背景和缘由。唐朝诗人王维,15岁就离开家乡,两年之后的重阳节,看到家家户户登高游玩、欢度节日的情景,王维思绪万千。提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借以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明白如话的语句,贴近生活的故事,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距离,为学生理解诗句、感悟情境、体验情感,作好了铺垫。第二部分则是王维真情流露而写下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原文:

孙中山小时候很喜欢自己的姐姐。当时孙中山的家里很穷,他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

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便对妈妈说:“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妈妈叹了口气说:“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

“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

“你年纪小,还不懂得这些事。”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后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字:穷、陪、唱、疼、罪、缠、懂、废。

词:喜欢、插秧、唱歌、布条、缠足、痛苦、祖宗、刺痛。

重点句子:

1、孙中山小时候很喜欢自己的姐姐。当时孙中山的家里很穷,他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

2、妈妈叹了口气说:“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

3、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后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主要内容:

《孙中山破陋习》讲了孙中山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初三年级政治知识点

6、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7、在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8、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9、诚信的基础: 尊重客观事实

1、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4、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发展科技,教育

5、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7、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8、实现经济振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大计:发展科技、教育。

9、我国的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

10、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1、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2、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13、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

14、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5、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6、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7、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18、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有情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2、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国家处于困难时刻

4、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5、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科学技术

7、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性的是:宪法

9、积聚着最先进生产力的是:国有经济

10、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11、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生命

1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严重危害性

13、公民享有的权利最主要、最有效的保障:法律保障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表现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各项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4、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5、自己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约定守时、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6、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承担责任

7、负责任的表现: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承认错误

8、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9、自尊的重要表现: 知耻

10、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更多表现在:人个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11、践行道德的表现:遵守法律

12、文明的体现:礼貌

1、我对自己负责任,说到底,也就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2、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3、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说到底是:发展问题

1、对于人的成长来说,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承担责任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实行对外开放

3、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实行对外开放

语文三年级的知识点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高三年级政治知识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价值。

2、通货膨胀。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扩展开)。

4、供求影响价格。

5、价格变动对人们的生活有何影响(扩展开)。

6、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扩展开)。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7、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扩展开)。

8、影响消费的因素:居民收入、物价水平。

9、树立正确消费观(扩展开)。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大力发展生产力。

1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3、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14、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扩展开)。

15、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16、财政的作用(扩展开)。

第九课征税和纳税。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7、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18、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直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19、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扩展开)。

21、市场调节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扩展开)。

22、规范市场秩序(扩展开)。

23、市场交易规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24、坚持科学发展观(扩展开)。

25、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展开)。

2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扩展开)。

27、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28、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之路。

29、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30、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2、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3、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

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34、经济全球化(扩展开)。

35、对外开放(扩展开)。

36、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