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科研教育心得体会 科研工作者的自我评价(优秀5篇)

科研教育心得体会 科研工作者的自我评价(优秀5篇)

作者:梦幻泡 科研教育心得体会 科研工作者的自我评价(优秀5篇)

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研教育心得体会篇一

本人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__知识,毕业之际,回顾三年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做自我鉴定如下:

本人在__课程的学习上,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__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开阔视野,对本人研究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查阅学术资料和参考书籍,在课堂上在快乐中吸收各个知识点。

本人在研究生阶段所获颇丰,从学业、科研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且有意义的三年。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本人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科研教育心得体会篇二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们时刻应该铭记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成就。近年来,党史教育活动在全党范围内深入推进,许多科研工作者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学习党史,我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是我们工作的重要保障,内化于心,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首先,学习党史让我明白了科研工作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党的历史一直以来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是党的初心和使命所在。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们应该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关注民生痛点,致力于解决科技创新中的现实问题。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科研,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

其次,党史教育让我认识到科研工作需要坚定的理论信仰。党的历史告诉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走向胜利是因为有最正确的理论武装。在科研工作中,我们也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不断深化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理论库。只有在坚持正确的科学方法和理论指导下,我们的研究成果才会具有实践和应用的价值。

第三,党史教育让我认识到科研要勇于创新。党的历史充分证明了科技创新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和科学家的使命。党的领导从来都非常重视科学家的创新能力。科研工作者们也要始终保持创新的精神,不断突破自我,敢于挑战和探索。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创造突破性的科技成果。

第四,党史教育让我认识到科研工作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党的历史告诉我们,伟大的科技成果来之不易,需要科研工作者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和牺牲。在科研工作中,我们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只有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最后,党史教育让我明白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党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形成统一战线,才能集众智、促发展。在科研工作中,我们要团结合作,积极开展合作研究,加强学科交流。只有在广泛的合作基础上,我们的科研工作才能更上一个新台阶,取得更加显著的突破。

在科研工作者讲党史心得体会中,我深感党的领导是我们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努力。同时,我们也要坚定理论信仰,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并加强团结合作。只有这样,我们的科研工作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让我们走在时代前列,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研教育心得体会篇三

杨建庄,男,1957年10月生,汉族,河南濮阳人,中共党员,1995年北师大硕士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濮阳市油田六小科教主任,兼任河南省科技英才俱乐部高级教练、河南省科技教育讲师团高级讲师、中国创造教育委员会常委,中国科技教育协会理事,中国发明协会理事、中国儿童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委,教育部社科学术常委与教育科研鉴定评审专家等职。该同志思想政治素质高,有良好职业道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潜心从教,精心育人,勤奋敬业,创新奉献,科技教育硕果累累:主讲的创新课获全国优质课一等奖9项;他承担国家重大课题通过国家鉴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0项,获国家发明一二等奖11项,开发的14项实用技术在全国推广并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编著《创造性思维训练》、《创造性实践活动》、《创造性教学通论》《学创造》等6套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国内推广应用;国家刊物上发表教育创新论文87篇获全国优秀论文一二等奖。另著《创造发明心理学》、《青少年科学实践活动指南》、《创造发明技法六十八》、《扬起创新的风帆》青少年创新辅导专著。他辅导学生参加3-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国家创造发明一二等奖86项,获省部创造发明二等奖210项,获局市奖创新发明奖1123项,28项发明技术获国家专利奖和国际工程大赛奖;其中6人分别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75人获国际工程大赛、全国小小科学家、宋庆龄发明奖、小院士等,连续6届获濮阳市科技创新市长奖。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十佳优秀科技教师,教育部学术带头人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教专家等。

杨建庄坚信科研是开发教育技术的生产力,他甘做“科研兴教,教改强师”领头羊,带头身先士卒,立德诚为本,立业勤为先,他引领教师群体推动教改,用创新求实、协作奉献的人格魅力凝聚了一支创新能力强、勤奋敬业、结构合理的科技教育团队。他承担国家重大项目以及科技部、教育部重点立项课题13项,他负责课题设计、项目申报、项目实施、总结验收等多项工作;他全身心投入,锐意创新,创造力培养实验教学做到了有质量、有经验、有成果,实验中他积累翔实工作资料,在学生创造力培养方式上开创了三条有效途径,创见性地提出12条创新教学原则和18条创造性教学策略,构建出“三维同步增长”创新教学模式,被国家教育部认定“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技能、创造实践和表现能力”,该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推广效果显著:实验班学生获省创造发明奖210项,获国家发明一二等奖86项,总计1353人次。课题研究中他起草创新教育文件82万字,组织科普活动130次,参加国际和全国创新教育学术交流32次,做专题经验发言25次,创新研究成果应用到10余省市普遍反映很好。在技术创新实施和管理过程中,他把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开拓创新的科学思维有机结合,调动起校内外科技力量的合作积极性,取得了突出业绩。承担国家重点和重大课题通过国家鉴定,其中《青少年创造力教育培养技术研究及开发应用》、《中小学创新发明竞赛的开发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小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心理学研究与实验》、《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青少年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中小学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中小学生创新能力与人格本位培养的实验研究》等10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研究成果得到国家科学规划专家、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的高度肯定,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指出:“该研究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在全国同类课题研究中居领先水平”。他管理的创新教育工作被评为全国创新教育先进集体和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5次。2014年9月获国家“十五”重点课题“小学生创造力培养先进实验学校”,2014年9月获“全国青少年创新人格与实践能力培养先进实验学校”,2014年9月获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先进实验学校,2014年9月被评为国家重点项目先进集体,2014年9月获国家重大项目“青少年创新示范基地”和“全国创新教育先进学校”等称号。

杨建庄认为:“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教育;科教要以育人为本,育人要以教学为重,教学要以教师为主。科教要拥有自己的名师,才能培养出更多科技英才,创新教育会成为影响和推动濮阳发展的重大资源。”杨建庄的创新教育工程首先从培养青年教师入手,他悉心指导中青年教师沿着“合格——骨干——名师”台阶式拾级而上,培养教师参加教育创新一丝不苟,倾心付出,他示范引领,主讲的《发明训练》、《统计与可能性》、《平移与旋转》和《联想与创造》获省和全国创新优质课一等奖。作为教育部学术带头人和科教专家,他指导中青年创新教育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亲自参与课题的规划、立项、开题、实验、研究、结题、推广;他主研的《青少年创新人格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心理学研究与实验》、《油田开发生态系统受损机理及其复活重建的综合技术开发》、《智能图像信息处理方法及其在教学系统中的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他发明的《一种新型高效实用的教学信息采编系统》、《微机智能风力实验平台》《静电除尘演示器》、《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智能控制下溶液导电性能演示器》、《模拟生态燃料电池》、《数字化日月地三球运动演示仪》、《一种能提高电池板光电转换率的定日技术》等8项获国家发明一二等奖;他主持的《学生创新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实验研究》和《新课程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研究》等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杨建庄分别获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学术带头人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教专家。作为国家级教学名师他给青年教师创造平台与发展机会,带出了一支业务素质高、敬业精神强的科技师资队伍。他指导教师承担国家科教创新立项课题26项、省部级课题35项,指导教师成获省和国家科技教育成果奖87项,研究成果在国家正式刊物公开发表97篇,获国家优秀论文一、二等奖265篇,科技教师获省和全国优质课、观摩课一二等奖48项,培养省市级科技教育骨干教师68名。受他指导和人格魅力影响,许多人受益终身;他的严谨、勤奋和执着,感染着每一位青年教师。他的引领让一个个学科带头人饮誉濮阳,一批批骨干名扬河南。近年来有46名青年教师参加省、国家优质课和技能竞赛荣获大奖,是全市乃至全省获奖最多的教师群体。如陈丽萍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教师”,吕辉获省级名师和濮阳市青年科技创新奖,陈媛英获全国优秀班主任等等,是科技教师群体中最有影响力的杰出代表。

《双动力节能烟道抽气装置》、《带蘸墨的方便书法墨瓶》、《客运车辆风力抽浊换气装置》等86项获国家发明一二等奖;辅导的《激光夜视螺丝刀》、《蚯蚓鉴别濮阳市土壤污染的研究》、《濮阳市绿色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研究》、《双动力节能厨房烟道抽气装置》、《油气管线套置防盗异形装置》、《自动浇花装置》等210项获省部创造发明一二等奖;辅导的《植物型除虫剂》、《管线套置防盗装置》、《双动力节能厨房烟道抽气装置》、《多用交通安全驾车报警》、《客运车辆风力抽浊换气装置》等28项技术发明获国家专利奖,其发明技术在全国应用推广;辅导杨长澜、卓然、陈钦钦等6人分别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辅导杜辛欣、罗琛、李博、刘子文、杨卓婷等75人获国际工程大赛、全国小小科学家、宋庆龄发明奖、小院士等,连续6届获濮阳市科技创新市长奖。杨建庄分别获全国十佳优秀科技教师和全国模范教师。所在学校被国家命名“全国科技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创新教育先进学校”。

杨建庄在科技教育研究和实践方面很有建树,尤其研究开发的创新教学技术和教学模式,对有效促进青少年的创新学习与创造性倾向和人格特质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所著《创造性教学通论》与《青少年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对培训教师创新教学实践和教学中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借鉴与指导意义。实验教材《创造性教学通论》和《学创造》(1—12册)已被国家教育部评为优秀教材并批准在全国推广应用,国内22个省近万所学校作为“校本课程”使用后,普遍反映教学效果十分显著。杨建庄创新教学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现有省内外上万所学校纷纷要求参与他主持的创新教改实验,有效推动了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近几年他接待国内考察学习团40余次,应邀在国内10余省举办创造教育讲座32次,他代表课题组参加国际和全国创新教育学术交流32次,做专题经验发言25次,创新研究成果省内外推广受到教育部认可与高度评价。他深入探索青少年科技创新特长的培育方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方式方法,研究成果被《中国创新教育网》转载,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教育时报》、《中国石化报》、《石油教育》等30余家媒体报导。

树高百尺,离不开大地的滋养孕育;江流千里,离不开源头的涓涓细流。相信杨建庄在上级领导关怀培养下,提振信心,构建特色,铸造品牌,逐步实现“从优秀走向卓越”!愿濮阳这株创新教育奇葩更加璀璨!

科研教育心得体会篇四

作为电视剧科研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多个电视剧的研究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意识到科学研究不仅是发展科学事业的基石,也是推动电视剧创作的重要力量。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作为科研工作者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广大研究者有所启发。

第二段:科研的重要性与困难

科研是电视剧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科学研究,编剧和导演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剧本中涉及的各个领域,确保剧情的真实性与可信度。然而,科研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电视剧通常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研究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剧本中。此外,科研工作还需要与编剧、导演和其他创作人员紧密合作,确保研究结果能够与剧情紧密结合。

第三段:科研的方法与工具

在开展电视剧科研工作时,我发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率。首先,对于一个特定的科研主题,我会先进行广泛的文献搜集,了解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和相关资料。然后,我会与专业人士进行交流,获取更加深入的见解和意见。此外,借助互联网和数字资源,我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相关信息,从而提高研究速度和准确度。

第四段:科研与创作的结合

科研工作的目标之一是为创作团队提供准确的背景知识与专业指导。因此,科研工作者应该与编剧和导演紧密合作,共同探讨剧本的风格和要点,并提供相应的研究结果和建议。此外,科研人员也可以参与剧本的编写过程,为剧情提供科学基础和合理性,让故事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只有通过科研和创作的结合,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电视剧作品,吸引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第五段:科研带来的收获与启示

作为电视剧科研工作者,我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的增长,也受益于研究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通过与编剧和导演的紧密合作,我更加了解了他们的创作思路和需求,从而提高了与他们的沟通能力。此外,通过研究不同的电视剧题材和风格,我也对文化和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思路。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收获将伴随我一生,不断推动我在科学研究和电视剧创作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第六段:结论

作为电视剧科研工作者,我深深体会到科学研究对于电视剧创作的重要性。科研为剧本提供了准确的背景知识和科学指导,同时也丰富了科研者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科研与创作的结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吸引观众的关注和喜爱。希望今后更多的科研工作者能够参与电视剧创作,为电视剧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科研教育心得体会篇五

中国兵器工业第203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邹汝平带领广大员工,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他被评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

近年来,在研制项目增多、研制周期短和技术难度增大的情况下,邹汝平按照未来高科技战略发展要求,把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创新的重点和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国内外一切资源,采用多种渠道引进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开展了自主、联合等形式的创新活动。与集团公司和其他相关企业共同投资组建了3个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发展核心技术。并抓住国家加大对重点型号、技术基础、大型研发平台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工程投资力度的有利时机,立足高起点,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项目保障条件建设,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工艺、检测和试验设备,建成了高水平的实验室,使科研保障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符合专业化发展要求的、成体系的整体研发能力显著提高,设计、集成、试制、试验、检测和评价手段不断完善,为“十一五”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研发平台和研制手段,增强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邹汝平按照三大总体技术和相关核心技术的发展需要,对专业研究室和科研管理机构进行了整合,强化了技术部的专业技术支撑能力,成立了以重点专业为主线,由行业内外专家组成的各部专业技术委员会,对部内承担的`所有科研项目和重大技术方案进行严格把关,使科研项目研制与专业技术协调发展、互为支撑。在各部内设立了二级行政指挥,负责研制任务的组织与分工,落实重大技术措施,协调解决科研项目研制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质量、技术安全等问题,保证设计师系统技术决策的实现与科研任务的按期完成。并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了项目研制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质量控制要求,构建了适应现实任务需要的科研开发和质量保证科研体系。

为了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研制周期产业化进程,邹汝平按照“小核心、大协作”的研制生产模式,在初样机研制阶段,就要求科研人员与生产厂家进行技术协作,在工程设计和工艺生产之间进行协调。一方面促进了设计中工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减少了浪费,缩短了研制周期,便于批量生产,尽快使产品转入产业化阶段。五年来,科研项目在设计定型后顺利完成了产业化进程,在20多个厂、所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带动和促进了生产厂家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邹汝平带领班子成员,紧紧围绕建立和完善“竞争、评价、监督、激励”四个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了科技发展奖励基金,实行即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相结合。所里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奖,从科研成果转产或转让后所产生的效益中提出一部分经费,用于奖励直接从事科研项目研制的科技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提高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在分配激励制度中,将工程岗位人员的绩效分为即期绩效和预期绩效。预期绩效和科技成果转化奖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项目研制周期长、人员流动大、科技人员岗位和技术职务变化等带来的效益分配问题,解除了科技人员在所内合理流动的后顾之忧,稳定了高层次科技和管理人才队伍。xx年以来,制定和完善了《203所岗位薪酬体系》、《203所绩效分配管理办法》、《203所绩效考核办法》等,初步形成了一套工作业绩和岗位与薪酬挂钩的激励机制;实行了全员聘用制和用人制度改革。按照工程技术、管理、专业、技能和辅助5类不同岗位人员的具体情况,签订不同期限的用人合同。根据工作需要和聘用对象的文化学历层次,在用人的形式上,分别实行全员聘用制、劳动合同制、人事代理制、人才租赁制和协议用工制等。制定了《203所员工分类管理办法》,对多种用工模式进行了规范。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积极推行考核上岗、竞聘上岗制度。全面修订了岗位说明书,进一步规范了岗位职责、工作要求及任职条件。建立了所级科技带头人、关键技能带头人等各类骨干科研人员定期聘任、考核和淘汰制度。为了彻底解决员工的住房问题,203所从xx年开始实施住房货币化改革,到xx年,全所员工都实行了住房补贴和面积差补贴。

邹汝平十分注意发挥班子的整体功能。为了规范班子的决策行为,近年来,先后建立了所务会议事规则和重大事项决策程序等制度,坚持重大事项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或表决做出决定,坚持定期向职代会述职、述廉,主动接受职工代表的民主评议和测评。xx年以来,邹汝平每年都被职代会代表民主评议为优秀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