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2023年东北电力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实用5篇)

2023年东北电力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实用5篇)

作者:温柔雨 2023年东北电力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实用5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东北电力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篇一

1. 该同学思想积极要求上进,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坚持思想汇报;为人忠厚,遵规守纪,文明礼貌和个人修养较好;平时生活俭朴,自立能力强团队意识浓,曾被评为“生活先进个人”;学习用功钻研,有恒心和毅力,成绩始终处于上游水平,尤其是理科方面更为见长,曾获一等奖学金;专业知识扎实,取得计算机国家一级二级等级证书,代表系部在全高专互联网知识大赛上闯进总决赛并获第四名。该生是“镇江市先进集体”的重要贡献者,是一名合格的毕业生。

2. 该生学习刻苦勤奋,思想积极上进,团结友爱;在担任班干部期间,工作认真负责,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进一步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3. 该生思想成熟,积极要求上进,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坚持思想汇报;性格开朗,互助友爱,待人热情大方;学习目的性强自觉性高,成绩优秀;任班干部期间责任心强,事业感重,积极参加集体等活动,该生是一名合格的毕业生。

4. 该生思想上进,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坚持思想汇报;性格文静,思想丰富,较为成熟,情感细腻,做事稳重;学习自觉性高,目的性强,成绩始终处于优良水平,多次获得奖学金;任班班干部期间工作尽心尽力,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个人独立,实践能力强。

5. 同学在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异。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部级军事预言项目的理论研究软件编写与现场测试工作,并撰写了篇学术论文,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作为学院干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参与学院和团队的各项活动,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与人际关系。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兢兢业业,戒骄戒躁,争取更大的成绩!

6. 某某同学思想上进,为人诚恳,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工作中自信有耐心灵活应对各项事务;学习努力,在完成各门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专业特长,能举一反三,学习能力良好;生活中乐观向上,沉着冷静,积极参与各项体育锻炼及其它活动,和同学相处融洽,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7. 某某同学热爱祖国,热爱集体,把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作为目标,在学习上有自己的规划,能够自觉朝制定的方向努力,学习勤奋,注重学习效率。在担任班干部期间,积极参与班级的活动,协助班长和团支书做好班级的工作。在生活上,该同学性格开朗,与大家和睦相处,团结一致,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8. 该生学习刻苦,成绩优秀,热爱网络技术,具备一定技能。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快速接受新生技术,并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有团队精神。乐观进取,吃苦耐劳,是一名全面发展的毕业生。

9. 思维活跃,性格直率,为人坦诚;学习注重效率,阅读广泛,知识面宽,学业成绩始终处于中上游水平;注重能力的培养,在口头表达即兴演讲活动主持和文艺方面小有特长,两年元旦汇演分获三二等奖,公开主题班会上有上佳表现;对专业知识兴趣甚浓,学得较为扎实,不仅在基本原理常用应用软件上较为得心应手,而且在硬件方面也小显伸手,代表系部在全高专互联网知识大赛上闯进总决赛并获第四名。该生是“镇江市先进集体”的重要贡献者,是一名合格的毕业生。

10. 思想积极要求上进,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坚持思想汇报;为人忠厚,遵规守纪,文明礼貌和个人修养较好;平时生活俭朴,自立能力强团队意识浓,曾被评为“生活先进个人”;学习用功钻研,有恒心和毅力,成绩始终处于上游水平,尤其是理科方面更为见长,曾获一等奖学金;专业知识扎实,取得计算机国家一级二级等级证书,代表系部在全高专互联网知识大赛上闯进总决赛并获第四名。该生是“镇江市先进集体”的重要贡献者,是一名合格的毕业生。

11. 思想积极要求上进,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坚持思想汇报;为人忠厚,遵规守纪,文明礼貌和个人修养较好;平时生活俭朴,自立能力强团队意识浓,曾被评为“生活先进个人”;学习用功钻研,有恒心和毅力,成绩始终处于上游水平,尤其是理科方面更为见长,曾获一等奖学金;专业知识扎实,取得计算机国家一级二级等级证书,代表系部在全高专互联网知识大赛上闯进总决赛并获第四名。该生是“镇江市先进集体”的重要贡献者,是一名合格的毕业生。

12. 待人热情,为人厚道,严以律己,诚实守信,做事踏实,富有文明礼貌;思想上也日臻成熟,人际关系好,期末被评为“生活先进个人”;学习刻苦勤奋,积极进取,成绩提高快,曾获二等奖学金;热爱劳动,重视习惯养成,曾获“劳动先进个人”和“劳动积极分子”;个人自理自立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13. 纯真朴实的你,总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情,课间很少听到你欢快的笑声,课堂很少见到你活泼的身影,你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学习成绩上常会有一鸣惊人之举,引得众人刮目相看,对此你总能不骄不躁,平静对待。愿你永保小草的性格,平凡朴实,生机勃勃,在平凡中孕育着伟大。

14. 你听话懂事,心系集体,乐意助人,你明白事理,要求上进,但你拖拉散漫,意志薄弱,缺乏信心,缺少动力,这一切都阻碍了你成绩的飞速进步,让老师欣慰的是这一切都在慢慢地改变着。相信自己,只要信心恒在,你的明天一定会变得美好。

15. 你思想纯朴,待人随和,诚恳,处事稳重,同学关系好,热爱集体,乐意助人是你的美德。爱好广泛,知识面较宽,对自然,人生的美丽有一份执着信念。学习认真,上进心也强。愿你坚持不懈,多一份朝气与冲劲,做一个强者,胜利者!

东北电力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篇二

据我国教育部、人事部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_年毕业生人数有413万人,而20_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比上年增长19.9%。20_年我国有630万大学生毕业校园,走向社会。预计20_年7月,将有毕业生671万大学生毕业,毕业人数将创历史新高。就业压力仍然十分巨大。

在校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持怎样的态度呢?经调查,四成在校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认为自己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比例仅为8.4%。

大学生在求职路上遇到了哪些问题?他们期望的薪酬是多少?对于就业,他们又持有怎样的态度?最新20__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近五成大学在校生对未来就业感到担忧,七成应届毕业生认为应该先就业后择业,同时,应届毕业生期望薪酬大幅降低——研究生已逼近本科生。

一半在校生对就业感到忧心

日前,智联招聘发布了《20__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以下简称“调查”),调查显示,今年近九成毕业生的毕业安排是就业,截至本月,有7.5%(其中6.5%为求职考研两手准备者)的20__届毕业生准备投入到新的一年考研中去。

在校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持怎样的态度呢?经调查,四成在校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认为自己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比例仅为8.4%;对找到工作感到忧心忡忡的大学生比例达到33.2%;感到就业形势严峻、很难找到工作的比例也达到了15.4%。

职场专家表示,虽然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担忧,但对就业付出的实际行动却并不积极。今年毕业生至今依然有56.7%的人没有职业规划,甚至低于在读生55.1%的比例。

七成毕业生认为应先就业后择业

到底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这个问题一直是大学生比较困惑的。调查显示,有72.8%参与调查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其实这两个方面并不互相冲突。”智联招聘职业顾问祝红艳说,大学生在就业前就应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个清晰的目标,在这个清晰的目标下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放低求职期望。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还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行业和职业也只是模糊的概念。在经过社会工作的磨练后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时一方面切忌盲从认定一些热门行业,另一方面也不要期望值过高。凭借大学生目前对于行业和企业的认识,很难根据自己的判断“择业”。因此,在基本确定方向后,建议大学生先就业,在社会的摸索中学会择业。

研究生期望薪酬逼近本科生

20__届毕业生的期望薪酬是多少呢?调查显示,本科毕业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20_至3000元,比例为45.4%。研究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3000至4000元,比例为34.3%,期望薪酬在2000至3000元的比例也达到了26.4%,逐步逼近本科生。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期望薪酬,基本在5000元以上,比例为43.6%。

而大学生毕业后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去基层?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首选地与其就读的高校所处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京毕业生八成以上想在北京就业,其次是到沿海城市,排在第三位的是广东深圳地区。在上海毕业的大学生就业首选地九成以上是上海,其次是沿海城市,之后是广东深圳地区。

从城市性质来看,大学生希望在发达大城市就业的比例为32.3%,排首位。其次是较发达的沿海城市,比例为30.1%。县级以下排在最后,仅为0.6%。

大家选择就业首选地的考虑因素都是哪些呢?发展机会较多、较大的原因排在了首位,比例为75.9%,遥遥领先于其他因素所占的比例。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是良好的文化及教育环境,大家选择就业地的原因多样,比如说能和家人在一起也是大学生选择就业地的主要原因。“人生的发展道路是多样的,选择就业地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而不是盲目地跟着大家做决定,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关键。”职场专家表示。

职业规划辅导迫在眉睫

随着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大学生意识到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不少大学生都表示,在大四前就要开始进行职业规划。调查显示,大学生最想得到的就业方面的辅导为职业规划辅导,比例达到了34.9%。

祝红艳指出,大学生在低年级时比较难以制定出系统的职业规划,但在进入大学以后,应该逐渐形成一个大致的目标。就业、考研或是出国,无论是哪一种,制定最基本的目标后,就应该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略有侧重。“如果选择就业,则应该开始有计划地考虑自己未来想从事哪个行业或者哪个职业的工作,逐渐摸索自己感兴趣做的事情和能做好的事情,及时调整,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实习工作。”该专家称。

在求职辅导的内容中,大学生认为在就业阶段帮助最大的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其次是职场工作技巧课程,另外,职业素质类课程与简历撰写与求职面试技巧也是目前大学生期望得到辅导的内容。

自主创业缺资金缺人脉缺理念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方面的支持,比例为35.8%。其次是人脉,比例为21.7%。核心的技术和理念排在第三位,比例仅为18.9%。国家今年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对于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好的消息。

祝红艳分析指出,很多大学生在创业前并没有雄厚的经济背景支持,核心技术和理念是吸引资金的关键。创业在近几年越炒越热,但创业并不适合于所有大学生。事实上,上述几种因素,缺了任何一点,都有可能导致创业的失败,相对于有社会经验的职场人而言,大学生创业难度更大,盲目进入创业的潮流并不可取。

总的来说,大学生就业理念正在逐渐趋于理性,体现在对个人发展机会的看重,对待遇的期待值降低,对于自身综合能力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认识等方面,但是大学生对于很多信息的不了解,以及就业信息不够通畅也制约了大学生的就业,比如对三线以下城市缺乏兴趣,以及对体制外职业的认知偏见,都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瓶颈,很多大学生也因此而延误了工作机会。解决大学生全面就业问题,不仅需要转变大学生职业的定位,同时也需要教育部门、学校的综合努力,在如何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放开择业视野,明确职业规划与职业定位等方面进行改进,才能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

东北电力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篇三

近日,按照教育部要求,中国石油大学编制完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后予以发布。本次质量报告从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相关分析、发展趋势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五个方面,全面总结展示中国石油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现状。

根据报告内容,学校201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3.87%,实现了自1995年实施“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就业以来,连续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90%,也创下以来就业率的新高,就业质量继续保持高水平。2014届毕业生共有621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94人,硕士研究生1509人,本科生4616人。截至7月1日,2014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93.87%,其中博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6.81%,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2.84%,本科生就业率为94.15%。

2014届6219名毕业生中,签约派遣367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9.09%;升学及出国174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8.0%;定向和非派遣就业35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64%;灵活就业7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14%。

4026名签约毕业生中(含签约派遣、定向、非派遣就业,下同),有2365人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建筑、国家电网、延长石油、中国华润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神华集团等75家世界500强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占签约毕业生总数的58.73%。华东、华北地区是我校毕业生就业最为集中的区域,近7成毕业生在该区域就业。1456名考取研究生的本科毕业生中,有302名毕业生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85高校和中科院所属科研院所,1107名毕业生考取中国政法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国内211高校。20有564名优秀毕业生志愿到西部(陕西、甘肃、宁夏、新疆、西藏和青海西部六省区)就业,形成了毕业生甘于深入基层、献身事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独特风景线。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就业市场相对紧缩的新形势,学校多措并举,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就业工作,包括:继续加强有形就业市场建设,先后举办大型双选会5场,专场招聘会近500场,与青岛市开发区人才市场合办大型招聘会5场,累计有1000多家单位到校招聘,为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学校推行“一对一”、“点对点”就业跟踪和帮扶机制,通过课堂授课、座谈、咨询会等形式加强就业指导,同时向660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补助金,努力实现所有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学校加强对出国留学深造的宣传和引导,使得今年出国深造毕业生数有较大幅度提高。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使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东北电力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篇四

近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新近完成的《20xx年福建省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不仅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数据参照,也为来年准备高考的考生和家长提供一个专业选择的重要参考。

四成学生半年后找到工作

麦可思数据表明,福建省20xx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7.4%,较20xx届(91.8%)有所下降,与全国20xx届本科毕业生的半年后就业率(88%)接近。就业的福建省20xx届本科毕业生中,有40%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就业的。

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国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收入(2133元)下降的情况下,福建省20xx届本科毕业生的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2357元,较20xx届(2337元)增长了1%。福建省20xx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最高的专业大类为文学类(2500元),最低的为法学类(1990元)。

热门专业失业严重

麦可思调查的福建20xx届本科各专业大类毕业生中,工学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为91%,法学(71%)最低,比全国20xx届本科毕业生的半年后平均就业率还低出17个百分点。

福建省20xx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失业量最多的5个专业占了本科失业量的32.0%,其中有3个专业同时也是20xx届失业最多的专业:法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而这些专业往往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成为热门专业。

本科生最大雇主为民企

麦可思数据表明,20xx届本科毕业生在福建省就业最多的行业为制造业,有28%的本科毕业生就业于该行业,这一比例略高于全国20xx届本科生就业于制造业的比例(27%)。

民营和个体企业是福建省20xx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雇用了45%的本科毕业生。

农民子女平均高考分数较高

麦可思数据显示,福建省20xx届本科毕业生中,农民与农民工子女的录取高考分最高。在就业质量上,来自从事农业的劳动者、农民工家庭的毕业生平均高考分相对较高,而其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相对较低。

毕业生最不满意课程设置

据麦可思此前发布的《20xx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全国20xx届毕业生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为211院校86%,非211本科院校79%。

数据显示,福建省20xx届本科毕业生对图书与教学设施、校风学风两项较为满意,对课程设置满意度最低。

福建省各高校可考虑以就业为导向,对课程进行改革。

[往年福建省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

东北电力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篇五

近日,按照教育部要求,学校编制完成《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本次质量报告从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相关分析、发展趋势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五个方面,全面总结展示我校2013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现状。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连续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90%以上,签约毕业生中50%以上在世界500强企业就业,且每年都有500多名优秀毕业生志愿到西部就业,形成了毕业生甘于深入基层、献身事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独特风景线。

学校201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0.68%,就业质量继续保持高水平。2013届共有毕业生612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28人,硕士研究生1344人,全日制本科生4657人。截至7月1日,2013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90.68%,其中博士研究生就业率为89.06%,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0.10%,本科生就业率为90.89%。2013届6129名毕业生中,签约352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7.53%;升学及出国162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6.55%;定向和非派遣就业29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86%;灵活就业10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75%。20有1922人到世界五百强企业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31.36%,占签约毕业生的54.51%。华东、华北地区是我校毕业生就业最为集中的区域,近7成毕业生在该地区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是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引导高校优化招生和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部要求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相关信息,作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健全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使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不断加大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