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案>最新就业援助月活动方案(实用5篇)

最新就业援助月活动方案(实用5篇)

作者:影墨 最新就业援助月活动方案(实用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就业援助月活动方案篇一

近日,20__年廊坊市就业援助“暖心活动”在广阳区运通家园社区中心启动。活动以“援助暖民心就业解民忧”为主题,于8月至10月集中为就业困难人员送岗位、送服务。

本次活动由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残联联合举办,集中为我市就业困难人员送岗位、送服务、送政策、送温暖,重点援助失业1年以上、大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身有残疾的登记失业人员,脱贫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零就业家庭、身有残疾、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其他就业困难人员。

市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王卓介绍,今年以来,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开展大数据比对,摸清援助对象底数,核实基础信息,将符合条件的登记失业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纳入援助对象范围,建立工作台账,开展精准帮扶。广泛动员爱心企业、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重点收集低门槛、有保障的爱心岗位和适合困难毕业生的知识型、技术型岗位。动态跟踪、精准掌握援助对象就业状态、就业意愿、服务需求,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制定分类援助计划,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

据了解,我市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的二十条政策措施》,力促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实现就业创业。拓宽就业渠道,组织各类招聘会68场,达成就业意向2万余人次,征集就业见习岗位3600余个。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发放就业补助资金5315万元,惠及7967人次,发放援企稳岗资金约1.38亿元,惠及1.5万家企业、28.6万名职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38万元,扶持140人自主创业,带动(吸纳)580人实现就业,创业服务完成7.36万人,帮助1697名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今年1至6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073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452人。

就业援助月活动方案篇二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六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缓解春节后务工人员集中求职压力,解决部分企业用工难问题,甘江镇工会组织开展了20xx年“全省工会就业创业援助月”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2月18日至3月17日,甘江镇工会组织开展了20xx年“全省工会就业创业援助月”活动,活动主题是鼓励创业创新,提高就业质量,服务基层职工,促进科学发展。

结合节前走基层活动,深入工业园区、企业走访,了解掌握企业岗位情况。深入各村(社区)、企业,了解下岗失业人员、过剩产能行业分流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年龄结构、就业意向以及实现就业面临的实际困难等,为确定做好就业对接提供依据。

组织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等求职群体100名,参加县级组织举行的大型招聘活动,帮助求职者与企业实现供需见面。要求用工单位实施“四项承诺”:即依法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按月足额发放工资、办理基本社会保险、提供安全用工环境,切实维护职工就业、工资、社保等权益。在招聘会现场提供就业政策、维权指导、求职就业指南等咨询服务。

发挥工会宣传阵地及社会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大力宣传国家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详细介绍工会就业创业援助月活动内容,营造良好活动氛围,张贴相关挂图等,宣传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险、生活救助、劳动保护、民主管理等相关法规政策。

结合援助月活动,积极开展工会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根据节后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的就业需求,充分发挥工会就业示范基地、培训机构、职业介绍机构和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作用,积极开展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培训项目,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00人次,全面提升就业困难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竞业就业能力。

就业援助月活动方案篇三

20xx年就业援助月活动在上级残疾人联合会的指导和县政府的领导下,县残联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密切配合,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走访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家庭30户,登记失业的残疾人数45人,组织残疾人参加专场招聘会一场,实名制纳入年度培训计划20人,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15人,其中社会用人单位按比例吸纳就业8人,帮助7名残疾人享受有关扶持政策。

1、加大宣传。通过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横幅等形式进行宣传,突出“就业帮扶、真情相助“的活动主题,使广大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残疾人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2、加强领导。就业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乡组成了以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落实了工作人员,解决了工作经费,为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3、加强工作协调。乡残联积极与县人社局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共识,工作协调一致,招聘会同时办,资源共享。

4、注重服务。为了让一部分残疾人实现就业,乡残联采取定点联系村、企业的办法,实行“一对一”“面对面”的帮扶,服务到人头,服务到家,让残疾人切实感受到残联组织送去的温暖。

1、残疾人的就业岗位不能适合残疾人的需求。

2、残疾人有自我认识不到位,自认为能力强,因此,需求就业岗位要好,待遇报酬要高。

3、少数企业不愿意接纳残疾人就业,害怕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1、加大对残疾人就业条列的宣传,让全社会都关心帮助扶持残疾人,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加大对残疾人的就业培训力度,让更多残疾人掌握一定的技能,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3、加大对残疾人的帮会组教育,帮助残疾人要增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社会,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勇做生活的强者。

就业援助月活动方案篇四

20xx年就业援助月活动得到市残疾人联合会的业务指导,在市残联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密切配合下,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取得的成效

走访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家庭户数19户,登记失业的残疾人员人数16人,组织残疾人参加专场招聘会一场,实名制纳入年度培训计划31人,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7人,其中社会用人单位按比例吸纳就业3人,帮助5名残疾人享受专项扶持政策。

二、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残疾人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残疾人生活、生存之本。促进残疾人就业,不仅是改善和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也是为残疾人提供平等参与社会、共享文明的重要平台,是增强残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有效形式,更是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具体体现。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意义重大,为此,区残联组成了以办公室主任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落实了工作人员,为救援月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2、加大宣传。通过网络发帖、发放宣传单页等形式进行宣传,使广大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积极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

3、加强工作协调。区残联积极与市残联、市人社局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共识,工作协调一致。

4、注重服务。为了让部分残疾人实现就业,区残联还采取了定点联系用人单位的办法,实行“一对一”“面对面”的帮扶,服务到人头,服务到家,让残疾人切实感受到残联组织送去的温暖。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残疾人的就业岗位需求量还不够广泛。

2、残疾人有自我认识不到位,自认为能力强,因此,需求就业岗位要好,待遇报酬要高。

3、少数用人单位不愿意接纳残疾人就业,害怕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大对残疾人就业条列的宣传,让全社会都关心帮助扶持残疾人,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加大对残疾人的就业培训力度,让更多的残疾人掌握一门就业技能,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做到结合我区用工用人的实际状况,搞好调查研究,了解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力求为残疾人提供适合自身特点及市场需求的技能培训。

3、加大对残疾人的自身教育,帮助残疾人要增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社会,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勇做生活的强者。

就业援助月活动方案篇五

根据《关于做好xx年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的通知》(劳社部函〔xx〕250号)精神,##省在元旦、春节期间认真开展了以“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我们真情相助”为主题,以就业困难对象和“零就业家庭”人员为重点,以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送补贴为载体的再就业援助活动。本次活动重点突出,服务到位,成效明显。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浙江劳动保障厅领导高度重视xx年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专题作了研究部署。一是完善了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分管厅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各项活动职能处室和联系人。二是大力组织和开展“二法一规定”的学习和宣传活动,通过电视、报纸、广播、信息栏等各种媒体,采用专版、专题宣传、分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宣传,营造舆论氛围。三是对全省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作了部署安排,及时下发了《关于开展xx年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的通知》(浙劳社就[xx]10号),要求各地围绕深入贯彻党的xx大和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宣传实施《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和《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为重点,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确保成效。

根据省厅的统一部署,各地把今年的就业援助活动,与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和《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紧密结合,与当地“两节”期间送温暖办实事活动紧密结合,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到全省就业困难人员家庭,集中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援助月活动期间,全省共发放政策宣传资料27.75万份,走访下岗失业人员特困家庭1.81万户,签订服务协议1.83份,2.5万人接受了就业援助,其中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44万人,使13.22万人享受了社保补贴,落实社保补贴金额2.3亿,营造了全社会都来关心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重点,落实政策

根据浙江省实际,总结往年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的经验,今年全省的就业援助活动,把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及其他需帮助就业的困难人员列为重点对象,全面开展了对这三类就业困难人员“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送补贴”的“四送”援助活动。如宁波市开展了以“强化就业服务、落实就业政策、保持就业稳定”为目标的援助活动,采取多种措施,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使每一位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都能得到就业再就业政策的扶持。活动期间,全市共发放社保补贴和用工补助1.04亿,有4.5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得到扶持,享受政策的企业达1.42万家。杭州市为减轻就业困难人员生活压力,解决其就业不稳定问题,鼓励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简化各类补贴申报手续。援助月期间,其有15265人享受了社保补贴,落实社保补贴金额达2861.9万元。舟山市对历年来建立的就业困难人员台帐进行核实和完善,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使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真正享受到扶持政策,活动月期间落实社保补贴1461人。

三、分类扶持,注重实效

为切实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再就业问题,今年援助月期间,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结合当地党委政府对生活困难家庭送温暖活动,根据就业困难人员的不同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一是举办各类招聘活动。如省劳动保障厅和杭州市联合举办了大型人力资源交流大会,组织340家单位进场招聘,共提供就业岗位9183个,应聘15119人,达成意向3931人,较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湖州市一方面抓好市内5场人力资源交流大会,665家规模以上企业,共提供28870个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为帮助部分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组织14家企业带着767个岗位赴外省参加春季人力资源交流大会。温州市也举办了专场人才交流大会,65家单位进场招聘,907人前来求职应聘,达成就业意向534人。二是开展技能培训,以培训促就业。技能单一或没有技能,是当前绝大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援助月期间,杭州市组织各区、县(市)开展以“技能培训进村社”、本地农民技能培训班等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技能培训,落实培训补贴,努力做到促进就业与稳定就业相互依托,素质就业与开发岗位同进并举。援助月期间,共组织1348名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培训,落实1865人的培训补贴。嘉兴市在对困难人员进行了“五清”(失业原因清,家庭状况清,思想动态清,技能特长清,就业愿望清)摸底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向有创业能力援助对象,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一条龙”服务,保证培训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就业困难人员培训愿望,分别开设了缝纫工、保洁、保安、计算机操作员、家政、厨师、美容美发、家电维修等20多个培训项目,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促进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据统计,援助月期间,全省共组织8065名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培训,落实培训补贴9003万元。三是开发就业岗位,强化援助机制。各地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在前一阶段开发“三保”等公益性岗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服”(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和“三管”(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等岗位,就近就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宁波市结合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积极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活动,为解决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就业困难群体家庭的实际问题,鼓励失业人员积极就业,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免费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嘉兴市紧紧围绕企业用工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实际需求,努力做好就业岗位开发工作,重点开发适合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并通过有效的形式,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对新开发公益岗位安置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及时兑现社保补贴。舟山市通过分发调查表、深入企业等形式了解散、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着重挖掘企业中适合“4050”人员的岗位。据统计,援助月活动期间,全省共帮助2443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其中公益性岗位就业9202人,援助零就业家庭184户,帮助其中209人实现就业。

这次“就业援助月”活动,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作重点,并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的不同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不仅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和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良好氛围,也为建立和完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帮助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稳定就业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