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最新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学期教学总结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优质7篇)

最新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学期教学总结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优质7篇)

作者:雁落霞 最新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学期教学总结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优质7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学期教学总结篇一

紧张的一学期已结束,为了更好的开展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成绩,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三年级学生大部分都比较勤学,上进心强,学习目的明确,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仍有少数学生学习、纪律都较松散,学习能力较弱。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道德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大纲和教科书,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课件,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关注学生参与的能力。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司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在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还有小部分学生的学习仍不够自觉,缺乏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克服,使教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学期教学总结篇二

本学期我校品德学科的教研工作将以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为突破口,与学校“伙伴式德育”相结合,促进课程改革理念与行为的统一,促进我校品德学科教学的优质均衡发展。教研组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实验室,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坚持“育人为先,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深化小学德育改革,打造学校德育文化,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在目标,充分发挥“指导、研究、服务”等职能,紧扣教学质量生命线,求真务实,以人为本,以质兴教。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全面提升小学品德课程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品德学科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基本的公民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品德学科的教学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从小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道德与法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如何使学生在生活中提高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填平学生认识与行为之间的鸿沟,是全体品德教师研究的内容。

1、低段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使他们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2、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了解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理想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责任感。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这就需要教师与班主任和各位同事协调好关系,共同担负教育学生的重任。

(二)特色工作:

1、加强学习,更新理念

(1)认真研读教材,尤其是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组织教师针对新课程标准各阶段目标和各学段现行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专题性研究。

(2)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使每位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等。

2、钻研教材,因材施教

由于教研组的老师都既要上语文课、做班主任,又要承担本学科的教学,任务繁重,因此,我们依靠集体的力量开展工作,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在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注重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做人因素,充分发挥学科本身的德育功能。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实际,自然得体,力求渗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体现出学科的渗透魅力,并能适时地延伸课堂的时间空间,开发课程资源,大胆对教材进行取舍,提高渗透效应。

(三)一课三磨,提高实效

仅仅局限于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实践的课堂教学也是空洞的。我们认真学习了课改的相关精神,积极参加联片、区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学习研讨其他学校优秀的品德课教学设计,观摩录象课,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一课三磨”计划,由沈馨远老师执教《诚实的孩子》一课,张燕芳老师执教《健康过冬天》一课,沈洁琼老师执教《学习途径多》一课,胡育红老师执教《我们为祖先而骄傲》。通过教材解读、微课展示再到成熟的整堂课展示,组内老师群策群力,备课、研讨、修改……我们做到“一课三磨”,使得课堂更加完善。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也促使品德组内的全体成员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四)课题研究,提升教学研究水准

这学期,我们品德组的课题跟通学校的德育课题——伙伴式德育“故事型情境对话为载体的品德教学研究”。每位教师选定各自的研究课题,切实推动教育科研。全员参与,群策群力,使教研活动向高层次发展。

(五)本学期教研组及其教研组成员取得的成绩

张xx老师xx区公开课执教《健康过冬天》;发表文章一篇(省级刊物);一师一优课获省优;第四节“同一节课”结对指导。

沈xx老师执教xx区公开课《诚实的孩子》。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学期教学总结篇三

通过《在交往中完善自我》的学习,同学理解了交往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而且知道交到好的朋友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在讲到第二小节《我的朋友遍天下》时,讲道一个人的交往圈分为内外两个圆圈的话,青少年时期的交往关系可以称之为内圈。踏上社会后,由于工作和职业的关系,需要更多的交往,交往关系将大为拓展,也就形成了交往的外圈。

而我在讲到这一小部分内容是,是学生回想从小到大他自己的交往,然后以自己为圆心画同心圆在每个圆里填写与自己交往的人群(家人,朋友,老师,同学,社会上的人。。。。。)想以此来探究和了解我的学生中看看他们的交往范围,引出内圈外圈的概念。

学生填写完后。其中有个女同学的的结果很让我吃惊,在她的同心圆里只填了姐姐和社会上这两个人群。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个孩子是有父母的健全家庭的孩子,为什么在她的交往人群里就只有姐姐和社会上的人。于是我试探性的让她来解释,这孩子的回答是她不愿与自己的父母交流,也觉得自己没有朋友,有什么烦恼或心事喜欢跟她说的所谓的社会上的人交流。我当时在没有过多追问多。

看来一个孩子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的影响很重要,尤其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尤为重要。在农村因为家庭环境影响的问题小孩现在很多。在此,再次提醒告诫家长们,一定要从小开始注意用正确、恰当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让他们成长成为一个拥有健康身心的人。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学期教学总结篇四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参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等资料。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好本课的教育活动,我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遵循这一目标,在教育活动中我主要注重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我们的课堂上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所设“三条轴线”。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和内化,即:让学生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我能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结合川区的.具体情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我们的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我们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

以上是我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其中的不足之处我会进一步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学期教学总结篇五

本学期,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和心理品质的培养等几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以下四点:

一、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解决实际问题。

三、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中,努力做好每一课时的具体策化: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明确各课时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基本要求是什么;找出教材与学生,社会联系的结合点,分析教材的基本观点。方法和技能培养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因素是什么?并按照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情感目标这三方面加以概括,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要知道学生心里想的是什么,有什么需要,对教材内容有什么观点和态度,知和行上有什么误区,有什么障碍,学习新课有什么困难,学生对教学方法有什么要求和意见。生活背景对学生的正负影响如何。

教学中,做到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个体性的学习方式突显发现、研究、探究。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努力追求的是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行为选择能力及如何做的能力。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科学精神和思维方法。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创设生活化学习环境。注重学生的思想践行,品德素养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为他们的品质。培养稳固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灵活多样地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愿学、会学、坚持学,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教师自己真正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引导学生及时做好日记,充分发挥了总结、评价的激励、促进和反思功能,鼓励学生追求更高的思想品德目标。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学期教学总结篇六

本学年我任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按教学要求完成任务,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需要为根本。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我在教学时充分地让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体会政府、家庭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规则,以及这些规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方便。在学生列举社会生活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又适当帮助学生归类,以使学生对生活中的规则有一个总体认识,并自觉遵守这些规则,不耍赖皮。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研读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直接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把自己当做一个平等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努力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究并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与时俱时,教学相长,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学期教学总结篇七

本学期我主要担任七年级(1),(3),(4),(5),(6)班的道德与法治课和(7),(8)班的心理课,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

经过上个学期的打磨后,我们在利用教材和教参、以及结合学生实际等方面更加有效地结合。通读整本书后,发现脉络紧随学生的成长和活动范围,青春期后的生理变化、心理变化引起的男女性相处中遇到的朦胧情感、情绪情感的变化,随着学生进入新集体后与他人、集体相处,作为社会的一员学生要树立法律意识,学会遵法守法用法护法。第一单元和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会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第二单元的情绪和情感相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抽象,所以需要采用案例分析和对比教学法来化繁为简、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他们最常混淆的有情绪和情感的关系、情感的种类、情绪和情感各自作用,最难理解的有情感的作用、怎么传递正能量。第三单元是学生学习最困难的一个单元,里边有些内容是重叠的、字句比较晦涩难懂绕口,所以在区分和背诵方面学生很反感,比如个人意愿、角色冲突、集体旋律、共同愿景等等。第四单元第一框题生活需要法律和最后一框我们与法律同行相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以理解,比较抽象,其他内容学生比较喜欢探究。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们整个年级存在几个问题:

(1)逐步出现两极分化趋势——优秀生积极性强,学习氛围浓烈,多问老师多做题多背书;中层生一直处于被动情况,学习氛围一般;学困生厌学情绪很严重,有时候甚至连笔记都不做,需要继续督促,因此辛苦我们班的各位组长们。

(2)虽然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但对于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还是按部就班,只回答书本答案,较少同学会结合材料分析问题,回答不够完善。

(3)在题型判断和抓关键词方面还是把握不到位或者是根本不抓,因此,我们还需要下苦功夫,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启发多讲多练题。

(4)除了懒惰因素外,学生还存在背诵困难问题,需要给他们整理资料和给他们背诵诀窍的情况下才能逐步推进。

(5)分层次教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对于尖子生的培养力度不够,在平常教学中我们为了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习惯性地给学生划分一些重点背诵的内容,无形中会给学生一种误导——其他知识点没那么重要,而且给学生练习的题量不够,学生在读题和解题方面有待提高。

这个学期感谢教研室组织的名师送教活动的开展,经过培训后,我发现在教学上还可以做一些新的尝试。比如在学生考试后,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单项题、非选择题进行等级分析、答案分析而对学生进行鼓励和针对性的学习建议。比如题和卷面难度系数的计算、成绩abcde等级的划分。比如针对背诵比较好的优生,可以通过教给他们刷题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优生的解题和读题能力。比如针对复习课的知识梳理方面,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希沃助手来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和效果。此外,因为坚持第二个学期让学生用手势来表明自己的判断和用“表达错误”“与题意无关”“绝对性错误”作为说明理由。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时,这能够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也能提高课堂效率,现在学生已经习惯地遵守它们。经过专家的指导和个人的实践后,我发现以上方法是很实用的,能够减轻教学负担和学生更加轻松、自信地学习道法。

本学期与我一同担任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的还有另外两位老师,我们都是年轻教师,所以在教材的把握和研究方面深度和广度是不够。虽然我们三个老师遇到自己困惑的时候也会在我们的里边进行交流和分享,但是在段考和月考、期考使用外校试卷后,我们发现在设置问题、组织答案方面会存在不全面或者说三个人的概括不一致,有时候甚至我们自己都没办法确定答案是否正确。所以半知半解的我们判断一些教学资源上会存在偏差或者给学生增加了一些多余的负担。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所烦恼的事情。新教材与老教材无论是表述上还是内容上都有所不同,网上的资源也是各有各的表述,所以在教材的使用和教研、各样教学资源甄别方面,我个人觉得我们七年级是非常迫切需要老前辈和名师多给我们指导和帮助的。

综上所述问题,我将努力改进,并进一步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多进行指导,开拓他们的思维视野。因此今后努力的方向:

1.积极参加各类型的教育教学培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2.公平公正对待每位学生,恩严并济,提高他们的自信。

3.充分发挥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读透读薄教材,熟悉课程标准,把握单元、课时之间的内在联系,抓好重难点、疑点,有层次性地给学生精炼的习题。

21世纪,教育的世界未来教育形式我们还更应该接受更多的挑战,有挑战就有机遇,才能更进一步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