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合同范本>我眼中的元宵节范文(24篇)

我眼中的元宵节范文(24篇)

作者:ZS文王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它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些优秀的元宵节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我眼中的元宵节作文

在学校,爸爸妈妈们给我们送来了美味的汤圆。热腾腾的大锅里躺着胖乎乎的汤圆,锅盖一揭开,香气立刻弥漫在整个教室。我们两眼直勾勾地盯着汤圆,恨不得马上就把汤圆全吃完。有的同学铺好餐垫,有的拿出了自己准备的桂花酱,有的坐直安静地等待,大家都在为吃汤圆做准备。香气扑鼻的汤圆终于摆上了桌,有的吃得狼吞虎咽,有的一开始不想吃,但看大家都吃得那么香也就咬了两口,只要一进口就抱着不放了。大家都把自己塞得饱饱儿的,结果中午午餐都不想吃了。虽然有点撑,但同学们还对那汤圆的味道回味无穷,大家都在盼望下一次吃汤圆。

到了晚上,夫子庙、玄武湖等著名景点都纷纷亮起了五彩斑斓的彩灯,我在电视机前看到这些景象。各色彩灯真让人目不暇接,大街小巷人头攒动,好不热闹。路边闪着纸鹤灯、城墙边上亮着黄色的灯,最为壮观的是那漂浮在水上的大型龙凤船,航行在秦淮河上好不霸气。还有那些数不胜数的荷花灯、小狗灯、金鱼灯等等。大家都陶醉在古代风情中了。

看完电视,妈妈拿出手机说:“我们来猜灯谜吧!”于是我们一起参加博雅小学堂的猜灯谜活动。小小的手机屏幕前,我、爸爸和妈妈三个人的头挤在一起,题目一出来我们就大声说出自己的答案,结果我们答对了所有的题目,获得了灯谜小状元的称号。真是太有趣了!

我眼中的元宵节作文

杜甫之于别人,或许只是一介诗圣。于我则他更是一位有情有义、为国为民的真君子。他虽然继承了儒家思想,但是他却又明显高于儒家思想。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杜甫则说人无论穷达均要兼善天下。儒家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杜甫则不管有无官职,一直在为国家政局考虑。

我为这位诗圣君子的大胆而折服,因他“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的激情抗议;我为这位诗圣君子的洒脱而折服,因他“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的淡泊名利;我为这位诗圣君子的豪迈而折服,因他“全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

当安史的铁骑踏碎盛唐霓裳羽衣般的歌舞升平,那长安城本该明媚的春景便就在他眼中早已有了不可承受之荒芜。从长安到成都,他在流亡中阅尽风云沧桑,依然保持忧国忧民的心境,纵然所有人都说大唐气数已尽,但兵败如山倒却压不倒他的爱国之情。杜甫啊,卧于草堂间,瑟瑟寒风里,依然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绝唱,咸阳桥上‘牵衣顿足阑道哭’,荒野路上“收汝泪纵横”,都体现了杜甫对世人的悲悯同情。

他不像苏轼风度翩翩超然物外,却在深思熟虑中匡扶天下,他不像辛弃疾铁骨铮铮,美芹悲黍,却有情有义,为天下苍生而泣。他不像马援,马革裹尸,血染征程,却穷尽一生,只为祖国统一的夙愿!好一个诗圣杜甫!好一个爱国英雄!

在湘水的泊舟中,你溘然离世,几天之后,代宗密诛鱼朝恩,害人无数的一代佞臣终死于非命,这恐怕是上天给他的最好慰藉吧!回首杜甫的一生,一触浊泪,便沉醉于晚唐的落寞,两行清泪,便驱散了红尘的惆怅。之爱,之大爱,之赤子之爱,之人民之爱,之润物细无声之精雕细刻之爱,之语不惊人死不休之雄浑壮阔之爱。

噫,微斯天,吾谁与归?唯斯人,吾于同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眼中的元宵节作文

白驹过隙,我们刚刚告别了收获满满的祝福开心和快乐的2021年春节,又迎来了今年第二个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日,在这一天里,人们吃元宵,放鞭炮,纷纷走出家门去看灯会,放烟花,欢乐极了。今天我就和你来分享元宵节的欢乐和精彩瞬间。

今天是正月十五,上午的时候我和妈妈出去,大姨给了我一大包鞭炮,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开始放鞭炮,整个小区的天空都变成百花盛开的花园了,我和妈妈吃完汤圆后,就在我不断地催促下匆匆忙忙地下楼来到楼下的空地上,无比兴奋地先点上一根香,然后拿出鞭炮准备开始放鞭炮。

首先我们要放的是一个名叫“笛音牡丹”的礼炮,一共24发,外表画的是五光十色,样子十分美丽,不知道放出来的怎么样,我有点迫不及待地点上去,随着“轰”的一声一颗光亮的火球拖着一缕长长的尾巴冲上了夜空,然后在空中“嘣”的一声炸开了,许多红和绿的小火花从里面奔涌而出,好像一群机灵的萤火虫提着自己的“小灯笼”在空中跳着欢乐的舞蹈,又好像天女散花来帮助我们点缀元宵节的夜空。然后我又拿出5个小礼炮放在地上,一个一个点上去它们也不负我所望,好像相互比赛似的竞相绽放出灿烂绚丽的火树银花,为平淡的夜空增添了一丝光彩。然后我又拿出几个礼炮点燃它们,随后就听见了“嘭”的一声抬头一看一道亮光笔直升起,最后在空中“啪啪啪”地爆开了,看到它,我心里非常开心。

鞭炮终于放完了,我和妈妈收拾收拾,随后,一边议论着今晚的烟花一边回到了家,开始享受我们的精神晚餐——元宵晚会。

就在今天我收获了许多开心,在元宵晚会的节目中我又收获了许多字谜知识。这不光是欢乐的元宵节也是难忘的元宵节。

我眼中的元宵节三年级作文精选

爆竹声中,迎来了我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

元宵节,元宵节,早晨起床当然该吃一碗热气腾腾的元宵。元宵用黏黏的面搓成,有大有小,放在笼里,毛巾盖着,铺着红纸。煮好的`元宵,活像一个个胖娃娃。咬一口,烫烫的黑芝麻滚入心脾,舌头上留着那种甜蜜蜜的情思和味道,代表着一家和和睦睦的生活。

元宵节又称为“花灯节”,最重要的活动是看花灯,花灯的品种很多,有的是加菲猫形的,尖尖的耳朵,粉红色的小鼻子,樱桃似的小嘴。一打开开关,加菲猫中的风车“呼”的一声,风车旋转起来。泡沫球也上蹦下跳的,站在中间拉着小提琴的小女孩还是唱着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有的是蜻蜓形的,大大的眼睛,小黑点般的眼珠,薄纱似的飞翼,一节一节的尾巴,只要是推一下开头,蜻蜓绿色的飞翼就有节奏地跳起舞来。我买了一个莲花形的灯,小巧精致的莲花,叶子上白里透红,闪着明亮的光。

元宵节猜灯谜也是一个重要的活动,走在南峰服饰广场里,到处都是灯谜。“飘雪下雨(打一成语)”,“落花流水”,爸爸兴奋地说。“回答正确”售货员小姐说。“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打一字)”,会是什么呢?我苦思冥想,找到了答案:孙。

这个元宵节过得真有趣啊!

我眼中的元宵节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眼中的元宵节750字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关于元宵节有个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猎杀他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牲畜财产统统烧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人们。众人听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一个老人家想出一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和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每当到了元宵节,我们这里的政府都会放烟花。到了元宵节这天,我们一家人都要去街上看烟花。到了街上,我发现政府门前真是人山人海,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位置看烟花。等好长时间,总算听见一声震耳欲聋的炮响,接着放出了一个像菊花一样的烟花,就这样,烟花一个接一个的放了出来。有的烟花像大树,有的像瀑布,有的像蛇……,美丽极了!过了半个小时,烟花没了,可是我还仰着头望着天空,久久不能忘记刚才那壮观的场景。

我们这里在元宵节不仅要放烟花,还要吃元宵。元宵由糯米制成,里面有各种我喜欢吃的馅,有果脯、芝麻、豆沙等很多。起初,人们把这种食品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亲人团圆之意,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这就是我眼里的元宵节。

我眼中的元宵节作文

我眼里的元宵节是什么样的呢?它是美味可口的,它是五彩缤纷的,它是充满智趣的。

在学校,爸爸妈妈们给我们送来了美味的汤圆。热腾腾的大锅里躺着胖乎乎的汤圆,锅盖一揭开,香气立刻弥漫在整个教室。我们两眼直勾勾地盯着汤圆,恨不得马上就把汤圆全吃完。有的同学铺好餐垫,有的拿出了自己准备的桂花酱,有的坐直安静地等待,大家都在为吃汤圆做准备。香气扑鼻的汤圆终于摆上了桌,有的吃得狼吞虎咽,有的一开始不想吃,但看大家都吃得那么香也就咬了两口,只要一进口就抱着不放了。大家都把自己塞得饱饱儿的,结果中午午餐都不想吃了。虽然有点撑,但同学们还对那汤圆的味道回味无穷,大家都在盼望下一次吃汤圆。

到了晚上,夫子庙、玄武湖等著名景点都纷纷亮起了五彩斑斓的彩灯,我在电视机前看到这些景象。各色彩灯真让人目不暇接,大街小巷人头攒动,好不热闹。路边闪着纸鹤灯、城墙边上亮着黄色的灯,最为壮观的是那漂浮在水上的大型龙凤船,航行在秦淮河上好不霸气。还有那些数不胜数的荷花灯、小狗灯、金鱼灯等等。大家都陶醉在古代风情中了。

看完电视,妈妈拿出手机说:“我们来猜灯谜吧!”于是我们一起参加博雅小学堂的猜灯谜活动。小小的手机屏幕前,我、爸爸和妈妈三个人的头挤在一起,题目一出来我们就大声说出自己的答案,结果我们答对了所有的题目,获得了灯谜小状元的称号。真是太有趣了!

我们欢快的笑声回荡在夜色里,我眼中的元宵节是那么美好。

我眼中的元宵节七年级作文

正月十五老家的夜晚,热闹非凡。

我与爸爸、妈妈随着人流,漫步街道。抬头,眸子对上头顶炫目的一串串彩灯。带着从书山题海中得到暂时赦免的淡淡欣喜,我深呼吸——空气里,有灯泡的热气、尘埃的味道、雨丝的潮湿,还有一种只属于节日的热闹气息。

身陷于这种氛围中,也许是错觉吧,恍然觉得,窄窄的街道变宽了,原来被阴沉的天笼罩出的阴郁不见了,那一盏盏灯笼远远近近,毫不突兀地划破冬日雨天的阴霾,温和的,均匀地将温暖洒遍了整条街道。和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将一种奇妙的感觉蔓延开来,直至街道的每个角落……此刻,看着路旁那座破旧却未拆去的木房,在满街灯火下,也消了阴森之气,愈发显得古朴优雅。

“过来看看!精致的花灯,手链,不容错过啊!”

随后,三四个人应声起来。我往旁边一瞥,几个中学生模样的人,正在小摊前叫卖。他们身后,闪耀的灯光下,映衬着一个个精美的小饰品。

哦,中学生义卖啊!妈妈好奇地望了过去,原本正欲买吃的爸爸却一拍脑袋:“哎呀,今天能提前回来就好了!”

“为什么啊?”

“攻炮城今儿个下午4点结束!”

攻炮城,虽并非从未听过这个词,但我未知晓这件事的实质。

“就是……到前面再给你解释吧……”

片刻——我们来到傅氏大宗祠广场。爸爸指着挂在三层楼高的一串鞭炮残骸说:“往那里扔,如果扔进去还点燃里面鞭炮的话,就算成功的一种游戏。这个活动每五年一次,成功了有一万元奖励呢!”爸爸遗憾地摇摇头。

进祠堂。

参观祭拜品,参拜……一切如常进行着,看着或没变的事物,我感到一阵快乐,这大概就是,就在这种节日才有的心情吧!

“1,2,3茄子!”站广场上,我微笑手持棉花糖,身后的小雨中,一朵朵绚丽绽开的烟花,一同被印入相机里。

我眼中的元宵节三年级作文精选

元宵节是我国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农历新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这个传统节日在我国已经传承了2000多年了。元宵节讲究的是走出家门普天同乐,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道出了元宵节的欢腾、热闹,也道出了元宵节与其它节日的不同之处。所以说,我很喜欢这个节日。

今年的元宵节与昔日的不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元宵灯也随之好看了起来。昨天晚上,我随妈妈去街市看花灯,虽然门外的冷风吹得我冷的发抖,但是这寒冷低档不住我对看花灯的热情。

元宵节真美!真热闹!真是五彩缤纷!

我眼中的元宵节作文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身边洋溢着热闹的节日气氛,随处都能听见礼花爆竹声。

元宵节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活动——吃汤圆。汤圆有豆沙馅的、花生馅的和芝麻馅的……刚煮好的汤圆就像是一个个圆圆的白胖子,静静地漂浮在我的碗里。我用筷子轻轻一戳,豆沙馅像甜浆似的涌了出来,我用勺子挡也挡不住。我迫不及待地把汤圆送到嘴里,真是香甜又好吃啊!

吃完汤圆,我期待已久的看花灯、猜灯谜时间到了。此时的广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广场的四周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有的是可爱的小兔子灯,有的是可以绽开的荷花灯,还有的是腾云驾雾的孙悟空花灯……这些灯各具特色,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赏。我提着一盏绣球灯加入了猜灯谜的队伍中,每个灯谜都不一样,这可把我乐坏了。我在人群中跑着、笑着,像一只展翅的鸟儿。

我眼中的元宵节作文【】

以前的元宵夜都是在学校过的,今年终于在家里过了。于是写下这篇文章来纪念一下!

在我的观念里,其实元宵和过年一样,并没有特别大的意义。(我相信很多年轻的朋友和我想的一样)只不过是老一辈的传统,一个形式罢了。特别在往年,我有记忆一来元宵都是在学校过的,和平常一样仍就是和同学一切上课,吃饭可是今年不同,今年过年早元宵在家里过,于是很多想法都在一夜之间改变了!

吃团圆饭。

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说,在这样一个传统的中国节日里,吃饭这一环节就显的很重要了。

首先是团圆:中国人很喜欢团团圆圆的,从一些古来的句子中就可以得知一二。

然后是元宵:元宵是一种圆圆的食物,在中间包一些肉,菜之类的东西。其实这种食物也是象征这团圆的。

看龙灯。

龙,是中国名间传说中的古老生物。有着吉祥的意味。

舞龙灯就是龙灯从这家当那家,凡经过的家庭都要放鞭炮来和龙灯相呼应。而龙灯一定要舞起来才好看。正所谓“龙腾虎跃”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猜灯谜。

猜灯谜是元宵的重头戏。在古时候,女子只能在元宵被允许出门。所以,猜灯谜是一项男女老少都宜参加的活动。

看这边“生在绿枝丫,死在滚水中,香溢四方口舌受惠,绿衣红裳不为奇,一水冲开半生情。(猜一种日常食材)”,再看那边“圣旨(猜一字)”。好不热闹。

经过这元宵的一“闹”我想:其实在这些传统的节日里蕴藏着我国文化。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般枯燥无味。只要有心就能发现很多以前从未发觉的乐趣。

我眼中的元宵节作文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这一天,人们放鞭炮,迎龙灯,大街上热闹极了。小朋友们一早的早饭也跟往常不一样,原来的煎饼包子长油条,统统换成了元宵,而且各个地方吃的不一样,有芝麻,花生酱,还有肉馅的呢!

元宵节到了,我们琅琊路小学三二班也没闲着,第四节课大家都以为正常,没想到上课铃一响,老师没有来,我们想,老师调课?还是有其他事?那这节是什么课?正当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严老师带了几个家长进了教室,我们这才反应过来,这节课吃元宵!耶!全班欢呼雀跃,接着,每人都分到了一碗香喷喷的元宵,几乎所有人都吃的干干净净,这节元宵课可真棒!

我眼中的元宵节作文

在这一天人们要举行包汤圆、赏花灯、舞龙等既丰富又有趣的活动。今天在我们学校食堂举行的“庆元宵”的活动更是令我兴奋不已!

下午我和其他九名同学有幸被选去参加包汤圆这项活动,

小学五年级元宵节作文就到这里结束了,大家一定要认真阅读,希望能有所启发,对大家有所帮助。

搜索加入群【精品学习网小学生作文群:414025149】,淘出精彩内容~。

唐诗中的元宵节

《上元夜》是唐代诗人崔液创作的的七绝组诗。诗共六首,其中第一首“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最著名。

上元夜。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鉴赏】。

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我国素有元宵赏灯的风俗。崔液组诗《上元夜》七绝,共六首。描写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据刘肃《大唐新语》记载:“神龙(唐中宗年号,公元705—7)之际,京城正月望日(即十五),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喧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竞夸。文士皆赋诗一章,以记其事。作者数百人,唯中书侍郎苏味道、吏部员外郎郭利贞(苏、郭之作皆五律)、殿中侍御史崔液为绝唱。”这是崔液所作赏灯诗六首中的第一首。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刻之法计时,具体方法是用铜壶盛水,壶底打通一小孔,壶中立刻度箭,壶中的水逐渐减少,箭上的.度数就依次显露,就可按度计时,击鼓报更。元宵夜尽管解除了宵禁,但长安城的钟鼓楼上,仍旧按时报更;人们听了,都嫌时间过得太快,怕不能玩得尽兴,于是说:滴漏箭壶,你不要这样一声比一声紧地催促呀,也不要过得那么快,今夜的城门要一直开到天亮呢!上句写出了人们“欢娱苦日短”的感慨,下句是说在此太平盛世,应该通宵尽兴。吃过晚饭,打扮一新的人们,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迫不及待地早早走出家门,三五成群相邀着、呼唤着、嬉笑着,涌出巷口,融入大街,汇进似潮喧闹欢腾的人流。人们兴高采烈地燃放烟花爆竹,挥舞狮子龙灯,观赏绚丽多彩的灯火,评论着、嬉戏着、赞叹着。越看越高兴,越玩越兴奋,“莫相催”衬托出气氛之热烈,景色之迷人、“彻明开”既写出了元宵节通宵达旦闹花灯时间和程度,又写出了人们高涨而持续的勃勃兴致。

后面接着连用两个问句:“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谁家”、“何处”,实际是指家家、人人说明万巷皆空的盛况。这包括了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形形色色的各类人。因而,“谁家”“何处”这四字包涵的内容实在太多,它把人声鼎沸、车如流水马如龙,灯火闪烁,繁华似锦的京城元宵夜景一语道尽。连用两个诘句,不仅将盛景迷人,令人不得不往的意思表达得灵活传神,而且给人以无限回味的余地,言有尽而意无穷。

【拓展阅读】。

上元夜六首(唐)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

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神灯佛火百轮张,

刻像图形七宝装。

影里如闻金口说,

空中似散玉毫光。

今年春色胜常年,

此夜风光最可怜。

鳷鹊楼前新月满,

凤凰台上宝灯燃。

金勒银鞍控紫骝,

玉轮珠幰驾青牛。

骖驔始散东城曲,

倏忽还来南陌头。

公子王孙意气骄,

不论相识也相邀。

最怜长袖风前弱,

更赏新弦暗里调。

星移汉转月将微,

露洒烟飘灯渐稀。

犹惜路傍歌舞处,

踌蹰相顾不能归。

我眼中的他

他是别人眼中的小混混,他是别人眼中不可一世的小魔王,他是别人眼中玩世不恭的小王子。

那天夜晚,我还是如同往常那样在图书馆看书看到不知时间的流逝而导致坐不上末班车最后只能又要步行回家。今天的夜晚仿佛显得特别安静,安静的让我不知所措。突然几个黑影在我后面闪过,这使我抓紧了我归家的步伐。

“小妹妹,又是一个人吗?哥哥们陪你回家吧。哈哈哈。”突然,几个极其猥琐的嘴脸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我不理睬他们的问话,径直向前走去。“哎哟,怎么那么高傲啊。”另一个人又说了一句,他们加起来也不过就4个人,可对于我这个高一的女生来说已经是天文数字了。天知道我此时此刻的内心其实是在颤抖着。

“啊!!不要不要!放开我!”我用包包敲打着那个拽着我的男人,其他三人也过来帮手了,要死了要死了,我肯定会被啃得骨头都不剩的!!

可是,正当我以为我“寿命已尽”时,希望之光出现了。

“放开她!”那声音很是熟悉。我们齐刷刷的往声音的来源方向看去。是他!那个全校男生都嫉妒,全校女生都仰慕,全校老师都畏惧的混世小魔王!

“小子,我告诉你,别特么的在这里多管闲事!”拽着我手的男子朝他怒吼着。我知道我又“活”过来了。

“你特么才是多管事吧!谁不知道这个地区是我照的给我滚出来!”他貌似是被激怒了。“我不知道!”他们四人超级齐心的都说了出来,随后有一人便从口袋里抽出了一把迷你小刀,朝他冲了过去。

“小心!”我朝他吼道。“你特么欠扁!!”那货一边冲一边对他骂道。不过,他不仅能轻而易举的躲过了攻击,而且还使出了他的跆拳道将那货打的趴在了地上。其他三人不顾一切的冲了上去想为兄弟报仇,可他们貌似是真的小看了他。

不用几下功夫,“四人帮”就被打得跪地求饶然后屁颠屁颠的滚了。

他转身离开了,斜斜的灯光下的他是如此的迷人。此时的他在我眼中是如此的光彩夺目。也许白天的那个他并不是真正的他,也许,他也有别人不为所知的一面,也许,他只是不是被人看见真正脆弱的他。

记忆中的元宵节的散文

又是一年元宵到,此时,看着那红红的灯笼,天空五颜六色的烟花,听着爆竹声声,我不禁想起了儿时元宵节的情景。

我的老家在河南中西部,记得小时候,到了正月十三、十四时,母亲就忙碌着开始蒸馒头。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跑前跑后当小帮手。母亲蒸的有柿子糕、枣花糕、豆包等。

有趣的是当时,我们这里有一种风俗,每家每户都要蒸“麦垛”、“财神”、“口袋”和“刺猬”这些馒头,而每一种馒头都代表一定的寓意。母亲用一大团面,柔成山的形状,再用一小团面擀成圆片,把圆片切成一圈儿麦穗儿的形状,然后放在面山顶上,“麦垛”就做成了,它代表着新年庄稼获得大丰收。要做“财神”了,母亲把面团搓得长长的,盘成圈一层层往上,圈越靠上越小,下面留个龙尾,上边头伸向前方。找来两颗黑豆做眼睛,我把洗干净的五分硬币递给母亲,塞在它嘴里,含一半露一半。然后在身上刻上一些花纹,就做好了。看上去栩栩如生,像真的一条龙翘首摆尾盘踞着。它预示着一家人全年里财运亨通。

接下来要做“口袋”和“刺猬”了。根据家里人口,有几个男的就蒸几个“口袋”,有几个女的就蒸几个“刺猬”。以前常听奶奶说,男人力气大,要扛装满粮食的口袋,所以,要吃“口袋”。(说起口袋,恐怕只有六、七十年代的人,才会知道是用来装粮食用的.长长的粗粗的帆布袋子,大概能装60公斤。)女人力气小,要像刺猬那样勤劳,勤劳持家,所以吃“刺猬”。我家有六口人:父亲、母亲、哥哥、两个弟弟和我,需要做四个“口袋”,两个“刺猬”。母亲把柔好的面团拍成长方形的片,把煮好的豆子包进去,我把搓的细面条递给母亲,系在上面算是绑“口袋”口的绳子,这样一个大大的“口袋”便出现在案板上,第一个大的是做给父亲吃的。接着做较小一点的“口袋”是给哥哥和弟弟。做“刺猬”和做“口袋”差不多,也是先把豆子包进去,再捏一个尖尖的嘴巴,用两颗小红豆当作眼睛。之后,用手或者筷子在身上弄一些小刺儿刺儿,一只活灵活现的“刺猬”就出现在面前。

最后,母亲总是再为我们兄妹四人一人再做一个很好看的“小鸟”馒头。父亲是负责烧火,看时间。我们兄妹在一边看着,笑着,等着蒸熟了,迫不及待找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个。

可是,不知什么时候,这种风俗已经不存在了。现在都习惯买馒头吃。

现在元宵节,流行吃元宵。那圆圆的,白白元宵,吃起来软软的,粘粘的,甜甜的,象征着团团圆圆,甜甜蜜蜜。我小的时候是没有元宵的,那时候,正月十五晚上一般都吃茶糊涂。母亲做的茶糊涂非常好吃,如今让我仍回味悠长。

茶糊涂的做法既简单又考究。主要原料是玉米面,不过,玉米面要先炒一下。炒的时候要用铁锅,锅底稍微厚一点,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一次放的玉米面也不能太多,还要用铲子不停翻动,不然的话容易炒糊了,或者炒的不熟,都不好吃。母亲做的时候,我常在一边儿看,她做得熟练麻利又轻松,炒好后倒进一个盆子里冷凉。把炒好的玉米面和成糊,待水开了后倒入锅中,并要快速搅动以免聚成疙瘩。之后,里边放进黄豆、花生仁、自家做的杏仁、粉条、炸豆腐块、葱花、青菜,还有盐、调料,也可放进少量芝麻酱,这样一道美味就可以出锅了。端起碗吃一口细细品味,香而不腻,滑而爽口,而且有嚼头儿。现在回忆起我都有点嘴馋了,可惜母亲去年已经去世,我以后再也吃不到那样的美味了。

小时候每到元宵节,父亲就买好多烟花爆竹放,还把一些烟花分给我们兄妹,带着我们放着玩,也偶尔带我们去县城看灯展,看放烟花。不过,我们玩的最多的,最好玩的是荡秋千。

正月十五是新春,这时天已不再寒冷,阳光灿烂。村上的人在空旷的地方,搭上大木架,用粗棕绳绑一个大大的秋千,足有十几米高。这时,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喜欢聚在这里,荡秋千的人成群结队,我们小孩子是轻易抢不到的,经常只能做一名观众。

秋千的玩法有几种,坐在上边荡是最小儿科的,大人们都是站在踏板上,有单人荡,双人荡,也有多人荡。开始是蹲着,由别人推着脊背送一下,然后再站起身用力蹬,秋千就会荡起来。荡得不好的荡不了多高,荡得好的可以荡得和最高处的横木一样高。我的姑姑就是当年荡秋千的能手,她先在掌心啐一口唾沫,双手一搓,紧握住绳子,拉到尽头,然后往前边荡去,顺势跳上踏板,弯着腰,弓着腿,用力猛蹬。同时,把两根绳子,一开一合配合着,就荡得越来越高,很快与上边的横木荡平。只见荡来晃去,上下翻飞,像燕子穿梭,看的人都不住“啧啧啧”称赞,大声喝彩。

还有一种很好玩的“牛蒙秋千”。先搭成丁字形架子,再在横木的两端,用牛拉犁的套子各挂一个秋千,仿佛一个人挑了一副担子。玩的时候两个人同时坐上去,由别的人推一下,便开始慢慢旋转起来,越旋转越快。久了就会感觉天旋地转,有的人就会受不了了,有的人则觉得刺激。这种秋千小孩子玩的多,大人少。

荡秋千活动从元宵节开始,一直到农历二月初二以后才结束,木架才会拆掉。期间的每一天,都给人们带来了欢乐,给小村带来了笑声。

随着岁月变迁,时光流逝,童年元宵节的一些习俗已渐行渐远,逐渐消失,但是,那段快乐的时光,那些美好的记忆,却永远铭刻在心中。

初三学生元宵节作文:雨中的元宵节

提起元宵节,我想起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错飞到人间的一个小村庄里,那村里的人以为是一只坏鸟,就把他杀死了。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让天兵去把那村庄给烧了。仙女听到了玉皇大帝的话,就让一个神仙变成老奶奶到村里报信。神仙到人间跟村里的人说,在村里村外点上篝火,才能免去灾难。他们按照神仙说的做了,玉皇大帝一看,心想,我还没有放火,他们就放起火来了,自己烧自己。玉皇大帝乐得哈哈大笑。这个小村庄真的免去了大难。这个事情流传开来,就有元宵节了。

这就是传说,不是真的,真的元宵节起源于汉朝。印度人信佛,他们成佛的人,把他们烧成骨灰,扒一扒,有一个像珍珠一样的东西,叫舍利子,印度人朝拜舍利子。这事后来流传到中国的汉朝,民间也有了佛教的活动。舍利子的事情被汉朝的皇帝知道了,他们也在皇宫,张灯结彩,朝拜舍利子。老百姓看着很好玩,也跟着玩,张灯结彩,但是没有舍利子,这就形成了每年正月十五张灯结彩、放篝火的玩法。就演变成后来的元宵节。

唐朝的元宵节是最热闹的,他们有宝马香车,灯楼高50米,有50000盏灯,灯楼里有20个房间,过三天,人们都到街上玩。宋朝是过五天,他们过的也很热闹,也是在街上玩,玩法很多。明朝是过十天,从初八玩到十七。

正月十五,人们一起吃元宵,猜灯谜,闹花灯,耍龙,狮,放烟花,踩高跷,扭秧歌……对了,张灯结彩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活动,而扭秧歌是后来的风俗。有各种各样的玩法。

南方的风俗也很好玩,其中有偷菜。女生上别人家偷,别人看见也没事,但是男生不能偷。

我的家乡也有自己的玩法,在冰上玩,滚冰是最有意思的了,我上冰上一滚,我的头都滚晕了。打花脸也很有意思,你给我打,我给你打,打来打去非常好玩。

今天是元宵节,我们班一年一度的猜灯谜联欢会即将到来,我对自己精心制作的几个灯笼相当满意。早早的我就和妈妈来到了学校。教室里好久没见的同学们叽叽喳喳的聊个不停,同学们都到齐了后,李老师先讲了猜灯谜的规则,然后李老师宣布获得优秀灯谜奖的同学,虽然我没有得奖,但是我不气馁,决定在这次灯谜会上大展拳脚,李老师讲完以后,就带领我们去三楼会议室。

我们来到三楼会议室,会议室的大门缓缓打开,我们终于见到了神秘的灯谜会现场。眼前的一切让我和我的同学惊呆了,太漂亮了。我一进去东瞅瞅西瞅瞅,欣赏这一个个新颖别致的花灯,于是我们在一起照了一张集体照,希望把这美丽的瞬间留住。

猜灯谜开始了。我焦急的来到一个灯谜前,“站着百分百高,身躺十寸长。裁衣做数学,他会帮你忙”是什么呢?我左思右想,大脑飞速旋转,“啊哈!”我眼前一亮,急忙喊管答案的阿姨,是尺子,果然我的答案是对的。我马上又开始猜第二个,可是这个谜语很难,我思考了半天没有想出来,决定继续往下猜,不能继续浪费时间,第三个等迷是“哑巴打手势,打一成语”这时一个成语马上从我脑海里蹦出来,是心灵手巧,因为一个哑巴只能通过肢体表达他的意思,不是心灵手巧是什么?可是好像有个成语更能表达呀,就是不言而喻,我三思而后行,选择了不言而喻,告诉了阿姨,答案正确,我成功了。果然思考答案比凭直觉的答案来的可靠。两个答案都打出来了,我飞快地跑到领奖区,我拿到了自己的两份奖品,我都来不及仔细看看我的奖品,就又开始猜下一个谜语了。看到有的同学已经猜对了四五个谜语了,心里难免有些紧张起来了,这题真是有点难度,字谜字虽然不多,但是意思很深,字谜是这样的“跷跷板打一成语”,我苦思冥想,跷跷板不是一上一下吗,那答案就是一上一下,我把答案告诉了阿姨,阿姨说:“不对,在仔细想一想”,于是我突然想起此起彼伏更加贴切,对就是此起彼伏。阿姨说:“对了”,耶!太高兴了。

快乐的时间过得总是很快,活动结束了,同学们一个个都兴高采烈的举着战利品回家了,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今天的猜灯谜联欢会,让我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昨天是元宵节,可热闹了!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春雨如期的赴约来了,轻轻的,悄悄的,在大自然中妙曼着自己等候一年的风情。

元宵节是本周上班的第一天,政府在会展中心召开新年里的第一次全体干部动员大会,临时才知会期的我,踩着春雨留下的痕迹,急急的往会议的地点赶。

到达会议地点,裤脚上已经斑驳着点点,发丝湿湿的,衣服上粘着小雨珠,不好意思的我,从接待会议的工作人员手里领过会议的座次表,稍微整理了一下衣饰,粗略的找看了座次表,就把脚步往会议室里迈。

快速入我眼帘的是:诺大的厅内华灯齐明,主席台上红艳着的杜鹃花正是时候的绽放着自己的美丽,绿意盎然的一株株铁树尽情的展示着春的气息。台下已经座无虚席,暖融融的气息迎着光晕向我袭来。

效能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正履行着他们的职责,照座签逐依一的清点着各部门参会人员的出勤情况,以此作为年终目标考核的依据之一。

骨子水里循规蹈矩的我,见着这样的架势,心里一丝不安涌上心头,担心着因为自己的迟到影响单位的效能考核,担心自己窜上窜下寻座位的身影被电视台捕捉到,让自己留下一个阴暗着的画面剪影。

于是乎,我躬着身,尽可能避免着摄像的灯光。我轻轻的挪动着细步,依照既定中的位置搜寻起来。几多周折,终于让自己找寻的脚步停了下来。

难为情中的我,低低的抱怨了一句:谁叫你们不早一点通知我,害得我出洋相!

耳旁洪亮着的领导讲话声,告诉我不能在多抱怨,应该有礼貌的静下来聆听领导的讲话,细细领会的会议精神,弄不好回单位就会是一篇心得体会摆在我的面前的!

领导首先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透过他长长的讲话,我总体的印象是:人心齐,泰山移,众人划船开动了大帆船,过去一年的战果是辉煌的,成绩是可喜的!不足就是解放思想的力度还不够,还需得更好的把握机会,迎接更大的挑战。是呀,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谁不很好把握时机,谁不迎头而上,注定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受到很大的制约,注定该地区的经济会落后。领导思想开放的程度、领导发展地区经济的力度,对地区经济发展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

新的一年里,我们地区发展的宏伟蓝图在接下来的政府首脑的讲话里一一的向我们参会的人员勾勒了出来。前景是很美好的.,设想中出现的场景是很富有感染力的。不管怎讲,我很是赞成通过各种有效手段让我们地区的经济早日上档升位,让我们地区早日融入发达地区的主流,让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市民也能享受到获利带来的种.种好处。

会议最后的议程是与外来地区签订意向性的招商引资的框架合同,以此促进我们本地区的经济的大发展。

一项项招商引资合同,一份份沉甸甸的新年礼物,让在场的干部振奋着心志。

一个个对口领导者对投资商呼应着诚信的承诺,表意着地区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已经创设。一个个投资商对我们地区经济发展的展望,真诚炙热的话语,传递着的是元宵佳节里暖暖的情的气息。

在52年里难得遇见的月最圆、月最大的好日子里,我们地区经济发展一天也不能耽搁的战斗号角就这样在元宵佳节再一次被奏响了。

常言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但令我难忘的是今年的元宵节。

元宵节的那天,家家户户都挂起大红灯笼。晚上,全市的人们都会走出家门,到街上去看花灯。听老人们说这叫“走百病”,只要你在元宵节那天到街上去走走,看看花灯,你身上所有的病就都好了,并且这一年,你家就会团团圆圆的。然而,让最我开心的却是元宵节可以放鞭炮、看花灯。

今年的花灯更是各式各样,有古色古香的宫灯,委婉典雅,龙盘凤绕;有展示本单位特点的自制灯,匠心独运,别具一格;更有书写祖国最新科技成就的宇航员出舱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金牛贺岁灯、童子拜年灯、莲花灯、荷叶灯、冰灯,振奋人心,灯灯精彩……从小什街一直到大什街的街道两旁都摆满了花灯。我和妈妈先从小什街出发,只见大街上人头攒动,行人摩肩接踵,好一派热闹景象。

在拥挤的人群中,尽管心情很糟糕,但是,有各式各样的花灯让我观看,心情还不至于那么差。我看到的第一个花灯是模仿神七的,灯上有一个航天员,手握中国的国旗,仿佛在太空中,做着翟志刚做的动作,灯上骄傲地写出了我们中国的航天历史,真令人骄傲!再往前走,是二龙戏珠灯,两条大龙在夺珠子,那两条龙雕刻的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像真的一样,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各式各样的花灯让人们眼花缭乱,让人们心潮澎湃,真想高歌一曲,赞叹这美丽的花灯!在回家的路上,人们还在路边点起了一只只蜡烛,耳边时而还能听见礼花和鞭炮的响声,抬起头来一看,满天的礼花,禁不住赞叹“真美啊”!回家后,妈妈挂起了大红灯笼,打开了电视看元宵节联欢晚会。我想:这就是元宵节的风俗吧!

今年的元宵佳节,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恋恋不舍地渡过了,那喜庆的场面真的让我久久难忘。我在心里默默地祝愿辽源的明天更辉煌,同时也期待着下一届的元宵节灯展会更加美好!

我心目中的元宵节作文

今天晚上吃完元宵,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灯展。到了大院门口,哇!这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再看看那光彩夺目的闪耀的灯光,好似五彩缤纷的焰火,洒落人间。真是美丽极了!

首先,我看到的灯是《同舟共济》,它是一艘长15米,宽4米,高6米的大龙舟。它以龙舟大赛为表现形式,反应山西兆丰铝业有限公司责任公司,在公司领导下,全体员工不怕困难、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拼搏精神。灯景中发舟前后涌动,犹如真船行驶,十八个身穿工装,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在指挥鼓乐的配合下有节奏的奋力创乐。接着,我又观看了升华分公司的《群狮闹春》灯展。中国自古就把狮子作为一种祥瑞之物,狮子在人们心中是王者与权威的象征,有智慧、有力量,在拼搏中有着必胜的自信。“群狮闹春”是智慧与力量的碰撞,是静动之间自信的进发。寓意着阳煤人用智慧和力量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与决心。

还有阳煤新景矿的《矿山新貌》……等都很好看。

今年的灯展真美丽呀!

唐诗中的元宵节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记忆中的元宵节的散文

我总觉得三十多年前的元宵节要比现在热闹许多。

在东北的农村,地里的活一般都要从阳历四月初一直忙到十月末,所以在农忙阶段的节日就几乎都不被重视,多是草草地应付一下了事。比如清明的时候,母亲只是早晨象征性地煮几个红皮鸡蛋,我们每人分上两三个,节就算过完了。端午节的时候也正好赶上了夏锄时节,一般父亲顶多会割一斤猪肉回来包一顿饺子,粽子是没时间包的,而且那时用来包粽子的竹叶和江米都需要到城里去买,所以端午节的时候几乎没有几家能吃上粽子。到了中秋节,又恰值秋收,父母从早到晚都要在地里忙着掰苞米、割黄豆,就更顾不上过节了。好在那时供销社里也有月饼出售,父亲在我们的督促下,多会在头一天就买一包回来。一包月饼四块,多用纸捻的线绳捆着,我们哥仨每人一块,父亲和母亲分吃一块,其他的美食就再也没有了。

春节和元宵节都在冬季,正是农闲时节,大人们有着充分的时间来准备一应事物,加上那时粮食大都已经卖掉了,农民的手里有了足够的闲钱,所以这两个节日就会更热闹些,好吃、好玩的东西也更充足一些,因此我们小孩子也就更喜欢这两个节日。

初七八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给我们扎灯笼了。东北不长竹子,灯笼的骨架都是用秫秸篾扎的。父亲头一天就选出了十几根粗壮笔直的高粱秸,再拿进屋里缓上一宿,这样第二天往下劈的时候秫秸蔑就不脆,而且有韧性不易折断。父亲扎的灯笼有圆形的,有方形的,记得有一年他还心血来潮扎过一个五角星形的。搭接的部位都用母亲做活的棉线一圈圈紧密地缠好,轻巧又结实,即使不小心掉在地上,也只是蹦几下,而不会损坏。糊灯笼的彩纸供销社里就有,炕桌面那么大的一张只要两毛钱,有红、绿、黄、粉各种颜色,虽然很薄,但好在透亮,正适合糊灯笼。

灯笼一般要扎四个,一个大而圆红色的要挂在院子里的松木杆上,扯上电线,里面点上一支灯泡。三个小的我们哥仨一人一个,用来晚上提着玩。那时我就已经具有了画画的才能,灯笼糊完后我就会用水彩在我的灯笼上画个孙悟空腾云驾雾挥舞金箍棒的图案,我给大哥画的是满脸络腮胡子的沙和尚,三弟的是大肚子的猪八戒扛着九齿钉耙。虽然唐僧长得英俊,但因为他不会法术,我们谁都不喜欢,所以我也从来没在灯笼上画过。当时我们哥仨曾经私下里议论过,如果我们再有个小弟弟的话就给他的灯笼画上唐僧,但也只是议论而已。

那时村里还有一个我们当面叫许老爷,背后叫许瘸子的老头,手很巧,每次元宵节的时候都要向天上放十几个红灯笼。他那种会飞的灯笼叫做天灯,也是用秫秸蔑扎的,只不过是秫秸蔑劈得更细更薄。天灯多是长方体的,上粗下细,底下不封口,用细铁丝绑着一小截蜡烛。他每次放灯的时候我们小孩子都会围过去看热闹。十几盏灯笼放在地上,他依次用火柴点燃里面的蜡烛,然后就退到一边。火苗在灯笼里晃动着,不多一会,就有一只灯笼晃晃悠悠地离开了地面,向上升了起来,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天灯越升越高,越过了房屋,越过了树木,伴随着微风向远处慢慢地飘飞。天灯在夜色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鲜红,像淡黑的绒布上绣着的几朵绚烂的红莲,又像滚落在黑土地上的几只成熟的柿子。但许瘸子做天灯偶尔也会有失败的时候,有一年他的一只天灯就在天上着了起来,飞着飞着也许是蜡烛倾斜到了红纸上,呼地就在天灯上窜出了一股火苗,随后整个天灯就燃烧了起来,像一朵红色的昙花,瞬间开放,又瞬间凋谢。那时我们为着那盏燃烧的天灯兴奋得跳了起来,不住地鼓掌,哪里会注意许瘸子脸上的一丝落寞。

除了纸糊的灯笼,几乎每个元宵节我们还都要做冰灯。冰灯的起源地正是我们黑龙江省,过去这里的人们有冬季夜晚捕鱼的习惯。一般的油灯没有灯罩,在野外很容易被风吹灭,因此人们就开始就地取材,发明了冰灯。我小时候的冰灯是用家里的洗衣盆,脸盆,饭盆,或白铁水筲做模具的,里面盛满了水,放在屋外冻两三个小时。当靠近盆或水筲壁的水结冰至一拳厚时,把里面剩余的水倒掉,再把盆和水筲端进屋里倒扣在地上,用不了一会,冰就会和容器脱离。把这样的冰罩搬到屋外,可以分别摆放在地上,也可以一个一个地摞起来,然后在里面点上蜡烛,冰灯就做好了。那时村里有的人家做冰灯时不知水里放了什么颜料,做出的冰灯五颜六色的,里面的蜡烛点燃后,不但晶莹剔透,而且流光溢彩,犹如童话世界里的幻境。

在东北,人们正月十三四的时候就开始做元宵了。那时东北进入冬季后有包粘豆包的习惯。粘豆包是用粘玉米或大黄米发酵后磨成的面,再包上豆馅做成的。每年包粘豆包的时候,人们都会特意留出一大块粘面,放在屋外冻上,好留作元宵节包元宵用。包元宵前先把粘面拿屋里化开,然后揪团按扁,里面包上豆沙、枣泥或花生碎和芝麻,再用手团成球状,元宵就做好了。我家吃元宵一般都是用水煮,然后连汤一起吃。我喜欢立在锅灶旁咽着口水看母亲煮元宵。锅里的水沸腾着,像一股股从地下涌出来的泉水,翻着大大小小的水花,如盛开的白菊。一个个元宵在水里打着滚,似早春入水的一群白鸭,兴奋地翻着跟头,拍打着翅膀,互相嬉戏,来回追逐;又仿佛是天上掉下来的无数珍珠,在水中沉浮起落,自在逍遥。

元宵的皮粘滑而有筋性,元宵的馅甜腻却又爽口,我们哥仨都爱吃,常常是一连气吃上两三碗都不撂筷。小时候我二奶家的生活条件很好,她家似乎已经吃腻了水煮元宵,所以每到元宵节的时候她家就喜欢用油来炸。刚炸出来的元宵金黄油亮,光看样子就十分诱人。我曾经在她家吃过一回这样的元宵,外面一层酥脆的薄皮,吃到嘴里格外香甜。但那么多年我也仅仅是吃过一次,因为我二奶是个吝啬的人,总是在我吃她家东西的时候冷着脸,况且那时我的母亲也严禁我们随便去她家吃东西。

元宵节之所以热闹,多数是因为那时可以看到大秧歌的表演。每年的正月十五,我们当地都会举行盛大的秧歌汇演,整个乡镇十八个村都会派出秧歌队到乡政府的大院里进行表演和比赛。元宵节的早晨,刚吃过早饭,各村的秧歌队就已经来了。五颜六色的服装、鲜艳多彩的头饰、震天动地的锣鼓、激昂跳跃的喇叭,整个乡政府大院转眼间就成了色彩缤纷的世界,成了欢声笑语的海洋。

年轻的小伙和姑娘一般都踩着高跷扭秧歌,最高的高跷有一米半还多,超过了我们孩子的脑袋,人踩在上面不但稳稳当当,而且还能欢快地扭着秧歌,这让我们小孩子十分羡慕。每年扭秧歌都少不了大头娃娃的表演,表演者头上套一个纸糊大面具,面具常常是孙悟空、猪八戒的造型。孙悟空手里舞着一根缠满彩条的金箍棒,做着抓耳挠腮的滑稽动作;猪八戒挺着大肚子,肚子是用一块画了肚脐眼的白布,里面塞了棉花做成的,他一扭,肚皮就上下乱颤,十分逗人。另外还有仙女晃晃悠悠地摆着旱船,老汉里倒歪斜地推着小车,最好笑的是一个男扮女装的老太太,戴着黑色镶花边的呢子小帽,脸上涂着两块圆圆的红脂粉,拿着一根一米多长的旱烟袋,边扭边挤眉弄眼,让人笑得肚子都疼。

记得有一年区里的秧歌队还曾经下过乡镇巡演,他们的秧歌队里居然有舞龙和耍狮子的表演。十几个人用木棍挑起一条几丈长的彩绸巨龙,龙头处一个小伙子舞着一颗巨大的彩珠,跟随着彩珠的腾挪翻飞,巨龙左右盘旋、上下起舞,身姿矫健、气势恢宏,真的就像一条巨龙在云海间翻腾飞跃,十分好看。狮子有两只,每只狮子都由两个人来装扮,前面的.人上半身套着巨大的狮子头,后面的人半俯下腰,身上披着带有金黄色长毛的狮身。狮子的大嘴可张可合,眼睛扑闪扑闪地还会动。舞到精彩处,前面的人就会一跃站到后面人的肩上,看起来就像一只雄狮人立而起一样,十分威武;或者两人前后一蹲,于是一头狮子就在地上来了个前滚翻,也很逗人。

元宵节的夜晚是最迷人的。家家户户不约而同地亮起了纸灯笼或冰灯;孩子们成群结队地提着灯笼在村子里游玩。那时每个孩子元宵节都会得到一些花炮和焰火,最常见的是魔术弹、穿天猴、提溜转。当孩子们提着灯笼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会纷纷点燃手中的花炮和焰火。魔术弹是一根长筒,点燃后会从里面喷出一个个小火球,火球直冲天际,然后就会爆出无数点色彩绚烂的焰火,顿时天空中就好像有无数朵艳丽的菊花竞相开放一般。穿天猴点燃后会发出“吱”的一声,尖锐而嘹亮,如同利箭射向夜空,随后就“啪”的一声炸开,放出一朵鲜红的火花。提流转需用手提着,点燃后会在空中快速地旋转,同时喷射出一圈五彩的火花,像是一片尽情舒展的彩色莲叶。

每到元宵节的夜晚,村里的大姑娘和小媳妇们就会打扮起来,然后结伴出门,向着村外健步行走,称为“走百病”。听说只要元宵夜走一走,她们整个一年就都会美丽常驻,百病不侵。那时我们村的西面有一条河,每年“走百病”的终点就是那。妇女们到了河上,就会纷纷卧倒,在冰面上滚上几圈,滚冰寓意着“滚病”,意思就是把疾病滚走,也是我们东北元宵节的特有风俗。每当滚冰的时候,女人们就互相说笑打闹起来,银铃般的说笑声回荡在冰河之上,久久不散。

我们那还有元宵节新媳妇躲灯的习俗,据说新媳妇要是元宵节那天看见了婆家的灯,老公公就会死得快。所以滚完冰后,当年新结婚的小媳妇还不能回婆家,要出去“躲灯”,但也不能回娘家,一般都是去别的亲戚家里住上一夜,直到第二天才能回家。

元宵节那天晚上,祖坟在村附近的人家都要去自家的坟地给已逝的先人送灯,一是让先人们在元宵节里也不孤单,二是为了祈求先人保佑一家平安多福,多子多孙。最早的时候,家家做的都是碗状的面灯,用玉米面做成的叫金灯,用白面做成的叫银灯,用荞麦面做成的叫铁灯,先蒸熟,再插上用棉絮缠裹的芦苇做成的灯芯,灯碗里倒满豆油,面灯就算做成了。往坟地送灯的人多是长子长孙,点灯时也必须用自己带来的火柴。点灯时要边点边叨咕:正月十五来送灯,送金灯、送银灯、送铁灯,有儿坟前一片明,无儿坟前黑窟窿。元宵节晚上,因为家家户户都要送灯,所以村外的坟地就常常是一夜灯火通明,远远看去,就如海市蜃楼一般,明亮却又缥缈,而且凄凉中透着一丝淡淡的温情。

今年的元宵节又要到了,父亲早已老迈,不再扎灯笼了;三四种馅料的元宵也已经在超市中买了回来;乡村里早已不再有秧歌汇演,人们有了更多的现代化娱乐方式,早已淡忘了从前秧歌带来的快乐。父亲前几年元宵节前还曾叮嘱过大哥,让他元宵节的晚上别忘了去祖坟上送灯。但大哥只顾忙别的事情,就说:“都啥年代了,那都是迷信,你看现在谁还送灯?”于是这几年元宵节,父亲就再也不提送灯的事了。

唐诗中的元宵节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寄人。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记忆中的元宵节的散文

清早起,楼外就由远及近地不断响起隆隆的鞭炮声,我便从睡梦中醒来,知道猴年的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是猴年春节的最后一天了,但不知为什么,我对于这个传统佳节既不祈盼,也不留恋,简直有些麻木,远比不上我记忆中的元宵节情深意浓。

“故园今夕亦元宵,独向蛮楼坐寂寥。赖有网书堪作伴,幸无亲朋来相邀。”曾几何时,在家乡过元宵节时是多么的畅往和欢愉。虽然居住在低矮昏暗的茅草房中,但一家人欢聚在一起,真是其乐融融。

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网络,也没有电话和微信,也没有丰腴的年货,但却有浓浓的节日气氛和合家团聚的祥和。与此同时,元宵节也特别重要,因为一过了正月十五,年的气氛也就戛然而止了,我们吃的基本也都是粗粮了。

在元宵佳节这天,我们几个兄弟姐妹仍然可以吃到几块水果糖,可以嗑些瓜子、花生,而且可以品尝到香甜可口晶莹诱人的汤圆。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的糖块真甜,汤圆也真好吃,远比今天的高级软糖和精致汤圆强多了。如果幸运的话,赶上卖糖葫芦的人到村子里来卖,父亲还会慷慨地给我们一人买一串那红彤彤的糖葫芦。我们吃上酸甜爽口的冰糖葫芦,真是幸福极了,惬意极了。有时候,适逢邻村的`秧歌队来我们这里扭大秧歌,我们便边吃冰糖葫芦,边欣赏原滋原味的东北秧歌。

二月的辽北天气还是异常寒冷,当我们欣赏完那秧歌舞蹈后回到家中,吃上母亲煮好的滚热汤圆,真是温暖极了,快乐极了。我们兄弟姐妹几个,还情不自禁的哼唱起那脍炙人口的“汤圆歌”:“卖汤圆卖汤圆,玄哥的汤圆是圆又圆;一碗汤圆满又满,三毛钱呀买一碗;汤圆汤圆卖汤圆,汤圆一样可以当茶饭。”

那时候家中没有电视,看不到电视节目,家中唯一的娱乐节目就是那台古老的东方红牌收音机播放的各种文艺节目,通过它我们可以听评书、相声、歌曲,还有爹妈最喜爱的“二人转”。记得我家这台收音机特别巨大,相当于今天39英寸电视机那么大,收音机音质特别好,它也是我们家庭成员都喜欢的宝贝。据说是父亲委托城里的亲戚用购物券好不容易才买到的,这也让父亲极为自豪。

元宵节这天,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收音机旁,收听“辽宁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元宵节猜灯谜节目。记得主持人一共说了20个灯谜,我们猜得热火朝天。那时候的灯谜很简单,基本都是东北地名,或者是东北著名的产品。我至今依然清晰记得几个精彩谜语:谜面是“头戴珊瑚真正美,身穿皮袍花如梅,纤纤细腿虽瘦小,翻山越岭快如飞”,猜一种电池的品牌,二姐一下子就猜到了是金鹿牌电池;谜面:“一年四季花如锦”打一东北城市,大哥最先猜到谜底是长春;谜面:“一头瘦驴,两只怪蹄,不踹不走,站着稍息,”我立刻就猜到了谜底是白山牌自行车;谜面:“号称关外三省”,猜一灯泡的品牌,大姐马上想到了谜底是“东北牌”灯泡。猜谜结束后,我们都很兴奋,立即把谜底写好,然后我和哥哥跑到五里远的蔡牛邮局,把我们猜到的谜底寄了出去。可惜非常遗憾,我们猜错了一个味精的品牌,便和奖项无缘了,但那个过程比起今天抢红包都要兴奋快乐的多。

“五光十色花千万,姹紫嫣红不夜天。艳艳灯笼高高挂,但求幸福到永远。”一向节俭的父亲,但过春节的时候,都要买很多鞭炮和“穿天猴”、“夜明珠”,元宵节的夜晚,我们孩子们和父亲欢欢喜喜地燃放爆竹和礼花,璀璨的烟花映红了我们张张欢乐的笑脸。自己家的烟花鞭炮放完了,我们的余兴未减,我们便一起来到后院极目四望张家庄矿区燃放的璀璨烟花,光彩夺目、熠熠生辉的烟花映红了西边的天空,和天上的皎洁明月交相辉映,让整个夜空都璀璨起来,亮丽起来,也让我们的心里亮堂起来。

时光荏苒,转瞬几十年过去了,“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又到了一年元宵夜灯火不眠时,可惜物是人非,大姐和父亲都已经先后离开了我们,兄弟姐妹也树大分枝各自成家了,以前的合家团圆欢聚的情景一去不复返了。尽管今天的物质条件非常优越,电视、电脑、手机等娱乐通讯工具应有尽有,非常便捷,汤圆种类繁多,但我的内心却很孤寂,甚至连精彩纷呈的晚会,璀璨的烟花,香喷喷的汤圆,我都无心欣赏、品尝。人到中年,倍感韶华易逝,岁月峥嵘,人世沧桑,物质条件好了,但精神却有些荒芜,人也已经憔悴,增添了无限伤感。

外面瑞雪纷飞,不由得让我想起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走笔和袁起岩元夕前一夜雪作》:“天公极意辨元宵,顷刻挼云作雪飘。茂苑长洲花剪玉,苏台香径砌成瑶。千灯剩喜开红药,两鬓还惊插素标。客子孤舟寒折骨,无端诗伯苦相撩。”但愿自己在金猴唱春之年,在文学上有更大的收获,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也丰盈起来,让自己的人生也像灿烂的烟花一样精彩起来。

记忆中的元宵节的散文

岁月匆匆,转眼间就是正月了。正月里,春光好,欢天喜地闹元宵。元宵节的晚上,月儿正圆,和父亲发了旺火、响了鞭炮、吃了汤圆之后,我的记忆却开始倒带,回想起了儿时过元宵节的情景。

在我的印象里,过元宵节是一年当中街上最热闹的时候,对于儿时的我来说,最主要的是可以上街看“红火”。“红火”这个词,是我们当地对元宵节热闹景象特有的称谓,其实就是指扭秧歌、舞狮子、骑毛驴、放焰火、赏花灯、猜灯谜、二鬼跌跤、晋剧表演、唱二人台等一系列活动。

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每年的元宵节都要从正月十四过到正月十六,其中数十五这天最为热闹。这三天里,县委政府、教育文卫、煤运煤焦、金融系统等多家单位的彩车就会走上街头,从府东街出发,走到东门口向南面前行,转一圈巡回展演。彩车上自带着发电机,装饰着吉祥物,点缀着小彩灯,一到晚上流光溢彩,嫣然是街上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彩车主要是引领各自单位的文艺宣传队,每到一个活动站点都会停下车进行表演。主持人首先向全县人民拜年问好,送上新春佳节的美好祝福,然后紧随车后的文艺宣传队就会给大家带来扭秧歌、舞狮子、骑毛驴、歌曲演唱、二鬼跌跤等精彩表演。演员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唱着悠扬的歌声、扭着喜庆的秧歌、跳着欢快的舞蹈,结合当年最流行的音乐,边歌边舞,共庆佳节,以此抒发愉悦的心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而小时候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句“我的心在等待,永远在等待……”。整个现场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呈现出一派喜气祥和的节日气氛。

正如记忆中的那样,无论是哪个活动站点,都是人头攒动,人潮拥挤,把表演的空地围的严严实实,水泄不通。大人们大多围在人群中,极个别会爬到高处;孩子们大都站在附近的墙上和树上。小时候的我,因为胆小不敢往人群的最前面挤,爸爸、妈妈只好把我抱的高高的,先仅着我看。抱的累了,就放下来歇一歇然后再抱起来,现在回想起来,爸爸、妈妈为了让我看上红火,该花了多大的力气呀。再后来上了初中,县宾馆那里有个活动站点,我和同学为了看红火,还爬到对面新华书店的高处。念高中的时候,开学比较早,我因为翘课去街上看红火,没少被老师批评过。

除了沿街流动的表演,还有唱晋剧、唱二人台、猜灯谜、放烟火等固定位置的表演。先说唱晋剧。唱晋剧的地方大都在体育场的戏台上,戏台的下面有时会横摆许多树干作为板凳,戏台的两边偶尔会竖放字幕长屏方便看戏。父亲喜欢看戏,我便跟着看戏,尽管我不是很清楚戏角人物之间的关系,但也能大致分辨出谁是忠、谁是奸。搞笑的是,有一年因为看戏,还被坏人抢走了我新买的玩具呢。在我小的时候,街上有很多二人台的表演,搞笑的台词、滑稽的动作,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相信很多人都会记得,在现在的.煤炭工业局前面,曾经连续好几年都有二人台的表演。到了晚上,体育场靠篮球架的一边猜灯谜活动,可是吸引了不少人参与。灯盏以竹木或铁丝作架,以纸张或绸布为衣,制作精美奇巧,如同过去的宫灯一般,上面写有各类题材的谜语,启迪大家的智慧,迎合节日的气氛。正月十五晚上20:00,府东街还有放烟火表演,大家随着人潮的方向早早的就来到路边的安全区域等候。浩瀚的夜空中,一个个菊花型的礼花“嘭嘭嘭”地腾空而起,缤纷绽放,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把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每到过十五的时候,街景也十分的靓丽夺目。不仅沿街的单位、酒店、路灯下、树枝上都挂满了灯笼和彩灯,还有三到五个德胜门、和谐门等彩门屹立在重要路口,蔚为壮观。此外,还有十二生肖、观音送子等寓意吉祥的大型彩灯在体育场展出,以及精雕细琢、冰雪天地的冰雕作品在县委对面展示,以此增添节日气氛,欢度元宵佳节。为了保证人们的安全,过十五之前就有专门人员把道路中间的栏杆移开,摆在重要街口禁止车辆进出,确保安全有序。

元宵节的热闹,不只是活动热闹,市场也很火爆。大街上、体育场里,不乏有爆米花的、炸火腿的、卖玩具的商贩摆摊,当然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作画的和照相的。作画不是普通的作画,而是用画笔蘸上不同颜料把名字作成画,我家里现在还保留着当时那三张作下的画;照相是以德胜门、和谐门或者街景为背景,用相机记录过十五的真实写照,当时我和妈妈、姐姐拍的几张照片,至今还珍藏在相册里。

回想起来,那时的元宵节,既弘扬了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也营造了浓厚的节日喜庆氛围。相比往年,今年的元宵节,少了彩车,多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场舞表演;少了烟火,多了鼓舞人心的“最美神池人”颁奖晚会。这样的改变,既践行了节俭过节的新要求,也树立了文明过节的新气象。

最美元宵节,四海一家同庆最美月儿圆;

最美神池人,万众一心共铸最美中国梦。

初三学生元宵节作文:雨中的元宵节

元宵节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在我们家乡,元宵节可是要闹花灯的。因此元宵节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传统节日了。

元宵节的夜晚,村子里、大街上、小镇上、县城里到处都挂满了色彩缤纷、图案各异的花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妈妈告诉我,关于元宵节有一个很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被不知情的猎人给杀死了。天帝知道后震怒,便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号到人间放火,将人畜和财物通通烧光。天帝的女儿不忍百姓受难,便到人间把这件事告诉了人们。”人们想出了个法子:在正月十四、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造成火光冲天的假象,从而骗过了天帝,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和财产。从此元宵节闹花灯这个风俗一直传到了今天。

今年我们村里的元宵节有不一样的热闹!由于疫情原因,留在村里的人比往年都要多,虽然不能聚集,但元宵的花灯依然是有的。吃完饭后大家陆续去赏花灯。花灯真多啊!琳琅满目的花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漂亮的兔灯,有着粉红色的身子,长长的耳朵,圆圆的小脸上挂着一抹甜美的笑容。摆动的手臂,好像在跟大家说:“祝你们元宵节快乐!”看那盏桃灯,粉红色的底,桃尖而上涂点红色,桃底有翠绿的大叶子,真是既漂亮又简单。还有那红艳艳的“五角星”,会动的“小鸡”......

夜渐渐深了,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记忆中的元宵节作文

春风吹大地家家喜庆纳千祥。

——题记。

在中国的节日中,除春节外,就属元宵节最为热闹了。在家乡清水,元宵节的前几天大街上就能看到许多参加社火表演的正在装饰的车,虽然是半成品,但还是很漂亮。

到了元宵节这一天,处处张灯结彩,花团锦簇。人们早早地起床,去看轩辕广场精彩的社火表演。到演出开始时,轩辕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花车游行经过的沿途也是人多得摩肩接踵,就连广场周围的楼顶,也站满了不少围观的群众。

每一辆花车游行前都经过他们的精心装饰,有些车上的假人也是栩栩如生,动物也好像活的一样,转眼间便要逃走了似的。每一个节目也是独出心裁,别具一格,美不胜收。鞭炮声接连不断,欢呼声响彻云霄。

到下午两点时表演才结束,虽然这时人们已是疲惫不堪,但是仍希望看到更多的精彩表演。

到了元宵节晚上,皓月当空,轩辕广场和轩辕湖也是灯火喧天。人群熙熙攘攘,非常拥挤,仿佛全县人民都来了这里。轩辕黄帝的塑像矗立在广场中央,在人群的簇拥下,此时此刻显得异常高大。

每年元宵节,人们还有吃元宵的习俗,像征着一家人和和睦睦,团团圆圆。晚饭刚一吃完,小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买好的灯笼,点好蜡烛,出门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总会玩得乐不思蜀,直到传来大人们的阵阵呼唤声,他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元宵节,这个古老而又隆重的节日,蕴涵着人们希望一家人和和美美、幸福团圆的愿望。我喜爱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