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小学数学二年级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精选5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精选5篇)

作者:灵魂曲 小学数学二年级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精选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数学二年级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篇一

这部分内容教学10以内的连加、连减,“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会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连加与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同时初步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例1时,课件先出示情境图中的一部分,让学生说说图意,并列出加法算式:4+2=6。然后在让出示完整的情境图,根据情境图,说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一共多少个南瓜?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让学生列出算式,有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在前面加法的基础上列出算式——6+1=7,还有的学生根据图意直接列出连加的算式——4+2+1=7。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自然地引出了连加的算式,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连加算式与两个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紧接着我出示例2的情境图,直接让学生观察后说说图意,通过交流让学生仅可能地说完整,说准确。在此基础让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在例1的基础上自然地列出了连减的算式:8-3-1=4(类推)。

在引出连加和连减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今天学生的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生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而发现连续相加我们可以称之为连加,连续相减我们可以说连减。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观察连加与连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的学生说都得算两次,也有的说等于号前有三个数,还有的小朋友说先算前面的再算右边的……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连加与连减的运算顺序——从左往右计算。

在情境图的理解后列出连加与连减算式后,让学生进行尝试计算,很多小朋友根据图意很快的算出结果。于是我去除情境图,让学生思考,没有情境图,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关注的重点集中到算式上来,让学生说说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体会到连加连减算式,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这样运算的顺序与图意结合在一起,更能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从左往右计算。

想想做做习题,让学生根据算法,算出答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巩固提高。

小学数学二年级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篇二

二年级《连加、连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开学已有几天了,感觉孩子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好,计算错误率较高,主要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减符号经常看错;

2、数字抄错,如65写成56;

3、进位、退位忘了;

4、减法用大数减小数,如50—36=26,个位6—0,十位5—3;

5、连着写的竖式只写一步,如65+24—36,只列竖式65+24;

6、横式不写得数;

7、有抄袭的现象,同桌两人错的一样;我深刻的反思了一下:出现这么多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如何才能改掉孩子的这些毛病呢?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孩子在作业时不够专心,20以内加减法掌握不牢,孩子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还有部分学生计算能力差等等。分析学生计算中的错误,不论学习成绩好的,还是差的学生,大量的错误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严谨的学风,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会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否则它会使一些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要求,因此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做到严之有理,严之有格,严之以恒,从写字姿势,到书写格式都应有明确的要求,作业要规范、书写要工整。特别是对个别的后进生,除上课多“关照”,课下要给予个别指导,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计算正确率。

小学数学二年级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篇三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巩固100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2) 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尤其是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情景理解连加、连减算理,在观察、比较中发展学生数理逻辑思维。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会用竖式的简便写法计算连加、连减以及结合情景理解算理。

师:今天,邹老师邀请了一位小伙伴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我们一起先来听听一首童谣。(课件听音乐)(学生倾听)

师:这个小伙伴是谁啊?

生:小蜜蜂。

师:是的。清晨,勤劳的小蜜蜂去花园采蜜。蜜蜂国王把小蜜蜂分成了3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课件,学生看主题图)

师:从表格中,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把他完整的说出来?

生:第1组有28只小蜜蜂,第2组有34只小蜜蜂,第3组有23只小蜜蜂。

师:你的眼睛可真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可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第1组和第2组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

生2:第1组比第2组少多少只小蜜蜂?

生3:第1组比第3组多多少只小蜜蜂

师:刚才他们都提出了数学问题,第1组和第2组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你们能解决吗?

生:会。

师:如果是第1组、第2组、第3组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你们能解决吗?

生:能。

师:谁来列算式?那么多小朋友都会列?一起大声说出来。

生:28+34+23=85。

师:到底是不是85呀?

生:是。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练习本列竖式计算,如果有困难可以举手,老师来帮帮你,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商量。

(学生动手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堂。)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能干,写出了这几种不同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 8 6 2 简便 2 8

+ 3 1 4 + 2 3 +3 1 4

6 2 8 5 写法 6 2

+2 3

8 5

师:你是怎么算的?把你的方法和同学们说一说。

生:我是先用28加24得62。

师:第1组和第2组一共有62只小蜜蜂。

师:那62加23又是什么意思呀?

生:两组的和再加上23得到一共有85只小蜜蜂。

师:说得真清楚,老师把你的方法铁到黑板上,让全班小朋友都能看清楚。(教师贴竖式)

师:我们再来看看第2个小朋友,他又是怎么算的。

生:我先用28加34再加23得85。

师:28加34再加23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

师:我们再来看看第三中方法。

生:我是把28、34、23一起相加。

生:都是加法竖式,得数都是85。

师:比较以下,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生1:第1种方法是两个加法竖式,第2种方法是1个加法竖式。

生2:第2种方法少写了一个“62”。

师: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哪种计算更简便呢?

生:第2种。

师:简便在哪里?

生:第2种方法少写了一个“62”;第2种方法只用写一个竖式。

生:三个数一起连加。

师: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在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

生:数位对齐,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连加。(出示《连加》课题)

师:勤劳的小蜜蜂看见小朋友们那么认真学习,送给我们三朵花,可是每一朵花里面都有一个小陷阱,不信?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出示练习课件)

师:我们一起来算一算,19+30+40=?

生:89。

师:7+59+20=?

生:86。

师:是不是86呀?动手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学生动手计算,然后全班齐答)

师:最后这个陷阱呀,小蜜蜂要求我们列竖式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教师巡堂,学生独立演算、汇报。)

师:小蜜蜂已经采了很多的蜜,有些小蜜蜂开始把蜂蜜送回蜂巢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展示)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飞走了26只小蜜蜂,飞走了40只小蜜蜂,还剩下多少只小蜜蜂?

师:会列式吗?

生:会。

师:一起说出来。

师:看看这个算式,和我们刚才的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呀?

生:减法(连减)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另一个知识——连减。(出示《连减》课题)动手在联系本上算一算。

(学生独立演算,并同桌之间相互检查)

师:我们在列减法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数位要对齐,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

师:我们再来检查另一种方法,他最对了吗?

生:没有,得数错了。

师:做连减计算的时候,这样的方法很容易出错,因此我们做连减计算时,不用这样的方法。

师:蜜蜂国王的这个问题,除了用连减的方法解决,还能列出别的算式解决吗?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教师巡堂,学生相互讨论)

生:我们可以先算一共飞走了多少只,再用85减掉所有飞走的。

师:只要我们多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生:能。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比比,看谁送的蜜蜂最多。

(学生独立演算、汇报)

师:哟!还有一只小蜜蜂没有回家,它的家是几号呀?

生:37号。

师:这只小蜜蜂呀,最贪玩,它把算式给弄丢了回不了家,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哪些数连加或是连减等于37?让小蜜蜂快快回家。

(学生思考,汇报)

《连加连减》是人教版二年级(上)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内容。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利用课件向孩子展示一幅小蜜蜂采蜜、送蜜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从实际情景中因出计算问题,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计算问题的过程。

首先,我利用课件,想孩子展示小蜜蜂采蜜、送蜜这两幅情景图,让孩子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结合情景图理解算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列竖式,让孩子观察、比较中,发现连加连减竖式简便写法的简便之处,从而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

其次,我在教学连加连减过程中,加入了两个练习环节。第一个练习我设计了三道连加题在花朵中,三道连加题难度逐渐增加大,即训练了孩子的口算能力,也给孩子在动手笔算过程中体会简便写法的简便之处。与此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计算也可以是很有趣的。

而另外一个练习,我采用比赛的形式,让孩子在送小蜜蜂回家的过程中,完成连减的练习。练习中,即巩固、加强了孩子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互相帮助的情感。

在教学的最后,我还设计了一只没有算式只有得数的小蜜蜂,让孩子思考,哪些数连加或是连减可以让小蜜蜂回家。学生在刚才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上整节课的练习,学生想出了许多算式。这一环节我拔高层次,让学生在思考和计算中发散他们的数理逻辑思维,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即巩固、加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的情感。

但是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例如:我在和学生一起观察连加竖式的时候,我经验不足,在对于一些竖式上的小毛病,我没有抓住这个教学机智,让孩子去发现那些小毛病,因此在连减计算过程中,仍有这样的小毛病存在。

通过这次的教学,明白了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教学中,不仅要善于扑捉学生资源,更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二年级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篇四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及算法,初步认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知道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主要采用小故事的形式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

本节课可以算是一堂计算课的教学,相对来说算理与算法比较简单,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因此为了减少课堂的枯燥性,并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应该设计一定的操作练习,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或者画圈等方法,自己探索出整个过程和结果,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而我的教学设计中却忽视了这点,缺少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课堂显得有点死板。

对于本课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情境,我都用了动画的形式进行呈现,虽然这样能让学生清楚的明白意思,可是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多方面发展,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向,并且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图片的理解能力,同时,单一的问题呈现形式,也使得课堂稍显乏味,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惫,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问题情境的设计,尽量避免问题呈现的单一性,并且要尽可能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通过这堂课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在语言上的不足之处,课堂语言有点多、有点碎,同时评价性的语言较少,不能及时恰当的给予学生评价,要知道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积极的课堂评价能有效的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加强语言训练,加强与学生的语言沟通,并且多采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小学数学二年级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篇五

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设计了开火车进行口算的练习,这里的口算题应该设计两道题为一组,第一道题的结果是第二道题的第一个加数或是被减数。例如:3+4=7,7+2=9;10-4=6,6-3=3,要学生去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而可以渗透连加连减的运算法则。跟着小火车,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和小动物一起探究数学知识。出示小男孩喂小鸡的主题图,学生观察图片中有什么,他们在做什么?要学生自己去认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着要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从而编题,训练学生口头编题的能力。

先复习加法题,再进行连加的教学,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的时间,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学生自己根据题意,列式解决问题。这个时候学生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有的是分步列式,先算出5+2=7,再算7+1=8;有的就列出连加算式5+2+1=8,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正确的,我们今天主要研究连加,然后把加法算式和连加的算式进行比较,说一说加法和连加从意义和形式上的区别,要学生更深刻的去体会连加的含义。理解连加算式的意义之后在进行它的计算法则的探究,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如何计算连加,从而通过小组汇报的方式来总结出连加的计算法则。

连减的教学就按照连加的进行,接下来我安排了课中休,要学生做数学操,在放松的同时又调动了他们第二次投入到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又复习了10的分与合。在巩固练习中我创设去羊村的情景,到了羊村之后我们先要停车,出示了停车场的问题,进行了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学生通过图抽象出数学问题,从而去解决。来到羊村之后,小羊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紧接着出示帮助喜洋洋和美羊羊搬南瓜和摘苹果的问题,学生们积极性都很高,而且编题和列式计算掌握的都很好。

最后,出示看图列式的题目,要学生自己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把探究的新知进行内化,并要学生当小老师讲解这些题,加深学生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相对完整,教学活动安排层次清楚。利用动态演示出数学问题生成的过程,直观形象利于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应注意要多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要学生自己去探究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