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报告>2023年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通用8篇)

2023年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通用8篇)

作者:灵魂曲 2023年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通用8篇)

信任合作,创造无限可能!如何解决团队内部的冲突与分歧?用简练的语言传达核心理念的团队标语范文。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篇一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并能进行正确地估算。

3、回顾倍的有关知识及对混合运算知识的掌握。

4、解决问题的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与生活应用中的联系,使学生更系统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活动一:

[学生进行交流]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师:图中的小朋友为筹备联欢会做了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帮忙一下。

[学生在小组内按顺序]

活动二:教学左面板块

让学生先解决分组的问题:

(1)“60人做游戏,每5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2)如果每8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教师可结合本班的情况,进行开放性的练习,由此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活动三:教学上面的板块

师:215名学生参加联欢会,每张桌子围坐8人,需要多少张桌子?

你能估计一下吗?

你会准确计算吗?

设计开放性问题:如果每张桌子坐3、4、5、6人需要准备多少张桌子?

学生自主进行练习。

活动四:教学右面板块

师:观察右面的图,你都能发现哪些信息?小组内交流。

你能根据图中所给的数据解决这些问题吗?

[生合作探索。]

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活动五:教学下面板块

师:你能说说计算除法时要注意什么吗?混合运算时要怎样呢?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篇二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引导学生自主迁移,建构知识网络;我是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这一设计理念的。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次的磨课,有太多欣喜,也总留下些许遗憾。估算教学是否需要在本课如此浓墨重彩,口算方法是否需要化归到乘法口诀,教师的课堂语言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等等还需要我们继续磨下去。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篇三

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今天我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课内容的教学知识目标是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

在教学新课时,我通过课本主题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了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下面就是如何引导学生主动的试商问题了。我利用沈重予老师对我的提示,将试商的教学和方法分五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按教材提示尝试计算192÷32,初步体会试商方法。例题在列出算式后,告诉学生“32接近30,把32看作30来试商”。并在竖式中除数的上面写出“30”,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192÷32的计算。在这一步的教学中要注意两点:

(2)商“6”必须和除数32相乘,不能和30相乘。第二步,让学生通过验算证实这样的试商方法是合理的、可行的。第三步是“试一试”,让学生独立计算192÷39,被除数192不变,除数从32变成39,引导学生主动地把39看成40试商,再次经历把除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试商的过程,体会试商方法。第四步,让学生回顾例题和“试一试”的试商,初步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第五步,在“想想做做”里安排说试商方法的练习,促进方法的内化。

在教学中,我只通过一部分必要的点拨和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没有更多的说教,反而学生在我讲的每一步时,都自信地说:“我们自己能行!”虽然,在课堂作业仍出现类似“商6跟30相乘”的现象,我认为这对小部分孩子来说需要一个过程,他们会通过晚上的练习及明天的练习课,证明他们也能行!

文档为doc格式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篇四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四舍调商)是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计算方法和试商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调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整堂课都是进行计算,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

整节课的教学基本上已经按照整个思路上下来了。有些细节方面我没有很好的注意到。还有就是缺乏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概念。我认为只是要把这个试商的算理弄明白就可以了,根本就不需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讲。在师傅的指导、讲解之下,我明白到只有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讲,学生才能很好的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为什么要改商,因为你没那么多书给学生了。而且也让我认识到在我自己的教学中,还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的语言;以及在叫学生板书的时候,我还没有很好的考虑到学生在黑板上够不够得到的问题。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根据师傅们的意见,很好的关注自己的薄弱的一方面。

归纳学生在前几节课的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列竖式时数位没有对齐,致使计算出现偏差。2最后一位不够除没有商0。3个别学生对试商不理解。4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口算能力不强。5计算时不仔细,出现试商同除数相乘习惯用口算且出现较多错误以及试商后被除数同试商乘除数的积相减出现错误。6作完题目后没有检验的习惯,如明显的余数比除数大但看不见。针对这些问题很好的帮助学生改正。具体要做到:1上课时学生要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2课本安排的知识点层层递进,前面的没有完全掌握影响后面的学习。所以一定要学好前面的知识,不会的同学一定要及时给予指导。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篇五

这节课学生讨论积极,将已有知识与新学知识很好的沟通、迁移。能够正确的对除法进行验算。

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用竖式进行验算不理解,对验算的意义和方法还不明确,总忘了加上余数,虽然商乘除数的结果非常明显与被除数不一致。

在教学“除法的验算”时,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个别学生对于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掌握不够,因此在学生的练习中出现的很多错误不是验算方面,而是列式计算方面。有个别学生竖式不对、验算却是正确的。

索,体现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最后,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我初步小结了两种情况的验算方法。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篇六

教学内容:江苏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和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够除)的除法。

2.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笔算除法的过程,掌握正确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正确地进行三位数笔算除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探索口算方法。

看了这幅图,你了解了哪些信息。你知道平均每层有几只?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情景图中寻找相关的信息来解题。

让学生直接口答说出结果200,(再交流学生各自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生成列式。600÷3=)

你是怎么口算的,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估计学生可能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a、因为200×3=600(只),所以600÷3=200(只)

(也可能出现相加)

b、6个百除以3得2个百,2个百就是200。

c、6÷3=2,600÷3=200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后,再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喜欢这样的口算方法。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6÷2=8÷4=7÷7=9÷3=

60÷2=80÷4=70÷7=90÷3=

600÷2=800÷4=700÷7=900÷3=

先独立做,再校对。

观察每组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2、探索笔算方法。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呢?

(2)口答后列式:986÷2=,你能估计一下,平均每天产蛋多少个吗?

引导学生交流估算的方法。

根据估算我们发现大约400多,那么多多少呢?你能试着用竖式来计算吗?(教师列出竖式。)学生试做。

(3)讲评学生作业。请一名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讲评时借助小方块来观察986÷2的过程。(电脑演示分的过程)

(4)演示结束,让学生说说分的过程。然后边提问边板书。

说说4为什么要商在百位上?

(5)完成计算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呢?谁有办法验算?口答验算的过程,教师板书。

(6)总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哪一位开始除?商怎样写?(提醒有余数怎么办?)

二、尝试练习,拓展应用

闯关游戏

第一关:“计算我能行!”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第2题前两题,直接填在书上,指名口述计算过程,集体校对。

第二关“比赛我得优!”独立完成第2题后两题,指名板演,评讲、校对。

860÷4513÷2

第三关:“病题我来医”。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格式,并进行小结。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小红的话:我家共有375本书,平均每个书架上放多少本?

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再进行解答。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大家学习都非常认真,请大家想一想,在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应注意些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五、课堂作业

1、“想想做做”第3题,任选3题进行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反馈时引导学生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

五、总结鼓励

六、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3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篇七

一、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51页。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转化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上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创设现实的学习情景,增加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对比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多次经历过估算,对于估算的基本方法学生并不陌生,教学时应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估算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种方法中选择一种合理的、简洁的方法进行估算。

四、教学目标分析: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估算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估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对估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并能熟练的进行估算。

2、难点:选择一种合理的、简洁的方法进行估算。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奥运会的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为了办好奥运会,青岛人人都积极行动起来,想知道青岛的小学生在做什么吗?请看大屏幕--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

师:仔细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我为奥运种棵树”几个字。

生2:育才小学有18个班,平均每班发223包树种。

生3:光明小学有12个班,平均每班发340包树种。

(3)提出问题。

生1:我想知道育才小学发了多少包树种?

生2:我想知道光明小学发了多少包树种?

生3:我想知道哪个学校发的树种多?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习估算的方法。

(1)解决问题“育才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探究估算的方法。

a、引入课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哪位同学能列式?(223×18)

师:同学们,这是几位数乘法?(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算223×18?

生1:我想列竖式计算。

生2:我想估算。

生3:我想口算。

b、独立探究

师:下面我们就开动脑筋,先自己想一想、估一估,然后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准备全班交流。

c、全班交流

师:谁能说一说?

生1:我是把223看作200,把18看作20,200×20=4000,所以223×18≈4000.

生2:我把223看作220,把18看做20,220×20=4400,所以223×18≈4400.

生3:我把223看作200,18不变,200×18=3600,所以223×18≈3600.

d、验证,总结方法

师:好了,同学们想到了3种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分别是4000、4400、3600,育才小学究竟发了多少包树种呢?赶快用计算机计算下吧。

师:精确的结果是多少?(4104包)

生1:都是把因数看作整十、整百数。

生2:都是把因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

生:都看作整十整百数简便,这样口算起来更快。

师:所以,在估算的时候我们一般都选用这种方法。

e、估一估:

151×19713×49

(2)解决问题“光明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

a、交流估算方法

师:下面独立解决“光明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准备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

生1:我把340看作300,把12看作10,300×10=3000,所以340×12≈3000.

生2:我把340看作350,把12看作10,350×10=3500,所以340×12≈3500.

生3:340是整十数,可以不变,把12看作10,340×10=3400,所以340×12≈3400.

b、引导对估算结果作出判断。

生:我认为少了,因为把340看作300,变小了,把12看作10又变小了,两个因数都看小了,积肯定就小了。

生:我认为还是估小了。因为340不变,另一个因数12看作10变小了,所以,估算的结果还是小了。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同学的方法,结果是3500.你认为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呢?

生:我认为估小了。

师:为什么呢?

生:你看,本来是12个340,看成了10个340,少了680.

(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发言)

c、验证,总结估算规律

师:3500还是估小了,我们的判断对不对呢?用计算器验证一下吧。结果是多少?(4080)

师:看来同学们的判断是下确的。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判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先自己想想,然后组内说说,准备全班交流。

师:谁先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把两个因数都看小,估算的结果就小了。

生2:一个因数看小,一个因数不变,估算的结果也小了。

生3:如果两个因数都看大,肯定估多了。如果一个因数看大,一个因数不变,还是估多了。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刚才发现的是一条委重要的估算规律。

3、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第一题:大屏幕出示估算:40×99321×1879×502301×38

在学生掌握估算方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学生板演)。完成后全班交流,并说一说是怎样估算的。

第二题:课本52页第2题。学生先独立解决这个问题,有问题可以问老师。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58×31,把58看做60,31看做30,一只青蛙8月份大约吃了1800只蚊子。

师:能说一下为什么选用估算的方法吗?

生:因为问题有“大约”两个字。

师:对问题中有大约,应该用估算的方法。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因为青蛙每天吃58只蚊子,是个平均数,不是实际每天就吃58只蚊子。

师:说得棒极了,想青蛙吃蚊子这类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可得到能精确结果的。

4、课堂评价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生2:我知道了估算时,两个因数都看小的话,就估小了;两个都看大,就估大了;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看大,就估大了,另一个因数看小,就估小了。

八: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

育才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光明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

223×18≈340×12≈

九:练习设计

学生通常重视精确计算,而忽视估算,原因在于学生缺乏估算的意识。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从而掌握估算的方法。通过解决青蛙吃蚊子的问题,学生对估算的认识又一次得到提高,明确了生活中一些无法精确计算或不需要精确计算的问题可以通过估算来解决,体会了学习估算的必要性。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篇八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的口算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运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进行简单的估算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模拟购物。

谈话:快开学了,几位小朋友结伴到文具店购买铅笔。(教师扮营业员,几名学生上来购买)

2.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下的几个问题:

(1)女孩、男孩一共买了多少枝铅笔?

(2)女孩比男孩多买多少枝铅笔?

(3)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铅笔?

(4)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铅笔?

表扬学生爱动脑筋,能主动提出问题。在解决了前两个问题后,重点启发学生解决后面两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探究40÷2的口算方法。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算出结果。有困难的可以借助小棒,动手分一分,看看结果是多少。

(2)引导学生根据分小棒的过程和结果,说说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计算“想想做做”第1题。

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题组比较,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

2.探究46÷2的口算方法。

(1)借助实物操作,形成表象。

先让学生独自分小棒,再到讲台前展示不同分法。

学生可能会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先分6根,每人3根;再分4捆,每人2捆,合起来2捆3根。

第二种:先分4捆,每人2捆;再分6根,每人3根,合起来是2捆3根。

教师相机增加1捆小棒,让学生分,使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体会到先分整捆较合理,从而为后面学习笔算除法的顺序打下基础。

(2)引导学生结合分小棒的过程,说说46÷2的口算方法。(同桌互相说)

(3)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4)口算练习:26÷269÷384÷4

3.学习46÷2的竖式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联系分小棒的过程,尝试用竖式计算。

(2)展示学生的竖式计算的不同写法,通过交流明确正确写法。

(3)反思: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用自己的话说说笔算除法的方法是什么。

(4)计算“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纠正错误的写法。

三、迁移推理,拓展新知

计算“想想做做”第3题。引导学生比较在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体会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出示场景图,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鼓励学生用估计的方法解决问题:杨树苗每棵十几元,松树苗每棵二十几元,所以,松树苗贵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