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心得体会(通用17篇)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心得体会(通用17篇)

作者:碧墨

通过整理和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和改进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实现自我完善和提升。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启发大家对于这个主题的深入思考。

小学分层教学法心得体会

第1页/共5页员基础。

老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照顾到每个学生,促使其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态度对其进行区别对待,保证每个学生均能获得进步与发展。比如对于数学成绩好、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老师可以将其划分为a层,相应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适当加大难度;而对于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相对逊色的学生,则可以将其划分为b层,这类学生主要以课程任务为主,在课堂知识得到巩固后再逐步转向难度较高的问题;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可将其划分为c层,其教学内容主要以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为主。这种分层方法不是对某些学生的歧视,而是充分考虑其后续的学习与发展,以增强其学习信心,保证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2)知识结构设计分层。

第2页/共5页上的知识做进一步拓展与延伸,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增加这类内容的目的除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其学习能力外,还可以使其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并且拓展类题目不要求所有学生掌握,因此其他层次的学生也不会感受到太大的学习压力。(3)课堂提问分层。

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艺术。通过老师提问与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因此老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提高课堂提问的针对性,保证不同知识储备量的学生接受不同水平的提问,以获得更好的知识检验。在分层教学中并非所有的提问都是有益于教学的,一些不具代表性的问题,诸如对吗?是吗?好不好?等,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还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老师要将所提问题与学生的素质水平对等起来,保证所问问题不仅包含了数学的基础知识,还会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激发其学习潜能。(4)评价分层。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第3页/共5页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教学评价是老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总结,小学生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其具有争强好胜、渴望认同的心理,因此老师的评价会对其学习态度产生重要影响。诚然,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表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老师要掌握表扬的艺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对应的分层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一旦学生达到了分层目标,老师就要及时给予其肯定与表扬,使其感受到老师的认可,满足其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学习信心,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第4页/共5页异,使得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能力的提升。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第5页/共5页。

小学分层教学心得体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兴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方法多种多样。让学生享受成功无疑是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兴趣的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马斯洛曾经说过:人都有自我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中学生对这种需要表现更为强烈,渴望显示自身价值得到老师、同学、家长以及社会的承受。分层教学正好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对学习的信心。本文就高中历史的分层教学谈一点自己的认识。从现代教学理论出发,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谈谈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的体会。

笔者在接受新的教学班以后,通过平常的课堂教学、联系与测验、谈话等方式,尽可能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状,然后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次学生是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的学生;b层次学生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学习中等的学生;c层次的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的学生。把学生分层不是认定某些学生无才、无提高能力,无发展前途,而是认定学生人人都有才,人人都有潜能,只是由于潜能发挥不同而表现为现实中的差异性,希望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教与学生的学,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向前发展,也就是实现在过去基础上的飞跃,在原有的基础上走向成功。

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再根据三个不同层面的学生实际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再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并且注意层次和梯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坚持以“b层学生为基准,a层学生降低起点,c层学生适当提高”的策略。

分层授课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差优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是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c层学生少讲少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处理,着重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a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分层评价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本做法相似于分层练习。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测试时试卷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于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a层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可使b、c两层学生不易满足,激发其求知欲。

分层教学小学心得体会

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体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在分层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以便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分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第二段:谈论分层教学的优点和适用场景。

分层教学有许多显著的优点。首先,分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生处于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环境中,对于学习的自信心会增强,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其次,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分层教学适用于小学阶段的教学,特别是在学生学习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三段:谈论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体会和感受。

在我实际的教学中,我也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在教学中获得了一些体会和感受。首先,我发现分层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当学生处于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环境中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更高,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其次,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分层教学中,同层次的学生通常会一起学习,相互之间能够互相帮助和学习。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因此,我对分层教学的效果和作用感到非常满意。

第四段:谈论分层教学的挑战和应对方法。

然而,在实施分层教学时,也会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不是绝对固定的,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其次,分层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才能够进行合理的分层和教学。因此,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

第五段:总结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

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知识水平,同时需要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适应学生的需求。未来,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分层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

分层教学小学心得体会

分层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进行分类教学的方法。在小学教育中,分层教学被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发现分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将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学习效果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分层教学的体会和感受。

首先,分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往往只顾着讲知识,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对知识的接受方式和学习兴趣也不相同。而采用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从简单易懂的学习内容入手,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学生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其次,分层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潜能。然而,在传统教学中,往往以团队为单位进行教学,忽略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而采用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强且表现好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给予更多的帮助和关注,关注他们的成长进步。通过这种个性化教学方法,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发展个性潜能。

最后,分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学方法、学习环境等。而分层教学通过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教学可以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深入和全面的学习内容,进一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给予更多的辅导和指导,确保他们掌握基础知识。通过这种分层教学的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习能力范围内取得更好的成绩,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分层教学是一种适用于小学教育的有效教学方法。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刻体会到了分层教学带来的好处。我将继续探索和改进分层教学的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希望分层教学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小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小学分层教学法心得体会

分层教学法;小学数学;运用在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深入中,分层教学方式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正受到全国乃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由于小学数学课堂更加关注的是对于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以及教学的实效性,为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受益,我们不断地对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而改变分层次教学一刀切的教学瓶颈.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很广,我们一起来分析下吧!

(一)分离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逐渐提高,在时间和精力及课前教学准备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后进生的学习情绪时常反复,只有不断地与他们进行交流,作好思想方面的工作,才能持续下去;第三,师生之间关系是否融洽以及他们能否学好这门功课非常重要;第四,要坚持作好课后的分层辅导及配套练习等工作,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知识的巩固.

小学分层教学心得体会

曾青青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迎来了第六次线上研修,本次研修的主题是《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主讲老师是我们优秀的王治国老师。

分层教学既是一种承认学生水平差异、针对差异、解决个性差异矛盾的教学策略,又是一种实施以全体学生发展为本的递进式的教学模式,它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分成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二:做好教材的分析研究和结合学生情况进行教材处理。

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教学效果。

王治国老师还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成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给我们的青年教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一)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分层次教学难度比较大,要求比较高,对教师的要求已不是简单的"经验型"、"苦干型",而是要既具有较高思想水准和理论基础,业务能力,又能进行教学研究的"科研型"。

(二)教学各环节的分层次,特别是概念教学分层次难度更大,还有待深入研究。

(三)分层次教学的备课量十分大,光靠一个人努力并非易事。特别是在现行体制下,我们的教学任务都比较重,一个人来备课思考往往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进一步集思广益完善分层教学教案,有待我们教师的共同努力。

学生的分层:一般情况下,我们可将学生分成四类:基础好、学习兴趣浓、肯思考、能力强、接受快、成绩优的学生为优等生;学习情绪不稳定、能力一般、成绩一般为中等生;学习有一定困难、习惯较差、成绩较差为学困生;学习障碍生、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意志薄弱、成绩差为特困生。

教学目标的分层:按较学大纲要求,目标设置恰当,能让学困生、特困生不自卑,让优等生有更高层次的追求,让所有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最终促成异步达标,整体提高。

教学内容的分层:教师必须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作业的分层:作业必须分层,形式可多样:必做题、选做题等。内容基本分三类:巩固型、模仿型习题等。

通过本次的线上研讨,感谢王治国老师的分享及其各位名师和同仁的指教,受益良多。

小学分层教学法心得体会

分层教学法是指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生个体的接受能力及知识水平更加相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实现认知水平的发展,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分层教学法中,老师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采取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改革教育目标。从某种程度上讲,分层教学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将学生的特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1页员基础。

三、

老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照顾到每个学生,促使其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态度对其进行区别对待,保证每个学生均能获得进步与发展。比如对于数学成绩好、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老师可以将其划分为a层,相应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适当加大难度;而对于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相对逊色的学生,则可以将其划分为b层,这类学生主要以课程任务为主,在课堂知识得到巩固后再逐步转向难度较高的问题;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可将其划分为c层,其教学内容主要以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为主。这种分层方法不是对某些学生的歧视,而是充分考虑其后续的学习与发展,以增强其学习信心,保证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知识结构设计分层。

第2页上的知识做进一步拓展与延伸,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增加这类内容的目的除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其学习能力外,还可以使其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并且拓展类题目不要求所有学生掌握,因此其他层次的学生也不会感受到太大的学习压力。

(3)课堂提问分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艺术。通过老师提问与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因此老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提高课堂提问的针对性,保证不同知识储备量的学生接受不同水平的提问,以获得更好的知识检验。在分层教学中并非所有的提问都是有益于教学的,一些不具代表性的问题,诸如对吗?是吗?好不好?等,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还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老师要将所提问题与学生的素质水平对等起来,保证所问问题不仅包含了数学的基础知识,还会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激发其学习潜能。(4)评价分层。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数学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采用分层教学法开展小学数学的教学,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能力的提升。

第4页。

小学分层教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历史学科的教师,我从事历史教学已经有十几个年头,每年面对的学生生源基本相似,“学生基础差”、“学习激情不高”,是中职学校学生的共性,作为教师,我深深的理解“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我紧密结合学生的特点,在历史教学中尝试分层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互助学习,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位学生有所学,学有所得,适合学生不同发展的需求,客观公正的评价每位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下面结合近年来我的教学经历,对分层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曾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方法,这也是分层教学的起源,同时,也为分层教学指明了方向,即分层教学要坚持学生主体,全面掌握生源状况是分层教学成功的基础。

在教学中,每年接收一个新的班级、年级后,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全班学生情况进行摸底,从学生家庭、性格、成绩等进行分类。如20xx年,我接手新高一年级的历史学科教学任务后,及时调取学生中考成绩,特别是历史学科成绩,通过查询和班主任交谈发现,当年学生的整体成绩较差,但因历史学科为开卷考试,中考成绩中及格率达60%左右。在接触一段时间后,我还发现多数学生对历史学科不认可,上课不积极,发言不主动等现象较为普遍。为了做到“因材施教”,我按照考试成绩把学生分为a、b、c三层,实行“金字塔”式教学,其中a层学生为成绩较好,学习态度认真,这层学生占20%;b层学生成绩中等,学习态度较为认真,这层学生占30%;c层学生成绩较差,且课堂表现不积极,这层学生占50%。我及时讲学生分层情况向班主任交流,取得了班主任的支持,为下一步分层教学奠定了基础。

摸清家底只是分层教学的第一步,如何让分层教学取得成效,这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研。

一是科学设置课堂。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利用好“40分”课堂,在教学前,我针对a、b、c三层学生的情况,结合教科书上的知识点,按照“难易适中、平衡开展、基础为主”的原则,认真备课,并设计出相关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考试过程中,题目设置重点放在基础知识,逐步增设难点。如在讲授《开创外交新局面》一课时,对新中国成立前后外交局面的对比等这类难度大、跨度大的问题,交由a层学生思考回答;对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等问题交由b层学生思考回答;而对中美邦交正常化的时间、标志和影响等基础性的知识交由c层学生解答,既锻炼了a层学生的纵览全局的能力,又提高了b层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还夯实了c层学生的基础,达到了共同学习、因材施教、总体提高的目的。

二是开辟第二课堂。我深知学生成绩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为了让学生成绩做到稳中有升,我还开辟“第二课堂”,即建立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性教学。从学生中按照自愿的原则,选择一批学生组建历史兴趣小组,通过多媒体教学、读史、讲史、评史等教学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并逐步带动其他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通过对比发现,参加历史兴趣小组活动的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明显提高,在组织活动时,学生都能够主动查阅、收集资料,积极发表自己对某一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看法,历史知识逐渐积累,在历次考试中成绩也明显上升,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同学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荐读历史书籍。学生的兴趣是在阅读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在平时,我翻阅大量史籍资料,并结合学生有爱好阅读武侠小说的特点,有选择性的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具有史实性质的书籍,慢慢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同时,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根据教学进度,适时组织学生查阅史籍资料,包括历史人物传记、野史等,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讲述、评论。如在讲解清朝历史时,我推荐学生阅读《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等文学书籍,让学生对这一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所了解,并结合教科书对这一段历史时期进行讲解,学生学习这段历史的兴趣明显提高。通过这种“以读代教”的方式,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逐渐被激发,读史、讲史、评史的习惯慢慢养成,表现在课堂上,无论那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对某一历史事件进行评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日益浓厚,历史学科的成绩也稳中有进。

分层教学的实质就是“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分层教学的目的是整体提高。

一是教师必须全面掌握学生情况,从整体上对学生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不能以成绩高低区分学生,要在学生心中建立一种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就是学生期盼老师的认可。

二是激发兴趣是分层教学的重要举措,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三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发掘各个层次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与学生交谈发现,学生渴望与老师交流,但这种交流是建立在平等关系上的,为此教师要放下身架,主动接近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盼,特别是对某一学科的看法和认识,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

四是常抓不懈的开展分层教学是学生成绩提升的关键所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逐渐积累、逐渐提高的过程,教师在从事分层教学中,对学生的期望值要建立在客观条件—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要看到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这就需要教师要把分层教学作为一个长期过程,不能搞“三板斧”,要有“铁杵磨成针”的韧性,才能达到提升学生整体成绩的最终目的。

语文分层教学心得体会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思考,也取得了必须的提高。现把自己平时的一点心得拿出来“晒晒”,期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忙。

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还记得我上小学时就经常在语文课堂上“溜号”或困乏了。可是,如果能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小孩子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和表演的兴趣远比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联想空间,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元素,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就不仅仅能调动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如:在教学《锄禾》这一课中,我教学生改读为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并且美术在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本事和抽象概括本事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性,并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资料。例如:在教学《云房子》这一课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印象画出心中的“云房子”,加深了学生对“云”的直观认识和这一课的理解。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孩子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这一课中,我让孩子分主角进行了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课堂的资料如果换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将会更地深刻留在学生脑海。

教育呼吁创新,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加强语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联系,把读与唱、画、演等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心得体会精选_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起到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特别是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伴随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教育从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到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新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在我们的小学课堂里,平均每个班都有四、五十个学生,多的达到七、八十人,在大班额的教学中,要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不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是我们小学教育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始了“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2、研究的主要内容(1)、教学目标分层次,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学生主体分层次,实现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3)、课堂教学分层次,实现因材施教;(4)、练习分层次,让学生学的扎实稳固;(5)、开展课外兴趣小组,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6)、作业分层次,自选abc;(7)、评价分层次,建立自信心。

(二)主要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布鲁姆认为,教学中应克服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曲线的偏见,即认为优、中、差学生各占班级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甚至认为优等生只能是少数,多数是中等生和差等生。他认为这种固定化的预想,是最浪费、最有破坏性的观念。它不仅遏制了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努力与创造精神,而且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导致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尖子学生身上而不去注意后进生的现象。布鲁姆还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是,我们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特别是能为中等生和后进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90%以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变得十分相似。布鲁姆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没有学得会与学不会的区别,只有学得比较快和比较慢的区别。只要有充足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时间,加上科学的指导,90%以上的学生都能对应学会的知识理解和掌握。

2、巴班斯基的“分组教学理论”。巴班斯基认为,在一个班集体内,一般都有一些需要特别对待的学生,既包括由于某些原因暂时不及格的学生,又包括掌握某些学科表现很高能力的学生。在一个班内,个性的差异是各式各样的,教师应充分了解不及格学生和学习最好的学生,对他们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巴班斯基要求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了解全班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基础,从而确立分组的依据。

3、现代人才观理论。现代人才观理论认为:优秀人才不一定是少数,在一个班内应该有三十人、四十人,甚至是更多的人成为优秀人才,不能只有几个人才算优秀。优秀人才不是神,是普通人,应该是群众性的。

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域原则”。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只有把握“最近发展区”,才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5、我国古代的教育教学理论。孔子教学各因其材,孔子之后的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这些宝贵的传统经验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因能归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三)课题研究目标。

借鉴国内外原有的研究成果,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实施课题研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氛围中,自主探索、研究性的去学习,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能,使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分层次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学习相关的理论并借鉴他人的经验,通过查询有关的报刊杂志、光盘及网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掌握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动态,吸收有关的研究成果为自己的研究服务。

2、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群众性教学实践活动,研究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因此我们根据“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等相关步骤,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在教学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深化教学,从而概括出行动与研究目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系统、科学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观察法。

对学生的发展作动态的观察,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合作意识、参与程度等主要内容。

4、成果分析法。

收集整理现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资料,包括论文、课件、课例,进行归纳总结。总之,本课题研究遵循“确定重点、由点及面、层层退进、普及推广”的原则,以行动研究的思想和方法为指南,辅之其他可行的研究方法,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通过调查、观察、问卷等测试手段,综合分析对象的发展状态,以积累较为科学的研究资料。

二、本课题研究采取的措施。

(一)建立组织,落实队伍,各司其职,规范过程管理。

我们充分借助学校教科室的领导力量,认真搞好本课题实施的规划管理、宏观调控、科学评价。争取学校领导人力、物力的支持,调动、组织、协调研究力量,保证本课题按计划进行研究。

1、成立实验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负责人:王化顺王蕾华。

主要成员:景奉庆景丽华张淑芳景丽等。

实验课题研究小组主要负责技术管理,带头进行对比试验,收集整理实验资料,形成阶段性的实验总结,为实验教师提供经验、方法和技术指导。它主要关注教科研的进程,并以促进研究效益的最优化为管理目的。这一环节是落实科研规划,提高科研质量,加速成果转化的关键。

2、成立学科课题研究小组。

成立由教研组长任组长,年级备课组长为成员的学科课题研究小组,主要负责学科课题研究的实施,落实课题研究小组安排的子课题任务,通过行动实施研究,进行研究成果的推广运用,验证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以教改引领教研,以教研推动教改。

(二)课题研究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00.9—2002.7)(1)、成立课题组,对实验课题进行论证,制定课题实施方案。(2)、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积极参与相关的培训,制定课题实验计划,设计调查表及量化评价表。(3)、收集课题学习资料,制作相关教学课件,准备课堂教学实验。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02.9—2005.12)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1)、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实验,建立课题资料档案。(2)、调查收集、积累分析有关材料与实验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与评估。(3)、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报告、论文,制作“分层次教学”教学课件。(4)、构建“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06.1—2006.4)。

收集实验记录,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做好课题实验成果总结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进行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最重要因素,也是课题研究的最关键因素。对此,我们首先围绕课题研究进行教师培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结构的完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及时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补充和完善,使自己的知识素养不断提高,为课题研究打好扎实稳固的根基。二是观念的更新。部分教师长期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形成了思维定势,缺乏利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的观念。因此,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保证课题研究达到较高的层次。具体做法为: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反思

我在备课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不同的要求,并鼓励他们向高一层目标迈进,这样才能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果实。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要求他们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比如说字词、朗读课文等;中等生的目标是学会阅读,体会课文中关键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优等生则是拓宽阅读视野,揣摩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分类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是关键。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也有差异。没有兴趣的强制性教学,或课堂提问只是老师与少数优等生的对话,必将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失去学习的兴趣,怯于或懒于思考与表达。

a层学生接受能力强、基础好,就着重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例如在中高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每个单元的生词都由学生自己处理,教师只起引导作用。a层学生没有抄抄写写的.作业,作业大都以开放性为主。

b层学生大多肯学,但反应一般,光会背不会用,阅读能力较差,则是半“扶”半“放”,适当点拨之后,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遇到困难时让他们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c层学生以“扶”为主,首先从树立自信心着手,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对话做得好,课文背得流利,小考有进步,老师就给他们适当奖励。虽然奖品很小,但学生极兴奋。带领学生学习。上课时,我要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多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每一分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达到预期目标。学生独立学习时,我鼓励各层次的学生灵活地采用自己擅长的学习方法和适宜的表现方法开展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

在教学中,我依据学生的实际设计问题。既设计一些层次较低的问题,照顾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又为基础较好的设计一些层次较高的问题。这样做,就可以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做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得更有信心。

在分层教学中还应注意层次互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例如在朗读方面,可先请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朗读,让学生作出评价,然后再请阅读能力教强的同学范读。我想这样的课堂会是生动的,是多个层次学生的参与,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取长补短。

三、作业分层设计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的主张。设计分层作业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设计。可设计落实课标要求的基础训练题、发展思维的思辨型训练题和拓展延伸训练题。在思维训练中体现不同的教育对象的不同要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一题一解,就题论题,先把题目弄懂;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要求一题多解,对同一例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启发引导,一题多变,拓展延伸。

第二:制定丰富、灵活的分层次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以适应不同天赋孩子的需求。如:抄写等级奖励计划,自选超市作业等。

第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为了把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我特地建立了“作业超市”, 学完一篇课文后,学生可以自己或两三人合作,设计一份作业,张贴到“作业超市”里,供他人挑选。挑了谁的,作业完成后就交给谁检查批阅。结合学校的“京小之星”评比评选出“最佳设计奖”和“最佳挑战奖”。

在平时的作业设计中,可以采用“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的梯进设计。对于学困生的作业,着力与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对中等生,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对于优等生,基本题完成后,探索思考拓展题,这样的分层作业,这样的分层作业照顾到了全班学生,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既可以保证一部学生的基本发展,又可以使另一部分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现,能力得到发展,交流收获中又可以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从而让分层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展示特长、张扬个性的平台。

四、课堂评价分层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十分重要,恰当的评价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在课堂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对学困生,我以表扬鼓励为主,并稍微降低评价标准,寻找、肯定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对于中等生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指出他们不足的地方,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于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严谨、努力拼搏。

有一次在语文课上,我有意请一位比较内向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到讲台上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他一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心头一颤,一下子脸都红了。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他才不得不走上了讲台。他不是复述课文,而是断断续续地把课文读了一遍。当他读完后,同学们似乎都用冷漠的目光看着他。这时我立即举起了双手鼓起掌来,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然后我很真诚地说:“××同学从来没上过讲台,今天他能够勇敢地走上讲台为同学们朗读课文,虽然有点慌张,但这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了,我们相信他下一次一定会很从容的。“就这么几句话说得他瞪着眼睛望着直点头。他竟然站起来说:“谢谢老师,谢谢同学们。”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又如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方面,也要分层次。有的同学写作能力比较强要鼓励他们更加开拓视野,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指出他们努力的方向;而写作能力较差的同学,更不应该批评指责,要引导他们多观察周边的事物,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如在评语写上“某某句写得非常好”,“这次作文比上次进步多了”;当然对有不足之处也要指出来,但一定注意学生的层次差别,要用恰如其分婉转的口气给予指出,以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

总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应立足于真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实践,变机械抄写背为巧用方法,变单一课本为多种渠道,变狭隘课堂为广阔生活,让我们的学生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全面和-谐地发展。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反思。

小学分层教学心得体会

电气工程系成功举办“教学基本功系列竞赛之教案、板书设计比赛”

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业务能力,鼓励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青年教师严谨笃学、爱岗敬业精神,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电气工程系于20xx年6月25日下午15:20在东3514举办教学基本功系列竞赛之教案、板书设计比赛。学院副院长王华、教务处处长于素芳、教务处副处长王志生、教务处副处长张磊、图书馆副馆长高顺南以及督导组的孙立秋、薛海燕、梁丽、程英杰四位老师出席并担任评委。

本次比赛包括教案和板书设计两个单项比赛。教案要求手写本学期所授课程的一次课完整教案,板书设计要求现场10分钟完成一个版面设计书写。与比赛同时展出的还有我系教师高职教育理念学习的笔记和心得体会。

此次比赛共有14名教师参加,经过激烈的角逐和评委们公平公正的评判,评比结果如下:教案一等奖侯晓音、李松楠,二等奖张青青、岳殿霞、郑丽楠,三等奖吴改燕、于水婧、程岩、张心刚;板书设计一等奖侯晓音、张青青,二等奖李松楠、于洋、郑丽楠,三等奖于水婧、岳殿霞、方小飞、吴改燕、程岩。

比赛结束后,各位评委对参赛老师的表现作出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于年青教师,注重教案的细节,在精、细、严谨方面下功夫很有必要,板书要注重内容布局、突出重点,起到对教案内容提炼的作用。板书应该是“可识性+艺术性”。

最后,王院长讲话,对此次活动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学基本工,我院青年教师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学校未来的发展与青年教师的发展息息相关,学院对青年教师寄予厚望。并对此次活动提出深层次的意见和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前几天,我参加了第二十届“相约,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聆听了七位专家老师的课,收获良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在虞老师上的《在柏林》课中,方法的教授体现得尤为突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比知识更加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的高低。虞大明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抓住机会,将“渔”的潜力教给学生,使学生不但能够学会,而且能使学生“会学”,让学生了解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发展思维,构成潜力,能独立解决问题。大明老师的课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十分突出,自我扮演着主导主角,他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心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特别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一开始还不敢说出真实的想法,在他的引导下思维也跟着跳跃起来,课堂活跃起来,真正做到了自主探究。

陈老师的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篇课文重点是让学生学习“预测”,体会老屋的品质。陈老师也善于教授生学习方法。他先通过一个故事,让学生了解“预测”,再让学生预测课文下面会发生什么故事,最后出示原文,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预测的收获,获得成就感。随着“预测”的深入,陈老师把课文后没有的内容留给学生预测,他们写出的故事精彩绝伦,叫人赞叹。这是陈老师把他们的自主性挖掘了出来,让学生学到了学习方法,真正的“授之以渔”。在讲老屋的品质时,没有空洞的讲述老屋的品质,而是通过文字的表达,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老屋的高贵品质。

这两位老师的课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十分突出,他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心主动地学习,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潜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听了她们的课后,我深刻地反思自我的教学过程,感慨万千,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自我虽然也认真投入,但跟他们比,实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没有到达必须的高度,很多教学环节设置没有深度,在点拨功夫上还有所欠缺,尤其是课堂评价语言,我更是单调,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今后自我必须将所学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自我的教学中去,尽快地提高自我的教学潜力,不辜负领导和学生的期望。

语文分层教学心得体会

人常说作为语文课,好的导入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要注重导入,课前导语就象一曲交响乐的序曲,不宜过长,长了会喧宾夺主,要切题,不能设计与本课无关的导语,设计导语的方法很多,不论哪一种,都不能游离于课题,如果设计不当,既浪费了时间,又激不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是我们新时期新课标要求的。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师生互动,是一个很好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也是此刻课堂中必备的程序。它大致能够分成教师提问、课堂讨论等等。教师在课堂上面的提问方式具体有两种:个人回答式提问和全体回答式提问。从这两种提问方式中我们能够看到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呢?教师在那里扮演的正是引路人的主角。对自己所提的问题能够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能够较为准确的回答。课堂讨论我们也能够采取灵活的方式,比如分组讨论、分队讨论、分题讨论等等。但我们务必注意教师扮演的主角,维持课堂讨论的氛围和主题,那里的主题就是从课文中所提炼出来的值得讨论的主题。

另外,课堂的诵读也是一个活跃气氛很好的办法。初中生像她们基础差,对语文兴趣不大,所以上课很容易走神,叫他们读书,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最后一个一般都是是紧扣文本,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思路清晰。要做到这点,就需要老师先要熟悉文本,把握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确定哪些资料需要详讲,哪些要略讲,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我讲得他们听得懂等等这些我都要思考。当然讲课时思路要清晰,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榔头。提问要有针对性,不能过大,偏难。但是好的一节课,我觉得不必须都是这样貌,因为学生的活得,思想都不一样,不可能按照你的设计好的教学环节走,关键时刻你要懂得随机应变的。因为老是讲书本的东西,学生不喜欢,必要能够跑一下话题,无论怎样目的都是让学生有兴趣,语文处处都在嘛。

课后总结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的进步带给的帮忙最大了。作为一名实习生,我很多东西都不懂,很多事情不会处理,没有经验。所以上课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每一次上完课,我都在收集意见和加上自己的体会,然后静心反思。如上课声音小,板书潦草,这都是我的原因,所以下课后,我坚持练,每一次上课前,都对自己说,这天大声一点。上课设计的环节,学生不跟着走,原因我备课时脱离学生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同样是分析“对仗”这一概念,同样引用《木兰诗》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老教师分析的很清楚,我讲得不明不白,原因就是我的积累不够,引导方面出来问题,所以我多加学习。就是这样貌每一天都就进行反思,每一次都一点收获,然后就加以改善,一点一点地进步。

短暂的两个月的中学语文教学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和我的教学实践,让我有了许多的心得,另外,我还听过几位老师的不同的授课方式,吸取了许多的经验,发现每个老师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我才明白“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我必须将这些宝藏尽量的挖掘,为以后做个优秀的老师而努力。

语文分层教学心得体会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古人早就提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而读书也不能一味地硬性读背,要会积少成多,会融会贯通,化为己有,这样在以后的写作运用中才能游刃有余。这些功效的实现只有反复吟诵才可以实现,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课文中的意味情感和文气。

让学生多读书少做题,引导孩子进行想象,引发孩子们思想上的共鸣,从而让孩子们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既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们可以把自己家丰富的生活搬到课堂上来,又能把有趣的课文内容融入到生活中去。

当今教育是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体验,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在思维问题时悟出新的火花。

教育学生老师是引导者,只有领路人有较高的水平才可能更加有效的引导孩子们在语文的世界了自由翱翔。古人云:名师出高徒,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更应该把教育的目的放在培养孩子们的基本素养上,教师有了更高的素养言传身教影响学生。

总之,这次学习机会让我再次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看到了教育的多元化。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学习,争取在教育这篇沃土上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教学理念方面:我一直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式行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如果总是强调学生必须背过、必须默写过、必须理解等等,看似在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却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任务,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样就容易扼杀学生那份对语文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与迷恋,因而就抹杀了语文教学的初衷--语文素养的培养。

我认为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容易起到感染、熏陶作用。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所在,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精彩之处,用心去体会、揣摩,发现其中的美,发现那种美的表达方法。从而使学生爱上读文章,爱上欣赏,甚至希望并学会去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够了解文章的含义,吸取其中的精华,感悟文章的写法,达到从知识到精神的成长。

教学方法方面: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了良好的教学理念,具体的方法则是千姿百态的。对于不同群体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环境采取的方法自然不同。我们语文课本上,对于不同的年级所配备的教材内容都是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他们来说,理解文章的内容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所以教授课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领悟到的东西,老师所要指导的就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或遇到的问题。当然对于重点的把握,教师应该视情况加以引导。在学生自主理解体悟的同时,教师应该有意的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法、特点,领悟到如此表达的优势,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学习和写作及表达的方法。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课本、教课文内容,而是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生自我表达的方法。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输入,同时还学会了输出,也就是运用。

当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导语、创设的教学气氛等等,都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激情在里面,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摸索。

总之,我们还是应该本着学生本位思想,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运用。

对于语文教学课堂来说,既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生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又是新课程课标实施的关键,而新课程要求的是以上培养和形成的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是他们学习知识的海洋,教师只是这个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体。

如今,我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已有几个月的时间了,想想这几个多月来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整体上讲:课堂面貌比起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对我的语文课来说吧!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一些活力,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厚,他们的参与度几乎达到90%。看到这一切,真是令我感到一丝欣喜。尽管如此,从中也有一些让我感到迷茫和困惑,从这几个月的课改教学实践中来看,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一开始还不能够自主探究,甚至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此时,做好学生的督促学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尽可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知识的意识,让学生能够自愿去学习。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把课堂全部还给学生。

2、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除此之外,还要认真地处理好课堂教学改革与减负工作之间的关系。尽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紧扣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乐”相结合。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因为“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3、知识的点拨与补充以及教师本身语言的规范化。

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当学生说出多种答案时,教师就适当地做出点拨和补充。要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而不能让他们在模棱两可的答案中徘徊。

4、学生的预习环节。

1、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也有许多的困惑:少部分学生不讨论、交流,在小组中只会滥竽充数,这样下来还很难达到课改所要求的“全员参与”。让较好的学生带动学困生讨论、交流时,那些学困生就无话可说,不会讨论。不只这样,反而还把部分优等生拉下泥水去,到头来他们也还是一无所知、一窍不通了。

2、在进行展示汇报的过程中,就有更多的学生在举手发言,这时如果都要让所有举手的学生一一发言,这样就会影响了展示汇报的时间,更影响了教学进度。若是不让他们发言,那也会使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谈不上有没有什么好的效果了。

3、至于“让全员参与”这个节骨眼上的问题,我还没有很好地去解决和实现。因为在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要彻底地放手让学生讨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收获较多的只是平时学习较好的那部分学生,而对于那些学困生就只是一种煎熬,难耐无味了。所以,在本班所有学生当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只达到90%,并没有达到“参与式”教学模式所要求达到的100%。

以上情况引起的原因是我们学生的语言表达力欠佳,他们会做但无法用口语将它通通顺顺地表达出来,更不用说完完整整地叙述出来,他们无法把自己内心知道的讲给别人听。特别是来自村校的学生,更是受本地民族语言的影响,时常把语句倒着说,不用说让他们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说的事了,就用汉语完整地与同学、老师说通一句话都觉得很难。

现在为了避免学困生无话可说的现象,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地鼓励他们都说话,哪怕只说出一句来,只是为了先培养好他们能用汉语交流的关键问题而已,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还不能给他们指定。与此同时,我还根据学生的水平层次,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让每个学生能有兴趣地认真交流。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了进一步的转变,他们不管说对说错也都会争着到讲台上去当“小老师”了。

以上之谈就是我这几个多月以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新的体会和困惑,虽然还没能够达到课堂教学改革真正的“改”,但这也是为了日后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语文教学应倡导“大语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关心广大的社会生活,否则学不好语文。传统教育方式使得课堂枯燥无味,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做人,学会适应多变的社会。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联系生活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生活,实际体验生活。对生活的思考涉及方方面面,可以是关于社会人生问题,可以是自己身边的琐事,也可以是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例如我教周国平的《直面苦难》这课时,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设想自己处于逆境,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生活,学生们各抒己见。在艰难和逆境面前,你可以屈服,也可以使自己变的更坚强——甚至,你可以改变环境!你就是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这样学生对人生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教庄子的《逍遥游》时,要求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把庄子的逍遥理解为自由,精神上的自由,那么在平凡考试的压力下,我们怎样才能达到逍遥呢?从而揭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他们的心灵是自由的。这样联系生活,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变难为易,而且便于抓住机会进行思想教育,能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为学习过程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现意义学习(即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而不是机械记忆)。因此我在教《背影》一文中,引导学生由课文选材联系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自己去认知“背影”。

全文记父亲说的话只有五处,都十分简单。按理说,在“家中光景很是惨淡”的境遇里,在父子难分难舍的离情中,交谈、告诫、嘱咐,自是不少,为何作者只记了这极普通极简短的几句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可以看出文章在这里选材的标准是:只记叙可以表现“里头含蓄着多少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深情”的话语,使读者“读到这几句话,不但感到了这些意思,还仿佛听见了那位父亲当时的声音”。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为抚育子女成人、成才,历尽艰辛,可谓呕心沥血;而学生身受父母慈爱,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教学中,应针对学生实际,运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并适时给予点拨,使学生对父母形成正确的认识。

学以致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语文课外活动应该成为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语文课外活动,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进行有计划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写字活动、朗读比赛、歌咏比赛、书法比赛、智力比赛、即席发言、参观访问、旅游采风、故事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作品欣赏会、改编排练课本剧等等。

拓宽知识在于使学生更加了解课文的年代背景,注重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不会产生时间上的代沟。通过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读者们读了本文,多会产生共鸣,并想到自己的父亲对自己的亲情和作者的父亲并没有两样。“当时的中国,军阀割据,列强势力明争暗斗,混战不休,百姓生活日益艰难。作者的家庭,因社会的黑暗也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在这一背景下,课文通过临别前父亲背影的描写揭示父子情深的主题,从家庭的境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景气;父亲的关切使作者感激,父亲的艰难挣扎令作者感动,这一切都显示出父子亲情的纯挚与可贵。”

经过此番介绍后可让学生更加容够融入课文,为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产生实际感,让学生不至于有不着边际的感觉,对于让学生联系实际有着良性的辅助效果。

总之,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会使教育质量得到行之有效的提高.。

小学分层教学心得体会

初二,我接了八班的语文教学任务,这个班是一个很特别的班级,特别的是很多老师不愿带他们班,学生一点规矩都没有,整个班级还没有形成有序的秩序,很多课基本老师无法正常进行,从初一到现在的初三,班主任更换了三个,英语老师换了三个,政治老师换了三个,历史,物理换了两个。班级总成绩从初一到现在一直是年级倒数第一。初一上语文是我带的,是唯一一门不是倒数第一的科目,期中第一,期末第三。语文初一下,因身体不适换了一个老师接应,语文成绩一下子和其他各门课一样位居倒数第一了。从此,更是稳居不定。初二再接手这个班,我的第一次目标是和全班同学一起制订的:努力倒数第三,后来期中考试居然倒数第四了。

期末考试目标是再进两名,结果居然是年级通行班级第三了,我的语文渐渐走上了正轨,孩子们对语文的兴趣和对我的感情比其他门课都好。虽然他们班的总分排名还是倒数第一,但我语文的教学已经可以游刃有余了,并且和他们相处,多了一些轻松和自由。我和他们像朋友一般相处着,在我眼里他们班没有一个不良少年,只是调皮活泼的多了点。带着对他们理解和欣赏的感情我慢慢的明白了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具体的。”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育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统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为了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在八班,我努力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实验之初,我根据自己班每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把他们分成不同层次的学习组:学习有困难的后进生组合成为“直接辅导、互助学习组”;学习能力较强,完成常规学习任务的组合成“间接引导,自主学习组”;学习任务完成后还有余力,常感吃不饱的优秀学生组合成“特殊引导,创造学习组”,接着,再实施异步教学,从而在分层教学活动中,对后进生以“乐”激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进行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中,让中等生力争优秀。优等生更加优秀。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要教给孩子们的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们好了。(教学论文)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后进生“陪读”,中等生“门前冷落鞍马稀”,优等生“一言堂”的局面。怎样让后进生、中等生也成为活动的主体,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优等生要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适时在小组中开展当当“小老师”,让有进步的学生都能当“小老师”,都能体验“小老师”的滋味,都能适时组织小组开展活动,展现自己的才能,得到别人的监督,在自我实践和小组成员的客观评价中找到自我、肯定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就能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和自信心,使他们形成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的内驱力,不断求知、不断创新。在一段时间的实验之后,我发现,让一部分人频频发言,一部分人“坐冷板凳”的现象彻底消失,大多数的课堂都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获。

如在上《芦花荡》这篇课文内容理解的提问上,就这样设置了层次,引导学生参与:对后进生要求用讲故事形式复述,中等生要求用自已的话概述主要内容,要求优等生能用简炼准确地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在教学《湖心亭看雪》一课时,也注意了在设问上的分层:后进生回答文中写景的句子是哪些?请找出来。中等生回答写出景物什么特点。优等生有感情的朗读并回答写景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由于课前设置了分层目标,使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可学性,又有驱动性。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行动,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发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因此,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角色地位发生了强大的变化,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学生间的互动,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自主学习的状态中。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初读课文后都会发现一些问题和提出一些问题。但是,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帮助,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开展辩论等方式进行学习。

我在教学《背影》一课时,就预先按学生学习的接受程度,给学生分好了学习小组,每组都安排有优中差学生。分组讨论:文中几次提到背影?每个背影的作用是什么?重点写了哪个背影?三个问题有层次,有梯度。在后进生,中等生,优等生逐一解决三个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动脑、动口、动手,都进行了独立思考,在讨论中学生逐渐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表述,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由此可见,正是因为有了学生之间的积极对话,才有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等一系列个性化的语文素养才得以提高。

学生的作业能准确、完整地反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教学反馈信息的学主要形式。由于课内时间的客观局限,同样分量,同样难度的作业很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步完成。若老师统一要求,不仅使老师难以调配教学活动,又使“优生吃不饱”“差生受不了”。长期下去,会造成优生感到简单而课内无所事事,纪律涣散,学习兴趣降低;差生则感到负担过重不能按时完成,留下作业的尾巴,逐步导致厌学情绪。因此,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内作业可以坚持“优生多而适当提高难度,差生少而适当降低要求”的原则。

如学完课文后,我们把课内作业从数量上进行分层要求:差生完成优生作业量的二分之一,即完成大部分基础知识题;中等生完成优生作业量的三分之二,即完成全部基础知识题和部分双基综合题;优生则完成所有基础知识题和双基综合题。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大约同步完成,教师可以统一调控教学活动,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查漏补缺,杜绝课内作业课外做,课内损失课外补的不良现象发生。比如,我在让学生背诵文言古诗词时,差生有时很难背全。我就划出一些重点语句让其背诵。优等生,我就额外的补充一些名篇给他们背诵。

再如,写作文时,我对后进生的要求是语句通顺、能扣住主题,对中等生的要求则是主题鲜明,材料安排合理,语言力求生动、优美,错别字少,对优等生的要求是主题有新意,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材料安排恰当,正确使用标点,无错别字。这样,每次作业,后进生不望而生畏,优等生一也不觉得乏味了。

本期,在评价时,我们遵循了弱化差别、淡化分数竞争的原则。采用“等级评价”与“百分评价”相结合的“双轨制评价”方法。从基础知识的掌握、朗读水平、思想素质、思维能力、作业完成情况、说话能力、参与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感觉自己在各自的原有水平上都有所进步,保持了良好的学习心态,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为持续发展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我在努力的找寻一些方法去调动所有的学生的学习劲头,最怕的是落后的学生彻底的放弃,所以照顾到他们的需求,给他们一个可以摘得到的苹果,远比高高悬挂的苹果更有实际意义。不放弃一个孩子,这是我唯一的宗旨,愿八班越来越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