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读理想的教育有感范文(13篇)

读理想的教育有感范文(13篇)

作者:薇儿

理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它可以激励人们奋发向前。最后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理想实现的重要性和意义,希望能启发和激发出更多的创造力和潜能。

读《诗意同行:追寻教育理想国》有感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诗意同行:追寻教育理想国》一书,书中使我感触很深的一段文字是:“我一你”关系的教育图景是我们所期盼的,百先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生命与生命的真实相遇。教育者不把受教育者当作是认识和改造的对象而是结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彼此感受对方生命的律动和成长的拔节,师生散开自己,共同沐浴在智慧的阳光和清泉,交融于生命成长的呼唤与应答中。其次是教育中交往的双方互为主体,互相作用、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相互理解,而又保持着各自独立的人格精神。教育者自觉提高自己的学识、专业素养和人生境界,尊重独立的生命个体,玲听来自每一个教育对象的心声,并用自己的学识、智慧和勤勉的态度,点燃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引领学生对美好情操的感悟和体验;不断充盈自己的情感和精神世界,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跟教育对象的距离,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再次是教育双方的相遇,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是智慧的碰撞;不仅是智慧的碰撞,还是情感的共鸣;不仅是情感的共鸣,还是灵魂的共振。教育以“育人”为根本宗旨,以激发人的自主、自律和自觉为根本任务,发掘适合学生学习和进步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策略,实施能够与学生生命和智慧成长产生核磁共振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教育最终回归到促进人的全面和谐个性发展的本源状态。的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做到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我们对待他们要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心中的坚冰”,让他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虽然我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却可以象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与勇气和智慧同行。

高一教育叙事:让爱与教育同行。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作文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打开了那本棕色封面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几拜读后轻轻阖上。然而我的心却不能随书页的合拢而平静,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肖川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和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这是一本写给“教育者”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

他道出了教育成功的前提,也点明了许多人失败的根源。它像一盏明灯,为我的教育导航。这本书谈的内容很丰富,“用思想提升品质”“教育的意蕴”“审视教育目标”“完美的教学”“教师的学习与成长”“教育期待”教育教学生活方面作者均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一、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或政治、法律的传授和输。

他提出“要尊重儿童需要,崇尚自然,创设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一种社会机构,它服务于三大目的;对学生监护、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水平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诸如兴趣、态度、价值的其他那称之为学习的行为等)教育是对人的成长提供服务和帮助:学校绝不可能是军营、监狱、医院,应成为人民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在人的童年和少年时,应该展示出生命的灿烂,跃动,纯真与生机勃勃”。真正的学校应当是“日常生活话的”不应当拘泥于规则和机械憧憬式死板运做的体制。而应当促进不用语言、不用教诲,而凭本身的气息和意义起到教育作用的日常生活方式自发的出现在学校里。然而这一点似乎没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我们的教育似乎更关注儿童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规章制度的依从态度,而他们本该养成的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则掩盖在教育的这种社会职能之后,被有意天意忽略了。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木神通,可在他们身上确难寻真情流露,个性释放。

二、有关“教育的目标”

作者认为现代社会需要培养的是具有理性精神、具有广博深的基础文明的教养、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有效地表达自我的能力、具有自我延伸的能力、具有自由与责任的意识和能力。概括的说,说是有灵魂有头脑有专长能够创造幸福生活和服务社群得人。在说到什么是良好的教育时,作者写到“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天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

“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到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说过一个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思索过某一个问题;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倦,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生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从这里我们可以嗅出这里的乌托邦气息,看到一相没有被黑夜与习惯所摧毁的童心在跳动。读了这样的充满理想与激情的文字,谁又会无动于衷呢?我把这段文字抄在黑板上,让六年级的学生读分享它的诗意,让他们从小学会追求崇高。

三、求教学的最佳效果。

他认为“学校教学应该致力于培养性理智的好奇心、关心人类命运,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类的胸臆与襟怀,使受教育者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具体言之,即(一)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二)切入并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三)帮助学生构进人类知识的完整图景。(四)提高学生的需要层次。怎样追求教学的最佳效果,他认为把握好教学的四个基本素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时机、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即“启”和“法”、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效果:包括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的唤醒与张扬、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创造型人格的生成确立。他认为完美的教学能唤醒沉睡的浅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四、学习方式就是人的存在方式。

他告诉我们“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富有权养、有独立性、有自信、自由、自律、敢于冒险、具有创造力、足智多谋、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决策和讲求效率的人”。“学习是我们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开启繁荣富裕、文明幸福之门的钥匙。”“学习是产生一切探究活动和创造活动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终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不由想到我们的这次课程改革,本次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我们教师学生有多少人是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存在方式呢?多是按别人要求人云亦云。盖兹达等人指出“一个好教师应具有的人格品质”包括:提高别人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果断性以及形成并巩固他们为人处世的积极态度”等等。我们教师的学习眉睫:一方面自身学识的浅薄,在学术面前是小学生,另一方面工作的现实,考试的压力,没完没了的作业,教师无暇提高自己的学养。教师只有自己学会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肖川博士给予我们教师的是真诚与深刻,他与我们一起分享着这个时代的梦想与温暖。

五、学会闲适“别将生命之弦勒的太紧,留一份闲适给自己闲适不是慵懒,不是无所事事的光阳虚掷。

它是生命积极的存在状态,是生活意趣的尽情挥洒,是没有喧嚣与逼灰的心灵空间。理性的顿悟,灵性的开发,需要闲适;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也要闲适;创意,往往在闲适轻松时翩然而至;情趣,也每每在闲适从容中一展风采。”他是个倾诉者,他享受着倾诉的快乐。他在深夜与自己推心置腹,他鲜活、灵动的文字难得掩饰自己的痴迷。他告诉别人最美的是“留一份闲适给自己,享受生命的从容与韵律”。他告诉人们体验生活的美妙意味是一个需要修炼与学习的过程,更需要心灵对世界深刻、持久的凝视。这些文字因思想的开放性、彻底性而越发清澈敞亮。

读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你会感到是那样的亲切与随和,它表达的是一种情怀、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他对教育界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予以学理上的阐释,并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他的文字似淡雅的香茗,胜陈年的烈酒无不体现着一对对美的追求和趋从。读了这些文字,你会感到是那样的恳切、热情执着,是如此的激烈、深刻,你会感受到自由思想力量,会憧憬着幸福的教育生活,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我希望我们能让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虽然梦和理想,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有距离,但只要他们带走的不仅是知识的蜡烛,还有理想的圣火,我们的理想之舟就一定能够在深蓝色的知识海洋中,破浪前行,驶向希望的彼岸!

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这几年来,我从幽默风趣到不苟言笑,距离学生心目中和蔼可亲的老师形象已很远很远,慢慢地主张对学生批评与表扬并行。总认为今天我给了他们些许的压力与严厉,是因为我知道现实是真切的,温室里培养不出参天大树,真正的雄鹰就得练就一双过硬的翅膀搏击长空。因此,在选择讨同学们欢心与严厉之间,我更多的时候选择了严厉,因为我教同学们的'三年,就要为同学们以后的三十年负责。但是,他们还是小孩子,被家长宠惯了的孩子,他们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吗?他们是不能。

翻好了书,我闭上眼睛。有这么一段话,在脑中挥之不去:“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当孩子们非常正常、非常优秀的时候,教师不去肯定他们,激励他们,而是将他的问题‘放大化’。因此,我觉得我们很多教师扮演的就是一个‘刽子手’的角色。在我们教师的手上,不知道失去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知道失去多少鲁迅、郭沫若,不知道失去多少非常优秀的人才。……”我也在反思同一个问题:在一个差不多60人的大班级里,是不是很多学生可以挖掘的才华被我埋没了?是不是学生做好了等待着我表扬而我却忽略了,致使他们失去了动力?我想曾经是的。

教师演讲稿: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

xxx:

“写作是一种告别自我的方式,过去的感受与思考凝聚在文字里,那是往昔的剪影。洗去昨日的风霜,带着不变的理想,准备着迎接明天,于是又再一次出发,只有目标,没有终点。”静静地读完了著名教育学者肖川博士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最后一段,回味着这诗一般的语言,凝视着那淡雅素洁的封面,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好久没有这样认认真真地读完一本教育专著了。既不是完成任务,也不是应付考试,更不是为了晋升职称而炮制论文。只是原始的,单纯的,因偶然与之相遇,又因好看而被深深吸引。我想,这也就是一本好书最大的魅力所在吧!

“与经典为友”、“教育的灵魂”、“完美的教学”等等。书中这十个直抵人心的话题,把我引入了那鲜活灵动,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的教育学的视界,原来教育竟然可以这样的富有诗意!用肖川自己的话来说:这本书是他用心血、生命、道义和良知写成的,是十多年集腋成裘的产物。

看了这本书,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写道:古代《学记》有云: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由于这种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萌,学生对教师只有膜拜景仰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其为自己服务。现在,人们提出了‘教育消费’的概念。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是使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因此,我认识到,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绝不应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气质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诚如狄金森所说:没有一艘船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动的诗行,把人带向远方。这本书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以满腔的热情高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它让我在学习教育理论的同时,领略到了文章的理趣、情趣与文趣,既培养和激发了我们一线教师的理论兴趣,又能提升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以随笔的形式,对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学理上的阐释,并发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从而收到以小见大、以孔窥豹、洞幽察微的效果。它第一次让我领略到教育随笔这种表达方式的魅力:它随和、随缘、随意,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只是有感而发,像朋友间的抵膝而谈,不求全面,不求严谨,甚至不求客观公允,只求谴一己之意趣,痛快淋漓,嬉笑怒骂。这种逻辑实证之外的表达的美。这种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行云流水一般随意而不随便的文风,喜也,怒也,哀也,乐也,似淡雅的香茗,胜陈年的烈酒,时时处处,字里行间,无不显示着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体现着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对美的追求。它不仅是一种写作的风格,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自然流露,正如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读《我教育理想》有感

最近细心品味《我的教育理想》作者的教育理念,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成熟。作者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我心中对教师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触动。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一些人,他教1年,然后重复5年10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5年。一个实实在在教5年的人,与一个教了1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的成就是不一样的。爱孩子,不是光给孩子们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

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像力和全部能量、智慧发挥到极限,永远没有止境的事业。我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首先就要热爱这项事业,对教育充满激情。教师要不断学习,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活水源,使学生酣畅淋漓地学习。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单纯的,可爱的孩子。我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时刻关心他们,同时我还要做一名关注社会、有责任感的教师。教师教育祖国的未来,意义重大。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书中的几句话深深打动了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扪心自问,我发现我离这样的要求相距甚远。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以这些标准来激励自己,要求自己,促进自己。

读《走近最理想的教育》有感

根据县局安排,经胡股长推荐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所著的教育精华《走近最理想的教育》一书。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只读到第一辑第二节,就是这两节内容刷新了我对学校、教师的认知,朱教授用他那。

诗词。

一般的语言阐述了他心中最理想的学校、最理想的老师是什么样的,每每读到都让我心潮起伏,收获颇多。

其中第二节的“我心中理想的教师”这一内容是我感受最为颇深的,朱教授说: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多远,作为教师不仅要把理想播种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里。想想自己曾经也有理想,也有梦想,但浑浑噩噩几年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初的理想和梦想都已被时间所淹没。拜读了朱教授的教育精华后,我认为自己必须重新拾起自己最初的梦。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不断地让自己更优秀。

书中说道理想的教师是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是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充满爱心,受学生尊重的;最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我认为朱教授的说法是根植于教育土壤最完美的解释了什么是最理想的教师。我决定以后用这样的“镜子”来检视自己的工作,自我的责任感和爱心及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对照这样的理想教师我才发现自己距离真正的优秀还有很远很远,但我愿意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克服现实缺陷,慢慢朝着原有的教育目标前进,期望能离理想教师更进一步。

我心中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懈奋斗和挑战的人。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和准备,随时准备着挑战困惑,更重要的是挑战自己的人生极限。人的追求往往是无止境的,有自信心的人,能够通过自强不息的挑战将困难和自己心中的情性踏之脚下。挑战困境的同时,挑战人本身这一屏障,只有不畏艰难险阻的人オ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读《理想的教育》有感作文

每一个人都是有理想,这儿一位老师少了只腿,可他不气馁,把理想系在风筝上,越飞越高。他一个瘸男生,比躺在医院病床上抱怨着自身的腿的人强多了。作为老师,瘸了是十分不便的。或许,他的理想是好好地当一位老师,那n,他的理想系在了风筝上,每一次都非常的高,飞得非常的好,他的理想离他压根就很近了。

也曾用过把理想系在风筝上,让它飞高飞远,让自身的理想依靠自己走,自身向理想走去,可却]有做到:

我写过一封书信,上边的热菔氢慊冢要自身努力学习,等同于计划表,可当我想做这件事情时,却身不由己,情不自禁地把它给撕了。

我确实无法释怀,刘老师的理想率早已少了一大半,他却能挺过去,可是我,懒散得连自身标准充裕了还不知足,还跟自身的理想怄气,我真不应该呀!

只愿自己理想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拥有坎坷挺胸仰头;自豪了,自身改过;飞高了,绝不满足!朝自身的理想飞吧!!

读《理想的教育》有感作文

《和谐:教育的追求与理想》一书中提到:教与学的和谐是和谐教育的核心。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交际氛围是实现和谐的教与学的有效途径。营造和谐的课堂交际氛围,能够真正调动学生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改变课堂教学波澜不惊,了无生气的状况。

营造和谐的交际氛围,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的实施为保障。教师要关注并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宽容学生的不成熟、不完美,因势利导,生成和谐的课堂交际氛围。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当学生对于问题有个性化的理解时,要加以“导”,而不能用自己的“情感霸道”粗暴地对待学生,不能压制着学生认同教师自己解读出的感觉(或者根本就是照教参宣科的答案)。否则,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伤害了我们的学生以及我们的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必须维护学生思维的连续性、流畅性。由于传统师本定位的惯性作用,有的教师仍习惯于居高临下地传经布道,常常是学生刚刚进入阅读和交流互动的心理情境,教师便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断学生的交流活动,每个学生发言之后都要强行插入自己相近的点评、阐释和讲解(有的是重复学生的发言,有的甚至还不如学生的发言)。而学生则一次又一次地被迫中断自己的思维过程,去聆听教师所谓“高明”的大段阐释,待到听完之后,便很难再回到原先的思维起点;好不容易重新思考,刚一起步又被强行中止,听其唠叨。学生思考探究和交流碰撞的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其对文本材料感知感悟的深度即得不到保障。这是无法保证课堂交际氛围和谐的原因之一,也是导致不少语文课堂教学流于表面、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从而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因此,激趣情境的设置,肯定有利于和谐的课堂交际氛围的形成。然而,只要能激趣,就一定可以带来和谐吗?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手段从属于目的,创设激趣情境不能离开教材的内容和一堂课的总体目标,切忌无的放矢。然而,有些教师就为趣而趣,随意性很大。他们脱离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借题发挥,大“放野马”。有些课堂教学,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虽新意迭出,学生也可能兴趣盎然,但却与课程的内容没有实质性的联系,是在课程内容(糖果)上人为裹的一层糖衣,学生可能只是被花花绿绿的糖衣所迷惑,对五颜六色的糖衣感到兴趣,至于自己吞下去的糖果是什么,他却全然不知。这样的和谐,充其量只能是形式的和谐。

其次,创设激趣情境要按照心理学的原理,讲究科学性,准确把握激趣手段运用的质、量、度,切忌肤浅油滑。有的教师只求“活跃课堂气氛”,不惜插科打诨,做作表演。如一位教师讲《故乡》,从头到尾表演起杨二嫂的卖弄风情,尖酸刻薄,闰土的呆滞恭敬,至于环境渲染的特色、人物对照的匠心则全给这手舞足蹈冲淡了,冲散了。张志公先生曾告诫我们,语文教学要“多探讨一些实的问题”,可像这样哗众取宠的“教学技巧”,有多少实的成分呢?这样的和谐,充其量只能算是肤浅的和谐。

当然,要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要高扬人本主义的理念,通过多元互动的教学活动,在“亲、助、乐”的师生人际情境和“美、趣、智”生动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主动感受、体味,想象和思考,在多向互动中表达、交流,质疑并创造,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获得心灵的滋养,能力的生成,情感的濡染,心性的陶冶,使每个孩子的个人潜能得以发掘和超越。诚如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所强调的那样:“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始终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营造和谐的课堂交际氛围的前提,更是创造和谐教学的基石。

读理想有感

你有梦想吗?你有勇气去战胜困难追求梦想吗?读《扞卫自己的理想》让我懂得了许多。

这篇短文讲述了韩国第14任总统金泳三的人生经历——1927年12月20日,金泳三诞生在韩国庆尚南道巨济郡的一个小渔村里。上学时,成绩一直出类拔萃。有一次,金泳三和同窗好友谈古论今,在交流将来的志向时,突然产生了将来要当大总统的想法。他立刻铺开纸张,写下了“未来大总统金泳三”这八个字贴在宿舍里,成为了他人生奋斗的目标。后来,不管有多少人的嘲笑,不管生活有多么艰苦,但他还是不停地朝着自己的预定的目标努力前行,最后终于挺了过来,并实出了梦想。

没有梦就没有希望,没有实事求是就没有成功。有了梦想,蒲公英就开始乘风而行;有了梦想,丑小鸭变成了高贵的天鹅……这次阅读了金泳三的生长经历后,更让我坚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要我坚守梦想,不懈努力,相信定会有梦想成真的那天的。

走进激情诗意的教育生活读朱永新先生的《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我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第一章——我心中的理想学校,突然感觉信心倍增,我一直迷茫和疑惑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我校一直探索走特色兴校之路,可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又没有理论可指导,我甚至怀疑自己的理念是否正确,想过放弃。可是又不甘心,所以一直慢慢的探索着前行。读了这一章内容,我找到了理论指导,找到了榜样引领,使我更加有信心坚持我的理念前行!

一、特色兴校。

朱永新老师在书中强调:学校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没有优势。当时我也是基于这种想法,决定特色兴校,以特色促兴趣,用抖空竹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先喜欢学校,进而再喜欢学习。空竹运动形式多样,适合于各个层次的学生,事实证明也是这样,现在每个学生都喜欢上了这个运动。同时我校又把绘画和手工作为特色课程进行开发,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习惯,这就为后来的小组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特色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为了学生发展,一切活动都必须是为了学生,没有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毫无意义的。

二、校长的人格魅力。

校长不是管理学校、管理教师的人,不能靠权利管理学校、管理教师,更不能压制教师。校长的人格魅力不是靠制度得来的,更不是靠权力得来的。校长就是发现教师的优点、特长,把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到极致。我认为校长的人格魅力来自于校长不断的读书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校长的人格魅力来自于校长的身先士卒,来自于校长的模范带头作用。每件事校长都带头去做,都努力陪同教师一起去做好,那教师自然就会认同你、亲近你、跟随你,那校长的人格魅力自然也就有了。我校现在没有任何制度,但是老师的工作积极性非常高,用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乐意干,我们想跟你一起走。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所谓的人格魅力吧!

三、学校的品位。

品位,就是学校的每一处、每一个细节都成为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我在国庆节期间,在学校的围墙上书写了关于新教育、传统文化、空竹、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内容,给学生营造一个潜移默化的氛围,让学生时刻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校还贯彻“给学生留白”的思想,本着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人文理念,班级文化、走廊文化都是用学生的作品布置的,也都是学生自主设计的。虽然我们没有订做版面,没有高大上的外在的“校园文化”,但是我们有内涵的、软实力的文化——那就是为学生留白的理念,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以德促智,立德树人”这是我们的目标,引进国学,坚持师生共读《论语》,让经典走进课堂,跟随古圣先贤遨游在智慧的海洋。学生有了人格和品德,有了智慧和志向,那学校的品位自然也就有了啊!

我们做的还很肤浅,但是我们有了方向、有了目标、又有了朱永新老师的引领,我坚信,我们会走的更好、走的更远。一件事,一群人,一辈子,一起走!

读《理想的教育》有感作文

理想,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是我们的好帮手;理想,是我们的朋友;理想,我们是你的“粉丝”啊!理想,是你促使我们向成功迈上一大步,是你让我们飞向我们理想的天空。

《理想》这篇文章作者是流沙河,主要说明了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性,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坚持不懈地为理想而奋斗。

当我读到“那时妖魔在考你的坚贞,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这句话后,我感悟到了如果去追求理想的信念被动摇了,理想就会被扒窃。告诉我们要视理想为生命,切莫失去。

我又想了一下,觉得自己也很容易被动摇。

有一次,老师在讲课,我在下面想:将来我能做一位老师该多好啊!所以我下定决心做一位负责任的英语老师。

直到我看到《理想》这一课,知道理想就像生命一样重要,不能没有理想。

理想是我们的朋友、帮手,是理想让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

读《理想的教育》有感作文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头光说不做的小驴儿,他叙述了这样的一件寓言故事:一头小驴儿,梦想着盖一件十分大的房子。可许多年过去了,他并没有做它想象中的房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光说不做,否则会一事无成。

还有一次,妈妈给我定了学习计划,可一下子又遵守不了了。特别是练字时,说好一天练四页,可直到今天,我才练到12页呢,每次都是三分钟热度,没有毅力,坚持不了,我很爱玩,一玩起来,我就把所有事情抛之脑后了。

我今天读了《小驴儿的理想》这篇文章,我一定要作到说到作到。不说大话,不能光说不做,直至今天,我才深刻理解了“光说不做假把式”这句话。

愿天下的“小驴儿”们醒悟过来吧!不要掉进光说不做的陷阱了。

读《理想的教育》有感作文

最近读了《理想和兴趣》这本书,懂得了什么是理想。理想就是一个人终生奋斗的方向,是鼓舞我们战胜困难,不断前进的力量。如新长征突击手戴建宁、巢军,年青的书法家程与天,自学成才的大医师陈远浩,以及威震球坛的女排名将郎平等等,他们都是一些平凡的人,却有着不平凡的理想,因此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

我是一个小学生,我心中充满着美好的理想。天上的星、山上的树、园中的花、池中的鱼,都常常吸引着我。我喜欢老师,喜欢爷爷、奶奶,喜欢爸爸、妈妈,还喜欢那些平凡的工人、农民、解放军叔叔。我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一定把喜欢的人、喜欢的事写成书,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喜欢他们,学习他们勤勤恳恳为“四化”做贡献的精神。也许有人说我想当一个文学家,是的,这是我的理想。我要用我的笔去歌颂我们的祖国,歌颂我们的党,歌颂我们的人民!当然,我还必须努力创造实现这个理想的条件。首先我要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打好基础。

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学习起来就有劲头,生活也就格外有意义。那些不子学习,东游西逛的人,他们没有崇高的理想,也就像没有灵魂一样,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永远也享受不到奔向理想之路的欢乐。

从现在起,我将一步一脚印,像我崇拜的那些杰出人物一样,朝自己选择的理想之路勇敢地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