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秘知识>论文国内外现状查资料呢(精选5篇)

论文国内外现状查资料呢(精选5篇)

作者:MJ笔神 论文国内外现状查资料呢(精选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国内外现状查资料呢篇一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还是意识或上帝的创造物,这一哲学基本问题是贯穿整个人类认识史并争论极为激烈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蒙古先民们也进行过反思,并得出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另一种观点便是创世说,认为世界是天(腾格里)或佛祖(布儿罕)创造的产物.这种观点主要集中在早期蒙古的神话故事、英雄史诗、图腾崇拜和萨满教当中.元朝、北元和清朝时期这种创世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原先的以萨满教为主线的内容与形式逐渐被佛教或佛教与萨满教的混合体所取代.虽然说这种自然观把自然界的形成、变化和发展问题神秘化了,但是它作为蒙古族认识史上不结果实的'一朵鲜艳的花朵,其中也必然包含很多合理的成份.发现其中的合理成份,并使其运用于今天或服务于今天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作者:乌峰wufeng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治经济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刊名:玉溪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ofyuxiteachers'college年,卷(期):200622(7)分类号:c951关键词:蒙古族早期创世说生态观

论文国内外现状查资料呢篇二

我国自1986年建立第一个风电场以来,风电产业在我国得到空前发展。截至12月,风电累计核准容量13765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7716万千瓦,继续保持世界风电装机量第一。随着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快速增长,同时,人才培养体系的结构问题也日益凸显,对风电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风电人才的特点

我国可利用的风资源储量丰富,陆上风资源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三北”地区,包括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新疆、河北等广大地区。我国有绵长的海岸线,海上可利用的风资源储量也相当可观。丰富的陆上及海上风能资源,为我国风能的规模性开发及长远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风电行业产业链较长,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全方位的。目前主要集中于风资源的测量与评估,风电场设计规划,风电机组设计制造,风电场的施工与维护等相关专业技术领域与管理环节。风电产业的人才要求具有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的特点,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理论结合实践,创新能力强

风电机组的设计制造,风电场的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等,是集空气动力、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发电技术、自动控制和高可靠性优化设计为一体的综合创新性技术工作。风电人才应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多学科专业知识,风电领域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在现场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

风能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的特点,因此,风力发电存在并网控制的难题,需要很好地加以解决。随着风力发电机单机容量的不断提高,大型机组稳定运行控制技术以及风力机叶片、轮毂、齿轮箱、塔筒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寿命和安全性等诸多技术难题也需要不断地解决。解决这些难题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风电人才需求的重点。

国际交流能力

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晚,相关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非常缺乏。丹麦、德国、美国等国家的风电产业发展时间长,在国际上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以vestas、gamesa、ge等公司为代表的的风电装备企业技术水平较高,要很好地同它们进行技术交流。需要风电人才掌握必要的外语知识,同时还应了解相关国家的人文、社会及文化。同时,随着国内风电技术的进步,国内风电企业也需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需要风电人才具备良好的国际交流与沟通能力。

良好的心理、身体素质和吃苦耐劳精神除上述要求外,风电人才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身体素质。几乎所有的风电场都远离都市,环境较为艰苦。风电场专业技术人员还要能够在多种气象条件下,上到几十米、百米高的塔架上进行高空作业,对风电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如果不具备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吃苦耐劳精神是很难胜任的。

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风电人才的培养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较晚,当时的人才培养规模较小,主要是满足少量风电研究机构的用人需求。近年来,我国风电事业以超常规的速度快速发展,装机规模及单机容量不断提高,风电产业面临巨大人才缺口。目前,我国风电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通过高校培养和在职培训两种渠道进行。

高校培养

高校培养包括研究生、本科生以及高等职业教育。

(1)研究生培养。我国风电领域研究生的培养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于本科和职业教育,主要为相关风电研究机构培养高级研究开发人才。较早进行研究生培养的高校主要有沈阳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工科院校。毕业论文以实际的技术需求为导向,指导教师多为相关学科教师兼任,没有独立的风电专业,培养模式较为灵活。早期的风电专业研究生培养具有规模小、选题灵活、目标单一的特点。

(2)本科生培养。开始,华北电力大学率先创办了我国第一个风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学科性质为工科,学制4年。此后,教育部又相继批准河海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等少数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办“风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风电专业本科教育逐渐呈现规模化、系统化的趋势。随着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本科教育将逐渐发展成为风电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主要途径。

(3)高等职业教育。针对风电行业的特点及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风电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也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成为风电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具备风力发电设备的安装、调试、检测、运行与维护等基本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培养的人才面向风电行业基层工作岗位。截至目前,全国一批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了风电专业,开始风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风电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队伍保障。

在职培训

风电企业参与的在职培训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补充。由于风电产业发展迅速,一些风电企业的专业人才是由原来的火电、水电等其他电力行业转行而来,他们有电力行业的工作经历,工作经验丰富,但缺少风电专业的相关知识,对他们进行在职培训,也是缓解风电人才紧缺的'一个有效途径。另外,新入职的年轻专业人才也要必须经过必需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风电企业与高校联合,利用高校的良好教育资源,为风电企业人才进行在职培训。二是企业的自主培训。华锐、金风等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借助自身完善的研发体系,积极开展风电高级研发人才的培训。国电、华能、大唐等风电开发企业,对内部员工也开展了风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三是风电企业与发达国家共同培训。金风科技、龙源电力集团与德国等风电发达国家合作,开展风电人才的培训。在为本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同时还承担外单位风电人才的培训业务。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虽然风电人才的培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远没有形成与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反映在人才培养的数量问题、质量问题以及人才培养体系的结构问题。

人才培养的数量问题

按照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速度及规划,到我国将实现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的目标。对比德国风电人才需求状况,按37人/万·千瓦从业人员标准,届时我国风电行业将需要约54万从业者,其中的40%、约21.6万人为高端技术人才。虽然近年来相关高校的专业数量和招生规模不断增加,但仍难以形成对风电行业人才需求的有效供给,加之实际工作中人才队伍的流失,远远满足不了风电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规模和数量问题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制约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

风电企业对风电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较高。由于目前风电企业和高校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有待于与企业的进一步对接。由于忽视了风电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等的特殊要求,导致高校培养的风电人才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难以满足企业用人的实际需求,突出表现为动手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弱,创新能力不强等方面。

人才培养体系的结构问题

结构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知识结构两个方面。随着近年来风电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建设,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以本科生教育为基础,研究生、专科生为补充的人才培养模式,缓解了当前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人才短缺的问题。但从风电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长远需求来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仍然是任重道远。一方面应继续加强本科生培养,保证培养的质量和数量,同时也要兼顾研究生和专科生的培养。做到“抓好中间带好两头”,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既能考虑当前、又可兼顾风电事业长远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对策

为保证风电事业在我国的健康持续发展,针对风电人才培养中出现的规模问题和结构问题,重点应采取以下调整措施,逐步规范并加以解决。

加强本科,优化培养体系

本科生教育是风电人才培养的基础,是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需不断加强和完善的部分。目前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处理好本科生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的问题。“数量”问题是指要合理地控制人才培养的规模。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条件下,适当地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增加数量。“质量”问题是针对目前人才培养的质量仍与现实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实际,如人才的动手能力弱,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给予加强,提高培养质量。总之,本科人才培养是风电人才培养的主体,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同时,研究生培养和专科生教育也是风电人才培养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方面,不能偏废。研究生教育应体现“少而精”,主要工作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职业教育则更多地体现在整个应用型人才的有效供给,为风电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广大的基础应用型人才的保障。这样做才能保证风电事业的发展后劲,为风电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才队伍支撑。

产学研相结合,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作为工科专业,动手实践能力强是风电人才的基本特征,需要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和实践教学基地与之配套。高校拥有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但是实践教学基地相对缺乏,影响到风电人才的培养质量。应进一步加强高校和企业的沟通和协调,利用好高校和企业的各自资源优势,建设和强化建设一批校企联合的生产教学实训基地。我国众多的发电企业对于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充分的可能。强化实践动手能力,是目前我们在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今后,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也还需要科学定位,系统规划,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风电产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目前,虽然在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风电人才培养体系,但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以及风电企业相互协作,发挥各方的积极性和资源优势,为风电人才培养共同努力。人才培养是长期而艰苦的事业,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为风电事业在我国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论文国内外现状查资料呢篇三

1.风电产业增值税变革历程

建国以来,我国增值税税制共有两次重大变革,一次是1994年税制改革,一次是实施的增值税转型改革政策,1994年前,电力行业征收的是产品税,发电环节按0.01元/kw.h计征,而供电环节则按销售收入的10%计征。1994年后,风电行业按17%的税率征收增值税,这大大增加了风电行业的税收负担,为此,在原中国计委的文件中,首次将风电列入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名录,风电场开发享受增值税减半的优惠政策。7月1日起,东北三省的装备制造业等八个行业作为增值税转型试点;7月1日,将试点范围扩大到中部六省26个城市的电力行业、采掘业等八大行业;7月1日,将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个盟市和四川地震受灾较严重的地区纳入转型试点范围;201月1日起,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增值税新政策,自年1月1日起,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全国范围内(不分地区和行业)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中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因此,转型改革后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仍然是上述范围。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不能纳入增值税的抵扣范围。

2.增值税转型对风电产业的影响效应

(一)增值税转型对风电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增值税转型能有效降低实际税负风电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很高,即在风电的建设中投资总量大,固定资产占总投资额的比例高,其中风电机组设备一项就能占到总投资额的70%左右。按照增值税改制前的生产型增值税,由于固定资产中的已征税款不允许抵扣,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少,因此风电的增值税实际税负要明显高于一般行业,在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后,风电的实际税负水平开始下降,风电企业的成本将得到有效控制[2]。

(2)增值税转型可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在能源市场上,风电作为新能源与常规化石能源的煤电相比存在着电网接入、技术支撑体系和资源评价等诸多的竞争劣势,生产成本过高导致的电价水平居高不下无疑是最为主要的因素。根据增值税改革方案,矿产品增值税税率将从13%恢复到17%,但风电项目增值税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则实施减半征收的政策即17%减少到8.5%,同时,在增值税转型前,煤电项目已经有进项税额抵扣,风电项目几乎无进项可抵扣,因此风电项目税负远高于煤电[3];增值税转型后,作为资本有机构成更高的风电行业,在固定资产抵扣这一项上获益更大,两者之间的税负差距将大为缩小,风电产业在能源市场的弱竞争性将得到有效改善。

(二)不利影响

(1)增值税转型后风电产业税负仍高于其他行业由于行业的'生产特点和投资结构的不同,增值税转型对各行业的税负影响并不相同,虽然增值税转型对风电产业本身起着降低税负的作用,但由于风电产业在转型前税负已经较高同时转型后对风电降低税负的作用力度有限,使得风电产业的整体税负水平仍然高于大部分其他行业并远高于各行业的平均增值税水平[4]。

(2)政策利好存在着抵消效应按照20原中国计委的政策文件,风电被列入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名录,风电场开发享受增值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增值税转型后,由于风机等设备投资在风电总投资中占据着较高比例,在风电投产运营的初期,增值税进项抵扣政策使得风电企业增值税应缴额几乎为零,企业本该享受的减半征收的增值税优惠政策无从体现。

(3)地方政府利益受到一定影响从宏观角度而言,增值税转型通过降低风电行业的税赋对促进风电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增值税转型也同时带来了较大的利益调整,在消费型增值税税制下,由于允许抵扣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风电场上缴税额大幅度降低,地方从风能资源开发中所获收益大大减少,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方政府对风电场建设的积极性。

(4)加速了地方保护主义政策的出台在增值税转型后,地方政府为了弥补利益上的流失,在实际的政策执行中出现了众多的地方保护主义乱象,包括要求风电企业购买当地设备;要求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在当地建厂;借各类名义提高或征收新的税费;收取风电建设发展专项基金等。这些都直接导致了风电开发成本的增加。地方保护主义的出台对于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3.政策建议

(一)加大风电的增值税政策优惠力度

风电产业具有生产运营前建设投资成本高,建成后经营成本较低的特点,因此在投产以后增值税进项成本抵扣方面较少,即使按照增值税率17%减半征收,风电成本仍高于常规的煤电成本,这与国家对风电的鼓励发展导向相违背。建议对风电企业采取运营的最初几年不征增值税、或是按照更低的百分比如25%比例征收、或是将风电企业调整至小规模纳税人税率水平等增值税减免的税收优惠措施[5]。

(二)适时开征风能资源使用税

我国目前开征的资源税税目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等常规化石能源,但是作为一种能源资源,风能资源特别是陆上风能资源较为有限,为了体现资源的稀缺性特征,可以对风能资源开征资源使用税[6],同时,为了与国家鼓励开发清洁新能源的能源发展战略方向相一致,可以对传统化石能源征收环境补偿税以提高风能开发的市场竞争力。在风能资源使用税的征税上可以采用原油、天然气方式相同的从价计征方式,在税率制定上应充分考虑增值税转型对地方政府税收的减收影响以及相对于传统化石能源的比较优势;在开征风能资源使用税的同时,由于风电企业的运营成本随着税收的开征而增加,可以考虑上调风电企业的上网电价以保证产业能够充分享受增值税转型带来的成本下降的发展机遇。

(三)增加中央政府的税收转移支付

除沿海地区风能资源外,我国陆上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青海、甘肃等经济欠发达省份,增值税转型在短期内造成的税收收入锐减对于产业发展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不能承受之重,因此,在风能资源使用税短期内不能开征的前提下,建议政府将征收的国家财政风电增值税收入按照地方政府的税收减收情况部分或全部返还给地方财政[7],用以弥补地方政府在风电项目经营初期的增值税损失,从而重获地方政府对风电产业发展的投资支持。

论文国内外现状查资料呢篇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并且竞争对象也凸显出多元化的现象。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时期,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只是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之间的竞争,而更注重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学习型人才以及员工执行力的竞争。其中员工的执行力尤为重要,员工执行力的提高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而提高员工执行力的有效方法就是激励机制的建立和有效实施,下面以风电企业为例探讨激励机制在风电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2激励机制的理论依据

激励机制的理论依据来源于心理学。所谓激励就是通过对人的心理的需求的刺激来激发此人对某件事情或某项工作的执行力。激励机制应用在风电企业管理中就是通过采取科学的手段或方法,刺激员工的心理需求,以此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行为的执行力,并且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自主能动性。风电企业建立激励机制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同时使企业员工在提高执行力的同时最大化地去体现自身的价值,提高自己自主创新的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便为企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文国内外现状查资料呢篇五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对能源的需求和依赖也越来越大。为解决日益紧张和恶化的能源危机,改善环境,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加快了对新能源的开发与研究利用。风力发电技术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近年来备受关注、重视与利用,是一种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新型发电技术。

一、风电发展的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工业革命的继续推进发展,世界性的能源危机持续爆发,同时能源需求却源源不断,并且逐年呈上升需求趋势。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绿色环保清洁能源,既不消耗矿物质能源,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其建设周期短、建设规模灵活,具有极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风电作为新能源发展项目,因其资源丰富,绿色环保,可再生,技术成熟,对解决能源危机是一个很好的出路。我国是风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风能储量世界第一。按照开发利用60%的比例,那么风能将满足目前我国的全部用电负荷与需求。

二、风电研究应用的意义

自古以来,其实风能很早就被利用,风车抽水、风车磨面等就是很好的例子。风力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其潜在能量巨大,全球的风能约为2.74亿兆瓦。其中可利用能源约为2百万兆瓦,同比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要大十倍,是通过燃烧不可再生资源获得能量的三倍之多。当前,我国80%以上的发电量主要依靠煤电,这样一来,既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又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恶化。

为了改变因为煤电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有效保护煤这一不可再生的资源,大力发展风电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发展采用风力发电,不仅低碳环保,还不需要为风力资源投入成本,大自然的风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风力发电也不会造成环境辐射或空气污染,利用好了还可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们国家风力资源丰富,这为风力发电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所有的这些,都为风力发电成为今后新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提供了各种保障和有利条件。

三、国内、外风力发电技术发展现状

(一)国内风力发电现状。近现代以来,我国利用风力发电的历史较国外晚一些。尤其和风能发电发展非常发达的国家如德国、美国、西班牙等国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水平。

20世纪80年代起,风力发电发展迅猛,发展初期研制的风机主要为1kw、10kw、55kw、220kw等多种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后期,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下,开始研制开发可充电型风电机组,并在海上风电场与内陆风电场得以广泛推广应用,目前有的风机已远销海外。到年底,我国风机装机容量已达到6.05gw,年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0.8%左右,比年同类发电量增加了近10倍,我国的风力发电量已飞跃至世界第5位。仅年,新增装机容量2335.05万千瓦,同比前一年增长45.1%,累计装机容量1.1476339亿千瓦,同比前一年增长25.5.%,发展的速度与势头很好很快。风力发电在我国发展非常迅猛,装机容量占有率有了很大的提升。随着国家对新能源的大力推广与研究重视,风力发电将逐渐成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外风力发电现状。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严重的能源危机,各国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大力鼓励和提倡发展风电业务。风能的开发和利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应用较好,尤其是德国、西班牙、荷兰、丹麦等西欧国家,风电在电网中所占比例显着提升。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市场继续降低风力发电的成本,一些条件较好的风电场发电的单位成本只有8美分/千瓦时,1.5美分/千瓦时风电场运行维护成本,成本呈逐渐下降趋势。

截至2007年底,世界风电总装机容量为94,112mw,其中德国22,247mw,领先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美国16,818mw,世界第二,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为6,050mw,居世界第五位。

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有20个大风力发电场,其中有13个位于欧洲,德国、西班牙成为欧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国。截至2007年末,风力发电在整个电力供应中的比例仅为0.5%,但在欧洲一些风电发达国家,其比例达到10%以上。从世界能源需求发展及环境保护等角度来说,风力发电将逐渐成为新能源发展的一个新的标杆和方向,这对解决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来说将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

四、风电研究的应用与实现

(一)风电场电气系统。随着风电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风电场与电网或电力用户的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单台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能力是有限的,大规模风力发电都是在风电场中实现的,风电场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将所有风力发电机组、输变电设备、基础建筑设施、管理运行维护人员等有机组合的集合体。

风电场电气系统分为4个主要部分:风电机组、集电线路部分、变电站及场用电系统。风电机组除了风力机和发电机以外,还包括变频器和对应的机组升压变压器,目前风力发电机一般输出电压为0.69kv,每台风机经过箱式变压器将电压升至35kv,再通过集电线路的方式将几台风机组变电后的线路汇集,汇集到35kv架空线路或电缆方式输送到风电场升压变电站(主变);风电场主变再将集电汇集的电能升高到110kv,最终通过电缆接入电网系统。

(二)风电场的应用与实现。依据贵州省气象局最新的风能资源评价结论,贵州某地10m高平均风速可达5.0m/s左右,风功率密度可达150w/m2,属风能资源可利用区,可建设大中型风力发电场。该地风电场由在建的i、ii期风电场及规划的iii、iv期共四个风电场组成,四个风电场共用一座110kv的升压站,升压站设在风电场里面。风电场规划总装机容量192mw,共装机96台风机,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为2,000kw.该风电场属于清洁环保型发电企业,待后续1期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为电网部门提供上网电量约4.5亿千瓦时,每年可为社会节省标准煤15.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约37万吨,节约用水105.5万吨。这一风电项目的建成投产,有效地解决了当地能源需求,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气候环境,同时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2]2014年我国风力发电行业现状[db/ol].博才网,2014,6

[3]朱永强,张旭。风电场电气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98

[4]熊信银。发电厂电气部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