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话稿>雪地里的小画家获奖说课稿(热门15篇)

雪地里的小画家获奖说课稿(热门15篇)

作者:MJ笔神

教案模板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工具,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下面为大家提供一些特色鲜明的教案模板范例,适用于不同的学科和教学目标。

雪地里的小画家获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课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脚印的形状和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

1、教材地位。

本课是最后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因此在全册便起着“巩固识字,用学到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朗读课文,能提出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并能讨论解决。”等作用。

2、教学目标。

我安排两课时来与孩子进行交流学习,本目标为第一课时。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本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认识“虫、目”两个偏旁,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针对本课教学目标及教学目标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的联系等,确定本课时的重难点是一致的,即自主识字和朗读体验。

二、说教法。

泰勒说过:教师的责任在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环境中。因为学龄初期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依据教材我拟定了以下教法:

1、创设情境法。

情境教学符合低龄孩子的年龄特征,顺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感知,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想象,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条件。上课开始,利用课件播放雪景图,我扮演冬爷爷,引领孩子进入课文的学习,让孩子沉浸于下雪的氛围,把激励与情感带入课堂,做到课伊始,趣即生。

2、自主识字阅读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也是这册教材最后一单元中的主体课文,学生已经能利用平常积累的方法来识字、阅读,在初读课文环节中我采用此方法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独立阅读能力及养成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习惯。

3、朗读体验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知。这是一篇琅琅上口的韵文,孩子有着极大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在初读熟悉课文之后,带上表情把内心对文本的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既有助与理解课文内容,又能让孩子感受朗读的乐趣,不会让学生的朗读束缚在一个框架中,不会让真实美好的感受游离于生硬的朗读技巧中。

此外,还有质疑法,分工合作阅读法,在上述教法中,最主要教法是朗读体验法,因为文本的内容对于孩子来说并不难理解,关键是让孩子从读中感受、体验。

三、说学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传授知识重要,让学生“会学”比“学会”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渗透学法。这节课主要让孩子学会朗读体验这一方法,懂得自主识字和与人交流,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阅读、思考、学习。

四、说教学流程。

“雪”是南方孩子难得见到的,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会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雪景的图片,并和学生一起布置教室、布置黑板(黑板上贴满“雪花”),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进入下雪的氛围。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事先我布置学生观察小鸡、小狗、小猫、小鸭等动物的脚印,并把观察到的说一说,这样也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我根据儿童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感知小画家是谁?事先播放课件,老师扮演冬爷爷说:我是冬爷爷,秋去冬来,我来到了大地,大地将会有什么变化?是呀,大地像铺上了白地毯,今天我还邀来了一批动物王国的朋友,你们瞧:它们是谁?出示贴图于黑板上。这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读文,自主分层识字。

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即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又是一种激励手段。要想把课文读得熟、演得好、就要先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出示生字)。

(1)独立自主解决已认的字。

学生已经养成一种习惯。对于认识的字,读一读,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表扬自己一下。对于不认识的字先画个“?”。然后再给自己的同桌读一读、比一比,看谁不用老师教认的字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使孩子树立起认字的自信心、自豪感。

(2)小组合作解决认识的字。

低年级的孩子合作能力较差。为了培养这一能力同时也为了提高识字效率,所以对于不认识的字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合作小组都有4名成员构成,成员都有分工,小组长负责整个合作活动。首先,小组长帮助认字有困难的同学记住要求认识的字,接着在“考一考”的环节中,各小组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用各种形式把字认牢。

(3)多种形式,自主汇报。

小组合作学习后,各小组都急于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这时可找几个小组来展示一下认字的程度,有的小组可能派一名代表,有的小组可能一起读,也有的小组可能轮读。总之,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这时,可能有些小组没有参与,为了扩大参与面,可以同学们想办法比赛读。有的同学可能想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读,也可能是男、女生对读。这样参与面广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高了,认的字也牢了。

(4)回到课文中识字。

识字不能脱离语言环境,最后再让孩子到文中识字,巩固识字的效果。

2、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对于低年级的课,我基本上采用“多读少讲”的策略,让孩子在读中悟,悟中知。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音。(2)学生小组内读文。做到把课文读通,同时质疑解疑。(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4)男女对读、指名读、评读等。使学生在一次次的读书中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学生就会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得精彩些,读给大家听,他们才会读中体会,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在质疑时,我也尽量让学生相互解答,引导他们学会学习,从而解决“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等问题。

3、拓展延深。

在此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小画家除了能画“竹叶、梅花、月牙、枫叶”还能画什么?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想象,同时还进行语言训练。

(三)分层作业,自主选择。

1、续编儿歌。

看,雪地里又来了一群小画家。(出示:狮子、小鸟……)请你当回“小诗人”为他们编儿歌。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有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可谓一举多得。

2、请你完成一幅有关“雪景”的图画日记。

(四)小结:体验成功,树立参与的自信。

成功是求知者的有力支柱,自信是成功的动力,我们作为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获得成功。所以,在最后小结后,我让学生美美地读文成背文,展示给喜欢的小伙伴或者是老师,在让他们为你评一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总之,本节课我力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悟情、悟理,扎实训练以“趣”字贯穿,学生的创新火花将在学习过程中时时闪烁!

板书设计:

小鸡图小狗图小鸭图小马图。

(对应贴上脚印图)。

竹叶图梅花图枫叶图月牙图。

雪地里的小画家获奖说课稿

背景知识。

儿童诗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浓郁的儿童情趣。具有浓郁的儿童情趣是儿童诗有别于成人诗的最显著的艺术特征,这首诗的作者程宏明是一个成人,但他仍是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描写生活。

2、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为了与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法相适应,这首诗就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因此这篇课文十分符合《语文新课标》第四条教材编写建议:“选文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3、具有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韵律。这是由两方面的要求决定的;一是儿童诗语言的表达需要,即它必须是诗的语言;二是儿童诗还承担着语言训练的任务,即它必须规范、得体。《雪地里的小画家》文质优美,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学情分析。

1、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朗朗上口的韵文,作者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故事,学生一般比较喜欢读。

2、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大部分都是“高频字”,例如“啦、用、几、为、加”等字,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都接触过,“认读障碍”不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防止“识字教学零起点”现象的发生,即预先假设所有学生都不认识这些字,要求所有学生统一经历教师设计的“识字步骤”。

3、在内容方面,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熟知,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因此教师应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加以启发引导。

教学理念。

1、实现学问性知识向体验性知识的重心转移:新课程强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教学实践,本课的教学就是要强调通过图画、表演、想像、朗读等多种形式增加学生体验的频度,加深学生体验的深度。尤其要强调让学生通过“朗读”这种语文形式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2、实现内容性知识向方法性知识的重心转移:“新课程标”明显提升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本课的教学志在让学生在尽情的朗读中体会“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喜悦;通过“观察”等方法理解为何“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副画”;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动物冬眠情况和冬天更多的特点。后面的结果固然要紧,但“朗读、观察、讨论、查阅资料”等得出结果的`方法和过程更是凸现在我们的教学视野之内。

3、实现学科性知识向综合性知识的重心转移:新课程标准倡导开展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体现为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本课的教学鼓励学生提出“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到大自然中观察,进行讨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1个生字以及“虫、目”这2个偏旁,会写“几、用、鱼”3个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尽情的朗读中体会“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喜悦;通过“观察”等方法理解为何“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副画”;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动物冬眠情况和冬天更多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内心喜欢这种朗朗上口的儿童文学作品,愿意主动背诵;向往冬天,有一种要发现冬天更多秘密的迫切愿望,渴望到大雪纷飞的冬天,到雪地上去尽情地嬉戏、玩耍。

教学精彩片段设计。

一、两个识字教学片段比较。

(一)。

师:学习小组请注意了,这里有11个字,每位同学在小组内“骄傲”地读。

一读自己认识的字,要多读几遍,并且要读得响亮,让小组内的其它同学都能听清楚。

---------------------------。

(生小组内学习)。

师: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自己认识的字。

生:(上台带领大家读)。

师:(生欲下)你是老师,你不抽查一下吗?

生:(抽查)。

师:你是老师,学生读好了,你不评价一下吗?

生:(抽查并评价)。

雪地里的小画家获奖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雪地里的小画家》。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7课的内容,它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介绍几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知识。全文共六句话,语言生动活泼,极富童趣,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素材。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这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观察、思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是本课的重点。

2、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少,观察能力较差,因此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与竹叶、梅花等实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此外我将准备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二、说教法、学法。

由于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情景教学法、诵读体验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地学习氛围,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运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读中感悟,观察对比,知识的迁移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观察、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能在看、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体会学习的乐趣,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孩子的兴趣点燃了。所以,我设计了游戏导入的环节:在扑有粉笔灰的黑板上做手印板画游戏,引出“小画家”,再播放课件进一步引出银装素裹的雪世界,然后言语激发兴趣:在这美丽世界里,谁来啦?他们是怎样把这世界打扮得生机勃勃的?如此激趣导入新课,抓住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层层递进,初读识字。

1、生自读课文,勾画出本课的生字。

a.哪些字容易读错,该怎么读?b.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记?

2、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

3、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1)学生自愿认读、教读生字。(2)开火车读。(3)齐读生字。(4)男女生比赛读。

(三)、品析课文,指导朗读。

1、低年级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比较差,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方法进行指导。播放课件,创设情景,以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进文本,让学生自然流露出高兴、激动的心情,跟随雪地里的小朋友一起喊:“下雪啦,下雪啦!”并引导学生从“啦”字和感叹号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2、利用孩子好奇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播放课件,(听叫声,猜动物),引出小画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指导学生高兴地朗读第2句话,并引导学生理解“一群”的意思。

3、由于一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又少,我就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脚印,并与实物进行对比,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能直观地发现四种动物脚的形状各不相同,而且知道动物的脚印与实物非常相似,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我还补充问:他们的脚印还像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再引导学生用赞赏、夸奖的语气读第3句话(师生合作读,指名读,齐读)。

4、课中轻松活动(听歌曲,律动)(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

5、同学们平时画画要用什么工具?而小画家呢?学生通过对比就能读出轻松、得意的语气。为了进一步巩固重点,我还补充问:他们都是用脚画画,可画的画为什么不一样呢?(表演读、指名读第4句)。

6、过渡语导入第5句话,引导学生从“为什么”和问号体会奇怪的、疑问的语气。(这堂课两处这样安排都是为了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和标点培养语感,同时指导了学生正确使用标点。)。

7、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轻且慢地读第6句话。合作读,表演读5、6句。(渗透青蛙冬眠的知识)。

(四)、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1、做找脚印的游戏,即补充了板书,又完成了课后的练习。

2、为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我还设计了拓展延伸练习:雪地里还会有哪些小画家?他们会画什么呢?还有谁也没参加?(学生分小组讨论,仿照课文编儿歌,同学们可选一项或几项来说,做到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学生在学习第3句话时已经进行了知识迁移的练习,因此学生能编得比较丰富有趣。这一环节既加深了学生对儿歌的理解,又将学习延伸到文本以外,把学生引发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更多的事物。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自编动作读全文。

(五)、教师小节,布置作业。

1、查找资料: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背诵课文。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生动有趣,抓、住重点,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雪地里的小画家获奖说课稿

《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以韵文的形式,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语言活泼,读起来琅琅上口,是一年级上册少有的美文,字时行间流露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本课时要达到三个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2个,认识两个偏旁“虫、目”。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爪(蹄)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其中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是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种动物爪(蹄)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节课我围绕初读感知、识字写字、精读感悟、拓展延伸几个环节展开教学。接下来我从四方面介绍我的教学设计。

一、创计情境,引导学生开课读文,初读感知。

上课后谈话,很快引出第一句话,借助图画,加上生动的语言描述,把学生带进情境,接着把小鸡、小鸭、小狗、和小马4个动物图贴到图画上,图文结合,较自然地领着孩子通读课文,对全文有了整体感知。

二、形式多样、扎实有效地识字、写字。

《课程标准》关于低年级阅读教学首先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识字写字的第一条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材提倡多认少写,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同时结合教学两个偏旁,对“睡、蛙”进行点拨指导,这样教师的指导就更有针对性,对于写字我重在引导学生会观察、比较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巩固识字的最好方法是重复。因此,我力求让生字多与学生见面。采用了圈画生字、拼读生字、开火车读字、游戏“看谁反应快”,“雪花飘飘”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尽快识记生字的字音和字形。

三、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华东师大的杨再隋教授说:“老师讲的再多,难道还比课文本身更生动,更形象吗?……不如老老实实地指导把课文读好,读美,在读中去感悟,在读中去欣赏,去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

一年级儿童善于模仿,因此我放弃朗读技巧的指导,我采用老师范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采用“生活经验的迁移”指导朗读第一句。在读部分句子时让他们边读边表演简单动作,激发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采用“你问我答”、“对山歌”等多种形式的变式训练,让朗读更具有趣味性和实效性。

我把挂图中的动物和相应的脚印制作成活动的卡片,主学生动手贴一贴,这样改造挂图,变静为动,拉近了图与文的距离。在学生动一动,读一读的活动中轻松理解内容。

四、拓展延伸,大胆尝试。

我想课文不过是个例子,我们应该用好教材,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氛围里学得大胆,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雪地里的小画家获奖说课稿

本课我安排两课时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学习,本课是第一课时。依据新课程标准,本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依据新课程标准,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知识目标:识字15个,学习感叹句,比喻句,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雪”是南方孩子难以见到的,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会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雪景的图片,并和学生一起布置教室、布置黑板(黑板上贴满了雪花),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进入下雪的氛围。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事先我布置学生观察小鸡、小猫、小狗、小鸭等动物的脚印,并把观察到的说一说,这样也为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本课教学内容具有很可强的儿童趣味,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我根据儿童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为此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看看、读读、画画、想想。看看是导入,读读是主要部分,画画是巩固,想想是延伸。

看看:

创设情境,感知小画家是谁?

老师(戴头饰)扮演冬爷爷说:我是冬爷爷,秋去冬来,我来到大地,大地将会有什么变化?(可启发学生结合课文和收集到的图片回答)。是呀,大地像铺上了白地毯,今天,我还邀来了一批动物王国的朋友,你们瞧它们是谁。这时四位戴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头饰的同学上台自我介绍“我是……”教师指着它们说:“它们可是了不起的画家,为什么这么说,你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读读:

《语文标准》特别强调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知。对于低年级的课,我基本上都是采用“多读少讲”的策略,引导学生随文识字。我设计了以下不同形式的读:

(一)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比如:用拼音,问同桌,听别人读,查认字表,甚至可以猜一猜等)通过自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掌握生字的读音,初步认识字形,使识字与感知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分工合作,渗透合作精神。

女同学读一、二、五、六句,男同学读三、四句。

(三)教师用问题引读。

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谁?

它们是谁?怎么画画?

谁没有来参加?为什么?

(四)质疑。

在《语文标准》阅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贵有疑”,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阅读也不例外。学生在阅读《雪地里的小画家》时,肯定会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如:为什么它们不用颜料不用笔?问题提出来后,大家一起解决。

(五)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阅读目标在第一学段提出“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说出他自己的想法后,师再给予学生建议和指导。这也是我为什么将录音机朗读这一程序安排在学生自己分析完作品的情感以后的原因。我想很多人都会将录音机朗读放在前面,我个人认为,假如先听录音机范读或者教师范读,这就好像给了学生一个局限,一个框架。也就减少让学生自己用心去体验的机会。

(六)录音机朗读,学生对其进行评价。

(七)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

(八)试着背诵课文,培养语感,积累丰富的语言。

这一部分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样才能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画画:

1、学生自己动手画,感知“小画家”作品。

儿童好奇,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下“小画家”的作品:小鸡()小狗()小鸭()小马()。有画画技巧的同学必将兴致勃勃,他们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会画画的同学让他们连一连,这样通过不同的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通过画画或连线重温课文内容。

2、教师用简笔分别画出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脚印,再画上竹叶,枫叶,梅花、月牙的图案,请学生观察,了解脚印与图案相似之处,连线理解为什么称小动物为小画家,帮助理解比喻句,理解课文。

想想:

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在课文的总结阶段,可启发学生思考:

(2)还有哪些动物不能参加,为什么?发散学生思维,把学生引发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更多的事物,并且与理解课文结合起来。

总之,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低年级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童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雪地里的小画家获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2课《雪地里的小画家》,它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介绍几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知识。全文共六句话,语言生动活泼,极富童趣,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素材。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观察、思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语文重在“读中感悟”,所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是本课的重点。

2、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少,观察能力较差,因此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与竹叶、梅花等实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图文结合,指导朗读,游戏助学,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等,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因此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上课后,首先和同学们玩一个手印版画的游戏,把孩子们带入雪的世界。随后引出课题,现在,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你们知道是谁吗?请听老师读读吧!让学生带着问题听一遍,可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初读课文,学生自主认读生字。

让学生再次感知课文,扫清生字障碍。虽然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开始认读时会比较困难,但可以从小培养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认读生字,将不会读的生字划记出来,知道自己哪些拼音学得好,哪些学得弱,在教师示范读写时才会更有重点。

3、学习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课文内容,并带学生逐句分析课文,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全文共六句话,教师用多个问句引发学生思考。

第一句:下雪了,小动物们要在雪地里玩耍,它们的心情怎样?(高兴)让学生读出高兴的语气来。

第二句:说说谁来到雪地里?“一群”是什么意思?

第三句:一群小画家都有谁呀?他们画了些什么呢?学完后,通过“对号入座”的游戏,在快乐的游戏中加深记忆。

第四句:我们平时用什么画画?这群小画家是怎么画画的呀?并在这里制作了个微视频让同学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小画家是如何作画的。

通过多样的朗读训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指导学生背诵。

可以采用填空背课文、独立背诵,同桌互背、指名背,集体背等多种方式。

5、小结。

读了这篇文,我们知道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脚趾形状不一样,还知道了青蛙冬天在洞里冬眠。

6、拓展。

雪地里还回来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还有那些动物没参加,为什么?编成儿歌写下来。

板书设计: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竹叶梅花枫叶月牙。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是一首优美的儿歌,文字既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是第一册教材中不多见的一篇美文。郑琳露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新颖,思路清晰,充分体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开放的语文教学的设计思路,重点突出,整节课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析这堂课的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首先,她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课件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让人身临其境。拉进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课文的欲望。老师说:打开窗户,你看到白茫茫的一片,整个大地盖上了厚厚的白雪,这时你会说什么?“下雪啦,下雪啦!”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来,那种兴奋感,冲动感,就不言而喻。这样学生自然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产生了自主学习课文的欲望。,朗读也就水到渠成。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开始就让学生进入愉快的学习情境,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课件的精彩运用,可以说是这节课一大亮点之一。

朗读儿歌时,老师采用指读、自由读、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反复读儿歌,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积累语言和培养语感。当学生喜欢读“下雪了!下雪了!”这两句时,老师趁机点拨朗读感叹句,学生非常高兴,声情并茂地读,表达他们对冬天的喜爱。总之,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低年级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童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堂课郑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指导学生说说脚印像,因为像,所以说画。在说的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了,语言能到了训练,能力得到了提高。

郑老师的亲切教学,带领着孩子们进入了一个充满趣味的冬天,在美文、词汇中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也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几点建议:

1、重视教师范读,要让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带动学生,启发学生,用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

2、让学生动笔画出谁是小画家,小画家都画了什么画时,教师有些操之过急,应等学生反馈完后再出示答案。

3、教学语言再清晰些,再富有儿童情趣些。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精选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教师可根据儿童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察事物,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国学任务。

1、认识课文中的11个生字,会写“儿、用、鱼”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一)看看:

1、创设情境,感知“小画家”是谁。

老师(戴头饰)扮演冬爷爷说:我是冬爷爷,秋去冬来,我来到大地,大地将会有什么变化呢?(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回答),是呀,大地象铺上了白地毯,今天我还邀来了一批动物王国的朋友,你们瞧它们是谁。这时四位戴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头饰的同学上台自我介绍“我是……。”老师指着他们说:它们可是了不起的画家,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2、借助课件,感悟“小画家”作画。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熟知,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为了缩短这段距离,将学生带入思维。最近发展区,可适时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气学生看后再读文。启发学生,提问:你们读懂了什么?这时学生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将豁然感悟。

(二)读读:

朗读在低年级更显重要,为此我设计以下不同形式的读——。

1、尝试性的朗读。

要求读正确、流利,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提示注意第一旬的感叹号,要读出喜悦的心情,第三句要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

2、老师用问题提示引读。

下雪了,下雪了,雪地来了谁?学生读: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它们是谁,怎么画画?学生读:“小鸡画竹叶。……几步就成一幅画。”谁没有来参加?为什么?学生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

3、分角色读。

女同学读一、二、五、六句,男同学读三、四句。

4、全班练习有感情朗读。

(三)画画:

动手画,感知“小画家”作品。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下“小画家”的作品:小鸡()、小狗()、小鸭()、小马()。有画画技巧的同学必将兴致勃勃,他们将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会画的同学让他们完;成课后作业,连一连、读一读,这样通过不同的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通过画或连线重!温了课文内容。

(四)想想:

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在课的总结阶段,启发学生思考:

(1)雪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

(2)还有哪些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总之,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低年级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童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教师可根据儿童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察事物,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国学任务。

1、认识课文中的11个生字,会写“儿、用、鱼”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看看:

一、创设情境,感知“小画家”是谁。

二、借助课件,感悟“小画家”作画。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熟知,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为了缩短这段距离,将学生带入思维。最近发展区,可适时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气学生看后再读文。启发学生,提问:你们读懂了什么?这时学生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将豁然感悟。

朗读在低年级更显重要,为此我设计以下不同形式的读——。

(一)、尝试性的朗读。

要求读正确、流利,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提示注意第一旬的感叹号,要读出喜悦的心情,第三句要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

(二)、老师用问题提示引读。

下雪了,下雪了,雪地来了谁?学生读: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它们是谁,怎么画画?学生读:“小鸡画竹叶。……几步就成一幅画。”谁没有来参加?为什么?学生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

(三)、分角色读。

女同学读一、二、五、六句,男同学读三、四句。

(四)、全班练习有感情朗读。

动手画,感知“小画家”作品。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下“小画家”的作品:小鸡()、小狗()、小鸭()、小马()。有画画技巧的同学必将兴致勃勃,他们将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会画的同学让他们完;成课后作业,连一连、读一读,这样通过不同的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通过画或连线重!温了课文内容。

《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语文说课稿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课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脚印的形状和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

1、教材地位。

本课是最后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因此在全册便起着“巩固识字,用学到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朗读课文,能提出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并能讨论解决。”等作用。

2、教学目标。

我安排两课时来与孩子进行交流学习,本目标为第一课时。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本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认识“虫、目”两个偏旁,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针对本课教学目标及教学目标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的联系等,确定本课时的重难点是一致的,即自主识字和朗读体验。

泰勒说过:教师的责任在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环境中。因为学龄初期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依据教材我拟定了以下教法:

1、创设情境法。

情境教学符合低龄孩子的年龄特征,顺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感知,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想象,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条件。上课开始,利用课件播放雪景图,我扮演冬爷爷,引领孩子进入课文的学习,让孩子沉浸于下雪的氛围,把激励与情感带入课堂,做到课伊始,趣即生。

2、自主识字阅读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也是这册教材最后一单元中的主体课文,学生已经能利用平常积累的方法来识字、阅读,在初读课文环节中我采用此方法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独立阅读能力及养成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习惯。

3、朗读体验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知。这是一篇琅琅上口的韵文,孩子有着极大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在初读熟悉课文之后,带上表情把内心对文本的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既有助与理解课文内容,又能让孩子感受朗读的乐趣,不会让学生的朗读束缚在一个框架中,不会让真实美好的感受游离于生硬的朗读技巧中。

此外,还有质疑法,分工合作阅读法,在上述教法中,最主要教法是朗读体验法,因为文本的内容对于孩子来说并不难理解,关键是让孩子从读中感受、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传授知识重要,让学生“会学”比“学会”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渗透学法。这节课主要让孩子学会朗读体验这一方法,懂得自主识字和与人交流,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阅读、思考、学习。

“雪”是南方孩子难得见到的,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会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雪景的图片,并和学生一起布置教室、布置黑板(黑板上贴满“雪花”),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进入下雪的氛围。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事先我布置学生观察小鸡、小狗、小猫、小鸭等动物的脚印,并把观察到的说一说,这样也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我根据儿童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感知小画家是谁?事先播放课件,老师扮演冬爷爷说:我是冬爷爷,秋去冬来,我来到了大地,大地将会有什么变化?是呀,大地像铺上了白地毯,今天我还邀来了一批动物王国的朋友,你们瞧:它们是谁?出示贴图于黑板上。这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即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又是一种激励手段。要想把课文读得熟、演得好、就要先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出示生字)。

(1)独立自主解决已认的字。

学生已经养成一种习惯。对于认识的字,读一读,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表扬自己一下。对于不认识的字先画个“?”。然后再给自己的同桌读一读、比一比,看谁不用老师教认的字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使孩子树立起认字的自信心、自豪感。

(2)小组合作解决认识的字。

低年级的孩子合作能力较差。为了培养这一能力同时也为了提高识字效率,所以对于不认识的字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合作小组都有4名成员构成,成员都有分工,小组长负责整个合作活动。首先,小组长帮助认字有困难的同学记住要求认识的字,接着在“考一考”的环节中,各小组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用各种形式把字认牢。

(3)多种形式,自主汇报。

小组合作学习后,各小组都急于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这时可找几个小组来展示一下认字的程度,有的小组可能派一名代表,有的小组可能一起读,也有的小组可能轮读。总之,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这时,可能有些小组没有参与,为了扩大参与面,可以同学们想办法比赛读。有的同学可能想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读,也可能是男、女生对读。这样参与面广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高了,认的字也牢了。

(4)回到课文中识字。

识字不能脱离语言环境,最后再让孩子到文中识字,巩固识字的效果。

对于低年级的课,我基本上采用“多读少讲”的策略,让孩子在读中悟,悟中知。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音。

(2)学生小组内读文。做到把课文读通,同时质疑解疑。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4)男女对读、指名读、评读等。使学生在一次次的读书中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学生就会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得精彩些,读给大家听,他们才会读中体会,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在质疑时,我也尽量让学生相互解答,引导他们学会学习,从而解决“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等问题。

在此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小画家除了能画“竹叶、梅花、月牙、枫叶”还能画什么?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想象,同时还进行语言训练。

(三)分层作业,自主选择。

1、续编儿歌。

看,雪地里又来了一群小画家。(出示:狮子、小鸟……)请你当回“小诗人”为他们编儿歌。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有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可谓一举多得。

2、请你完成一幅有关“雪景”的图画日记。

(四)小结:体验成功,树立参与的自信。

成功是求知者的有力支柱,自信是成功的动力,我们作为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获得成功。所以,在最后小结后,我让学生美美地读文成背文,展示给喜欢的小伙伴或者是老师,在让他们为你评一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总之,本节课我力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悟情、悟理,扎实训练以“趣”字贯穿,学生的创新火花将在学习过程中时时闪烁!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大家都知道《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老课文,已经不知被多少位教师传讲过多少遍了。我再说它似乎没有什么新意。但我认为虽然教材改版了多少次,但它依然存在,这就证明这是一篇极为优秀的课文。如何把老课文讲出新意境,让它在新课程理念下发挥更大的作用,把40分钟的语文课堂上得活而实,并不失语文课本的本色,是我这堂课所追求的目标!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长春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童诗,读起来琅琅上口。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他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后部分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画画的原因,介绍青蛙要冬眠的知识。全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阅读教学起步阶段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智与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朗读,营造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知识与技能:

1、自主识记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一个新笔画“横折弯钩”。

2、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体会下雪时小动物的快乐,感受冬天特有的情趣。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热爱生活的情感。

1、自主识记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一个新笔画“横折弯钩”。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四种动物爪(蹄)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法:情境教学、朗读感悟。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环节的引言部分,不仅要向学生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上课初,我力争把学生带入童话般的白雪世界后导入新课。出示飘着雪花的雪中森林王国,先让学生说说在这样美丽的雪地里,你最想干什么?由此引来许多小动物,告诉学生它们几个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而是了不起的小画家,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

二、层层递进,引导初读、识字。

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教学过程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注意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了知识。

三、动情朗读,文里寻趣。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应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

(一)初读阶段,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

(二)细读阶段,突出重点,理解词句。

1、利用下雪图,引导学生读好感叹句。晶莹、洁白的雪落在小动物的家门口,小动物们多么开心、高兴,站在小动物的角度引导学生朗读;我们看到这么美的雪从空中飘落下来,情不自禁地喊着——联系生活,让学生读出高兴、惊喜、兴奋。

2、利用实物图片,让学生认识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的形状,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读懂重点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我再让学生上台贴画,玩找脚印游戏等形式解决本课难点。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不仅了解小动物脚趾的不同形状和脚印的美丽可爱,而且能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无限情趣。

3、利用角色转换、引读,体会小画家们本领高强。自己读读句子,从哪看出小画家很能干?“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品读句子,理解重点词;再利用引读,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感受到小画家真了不起。

四、发散思维,又增新趣。

小孩子好奇、好胜,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拓展思维,使他们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由课内走向课外。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讲一课它是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是教学研究、教学交流、教学讨论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讲课稿是为讲课准备的手稿,与教案不同,教案上只写如何教学,讲稿的重点是要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教。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教师可根据儿童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察事物,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国学任务。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一)看看:

1、创设情境,感知“小画家”是谁。

老师(戴头饰)扮演冬爷爷说:我是冬爷爷,秋去冬来,我来到大地,大地将会有什么变化呢?(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回答),是呀,大地象铺上了白地毯,今天我还邀来了一批动物王国的朋友,你们瞧它们是谁。这时四位戴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头饰的同学上台自我介绍“我是……。”老师指着他们说:它们可是了不起的画家,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2、借助课件,感悟“小画家”作画。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熟知,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为了缩短这段距离,将学生带入思维。最近发展区,可适时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气学生看后再读文。启发学生,提问:你们读懂了什么?这时学生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将豁然感悟。

(二)读读:

朗读在低年级更显重要,为此我设计以下不同形式的读——。

1、尝试性的朗读。

要求读正确、流利,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提示注意第一旬的感叹号,要读出喜悦的心情,第三句要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

2、老师用问题提示引读。

下雪了,下雪了,雪地来了谁?学生读: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它们是谁,怎么画画?学生读:“小鸡画竹叶。……几步就成一幅画。”谁没有来参加?为什么?学生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

3、分角色读。

女同学读一、二、五、六句,男同学读三、四句。

4、全班练习有感情朗读。

(三)画画:

动手画,感知“小画家”作品。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下“小画家”的作品:小鸡()、小狗()、小鸭()、小马()。有画画技巧的同学必将兴致勃勃,他们将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会画的同学让他们完;成课后作业,连一连、读一读,这样通过不同的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通过画或连线重!温了课文内容。

(四)想想:

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在课的总结阶段,启发学生思考:

(1)雪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

(2)还有哪些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总之,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低年级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童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说教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教师可根据儿童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察事物,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国学任务。

说目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说过程:

看看:

老师(戴头饰)扮演冬爷爷说:我是冬爷爷,秋去冬来,我来到大地,大地将会有什么变化呢?(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回答),是呀,大地象铺上了白地毯,今天我还邀来了一批动物王国的朋友,你们瞧它们是谁。这时四位戴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头饰的同学上台自我介绍“我是……。”老师指着他们说:它们可是了不起的画家,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熟知,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为了缩短这段距离,将学生带入思维。最近发展区,可适时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气学生看后再读文。启发学生,提问:你们读懂了什么?这时学生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将豁然感悟。

读读:

朗读在低年级更显重要,为此我设计以下不同形式的读。

(一)、尝试性的朗读。

要求读正确、流利,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提示注意第一旬的感叹号,要读出喜悦的心情,第三句要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

(二)、老师用问题提示引读。

下雪了,下雪了,雪地来了谁?学生读: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它们是谁,怎么画画?学生读:“小鸡画竹叶。……几步就成一幅画。”谁没有来参加?为什么?学生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

(三)、分角色读。

女同学读一、二、五、六句,男同学读三、四句。

(四)、全班练习有感情朗读。

画画:

动手画,感知“小画家”作品。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下“小画家”的作品:小鸡()、小狗()、小鸭()、小马()。有画画技巧的同学必将兴致勃勃,他们将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会画的同学让他们完;成课后作业,连一连、读一读,这样通过不同的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通过画或连线重!温了课文内容。

想想:

总之,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低年级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童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雪地里的小画家》。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7课的内容,它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介绍几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知识。全文共六句话,语言生动活泼,极富童趣,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素材。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这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观察、思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是本课的重点。

2、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少,观察能力较差,因此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与竹叶、梅花等实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此外我将准备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二、说教法、学法。

由于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情景教学法、诵读体验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地学习氛围,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运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读中感悟,观察对比,知识的迁移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观察、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

为了使学生能在看、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体会学习的乐趣,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孩子的兴趣点燃了。所以,我设计了游戏导入的环节:在扑有粉笔灰的黑板上做手印板画游戏,引出“小画家”,再播放课件进一步引出银装素裹的雪世界,然后言语激发兴趣:在这美丽世界里,谁来啦?他们是怎样把这世界打扮得生机勃勃的?如此激趣导入新课,抓住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层层递进,初读识字。

1、生自读课文,勾画出本课的生字。

a.哪些字容易读错,该怎么读?b.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记?

2、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

3、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1)学生自愿认读、教读生字。(2)开火车读。(3)齐读生字。(4)男女生比赛读。

(三)、品析课文,指导朗读。

1、低年级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比较差,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方法进行指导。播放课件,创设情景,以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进文本,让学生自然流露出高兴、激动的心情,跟随雪地里的小朋友一起喊:“下雪啦,下雪啦!”并引导学生从“啦”字和感叹号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2、利用孩子好奇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播放课件,(听叫声,猜动物),引出小画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指导学生高兴地朗读第2句话,并引导学生理解“一群”的意思。

3、由于一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又少,我就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脚印,并与实物进行对比,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能直观地发现四种动物脚的形状各不相同,而且知道动物的脚印与实物非常相似,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我还补充问:他们的脚印还像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再引导学生用赞赏、夸奖的语气读第3句话(师生合作读,指名读,齐读)。

4、课中轻松活动(听歌曲,律动)(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

5、同学们平时画画要用什么工具?而小画家呢?学生通过对比就能读出轻松、得意的语气。为了进一步巩固重点,我还补充问:他们都是用脚画画,可画的画为什么不一样呢?(表演读、指名读第4句)。

6、过渡语导入第5句话,引导学生从“为什么”和问号体会奇怪的、疑问的语气。(这堂课两处这样安排都是为了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和标点培养语感,同时指导了学生正确使用标点。)。

7、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轻且慢地读第6句话。合作读,表演读5、6句。(渗透青蛙冬眠的知识)。

(四)、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1、做找脚印的游戏,即补充了板书,又完成了课后的练习。

2、为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我还设计了拓展延伸练习:雪地里还会有哪些小画家?他们会画什么呢?还有谁也没参加?(学生分小组讨论,仿照课文编儿歌,同学们可选一项或几项来说,做到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学生在学习第3句话时已经进行了知识迁移的练习,因此学生能编得比较丰富有趣。这一环节既加深了学生对儿歌的理解,又将学习延伸到文本以外,把学生引发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更多的事物。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自编动作读全文。

(五)、教师小节,布置作业。

1、查找资料: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背诵课文。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生动有趣,抓、住重点,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语文说课稿

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雪地里的小画家》。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7课的内容,它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介绍几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知识。全文共六句话,语言生动活泼,极富童趣,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素材。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这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观察、思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是本课的重点。

2、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少,观察能力较差,因此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与竹叶、梅花等实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此外我将准备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由于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情景教学法、诵读体验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地学习氛围,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运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读中感悟,观察对比,知识的迁移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观察、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

为了使学生能在看、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体会学习的乐趣,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孩子的兴趣点燃了。所以,我设计了游戏导入的环节:在扑有粉笔灰的黑板上做手印板画游戏,引出“小画家”,再播放课件进一步引出银装素裹的雪世界,然后言语激发兴趣:在这美丽世界里,谁来啦?他们是怎样把这世界打扮得生机勃勃的?如此激趣导入新课,抓住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层层递进,初读识字。

1、生自读课文,勾画出本课的生字。

a、哪些字容易读错,该怎么读?b、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记?

2、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

3、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

(1)学生自愿认读、教读生字。

(2)开火车读。

(3)齐读生字。

(4)男女生比赛读。

(三)、品析课文,指导朗读。

1、低年级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比较差,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方法进行指导。播放课件,创设情景,以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进文本,让学生自然流露出高兴、激动的心情,跟随雪地里的小朋友一起喊:“下雪啦,下雪啦!”并引导学生从“啦”字和感叹号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2、利用孩子好奇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播放课件,(听叫声,猜动物),引出小画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指导学生高兴地朗读第2句话,并引导学生理解“一群”的意思。

3、由于一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又少,我就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脚印,并与实物进行对比,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能直观地发现四种动物脚的形状各不相同,而且知道动物的脚印与实物非常相似,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我还补充问:他们的脚印还像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再引导学生用赞赏、夸奖的语气读第3句话(师生合作读,指名读,齐读)。

4、课中轻松活动(听歌曲,律动)(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

5、同学们平时画画要用什么工具?而小画家呢?学生通过对比就能读出轻松、得意的语气。为了进一步巩固重点,我还补充问:他们都是用脚画画,可画的画为什么不一样呢?(表演读、指名读第4句)。

6、过渡语导入第5句话,引导学生从“为什么”和问号体会奇怪的、疑问的语气。(这堂课两处这样安排都是为了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和标点培养语感,同时指导了学生正确使用标点。)。

7、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轻且慢地读第6句话。合作读,表演读5、6句。(渗透青蛙冬眠的知识)。

(四)、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1、做找脚印的游戏,即补充了板书,又完成了课后的练习。

2、为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我还设计了拓展延伸练习:雪地里还会有哪些小画家?他们会画什么呢?还有谁也没参加?(学生分小组讨论,仿照课文编儿歌,同学们可选一项或几项来说,做到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学生在学习第3句话时已经进行了知识迁移的练习,因此学生能编得比较丰富有趣。这一环节既加深了学生对儿歌的理解,又将学习延伸到文本以外,把学生引发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更多的事物。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自编动作读全文。

(五)、教师小节,布置作业。

1、查找资料: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背诵课文。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生动有趣,抓、住重点,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雪地里的小画家》评课稿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以诗的形式描写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钱老师的这堂课灵动中有着智慧,有着冷静,犹如一朵悄悄开放的玫瑰,引领着103班的小朋友在学习的海洋里快乐地遨游,也让我体会了一把当一年级小朋友的感觉。

凭借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观赏校园的雪景,一幅幅美丽的雪景把学生带进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以此来引导学生自然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产生了自主学习课文的欲望。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开始就让学生进入愉快的学习情境,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

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对于这一点呢,钱老师是通过以下几步来完成的:

1、让学生在不是很熟悉课文的情况下,了解雪地里都来了哪些小画家?这一步设计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先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2、通过自读,边读边思考它们都画了什么?

3、在此基础上出示这几种小动物及它们的脚印,请学生贴一贴。这样层层递进,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这一难点。这里必须得夸奖一句,钱老师的板贴做得真是漂亮。

新课标再三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学生加强语言文字积累,加强感悟,加强体验。在本课教学中,钱特别注重学生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和句式的训练。如在导入部分让学生看着图片运用上面出示的`句式来说一说,其中有这样3个句式“雪地里来了()、()、()和()。”、“雪地里来了()、()、()还有()。”、“()、()、()和()来到了雪地里。”这无疑也是积淀学生的语感。

在了解“冬眠”这一现象,让学生明白青蛙是冬眠的动物,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不会来参加。学生参与的热情也很高,他们努力从脑中搜索着生活经验。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也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这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当然,这堂课也存在些不尽完美之处,但瑕不掩瑜。作为一名新老师,钱老师的课无论从视觉、听觉上都带给我们很大的惊喜。我从心底里觉得:每一次听课,都有不同的收获。每一次评课,都有不同的体会。学无止境,果真如此。

《雪地里的小画家》评课稿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是一首优美的儿歌,文字既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是第一册教材中不多见的一篇美文。我觉得贾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新颖,思路清晰,充分体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开放的语文教学的设计思路,重点突出,整节课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析这堂课的教学。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首先,她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课件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让人身临其境。拉进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课文的欲望。老师说:下雪了,你最想干什么?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说出了很多好玩的游戏,既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学好了生字,真是一举两得。

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开始就让学生进入愉快的学习情境,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课件的精彩运用,可以说是这节课一大亮点之一。

二、挖掘、拓展让识字教学更扎实更有效。

新教材提倡"多认少写,"有"自主识字"的愿望。识字是低段语文课的一个重点,识字教学中,余老师让学生在读文中识字,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领读、去掉拼音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的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字音。教学中,叶老师充分调动孩子的已有识字经验,放手让孩子剖析识字过程,让一部分识字能力颇强的孩子,带动了识字能力较弱的学生。另外,叶老师教学生字时,让孩子交流识字方法,学习生字也各有特色,让同桌互说,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记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基本是形声字,学生基本能自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特别是“睡”,眼皮垂下来了,这样一说很形象,学得更扎实,让学生记住字形的同时也记住了字义。

三、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读的兴趣,在读中感悟。

四、写字教学细致扎实,充分体现大纲要求。

老师用课件演示“小雪花”给小朋友带来的礼物,一个“几”字,先让学生拼读这个生字,然后说说在哪里见过,并且给这个字组词,巩固新知。在指导写字时,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位置,让孩子发现生字的书写位置;教师范写,时刻提醒学生把笔画写美观,再让学生临写;最后展示学生字体。做到了写字教学时间上有保证,教学计划有落实,反馈有实效,同时也充分体现老师的语文基本功。

今天贾老师呈现的这堂《雪地里的小画家》,虽然只是一个研讨的课例,但给了我不少的启示。低年级的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或者说一篇课文的第一课时到底如何安排,如何教学?我的感受是现在不能说语文教学在“返朴归真”,但切切实实在强调语文教学的“扎实”和“语文味”。我想,作为我们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就应该重点抓好学生的字、词、句的学习,抓好朗读训练,让学生写一手漂亮的汉字,正确运用所学过的汉字,努力让课堂书声琅琅,充盈着鲜活的有效的对话,这才是我们所应该追寻的。这节课余老师都做到了,感谢叶老师,让我不出家门,就可以听到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另外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开火车读生字,说实话的确是用得老掉牙的方法,到了现在已经是流于形式了,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病。是否可以改为开火车组词,孩子很喜欢自己组词,对自己组词兴致很高,可以把开火车读生字的时间挤给开火车组词。这样也能激起每个孩子的参与欲望和表现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