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三年级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精选15篇)

三年级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精选15篇)

作者:翰墨 三年级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精选15篇)

教案的评估是教师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编写三年级教案需要对教学进行全面思考和规划,以下是一些教案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4、激励学生评价与反思,体验解决困惑成功喜悦。

掌握三位数(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口算。

30×2=10×6=300×2=40×6=3000×2=500×6=。

小结: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题,可以用多位数中0前面的数乘一位数,再看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

2、用竖式计算。

227×5=603×4=。

1、导入新课:谈谈读书有什么好处?

2、教学例7。

1)出示插图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怎样列乘法算式计算?

3)估算一下结果。

4)用竖式计算,自己试一试。

5)学生板演,对比优化方法。

1、课本87页的第1题。(要求用竖式计算)。

2、补充练习:算一算。

1200×6=2600×5=1300×9=3200×4=。

3、课本87页的第2题。

4、课本87页的第3题。

《设计意图:回顾板书,说说体会与收获,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一位数的书写位置:这个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

积末尾0的个数: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得末尾添上几个。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并能根据间隔排列的特点,由一种物体的个数知道另一种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体验发现规律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体验数学的奇妙。逐步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间隔排列中物体个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

发现和概括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1、出示篮球,足球实物图和几何图形。

2、引发探究动机。

二、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1、初步观察,发现特点。

2、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3、深入思考,加深认识。

4、回顾过程,突出思想。

5、应用规律,巩固认识。

还通过一一对应的思想,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三、应用思想,拓展规律四、回顾反思,交流体会总结:我们平时看到的许多情境里,经常会有一些数学规律。只要同学们做个有心人,平时注意观察,分析身边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常常思考一些为什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一、结合亚运浪潮激趣导入:

刚过去的广州亚运会,一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吧!(师生交流)。

除了国球外,本届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和初涉赛场的比赛项目就最引人注目了。

老师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其中三个项目。(课件出示:乒乓球、马术、赛龙舟)。

二、教授新课:

1、结合学生兴趣,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自主发掘问题。

师:在这三个项目中,有你喜欢的吗?(教师统计人数并板书)。

(课件出示:上面项目的门票价格)。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票价和各项目喜好的人数来编一道跟乘法有关的数学问题。(指问,板书列式)。

让学生尝试计算,教师结合反馈情况再引出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让学生认识到以前的加法计算跟今天学习的乘法口算的内在联系。给学生空间去思考,去探索。

三、巩固练习。

创设亚运主题“祥和如意乐园”情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1、“铺桥过河”即课本71页第一题,点名口述,其余学生评价;

2、“射击比赛”利用课件呈现题目,学生两两竞赛口算乘法;

3、“火车对开”男女生对抗赛,比谁先正确口算出车厢上的题目;

4、“智慧商场”凭口算乘法自由挑选各自心仪的商品。

四、拓展延伸。

创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争论”让学生来当裁判“评理”。

使学生从探讨中弄懂“20×4=40×2”的算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b.乘法的估算。

2.笔算乘法。

二、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使学生会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编排特点。

1.在具体情境中教学计算知识。

游乐园买票问题。

计算共有多少枝彩笔。

计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

开运动会时计算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计算运动场共能坐多少人。

七仙女摘桃的神话故事。

老寿星散步。

2.重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口算、估算、笔算相互配合,让学生根据计算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

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法,在这儿,以表内乘法为基础,过渡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而这些口算又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如12×3就要用到10×3和2×3的口算),在估算和笔算的过程中又同时巩固了口算。

3.不再出现算理叙述和直观操作,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

如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不再出现“2个十乘3就是6个十,也就是60”这样的算理叙述,而是以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算法的方式呈现。

再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计算,不再借助直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以前教学不进位的乘法时借助小方块,教学进位时用小棒来帮助学生理解。)。

四、具体编排。

(一)口算乘法。

1.主题图。

呈现了一个游乐园的情境图,类似于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情境图。图中可以提出许多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如可以计算坐小火车的一共有多少人,坐过山车的有多少人,坐摩天轮的有多少人。图中有一个各种游乐项目的价格表,可以计算若干人玩某个项目需花的钱数。提的问题可以很开放(学生可以自己设定条件,如有15人想玩过山车)。

(1)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乘法计算的意义。

(2)以表内乘法9×2作为过渡。

(3)计算2×10时体现算法多样化。

a.10个2直接相加。

b.9个2用表内乘法计算,再加一个2。

c.把2×10看成2个10相加。

(4)计算20×3时,只给出答案,没有给出思考过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自己归纳出2个十乘3就是6个十,也就是60的结论),引导学生将整十数乘一位数转化为表内乘法。

3.p69“做一做”

把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对照排列,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口算乘法的规律。

4.例2。

(1)在实际情境中,使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

(2)利用已学的乘法口算进行估算。

(3)第一次出现约等号。

(4)一方面要掌握估算的方法,另一方面是用估算的结果进行判断。如果有32个同学参观,估算的结果是同样的,但判断却是不同的,所以在估算时还要分析实际的情况后再解决问题。

5.练习十五。

第11题,是口算乘法的逆思考,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规律,只要思考哪两个数相乘得24即可。

(二)笔算乘法。

1.例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重点是教学竖式)。

(1)体现算法多样化,有连加,有口算乘法(隐含乘法分配律),还有用竖式笔算乘法。

(2)这儿是第一次出现乘法竖式,所以,在右边的方框中给出了笔算的整个过程,并对每一步计算中各个数的含义进行了说明,使学生看到笔算乘法的完整步骤。左边给出了简写的乘法竖式写法,并标明因数和积的位置,使学生知道在了解了笔算乘法的步骤以后,可以采用这种简明的形式。

(3)例题中只给出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让学生自己类推(下方的“做一做”中就对照编排了一、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三道例题,目的就是让学生形成这种迁移类推能力。)。

(4)教学时要让学生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进行讨论,掌握竖式的写法。

(1)先估算再精确计算。

(2)计算时,仍然采用多种算法。通过加法进位和乘法进位的比较,使学生掌握乘法时位的思想和方法。

(3)与例1一样,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乘法放在“做一做”中,让学生运用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1)先估算再精确计算(估算出范围)。学生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进一步用减法计算:240-24=216。

(2)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两次连续进位计算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发展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编排思路同前,可以让学生自行解决。

5.例5(0的乘法)。

0的乘法编排在这儿,是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做准备的。

九义教材是出示三个空盘。现在借助于学生熟悉的孙悟空偷吃王母娘娘的仙桃的神话故事来引出0的乘法,由于乘法的意义学生已经掌握,所以学生很容易得出0和任何非零整数的积都得0的结论。至于两个0相乘,无法用乘法的意义解释,只是数学上一种完备的定义,不必向学生解释,只要学生用前面的结论加以类推即可。

在“做一做”中,提醒学生注意区别0的加法和乘法的不同。

6.例6(因数中间有0)。

(1)多样化算法,可以口算(类似于12×3的口算方法),也可以笔算。

(2)要让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思考当因数中间有0时如何计算。虽然0的乘法很特殊,但计算方法同前面。

*练习题中也有三位数的个位和一位数相乘不满10的情况(502×3),要提醒学生用0占位。

7.例7(因数末尾有0)。

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写法,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哪种写法更简便一些,再和整十数和一位数相乘比较一下,两者有什么异同点。

(三)整理和复习。

重点复习根据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数据类型可以选择不同的算法,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建议。

1.结合情境教学计算问题,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材非常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许多计算要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来进行学习,教材上没有专门出现计算法则的文字描述,教学时也不要求学生抽象地叙述法则,但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提高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如果学生在理解算理上存在困难,还是应该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

3.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尤其是估算,教材中处处渗透估算的思想,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步培养起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保证一定的训练量。

这部分内容课时减少了(原为17课时,现为12课时),主要是因为不进位的乘法删去了,教学的步子更大一些。但必要的计算能力还是需要的,因为这是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除法做准备的,如果基础没打好,后面就会出问题,虽然现在提倡复杂的计算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但必要的训练还是需要。

小学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

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如下表:

本单元先出口算乘法,内容包含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先出口算,是因为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比较容易接受。同时,由于笔算乘法,如12×3,在计算时要算2×3和10×3,这就要用到整十数乘一位数。因此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需要有口算的基础。此外,乘法估算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础,所以先出口算有利于学生掌握笔算和学习估算,在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口算,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但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有很大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因此教材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的基础上,采取各个突破的办法来克服笔算乘法的难点。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

(1)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引出笔算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2)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进位问题,二是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问题。在进位中,先出不连续进位的,再出连续进位的,两种情况都以两位数乘一位数为主。这样编排重点突出,分散了难点,便于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用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从而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设了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乘法计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蕴涵在许多现实情境中的一个个问题。二是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1、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适当地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这是我们教学时必须高度注意的一个问题。

教材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如,创设丰富、生动有趣的情境:游园、买书、运动会等让学生倍感亲切;七仙女摘桃、老寿星散步的神话情境更是使学生印象深刻。再如,练习中提供一些动物的体重、身长、飞行速度等数据,既增加了练习的兴趣,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开发这些素材,同时也可收集一些有趣味、有新意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饶有兴趣地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根据《标准》精神,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单元的几个重点内容,如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乘法中从不进位乘法到第一次出现进位的情况,教材都是先让学生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引导。学生的探索可能有多种形式,如画图、列表、摆学具(如小棒)应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等,应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展示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创设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索的情境和空间是这次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教师应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比一比、找一找、算一算等的探究情境,多给学生一些提问质疑、探究发现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中来学习数学。

3、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两位数乘一位数上,因为它体现了多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多位数乘一位数中连续进位是个难点,为此教材专门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突破。教学时,教师应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4、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对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材淡化了对计算法则的文字表述,没出计算法则或结语。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概括出严密的法则,更不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相应的结论,重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

5、重视估算的教学,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

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能熟练应用乘法口算。

2、能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结合亚运浪潮激趣导入:

刚过去的广州亚运会,一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吧!(师生交流)。

除了国球外,本届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和初涉赛场的比赛项目就最引人注目了。

老师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其中三个项目。(课件出示:乒乓球、马术、赛龙舟)。

二、教授新课:

1、结合学生兴趣,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自主发掘问题。

师:在这三个项目中,有你喜欢的吗?(教师统计人数并板书)。

(课件出示:上面项目的门票价格)。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票价和各项目喜好的人数来编一道跟乘法有关的数学问题。(指问,板书列式)。

让学生尝试计算,教师结合反馈情况再引出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让学生认识到以前的加法计算跟今天学习的乘法口算的内在联系。给学生空间去思考,去探索。

三、巩固练习。

创设亚运主题“祥和如意乐园”情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1、“铺桥过河”即课本71页第一题,点名口述,其余学生评价;

2、“射击比赛”利用课件呈现题目,学生两两竞赛口算乘法;

3、“火车对开”男女生对抗赛,比谁先正确口算出车厢上的题目;

4、“智慧商场”凭口算乘法自由挑选各自心仪的商品。

四、拓展延伸。

创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争论”让学生来当裁判“评理”。

使学生从探讨中弄懂“20×4=40×2”的算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1、口算。

30×2=10×6=300×2=40×6=3000×2=500×6=。

小结: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题,可以用多位数中0前面的数乘一位数,再看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

2、用竖式计算。

227×5=603×4=。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谈谈读书有什么好处?

2、教学例7。

1)出示插图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怎样列乘法算式计算?

3)估算一下结果。

4)用竖式计算,自己试一试。

5)学生板演,对比优化方法。

三、巩固练习。

1、课本87页的第1题。(要求用竖式计算)。

2、补充练习:算一算。

1200×6=2600×5=1300×9=3200×4=。

3、课本87页的第2题。

4、课本87页的第3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回顾板书,说说体会与收获,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五、作业布置5、课本86页的“做一做”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一位数的书写位置:这个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

积末尾0的个数: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得末尾添上几个。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

一、填空。

1、被除数与除数都是16,商是;除数与商都是16,被除数是()。

2、374÷34的商是()位数,试商可以把34看作()来试商;264÷28的商是()位数,试商可以把28看作()来试商,这时商会偏()。

3、()除以23,商与余数都是12。

4、()÷34=21……(),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

5、()个14是112,368是23的()倍。

6、从522里连续减去()个29,结果是0。

7、()72÷29,要使商是一位数,()内最大填(),要使商是两位数,()内最小填。

二、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教学要求:

i能正确地、熟练地应用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体现认真、细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二、练习设计:

1.听算:(只写得数)。

50072143203100094302。

2.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改正。

1355=5252696=656442735=8456。

3.计算下面各题。

(1)5乘173是多少?(2)4个2531是多少?(3)23的2倍是多少?

4.课本p80第2、3题。其中。

5.第4题可用比赛形式(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或3分钟内全做对的给予表扬。

6.做好练习的订正工作。

三、作业:

1、34548967983695。

教学反思: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会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一、引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测量过自己的身高吗?谁来说说你的身高是多少?

(2)课前老师请每位小朋友摘下自己的校徽,现在请你仔细观察校徽,你能估。

计一下它的长和宽吗?(指名几位)究竟估得准不准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准确的长度呢?(测量)以前测量过吗?想一想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校徽一端要对准0刻度)现在请你赶紧测量一下吧!

(学生汇报)可能:有的说宽1厘米多一点,有的说2厘米不到。

师:那也就是说宽不是整厘米数,如果老师想知道他的准确长度那怎么办?

(3)师小结: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为了比较准确的测量它,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毫米,感知1毫米的长度。

1、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毫米吗?试一试,找到后指给同桌看。

2、指名到投影上来找毫米。(师放大尺子)。

生可能:一小格就是一毫米。

师:大家找的和他一样吗?(恭喜你们找的很正确)。

3、小结: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许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指任意1小格)这是1毫米长,这也是1毫米长。

4、其实我们的校徽,它的厚度就是1毫米,请你摸摸厚度,觉得1毫米怎样?

(很短)现在请你像老师一样把校徽这样捏住,然后再慢慢抽去,观察两个手指间的距离,象什么呢?(一条缝隙)。

6、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大约长1毫米呢?(介绍:5角硬币、磁卡等)。

7、思考:生活中量什么样的物体用毫米做单位比较合适呢?

师: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要用毫米做单位。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也需要用毫米做单位。

8、既然毫米的用处这么大,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把1毫米的长度深深地记在脑子里吧!

(二)认识1厘米=10毫米。

1、师: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这样的几毫米呢?请在自己的尺上选择任意的1厘米数一数。(为了数起来方便清楚,小朋铅笔指着数)先自己数,然后指给同桌看。

3、怎么样?(1厘米正好是10毫米)。

4、师板书:1厘米=10毫米(齐读:顺倒各一遍)。

5、问: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三)测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毫米,也知道了毫米和厘米大哥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的测量问题。

1、书本p3做一做。

(1)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厘米7毫米就是几毫米?

(3)表扬填对者。

2、测量每条边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1)独立测量。

(2)指名汇报。

三、巩固新知。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枝铅笔的长约18()。

(2)一分硬币的厚度约1()。

(3)教室的长约8()。

(4)玲玲的身高为125()。

(5)一枝粉笔长75()。

(6)小芳家到学校距离为200()。

(7)一把钥匙的长45()。

(8)练习本的厚约3()。

2、我会算。

50毫米=()厘米。

76毫米=()厘米()毫米。

3厘米=()毫米。

100毫米=()厘米。

4厘米3毫米=()毫米。

(四)课堂小结。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

203124200312042000312004。

二、新课。

1.教学例9.。

教师出示例题350x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用笔算?

教师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教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做例9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中的第3题.。

学生做前教师提问: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要求的是什么?

4.做练习六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5.做练习六中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四、小结(略)。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

2、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首位除时有余的情况应如何处理。

十位上余下的数与各位数合起来再除。

创设情景,并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从而突破难点。

挂图、小黑板等。

1、出示准备题:把40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每班能分到多少个?

2、指名列式计算。说一说口算和竖式计算方法。

1、把准备题改成例题:把5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每班能分到多少个?

2、列式并讨论计算方法。

(1)借助学具摆一摆。

a、分法一:体会到先分整筒的,分给每班2筒,余下的一筒要和单个的合起来再分。

40÷2=2012÷2=620+6=26。

b、分法二:先把5筒平均分成2份,每份2筒,剩下1筒;再把一筒散开,平均分成5只;再把2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只;最后得到每份26只。

(2)引导比较分法,形成统一认识。

(3)学生复述分的过程。

(4)用竖式计算。

26。

3)52十位上的5减4等于1,

4这个1实际上是多少?

12。

12。

3、验算。

26×2=52。

1、想想做做:第1题。

78÷384÷692÷280÷5。

2、想想做做:第3题。

(1)先让学生自行练习。

(2)再通过比较,沟通每组两题之间的联系。

3、想想做做:第5题。

(1)热水瓶的价钱是一幅画的几倍?

56÷4=14。

(2)热水瓶的价钱是茶杯的几倍?

56÷2=28。

(3)一幅画的价钱是茶杯的几倍?

4÷2=2。

想想做做:第2、4题。

板书设计:

26。

2)52十位上的5减4等于1,

4这个1实际上是多少?

12。

12。

26。

2)52十位上的5减4等于1,

4这个1实际上是多少?

12。

12。

26。

2)52十位上的5减4等于1,

4这个1实际上是多少?

12。

12。

这部分内容教学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中相对复杂的一种情况,也是学生本单元学习的难点。在课堂上,这部分内容的处理应当比首位能够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更为细腻些,在教学时还要提醒学生进行验算,通过验算进一步确认相关的计算方法。

练习的安排从易到难、逐层深入。第5题是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有利于增进学生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第6题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计算经验的基础上,要求他们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课前先一题复习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将52个羽毛球平均分成2份,学生将可能出现的分法都想到了,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方法的择优,这与列竖式笔算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然后,通过情境的回顾,即“十位上的5减4等于1,这个1实际上是多少”的问题,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非常清晰地了解了这个1就表示剩下的一筒羽毛球,就是10个,再和散装的2个合起来是12,这样在理解了口算方法后,对于学习笔算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又将这一新知的难点处理了,因此,很顺利地学完了笔算方法,当比较抽象地讲解笔算过程时,我将难点结合刚才的具体情景,学生就很明朗,这一笔算方法就这样比较简单地学好了。但出现在练习中速度比较慢的现象,可能是因为学生欲想口算,但又没这么好的反应能力,又想笔算,可又觉得没口算来得方便、快捷,因此,速度偏慢。还有一些学生用口算的方法,将今天所学的计算看成是前两次课学的计算,即没把十位上的余数忽视了。基于这样,我强调了不能口算,则一定要笔算的要求,或者可以进行口头检验来验算结果是否正确,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应该犯的错误。从课堂作业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正确率比较高。

三年级的学习较一二年级来说,明显紧张了许多。上课时既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又要有合作探索的过程,还要定量的练习,教材内容丰富、细腻,课堂教学安排总是显得比较紧凑。看来还是要多积累经验,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控制好课堂教学时间。学生由于年纪小,做作业速度慢,升入三年级后总是很辛苦地应付着各个学科,希望他们很快能适应中年级的学习生活。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5,6题。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

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

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二、尝试解决。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4952184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教科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同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方法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经验探索算法;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图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4+528÷29÷36÷3。

20×450×280÷290÷3。

60÷3200×4500×2800÷4。

二、探索学习。

导入:800÷4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虽然我们以前没有学过,但小朋友们都很聪明,很快就算出了答案。那像这样的题目怎么算呢?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出示例题。

(1)提问: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要求“平均每层有多少只”怎么列式计算?(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00÷3=。

这是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你能马上口算出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3)小结:对于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我们可以与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一样,想10以内的除法或乘法口算就可以了。

(4)“想想做做”第一题口算。

(1)出示例题。

这些鸡2天共产鸡蛋986个,平均每天产多少个?

1)学生说出计算的算式,教师板书。

986÷2=。

(2)你能估算一下平均每天大约产蛋多少个吗?

(3)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

(4)“想想做做”第二题1、2小题。

(5)“想想做做”第三题前四题。

四人板书,其余做在作业本上。

老师讲解。(注意格式书写)。

三、练习。

(1)“想想做做”第二题3、4小题。

(2)“想想做做”第三题其余4题(做在作业本上)。

(3)“想想做做”第四、五题。

五、聪明题。

第二课时。

一、准备练习。

(1)口算。

(2)列竖式计算。

98÷9852÷4497÷7。

二、尝试练习。

(1)出示例题。

学生根据图示找出条件和问题,并列出算式。

312÷4=。

请你估算一下,商大概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2)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列出竖式。

7

4

312。

28。

7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你能接着算下去吗?学生列竖式算在本子上,一人板演。

(3)“想想做做”1完成在书上,后两题请2人板演。

(4)用竖式计算,并验算156÷2460÷7。

一人板演,老师重点讲解验算。

(5)小结。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2另2题268÷4502÷8。

(2)“想想做做”4、5、6。

四、回家作业。

(1)书p93。

(2)聪明题。

一块蛋糕切成8小块,最少要切几刀?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图,引导观察。

提问: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平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6÷3=0÷3=。

3、计算0÷20÷40÷70÷50÷34……。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1、出示例2图观察。

平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306÷3。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102的。谁会列竖式?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

三、末尾有0的除法。

1、出示试一试让学生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1)估计完后,先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独立完成另一题350÷5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习。

1、书第8页第2题完成在书上。

2、第3题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第8页第5题要让学生知道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五、课堂作业:

书第8页第4题后四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商0时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口算:

78÷445÷656÷340×2。

65÷341÷285÷827÷3。

32÷352÷541÷442÷3。

二、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挂图,观察。

这个星期的后4天共产鸡蛋432千克。后4天平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读题、思考。

指名列式:432÷4。

先让学生估计,再用竖式计算。

讲解计算方法。

2、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让学生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同时,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

讲解时重点讲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指名板演第10页第1题,其余学生填在书上。

2、做第2题时,先让学生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3、第4题先让学生说题目的意思,再列式计算。

四、课堂作业。

做课本第10页第3题后4题。

五、家庭作业:

课本第10页第3题前4题。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挂图观察思考。

1、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让学生提出。

2、教师总结。

二、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同桌或小组商量,教师巡视指导。

1、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出现几种解法,教师对每一种方法都正确地评价,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同时板书。

2、讨论比较。

提问: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三、应用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最后让学生交流思考方法。

2、完成第2题。

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

3、完成第3题。

出示学生购买乒乓球拍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解答。

注意提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到图中隐藏的已知条件“有两个小朋友”。

四、课堂作业。

书第12页5、6、7。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法估算必要性;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会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合理的估算。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感受估算解决问题的简洁性,培养估算意识。

3、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步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法,具有回顾与反思的意识,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教学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课件、习题卡。

(一)情境导入。

说说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583接近()百。

718接近()百。

192接近()百。

219接近()百。

583接近()百()十。

718接近()百()十。

192接近()百()十。

219接近()百()十小结:刚才小朋友们都积极动脑,学会判断一个三位数接近哪个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下面我们就来用这个本领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引出新知。

你想怎么解决这道题?(估一估,算一算)。

下面就解决一下这道题。

2、汇报交流。

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能坐下吗?说说怎么想的。

预设1:221+239=460(人)460人441人所以六个年级的学生不能同时坐下。

预设2:把221看成200,把239看成200,200+200=400(人)221+239400人。

预设3:把221看成220,把239看成230,220+230=450(人)450人441人所以六个年级的学生不能同时坐下。

预设4:221220,239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所以不能同时坐下。

讨论交流:

(1)这些方法方法合理吗?为什么?

(2)方法一和方法三、方法四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小结虽然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有的是精确计算,有的是估算,但是一般我们不用找到准确答案更简洁一些。

4、方法提炼: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明确问题,找到信息——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回顾反思方法。

(三)巩固提升。

1、解决15页问题。

(1)出示问题。

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2)汇报方法。

2、解决17页第7题。

(1)仔细审题,说说你想用什么方法?

(2)独立解决。

(3)汇报方法。

3、解决17页第6题。

(1)要帮助小猫解决问题,你想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2)独立完成。

四、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