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学余数除法心得范文(15篇)

学余数除法心得范文(15篇)

作者:FS文字使者 学余数除法心得范文(15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过程或者经历中的所思所感所悟的总结,它是对学习和成长的一种自我反思和概括。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自己的思路,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的地方,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样本,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心得体会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除法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余数的除法可能是一个挑战。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有余数的除法的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思考,我逐渐发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我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开始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之前,我意识到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通过掌握整除的概念,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整除就是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即没有余数。当我们遇到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们需要将被除数分解为整除加余数。例如,当我们对17除以5时,我们将17分解为3乘以5加2。这样,除法问题就变成了两个整除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容易解决。

其次,我发现了找出整除的方法对于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非常有用。在面对一个大的被除数时,我们可以先找出这个被除数的一个倍数。例如,当我们对37除以5时,我们可以先找出5的倍数,也就是35。然后,我们可以用37减去35,得到2作为余数。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快地得到商和余数,从而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此外,灵活运用余数的性质也是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关键。我们经常发现,有时候余数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得到更精确的解答。例如,当我们对48除以7时,我们可以发现余数是5。根据余数的性质,我们可以得知,如果我们将这个余数加上一个除数,那么结果必然可以整除这个除数。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这个问题,商是6,余数是5。通过运用余数的性质,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得到解答,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另外,不仅在学习中,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实际应用需要运用有余数的除法。举个简单例子,当我们去商店购买一些商品时,可能会需要找零。找零的过程就是一个有余数的除法过程。例如,当我们买了一件价格为27元的商品,给店员100元,他需要找给我们多少钱呢?通过整除的方法,我们可以得知,100除以27的商是3,余数是19。因此店员会找我们73元钱。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有余数的除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有广泛应用的。

总结起来,有余数的除法在数学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掌握基础知识,善于找出整除的方法,灵活运用余数的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也具有实际的应用意义。通过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提高数学水平,同时也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目要求,改动了文章结构,加上了段落分析)。

段落分析:

第一段:简要介绍有余数的除法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同时说明本文将从基础知识、整除方法和余数性质等方面进行探讨。(共68字)。

第二段:提及掌握整除概念的重要性,以及将被除数分解为整除和余数的方法。(共91字)。

第三段:指出找出整除的方法对解决有余数除法问题的作用,并以37除以5的例子进行说明。(共95字)。

第四段:强调灵活运用余数的性质,在解答有余数除法问题中的重要性,并以48除以7的例子进行解释。(共89字)。

第五段:指出有余数的除法不仅在学习中有用,也在日常生活中有实际应用,并以找零为例进行说明。(共123字)。

结尾段: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有余数的除法在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肯定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的方法。(共80字)。

有余数的除法观看心得体会

有余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之一,通过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在这次学习中,我有了一些新的观点与心得,分享给大家。

第二段:余数的含义。

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余数的含义。余数是指在除法运算中,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余数。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除法的基础概念,同时也能够理解余数对于数学计算的重要性。

第三段:除法与分数。

有余数的除法还与分数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当我们将8÷3时,得到的商为2,余数为2,可以表示为2和2/3。这样,除法不仅可以求解整数商,还可以求解带分数。这一点对于我们后续学习复杂的数学概念有着很大的帮助。

第四段:除法的应用。

有余数的除法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商场购买物品时,我们需要计算每个商品的单价,这时运用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方便快捷地计算。此外,在各种竞赛赛场上,运用余数的取值,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比赛的进程,抢得更高的名次。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余数的除法在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五段:总结。

综上所述,有余数的除法不仅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还是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必备的基础技能。我们需要通过学习掌握其基础知识,通过实际应用来提高我们的技能水平。相信,在后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有着更多的心得体会。

有余数除法反思

教学反思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摆五辨花、探索规律)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从表内除法的引入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算理,都安排了符合逻辑的活动和思考空间,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从整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学的还不错,但在“发现余数比除数小”这个规律时,我是指名学生板书连续的算式,原先是想这样会缩短时间,由于学生在板书过程中没有把各数对齐,使学生没能很快的观察出这个规律,反而花的时间更多,如果由老帅自己来板书可能效果会更好。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属下位学习,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这节课刚开始时是小组平均分小棒,在学生动手操作分完所给的小棒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小棒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不是我告诉学生这规律,而也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对比教案来讲,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由于在某些环节中用的时间过多,致使一些应该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如:数手指的游戏、有趣的思考题等很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均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比较遗憾。因此,这次的教学活动,是给我敲了一个很及时的警钟,鞭策我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塌实朴实地搞好教学工作,是自我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更进一步。

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突出教学的重点,教师改变过去直接教学竖式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大胆想象,自己尝试写出除法的竖式,由于受先前学习经验的影响,很多学生是仿照加、减法和乘法的竖式的书写格式来写,这是很正常的。教师注意适时点拨,让学生互相提问、互相评价,从而不断地调整算式的写法,逐步地达到规范。这不仅体现了优化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还充分体现了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逐步培养她么善于合作、积极思考的学习能力。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小棒成为教学的载体,学生通过大量的例子,反复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的规律,从而认识水平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由特殊到一般,并在头脑中形成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本节课里我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平台,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开放”“民主”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空保证。让学生在“体悟”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下面我对本节课进行全面细致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设置悬念引出数学问题。

数学原本很抽象枯燥的,在上课之前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有趣的悬念,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里,激发学习的热情。接着本节课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在新课教学的一开始,就给学生呈现了一幅校园里的活动场景图,创设联欢会上同学们布置会场的情境,由此引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2、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自主归纳。

注意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数学规律,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们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正好平均分,出现剩余的情况是很多的,并明白平均分时,剩下的不够再分的数就是余数,从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余数”这个概念,又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对比,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结构特征有所了解和认识。在学习“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这一结论时,也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来检验了学生归纳出的结论的正确性,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积累一些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让学生各抒已见。学生经历了观察------发现-----验证这一过程,尽量做到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做到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归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这样一次次的自我发现,在概括探索中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动眼睛“看”数学、动双手“做”数学。

这样,不仅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且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运用过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思做高度统一。拓展练习,体现了数学学习开放性、灵活性、发散性和挑战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整节课前后呼应,学生在探究中不断深入地掌握新知,巩固新知。

二、不足之处:、没有重视过程教学。

在除法列竖式环节,由自己板演,缺少探索,应让学生尝试板演,共同探讨,定出写法,这样才是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过程,才是教师过程的教学,对于竖式的认识,过分注重名称的认识,忽略了重难点的突破,特别是商的写法应重点强调对齐数位,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在学生的作业反映中有部分同学出现错误。2、没有及时反馈学生的错误。

对于学生的练习讲解过分重视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常见错误,应该把学生练习错误处集中拿出来,请全体学生一起纠正,避免学生在以后犯同样错误,达到书写与答案的准确性。

总之,自己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数学语言方面要精炼,时间安排上要合理。课堂学生的自主性还不够。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好好专研教材,找准每节课的目标与重难点,理清思路,在教学环节中加以达成与突破,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少讲,学生多说,把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心得体会

作为小学生,我们在数学课上学习了很多有余数的除法,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运算方法。通过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我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耐心和思考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首先,学习有余数的除法需要耐心。在运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复杂的数字,这就需要我们耐心地进行计算。有时候我们需要多次尝试,才能够找到最后的结果。例如,当我们用19除以6时,我们需要多次尝试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这种耐心和坚持的精神在学习之外也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其次,学习有余数的除法需要灵活运用方法。在实际计算中,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数字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计算方法。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估算来快速得出答案,有时候我们需要借助倍数和分数来计算。例如,当我们用26除以3时,我们可以借助倍数的概念,先计算2倍的13再加上13分之一,就能够得到答案。这种灵活运用方法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在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时,我们需要反复思考,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法。我们可以先尝试用整除的方法进行计算,如果不能整除,就要进一步思考,寻找其他的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思考过程,我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还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加深我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运算,还要理解“余数”这个概念。我们要明白余数和除数、被除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余数的意义。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最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培养我们的合作意识。在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时,有时候我们需要和同学们进行讨论,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法。我们可以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合作过程可以培养我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总之,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数学技能。通过学习这种方法,我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耐心和思考能力。同时,它也加深了我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了我们的合作意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运用好有余数的除法,为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余数除法反思

核心提示:本课是有余数除法,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改理念和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计算教育学的方法。

一、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意义。

以往学习有余数除法,是通过一个简单演示、一道竖式讲解和一道题做一做,告诉学生余数和有余数除法;再通过一道竖式的试商告诉学生余数要比除数小,然后配以多道计算题加以练习。这样纯粹是算理算法的学习、强化计算训练,单调重复地计算使学生倍感枯燥无味,并由此生厌,而且信息量少,思维狭窄,未能把学习的内容与身边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未能通过数学学习开发学生智力。本课的设计,使学生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用数学眼光去发现生活里的“有余”现象,例如用花盆布置联欢会场、分食物、摆学具、包装面包、校运动会的很多情景等等。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感受生活中的余数问题需要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在心理上驱动着强烈的求知欲,在情感上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重点通过分食物和摆学具这两种生活情景,了解到平均分有两个结果:一是刚好分完;一是余下少许不能再平均分。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讨论、辨析,大家都参与了有余除法、余数等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们获得了成功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情景体验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二、在操作比较中探究方法。

本课的教学通过学生几次自主操作,在比较认识中探索有余数除法,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独立地完成从表内除法到有余除法的学习,并且自己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在操作比较中,学生还注意对事物的观察、分析、探究,自主发现问题,使他们逐渐养成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借算法多样化激活思维。

本课的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算法多样化,例如摆学具时,学生能用乘法、口诀、估计、画圈、倍数关系等方法做除法,在课上联系生活实际想问题,想解法,把思维激活起来了!

四、在实践应用中加深认识。

通过情景体验有余除法,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有余除法,从而更理解有余除法的意义和更熟悉有余除法的算法。

听有余数的除法课心得体会

作为小学生,我一直以来对于除法都持有敬畏的态度。特别是当我遇到了带有余数的除法时,更是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然而,最近在上数学课时,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使我对这个看似复杂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段:学习思路。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我首先明白了除法的本质是将一个数分成等分的过程。而带有余数的除法的出现,则是因为无法将被除数均分,即不整除的情况。我学会了使用除法箭头来表示除法过程,并逐步找出商和余数。这让我对于除法的运算步骤有了清晰的认识。

第三段:余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余数是带有除法运算中的“多余”的部分。通过分析余数,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整数之间的关系。同时,余数还可以用来描述一些实际问题,如孩子们均分苹果时会出现余数,这样我们在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会更加灵活。计算余数时,我学会了将除法运算中的每一步骤都清晰地写下来,不漏过任何细节。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计算错误,还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运算过程。

第四段:运用余数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之后,我发现除法的应用远不止于课堂,它还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整除求商,来确定一个数的约数,进而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通过余数的大小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确定更大或更小的数;还可以利用余数来进行时间换算,计算经过多少个小时后的时间。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除了要熟练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更需要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

第五段:收获和体会。

通过听有余数的除法课,我不仅学会了具体的运算方法,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除法这个数学概念的本质。我明白了除法是一种计算和分析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提高我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同时,我也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一门难以理解的学科,只要我们掌握方法和思路,勤奋学习,都能够在数学的世界中找到乐趣和智慧。因此,我决心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数学,不再畏惧除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总结:通过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我明白了除法的本质、运算步骤和应用方法。我深入理解了余数的概念和意义,体会到了数学的实际应用和思考过程。这次课程让我打破了对除法的困惑和畏惧,让我更自信地面对数学学习。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取得更好的成绩。

有余数除法

全班交流各种算法,并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

生看图说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竖式的写法,让学生说说竖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思。

5.试一试:用竖式计算13÷3、47÷6。

【案例二】。

一、把握起点。

1.师:小朋友们,知道这节课我们要一起研究什么知识吗?

2.师:你认为什么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 。

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借机了解生的认知基础。

生1:就是除起来有多的除法。

生2:就是点6点再写一个数的除法。

……。

生举例:7÷3 10÷4。

二、感知意义。

1.观察生举的算式,说说与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

生1:这个除法算式算起来还有多1个的。

生2:找不到乘法口诀的。

生3:不能直接算的。

有余数的除法观看心得体会

余数的除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它不仅是数学中一个非常基本的概念,也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此次观看心得体会中,我将分享一下自己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以及对它的应用。通过本文,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并在实践中应用它。

第二段:理论讲解。

有余数的除法在数学中属于整除与不整除的范畴。当两数相除无余数时,我们可以称为整除,当有余数时,我们就称为不整除。为了更好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要概念:

2.商:两数相除得到的整数部分。

3.被除数、除数:进行除法运算的两个数。

只有当被除数比除数大时,才会有余数。被除数减去除数的积就是余数。例如,11÷3=3余2,其中3是商,2是余数。

第三段:实际应用。

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比如我们常用的取模运算,就是基于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机编程中,取模运算可以用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偶数,可以确保两个数被调整为相同的范围,还可用来实现加密算法等等。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也可以应用于计算买菜。我们知道,当我们买菜时,有可能出现数量无法整除的情况。这时,我们就需要用到余数除法。例如,我们买了12个苹果,要分给4个人,每人应该分几个苹果?这里就需要用到余数除法,答案是每人分3个苹果,还剩下余数0。

实践是学习的最好方式。在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论知识后,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通过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应用技巧,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未来,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我们也能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第五段:结论。

有余数的除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日常生活和计算机编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通过熟练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巧,我们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还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一定会更多地接触到有余数的除法,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地掌握它,它一定会推动你们前进的脚步。

听有余数的除法课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50字)。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绕不开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除法。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学习了如何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然而,在高年级,当我们接触到有余数的除法时,问题就开始变得复杂起来。最近,我刚刚上完一堂关于有余数的除法课,这节课让我真切地领悟到了有余数的除法的重要性和应用。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和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

有余数的除法是指,在进行除法运算时,除数除不尽时产生的余数。在这节课上,我学到了如何正确地执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首先,我需要将被除数除以除数,判断商是否是整数。如果商不是整数,那么就意味着有余数。接着,我需要将余数写在除号上方的线上,并在下方写出一根虚线,然后继续进行运算。最后,我将得到的商和余数整理在一起,形成最终的答案。通过这个基本概念,我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流程和目的,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有余数的除法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商业领域,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将物品分组的情况,例如将商品分成几个箱子或袋子。有余数的除法就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计算出商和余数,我们可以明确地了解每个箱子或袋子内的商品数量,以便更好地管理和运输。此外,在数学中,有余数的除法还被用于解决模运算的问题,如求解同余方程等。正是因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这些应用,使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我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我发现对于较复杂的除法问题,计算过程较长,容易出错。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决定在计算过程中多一些细心和耐心,避免因为匆匆忙忙而导致的错误。其次,有时我也会在将商和余数整理为一体时出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经常进行反复练习,逐渐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最后,我还发现了一些关于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特殊规律,如被除数的个位数能否整除除数等。这些规律的发现帮助我更加灵活地解决问题。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提高了自己的运算水平。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是一门需要细致和耐心的学科。在面对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时,粗心和急躁是不可取的,而应该保持细心和耐心。此外,克服困难和错误的过程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思,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最重要的是,有余数的除法并不是一项独立的知识,它与实际生活和其他数学概念相关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和理解,将其与其他知识紧密结合起来。

总结(100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明白了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流程,以及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也通过克服困难和错误的过程提高了自己的运算水平。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不仅帮助我提高了数学技能,还培养了我的细致和耐心。我相信这种学习经历将在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派上更大的用场。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明确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有余数除法笔算。(3)使学生懂得余数的意义,掌握试商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思维、概括能力等。

3、情感目标:

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二教学重点、难点。

1谈话引入:“阳光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看老师已经把同学们需要的长绳准备好了。我们体育运动中不仅能强身健体,里面还藏着数学知识呢?(课件出示信息)说说你发现那些数学信息?你会解决吗?3学生用彩色笔在白纸上自主解决复习题,要求用竖式计算。反馈:(1)指名说自己的解题过程。(2)展示几位同学的解题过程。复习除法竖式的意义和写法,为新课做铺垫。看来昨天的知识掌握的不错,表扬你们!

(2)说出他们的余数。(几里面还可以分出一个几吗?

我们认识了余数这个新朋友,那么有余数的除法该怎么样试商呢?爱思考的孩子马上就会找到答案。2学会试商的方法。

(1)课件出示: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课件出示除法竖式,说一说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是多少,商几?(3)仔细观察填空题和它下面的竖式,也可以同桌商量,说说你发现什么?(试商的方法:几乘除数最接近并且小于被除数就商几。)独立练习教材51页。(刚才的收获是大家共同的智慧,现在该是各显神通的时候了,加油!(1)独立完成做一做。(2)全班反馈,课件出示。用竖式计算(我们已经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了,下面四组同学比一比看那组算的又快又对,有信心吗?)。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

师:同学们都喜欢课外活动对吗?你喜欢什么活动?生:„。

师:每到下课的时候同学们都会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你们快看同学们都在做什么?(呈现主题图)。

师: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吗?

生1:所有的旗子按四面一组,可以插几组?

生2:跳绳的同学四个人一组可以分几组?

生„„。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口算除法)。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1.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

生:愿意。

(2)(动手操作)。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指名一生上台来摆。

(3)提问思考。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3组,15盆刚好摆完。

生2:15里面有3个5.(4)尝试列式。

师: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生:15÷5=3(组)。

(5)明确写法。

师: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现在我们用竖式来计算,(板书竖式)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先试着让学生说,教师讲解强调)。

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示例2。

师:这儿还有23盆花也要搬到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生动手操作。

师:请你也用学具来摆一摆。指名一生上台摆。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不能全部摆完,还剩下3盆,不够分一组了。

(3)(认识余数)。

师: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像这样的除法算式没有正好分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4)(小组讨论)。

生:23÷5=。

师: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同学说一说。

生:(汇报)„。

(5)列出竖式:

生:23÷5=4(组)„„3(盆)。

师: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强调有余数的除法怎样书写,单位名称都是什么?)。

3.观察比较。

师: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3:我发现这两道题计算方法过程是相同的。

生4:这两道题也有不同„„。

4、尝试练习。

师:老师想检验同学们对有余数的除法是否掌握,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选择三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完,另两个不能正好分完。)27/9“做一做”

三、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练习十二第1-3题。

游戏题:“猜猜看”。

(课件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猜一猜第10个是什么图形、第18个是什么图形,运用课件验证。)。

师:你知道为什么能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

四、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呀?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28÷9=。

(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盘,还剩几个?

17÷3=()盘()个。

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人,坐5人不行)。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

2.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做一做第一题。

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

1.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同时出示“例5”和“做一做”第2题。

巩固练习:

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总结:今天研究的问题你学懂了吗?

六、课堂作业。

作业:第69页练习十五,第1~2题。

有余数的除法

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

1.考考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然后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接下来你想让老师猜几号学具,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可以请不同的学生试一试,学生很惊奇。)

2.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了。

(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

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3盆一组等。)

(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教学例题1。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明确写法:(结合操作思考)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并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例题2。

(3)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7)学生汇报。

(8)列出竖式:

3.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尝试练习:选择两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完,另一个不能正好分完。)

15÷5=3(组)

17÷5=3(组)……2(盆)

19÷5=3(组)……4(盆)

21÷5=4(组)……1(盆)

23÷5=4(组)……3(盆)

25÷5=5(组)

16÷5=3(组)……1(盆)

18÷5=3(组)……3(盆)

20÷5=4(组)

22÷5=4(组)……2(盆)

24÷5=4(组)……4(盆)

1.巩固题:第52页的“做一做”。(判断题,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斜。)

3.游戏题:“猜猜看”。

(课件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猜一猜第10个是什么图形、第18个是什么图形,运用课件验证。)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教师将新理念的核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使整个课的教学洋溢着新课程特有的时代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种“新气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中展开数学学习活动。教师通过游戏导入新课,给学生造成悬念,为探索新知创设了情境。进入新课,教师又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课本上的主题图、演示例题,通过设置问题和生动的描述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独立思考和协作探索。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学生容易兴奋、有积极性,学生产生了我要学的欲望。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提高探究能力和组织交往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重视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和规律时,不仅联系学生已有的相关生活经验,而且通过展示生活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将书本数学知识运用于真实生活之中,这些数学知识都是他们身边的事情,学生感到亲切。这样教学,既能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余数)和规律(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又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第三,强调动脑的思维训练与动手的操作练习有机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思考探究,动脑筋“想”数学;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动眼睛“看”数学、动双手“做”数学。这样,不仅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且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运用过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思做高度统一。拓展练习,体现了数学学习开放性、灵活性、发散性和挑战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落到实处。

整节课前后呼应,学生在探究中不断深入地掌握新知,巩固新知。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认识它们吗?(逐一出现奥运吉祥物)认识的话就一起叫出他们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连起来就是“北京欢迎你”,哇,还有这么多!同学们,如果按照这样的顺序继续排列下去,紧挨着贝贝的应该是哪个福娃!你是怎么想的?谁来说一说?(挨着贝贝的是晶晶)你是怎样想的?(上下顺序一样)那是怎样排列的呢?(是按照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这五个顺序排列的)刚才同学们用找规律的方法知道了紧挨着贝贝的是晶晶,那么按这个规律第38个应该是哪个福娃呢?同学们,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生齐读课题)。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前面所学习的知识,做几道口算题:

二、初识新课。

看来有余数的除法大家已经掌握的很好了,下面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分小棒。

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可以分几组?)能刚好分完吗?(不能)所以我们可以说成,可以分几组,还多几根?下面请拿出练习本算一算!(师将其中一位同学的算法写在黑板上!)老师已经将我们班上一位同学的作业写在黑板上,我们一起来看一下,13除以4这是他列的算式,我们再看一下竖式,请同学们思考一下13表示什么?(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呢?(4表示每4根分一组)3呢?(3表示一共分3组。)3、4、12、那12表示什么?(12表示4乘3的积,表示4根为一组的木棒,一共有3组,一共有多少木棒,)1表示什么(1表示还多1根)你们真棒,现在我们把每4根分一组,改成平均分成4组,那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好!请你说(每组有几根,还多多少根?)好现在请同学们把这道题作在练习本上,好!请同学们看黑板,现在我把一个同学的算式列在黑板上,我们一起看一下、13除以4等于3(根)余1根,答每组有四根,还余一根!有意见吗?(没有)好,请同学们看一下,刚才做的这两个题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他们的被除数,除数商还有余数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求的问题不一样,第一道题是每组分4根,可以分几组,第二道题是分四组,每组有几根?哦也就是说两道算式是一样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观察的很仔细,我们来看第一道题:4组余1根,4表示什么?(4表示可以分成4组)那第二道题的4表示什么?(每组4根小棒)同学们,看来啊,单位名称是跟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的,第一题我们求得是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根?所以单位是组,根!可以分3组还余1根。那第二道题呢求的是:每组多少根?还余几根?所以单位是根、根。每组3根还余1根!

2、小讨论。

7、如果乘坐每辆轿车需要花费5元,23元最多能打几辆车?

好,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把一位同学的作业在展台上展示出来,第一题,22除以4,4是哪里来的?这位同学请你说一说,(4就是限乘4人)你观察的很仔细,22除以4等于5辆余2人,答至少需租5辆车,可以吗?(不可以)因为剩下的2个人不能不要了,我们还得在租一辆车,你考虑问题很仔细,那老师给大家一个建议我们可以再列一个算式:5+1=6(辆)如果余下1人呢?需要再租一辆车,如果余下3人呢?也需要租一辆车!好!第二题10除3等于3辆余1元,答,有问题吗?(没有)为什么这里余1却没再租一辆呢?(因为余下的1元不能再租一辆车!所以不能加1)所以答:::

1、航模小组用25个车轮组装赛车,最多能组装几辆?

2、货车最多载重4吨运25吨货,最多需要多少辆货车?

好我们看一下第一题:25除以4等于6辆余1个。答最多能余4辆余1个轮子!第二题:25除以4等于6辆余1吨,6+1=7单位辆,答最多需要7辆货车!大家有不同意见吗?(没有)那老师有个疑问,同样的算式,为什么第一个是6辆第二个是7辆,因为余下的1吨货不可能不要了,所以还得再租一辆!很好,那如果我们余下2吨呢?我们也得再租一辆!那第一题呢?为什么没有加1?因为1个轮子不可能再租一辆汽车,所以不加1.所以最多能装6辆赛车,同学们,我们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你们表现的很棒!老师奖励你们一颗五角星,这个是什么颜色的五角星?红色的?第二个呢?黄色的,那如果按这样排列,第21个应该是什么颜色的五角星?红色的!你是怎样列示的(21除以5=4余1个)第21个也就是第四组后的第一个,也就是第五组的第一个!)同学们你们真棒,那你还记得我们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吗?现在你能解决了吗?(能)谁来说一说第38个是哪个福娃?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示的:38÷5=7(组)••••1(个)那么低38个也就是第7组后的第一个,也就是第8组的第一个是贝贝!同学们,你们真棒,今天我们拥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课后,老师希望你们能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更多的问题!

《有余数的除法》

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是今后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及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是今后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及分数小数除法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灵活地掌握试商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商的定位、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小数除以整数》是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是今后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认识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是今后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是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是今后学习多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乘法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是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乘法口诀,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是今后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理解用第二个乘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时,得数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法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小数和整数相乘》是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以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小数、小数除法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小数点位置的确定。也就是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是相同的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小数乘小数》是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是今后学习小数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悟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小数的位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教学重点:积里小数点的位置。让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用“0“补足。

《乘法分配律》是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是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乘法分配律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是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既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是今后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以及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所以,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平行四边形》是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认识的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是今后学习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通过转化的方法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第五册第5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及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是今后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会根据公式进行计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而理解三角形的底、高和面积与拼合而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是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是今后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建立表面积概念,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或宽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是今后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本节课我主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教学情境,自然提出数学问题,在计算的过程中交流不同的算法,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同时也比较发现最优化,最简便的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同桌交流、讨论、汇报明确算理,在练习、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计算方法。分以下几个环节设计本课。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三)巩固练习,激发兴趣。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五)拓展延伸,发展思维。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的方法。教学难点:试商、确定商的正确书写位置。

1.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

还有归纳类比思想、转化归纳思想、概率统计思想等数学思想,例如利用归纳类比思想可以对某种相类似的问题进行研究而得出他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般方法。转化归纳思想是把一个较复杂问题转化为另一个较简单的问题并且对其方法进行归纳。概率统计思想是指通过概率统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摸奖的中奖率、某次考试的综合分析等等。另外,还可以用概率方法解决一些面积问题。

数学思想较之于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数学方法又处于更高层次,它来源于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在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及方法处理数学问题时,具有指导性的地位。一常用的数学方法:配方法,换元法,消元法,待定系数法;二常用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建模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化归与转化思想等。三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来源于:观察与实验,概括与抽象,类比,归纳和演绎等数学中的逻辑思维方法(分类与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证明与反驳);数学中的非逻辑思维方法(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数学中转化的基本形式(特殊与一般,整体与局部,具体与抽象,数与形,高与低,正与反,已知与未知,无限与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