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计划>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实用18篇)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实用18篇)

作者:XY字客

规划计划可以使我们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和学习,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在制定规划计划时,可以参考以下范例,了解如何将宏观目标变为具体可行的任务和行动计划。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1.1规划范围。

漯河市工业园区位于漯河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身旁,使园区能透过__大道直达高速,透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理解城市辐射潜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构成必须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交通优势。

该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丰)、漯阜(阳)铁路连接东西。京深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

漯河市区内沙、澧河上已建成桥梁8座,新修和拓宽街道46条,绿化覆盖率达33%,是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国内一流的10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网。

二、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1协调统一、合理结合。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科技、提高经济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2.2可学布局、综合开发。

工业园区以发展一类、二类工业为主,接纳市区部分三类工业,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仓储、居住、服务、公共设施用地,协调健康的开发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

2.3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规划充分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规划有较强的弹性和应变力,有利于滚动开发,到达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获效一片。

2.4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漯河市是国家园林城市,该园区又是在漯河市大力提倡建立生态城市的大环境下诞生的,生态环保是其规划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从选址、建设、及“三废”的排放,都应得到合理组织和处理。

三、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区域发展背景和地段区位条件,该工业区规划坚持从现实出发变通创新追求特色空间结构的塑造和用地布局的完整,强调节约用地和基础设施的'合理投入,优化规划编制成果的指标体系,注重园区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一个具有北方城市特色环境优美用地合理管理科学的现代工业园区。园区工业性质以一类工业为主。

规划原则为:

3.1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持续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思考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3.2生态效率原则:

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透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透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透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3生命周期原则:

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带给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带给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带给能够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3.4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透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3.5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3.6软硬件并重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务必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务必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四、规划结构布局分析。

经过分析,构成本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的基本构思,完成对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个项用地的总体布局、控制指标体系的规划设计。

4.1“线形发展,网络布局”的整体结构。

工业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要尽可能贴合市场运作规律。横穿工业园的__路和__路为园区带给了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主要的发展轴线。同时也使园区内部各个组团由比较均等的区位优势。在保证必须纵深建设的状况下,工业园区沿两条主干道成片状分布,有利于实现园区的阶段性建设和有机生长,有利于始终持续空间结构的完整和同一种类型的工业之间的联系。

为了高效利用土地,统一管线铺设,方便交通组织,在地形允许的状况下,尽量采用方格式布局。这样使得街廓和地块的形状比较规整,与街道的连接相对便利,而且相对区位的相同用途的地块在地价上差别较小,在经济上比较容易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方便了土地的买卖、批租和开发利用,也有利于用地规划控制和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结合对中小型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投资和发展规模调查,我们认为园区内部街廓尺度以300米—400米为宜,即道路间距约300米—400米。该尺度的街廓被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时,能够适合一般投资的厂区建设规模,同时保证周边有便利的交通。如果在未来出现投资大户,能够部分地或全部地合并小地块,以满足使用要求。道飘过密,街廓太小,会正价基础设施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道飘过稀,街廓过大,细分地块较大,不利于节约土地,也可能出现街廓内部的中央地块闲置,出现“死地块”现象。

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

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1.1规划范围。

漯河市工业园区位于漯河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身旁,使园区能透过xx大道直达高速,透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理解城市辐射潜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构成必须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交通优势。

该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丰)、漯阜(阳)铁路连接东西。京深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

漯河市区内沙、澧河上已建成桥梁8座,新修和拓宽街道46条,绿化覆盖率达33%,是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国内一流的10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网。

2.1协调统一、合理结合。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科技、提高经济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2.2可学布局、综合开发。

工业园区以发展一类、二类工业为主,接纳市区部分三类工业,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仓储、居住、服务、公共设施用地,协调健康的开发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

2.3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规划充分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规划有较强的弹性和应变力,有利于滚动开发,到达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获效一片。

2.4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漯河市是国家园林城市,该园区又是在漯河市大力提倡建立生态城市的大环境下诞生的,生态环保是其规划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从选址、建设、及“三废”的排放,都应得到合理组织和处理。

根据区域发展背景和地段区位条件,该工业区规划坚持从现实出发变通创新追求特色空间结构的塑造和用地布局的完整,强调节约用地和基础设施的'合理投入,优化规划编制成果的指标体系,注重园区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一个具有北方城市特色环境优美用地合理管理科学的现代工业园区。园区工业性质以一类工业为主。

规划原则为:

3.1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持续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思考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3.2生态效率原则:

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透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透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透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3生命周期原则:

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带给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带给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带给能够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3.4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透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3.5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3.6软硬件并重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务必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务必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四、规划结构布局分析。

经过分析,构成本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的基本构思,完成对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个项用地的总体布局、控制指标体系的规划设计。

4.1“线形发展,网络布局”的整体结构。

工业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要尽可能贴合市场运作规律。横穿工业园的xx路和xx路为园区带给了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主要的发展轴线。同时也使园区内部各个组团由比较均等的区位优势。在保证必须纵深建设的状况下,工业园区沿两条主干道成片状分布,有利于实现园区的阶段性建设和有机生长,有利于始终持续空间结构的完整和同一种类型的工业之间的联系。

为了高效利用土地,统一管线铺设,方便交通组织,在地形允许的状况下,尽量采用方格式布局。这样使得街廓和地块的形状比较规整,与街道的连接相对便利,而且相对区位的相同用途的地块在地价上差别较小,在经济上比较容易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方便了土地的买卖、批租和开发利用,也有利于用地规划控制和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结合对中小型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投资和发展规模调查,我们认为园区内部街廓尺度以300米—400米为宜,即道路间距约300米—400米。该尺度的街廓被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时,能够适合一般投资的厂区建设规模,同时保证周边有便利的交通。如果在未来出现投资大户,能够部分地或全部地合并小地块,以满足使用要求。道飘过密,街廓太小,会正价基础设施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道飘过稀,街廓过大,细分地块较大,不利于节约土地,也可能出现街廓内部的中央地块闲置,出现“死地块”现象。

4.2“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

由于xx路和xx路从中间穿过,园区用地被划分为四大块。既要保证交通安区和畅通,又要使得园区规划建设相对统一和完整,因此没,我们设计了“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的模式,园区内道路规划充分思考多方面因素,采用方格网路形式。首先有贯空穿东西方向的主干道,再有联结南北方向的多路纵向干道,构成“一横多纵”的内部道路骨架,在此基础上,再修建多条次干道。此外,根据不同社区的大小和开发量,结合块地规划支路系统。园区内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共同构成本园区的整体路网。

一般来讲,在城市整体规划中,针对城市发展的不可预测性,道路系统规划往往采取偏大值设计投资较大。然而,在本次工业园区的规划中,思考到园区向东发展,不宜在南北方向构成纵深发展,同时结合漯河市自身的经济实力,主干道宽度确定为48米,次干道宽度为36米,支路宽度为24米。

1、在功能分区方面,北侧办公为主,在与居住区结合的地段与增设一些商业综合服务性质的建筑,西段与东段增设商业综合性质如金融、邮电、餐饮建筑,全面提高用地全天侯的利用率,活跃该路段的生活气氛。

2、建筑层数与体量布局结合地段的特点,组合成具有必须规模和气势的建筑群,同时,在道路南侧适当布置穿插布置一些高层综合楼。

3、运用传统园林的借景与对景艺术手段,建筑平面布局疏密相间,使建筑的轮廓性与山形地势相结合;巧妙组织建筑空间的围合与渗透,使建筑群、道路轴景观、广场轴景观完美结合。同时,适当降低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带给绿化率,充分反映园林城市的特点。

4、建筑性格充分反映时代性,文化性与地域性,表现新颖、庄重、大方的建筑风格,建筑布局尽量思考南北向布置,平面采用灵活相对规则形状,以满足办公建筑的使用要求。

5、在大道的艺术轮廓线处理上,构成以两端的几栋高层建筑为起点,中部的广场建筑群和绿化为艺术高潮、以十字路口为次高潮的艺术整体布局,从而创造疏密结合、高低错落、收放有致的空间效果。

6、在道路两侧拓宽成30米绿化带,并结合建筑布置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的小主题园,以丰富历史文化底蕴。

7、巧妙组织绿化景观轴,使东西向的大道和中心广场的绿化、水景等相互渗透,与周围构成相互交织的绿色景观轴线。

4.3“适度集中,组团构成”的用地布局。

不同以往的工业园,漯河市工业园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个性设计了一条沿河景观路—xx路,对其精心营造,使其与广场、街头绿地、商业步行街、建筑群中休闲空间相联系,构成富搞笑味的人行系统。

园区按照市级工业区的标准进行设计规划,勾勒了高新技术用地、科研用地、一般工业用地、企业服务用地、绿化用地和公建用地的框架,整个布局显示了独立而不失整体,超前而不是冒进的特点,描绘了一个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繁荣风貌,整个规划分近期方案和远期方案实施。

该工业园区思考到西北----东南风向,将有污染的二类工业规划在基地的西北方,并在其两侧用绿化带隔离,在污染小的一类工业区中设计绿化广场,商贸用地,教育用地,三产服务,为其下方的居住区的居民服务。整体上构成组团分布,再用地平衡的基础上,结合园区自然特点,在上风向的南方公共用地结合节点广场设计,以工业用地为主。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沿路适当布置商业服务设施,园区内部均匀设置公共停车场。在铁路沿线,靠近铁路站口附近,集中设置仓储用地。在沿河去,设计了滨河景观带,人们能够在此进行娱乐休闲等活动,体现园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注重生态环境对工业园区建设尤为重要。栽种体规划布局上采取以二类工业绿化防护带、园区道路绿化、组团中心绿地、厂区绿化四部分组成种体的绿化系统,构成块状绿化,带状绿化和点状绿化,这样,就构成了“点线结合”的绿化系统。在街廓内部,结合地形设计的点状绿化,以及绿化广场和沿河景观带,构成由地形特色且节约土方的绿化景观环境。

城市广场是供市民交往。聚会。活动的空间。也是城市中相对宽敞的自由的积聚地,所以人们把它比喻为城市的“客厅”。作为一个具有十平方公里的工业园也理说应当有自己的“客厅”。本工业园的两个主要广场位于xx路和xx路的交叉口东南一隅。广场位置的布置主要思考到以下几点。

一:居住区位置的要素。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广场布置到靠近居住区的位置并且把广场地性质定位为是休憩性质的广场,由于本工业园的居住区布置方式是集中式的布置,所以这就方便了本工业园的绝大多数市民。

二:公共建筑的要素:

xx路和xx的交叉口是本工业园公共建筑商业金融建筑最集中的地方,这就决定了广场不但是居民游览休憩地方,还是商家进行商业服务和政府进行文化宣传的场所,这就保证充分利用了广场。

三:作为工业园主要景观的要素:

广场不但有其自身的功能,它同时还是工业园的一大景观,是工业园的形象。xx路和xx的交叉口工业园人流和车流最多的地方,也是大部分到工业园去的人必经之地。

总之,广场位置的安排是广场功能。形象。环境充分结合的结果。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按照《新区总体规划》、《现代工业新城总体规划》和市政府《关于印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府发〔〕27号),突出“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以区县和园区为责任主体编制重点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工业园区的规划方案

漯河市工业园区位于漯河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交通优势。

该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丰)、漯阜(阳)铁路连接东西。京深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

漯河市区内沙、澧河上已建成桥梁8座,新修和拓宽街道46条,绿化覆盖率达33%,是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国内一流的10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网。

二、【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1协调统一、合理结合。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科技、提高经济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2.2可学布局、综合开发。

工业园区以发展一类、二类工业为主,接纳市区部分三类工业,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仓储、居住、服务、公共设施用地,协调健康的开发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

2.3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规划充分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规划有较强的弹性和应变力,有利于滚动开发,达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获效一片。

2.4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漯河市是国家园林城市,该园区又是在漯河市大力提倡创建生态城市的大环境下诞生的,生态环保是其规划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从选址、建设、及“三废”的排放,都应得到合理组织和处理。

三、【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区域发展背景和地段区位条件,该工业区规划坚持从现实出发变通创新追求特色空间结构的塑造和用地布局的完整,强调节约用地和基础设施的合理投入,优化规划编制成果的指标体系,注重园区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一个具有北方城市特色环境优美用地合理管理科学的现代工业园区。园区工业性质以一类工业为主。

规划原则为:

3.1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保持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3.2生态效率原则:

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通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3生命周期原则:

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提供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可以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3.4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通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3.5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3.6软硬件并重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必须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四、【规划结构布局分析】。

经过分析,形成本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的基本构思,完成对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个项用地的总体布局、控制指标体系的规划设计。

4.1“线形发展,网络布局”的整体结构。

工业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要尽可能符合市场运作规律。横穿工业园的东方红路和燕山路为园区提供了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主要的发展轴线。同时也使园区内部各个组团由比较均等的区位优势。在保证一定纵深建设的情况下,工业园区沿两条主干道成片状分布,有利于实现园区的阶段性建设和有机生长,有利于始终保持空间结构的完整和同一种类型的工业之间的联系。

为了高效利用土地,统一管线铺设,方便交通组织,在地形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方格式布局。这样使得街廓和地块的形状比较规整,与街道的连接相对便利,而且相对区位的相同用途的地块在地价上差别较小,在经济上比较容易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方便了土地的买卖、批租和开发利用,也有利于用地规划控制和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结合对中小型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投资和发展规模调查,我们认为园区内部街廓尺度以300米—400米为宜,即道路间距约300米—400米。该尺度的街廓被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时,可以适合一般投资的厂区建设规模,同时保证周边有便利的交通。如果在未来出现投资大户,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合并小地块,以满足使用要求。道路过密,街廓太小,会正价基础设施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道路过稀,街廓过大,细分地块较大,不利于节约土地,也可能出现街廓内部的中央地块闲置,出现“死地块”现象。

4.2“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

由于燕山路和东方红路从中间穿过,园区用地被划分为四大块。既要保证交通安区和畅通,又要使得园区规划建设相对统一和完整,因此没,我们设计了“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的模式,园区内道路规划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采用方格网路形式。首先有贯空穿东西方向的主干道,再有联结南北方向的多路纵向干道,形成"一横多纵"的内部道路骨架,在此基础上,再修建多条次干道。此外,根据不同社区的大小和开发量,结合块地规划支路系统。园区内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共同形成本园区的整体路网。

一般来讲,在城市整体规划中,针对城市发展的不可预测性,道路系统规划往往采取偏大值设计投资较大。然而,在本次工业园区的规划中,考虑到园区向东发展,不宜在南北方向形成纵深发展,同时结合漯河市自身的经济实力,主干道宽度确定为48米,次干道宽度为36米,支路宽度为24米。

1、在功能分区方面,北侧办公为主,在与居住区结合的地段与增设一些商业综合服务性质的建筑,西段与东段增设商业综合性质如金融、邮电、餐饮建筑,全面提高用地全天侯的利用率,活跃该路段的生活气氛。

2、建筑层数与体量布局结合地段的特点,组合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气势的建筑群,同时,在道路南侧适当布置穿插布置一些高层综合楼。

3、运用传统园林的借景与对景艺术手段,建筑平面布局疏密相间,使建筑的轮廓性与山形地势相结合;巧妙组织建筑空间的围合与渗透,使建筑群、道路轴景观、广场轴景观完美结合。同时,适当降低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提供绿化率,充分反映园林城市的特点。

4、建筑性格充分反映时代性,文化性与地域性,表现新颖、庄重、大方的建筑风格,建筑布局尽量考虑南北向布置,平面采用灵活相对规则形状,以满足办公建筑的使用要求。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某某县位于秦岭以西,宝鸡市东南,横跨长江、黄河流域,北连关中,南连巴蜀。它是四川和陕西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这里的自然风景很独特。民俗既有关中风情,又有巴蜀风情。地形复杂多样,海拔740-3767米,相对高差3027米。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地形,包括山脉、河流和山谷。秦岭气候独特多变,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全县气温差异显著,最高气温32.8℃,最低气温-25.5℃,年平均气温7.7℃。素有“天然空调城”、“天然氧吧”之称。自古以来,就有“山前有桃花,山后有雪”的说法。长江以南有美丽的风景,长江以北有美丽的风景。“六月某某雪”是关中八大著名景点之一。交通、通讯便利:嘴头镇距宝鸡64公里,西宝高速45公里。西安至汉中的江梅路穿境而过,交通优势明显。的指导下市委、市政府的政策“率先发展和领先的关中”,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县党委和县政府领导整个县的人依靠资源发展,认真落实战略资源开发、产业振兴的开放,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9.0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12亿元,年均增长26%;财政收入26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35元。

但总体上看,经济总量不大,产业规模和集约水平较低。此外,受军事安全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水保区等诸多政策因素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因此,县党委和县政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如加快发展的步伐,扩大产业规模,大力整合资源,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出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生态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产业集群,并确定的-§宏伟目标建立生态的县,以实业强县,以特色富县,以法治治县”。开发由项目支持,项目由园区支持。因此,规划建设生态工业园,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是某某县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1.6.1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

1.6.2是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突破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

1.1、规划范围。

漯河市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交通优势。

该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丰)、漯阜(阳)铁路连接东西。京深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漯河市区内沙、澧河上已建成桥梁8座,新修和拓宽街道46条,绿化覆盖率达33%,是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国内一流的10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网。

2.1、协调统一、合理结合。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科技、提高经济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2.2、可学布局、综合开发。

工业园区以发展一类、二类工业为主,接纳市区部分三类工业,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仓储、居住、服务、公共设施用地,协调健康的开发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

2.3、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规划充分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规划有较强的弹性和应变力,有利于滚动开发,达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获效一片。

2.4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漯河市是国家园林城市,该园区又是在漯河市大力提倡创建生态城市的大环境下诞生的,生态环保是其规划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从选址、建设、及“三废”的排放,都应得到合理组织和处理。

根据区域发展背景和地段区位条件,该工业区规划坚持从现实出发变通创新追求特色空间结构的塑造和用地布局的完整,强调节约用地和基础设施的合理投入,优化规划编制成果的指标体系,注重园区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一个具有北方城市特色环境优美用地合理管理科学的现代工业园区。园区工业性质以一类工业为主。

规划原则为:

3.1、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保持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3.2、生态效率原则:

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通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3、生命周期原则:

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提供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可以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3.4、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通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3.5、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3.6、软硬件并重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必须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四、【规划结构布局分析】。

经过分析,形成本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的基本构思,完成对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个项用地的总体布局、控制指标体系的规划设计。

4.1、“线形发展,网络布局”的整体结构。

工业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要尽可能符合市场运作规律。横穿工业园的东方红路和燕山路为园区提供了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主要的发展轴线。同时也使园区内部各个组团由比较均等的区位优势。在保证一定纵深建设的情况下,工业园区沿两条主干道成片状分布,有利于实现园区的阶段性建设和有机生长,有利于始终保持空间结构的完整和同一种类型的工业之间的联系。

为了高效利用土地,统一管线铺设,方便交通组织,在地形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方格式布局。这样使得街廓和地块的形状比较规整,与街道的连接相对便利,而且相对区位的相同用途的地块在地价上差别较小,在经济上比较容易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方便了土地的买卖、批租和开发利用,也有利于用地规划控制和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结合对中小型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投资和发展规模调查,我们认为园区内部街廓尺度以300米―400米为宜,即道路间距约300米―400米。该尺度的街廓被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时,可以适合一般投资的厂区建设规模,同时保证周边有便利的交通。如果在未来出现投资大户,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合并小地块,以满足使用要求。道路过密,街廓太小,会正价基础设施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道路过稀,街廓过大,细分地块较大,不利于节约土地,也可能出现街廓内部的中央地块闲置,出现“死地块”现象。

4.2、“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

由于燕山路和东方红路从中间穿过,园区用地被划分为四大块。既要保证交通安区和畅通,又要使得园区规划建设相对统一和完整,因此没,我们设计了“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的模式,园区内道路规划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采用方格网路形式。首先有贯空穿东西方向的主干道,再有联结南北方向的多路纵向干道,形成“一横多纵”的内部道路骨架,在此基础上,再修建多条次干道。此外,根据不同社区的大小和开发量,结合块地规划支路系统。园区内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共同形成本园区的整体路网。

一般来讲,在城市整体规划中,针对城市发展的不可预测性,道路系统规划往往采取偏大值设计,投资较大。然而,在本次工业园区的规划中,考虑到园区向东发展,不宜在南北方向形成纵深发展,同时结合漯河市自身的经济实力,主干道宽度确定为48米,次干道宽度为36米,支路宽度为24米。

1、在功能分区方面,北侧办公为主,在与居住区结合的地段与增设一些商业综合服务性质的建筑,西段与东段增设商业综合性质如金融、邮电、餐饮建筑,全面提高用地全天侯的利用率,活跃该路段的生活气氛。

2、建筑层数与体量布局结合地段的特点,组合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气势的建筑群,同时,在道路南侧适当布置穿插布置一些高层综合楼。

3、运用传统园林的借景与对景艺术手段,建筑平面布局疏密相间,使建筑的轮廓性与山形地势相结合;巧妙组织建筑空间的围合与渗透,使建筑群、道路轴景观、广场轴景观完美结合。同时,适当降低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提供绿化率,充分反映园林城市的特点。

4、建筑性格充分反映时代性,文化性与地域性,表现新颖、庄重、大方的建筑风格,建筑布局尽量考虑南北向布置,平面采用灵活相对规则形状,以满足办公建筑的使用要求。

5、在大道的艺术轮廓线处理上,形成以两端的几栋高层建筑为起点,中部的广场建筑群和绿化为艺术高潮、以十字路口为次高潮的艺术整体布局,从而创造疏密结合、高低错落、收放有致的空间效果。

6、在道路两侧拓宽成30米绿化带,并结合建筑布置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的小主题园,以丰富历史文化底蕴。

7、巧妙组织绿化景观轴,使东西向的大道和中心广场的绿化、水景等相互渗透,与周围形成相互交织的绿色景观轴线。

4.3、“适度集中,组团构成”的用地布局。

不同以往的工业园,漯河市工业园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设计了一条沿河景观路―燕山路,对其精心营造,使其与广场、街头绿地、商业步行街、建筑群中休闲空间相联系,形成富有趣味的人行系统。

园区按照市级工业区的标准进行设计规划,勾勒了高新技术用地、科研用地、一般工业用地、企业服务用地、绿化用地和公建用地的框架,整个布局显示了独立而不失整体,超前而不是冒进的特点,描绘了一个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繁荣风貌,整个规划分近期方案和远期方案实施。

该工业园区考虑到西北――东南风向,将有污染的二类工业规划在基地的西北方,并在其两侧用绿化带隔离,在污染小的一类工业区中设计绿化广场,商贸用地,教育用地,三产服务,为其下方的居住区的居民服务。整体上形成组团分布,再用地平衡的基础上,结合园区自然特点,在上风向的南方公共用地结合节点广场设计,以工业用地为主。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沿路适当布置商业服务设施,园区内部均匀设置公共停车场。在铁路沿线,靠近铁路站口附近,集中设置仓储用地。在沿河去,设计了滨河景观带,人们可以在此进行娱乐休闲等活动,体现园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注重生态环境对工业园区建设尤为重要。栽种体规划布局上采取以二类工业绿化防护带、园区道路绿化、组团中心绿地、厂区绿化四部分组成种体的绿化系统,形成块状绿化,带状绿化和点状绿化,这样,就形成了“点线结合”的绿化系统。在街廓内部,结合地形设计的点状绿化,以及绿化广场和沿河景观带,形成由地形特色且节约土方的绿化景观环境。

城市广场是供市民交往。聚会。活动的空间。也是城市中相对宽敞的自由的积聚地,所以人们把它比喻为城市的“客厅”。作为一个具有十平方公里的工业园也理说应当有自己的“客厅”。本工业园的两个主要广场位于燕山路和东方红路的交叉口东南一隅。广场位置的布置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居住区位置的要素。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广场布置到靠近居住区的位置并且把广场地性质定位为是休憩性质的广场,由于本工业园的居住区布置方式是集中式的'布置,所以这就方便了本工业园的绝大多数市民。

二、公共建筑的要素:

燕山路和东方红的交叉口是本工业园公共建筑商业金融建筑最集中的地方,这就决定了广场不但是居民游览休憩地方,还是商家进行商业服务和政府进行文化宣传的场所,这就保证充分利用了广场。

三、作为工业园主要景观的要素:

广场不但有其自身的功能,它同时还是工业园的一大景观,是工业园的形象。燕山路和东方红的交叉口工业园人流和车流最多的地方,也是大部分到工业园去的人必经之地。

总之,广场位置的安排是广场功能。形象。环境充分结合的结果。

广场内空间的安排则主要考虑到广场规模。位置及性质。西边的广场是一个自由式的广场,它是市民休憩的地方,广场周围为绿化,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其内穿插有一条弯曲的河流,布置有花坛。桌椅。雕塑等小品,大大增强了广场的艺术效果。

东边的广场为一规则式的广场,地面主要为铺地,主要考虑的其更接近公共建筑,这就为商家进行商业服务和政府进行文化宣传提供了一个场所。其内还布置有喷泉。桌椅。雕塑,它同时也是市民休息的场所。两个广场分别执行不同的功能,绿化广场为不规则状,为改善园区内的小气候和美化环境起到一定的作用。中心广场为规则状,临近居民区和主要公共建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道路详规说明。

工业区街道的界定工业区街道的界定,不象城市那样严格控制红线及退红线界定,但为了地下。地上基础设施工程管线的建设秩序,界定又是必要的。主要是根据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和地下设备工程管线--上水。下水,电力、电信、煤气、供热及备用路等来确定“红线”的宽度。在路面设计布置时,其界限往往是相互连接,在线性上并不那么平直。

工业区路由车行道,人行道、道路绿化、功能小品组成。由建筑和庭院绿化构成的“坊”来界定街道,同时,道路也界定各个“坊”,两者呈现互参状态。

社区道路设计,除了按功能、规范进行规划设计外,同时要为居民创造适宜的行为空间。道路绿化,必须保证行道树的空间,他能改善交通环境,起到领域界定作用,加强了轴向感和识别性。绿化的设置,更加美化了道路空间,人行其中,是一种享受。

道路小区布局:

(1)路灯,起照明和美化街道作用;

(2)路面铺装,车行要道按国家标准修筑,人行道进行美术铺装;

(3)阻隔小品有围栏,车档等,起引导和限制租用;

(4)指示牌,其指示作用;

(5)垃圾箱,布置线性统一,整齐清洁;

(6)路旁小椅,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道路小品是功能性的,同时也是小美术品,给人以美感。其体量小巧,融于环境中。

道路的美,是其功能内在的美。路面、沿石、人行道、行道树、路灯,已经显现出轴向性、节奏的美;两旁绿地、院落、建筑,使街景更为丰富;道路小品的提示和点缀,使得街道又添色彩。

一般道路不放置欣赏品位的小品,以免影响人们行走的注意力,不够安全。在人行道旁辟出一块小绿地广场,布置坐椅、花池、花坛,让人们在此小憩,形成一块休闲交往空间,会很受欢迎。

燕山路和东方红路的设计是道路断面和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这两条道路是工业园区同外界联系的主要交通线路。不仅要满足交通流的要求,同时它们的形象也是重中之重。

(一)道路性质。

燕山路是同向工业园区的南北向主入口,道路两旁均为工业厂房。将它设计成生态性景观道路。东方红路是工业园区的东西向主入口,且根据原有地形条件(道路南侧有一条水渠),将他设计成生态性和亲水性均有的道路。

(二)道路设计。

将燕山路设计成八车道的主干道,道路总宽度为八十五米,首先满足交通的基本要求。然后在人行道外侧延伸出十五米的绿化带,增加道路的景观效果。满足工业园区形象上的需要,同时,也可作街边公园使用。东方红路同样为八车道的主干道。道路总宽为八十二米,结合道路南侧的水渠,设计水景,北侧效仿燕山路的设计。

(三)绿化设计。

道路中间隔断上以低矮植被绿化,同时,中间人工种植鲜花,以增加景观效果。道路旁绿化带注重竖向设计,从里到外,依次种植花草,灌木,乔木,高度逐渐增高。在灌木与乔木之间设立街边公园所必需的道路,休息区和必要的公共设施。东方红路南侧,每隔二十米设一半圆形临水观景台,同时,为体现亲水性,道路与水渠之间绿化多为低矮植被和花草,使行人视线可直视水景,以增加空间上的广阔感,利于放松紧张的心情。绿化设计的主题思想是自然与人工相结合,即能体现植物的自然生长的随意性与活泼性,又能体现绿化的整齐划一。

道路节点说明。

此节点位于燕山大路的北端,是进入工业园的主要入口,同时也承载着进入工业园的大部分的交通量。从北向南看,其背景就是燕山景观大道。道路是城市血液流动的通道,而道路的入口就像血液的交汇处,处理不好,就容易造成交通阻塞。此外,道路节点是城市观察者能够由此进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点。道路的流畅是一个城市高效有序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建设朝着人道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工业园中的道路和道路节点就更为重要。为使其交通清晰、连贯,而且有条理,有助于工业园的意向组织,而不是尴尬,所以在设计上我主要关切以下几点:

1)是否能够高效率的运作。

2)是否与背景相协调,同时又能体现自己的特色。

3)是否能够突出工业园的概念。

4)是否能够处理好交叉口的关系。

基于以上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类地解决问题。

一、形式。

道路可以采用以下形式:1、十字加叉式。2、环行放射式。3、立交桥式。

此节点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据资料显示,道路节点北侧不远处是一条很重要的铁路线。(就其长远来看,应该在公路上架桥,然后让火车在桥上通过。)。

2、此工业园地形左窄右宽,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设计上会在基地右侧穿插一些斜路。斜路的最终出口之一就延伸到了本节点。同时这条斜路也起着分散交通流的作用。

3、东西向的环城路由于地形的原因,与燕山路相交形成了大约75°的角。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此节点采用了环行放射式。工业园中的交通形式单一,主要是货运,但是去向复杂。另外,理论上来说,它的交通量很大,所以对道路节点的要求更多,更严格。采用环行放射式理论上能够很好的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但是由于地形的特殊性,采用的环行放射式又不是传统上的规整形式,在工业园上方从东向西看,此节点很像一个“大”字,所以在美观上就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但从其长远的经济角度看,还是可以应用的。

二、宽度。

燕山景观路根据工业园的交通流量及各部分的性质,规模和道路系统规划的要求设计成了宽50米,10车道,其中有2个自行车道,这条道作为主道。其他路设计成30米,6车道,其中有2个自行车道,作为辅助道路。以宽度的区别尽量把交通吸引到主干路来。因此,贯穿节点的道路南北宽50米,其他方向的道路宽30米。

三、布景。

此入口视觉比较开阔,但是形状不规则,所以布景上颇费心思。

很显然,工业园的主题是经济。那么,怎样将布景和工业园的主题联系起来那查阅的关于经济类的书籍之后,我总结了几点心得。其实,广告的影响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印象,二是心理。其实,入口的布景就如同为工业园作广告一样。我选择了第二种方式,就是运用布景来影响投资人的心理决策。一般抉择人要有长远的经济目光,所做的决定也是也是大气的。因此,我认为景观不宜建得丰富复杂,应该简洁明了,雅致大气。另为,在这样的条件充分,规模巨大的背景下,人们也喜欢看大气的景观。毕竟,这不是广场,其作用是广场无法替代和比及的。

主入口从北向南看左边高于右边。所以,在左边人行道内立一个标牌以平衡两边的地势。标牌用有机玻璃制造,上面写上标语“相信选择”,突出了工业园的主题,同时,也不影响后面的景观。

另外,此景观设计采用了直径分别为200米,150米,100米三层环行道,其圆心为交叉口的中心,路宽为4米。同时,配有两组大型喷泉作为景观节点,使各条道路有机的结合起来。环行道路同时分担了中心节点的人流。这种设计同环行放散形的主道路设计结合起来,完全到达了其艺术效果和功用。这样的设计给人一种大气的感觉,能让人产生一种长远的发展目光。而细致的景观设计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交叉口的中心,设有一直径为10米的圆形绿化区,中心放置一个抽象的金属雕塑,给人一种很塌实的感觉。

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

摘要: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1.1、规划范围。

漯河市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身旁,使园区能透过xx大道直达高速,透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理解城市辐射潜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构成必须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交通优势。

该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丰)、漯阜(阳)铁路连接东西。京深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漯河市区内沙、澧河上已建成桥梁8座,新修和拓宽街道46条,绿化覆盖率达33%,是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国内一流的10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网。

2.1、协调统一、合理结合。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科技、提高经济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2.2、可学布局、综合开发。

工业园区以发展一类、二类工业为主,接纳市区部分三类工业,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仓储、居住、服务、公共设施用地,协调健康的开发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

2.3、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规划充分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规划有较强的弹性和应变力,有利于滚动开发,到达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获效一片。

2.4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漯河市是国家园林城市,该园区又是在漯河市大力提倡建立生态城市的大环境下诞生的,生态环保是其规划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从选址、建设、及“三废”的排放,都应得到合理组织和处理。

根据区域发展背景和地段区位条件,该工业区规划坚持从现实出发变通创新追求特色空间结构的塑造和用地布局的完整,强调节约用地和基础设施的合理投入,优化规划编制成果的指标体系,注重园区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一个具有北方城市特色环境优美用地合理管理科学的现代工业园区。园区工业性质以一类工业为主。

规划原则为:

3.1、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持续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思考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3.2、生态效率原则:

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透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透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透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3、生命周期原则:

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带给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带给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带给能够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3.4、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透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3.5、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3.6、软硬件并重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务必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务必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四、规划结构布局分析。

经过分析,构成本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的基本构思,完成对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个项用地的总体布局、控制指标体系的规划设计。

4.1、“线形发展,网络布局”的整体结构。

工业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要尽可能贴合市场运作规律。横穿工业园的xx路和xx路为园区带给了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主要的发展轴线。同时也使园区内部各个组团由比较均等的区位优势。在保证必须纵深建设的状况下,工业园区沿两条主干道成片状分布,有利于实现园区的阶段性建设和有机生长,有利于始终持续空间结构的完整和同一种类型的工业之间的联系。

为了高效利用土地,统一管线铺设,方便交通组织,在地形允许的状况下,尽量采用方格式布局。这样使得街廓和地块的形状比较规整,与街道的连接相对便利,而且相对区位的相同用途的地块在地价上差别较小,在经济上比较容易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方便了土地的买卖、批租和开发利用,也有利于用地规划控制和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结合对中小型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投资和发展规模调查,我们认为园区内部街廓尺度以300米—400米为宜,即道路间距约300米—400米。该尺度的街廓被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时,能够适合一般投资的厂区建设规模,同时保证周边有便利的交通。如果在未来出现投资大户,能够部分地或全部地合并小地块,以满足使用要求。道飘过密,街廓太小,会正价基础设施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道飘过稀,街廓过大,细分地块较大,不利于节约土地,也可能出现街廓内部的中央地块闲置,出现“死地块”现象。

4.2、“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

由于xx路和xx路从中间穿过,园区用地被划分为四大块。既要保证交通安区和畅通,又要使得园区规划建设相对统一和完整,因此没,我们设计了“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的模式,园区内道路规划充分思考多方面因素,采用方格网路形式。首先有贯空穿东西方向的主干道,再有联结南北方向的多路纵向干道,构成“一横多纵”的内部道路骨架,在此基础上,再修建多条次干道。此外,根据不同社区的大小和开发量,结合块地规划支路系统。园区内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共同构成本园区的整体路网。

一般来讲,在城市整体规划中,针对城市发展的不可预测性,道路系统规划往往采取偏大值设计,投资较大。然而,在本次工业园区的规划中,思考到园区向东发展,不宜在南北方向构成纵深发展,同时结合漯河市自身的经济实力,主干道宽度确定为48米,次干道宽度为36米,支路宽度为24米。

1、在功能分区方面,北侧办公为主,在与居住区结合的地段与增设一些商业综合服务性质的建筑,西段与东段增设商业综合性质如金融、邮电、餐饮建筑,全面提高用地全天侯的利用率,活跃该路段的生活气氛。

2、建筑层数与体量布局结合地段的特点,组合成具有必须规模和气势的建筑群,同时,在道路南侧适当布置穿插布置一些高层综合楼。

3、运用传统园林的借景与对景艺术手段,建筑平面布局疏密相间,使建筑的轮廓性与山形地势相结合;巧妙组织建筑空间的围合与渗透,使建筑群、道路轴景观、广场轴景观完美结合。同时,适当降低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带给绿化率,充分反映园林城市的特点。

4、建筑性格充分反映时代性,文化性与地域性,表现新颖、庄重、大方的建筑风格,建筑布局尽量思考南北向布置,平面采用灵活相对规则形状,以满足办公建筑的使用要求。

5、在大道的艺术轮廓线处理上,构成以两端的几栋高层建筑为起点,中部的广场建筑群和绿化为艺术高潮、以十字路口为次高潮的艺术整体布局,从而创造疏密结合、高低错落、收放有致的空间效果。

6、在道路两侧拓宽成30米绿化带,并结合建筑布置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的小主题园,以丰富历史文化底蕴。

7、巧妙组织绿化景观轴,使东西向的大道和中心广场的绿化、水景等相互渗透,与周围构成相互交织的绿色景观轴线。

4.3、“适度集中,组团构成”的用地布局。

不同以往的工业园,漯河市工业园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个性设计了一条沿河景观路—xx路,对其精心营造,使其与广场、街头绿地、商业步行街、建筑群中休闲空间相联系,构成富搞笑味的人行系统。

园区按照市级工业区的标准进行设计规划,勾勒了高新技术用地、科研用地、一般工业用地、企业服务用地、绿化用地和公建用地的框架,整个布局显示了独立而不失整体,超前而不是冒进的特点,描绘了一个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繁荣风貌,整个规划分近期方案和远期方案实施。

该工业园区思考到西北----东南风向,将有污染的二类工业规划在基地的西北方,并在其两侧用绿化带隔离,在污染小的一类工业区中设计绿化广场,商贸用地,教育用地,三产服务,为其下方的居住区的居民服务。整体上构成组团分布,再用地平衡的基础上,结合园区自然特点,在上风向的南方公共用地结合节点广场设计,以工业用地为主。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沿路适当布置商业服务设施,园区内部均匀设置公共停车场。在铁路沿线,靠近铁路站口附近,集中设置仓储用地。在沿河去,设计了滨河景观带,人们能够在此进行娱乐休闲等活动,体现园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注重生态环境对工业园区建设尤为重要。栽种体规划布局上采取以二类工业绿化防护带、园区道路绿化、组团中心绿地、厂区绿化四部分组成种体的绿化系统,构成块状绿化,带状绿化和点状绿化,这样,就构成了“点线结合”的绿化系统。在街廓内部,结合地形设计的点状绿化,以及绿化广场和沿河景观带,构成由地形特色且节约土方的绿化景观环境。

城市广场是供市民交往。聚会。活动的空间。也是城市中相对宽敞的自由的积聚地,所以人们把它比喻为城市的“客厅”。作为一个具有十平方公里的工业园也理说应当有自己的“客厅”。本工业园的两个主要广场位于xx路和xx路的交叉口东南一隅。广场位置的布置主要思考到以下几点。

一、居住区位置的要素。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广场布置到靠近居住区的位置并且把广场地性质定位为是休憩性质的广场,由于本工业园的居住区布置方式是集中式的布置,所以这就方便了本工业园的绝大多数市民。

二、公共建筑的要素:

xx路和xx的交叉口是本工业园公共建筑商业金融建筑最集中的地方,这就决定了广场不但是居民游览休憩地方,还是商家进行商业服务和政府进行文化宣传的场所,这就保证充分利用了广场。

三、作为工业园主要景观的要素:

广场不但有其自身的功能,它同时还是工业园的一大景观,是工业园的形象。xx路和xx的交叉口工业园人流和车流最多的地方,也是大部分到工业园去的人必经之地。

总之,广场位置的安排是广场功能。形象。环境充分结合的结果。

广场内空间的安排则主要思考到广场规模。位置及性质。西边的广场是一个自由式的广场,它是市民休憩的地方,广场周围为绿化,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其内穿插有一条弯曲的河流,布置有花坛。桌椅。雕塑等小品,大大增强了广场的艺术效果。

东边的广场为一规则式的广场,地面主要为铺地,主要思考的其更接近公共建筑,这就为商家进行商业服务和政府进行文化宣传带给了一个场所。其内还布置有喷泉。桌椅。雕塑,它同时也是市民休息的场所。两个广场分别执行不同的功能,绿化广场为不规则状,为改善园区内的小气候和美化环境起到必须的作用。中心广场为规则状,临近居民区和主要公共建筑带给一个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道路详规说明。

工业区街道的界定工业区街道的界定,不象城市那样严格控制红线及退红线界定,但为了地下。地上基础设施工程管线的建设秩序,界定又是必要的。主要是根据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和地下设备工程管线--上水。下水,电力、电信、煤气、供热及备用路等来确定“红线”的宽度。在路面设计布置时,其界限往往是相互连接,在线性上并不那么平直。

工业区路由车行道,人行道、道路绿化、功能小品组成。由建筑和庭院绿化构成的“坊”来界定街道,同时,道路也界定各个“坊”,两者呈现互参状态。

社区道路设计,除了按功能、规范进行规划设计外,同时要为居民创造适宜的行为空间。

道路绿化,务必保证行道树的空间,他能改善交通环境,起到领域界定作用,加强了轴向感和识别性。绿化的设置,更加美化了道路空间,人行其中,是一种享受。

道路小区布局:

(1)路灯,起照明和美化街道作用;

(2)路面铺装,车行要道按国家标准修筑,人行道进行美术铺装;

(3)阻隔小品有围栏,车档等,起引导和限制租用;

(4)指示牌,其指示作用;

(5)垃圾箱,布置线性统一,整齐清洁;

(6)路旁小椅,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道路小品是功能性的,同时也是小美术品,给人以美感。其体量小巧,融于环境中。

道路的美,是其功能内在的美。路面、沿石、人行道、行道树、路灯,已经显现出轴向性、节奏的美;两旁绿地、院落、建筑,使街景更为丰富;道路小品的提示和点缀,使得街道又添色彩。

一般道路不放置欣赏品位的小品,以免影响人们行走的注意力,不够安全。在人行道旁辟出一块小绿地广场,布置坐椅、花池、花坛,让人们在此小憩,构成一块休闲交往空间,会很受欢迎。

xx路和xx路的设计是道路断面和平面设计的主要资料。这两条道路是工业园区同外界联系的主要交通线路。不仅仅要满足交通流的要求,同时它们的形象也是重中之重。

(一)道路性质。

xx路是同向工业园区的南北向主入口,道路两旁均为工业厂房。将它设计成生态性景观道路。xx路是工业园区的东西向主入口,且根据原有地形条件(道路南侧有一条水渠),将他设计成生态性和亲水性均有的道路。

(二)道路设计。

将xx路设计成八车道的主干道,道路总宽度为八十五米,首先满足交通的基本要求。然后在人行道外侧延伸出十五米的绿化带,增加道路的景观效果。满足工业园区形象上的需要,同时,也可作街边公园使用。xx路同样为八车道的主干道。道路总宽为八十二米,结合道路南侧的水渠,设计水景,北侧效仿xx路的设计。

(三)绿化设计。

道路中间隔断上以低矮植被绿化,同时,中间人工种植鲜花,以增加景观效果。道路旁绿化带注重竖向设计,从里到外,依次种植花草,灌木,乔木,高度逐渐增高。在灌木与乔木之间设立街边公园所必需的道路,休息区和必要的公共设施。xx路南侧,每隔二十米设一半圆形临水观景台,同时,为体现亲水性,道路与水渠之间绿化多为低矮植被和花草,使行人视线可直视水景,以增加空间上的广阔感,利于放松紧张的情绪。绿化设计的主题思想是自然与人工相结合,即能体现植物的自然生长的随意性与活泼性,又能体现绿化的整齐划一。

道路节点说明。

此节点位于xx大路的北端,是进入工业园的主要入口,同时也承载着进入工业园的大部分的交通量。从北向南看,其背景就是xx景观大道。道路是城市血液流动的通道,而道路的入口就像血液的交汇处,处理不好,就容易造成交通阻塞。此外,道路节点是城市观察者能够由此进入的具有战略好处的点。道路的流畅是一个城市高效有序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建设朝着人道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工业园中的道路和道路节点就更为重要。为使其交通清晰、连贯,而且有条理,有助于工业园的意向组织,而不是尴尬,所以在设计上我主要关切以下几点:

1)是否能够高效率的运作。

2)是否与背景相协调,同时又能体现自己的特色。

3)是否能够突出工业园的概念。

4)是否能够处理好交叉口的关系。

基于以上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类地解决问题。

一、形式。

道路能够采用以下形式:1,十字加叉式。2,环行放射式。3,立交桥式。

此节点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据资料显示,道路节点北侧不远处是一条很重要的铁路线。(就其长远来看,就应在公路上架桥,然后让火车在桥上透过。)。

2、此工业园地形左窄右宽,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设计上会在基地右侧穿插一些斜路。斜路的最终出口之一就延伸到了本节点。同时这条斜路也起着分散交通流的作用。

3、东西向的环城路由于地形的原因,与xx路相交构成了大约75°的角。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此节点采用了环行放射式。工业园中的交通形式单一,主要是货运,但是去向复杂。另外,理论上来说,它的交通量很大,所以对道路节点的要求更多,更严格。采用环行放射式理论上能够很好的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但是由于地形的特殊性,采用的环行放射式又不是传统上的规整形式,在工业园上方从东向西看,此节点很像一个“大”字,所以在美观上就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但从其长远的经济角度看,还是能够应用的。

二、宽度。

xx景观路根据工业园的交通流量及各部分的性质,规模和道路系统规划的要求设计成了宽50米,10车道,其中有2个自行车道,这条道作为主道。其他路设计成30米,6车道,其中有2个自行车道,作为辅助道路。以宽度的区别尽量把交通吸引到主干路来。因此,贯穿节点的道路南北宽50米,其他方向的道路宽30米。

三、布景。

此入口视觉比较开阔,但是形状不规则,所以布景上颇费心思。

很显然,工业园的主题是经济。那么,怎样将布景和工业园的主题联系起来那查阅的关于经济类的书籍之后,我总结了几点心得。其实,广告的影响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印象,二是心理。其实,入口的布景就如同为工业园作广告一样。我选取了第二种方式,就是运用布景来影响投资人的心理决策。一般抉择人要有长远的经济目光,所做的决定也是也是大气的。因此,我认为景观不宜建得丰富复杂,就应简洁明了,雅致大气。另为,在这样的条件充分,规模巨大的背景下,人们也喜欢看大气的景观。毕竟,这不是广场,其作用是广场无法替代和比及的。

主入口从北向南看左边高于右边。所以,在左边人行道内立一个标牌以平衡两边的地势。标牌用有机玻璃制造,上面写上标语“相信选取”,突出了工业园的主题,同时,也不影响后面的景观。

另外,此景观设计采用了直径分别为200米,150米,100米三层环行道,其圆心为交叉口的中心,路宽为4米。同时,配有两组大型喷泉作为景观节点,使各条道路有机的结合起来。环行道路同时分担了中心节点的人流。这种设计同环行放散形的主道路设计结合起来,完全到达了其艺术效果和功用。这样的设计给人一种大气的感觉,能让人产生一种长远的发展目光。而细致的景观设计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交叉口的中心,设有一向径为10米的圆形绿化区,中心放置一个抽象的金属雕塑,给人一种很塌实的感觉。

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

为强力推进工业强市,准确把握全市重点工业园区发展方向,进一步理清园区主导产业产品链和技术路线,为园区项目招商和项目准入审查提供指导依据,特制定本方案。

一、编制范围。

新区区域和现代工业新城规划范围内的.重点工业园区。包括:铝硅产业园区、化工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石化园区、经济开发区新区、视高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发展区、机械产业园区。

二、编制原则。

按照《新区总体规划》、《现代工业新城总体规划》和市政府《关于印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府发〔〕27号),突出“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以区县和园区为责任主体编制重点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三、编制任务。

(一)新区区域。

1.视高经济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

2.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

3.成工业集中发展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二)现代工业新城。

1.经济开发区新区:生物医药产业。

2.化工产业园区:天然气化工产业、精细化工产业。

3.铝硅产业园区:光伏产业、有色金属产业。

4.成石化园区:油气化工产业。

5.机械产业园区:机械装备产业。

四、相关要求。

(一)各产业园区管委会为规划编制的责任主体,成工业集中发展区和经济开发区统一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东坡区政府负责机械产业园区机械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二)产业发展规划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编制。各单位自行确定规划编制单位。

(三)20xx年9月30日前,各责任单位完成产业规划初稿编制,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统一组织评审。

(四)20xx年10月31日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组织专家对各重点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进行评审后报市政府审定。

五、经费保障。

各责任单位产业规划编制经费自筹解决。市财政局负责安排专项工作经费20万元用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统一组织评审工作。

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工作阶段。

项目名称:xx县生态工业园区。

1.2项目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xx县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1.3项目建设地点及规模。

建设地点:xx县咀头镇。

建设规模:园区占地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1.4项目编制依据。

1、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

2、《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3、《xx县城总体规划》。

4、xx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决定》。

1.5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好处。

xx县位于秦岭西部,宝鸡市东南,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北连关中,南通巴蜀,为川陕之要冲,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民情风俗既有关中风情,又具巴蜀特色。地形复杂多样:境内海拔在740—3767米之间,相对高差3027米,各类地貌毕备,山、川、河、谷兼有。气候独特多变: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县内气温差异显著,最高气温32.8℃,最低气温-25.5℃,年平均气温7.7℃,有“天然空调城”和“天然氧吧”之美誉,自古就有“山前桃花山后雪”之说,境内既有江南秀色,又有北国风光。“xx积雪六月天”更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交通通信便捷:县城咀头镇距宝鸡64公里,距西宝高速公路45公里。西安通往汉中的姜眉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优势明显。在市委、市政府“率先发展,领跑关中”方针的指引下,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领全县人民,依托资源搞开发,用心实施资源开发、工业兴县和开放带动战略,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0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2亿元,年均增长26%;财政收入完成26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35元。

但从总体上讲,经济总量不大,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加之由于受军事安全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诸多政策因素制约,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偏低。因此,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做出了加快发展步伐,壮大产业规模,大力整合资源,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生态工业,培育新的产业集群等一系列重要举措,确定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特色富县、依法治县”的宏伟目标。发展靠项目支撑,项目靠园区承载,因此,规划和建设xx县生态工业园区,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将是当前和今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1.6.1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建设生态礼貌的时代要求。

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礼貌”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并强调要建设生态礼貌,基本构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构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礼貌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礼貌,不仅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华民族应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做出的庄严承诺,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和时代要求,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实此刻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不仅仅能加快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而且能迅速构成生态工业开发的“凹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社会就业,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6.2是推进全县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的必由之路。

xx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域广阔,人口稀少,群众居住分散,城镇化率偏低,县城规划建设滞后,现代化城市发展框架没有构成,经济发展的中心地位不明显,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难度较大。近年来,xx县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的理念不动摇,牢固树立“无工县不强,无工民不富”的工业兴县理念,解放思想,超前思维,坚决摒弃军事禁区、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三大困扰,有选取地发展无污染或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生态工业,使生态保护和工业发展并重。加大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将我县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和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力促县域工业跳跃式发展。因此,充分挖掘和发挥xx的优势生态资源与独特气候资源,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加快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推进县域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2.1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生态工业园区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用心培育骨干企业,打造品牌产品,加快构成以区域特色产业为支撑,资源开发型、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协调并进的县域工业发展新格局,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园区建设指导思想,规划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特、精、优、美”的建设原则。工业园区规划要遵循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科学前瞻、特色鲜明、全方位规划的原则,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突出生态主题,在“特、精、优、美”上做文章,打造西部生态工业名县品牌。

二是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既要注重经济和社会效益,又要合理利用资源,注重生态效益,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是坚持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园区发展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规划建设要把实现经济社会事业突破发展的近期目标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长远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近期目标服从并服务于远期目标,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增强园区建设工作的严肃性和持续性,透过各个近期目标的逐步实现,最终实现远期发展目标。

四是坚持统筹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要坚持高标准、新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应将园区选址、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及失地农民安置等问题统筹规划,做到“短效”与“长效”相结合,经济发展与解决民生问题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是坚持节约土地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原则。项目建设过程中,要科学设计,合理规划,做到土地节约与利用有机统一。

六是坚持园区总体规划与部门规划相协调的原则。编制生态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时,要与建设、交通、水利、通讯等部门规划相衔接,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有序建设。

七是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政府要制定和落实园区建设优惠政策,改善相关配套设施,注重园区管理体制、经营策略和园区文化方面的策划工作,进行体制、机制和观念创新,为园区开发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园区经营项目由企业自主开发建设、自主经营管理,保障企业以法获取经营收益。

3.1园区产业定位。

规划建设xx县生态工业园区是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在科学深入分析论证县情实际的基础上做出的一项重大科学决策。园区建设要重点突出秦岭山区生态特色,把生态工业发展作为主导产业,把园区打造成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聚集地、生产要素的整合地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

园区根据本地资源优势,打造四个功能区,即特色农产品加工区、产业配套加工区、水电产业开发区和商务休闲服务区。

3.2园区选址。

根据对xx县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将生态工业园区地址选在生态资源优势和开发潜力巨大的xx县咀头镇大沟塬。具体位置是:以xx县京龙钨钼科技有限职责公司为中心,东至太洋公路,西至咀头镇大沟塬村,南至鳌山脚下,北至龟川河,总面积2平方公里。姜眉公路、太洋公路、凤太公路穿境而过,地势开阔平坦,土地肥沃,生态环境优美,发展空间较大,水、电、路、通讯、供气等配套设施建设难度小,人力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生态工业的客观条件。

根据产业定位、地理位置和资源特点,园区划分四个功能区,即:特色农产品加工区、产业配套加工区、水电产业开发区和商务休闲服务区。

特色农产品加工区:充分发挥xx县“xx山”牌绿色蔬菜品牌优势,建设绿色无公害蔬菜、山野菜深加工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依托全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建设中药材加工基地,打响“xx山”药谷品牌。

产业配套加工区:依托资源和交通优势,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重点,用心引进新能源、新材料加工企业,建设配套产业加工基地,为西安、宝鸡等大企业、大集团带给配套设施。

水电产业开发区:充分利用水力资源进行梯级开发,建设水力发电站,辐射带动水河、黄牛河、石头河等流域水电开发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开发利用风能资源,建设风力发电厂。

商务休闲服务区:突出生态休闲产业优势,用心引进生态旅游、避暑度假等项目,建设酒店、别墅及附属娱乐设施,在为园区生产生活带给服务的同时,大力发展休闲产业。

透过建设xx县生态工业园区,可有效带动全县现代农业、生态休闲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第四章园区发展目标。

4.1近期发展目标。

xx县生态工业园区到20实现技工贸收入6.1亿元,gdp完成3.7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9亿元,招商引资完成6亿元,到位资金1.5亿元,实现税收950万元。到实现技工贸收入10.2亿元,gdp完成6.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招商引资完成10亿元,到位资金4亿元,实现税收3100万元。园区的经济总量占到全县经济总量的80%以上。

4.2远期发展目标。

到实现技工贸收入12.1亿元,gdp完成9.4亿元,招商引资完成11亿元,到位资金4.3亿元,实现税收5200万元。园区的经济总量占到全县经济总量的90%以上。

第五章可行性分析。

5.1市场需求分析。

xx县域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起步阶段,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为我们加快发展带给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中央、省市进一步增强环保、节能工业技改项目支持,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的政策指引下,我县新一轮生态工业投资开发热潮已经到来。全县上下“大招商、招大商”的局面已经构成,招商引资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呈现规模大、层次高的趋势,生态工业的快速发展与我县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功能滞后、工业企业聚集度不高、科技含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开发建设xx县生态工业园区能够及时弥补这些不足,解决这些矛盾,也可满足经济发展对园区各项功能设施的进一步需求,贴合xx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市场风险较低。

5.2政策环境分析。

xx县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贴合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强市建设在西部率先实现工业化的意见》精神;贴合《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xx县城总体规划》和《xx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贴合“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的发展趋势,是农民进城,实现“三化”的需要,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建设的具体体现,个性是与国家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环境政策、军事安全区等刚性政策不抵触,政策风险较小。

5.3环境影响分析。

(一)影响因素。

xx县生态工业园区建成后对周边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1、生活污水。

本项目建成后主要是生活污水。加工生产环节产生的废水量十分有限。

2、噪声。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自交通、锅炉房、空调机房、餐厅厨房等。

3、废气。

本项目废气主要有运输车辆尾气、餐厅厨房油烟和锅炉废气。

4、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生活垃圾、丢弃的运输包装物等。

(二)防治措施。

本项目执行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采取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标准、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污染治理效果要到达国家水源涵养地排放标准。

1、污水。

项目建成后,实行雨、污分流,雨水经雨水管网排入道路排水系统;生活污水、清洗用水和工业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2、噪声。

在设备选型时首先思考低噪声节能设备,并采取减震装置,对噪音房间隔音封闭、设消音器等防噪措施。

3、废气。

运行过程中应对运输车辆做定期检查保养,避免产生超标尾气;对尾气严重超标车辆及时送修或做其它处理。餐厅油烟应使用滤油罩过滤油污,回收处理,并将油烟外排。锅炉要选用节能环保型锅炉,使用清洁燃料并加装除尘装置,减少粉尘及有害成分外排,排放到达国家规定的标准。

4、固体废弃物及废渣。

项目实施后产生的废气、废料、包装物和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分类堆放,及时清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充分利用建筑物、道路两旁及河道、空闲地进行植树种草。透过美化环境,创造和谐的生态生活环境。

5.4效益分析。

xx县生态工业园区建成后,可促进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交通运输、房地产、服务业以及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全面提高我县经济总体实力。

微观上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满足企业管理和发展的迫切需求,降低企业产品的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社会效益方面,可加快全县城市化建设步伐,降低城市管理成本,强化城市功能,增加社会就业,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目标。

从比较效益角度分析,建设生态产业园区贴合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投资风险低,见效快,回报率高,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和投资热点。

结论:根据以上分析论证,县委、县政府做出建设xx县生态工业园区的决定,思路正确,切合实际,条件充分,时机成熟,建设工作可行。

第六章保障措施。

6.1园区开发模式。

xx县生态工业园区是一个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园区,根据我县实际及市场经济规律,园区建设拟采用政府规划,企业主导的模式。首先由政府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园区用地,配套建设基础设施,搭建信息平台,制定优惠政策,为园区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其次,透过招商引资、融资等途径,由企业自主开发建设,这种模式有利于园区科学合理布局,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加强对园区开发建设的管理工作;有利于解决园区开发建设的资金不足和经营风险。

6.2园区管理模式。

园区要实行封闭式管理,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一律透过园区管委会实施,不能搞多头管理和多头执法。

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政府各级、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园区建设工作的用心性和主动性,构成工作合力,推动园区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具体建设任务要进行细化分解,由各职能部门承担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任务。

园区经营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实行开放式运行,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由业主自主管理,合法经营,自负盈亏。

6.3园区管理体制。

园区的开发管理体制应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的模式设定。

1、成立xx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县委主要领导任顾问,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县政府职能部门及相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2、成立xx县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由分管副县长兼任管委会主任,副主任由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管委会与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合署办公,下设产业招商部、规划建设部、综合事务部。工作人员暂按20人编制。管委会是县委、县政府派出的工作机构,按副县级配置,独立行使县委、县政府对园区的日常管理职能。具体职责是:编制详细规划、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管理、协调服务和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管委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3、将xx县鑫源投资有限职责公司作为园区独立的法人实体划归园区管理。公司是园区规划范围内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投资建设和管理的主体,承担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职责,负责园区建设项目的投资和融资、项目的开发建设、园区的经营管理。负责园区内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的组织、筹集和融资。投资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6.4园区配套政策。

园区开发建设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和政策规定,主要包括:

1、产业政策:以稀有金属加工以及绿色农产品、矿产、生物、水能资源加工和开发为主,兼有生活服务、生态观光、生态农业、名贵物种驯化繁育等产业。坚决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项目入园。

2、土地政策:在贴合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和土地管理法规的前提下,优先供应产业对路、投资强度大、产业关联度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好的项目用地。供应价格上区别对待,做到既不违反土地政策,又能保证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3、税收优惠政策:入园企业缴纳所得税5年内实行先征后奖,前两年按其缴纳所得税额(留县部分)的50%给予奖励,后三年按其缴纳所得税额(留县部分)的30%给予奖励。(具体政策和实施办法由财税部门制定)。

4、投融资政策:设立园区科技创新基金,县财政每年列支50万元扶持园区建设和科技创新;用心争取国家、省、市项目资金,大力扶持园区项目建设;金融机构要切实落实对入园企业的信贷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入园企业发展,壮大园区经济实力。

5、失地农民安置及城中村改造政策: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保证园区开发建设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实施)。

6、入园项目挂牌保护政策:园区重大建设项目实行挂牌保护,严禁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和一切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凡涉及企业合法权益的一切投诉,由园区管委会协调解决;凡阻碍、破坏投资者进行正常建设和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由园区管委会调处,情节严重的,由公安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7、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大力培养和吸纳一批通晓经济、金融、技术和企业管理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参与园区开发建设;招聘一批专业对口、职责心强的大学生进入园区管委会,加强管委会人才队伍建设。

第七章园区开发建设的若干问题。

7.1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园区开发建设的重要保证。

规划和建设xx县生态工业园区是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不仅仅涉及全县经济发展布局、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的调整,而且对人们的思想认识和惯性思维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全县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加快生态产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及时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提高对建设生态产业园区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为园区建设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建设生态产业园区带给组织保证。园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社会工程,涉及到许多部门权利和利益,协调管理工作复杂,因此,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园区开发建设的重要保证。

7.2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园区开发建设的基础。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中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分散布局、各自为政”的发展模式弊端较多,既不贴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不贴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因此在园区开发建设中必须要注重规划的编制和审定。本项目拟选取由全国著名的规划设计单位对园区进行规划设计,聘请省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对规划进行评议审定。规划审定后,要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避免园区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7.3灵活高效的经营是园区开发的关键。

xx县生态工业园区是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重要经济项目,园区投入由于受地方财力不足的制约,资金投入成为园区建设的瓶颈。解决途径有两个:一是透过经营园区取得园区开发建设资金,即透过经营园区的土地和公用设施筹集建设资金;二是一般经营性项目透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因此,科学的策划、灵活的经营、成功的招商是园区开发建设成败的关键。园区管理机构要将园区的经营策划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深入市场调研,制定灵活合理的经营策略,并做好争资招商项目包装策划工作。

7.4体制和机制创新是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工业园区发展一般分为起步建设阶段(搭台期)和发展壮大阶段(经营期)。起步阶段前期投入大,制约因素多,投资收益率低,建设难度大,是园区建设的关键环节。为了顺利实施我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要努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带给重要保障。

一是结合县情实际,大力实施机制创新,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确保园区建设和经营管理贴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二是要用心推行体制创新,在园区规划建设阶段,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土地开发利用、基础设施配套作为重点工作,确保园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在园区发展壮大阶段,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协调服务作用,把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作为工作重点,确保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三是要加强部门协作,在园区规划建设阶段,要突破“部门利益至上”和“条块分割”等体制现状,要按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调动各职能部门紧密协作,全力支持园区规划和建设工作。在园区发展壮大阶段,公检法司及社会事务管理部门要重点保护和支持园区经营管理工作,为园区发展壮大和产业升级创造良好环境。

7.5园区开发步骤。

为了确保园区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在客观分析、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以下园区开发步骤:

1、3月30日前成立xx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xx县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2、204月30日前完成xx县生态工业园区申报和立项工作。

3、年6月30日前完成园区整体规划,由管委会负责编制《xx县生态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各职能部门负责编制功能区发展规划。

4、2011年10月30日前完成园区设计,启动宝钛集团稀有金属加工、宝鸡京龙钨钼科技公司扩建等项目建设。

5、适时启动功能区相应项目建设。

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

再过两年,我国即将进入“十二五”发展时期。从国内外发展局势上看,我国在这一阶段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将是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五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五年。

在这样的背景下,立足当前,放眼长远。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预计完成情况。

到,莱州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4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预计完成305亿元;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4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5.2亿元,其中各项税收收入预计完成4.9亿元;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预计完成9100万美元;外贸进口预计完成8500万美元;外贸出口预计完成13700万美元。

(二)经济运行特点。

1、产业定位。

莱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以旅游业、仓储业、现代化的配送中心为主。鼓励发展石化、化纤、纺织、能源、现代制造、临港重装备业六大产业。主要包括:

(2)炼油、石油化工及化学工业。

(3)机械工业。

(4)化纤、纺织、粮油加工等。

(5)黑色金属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电器装配、五金加工及工业区公用配套工程。

2、对外开放定位。

(1)快速膨胀临港产业板块。依托莱州港区位优势,发展临港产业;打造五大制造业基地,建设一个物流中心,即:形成临港重化工业、粮油深加工业、临港能源及原材料工业、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大宗货物集散加工等五大制造业基地和港口物流中心;做优做强优势产业。

(2)快速膨胀滨海旅游板块。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多渠道融资的模式,积极扶持旅游项目投资开发。力争再引进1-2个四星级以上的酒店投资项目。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莱州工业园区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较存在较大差距,园区本身也存在不少缺陷。

1、产业聚集和带动能力不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有待加快。莱州工业园区虽然已出现了产业集群雏形,但与沿海发达园区比较,这一特征并不明显。产业链短,结点少,空间聚集的多,内部关联的少。

2、体制性障碍阻碍了园区的快速发展,突出反映在职能授权不到位。工业园区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没有独立行使同级经济管理权限,导致入区企业因规划、报建审批环节过多、时限过长等,办事效率低下,特别是有的职能部门维护经济发展的意识不强,搞部门垄断,对园区实行以罚代收、随意检查、交叉检查等强制性行为,影响园区形象。再者工业园区不具有项目审批权、中层干部的任免权及人事管理权。

3、用地指标不足,制约项目落地。随着招商引资和改善环境等措施的落实,项目进入我园区的来势看好。由于目前用地政策是“先有项目,后批土地”的办法,使用地的时间弹性大大减弱,而市场又在不断变化,很容易错失良机。

4、配套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长期以来,莱州工业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主要由工业园区自筹解决,园区没有独立的财政支配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捉襟见肘,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十二五”形势展望。

(一)预期目标。

开拓创新,“十二五”期间一定是大有作为的五年,莱州工业园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会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十二五”期间,莱州工业园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莱州市委“一二三七”总体工作思路,以推进“工业强市”和“城乡一体化”两大战略为带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入扩大对外开放,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更加关注改善民生,努力保持园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工作目标是:工业总产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实际到账外资增长8%,外贸进出口增长10%。

(二)工作措施。

1、抓好事关招商引资的环境建设项目,坚持滨海城建理念,坚持商业运作。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园区道路开通硬化、人工湖、大型停车场、长途车站等项目,年内争取开通同舟路,硬化永祥路、徐永东路,建造永泰桥,整修平吴路。

导干部就是招商引资第一软环境的观念,诚信待商,以德招商。三是重点解决乱占乱建,美化城市环境。

3、财税工作再加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我们按照安农、强工、兴商的思路,大办工业,办大工业,就是夯实财源的重要举措。抓住招商引资、大办工业、办大工业三个重点就是从根本上抓住了财源建设。只有如此,才会财源广进,才是治本之策。

4、加快推进改革,按照市场化、社会化、规范化原则,深化公共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也就是说,园区开发要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机制,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园区开发经营实体,进行企业化运作。

5、创新用人机制,优化人才结构。园区的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要不断创新用人机制。要坚持“效率优先”原则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人才自我发展和价值实现。要在制度上创造公平竞争的用人环境,公平考核的评价标准。

6、努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在继续采用过去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的同时,努力创新。开展产业链招商,园区应以主导产业为优势,努力做好产业资源的规划、整合、包装,积极采用专业化招商,针对招商对象,实行专业化招商。

面积;加大土地置换力度,对超过规定时限、批而未用的项目进行清理、调整和收回。(莱州工业园区宁晓辉)。

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

新疆,多么美好的地方,再加上最近下的雪,大大激发了大伙儿滑雪的热情,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这次,一定要实现它。这两天又在下雪,为我们周六的滑雪提供了更好的条件,真是天时、地利、人和,还犹豫什么,行动起来吧!虽说我们都从未接触过滑雪,但又有什么关系,尽情来尝试下惊险刺激的感觉吧,来感受一次大自然的挑战,在深山的浩渺无涯里、世界的银装素裹中,畅享滑雪带来的畅意人生,尽情挥洒激情与青春!

滑雪的追求就是没有摔得最囧,只有更囧,让我们大胆的摔吧!

二、活动地点。

1、五棵松滑雪场。

五棵松滑雪场位于乌鲁木齐县南山水西沟镇羊圈沟景区内,距离乌市仅32公里这里长达半年左右的冰冻期,冰雪资源十分丰富。群山、白雪和翠松层层叠叠。冬季平均气温、雪道平均海拔、滑雪期、雪质及摩擦力等五项指标都十分优越,场地平缓,适合初学者滑雪,安全系数较高,雪场还设有清真餐厅,蒙古包、有专业的教练现场指导。

2、活动内容。

(1)单板、双板、雪圈、雪地自行车、雪地爬犁不限时随意更换。

(2)初、中级任意选择。

(3)皮圈牵引、高位索道。

(4)1.5公里雪道(初级600m,中级900m)。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15日(周x)。

四、参加人员(按报名先后顺序)。

xx。

五、活动具体流程。

1、周六早七点半在机关后勤服务部集合,后统一乘车去乌鲁木齐市;在西虹路下车转乘brt1路;在铁路局西单商场门口(9:00-9:15发车)或者七一酱园好家乡超市门口(9:40-10:30发车)乘坐班车,北京时间下午17:30返程。往返车费:30元/位(包含午餐:肌肉抓饭或臊子面二选一,否则15元一份)。

2、自由活动,一定要注意安全;

3、17:00集合,准备乘班车返回乌市。

六、经费预算。

1、乌昌往返14元;

2、班车费30元(往返);

3、门票42元;

4、雪场意外险5元/人;

5、柜子使用费是10元(2人使用);

6、雪具的押金每人100元;

7、教练100元/小时(自由选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生态产业园区建设

根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活动安排,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张辉牵头,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乡镇、企业,通过发函咨询、现场交流、座谈讨论等方式,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探讨以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全县生态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借以谋划新思路,总结新经验,提出新举措,努力破解制约生态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近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区域发展定位和工作部署,坚持既定的发展理念和基本思路,以实现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目标,把发展生态工业作为宜居宜游首位产业的重要支撑,抢抓政策机遇,营造良好环境,推进项目建设,培育特色产业,保增长、扩投资、变方式、调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工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呈现出速度稳步增长、结构逐步优化、质量不断提高、后劲明显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规划先行,明确了发展方向。修订完善了工业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确定了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产业园区的思路、定位和重点,为加快园区建设、发展生态工业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加大投入,完善了基础设施。把园区作为生态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园区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2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18亿元。三是产业主导,形成了规模优势。围绕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品选炼和新能源开发,已形成25万吨种子、4.2万吨乳制品、46万吨锰铁、8万吨棉浆粕、5万吨食用酒精、5万吨红枣制品生产加工能力和总装机容量125兆瓦发电能力。四是大力招商引资,夯实了发展基础。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建立全民招商机制,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三北种业、中种国际等知名企业和光伏发电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五是加快改造步伐,延伸了循环链条。突出培育循环型产业,着力推进循环化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初步构建了产业大循环、企业小循环的发展链条,资源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我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发展阶段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园区承载能力不足,难以支撑生态工业的发展需求。现有园区的建设布局可利用的土地较少,同时随着大沙河开发区和丹霞大景区的建设,原来预留的工业用地被纳入商贸文化旅游产业功能区,已不适宜建设工业项目。二是资源依赖性项目多,“两头在外”项目少。我县工业仍属于资源型工业,产业层次低、结构单一,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带动性不强。全县15户规上企业中,种子加工和矿产品企业11户,高新技术类企业为空白,制种业一枝独大,直接影响着全县生态工业发展。三是企业自身造血功能弱,带动作用不强。传统工业比重大,工艺装备相对落后,企业“散、小、弱”的现状依然存在;产品研发和转型升级乏力,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经营管理不够精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盈利能力普遍较差。规上企业中销售上亿元的企业仅有3户,税收在500万元以上的2户,千万元以上的1户。作为地方特色的红枣产业,还没有规上企业;全县肉牛养殖规模较大,但没有上规模的屠宰加工企业。四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硬环境方面,由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分布区域不集中,配套服务不够完善,可有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较少,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不强,增加了项目落地难度。软环境方面,优惠政策不够“优”,职能部门主动服务意识不够强,协调服务不够到位,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前期手续复杂,审批效率不够高,影响和制约了一些大企业、大项目的入驻和建设。

用生态工业的基本要求和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来衡量,我县生态工业发展尚处于起始阶段,工业经济处于从以规模、速度促发展到以调结构、提质量、重升级促发展的转折期,实现生态工业的发展目标,必须认真落实县第十四届党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以不破坏自然生态和不污染人居环境为前提,以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和新能源开发为重点,坚持园区带动、开放驱动、产业联动,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走好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一)坚持绿色取向,围绕五大特色产业做精农畜产品深加工。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建好玉米制种、奶肉牛、蔬菜、红枣、葡萄五大特色、绿色农产品基地,延伸深加工产业链条。种子加工方面,围绕打造金张掖国家级现代化玉米制种核心示范基地,建设一流的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培植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龙头骨干企业。玉米加工方面,加大医药中间体产品研发力度,重点推进雪晶公司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以雪润生化和大北农饲料公司为依托,发展甜高粱种植和生物饲料加工转化。红枣加工方面,调动红枣企业协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工企业整合重组、力争进入规上企业、扩大增量上“谋实招”。引进亚盛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发展,加大红枣科技投入和产品研发力度,做优产品,做亮品牌,彻底扭转红枣产业“有市无价”的被动局面。草畜加工方面,依托专业合作社和龙头加工企业,发展规模养殖、集中交易和物流配送,建立起有效的市场体系。依托雪莲乳品公司的品牌优势、基地优势、基础设施和人脉资源,积极推进与伊利、蒙牛等省内外乳品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发展。坚持内引外联,力争盘活新华镇的牛羊屠宰加工厂,使已有的资源发挥应有的效益,实现畜产品加工增值。发挥农作物秸秆资源优势,实施好升华农生物科技公司45万吨生物有机肥生产等项目。果蔬加工方面,扩大番茄、中药材、酿酒葡萄等基地规模,建设小包装番茄酱、中药饮片、高端葡萄酒等加工项目。实施蔬菜深度加工,重点利用冷链、分级包装、真空保鲜、脱水冻干等先进适用技术和设施,发展清洁蔬菜、脱水冻干蔬菜、休闲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二)立足现有基础,围绕1500兆瓦规划做大新能源产业。深入研究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吃透电价补贴、财政税收、金融支持等方面的具体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对我县光伏产业的支持,力促我县“百万千瓦级”光伏产业园规划列入省市盘子,在“路条”争取上力争占有更大的份额。具体工作方面,应全力组织实施1500兆瓦光电产业园发展规划,确保新疆特变电工4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早日并网发电;已取得“路条”的万新伟业、振泽公司各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按照承诺及早开工建设,年内并网发电;积极做好中节能和黄河上游公司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路条”争取及审批,着力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利用华兴公司2号特种合金炉具备投资建设的机遇,加大高载能项目的引进和扶持力度,大幅度增加用电负荷,提升电能就地消纳能力,为今后项目的争取创造条件。同时,应做好评估论证工作,加快启动风电项目的开发建设。

(三)发挥资源优势,围绕三个百万吨项目做强矿产品精深加工。围绕锰铁、凹凸棒、原煤“三个百万吨”矿产资源开发目标,全力抓好宏鑫公司100万吨锰铁选炼扩产改造,延伸锰铁矿加工产业链;抓紧前期工作,千方百计加快印尼力宝集团、兰州天阳公司100万吨凹凸棒粘土精深加工项目,力争及早开工建设;引导华腾矿业公司积极寻求战略合作,推进红柳园150万吨原煤开采及精深加工项目。加强沟通衔接,及时跟进服务,确保银先建材公司10万立方米商砼站建成投产、富海金泽公司闪佛寺山金矿资源勘探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大力招商引资。首先应对近几年参加节会招商签订的项目进行“回头看”,通过抓责任制的落实来提高项目的开工率和落地率,借以坚定各级干部抓招商引资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应在全员招商、以商招商、重点招商上下功夫。全员招商。强化“无中生有抓项目”的意识,动员县内外的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到招商引资工作中来,充分利用血缘、亲缘和地缘等人脉资源,搭建平台、推介项目,宣传优势、促进合作,实现由职能部门抓招商向全县上下全员抓招商的转变。以商招商。通过已在我县成功投资建设的外来客商和企业,借助他们的信息、商务渠道和人脉资源,大力宣传推介我县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吸引更多企业入驻临泽发展。同时,注重发挥企业协会联系广泛、示范带动性强的作用,把县内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依靠县内外的资源和地域优势,采取合资、独资、参股等多种形式主动参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以商招商。重点招商。围绕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强县”目标,把旅游产业开发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对七彩镇、梨园新村、丹霞地质公园综合服务区、西游文化主题公园及星级酒店等项目进行大力推介,并精心筹备参加好兰洽会等招商节会,通过节会招商、网上招商,在“大景区”建设上有新的作为。另外,应围绕玉米制种、红枣、蔬菜、奶肉牛、葡萄等五大特色产业,力争在牛羊屠宰、乳制品加工以及红枣产业开发上取得突破。强化责任招商。继续将招商引资任务量化分解到乡镇及重点职能部门,通过落实招商引资责任促进任务落实,并根据省市的最新要求,不断完善考核激励办法,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力争招商引资项目的开工率和落地率有新的提升。

二是强化帮扶措施。继续抓好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工作制度的落实,按照“五个一”工作要求,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原料供应、产品外销和改造升级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企业能够正常经营、有序运转。对于一些企业存在的招工难、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中层管理人员不足影响项目争取和行政许可等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应适时组织用工招聘活动,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同时,结合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对企业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应采取推荐大学生到企业就业见习和选派优秀干部到企业挂职等多种途径,帮助企业配强中层管理者队伍,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效服务,以我们的实际行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加强园区建设。坚持以生态理念引领园区建设,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着力培育发展专业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成为“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生态工业园区。通过争取国家和省市政策支持、加大政府投入、吸引民间资本等措施,不断完善园区道路、供电、供水、供热、排污、通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科学设置管理、信息、物流、金融等综合服务网络,健全园区管理服务机构,根据生态工业发展的需要增加建设用地供应,及时解决工业发展无地可用的困局,把园区打造成为聚集生产要素、配置优势资源的重要平台。同时,应开阔视野,转变观念,积极融入全市“两个园区、千亿产值”的生态工业发展格局,对于我们落地有困难的企业和项目,积极予以引导,向“两个园区”集中,从而在支持全市生态工业发展过程中,借力发展壮大我们的县域经济。

四是全力推进项目。项目是增加投资、加快发展的关键环节,抓好重点项目,将为加快生态工业发展、实现转型跨越提供强大动力。应把项目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抢抓“3341”项目工程机遇,想方设法谋项目、千方百计引项目、主动出击争项目,坚持“在建一批、上报一批、储备一批、论证一批”,实现以项目带投资,以投资促转型。应认真研究国家投资政策,找准项目工作与产业政策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上报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循环经济发展等项目,不断提高项目和资金争取的成功率。按照“在谈项目抓落实、签约项目抓到位、建设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扩产”的思路,强化机制保障,加大落实力度,确保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

五是做好融资工作。资金问题依然是制约项目建设、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首先,应落实好全县加快生态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切实保障生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企业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科技创新、循环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以奖代补”等方面,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其次,应抓住国家加快“新三板”扩容降低准入门槛和上海股权交易所在我市建立孵化基地的有利时机,举办专题辅导会议,对有意向的企业进行培育,引导更多的企业通过股权融资、股权交易等途径实现直接融资。第三,应推进银企对接与合作,争取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对于国家已经允许,在我县还没有落地的政策,引导各银行结合县域实际和企业情况,加快落地步伐,并不断开发金融产品,创新融资方式,切实缓解贷款难、担保难问题。第四,应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广泛吸引各类资本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为项目建设和企业融资搭建平台。

城市生态环保工业园区

摘要随着生态工业园区的出现及其日益的发展壮大,它对技术创新发展的影响也日益凸现出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推动了回收利用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物料消耗最小化的系统技术的发展;使环境治理技术集成化、系统化;催化绿色技术革命。

1996年10月,美国可持续发展总统委员会对生态工业园区提出了这样的定义:一个有计划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工业系统,寻求能源和原材料消耗的最小化、废物产生的最小化,并力图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关系。

随着生态工业园区的不断发展,生态经济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直接与物质流动模式相关,原有的物质流动模式造成经济活动的“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这使得人们不得不开始转向对回收利用型技术的关注。回收利用型技术的物质流动模式可以表示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通过对物质和能量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了尽可能小的程度,同时也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达到了“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在加拿大burnsde工业园区,通过回收废纸然后外运供其他公司生产衬垫板,另一家包装公司则重新利用电脑公司的过剩的聚苯乙烯;它还拥有各种回收和再利用公司,处理颜料盒、丝带重新涂墨、轮胎翻新和家具翻新等;另外还使用银回收系统回收印刷工厂的银;同时园区内的19家化学品生产销售公司还联合进行化学品交换。

在美国,查塔诺加(chattanooga)生态工业园区,通过重新利用老工业企业的工业废弃物来减少污染和增进效益。如将旧钢铁铸造车间改造成一个利用太阳能处理废水的生态车间;紧邻的肥皂厂则循环利用废水;而肥皂厂旁边是利用肥皂厂副产作原料的一家工厂。这样就建立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工业网络。choctaw生态工业园区则基于园区所在地丰富的特定资源,也就是俄克拉何马州大量的废轮胎资源,通过采用高温分解技术将这些废轮胎资源化从而得到炭黑、塑化剂和废热等产品。

在我国,天津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的企业将汽车生产中的废钢及其它边角废料回收后,通过熔炼等加工过程制成钢锭,再提供给丰田模具工厂作为其生产模具的原料。另外,针对食品饮料业能源消耗量大且稳定的特点,天津开发区开展了企业内部和行业间的蒸汽梯级利用;并进行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共生合作,构建废水代谢链条。还致力于雨水的收集和再生利用;致力于垃圾分拣和再生,使危险废物实现资源化;以及有机废物堆肥化处理、剩余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广东南海生态工业园区也是一个成功的实现了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的例子。园区由设备加工、塑料生产、建筑陶瓷、铝型材和绿色板材等5大行业组成。根据技术可行性及保护环境的前提条件,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附属企业组成5个相对独立、相互共生的工业生态群落,通过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交换,构成多种物质能量链接的生态链网络。在这其中,有3条属于闭合循环的生态链:环保仪器设备厂生产的产品在消费后报废予以拆解,其中可以再利用的零件供维修用或回到企业供生产用,不可再利用的零件经五金加工厂回炼成金属原材料,重新生产零件供给厂家生产仪器设备;可降解塑料厂产生的废塑料进入塑料添加剂厂用于生产增韧剂,然后返回可降解塑料厂供生产使用;绿色板材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树皮、木屑等,通过加工成生产板材用的胶黏剂,再次返回板材厂生产使用。园区内企业的废弃物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不仅降低了废物排放,而且还能吸收消化园区外的塑料废物、废旧五金等,不仅如此,每年还可通过节省原料和能源、处理废物使得成本降低、再利用废物等方式获得相当高的经济效益!

在生态工业园区,内部企业之间彼此利用“废物”,使企业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从而使物料消耗达到最小化。具体可从两个方面来考察。

一方面,产品的数量保持不变,而物料的消耗绝对减少。以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为例。该园区主要包括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制板厂。其中,电厂向炼油厂和制药厂提供发电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将除尘脱硫的副产品工业石膏,全部供应附近的一家石膏厂作原料;将粉煤灰出售,供铺路和生产水泥之用;炼油厂产生的火焰气通过管道供给石膏厂用于石膏板生产的干燥,减少了火焰气的排空;酸气脱硫生产的稀硫酸供给附近的一家硫酸厂;炼油厂的脱硫气则供给电厂燃烧。另外,炼油厂的废水经过生物净化处理,通过管道向电厂输送冷却水用于冷却发电厂的发电机组,而发电厂产生的蒸汽回头又供给炼油厂;热电厂同时也把蒸汽出售给石膏公司和市政府;热电厂的脱硫装置使燃烧气体中的硫与石灰石产生反应,生成石膏供应给石膏材料厂作为原材料。而炼油厂生产的多余的燃气,又可以作为燃料供给发电厂和石膏厂。由此可见,通过对一系列的能减少物质消耗、封闭物质流的技术的应用,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极大地节约了相关公司的成本,并且带来了许多新的收益。据测算,在这些交换中产生的共生物料量大约相当于asnaes电厂每年购买的煤量(200万t/年),亦或相当于statoil精炼的北海原油吨数(480×104t)。由此可见,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通过形成一个有效的循环再利用网络,实现了绝对减少物料消耗的目的。同时,还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当地的环境,减少了污染。从生态学角度说,卡伦堡表现了一个简单的食物链的特征:生物体消耗其他生物体的废物和能源,彼此之间共依共存。

另一方面,产值相同的前提下,单位产值消耗的物料相对减少。鲁北生态工业园区,园区内部包括磷铵硫酸水泥联产、海水“一水多用”、盐碱电联产3条密切相关的生态产业链,这些产业链通过系统化、网络化,协同、共生,构成了一个生态型工业系统。

具体来讲,以磷铵、硫酸、水泥产业链为例。在磷铵、硫酸、水泥产业链(简称psc)中,磷矿与硫酸制取得到的磷酸与合成氨反应制得磷铵,副产品磷石膏送往水泥厂生产水泥。富含so2的水泥窑气送往硫酸厂生产硫酸和液体so2,液体so2用作生产溴素的原料。硫酸送往磷铵厂用于磷铵的生产。以煤矸石为燃料的热电厂产生的电力和蒸汽供各厂使用,锅炉副产的炉渣、炉灰作为混合材料生产水泥。在这个系统中,生产磷铵排放的废渣磷石膏,用于制造硫酸并联产水泥,而硫酸又再返回用于磷铵的生产,上一层产品的废弃物成为了下一层产品的原料。使得资源得到了高效的循环利用,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没有废弃物排出,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工业生态循环系统。这使得对磷矿的开采降到了最小的程度,同时也避免了对硫矿以及石灰石矿的开采,使对物料的消耗达到了最小化。据测算,它的磷铵成本比同类企业的产品成本低30%,水泥成本低20%,硫酸成本低50%。

治理整个生态工业园区的环境问题与治理单个工业企业的环境问题截然不同。在生态工业园区出现之前,前两代工业园区的企业彼此独立经营,缺乏企业间副产品与废弃物的有效流动和再利用,缺乏环境治理技术上的相互合作机制,致使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并且环境污染严重。

对生态工业园区而言,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不能够再局限于对一种有害废物的处理上。如在处理污水时,不能简单的只处理水污染问题,因为处理污水的同时还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污泥。在处理某个成员企业的废弃物时,还要考虑到是否可以进行交换再利用,处理方法是否可以在成员企业间形成贯通的链条。这就要求环境治理技术要系统化。生态工业园区的企业成员间应该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境治理技术的链条。如供水——收集污水——污水处理——有害废物存放和处理——垃圾填埋,就是一个简单的环境治理技术的集成。

根据各生态工业园区所采用的环境治理技术的不同,又可划分为两类。一类均采用现有技术,对这些技术进行综合,使之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或者称之为一个集成;美国切克托生态工业园就属于此种类型。另一类是针对自身生产的特点,采用新开发的一整套技术,从而使环境治理技术达到系统化。广西贵糖生态工业园区可作为此类型的代表。

美国切克托生态工业园区通过集成现有技术,形成了一个生态型工业体系。它将回收的废旧塑料品直接供给塑料制造公司作为原材料。抽去废旧轮胎中的钢丝后,将其粉碎成橡胶颗粒,通过传动带输送到联邦循环技术公司进行高温热分解,得到塑化油和碳黑;而钢丝在集中处理后,作为钢材再利用;塑化油经管道输送到塑料制造公司加工处理,成为可用的塑料。塑料再经管道传送到两家公司,一家公司以此生产塑料标牌,另一家用来生产彩色胶片。碳黑以浆的形式经管道输送到另一家公司,以此生产小型硬胶轮胎。由此可见,切克托生态工业园区通过将这些废旧物资的回收与处理技术集成化,充分利用废弃物,使其分解后回收再利用,有效的形成了一个密闭的生态循环网络,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最大限度的减少了造成污染的废弃物的排放,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技术甚至是整个系统层次上的创新。后者亦可称之为蔟状式创新。it业的技术创新形式就属于这种情况。众所周知,it业作为当今信息时代的领头军,其技术的更新速度可谓是日新月异,往往一夜之间就会涌现出数种新技术,淘汰掉前一天还十分盛行的技术及产品。这就是典型的蔟状式创新。

由生态工业园区所引发的绿色技术革命就属于蔟状式创新。所谓绿色技术,是指能减少污染、降低消耗、治理污染或改善生态的技术体系。当今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枯竭、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为了解决这些环境问题,人类需要超越现代技术,寻求一种新的技术体系,以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技术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绿色技术包括清洁生产技术、治理污染技术和改善生态技术。由此可见,绿色技术不仅要解决之前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还要防止未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问题。

生态工业园区要求园区成员间在物质和能量的使用上形成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链或食物链,以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封闭循环和废物最少化。为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改进现行技术,使技术向清洁生产、实现污染零排放方向发展。这就使得企业纷纷致力于发展绿色技术。在生态工业园区这样的大环境下,绿色技术是如雨后春笋般大批量的涌现出来的,这也就是蔟状式创新。这直接促成了整个系统层面上的绿色技术革命。

在小区域范围内,由于生态工业园区是以生态工业链为基本结构,园区企业间的排列结构类似于生物链,均存在着物质的输入输出关系,这就直接决定了园区内的绿色技术创新将以蔟状式涌现为主要特征。以日本腾泽(fujiaswa)生态工业园区为例。为了实现由末端治理技术向减少废物和降解废物方面的转化,实现园区污染零排放的目标,园区迫切需要一系列的绿色适用技术。在这种情况下,腾泽(fujiaswa)生态工业园区的上属公司ebara公司开发出了各种废物转化新技术,主要包括硫化床气化燃烧和处理系统、烟道气处理系统、太阳能光电池系统、风能涡轮发电机、污水加热交换泵以及新型的燃料电池技术等。通过应用这些绿色技术,使得园区与传统的工业系统相比,估计降低40%的能源消耗,降低30%的水消耗,减少95%的废物排放和30%的二氧化碳排放。

对于整个社会层面上来讲,绿色技术的创新更不会是以零星出现、散状分布为特征的。随着生态工业园区的不断涌现及发展壮大,为了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目的,企业对绿色技术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而为了实现物质在整个社会系统内的良性闭合式循环,势必要求绿色技术形成一条绿色生产工艺的链条,主要包括水的重复利用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再循环、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

生态工业模式需要无害化新技术、新工艺的支撑,因此,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势必带来技术上的进步和竞争力的提高。但要实现这些技术上的突破,还需要政府、园区、企业的相互促进,从政策、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积极的配合。

莱州工业园区十二五规划

叶城县旅游局“十二五”

发展规划。

叶城县旅游局。

目录。

一、“十一五”回顾………………………………………………-1-。

1、旅游业发展现状…………………………………………-1-。

2、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3-。

3、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6-。

4、旅游业发展的不利因素…………………………………-8-。

二、“十二五”发展规划…………………………………………-11-。

1、指导思想…………………………………………………-11-。

2、基本原则…………………………………………………-12-。

3、发展思路…………………………………………………-15-。

4、发展目标…………………………………………………-16-。

5、发展重点任务和布局……………………………………-17-。

6、具体保障措施及重点任务………………………………-18-。

近五年旅游发展情况。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叶城县旅游业与其它重点旅游区如喀什市相比,旅游业起步晚,旅游资源开发才刚刚起步,其吸引力目前也不能和上述重点旅游区相比,但也不能忽视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因为,叶城县拥有开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以及科考探险的资源条件,拥有良好而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一定的经济条件,只要找准旅游开发的切入点,做好规划,开拓客源市场,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就能使旅游业健康发展,从而使旅游业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和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

1、旅游业发展水平。

设已初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民间参与办旅游的有利态势,一批旅游项目相继得到开发建设,有的在疆内外产生一定影响,如乔戈里峰特种旅游等。旅游业对叶城县国民经济的贡献正在不断显现出来。但是,也应看到叶城县旅游业在新疆旅游业中的地位还不高,所占比重仍然过低,对新疆旅游业和叶城县国民经济的贡献依然有限,这从叶城县的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就可以看出。因此,叶城县在发展旅游业上,还有许多艰巨的工作要做。

2、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叶城县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资源种类齐全,旅游资源有一定程度地开发。叶城县旅游局自成立以来,对全县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摸清了“家底”,初步完成了旅游资源的普查等工作。根据叶城县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点,在有限的条件下,克服了各种困难,加大投资进行开发,包括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冰峰、核桃七仙园、锡提亚古城、棋盘土林、千佛洞、古玉矿、宗朗古柳灵泉等。通过努力,这些景区(点)已初步具有一定接待能力,并为今后叶城县旅游业的深层次开发奠定了基础。

3、服务设施现状。

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移动用户达到26300户,城乡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4.31部。卫生现有机构23个,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16.16人。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090人,其中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078人。旅游业还拉动了其它行业的发展,如通讯、建筑、餐饮、娱乐等。目前叶城县旅游娱乐业也有了一定发展,基本能满足现阶段外来游客的娱乐需要。在旅游商品开发上,一批具有叶城特色的旅游商品日益增多,著名的有乔鲁克靴、密尔岱玉、叶城石榴等。如今,县委、县政府已明确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产业加以扶持发展。这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地处喀什地区东南的叶城县属于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中的温冷区。其旅游业发展水平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很不相称的,这从其游客人数、旅游收入等方面反映出来。叶城县现阶段旅游业发展在竞争中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劣势。

1、旅游资源开发有限。

停留在表面的较多,个性化的深度开发较少。这就使得参与激烈市场竞争的能力受到削弱,大大地制约了叶城县旅游业的进一步壮大和发展。

由于开发程度低,配套条件差,旅游功能单一,所以在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上还不充分,其旅游吸引力十分有限。旅游建设缺乏规划和形象设计,这一问题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叶城县旅游景区的知名度与其他重点旅游区相比,相对较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开发和鲜明独特的旅游主题形象设计,这就容易出现主题不明确、项目设施不全或重复建设。二是旅游业建设缺乏提纲挈领的总体规划,导致旅游业发展建设陷入方向不清、重心不明、目标不定的波动状态之中。

2、旅游环境氛围欠佳。

尽管叶城县拥有良好的空气质量,城市环境建设有了长足的。

发展,但是叶城县区及各景区目前的旅游环境,与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优美、洁净、舒适、安全等环境条件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绿化和美化,街道的洁净和秩序,公厕的卫生和分布,临街商店的装饰等上,尚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叶城县旅游环境的美化和旅游氛围的营造还需付出较大的努力,加以改善和优化。

3、旅游交通条件滞后。

叶城县内部旅游交通而言,目前状况不尽人意,甚至相当滞后。特别是由主干道通往腹地县乡的其它公路,等级低、路面窄、路况差,有些通往县城、通往景区(点)的道路是弹石路、沙石路,甚至还是泥土路,不但路面颠簸,而且蜿蜒崎岖,有些路段晴通雨阻。游客前往,一方面会浪费很多时间,另一方面会感到疲惫不堪,影响游兴。交通条件的滞后,大大限制了叶城县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制约叶城县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叶城县在发展旅游业上,首先要重点解决的就是交通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交通条件滞后的状况。否则,即使有再好的旅游资源,游客也会视其为“畏途”。

4、发展旅游业的意识尚需加强,旅游宣传营销较弱。

由于受到传统产业格局认识的约束,以及对“优先开发高级别旅游资源”的认识偏差,导致叶城县对具有非物质生产特点的旅游业重视程度不够,旅游业发展起步晚、发展慢。事实上,旅游业虽是非物质生产的行业部门,但其同样能够提供劳动就业机会,创造社会财富,甚至比物质生产部门更能发挥广泛的联动效应和产生更大的效益。虽然叶城县目前的旅游资源尚不具备吸引大规模海内外游客的能力,但却完全有潜力成为喀什地区特种旅游,特别是登山旅游的基地。

乏品牌意识和鲜明的叶城县整体旅游形象;四是旅游营销中尚未形成最佳产品组合。在国际国内旅游业突飞猛进的今天,新疆已形成了拥有较高知名度的一系列景区(点),一些有代表性的景区(点)在海内外旅游市场上已构成了较强的吸引力。

在上述背景下,叶城县作为旅游业刚刚起步的地区,其旅游知名度和旅游吸引力都非常有限,除乔戈里峰登山旅游稍有知名度外,其余景区(点)大都默默无闻。

5、旅游人力资源不足,旅游行业管理尚需健全。

叶城县在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上明显不足,这突出表现为:一是缺乏规划、设计的专业人才;二是缺乏旅游营销策划人才;三是缺乏旅游企业所需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业务熟练的员工;四是缺乏训练有素、综合素质强的导游。

旅游业的规范,旅游行业管理的完善,都需要强有力的旅游行业管理机构来作保障。叶城县对旅游管理机构的建设非常重视,旅游行业管理正逐步走向正轨。但是,叶城县的各级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关系还未完全理顺,管理机构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三)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旅游区位优势。

游线;在新疆叶城到西藏阿里的这条生命线上,叶城又发挥了中转和补给的重要作用。

叶城县具有陆地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拥有对外边贸经营权,是国家首批对外开放边境县。往西到喀什地区红其拉甫口岸,克孜勒苏自治州吐尔尕特口岸,是出国考察、观光旅游和对外贸易的黄金通道;往南到达西藏阿里地区普兰拉甫口岸,是对周边国家开展地贸、边贸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窗口,同时也是西藏阿里牧业区、和田农业区,以及喀什地区等物资流通、农牧产品的重要集散地和交通枢纽。

2、旅游资源优势。

叶城县的旅游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有机地结合,在喀什地区也具有一定的特色优势。叶城县的旅游资源有很好的组合性,也有很好的互补性。叶城县境内海拔悬殊,由于受特殊地形、地貌的影响,形成全县的立体气候,民谚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叶城县素有“核桃之乡”、“石榴之乡”、“玉石之乡”、“歌舞之乡”的美称。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瑰丽多姿的民族风情,无疑是叶城这片乐土地上一道耀眼的风景。这不仅使得喀什地区的旅游资源结构更趋完善、和谐,成为旅游吸引力的新增长点,还有可能成为重要的辐射起点,带动喀什区域内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3、客源市场优势。

叶城县既处于新、藏的交接地带,又处于喀什、和田两大旅。

游目的地的有效辐射范围之内,因而具有客源集散的优势。同时,喀什在新疆14个地州市中,人口基数大,因而潜在客源数量大。加之此地区颇具规模的客源流动,无疑会给叶城县带来一定数量的“门槛”客源。

(四)旅游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旅游景点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经过多年的努力,部分景点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其他旅游发达地区的景区(点)环境相比,特别是与国外景点相比还相距甚远。景点设施的配套性、环境卫生、服务质量等都成为游客的意见焦点。

2、旅游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人们外出旅游就是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陶冶情操,因此,在旅途中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一些旅游企业和经营者很难做到让游客心情愉快,不惜采用各种手段强行骗取游客的钱财,如:一些地方出租车强行载客;例:有位内地游客去天池游览,在天池下的停车场遇见一位出租车司机,司机告诉游客说可以送她去天池边,要20元钱,游客不从,但司机纠缠了很长时间才算罢休。一些旅馆、饭店不实行明码标价,旅游高峰期价格成倍上涨,旅游纪念品经营点漫天要价的现象极为普遍;此外,一些旅行社、导游人员素质不高,参与欺客事件时有发生。

旅行费用高;二是一些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经济条件较差,人们开发旅游市场意识偏低,自筹资金用于高水平旅游开发的难度大。旅游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旅游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4、旅游季节冬长夏短。

新疆所处的地理位z和气候,使旅游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旅游季节性强,使得到一些著名自然景点旅游的游客多集中在6、7、8、9、10这五个月,造成旅游旺季游客急剧增多,在接待和服务上出现市场秩序混乱,服务质量下降,安全隐患增加,影响旅游的声誉。大力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寻找新的突破口,以及如何做好旅游淡季的宣传工作,都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5、旅长游短。

旅游景点的距离相对内地省区要长,各景点比较分散,有的景点之间相距有上百公里,由此为游客增加了来旅游的费用。这也是导致来疆旅游人数较其他省份少的原因之一。而进一步加快交通设施的建设,将缩短游客在旅途中的时间,使他们真正做到游在其中。

6、加强旅游业软件建设。

发展旅游业,硬件非常重要,软件建设更为重要,旅游市场的竞争,更多地是软件水平的竞争,旅游服务质量的核心是人,是服务态度。

抓软件,首先要抓管理,近几年来我区旅游管理水平有了很。

大的提高,但要清醒地看到,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死角,一些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损害景区形象的事时有发生,有些还造成了很坏影响。因此,必须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加强旅游购物场所和景区摊点的管理,严格实行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健全游客投诉制度、质量理赔制度,切实保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其次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有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业从业人员队伍,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从事旅游业人员既有服务热情周到,一切想游客所想,急游客所急,帮游客所需的精神,同时还要有大量的管理人才,旅游产品设计、包装和宣传人才,旅游规划和项目策划人才,旅游教育人才和大量有经验的服务人员、导游人员。近年来我区在这方面虽然做出了一定努力,但全区20多万间接从业人员中,经过培训的仅1.65万人。且高、中级企业管理和境外促销人才奇缺,根本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旅游业的需要。

旅游业是服务业,服务能出效益,服务能赢得客源。服务质。

量的高低,关系到该县旅游业的形象和竞争力。叶城县旅游业现处于发展初期,更需要树立旅游行业的服务意识,以管理促服务,以服务抓队伍,促使旅游行业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逐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队伍。

(一)指导思想。

从叶城县旅游资源的禀赋状况及旅游市场发展变化趋势出发,遵循旅游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叶城县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1、与时俱进,树立旅游业科学发展观,以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保护为前提,以旅游经济效益为中心,科学配z旅游业发展各要素,并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根据旅游业所兼具的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就业与再就业、扶贫、创汇等多方面的经济社会功能,合理构建旅游业结构与布局。

2、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市场为导向,深度挖掘旅游资源价值,突出冰雪高山风光、森林生态系统、历史古迹文化、维塔民族风情特色,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以叶城县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地域分异与组合特征为依据,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多样性、独特性、稀缺性的特点,树立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旅游形象。

4、以旅游精品项目为龙头,高品位、高起点地进行深层次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产品组合设计,增强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

5、以大市场、大旅游、大联动的.旅游气魄,把叶城县建设成。

为新疆省又一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新兴旅游区。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

叶城县的旅游资源只是一种潜在优势,要使其潜在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以旅游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为此,要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按照市场需求的规模和方向,合理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功能和开发序位,优先开发高需求收入弹性的旅游资源和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资源;同时开发类型多样具有参与性的旅游景点或线路,尽快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从而不断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尽快形成新的旅游目的地,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提高旅游者逗留时间和旅游消费,进而提高旅游综合经济效益。

2、地域特色原则。

地域特色是一个地区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本质与魅力所在,是旅游地形成吸引力并得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叶城县进一步旅游开发中应准确把握资源的特色与市场发展趋势的结合,从各个层次、各个方面不断加以充实、完善和提高自身的主体特色。具体来说,应从旅游景区(点)建设、旅游线路编排、旅游设施建设、旅游活动项目设计等方面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和内涵神韵,使其冰雪高山风光的特色、历史古迹文化的神韵、森林生态系统的风貌、维塔民族风情的意境等都有其主题依托和形象导向。

3、超常规发展原则。

超常规发展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其具体要求是发展速度、发展水平、人才培养的超常规发展。叶城县旅游业发展面临着起步较晚、资金投入不足、旅游基础建设薄弱、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系统比较脆弱等诸多不利条件。因此,叶城县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建设应突破一般旅游发展模式,按照超常规发展旅游业的原则,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全新的发展观念指导旅游业的开发建设,以严谨科学的方法进行旅游业布局,以先进实用的技术手段组合设计旅游产品,以更为宽松优惠的政策与环境筹措资金和吸引资金,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大力开拓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从而赢得叶城县旅游业的超常规发展。

4、可持续发展原则。

式。

5、产业联动开发原则。

旅游业是涉及面多、综合性强、关联面广的产业,产业联动开发就是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关联拉动作用和示范效应,以旅游业的发展为强劲动力,带动和促进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旅游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叶城县而言,应以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点)建设为龙头,以旅游产品开发为主体,实施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配套完善;进而带动和促进生态农业、工艺产品业、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贸易商业、休闲娱乐业、文化事业等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逐步形成叶城县旅游业较强的综合实力。并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树立地方形象,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招商引资,使旅游活动与商业经贸活动相结合,使旅游开发与扶贫解困攻坚相结合,从而强有力地促进叶城县的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

6、区域网络开发原则。

中,按照旅游网络系统的联系规律和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格局,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地理环境阻碍因素,来确定叶城县旅游资源开发方向、组合旅游产品形态、运作旅游活动项目、编排旅游线路,使叶城县与周边旅游区形成功能互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性发展格局。

7、可操作性原则。

理论的价值就在于能够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经受检验、丰富和完善。坚持可操作性原则,就是要求旅游规划在理论上高起点、高水平的战略研究,应该且必须能够运用于指导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实际,使规划的科学价值与实施开发建设保持一致性。因而在叶城县旅游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中,通过以下几方面来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一是在旅游功能分区上,以资源内涵为依据确定各区开发主题,连片(线)开发,以保证建设的可操作性;二是在政策上,将规划对策措施与建议体现于政府的政策及管理体制中,以保证管理的可操作性;三是在时间安排上,采取整体规划、阶段开发、分期实施的序列安排,以保证开发的可操作性。

(三)发展思路。

扶贫、观念扶贫的最佳典范,引导广大农牧民走向短频快的脱贫致富之路;培养典型,总结经验,互帮互助,走多元化产业发展之路。

(四)发展目标。

1、定性目标。

――在叶城县建成一批在喀什地区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景区(点);

按照上述目标定位,通过“十一五”、“十二五”计划的持续努力,至20在叶城县建设一批在喀什地区有较高知名度的景区(点);叶城县旅游业在全县经济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地位,成为全县最主要的新兴产业之一,是全县实现投资、就业、创汇、财政收入、脱贫解困等的重要部门之一;全县旅游业初步形成内部结构合理、产业协作良好、市场适应能力较强、发展后劲充足、经营管理科学含量高的产业;把叶城县初步建设成为疆内又一新兴的旅游区。

2、定量目标。

通过“十一五”计划期间全县旅游业起步、持续地发展,到年,叶城县旅游总收入可达395.54万元人民币。全县旅游业处于持续、协调发展状态,旅游者人均逗留天数、人均日消费水平、旅游饭店全年客房出租率等指标有明显增长;形成国内和国际旅行社体系;有3-5个景点列入喀什旅游精品项目,有1-2个景区列入新疆优秀旅游景区(3a级景区)。

(五)发展重点任务和布局。

1、发展重点任务。

(1)特种旅游:主要包括冰雪新藏线和乔戈里峰探险。

(2)森林-草原生态旅游区:坡陇森林公园,果萨斯原始森林。

(3)零公里地标景观、宗朗古柳灵泉、阿娜尔石榴风情园、核桃七仙园、伯西提热克家庭休闲园、加米清真寺。

2、旅游发展空间结构。

遵循“丝绸之路旅游区”、新疆旅游业总体布局对喀什的定位、“喀什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对叶城的定位,根据叶城县的自然地理环境、交通条件、市场区位、旅游资源的品位、已开发旅游产品的档次以及资源与产品的空间分布状况等,结合区域外的市场、交通等大环境,叶城县旅游空间结构定位为:“一心,一轴,两冀,三区”的空间格局。

“一心”。是指以“零公里”依托,打造“冰山来客驿站”,突出叶城县作为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的功能。充分利用新藏公里起点这一特殊地标,集中规划、有序开发,打造具有旅游、观光、购物、休闲、餐饮、娱乐及探险补给等综合功能的“冰山来客驿站”,使其成为新疆冰雪探险旅游者交流的宝地、昆仑山脚下的特色小镇。

“一轴”。即发挥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塑造的雄奇自然风光资。

源优势,重点发展叶城至塔什库尔干、叶城至乔戈里峰及新藏219线高原冰雪探险旅游。

“两冀”。是以棋盘河密尔岱玉石文化、宗朗古柳灵泉文化为依托,开展历史文化观光体验游。

(六)具体保障措施及重点任务。

结合叶城县特有的旅游资源,叶城旅游业应重点发展以下几个旅游项目:特种旅游、平原乡农家乐、零公里冰山来客驿站、宗郎古柳灵泉、坡陇森林公园,萨依巴格核桃七仙园。

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

作者:邓帮财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12-5-16陕西省旬阳县位于秦巴贫困山区,地处汉江中上游,是国家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旬阳县生态工业园是陕西省政府批准建设的首批重点县域工业园。园区位于县城以北,规划总面积17.8km2,以旬河为主轴,顺势而建八个工业小区,形成山中有水,水映林绿,林掩工厂的自然生态景观园区。建园3年以来,牢固树立循环发展理念,着着力建设循环产业链,创建循环示范企业,加强循环发展服务监管。2011年,入园百万产值以上企业73家,预计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规模工业产值38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72%。从业人员5649人,上缴税收7.5亿元。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快中求好,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925吨标准煤/万元、用水量263.16立方米/万元,园区工业三废循环利用年节约标煤34.6万吨,减排so26.5万吨,余热发电装机1.2万千瓦,年发电8000万度,循环经济效益78400万元。园区先后被省中小企业局授予“重点县域工业园区”、省科技厅授予“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点科技产业园区”、省工信厅授予“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省发改委授予“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园区”。

一、确立循环发展战略。旬阳位于国家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肩负着加快发展与保护水源的双重责任。2004年县委、县政府与人民日报社联合举办了“旬阳生态论坛”,确立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战略。确定以循环发展为途径,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资源向大企业聚集,项目向产业配套,探索一条以园区为中心,发展循环经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三年来,园区始终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科学谋划循环产业链条,着力构建循环产业小区,大力建设循环示范企业,搭建工业“三废”利用平台和企业循环发展服务平台。立足县域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产业结构,设计建立生态工业系统,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使园区内彼此靠近的企业,形成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相互关联、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共同发展的生态工业体系链。

二、编制循环发展规划。坚持循环发展、规划先行。先后聘请省内外38名知名专家、6个科研院所联合作战,系统研究,在编制《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同时配套编制了《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主导产业选择与产业布局规划》、《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及《鲁家坝小区锌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规划充分把旬阳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发展基础与时代发展新要求、新理念结合起来;把工业化与城镇化统筹起来;把生态化、低碳化、循环化发展理念融为一体。通过规划明确了园区的循环产业与布局、园区环境目标与控制指标、园区资源能源承载能力以及重点规划建设项目。依托系统规划,科学指导园区构建循环产业,建设循环企业。

三、建设园区循环产业体系。根据循环经济“3r”和清洁生产要求,按照一个小区布局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有一个龙头企业引领,一个大项目带动,一批企业配套,形成一个循环产业链条的发展模式。通过企业整合、资产重组、土地置换、相互参股的有效形式,先后对16家企业进行整合归位。依托陕西中烟公司旬阳烟厂、陕西有色旬阳大地复肥公司、西部尧柏水泥公司、陕汽集团公司和中电投西北公司五大龙头企业,建设园区烟草食品、新型材料、水泥建材、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制品等六大循环产业发展,形成一批新建、扩建、技改项目,引领产业链条延伸、扩展与配套。通过龙头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技术,带来投资,完善配套园区产业链条,为园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项目、技术、市场支撑,实现工业由办企业向建产业提升。2009年,引进陕汽集团,合股组建宝通公司,新建1000辆汽车装配项目,迅速形成宝利汽车配件、亨通铸件、长江汽车培训、宝利汽车销售和修理一条龙产业链,推动县域工业由矿产开发向新型材料与装备制造产业升级。围绕尧柏年产200万吨水泥生产线,形成矿石开采、原料供应、水泥制品、运输销售等10多个配套企业,很快把一个尧柏水泥生产企业建成一个水泥建材产业。初步形成了鲁家坝锌产业循环经济聚集区、草坪烟草食品产业聚集区、青泥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和柳村水泥建材产业聚集区等四大循环产业聚集小区。使园区实现了上下游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循环的发展模式。

四、创建循环发展示范企业。循环发展的根本在企业。在园区八个小区中选择确定柳村、鲁家坝、草坪三个重点小区,分别建设新型材料、锌材料、烟草加工三个循环产业示范小区。由园区管委会牵头组织相关企业参与,编制完成了《旬阳县柳村新型建材循环产业示范区规划》、《旬阳县鲁家坝锌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旬阳县草坪烟草加工现代产业园规划》。依托旬阳铅锌矿产资源优势,利用资产重组等方式,促进陕西旬阳大地复肥有限公司和陕西中科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完成了产业链整合。中科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充分利用上游大地复肥公司生产的硫酸、锌焙砂作为原料,利用大地复肥公司余热发电后的低压热气(300-500℃)作为能源,生产纳米氧化锌,形成锌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水泥作为旬阳重要支柱产业。2007年在淘汰了旬阳县水泥厂、旬阳县秦汉水泥厂等落后产能的同时,引进西部尧柏水泥集团公司投资8亿元在园区建设4500t/日产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并配套建设7.5mw低温余热发电站。经过多次优化设计,使项目占地面积由300亩减少到170亩,与同规模项目相比,节约土地30%。为确保企业清洁生产,投资1.3亿元建设国内技术最先进、距离最长(7.3km)、输送量最大(850t/h)的管式胶带输送机,年运矿石612万吨,年节约汽运耗油3672吨,年节约标煤5400吨。企业联合南京大学进行技术攻关,年可利用旬阳铅锌矿尾渣约30万吨,利用固体废渣率达28%。与此同时,园区组建固体废料收运的旬阳耘沃工贸公司、拥有150多辆车进行水泥运输的旬阳百通运输公司和旬阳平安水泥制品有限公司等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建成柳村新型水泥建材循环小区。中科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和尧柏水泥有限公司已被确定为陕西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成为全省同行业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典范。

五、建设园区“三废”利用平台。为了确保园区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循环发展,园区管委会结合旬阳县总体规划,把园区工业发展县城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厂、废气余热综合利用、配套建设。投资2亿元在园区老龙沟工业小区建设2.0万m3/d的污水处理厂;投资6000余万元在草坪工业小区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厂,投资6000多万元在园区安康尧柏水泥公司和陕西旬阳大地复肥有限公司建成2座余热发电站,年发电量达8000万kwh,年可节约标煤5万余吨。通过对三废的综合处理、循环利用,使三废的处理率达90%以上,达到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环境排放标准。

六、创新园区清洁生产技术。大力鼓励和组织园区企业引进应用清洁生产技术,组织企业主动和西安科研院所联系合作,先后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8个院校签订“县校合作框架协议”,解决园区企业循环发展技术难题。园区与旬阳县恒源生化有限公司经过4年多的共同努力,完成黄姜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技术研发,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陕西中科纳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旬阳大地复肥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联合作战,研究获得专利7项,并成为国家最大的纳米氧化锌新材料生产基地;安康市尧柏水泥有限公司与西安科技大学、南京大学配合攻关,成功研究出铅锌尾矿生产水泥综合利用技术;旬阳县新森林生态工业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与陕西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中药材研究基地。园区有4家企业被授予高新技术企业,共获得8项发明专利,26项国家级或省级科技奖项。一批先进技术的引进,促进了园区企业生产水平提升,推进了园区循环经济发展。

七、加强园区循环经济服务与监管。为加强推动园区循环经济发展,一是认真贯彻《陕西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积极帮促企业在技改立项设计中、将循环发展目标融入到项目设计之中、将节能减排落实到企业技改的建设之中、将各项能耗指标落实到企业月度和季度生产之中、加强建设项目节能、环保评估。二是积极争取国、省专项扶持资金。先后争取陕南突破发展、节能、贴息等多方面项目资金5000多万元,扶持园区企业技改扩建,发展新产品,应用新技术,调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园区循环经济宣传引导和日常监管服务。投资400多万元建设旬阳县工业展览馆,集中展示和宣传园区循环发展的目标和规划思路、方向、重点产业和发展途径;定期对重点企业进行指标统计评价和监管预警。通过有效的服务和监管,把园区循环经济的目标措施的落到实处。

城市生态环保工业园区

发表会员:朱禹岭。

项目阶段:种子期。

项目领域:非tmt领域。

行业标签:绿色产业。

融资对象:寻天使投资。

融资金额:200万元[人民币]。

浏览次数:1018。

项目网址:http://414289628@。

收集城市生活垃圾及人蓄粪便,生产蝇蛆,利用蝇蛆生产制造高蛋白饲料,废弃物生产有机肥料,建禽类养殖厂,绿色蔬菜种植基地。这是一个生态环保良性循环的项目,希望有志之士合作开发,共同发财。

后附各厂可行性分析:

(一)投资建设蝇蛆养殖加工厂的可行性告分析报。

(二)关于投资开发无病菌蝇蛆蛋白饲料厂的可行性报告。

(三)年产10万吨绿色环保型缓控释有机肥。

项目立项书。

(四)无公害土鸡散养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五)绿色蔬菜种植基地。

(一)投资建设蝇蛆养殖加工厂的可行性告分析报。

一、概况。

在现有的自然资源中,规模大,分布广,营养丰富,容易开发,而且开发欠缺力度的资源,首先应属昆虫资源,而昆虫资源这个大家族中,尤其以家蝇的开发利用最为引人注目。家蝇的幼虫-蝇蛆,含有丰富蛋白质,因而可利用蝇蛆提取蛋白质,用于食品工业、发酵工业、医药工业等。蝇蛆的深加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可开发成医药、保健品、生化制剂、农药及化工等多种产品。从蝇蛆中直接提取的活性蛋白粉,具有抗疲劳、抗辐射、延缓衰老、护肝、增强免疫力等作用,是较为理想的保健品。

让蝇蛆养殖加入到生态农业的物质循环利用中,可以成功地解决困扰畜禽产生的粪便污染和动物蛋白饲料紧缺这两大难题。畜禽对饲料养分消化吸收仅25%,其余的都流失在粪便里,畜禽粪便具有丰富的蛋白质等养分。蝇姐能把流失在粪便里的养分几近全部地消化吸收掉,并转化为昆虫蛋白。其他昆虫难以胜任,蝇姐却可挑此重担。在养殖业、种植业外增加养央业,延长了食物链,使物质能量向更高级的质量转变,成为其他高等动物可以利用的物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再次利用,一个系统的产出是另一个系统的投入,使系统内形成一种稳定的物质良性循环机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效益。

二、蝇蛆养殖可行性分析。

投资120万元规模包括。

1、征地费,2、生产性厂房投资400平方米、非生产性房屋60平方米,3、设备,4、其它。

以投资1200元计算。

(一)材料成本:使用面积20平方米的厂房,房间50元,可支撑单人蚊帐(1米宽×2米长×1米高)一层12个,二层24个,每顶蚊帐10元(含加工成本)共240元,每个蚊帐需大小盆共四个(水盆1个卵盆1个和育蛆盆2个),两个羽化缸,每个蚊帐饲料用具需10元钱,共240元。材料成本:50+240+240=530元。

(二)饲料成本:以一次进7天饲料为例:1万只苍蝇每天消耗奶粉5克,红糖5克,24笼苍蝇每七天消耗奶粉24×0.005×7×20=16.8元,七天消耗红糖24×0.005×7×3=2.52元。每万只苍蝇每天收蛆2千克,以麦麸喂蛆,料蛆比为2:1,7天消耗麦麸饲料24笼×2千克×7天×2公斤料×1元=672元。饲料成本:16.8+2.52+672=691.32元。

(三)卖蛆收入:7天可收蛆24×2×7=336千克,每千克鲜蛆批发价4元,可卖人民币336×4=1344元。

__奶粉红糖和麦麸计算,若降低饲料成本,形成链式养殖,则效益更为可观!)。

三、蝇蛆养殖优势。

1、风险小,效益高。苍蝇养殖不像其他养殖业,没有疫病,不用花大力气防疫防病,不像农业项目那样因受台风暴雨影响,造成减产或破产。投入小、效益高,一至两年内可回收全部投资。

2、设备简单,容易操作。生产设备简单、经济,只要能防风雨、保温就可以,也可以旧房改造。

3、养殖技术成熟,管理方便。苍蝇养殖适合高密度饲养,可以工厂化生产,一个人可以饲养几百万只到几千万只种蝇,而且工作量不大。

4、一年365天,可以天天生产。

5、饲料来源广阔、易取,价钱便宜。苍蝇和蝇蛆所需的饲料均为生活废料和畜禽废料。来源广阔,易取,而且价格相当便宜。蝇蛆消化的粪料,清洁了环境,是环保产业。

6、生产的产品蝇蛆,是优质动物蛋白质,是名贵水产和畜禽的优质饲料。蝇蛆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有分析表明干蛆粉将带来粗蛋白蛋白质食品革命。

8、利用下脚料生产沼气。可以利用生产下脚料,生产沼气,环保、照明、做饭、保温,降低生产成本。

9、环保产业,充分利用生活废料,改变环境质量。蝇蛆养殖是环保产业,因为生产所消化的废料和粪料,大大的改变环境质量。减少环境臭气,减少水质污染,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0、养殖蝇蛆后所产废料养殖蚯蚓可进一步消化废料,生产优质蚯蚓和蚯蚓粪,蚯蚓粪是优质肥料,形成一个生态循环系统,生产健康无污染产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投资建设养殖蝇蛆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蝇蛆养殖繁殖快,营养价值高,前景广阔。你只要引入蝇种一笼,就可十笼、百笼、千笼地繁殖,迅速扩大规模。据报道一万只苍蝇16天产卵生蛆22.6千克,再过16天可产蛆35658.3千克,若持续三个世代,可达56162吨。蝇蛆蛋白是优质蛋白,粗制蛆干粉蛋白含量高达60%,与进口鱼粉相当,每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鱼粉,必须氨基酸的总量是鱼粉的2-3倍,可有效提禽畜的产蛋率、产肉率和增重率,降低养殖成本,而且由于蝇蛆体内含有抗菌活性蛋白质,可以提高禽畜免疫力,因此蝇蛆可以直接喂禽畜,也可代替鱼粉作饲料,同时蛆壳和蛹壳是纯度极好的甲壳素原料,甲壳又称几丁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可开发出医疗产品、保健品、食品、化妆品、仿织品等产品,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目前国外高纯度几丁质每克27美元,一吨约人民币1亿元,若一对苍蝇一夏天充分繁殖,可获600吨蛋白,15吨蛆壳,共价值人民币15亿元。它是城市提高经济和企业增加效益的增长点。

(二)关于投资开发无病菌蝇蛆蛋白饲料厂的可行性报告。

一、前景。

l、蝇蛆粉的药品和保健食品的开发前景及经济效益。

用蝇蛆作为人类滋补食品在明朝李时珍时代就已经有记载,解放前后,民间将蝇蛆研磨成粉和米粉掺和,经过发酵后制成糕点名曰“八珍糕”,作为幼儿发育不良,老人体衰的补养品,还是结核病人的食用补品。可能是由于操作卫生上的原因,现在没有人生产制作。另外在药膳中有一名菜叫“炒肉芽”,也是用腐肉上生长的蝇蛆为原料制作的,能起到强身补阳的作用,目前在南方菜谱中尚存在,蝇蛆作为人类的滋补作用早已得到证实。

蝇蛆中有54%的优质蛋白质,有32种氨基酸,人类不能合成的八种氨基酸含量很高,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更为丰富。含有近20%的由软脂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蝇蛆油,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功能。开发无病菌蝇蛆的营养活性物质生产,是促进儿童智力,防止衰老的理想佳品。

采用人工喂养无病菌的苍蝇使其产卵,全部用消毒后食物或酵母喂养无病菌蝇蛆,经冲洗净,紫外处理等措施消毒后,再低温干燥、冷冻粉碎,加工成活性胶囊成品,也可与中草药,保健食品合成药丸或胶囊投放市场。

2、蝇蛆蛋白饲料开发的前景。

蛋白饲料资源缺乏是国内外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除鱼粉以外的动物蛋白饲料,可以借助于工业技术,以快速生长的昆虫一蝇蛆来生产高蛋白饲料,变农副产品(农作物的下脚料:酒糟、麦麸、米糠和动物废料,甚至人、畜的排泄物)为动物性活体蛋白,其蛋白质含量56-65%,含有18种以上的氨基酸。可以替代鱼粉,而且事实证明在混合饲料中掺进6-8%这种活饲料喂养蟹、鱼、鳖、虾、牛蛙、蛇及禽畜,都可以明显增产。不仅生长快,肉质细嫩,产蛋、产奶量明显增加,并且能提高成活率、抗病性。不仅可以解决动物蛋白质饲料的不足还可以在无环境污染的条件下发展畜牧业。

我国饲料工业发展规划指出,1990年我国混、配合饲料的产量达4000万吨,每年至少需要蛋白质饲料600万吨,而我国鱼粉年产量仅为10万吨左右,植物蛋白饲料也只能满足50%,仅按饲料工业加工能力计算,尚差300万吨蛋白质饲料,若按饲养动物的需要,相差更多。进口鱼粉,花费国家大量外汇也不能满足蛋白饲料的需要。蝇蛆饲料饲养动物,如按蛋白质含量配料,完全可以代替鱼粉的作用,而且廉价并能促进动物的生长等优点,而没有鱼粉在运输过程霉烂、特殊的腥味和带来某些病害等缺点。

蝇蛆蛋白开发,成本低,周期短,简单易行,据概算,生产1公斤鲜虫的成本不足1元,1个周期只有5天至7天,其营养价值超过一般植物性饲料的营养价值8-25倍,每吨干粉成本大约8000元左右。每100公斤的混合饲料只需加2-3公斤干粉就够了。近年来,它们的市场价格很高,每吨鲜蛆在4000元左右,蛆粉在1-3万元之间(有的高达7万元/吨)。

二、用工业化生产活体蝇蛆饲料的优越性:

l、生产效益高,昆虫生长世代周期短,有关资料记载通过卫星优选出苍蝇整个生长期(从孵化到产卵肉为21天,蝇蛆(从孵化到产品)一个周期7天。生长繁殖速度快。

2、养蛆生产可以不受季节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在控温的车间里进行,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相比,可以节省耕田、节省人力、充分利用时间节省能源。

3、蛋白质含量高,蝇蛆蛋白质含量达56%左右,接近世界著名的秘鲁鱼粉,每公斤干蛆粉可提取纯蛋白0.5公斤,其中氨基酸的含量齐全,比一般蛋白质营养价值高,还可以提取0.2公斤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软脂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构成的蛆油。而且活体蝇蛆含有能促进动物生长的活性物质。

4、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酒糟、米、麦糠等农副产品的下脚料均能利用,饲养蝇蛆的废料还是优质肥料,且能经过发酵处理后还是一种优质的饲料。

利用生物技术开发蛋白资源是现代饲料工业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在国外也是在八十年代才开始加快发展速度。近十年来,美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朝鲜等国家已经大量开发利用。我国也应开发养殖蝇蛆的工作。

三、建设规模及内容。

l、规模为初步建成平均日产10吨鲜蛆,年产3000吨的鲜蛆(约500吨干粉),产值1500万元。

2、主要生产设备:

(l)蝇种室25间1000平米(2)生产车间800平米。

(3)原料加工车间300平米(4)仓库、锅炉房、配电室500平米。

(5)烘干、包装车间250平米(6)实验、化验、检测室50平米。

设备投资(原有厂房除外)约为:550万元(包括冷冻干燥机250万元)。

3.工作人员:

厂长3人,会计2人,司机3人,推销员2人,蝇种生产人员20人,车间工作人员50人,总计约80人左右。

四、建厂实施安排进程。

1、选定厂址,对旧房进行改造,修建蝇种室,养蛆车间,配电室,锅炉房,控温控湿装置,筹备实验室,在3个月内完成。

2、购买和安装设备、与上条同时进行。

3、引进优良蝇种,进行扩大培养,在二个月内完成。

4、在原料和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半年内进入批量生产。年内能收回其成本。

五、市场销售及经济效益预测。

l、开发制成保健食品(需另申请专利)。

成本:养蛆成本十劳务费十包装费十水电费十设备折旧费/公斤数。

收入:产品价格(l公斤出厂价格),每盒24丸,每0.5克,拆合每盒12克。

每盒价×1000÷12=每公斤的收入,每公斤收入×1000=每吨收入。

每吨收入×每天生产吨数=每天收入数。

全年毛盈利=(每天收入一每天成本)×300天。

按每天100公斤产品计算:

收入=(每盒出厂价20元×(1000克/每盒12克)×100公斤=166666元。

每天盈利=166666一25300=141366元每吨毛盈利=1413660元。

全年毛盈利=141366×300=42409800元(每年按30吨计)。

按每天生产100公斤计算,一天收入166666元减去100公斤的成本25300元,每日毛利141366元,一年按300天生产30吨计算,年毛盈利4200万元。

2、若作为动物饲料,鲜蛆市场价2000-3000元/吨,而用农副产品生产,其每吨鲜蛆1000元/吨。每吨纯利可达1000-2000元,年产6000吨,可获利600-1200万元;当年能收回全部投资并有盈余。

3、若作为开发成药品(需另申请专利),以中药配合高蛋白、高氨基酸制成哮喘药品,可在二年内获得专利。其经济效益更为丰厚。

4、几丁质的经济效益分析。

蛆虫变苍蝇时脱下的蛆壳,是提取优质几丁质原料,95年国际市场每克高纯度几丁质价值27美元,1吨产量就达人民币2亿元,有条件也可开发几丁质深加工。日、美等国加紧建立蝇蛆农场开发此项生产。

六、环境污染。

蝇蛆生产主要以农副产品(如酒糟购原料养殖,成虫以前即成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不产生有害物质。蝇蛆在严格的管理下,在成蛹前使用或烘干成粉,不让成蝇,基本上不存在污染等问题,不会破坏生态环境。养虫后的废物还可发酵作为饲料。

七、结论。

本项目所需原料,在当地十分丰富,生产的产品可以开发成人类的食品或药品的原料,也可替代鱼粉,是发展畜牧业重要的蛋白质添加品。若达到设计能力,投产一年后便能收回全部投资。因此,本项目直接与间接的效益都是显而易见的,建立蝇蛆厂是可行的。

这个项目对以后(嫦娥登月生存设想计划)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坚实的经济基础。

嫦娥登月生存设想计划。

一,建立一个有1000万网民参与的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网民以参股形式管理监督公司各项经营活动,公司股份分10元一股,资金筹集到1亿元封顶,然后有广大的网络股民确立公司名称,公司建在何处,实验基地建在何处,公司人员如何组织,怎样通过政府的审批等等。

二,建立一个模拟月球,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的恒温实验室。

这个恒温室应保持温度在15℃―35℃之间,房顶里面是三角形。房顶可利用太阳光发电,房体应该根据太阳照射角度建立。一般是一面高一面低。房顶坡度60°,便于收集房内蒸发的水分,温室内应计划设计住房、卫生间、活动室、排污设施等,温室内要有地球一样的气候条件,温室可以拆装便于运输,三,建立一个机械化蝇蛆生产设备。

人类如果登上月球,我们可利用机械化蝇蛆生产设备加工人类生活垃圾。可以将人类的粪便、生活用水、生活垃圾(最好是用植物制造的物品)与月球上的物质拌合,通过我们带上去的苍蝇或蝇蛆经过生产设备5―6天的制造。生产出有机肥料和蝇蛆。用有机肥料拌合月球上的物质,在利用蚯蚓疏松土壤种植植物、蔬菜、粮食等。植物生成人类需要的氧气,水份(房顶可以收集水分),用蝇蛆、蚯蚓喂养我们从地球带上去的禽类种蛋所孵化的家禽,这样人类登上月球就有了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形成一个生态循环的自给自主的自然经济。

有兴趣的朋友、网友可给我回信,我们将继续把投资各厂的可行性报告编写出来供大家讨论研究。

融资说明:。

股份公司的设立分发起设立和募集设立。《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1000万元。以募集设立方式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35%,其余股份可以向融资说明社会公开募集。

本项目最终完善资金需要人民币1亿元(注册全国性电子支付公司的要求)以上,初期投资大概2000万元。嫦娥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拟以两种方式:第一,先以发起设立方式筹集2000万初始资金成立股份公司,待公司资本达到4000万元时考虑引资扩股,转为募集方式成立股份公司;第二,直接以募集方式成立公司,募集资金一步到位1亿人民币。

以第一种方式,由发起人成立转为募集形式的股份公司,将走以下发展路线:第一步,初始募集资金2千万,作为启动资金,拥有地方性电子支付公司的牌照权利,注入资金主要用于投资建厂、建立嫦娥网站、成立电子支付公司,经营业务集中在新疆区域;第二步,公司资本金达到4千万时可考虑引资扩股,再融资6千万以上达到全国性电子支付公司的要求的条件,完善公司系统,拓展公司业务至全国市场。初期筹资大约2千万,由项目创始方筹集资金。投资人不限,欢迎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公司进入。公司75%的股权用于募集资金,另外15%的股权作为项目创始方的技术入股,10%用于员工激励送股和引进技术加盟、借贷投资送股等,单一出资人持有本公司股权不超过40%。2千万初始资金募集分配成2000万股份,原始股票面价值1元/股,分配如下:发起投资方入股资金和股份兑换比例为4/3,即投资1.33元换1股,发起投资方的借贷合作方每出资贷款16元送1股,每担保贷款20元送1股。

第二种方式,直接以募集方式成立公司,发起方计划融资4千万,公开募集融资6千万。公司90%的股权用于募集资金,另外5%的股权作为项目创始方的技术入股,5%用于员工激励送股和引进技术加盟、借贷投资送股等。发起方整体出资比例不低于总股本的35%,发起方单一出资人持有本公司股权不超过40%。1亿初始资金分配成5000万股份,原始股票面价值2元/股,分配如下:发起投资方及公众投资方入股资金和股份兑换比例为20/9,即投资2.223元换1股,发起投资方的借贷合作方每出资贷款32元送1股,每担保贷款40元送1股。资本退出方式:股权转让或三年内上市交易退出。

城市生态环保工业园区

以下给出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文本的基本内容,具体规划工作中各园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增删和调整:

摘要。

1.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概况。

(1)社区、城市、区域的情况。

(2)园区现状、产业类别、结构、主要资源等状况。

(3)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园区建设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1)必要性。

(2)有利条件。

3.规划目标和原则。

(1)总体目标。

(2)具体目标。

(3)规划原则。

4.园区总体设计。

(1)现有建设条件分析。

(2)生态工业园区的总体框架(包括主要工业链)。

5.园区工业代谢分析。

(1)主要物质代谢分析。

(2)能量流动分析。

6.园区建设项目。

(1)园区建设项目清单及说明(包括工业项目、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

(2)园区建设项目指南。

7.园区投资和效益分析。

(1)总投资。

(2)融资渠道。

(3)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8.组织机构和保障措施。

(1)领导小组、管理委员会(协调办公室)、投资开发公司。

(2)园区管理制度(如果是改造现有园区,须注意与现有园区的管理制度相结合)。

(3)鼓励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补贴政策、信贷政策、排污收费返还等)。

(4)支持体系(如信息系统、新技术开发、企业孵化器、环境管理体系、清洁生产审核等。

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标准

(2010年6月2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下午好!

首先,对今天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放弃休息来参加如皋经济开发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评审会。同时,我也要感谢江苏省环境科学院各位专家这段时间以来的辛勤劳动,感谢你们为我区精心编制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技术报告”,为我区生态工业园区创建作出了巨大贡献。

江苏省如皋经济开发区是1993年12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总面积106平方公里,12.6万人口,是一个城市依托型、生态环保型、产业集聚型、服务高效型的现代都市型经济强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发展,已形成以双钱轮胎为龙头的汽车配件产业、以南通锻压为龙头的锻压装备产业、以思源赫兹为龙头的电子电气产业、以中国肠衣城为龙头的特色食品产业、以泰慕士为龙头的现代纺织服装产业等;同时大力推进新兴朝阳产业,科学规划,打造“一城三园”的新格局,即:城北新城、现代制造园(改造提升四大传统产业;锻压装备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特色食品产业、汽车配件产业;重点主攻三大产业:光伏光电产业、新传感网产业、电子电气产业)、现代物流园、现代农业产业园。

近年来,我们牢牢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2004年如皋经济开发区通过了iso4001环境认证,2008年通过了江苏省环保厅的区域环评。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和科学规划,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进行产业规划修编;强化绿色招商和环保前置审批,重点引进“三高三低”项目,突出产业链招商,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强化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职工公寓、实验学校、金属表面处理污水处理厂和标准厂房建设进程,增强园区对产业的承载能力;强化环境监管,保障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推动废物减量化和源头控制。此外我区还针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声环境、放射性及辐射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全方位推动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程。

今后,我区将立足于既定的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继续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力争把如皋经济开发区建成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工业园区,努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环境绩效,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

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对如皋经济开发区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工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真诚欢迎各位领导与专家莅临“长寿之乡”如皋参观指导,让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更上新的台阶!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预祝评审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