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计划>高校体育师资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大全(22篇)

高校体育师资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大全(22篇)

作者:薇儿

范本不仅是学习写作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积累和思维拓展的方式。接下来请大家阅读一些范文,希望能够为你们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社会体育专科

在高校各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理论教学成分大于实践操作教学成分,其中唯一例外的就是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所采取的形式通常为课外教学模式,进行课外锻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理论教学的进展课时偏少,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容易出现意外以及学生对于各种锻炼的实际作用以及正确动作的掌握极少,学生对于各种锻炼的进展时间没有确实的把握,其导致的问题就是锻炼的作用无效化,进而导致学生由于长期无法得到身体方面的提升或者提升缓慢而产生体育课没有锻炼作用的错误认识。由此可见,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对于体育课的整体教学而言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其有发展研究的价值。

1、普通高校体育理论教学。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教材内容基本一致,其的特点就是几乎涵盖所有基本运动的基本动作教学、技术要点以及比赛规则等,其的内容还包括体育的基本要点的阐释、体育锻炼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不得当的锻炼方式会造成的后果等,其对于体育方面的知识描述的较为全面有学习的价值以及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参考书籍,是学生进行锻炼的指导书籍,其能够确保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及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进行高校体育锻炼的基本作用就是使得体育教学的方式以及体育教学的方向科学化以及全面化,使得学生能够自由的进行锻炼,在此过程中逐渐提高自我的体格,逐渐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普通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的进展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的内容过多以及理论知识涉及的方向过多导致教师在有限的理论教学时段中无法进行科学的取舍以及无法进行内容轻重的设计,导致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的作用无法体现,导致各高校对于其的重视程度降低。而合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进行其理论教学中现存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探究,进而得出相应具有针对性的.有效改进措施对策。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以及问题的确定需要通过对各高校的实际体育理论教学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同一问题以及影响体育理论教学发展的最主要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确定和归纳,进而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究,搜寻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因素,为其的教学改进以及教学发展提供动力和基础。根据实际的例子分析得出其存在的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就是高校对于体育理论教学的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对于体育理论的认识不合理,教材内容的选择不科学,教学形式方法的使用较为单一固定,没有较为系统正式的考核方式以及学生对于体育理论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等。

2.1、学校的安排问题。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导致其无法进展顺利以及发展缓慢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学校的安排问题,包括对于理论教学的时间上的安排、考核上的安排以及比例占据的安排。具体的体现就是普通高校对于体育理论的教学时间的安排通常安排在期末阶段,进行2-3节课进行所有知识的概述教学,导致的问题就是学生对于理论的知识连一个基本的概念都没有形成,使得理论教学的发展进一步受到阻碍;理论考核一般采取的就是固定题目的考察,其考核的形式一般选取开卷形式,导致其考核的意义完全失去;理论教学以及理论考核在体育教学中只占据很少的一部分,几乎能够忽略不计。这些问题导致的后果就是理论教学的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体育锻炼的效果无法体现以及体育教学的发展也相应的受到限制。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各高校对于高中体育理论的重视程度以及认识不足。

2.2、教师的教学问题。

教师在体育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由于其本身对体育理论的学习以及内容的了解不足,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法进行科学全面的传授,加之其认为体育理论教学的作用犹如鸡肋,没有教学的必要。其进一步导致的就是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没有投入相应的精力,导致教学的设计缺乏,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的模式较为单一传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甚至于不应用相应的多媒体设备以及不进行课件的准备,导致课堂的教学极为随意。其导致的问题就是学生课堂教学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甚至于出现各种概念上的错误。

2.3、学生的学习问题。

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以及教学态度随意,导致学生对于体育理论教学的内容兴趣大大降低,甚至于对于教师的上课模式反感,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体育概念就是其只属于课外教学,体育活动是其教学过程中的全部,认为体育理论教学只是浪费时间的一种体现,其导致的现象就是学生对于体育理论教学出现排斥意识。导致体育理论教学无法继续进展,导致其的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降低。

3.1、改变教师的观念。

高校体育理论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变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教师对于体育理论的作用认识,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是传授该知识的主体对象,其对于体育理论知识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改变其的概念的主要方式就是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以及相应的例子说明,主要就是由于体育理论知识的储备量不足导致的受伤现象以及无法及时对受伤的情况进行处理导致问题的进一步的严重化,进而使得教师对于体育理论的认识以及作用具体化,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此重视起来,而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设计以及投入精力,使得教师的方式以及模式得到确实的改变。

3.2、发展学校对于体育理论的重视。

学校对于体育理论教学的认识能够直接影响体育理论知识的发展,因此,对此进行改进和研究是极为必要的。其主要采取对策就是进行宣传,使得学校对于体育理论教学的安排进一步发展,其宣传的主要作用就是体育理论教学的进展能够直接影响体育的教学成效。学校在真正重视其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使得体育理论的教学进展快速化。

3.3、改善先进的体育理论教学构造。

体育理论教学的构造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单一固定,导致其的作用以及教学进展无法得到发展。其的具体改进措施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际的锻炼教学有机的结合,使得其的教学结构合理化,使得两者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互相促进的效果,进而使得体育理论教学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其主要采取的具体对策就是在体育课外教学过程中首先进行基本热身运动,在进行此节课锻炼的项目的基本说明以及注意事项的说明,进行具体动作的标准化讲解,进而使得学生在实际的锻炼过程将此进行实际的运用,使得锻炼的成效显著,并且使得其对于该运动的认识深刻化。

4、结束语。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研究价值在于其能够减少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以及合理发展体育教学,进一步培养多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明智,曾吉,李智伟等.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5).

[2]郭建鹏,哈宏军.浅析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j].安康师专学报,2006,18(5).

[3]李浩智,黄静.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理论教学现状与对策[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10).

[4]薛英.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c].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体育教育研究会第十九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2012.

高校体育师资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

摘要:体育社团在高校学生体育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学生群体性组织。社团活动形成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之间的纽带,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水平,推动了校内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也为加速校内体育工作深化改革提供一条新思路。本文以我国高校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发展对策研究。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网络社团增多、跨校活动增多、与社会联系增多等新情况、新趋势和新问题。从国外高校体育发展来看,一些国外体育强国都很重视高校体育组织的建设工作,特别是高校体育协会、俱乐部的建设,把培养高校学生的竞争、协作、创造、组织等能力作为协会、俱乐部的主要目的[1]。高校体育也同样面临着象高等教育一样,如何适宜两种经济体制转换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寻求改革和发展是高校体育的当务之急[2]。

2我国高校建立体育社团的意义。

2.1丰富了大学生余暇生活,形成高校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体育社团是高校社团的主体,大学生社团是高校社团文化的载体和主体。高校社团文化,是指大学生社团在长期的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是大学生社团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社团活动、社团形象、社团精神、社团品牌、价值观和文化产品等主要方面。社团文化的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不是通过硬性灌输,而是通过社团活动以及其形成的环境和氛围,成员之间的关系,作用于潜移默化之中。由于活动选择的自主性,目标的指向和行为的自觉性,没有感到来自外部的强制要求,在某种程度上有更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对心理品质、道德素养、文明行为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

社团活动形成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之间的纽带,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水平,推动了校内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也为加速校内体育工作深化改革提供一条新思路。传统的课外体育活动,大都是体育课的直接“翻版”,形式简单、内容粗略,且带有强制性,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培养,造成了学生消极参与。通过成立体育协会能培养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并把具有等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组织起来,对学生业余体育活动进行引导和制约,充分发挥协会的导向作用。其目的是使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技术动作加以吸收、理解、运用,从而巩固教学效果使其与体育课保持统一性、连贯性和完整性。在组织管理上将单项体育协会纳入体育管理系统,使其与校内体育教育实现一体化[4]。

2.2培养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和能力。

通过体育社团活动,突破了体育课时数的限制,学生在系统教学和自主锻炼过程中了解自己,掌握所学的各种体育技能,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再认识,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再吸收。并且还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以及裁判水平,较好地挖掘了学生的体育潜能。从而使整个校内体育教育的价值超出学生时代而具有终身意义。促进学生社会能力的增强,以平等为特征的学生体育社团在促进学生社会能力发展方面的潜力要大于班级和其他学生正式组织。在社团活动中,通过对活动内容的商定、活动目的的认定,活动角色的分配,活动工具的准备,活动冲突的调节及活动结果的评定,学生逐步形成与发展自己的社会能力。

2.3适应了校园体育文化的需求。

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是开展业余体育活动的学生,各协会或俱乐部的成立为学生对传统体育项目、竞技体育项日和现代健身项目的共同追求提供了条件。这些项目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具有集体性强,易于合作和交流的特点。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比赛,繁荣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同时,在协会活动中学生之间精诚合作、协调,能使群体成员形成一定的规范意识和价值意识,对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质,培养集体荣誉感,互帮互爱的良好品德都起着积极作用,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5]。

2.4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巨大工作潜力,推动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

每周上一次体育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通过协会活动延长了学生锻炼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悟和巩固课上所学的体育技术知识,并逐步达到熟练运用与掌握的目的。把体育课、课后体育活动与运动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体化,提高了体育课教学质量。大学生体育合格达标率逐年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也逐年提高。

在全民健身的今天,体育锻炼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参加锻炼的人普遍感到锻炼的盲目及内容的贫乏,都希望能有懂行的人来进行指导,而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高的体育老师。在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后有较多的业余时间,但他们缺乏一定的可以联系教与学的机构,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体育教师的闲赋与社会迫切需要体育指导之间缺乏沟通的桥梁。通过体育协会、俱乐部的形式,把校内体育教师组织起来,使社会上热衷锻炼的却缺乏指导的人得到专业指导,使业余锻炼科学化,这不仅能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对于挖掘体育教师的工作潜力也有一定的意义。

2.5有利于启发学生的体育动机。

体育社团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和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要求,借助体育专项协会的组织形式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活动形式。增强了学生自我锻炼身体,缓解压力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主体意识。即自己选择、自主锻炼、自我评价。成为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集知识、健康、娱乐、竞技及兴趣一体的多元课外体育教育,是一种有效补充手段。

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不够,重智育,轻视体育的现象较为普遍,表现为体育意识、健康意识淡漠等。在校内课余时间开展体协活动,就是采用逐步诱导的方式,让参加者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体育乐趣,激发起体育兴趣,进而寓教于乐,逐渐深化其体育化的层次[6]。因此,这种体育组织形式易于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3我国高校社团的整体特征及存在问题。

3.1我国高校社团的整体特征。

3.1.1参与的自愿性。

协会活动是课堂教学之外,学生自愿选择参加的一种活动。这些活动能够比较充分地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才能。因为是自愿参加,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高,再加上学生把协会当作自己的组织,在活动中能够比较自觉遵守纪律,接受教育,养成良好的纪律性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形成友好、亲密的关系。在协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地位,都受重视,是同学们自觉自愿组织起来的群体[7]。

3.1.2参与的自主性。

协会活动以学生为主,教师和辅导员只处于指导和辅导的地位。由于学生是主体,他们在商量计划、组织活动中,培养了自学能力和组织能力,学生可以自己教育自己。

3.1.3组织的灵活性。

协会活动不受课堂教学的限制,它没有教学大纲,没有考试,对学生没有心理的压力,内容可宽可窄,可多可少,富有伸缩性。在形式上,活动规模可大可小,非常灵活。各个学校可针对各自不同设施条件,根据学生的愿望开展各种协会的活动。

3.1.4运动的经常性和持久性强。

人多数学生都有参加体育、文化、娱乐活动的需要和寻求表现自我的机会,体育协会的形成可以在不断接触中产生维持小群体存在的共同思想基础。

3.1.5平等的成员关系。

协会中成员不是以“专业角色”或“领导”来与他人交往,而是彼此信赖,相互尊重,以一个完整的人――有思想、有性格、有情感、有自尊的人投入群体活动中。因此,他们的活动是全体、平等、深入、全面的.。

3.2我国高校社团存在的问题。

3.2.1规模小,管理不规范,品牌社团少。

缺乏专职社团管理及老师对社团发展进行具体指导,同时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视野的局限性制约社团长足的发展,约束社团发展在谋种程度上违背了高校学生社团自身发展规律。

3.2.3社团活动经费来源少,不能提高活动质量与次数。

经费不足直接制约着社团正常工作开展及活动质量,社团经费行政拨款非常有限,仅靠会费肯定不能解决问题,因此要充分吸收社会力量开展社团活动。

3.2.4社团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发挥未能准确。

把握社团育人功能发挥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结构性、层面性的差异,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新“三进”特别是社团工作的创新不能深入开展。

4对策。

4.1推动社团品牌化发展。

加强我国高校间社团管理交流,结合本校实际,健全高校社团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模式。使社团管理规范化、活动经常化、发展快速化。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管理应尽快规范,完善制度化,健全体制。提高会员所占学生比率。组织出大型活动,形成特色,形成品牌,产生较大影响。

4.2加强学校对体育社团的重视。

应该引起学校对学生社团加强重视,适当的划拨活动经费,兴建活动场馆和更多的开放体育场馆。为社团活动提供必要支持。场地器材条件落后,学生活动兴趣受限,协会开展活动受限。各院校的体育经费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价不断上升,体育器材的价格也有明显的上涨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配备。学校的占地规模过小,致使体育场地占地面积受到制约。场馆已无法满足来锻炼的学生的需求。统计资料表明,按照原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校场地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

4.3社团要争取政策支持,加大体育社团社会化进程。

要紧密结合社会,吸收社会资源,增强社会经验,争取必要的活动经费。学校体育工作开展优劣的关键在学校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试想一个活动经费投入不足,政策性扶持不力的学校其体育活动的开展从何谈起。对于学生社团活动,很多学校主管部门没有经费支持,或有限的支持。体育社团办活动的原则是:“以最少的经费,办最好的活动”。社团活动经费来源有限,怎么样以有限的经费开展活动,开展有特色的活动,有较大影响的活动是目前高校社团现状的一个重要课题。

4.4运用激励机制提高指导老师、社团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承认和奖励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提高指导老师的积极性;社团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生组织,归校学工团委管理,挂靠院团委。处在两级都管也都不管的位子,加上活动得不到经费支持。在与同级学生会、团委干部相比有较大的失落感。影响到社团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扩大社团的影响力,提高社团的地位。

4.5增强学生运动健身意识,成立女生感兴趣的社团。

在体育锻炼上女生往往是处于被动状态,除少数外人多数女生都不喜欢体育锻炼,更不用说参加体育协会了。女生在体育中的主动性、积极性都比较差,大部分同学只有在老师或其他指导者的带动下才会活动。

4.6变革活动内容,以娱乐性活动为主,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

传统体育社团活动内容单一,运作模式受束缚。变革教学内容,把竞技运动项目“趣味化”,降低难度,增加美感。符合时代潮流,满足学生运动欲望。教学中则注重健身知识、方法传授和项目内在诸多健身因素的挖掘。

参考文献:

[1]郄捍列,娄震,等.我对学生体育协会的认识[j].中国学校体育,(4).

[2]周福贵、付安国.浅谈体育俱乐部在高校群体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j].体育学刊,1999(3)。

[4]翟弈轩.浅析高等院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管理[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高校体育师资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

首先,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由机器代替人力、畜力进行生产劳动作业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毫无疑问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农业经济收入,相应的提高科技的发展从而推动农业的整体综合水平向现代化迈进,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言,它是前提也是重要基础。其次,在农业向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变化最为显著的是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一部分农业劳动者的劳动,从而使他们寻求另外的工作,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也增加农民经济收益。第三,资源与环境问题一直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农业机械化在发展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同时,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减少了农民的生产成本,个人获益的同时也获得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能够有利的推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农业机械化不仅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了解现阶段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之后,还需要客观的看到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从而积极的寻求合理有效的措施对策,能够促进、保证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体育师资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

摘要: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是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运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南屏镇的农业发展来说,农业技术推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该文主要针对南屏镇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更好推动南屏镇的农业发展。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有效对策;南屏镇。

农业技术推广是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农业生产力的过程,它是运用农业科技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系列农业活动,它的成功推广,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桥梁和纽带。农业技术推广的途径,主要是将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包括比较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科研新品种等,引入到农业生产实践中,经过农田的试验和示范,将技术和成果推广下去,并且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培训和接受咨询,使得农业成果顺利应用。农业技术推广包括农业生产前、中、后全过程,服务对象是所有的农业生产实践者,它通过农业科技成果的成功推广,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南屏镇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地理环境优越,是当地的农业大镇之一。南屏镇农业发展迅速,与农业技术推广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只有大力推广农业技术,并对农业技术推广大胆改革创新,更好地服务“三农”。

一、南屏镇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分析。

1、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队伍素质偏低。

目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学历水平普遍不高,大多是中专或是大专的学历,技术知识掌握的也不够扎实。据相关了解,基层推广机构多出现“在编不在岗”的情况,一些人通过走关系进入到机构中,却不是农业相关专业。而许多本科生以及学历更高的农业专业人员却由于编制限制无法进到基层机构工作,名额被占用情况严重,实际工作无人做。真正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只是些临时聘用人员,由于待遇低,而且需要到农村参与生产实践,所以在招聘时,门槛不高,什么学历都行,只要求吃苦能干,这就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队伍素质偏低。这些人员因为自身没什么基础,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也不多,只能跟着一些老的推广人员学习,导致知识面狭窄,知识内容陈旧,难以使农业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才匮乏,大大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相对较少。

近些年重视农业发展,大部分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办公条件以及检测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得到了良好改善。但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着经费投入不足的难题,目前经费除了人员工资等,只能基本满足生产技术指导,而对于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的推广,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以发宣传单的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是一级级下发的,市级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经费能够基本满足推广所需;县、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是向市级单位申请所得,基本不安排专项的推广资金,有些县没有自己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所以也就没有相应的经费;到了镇级单位,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更是来源有限,少之又少,资金缺口很大,而且有些乡镇连基本的下乡交通费用等基本所需都不能解决,更谈不上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技术推广。

3、农业技术推广渠道过于单一。

目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方式还仅限于技术推广人员的“一张嘴,两条腿”的状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没有系统的培训,知识不能及时更新,推广的只是比较陈旧的知识,服务三农工作的方式落后,接触新项目的机会少,即使引入了新项目,也不能开展。基层机构配套设施不完善,已有设备功能老化,有运行障碍,更是缺乏多媒体等新传媒设备。开展集中培训也仅限于老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传授自己的工作经验,没有知识的更新。农业技术推广渠道比较传统、单一,加之没有农业科技示范场和试验示范基地,无法开展农业新科技项目。

4、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制度不健全。

自2000年开始,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权限的归属不断变更,开始时,机构的人事权、财、物权等都归乡镇政府管理,到2006年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又变为由乡镇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管理,基层机构的人员和办公场所也在管理权限的频繁变换中严重流失,仪器、设备等也有所丢失或者损坏,使得原本不够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更无法好好地开展工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管理权限无论归谁,都被看成是可有可无的单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独立的财权,经费由主管部分统一核算,资产随意支配。同时,地方财政本身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形同虚设,新技术推广、科技宣传等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基本职能不能有效开展,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1]。

5、综合试验基地建设相对滞后。

据了解,一些农业技术推广站争取到了政府的支持,建设了自己的综合实验基地,并适时的引入农业技术推广新项目,基本取得了较好的推广成效。农民通过试验基地的成功,也积极开展新项目,这样就使得新科技、新品种、新肥料得到良好传播,对农业技术推广也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经费投入不足,基本工作都难以展开,对于综合实验基地的建设更谈不上。目前大部分农业技术推广站都没有自己的综合实验基地,而在推广过程中,农民不知道新科技、新品种、新肥料的成效到底如何,而且又没有经费补助,所以农民也不愿意冒险在自家的责任田中开展新项目做实验,这使得推广工作成了一纸空谈。

二、南屏镇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对策。

1、优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队伍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必须依靠高素质的人才,没有高素质人才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即使其硬件条件再好,也不能实际展开工作。所以农业技术推广站的首要工作就是吸收、培训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打造一支素质高、技术过硬的专业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才队伍基本建设好后,投入到实际工作,也要定期的通过继续培训和考核的形式,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能够随时学习新知识,知识内容能够及时更新。学习的.主要方式可以是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以确保知识不老化、不陈旧;还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挑选出色的人才,给予其高校深造的机会,或者去省外学习调研机会;农业技术推广站还可以聘请知名农业专家来给农民现场讲解农业新科技的有关知识。目前农村留守的多为老人和儿童,其文化水平有限,新知识接受能力也有限,所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可以下乡到农村,直接参与并指导一系列的农业活动,为农民讲授新技术、新知识,为农民带来更直接的服务。

2、拓宽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来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推广法》的规定,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所必需的推广经费统一由国家财政支出,所以政府部门要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投资力度,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一方面是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事业费,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正常发放,以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运转所需费用。另一方面是对项目推广费用的投入要增加力度,因为它是真正的农业技术推广需要项目经费,而且要做到专款专用,不能将项目经费用于其它开支,比如日常运转费用以及奖金发放等。同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大力展开合作,发展多渠道、多元化融资渠道,建立较为完善的融资体制,可以通过农业实体的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吸引私人或企业投资,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共同壮大农业技术推广的队伍,将技术推广和市场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

3、丰富农业技术推广的渠道和形式。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敢于创新,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等与农业企业单位相联合,建立新型科研推广体制,建设农业试验基地,自产自用高产、优质的农产品,快速将农业科研成果转变为生产力,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促进农业技术大力推广。结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征得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发展更多地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可以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相关力量共同参与,为农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提供远程服务,解决农民无处找专家的问题。同时,开展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活动,即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责任人,专门负责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现代化科技发展迅速,在农村的发展情况也是很好的,所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通过综合短信平台等媒介,将最新的知识,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发送给农民,以保证农民了解最新农业动态,跟得上现代农业发展[2]。

4、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的基层管理制度。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人员上应采取农业技术专业人员聘任制度,他们知识渊博,经验丰富,为农业技术推广带来专业力量;已有人员也可以竞争上岗,对促进员工业务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有所帮助。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需加强制度的管理,保证每项工作的开展都能有制度可循,并且根据每个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工作分工,明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还可以将业务与报酬挂钩,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必须建立健全综合考评制度,不但要考核每个人的工作情况,上级管理部门还应该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定期考评,以保证机构的社会服务能力[3]。

5、加强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综合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以建设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为重点,开始农业科技新技术、新品种以及新肥料的示范推广,才能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展示给农民。农民通过亲眼所见,才会在自家责任田运用农业科技新技术、新品种以及新肥料,促使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更有效的服务于三农。所以加强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是农业技术推广的根本所在,它采用生态农业的种植方式,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也注重环境的保护,是标准的农业生产方式,它遵循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三、结语。

基于南屏镇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农业推广部门要在保证其自身职能完善的情况下,吸收、培养高素质人才,结合南屏镇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需求,引进开展适合的科研新项目,更好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南屏镇的现代农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农业技术推广为农民在增产增收方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参考文献。

[1]高启杰,姚云浩,马力.多元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合作的动力机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校体育教师可持续发展对策的论文

摘要:林业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决定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再加之城镇化建设、现代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对林业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市场需求量增大,发展地方林业经济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地方林业经济的发展,应充分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长远角度考量,既能达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目的,也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为此,本文以天津地方林区为例,针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新社会形态下,可持续发展观是社会发展需要遵循的重要主题,在林业建设方面也应如此,其决定着森林系统的可再生性与完整性。天津的林地面积较大,就已经达到350万亩,主要与其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有关,年均降水量多,在6000mm左右,温度适宜,适合林木的生长。新时期,为了加强天津林业经济建设,应提倡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构建完整、稳定的生态环境。

一、天津地方林业发展现状分析。

天津是中国的第三大城市,属于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型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具备良好的地理条件。天津大约有11种植被类型,林区面积相对较大,直至20,林业面积达到350万亩,该市重视发展林业经济,成为天津整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均降水量多,在6000mm左右,四季分明,温度适宜,适合林木的'生长。以天津蓟县为例,针对地方林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该地区的土壤以褐土为主,类似潮土或棕壤也很多,中植物种类众多,以蒙古栎、槲树为主。,蓟县被选定为国家生态示范县,于又争创国家园林城市[1],蓟县的林业产值占到总农业产值的8.49%,林业产值为400万人民币,带动了蓟县经济的全面发展。如今,蓟县在林业经济发展中不断总结,不断探求,林业经济发展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但是由于地方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度不够,导致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仅仅只是着眼于眼下,再加之环境破坏、林业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的制约,对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制约,为改变当前现状,必须加强林业改革,实现林业的科学性建设。

1科学发展林业经济,设置林业保护中心。

就天津蓟县林业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还有所欠缺,为了促进林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应科学发展林业经济,在地方设置专属的林业保护中心,可及时对林业的发展状况予以掌握,培育最佳的种植技术。蓟县林业经济的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重要条件,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种植技术来改善原本粗矿式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保护周围环境,实现人、经济、环境和资源的相互协调与统一性,切记不可为了发展林业经济而忽视了对环境和资源保护的重视。林业保护中心应分为不同的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包含林区的培育、栽种、管理和监督等多个部分,可实现对地方林区的全方位管理。

2合理开展林业开发,发挥林业经济价值。

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强调森林建设的重要性,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湿度的开展林业开发与利用,是各地区的重要责任[2]。森林资源是大自然遗留下来的重要产物,代表着原生态元素,科学合理的发展生态经济,借助有限的森林资源来促进生态效益,对林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首先,应强化对当地森林资源的保护,禁止出现乱砍乱伐现象,强化对森林的管控,设置森林专护人员,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高效利用。另外,应借助现代化的通信与网络技术,能在森林的不同节点设置管控中心或安装监控设备,可及时将森林各部分的画面及时传送到电脑上,同时设置相应的警报设备,一旦发现乱砍乱伐的人员,应根据相关管理与法律制度对其进行处理,实现林区管理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另外,管控中心应设置多道屏障,保证管护工作做到万无一失。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遵循可持续发展观。

为了提高林区管理质量,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到底,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借助管理制度来约束与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分别从林业培育管理、技术管理和林区管理等多个方面着手,综合性的叙述了林业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在管理制度中,应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对树木的采伐数量进行限制,旨在抑制乱砍乱伐的行为,避免过多森林资源被破坏。另外,为了节省资源,应对食用菌的量进行控制,寻求其替代性材料,研究新型的资源利用技术,可大大降低能源的消耗量。对于木材加工企业而言,必须保证加工木材的渠道来源正规,禁止为了寻求便宜而选择乱砍乱伐的人员进行交易,与对方交易时,对其诚信度进行调查,若木材来路不明会导致一系列其他问题的出现。

4强化对林区的环境管理,完善生态环境建设。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应有现代生态型城市的构建形成联系,在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做好森林管护,针对林区病虫害的防治,应选择生物或物理等绿色防治方法,能够在健康的环境状态下实现对林区环境的保护。同时,天津地方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林业建设环境保护的关注,意识到环境保护在森林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应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在环境保护上的资金投入,为林区添置足够的环保设施,如林区专属运输车、垃圾处理工具等等。此外,政府应鼓励农户实施退耕护还林,建设人工林,封山育林等,为地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林业可持续发展意义的分析,了解到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必要性,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可满足现代生态文明型城市的发展现状,立足于长远,为天津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行,应遵循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林业经济,设置林业保护中心,保证森林资源开发的合理性,完善地方林业管理制度,强化当地的环境管理,为林木的生长提供优质的生长环境。

参考文献:。

[1]楼成森.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06:5+9.

[2]朱德双.实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03:152.

改进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现状的对策论文

作为学校教育工作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体育教学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中有着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在我国各大高校广泛合并和扩招的整体情况下,体育工作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故此,本文以河北地区各大高校为研究对象,对其目前的体育教学情况进行深入研究。

就我国体育教学而言,自其发展以来,无论其遵循的教育理论,还是教学理论,都始终在凯夫体育的框架之下,基本上没有脱离过这一教育理论。虽然在体育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教育和教学理论,或是教学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引进和改良,但是整体上,我国的体育教学在教学理念、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没有十分明显的发展变化。我国高校体育仍然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运动技术为教学重心,在偏重教学形式、忽略教学效果的同时,过分重视体育技术、看轻体育理论。正因如此,才致使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十分缓慢。

2.1、教材内容重复单一。

尽管目前河北部分高校的体育课程中已经增设了部分新兴项目,但是受学校环境以及各方面条件的影响,真正落实到课程实践的,少之又少。因此,目前河北高校体育的主要内容仍是球类、武术、田径以及健美操等常规项目。而这些项目往往是学生从小到大都有接触的。也就是说,小学、初中、高中等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也是以这些项目为主,这种单一重复的教材内容已经让学生产生了厌烦、抵触等不良情绪。这不仅降低了学生对体育教学整体的重视程度,还严重打击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使得体育教学在高等教育的整体地位大幅度下降。

2.2、注入式教学模式仍然存在。

仔细观察分析河北高校的体育教学,便可发现,注入式的教学模式至今为止还存在于体育教学实践之中。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表现为:其一,教师过分重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并不看重学生的接受和练习过程。其二,整体过于看重技术教学,不重视理论教学。其三,普遍要求学生共性发展,制约学生个性发展。正因如此,河北地区的高校体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作为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使得整个体育教学的教学宗旨偏离正常轨道,发展成为一门“为技术而学”的错误导向型学科。

2.3、教师主导地位尚未改变。

在河北地区的高校体育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被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反而没有得到相应的凸显,这使得高校学生在体育教学上完全丧失了能动性。另外,由于教师的主导地位已经凌驾于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之上,导致整个体育课堂教学变成了程序化、强制性教学。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还不利于我国体育教育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2.4、教学方法呆板。

就目前来看,传统教学方法中,如示范讲解法、比赛竞技法等,仍旧是河北高校体育教学中广泛使用的。这些方法被体育教师直接套用在教材上,即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没有依赖于学生的个性特点,这使得整个体育教学过分生硬,完全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不但不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和相关运动知识,还会严重打击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得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不显著。

2.5、评价手段落后。

在河北高校体育的教学评价中,其评价手段过于落后。就评价指标而言,仍旧是传统的学生身体素质和学生体育能力。这种单一且落后的评价指标使得整个河北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偏移,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全面化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2.6、教学设备、器材滞后。

作为体育教学开展的重要硬件设施,教学设备、教学器材等是体育教学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保障。但是,现阶段河北高校中,关于体育方面的设备和器材严重滞后,不仅无法做到及时更新,甚至连部分基础的教学设备和器材都无法配备完整。这不仅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还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实践的开展和进行。

3.1、优选教材。

体育教材作为学科教学开展的重要工具,一定要最大程度地选择最好的教材进行教学实践。体育教学也不能例外,想要改善目前河北地区高校的体育教学现状,首先要做的,就是优选体育教材。对此,教师应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学生兴趣爱好等,选择版本较新且适合河北高校使用的优化材料,以此作为体育教学教材,才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3.2、优化教师队伍。

高校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任教教师具有高水平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故此,积极优化体育教师队伍,不断提升现有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是提升体育教学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高校管理中,学校可以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招聘优秀的体育教师到校任职,为其提供高薪优待。这样,便可提升学校体育教师的整体水平,从而实现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

3.3、改进教学方法。

目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用于现代化的体育教学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进和创新,是推动和促进河北地区高校体育健康全面发展的根本前提。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河北高校教师应该积极尝试多媒体教学、社会活动教学、职业竞技比赛见习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开阔其认知领域,还能让学生在不同的社会现实中深刻理解并领悟体育运动的真谛。

3.4、凸显学生地位。

在河北各大高校的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师主导地位的过分偏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被严重忽略。对此,凸显学生学习主体的重要地位,是现阶段河北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完成的工作。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应该切实做到将学习主权交予学生,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作为体育教学实践开展的基础和根本。

3.5、运用心理教育。

由于现阶段河北高校大部分学生已经对体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厌烦、抵触心理,想要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解决学生这一心理问题。在体育教学开展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方法。简而言之,就是将心理教育充分渗透于体育教育中,使得学生心理达到一个积极健康的状态,从而推动并促进体育的高效教学。

3.6、注重教学实效性。

进行体育教学实践时,为了提升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以采用“基础理论+文化讲座+体育欣赏和战术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这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全方面培养学生的体育品质和情操。同时,这一方法还充分保障了体育教学的时效性。

3.7、加强课外拓展。

从根本意义上讲,体育其实是一们涉猎很广的学科,要求教师和学生掌握的知识相当广泛。故此,想要真正意义上发展体育、提升其教学效率和质量,就必须切实加强课外拓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体育活动、观赏体育竞赛等,这些都是强化学生体育课外拓展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4、结束语。

通过分析河北高校体育教学的现存问题,本文切实提出了几点有利于体育教学开展和进行的方法与策略。相信只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河北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一定能获得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徐万彬.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革策略[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05.

[2]王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及优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10.

[3]霍行琪,张振芳,李秀娟.河北省普通高校排球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

[4]屈德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问题及改进策略[j].科技信息,,22.

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对策论文

近几年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新农村建设以及各种惠农政策和改革举措的实施,农民的经济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是,也存在着农村经济收入的增长点少,农民人均收入不高,因此在科教文卫方面的投入仅占1%,由此推出对体育投入更微不足道。经济增长平较低,是塔斯海垦区体育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二、建议。

政府部门应该带领农民拓宽收入渠道,增加家庭收入;国家应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特别是文体方面的补贴,应在每个连队建设阳光健身路径;农场财政支出应加大经费投入,大力发展农村体育健身基础设施,加大体育健身重要性宣传使农民增加体育用品的投入资金。

三、塔斯海垦区农村体育场地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据调查,塔斯海垦区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十分滞后,目前农村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刚刚开始,文化体育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场地建设不健全是影响芳草湖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连队投入的健身路径都已落实但是出现了篮球场上停车、打晒谷物等占用场地还有一些健身器材遭到破坏等现象。

四、建议。

每个连队每年的体育事业经费应该列入年初计划,并保证落实到位;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保证农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和举行大型体育活动的需要;努力提高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效率。

五、服务体系情况。

调查显示46。3%的连队没有体育指导站,有的村农业机构主管体育的人员中没有一位专职的农民体育工作人员,都是兼职管理农民体育,对农民体育的组织,多以村委会、团支部代管,93。4%的农村体育管理干部是兼职的。所调查的村民小组没有一名体育社会指导员由于缺乏相关服务管理直接影响了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得出塔斯海垦区农村农民每年举行的大型体育项目多是自发组织的。

六、建议。

塔斯海垦区政府应以建设各基层体育指导站为重点,线、面结合、覆盖各个的连队,形成体育组织网络。培养一批有较强体育专业知识的社区体育引导员,培育和发展一批区域特色鲜明,建设管理规范、队伍整齐有序、形成明确的管理机构定点定时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或活动,能够吸引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七、农场农民锻炼时间锻炼方式调查。

根据调查由于塔斯海垦区农民大多数进行的是体力劳动且锻炼方式单一,只是简单地跑步锻炼没有具体的时间规定,运动项目相对较少严重打击了爱好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八、建议。

因地制宜,发展农场特色体育健身项目:冬季结冰期保证每个连队浇出一块200米的冰场并组织专业人士进行教学;开展秧歌队并进行表演等;夏天可以开展篮球赛但一定要严格参赛队员的出场条件;适当开展小型运动会提高农民竞争意识;并且利用农闲季节和传统节日元旦、春节、五一、端午、十一、中秋等,组织开展具有本连队特色的活动。

九、结论。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尽管塔斯海垦区农村体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当地农村体育还比较落后,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当地农村体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各级地方党政领导应把农村体育工作作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使“体育三下乡”经常化、制度化,继续从农村体育基层的组织制度建设、体育活动指导建设和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大对塔斯海垦区农民的体育理论和指导。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强化农村的健身舆论氛围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特色体育健身项目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建设,培养农村体育的主体力量建全农村体育村约,促进农村体育良性发展加强农村体育指导使农场职工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文档为doc格式。

改进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现状的对策论文

第一,认识不到位。虽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艺术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部分高校仍缺乏对钢琴教学的正确认识,忽视钢琴教学,过度重视非艺术性专业的发展,对钢琴教学的资金投入、人力资源投入和物质资源投入较少。并且,有些高校的钢琴数量较少,使用时间较长,经常出现故障,导致钢琴教学中断,严重影响钢琴教学的顺利开展。另外,还有部分学校领导忽视了钢琴教学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将钢琴教学作为主要的专业课程,进而对学生形成了错误的引导,导致学生忽视钢琴学习。第二,学生基础薄弱。随着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很多高校都实施扩招政策,扩大招生数量。但是,大多数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较低,文化水平不高。在扩招政策下,很多文化成绩不高的学生都选择了艺考的道路来实现上大学的愿望。扩招政策下的艺术专业学生数量较多,学生的质量无法保障,很多学生的钢琴基础十分薄弱,甚至有些学生之前没有系统学习过钢琴。在这种情况下,钢琴教学需要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学难度较大。第三,教师素质不高。教师素质对钢琴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但是,有些高校钢琴教师的素质不高,钢琴教学能力不够。具体来说,部分高校的钢琴教师由音乐教师担任,缺乏专业的钢琴知识和钢琴技能,无法向学生传授系统、专业的钢琴知识和技能,钢琴教学质量不高。另外,还有一些高校的钢琴教师学历水平较低,缺乏深层次的钢琴知识学习,对钢琴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全面,缺乏高层次钢琴技能,钢琴教学水平不高。

文档为doc格式。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社会体育专科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工作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在上海,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更加注重通过休闲娱乐锻炼来放松心理和促进身体健康。因此,体育休闲娱乐健身产业逐渐变的举足轻重起来。但当前正缺乏大批的具有管理、培训和指导能力的人才来促进此行业的发展,意味着高校应该加深了解,培养怎样的人才来适应这些岗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应该学习些什么技能来使自身能够胜任一些企业需要的岗位,并进行自我完善。

1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上海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2012—2014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学生就业状况进行统计。共随机发放问卷2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87份。

2研究结果与分析。

近几届社会体育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较分散,岗位主要为:教师、公务员(以警察为主)和街道工作人员、经营性健身场所以及体育用品销售及咨询公司、体育拓展培训公司,还有一部分自由职业者和待业者。其中就职于学校、经营性健身场所以及体育用品销售及咨询公司、体育拓展培训公司的毕业生数量占比重较大,分别为39.50%,8.00%和14.43%。总体来看,有61.93%的毕业生从事了与社会体育相关的工作,其中约六成选择了体育教师职业。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38.07%)从事与体育无关的工作。

2.2上海市中小学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程度。

据数据反映,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缺口达到30万,上海市的教师空缺尤为明显。从各中小学得到的.信息反馈了解到,对于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各中小学还是有一定程度的需求量。但这仅仅是对代课老师的需求,由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并无教师资格证,所以大部分并不能继续在中小学里从教。且从2016届开始,全国采取教师资格证统考制度,师范类专业毕业后也不颁发教师资格证,这代表大部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也将和社会体育专业一样,面临着毕业后没有教师资格证,无法进入中小学任教的尴尬场面,这意味着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在教师岗位上与其将有同等的竞争力。

2.3相关体育产业公司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程度。

根据据企业访谈,以及在上海优客策划素质拓展公司实习期间,亲身体验了解到,社会上得到一些体育咨询公司、素质拓展公司以及体育用品销售公司,虽然近几年取得较为快速的发展,但随着类似公司企业,团体组织的增加,竞争压力正在逐步增加。因此,对于从业者的要求增加,虽然就业岗位还存在较大缺口,但对于应聘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提升自身能力。这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方面的支持。

如今由于高校的扩招,生源大面积提高,而相反的,生源质量随之下降。一部分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身体素质达不到成为一名体育类专业学生的要求,导致在本科四年的专业学习中并不能很好地驾驭。因此专业技术能力的缺乏导致了应聘时专业素质不够硬,从而就业难度加大。此外还有部分大学生对毕业后的期望值过高也影响到了其毕业后的就业顺利度。此外,社会体育学生的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等理论知识水平状况也令人堪忧。因此,毕业生的个人竞争力的高低水平是影响其就业率的一大重要因素。

3结语。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逐渐增加,社会上的相关岗位无法容纳过多的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并且社会对毕业生专业技能的需求期望值超过了毕业生本身的能力;高校扩招导致生源质量降低,同时伴随着的是教学质量下降;学生没有在大学四年中重视自己专业技能的达成,也没有明确自己的目标,导致面临毕业无事可做;大学毕业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就业观念造成了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难。

参考文献:。

[1]刘驰骋,唐金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性研究———社会需求为导向、微格培训强技能[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48-50.

[4]汤静.郑州市街道、社区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9-10.

改进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现状的对策论文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只重视阶段教育而忽视终身教育,脱离了学校体育的国家目标。而且缺乏明确的文字说明,对教学结果没有明确的说明,使师生双方不了解完成教学后,学生什么样的表现才算是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缺乏指标性描述,没有制定完成教学任务的判断标准。这样就使教学目标失去了指导教学进程的作用。以足球理论教学为例,高校都把掌握足球基本理论知识、科学锻炼的方法、足球竞赛规则等作为教学目标提了出来。但对于实现教学目标后是什么情况却说不清楚,这样就使教学目标流于形式,教师往往是用一两次课的时间将足球知识、竞赛规则、体育锻炼常识一讲,就结束了足球选项课的理论教学。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则因缺乏判断依据,教师对此亦无能为力。

2.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不配套。

高校足球教学内容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各项足球技术。目的是通过使学生较为熟练的掌握足球各项技术,达到让学生投入到足球活动中,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然而将这种繁杂的足球技术直接拿来当作教学内容,不利于大学生对足球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另外,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学生积极性不高。目前多数高校足球课教学内容专业性、竞技性较强,健身实效性不突出,教学内容的游戏性不够。足球课教学内容大都集中于基本技术,对于足球竞赛规则裁判法,足球游戏等内容涉及不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体系;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相脱离;知识陈旧,静止化,新知识难以诞生并进入课堂;迷信技能,没有创新,难以吸收新理念下的课程内容,减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3.教学方法方面。

长期以来在高校足球公共课中大多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采取“一锅粥”的方法,让学生围着自己转,教师缺乏创新动机,现行的教学监督与管理机制,又缺乏帮助教师产生动机的有效措施。当教师尝试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时,则又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和便利的辅助配套服务。这样就严重制约了教学法的丰富与丰满。教师为教学的方便,往往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体需要,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一视同仁”,缺乏针对性,结果往往是基础差的得不到提高,基础好的原地止步。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越来越不适应现代高校足球选修课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改进现有的方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制定出一种崭新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1.完善足球教学方法。

高校足球教学中,应启发和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提高其理性思考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传授某一技术动作时,首先向学生简明扼要传授动作要领,让学生对此动作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印象,接着教师再来示范,然后由学生边复述动作要领边进行练习,让学生自己学习踢球的方法。或布置某一技术动作,由学生来当教师示范讲解给同学听。另一方面还要多安排各种活动性游戏和接近比赛条件的练习,提高学生在对抗中运用技术的能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促使学生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实战中去,迅速提高其实战能力。在练习手段的运用上,也要尽量结合射门、对抗和比赛,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增强纠错的能力。另外,每次课都应安排一定时间的比赛,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认识自身的足球水平也有很大的帮助。比赛形式,除了七人制比赛外,还可以多安排五对五的小场比赛、以及四门比赛等,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师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2.正确选择教学内容。

针对足球公共课教学对象的特点,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需综合下列因素:首先,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教学内容,其动作结构和方法要相对简单,使学生易于掌握、运用、具是有实用价值。其次,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能为今后的学习、提高素质、技术、技能打下基础,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提高学习兴趣。因此,需将球性练习、脚内侧踢球、脚内侧停球、脚底停球、脚背正面停球、原地顶球、运球技术、运过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综合练习作为足球技术教学的重点内容加以对待,它们是学生掌握复杂技术的基础,也是运用频率最高的技术动作。要求基本掌握踢球、停球、运球、头顶球的技术;以抢截球和假动作为辅,删除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如铲球、倒勾、守门员技术等。根据教学对象特点加以筛选的教学内容,有轻有重,轻重结合,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各层次的学生今后在足球运动、身体锻炼方面的发展打下基础。除此以外,也要安排一定的时间介绍足球竞赛规则、裁判法、比赛的组织、足球简史及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等内容。

3.合理确定考核标准。

目前我国高校足球教学采用的评价方式一般为,选择一两项足球技术作为考试内容,依据学生在考试时运用这两项技术的情况,给学生相应的分数。再加上教师以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等形式给的印象分,两者相加就成了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这种教学评价方法过于简单,没有把绝对评价、相对评价、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正确的评价方法应为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习过程中的出勤率,随堂提问等。教学大纲要求的客观评价:包括大纲规定的技术考核,理论考核和裁判法考核及运用;主观评价:以足球比赛为手段和方法,对学生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兴趣。这样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多地出现在足球场上,真正为兴趣和健康锻炼,而不仅仅是为考核过关锻炼。

三、结语。

高校公共足球课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自由选择的发展空间,根据同学们的自身条件,确立学习与提高的目标,并让他们在自主活动与相互评价中产生提高技巧的欲望,在主动锻炼中掌握健身方法,培养其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德,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价值与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力.通过足球这一教学手段,使学生从中获得愉悦、快乐,获得体育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0:127.

[2](美)约翰·w·桑切克著.周冠英,王学成译.教育心理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3.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社会体育专科

摘要: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是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运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南屏镇的农业发展来说,农业技术推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该文主要针对南屏镇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更好推动南屏镇的农业发展。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有效对策;南屏镇。

农业技术推广是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农业生产力的过程,它是运用农业科技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系列农业活动,它的成功推广,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桥梁和纽带。农业技术推广的途径,主要是将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包括比较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科研新品种等,引入到农业生产实践中,经过农田的试验和示范,将技术和成果推广下去,并且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培训和接受咨询,使得农业成果顺利应用。农业技术推广包括农业生产前、中、后全过程,服务对象是所有的农业生产实践者,它通过农业科技成果的成功推广,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南屏镇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地理环境优越,是当地的农业大镇之一。南屏镇农业发展迅速,与农业技术推广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只有大力推广农业技术,并对农业技术推广大胆改革创新,更好地服务“三农”。

一、南屏镇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分析。

1、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队伍素质偏低。

目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学历水平普遍不高,大多是中专或是大专的学历,技术知识掌握的也不够扎实。据相关了解,基层推广机构多出现“在编不在岗”的情况,一些人通过走关系进入到机构中,却不是农业相关专业。而许多本科生以及学历更高的农业专业人员却由于编制限制无法进到基层机构工作,名额被占用情况严重,实际工作无人做。真正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只是些临时聘用人员,由于待遇低,而且需要到农村参与生产实践,所以在招聘时,门槛不高,什么学历都行,只要求吃苦能干,这就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队伍素质偏低。这些人员因为自身没什么基础,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也不多,只能跟着一些老的推广人员学习,导致知识面狭窄,知识内容陈旧,难以使农业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才匮乏,大大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相对较少。

近些年重视农业发展,大部分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办公条件以及检测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得到了良好改善。但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着经费投入不足的难题,目前经费除了人员工资等,只能基本满足生产技术指导,而对于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的推广,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以发宣传单的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是一级级下发的,市级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经费能够基本满足推广所需;县、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是向市级单位申请所得,基本不安排专项的推广资金,有些县没有自己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所以也就没有相应的经费;到了镇级单位,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更是来源有限,少之又少,资金缺口很大,而且有些乡镇连基本的下乡交通费用等基本所需都不能解决,更谈不上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技术推广。

3、农业技术推广渠道过于单一。

目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方式还仅限于技术推广人员的“一张嘴,两条腿”的状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没有系统的培训,知识不能及时更新,推广的只是比较陈旧的知识,服务三农工作的方式落后,接触新项目的机会少,即使引入了新项目,也不能开展。基层机构配套设施不完善,已有设备功能老化,有运行障碍,更是缺乏多媒体等新传媒设备。开展集中培训也仅限于老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传授自己的工作经验,没有知识的更新。农业技术推广渠道比较传统、单一,加之没有农业科技示范场和试验示范基地,无法开展农业新科技项目。

4、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制度不健全。

自开始,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权限的归属不断变更,开始时,机构的人事权、财、物权等都归乡镇政府管理,到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又变为由乡镇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管理,基层机构的人员和办公场所也在管理权限的频繁变换中严重流失,仪器、设备等也有所丢失或者损坏,使得原本不够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更无法好好地开展工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管理权限无论归谁,都被看成是可有可无的单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独立的财权,经费由主管部分统一核算,资产随意支配。同时,地方财政本身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形同虚设,新技术推广、科技宣传等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基本职能不能有效开展,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1]。

5、综合试验基地建设相对滞后。

据了解,一些农业技术推广站争取到了政府的支持,建设了自己的综合实验基地,并适时的引入农业技术推广新项目,基本取得了较好的推广成效。农民通过试验基地的成功,也积极开展新项目,这样就使得新科技、新品种、新肥料得到良好传播,对农业技术推广也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经费投入不足,基本工作都难以展开,对于综合实验基地的建设更谈不上。目前大部分农业技术推广站都没有自己的综合实验基地,而在推广过程中,农民不知道新科技、新品种、新肥料的成效到底如何,而且又没有经费补助,所以农民也不愿意冒险在自家的责任田中开展新项目做实验,这使得推广工作成了一纸空谈。

二、南屏镇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对策。

1、优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队伍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必须依靠高素质的人才,没有高素质人才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即使其硬件条件再好,也不能实际展开工作。所以农业技术推广站的首要工作就是吸收、培训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打造一支素质高、技术过硬的专业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才队伍基本建设好后,投入到实际工作,也要定期的通过继续培训和考核的形式,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能够随时学习新知识,知识内容能够及时更新。学习的.主要方式可以是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以确保知识不老化、不陈旧;还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挑选出色的人才,给予其高校深造的机会,或者去省外学习调研机会;农业技术推广站还可以聘请知名农业专家来给农民现场讲解农业新科技的有关知识。目前农村留守的多为老人和儿童,其文化水平有限,新知识接受能力也有限,所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可以下乡到农村,直接参与并指导一系列的农业活动,为农民讲授新技术、新知识,为农民带来更直接的服务。

2、拓宽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来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推广法》的规定,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所必需的推广经费统一由国家财政支出,所以政府部门要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投资力度,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一方面是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事业费,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正常发放,以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运转所需费用。另一方面是对项目推广费用的投入要增加力度,因为它是真正的农业技术推广需要项目经费,而且要做到专款专用,不能将项目经费用于其它开支,比如日常运转费用以及奖金发放等。同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大力展开合作,发展多渠道、多元化融资渠道,建立较为完善的融资体制,可以通过农业实体的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吸引私人或企业投资,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共同壮大农业技术推广的队伍,将技术推广和市场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

3、丰富农业技术推广的渠道和形式。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敢于创新,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等与农业企业单位相联合,建立新型科研推广体制,建设农业试验基地,自产自用高产、优质的农产品,快速将农业科研成果转变为生产力,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促进农业技术大力推广。结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征得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发展更多地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可以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相关力量共同参与,为农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提供远程服务,解决农民无处找专家的问题。同时,开展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活动,即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责任人,专门负责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现代化科技发展迅速,在农村的发展情况也是很好的,所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通过综合短信平台等媒介,将最新的知识,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发送给农民,以保证农民了解最新农业动态,跟得上现代农业发展[2]。

4、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的基层管理制度。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人员上应采取农业技术专业人员聘任制度,他们知识渊博,经验丰富,为农业技术推广带来专业力量;已有人员也可以竞争上岗,对促进员工业务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有所帮助。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需加强制度的管理,保证每项工作的开展都能有制度可循,并且根据每个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工作分工,明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还可以将业务与报酬挂钩,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必须建立健全综合考评制度,不但要考核每个人的工作情况,上级管理部门还应该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定期考评,以保证机构的社会服务能力[3]。

5、加强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综合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以建设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为重点,开始农业科技新技术、新品种以及新肥料的示范推广,才能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展示给农民。农民通过亲眼所见,才会在自家责任田运用农业科技新技术、新品种以及新肥料,促使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更有效的服务于三农。所以加强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是农业技术推广的根本所在,它采用生态农业的种植方式,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也注重环境的保护,是标准的农业生产方式,它遵循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三、结语。

基于南屏镇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农业推广部门要在保证其自身职能完善的情况下,吸收、培养高素质人才,结合南屏镇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需求,引进开展适合的科研新项目,更好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南屏镇的现代农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农业技术推广为农民在增产增收方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参考文献。

[1]高启杰,姚云浩,马力.多元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合作的动力机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传统武术在高校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论文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较为发达的一些国家,面对逐渐恶化的全球环境时,其酒店行业开始进行改革,转变酒店经营策略,打造“绿色酒店”新形象,将环境管理纳入企业发展之中,增强酒店整体环保意识,营造“绿色”的酒店氛围,以此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获取社会效益,此项改革在当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外交流的进一步加深,国外绿色酒店理念逐渐进入中国,我国绿色酒店开始发展。当时进入我国酒店行业的国外管理集团、外资酒店和大型合资酒店,率先在我国一线城市开始开展“绿色”酒店,力求提升酒店整体形象,增强企业效益,实现酒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酒店的概念。

(一)绿色酒店的涵义。

国际上绿色酒店被称为“greenhotel”,也称为生态效益型酒店。现阶段并未对绿色酒店进行明确的定义,不过根据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绿色酒店可大致归纳为:坚持安全、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酒店向消费者提出绿色消费,号召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生态资源,倡导生态环境保护;同时,以顾客为核心,提供绿色餐饮、绿色客房的酒店。

(二)绿色酒店的基本标准。

绿色酒店的基本标准为:安全、健康、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其中,酒店行业的食品安全、公共安全为绿色酒店的基本特征。健康是酒店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指酒店为顾客提供利于健康的产品与服务。绿色酒店倡导保护生态环境,号召合理利用资源,因此环保是绿色酒店发展的必备条件,这要求酒店在发展过程中节能降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持续发展是坚持绿色酒店发展必然带来的效益与收获,真正坚持实施绿色酒店,能最大限度实现酒店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绿色酒店的基本原则。

1.减量化原则。

减量化原则旨在于减少酒店不必要消耗。前提是在不影响酒店产品、服务质量时,酒店可以降低不必要的消耗,用相对较少的成本投入、原料使用,达到同等的产品、服务标准。实行减量化原则,可以使得成本降低,保证基本经济效益;同时,较少的原料使用,可以减少产生的垃圾,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2.再使用原则。

再使用原则又称为再循环原则。是指在保证酒店设施设备、酒店服务标准不变的情况下,酒店减少向顾客提供一次性产品,将提供的产品更改为多次使用,或可回收、可循环利用。此项原则可明显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量、使用范围,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增强顾客环保意识的同时,降低酒店成本。

3.替代原则。

替代原则是指针对某些较为影响环境的物品,酒店可以使用再生品或无污染的物品进行替代,以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比如,酒店业刚开始发展时,为了给顾客提供方便,多数酒店会提供塑料袋,方便顾客使用。可是,大多数塑料袋质量较差,且不易降级、污染环境。随着酒店的逐渐发展,坚持“绿色”理念的酒店,会为顾客提供可降解的纸质或使用再生材料制成的印有酒店标志的购物袋,此购物袋相对塑料袋质量更好,可供顾客多次使用,降低污染的同时,方便顾客使得顾客在细节处感受到酒店产品的品质。

二、发展绿色酒店的必要性。

(一)以绿色营销,实现节约性原则。

绿色酒店的发展,重在进行绿色营销。酒店在实施绿色营销时,将充分利用已有的绿色技术,开发、采用绿色产品,在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还能降低酒店成本。例如,绿色酒店在进行客房设计时,会关注客房内灯光的设计方位,每一处的灯光设计都有其对应的功能区域,绝对不会在不必要的地方增加灯光设计,一则可节约成本,二则达到高效利用灯光的目的。还比如,针对连续入住酒店的客人,酒店会在床上用品处放置温馨提示卡,提醒客人,如果需要更换床上用品,请将提示牌放于床上,客房人员会及时进行更换,若未放置于床上则认为顾客将连续使用床上用品,作为鼓励绿色消费,酒店会给予顾客相应的礼物表示感谢。绿色营销,在降低酒店成本的同时,能向顾客传达环保的理念,达到倡导并且鼓励绿色消费的目的。

(二)以绿色管理,增强企业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随着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发展绿色酒店可以增强市场占有率,扩大市场份额。在消费者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中,绿色酒店已经逐渐成为顾客选择酒店的条件,而是否完全达到绿色标准,更是人们做出选择的重点参照。发展绿色酒店,必须要实现绿色管理,这利于提升酒店综合竞争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中国酒店业总体情况是供大于求,无论什么层次的酒店都面对激烈的竞争,只有符合市场需求的酒店才能够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通过绿色管理,酒店可以实现酒店产品及服务的个性化、多样化及特色化,推动环保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进而优化酒店产品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力。酒店通过绿色管理,推动绿色措施,可将酒店大多数消耗用品实现节能和可循环利用,增强企业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三)绿色产品,满足社会的需求性。

绿色环保产品设计有利于提升酒店服务品质。绿色旅游现今已成为全新的绿色环保消费潮流,引领人们在旅游活动中选择低污染、低能耗、微碳排的环保、健康产品。为了顺应绿色经济,近年来许多著名酒店都很注重酒店绿色产品的设计,特别是在旅游度假区采用绿色环保的酒店建筑和居住设计理念,将绿色旅游的方式和价值引入到酒店生活中,增加了宾客住宿过程中渴望体验绿色、健康和文化的心理满足感。

三、我国绿色酒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不多。

我国绿色酒店迄今已经过20年的发展,不过,现阶段我国绿色酒店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并不多,即便是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大多也仅仅是停留于表面、口号之后,大多数并未将绿色酒店的理念真正落实于酒店发展之中。根据2012年中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星级酒店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三星级以上酒店为8407家,而国内绿色酒店仅为700余家,所占比例还不到10%。

(二)绿色酒店整体建设氛围不足。

每一个行业的发展,仅凭一个行业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消费者、社会、政府等各个方面的支持。现阶段我国绿色酒店整体建设氛围不足,也就是绿色酒店发展的大环境不够,虽然随着国家环保意识的增强,各地方政府也在大力倡导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但是在发展绿色酒店的过程中,政府并没有制定相对完善的制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多是号召企业自行进行改革与建设,大多数酒店管理者只能根据自己理解的绿色酒店进行建设与发展;同时,对于花费大力气进行建设的绿色酒店,政府并未给予明显的奖励政策,这使得酒店不愿意花费更高成本进行真正的绿色酒店建设,仅是停留于“绿色”表面。另外,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虽然逐渐在增强,但是大多数的消费者对于酒店关注的还较为浅显,更关心个人在酒店中获取的利益,很少有顾客对酒店在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三)绿色酒店思想观念落后。

现阶段我国的绿色酒店思想观念无论从酒店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还较为落后。对酒店经营者而言,绿色酒店理念仅仅停留在表层。有些酒店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小利润,甚至使用不达标的产品,不仅破坏环境,还有损顾客健康。这类酒店没有意识到发展真正的绿色酒店的'重要性,也不清楚发展绿色酒店的价值,其认为发展绿色酒店是高投入低产出的经营模式,甚至有些酒店排斥绿色酒店的发展,其对于现有的酒店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不愿意进行改革,这使得绿色酒店在我国发展缓慢。现阶段,我国消费者对于绿色酒店认知度不同,这使得社会对于绿色酒店的认可度还达不到一定高度,因此加强绿色酒店思想观念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四)绿色化技术仍未成熟。

绿色酒店的发展,重点在于绿色化技术的实现与改造。酒店通过引进绿色化技术,对酒店进行改造,以达到绿色环保、节约资源的目的,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绿色化技术主要包括:能效技术、低碳能源技术等。不过,绿色化技术运用于酒店,一种是在修建时将先进技术运用于其中,另一种则是对现有酒店进行大力改造。纵观我国酒店的发展,大多数酒店产权与经营权都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投资方与经营方为雇佣关系,因此很多酒店在修建之处,并未规划为酒店,而是在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投资方认为将房产用于经营酒店利润更为丰厚,因此才聘请管理集团对酒店进行管理。针对此类酒店,在修建之初就花费资金投入绿色化技术是几乎不存在的。而针对已有的酒店进行改造,这需要酒店投入巨大的时间、金钱成本,这在短期内对酒店的营业资本将造成巨大冲击,因此,无论是哪种情况将绿色化技术运用于酒店中,发展绿色酒店都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五)酒店管理层对实施绿色发展重视度不高。

发展绿色酒店,除了大环境、大范围外,最重要的还在于酒店自身的建设,包括制度、管理、文化、经营等方面的全面建设。这当中无论哪一方面的建设,都离不开经营者的高度重视。如果经营管理者重视制度、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建设,那么酒店发展绿色酒店就有了最基本的支撑。然而,大多数酒店的管理经营者,目标还仅仅停留在刺激消费阶段,相对于酒店的绿色发展,其更关心于顾客在酒店的消费,仅仅单方面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绿色酒店的发展能为酒店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的、稳定的经济效益。另外,酒店经营管理者对绿色酒店认知程度不同,也存在一定误区,甚至酒店为消费者提供的绿色产品不一定适合消费者,也就更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四、绿色酒店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建立规范化的绿色酒店管理制度。

随着绿色酒店的快速发展,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运营方式,已使绿色酒店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暴露。要使绿色酒店走向规范化、市场化的健康之路必须要有合理的、统一的管理和行业准则的约束。这需要政府、社会、国家等大环境的支持与关注,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情况设置适用于绿色酒店发展的统一标准,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形成体系化、制度化的绿色酒店发展途径。同时,加强执法,以政策法规代替传统市场竞争,针对大力发展绿色酒店的企业给予政策性支持,鼓励酒店业发展绿色酒店。

(二)大力推行绿色管理。

绿色酒店的发展必然离不开绿色管理,推行绿色管理是实施绿色酒店发展的基础。酒店的经营管理者,首先应该明确发展绿色酒店是为了实现酒店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为了获取长期的、稳定的经济效益。而是否具备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是一个企业能否长远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酒店的经营管理者要在酒店的发展中推行绿色管理的理念。这需要管理者在酒店制度详细的规章制度,将绿色管理融入企业文化,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培养员工绿色环保意识,实现绿色服务,使得绿色管理成为酒店员工高度认可的企业文化。同时,酒店管理者还应对员工进行培训,倡导绿色营销,使得员工在工作中对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引导,鼓励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

(三)引入智能环保科学技术,实现资源节约。

科学技术在各个行业的作用都至关重要,把智能技术和环保理念相结合使酒店未来的发展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虽然在酒店中引入智能环保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在酒店中引入智能环保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也逐渐成为各酒店的一项竞争标志。从短期来看,酒店引入智能环保科学技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成本,但是从长远来看,其可实现酒店的可持续发展,在减少物质消耗的同时,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这可以使酒店降低经营成本,减少能源消耗,获得长期性的、稳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引入智能环保科学技术既能满足消费者对于舒适、健康、安全的酒店产品的需求,又能满足顾客日渐增强的绿色消费意识的需求,为酒店培养稳定的客源力量,增强企业竞争力。另外,引入智能环保科学技术,能降低资源消耗,达到保护资源环境的目的,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四)加强对绿色酒店的宣传。

现阶段我国人民对于绿色酒店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要使得绿色酒店快速发展,需要全社会的认同与支持。这需要加强绿色酒店的宣传,让酒店的经营管理者明白绿色酒店的发展优势急发展绿色酒店的重要意义;同时,社会以多种形式对消费者进行宣传,倡导绿色消费,让绿色酒店成为一种消费趋势,以社会的选择迫使酒店进行改革,发展绿色酒店。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把课程教学评价列为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学评价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出建议。

1问题的提出。

课程教学评价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引导课程实现正确目标的轨道。因此,有必要对课程教学质量特点进行研究,了解课程教学性质和评价范围,以便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和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2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特性。

2.1抽象性和具体性。

从宏观上看,课程教学质量是一种教育价值取向,反映教育者的观念和思想意识。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健康的观念也在进一步更新,正在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良好、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来衡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现代健康观涉及到“社会尺度”、“生理尺度”、“心理尺度”这样的三维立体层面。因此,反映在体育教学质量中的道德、情感、意识是抽象的。从微观而言,教学质量则是一个具体的目标概念。它包括教学目标管理、教学任务确定、教学手段实施情况等,也就是学生的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合作行为、意志表现,以及教师的专业素质、教研水平、管理能力等,直至具体落实到课的每种类型、每个专项内容、每一节课、课的每个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把抽象的目标具体化,也就是把“健康第一”的思想贯穿到体育课程的每个环节。

2.2统一性和层次性。

教学质量要求有统一的规范,也就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和目标。反映在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方面,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可以有统一的要求。但体育又是一项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过程,由于同一年龄段群体身体运动能力的差别,教学质量又具有层次性。也就是统一的实践教学内容,因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完成情况不一样,收到的效果也不同。所以,如果按着统一的技术内容来衡量教学质量,就不能完全反应真实的情况。因此,体育教学质量在理论知识方面有统一的要求,而在运动实践方面要区别对待,教学质量评价应有不同的内容和尺度,统一要求和区别对待相结合才能客观地衡量教学质量。

2.3延时性和动态性。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体育更是伴随人一生的重要内容。大学是学校和社会的结合部,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教学质量及时检验和快速反馈的重要阶段。所以从总体上看,衡量体育教学质量,一方面是看受教育过程中的即时所得及接受程度,另一个重要方面还要看学生毕业后的社会实践,也就是要具有健康思想、健身意识、参加体育锻炼主动性,以及参与体育活动的指导、组织和创造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知识、技术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能够根据具体条件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和进行科学实践才是根本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学质量也是动态的。只有把握住这一点,才能及时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有利于体育教学改革适应社会需要。只有这样提高教学质量才具有实际意义。

3影响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

3.1人的因素。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学校系统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典型的“人—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高水平的教,才会有高水平的学。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又有各方面文化的含义。体育专业培养的教师不应该是单纯的“技术型”,也不应该忽视技术一味追求“知识型”,而应该是专业技术“一专多能”和知识广泛、文化素养高的“全面型”,并且在教学工作中能善于总结研究、不断改进提高的。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3.2物的因素。

物的因素是指除人以外所具备的物质条件。也就是体育场、馆面积和体育器材质量、种类、数量等。由于近几年来高校扩大招生,生均体育场、馆面积减少,体育器材缺乏,影响了教学质量。物质条件是维持活动正常运转的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利保障。高校应该想办法,利用学校周边环境、郊区地形和野外地貌等自然条件,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体育资源,以保证教学质量。

3.3管理因素。

4.1加强教学质量评价。

教育发展着重培养智能,即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由于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教育活动,因此通常的教学质量评价偏重于感性认识的技术评定和身体素质、机能活动效果的达标,这样的评价限制了体育在文化方面的发展。就其机能而言,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也是一样的,也是认知过程的发展和文化实体的传递,这是体育作为教育内容的根本目的。教学质量评价能够反应教育体制和教学目标,对学生又具有动机强化和导向作用。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应从掌握健身方法、增强健康意识、促进体育文化发展入手,重视健身效果和情意功能发展以及进步提高幅度。把学习态度(行为、交往、合作精神、情意表现)和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不求“更难、更精、更险”,但求参与运动、合作愉快、巩固提高。这样的教学质量评价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引导学生的体育行为,养成锻炼身体习惯是有帮助的。

4.2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学校体育教学应设法把目标规定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质量标准,分解到有关教学环节和课程中去,建立全面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见表1),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以制度管理和激励政策为基本要素,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4.3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体育教学保障体系包括师资、教材、场地设施、器材设备等。在师资方面,应建立岗位培训机制,保证培养方案落到实处,以使广大教师能够具有占领学科前沿的意识和能力,使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并积极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以聘请、学习、联络等方式建立人才合作机制。教材方面,由于体育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位,可供选择的素材很多,许多大众体育和娱乐体育项目都进入了高校。素材要成为教材还要经过一个加工过程,所以要抓好教材的选择与运用,注重体育教材多功能拓展和进行综合运用。在教学场地设备方面,实行场地、器材最佳配置和合理使用。在保证基础设施基础上,重点装备现代化教学设备,配备足够的电教设备和开发体育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利保障。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运用调查访问法和数理统计法,从整体性、综合性角度,对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层次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指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高级职称老化”“学历层次偏低”等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如何适应21世纪的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不仅关系到新世纪初能否实现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事业的振兴和发展。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不论是综合素质还是数量上,都无法满足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结构,刻不容缓。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部领导发出问卷调查表100份,收回有效答卷86份,有效回收率为86%;此外还咨询了十几所高校分管师资的负责同志,同时查阅了有关的文献资料,对所得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年龄结构(见表1)。

表1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分布情况。

类别教师人数人数比例(%)。

30岁以下40219.98。

总计2012100。

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分布情况不难看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年龄分布为:30岁以下的教师(402人)占总人数的19.98%,31-40岁的教师(771人)占总人数的38.32%;41-50岁的教师(496人)占总人数的24.65%;51-60岁的教师(343人)占总人数的17.04%。从总体上看,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年龄结构正逐步趋于合理,年龄老化问题有所好转。40岁以下青年教师所占人数最多(1173人)比率最大(58.30%),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生力军。随着青年教师数量的增多,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保证。41-50岁的中年教师所占的人数次多(496人),其比例为24.65%,他们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中流坻柱。如果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力量,则师资队伍将失去主心骨,对事业将会造成全面性的损害。而51-60年龄段的老教师人数(343人)所占比例为17.04%。他们大都有高级职称,其中许多人是学科带头人,具有较广泛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如能继续发挥其潜力,他们将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巨大帮助。

2.2职称结构。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职称结构经过10多年的职称改革有了明显改善,职称结构趋于合理(见表2)。

表2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分布情况。

附图。

这次被调查的2012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教师(727人)比例较高,达到36.13%(其中教授144人,占7.16%;副教授583人,占28.98%);中级职称的教师801人,占39.81%;初级职称的教师484人,仅占24.05%。

[1][2]。

传统武术在高校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论文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酒店业得到快速的发展,长久以来酒店业被人们称为“绿色产业”,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酒店的正常运转所产生的废气废物也会带来一系列的污染,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人们逐步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理性的消费者开始追求更加健康、环保的消费方式,这就要求酒店业要迎合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开发绿色产品及服务,创建绿色酒店是酒店业发展的必然。

一、天津市绿色酒店的发展现状。

天津大多数酒店还停留在举办“地球1小时”、“关爱环境”等系列主题活动上,对创建绿色酒店的认识不足,在节能减耗方面做的还不到位,截止底,天津市没有一家真正符合绿色标准的酒店,天津尚处在绿色酒店的起步阶段,鉴于此,天津市作为魅力之都,应在绿色环保上有所行动,推进绿色酒店的发展。

二、天津市绿色酒店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天津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每年都会有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这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酒店行业的消费需求,但在发展绿色酒店方面,天津作为一个新手,还是面临着很多问题。

(一)酒店节能降耗的实际推广停留于表面。天津大部分酒店只是打着绿色低碳的幌子来吸引消费者眼球,推出的“绿色酒店”只是一个口号,没有付诸实际,总结起来有这样几点:

(1)酒店能源利用率没有达到标准水平;

(2)酒店产生的“三废”严重污染环境,没有后期处理;

(3)酒店建设材料没有使用绿色环保建材;

(4)酒店的绿色管理缺乏系统化,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绿色酒店的推广过于肤浅和草率。

(二)绿色酒店创建成本高。众所周知,发展绿色酒店需要技术上的突破和科技上的支撑,技术主要有两类:一是能效技术,包括电器能效技术,如节能灯、节能空调以及建筑节能技术等;二是能源技术,主要包括水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能等。绿色酒店意味着高投入慢回报,这让天津酒店对发展绿色酒店望而却步。gaia环保酒店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纳帕山谷,人们把它称作全美国最绿色的酒店,但是酒店的总投资达到万美元,它比同规模酒店的建造成本多了12%。同样在中国重庆有一家金山酒店,于9月重新装修,成为重庆市首家绿色低碳环保酒店,以低碳技术综合利用科技示范工程成为重庆市低碳建筑的“样板房”,这家低碳酒店的改造费用昂贵,其中仅工程的改造費用这一项就高达3000多万元,加上后期较高的维护费用,对酒店的盈利能力无疑是一项很有风险的挑战[1]。

三、酒店绿色产品与服务创建欠缺系统化。

酒店的绿色产品和服务是绿色酒店的核心内容,只有把产品和服务做好了,绿色酒店才有意义,做得不好,整个酒店再绿色环保,也失去价值,绿色客房和餐饮是绿色酒店的核心产品。

(一)绿色餐饮。在绿色餐饮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酒店在蔬菜、水果以及各种制作原材料的选择上没有遵守健康绿色、环保低碳的原则;(2)餐厅服务员在为客人提供点餐服务时,一味的追求提成而忽略客人的实际需求,最后造成饭菜的浪费。

(二)绿色客房。在绿色客房方面,大多数酒店都设有无烟室,但仍有一部分酒店为最大额度的节约成本,追求经济效益,在酒店的设计构图中,放弃设置无烟室。其次,在客房的设计上,原材料应追求环保健康,如客房内的灯泡、冰箱、空调都应换成低频高效、节能环保;最后,酒店大多没有取消“六小件”服务,在被套、床单洗漱次数和频率上也没有合理规划和统筹。

四、推动天津绿色酒店的发展对策。

(一)将节能降耗落到实处。天津酒店在节能降耗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如取消“六小件”,在前台提供有偿销售,或更新为旅行装,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节约资源,因为旅行包装使用次数多,可以有效减少浪费;二是让消费者明白有偿使用,培养节能减耗的习惯。

(二)降低酒店的绿色运营成本。降低绿色酒店的运营成本可以通过如下措施实现:

(1)制定能源消耗日报表。酒店每天制作电、油、水等能源的数据统计和比较报告;

(2)在厨房、公共卫生设施、客房采用节水设施和节水设备;

(3)对主要能耗部门制定考核制度;

(4)涉及客房、空调和照明系统采用水源热泵技术,利用这种技术,每平方米每年在热水和空调上的消耗能节约20%-30%[2]。

(三)创建绿色产品,提供绿色服务。

1、绿色餐饮。香格里拉集团旗下的酒店的餐厅菜单上都会有“自然天成”的标志,保证菜品的新鲜绿色。去西安,可以吃到中国第一个良好农业认证的苹果;去上海,可以吃到长江入海口的有机香菜;去多伦多,可以吃到全球唯一获得多项认证的鱼子酱[3]。我们可以借鉴香格里拉酒店,建立自己的蔬菜水果园,聘请专门的果农蔬菜农,采用畜牧新鲜粪便,全程无化肥、无农药种植,为顾客提供健康蔬菜,同时还可以为每一道菜品制作二维码,顾客通过扫取二维码,就可获得菜品的详细信息,包括摘取日期、种植地点等,真正吃的放心,吃的开心。

2、绿色客房。绿色客房方面,主要包括使用节能电器、客房健康材料、清洁等方面。客房的电灯可以做成感应电灯。绿色客房强调在客房修筑时使用绿色无污染材料或用品。清洁方面,对待连续入住而又不要求每天换洗床单的客人实行奖励机制,赠送水果或点心等。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

体育作为职业中学所必须开设的一门课程,在职业中学中的处境并不乐观,也存在的不少的问题,下面就将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学校不是很重视体育教学。

因为体育在中考不涉及到,没有比较明确的学习压力,同时教学内容也不够统一,教学方式也比较少,所以教师自己上课也比较随意,大多是要求学生在校园内自由活动,很少会向学生讲述体育知识和技术,在这种教学中,学生大多没有什么有针对性的运动,知识学习也比较少,根本算不上是体“育”。而且,在职业中学中也会出现教师占用体育课程时间或者取消体育课的情况,学校对此也保持着默许的态度,这样体育老师自身也就会对自己的课程轻视,在上课时也是消极应对,体育课程的质量基本没有保障。

(二)对课程的认识不搭到位。

不少的体育老师对于体育教学的目标不甚明确的问题,体育到底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还是为了教会学习体育技能?也有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了一些常识,不过很显然效果大多不是很好。部分教师在上课时确实带来了不少体育用品,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活动,之只要是体育活动怎么都可以,他们认为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个性,是对新课程标准的践行,当然这也让体育教师省去了不少教学上的麻烦,学生也比较开心。实际上新课标对体育教学是有着比较明确的定位的,它是通过体育锻炼方式,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一门科目。从这个角度上讲,体育课程的教学是和体育锻炼密不可分的,同样,运动技术和技能也是要以身体锻炼作为依托的。在运动技能的使用中,學生身体素质才能真正有效的加强,所以说失掉了运动技术和技能教学和践行的体育课程就无法达成科目教学目标的要求。至于体育锻炼的兴趣是在学习运动技能中不断培养的,它会迁移默化的使人让成锻炼的本能,进而促使其在为未来能养成运动的好习惯,保障其身体健康。

(三)体育教师思想陈旧,方法单一。

和其他科目的教学一样,体育教学也随着教育学者研究的不断深入而进行着改革,它主要表现在去除教学在课堂的主体性地位,改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去探索知识。但笔者在经过观察和调研后发现,职业中学的体育教师大多都还在持有着本世纪初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甚至几十年不变,这很明显无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接受调查的五十名体育教师里,只有十二人对新课标的教学思想略有所知,这个比例无异是令人担忧的。教学思想理应是这个时代更新最快的思想,因为教师所面对学生就是祖国的明天,但在几十年的传承中,职业中学所走的.教学道路,仍是一条充满程序化、单调化的古板之路。教师讲述。学生记录,所有的内容都是课本上的,同时课堂气氛也如同死水,学生提不起学习体育技术的兴趣,造成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教师教学思想陈旧,方法单一所导致的。

(四)师生缺乏教学和学习动力。

上体育课并不难,有体育技术和知识的人都可以上,但是要真正的上好一节体育课,就要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和别的科目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同,要求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也要活动锻炼,但是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恰恰是不愿意锻炼的,这就造成很多学生都害怕体育课,抗拒上体育课,所以这样也让职业中学的体育课进行更为艰难,尤其是运动量比较大的项目更是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体育教师即便有心设计课程,但学生的不配合,以及体育没有考试,导致教师在备课时兴趣也不高。

(五)学校担心出现事故。

在体育课上,运动几乎是无法避免的,而在运动中有着不少的不可控因素,这样就导致其事故发生率远高于别的科目,而教学事故的出现会影响学校声誉,所以不少职业中学对于教学要求并不做具体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保证学生不出事故。学校不愿担责,教师就更不愿了,这也就导致教师在设置课堂活动时畏首畏尾,过分注重安全,至于运动技能的教学也就抛之脑后了。

导致职业中学体育教学出戏诸多问题的原因实际上有很多。上述的教学问题让学校体育教学的效果受到了严重的阻滞,对于体教改的深化是明显不利的。为了改善当前这样的教学情况,提出如下几条对策。

(一)做好体育教学的科学管理。

学校教育主管机构应该对体育给予更多的关注,基于教学现状订立合适的体育教学管理规定。搞好体育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总评几个要点的管控、检查和指导工作,让体育教学从“上课解散,下课点名”的“放纵型”归回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本身上。

(二)着力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给予体育教师更多的专业培训和进修机会,使其在教学上有所突破,并在待遇上给予支持,使其工作积极性得到提升。

(三)找出学生的兴趣点。

教师可尝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创新,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前提下,开发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体育课有更多的好感,从根本上转变他们的上课态度,以积极心态配合教学,而不是消极应付。

(四)做好体育课事故的预防工作。

完善体育活动规定,找出校园安全隐患,让体育课活动的实施再无隐患。同时对于教师因为监管不当造成的事故绝不姑息,以防止教师在监管上缺位,进而起到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学校也要负责对各种体育教学设施进行定期检检测,对于有安全隐患的设施要即时维修,不可拖沓,让学生于安全隐患之下。教师则要负起责任,用心备课,做好课堂准备,在活动中注意学生的身体状况和有无危险动作,对于出现异常的学生应及时终止其训练活动,并送医处理。

参考文献: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运用调查访问法和数理统计法,从整体性、综合性角度,对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层次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指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高级职称老化”“学历层次偏低”等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如何适应21世纪的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不仅关系到新世纪初能否实现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振兴和发展。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不论是综合素质还是数量上,都无法满足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结构,刻不容缓。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部领导发出问卷调查表100份,收回有效答卷86份,有效回收率为86%;此外还咨询了十几所高校分管师资的负责同志,同时查阅了有关的文献资料,对所得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年龄结构(见表1)。

表1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分布情况。

类别教师人数人数比例(%)。

30岁以下40219.98。

总计2012100。

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分布情况不难看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年龄分布为:30岁以下的教师(402人)占总人数的19.98%,31-40岁的教师(771人)占总人数的38.32%;41-50岁的教师(496人)占总人数的24.65%;51-60岁的教师(343人)占总人数的17.04%。从总体上看,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年龄结构正逐步趋于合理,年龄老化问题有所好转。40岁以下青年教师所占人数最多(1173人)比率最大(58.30%),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生力军。随着青年教师数量的增多,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保证。41-50岁的中年教师所占的人数次多(496人),其比例为24.65%,他们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中流坻柱。如果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力量,则师资队伍将失去主心骨,对事业将会造成全面性的损害。而51-60年龄段的.老教师人数(343人)所占比例为17.04%。他们大都有高级职称,其中许多人是学科带头人,具有较广泛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如能继续发挥其潜力,他们将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巨大帮助。

2.2职称结构。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职称结构经过10多年的职称改革有了明显改善,职称结构趋于合理(见表2)。

表2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分布情况。

附图。

这次被调查的2012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教师(727人)比例较高,达到36.13%(其中教授144人,占7.16%;副教授583人,占28.98%);中级职称的教师801人,占39.81%;初级职称的教师484人,仅占24.05%。

高、中、初级三者职称结构比例已经初步形成卵状结构,这有利于培养大批学术带头人和形成系统的学术梯队。高职称教师队伍年龄老化情况客观存在,他们中的许多人将在今后10年内相继退离工作岗位,急需补充培养中青年教师,继承他们的事业。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中反映出来的业务水平的断层,其严峻性远超过年龄结构的断层。退休的教师多数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包括许多在教学上和学术界有很大影响的教师。如果不在较短时期内培养和扶持中、青年教师,迅速提高其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其才能和优势,使尖子人才挑起工作的重担,那么整个师资队伍很有可能“滑坡”,甚至于出现“恶性循环”。

2.3学历结构(见表3)。

表3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分布情况。

附图。

调查结果表明,普通高校教师队伍中本科学历(1702人)比例较大,占84.59%(其中33.25%是40岁以上的教师);近年来拥有研究生学历(141人)的教师比例有所增加,占7.01%,这可能与我国体育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有关。

3结论与对策。

3.1结论。

(1)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整体年龄结构正逐步趋于合理,但各年龄段教师数的分布十分不均衡,需要进一步调整。

(2)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职称结构正逐步趋向合理,与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承担的任务基本吻合。但高级职称群体老化、教授比例偏少的现象普遍存在,应当引起重视。

(3)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学历偏低,因此,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学历,应成为师资管理的重点。

3.2对策。

(1)重视学科梯队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对部分思想素质较高,有一定学术造诣,肯于钻研和善于团结人的普通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充分培养与扶持。

(2)统一认识,改变现状。要重视目前普通高校师资队伍的“断层”危机,增加解决问题的紧迫感和实际措施,确定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方针,培养一批政治思想好,爱岗敬业的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中青年体育教学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3)提供良好条件,优化成才环境。在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上,尤其在评审高级职务上,要打破论资排辈的思想,鼓励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积极申报高级职称,促使我国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学术梯队尽快形成,解决好学术年龄断层问题。

(4)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由教学、科研及教书育人等方面经验较丰富的老教师组成教学研讨班,带领中青年教师切磋教学技艺,营造重视教学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2]阎书波.浅谈河北体育学院师资队伍建设[j].体育研究,(2):32~34.

[3]刘明辉,黄力生.福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77~82.

传统武术在高校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论文

通过对部分高校老师学生以及部分高校武术社团负责人极其成员调查发现,民族传统武术现在开展的项目较少,并且较多以俱乐部的形势存在,这些运动项目在高校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如:散打、太极拳等。

随机对部分高校太极拳课堂教学、课外体育俱乐部太极拳活动和太极拳竞赛的现状进行了发放问卷、走访有关教师、社团负责人系统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得出太极拳在高校的发展现状:。

1.1.1太极拳学习动机现状。

我们对大学生的太极拳学习动机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解普通高校大学生太极拳学习动机的现状。针对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参加太极拳学习动机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通过对问卷进行处理、分析,并从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认识太极拳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一些夸张而不能反映太极拳本质的认识,对大学生太极拳学习动机有一定的损害。大学体育教学应加强太极拳教材与计划中应通过太极拳传统文化及客观的'理论教学来纠正这些不良影响,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2)大学生太极拳学习动机强度适中,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强度相当。女生在太极拳学练中的愉悦身心体验比男生要高,一年级学生在太极拳学练中的愉悦身心体验比二年级要高。

1.1.2高校太极拳课堂教学开课率非常高,但教师体育专项不是武术专业的占大部分,多数高校太极拳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不完善,太极拳师资水平不高、培训制度不健全是影响太极拳教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

1.1.3高校课外太极拳俱乐部开展率较低,但在有开展课外体育俱乐部的高校中都有太极拳俱乐部活动,且有太极拳教师指导。俱乐部有组织比赛的仅占四分之一,参加俱乐部太极拳活动的男女学生比例相当,俱乐部太极拳活动以修满学时给学分的考核方式为主,活动场所随意,室内场地利用率低,现代化场地设施缺乏,没有时尚包装和组织管理不力是影响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太极拳可持续开展的主因。

1.1.4高校正式组队参加太极拳比赛的不多,且90%以上采用赛前集中训练模式,教练员体育专项不是武术专业的也占部分,太极拳运动员基础较差,竞赛奖励制度不健全,比赛少、选材困难和领导对竞赛不重视是制约高校太极拳竞赛开展的主因。

在高校开展武术散打运动有相当的基础,其有利的因素可以归纳为:1)散打运动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从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角度来看,在散打教学过程中增加练习次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力量耐力。2)练习散打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较量比较具有特殊性。散打在产生激烈对抗后所产生的伤痛、缺氧、体力消耗产生的疲劳,具备在瞬间改变进攻与防守中把握战机。具备坚强性在强手威胁及不利因素情况下能够拼劲十足、信心百倍坚持到底。3)练习散打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能有效地树立学生终生体育观念,使其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4)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在高校学生中对散打也有部分人持反对意见,表示不是很欢迎散打。

2.1加强学校对传统武术教学的重视。

学校应该加强对传统武术社团、体育课重视,适当的划拨活动经费,兴建活动场馆和更多的开放体育场馆。为社团活动提供必要支持。学校的占地规模过小,致使体育场地占地面积受到制约。场馆已无法满足来锻炼的学生的需求。

2.2加强传统武术理论的建设。

传统武术的理论是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重点,应从多学科的角度对传统武术文化进行系统深刻的研究,并多方位、多层面地对民族传统体育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科学的理性探索,才能获取对传统武术文化的本质特征、价值功能及其发展规律。

2.3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民族传统武术引进普通校教学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要使民族传统武术能够不断延续下去,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师不了解民族传统武术的基本技能、方法,就不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更谈不上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因此,要通过举办各种观摩课或集中授课培训方式,使体育教师提高认识,真正做到把我国文化瑰宝――民族传统武术项目继承并发扬下去。

3结语。

高校是传统武术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之地,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中,高校应对传统武术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精神,使传统武术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2]吴学勇,陈粮.对民族传统体育推广和普及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

探析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论文

城市是社会发展中人类离不开的生活场所,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的进步,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展现却随之受到了阻碍。城市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因此在社会变迁中,要求我国政府应通过实施自然地理策略等构建科学化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抢救措施。以下就是对城市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抢救措施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

1城市化进程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影响。

近年来,人们逐渐提高了对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注,在规模较大的城市中,由于城市中的人们来自于不同的民族,因此在城市的建设中就形成了较为广泛的社会文化形态。在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影响下,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开始趋于规范化,例如: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的政府部门会根据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城市结构,在规范化的城市结构中,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也开始趋于规范。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中,要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融入形式必须符合城市的发展要求,例如:彝族的“阿细跳月”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就随着城市结构规范化的发展,其自身也被开始细化。其次,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也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在网络科技较为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就在较为完善的城市网络体系中实现了该文化的进一步推广。而由于在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了迎合现代人们的需求,因此其在城市化的环境中优化了自身的现代意识,并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开始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在此背景下,由于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因此较多的受众开始忽视了对其的关注。另外,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自身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其缺乏一定的娱乐性,因此受众在压力较大的城市发展中,由于无法通过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实现精神上的释放,最终导致体育文化的受众随之逐渐减少。其次,由于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与其传统的节日紧密相连,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该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文化内容的优化与创新。傣族的孔雀拳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一种,在对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习者首先要掌握到动作的力度和其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而再锻炼技术能力。该体育文化对练习者的要求很高,因此许多练习者在练习的过程中都由于其难度过大而不得不放弃,久而久之,该项传统体育文化就逐渐趋于消失[2]。

2.2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存在的问题。

2.2.1体育文化的受众越来越少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的生活方式在现代生活中已经消失殆尽,因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受众也随之减少。在传统生活中,由于电的发展还没有实现普及,因此人们在天黑之前就要结束一天的工作。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且人们自身的兴趣也开始趋于多样化。此行为的转变,导致原本处在人们生活中心的传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逐渐被游戏等娱乐活动所代替,在此背景下,体育文化的受众也就慢慢逐渐减少,且人们对其的兴趣也开始逐渐降低。

2.2.2民族凝聚力减弱在传统的社会发展中,城市的相关人员会组织并鼓励受众参加相应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而在现代城市化发展中,民族凝聚力相对减弱且人们更注重于个人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传统的体育文化在无组织的情况下发展步伐也开始相对减慢。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促使少数民族的居民开始向城市迁移,该现象的发生导致少数民族居民自身携带的文化底蕴逐渐被城市文化所同化。因此,在城市发展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凝聚遭到了城市进程的阻碍。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传统的体育文化在城市化的发展中逐渐丧失,对于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提高对其的重视,并设置专门的部门来组织文化活动的开展,最终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少数民族文化风情[3]。

2.2.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后继乏人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中,人们将城市经济的发展放在了城市发展的首位,而忽视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特别是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大部分少数民族的高校在开展体育活动时都采用城市统一化活动设置模式,而忽视了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特色的凸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快速发展。其次,在部分城市高校中其在设置体育课程内容时摒弃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融入,进而促使高校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无法获取到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关的信息,并由此忽视了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性。该现象的发生,导致可以继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人少之又少,最终形成了体育文化无人继承的现象。

探析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论文

怎样提高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参与能力和积极性是教师最重要的研究课题。过去的几年中,体育教学通常情况下是以竞技比赛为主,强制性要求学生学习教材知识以及参加相关活动,此类课程缺乏活力,教学方式较为古板,教学的手段较为单一,学生们已经渐渐对体育活动失去了热情,更谈不上深化自己的体育素养了。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前提是带动其学习兴趣,这也是影响学生自觉能动性以及积极性的前提。所以,在保证学生们身体健康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能够更加有效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

一、组织教法得当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

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是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通常情况下,学生通过四个课时的时间完成课本所展示的技术动作,也有些课时是对前阶段所学内容的巩固与深化。因此,学生们经常会在几个课时内学习同样的内容或练习同样的动作,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学生出现厌烦的心理或情绪,会大大降低教学的质量。因此,老师进行授课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教学内容分为难易两个部分,遵循由浅至深、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奠定基础为核心,在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教学难度。具体来说,在体育教学中假设通过课堂教学对“前滚翻”的内容学习得很好,就可以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学习前滚翻分腿教学等。老师的教学只有将学生的特点以及规律都掌握清楚,才能够进一步实现创新性教学模式,从而带动学生们的学习乐趣。例如在进行弯道跑的学习时,老师首先对于跑步要领以及力的作用等内容进行保密,让学生们对于跑步时身体的感觉做出说明,也就是询问学生们的身体状况如何,脚掌如何着地等问题。之后让学生们用慢速到中速再到快速的顺序沿着弯道跑三次,之后对学生们进行同样问题的询问,此时,学生们通常会给出正确的答案。老师所做的就是结合学生们的答案进行补充,并加以整理和概括:不被离心力所牵制,身体靠内侧发力,左脚向外侧发力,而左臂则需要前后摆动,摆动左臂的幅度内小外大。以上就是对弯道跑步的要领总结。一方面,可以有效带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刺激学生的运动细胞,让他们在练习中找到信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老师要在完全掌握学生个性的前提下,摒弃传统陈旧的教材束缚,加入新型的授课内容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首先,解放学生的学习天性,不束缚学生的自由活动内容以及活动空间。学生通过兴趣以及个性的不同自由选择组合相比固定组队更有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为了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学习程度,因地制宜地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最后,对本学校以及本地区的特点进行了解、掌握,让体育项目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层次化以及适宜化。

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保障。

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以及管理者,在经验方面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在地位方面应该和同学们做学习生活中的伙伴。学生们是最需要感情依附的,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他们往往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温暖、关心、公平、情感以及尊重。感情的满足会使学生们在课堂上更加具有活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是通过情感培养以及沟通信息来实现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了解以及信任。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出学生时间的重要性,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上课时间,加强学生的参与性。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可以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了。如果老师不去尊重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就会压抑学生的活力,也不能带动学生的参与性。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于“不听话”的学生要注意管理方式,因性格不同、性别不同、事件不同等,所采用的处理办法也不同。课后要多思考课堂的质量以及预期效果的达标情况,以及课堂之上对于学生的引导以及鼓励有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等。批评教育也应该在尊重学生以及关爱学生的前提下进行,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感情氛围中,能够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参与性不足的学生发展并不理想,有些学生在运动时会投入精力,达到运动效果,但是参与性较差的学生因为性格的特点会影响运动效果。老师应该多鼓励这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多发掘不同学生的运动优势并加以区别培养,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学好体育的动力在于兴趣。而教学的目的并不是直接灌输知识,而是通过情感的培养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依据不同学生的个性以及专长,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让学生不仅喜爱运动,更加爱上体育课。

作者:孙延武单位:山丹县第二中学。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体育理论课是实践课的基础,上好体育理论课,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实践课教学、群体活动等都有很好的作用。但现实情况是,教师和学生都不太重视体育理论课,尤其是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缺乏兴趣。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尤其普遍。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直接导致学生对体育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足,严重影响学生掌握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而且由于缺乏交流与合作,对学生养成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思想品质也会造成严重影响。若要加强体育理论的教学必须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体育理论重要性的认识;找出和克服不重视体育理论课的原因;有效制订并且实施好体育理论教学计划。

关键词:农村;初中;理论课;体育与健康;对策。

中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并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是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的教育任务之一。因此,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不能仅仅理解为对运动技术的传授,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但是,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只注重教授学生技术动作,不重视体育理论的教育,这种情况在各市、县等地区的中学普遍存在,农村初中尤其普遍。因为,农村初中的学生严重缺少体育理论课知识,对体育这门学科更没有正确的认识。

一、教学现状。

1.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中学对体育课不重视。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的体育健身活动长期没有得到重视。主要表现为:即使每周有2~3节的体育课,也经常会被其他学科以各种理由占用;天气不好时取消体育课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有的学校体育场地和相关设施都很简陋,体育教师严重缺乏,甚至没有专门的体育老师。上体育实践课的时间都少之又少,更别说体育理论课了。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但是,长期以来,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基本是“一个哨子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或教师只注重技术动作的教授,不注重相关理论的教育,这种情况在农村初中尤其普遍。笔者认为,学生在体育课上不仅仅需要身体锻炼,同样也需要掌握相应的体育理论知识,因为上好体育理论课,可以为上体育实践课打好扎实的基础,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二、相应对策。

1.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自身必须有丰富的体育理论课知识,并能够尽可能地把体育理论课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应该鼓励并且支持体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进修、培训等,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2.结合学生实际,传授好理论基础知识。

体育锻炼既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又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但是运动不当,也会给学生的身心但来不必要的伤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准备不足;二是心理状态欠佳。因此,教师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应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上体育课前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如何科学的锻炼身体”“锻炼身体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有哪些”“如何避免不必要的运动创伤”“如何克服紧张、焦虑等情绪”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对体育有更加清楚的认识。

总之,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育,有助于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水平,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向上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巩留县阿尕尔森乡中学)。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

体育是培养人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高等院校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的体育教育至关重要,绝大多数学生即将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学校体育教育的成果将转化为社会效应体现出来。这一时期将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理念奠定良好的基础。体育理论课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能为学生传授科学体育锻炼的理论知识与方法、指导体育锻炼实践。普通高校大学生从其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有利于他们学习科学的体育理论知识,从而使他们更好、更科学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形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理念与习惯。对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寻求发展对策,将会对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发展、合格人才的培养产生重要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作为研究对象,以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为例,随机抽取西安市20所普通高校作为调查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近十年相关体育理论教学研究资料,了解前人研究成果,力求为本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与借鉴。

(2)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主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三类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对主管领导发放问卷20份,有效回收17份,有效回收率为85%;对体育教师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91份,有效回收率为91%;对学生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863份,有效回收率为86.3%。同时,通过与个别调查对象进行访问,获取相关信息。

(3)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数据运用社会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进行处理得出量化指标进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从现状来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主要是以体育技术、技能的培养为主,注重技术课的教学,对体育理论课教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访谈与问卷结果表明:学校主管领导认为体育课理应在操场、体育馆等场所进行技术的学习与技能的培养,理论课教学可有可无,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完全可以融入技术教学中,这导致体育理论课的正常教学得不到保证;绝大多数体育教师对体育理论课教学知识较为匮乏、理论课教学水平不高,本身理论课时数较少,他们认为体育课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技术课的教学上,甚至有些教师把体育理论课作为因阴雨天气室外无法上课的应对手段;学生对体育理论课不感兴趣,因为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与目标使他们不认真对待,理论课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人类在长期的体育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科学锻炼身体、体育卫生保健的知识与经验,而且体育科学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会更好的指导体育锻炼实践。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1]每学期4学时的体育理论课,对大量的体育理论知识学生较难系统的学习与掌握。从现状看,每学期4学时的理论课教学在普通高校中也难以保证,据曾吉等人在对全国20个省、自治区的76所普通高校的调查,按规定每学期体育理论课4学时以上的有36所(47.37%)。[1]在对西安市的20所普通高校调查中,按规定体育理论课每学期4学时的学校也仅有6所(17%),甚至有些高校在大学一、二年级两年的体育课中只开设2-4学时理论课,这种现状对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产生很大影响。

调查表明,普通高校所使用的体育教材种类较多,各校选择不一,作为教学指导文件缺乏规范性、统一性,在调查的西安市20所普通高校中有12所选用自编教材。这些教材各有特点,大纲规定技术教学内容的编写都较为系统、规范,但对理论课教材的编写不明确、差异较大,所涉及理论知识规范性较差,有些教材甚至没有明确的理论教材内容,使得体育理论课教学缺乏科学指导。从内容来看,教师所选择的授课内容大多是一些“学校体育目的与任务”、“体育的起源”、“体育的本质”、“项目规则与裁判法”等等,缺乏系统性、而且随意性大、与实践结合不够,学生不感兴趣。所有高校教学大纲对教师的实践课内容有明确、系统的安排,但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进度大多高校没有明确,教师在选择时较为盲目,仅从自身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中选择,很少考虑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掌握的需要、兴趣,这也导致体育理论教学效果较差。

良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调查表明,绝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在理论课教学中采取整节课理论讲授的方式,采取课堂讲授结合学生提问、讨论方式的仅占少数,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师也不多。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与其它理论课教学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特殊性,体育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生动性,这要求教师在讲授中尽可能采取多种方法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过于单调,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更谈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

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已不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体育理论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每学期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偏少;教材缺乏统一性、教材的内容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教学方法手段较为单一;考核环节不科学。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体育理论课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实现。

四、对策。

1、主管领导和体育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体育理论课重要性。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改革,首先高校主管领导应尽快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体育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改变以往认为“体育理论课可有可无”、“理论知识可以融入到实践课教学中去”的观念,牢固树立起“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理念,把学生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培养结合在一起,重视体育理论课教学。其次,体育教师也应重视理论课教学、不断提高自身体育理论知识水平,充实自身知识储备并不断更新,提高体育理论课教学讲授技巧与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使理论课教学成为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并纳入考核评定中去。

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应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以保证学生对科学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增加也应考虑体育实践课的教学,不能盲目在数量上增加,除了要保证理论课教学时数的正常比例外,采取多种方式增加与补充,例如,因雨雪天气室外无法上课时安排理论课教学,还可利用一定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作为体育理论课的延伸和补充,也可聘请一些相关专家、学者、知名运动员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知识作专题讲座等等。总之,学时的增加是在保证学生完成体育实践课教学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方式,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

3、体育理论课教材应相对统一、适当灵活,教学内容选择应科学、系统。

教材的使用应相对统一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目前普通高校教材使用种类较多的现状不利于学生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应结合实际,有条件的高校都应使用统编教材,在统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实际与需要灵活选择自编或其它教材。现有体育教材中体育理论知识只占全部内容的一小部分,而且涉及内容不系统、随意性大,体育与卫生保健及科学锻炼方法理论知识在教材中单独系统编写,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

教学内容应注意科学、系统,科学性要求教材选择要实用,体育技术课的实践性较强,教学内容应主要强调身体锻炼的方法与原理,并在理论上指导技术课的学习。系统性要求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要全面,而且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大学生特点、时代特点,更加切合实际,可以选择一些体育时事、奥运知识、娱乐项目等方面的内容。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传授体育理论知识。

尽可能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在课堂讲授中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改变以往教师整节课直接陈述,多运用对比、范例等方法,有条件应尽可能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避免单一教法产生的消极影响,使学生保持最佳状态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质量。

大多高校对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考核流于形式,技术实践课考核较为严格,学生重视,而体育理论课的考核相对简单,使学生对理论课兴趣不高、不重视。要改变这种现状,应重视对体育理论课的考核与评价,每学期对学生都有一定评价,并把考核成绩计入体育课总成绩中,或专门单独计算体育理论课考核成绩。考核的知识应结合教学内容,考虑更多实用性、实践性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能指导实践,不应过于理论化、书本化。考核应以督促学生自觉学习、重视理论知识掌握为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