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演讲稿>绝对值的微课教学设计(实用13篇)

绝对值的微课教学设计(实用13篇)

作者:XY字客 绝对值的微课教学设计(实用13篇)

教学计划需要注重评估和反思,通过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不断完善和提升教学质量。请大家注意,以下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绝对值教学设计

自我评价:

首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本节课对于理科生来说,比较好理解。难点在于等号成立的条件的探究,在老师的指引下,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从学生反应来看,自认为本节课较成功。达到了教学目标,突出了重难点,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也较高,整体比较满意。

亮点:

学生参与度较高,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得本节课更加清晰。

不足:

部分学生基础薄弱,数形结合思想不够完善,识图,画图能力还不怎么好,对数与形的关系理解不深;在课堂上,往往容易忽略他们的学习状态,还是不太能关注到全体学生。应多关注课堂,使课堂热烈而不热闹。

改进措施:

1、多关注后进生,让他们也都参与进来。

2、少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3、对学生的解答给予准确,中肯的判断;答对的即时表扬,打错的多鼓励。

4、自己的板书可以更工整些。

人教版绝对值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负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会通过学习绝对值的概念,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并进一步明确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学习过程。

一、前置准备。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刚才问的大家一定回答上来了,原因是它们到原点的________相等的。

2、±6互为相反数,只有________不同,但它们到________相反的。

3、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________,如+2的绝对值等于2,记作︱+2︱=2。

三、合作交流。

︱-3︱=_____你知道3怎么说了吗?_____________。

2、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绝对值︱5︱=_____,︱-2︱=_____,︱+4/9︱=_____,︱0︱=_____,︱-7.8︱=_____。

4.下边数轴上标出-1.5,-3,-1,-5。

-5-4-3-2-10。

四、例题解析。

例1、比较下列两组数的大小。

1)-1和-7__________2)-5/6和-2.7__________。

例2用“﹤”连接下列各数-2.7,-3,5,0,2/3,л。

中考真题。

1、︱-1/2︱倒数是______,︱-2︱相反数是______。

2、若a与2互为相反数,则︱a+3︱=_______。

3、实数a在数轴上如图所示位置则(a+1)的结果是_________。

a-101。

4、计算︱-1︱+︱-︱+︱-︱+…+︱1/100-1/99︱。

课下训练。

1、绝对值等于5的有理数是__________。

2、绝对值最小的`数是_____。

3、绝对值大于2小于5的所有整数和为________。

4、若︱x-2︱+︱y-3︱+︱z+4︱=0求x+y+z的值。

5、有理数a、b在数轴上,如图则各式正确的是。

ba0c。

a.abb.bac.a0d.︱a︱︱b︱。

序号123456。

尺寸+0.2+0.3-0.2-0.3+0.4-0.1。

你可以指出哪一个零件好一些吗?

人教版绝对值教学设计

为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本节课将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观察、探究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然后选用数形结合思想,引入绝对值概念。归纳有理数的绝对值时,引导学生利用[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分类讨论思想对正数、0、负数的绝对值进行总结。利用类比的'方法,把数轴上数的大小与温度计中度数的高低进行比较,总结出负数比较大小的规律。讲解例题时,让学生先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再规范、总结解题过程。

本节课绝对值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在设计吉,应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数轴和相反数已学知识的顺延下,引导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来归纳、总结一般有理数的绝对值,容易使学生加深理解概念。在学习有理数的比较大小时,用温度计和数轴进行类比,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同时,教师要精选有关的练习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绝对值的掌握。

人教版绝对值教学设计

先看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上新课之前老师先了解一下,你们的家在学校的哪一边?

生:(七嘴八舌,有的说在南边,有的说在北边,有的说在东边……)。

师:不管我们的家住在学校的哪一边,家和学校有没有一定的距离?

生:有。

生:是。不管往哪个方向开,都要按行车里程收费。

生:有。无论投到哪个方向,它们之间都有距离。

生:都没有关系。

师:请同学们画一条数轴,并观察表示3的点与原点之间有几个单位长度?

生画并回答:3个单位长度。

师:还有哪一个数表示的点与原点也相距3个单位长度?

生:表示―3的点与原点也相距3个单位长度。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所以我们说+3和―3的绝对值相等,+5和―5的绝对值相等(指着数轴)。同学们,就刚才我们所讲的内容,请大家猜一猜:什么是绝对值呢?大家分组讨论。

生1:我认为绝对值是指两个地方间的距离。

生2:我认为绝对值是指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师:谁能联系数轴再说一说?

生3:我认为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距离。

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你们能把自己的理解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吗?

教学片段。

师:前面,我们探索了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数写给同桌,由同桌来写出该数的绝对值,看谁写得又快又对!(学生很兴奋,都想难住对方,教师在巡视中发现有学生写出|a|=a)。

师:同学们写得很快很好,老师看到有同学这样写:|a|=a,你们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4:我不同意,我认为|a|也可以等于0。

师:你为什么有这种想法呢?

生5:因为a是一个字母,可以表示正数,也可以是0。当a是正数时,|a|=a;当a=0时,|a|=0。

生6:a可以是一个负数吗?

生7:当然可以。

生6:当a是负数时,|a|应当等于什么呢?

(引起大家争论)。

生8:还等于a。

生9:等于a的相反数。

师:为什么?

生9:因为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所以当a是负数时,|a|=―a。

生10:(疑问地)老师,绝对值不是表示距离吗?距离难道还有负的?

师:距离当然没有负的,谁能帮这位同学解决这个问题?

生9:(立即做出反应)a表示负数,―a当然表示正数了。

生11:(不甘示弱)比如说a是―2,那么―a=-(-2)=2,所以-a表示正数。

生10:那为什么“-a”带“-”号呢?

生11:带“-”号就一定是负数吗?比如说-(-2)就表示正数。

很多同学鼓掌赞同,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我们的反思: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在以往的教学中,如果出示问题后,老师就说谁能回答下列问题,学生或摇头或思考,因为是数学课吗,你回答问题后,自然给出绝对值的概念。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给枯燥的数学概念赋予生活的意味,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也可以大胆说出心中的想法。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让数学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努力给学生创造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直至豁然开朗,从而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达到数学学习的新境界。

二、激励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把“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为此数学教学中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提出具有一定跨度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用“试一试,你能行”、“请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等语言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

三、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个人都获得成功。

课堂教学中,我投入一“石”,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千层浪”,使得课堂变成了学生思维操练的场所。教师引导学生去寻找和发现,自己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和学生一起共同探索。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任,学生不仅积极地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情绪高昂,切身感受了学习的快乐,品尝了学生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我鼓励学生“你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引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动因,创设了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情境,因而引出了不同的学习结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不仅包括认知领域内的思维,也包括思维过程中的意志力、直觉力、想象力等,而这些能力仅仅靠会解题是不可获得的。

数学是源于生活的一门科学,介绍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因素,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也能使学生领会到数学的概括、抽象、和谐、完美等。因此只要转变观念,就不难从数学内容中挖掘出丰富的情感因素。

人教版绝对值教学设计

这节课设计了一个两只动物离原点距离的问题情境,使本节课一开始就充满趣味,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然后安排同学做互动游戏,给同学们创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同学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原本难以理解的绝对值概念变得简单;另外,在整节课中我还给学生提供了很多探索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并让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获得新知识,锻炼了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在与他人交流中学会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一个数的绝对值实质上是数轴上该数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的数值,而这种几何解释反映了概念的本质,学生在对概念理解的基础上,最后再概括上升到形式定义上来,这样比较符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同时使得绝对值概念的非负性具有较扎实的基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如果把数学思想和方法学好了,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运用数学方法驾驭数学知识,就能逐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并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我个人认为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本节课站在学生的角度难度较大,因此如果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情景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体验数学是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体会到绝对值的引入是学习与生活的需要。这样能把学生轻松愉悦地带入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没有充分把握好学生对于字母表示数的理解程度。如果在本节课之前对字母a做一些细致的分析,分情况讨论-a所表示的意义,那么当出现|a|=-a时,学生的困惑可能会少一些,既节约时间又降低了本节课的难度。另外,关于“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正数”以及“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那么这个数是负数”这两种说法的判断。本节课知识容量比较大,时间紧张,并且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考能力都普遍偏低,因此安排上作为课后反思较好。一方面节省课堂时间,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消化和升华的空间。如果这样安排,应该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并在下一节课做一个知识的巩固与拓展。我认为本节课条理清楚,结构紧凑,重视了学法指导,在绝对值概念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对整个学习过程,采用启发引导与讲授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注重课堂落实,通过对概念与性质的反复使用,使学生基本都理解了绝对值的概念,并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达成教学目标。

人教版绝对值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在前一节学习了数轴及如何把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的基础上学习的。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理解相反数、绝对值两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掌握绝对值的相关性质,并能用符号语言来表示即讨论︱a︱与a之间的关系;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教学中初步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重要的数学思想。

我认为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

1.课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容量大,学生活动设计丰富,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交流合作、获得新知,符合新的教学理念。

2.基本概念讲解细致,数学本质解析透彻,对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辨析清楚。讲解过程中,也提出了可能出现的错误理解,并教给学生辨别真伪的方法。

3.精心设置问题串,由浅入深,提出一系列有思维层次或不同理解深度的问题,力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4.教学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提供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的主动式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归纳、概括绝对值的若干性质,提炼上述活动中对绝对值代数解释的理解和应用,并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语言及数学符号去表示数学本质。

5.板书设计合理,书写工整。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应该展示更多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只停留在口头回答上,初一孩子,要多注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后的教学生应该多关注。另一方面,由于时间仓促,最后的练习2没有及时展示,但在后边的教学中已经完成。

每一次这样的机会都会让我成长许多,今后应该多听课、多研究、多学习,细读新课标,时刻学习新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育理念,并把它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微课教学设计

江苏民歌《茉莉花》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首名歌,学生较为熟悉。根据学生已有的感知,采用听赏的方式进一步学习歌曲,从中感受、发现《茉莉花》的音乐美,并能够喜欢茉莉花,深情演绎茉莉花,为我们拥有这样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而感到骄傲、自豪,从而增强大家的爱国主义精神。

1、学习用柔和、优美的歌声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2、能用动作边唱边表演歌曲。

指导学生用悠长、流畅的气息演唱歌曲。

歌曲中一字多音、切分节奏的演唱。

多媒体、钢琴等

1、师:同学们,你知道有哪些赞美花的歌曲吗?(停顿学生回答的时间)对了,有《牡丹之歌》、《雪绒花》、《樱花》等等,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江苏民歌《茉莉花》,请大家边听边思考三个问题。

2、听教师范唱后解决问题:歌曲的速度,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和歌曲的情绪三个问题。

3、出示歌谱,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

师:这首歌曲有3个乐句,前两个乐句各为4个小节,第3个乐句6小节一气呵成,结尾重复第3乐句并在第5小节将歌曲推向高潮。

4、解决难点

师:这首歌曲大家要注意切分节奏和一字多音的地方(师找出切分节奏并进行示范)

5、学习新歌

师: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演唱歌谱,注意声音要连贯、流畅。

6、再听教师的范唱,引导学生随着音乐做律动。

7、师:请大家用连贯的气息,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这首《茉莉花》。

8、师:大家都能熟练地演唱这首歌曲,你们还可以创编一些动作为歌曲表演。

9、播放视频

10、课后练习及拓展:搜集、欣赏不同地区和不同版本的茉莉花,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微课教学设计

“染纸”活动是幼儿园中、大班幼儿喜爱的美工活动,染纸的绚丽色彩和千变万化的晕染效果,会给幼儿留下深刻印象。本节微课围绕了染纸中的折法和染法这两个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只选择了其中最基础的一小部分进行了介绍,介绍的过程采用文字、图解、动作演示和讲解等视听结合的方式,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折和染的技能,通过对作品的分类欣赏,引发幼儿对染纸更强烈的尝试探索欲望。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将其简化,设计创作了该微课。

1、通过图片、动作演示和讲解帮助幼儿了解染纸的程序、学习折与染基本技能。

2、体验染纸作品带来的美感,激发幼儿对民族美术作品的关注和兴趣。

目标分析:

目标从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情感态度培养两个方面展开。通过微课帮助幼儿了解基本粗浅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目标重点在学习折、染得基本技法,难点是初步发现不同折法、染法、图案、色彩的奇妙变化。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为幼儿今后进一步学习探索染纸打下基础。教学过程设计:

师:这些漂亮的画是用什么纸作的呢?它们都是用五彩缤纷的染纸作品。

师:这些是染纸的材料和工具,你们认识它们吗?

1、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迁移已有折纸经验探索不同折法。

师:我们都学习过折纸,可以用折纸的一般方法来折要染的纸,大家都来试试。

2、教师出示幼儿探索这出的范例,用图示帮助幼儿将折法进行归类师:这些都是小朋友折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有哪些折法。(教师用图示展示折痕,与幼儿一起给折法命名)

3、在示范视频的引导下学习不同的折法,欣赏不同折法的晕染效果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是怎么折,这是今天学习最难的地方,大家可要仔细看噢。(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幼儿进行练习并欣赏相应作品)设计意图:教学中有幼儿自由探索折法的环节设计是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学习迁移、大胆尝试。图示中有折痕闪动的设计,可以引起幼儿的注意,仔细观察对边、对角、集中一角折后图案的变化。

师:折好的白纸怎么变得五颜六色呢?下面来介绍两种简单的染纸方法。(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幼儿观察练习,并欣赏相应作品)设计意图:示范视频可以直观地帮助幼儿清楚地观察到不同染法的动作要领,使用工具和全部过程。

1、幼儿尝试染纸。

师:大家都来动手试试吧。

2、出示幼儿作品,进行点评。

师:看这些都是小朋友的染纸,折的时候要折平、对齐,染的时候要浸润,瞧,这些染纸多漂亮啊。

师:纸染好后,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作品,你们看有书签、衣服、剪贴画创意绘画等。今天我们学会了染纸之后都可以回去试试用它们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课后延伸:引发幼儿进一步尝试的兴趣。

师:很多小朋友还没有一一尝试不同的折法、染法呢,老师在美工区准备了材料和工具大家都去试试吧。

微课教学设计

1、认识唢呐。了解其起源、结构、音色特点。

2、欣赏唢呐演奏的著名乐曲。

一、简介。

唢呐,波斯语名称为surna,是中华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由波斯传入(surna音译),在西晋时期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寺的壁画中就已经出现了唢呐演奏的绘画,最晚在16世纪就在中国的民间流传了。

二、起源。

唢呐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在中国出现,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代,传到中国中原地区。

三、发展。

唢呐是中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较强的民间吹管乐器。它发音开朗豪放,高亢嘹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和欢迎的民族乐器之一,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及秧歌会等仪式伴奏。

四、音域音色传统唢呐的管身一共有八个孔,分别由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以及左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来按(惯用手不同者可换左右),以控制音高。发音的方式,是由嘴巴含住芦苇制的哨子(亦即簧片),用力吹气使之振动发声,经过木头管身以及金属碗的振动及扩音,成为唢呐发出来的声音。

五、民间唢呐。

人们婚丧嫁娶,操办红白喜事的礼仪由来已久,早成为民间传统的一大习俗,尤其在农村广为盛行。那些陈旧的仪式,古老的民情,不知延续了多少年,让人追忆起来,仿佛就在昨天。

六、《百鸟朝凤》分析。

乐曲开始,唢呐奏出舒展优美而富有歌唱性的前奏,其中排比性的短小乐句和悠长的乐句,如同对歌一样交替应答,形成逗趣诙谐的音乐,非常富有生活情趣:

前奏之后,唢呐先吹出一段热情欢快的旋律,渲染出热闹的气氛,而后在固定曲调伴奏下,奏出百鸟鸣叫的段落,全曲正是以热情欢快的旋律和百鸟鸣叫两个乐段作基础,进行循环变化、反复再现,前后总共反复再现六次。百鸟鸣叫时而悠扬,时而短促,时而明亮,时而暗淡,把百鸟啼鸣刻画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呈现出一幅百鸟闹春图和大自然万物争荣的繁茂景象。唢呐是耗气量很大的吹管乐器,在《百鸟朝凤》的华彩乐句段落,唢呐在高音区内快速双吐演奏和幅度循环换气方法,把乐曲推向激动人心的高潮。华彩乐句中频频出现的长音,奔腾激荡,一泻千里,听众听不出演奏者的悄悄换气,以为是不透气的一气呵成。高潮过后是快速的尾声,再次出现百鸟争鸣的热烈景象。乐曲在高亢迅捷的演奏中有了一个完美的结束。

微课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和节约爱储蓄的好习惯。

1、重点:使学生明确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难点: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做含意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利息计算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1、学生上网去查寻或向父母了解有关的储蓄知识;

2、银行定期存款凭条;

教学策略。

质疑解疑,合作探究,学会搜集整理资料。

导入依提纲自学小组交流自学体会师生补充说明。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每个月的工资都做什么用了吗?剩下的暂时不用的钱呢?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那么怎样计算存款的利息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问题。(板书课题:利息)学生自由谈。检查学生课前的调查情况。

二、自学教材领悟新知。

三、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四、排疑解难学后测查。

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自学提纲,独立自学教材38——39页的内容。屏幕显示自学提纲:

1、存款的意义。

2、存款的种类和形式。

3、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含义。

4、存款的利息计算公式。

5、小丽整存整取的年利率为2.25%,年利率2.25%的含义。

6、利息的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教师巡回指导,并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把重点的地方画下来。师:大家在自学过程中都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也可能会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自学提纲把自己自学所获得的知识及遇到的问题带到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解决。若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暂时保留。(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倾听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及解决办法。理解有误的与同学们商讨解决。使学生从悟中学。)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小组讨论中遇到的疑难发现的新问题,师生共学生自己读书。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画。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学生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解疑的能力。培养学生会读书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

同商量,研究解决。(也可利用学生上网查找的资料来共同解决)。

师:下面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看屏幕小红1999年10月1日在银行定期存了200元钱,如果存整存整取二年期的年利率是7.92%,到20xx年10月1日小红一共能得到多少元?(读题,给学生思考时间,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上前板演,其他人在练习本做)。

1、拿出存款凭条,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指导学生填写并算出你将获得的利息。(选几个放展示台展示)。

师:你还知道存款的哪些知识或常识?

1、基本练:选择题(略)。

2、提高练:应用题(略)。

3、思考题(略)。

依自学提纲进行总结复习,说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做。学生观察。学生自己填。汇报搜集到的资料。学生自由说。资料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自学情况。锻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锻炼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微课教学设计

1、通过谈收获,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让学生懂得关爱父母,关心别人。

2、四人小组交流,互相分享回报父母之爱的方式。

3、制作感恩卡,让感恩之心化作行动。

通过分享、交流,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爱父母,回报父母之爱。

让感恩之心化作行动。

课件、制作感恩卡。

拓展延伸环节:

1、同学们,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让学生畅所欲言,回顾文意,再次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悟出关爱父母很重要)。

2、你打算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呢?四人小组交流一下吧。

(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并交流,如何去回报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如何把爱的思想以行动形式展示出来)。

3、回报父母的爱,只是在特别的日子里吗?还可以怎样回报?

(启发学生爱父母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表现)。

4、老师送给大家一个感恩卡。请大家在上面写写你准备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以文字方式记录想法,使感恩之心可以化作永恒的印记,并提醒自己把想法付诸以行动)。

5、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感恩卡。

让几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感恩卡,分享感恩的快乐。

6、总结:同学们,孝顺父母,关爱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黄香暖席,老莱娱亲,今天你们也要用你们的方式来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孩子们这个卡可不要丢了,回家后把它放好,让他提醒你懂得感恩,每年有两个日子很重要。希望这节课也给你们带来成长,给你们的父母带去幸福与快乐。

微课教学设计

1.认识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其中9个生字,并记住字形。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课题质疑。

1.语言描述,激情导入。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课文,体会其中与众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爱。

2.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茉莉有什么特点?爱怎么能像茉莉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二、认读感知、初步理解。

1.自学课文。

要求:

(1)圈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3)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

茉莉掏出谎话叮嘱光泽静谧洗漱眸子胳膊嗔怪。

莫名其妙平淡无奇。

一本正经蹑手蹑脚。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一些难读的句子,理解一些词语。

叮嘱:爸爸叮嘱我什么?一遍两遍是不是叮嘱?爸爸会怎样叮嘱?生活中的你有没有受到别人的叮嘱?(联系生活与展开想象相结合理解词语)。

“寻思”、“随手”与“一本正经”:抓三个词语的对比体会母亲内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样羞涩、含蓄而芳香。

蹑手蹑脚:形容脚步很轻。为什么蹑手蹑脚?怎样蹑手蹑脚?(做动作)。

[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需要教师对教材深入地钻研,灵活地把握]。

3.梳理概括。

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三、巩固生字,描红临写。

1.练读词语。

2.趣味记字。

(1)温柔的手――打一字(揉)。

(2)有心不平静,有话不可信――打一字(荒)。

3.描红临写。

要点提示:茉莉(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掏、谎、叮、泽、缕、揉、哦(左小右大)。

四、布置作业。

1.写好生字,记住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感受茉莉。

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茉莉?每一次写茉莉分别带给人什么感受?

2.学生读书、交流,出示词语:

二、精读课文,品味爱心。

1.描述:爸爸**的爱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要求同学们关注细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2.要求:自读课文,标出能表现细节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师生合作,交流深化。

1.小组交流。交流内容:从哪些细节,那些语段中感受到爱如茉莉。交流方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读一读,然后表述自己的观点;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补充。

2.班级交流(预设)。

(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引导1:在妈妈心里,生病与爸爸吃饺子哪一个重要?练习读。

引导2:“爸爸直奔医院”,从“直奔”这个词读出了什么?练习读。

小结:平凡的小事、普通的饺子、美丽的谎言却系着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真情,爱,如茉莉。

(2)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引导1:谈谈对这段话的总体感受。

引导2:从“恬静的微笑”、“紧握着的手”看出什么?(这些问题在指导朗读中相机引导)。

引导3:一个“探”字使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妈妈恬静的微笑、爸爸紧握住**的手,不正像盛开的茉莉吗?作者似乎闻到了生命的芬芳。

(3)“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她一动我就惊醒了。”和“爸爸去洗漱……爱如茉莉”。引导1: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感悟内心。

引导2:联系当时情景、抓住提示语指导朗读。

引导3:分角色朗读。

引导4:为什么写幽香“钻”到心中?对“钻”有什么别样体会?小结:幽香是气味,不可能钻进心里,打动我们的是父母之间的爱;“爱”温暖人们的心,所以觉得茉莉也显得更加洁白纯净。爱如茉莉!

四、归纳提炼,诵读积累。

1.朗读全文,整体回归。

2.出示小诗,练习诵读。

爱是妈妈劳作的身影,

爱是妈妈羞红的脸,

爱是对亲人的片片思念,

爱是费尽心思编织的美丽谎言。

爱是轻轻的叮嘱,

爱是心情的坦然,

爱是亲密的牵手,

爱是阳光的恬淡。

爱是真诚理解,

爱是沟通无限,

爱是会心一笑,

爱是温情款款。

爱如茉莉,洁白纯净;

爱如茉莉,清幽香远。

(1)读一读,背一背。

(2)不同的人对“爱”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想一想,议一议,把你或他人眼中的真爱记录下来。

绝对值微课心得体会

绝对值是数学中常见的计算方法,正常情况下我们都很熟练地掌握了它的相关知识点。但是,在进行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时,我们能否真正掌握绝对值的正确思路,并能在解决问题时做到将其运用自如呢?最近,我参加了一堂有关绝对值的微课程,深刻领悟到了这一问题,下面就来分享一下我的体会与收获吧!

1.课程背景。

微课是根据学生的需求而设计的数学教学模式,主要以语音和文字为主,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同时让学习者轻松了解知识点。近年来,微课程成为了数学学习的新热潮,它将课堂内容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呈现,不仅便于学生听课,更易于掌握知识点。而关于绝对值的微课程,则是一门针对初学者的课程,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绝对值的基本概念,为日后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2.学习方式。

不同于传统的面授课程,微课程强调自主性学习,让学生有机会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与地点,并使用录音、录像、文本等多种方式来呈现课程内容。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与需要反复翻阅、听取。此次绝对值微课的学习方式也和一般的微课程差不多,它主要以计算为主,通过多种例题演示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绝对值,掌握绝对值的常见用法,并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正确使用绝对值的思路。配合视频、文本、图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让我们对绝对值有了全面的了解,使我们不仅有了渠道,也有了方法,更有了能力去解决相关问题。

3.学习体验。

在学习绝对值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学习方式的改变,尤其是自主性学习方式。以前,我习惯于通过课本背诵绝对值的定义和相关公式,却从未真正理解它的背后思路。而通过微课程对绝对值的掌握,则自然而然地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在短短几十分钟的学习中,我恍然大悟,以前被我视为枯燥乏味的绝对值,原来有这么多种解读方法和用法,真是叹为观止!

4.收获与启示。

学习绝对值的微课程,不仅让我掌握了绝对值的基本概念和用法,更重要的是,它让我重拾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我认为,微课程的学习方式更人性化、更个性化,它更符合时代的要求,也更适应了我们这样一个喜新厌旧、时不我待的年轻人。更重要的是,课堂上所做的每道练习都可以帮助我们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极大促进了我们的思考与创新能力。

5.总结。

微课程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数学学习的渠道,更重要的是,这种学习方式符合我们这个社会的发展趋势,让我们在学习中得到了更多的启示和思考。此次学习绝对值的微课程,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的奇妙之处,也让我深刻认识到自主性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我将更加重视微课,认真对待每一小节学习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

综上所述,学习绝对值的微课程不仅让我掌握了绝对值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还让我深入了解了微课程的学习方式、体验了自主性学习的乐趣。我相信,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我将把微课程当做一种宝贵的学习方式,并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提升不断提高自己的绝对值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