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党课心得(通用18篇)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党课心得(通用18篇)

作者:琉璃

通过追求理想,我们可以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实现理想,我们整理了一些相关资料和心得体会,共勉之。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党课心得

“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阐述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为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成长指明了正确方向、确立了精神坐标。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就要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把党的初心、党的使命铭刻于心,在新时代的火热实践中锻炼成长,在奋力奔跑、努力追梦中为党尽忠、为国尽职、为民尽责。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从来都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始终体现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中。干部要成长,就必须用真理武装头脑,加强党性修养,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就要始终做到对党忠诚。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领导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对党忠诚,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刻认识和领会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切实做到时时对照、躬身践行;要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不断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永葆政治本色。

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就要始终做到为民造福。历史充分证明,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的时间节点。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要胸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业之中。

“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人生的奋斗才有更高的思想起点,干事创业才有不竭的精神动力。我们正处在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勇立潮头、奋勇搏击,我们就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党课

体验是一种在感受之后的书写,主要用来记录你的想法和感受。它是一种在阅读和学习实践之后的感觉写作。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阐述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为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成长指明了正确方向、确立了精神坐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就要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把党的初心、党的使命铭刻于心,在新时代的火热实践中锻炼成长,在奋力奔跑、努力追梦中为党尽忠、为国尽职、为民尽责。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从来都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始终体现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中。干部要成长,就必须用真理武装头脑,加强党性修养,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就要始终做到对党忠诚。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领导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对党忠诚,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种一致必须是发自内心、坚定不移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站得稳、靠得住。忠诚和信仰是具体的、实践的,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和领会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切实做到时时对照、躬身践行;要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不断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永葆政治本色。

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就要始终做到为民造福。历史充分证明,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的时间节点。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要胸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业之中。

“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人生的奋斗才有更高的思想起点,干事创业才有不竭的精神动力。我们正处在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勇立潮头、奋勇搏击,我们就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按照院党组此次主题教育集中学习有关安排,在全国各地掀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热潮之际,今天,我们在这里围绕“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主题进行专题研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更深入地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总体要求和具体目标,落实好习总书记在河南、信阳大别山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从而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继而,把革命优良传统继承好、弘扬好,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好、贯彻好,把工作事业发展好、落实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初心使命牢记好。自觉维护党中央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自觉地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确保党的方针政策落地生根。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坚定理想信念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今天我们传承红色基因,重温入党誓词,就是践行“坚定理想信念”的具体行动。多年前,曾经为追求共产主义事业抛家舍业、奉献牺牲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用他们的行动践行了“革命理想高于天”崇高精神,正因为他们坚定这种革命理想信念,才为我们国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发展的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更需要这种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传承和弘扬先烈的革命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引导党员干部筑牢党性之魂,补足精神之钙,始终站稳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把服务人民作为从政之本,把强化使命担当作为履职之要,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及时校准思想偏差和行为偏差,把新时代党员干部思想、政治、作风、能力、廉政方面的基本要求落地落实,围绕振兴发展的中心任务,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给我们党提出了新任务、新挑战。因此,全党同志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我们肩负着为民谋幸福的重任,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上率下、敢于担当,以更高的标准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做表率”的具体目标,要紧紧围绕总要求、聚焦目标任务,细照笃行、躬身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同时,要有强烈责任担当意识,扑下身子,担起担子,干到实处,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以无私无畏的勇气和精神把各项利民惠民重点工作一件件落到实处。

勇担使命不退缩。勇担使命必须有顽强的斗争精神和不畏艰难的韧劲。不同的历史时期,共产党人的使命有不同的时代主题和具体任务。现阶段的使命就是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使河南与全国一道步入全面小康,促进河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关隘需要去攻克,有很多困难需要去解决。感到肩上的担子越发沉重,自身的责任越发重大,担负的使命越发光荣。为此,本人要在工作中聚焦三门峡经济发展大局,为三门峡的经济发展作出积极的努力。

从我们儿时记事起,便已经有了理想的概念:长大后我要成为一名老师,为学生传授知识;长大后我要成为一名医生,利用自己高超的医术,为病患接触痛楚;长大后我要......

儿时的种种想法我们依然能够清晰地记得,那幼稚纯真年代里的想法,总能带给我们一丝的感动,感动于那已经随时间凋落的稚梦......虽然已逝,但仍然牵动你我的心。

何谓理想?又何谓理想主义?

“理想”是人们追求社会或事物合理性、完满性、完美性并且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美好向往和愿望。其意义在于为平淡的生活中提供美好的希望,为不完美的现实提供完满的参照,从而促使人们努力追求完美。人人都渴望美好,渴望彼此之间受到尊重,渴望这个世界在真善美的气氛下长长久久的走下去。理想是对美好的追求,是精神层次上更高的需要。他需要被满足。没有理想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如同没有车轮的汽车,他是跑不了的。

对于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有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主义”是社会理想的集合,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寄予美好希望并努力追求之所持的价值观念体系。由此说来,理想—即对一切美好的追求,构成了理想主义。理想主义精神也就是我们在追求理想时,我们对待事物的一种价值判断的标准,是促使我们大学生据此采取行动的基本信念、基本态度和基本准则。他指引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如人生的一座灯塔。无论前方有什么在阻挡着我们,他都会一如既往地为我们指明方向。

但就如同一座灯塔一样,我们要一刻不停地给灯塔输送灯油,他才能燃起那星星之火,点亮那燎原之势。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也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们应该好好把握大学的学习时光,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并同时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的磨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主体意识,以引导自己处理问题,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同时,拥有能力的实践、实用、实干的人才首先必须是有思想的,否则的话也是平庸的,而这种“有思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理想主义精神所焕发的光芒。我们有必要在喧闹浮躁、变迁加速的社会环境中安静下来,宁静致远,重新思考有关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以及我们进入的宗旨和真谛,以此寻求加强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明确我们当代大学自身负有怎样的责任。

不能否认,在经院人的骨血之中和灵魂深处已经存在着理想主义精神的基因和细胞,我们之所以要“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就是因为我们要具有谋求长远发展和追求远大目标的大理想,就是因为我们要具备理想主义的坚定信念和理想主义的奉献精神。只是我们更期待这种理想主义精神的基因和细胞能以更加顽强的生命力进一步生根发芽,开枝散叶,长成茂密森林,形成蔚为壮观的大气候,要让理想主义精神成为我们每一个经院人高度的理想自觉。因此,在学校党委的指挥和带领下,充分发挥基于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的发展强势,并充分发挥这种发展强势的巨大的凝聚力量和强大的推动力量,推进我校理想主义精神的高度内化,让理想主义精神成为经院人普遍的思想共识和高度的理想自觉,从而创造强大的精神合力,为促进学校的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巨大动力。

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力量,我们既是理想主义精神的最终受益人也是弘扬理想主义精神的直接推动者。理想主义精神只有在我们青年大学生身上得到了体现和弘扬,我们的理想主义追求才能形成不竭的源流和长久的生命力。感受过世界历史名校浓郁文化氛围的人无不认为:那些世界名校大学生身上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内化在他们心灵深处的理想主义精神,他们因此而求完美、而有教养、而更加儒雅。

作为一名党员和学生干部,我们要善于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积累,形成规范;要加强沟通与培训,做到共同提高和工作整体提升;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处理各种关系时,关键是把个体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工作心态,做到敢想敢干,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使个人的能力水平在团的岗位上切实得到锻炼和提高。

同时,也应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要通过阅读学会介绍、学会评价、学会综述;在校期间要通过读书,帮助我们自己学会用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指导自己认识社会、处理问题。

最后,作为学生干部,我们应加强演讲和口才训练,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大学学生干部,我要努力学习文化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我们的道德素养。我相信,只要我们怀着我们的理想,我们一定会达到我们的理想。做一名合格的当代大学生和学生干部。

筑牢信仰之基理想心得体会

信仰是人们生命的支柱,是前行的动力和勇气,是人类引导前进使命的理念。无论是什么样的信仰,都有一个共同点:坚定不移。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坚定的信仰,一定会在人生路途中迷失方向。我们在生命中需要筑牢信仰之基,以便面对人生中的挑战,这也是保持心态平衡、避免失落和迷茫的唯一途径。

第二段:坚信自己。

建立一个坚定的信念,首先需要相信自己。人们常说“相信自己,你可以做任何事情。”我们需要坚定地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是信仰基石的第一步。我们需要告诉自己:“我可以成功,我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实现自我完善。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努力工作、学习、改善自己的个人品质和价值观念,推动自己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第三段:信仰给我们力量。

在生活中,信仰常常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当我们遇到挑战时,我们会得到信仰的鼓励,这让我们勇敢地面对困难。尤其在逆境中,信仰的力量可以哪怕只是让我们坚定的信念,就能带给我们启迪、坚定和力量。信仰的力量可以重新燃起我们内心的火焰,帮助我们继续前行。

第四段:信仰驱使我们为他人服务。

我们的信仰不仅仅关乎我们自己,也应当随着我们与他人的关系而发展。例如,宗教信仰常常要求我们帮助他人、为别人服务,它们都要求我们对别人有利于的影响。信仰能驱使我们为他人服务,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在信仰中得到了慰藉。我们的信仰让我们更明白世界的意义以及不同的价值观。这种理解使我们更愿意投身到社会服务中。

第五段:总结。

信仰是我们生命的纽带和支柱,它可以为我们提供方向、力量和意义。我们应当始终坚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并将这种信仰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希望和幸福的生活。找到人生的目的和价值,在生命的旅途上寻求自我完成和前行的意志,正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党课心得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确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就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矢志不渝地献身于伟大的事业而不畏任何艰险。有的党员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在引诱面前不能洁身自好,说到底,还是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

我们平时讲,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就是说人要有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目标和追求,活着只是为了吃饭,今朝有酒今朝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只能是行尸走肉,就像一首流行歌曲中所唱的那样:“无魄有体就像稻草人”。有的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人们都注重物质利益,讲理想信念不实惠。于是舍“义”取“利”,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冲在前面,对自己无利的事则躲得老远。殊不知,不讲理想信念,只讲实惠,全国人民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动力,我们的事业也就失去了旗帜和灵魂。

理想信念信仰党课心得

坚持理想信念信仰,通过党课学习,时刻牢记党对我们的要求,求真务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优秀传统,一定要进一步发展,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不端为我们当增添新的力量。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理想信念信仰党课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通过对教师教育学院党校活动课的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该拒绝平庸,以青春的激情点燃理想;告别脆弱,以坚硬的脊梁担当责任;超越空想,以实际的行动书写忠诚。这是第一节课老师告诉我们的,这几句话一直被我铭记在心,成为推进我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下面我就以上几点谈谈我的理解与认识:

一、拒绝平庸,以青春的激情点燃理想。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我们每个人都从幼年一步步走向成熟,就像沿着一条河流逆勇而上。而河流的源头,屹立着一座雄伟高峻的雪山,令人神往。我们把它称之为——理想。一个最美的字眼!理想,包含着我们对未来的向往,对未来的希望,对未来的美好的憧憬。

有了理想,人生就变的充满意义,—切似乎清晰、明朗地摆在你的面前。什么是应当去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去做的,为什么而做,为谁而做,所有的要素都是那么明显而清晰。于是生活便会添加更多的活力与激情。使我们自身隐匿的潜能得到充分地迸发,为实现高素质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用理想点亮人生并不是一句宣传的空。

口号。

我们应该将其付诸于实际行动中来。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化理想为现实。理想之花灿烂理想之果甘美要想使理想开花结果必须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动很重要,空有理想有什么用。去奋斗,去努力,去实现,才有价值。有一位哲人说过:“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它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不能躺在梦幻式的理想也就是空想中生活。虽然空想的意境有时候很美妙,甚至远远超越了按步骤实现的理想,但它们最终都会流于虚幻和空无。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当树立服务于人类的远大理想。这是我参加党校学习的最大收获。以前的我也有一些模糊的理想,但那些都是“小我”的,甚至可以说是“自私”的。但如今,我觉得我的理想变得更加清晰、更加明朗了,那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二、告别脆弱,以坚硬的脊梁担当责任。

责任是我们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个人也都在承担着相应的责任。人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大至对国家和社会。此外,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对全人类的伟大事业负责。

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邓小平在经历了几次重挫后,仍然没有卸下祖国人民赋予他的重大责任,凭着一种能屈能伸的顽强意志及过人的雄才胆略,致力于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挽救了中国。这叫责任。

责任体现了一个人的心态、态度、原则、作风、风格、习惯、思想。责任能让人离成功更近。对于学生来说,有了责任才能学好。有了责任才是成长了。成长了就是有责任了。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

人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

三、超越空想,以实际的行动书写忠诚。

三国时期,袁绍手下的重臣审配,当时袁绍已经死了,他辅佐袁尚,袁尚在城外被曹操击败,当时袁尚只想着逃命放弃了邺城,可是审配一直不放弃,因为他知道邺城是袁家的首府,也是河北的门户,命门,一旦放弃,袁家就彻底失败了,所以他只带领城中的残兵守城,曹操大军多次攻城都被他击退,后来他的侄子审荣贪图富贵,出卖了他,开打了城门,当时曹操极度欣赏他,说要给他很多赏赐,然后重用他,可是他就是不降,后来曹操要杀他的时候,他还说:“我的主公(袁绍)的坟墓在北方,我一定要向着北方死去!”后来曹操同意了他。

这是一则关于忠诚的故事。纵观古今,多少人用生命唱响了忠诚的强音,多少人用他们的壮举诠释了忠诚的命意,多少人用他们最后的声音,他们永恒的忠诚,感动了我们,使我们潸然泪下。

忠诚是什么?忠诚是成长中的我们对祖国不变的誓言,即使脚踏荆棘也绝不后悔;忠诚是道路上的挫折对信念千百次的锤炼,即使大雪迷途也绝不半路折中;忠诚是战场里的水火对生命无情的考验,即使舍弃生命也绝不退缩胆怯。

忠诚是一种人格特质,它能给人带来一种自我满足感,更加懂得自重,它是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的精神力量。与忠诚一直相伴的是努力,忠诚是当今社会弥足珍贵的高尚品德。而且,在危难时刻,这种忠诚会显现出它更大的价值。忠诚是建党立业的需要,也是每个人的需要。

经过这次党课的学习,各位老师对党的精辟解析,独到的见解和大量的旁征博引,让我深受鼓舞和教育。使我对党组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使我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坚定了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感觉自己的思想收到了升华。

我们大学生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前来说,我认为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知道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努力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中国共产党从1920xx年七月成立至今,始终站在中国革命的最前列,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进行了20xx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又用50多年的时间建成了初步繁荣的社会主义中国。这期间虽然有挫折、问题,但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不断通过实践完善自己的理论,逐步确立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始终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正因为这些我党才成为世界第一大党,才能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指引中国走向富强的社会主义,才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前途,所以从根本上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现在的一切。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应该怎样做呢?我认为首先应该从思想道德修养上提高自己。一个人必须有高尚的情操,因此一个共产党员更应该注意到这一点,一个没有道德的人怎么能让人民相信,怎么能让党接受呢?因此我在今后的生活中会努力培养自己道德情操。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决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思想来要求自己,争取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有思想的“四有”新人。

其次还要加强理论学习,正确分析当前世界和国家问题。在努力学习党的章程的同时还需认真思考,我们当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党,是时刻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党无时无刻不再进步,我们这些快要加入这支队伍的同志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拒绝并且严格反对一切不利与我党的活动。时刻牢记党对我们的要求,求真务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优秀传统,一定要进一步发展,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不端为我们当增添新的力量。

最后要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最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有这样的理想就有了立党之本,就能够自觉地、满腔热情的为党的事业而奋斗。共产党坚定理念,一定要把党的最高纲领与实现党在现阶段的任务统一起来,既要胸怀实现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更要坚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脚踏实地的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努力奋斗,扎扎实实的做好每一份工作。

12月13日,xx县委组织部“组工讲堂”第一期正式开讲,县委、组织部长王润军同志以《理想信念引领青年干部奋发有为》为题讲了党课。

党课从经济新常态、政治新常态引入,深入浅出的分析了当前青年干部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对青年干部如何自我调适适应新常态、新要求做了贴合实际的指导,对青年干部如何创新实干、奋发有为做了可操作性很强的讲解。

听了这节党课,我获益良多,同时感觉到了肩上责任的重大。以前觉得自己是一名年轻同志,什么事情都有部领导和组室领导谋划安排,自己只要按领导要求做好本职就行了。但这次党课使我认识到,作为青年干部,更要以理想信念为引领以道德修养为支撑,勇于担当、扎实学习、强化修养,做奋发有为组工干部。

一是青年干部要勇于担当,工作上能独挡一面听党课《理想信念引领青年奋发有为》有感听党课《理想信念引领青年奋发有为》有感。青年干部是各项工作中的生力军,要积极接受组织给予的锻炼机会,敢于担当、敢为人先,不仅是肯于奉献的职业操守,更是事不避难、勇于担责的政治素养。必须以一种脱胎换骨、披肝沥胆的气度,一种百舸竞流、创先争优的雄心,做到立说立行,不说少说“不能办”,多思多想“怎么办”,敢于向自己叫板,敢于向自我挑战,不论条件多么困难,都要担当奋进;不论征程多曲折,都要冲锋陷阵,自觉做到先人一步,胜人一筹。

三是青年干部要强化修养,练就过硬工作作风听党课《理想信念引领青年奋发有为》有感。

心得体会。

良好的修养和优良的作风是干好工作的必备条件,对于青年干部的成长更显得尤为重要要少应酬玩乐、多学习思考,少浮躁功利、多平和淡然,少自满自负、多自省自警坚决克服青年干部身上容易产生的眼高手低,不能俯下身子扎实干事,不能沉下心解决问题,推诿逃避等问题严于律己,遵守法律法规和机关内部的管理制度,以优良的作风争创一流业绩。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党课

从我们儿时记事起,便已经有了理想的概念:长大后我要成为一名老师,为学生传授知识;长大后我要成为一名医生,利用自己高超的医术,为病患接触痛楚;长大后我要......

儿时的种种想法我们依然能够清晰地记得,那幼稚纯真年代里的想法,总能带给我们一丝的感动,感动于那已经随时间凋落的稚梦......虽然已逝,但仍然牵动你我的心。

何谓理想?又何谓理想主义?

“理想”是人们追求社会或事物合理性、完满性、完美性并且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美好向往和愿望。其意义在于为平淡的生活中提供美好的希望,为不完美的现实提供完满的参照,从而促使人们努力追求完美。人人都渴望美好,渴望彼此之间受到尊重,渴望这个世界在真善美的气氛下长长久久的走下去。理想是对美好的追求,是精神层次上更高的需要。他需要被满足。没有理想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如同没有车轮的汽车,他是跑不了的。

对于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有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主义”是社会理想的集合,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寄予美好希望并努力追求之所持的价值观念体系。由此说来,理想—即对一切美好的追求,构成了理想主义。理想主义精神也就是我们在追求理想时,我们对待事物的一种价值判断的标准,是促使我们大学生据此采取行动的基本信念、基本态度和基本准则。他指引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如人生的一座灯塔。无论前方有什么在阻挡着我们,他都会一如既往地为我们指明方向。

但就如同一座灯塔一样,我们要一刻不停地给灯塔输送灯油,他才能燃起那星星之火,点亮那燎原之势。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也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们应该好好把握大学的学习时光,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并同时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的磨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主体意识,以引导自己处理问题,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同时,拥有能力的实践、实用、实干的人才首先必须是有思想的,否则的话也是平庸的,而这种“有思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理想主义精神所焕发的光芒。我们有必要在喧闹浮躁、变迁加速的社会环境中安静下来,宁静致远,重新思考有关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以及我们进入的宗旨和真谛,以此寻求加强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明确我们当代大学自身负有怎样的责任。

不能否认,在经院人的骨血之中和灵魂深处已经存在着理想主义精神的基因和细胞,我们之所以要“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就是因为我们要具有谋求长远发展和追求远大目标的大理想,就是因为我们要具备理想主义的坚定信念和理想主义的奉献精神。只是我们更期待这种理想主义精神的基因和细胞能以更加顽强的生命力进一步生根发芽,开枝散叶,长成茂密森林,形成蔚为壮观的大气候,要让理想主义精神成为我们每一个经院人高度的理想自觉。因此,在学校党委的指挥和带领下,充分发挥基于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的发展强势,并充分发挥这种发展强势的巨大的凝聚力量和强大的推动力量,推进我校理想主义精神的高度内化,让理想主义精神成为经院人普遍的思想共识和高度的理想自觉,从而创造强大的精神合力,为促进学校的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巨大动力。

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力量,我们既是理想主义精神的最终受益人也是弘扬理想主义精神的直接推动者。理想主义精神只有在我们青年大学生身上得到了体现和弘扬,我们的理想主义追求才能形成不竭的源流和长久的生命力。感受过世界历史名校浓郁文化氛围的人无不认为:那些世界名校大学生身上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内化在他们心灵深处的理想主义精神,他们因此而求完美、而有教养、而更加儒雅。

作为一名党员和学生干部,我们要善于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积累,形成规范;要加强沟通与培训,做到共同提高和工作整体提升;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处理各种关系时,关键是把个体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工作心态,做到敢想敢干,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使个人的能力水平在团的岗位上切实得到锻炼和提高。

同时,也应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要通过阅读学会介绍、学会评价、学会综述;在校期间要通过读书,帮助我们自己学会用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指导自己认识社会、处理问题。

最后,作为学生干部,我们应加强演讲和口才训练,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大学学生干部,我要努力学习文化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我们的道德素养。我相信,只要我们怀着我们的理想,我们一定会达到我们的理想。做一名合格的当代大学生和学生干部。

理想信念信仰党课心得

12月13日,xx县委组织部“组工讲堂”第一期正式开讲,县委、组织部长王润军同志以《理想信念引领青年干部奋发有为》为题讲了党课。

党课从经济新常态、政治新常态引入,深入浅出的分析了当前青年干部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对青年干部如何自我调适适应新常态、新要求做了贴合实际的指导,对青年干部如何创新实干、奋发有为做了可操作性很强的讲解。

听了这节党课,我获益良多,同时感觉到了肩上责任的重大。以前觉得自己是一名年轻同志,什么事情都有部领导和组室领导谋划安排,自己只要按领导要求做好本职就行了。但这次党课使我认识到,作为青年干部,更要以理想信念为引领以道德修养为支撑,勇于担当、扎实学习、强化修养,做奋发有为组工干部。

一是青年干部要勇于担当,工作上能独挡一面听党课《理想信念引领青年奋发有为》有感听党课《理想信念引领青年奋发有为》有感。青年干部是各项工作中的生力军,要积极接受组织给予的锻炼机会,敢于担当、敢为人先,不仅是肯于奉献的职业操守,更是事不避难、勇于担责的政治素养。必须以一种脱胎换骨、披肝沥胆的气度,一种百舸竞流、创先争优的雄心,做到立说立行,不说少说“不能办”,多思多想“怎么办”,敢于向自己叫板,敢于向自我挑战,不论条件多么困难,都要担当奋进;不论征程多曲折,都要冲锋陷阵,自觉做到先人一步,胜人一筹。

三是青年干部要强化修养,练就过硬工作作风听党课《理想信念引领青年奋发有为》有感心得体会。良好的修养和优良的作风是干好工作的必备条件,对于青年干部的成长更显得尤为重要。要少应酬玩乐、多学习思考,少浮躁功利、多平和淡然,少自满自负、多自省自警。坚决克服青年干部身上容易产生的眼高手低,不能俯下身子扎实干事,不能沉下心解决问题,推诿逃避等问题。严于律己,遵守法律法规和机关内部的管理制度,以优良的作风争创一流业绩。

党员心得体会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本学期,多次组织开展人员思想及安全形势分析会,使党支部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确保人员思想稳定。于此工作基础上,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党支部应该在进行专题思想教育的同时,一些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认可,更好的树立信念,这样,才能拧成一股绳,共同筑牢信仰之基。

落实民主集中制,促进上下两级共同发展。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施行以来,各机构运转正常,队内自治状况良好,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临近学期末,让学生们对干部们进行了民主测评,切实落实了民主集中制。在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即发现有些学生骨干不敢管、不敢为的问题。下个学期将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整改进。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党内生活质量。

新的政治理论,切实将上级对我们的政治要求落在了实处,也为更加严实的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保障。

以团结彰显格局,用团结实现共进。

在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迈上强军兴军新征程之际,团结带领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不容懈怠的任务。积极组织团队建设,团结党支部成员一起为集体的和谐共同奋斗。经常和成员们谈心,了解大家的生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营造一个齐心、团结的党内氛围。在团队建设上,认清自己的身份,既作为带头人,又以兄长的身份引导大家。但是,由于相处时间尚短,交流机会不是很多,还没能深入了解大家,所以在日后更应当关注大家工作和生活上出现的问题,做到党内团结、上下齐心。

了解重大问题,全面研讨可行措施。

组织班子成员对相关方面问题进行讨论,使成员充分认识到面对的挑战,不仅对这些重大问题有了解,更要有心理戒备。同时,在面对这些挑战时知道应该怎么做。如安全问题方面,在充分了解当前安全形势情况下,组织讨论目前存在的安全隐患,共同出谋献策、解决问题。不足的一点是,对重大问题的讨论不够及时,在等到有案例发生后才能真正开始重视。

严格律己修身,坚持养成优良作风。

党规党纪、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保证自己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自觉以党的教导规范自身行为。

坚持对内从严管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党委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主体”,既包括各级党委,也包括班子中的全体成员;“责任”既包括党委领导班子的集体责任,也包括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还包括班子其他成员落实“一岗双责”、对分管职责范围的主要领导责任。党支部与骨干相结合,共同管理,建立了良好的管理机制,使得“责任”切实落到了实处。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党课心得

回顾**党的历史,回顾祖国的历史,尤其是祖国的近代史,除了感慨,更多的是一种感恩的情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按照局党组的安排,我们所积极学习了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两大课题”大讨论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提高了自身的党性修养,明确了自己的奋斗方向,有以下感想:

一、非常自豪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我们是光荣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战士,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将是我们一生的追求和奋斗目标,“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誓词,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能够从一个最开始只有50多党员的小党发展成为现在拥有超过6000万党员的执政党,所取得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没有革命先烈的舍生取义,大无畏的革命主义情怀,以及我们共产党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使命感,以中华民族的崛起,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为奋斗目标,勇于拼搏,开拓进取,以科学的共产主义思想武装我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经过漫长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驱逐了日本法西斯,建立了新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建立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在我们党九十年的奋斗历史中,无论是为民族解放而献身的革命烈士,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他们都用言行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就是:牢记党的宗旨,坚定革命信念。

二、立足本职工作,践行党的宗旨:我深知当今时代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没有丰富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过硬的工作能力,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党的事业做出贡献的。我积极主动地结合自己所担负的工作特点,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按原则,讲纪律,懂技巧来处理工作中遇见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素质,我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政治思想觉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有了全面的发展,这一切都与我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离不开的,与党组织的关怀与培养是分不开的,使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得到进一步改造,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加符合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作为一名党员,要特别讲求模范先锋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时刻注意保持与同事之间的良好关系。深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主动积极向同事学习,不断改造自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任何时候都不出现信念上的偏差,团结同事,密切联系群众,尽我所能做好一切。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经常地、大量地反映在本职工作上,落实到每一个党员的本职岗位中。党员形象,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岗位形象。一个党员在本职岗位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就为群众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劳动保障工作直接服务对象是广大劳动者,工作范围涉及千家万户,工作内容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基本条件。无论是就业、社会保障,还是协调劳动关系,都要把为劳动者谋利益作为我们的第一责任和最高追求,劳动保障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要统筹兼顾、妥善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利益。

三、理论联系实际,谱写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新篇章在战争年代,对共产党员的要求是不怕牺牲,冲锋在前;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要求共产党员身怀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努力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创造一流成绩。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是我党和国家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开局之年,繁重的劳动保障任务,对我们共产党员的工作能力要求更高。胡锦涛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这是对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明确劳动保障部门是党和政府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广大职工群众的一个重要窗口,劳动保障工作落实与否,窗口单位作风好坏,管理和服务质量优劣,依法行政水平高低,都直接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我们要站在新的起点和高度,以高度的责任感,认清形势,坚定信念,乐于奉献,自觉抵制市场经济中的各种诱惑,坚决反对理想模糊,信仰弱化,信念淡薄。一个党员干部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等于没有灵魂,迷失方向,迟早会发生问题。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也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背叛,是最可怕的背叛,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信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任何时候都丝毫不能动摇的。一个党员,如果在思想上动摇了这些根本的东西,也就动摇了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就必然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生产、工作、学习和一切社会活动中,起带头作用和骨干作用,加强对科技知识、业务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对于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正,不断提高自我党性修养,牢固构筑自身思想防线,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为维护好、发展好我党的事业努力进取。

筑牢信仰之基理想心得体会

信仰是人类内心的一种深刻体验,是我们与上帝、佛祖、道祖等神灵之间的一种联系,无论个人和社会都需要信仰来获得力量和方向。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在忙碌奔波中很容易迷失信仰,因此我们需要筑牢信仰的基石,这才能保持自己的坚定信念和信仰。

第二段:信仰的重要性。

信仰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支撑,是人类文化中最迷人、最动人的精神支柱。有信仰的人通过不断的努力和信仰的指引来获得灵性上的满足,可以渡过任何难关,保持一颗健康、积极和正常的心态。

信仰是精神归宿,我们应该从内心深处去挖掘和发掘自己的信仰,从而让自己的信仰获得更稳定的信仰基石。我们可以通过读书、看电影、听讲座、踏实工作等方式来深入挖掘自己的信仰,从而建立起自己靠近上帝、佛祖、道祖等神灵的基石。

第四段:不得放弃信仰。

在现代社会中很容易出现信仰困惑、迷茫、衰退等问题,尤其是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这时候我们更应该坚定自己的信仰,绝不放弃。要清楚认识到信仰的重要意义,坚定信仰是生命的意义所在,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深层次的振奋和力量。

第五段:结尾。

综上所述,信仰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我们超越物质和俗世场景的支撑,我们要筑牢信仰之基,在信仰基石上坚定自我,不断向上迈进,实现自己的目标。信仰不仅是精神力量的源泉,更是人生愉悦和幸福的基石。因此我们应该时刻筑牢自己的信仰之基,让心灵之树长成茂盛的树冠,绽放出色彩斑斓的生机和光芒。

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以媒介融合为特征的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全媒体既包括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也包括网络、手机和移动终端等新兴媒体,通过文字、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的有机融合,形成了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独特优势,已迅速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全媒体融合的时代语境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要实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必须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改革体制机制,再造生产流程,形成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科学高效的传播矩阵。在构建这一传播体系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关键、机制是根本的观念,既要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干劲足的宣传工作队伍,又要建立健全决策流程与管理规范,还要加强信息沟通、事务协调与检查监督,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完善的机制保障。

不断创新和丰富传播内容。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实践需要新理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够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打牢思想根基、提供坚强保证。要让主流意识形态工作为人们所认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在传播内容、话题选择和议程设置上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期待、愿望与要求,密切关注群众所关心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热点问题,及时为群众答疑解难和排忧解惑。同时,要注意运用生动活泼的实践案例或群众身边的真实故事来加以分析说明,切忌空谈或者套用过时的理论。

注重传播方式的发展变革。强化组织传播。组织传播以往一直都是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形式,通过发布文件、集中学习、开会宣讲、座谈讲解等方式进行,现在仍然需要继续坚持并不断改进和提高。注重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常见而且有效的社会活动,主要采用访问、面谈、书信、电话和视频等方式进行,既可以充分地发表意见,又有较强的互动性,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入脑入心。改善公共传播。要积极拓展和不断完善公共传播的有效平台,注重发挥新闻媒体、图书馆、文博馆和红色文化基地等的传播与教育功能,使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路径更加广阔。

实现媒介形式的多样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必须大力拓展媒介渠道,实现媒介形式的多样化。既要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优势,又要借助网络、手机和移动终端等新媒体渠道,还要进一步拓展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实现纸质、电子与实物等多种媒介的有机整合,建构起多样化、立体化的传播方式。

建立互动与反馈机制。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过去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通常是单向直线式,往往忽略普通群众的反馈意见,难以实现交流互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社区、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与政府机关、媒体单位等进行交流互动,发表观点、意见和建议。因此,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针对性,必须尽快建立互动与反馈机制,拓展信息交流的有效通道,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实时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并在交流反馈的过程中使党的路线方针为群众所理解和接受。

在以媒介融合为标志的全媒体时代,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积极探索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策略,大力建构科学高效的传播体系,不断加强传播内容与方式的改革创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研讨材料

《党章》明确规定,共产党员要具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理想信念是做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历史上,仁志士、革命先烈在生死头头威武不屈,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坚贞不渝,矢志不移。在社会义建设和改革中,许许多多共产党员能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无不因为有崇高的理想和紧定的信念支撑与激励。

每个人在现实环境中都会面临一些诱惑,处理不好,就会迷失方面。在市场经济经冲击下,一些党员干部丧失了共产党员应有的理想信念,在权利和金钱的考验面前败下阵来,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严重,甚至腐败坠落,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加强共产党员社会主义价人生观、价值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观教育,坚定党员干部理想念至关重要。

一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要教育党员干部正确认识金钱的两重性,使其明白金钱是人民富裕程度标尺,同时金钱具有腐蚀性、危害性,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同时要教育党员干部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舍财帮穷,做好致富带头人,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个人价值体现在社会价值的实现过程中。

二是要加强对党员干部权利观的教育。要求党员干部大兴调研之风,结合工作职责,带着课题深入基层,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保证党的政策和工作最大限度地符合民意。要教育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全民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观,明白权力是人民给予的,权力是为人民所有,是为人民谋利的。

总之,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按照党章的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完善。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的每一项工作,使自己的工作符合党和人民的利益,让党和人民满意。要淡薄名利,勤政谦政,践行宗旨,才能说自己真正具有了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筑牢信仰之基党课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00字)。

党课是党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培养干部、加强党风党纪建设的关键环节。最近,我参加了一门名为“筑牢信仰之基”的党课,深感受益匪浅。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信仰的根本意义的认知,充分认识到只有坚定的信仰,才能做到对党绝对忠诚。

第二段:党课内容及感悟(300字)。

这门党课主要围绕党的信仰和党的忠诚展开,通过深入解读党章党规和党史,我们了解到,党的信仰是党员的灵魂,是党员精神上的寄托。党的信仰不仅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信仰,更是对党的事业和党的领导的坚定信仰。课程还通过实例分析了一些典型案例,强调了党员坚守党的信仰并以此为准则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深刻认识到党的忠诚不仅是口头的,更是行动上的。只有坚决践行党的信仰和忠诚,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

第三段:党的信仰的重要性(300字)。

党的信仰是一种坚定的信仰,是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追求。只有坚定的信仰才能鞭策我们不断前进,面对挫折与困难时,始终保持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同时,党的信仰也是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认同,是对党的领导的无条件拥护和坚定支持。坚持党的信仰,就是将个人的利益与党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为党的事业做出贡献。

第四段:党的忠诚的履行方式(300字)。

党的忠诚是党员对党绝对忠诚,始终保持对党的信仰始终如一的一种要求。忠诚的履行方式包括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服从党的安排和指示,积极参与党的各项活动,始终保持对党中央和上级组织的忠诚和信任。同时,党员要端正思想态度,保持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态度,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养成党员的忠诚之心,才能更好地践行党的信仰,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

第五段:个人感受与总结(200字)。

通过参加这门党课,“筑牢信仰之基”,我深刻意识到党的信仰和党的忠诚对每一位党员都是至关重要的。坚守党的信仰,始终保持党的忠诚,是我们作为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同时,学习这门课程也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党的意义和党的伟大,激发了我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心和决心。我将积极践行党的信仰和党的忠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党的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只有如此,才能筑牢信仰之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全文(100字)。

通过这门党课,“筑牢信仰之基”,深化了对党的信仰和党的忠诚的理解。党的信仰是党员的灵魂,是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动力;党的忠诚是党员对党的绝对忠诚,是个人对党的信仰的具体履行。只有坚定信仰,践行忠诚,才能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

“做人的工作”“筑牢精神之基”“坚定理想信念”等重要观点和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真理性、规律性和战略性,对于促进全党和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坚定信仰,唱响主旋律。

“精神之基”与“理想信念”是紧密联系的。“理想信念”不是对“经验”的简单照搬,而是存在于不断的理性探索之中;不是“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而是“转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园中”。我们穿越哲学家们这些形而上的艰深话语,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难发现,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以及全体人民的精神追求。甚至可以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克服着各种各样的困难,迎难而上,不畏艰险。不管在哪个阶段,之所以能取得不断的胜利,无不因为坚持了理想信念,在理想信念中获取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精神财富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只有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才会有强大的精神免疫力和精神抵抗力,奋斗在前进的路上。

精诚团结,增强凝聚力。

回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每逢人民精诚团结、进取精神不断勃发的历史时刻,我们就能创造一个个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每当人们精神萎靡、思想涣散,我们往往会面临危机与磨难。

然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艰难而不衰,之所以能千锤百炼而勇敢,根本原因就在于贯穿中华民族创造、奋斗、团结、梦想历程的一条主线,是人心凝聚、信念坚强、精神挺拔。

今天,在全新的历史方位上,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如何解开思想困惑,扫除认知误区,如何凝聚人心和共识,如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都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解决实际问题又要解决思想问题,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既要积极主动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又要有效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既要矢志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又要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党的坚强有力的宣传思想工作,营造党和人民精诚团结的良好氛围,把中华民族亘古以来业已形成的创造精神、团结精神、奋斗精神,转化为新时代全党和全体人民坚定的精神追求。

不断奋斗,积聚正能量。

精神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精神的承担者是人,“精神”转化为“物质”的途径是实践。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积聚正能量。

忙碌在各自工作岗位的党员干部,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努力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撸起袖子加油干”,敢作敢为,善作善为,面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冲锋在前,面对艰难险阻奋战在先,以实际行动传递信心和信仰、凝聚奋进的精神力量。

广大劳作在生产一线的工人,必须以中国领导阶级的高瞻远瞩、主人翁的博大胸襟和使命担当,挺起宽厚的肩膀,以劳动模范为榜样,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带头把全党全国人民的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用辛勤劳动追求梦想,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以卓越的劳动创造,争做新时代的大国工匠。

广大耕耘在田间地头的农民,必须以工人阶级同盟军的忠诚与情怀,在“绿水青山”中,发现和创造“金山银山”,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火热实践,始终保持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扎根沃土、热爱农村农业,学习适用技术、熟悉经营管理,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希望的田野,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美丽的家园。

广大拼搏在社会主义市场大潮中的企业家,必须发扬企业家精神,坚守实业报国、实业兴国的崇高追求,立足主业、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始终敬畏契约和信用,勇于承担肩头的责任,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中,争做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敢闯敢试、勇搏激流、实现自我价值、奉献社会发展的时代新锐。

广大埋头在创新攻关中的科研人员,必须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和志存高远的人民情怀,牢记“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的重托,积极投身自主创新的主战场,树立大志向、甘坐冷板凳,瞄准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潜心钻研、孜孜求索、精诚协作,勇攀科技新高峰,建功立业新时代。

广大凭窗苦读憧憬未来的青年学生,必须牢记“少年强则国强”的箴言,珍惜时代赋予的难得机遇,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为强国复兴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始终保持年少锐气、青春朝气,以时代新人的姿态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传承弘扬“红船精神”,矢志不渝、不断奋斗、永远奋斗。只要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以此筑牢时代精神之基,我们就能在任何风险考验面前,不为所动、不为所困、不为所扰、不为所惑,就能完成时代赋予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美好成果,就会在中国大地上不断涌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以媒介融合为特征的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全媒体既包括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也包括网络、手机和移动终端等新兴媒体,通过文字、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的有机融合,形成了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独特优势,已迅速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全媒体融合的时代语境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指出,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要实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必须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改革体制机制,再造生产流程,形成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科学高效的传播矩阵。在构建这一传播体系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关键、机制是根本的观念,既要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干劲足的宣传工作队伍,又要建立健全决策流程与管理规范,还要加强信息沟通、事务协调与检查监督,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完善的机制保障。

不断创新和丰富传播内容。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实践需要新理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够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打牢思想根基、提供坚强保证。要让主流意识形态工作为人们所认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在传播内容、话题选择和议程设置上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期待、愿望与要求,密切关注群众所关心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热点问题,及时为群众答疑解难和排忧解惑。同时,要注意运用生动活泼的实践案例或群众身边的真实故事来加以分析说明,切忌空谈或者套用过时的理论。

注重传播方式的发展变革。强化组织传播。组织传播以往一直都是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形式,通过发布文件、集中学习、开会宣讲、座谈讲解等方式进行,现在仍然需要继续坚持并不断改进和提高。注重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常见而且有效的社会活动,主要采用访问、面谈、书信、电话和视频等方式进行,既可以充分地发表意见,又有较强的互动性,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入脑入心。改善公共传播。要积极拓展和不断完善公共传播的有效平台,注重发挥新闻媒体、图书馆、文博馆和红色文化基地等的传播与教育功能,使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路径更加广阔。

实现媒介形式的多样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必须大力拓展媒介渠道,实现媒介形式的多样化。既要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优势,又要借助网络、手机和移动终端等新媒体渠道,还要进一步拓展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实现纸质、电子与实物等多种媒介的有机整合,建构起多样化、立体化的传播方式。

建立互动与反馈机制。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过去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通常是单向直线式,往往忽略普通群众的反馈意见,难以实现交流互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社区、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与政府机关、媒体单位等进行交流互动,发表观点、意见和建议。因此,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针对性,必须尽快建立互动与反馈机制,拓展信息交流的有效通道,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实时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并在交流反馈的过程中使党的路线方针为群众所理解和接受。

在以媒介融合为标志的全媒体时代,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积极探索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策略,大力建构科学高效的传播体系,不断加强传播内容与方式的改革创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一重要论述,十分深刻地阐明了目前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特征,同时也指明了新时代我们党所担负的伟大历史使命。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终于站了起来,结束了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20xx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xx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接近联合国划分的富足标准。党的xx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各项民生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普通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13.5亿人。我们实现了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

回顾历史,我们理所应当有这样的自信:“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要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体而言,要分两步走:第一个阶段,从20xx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

要实现上述宏伟目标,就必须深刻把握“强起来”的实质内涵,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数量之强与质量之强。如果说,在“富起来”的阶段,我们更多注重的是将蛋糕做大的数量之强,那么,在走向强起来的阶段,我们则必须注重发展的质量之强。为此,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数量和规模扩张型向质量和效益提升型的根本转变,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其中关键,是要注重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发展,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使经济发展建立在可靠、持久的基础之上。

经济之强与生态之强。如果说,在“富起来”的阶段,我们更多的是追求经济高速增长,那么,在走向强起来的阶段,我们必须补生态文明建设之课,走绿色发展之路。我国人均资源严重短缺,目前我国人均占有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占有淡水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0%。但与此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单位gdp创造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因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对中国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为了真正能够“强起来”,我们必须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花大力气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让中国的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

物质之强与精神之强。如果说,在“富起来”的阶段,我们更注重的是物质财富的创造以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那么在走向强起来的阶段,我们则更应注重精神财富的创造和文化建设,满足人们的精神所需。文化兴则国运兴,精神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精神强大是国家强大的前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同样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一个大国,我们亟须通过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培养起成熟的大国心态。与民族复兴相适应的大国心态,不是靠喊几句。

口号。

就能形成的,也不可能随着国力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产生,它需要培育与涵养,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以理性的精神进行反思和重建,从而奠定民族复兴的文化基础。

国内之强与国际之强。如果说,在“富起来”的阶段,我们更多的是眼光向内,通过对外开放,引入国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促进中国综合国力的成长,那么在走向强起来的阶段,我们在注重国内建设的同时,还要更多将眼光朝外,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势必要更多地走出去,更多地参与、引领全球治理进程,更多地在国际事务中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种负责任大国,绝不是要恃强凌弱、以大欺小、搞霸权主义,而是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各国风雨同舟、携手同行,共同建设人类的美好家园。

值得注意的是,实现“强起来”的阶段,既是我们攻坚克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同时也是充满风险、充满挑战的时代。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我们的目标,越是接近民族复兴的山巅,各种不可预测的复杂因素也将增多,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将越大。

我们曾以“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来形容中国近代走过的艰难历程,而在当下,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又是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另一方面,单边主义、保守主义、逆全球化倾向沉渣泛起。为此,我们必须“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增强全民族清醒感、紧迫感、危机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和韧劲,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抓住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继续扩大改革开放,继续融入国际潮流,使中国持续走向繁荣富强,为人类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全面依法治国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加深理解、准确把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指出,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就是为了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工作布局、重点任务,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法治保障。

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更好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研究制定法治中国建设长期的工作布局、发展规划,谋划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做好全面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运筹谋划、科学决策,实现集中领导、高效决策、统一部署;有利于统筹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法治建设总体进程、人民群众多方面诉求等因素,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科学立法工作,完善立法规划,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约束机制;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深入研究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加快构建权责一致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和法治人才培养;等等。所有这些工作只有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才能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法治强则国家强,法治兴则国家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法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就要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继续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是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定,是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举措,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面依法治国必将在我国展开壮阔的历史画卷。

内容提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为了快速发展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需要调整所有制结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各种生产资源。我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思想不断解放、理论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推进的改革发展过程中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表明,既不搞单一公有制也不搞私有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功。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仍然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在改革开放40年不断推进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中,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无疑是一项重大成就。正如所指出的,“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关系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调整所有制结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针对过去把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也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加以限制的做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这为个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依据,为调整所有制结构打开了突破口。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脱胎于生产力极端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私有制的存在,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生产力发展不够高的结果。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落后的条件下,不可能存在私有制;同样道理,在社会主义社会要以公有制完全取代私有制,必须以生产力高度发展为条件。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回答“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的问题时明确指出,“不,不能,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着力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就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各种生产资源。为此,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中国实际,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改变原来“一大二公”的所有制模式,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既鼓励和引导国内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发展,又积极引进外资企业来我国发展。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是为了解放被传统体制束缚的生产力,需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此,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又要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一开始只允许个体经济存在与发展,到允许私营经济发展,再到鼓励外资的引进与发展;从界定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或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到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实践中的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到在理论上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两个毫不动摇”;从市场调节和市场经济概念的提出,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再到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思想不断解放、理论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推进的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提出的。在实践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增加供给、满足需要、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搞活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理论上,还需要突破社会主义与私有制不相容的传统观念,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我们党根据我国生产力落后的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提出。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论述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说明了当时的国情:我国10亿多人口,8亿在农村,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还存在落后于现代水平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业。还存在大量贫困人口和不少文盲半文盲。与基本国情相联系,进一步阐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利用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的作用。为了快速发展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就需要进行改革开放,就需要调整所有制结构,既不搞单一公有制,也不搞私有化,而是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们进行的改革,“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至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所决定的”。这里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并对其积极作用进行了论述。1997年党的xx大报告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xx大以来,多次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作出重要论述,指出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它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其次,它指导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第三,它为在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四,它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制度前提和积极因素;第五,它为我国消除贫穷落后、解决温饱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现实条件。

在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与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切相关。其中,既有以国有经济为主的公有制经济的贡献,也有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表明既不搞单一公有制也不搞私有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功。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仍然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首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应当认识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都是不可替代的,要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的,要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良性竞争、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党的xx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是我们党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其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意味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而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相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言的。原来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生产力非常落后,连低端低质的供给也不能满足人民低水平的物质文化需要。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中高端生产力相对不足,低端低质产品过剩而高端高质产品供给不够充分,不能满足人民提高了的美好生活需要,因而形成了供给和需求新的不平衡。还应看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也需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把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动力都充分激发出来,共同致力于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共同推动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到20xx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法治信仰心得体会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确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就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矢志不渝地献身于伟大的事业而不畏任何艰险。有的党员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说到底,还是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

我们平时讲,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就是说人要有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目标和追求,活着只是为了吃饭,今朝有酒今朝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只能是行尸走肉,就像一首流行歌曲中所唱的那样:“无魄有体就像稻草人”。有的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人们都注重物质利益,讲理想信念不实惠。于是舍“义”取“利”,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冲在前面,对自己无利的事则躲得老远。殊不知,不讲理想信念,只讲实惠,全国人民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动力,我们的事业也就失去了旗帜和灵魂。也有的人很有“理想”和“志向”,但他们的“理想”始终围着“我”字转,事事以“我”为中心,搞自我设计,打个人的小算盘,时刻想的是“我”要当多大官,“我”要发多大财。为了自己“目标”的实现,不惜违犯党纪国法。其结果,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胡长青、成克杰、李真之流的堕落,就是很好的例证。丧失理想信念就意味着背叛,意味着蜕化变质的开端。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坚定理想信念,重要的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共产党员必须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之上。。作为军队的党员干部,更应该做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面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考验,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自觉地加强科学理论的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和世界观的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带头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动摇,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不动摇,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指挥不动摇,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地听党的话、跟党走。

坚定理想信念,必须与求真务实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努力奋斗。应该明白,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在现阶段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就应该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而奋斗,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而贡献力量。对我们人民军队来说,就是要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切实完成打得赢、不变质两大历史使命。

坚定理想信念,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有的人立志不可谓不高远,但就是不愿意为实现崇高的理想而付出自己的艰苦努力,不能把个人理想融入党的最高理想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不能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之台,起于垒土”。如果只在口头上讲“为共产主义而奋斗”,行动中却自私自利,不愿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点点爱心;一心要成就惊天动地的伟业,却不肯一点一滴地学习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本领;整日想着成为名扬天下的英雄,本职工作却做得一塌糊涂,那么,再远大、再崇高的理想也只能归之于想入非非的空谈妄想。

理想信念是人们向往、追求和奋斗的根本目标,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更是一个人进行各种行为的支撑和动力。对一个人来说,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失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样,对一个政党来说,倘若没有正确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失去奋斗的目标、偏离前进的方向,就会丧失先进性和存在的依据。

在我国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党员如果没有确立这个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失去方向,而放弃现实理想信念,实现远大理想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然而我会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求自己,体会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高尚情操。只有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才有了立身之本,就能够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学习,我明白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一定要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生活在社会的浪潮里,有太多的干扰和诱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端正作风,太多的例子告诉我们,必须排除干扰,抵制诱惑。因此,我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做到爱岗敬业,尽心尽责。

作为一名新员工,公司要求我们到基层进行锻炼,基层的生活很艰苦,刚去的时候很多的不习惯,每天上山抄表,即使路再难走也要坚持,即使刮风下雨,烈日高照也要坚持,对于从没有吃过苦的我来说,这的确是一种考验,但我还是坚持了,是信念支撑着我,这也是作为一名党员对自己的要求,通过这样的磨练,我慢慢退却了以前的稚嫩,少了一些娇气,多了一份坚强。

然而,在生活工作中不断学习、改进和锻炼,也是提高自己党性修养的表现,学习求知就是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途径。我们在基层学习师傅们艰苦朴素的精神,学习师傅们对工作的坚持与热情,学习他们精湛的技术,学习同事们优秀的品格,学习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生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实践的过程。不学习,就要落伍。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要认真学习党史知识,加强对党光辉历程的了解,增强对党的感情。“鉴往知来,资政育人”这句话告诉我学习党的历史的重要性。只有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才能对党有更明确、更深刻的认识。学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激励自己的行动,体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知识、新问题层出不穷的当今时代,我更要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加强学习,学会学习,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不断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坚定理想信念,我们才能在长期的生活学习中继续前进,不断进步。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提高自己的能力,我们才能不脱离党,紧跟党的步伐,切实发挥自身的力量,积极完成各项任务,接受住党的考验。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提升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面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人民法院改革发展的时代任务,我们需要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通过读书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法治信仰,铸就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强化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提升公正司法的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发出通知,部署全国法院广泛开展“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法治信仰”全员读书活动。为此,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向全国法院广大干警发出以下倡议:

一、热爱读书,让读书成为生活方式。“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让我们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读书的优良传统,顺应当今社会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求,培养浓厚读书兴趣,养成良好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做到乐于读书、勤于读书、持之以恒读书,让我们的生活因为读书而更加充实、更有品味。在紧张工作之余,让我们少一些交际应酬,少一些上网刷屏,挤出时间拿起书本,静下心来沐浴书香,坚持每天读书一小时或者半小时,每月或者每季度读完一本书,日积月累,久久为功。

二、读精品书,从读书中汲取信仰力量。“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好书可以提升人的文化修养,塑造人的精神气质,引领人的精神追求。在各种书籍层出不穷、浩如烟海的今天,既应倡导开卷有益,更应倡导有选择地阅读有思想、有内涵、有筋骨、有品味的优秀图书。让我们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反映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著作,多读反映革命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多读反映革命先烈和英模人物崇高精神的优秀著作,多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法治文明成果的经典名著,陶冶思想情操,提升精神境界,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更好地凝聚起推动时代发展的正能量。

三、学思践悟,注重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读书不是为了休闲消遣,也不是装点门面。读书之要在于学用结合,从书籍中获得启发,到实践中检验真知,使我们更有效率地工作、更有质量地生活。让我们坚持阅读与思考相结合,注重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通过思考把书读活,真正从中获得思想和智慧的启迪,悟真理、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防止没有深度的简单浏览、没有思考的机械阅读。让我们坚持读书与运用相结合,通过读书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把素质转化为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四、注重交流,全员参与共建书香法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让我们既做好个性化的私人阅读,又积极参与团队化的读书交流活动,让思想和智慧在读书交流中不断增长,让大家在读书交流中共同提高。让我们把读书中的所思所悟所感,写成一篇篇体会文章,通过多种载体展示出来,与广大干警共同分享。让我们积极参与每周荐书、图书漂流、读书讲演、知识竞赛等活动,推动形成热爱读书的浓厚氛围,使各级法院飘逸浓郁书香、闪耀智慧光芒。

筑牢信仰之基党课心得体会

第一部分:介绍党课的重要性(200字)。

党课是党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筑牢信仰之基的重要途径。在党课中,我们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深入理解党的指导思想和纲领性文件,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觉悟。通过党课,我们可以了解党的历史和党的事业发展的进程,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信仰和价值观,增强对党的信仰和忠诚度。

第二部分:党课带给我的启发(300字)。

参加党课使我深受震撼和启发。在课堂上,通过对党的历史和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我们党的伟大和光荣。我们的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科学社会主义政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本质要求。党的领导使中国人民得以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推动中国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第三部分:党课的重要教育意义(300字)。

党课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党课教育是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途径。通过党课学习,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党的指导思想和纲领性文件,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党课教育可以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提高我们的理论素养和政治能力。

第四部分:党课对我的引领和激励(200字)。

党课真正领导了我。在党课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入党的责任与义务,明白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我要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为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民族的进步而努力奋斗。党课还激励我求真务实,奋发进取,要求在工作上求实效、在学习上求真知,做到知行合一,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要求。

筑牢信仰之基是我们党员的重要任务。只有坚定的信仰,才能使我们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一颗红心。信仰之基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党的事业意义和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信仰之基可以给予我们坚定的信心和毫不动摇的信念,使我们更加勇敢地面对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结:

党课是筑牢信仰之基的重要途径,通过党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党的指导思想和纲领性文件,增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信仰和价值观,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党课不仅具有重要教育意义,还能对我们起到引领和激励的作用,使我们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一颗红心。通过筑牢信仰之基,我们可以在党的旗帜下保持坚定的信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一重要论述,十分深刻地阐明了目前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特征,同时也指明了新时代我们党所担负的伟大历史使命。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终于站了起来,结束了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6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接近联合国划分的富足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各项民生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普通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13.5亿人。我们实现了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

回顾历史,我们理所应当有这样的自信:“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要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体而言,要分两步走: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

要实现上述宏伟目标,就必须深刻把握“强起来”的实质内涵,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数量之强与质量之强。如果说,在“富起来”的阶段,我们更多注重的是将蛋糕做大的数量之强,那么,在走向强起来的阶段,我们则必须注重发展的质量之强。为此,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数量和规模扩张型向质量和效益提升型的根本转变,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其中关键,是要注重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发展,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使经济发展建立在可靠、持久的基础之上。

经济之强与生态之强。如果说,在“富起来”的阶段,我们更多的是追求经济高速增长,那么,在走向强起来的阶段,我们必须补生态文明建设之课,走绿色发展之路。我国人均资源严重短缺,目前我国人均占有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占有淡水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0%。但与此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单位gdp创造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因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对中国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为了真正能够“强起来”,我们必须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花大力气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让中国的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

物质之强与精神之强。如果说,在“富起来”的阶段,我们更注重的是物质财富的创造以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那么在走向强起来的阶段,我们则更应注重精神财富的创造和文化建设,满足人们的精神所需。文化兴则国运兴,精神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精神强大是国家强大的前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同样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一个大国,我们亟须通过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培养起成熟的大国心态。与民族复兴相适应的大国心态,不是靠喊几句口号就能形成的,也不可能随着国力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产生,它需要培育与涵养,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以理性的精神进行反思和重建,从而奠定民族复兴的文化基础。

国内之强与国际之强。如果说,在“富起来”的阶段,我们更多的是眼光向内,通过对外开放,引入国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促进中国综合国力的成长,那么在走向强起来的阶段,我们在注重国内建设的同时,还要更多将眼光朝外,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势必要更多地走出去,更多地参与、引领全球治理进程,更多地在国际事务中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种负责任大国,绝不是要恃强凌弱、以大欺小、搞霸权主义,而是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各国风雨同舟、携手同行,共同建设人类的美好家园。

值得注意的是,实现“强起来”的阶段,既是我们攻坚克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同时也是充满风险、充满挑战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我们的目标,越是接近民族复兴的山巅,各种不可预测的复杂因素也将增多,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将越大。

我们曾以“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来形容中国近代走过的艰难历程,而在当下,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又是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另一方面,单边主义、保守主义、逆全球化倾向沉渣泛起。为此,我们必须“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增强全民族清醒感、紧迫感、危机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和韧劲,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抓住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继续扩大改革开放,继续融入国际潮流,使中国持续走向繁荣富强,为人类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内容提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为了快速发展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需要调整所有制结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各种生产资源。我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思想不断解放、理论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推进的改革发展过程中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表明,既不搞单一公有制也不搞私有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功。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仍然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在改革开放40年不断推进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中,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无疑是一项重大成就。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关系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调整所有制结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针对过去把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也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加以限制的做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这为个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依据,为调整所有制结构打开了突破口。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脱胎于生产力极端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私有制的存在,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生产力发展不够高的结果。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落后的条件下,不可能存在私有制;同样道理,在社会主义社会要以公有制完全取代私有制,必须以生产力高度发展为条件。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回答“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的问题时明确指出,“不,不能,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着力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就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各种生产资源。为此,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中国实际,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改变原来“一大二公”的所有制模式,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既鼓励和引导国内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发展,又积极引进外资企业来我国发展。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是为了解放被传统体制束缚的生产力,需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此,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又要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一开始只允许个体经济存在与发展,到允许私营经-§济发展,再到鼓励外资的引进与发展;从界定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或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到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实践中的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到在理论上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两个毫不动摇”;从市场调节和市场经济概念的提出,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再到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思想不断解放、理论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推进的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提出的。在实践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增加供给、满足需要、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搞活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理论上,还需要突破社会主义与私有制不相容的传统观念,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我们党根据我国生产力落后的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提出。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论述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说明了当时的国情:我国10亿多人口,8亿在农村,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还存在落后于现代水平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业。还存在大量贫困人口和不少文盲半文盲。与基本国情相联系,进一步阐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利用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的作用。为了快速发展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就需要进行改革开放,就需要调整所有制结构,既不搞单一公有制,也不搞私有化,而是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们进行的改革,“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至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所决定的”。这里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并对其积极作用进行了论述。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作出重要论述,指出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它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其次,它指导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第三,它为在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四,它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制度前提和积极因素;第五,它为我国消除贫穷落后、解决温饱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现实条件。

在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与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切相关。其中,既有以国有经济为主的公有制经济的贡献,也有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表明既不搞单一公有制也不搞私有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功。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仍然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首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应当认识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都是不可替代的,要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的,要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良性竞争、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是我们党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其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意味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而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相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言的。原来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生产力非常落后,连低端低质的供给也不能满足人民低水平的物质文化需要。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中高端生产力相对不足,低端低质产品过剩而高端高质产品供给不够充分,不能满足人民提高了的美好生活需要,因而形成了供给和需求新的不平衡。还应看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也需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把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动力都充分激发出来,共同致力于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共同推动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