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让美穿越学生的心灵学科论文(汇总17篇)

让美穿越学生的心灵学科论文(汇总17篇)

作者:碧墨

范文范本可以让我们在学习和写作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和质量。这些范文范本涵盖了各个领域,可以给我们提供丰富的参考素材。

击破学生的谎言学科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四个教育实例,介绍了如何应用追究击破法、落实击破法、模糊击破法和宽容击破法去击破学生的谎言,使其心服口服,从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击破谎言追究落实宽容。

学生违反了班规校纪,能主动找老师坦白的不多,相反,更多的同学是利用老师对他们的信任,编造谎言,掩盖事实,以躲过班主任的批评教育,逃避应有的处罚。如果老师武断地对学生下结论,又拿不出确凿的证据,不但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让其有抵触情绪,还往往适得其反,达不到应有的教育目的。那么,如何击破学生的谎言,使其心服口服,从而达成教育目标。结合这些年的一些教育经历,我谈几点个人做法:

一、追究击破法。

有些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校骗老师,家中骗家长。记得有一年带高一学生军训,开始几天同学们表现不错,到最后一两天,学生普遍感觉体力不支,身心疲惫。这时,就有几个怕吃苦的同学开始动摇了,随时找借口逃避军训,每次当面请假,都被我给挡回去了。到了检阅的前一天,终于苏某某受不了了,干脆来了个先斩后奏,直接不来参加军训了。到了训练场,我清点人数时发现她不在,马上打电话到她家又无人接听。到了放学时间,我又打电话过去,正好她父母下班回来,接了电话。一问才知道,她是按时到了学校的,这时刚刚回的家。我就让她自己接听了电话,“三对如面”的一聊,真相大白了。通过这件事以后,这位学生再也不敢撒谎哄骗老师、家长逃学了。

二、落实击破法。

许多学生犯错之后,只要老师没有足够的证据,她(他)会想尽千方百计撒谎搪塞,或者含糊其辞,让班主任老师无从下手处理问题。若班主任老师能主动搜集素材,核实事情真相,“事实胜于雄辩”,学生便会觉得老师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也就不敢轻易撒谎了。一次,由于我提前告诉学生本周的物理提高班因我有事耽搁,由另一位物理老师顶上,于是我班一女生便放心大胆的不来上课了,还私自溜出去上网聊天。到了晚上查寝室,我等到9:20还不见她的踪影,便打电话到她家,她母亲说在网上遇到过她的,加上我在女生寝室一直呆了半个多小时都不见其身影,这下我便心中有数了。事后,我问她为什么不来参加提高班?星期六放学后她都在干些什么?她理直气壮地告诉我她一直在寝室里洗衣服,晚上到街上买东西去了。我让其先好好想一想再说,她还是斩钉铁截地告诉我真的没干其它什么事,见她没有诚心坦白的意思,我便提醒了一句:“去网吧没有?”她一听,低下了头,脸红到了耳根,不好意思地说:“赵老师,对不起,以后我再也不敢了,我知道你肯定与我妈妈通过电话了。”后来,该同学上提高班再也没有缺席过。

三、模糊击破法。

学生撒谎之后,很在意班主任的反映,而学生的谎言又让班主任常常感到“棘手”,这时把话说得模糊些,让学生猜不透老师的心思,效果会更好。每天晚上按时休息,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我班有一寝室在开校之初老是静不下来,喜欢卧谈,还不时的爆发笑声,很令人头疼。一天晚上,该寝室出现了违纪现象,我一开始真有点气急败坏,恨不得一个个拉出去大骂一通。但转念一想,不落实到具体的人头上,没有违纪的会觉得委屈、冤枉。我把该寝室的同学都叫了出去,问:到底是谁违反了纪律?他们面面相觑,但都不吱声,明显是怕说出来得罪人。我只好说:“那这样吧,下来再单独给我反映情况,我去落实一下再说。”至于怎么落实,是同学举报,管理员说明,还是其它的,违了纪的学生猜不透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当天晚上,该寝室的一位同学就找到我坦白了:“赵老师,昨天晚上是我在寝室里打电话太久引起的违纪。”可见,班主任工作如果不实抓,学生的哄骗行为一旦得逞,便会让各种歪风邪气滋生漫延,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习惯。

四、宽容击破法。

许多学生有时犯了错误,当他们醒悟后往往后悔不已,这时的撒谎,多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并不是道德问题,若问题不严重,班主任应适当地宽容一些,鼓励学生说出事情的真相,这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某一年带高三,班上有一位尖子生,成绩一直不错,在绵阳一诊中还考了班上的`第一名,但二诊前的一段时间,他老是出现在课堂上打瞌睡的现象,他是走读生,我就问他在家休息的情况,他告诉我,每晚要学到快晚上12点了才睡觉。我以为他是因为学得太晚才导致白天精神状态不好的,就一边叮嘱家长让他晚上适当早一点休息,别学得太晚,以保证白天有个好的学习状态,一边提醒他提高学习效率,做到劳逸结合。他表现一直挺好,我也就没往其它方面想。在绵阳二诊考试中,他的成绩在年级下降了100多名,我找到他单独交流,问他:你平时还是很用功的,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导致成绩不理想的,你大胆地说出来,不要有顾虑,我一定不怪你。他迟疑了一会儿,终于说出了实情。原来,前一段时间他上课精神不振,不是因为学得太晚,而是迷上了网络小说,有时在被窝里要看到凌晨一、两点钟才休息,白天肯定就要打瞌睡了,为此,他也很苦恼,但还是抵不住诱惑,有点难以自拔的感觉。听完后,我对他说,你能坦诚地给老师说明一切,我就不过多地责怪你了,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肯定也知道这样做是很不好的,那你现在想让老师和家长帮助你走出来吗?他说,当然愿意。我就给了他一些建议,并让他请父母负责监督,晚上睡觉不再锁寝室门,别给自己留犯错误的机会。他欣然接受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约束,他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成绩也一天天好了起来。当然,宽容并不是不分是非曲直的纵容,学生犯了严重错误,该严厉批评教育的还得从严。

总之,学生撒谎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并不可怕,老师若能依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击破其谎言,肯定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语文教学放飞学生的智慧学科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多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创新的精神去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这样,学生才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一、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

“自主选择”是一种主体意识、主体行为、主体能力的体现,阅读教学就应当在更多的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寻求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美国当代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我们的教育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富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的个人。我们的教育应该注意发展个人的主动性、独创性和责任感。作为一个主体,如果在小学阶段培养他们的选择意识和初步的选择能力,形成良好的主动学习的习惯,这将有利于他们未来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精彩的马戏》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在各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效率,使语言文字的学习变成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我先提问:“你看过马戏表演吗?说说印象中最精彩的马戏。”接着,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记号划出课文里介绍的几个精彩马戏。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到一种愉悦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再问:“课文中具体向我们介绍了猴子爬竿、黑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那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项表演?”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合作伙伴自行研究,通过一起读、划、议,悟出马戏表演精彩之处。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个性化的思维方式确立自己适合的目标,选择表达对词句的理解。最后,让学生扮演马戏团的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最喜爱的马戏表演,教师同时运用多媒体配上相应的画面,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学生就再一次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合适的语言,通过角色的体验,让学生展开生动形象的描述。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主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多放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自行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定能让学生在多途径的选择中学得更主动、更快乐!

二、科学引导,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整个阅读过程需要他们自己去经历,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就否认教师的指导作用。正所谓“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应启发学生去积极地乃至独立地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作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实践,进行主动探求,真正学会读书和思考。

《翠鸟》一课第三、四节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翠鸟高超的捉鱼本领。因此,我将“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翠鸟捉鱼动作的敏捷?”作为中心问题,引导学生从翠鸟的动作迅速、眼睛灵活锐利、小鱼的机灵以及苇秆摇晃、水波荡漾等不同角度体会翠鸟捉鱼本领的高超,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开阔起来。而第二节的学习,我是安排学生自读自悟:你能读懂什么?发现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学生读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说明翠鸟身上的颜色很鲜艳;“绣满”看出翠鸟头上翠绿色的花纹很多;写翠鸟颜色的鲜艳是按头上、背上、腹部的顺序来写的;这三个句子都是比喻句,把翠鸟“头上的`羽毛”比作“橄榄色的头巾”,把“背上的羽毛”比作“浅绿色的外衣”,把“腹部的羽毛”比作“赤褐色的衬衫”;作者把翠鸟当作人来写,因为只有人才有“头巾”、“外衣”、和“衬衫”;我从这里体会到作者很喜爱翠鸟,把翠鸟当成了朋友。通过同学们你一言我一句地畅谈自己的感悟,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把喜欢翠鸟的感情朗读出来了。在这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一些点拨、鼓励,主要是引导学生去主动地探究,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正确、科学的引导,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求,以自读为基础,在自读中领悟,在自读中发现,并在自读的基础上交流,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得有味。

三、放手让学生在“整合”学习中发展、提升。

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如在古诗两首《题临安邸》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教学中,一开始就将两首古诗和盘托出,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手头工具书说说大概意思,再请学生思考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之处。这样,从整合入手,铺垫史实背景,奠定两首古诗不同的情感基调:一边是南宋的权贵,一边是北宋的遗民,当他们如此鲜明地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有何种感受?我们该做何种感想?同时,让学生参读《示儿》,进一步深化感悟。陆游的两首诗,从时空的比照上,产生另一种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权贵寻欢实为遗民苦盼之因,交替互读这两首古诗,感受作者那颗忧国忧民之心。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让学生畅谈体会。面对破碎的河山,面对苦盼的人民,有没有抗金将领站出来?齐读岳飞的《满江红》。通过“整合”学习,极大的拓展了古诗解读的文化背景,丰厚了古诗解读的文化底蕴,使学生能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悲诗人所悲,恨诗人所恨,感悟到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

“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教《草船借箭》便把学生带向三国,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便把学生带向《西游记》,教《猫》时,带学生走向老舍……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正确、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放教材,努力使自己的课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才能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拓展途径。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利用思维空间创设情景,诱导和激励学生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而且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毫无疑问,训练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如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的角色,设身处地地想象当时的情况:《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车夫、女佣阿三等受到过鲁迅先生帮助的人碰在一起,他们会说些什么呢?《鸟的天堂》一课中,当学生读到“一只画眉飞出来,给我们的拍掌声一惊,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唱着,它的歌声真好听”时,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们是一只只画眉鸟,你们会怎样歌唱?请学生写歌词并演唱出来。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并处于无限兴奋的状态之中,俨然是一个个的作词、作曲家,他们借用、模仿、创造,使思维和语言得到了高度的锤炼,有效地激发了再造想象、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同时也使语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落到了实处。很多文章的结尾往往是意犹未尽,因此让学生续编故事无疑也是有效的途径。如学了《坐井观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之后,问学生:“青蛙跳出井口了吗?又会发生什么事?”《狼和小羊》一课的结尾部分,组织学生续编故事,说说小羊到底有没有被狼吃了?当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打开,他们就会想象奇特,并滔滔不绝。

总之,学生才是真正的课堂主人,教师只有在教学上多放手,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把课堂变为师生互动的平台、学生自主探究的场所,才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育,个性得到张扬。

用真情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论文

一切美好皆源自于心灵,只要把心灵之窗开启,则可以不受任何环境及条件的影响,自内而外都能感知到事物的美好;具有内心纯净的人,她生活的空间永远是春天。打开心灵之窗,让阳光透入,让春风吹入,当心中荡漾起了阵阵涟漪,一种美好的向往便油然而生,亦如长上一对翅膀的蝴蝶,翩翩起舞,穿行在花丛中。面对多彩的世界,再无任何的阻碍,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世间万物都有着生命的灵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花草鱼虫都无可遏制的透露出生命的力量,与大自然的所有生灵一样的欢愉,一样的拥有这个多彩的世界。只要你心中所产生的一切美好,都皆能为你所拥有。

无论你身处深山密林或是漫漫黑夜,只要把心中的窗户开启,一缕阳光即可渗透,一份美好就会产生,理想如长上翅膀的雄鹰,飞越高山大川,搏击浩瀚蓝天;冲破长夜漫漫,迎来黎明阳光。在广阔的天地里,寻找你理想的目标,度过快乐的人生。

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心有多远,理想就有多远;心有多高,梦想就可飞越苍穹。开启心灵之窗,一切滋生的美好随即自由飞翔。虽处身于寒冬腊月,温暖会从心底蔓延,花卉在心中开放,既使是漫天的飞雪也可化作美丽的花朵。田野里的腊梅正在傲雪而放,在银装素裹的`旷野中,映衬了大自然的无比美丽。面对如此洁净而明亮的清新世界,至此,你生命中的一切艰难困苦已经一扫而光,从内心深处而发的喜悦,荡漾在你充满青春的脸庞。

人生没有回头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是无往而不胜的,尽管路途坎坷曲折,遇到无数的风雨雷电,都可视作对人生的历练,这是需要一种刚毅的气质,生命是在战胜无数个困难才能到达的高度,足可以傲视群山。要象山崖上的青松,历经多少风霜雨雪,坚韧不拔仍挺立在山头,笑看世事变幻,乐观面对未来。只有那些卑微的人,闭塞了心灵,才会自甘堕落,沉沦退却,远离希望和光明,最终被历史的烟尘湮没。

开启心灵之窗,只要有坚定的理想,希望之火就不会熄灭,奇迹就会发生。朱彦夫,一位失去四肢和左眼的战斗英雄,一个用极限人生演绎人生极限的时代楷模。从战场上下来后,身残志坚的他毅然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坚持回到农村。他克服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了生活自理和文化知识,并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带领乡亲们共同奋斗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先进村、富裕村。朱彦夫矢志不渝地为党奉献、为民造福的巨大力量,源自他心中熊熊燃烧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正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支撑着他身残志坚,笑对人生,成就了非凡的事业,在我们面前树立起一座时代丰碑,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致敬。学习朱彦夫,就要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强化精神之“钙”,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去拼搏、去奋斗、去奉献;就要像他那样一心为民,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就要像他那样自强不息,勇于拼搏,不断书写精彩人生。信念闪烁光辉,实干彰显魅力。站在时代发展的新起点上,面对改革深水区的现实压力,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只要我们像朱彦夫那样高扬理想信念的大旗,以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攻坚克难,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开拓创新,“信念不倒,精神不垮”,就“什么都能扛过去!”

朱彦夫勇于打了紧闭的窗户,勇于面对困难,燃起奋斗的意志,散发出人性的光辉。关闭着窗户,阳光就永远不会照进屋子,屋子便永远寒冷。关闭着心灵的窗户,我们所渴望的便永远不会属于我们。

打开关闭心灵的窗户,你便会拥有很多朋友。因为大家会觉得你很真诚,不会矫揉造作,你站在大家面前,大家一眼就会把你看透,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或者说是单纯的,没有任何坏心眼,这样的人,人际关系绝对很广,因为他们不管走到哪,哪里就会有朋友,所有人都愿意和这种真诚、不会让自己伤脑筋的人交朋友。

打开关闭心灵的窗户,你便会拥有很多的爱。因为爱就像阳光一样,只要有空隙便会洒落。爱不是天空中的云彩,也不是海底的珊瑚可望而不可及。只要你打开你那关闭已久的心灵窗户,母爱、父爱、友爱、亲情爱便一个一个争先恐后地往你的心里跳,让你小小的心因为有这些爱而变得温暖不已,同时每天你走过的地方也会沉浸在爱河当中,因为爱是相互依存的。

打开关闭心灵的窗户,你便会拥有很多的快乐。爱尔兰作家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而我说:“如果你有一些快乐,我有一些快乐,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拥有了更多快乐。”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孤芳自赏,那么你永远是井底的青蛙,永远看不到井口之外的快乐是如此庞大,永远不知道快乐只是跟着敞开心扉的人走。所以如果你不快乐了,那么就打开关闭心灵的窗户,等待快乐的降临吧!

打开心灵的钥匙就在自己手中,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只有心存美好的意象,才能看到窗外的美景。知识需要靠学习来掌握,智慧是在生活中获取,当早晨的黎明来临,新的一天就开始了,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以学习的姿态快乐地做好每一件事,内心的安宁,才是生活之本。

用真情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论文

摘要:几乎每个班级都有几个学困生,他或多或少的影响着班主任的工作。但我认为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将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作为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而不是将他们看作是自己的负担,只要能够扬长避短,知人善用,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就一定可以化后进为先进。使他们完成从量变到质变,从而有一个质的飞跃。那么学困生问题就不会再困扰班主任了。

关键词:激励鼓励学生。

一、鼓励与肯定的神奇力量。

在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中,她热泪盈眶,面对着老师和同学她深深的鞠了一躬,再抬起头来时她的目光已不再忧郁、烦恼、怯弱。

新的学期开始了,在我的视野里出现了一个矮小、瘦弱的女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她是一个特别的小女孩,她的眉目之间藏着一种莫名的忧伤。在班级中她从不像同龄人那样开心、快乐的大笑,她甚至不愿与同学们交往。更让人不理解的是身材矮小的她在站队时总愿意站在队尾,而且还会有意无意的和同学们拉开一段距离,就像是一直在躲避着什么似的。每次点名时,她就像是一头受惊的小鹿,那种迷茫无助的目光,让人格外心疼。她这种异常的心理,怪异的做法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呢?我要去读懂她的心声,帮助她找回信心,用我的真心换回她开心的笑颜。

我从孩子的父亲那里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从我们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她在小学里因为学习不好、不善于和同学交流、家里经济条件差等原因,而受到了同学们多次的侮辱和讽剌,她一直在躲避着“蠢货,傻瓜,奸细……”这些一句句刺耳伤人的话语。从那时起她害怕与人接触,感觉到周围的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在看她,在班集体中不再有她的位置。此后,她变了,变得沉默,与人格格不入,学习成绩更是累累下降,做任何事情都唯唯诺诺、萎萎缩缩……说着说着,父亲的眼中透出无助眼神,他希望他的孩子到了新的班集体后会重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他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这个班主任的身上,希望我能安慰这颗受伤的支离破碎的心。

我的心灵受到了触动,花一样的年华,本应盛开在阳光雨露下,而不是停留于阴暗的角落里,她应该敞开她关闭已久的心灵之窗,她应该像其它同龄人一样生活在温暖的阳光中,我这种想法愈发强烈了。

我要让她重新振作起来,让她重新感受班集体的温暖,感知大家的温暖。为此我召开班委会,和班组成员共同设计讨论了一个方案:以“爱―我们幸福成长的泉水”为主题的班会。我又找到了和她的同桌和生活在她身边的同学们,了解她日常的活动和爱好,并寻常出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只有让同学们从心里接受她,并且设身处地的为她着想,多关心、多帮助、多理解她,她一定会回到班集体的。经过班组委和我的共同努力,班会如期召开了。班会上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件件催人感动的身边事,让所有在场的同学深受教育。在这个时候我看坐在墙角位置上的她已经泪流满面,趁此时机,我提名由她先来讲讲感想,她一惊,太意外了。

从她那迷茫的目光中我能感知,她正在想“为什么会是我,会是我这个一直默默无闻的学生,这个机会是属于我的吗?我也可以说吗,大家不会讽刺、挖苦、嘲笑我吗?”就在她迟疑的时候我将她请到了讲台前。刚开始她不敢抬头,声音有如蚊子,我用亲切的话语和鼓励的目光让她抬起头,当她接触到我的目光后,我看到她逐渐稳定了情绪,伴着满面脸的泪水缓缓地讲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她的话音刚刚落下,我带头鼓起了掌,而后骤然响起一片掌声。这当中蕴含着同学们对她的接受和认可,也代表着大家对她的一种肯定。这时,她很有礼貌的向我和同学们深深的鞠了一躬,接着她和她同桌等几名同学高兴的拥抱在一起。班会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经过这次班会课后,她一天天变得开朗起来,有了与人接触和沟通的欲望,并找到了安全感,逐渐的融入到了集体生活当中,她从一个自我封闭的状态中走了出来。

我欣喜的看到她的成长和变化,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做为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当初,这个孩子多么渴望有人能为她撑一起片晴空!如果当时没有温暖的集体,热烈的掌声,亲切的话语,鼓励的目光,这个孩子可能会一直处在自我封闭的状态中始终走不出来,一年两年,甚至终生。我对学生的赏识、鼓励为她撑起的这片天空终于成功的改变了她的生活。

二、知人善用,扬长避短。

班主任工作要成功还要能够扬长避短,善于利用学困生身上的特长,及时引导帮助他们总结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才能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摆脱学困生的帽子。

我们班有一位在整个学校都小有名气的小网虫,上网和玩游戏占据了他每天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学校和家里找不到他的时候,那么就去网吧找吧!逃学、包宿都是家常便饭。家长百般无奈,实施了死看死守政策,可这又能有什么显著的效果呢,而且也不是长久之计,怎样才能引导他走出这团迷雾,一时之间我和家长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这个问题是我工作都念常遇到的困难,也是我面前最大的困扰。

我通过长时间对他的细心观察,我决定从他对电脑的痴迷开始。我们学校举办了一次电脑板报大赛活动,我首先找到他给了他极大的肯定和鼓励,引导他从好的方面来接触电脑,他有了入学以来从未有过的热情。果然不负重望,他所设计的画面极富感染力和动感。我将他的作品推荐到了学校,果然得到了学校的表彰。后来又送到区里参赛,结果他的作品取得南岗区二等奖的好成绩,在同学羡慕和老师赞许的目光中他找到了自我价值,他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他找到我向我表达了他内心的感受,他体会到了这种真正的快乐远比沉迷于网络和游戏的快乐要更真实,更喜悦。他说:“这次比赛参加得太值得了,是对我心灵的一种洗礼和解脱。”

在之后的时间里,他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各科成绩均有显著的提高,尤其是数学成绩。在课余时间还不忘搞一些电脑方面的研究,他成了我们班的“电脑百事通”,同学们的事他有求必应,成了班级里的“红人”。自此,他更加自信了,通过他的进步和发展,给了我极大的启示:只要认真关心每一个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找出问题的根源,相信所有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法,从而迎刃而解。

从这两次的成功的教育案例中,我体会到这个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要我们对待学困生们多帮助、多关心、多表扬,多激励,以一颗真诚的心来感化和教育他们,同时尊重他们,赏识他们。我认为只有这样转化学困生工作才会有成功和突破,我们才能胜任班主任这项光荣而复杂的工作。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科论文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文明的言谈举止,会使他人乐于接近;粗俗的言谈举止,会使他人疏而远之。一句得体的问候、一次善意的交谈更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却会影响我们的交往活动。对学生就要从最简单的小事做起,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培养对他人的尊重,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每一种习惯的形成都要首先使学生明确其重要性,所以开始要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要求,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1.学校生活中的礼仪。

集体生活中的礼仪,要求学生要“七做到”:做到仪表端庄,服装整洁,坚持佩戴红领巾;做到向老师、长辈行鞠躬礼;做到见到老师同学问声好;做到在走廊上、楼梯上行走,轻声漫步,右行礼让,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不推拉拥挤,不乱蹦乱跳;做到放学站队离校,和老师、同学道别、再见;做到进老师办公室,先轻声敲门,经许可后再进入,见到老师问声好,离开时说声“老师,再见”;做到学校聚会,整队入场,讲究秩序,保持安静。

2.课堂上的礼仪。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七会”:会行礼,老师行鞠躬礼时学生要向老师行注目礼;会端坐,上身自然坐直,两手垂放,两腿自然弯曲,两脚平落地上,端正大方;会站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要站立,身体端正向前,不把手插入口袋或放在胸前;会举手,发言必须先举手,举手要一律用左手,小臂弯曲,肘关节平放桌上,五指并拢;会答问,回答问题时,声音清晰响亮,让大家听得清楚;会听讲,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不随便讲话,不做小动作;会“报告”,上学迟到,要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教室,上课时若有需要请假,也要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才能办理。

3.和他人交往的礼仪,平等相待,尊重他人。

要求学生要“七能够”:能够称呼,根据人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等情况,选择适当的称呼;能够问候,不同年龄的人、不同的情况,选择正确的`问候方式或语句;能够微笑,与人交往时能够面带微笑,给人一种亲切感;能够招手,碰到熟人,但距离较远,能够向其招手示意;能够鼓掌,别人发言完毕或表演结束后,要能够鼓掌祝贺;能够道歉,说错了话或做错了事时,能够表示歉意;能够右行礼让,在行走时,始终能够做到右行礼让。

4.在家庭生活中的礼仪。

要做到“七要”:早上起床要向父母问“早上好”;上学或外出要向父母打招呼;睡觉前要向父母长辈问安;就餐时,要先请父母、长辈入座。待客时,要做到“起立—请坐—倒茶—交谈—送行”;来客与父母交谈,要主动回避。要文明打电话;父母、长辈工作时,要保持安静,不随便打扰。

二、平等相待,尊重他人。

在人际交往中,要真诚待人,与人为善,要允许他人有独立进行自我判断和个人行动的自由,要容纳不同的观点、看法和行为,做到求同存异。要善解人意,为他人着想。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相互间的尊重。在平时要教会学生:善于接受对方,即善于接纳对方,容忍对方,要平等相待,不轻易对对方的言行进行是非判断,不可居高临下,也不可卑躬屈膝;不求全责备,不让对方难堪或不舒服;要努力去适应对方。善于重视对方,要认真地对待,主动照顾,使对方感受到尊重和友好;善于赞美对方,即要善于发现交往对象的长处,并恰到好处及时地给予肯定,表达钦佩或赞美。这是对交往对象表现尊重和友善的途径。

三、营造文化校园环境,浓厚礼仪教育氛围。

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实行全员育人,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学校编制《小学生文明礼仪儿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四、提出礼仪要求,指导学生去实践。

利用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孝敬父母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在班队会组织爱妈妈主题活动:了解妈妈(奶奶、姥姥)的生日;了解妈妈(奶奶、姥姥)的爱好;帮助妈妈(奶奶、姥姥)做一件家务;清晨,对妈妈说一声:“我爱您”;睡觉前为妈妈洗脚;为妈妈绘画、写祝贺语、唱一首歌、讲一个故事,帮妈妈捶背等。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母亲,真正从内心感到母亲对家庭的付出,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以及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学生就以实际行动实施了礼的行为。

总之,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教育训练,持之以恒,需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如果出现反复,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真真实实,坚持不懈。为此,教育者应采取不同措施强化学生的意志力,把文明习惯的养成作为学生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从而使学生由他律变为自律,最终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努力把全体学生培养成“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守礼仪规,做文明人”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文档为doc格式。

用真情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论文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者个人威信与教育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对于班级工作组织者和领导者的班主任来说,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是搞好班级工作、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建立,需要班主任付出真情,用真情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和学生做心灵相通的朋友。

总结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学生。

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际都是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为基础的。一个班主任要带好一个班级,首先就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老师是高高在上的,强调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形象威严,对学生的教育称作教诲、训导。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人格上是不平等的,教育是单向的流动,学生被动接受教育,主观感受被忽略,情感的交流被抑制,师生之间形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而当今的教育,要求班主任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感情、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构筑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做心灵相通的朋友。这就需要班主任放下架子,摆脱居高临下的姿态,在实施教育的具体过程中,要善于倾听,了解学生怎么想、怎么看,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会通过一些小事让学生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尊重。如学生的学习用品掉在地上,碰巧经过时,我不是旁若无人地走过去,而是帮他捡起来;课间和学生一起活动时,不小心碰倒了他们,我会真诚地说声“对不起”。这样做,让学生觉得这个班主任是容易亲近的,从而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甚至是常有的事,如果班主任只是一味地训斥,或者挖苦、讽刺学生,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还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我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总是冷静对待,给他们辩解申诉的机会和权利,用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耐心帮助他们辨别是非,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教育。这样做,学生也就更加敬佩爱戴班主任,更加热爱这个班集体,不仅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更促进了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信任学生。

信任是情感产生的基础,朋友之间、夫妻之间是这样,师生之间也是这样。相互之间的信任是师生双方能够实现心与心相知、相融和相通的前提。在实践中,班主任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一瞥饱含爱和信任的眼光,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会“感光显影”,有时班主任不经意的一句话,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班主任必须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到学生中去,经常、广泛地接触学生,善于注意学生的表现以及变化的心理状态,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进行启发、引导、教育;再次,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情况,创造各种条件,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使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生活,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前年苹果艺术节,我市举办了“小巧手”剪纸比赛,要层层选拔、择优报送。我在班里公布了这一消息,提出了自由报名、竞争参与的要求。报名一开始,就气氛热烈,学生们争先恐后,要为班级争荣誉,为自己争名次。但人称“小巧手”的王斓同学却欲举手而未举手,没有报名。这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都把目光投向了她,而她却瞪着一双大眼睛一直望着我。于是,我向这位腼腆的小姑娘投去了信任的目光,热情地问道:“王斓,你是有名的‘小巧手’,为什么不敢举手?”她说:“我想为班级拿名次,可又怕竞争激烈拿不到。”我充满信心地鼓励她,又像是对大家说:“王斓聪明手巧,一定会成功的。”教室里先是短暂的寂静,接着就是雷鸣般的掌声。老师信任的目光、同学信赖的掌声使王斓在“小巧手”剪纸比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还代表全市少先队员给参加苹果艺术节的外国友人做了现场表演。正是由于我对学生的信任,也赢得了学生对我的信任和尊重,愿意把心里话说给我听,我和学生真正成了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三、关爱学生。

高尔基说过:“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老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可以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进。只有教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心扉。比如我班的林倩同学学习成绩很好,但是性格孤僻,对人冷漠,如果任其性格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该生的发展。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与其交朋友、谈心;活动课,我和她拉手做游戏。最终我用自己的真诚感动了她,帮她打开了心结。现在,她与同学的关系变得融洽了,还能主动给学习困难的同学讲解问题。

然而,作为班主任,爱优生并不难,难的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应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甚至要“偏爱”差生,因为大多数差生缺乏家庭的关爱,较之于好生,差生更需要关心,更需要老师爱的滋润。

我们班的江浩同学母亲早亡,父亲是一位商人,常年不在家,而继母刚生了一个小孩,忙于照顾小孩和做家务,两人都没有时间来管他。所以在学校时,他总是无心学习,书也不带,上课不是睡觉就是和同学说话,作业也从不交。轮到他做值日时从来不扫地,班里有什么活动也不参与,整天就是一幅吊儿郎当的样子,非常懒散。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交流、沟通,运用具体事例说明知识的重要性,让他对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生活上,衣服脏了,我给他洗;头发长了,我带他理。对江浩,我采用了“少指责,多鼓励”、“少埋怨,多理解”、“少冷漠,多关心”、“少否定,多肯定”的方式鼓励同学和他交朋友,使他感到老师并没有抛弃他,同学没有拒绝他,班集体欢迎他,从而唤起了他的自尊、自爱、自强。平时,当他取得好成绩,哪怕是交一次作业或是扫一次地,我都会在班上表扬他、鼓励他,使他更上一层楼;当他做错事时,我会耐心地与他沟通,帮助他明辨是非;当他感情受到伤害时,我会给予关怀爱护……渐渐地,他在上课时能发言了,成绩也慢慢地提高了。现在,他还当选为班上的劳动委员。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繁琐的,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要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就需要我们用真心做老师,用童心面对学生,用耐心教育学生,用爱心呵护学生,用真情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和学生一起经历风雨,一起享受灿烂的阳光。

让美穿越学生的心灵学科论文

在想象中感受美。

师:有这么多小朋友喜欢小池塘,小池塘在他们的装扮下越发美丽了。刚才同学们读得都不错,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看看你的小脑袋瓜里会出现一幅怎样美丽的画面。你可以闭目想象,也可以跟着老师轻声朗读。

(播放优美的音乐,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学生们脸上显出陶醉、甜美的神情。)。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谁能把你看到的美丽画面美美地讲一讲?

生: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小池塘,池塘里的水清极了,我都看见水底的小石头和水草了!

生:我看见池塘周围美极了,长满了花草树木。花开得又多又大,五颜六色的。小草到处都是,绿油油的,长得茂盛极了。

生:我还看见美丽的花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蜜蜂在花蕊里采蜜。还有小蚱蜢在草丛里跳来跳去,真快乐!池边的树上还有小鸟在唱歌。

生:我还看见池塘里长满了睡莲,一片片叶子圆圆的,绿绿的,像一个个大圆盘,叶子中间开满了美丽的睡莲花,白白的,真美呀!

生:我还看见天上的白云把自己的影子映在小池塘里,她在照镜子呢!

(学生的心沉浸在美妙的世界里,展开着想象的翅膀。)。

师:小朋友的'想象真丰富,说得真美,现在让我们一齐来读读课文。

[反思]。

在读中初步感受了小池塘的美丽后,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并配以优美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情境,从而打开了学生心灵的窗户,孩子们入情入境了,进入了小池塘的美妙世界中,展开着想象的翅膀。课文的语言文字材料变成了形象的画面,每个孩子都获得了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把所想所感美美地说一说,在生生互动启发下,富有灵性的语言迸发而出,心灵受到美的陶冶,诗的浸润。

[片断二]。

在朗读中体验美。

师:在你们的小嘴里,小池塘真是太美了!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表达出来吗?

(生自读)。

师: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

(小组内互读互评)。

师:谁来读给我们欣赏欣赏?

生:(朗读)水面上铺满了圆圆的绿叶子,叶子间盛开着美丽的花。(声音大但平淡)。

师:她读得怎么样。

[1][2][3]。

用真情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论文

寄语故事:

品德和知识是学生发展的双翼,不可偏废,尤其是品德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品德教育比知识教育更加重要,因为没有知识的人可以行走于社会,但缺乏品德的人却在社会上寸步难行。所以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注重他们在品德修养上有多大的进展。

xxx是个非常优秀的小男孩,学习成绩优异,在班级担任体育委员一职,期中考试后的第二天,我突然接到他妈妈的电话,询问我他打了多少分?原来,xxx打了98分,离自己心目中的100分还差2分,他怕妈妈不满意,便谎称自己打了100分,并说卷子弄丢了。知道原委后,他妈妈特意嘱咐我不要伤害儿子的自尊心,批评时注意方式方法。对此,我采取了冷处理,对他旁敲侧击了一下。后来,他周末数学快乐园作业没做,却说自己忘带了。周二,当我又一次检查周末作业时,我却看到他根本没有做。他对我又一次撒了谎,我决定一定要采取方法让他彻底改正撒谎的坏习惯。

我首先告知他的妈妈,在得到xxx妈妈的'全面授权后,我将他叫到办公室谈话,起初他毫不在意,可能在他心里,偶尔撒个谎也不是什么大事,我看到他的态度,决定采用苦肉计,我告诉他:老师和妈妈都不介意你是否考了100分,但却非常介意你是否撒了谎。说着,我拿起他的小手朝我身上使劲打来,他赶忙将手缩回去,但我还是不停地拿他的手打我,并告诉他,撒谎让老师和妈妈很伤心,让老师以后对你不再信任了,特别是对最亲你最疼你的人就更不能撒谎了,因为这样比狠狠地打我们还要疼,是心疼!我自己说的很哽咽,孩子不一会就流下了悔恨和心疼的眼泪,从他的眼神中,我确信,这个孩子以后再也不会撒谎了。我告诉他,谁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但只要能改正,还是好孩子,老师以后还是会信任你,但做了错事是要道歉的,对所有信任你的人道歉,这样才能弥补过错,xxx使劲点点头,对我说对不起,又去全班同学面前说对不起,最后我们约定,晚上回家要真诚地向妈妈说声对不起。

在此后的课堂上,我担心xxx因为此事而自暴自弃,所以进行了精心的观察,经过一段时间的表扬,我确定帮他在班级上重新树立起威信,而他也好像丝毫没有受到这次撒谎事件的负面影响,上课总是异常踊跃积极,我的心里总是甜滋滋的,教育从来都是小事堆积而成的,但教育中却从来没有小事,因为每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或许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用真情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论文

一切完美皆源自于心灵,只要把心灵之窗开启,则能够不受任何环境及条件的影响,自内而外都能感知到事物的完美;具有内心纯净的人,她生活的空间永远是春天。打开心灵之窗,让阳光透入,让春风吹入,当心中荡漾起了阵阵涟漪,一种完美的向往便油然而生,亦如长上一对翅膀的蝴蝶,翩翩起舞,穿行在花丛中。应对多彩的世界,再无任何的阻碍,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世间万物都有着生命的灵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花草鱼虫都无可遏制的透露出生命的力量,与大自然的所有生灵一样的欢愉,一样的拥有这个多彩的世界。只要你心中所产生的一切完美,都皆能为你所拥有。

无论你身处深山密林或是漫漫黑夜,只要把心中的窗户开启,一缕阳光即可渗透,一份完美就会产生,理想如长上翅膀的雄鹰,飞越高山大川,搏击浩瀚蓝天;冲破长夜漫漫,迎来黎明阳光。在广阔的天地里,寻找你理想的目标,度过快乐的人生。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心有多远,理想就有多远;心有多高,梦想就可飞越苍穹。开启心灵之窗,一切滋生的完美随即自由飞翔。虽处身于寒冬腊月,温暖会从心底蔓延,花卉在心中开放,既使是漫天的飞雪也可化作美丽的花朵。田野里的腊梅正在傲雪而放,在银装素裹的旷野中,映衬了大自然的无比美丽。应对如此洁净而明亮的清新世界,至此,你生命中的一切艰难困苦已经一扫而光,从内心深处而发的喜悦,荡漾在你充满青春的.脸庞。人生没有回头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是无往而不胜的,尽管路途坎坷曲折,遇到无数的风雨雷电,都可视作对人生的历练,这是需要一种刚毅的气质,生命是在战胜无数个困难才能到达的高度,足能够傲视群山。要象山崖上的青松,历经多少风霜雨雪,坚韧不拔仍挺立在山头,笑看世事变幻,乐观应对未来。只有那些卑微的人,闭塞了心灵,才会自甘堕落,沉沦退却,远离期望和光明,最终被历史的烟尘湮没。个性名开启心灵之窗,只要有坚定的理想,期望之火就不会熄灭,奇迹就会发生。朱彦夫,一位失去四肢和左眼的战斗英雄,一个用极限人生演绎人生极限的时代楷模。从战场上下来后,身残志坚的他毅然放下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坚持回到农村。他克服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了生活自理和文化知识,并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带领乡亲们共同奋斗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先进村、富裕村。朱彦夫矢志不渝地为党奉献、为民造福的巨大力量,源自他心中熊熊燃烧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正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支撑着他身残志坚,笑对人生,成就了非凡的事业,在我们面前树立起一座时代丰碑,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致敬。

学习朱彦夫,就要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强化精神之“钙”,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去拼搏、去奋斗、去奉献;就要像他那样一心为民,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就要像他那样自强不息,勇于拼搏,不断书写精彩人生。信念闪烁光辉,实干彰显魅力。站在时代发展的新起点上,应对改革深水区的现实压力,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必须会遇到许多新状况和新问题,只要我们像朱彦夫那样高扬理想信念的大旗,以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攻坚克难,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开拓创新,“信念不倒,精神不垮”,就“什么都能扛过去!”朱彦夫勇于打了紧闭的窗户,勇于应对困难,燃起奋斗的意志,散发出人性的光辉。关掉着窗户,阳光就永远不会照进屋子,屋子便永远寒冷。关掉着心灵的窗户,我们所渴望的便永远不会属于我们。励志文章打开关掉心灵的窗户,你便会拥有很多朋友。正因大家会觉得你很真诚,不会矫揉造作,你站在大家面前,大家一眼就会把你看透,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或者说是单纯的,没有任何坏心眼,这样的人,人际关联绝对很广,正因他们不管走到哪,哪里就会有朋友,所有人都愿意和这种真诚、不会让自己伤脑筋的人交朋友。

打开关掉心灵的窗户,你便会拥有很多的爱。正因爱就像阳光一样,只要有空隙便会洒落。爱不是天空中的云彩,也不是海底的珊瑚可望而不可及。只要你打开你那关掉已久的心灵窗户,母爱、父爱、友爱、亲情爱便一个一个争先恐后地往你的心里跳,让你小小的心正因有这些爱而变得温暖不已,同时每一天你走过的地方也会沉浸在爱河当中,正因爱是相互依存的。打开关掉心灵的窗户,你便会拥有很多的快乐。爱尔兰作家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而我说:“如果你有一些快乐,我有一些快乐,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拥有了更多快乐。”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孤芳自赏,那么你永远是井底的青蛙,永远看不到井口之外的快乐是如此庞大,永远不知道快乐只是跟着敞开心扉的人走。因此如果你不快乐了,那么就打开关掉心灵的窗户,等待快乐的降临吧!打开心灵的钥匙就在自己手中,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只有心存完美的意象,才能看到窗外的美景。知识需要靠学习来掌握,智慧是在生活中获取,当早晨的黎明来临,新的一天就开始了,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以学习的姿态快乐地做好每一件事,内心的安宁,才是生活之本。

谈班主任与学生的心灵沟通教育论文

英国哲人查尔斯里德有一句至理名言,他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

班级学生是班主任的教育对象,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班主任与学生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只有与学生多交流,才能切实了解学生的实情,切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才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此,班主任要利用一切机会多与学生交流,处处做个“有心人”和“知心人”,从而达到师生心理相融,思想相通。

行为认知理论告诉我们,个体行为是受其原有的认知意识支配的,个体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从已有的认知意识开始培养的。学生学会自律,具备自律意识,对于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找到师生双方的共同结合点,这样才能达成共识,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灌输正确的理念,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意识,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成功。

因此,我认为:要想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班主任,首要必须经常与学生接触,及时地了解学生心里所想,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扰,帮助他们克服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真正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从而成为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师。那么,班主任如何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具体有哪些途径呢?以下是我个人在教学工作中总结的几点体会。

一、用心沟通――建构学生自强的信念。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管理着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事情,既非常琐碎、繁杂,而又十分艰苦、辛劳。因而,教师只有怀有一颗对学生真正的爱心,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才能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让学生与你贴心、与你沟通、以心交心、换心。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在《什么是教育》一文中就明确地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流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能成为教育,或许也可以说是一种失败的教育。

故而,作为班主任,首先必须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学生,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共同成长,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其次,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必须具备“双心”――处处留心与充满爱心。只有处处留心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做到心中有谱;只有充满爱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帮助他们建构自强的信念。

)在暑期补课的20天里,头等大事就是利用一切时间,通过电话家访和多方调查,全面、及时地掌握学生的行为特点、学习状况、性格爱好、交往的能力以及家庭情况等。平时处处做一个留心人,比如通过留心某位学生打扫卫生,我可以知道他是不是一个做事认真负责的孩子,能否承担班级的管理工作;通过留心某些学生自习课的表现情况,我可以知道哪些学生具备学习的自主性,从而能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在班级起表率作用;通过留心班级学生课间的活动情况,我可以知道班内的一些“新闻大事”,及时掌握班级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我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就能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有的放矢地付出自己对学生的一片“爱心”。

例如,上学年我班有一位男生叫庞斌斌,他的学习成绩很不好,各个任课老师都向我反应他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上是得过且过。后来我通过课堂上以及课后的细心观察,发现他上课思想不能集中,没有精神,下课不是趴在课桌上睡觉,就是望着窗外发呆。课后作业也是不认真做,应付了事;并且我还发现他经常放学后仍逗留在学校附近玩耍,不按时回家。针对以上情况,我找到他的妈妈进一步了解该生的情况。通过交谈我才知道,由于该生的父母整天在外做生意,再加上父母文化水平低,因此对他的学习、生活简直一点都顾不上过问,甚至晚上连面都见不到。很显然,这是一个学习认知差,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缺少家庭关爱,缺乏自强信念的学生。

了解这一情况后,我立即采取了针对性较强的“个性化”教育方式,循序渐进地帮助他重新建构自强的信念。首先是平时特别关注他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他课间闷闷不乐,坐在位子上发呆时,我会上前好像和他聊天一般:“庞斌斌,有什么难题让你的浓眉深锁呢?”这时,他会不好意思地回报我一个羞涩的哭笑,但不会回答我的问题。可是几次这样以后,他渐渐愿意和我以这种调侃的方式聊天了,会告诉我一些他的内心想法。或是玩游戏时遇到了瓶颈,不能通关,或是家里的饭菜总是不合他的口胃等等这些细小的事情。但是他说了,愿意跟我说了,我觉得我的第一步成功了,我打开了他的心门,笑容在他脸上渐渐多了起来;其次是在他学习上一有小小的进步,我就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从而唤醒他的学习热情。这个阶段的孩子总是爱听表扬赞美的话语,渐渐的`,他的学习态度转变了很多,获得的表扬也越来越多,对自己的要求从而就越来越严格;再次通过迁移、带动的教育方法,培养他的学习兴趣。我利用他的生日,送给他我自己挑选的书,同时告诫他一定要刻苦、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慢慢地,他的学习劲头逐渐高了,生活当中日渐活泼开朗;在课堂上总能积极举手提问,学习成绩也能稳步提高,成为一名勤学好问的学生。在中考中,发挥出色,如今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中部读书。

二、用眼沟通――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眼来说话”便是一种很好的沟通,“眼的交流”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心灵的交流”,这样能更准确的获得师生间的情感和谐与心灵共鸣,从而获得最佳教育效益。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应善于运用“目光”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信息的传递与行为的暗示,从而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

每当跨进教室,通常我都习惯地对全班同学送去亲切的一瞥。在这一瞥中,我的目光与几十双目光一一相对:有的目光与我的目光碰撞时,它熠熠闪光,流露出的是饱满的精神,我则报以赞许的目光;有的目光飘忽不定、左右顾盼,我的目光则多停留片刻,提醒他集中注意力――否定中更多的是鼓励;有的目光则是躲避、退让,他必有心虚的一面,我的双眉就会稍皱,目光严肃中又有宽容;而有的眼睛双目无神、似梦似醒,我的目光中则会有“警示”的信息了。这仅仅是课前的“全方位”的扫视,而在这扫视当中,我却可以大体了解整个班级的精神面貌。

然而更重要的是在平时,教师要善于用敏锐的目光,尤其是关注班级的一些后进生,关爱一些特殊学生;用眼发现他们的毛病、缺点,并及时指出、批评;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及时地、适当地给以表扬、鼓励,培养班级整体的自律意识。

通常后进生都已经听惯了来自家长、老师的批评,也许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家常便饭了,如果班主任仍然经常地批评他,希望通过批评来改正他的不良习惯,我想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我经常以目光交流的方式提醒学生,或是在课堂上,或是在午休时,一个眼神传递一条信息,不仅可以提醒学生,而且还不会影响班级其他同学。班上学生经常会说:“殷老师的眼睛会说话,眼光会‘杀人’。”

个人感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由此可见,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我非常欣赏这句名言,在教育工作中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心能驱使教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的潜能,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有了这种爱,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上。

小学科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论文

品读能力就是分析、体悟、理解、阅读文章的能力,提高小学生品读能力,有利于学生深度了解课文内涵,感受作者的创作目的以及中心思想,进而与作者实现情感交流,获得更高层次的阅读体验。这是一个综合能力提升的过程,小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而且还会激发其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以及对文学、写作的渴望。

一、找准“切入点”,促进感悟。

一篇优秀的作品或文章,都要有一些牵动全文的点线面,这些关键性的题目、词语、过渡语句或是重点句等,都是用来统领全文或是贯穿全文的,从这些关键性的部分可一个看出一个作者的情感流露,是品读一篇文章的关键之处,所以在进行品读的时候,要注重品读这些点线面的部分,才能实现对整篇文章的品读,实现对文章的情感体悟和情绪体验。

(一)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性格。

一篇文章中,可能一个词语就是对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抓到对这些词语的品读,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章。比如:在学习《钱学森》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钱学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会的回答一般会是一个才华横溢、一心为国的人。这个时候教师再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到能够体现钱学森的语句。学生就会找到一个最字,以及都抵得上五个师等句子。这种找关键词的品读方式,就可以让人物的形象鲜明其起来。

(二)品味经典语句,感悟文本中心。

一篇文章中的一些经典的语句可以是教学中的好帮手,可以十分明显的体现出文本的中心,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比如:在学习《钱学森》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会到钱学森的爱国思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对话进行品读,提问这句“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是在什么情况在说出来,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钱学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据文章中在钱学森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和坚决回国的对比来看,学生会从这个段落里体会到钱学森深深的爱国之情。利用对这些对话的分析,学生会在哲学语言的感染之下,引起内心的情感波动,从而更好的了解到钱学森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学会移情,增加对课文的感悟。

二、多元品读,激发情感。

在品读文章的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积极思考,在讨论和交流中让自己的对文章的情感表达有一个更高的认识。

(一)师生对话式品读,闪现智慧。

要想让学生能够在对文章有自己的见解,并且敢于去发表自己的看法,就要在课堂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建立一个良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比如:在学习《钱学森》的第五和第六自然段的时候,教师可以抓住“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和“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两个关键点,与学生进行探究式的谈论。让学生自己思考,一个师有多少人,一个抵得上五个师说明了什么?询问学生在读到这里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情感去阅读这两个自然段?在这样的询问引导中,一次又一次的让学生感受到情感上的撞击,提升自己对文章的认识。

(二)想象触发式品读,产生共鸣。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大胆的想象,并且联想到自己的实际经验,把学生脑海中的旧知识和新知识进行链接,这也是促进学生内心情感的一个好方法。比如:在学习钱学森与美国海军将领的对话的时候,这个事件与发生的时间都离学生们太过遥远,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这方面的资料,并在阅读的自己大胆的想象,经过适当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把自己的想象引入到课文的理解中来,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自己的内心感受,让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与学生产生共鸣,以后学生的每一次阅读都是以此心灵的撞击。

三、品读语言,提升语感。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语言的品读非常重要。通过品读文本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文本中深刻的内涵,体会文本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体会文本运用语言的巧妙之处,从而体会文本的中心思想。比如:《猴子种果树》是一篇童话故事,这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体裁。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将品味文本中猴子的性格特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借此提高学生的语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读全篇课文,然后找出文本中描写猴子心理活动的句子。经过大家的认真阅读,发现这样的句子一共有三处,于是教师指导学生将这三处句子放在一起,仔细品味有什么异同。经过大家的讨论,意识到这三句话内容和表达的意思基本相似,而且结构也一样。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品味这三句话,然后逐渐体会文本中这三句话带给我们的启示:我们做事要有足够的耐心,也要学会坚持,如果一味地急于求成,那么最终的结果一定是一事无成。这样,教师将文本中重点句子找出来,让学生重点品味这些句子的语言特色,帮助学生深刻解读其含义。

四、赏识评价,夯实品读。

对于学生的肯定和表扬,都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所以想要提高学生的品读水平,也要对学生进行赏识性的评价,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品读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只有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学生才能真正把文章的情感内化到自己的内心。当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对其朗读的情感做出评价,以激发学生朗读的信心,愿意展示自己的品读水平。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品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部分,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引入更多的优质的文章,带领学生对精彩的内容、经典的语言运用等进行朗读,从文章的字、词、句等进行品读和鉴赏,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得到语言的熏染,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体会到品读的魅力,感受到语文的真正魅力。

如何培养小学科学课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论文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对抗项目,要求运动员不但具备娴熟的技、战术水平,而且要有良好的战术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复杂的比赛中,合理支配自己的行动,协调同伴间的配合,更好地发挥集体的力量。

二、中学生战术意识存在的问题。

1.观察分析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是培养篮球意识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训练观察能力,最重要是对学生视野和观察习惯的培养,培养提高队员判断、速度反应以及处理技术动作的能力。例如,运球技术动作的练习,要求队员重点观察场上情况,眼睛不看球,凭手的感觉支配球。就中学生而言,缺少临场观察、判断、分析能力,主要原因是个人运球技术不全面,运球和观察不能兼备。

2.战术理论水平。战术理论是篮球实践的基础,没有良好的战术素养就无法形成良好的战术意识。中学生篮球理论课时较少,没有很好地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篮球理论知识,是制约篮球战术发展的一个因素。

3.跟进意识。跟进意识是篮球运动员在快攻推进过程中无球队员按照一定层次和一定路线来完成快攻的战术意识。平时教学比赛中的大部分学生在快攻推进过程中控球时满天飞,无球时懒于跟进,跑动时不积极,这样就失去了许多的进攻机会,例如抢篮板球发动二次快攻、接同伴的回传球投篮等等。同时在推进过程中的跑动路线和层次也不合理,常常出现多人跑到一起或跑成一条直线。在技、战术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他们跟进意识和意志品质的培养与学习。

4.篮板球意识。篮球比赛中抢篮板球是获得控球权的重要手段,是双方攻守转换的焦点,是增加进攻次数和发动快攻的重要保证。从观察我县篮球赛得知:普遍的缺点就是篮板意识差,不积极,不懂得卡位,没有判断球的方向,完全靠机能反应乱跳。

5.掌握比赛节奏的意识。比赛节奏的控制是衡量一个队伍实力强弱的标准之一。掌握比赛节奏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学生控制比赛节奏的能力,使其在比赛中能灵活变换比赛节奏去获得比赛主动权,积极争取比赛的胜利。

三、篮球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1.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战术理论知识。篮球比赛中,赛场的变化是复杂而迅速的,要随时根据这些变化的情况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的思维能力。要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运动知识与比赛经验整体化的概念模式,使其正确认识赛场的形成,并指导战术思维的实施,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兴趣、自信与兴奋性。

2.掌握战术行动的配合规律,明确战术位置及职责。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要求战术配合富于机动性、应变性。在平时教学中应使学生熟练掌握战术配合的一般规律,建立配合的概念、意识。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在不同战术位置上明确跑位的节奏、路线以及与球的角度,促使学生从战术行动中深入到战术配合的实质中去,建立起牢固的动作习惯与条件反射,形成良好的篮球意识。

3.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反映队员是否具备良好篮球意识的重要标准。要培养学生对临场主观情况具有观察判断能力,同时扩大学生的视野,强调在训练和比赛中主要依靠余光观察场上的变化,这是培养与提高战术的客观依据。只有观察清楚、判断准确,才能够采取正确的技战术行动。

4.培养学生良好的应变能力。灵活运用与应变篮球技战术的能力,是反映良好篮球意识的又一标志。在教学训练中应着重加强基础技战术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配合意识,做到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5.实战中强化篮球意识。实战是培养学生篮球意识的最好途径之一。意识在篮球比赛的攻守对抗中起着主导作用,而篮球的实战能够充分体现攻守的对抗性,所以平时的教学比赛中教师可以通过及时暂停来讲解比赛,让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在比赛中逐步认识和掌握篮球运动规律,在瞬息万变的篮球场上达到随机应变的程度。

四、结束语。

篮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作,需要教练员在训练工作中认真对待,从基础抓起,根据不同对象和不同条件,进行科学训练。对基本技术和战术的训练,要求队员正确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合理利用篮球规则,培养队员的篮球意识,从理论和实践中了解、掌握篮球运动规律,使队员尽快提高篮球运动的技战术水平。

参考文献。

小学科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论文

科学可以使教育进入美好的境界,让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伴随生命的始终。小学的科学教学为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训练的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成为21世纪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应当改变以往旧的教育观念,树立“学为主体”的观念,并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等特点,及时地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在课堂中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

1.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避免单纯地靠一本教科书来灌输知识,必须把它转化为利用投影、实物、标本等多种教学媒体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主持、评价来激励和指导学生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1.1指导观察,分组实验;教师首先要展示四幅反映实验内容的图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寻找铜、铁、铝、锡的四个共同特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1.2启发引导,设计实验;教师要善于借助实验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第一组实验方法自行设计第二组实验,研究木棍、粉笔、瓦片与铜、铁、铝、锡不属于同一类物体。这样,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1.3组织讨论,归纳总结;在学生已经完成两组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金属有哪些共同特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各实验小组讨论完毕之后,教师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金属的共同特征。

1.4强化记忆,扩散思维;为了进一步掌握金属的共同特征,教师运用了投影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种物体中辨别金属,既做到了新授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同时,也扩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启发设计实验、组织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总结、强化记忆、扩散思维等活动中完成。

2.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通过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亲自动手参与做实验的活动,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喜欢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分析、探索、研究,学会进行科学试验的本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真正的主体。

2.1观察思考,分组实验;学生对教师展示的四幅反映实验内容的图片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并大胆地进行实验。

2.2自行设计实验过程;学生由第一组实验获取的知识联想与第二组实验之间的关系,然后各实验小组展开讨论,自行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2.3小组讨论,大胆发言,由于学生在获取两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掌握了知识,有话可说,就会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主动参与实验小组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一个课堂教学高潮。

2.4运用概念辩别金属;众所周知,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在科学课《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中,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识别金属,知道有些物质的状态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由于教学活动组织得充分,学生掌握了金属的特性、共性,根据金属的共性、特色,学生能够很快从多种常见的物体中辨别出金属,并说出辨别的方法,教学目的实现就成为一种可能。

2.5阅读教材,提出质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教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掌握新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阅读教材、提出质疑、分组实验、观察思考、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大胆发言、辨别金属等活动中完成。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感情也会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缩短教师与学生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教师更准确地认识学生、把握学生、亲近学生,从而沟通知识传播的渠道,使之更加通畅。师生心理相通、感情相融,学生也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科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论文

摘要: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精神,使学生主动、自主参与各项探究活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积极主动民主和谐探究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科学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白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明确保护大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性和美好前景,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对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浅谈以下几点。

一、积极主动探究的教学气氛。

1.把握儿童的心理特点,正确激发、引导探究兴趣。小学生都有较强的好奇心,对事物都觉得新鲜、好奇、有趣,都有可能引起他们得探究兴趣。如“美丽的大自然”一课,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新奇好问的特点,把他们带到大自然中去。时值秋天,正值秋高气爽之时,蔚蓝的天空,潺潺的流水,沉甸甸的麦穗,自由飞翔的小鸟,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小昆虫,无不让他们感到欣喜、新奇、兴奋,神秘的大自然对他们充满了诱惑力。利用学生这种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们亲自去探究大自然的秘密。

2.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究。例如低年级学生爱玩,可采用游戏式教学;小学生喜欢动手,尽可能通过观察、实验等实际操作进行教学;小学生对“优胜”特别感兴趣,可以开展一些比赛性的教学活动。此外,要精心设计问题的情境,引起探究问题的兴趣。例如“纸风车”一课,先让学生自行探究纸风车的制作方法,做好后,比一比谁的风车做的最漂亮,最新颖、接着提出问题:“怎样使风车转起来?”只见同学们积极的动脑筋、想办法,有的举着风车跑、有的用嘴吹、有的迎风举起,操场上热闹极了,不到5分钟,同学们都找出来了。这时老师问:“在教室里没有风我们能是风车转起来吗?你们都有哪些方法?”同学们争先恐后回答:“用嘴吹、用电风扇吹。”找到了风车转起来地方法后,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的风车转的最快,同学们一个比一个凶猛,使劲的向前冲。当评出风车转得最快,做得最漂亮的同学时,其他同学一个个都围上来观察、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课间,好多同学都在修理自己的风车呢!

3.教师在科学探索方面的榜样作用,也可以推动科学探究气氛的形成。例如:在与同学一起春游、参观考察时,如果教师对各种自然事物充满了兴趣,向同学提出一些相关的的问题或结合实际讲解一些有关的知识,就会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作用,使学生对这些自然事物产生兴趣。当学生向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时,教师对他们的问题很重视,并同他们一起研究、讨论,学生就会受到很大的鼓舞,以后就会向教师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理睬,甚至不耐烦,学生的探究兴趣就会受到打击。当教学中出现争论不清的问题,教师总采取很认真的态度,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研究,有时还和学生一起研究,经常这样就会在班内形成一种“不弄清问题不罢休”的积极主动探究气氛。

二、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教学是民主的,学生有权对学什么、怎什么学以及各种的问题发表意见,而不是教师“一言堂,”教师主宰一切,什么问题都是教师说了算;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学生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与教师不同的意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平等、亲切、和善、讲道理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生硬、粗暴、强词夺理。

民主和谐的教师气氛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探究的重要条件,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基础,是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保证。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民主的作风;教师的民主作风,来自于正确的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教师一定要从内心搞明白,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一定得自由度,自主干一些学习的事情,不能一切都按教师的意志做,一切都是教师说了算;要善于把教师的意图变为学生自觉探究的动机,不要强迫学生做他们不情愿做的事情,哪怕是对他们有好处的事,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学会民主讨论、勇于探究。

三、在探究学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指导学生自行探究,应用知识,不仅要采用探究的学习方式,还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自主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行探究”的要求。为此,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1、探究过程要以学生为主进行。具体说,探究问题应该是学生提出的`,与问题有关的事实应该是学生获取的,对问题的假设应该是学生做出的。问题的结论应该是学生总结出来的,应用所学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是学生想出来的。

2、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高要求和高目标。为此,探究问题有时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探究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研究、决定。例如:“种子的萌发”一课,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讨论时,有的说需要水和空气,有的说需要比较温暖的条件,有的说需要阳光,有的说需要土壤,有的说不需要土壤……到底需要什么条件,不需要什么条件,可以让学生分组研究。各组研究几项,哪几项,可由小组自己定;用什么方法研究,也可以由小组学生自己决定,老师给与必要的指导。

在科学教学中,要使学生对认识的自然事物,探究科学秘密充满兴趣,踊跃的提出探究的问题;对探究的问题积极的动脑筋、想办法。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法进行研究;在汇报实验结果时,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发现;在研讨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与不同的意见进行争论。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精神,使学生主动、自主的参与各项探究活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科学课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论文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素养、探究未知世界的初始教材,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越来越受关注。教学过程是培养科学探究精神的过程,并在探究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来体验和经历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将抽象的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贯穿于探究活动中,从而达到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并锻炼能力的目标。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更要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核心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本文将探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1转变思想,树立“双主体”意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应转变思想,树立“双主体”意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以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如何让学生乐学、好学、主动学是教师教学首要切入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教师认为教学就是为了考试,考试以笔试为主,只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概念,就可以了。教师的“灌输”就成了最快捷的方式,不仅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自主性,而且忽视了作为科学探究主体的学生的主观意识。有人夸大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去看、做,而教师却不去加以系统地指导。教师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育新理念的最终确立,需要的是教师主导意识和学生主体意识的双重回归。

2创设平等和谐的探究环境。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平等的探究环境。在课堂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是科学探究顺利进行的前提。研究表明:学生持有合理的动机水平,有助于任务的完成。新课标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科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合作伙伴。”教师要放下高姿态,主动与学生交朋友,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师生间相互倾听、相互欣赏。课堂上,教师讲得精彩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投以赞许的目光,甚至可以给予鼓掌;学生说得好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及时表扬、赞赏。相互欣赏,不仅是师生之间的欣赏,也是学生之间的.欣赏,有了相互赏识的眼睛,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要明白说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法,听同学发言同样也是学习交流,在听的过程中,取他人之长来充实自己,还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要做到这些,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学中多提一些有质量的问题:“对于他的见解你还有什么补充吗?”“请你评一评他的说法?”……而不单单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学生学会了倾听别人的观点,还要让他们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教师平时不要吝啬自己激励性的语言:“看谁最先发表自己的观点?”“看谁能比他说得更清楚?”“老师只想听一听你的想法!”等。对待学生的发言少批评,多鼓励。批评时,指出不足,令其信服;鼓励时言之确凿,指明前进方向。用心倾听,学生才会敢说。学生有了“说”的勇气,教师再及时进行指导,学生良好的口头语言能力也就逐渐养成了,有了能力自然容易体验表达的乐趣。学生就会乐说。这样的训练即培养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眼、耳、手、鼻齐用,习惯养成了、思考独立了,科学的探究态度也就端正了。

3巧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问题是产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端。教师要善于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这是激发科学探究兴趣的方式之一。它会生成一个适合学生探究、符合教学目标的问题,而此问题能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会使科学探究活动成为兴趣。同时情境创设要因学情而设,因条件不同而设,万万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判断科学课的情境创设的好坏,要以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效率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评判标准。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时创设以下情境:今年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魔术。取出预先准备好的玻璃棒、动物毛皮、碎纸。用毛皮擦玻璃,来吸附纸屑,问学生:你知道为什么吗?在“热膨胀”课的教学中,我提出了:“老师打乒乓球的时候,无意中踩到了乒乓球,谁能帮老师恢复呢?”学生们开动脑筋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想法,最后也没成功,最后求助于我。我把一个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不一会儿乒乓球就变圆了。我问道:想知道为什么乒乓球会恢复原样呢?学生沉浸在这样的情境之中,自主的思考与探究也就自然地发生了。

4联系生活,就地取材。

我们在充分灵活运用现有教学仪器、设施的前提下,深入挖掘本地的物产资源,就地取材,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开展“教具我会制”,学生开展“学具我会制”等活动。教师通过制作教具,熟悉了教材,提升对学科的热爱程度,用起来也得心应手。学生制作属于自己的学具的过程,更是对教材内容的消化、吸收、利用的过程。教师更乐于教,善于教,学生也更乐于学,勤于学。创造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教学之路。比如,制作《简单电路连接器》《简易肺呼吸模拟器》等学具。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学生乐作;到小河边捡贝壳、摘取各种植物的种子学生也十分感兴趣。总之,小学科学课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教师应改变思想,树立“双主体”意识,把学生看作独立发展的人;课堂上能营造平等和谐的探究环境;巧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就地取材。

谈班主任与学生的心灵沟通教育论文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可见压服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应是心灵的对话。

一.与学生沟通时要有耐心,还要讲究沟通的艺术。

我们老师要想与学生沟通,就要有足够的耐心,要从热爱、关心、理解学生的立场出发,与学生交朋友。要做到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动辄就摆出老师、长辈的架子,盛气凌人,更不能以权压人,以势逼人,而应态度谦和,以诚相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我们应融入学生之中,通过平等的思想交流、情感交流,消除学生内心害怕、恐惧的心理防线,达到双方心理相容,与学生以心换心,心心相印。对待学生要豁达大度,满腔热忱,认真负责,冷静思考。同时,对待不同的学生,我们要采用巧妙的沟通艺术。比如,对待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同学,我们就要坚持以启发、诱导为主,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因为学生优秀时,他的理解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强,我们只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般他们比较容易接受,也比较容易改正。而对待相对比较难沟通的同学,我们就更要讲究策略。我清楚地记得我带现在这个班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个同学,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一段时间竟然不肯来学校,就算勉强来了,也是家长拖着来,可也奇怪,他被家长拖来学校后,又不要紧了。他妈妈也觉得奇怪。我找了他几次,问他是什么原因,他连说都不说一句话。对于这样的学生,我没办法着急,因为我知道,着急也没有用。我先跟家长了解好情况,知道他在家一向很任性,家长对他都是有求必应,现在,他想在家玩电脑,家长怕影响学习没有答应他。了解了这些情况,我注意观察他的在校反应,开始,只见他满不在乎,就算来了学校也不听课,我暂时没有批评他。一两天下来,轮到他奇怪了:一向以严格著称的龙老师怎么不说我了呢?然后,他上课不敢不听了,我觉得机会来了,便在我的一节课后把他叫到教室走廊外,首先表扬他上课很认真听,愿意继续保持吗?他点点头,我便叫他走了。第二天,我又表扬了他,看他那高兴的样子,我说:“你看,你这两天表现的非常好,要是你天天坚持来学校,你肯定也是一个特棒的学生。你前两天为什么不想来学校呢?”也许他觉得我可亲吧,反正那天他什么都跟我说了。我趁机跟他讲了玩电脑的危害,玩电脑对学习的影响与帮助,他听了直点头。之后,我又找家长互通了情况,告诉他们教育孩子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他们经过这一次后也反省了自己的教育问题。后来这个学生再也没旷课过,对学习也很感兴趣。

二.要抓住沟通的时机与学生沟通。

我们班主任在与学生个别谈心时,应选择适当的时机,考虑语言艺术,做到“对症”下药,抓住突破口,重点攻“关”,切中要害,真正帮助学生全面地分析自己存在的问题,痛下决心,扬长避短,争取在各方面都有发展。我在时接的一个班中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学习基础差,上课不想听,而且爱犯事,以前教他的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在我接班时特意跟我讲,这个学生不用理了,没救了。我想:怎么能这样呢?于是,我特别注意观察这个学生,他真的对学习漠不关心,而且很多同学对他有投诉。一天,他不慎打破了邻居的玻璃,既而逃走。我了解此事后决定抓住这个时机对他进行一次教育,找他谈心。一开始,他缄口不言,冷冷地静待老师的批评。我问:“你知道找你来干什么吗?”他说:“批评罢。”我说既要批评,也要表扬。他愕然了。我慢慢分析他以前做这类错事后,从不跑开,而是与人家蛮横地吵闹,说自己不是有意的。这次却不同,做了错事逃跑,说明自己理亏,认识到是错事,这就是有进步了。但该批评的是:缺乏勇气,主动想邻居认错。我接着说,做了错事不要紧,只要勇于承认,并主动赔礼道歉,就能得到谅解和宽容。我进而向他讲明了一个人犯错误或者有缺点是难免的`,关键的是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并且改正错误克服缺点要抓根源要彻底的道理,问他有没有勇气向邻居道歉,他默默地点了点头,还主动承认了自己逃走也是错误的问题,果然那天下午他就去向那位邻居道了歉并且赔偿了损坏的玻璃。从此,他也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对什么都有兴趣了.我认为我这次谈心确实很成功,主要就在于我抓住了沟通的时机,捕捉到了学生“静候批评”的态度,而用出人意外的询问打破了僵局;同时,我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以肯定,使气氛得以缓和,变得宽松;另外我的批评又抓住了点子,以理服人,达到了预期教育的目的。

我们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可以多种多样,有时一个眼神,一种手势,一次轻抚,一个微笑,一些日记上的评语等等,都可以达到与学生沟通的目的。记得一次我们学校举行的班级汽排球比赛,我班的a同学扣了一个好球,我向他伸了一个大拇指,他看见了,劲头更足了。我觉得:这时我已经与学生达到了沟通。这就是沟通的魅力。

总之,我们与学生沟通时,只要我们选择好恰当的方法,我们就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受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苦恼,了解他们的意愿,缓和他们的心理压力,这也是我们做教师的教育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而又是必备的手段。只要我们师生之间有了心灵的沟通,学生就能敞开心扉,消除顾虑,对待老师既视如严父慈母,又看成是可敬可亲的朋友。我想: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教师也才能真正受到学生的欢迎。

如何培养小学科学课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论文

修武县实验小学,河南修武454350。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指导原则。

1.激趣――增强创新欲望。首先教师的语言不但要准确,还要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富有情感,能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到愉悦并产生共鸣。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再次,尽量借助挂图、实物模型、幻灯、多媒体软件等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质疑――萌发创新意识。世界上有许多重大发明往往是从好奇、疑问开始的。它能激励人追根究底,去破译世界万物的奥秘,发现其中的规律。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疑问的情景,提供设问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争论问题的好习惯。

3.多思――开发创新潜能。所谓多思,就是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去思考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也是创新活动中所必需的思维形式。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题目很典型,很多题均有不同的解题途径,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拓宽学生思维。

创设情境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的培养。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越激烈越好,观察越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老师注意创设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

兴趣是创新思维的入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的创新思维,哪怕是异想天开,也不要讥笑学生,而首先要肯定他们的“敢想”精神。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和思考,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使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当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获得新知识或找到了疑难问题的答案后,教师不要轻易放过学生这种有益的情感,而应和学生一起分享解决问题时的快乐。

四、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像过去那样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应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的引导上,对所学知识多让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深化。

五、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想象和创新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是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源泉和重要成分。所以,小学的数学教育工作中不要单纯地要求学生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更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创造性的提出并解决一些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在数学的教学工作中通过营造和假设一定的生活情景,学生尽情想象,与此同时引导他们在实际的情境中发现一些问题。数学是一项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但是在严密逻辑的背后也有着创造性问题的出现。

六、小学数学教育创新意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注意的事项。

1.忽视瞬间的灵感。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都不一样,但是在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瞬间的灵感。保持纪录的好习惯,勤动笔,在自己有所发现的过程中一定要纪录下来,从而有助于后续的研究和思考。

2.沉溺于“固有的构思”。创新意识的一大克星就是保持固定的思维模式和思维定势。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的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要灌输所谓的“解题套路和万能公式”这对于学生的创新来说具有较大的反作用。不利于学生灵活的去创造,所以,教师一定要进行自身教育方法的变革,不断的去突破。努力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更加开放的教学理念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不愿意表达自己心中所想,害怕出错。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往往存在一些学生不自信的现象,他们对于一个问题会有一些思考和发现,但是却缺乏表达的勇气,从而造成问题研究的不深入,创新意识没有进一步发掘的可能,扼杀在萌芽的状态。这对于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来说有较大的阻力。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愉悦的氛围,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得到突出的体现。

4.不注重因地制宜。在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过多地强调要创新,但是在如何创新和创新应注意哪些问题的研究上不够深入。所以,教学工作者强调创新还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思维习惯有效地引导,这对于整个创新活动而言意义重大。老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能是口号的呼喊者,而应是理念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