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马克思调查报告(通用22篇)

马克思调查报告(通用22篇)

作者:笔尘

调查报告是对特定问题或主题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供客观的数据和信息。以下是一些精选的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创作灵感和写作热情。

马克思作业调查报告

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中国,是我在心中许下的承诺。但是创造幸福中国是要有几个根本的条件:一是要做好自己,学雷锋,做好事。二是我们身边的生活环境需要优化。三是不仅让自己变得好,更要让身边的人也变得好。建设美好家园,离不开我们的行动。我们要乐于助人。见到有困难的人,我们不应该主动帮助吗?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像那些不退缩,直往向前的英雄一样奋进。我想只有我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才能更好的建设家园。同时我们也要有不屈向上的精神,这样美好的家园就会指日可待了。

山露水”、“进军荒山”“蓝天碧水”、“精品园林”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把原来废弃荒芜的煤矿塌陷地,打造成一望无际的潘安湖、碧波荡漾的九里湖,把原来只能称之为小水潭的无名湖打造成移步换景的大龙湖、典雅精致的金龙湖。2008年以来,全市累计整治采煤塌陷地9万多亩,功能区三类以上水体占比达76%,生态指标成为徐州全面小康建设最过硬的指标。

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为抓手,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以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一个大台阶,确保2015年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在此基础上接续奋斗,建成国家生态市,努力把徐州建设成经济发达与生态宜居协调融合、都市风貌与田园风光相映生辉、楚韵汉风与南秀北雄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路更畅、城更靓”五大行动计划,要求更大力度建设美丽徐州,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徐州的新名片。

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评标准,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办法、奖惩制度。全面清理和修订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和制度上的保证。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应成为全社会遵循的行为准则。要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生态就是资本,保护就是发展,绿色就是财富的理念。在全社会倡导理性消费,引导绿色消费,让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选择,切实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生活的每个环节。

打造美好家园,建设美丽徐州,关键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既是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也是全市人民的期盼。美好家园建设离不开你我他的自觉担负与实际行动,我们都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做美丽徐州建设的推动者和行动者,让生态文明意识根植社会、深入人心,让我们生活的城市水更清、天更蓝、花更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查报告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与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价值观念也处在急剧的变化之中,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同时大学生同样要面临的来自社会、家庭、学习、生活、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实践中努力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心理素质。

调查目的:。

我们正处在价值观念深刻变革的时代。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人们社会行为的多样性和社会选择的不确定性。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当代大学生,其价值取向自然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并由此必将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真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特征以及其身心发展规律、正确德育的客观规律,建立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和充满活力的教育方法,引领当代大学生形成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社会主导价值观,促使她们身心协调发展、健康成长,在当前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调查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工学院09至12级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到的有效问卷480份,有效率达96%,其中男生301人,女生179人。

调查方式:

使用自己编制的“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调查问卷”,围绕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道德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职业价值取向和心理健康状况、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等方面进行提问。然后分别统计各类学生选择答案的百分比进行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现状分析。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突出价值取向经过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

(一)社会价值取向。

绝大多数同学对社会的实情有着清楚的认识,注重和关心社会,亦能以社会利益为重。在“您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的成果有多少了解?”的问题上,有13.43%的同学认为“知之甚少”,其余的均认为知道的比较多;在“您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新闻吗?”的问题上,“经常关心”和“一般关心”的同学达80.60%,而没有同学选择“不关心,与我无关”选项。这充分说明,当代高职大学生对社会比较关注,了解比较深入而全面,并热心投身于社会的各项改革之中。

同学认为“不合理”,只有16.41%的同学认为“合理”,认为“不清楚”的也有32.83%同学之多。这说明,当前高职大学生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利益问题的看法比较客观,完全符合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但对于社会的客观公正性的认识却缺乏理性和全面性,易受到社会表面现象的影响,这与同学们的社会阅历、知识、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广泛存在的不公平现象的耳闻目睹有着极大的关系。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道德价值取向。

道德价值的取向,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质与人性的美丑,它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道德根基。“道德观念是否有一个标准”有46%的人选择的是说不清;同学都认为道德观念只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态度,没有一定的标准,也不应该用很精细的观念去框定。“智慧和品德哪个更重要”智慧和品德的支持率不相上下,分别占42%和40%。这说明品德高尚还没有成为理所当然的重中之重。“是孝敬父母重要还是报效国家重要”b选项的人占了57%。而c选项的人仅仅只有12%。虽然有孝心是很重要的,可是选择报效祖国的人实在也有点少。而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又回到了主题,在道德和诚实之间,同学们很难抉择。认为诚实和道德是同等的。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礼仪之邦。中国人注重礼仪是有目共睹,从长尊幼卑到举手投足都有一定的规矩。在这样悠长的历史下中国人也该是十分注重道德品行的。但从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道德观念的模糊让人担忧。

(三)人生价值取向。

人生目的过于个性化,目标比较模糊,态度消极、意志欠缺。在“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的问题上,37.31%学生选择“为了生存”,23.88%选择“出人头地”,16.41%选择“兴趣理想”,11.94%选择“报答父母”,而选择“为国家社会做贡献”居最后一位,只有10.46%的比例。

在“在大学期间,您树立自己的目标了吗?”的问题上,到当。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前为止有71.65%的学生还未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这与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是极为不相适应的,应引起广大西青年思想教育者们的高度重视。在“在大学您是怎样对待学习和考试的?”问题上,有40.29%的学生认为“平时不必注重,考试靠突击”,有11.94%的人认为“无所谓,随遇而安”,2.98%的人认为“能玩就玩,能作弊就作弊”,而“从始至终非常重视”的学生只有44.79%,这似乎也印证了上一个问题的答案。在“您对参加各种学生活动的意愿”的选择上,只有40.29%的学生选择“经常且很乐意参加”,而其它学生均表示“有时或很少,没兴趣参加”。

(四)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人物。

在“谁对您当前的价值观影响最大?”问题的回答上,选择“家人”的占47.76%,选择“朋友”的占23.88%,排第三位的是“书籍”(11.94%),第四位是“老师”(8.95%),其余的是“同学”、“其它人”和“网络”。从中不难看出,当前高职大学生个体成长最易受与其生活最接近的人(榜样)的影响,家中亲人和价值观相同或相近的朋友就是这样的榜样——亲人与朋友的成功与失败,以及各种经历与言论,都会成为她们成长的借鉴经验。而老师、同学对她们的影响越来越小,可能是老师的言行过于纸上谈兵,或者老师本身的价值观念与社会现实有着很大的反差,从而导致学生的认同度过低。另一方面,同学又与自己一样没有多少人生阅历,影响上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分析。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极其复杂和严重,因此只有找到症结之所在,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优秀人才。

心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印象,是物质高度的发展的产物,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心理包括心理现象和个性心理特征,其中心理现象是指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们在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上的特征。心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主观性的社会性。对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经验的人或者具有不同性格的人来说,面对问题是其心理反应是不同的。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难和问题得以解决,那么危机将化解,人生将会继续顺利发展,而且还将发挥良好的基础作用,并有助于后期的发展。因此,应该高度重视并解决好青年特别是将要担负国家建设重任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因为如果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歪曲而且存在消极心理,长期积累又得不到缓解和化解,就容易造成心理障碍,轻则影响她们正常的学习与生活,重则影响她们自身今后的发展。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1.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迷茫。

现在的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对自我和她人、对环境和社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对人生的走向和意义也有了初步的思考,同时对于自己未来的大学生活有一些美好的憧憬和预期。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与生活、新的自我定位,大学生难免会发现眼前的一切并非所想的那么美好。竞争的压力、生存的焦虑、发展的期望、情感的困惑等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当她们发现在实际得到的和期望得到的、自己得到的和她人得到的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的时候。有35.2%的同学认为,大学没有她们所想象的那样高雅和浪漫,缺少文化气息。在迷失自我的时候,大学生远离亲人和朋友,心中的苦闷无处诉说,一旦有问题想不通,死钻牛角尖,心理就会严重失衡,迷失前进方向。

2.学习与发展的挣扎。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些同学甚至会患上考试焦虑症,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问题。学会“学习”成为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一步。学会学习的实质就是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一些初入大学的大学生正是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才阻碍了知识的获得和智能的发展。调查中,29.64%的同学认为学习是当前自己感到压力最大的一个方面。如果说学习的苦恼往往出现在低年级的同学身上,那么毕业后的选择则困扰着相当一部分大四的学生。考研、就业还是出国……众多学子在这样的十字路口徘徊。如何面对早晚都要涉入社会的现实,给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定位,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结。

3.现实与虚拟的碰撞。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却又毫无结果,于是开始闭锁自己,心理上的失衡就容易导致对身体的伤害,甚至对生命的放弃。

4.恋爱的合理性与不确定性的冲突。

(二)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的心理困惑概括来说就是大学生是个承载着社会和家长高度期望的群体,自我成才欲望非常强烈,但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较差。正是这种意识与能力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使当代大学生培养了自立、自强精神,强化了竞争拼搏意识等。但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也具有负面的消极影响。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自发性特点和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使钱的多少成为不少大学生衡量人的价值大小的主要尺度。美好的信念与现实不符,从而造成心理上的扭曲。有48.2%的同学认为,现实与老师的说教不一样。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的人也就没有全面腾飞的民族。调查显示,只有27.76%的受调查者认为“校内教育”是对大学生最有影响的渠道。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在校大学生数量在急剧增多,伴随学生增多的同时,大学内部对学生的管理弱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另外,相当数量的学校并没有提供相关规章制度的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使大学生无法得到全面有效的教育。

经常关心一般关心不关心,与我无关。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你认为当前社会竞争体制合理吗?不合理合理不清楚。

5道德观念是否有一个标准有没有说不清。

6智慧和品德哪个更重要智慧品德不相上下。

7您对参加各种学生活动的意愿经常且很乐意参加有时或很少没兴趣参加。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报答父母。

为国家社会做贡献。

10谁对您当前的价值观影响最大?家人朋友书籍老师同学其它人网络。

是奉献还是索取?学问、金钱、官职、舒适、悠闲、享乐、刺激、冒险,利人还是利己,是信奉集体主义还是信奉个人主义?等诸方面因子,作为一种价值取向,都在大学生眼前眩耀、闪动,供大学生挑选和确定。大学生处于多重选择和诱惑之间,而且因不可兼得,甚至无从选择而焦灼迷茫。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情向重独立思考和理2020年4月19日。

性分析转化。15。

马克思作业调查报告

一、实践教学目的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校园生活,特别是社会热点问题,以达到培养与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能力的目的。

二、实施步骤。

1、围绕提纲收集资料,展开调研;

2、分析整理调研资料;

3、撰写调研心得或论文(要求3000字左右,封面注明论文题目、姓名、班级、学号。)以上内容在第16周以系为单位交到思政部。

三、参考课题。

1、对如何培养大学生“四种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2、从运城周边乡镇企业的发展变化,看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关于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或其中一方面)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4、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运城学院后勤服务管理。

5、调查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主要存在哪些矛盾,分析解决矛盾中主要存在哪些矛盾,分析解决矛盾的方法。

6、流行时尚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

7、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的调查与分析。

8、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9、大学生文化娱乐生活现状调查(文化调查内容:文化娱乐设施、娱乐种类及文化娱乐需求)。

10、大学生缺逃课现象的调查分析。

11、大学新生思想状况调查。

12、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调查。

13、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的调查研究。

14、我国居民收入状况的调查分析。

15、通货膨胀压力下老百姓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

16、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大学生择业就业观念重塑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

2012-3-29。

马克思作业调查报告

本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拟抽出18学时,结合教学内容,安排社会实践的内容。实践教学的成绩在学生的最终成绩中占30分。本学期实践教学安排采取自主选择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其中一项实践课题,按要求完成。

特别提示:若所选择课题所用原理尚未学习,可先收集调研材料,待学过原理后再撰写报告。

一、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实施社会实践教学,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社会锻炼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培养服务社会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实践教学的目的社会实践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主要是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调查分析社会现象,达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上学习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消化、吸收、内化,进一步确立唯物辨证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增强广大学生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社会实践的时间安排。

1、社会实践动员活动学时:2学时。

内容:社会实践动员大会,明确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计划安排、要求等事项。

2、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时:12学时。

内容:运用理论对收集、获取资料进行阐释论述,形成一份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分析透彻,具有较强说服力的社会实践报告,并得出正确结论。

四、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

学生必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掌握并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及相关的理论内容,做好社会实践的各项准备工作,选定社会实践的题目,确定社会实践对象、方法与时间,确定个人社会实践实施计划。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要及时整理调查成果,并进行总结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最终完成社会实践报告的撰写。具体要求如下:

1、所有学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环节活动,无故不参加者,社会实践成绩按0分记。

2、为保证安全,调研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每组以四人左右为宜,各小组必须明确指定一名同学为小组长,负责本小组调研活动的开展。

3、社会实践报告禁止他人代写,禁止网上下载,禁止抄袭、雷同,正文字数在2000字以上,a4纸打印,标题黑体,四号字;正文宋体,四号字,单倍行距。封面要有社会实践的题目,姓名、班级、学号。

4、社会实践报告必须在本学期第15周,以班级为单位,由学习委员收集,并按学号顺序排序,上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任课教师。

五、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守则。

1、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如有特异体质、特殊疾病的,不能按要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可以提前向指导老师提出申请,指导教师可以酌情考虑该学生的社会实践问题。如不提前申请,一律视为能够正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2、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出行要选择乘坐公交工具或正规运营车辆,调研地点要选择安全的地方,严禁在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地方、自然灾害易发地、各种疾病感染高发区及其他危险场所从事实践活动。

3、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带必要证件和证明,带好手机,保证社会实践活动过程通讯联络正常。

4、社会实践过程中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要注意人身安全和财物安全,如遇突发情况及时与指导教师联系或向有关部门汇报。

5、社会实践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注意衣着得体,礼貌待人,以良好的形象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为保证安全,调研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尽量避免独自一人进行,对于因个人不注意日常安全引起的事故,一切后果由个人承担。

六、社会实践成绩考核标准。

实践教学以学生的表现和态度、能力和水平、组织纪律、任务完成情况、社会调查报告等几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实践课成绩按优秀(30)、良好(25)、中等(20)、及格(18)和不及格(10)五个等级评定。

优秀:能很好地完成的实践教学任务,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全部要求,社会调查报告能对实践调研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对待实践教学态度端正,无违纪行为。

良好:达到大纲中规定的主要要求,社会调查报告能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对待实践教学态度端正,无违纪行为。

中等:达到大纲中规定的要求,社会调查报告能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较全面总结。对待实践教学态度端正,无违纪行为。

及格:态度端正,完成了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能完成社会调查报告,内容基本正确,但不够完整、系统。对待实践教学虽有一般违纪行为,但能深刻认识、及时改正。

不及格: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为不及格:(1)无故不参加社会实践者;

(3)社会实践期间严重违反纪律要求,造成严重安全责任事故或恶劣影响者;

(4)社会实践报告严重抄袭或非本人完成者,内容有明显错误;(5)几个小组报告内容雷同者。

七、社会实践报告完成的基本程序。

1、准备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确定选题,可以是老师指定题目,也可以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提到的理论观点相关的题目,注意选题要从实际出发,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并具有可行性,开始拟定社会实践调查提纲,选择社会实践调查的方式方法。

2、实施阶段。

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等方法,通过观察和判断,收集获取资料。

3、分析研究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收集、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社会实践报告材料的分析,应该说是调查研究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步骤,是能否将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化为研究成果的关键所在。所谓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审查、剖析调查材料中包含的被研究对象的状况、特点、社会背景、基本结构、本质属性与成因、组成因素与相互关系,以及运动机制和结论的过程。然后,根据事先设计的目标要求着手拟定报告提纲。

4、撰写报告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按照社会实践报告结构、规范等要求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要求理论正确、内容真实、主题突出、言之有物。

5、总结提高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个人社会实践综合情况作总结分析,肯定成果的同时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利于下次更好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八、社会实践报告的内容结构。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结构一般有四个部分:题目、导言、正文、结语,有的还有附录。

(一)社会调查报告——题目社会调查报告题目可分为两类:1.单行标题。只有一个正题,直接写明调查的事项、对象、范围。如《关于潍坊市国有企业科技人员作用发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双行标题。正题下加一个副题,正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副题补充说明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如《感情越拉越近——对山东省“三下乡”活动的调查》。

(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导言社会调查报告的导言言一般包括三点内容:。

1、调查研究的缘由和目的——调查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2、调查的对象、范围,3、调查的经过——时间、地点、过程及调查方法。

正文是社会调查报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部分。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调查对象进行叙述。真实准确地列举调查所得的确凿事实、典型事例和具体数据。二是进行分析论证。对资料进行客观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把它上升到理论,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或证实一种观点,或推翻一种观点。

一般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内容:

(1)基本理论概述。对报告所运用一个或多个理论观点进行概括说明。要求理论选择准确,概括精炼,切忌照搬照抄。

(2)实践调查概述。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整理,并结合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叙述概括。要求材料全面、客观、精确、具体,具有代表性。

(3)分析阐释。运用一个或多个理论观点对实践调查概括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议论、说明。这是报告的重点,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分析透彻,具有说服力。

这部分的写作既要防止单纯罗列材料,也要防止过多的议论和说理。

社会调查报告的结语,主要包括形成结论、提出看法和建议。这部分可长可短可无,其内容有时是总括全文,深化主题;有时是交代社会调查报告中未能解决而又须引起注意的问题;有时提出继续调查的希望和建议。这是报告最有价值部分,要求内容精炼,字数不宜过多,结论正确,建议切实可行。

尽管调查报告的结尾可长可短,但一定要起到总结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的社会调查报告还有附录部分。内容包括:部分原始资料、少数典型个案资料、调查统计图表的诠释和说明,正文中有关材料的出处,参考文献,旁证材料,以及其他必须说明的问题或情况。

总之,调查报告的格式在结构上相对固定,包括标题、导言、正文、结语四个部分。

九、社会实践活动参考选题。

社会调查内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具体实际,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和调查:(1)调查家乡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职业的变化情况,联系唯物史观的交往理论,写一篇关于农民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2)调查家乡所在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这种变化进步的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完成调查报告。

(3)深入社区、乡村,调查人们的业余生活时间的支配情况,联系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理论,撰写一篇关于人们闲暇生活情况及问题的调研报告。

(4)调查一个村庄、社区,对基层民主建设的状况(如村民委员会的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居民委员会作用的发挥)等方面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分析基层民主建设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地位、途径等问题,完成调查报告。

(5)调查一部分人群,了解大家对改革开放形势的看法,如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最希望政府干的事情、最不满意的方面,初步掌握目前人们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认识,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给以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6)调查所在地区人们的收入的主要来源、分配情况,根据唯物史观的所有制理论写一篇正确认识当前人们收入构成状况及原因的报告。

(7)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城乡的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也有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调查城乡人们在操办婚丧红白喜事过程中的消费和费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对策,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分析移风易俗的重要性、措施及建议,完成调查报告。

(8)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我国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调查不同职业群体、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人们的对“幸福”的认识,包括“幸福是什么、怎样获得幸福、幸福的标准是什么”等,运用价值观有关理论加以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9)实地调查一个乡村、社区、企业、学校等,了解该单位文化建设的突出做法和经验,写一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方面的调研报告。

(10)就近深入农村、企业,调查当前干群关系状况,联系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发现先进典型,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从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视角,提出改善干群关系的对策建议,撰写调研报告。

(11)调查了解所在地区人们的文化生活现状,总结提炼经验,分析不良文化的表现、危害,分析现实生活中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地位、作用,撰写调查报告。

12)通过调查所在地区与其他发达地区发展存在的差距、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理论,写一篇关于当地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的调查报告。

(13)通过调查所在地区人们的宗教信仰状况,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写一篇有关当前社会生活中人们理想、信仰、信念建设的调查报告。

(14)调查一个村庄、企业、城市社区的环境生态状况,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所在地区生态的现状、取得的进步、存在问题、原因及解决的设想等,撰写调查报告。

(15)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时代,网络已经走入了人们的生活。调查所在单位、社区、乡村人们的上网状况,写一篇关于人们网络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

(16)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人们对教育给予了空前的重视,随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加深,一些家庭对于高等教育的期望又存在下降趋势,调查所在地区若干家庭教育投入的情况,写一篇关于“教育投入与人的发展”方面的调查报告。

(17)调查所在地区城市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情况、困难家庭生活状况,国家政府和社会对困难弱势群体的关注状况,找出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完成调查报告。

(18)调查所在乡村中小学撤并情况及其影响,写一篇关于义务教育发展方向的调研报告。

(19)结合个人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的求学历程和切身感受,分析我国基础教育中成功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设想,撰写调研报告。

(20)调查近年来所在家乡交通、饮水、卫生、教育、文化生活等方面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理论加以分析,撰写一篇调查报告。

(21)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某个专题,就自己身边发生的新变化进行细致观察,深入思考,撰写调查报告。

(22)调查家乡近几年来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结构变化,尤其是支柱产业发展发展状况调查,撰写调研报告。

(23)调查一个县(区)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出理性分析,提出发展建议,形成调研报告。

(25)调查家乡所在地的“弱势群体”情况并说明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26)我校毕业生就业成才的典型事迹调查。

潍坊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2016-3-6。

马克思作业调查报告

-本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共56个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16学时。

一、成绩分布:期末考核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分布:课外实践占30%;考勤、学习态度及其它(作业、发言等)占70%。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环节安排:

(一)进行社会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每个自然班分为3个调研小组,每个小组根据选题开展社会调研活动,调研后每小组撰写一篇调研报告。

1.调研报告要求:

(1)论文格式按正式发表论文格式:内容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

(2)字数在4000字左右。

(3)论文要求a4纸打印,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

(4)加封面。封面上写明课程、班级、小组成员、论文。

执笔人及分工。

(5)要求每小组上交至少60份调查问卷及统计数据。

(6)论文提交日期由任课教师自定。

(7)题目可参考已给题目,也可自行选定。

2.参考题目。

(1)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以及应对措施。

(2)大学生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3)大学生课堂(或校园)不文明现象调查。

(4)天津市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状况调查。

(5)大学生诚信状况调研。

(6)大学生职业理想调研。

(7)大学生读书状况的调查分析。

(8)天津市养老院现状调研。

(9)大学生消费支出现状调研。

(10)城市或乡村居民业余生活时间支配状况调查。

(11)我校毕业生就业成才的典型事迹调查与分析。

(12)城市或乡村居民“幸福感”状况调查。

(13)大学生理想信念调研。

(14)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调研。

(二)参观、观影与读书(任选一项)。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以下活动:

1.参观:参观天津历史文化遗迹、博物馆、纪念馆、滨海新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社区建设等等。参观后要求制作活动ppt,要求如下:

(1)ppt首页写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考察活动总结”、活动主题、时间、地点、班级、参加人员姓名及学号。

(2)ppt要求图文并茂,有参观人员合影及参观照片,能够展示活动过程。

(3)ppt要求20张以上。

2.观影: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任课老师推荐的教学视频。

(1)推荐视频:《大国崛起》、《世界历史》、《复兴之路》、《宇宙与人》、《摩登时代》、《百万英镑》、《走向英特纳雄奈尔》、《列宁在1918》等等。

(2)观影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上交讨论记录及观影和讨论电子版照片五张。

(3)上交一篇电子版观后感,字数1000字以上。

3.读书: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传记及著作选读。

(1)推荐书目:《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矛盾论》、《实践论》或自选《马恩文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某些文章阅读等等。

(2)以小组为单位就所读书籍进行交流、讨论,上交讨论记录及读书、讨论电子版照片五张。

(3)上交一篇电子版读后感,字数1000字以上。

社科部第一教研室2013年9月1日。

马克思作业调查报告

一、论文题目:《》观后感。

二、论文撰写要求:

留2厘米,便于统一装订存档。

3、字数在1200以上。

4、系、专业、姓名、学号写在标题的下面。

5、交作业时间在第17周,学习委员按学号收齐后,再交给老师。

6、不遵照上述要求者,此次成绩为零分。

课程学习小组自主学习。

第一、每个“课程学习小组”在小组成员充分酝酿、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确定本组成员普遍感兴趣的某个与课程相关的理论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本小组的研究课题并将课题题目报与老师协商确认。

第二、围绕研究课题,小组成员分工收集资料、开展形式多样的充分讨论交流、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形成一份较为详细的较高质量的课题讨论提纲或者讨论记录(类似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第三、课题研究成果或小组学习心得汇报。老师根据各小组提交的课题讨论提纲、综合给课程学习小组一个分数。

小组自主学习题目。

1、对世界各国成立孔子学院的理性思考。

12、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冲突的文化根源。

2、提高劳动收入是解决内需不足的关键。

13、克隆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的哲学思考。

3、人类应该和自然界和解。

14、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4、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15、中国足球走向世界的关键在不在教练。

5、留守儿童社会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6、打破垄断主要靠市场调节还是行政干预。

6、青少年犯罪相关分析(现状、原因与对策)。

17、现代社会健康与财富孰轻孰重。

7、大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更好融入社会?

18、如何看待网络红人。

8、如何看待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

19、如何看待重庆的打黑与唱红歌。

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中实行更严格的差别化住20、安乐死是否符合人道主义原则。

房信贷政策?

2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

9、网络淡化还是密切人际关系。

22、当今网络与道德。

10、恐怖主义是否会改变人类文明进程。

23、在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的作用。

11、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吗。

24、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调查与分析)。

期末考试试卷结构。

10.0。

期末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60%。卷面为100分,题型为客观题60分,材料分析题40分。客观题分别为:20个单选(20分)、10个多选(20分)、辨析题10个20分(只判断对错)。材料分析题四个,每个10分,第一、二、三、四五章各出一个。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查报告

——大学生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作者:

杨晓娟。

系别:

艺术设计系。

专业:

平面方向。

年级:

2010级。

班级:

2010070301。

指导老师:马继彬。

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党和人民的指明灯,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它在我们的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当代大学生也是十分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健康的发展,与当代中国大多数能否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有直接的联系。为此,我们就“关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与看法”展开了一个调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指导意义,实践,教育体制。

正文:我国目前的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但在这种多元文化中,必须保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而决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这个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当代全国高等院校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反映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的科学理论。

在这段世界里,我们小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广大理工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一个关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与看法”的调查,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我们分小组在自习室、宿舍、校园内随机发放调查问卷,以此所采集到的调查结果为真实,全面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并且,我们所调查的人来自不同年级,不同院系,不同民族,这也同样为保证统计数据反映出来的结果能更加接近现实状况。我们一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调查问卷200份。

一,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现状。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认真认识到我们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联系和对未来的影响。通过我们调查的第一题可知,有44%的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意义比较了解,而56%的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意义不是很了解。说明当代大学生还是有将近一半的学生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并且意识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们的指导意义的重要性。就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观点来分析,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思维与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人通过思维所达到对某种客观事物的意识反映,而每个人通过思维及意识,形成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即思维。毛泽东同志指出:“……感知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就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人中知识较丰富、思想较敏锐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价值观念中具有超前性和先导性的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状况将决定社会未来的整体状况。因此,我们必须对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情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bc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

d为考研做准备。

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人选择abc,能深刻意识到马克思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重要影响,及对我们自身能力的有利提高,有20%的人只是为考研做准备。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当代大学生作为具有高的社会群体同样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研究的一般社会规律,在每个大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或多或少地隐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观点和思想。

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键时期,每个大学生的思想是否正确,将决定着其个人,甚至整个社会的前进和发展。

革命的先进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的作用,反动的落后的思想则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必须有正确的、积极的、先进的思想,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给当代大学生一条光明的路线和方法。

a效果特别号。

b效果比较好。

c效果一般。

d效果不好,不起作用。

调查结果表明:77%的人在生活中运用马克思基本原理的效果处于好的状态,也有23%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在生活中效果不好,不起太大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由它的本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积极性、实践性等本质特征。它第一次使哲学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把实践当做全部认识论的基础,强调理论从实践中来,受实践检验,在实践中发展,为实践服务。

二,为什么当代大学生意识不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数十年如一日地宣讲从苏联搬过来的那一套。虽然增加了时代的气氛和例证,但基本框架不变,不仅削减了学生对的哲学兴趣,而且似乎成了可怕的教天主义束缚。这一种思想禁锢不打破,高校哲学教育不知有没有出路。

在当今社会中,人文精神关系到一个民族精神的塑造,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其内涵概括: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体现人类主体对人生理想和价值意义的追求。人文精神具有民族性,时代性,融合性,开放性,创新性。作为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大学生,其人文精神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是:理智自主的独立人格,科学合理的道德理念,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体现人性的社会关怀,珍爱生命的终极关怀。同时,他们的人文精神被赋予了时代的主题。一方面市场经济日渐完善所形成的一些经济原则诸如竞争、平等、公正等,正在成为大学生人文精神建构的鲜活的生命力。而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造成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具体表现:思想道德上,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胸无大志,缺乏理想,缺乏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只讲金钱,不讲精神,缺乏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心理素养上,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脆弱,甚至心理不健康的问题;知识修养上: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高雅文化淡漠,对西方文化和粗俗文化盲目追求等。具体分析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深刻意识的原因,除了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外,还有:教育模式的缺陷,物质主义倾向、生活物欲化的消极影响,思考和追求的欠缺。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青年时期,对人文世界的丰富内涵理解并不是十分深刻,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使他们对人的生命、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生的意义有一个正确的看法,逐渐培养他们形成一个完整健康的人格,从而适应当今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了时代对人文精神的呼唤。培育的途径:优化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外部环境,发挥学校教育在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中的作用,发挥教师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注重大学生的自我修养与实践。然而,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努力。

三,如何解决当代大学生的这种现状第一:应该对教材做出改革,我认为教材内容应该更多的添加一些生活事例,减少理论性文字的量,这样能使同学们上课时不觉太无聊。

第二:老师讲授内容。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向学生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新发展、新成果,体现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让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不断认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同时还要把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共党史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学。

中,让学生从各个方面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在教学内容上,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和“少而精”的原则着重讲.授各章重点、难点和精华部分。为了避免在教学中只讲空洞的理论观点,缺乏实践教育,教师应深人地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思想实际状况、普遍关注的理论和社会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把道理讲深、讲透,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认知转化为认同,从认同再升华为信仰。

第三:课堂教学形式。1.开展课堂讨论。在教师主导下,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讨论系列问题,使“教”与“学”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2.案例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对相关原理的认知和对科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怎样才能从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信仰体系第一:变革教育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教材设置的目的并不是要以“教材”为样板向学生灌输“绝对的真理”,而是围绕教材启发受教育者思考本门课程所包含的各种思想观点、政治观念和道德理想,激发其思想产生碰撞以实现自我意识的分化与统一,即用理想的自我统一现实的自我。也就是说道德认知只是第一步。道德信仰的养成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信仰型教学的基本理念是:

1、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信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

2、更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实现由工具性价值向目的性价值的转变。

3、科学审视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和内容的逻辑起点。

第二:变革教育模式。

既然信仰型教学不是要把对“既定的真理”强加给学生,那么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抛弃传统的说教灌输和强迫执行等反理性的方法,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成为自身精神塑造的主体。

1、双主体互动式教学。

2、情感体验型教学。

3、热点问题重点谈。

4、日常生活的价值建构。

第三:提升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人培养人、以人塑造人的特殊教育事业。可以说,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是信仰型教学模式建构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自己。一,应该意识到理论对时间的指导作用。我们应该好好把握我们现在的学习机会,好好掌握专业知识,认真对待专业考试,用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为我们将来走向社会做好足够的理论准备。二,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不支拘于课本和课堂,还要学习各个科目知识。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查报告

年级专业:16级工程管理2班。

成绩:

指导老师:黄丽华。

“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

中央宣传部4月25日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发布“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他带领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修村路、架电线、“坡改梯”、建学校,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

一、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分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愚公精神,在黄大发同志身上得到了发扬光大。他选择了释放无悔青春,意味着他每天需要面对繁琐单调的基层工作,甚至是生命的巨大考验。恶劣的自然环境,物质上的匮乏,并不是精神上的空虚,他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村民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千百年来靠天吃水的历史,这种精神就是不畏艰险、克难攻坚的愚公精神,体现黄大发同志有意识去改变乡村,提高乡村的水平。

意识对物质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观念地存在着”。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现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建构。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作用。意识能能动作用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的观念的东西更重要在于以这些观念地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吧“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蓝图展现出来。变为客观事实。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黄大发同志始终透着一股奉献自我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一心为民的正气。一心带领群众绝壁引水的事迹让各地干部群众深受感动。物质决定意识,黄大发同志用自己行为向广大人民展现自己改造城乡的决心。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重视意识的作用。

我们要正确认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行动。

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是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就不能只在意识本身的范围兜圈子,而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

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二、用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分析。

由于黄大发居住的地方以前叫草王坝,海拔1250米,山高岩陡,雨水落地,就顺着空洞和石头缝流走,根本留不下来。而且没有水,别说发展产业,村民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一些家庭吃盐都需要赊账。正因为如此,黄大发他带领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修村路、架电线、“坡改梯”、建学校,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体现事物的普遍联系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只有当乡村处于落后才会想到如何发展。

事物的联系具有的特点:

一、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联系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去认识事物,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

二、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结构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的,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出处在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

三、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

四、联系具有条件性。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作用的诸要的总和。条件对事物发展好人的活动具有支持和制约作用,有利条件和促进事物的发展和人的活动,不利条件制约和阻碍事物的发展和人的活动。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在条件面前并不是消极行为,经过努力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不顾客观实际可能硬要去改变条件,做拔苗助长、帮蝶破茧的事情。我们要立足现实、脚踏实地、胸怀大志、奋发有为,既善于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又善于化不利条件为有利,这才是科学态度。

三、用认识的本质分析。

对于贫穷,黄大发比别人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几岁时,母亲就去世;父亲抽大烟,败光了家中房屋和田地后撒手人寰。13岁,黄大发便成了孤儿,滚草窝,吃百家饭长大。对于摆脱贫困,他有着比别人更强的决心。“穷就穷在水上,一定要想法通上水,让大家吃上米饭。”黄大发认识到想要脱贫就必须解决水源的问题,从而着手实践,在峭壁悬崖间挖出一条10公里的“天渠”。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活动,是认识生产和发展的基础。

一、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这是因为: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客体和手段,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

二、实践是人类意识的活动,体现自觉能动性。与动物本能的、被动的适应性活动不同,人的活动总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在人的实践活动结束是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就作为目的在实践者头脑中以观念存在着,这个目的决定者实践者的行为。

三、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进行的,任何人的活动都不能离开与社会联系。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总是社会的人,即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

四、总结。

因此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原理指导日常生活显得至关重要。我们事物的普遍性联系能够处理好生活中团队和个人关系;认识到生活中的食物总是有好的一面,也是有坏的一面,不必过于执着;了解到世间万物皆有联系,要全面的想问题,处理问题;领悟到人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要有耐心,有毅力,那么终究有美梦成真的一天。有些同学认为这门课程深奥难懂,我觉得虽然从初中政治就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了,但却一直认为它只是一门离现实比较遥远的科目,而且认为很少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但是我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发现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体现出其中的原理。比如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在我们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时时可以用到,在生活和学习中运用这些原理来解决问题,必定事半功倍,同时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马克思作业调查报告

摘要: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使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实事求是这一名词术语在中国是由毛泽东、邓小平首先提出来的,但它的精神,它的理念早已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人生实践的始终。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又不断发展和完善这条路线,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

关键词: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理论创新。

什么是‚实事求是‛?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用‚实事求是‛这一科学概念来概括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立场,并以之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杰出贡献。实事求是的基本精神就是要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及内在的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借用‚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指出‚共产党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事实求是的科学含义做了马克思注意的界定。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出符合中国特色的实事求是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条思想路线不仅得到了重新确立,而且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重要意义。邓小平在1980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做了概括,他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2007年10月,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这些论述,进一步强调了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也深化了对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

实事求是,就是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让其中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指的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指的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而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坚持主观要符合客观,人们的思想意识要如实地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不能客观符合主观,不能用人们的主观意识来取舍或剪裁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这里的‚实际‛,非片面的实际,而是许多事实的总和,是多方面的客观实际;非静止不变的实际,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用过‚实事求是‛这个词汇,但他们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突出强调的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用中国成语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作的高度概括。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

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即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就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离开了实事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严重挫折。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作了精辟论述。他说:‚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我们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

毛泽东同志曾对‚实事求是‛作过精辟的概括,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对实际情况作深入系统而不是粗枝大叶的调查研究,使思想、行动、决策符合客观实际。去年11月16日,我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曾专门讲了调查研究问题。只有通过调查研究,努力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真正搞清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真正搞清楚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真正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客观实际中的‚实事‛,做到耳聪目明、心中有数。而这始终是我们进行一切科学决策所必需的也是唯一可靠的前提和基础。

实事求是:中国决策成功之道。

打开和阅读中国这部天书,需要从纷繁的国情、国史、国策中把握影响国家变迁的核心要素,抓住影响国家长期发展的关键力量。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是一个不断认识中国、设计中国、发展中国和改造中国的过程,是一个在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不断进行实践、决策、检验、调整的反复循环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重大战略决策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重大战略决策的失败是最大的失败。求索‚中国之路‛,总结‚中国经验‛,就要探究中国的决策成功之道。

邓小平同志讲过,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及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实事求是既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决策的思想路线,也是决策的组织路线;既是决策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决策的第一原则。

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决策哲学。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党必须坚持这条思想路线,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世界各国执政党中,只有中国共产党,具备将最持久的决策哲学探索和最大规模的决策哲学实践相结合的经验。

这决定了实事求是决策哲学的独特性,既是独一无二的又是极富创造性,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决策哲学。实事求是的决策哲学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是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成为中国共产党进行决策的行动指南。实事求是的决策哲学是中国决策经验的理论概括,是具有原创性的理论成果。西方学者惯用西方的概念模式来解释中国,甚至将实事求是认为是西方实用主义的中国化,不仅是缺乏对自身的清醒认识,而且是典型的‚有色眼镜‛。

实事求是决策哲学的三个来源。

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作了经典概括:‚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实事求是是有关如何科学认识中国的决策哲学,是有关如何在中国国情条件下,掌握并根据客观规律,包括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科学改造中国的决策哲学。实事求是有三个重要来源:中国古代哲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首先,实事求是借鉴并超越了中国古代哲学,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一方面,实事求是借鉴并改造了古代哲学有关‚道治‛的决策观,倡导在发展中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积极摈除了其中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部分,明确‚求是‛的基础必须是对‚实事‛,即对客观事实有充分的认知和思考。这是马克思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的体现,避免了‚道治‛的随意性和滥用。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改造了古代哲学带有封建政治依附性的‚解释哲学‛,使决策哲学从为封建治理提供解释、维护权威的角色中脱离出来,成为中国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哲学‛和‚实践哲学‛。

其次,实事求是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哲学,它的历史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为实事求是奠定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的第一性是客观性。实事求是要求决策者尊重客观的国情,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就是要求决策者坚持科学决策。一定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是以实事求是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为主线的,其本质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寻求用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哲学。

一、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实事求是是强调反思的决策哲学,认为决策要随着实践的发展和客观的变化,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决策的进化论,认为正确的决策不是一次完成,而是一个不断递进的反复循环过程,主张处理好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辩证关系,发展的真理观决定了发展的决策观。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要求决策者坚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内在要求。实事求是的决策,既不能是刻舟求剑,也不能是固步自封,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更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概念。

坚持实事求是决策就是成功之道、取胜法宝。

实事求是是中国的决策成功之道:决策哲学从根本上决定了一国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潜力;实事求是的决策哲学,已经成为中国国家治理的核心软实力。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实事求是的理论内涵,借鉴历史上的经验与教训,持续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动中国的决策能力建设,增强中国的战略决断能力和调整适应能力。

这里我们可以世界金融危机为例。这场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充分暴露了西方政党和政府决策错误而不能及时纠正,应对方案‚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束手无策,至今还处在危机之中。这打破了长期以来的所谓‚西方迷信‛,也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西方无力应对危机的最好的又是最现实的反面教材。

1.399亿人,而中国城镇就业人数从3.095亿人增加至3.591亿人。这反映了中国特色的实事求是决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中国过去取得成功,靠的是实事求是;中国未来继续取得成功,仍然要靠实事求是。我们应当坚持历史的、科学的、发展的决策观,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洋、只唯实,坚持独立地探索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的中国经验,坚持自觉、自信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我们的伟大实践。

总之,实事求是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参考文献:《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1941年5月19日。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1978年12月13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马克思调查报告范文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xxx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xxx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作为中国xxx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xxx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xxx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xxx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

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7.马克思xxx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9、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单项选择题答案】。

【多项选择题答案】。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xxx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xxx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xxx,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其次,这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曾作了具体的阐述,指出无产阶级是一个被锁链彻底缚住的阶级,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私利可图,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也就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当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xxx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答案要点】。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联系完全被颠倒了。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反映。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

马克思和xxx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同时,马克思和xxx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答案要点】。

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性的改造。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继承了劳动价值理论、利润理论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方面的思想精华。同时又批判地改造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指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时暴露了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片面性,批判他们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同时,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批判他们在历史和时代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运用的非社会的和反历史的方法,得出的也只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相悖的理论观点。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

4、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答案要点】。

这一说法不对,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成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材料2】1934年,当德国xxx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xxx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xxx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xxx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是正确的。材料1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的角度,明确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材料2科尔施的理解则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从政治立场着眼规定马克思主义。材料3是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一种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所谓方法至上,就是把理论方法和结论对立起来,片面强调方法而轻视结论。卢卡奇最初是在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的正统性问题时提出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的。卢卡奇的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错误之一,是他把方法仅仅理解为辩证法,而否认世界观的方法意义,实际上是否认唯物主义的方法意义;错误之二,是离开论点,结论谈方法,把方法看做是可以离开论点、结论的独立自在的东西。其最终结果将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否定。

马克思调查报告范文

调查时间:2月底。

被访者:18—60岁之间的城市居民。

样本量:201。

调查机构:北京科思瑞智市场调查公司。

报告来源:北京科思瑞智市场调查公司。

调查报告内容:

该项调查由xxxx调查公司于xx年2月底在北京实施,调查采用电话访问的方法,共完成有效问卷201份,调查对象为年龄在18—60岁之间,家中有电话的北京居民。调查结果可以推论北京有电话的居民。

旅游服务一直以纷争不断而出名,从调查显示的结果看,人们对随团旅游的评价的确不高。在有随团旅游经验的受访者中,有五分之一的人对其最近一次随团旅游表示不满意,而表示满意的只有三分之一,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服务一般。

导致受访者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导游未尽职责”和旅行社“降低等级标准”。这两项的比例分别达到。其次是“擅自变更行程安排”占,和“配套设施不完善”占。

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游客与旅行社的接触更多的在出游前期的报名环节。而在旅行途中,导游则很大成分上充当了旅行社的代表。游客对旅行社服务的不满意在得不到导游的妥善处理后,则很容易转化成对导游的不满。

科思瑞智的研究人员认为,旅游作为一个服务行业,消费者花钱购买的既是旅游社和导游提供的服务。对服务的满意程度的高低是保持回头客的关键所在。对于旅行社来说,其所提供的服务并非杀鸡取卵的短期利益行为,所带来的回报应是长期收益。随着世贸组织的加入,国外旅行社加入竞争,必然会使旅行社的客源结构发生变化。对于某些愿意尝新,或更加信任外国货的人来说,参加外国旅行社出游具有不小的诱惑力。国内旅行社可能会发现,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很简单,就是服务质量的竞争。

受访者中,有7成的人没有随团出游过。其中,近一半的人是由于“没有时间”,而三分之一左右的受访者则是因为“费用较高”。还有7%的受访者表示不随团旅游是因为“对旅行社不信任”。从这一结果看,费用和旅行社的信誉问题是阻碍人们参团旅游的重要因素。

从交叉分析看,家庭收入越高,有随团旅游经历的人所占比例越大。在家庭月收入低于xx元时,90%左右的人没有随团旅游的经历,而在家庭月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时,则超过一半的人有随团出游的经历。看来,尽管对旅行社而言,价格的可调节余地不太大,但普通工薪阶层对旅游费用的可支持能力依然有限。或许在达到规模效益情况下,价格还可以适当调整,毕竟目前,降价仍是屡试不爽的刺激需求的看家法宝。但对于信誉问题,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扭转人们心中已形成的观念则非短时间内即可达到的,因为人们更愿意接受与自己观念相近的意见。

调查显示,消费者在选择何时出行方面越来越理智,有可能是吸取十一期间黄山惨案的教训。四成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在学生的寒暑假出游,两成的受访者会利用单位休假出游,依然希望在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出游的受访者不到15%。

另有相关分析显示,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对出游时间的选择有显著差异。年龄在30到50之间,有50%的人会利用孩子的寒暑假带孩子出去旅游;而年龄在18到29岁的年轻人则更多的会在单位休假期间出游。

对于出游时间的选择,个人因人而议。但可以看出,人们在出行时间安排上都注意避开节假日的高峰期,因而外出旅游的时间结构发生变动,学生的寒暑假将会是颇受青睐的旅游时期,这也提醒旅行社针对学生组织的旅行团可以成为旅行社经营的另一方向。

就像自助餐一样,旅游也可以自助。但目前来看,了解自助旅游的人还不是很多,只有30%左右。与没有随团旅游经历的受访者相比,有经历的受访者的了解比例更高一些。但无论是否有随团旅游的经历,当受访者被询问是否希望尝试旅游自助时,一半左右的人表示希望。

相关分析显示,年轻人更愿意尝试自助旅游,随年龄的增加,希望尝试的比例逐步降低。这种差异还表现在家庭收入的差异上:家庭月收入在xx元以上,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希望尝试,而家庭月收入xx元以下,则只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希望尝试。

传统的随团旅游,衣食住行不用自己操心,但代价是失去了自由;自己出行有了随意安排的自由,但凡事都需自己操办,难免玩得尽兴。自助旅游似乎实现了两者的结合,取长补短。而调查结果也说明这种新型旅游方式潜力巨大,这是否意味着在自助旅游市场上,令一场战争又要开始了呢。

马克思调查报告范文

摘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学习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为此,要认真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以深入推动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

“回到马克思”:认真阅读马列经典原著。

“回到马克思”就是要真实地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原貌,纠正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剔除那些附加在马克思主义身上的似是而非的东西,这就需要认真阅读马列经典著作。正如xxx在谈到学习《资本论》时所说:“对于那些希望真正理解它(马克思主义)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却正好是原著本身”。

重视马列原著的当代价值,须注意以下问题:

要“说新话”但不能忘了“老祖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不忘马克思主义“老祖宗”的基础上“说新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坚持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发展是坚持的条件和体现。当前,不忘“老祖宗”,对于维护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平静,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都在与主流意识形态争夺话语权。这就需要我们通过阅读马列原著,把握经典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联系,拨开思想迷雾,走出理论误区。

“理论是灰色的”但并非可有可无。歌德有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一些同志由此曲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轻理论重实践,甚至把理论和实践对立起来,似乎重理论就必然脱离实践,这实在是一种误读。其实,这句名言旨在揭示理论的命运在于从“灰色”走向“常青”,理论如果远离生活、脱离实际,那只能是僵化的理论、不管用的理论。即使是马克思主义也要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否则就不能保持常青的魅力。xxx曾指出:“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论思维。”列宁也强调:“沒有革命的理论,就沒有革命的行动。”当下,要注意克服“理论自xxx”——只要实践就可以自然形成理论,有什么样的实践活动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理论,实践活动越多理论水平就越高。实践证明,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一个人如果不善于理论思考,即使实践再多也不能形成系统的创新思维,甚至有可能陷入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和本位主义的泥潭。

反对本本主义不能“胸无本本”。xxx同志在1930年就指出:“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这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要防止从一种倾向走向另一种倾向,即:不能从本本主义走向“胸无本本”。xxx同志反对本本主义旨在批评脱离实际、生搬硬套马列条文的教条主义,前提是“我们需要‘本本’”。我们不妨问问自己究竟掌握多少马列“本本”?一些党员干部已经与马列原著久违,一些年轻同志几乎沒有系统地学过马克思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是要有“资本”的,如果“胸无本本”,凭什么来反对本本主义?胸有本本与本本主义沒有必然联系,只要结合实际、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依然会闪耀出夺目的光辉。对于时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来讲,更严重的问题是缺少“本本”,因而需要自己走出麻将馆、洗脚屋和歌舞厅,走进书房添些马列原著的“书卷味”,好好为自己“充电”、“补身”。

用,即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学马列要精要管用,但绝不是可有可无、越少越好。本本与精髓是形神关系,无精髓形成不了本本,无本本体现不了精髓,我们理应在求精通、管用上下功夫。

“发展马克思”: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形态。

学习马克思主义重在“发展”,即根据不断变化的条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使之与时俱进,永葆青春。

“发展马克思”应突出解决以下问题:

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马克思、xxx等的经典著作,也不只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是科学社会主义价值信仰、制度设计和实践策略的统一,是各国社会主义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统一,是经典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我们要突出把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突出把握马克思主义为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突出把握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把理论应用于实际,解决好发展中的问题。

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的突出地位。发展马克思最有效的途径是从时代精神出发,从各国的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尤其要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当前,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高度重视对科学发展观这一最新成果的把握运用。

科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当前,社会上存在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认识误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未能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把握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源头,尤其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来指导。同时,就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而言,还应该深入把握三个层面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欠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像中国这样建立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基础上的发展中国家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规律。

“运用马克思”: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特点。

学习马克思主义贵在“运用”,即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凝魂聚气,指导工作,促进发展,并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做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回到马克思”、“发展马克思”是手段,而“运用马克思”才是目的。我国是多民族广地域的社会主义大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程度不一,应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

在发展模式上大胆创新、形成特色。马克思、xxx在《xxx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强调:“宣言中阐述的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各自特点实践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算得上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就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既不能照搬外国经验,也不能任意移植本国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即使本地过去的成功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在理论创新上总结概括、提炼升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包括接受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也包括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要重视创造又要善于总结,把“地方模式”、“区域现象”上升为“中国经验”、“中国特色”。总结宣传改革发展的探索成果,是理论创新的责任,是树立全局观念的体现,应该理直气壮,积极主动。对于基层创造的经验,有必要借助党内外专家学者的提炼概括和升华,使之更具实践的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开学后才知道有一个暑期调查作业。在读提纲的时候,一直再想应该去哪个社会问题入手,一开始想写看病难。本想在刚知道这个作业时候就开始写,可是一想到需要调查,就打算周末回家在写。第二天的时候,我陪着舍友去办公室领取她的社保卡,因为当初发社保卡的时候,没有发给她,让她开学后找老师补领。正好我就陪着她去了。在办公室我在边上听老师给她讲关于这个一老一小社保卡的问题,无意中老师还提到了之前我们在的专科系别有个姑娘得了血液病,不知道她参保没,要是参保了。估计能帮忙减少点医疗费。从办公室出来后我就想去查查关于一老一小保险的时候事情,后来发现这个正好属于社会保障的范围。于是我就把我的调查题目改成了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完善社保体的任务非常艰巨和繁重。从1949年建国至今,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日臻完善。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济和住房保障金。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其中和我们学生紧密相关的应该就是医疗保险。而且医疗保险中专门为我们北京校生设置的北京一老一小大病医疗保险。我就着重对这项政策进行了调查。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xx年21日公布“一老一小”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具体实施细则。非北京市户口的学生,按规定享受免收借读费的,也可自愿选择参保。

据介绍,根据“一老一小”大病医保制度划定的城镇老年人参保范围是:凡具有北京市非农业户籍、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且年满60周岁的居民;其中,女性年满50周岁的居民,也可参保。

学生儿童参保范围是:凡具有北京市非农业户籍,且在北京市各类普通高等院校、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就读的在册学生,以及非在校少年儿童,包括托幼机构的儿童、散居婴幼儿等都可参保。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特别说明,非北京市户口的学生,按规定享受免收借读费的,也可自愿选择参保。

这部分人群包括:原北京知青子女,参保缴费时要提交原北京下乡青年子女身份证明;随军家属中的适龄少年儿童,需提交部队师(旅)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证明;在京工作的博士后人员子女,需提交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开具的介绍信和进站函;在京投资的台商及其雇员子女,提交台胞子女在京就读批准书;北京市引进人才子女、留学回国人员子女,提交父母的《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父母一方有北京正式常住户口的学生,提交父亲或母亲的北京户口簿,以及学生与其的关系证明。

此外,北京市的“一老一小”大病医保制度还对异地就医和报销做出规定,包括:

1、北京的城镇老年人在外地居住一年以上的,应在本人户籍所在地社保所办理异地就医登记手续。大病医保待遇不变,医疗费用到本人户籍所在地社保所办理报销。

2、16周岁以下学生儿童在外省市居住或就读的,应在户口所在地社保所申请办理异地就医登记手续。可选择异地2家县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或儿童专科医院,和1家北京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大病医保待遇不变,医疗费也到户口所在地社保所办理报销。

3、老人和学生儿童在外埠县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急诊住院,符合北京大病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到本人户口所在地社保所报销。

细则还规定,北京城镇老年人大病医保每人每年筹资1400元,其中个人缴纳300元,其余1100元由财政补贴;学生儿童大病医保每人每学年筹资100元,个人或家庭缴纳50元,财政补助50元。

据悉,学生儿童大病医保自20xx年9月1日起实施,老年人大病医保自20xx年10月1日实施。

4、政策特点

这项大病医疗保险具有五个特点:

(1)是大病有保障,将住院和门诊大病列为保障内容,化解大病重病风险。

(2)是政府补贴高,政府每年为参保的城镇老年人补贴1100元,每年为参保的学生儿童补贴50元。

(3)是个人缴费少,城镇老年人每人每年仅缴纳300元,学生儿童每人每年缴纳50元。

(4)是覆盖人群多,此项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将覆盖200万人,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5)是制度衔接好,此次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与现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公费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少儿互助金等制度有效衔接。

首先我对于咱们学校参保一老一小医疗保险的人数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咱们学校只有城乡发展学院的学生涉及这个保险,因为本科的学生是公费医疗。所以我找了我以前城乡的同学做了调查。

调查人数:30人

调查方式:群发信息询问

调查问题:

1、大家都谁参保了一老一小医疗保险?

2、大家都是否了解“一老一小”大病医疗保险?

调查结果;

1、全班30人,只有9人参保了一老一小医疗保险。

2、两人回答了解,五人回答大概了解一点,23人回答不了解。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们学校同学参保一老一小医疗保险的同学还是少数。而对这项政策的了解程度同学们了解的更是微乎其微。

个人认为,既然广大学生不了这项政策,不去参保,那么家长应该了解,为什么不让孩子参保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就给几个没参保的关系还不错的几个同学询问了下,为什么你父母不让你参保呢?得出了三个答案。

一、是有个的学生根本就没告诉家长。

二、是告诉了家长,不过家长说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孩子最后嫌麻烦就没有参保了。

三、是因为有的家庭中,父母在别的保险公司已经给了孩子参保了别的保险。

体系的问题,国家的经济水平还处在欠发达状态,要发展就不能只顾公平不顾效率。希望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社会保障可以和经济得到同步的发展。

其次,多数人有这样一种看法。在他们的就医治病过程中,医院一方往往利用群众对医药方面知识的不了解加以冗杂多余的用药和检查项目,院方认为群众有医疗保险,所以并不会因此而加重负担。

我个人觉得这项政策是很好的,我们的政府应该加大对这项政策的宣传和推广。让我们的百姓更加了解这项政策对我们的福利,推广的时候应该着重加大对学生的教育,让我们广大学生了解到这项政策带给我们的社会保障。

五、结束语

首先:关于对社会保障中一老一小医疗保险调查的想法,来源于我们学校城乡发展学院一个得了血液病的学生,需要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的思考得出的想法,现在真心的希望这位同学能够参保了一老一小医疗保险,虽然这项政策对于她的医疗费用的帮助不可能是全部的,但是至少也是能有帮助的。而且祝福她能早日拜托病魔,健康快乐的重返学校。

其次:我希望政府能加大对这项政策的推广和宣传,不单单是这项政策的推广,应该把我们国家对人民的社会保障都加以推广和宣传,让老百姓了解和认识到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为我们建立了哪些保障。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的社会我们做了哪些保障。

最后:我做这个调查报告的时候,正好是开学的月份,再过一段时间就应该有新一轮新生的一老一小医疗保险的参保,我希望我们的同学能为自己和家长考虑下,积极的去参保。以备不时之需,当然我希望我们只是参保为自己做个保障,而不是真的去用上。

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负面因素调查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气1104小组成员:

河南思政学院原理教研室前言一、调查背景及目的大学校园一直存在不和谐因素,因而导致了一些不和谐现象的发生。正是由于这些不和谐因素以及不和谐现象的存在,校园内屡屡发生一些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正呈现逐年严重的趋势,必须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源并加以解决,才能确保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稳定安全。因此,通过调查校园内存在的不和谐现象,进而推论出产生这些不和谐现象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法,促进校园和谐。为此,我们开展了这项调查,旨在推进校园和谐,共建和谐校园。

二、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三、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包括纸质问卷以及网上问卷)四、调查内容。

我们的主题是关于校园不和谐现象的调查,是为了帮助同学了解校园内存在哪些不和谐现象,帮助他们自省,以及他们认为的和谐校园时怎么样的。现在我国正在号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的和谐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对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一、关于本次调查的优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关于电子信息学院大学生的科技观与人文观调查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追求时代的潮流,追求高科技,享受科技给大学生带来的诸多便利已成为社会的趋势。科技可以推动人文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带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帮着人类解决一些疾病,饥饿,能源等问题。但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人本身价值的尊重,人格个性的培养,人生命的价值却渐渐忽视。浮躁,势力越来越成为主流,在此刻关于大学生的科技观与人文观的调查研究对于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推进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调查对象:

在现阶段,对大学生科技观与人文观的培养和认识已成为大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此次调查选择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的300名学生。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对科技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利弊的认识,对科技和人文的相互促进关系以及各位大学生的科技观,对现阶段科技发展的认识,对现在社会存在畸形的人文观的态度,以及各位大学生的人文观的调查报告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300份,收回有效问卷300份调查结果:调查结果分析:

问题一:您是下面哪类大学生?a理科生b文科生。

问题二:您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是?(多选)。

a.探索精神b.实践精神c.原理精神d.创新精神e.独立精神f.其他。

问题七:你觉得你的人文观是什么?

问题八:你觉得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是怎样的?

问题九:你觉得科技与人文如何和谐发展?

问题十:你认为在科技观与人文观中当代大学生缺少什么?

马克思调查报告

xxxx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题目:关于xxxx大学附近村庄留守儿童的社会调研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2年8月5日。

关于xxxx大学附近村庄留守儿童的社会调研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7月20日至2012年7月29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xxxx大学附近村庄。

调查对象及范围:留守儿童。

调查主题: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原因,危害及关爱建议。

关键字:留守儿童关爱。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为了生计进入城市打工,因为他们身处在城市里,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根本无法将自己的子女带到身边。所以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怀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儿童甚至会因此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问题的研究。

我们分别针对该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和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安全卫生、思想状况等方面,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开办学习辅导班等方式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了零距离接触,调查结果如下: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1、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根据调查,留守儿童以父母双方外出务工为主,也有父母亲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留守家中。

2、由于村庄面积较大,房屋密集度小,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平日相互来访较少,直接造成留守儿童的封闭心理。

3、留守儿童以隔代监护为主。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主,有一小部分跟近亲住在一起,还有极个别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没能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父母关爱不够。据调查了解,父母亲常年累月在外打工,一周、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都难得打一次电话、写一封信、寄一本学习用书,不能很好地和留守儿童维系亲情,沟通思想,鼓舞上进。有的留守儿童还会因为长期与老人住在一起,产生“隔代亲”现象,导致父母和孩子感情不深,彼此之间产生隔膜。

2、教育问题日趋明显。一是监护人教育难有实效。留守儿童多是隔代监护,祖辈与孙辈之间年龄相差在40岁以上,思想观念不一样,文化背景不一样,加祖辈多数受教育的不多,甚至有文盲的,因此是物质关心多,精神关注少,难以引导孙辈进行正常的学习。二是学校教育无法到位。留守儿童上学的地方离家里都比较远,上下学要在路上占相当多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不多,老师很少对学生进行家访。

3、人格发展不健全。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情绪消极,孤独,言语少,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

4、监护人精力能力不够。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往往是女性或者是祖父、祖母等年纪较大的人,这部分人或者由于忙于其它的事或者由于要同时监护几个小孩或者是年龄较大而精力不够,投在留守儿童的时间和精力不多。其次,不少监护人的文化素质比较低,他们的表达能力不够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不够了解,不能给予他们必要的法律、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常识的帮助、指导,不能在学习上予以辅导。

5、从对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的态度来看,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对父母的外出表示理解,小部分对父母外出的态度是无所谓,而当他们在和父母多呆一起和家里的经济情况能变好之间选择时,绝大多数的儿童选择和父母多呆一起,少数表示无所谓。在看待父母的外出是否影响自己的性格时,一半的儿童认为有影响。

三、

措施及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零距离接触,和留守儿童进行了心连心的交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努力学习,帮助他们走出生活的“阴影”。

力争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生活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用真爱抚慰留守儿童脆弱的心,用真情为他们指明前进的道路。但是对于广大的留守儿童来说,知心哥哥、知心姐姐的关爱仅是一种弥补,是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一种弥补而已。在家庭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强有力的综合性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非常必要。建立起一个以基层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为中心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体系,特别是加强农村的社区建设,是有效填补留守儿童内心对爱、对亲情缺失的一种方式。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1、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要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2、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在社会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对帮扶,也可以建立家长代管制度,教师要真心实意地走进学生心灵,从心灵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驱除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

3、家长要转变观念,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多渠道寻找就业门路。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四、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

1、锻炼品质,历练人生,大力弘扬奉献精神。短短几天里,我们和孩子们进行了零距离的内心交流,我们将爱带进了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我们让爱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中得以传承。我们匆匆走过,收获的不止是美丽的风景。我们更多的是体验到了作为一名志愿者的感动和快乐,难忘的经历是人生一笔财富。

2、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是我们此次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活动自始至终都得到父老乡亲的支持与配合。无论是队员们的吃住问题,活动的宣传,或是深入留守儿童家庭的调研,抑或是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活动,当地群众都热心的帮助我们,这是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此次活动,我们学会了如何待人处事,学会了用真诚和微笑去帮助和感谢他人。我们收获了信任,收获了果实,也收获了快乐!

3、团结、奉献精神是一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队员们在活动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勉励的团结之心以及用真情服务社会的奉献之心与投入实践活动的热情,是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富有成效的关键。

4、收获成果,再接再厉,将爱进行到底。孩子们的快乐成长、村民的感谢等等,都让我们收获感动,收获欣慰。我们坚信,爱心事业不会因为实践活动的结束而结束,我们会继续努力,将爱传承!

五、

总结。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阵营,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最好窗口。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磨练了青年大学生的意志,也培养了大学生理论运用与实际的能力与团队合作的精神。

马克思调查报告

20xx级本科各专业(行管除外)、20xx级专升本。

参考题目(见附件一,学生也可自拟题目)。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者节假日,在校园内或者到农村、工厂、城市社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进行实地调查,就校园安全、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保护、人口问题、就业问题、腐败问题、教育公平、物价、住房、医疗等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运用所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深入分析:指明现状(成绩与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切实可行的对策,写出一篇不少于20xx字的调研报告。

(一)、调研报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绩考核的一个环节,占本课程期终总成绩的15%。

马克思主义调查报告

前言。

大学校园一直存在不和谐因素,因而导致了一些不和谐现象的发生。正是由于这些不和谐因素以及不和谐现象的存在,校园内屡屡发生一些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正呈现逐年严重的趋势,必须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源并加以解决,才能确保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稳定安全。因此,通过调查校园内存在的不和谐现象,进而推论出产生这些不和谐现象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法,促进校园和谐。为此,我们开展了这项调查,旨在推进校园和谐,共建和谐校园。

二、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问卷调查(纸质问卷与网上问卷)。

四、调查内容。

经过观察,发现在校园中诸多不和谐现象,因此我们决定针对这些不和谐现象深入调查阻碍校园和谐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因而确定了主题。在开展调查前,首先确定小组成员;其次,确定调查主题,设计问卷;再次,分发问卷,主要在校内;最后,交流心得体会,分析问卷,得出结论,提出解决方案。

五、实践安排。

时间:2013年9月开学地点:天津大学校园内方式:

1、调查我校大学生对于校园不和谐现象的认识。

2、以问卷调查我校学生心中不和谐现象的种类和认识。

3、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进行总结。

六、报告概要。

我们的主题是关于校园不和谐现象的调查,是为了帮助同学了解校园内存在哪些不和谐现象,帮助他们自省,以及他们认为的和谐校园是什么样的。现在我国正在号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的和谐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对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一、关于本次调查的优点。

本次调查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增加了调查人数的多样性。纸上问卷针对的是本校的学生,而网上问卷针对的是其他高校大学生,因而比较真实可靠,反映当今大学校园的现状以及大学生的普遍心理。这样使我们的调查更具有针对性,更加符合大学的特点,因而能够反映大学校园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增设了许多多项选择题。纸上问卷由于答卷时需要花时间,比较麻烦,因而有些人会产生厌倦心理可能会影响调查结果。但是在网上问卷中,只需要点击选项就可以,真实性较强,弥补了纸上问卷的缺陷。

二、关于我们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我们看到,问卷的题目大部分是多选题,这样的设置最初的目的是希望答卷人可以有多个选择,并且我们集思广益,分析可能产生不和谐现象的成因,供答卷人选择。一方面,答卷人的选择多了,不是单一的拘泥于某一个选项。但是另一方面,随之而来也带了一些问题。由于选项比较多,在做问卷的时候就会缺少耐心,有的人甚至是随意填写,这样的后果对我们的调查结果准确性产生了一定影响。此外,我们分两种方式分发问卷:纸上问卷以及网上问卷。这两种综合来看,大一的同学居多。大一的同学比较积极,而大二的同学产生了一种懈怠心理,因此不愿意答卷,此外,男女比例不均衡,男生居多。这可能与我们学校的现状有关,我们学校男生较多。但由于男女思路不同,所以选择的也就会有所差异。

三、我们的解决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找到了本次调查中存在的缺陷不足,同时也肯定了我们的优点。因而,在以后的社会实践调查中,我们会以此为鉴。调查对象多元化,可以各个年级的都涉及,这些在纸上问卷或许无法做到,但是在网上问卷却可以实现。男女比例尽可能的均衡,男女生由于自身特点不同,思想观点也不尽相同,女生的想法更加细腻,而与之相对男生的想法比较大胆。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相结合,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是我们在确定小组成员的时候要加入男生的原因。这样在讨论的过程中,细腻的想法加上大胆的构想,我们可以得到一种更臻完美的结果。针对问卷的设计,可以说这次我们的调查事件是比较充裕的,因此,我们才会设计比较多的多选题。但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答卷人的心情,这是我们的疏忽。在以后的问卷中,我们会做到换位思考,以答卷人的心态来设计问卷。问卷题目不需要过多,也要反应主要问题就可以了。多选的题目可以采取,但是不能太多,这类题目的目的在于增加题目的灵活性,但是要适度,否则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问题总结与反思。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积极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我们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培养取得成效的必然要求。第一,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人;第二,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多数青年学生在观念上都能够认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尊重他人,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等公德意识的重要意义。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识行为的体现上,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水平却表现的偏低。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大庭广众之下,勾肩搭背,搂搂抱抱;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抽烟喝酒;打架斗殴;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等。虽然这些不文明行为仅是一部分人所为,但是却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而社会公德是维护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秩序顺利进行所必须的,它是一种公共服务行为规范,具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所以这种不文明行为也影响了大学生公德意识总体水平的提高。鉴于此,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成为当前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高校必须意识到,公德教育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人才的问题,而人才的素质又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为此,许多国家对学生的价值观及德育教育都非常重视。

五、团队合作。

中共十八大之后,更加强调要建设和谐社会。目前建设和谐社会对大学生来说有些遥远,我们并没有接触到社会,但是,由于我们处在大学校园中,接触到各种现象都在大学校园中,因此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建设和谐校园更具实践性。

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管理,包括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加强管理是为了更好地育人,而优良的育人环境,优良的校风校纪的形成,一方面要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必须有一定的管理措施作保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是养成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只有思想教育而无具体措施,容易流于空对空,文明习惯、优良传统、优良作风不容易养成。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做,在行动上却又往往不去做;只有管理措施而不强调养成教育,就不能形成自觉的文明行为,学生虽然知道必须这样做,但在内心里并不自愿,甚至往往形成抵触、逆反心里,只有把养成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自觉的文明风尚和文明习惯。要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教育管理,尤其是注重加强“养成”教育。教育是为了提高自觉性,而管理则是使这种自觉性形成习惯,使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得到贯彻落实,只有形成文明的习惯,社会公德才能形成。

我们的社会实践调查为期三周,第一周主要是进行讨论,确定调查主题,设计调查问卷。第二周,到各个班分发问卷,同时在网上发布问卷。第三周,再次进行讨论,针对调查结果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小组的每个成员投入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现在针对本次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取之处进行总结。

这次我们组调查的是关于校园的不和谐因素。之所以会确定这个主题主要是由于每次在上公共课的时候都会看到课桌上写了各种文字,此外经常见到谩骂等现象,所以我就想,这些现象不利于建设和谐校园。中共十八大之后,更加强调要构建和谐社会。目前构建和谐社会对大学生来说有些遥远,我们并没有接触到社会。对我们打学生来说,构建和谐校园更具实践性。经过多次讨论,我们确定了调查校园不和谐因素。而要调查校园内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就要从校园内存在的各种不和谐现象下手。通过分析这些不和谐现象,探讨校园内可能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在确定了小组成员以及调查主题后,我们进行了小组讨论,分配任务到各个人。我被当选为组长,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我给每个人以及自己分配了任务。我主要负责设计问卷,问卷题目是经过讨论后得到的,不需要我再思考。此外还负责整个调查结束后的总结反思。我给小组成员分配的任务是:xxx负责分发大一的问卷,回收全部问卷以及整理、打印。xxx负责发布网上问卷,分发大二部分问卷,他的任务就是查看网上问卷的情况以及整个问卷数据的统计工作。而最后问卷的分析工作,根据每个人的任务不同,分配不同的题目。每个组员负责四道题。然后由每个人根据每个题目所反映的情况分析原因以及措施,最后统一发给我,我来做整个报告的整理。

在经历问卷设计后,我们按照教学楼分布的大一大二来进行问卷的分发。可能由于给的时间比较短,回收问卷后发现,好多班只填了两三个人。所以我们就把主要精力放在网上问卷,每个人都很热心的把我们的问卷发到人人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里面,同时还把问卷发给熟识的同学,再由同学发给他们的同学,以此来扩大问卷的来源。

根据最后的统计数据,纸上问卷我们分发了94份,网上分发了88份,做问卷的人数一共有181人,因而我们的问卷针对性比较强。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导致校园不和谐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还是学生自身,学生本身素质不高。虽然文化素质与其他高校无异,但是由于自身的习惯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心理。有的心理是有些厌学倾向,自私倾向,因而就导致了校园不和谐现象的缠身。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学校需要加强力度来建设和谐校园,以利于大学校园的建设以及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调查结束后,反思整个调查过程,我觉得担任一个团队的领导者真的需要很大耐心,同时要承担很重的任务。很多人都会觉得,作为组长,必须做的比别人多。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在以前的调查过程中,我做的比组员要多得多。而在我学过一些课程后懂得,一个好的领导者,不仅要学会承担责任,还要在团队合作中发挥领导者的核心组织能力,领导团队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领导者不一定要比组员做得多,但是一定要比组员用心,她的作用在于发挥领导者的协调作用,是各个组员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团队的优化,完美地完成任务。这是一个团队任务,关键要学会团队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团队更好的协作,更好地完成工作。这就是我在这次实践中学到的,比我以前的思想更加成熟,我需要做的事责任下放,而非一人承担。

有的学生也许会抱怨,做社会实践到底有什么用?其实用处很多,收益最多的就是学生本身。大学生不可能像高中生那样拼命学习,因为大学是我们今后接触社会的一个平台。如果说只是来大学混证书,那么,大学的四年生活就等于白白浪费了。有调查显示,大学四年比高中三年更重要。许多大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到了大学就开始荒废学业,自我放逐,结果毕业之后无所适从。而社会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就如同暑期社会实践一样,通过实习,体会工作的艰辛,找到自己生存的价值,人生的目的。为自己做一个职业规划,为未来奠基。总之,社会实践就是要我们提前体验社会生活,学会合作。

当然,这次调查也存在不少问题,我在调查报告里已经一一做了分析,并且找到了解决措施。当然,我所提出的措施并不一定能够解决存在的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起到作用。这次社会实践调查能够圆满成功,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功不可没,在这其中,我们收获良多。希望我们下次的调查报告会做得更好。以上就是我的个人总结以及心得体会。

调查问卷。

b大二c大三。

d大四2.您的性别()a男b女。

3.选出您深恶痛绝的校园不和谐现象(多选题)()a乱骂脏话。

b情侣在公共场合过分亲昵。

c校园频繁丢失物品。

d在自习室或图书馆里打电话e不注意公共卫生,随地吐痰。

f把零食带到教室里吃。

g广告泛滥,随处可见。

4.您认为建设和谐校园的最重要的是。()a管理阶层坚强有力。

b校园安全稳定。

c学生素质提高,自觉创建和谐校园。

5.在您的大学生活中有没有因各式各样的推销而上当受骗。()a有。

b没有。

6.您认为怎么避免上题类似事情再次发生。()整理。

完全杜绝这种推销行径b增强自我防范意识c学校介入,加强管理力度。

b方便广大学生,价格便宜。

)b.1-2次c.3次及以上。

c,坚持教职工和学生平等合作d.实行制度反馈机制。

e.其他。

12.你认为建设和谐校园的意义在于(多选题)()。)。

马克思实践调查报告

目: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负面因素调查。

院:

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电气1104。

小组成员:

河南思政学院原理教研室。

前言。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大学校园一直存在不和谐因素,因而导致了一些不和谐现象的发生。正是由于这些不和谐因素以及不和谐现象的存在,校园内屡屡发生一些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正呈现逐年严重的趋势,必须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源并加以解决,才能确保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稳定安全。因此,通过调查校园内存在的不和谐现象,进而推论出产生这些不和谐现象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法,促进校园和谐。为此,我们开展了这项调查,旨在推进校园和谐,共建和谐校园。

二、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包括纸质问卷以及网上问卷)。

四、调查内容。

经过观察,发现在校园中诸多不和谐现象,因此我们决定针对这些不和谐现象深入调查阻碍校园和谐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因而去顶顶了主题。在开展调查前,首先确定小组成员;然后,确定调查主题,设计问卷;再次,分发问卷,包括校内分发问卷以及网上调查;最后,交流。

心得体会。

分析问卷得出分析结果解决方案。

五、实践安排。

时间:2012年11月(学期第十。

四、五周)地点:河南工业大学莲花街校区以及网络调查方式:1.调查我校大学生对于校园不和谐现象的认识2.以问卷调查我校学生心中不和谐现象的种类和认识。

3.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进行总结。

六、报告概要。

我们的主题是关于校园不和谐现象的调查,是为了帮助同学了解校园内存在哪些不和谐现象,帮助他们自省,以及他们认为的和谐校园时怎么样的。现在我国正在号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的和谐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对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教学。

秩序和教科研秩序呈现出一种平稳、持续、连贯的运行态势,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行与不断发展。

主体。

一、关于本次调查的优点。

本次调查我们采用了纸上调查与网上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了调查人数的多样性。纸上问卷针对的是本校的学生,而网上问卷针对的是其他高校大学生,因而比较真实可靠,反映当今大学校园的现状以及大学生的普遍心理。这样使我们的调查更具有针对性,更加符合大学的特点,因而能够反映大学校园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增设了许多多项选择题。纸上问卷由于答卷时需要花正字,比较麻烦,因而有些人会产生厌倦心理可能会影响调查结果。但是在网上问卷中,只需要点击选项就可以,真实性较强,弥补了纸上问卷的缺陷。

二、关于我们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我们看到,问卷的题目大部分是多选题,这样的设置最初的目的是希望答卷人可以有多个选择,并且我们集思广益,分析可能产生不和谐现象的成因,供答卷人选择。一方面,答卷人的选择多了,不是单一的拘泥于某一个选项。但是另一方面,随之而来也带了一些问题。由于选项比较多,在做问卷的时候就会缺少耐心,有的人甚至是随意填写,这样的后果对我们的调查结果准确性产生了一定影响。此外,我们分两种方式分发问卷:纸上问卷以及网上问卷。这两种综合来看,大一的同学居多。大一的同学比较积极,而大二的同学产生了一种懈怠心理,因此不愿意答卷,此外,男女比例不均衡,女生居多。这可能与我们学校的现状有关,我们学校女生较多。但由于男女思路不同,所选择的也就会有所差异。

三、我们的解决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找到了本次调查中存在的缺陷不足,同时也肯定了我们的优点。因而,在以后的社会实践调查中,我们会以此为鉴。调查对象多元化,可以各个年级的都涉及,这些在纸上问卷或许无法做到,但是在网上问卷却可以实现。男女比例尽可能的均衡,男女生由于自身特点不同,思想观点也不尽相同,女生的想法更加细腻,而与之相对男生的想法比较大胆。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相结合,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是我们在确定小组成员的时候要加入男生的原因。这样在讨论的过程中,细腻的想法加上大胆的构想,我们可以得到一种更臻完美的结果。针对问卷的设计,可以说这次我们的调查事件是比较充裕的,因此我们才会设计比较多的多选题。但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答卷人的心情,这是我们的疏忽。在以后的问卷中,我们会做到换位思考,以答卷人的心态来设计问卷。问卷题目不需要过多,也要反应主要问题就可以了。多选的题目可以采取,但是不能太多,这类题目的目的在于增加题目的灵活性,但是要适度,否则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问题总结与反思。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积极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我们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培养取得成效的必然要求。第一,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人;第二,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养合格人才的问题,而人才的素质又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为此,许多国家对学生的价值观及德育教育都非常重视。

五、团队合作。

在整个调查过程中需要的是团结以及一个领导者来组织,保证活动的圆满完成。其中我体会最多的是团队的合作。大学生的任务不只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素质,锻炼自我。

在新经济时代学生应当具备掌握成熟技术的能力,富有团队精神等素质。要有严密的思辨能力和理性的思考能力,致力于探索理性、情操、才智、体质之完美,做到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要时刻与外界社会保持同步发展做到与时俱进,这次实践,同时也暴露了我们自身的一些问题,那就是还是缺乏实践经验。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导致了我们调查过程中产生了各种问题,给我们调查访问带来了很大阻力。因此,我们急需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结束语。

中共十八大之后,更加强调要建设和谐社会。目前建设和谐社会多大学生来说有些遥远,我们并没有接触到社会,但是,由于我们处在大学校园中,接触到各种现象都在大学校园中,因此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建设和谐校园更具实践性。

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管理,包括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加强管理是为了更好地育人,而优良的育人环境,优良的校风校纪的形成,一方面要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必须有一定的管理措施作保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是养成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只有思想教育而无具体措施,容易流于空对空,文明习惯、优良传统、优良作风不容易养成。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做,在行动上却又往往不去做;只有管理措施而不强调养成教育,就不能形成自觉的文明行为,学生虽然知道必须这样做,但在内心里并不自愿,甚至往往形成抵触、逆反心里,只有把养成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自觉的文明风尚和文明习惯。要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教育管理,尤其是注重加强“养成”教育。教育是为了提高自觉性,而管理则是使这种自觉性形成习惯,使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得到贯彻落实,只有形成文明的习惯,社会公德才能形成。

实践证明,公德教育就应以社会礼仪常规教育为起点,进行养成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和遵守最基本的公共道德。这不仅是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做人最基本的条件,决定着大学生能否以一个文明人的姿态步入社会。

关于校园不和谐现象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填写我们的调查问卷。本问卷不超过12道题,请在你所选择的题括号内填写所选选项。谢谢您的合作!

e不注意公共卫生,随地吐痰f把零食带到教室里吃。

4.您认为建设和谐校园的最重要的是。()a管理阶层坚强有力b校园安全稳定。

c学生素质提高,自觉创建和谐校园。

5.在您的大学生活中有没有因各式各样的推销而上当受骗。()a有b没有。

c随处可见,在宿舍中会影响大家休息,应该有固定的地点8.您在校园内失窃或受骗的次数为()。

a.没有b.1-2次c.3次及以上。

e.其他。

关于调查的反思。

我们的社会实践调查为期三周,第一周主要是进行讨论,确定调查主题,设计调查问卷。第二周,到各个班分发问卷,同时在网上发布问卷。第三周,再次进行讨论,针对调查结果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小组的每个成员投入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现在针对本次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取之处进行总结。

关于我们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我们看到,问卷的题目大部分是多选题,这样的设臵最初的目的是希望答卷人可以有多个选择,并且我们集思广益,分析可能产生不和谐现象的成因,供答卷人选择。一方面,答卷人的选择多了,不是单一的拘泥于某一个选项。但是另一方面,随之而来也带了一些问题。由于选项比较多,在做问卷的时候就会缺少耐心,有的人甚至是随意填写,这样的后果对我们的调查结果准确性产生了一定影响。此外,我们分两种方式分发问卷:纸上问卷以及网上问卷。这两种综合来看,大一的同学居多,大二的连百分之一都不到。大一的同学比较积极,而大二的同学产生了一种懈怠心理,因此不愿意答卷,此外,男女比例不均衡,女生居多。这可能与我们学校的现状有关,我们学校女生较多。但由于男女思路不同,所选择的也就会有所差异。

关于本次调查的优点:本次调查我们采用了纸上调查与网上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了调查人数的多样性。纸上问卷针对的是本校的学生,而网上问卷针对的是其他高校大学生,因而比较真实可靠,反映当今大学校园的现状以及大学生的普遍心理。遮掩是我们的调查更具有针对性,更加符合大学的特点,因而能够反映大学校园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增设了许多多项选择题。纸上问卷由于答卷时需要花正字,比较麻烦,因而有些人会产生厌倦心理可能会影响调查结果。但是在网上问卷中,只需要点击选项就可以,真实性较强,弥补了纸上问卷的缺陷。

我们的解决措施: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找到了本次调查中存在的缺陷不足,同时也肯定了我们的优点。因而,在以后的社会实践调查中,我们会以此为鉴。调查对象多元化,可以各个年级的都涉及,这些在纸上问卷或许无法做到,但是在网上问卷却可以实现。男女比例尽可能的均衡,男女生由于自身特点不同,思想观点也不尽相同,女生的想法更加细腻,而与之相对男生的想法比较大胆。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相结合,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是我们在确定小组成员的时候要加入男生的原因。这样在讨论的过程中,细腻的想法加上大胆的构想,我们可以得到一种更臻完美的结果。针对问卷的设计,可以说这次我们的调查事件是比较充裕的,因此我们才会设计比较多的多选题。但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答卷人的心情,这是我们的疏忽。在以后的问卷中,我们会做到换位思考,以答卷人的心态来设计问卷。问卷题目不需要过多,也要反应主要问题就可以了。多选的题目可以采取,但是不能太多,这类题目的目的在于增加题目的灵活性,但是要适度,否则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个人心得与体会。

1.其实吧,这次调查我觉得蛮轻松的。再次当选组长并不让我觉得多么高兴,这代表我的任务挺重的,事实上确实如此。小组讨论的之前,我要选择小组成员。我选择的是包括我在内的五个女生还有一个男生。如果可能的话,我更愿意男女平均,但是受到专业限制,也只能这样了。小组成员的性格不一,内敛型和开放型的都有,在讨论中这有利于综合二者的特点。确实也做到了。我在给组员分配完任务后,经过讨论,由我来整理问卷,做最后的总结与分析。关于问卷中各个题目的分析经过讨论后,分派给小组成员。看似简单的工作,做起来也不简单。由于我个人每周都要去上海上课,所以在我布臵完每个人的任务后,我以为可以圆满解决的。但是在做最后的分析时,需要有人进行统计,但是做的时候又产生了分歧,而我又不在学校。这样的问题就比较棘手。所幸统计由另外一个同学做了,不然连数据都没办法统计。我觉得相对大一的那次调查,我的任务轻多了。那次我也是组长,可是到最后我几乎包揽了全部内容。这次不同,我把任务下派,因为我明白一个好的领导者不是为他人做事情,而是他人能够尊重领导者的观点并完成整个团队的任务。在整个调查过程中需要的是团结以及一个领导者来组织,保证活动的圆满完成。这一点,我比大一进步了很多。其他的一些,我会在单独的个人心得体会中谈到,这些都使我受益匪浅。说到个人的心得体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更多的是团队的合作。大学生的任务不只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素质,锻炼自我。

2.在这次实践报告中,我担当了参加题目方向及选项研讨会,发放纸张及网上问卷,统计问卷人数及分析问卷问题等任务。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我成长了很多,下面是我的心得体会:

在新经济时代学生应当具备掌握成熟技术的能力,富有团队精神等素质。

要有严密的思辨能力和理性的思考能力,致力于探索理性、情操、才智、体质之完美,只有做到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并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时刻与外界社会保持同步发展做到与时俱进,不与社会脱节,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学习好知识,运用知识,时刻牢记,虚度年华就是作践自己。与此同时,多多与社会接触是很必要的。

此次社会实践还告诉我:“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刚刚起步的时候,用我们充分的准备,去面对不知的过程,迎接满意的结果。

这次实践,同时也暴露了我自身的一些问题,那就是还是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的知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觉得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暑期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此次的实践活动让我收获颇多,很感谢老师给我们的这次机会,谢谢!

学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在这里我们真正的锻炼了自己,为以后踏入社会做了更好的铺垫,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更加积极的参加这样的活动。在本次的社会时间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4.在这次的实践研究活动中,我觉得很有意义,收获颇多。我们小组有6个人,一位是男生。这是我进入大学课堂的第二次问卷调查。而且刚刚前两天党校也有做一个问卷调查报告,所以,这一次对我来说就不是很陌生了。

首先这次调查的主题不同以往迎合一些热门话题,而是与课程有关的关于哲学的话题,这是一次有思想,富有哲理的讨论。在晚自习的时候我们进行了小组讨论,精心商定我们的主题,最后大家一致商定了主题为“关于校园的不和谐现象的问卷调查”,问卷涉及的问题与选项也是特别针对校园现象的,贴合我们的现实生活,大家也讨论尽量把答案简洁,让做得同学不会厌烦。然后组长进行对每个人分工。由于之前在党校学习到一个新技术,但当时只限定于理论,当时还在想没有机会试试,所以这次我负责是网上问卷的设计与分发,以及帮忙分发大一同学的纸张问卷调查,最后就是第7、8两天的分析。所以,还有一个收获便是网上问卷的设计,学到了一门新技术。在做这份网上问卷的时候,我遇到了许多实际的现实问题。当时只听说了改怎么操作,可是真正实践的时候却犯愁了。几经纠结,终于学会了。后来还教了好多个同学,超有成就感。网上问卷做出来之后,大家一起传递链接,最后总和。这是比较漫长的时间,因为很多同学发给他了,可能因为不在线各种原因就没有做,所以大家要确认发出去的有效,虽然最后做的人不是特别的多,可是我们都有尽力了。我觉得这个方法可以集思广益,想法会比就发纸张的问卷调查更加丰富。

分析对我来说,虽然算不上特别困难,但是用文字描述的时候就有点不会了。组长分配的是。

7、8两题,还好不是太难,所以,我要在这方面加强一下了。

和大家一起合作下来,感觉很不错。首先大家都积极配合,其次分工明确,我们不会有分工不明确而造成的矛盾。我高中是理科生,所以对这种偏文科的东西都不是特别懂,而这次的问卷调查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想知道什么是哲学,还去图书馆借了书,虽然云里雾里的,但也知道了一点点。这次的问卷调查,只是以一种我们能看见,能接触的方式让我们了解,另外内容也是涉及生活的,比较丰富,因为我相信生活中也是有哲学的。而且经过这次合作,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很高兴自己能够有这个机会。而且,在做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可以学会很多。比如在去别的班级发问卷的时候,需要克服心理恐惧,害羞;在做分析的时候,需要耐心,细心。无论学到什么,都是我们的财富。我想实践活动就是给自己的锻炼机会。

在这次的调查内容,我也学会了其中的道理。在校园里自己的言语行动,小生活中也有哲学。最近对哲学有点兴趣,要好好去了解一下。

5.三个周的社会实践中,我参加了问卷的设计,问卷的网上和纸张发放,统计问卷人数,问题的分析。在其中我发现在校园中存在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大庭广众之下,勾肩搭背,搂搂抱抱;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抽烟喝酒;打架斗殴;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等。由此引发我们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培养的深思。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积极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我们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培养取得成效的必然要求。第一,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人;第二,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多数青年学生在观念上都能够认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尊重他人,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等公德意识的重要意义。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识行为的体现上,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水平却表现的偏低。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大庭广众之下,勾肩搭背,搂搂抱抱;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抽烟喝酒;打架斗殴;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等。虽然这些不文明行为仅是一部分人所为,但是却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而社会公德是维护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秩序顺利进行所必须的,它是一种公共服务行为规范,具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所以这种不文明行为也影响了大学生公德意识总体水平的提高。鉴于此,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成为当前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公德要求的文明范畴是最基础的文明行为,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连这些基础的文明行为都做不到,那将是教育的悲衰。因此,高校必须意识到,公德教育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人才的问题,而人才的素质又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为此,许多国家对学生的价值观及德育教育都非常重视。

因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大学生的基础文明建设和社会公德教育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并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管理,包括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加强管理是为了更好地育人,而优良的育人环境,优良的校风校纪的形成,一方面要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必须有一定的管理措施作保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是养成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只有思想教育而无具体措施,容易流于空对空,文明习惯、优良传统、优良作风不容易养成。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做,在行动上却又往往不去做;只有管理措施而不强调养成教育,就不能形成自觉的文明行为,学生虽然知道必须这样做,但在内心里并不自愿,甚至往往形成抵触、逆反心里,只有把养成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自觉的文明风尚和文明习惯。在日常管理服务中,我们要强调环境对育人成才的影响,在大力加强养成教育的同时,切实加强管理。好的文明行为将得到巩固,强调管理也是教育,并不是片面强调管理,而是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教育管理,尤其是注重加强“养成”教育。教育是为了提高自觉性,而管理则是使这种自觉性形成习惯,使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得到贯彻落实,只有形成文明的习惯,社会公德才能形成。实践证明,公德教育就应以社会礼仪常规教育为起点,进行养成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和遵守最基本的公共道德。这不仅是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做人最基本的条件,决定着大学生能否以一个文明人的姿态步入社会。

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它包括共同遵循并得到同化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校园精神、校风、学风以及校园文化设施等。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将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的主题是关于校园不和谐现象的调查,是为了帮助同学了解校园内存在哪些不和谐现象,帮助他们自省,以及他们认为的和谐校园时怎么样的。现在我国正在号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的和谐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对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构建和谐校园是实现学校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构建和谐校园,可以使在学校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能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与保障,进而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广大师生员工能够心气平和地学习、工作,干事业、求发展,进而促使学校的管理秩序、教学秩序和教科研秩序呈现出一种平稳、持续、连贯的运行态势,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行与不断发展。为此,我们小组展开调查。

自从我们小组确定好问卷调查主题以后,我参与了收发问卷,统计数据和分析,并认真完成自己分配的任务。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每个组员各有分工,职责明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个人工作同时,我们还有团队合作;在一些大问题上,我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当然,在活动进行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分发的问卷没人做或做的不认真,这对我们统计数据带来了不便。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认识到一个好的团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团队合作。只有两者兼顾,同心协力才能打造一个优秀的队伍。还有,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热心帮助别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求到别人的时候,只有你帮助了别人,别人才乐于帮助你。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和谐吧!建设和谐校园对于学生和老师以及学校来说都有很大的益处,所以我们在校的全体教职工有义务行动起来,共同打造属于我们的和谐校园。

个人心得与体会。

骂等现象,所以我就想,这些现象不利于建设和谐校园。中共十八大之后,更加强调要建设和谐社会。目前建设和谐社会多大学生来说有些遥远,我们并没有接触到社会,但是,由于我们处在大学校园中,接触到各种现象都在大学校园中,因此对我们打学生来说,建设和谐校园更具实践性。经过多次讨论,我们确定了调查校园不和谐因素。而要调查校园内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就要从校园内存在的各种不和谐现象下手。通过分析这些不和谐现象,探讨校园内可能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3、4题,章璐恬分析。

5、6题,徐燕清分析。

7、8题,余志洁分析。

9、10题,高冰分析。

11、12题。然后由每个人根据每个题目所反映的情况分析原因以及措施,最后统一发给我,我来做整个报告的整理。

在经历问卷设计后,我们按照教学楼分布的大一大二来进行问卷的分发。可能由于给的时间比较短,回收问卷后发现,好多班只填了两三个人。所以我们就把主要精力放在网上问卷,每个人都很热心的把我们的问卷发到人人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里面,同时还把问卷发给熟识的同学,再由同学发给他们的同学,以此来扩大问卷的来源。

根据最后的统计数据,纸上问卷我们分发了94份,网上分发了88份,做问卷的人数一共有181人,因而我们的问卷针对性比较强。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导致校园不和谐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还是学生自身,学生本身素质不高。虽然文化素质与其他高校无异,但是由于自己身的习惯以及经历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心理。有的心理是有些暴力倾向,自私倾向,因而就导致了校园不和谐现象的缠身。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加强自身素质,同时学校需要加强力度来建设和谐校园,以利于大学校园的建设以及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调查结束后,反思整个调查过程,我觉得担任一个团队的领导者真的需要很大耐心,同时要承担很重的任务。很多人都会觉得,作为组长,必须做的比别人多。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在以前的调查过程中,我做的比组员要多得多,所以我的组员基本上没做什么。而在我学过一些课程后懂得,一个好的领导者,不仅要学会承担责任,还要在团队合作中发挥领导者的核心组织能力,领导团队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领导者不一定要比组员做得多,但是一定要比组员用心,她的作用在于发挥领导者的协调作用,是各个组员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团队的优化,完美地完成任务。这是一个团队任务,关键要学会团队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团队更好的协作,更好地完成工作。这就是我在这次实践中学到的,比我以前的思想更加成熟,我需要做的事责任下放,而非一人承担。

后接触社会的一个平台。如果说只是来大学混证书,那么,大学的四年生活就等于白白浪费了。有调查显示,大学四年比高中三年更重要。许多大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到了大学就开始荒废学业,自我放逐,结果毕业之后无所适从。而社会实践极为饿哦我们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就如同暑期社会实践一样,通过实习,体会工作的艰辛,找到自己生存的价值,人生的目的。为自己做一个职业规划,为未来奠基。总之,社会实践就是要我们提前体验社会生活,学会合作。

当然,这次调查也存在不少问题,我在调查报告里已经一一做了分析,并且找到了解决措施。当然,我所提出的措施并不一定能够解决存在的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起到作用。这次社会实践调查能够圆满成功,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功不可没。这也许会是我们在嘉善校区最后一次一起行动了吧!我们都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在这其中,我们收获良多。希望我们下次的调查报告会做得更好。以上就是我的个人总结以及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调查报告

是日趋多元化,文化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越来越引起我们的关注。

2.调查目的:为了了解网络文化的传播对于大学生的影响,进而正确引导广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分析了网络文化对我校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参与水平和状态。

3.时间:2013/5/44.地点:河南工业大学莲花街校区。

5.对象:河南工业大学莲花街校区在校学生6.方式:问卷调查。

7.调查内容:目前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程度、对网络文化的认知程度、受网络文化的影响程度。

8.活动准备:。

1、查询有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做好问卷调查。

2、确定调查对象和时间。

3、保持正确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做好调查。

4、通过点差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归纳9.活动内容:。

1、提前做好调查问卷。

2、了解一些调查礼貌用语。

3、四人全部投入调查活动,积极参与此次社会实践。

4、随时做好记录,调查结束时尽快写好实践报告。

3.您的网龄有多长?__a.1年左右b.3年以内c.3—5年d.5年以上。

d.4小时以上。

6.您会因为上网而逃课吗?__a.不会b.偶尔c.经常。

7.您通宵上网的频率是?__a.经常b.偶尔c.不会。

8.上网的时候您的感觉如何?__a.兴奋b.有点开心c.无聊。

d.没感觉。

10.父母对您上网的态度如何?__a.经常劝诫b.偶尔嘱咐c.毫不关心。

11.您旁边有人沉溺于网络吗?__a.少数b.较多c.没有。

13.你上网最常做的事情是(最多可选4个a.聊天交友。

b.讨论热门话题,论坛、贴吧跟帖灌水c.看电影、听歌或玩游戏。

c.教学信息丰富,更新及时,交互性强d.不太了解,很少关注这方面内容。

17.你会相信发布在网上的那些公共信息吗?a.相信。

b.不相信c.不全信。

20.你对现代网络文化的看法是a.先进且重要b.良莠不齐,有点用c.无用d.无用且有害2.调查结果与分析:1.2.对本校不同年级大学生情况的大致了解:。

一、大四的学生玩电脑的较少,因为大一刚进入大学,带电脑的不多,大四即将毕业,要写毕业论文、找工作,太忙了。大二的占了55%,大二学生空闲时间较多,大三占了35%,大三有些人要准备考研,空闲时间就少了。由此可知,性别与空闲时间的多少都与上网有关系。

由表可知,3年或3-5年网龄的学生占大多数,这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电脑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四小时以上。

人数201106010所占比例10%55%30%50%由表知,每天4小时以上的仅占5%,这主要是由客观实际情况决定的,大学生活动很多,没有过长的时间去玩电脑,2-3小时占比率最高。这体现了一切由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理论。

5:短时间内不上网不适的人数占少数,而大部分学生长时间不上网就会感到不适,网络是我们学生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如今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深。6.由表知,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因上网而逃课,但也有一些学生逃课上网,这影响了我们的学习,因此对待网络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要正确的认识网络。有90%的学生经常上网,我们从网上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体现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8.上网感觉兴奋有点开心。

无聊没感觉人数10880210比例54%40%1%5%9.上表中大多数学生都对上网感到兴奋、开心,但却因上网而减少了与朋友的正常交往时间。上网有利有弊,这体现了哲学中矛盾的观点。

10.23。

表中显示有60%的父母都会经常劝诫孩子少上网,只有少数毫不关心,上网有利有弊,我们要用哲学上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这个上网问题,要选择正确的态度。

11.关于身边人是否会沉溺于网络,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一下的统计数据;其中少数身边的人沉溺于网络占了绝大多数,占85%,而较多和没有占了很少的比例。从这数据中,我们可以推算出这样的结论,在现实生活中沉迷于网络的人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但是仍然需要引起我们广泛的关注。、12.感觉自己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这一问题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其中对网络有相当依赖的同学占到总调查人数的50%,而网络一般依赖的同学占到45%,对网络完全不依赖的同学只有5%。

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们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电脑的普及,我们可以足不出户而获取大量的信息,这也体现了哲学中发展的观点,社会在发展,我们的思想行为和观念也在更新。

我们不难得知大学生在上网时大多出于娱乐的目的,而非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便利的资源,加强学习和工作的比例和时间。

14.你觉得网络的发展对你的生活有没有影响?这一调查很切中我们的主题,其中认为网络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影响的占到50%,而有一点影响的占到35%,没有和说不清楚的占到15%.这一调查结果很具有代表性,我们不可否认网络的发展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这一体现了哲学上联系的观点,任何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

认为比较丰富,更新及时,但质量不高。

其实网络资源就像一个小世界,有优势,当然也有不足,关键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也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的哲学原理。

17.你会相信网络上公布的那些公共信息吗这一问题也很具有代表性,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对网络上的信息持有不全信的态度。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我们应该用科学,辩证的态度去对待,这一体现了哲学上辩证否定的观点。

18.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烦恼与不快时,有没有向网络倾诉的习惯,85%的同学没有或很少有向网络倾诉的习惯,只有15%的人经常有这种习惯。每个人对同一事物都有不同的观念,而产生这一观念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们的世界观不同,世界观不同,我们会有不同的方法论,大学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9.你对现在聊天语音室,贴吧,论坛上的骂人现象所持的观点.65%表示他们非常反感,还有35%人持观望,无所谓和随大流的态度。网络虽然是一个自由的平台,但是我们在享受网络带给我们的方便时,同时也应该铭记要尊重他人,共同构建文明的网络文化。

20.对现代网络文明的看法,这一问题很好地作为问卷的结束,通过调查表明,60%的人认为网络文明良莠不齐,有点用,30%的人认为先进很重要。我们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问题,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网络对现实生活积极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弊端。

总结。

们的哲学知识,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剖析,在这些问题中,有谈到对网络文化的看法,还有我们如何利用的问题,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实际。同时,我们将我们所学到的哲学观点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实践的观点,都可以成为指导我们现实生活的方法论。当然在我们的调查期间,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当代大学生过分依赖网络,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忽视学习和工作的功能,以及网络文化氛围的亟待改善。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认真对待,科学分析,共同构建文明,和谐的文化,正确发挥网络文化对我们的积极的影响。

3.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智力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大学生的求知途径,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大学生的潜力。在“网络对您的影响主要有哪些方面?(多选”问卷中a、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面占47%。b、认识很多朋友,通过与网友的交流,减轻学习或其他方面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占39%。c、获取网络上丰富的教育资源,学习成绩得到提高占14%。d、花费太多时间上网而使成绩下降占12%。e、沉溺于网上娱乐,无心向学占7%。在这项调查中,前三项占的比例大足以说明网络对大学生的智力素质是有着积极的影响的。

网络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递的快捷,以及人机对话的平等的新型人际关系,有助于启发和引导大学生培养和形成学习、效率、平等、开放等现代观念;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有助于大学生扩大交往的范围;网上新型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建立为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缓冲的空间;网络还为大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的练兵场,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负面影响:世间的许多事物都是利弊相生,祸福相随,网络也不例外。网络就像一条大河,挟裹着珍珠和泥沙翻腾而下,既传播文明又倾泻垃圾,既开启民智又制造蒙昧盲目。就其与大学生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而言,一方面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介、交往方式,极大地满足了人们信息资源共享、进行超越时空限制的交流等需求;另一方面,网络本身存在着一定缺陷,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以及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够十分成熟,有的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网络环境和网络交往等信息缺乏甄别过滤功能。因此,在当前学校教育侧重于学业成绩,部分学生跟不上学业和就业压力比较重的情况下,网络极易成为某些大学生躲避负担和压力的“防空洞”,使一些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因此,少数学生沉溺于网上娱乐而无心向学,有的学生上网造成道德水平下降,这在调查结果中都有显示,在上面的举例中已提到。对于“网络世界存在的三大危害: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泛滥色情”的观点都表示认同,网恋现象时有发生。在对大学生对网恋的看法调查中,只有49%人反对网恋,可以尝试网恋的占到了51%。个别同学还有网恋经历。网络的这些不利因素,已经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因此,对大学生的上网必须得到有关人士的关注和适时地指导。

3.网络产生诸类影响的原因:a.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

结束语。

1.总结:总的来说,网络文化的出现,使人类文化多元化,是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比以往空前的便利起来。虽然其中存在着某些不和谐、不利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但是我们需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网络文化带来的机遇的同时,尽量避免网路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大学生的素质建设、加强网络文化的安全性监察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体现出来,发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经济、政治、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最终到达和谐社会的要求。

出更具科学性、操作性的网络道德规范要求,以便使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有章可依,能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其次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要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要施行以辨识为主、辨识与灌输相统一的道德教育方法。把管理和教育结合起来,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使大学生的网络自由与自律、责任与道义相互统一。使他们能够提高分析辨别能力和“免疫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自觉地防止和抵制网络不良因素的影响。

再次,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加强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理想信念在职业方面的具体化,它通过主客观条件的测定、分析和总结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大学生应该尽早确立“职业生涯”的概念,一进校就想到毕业,让职业规划从大学入校的第一天就开始,与学习生活同步。科学、合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步骤,也是制止网络负面影响的防火墙。许多大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主宰自由的时间,再加上网络娱乐化、低俗化的诱惑,很容易走入歧途。

最后,我建议学校校园网上开通网上咨询服务活动。服务学生需求,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就业、心理咨询等需求,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学生事务中心就业发展与指导中心等专门的网站,让校园网与学生实际的成长和成才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的优点为学生服务。同时,我们号召大学生洁身自好,把握青。

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内容:我对于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活的看法,我采取的方法是通过口头问答的方法调查安徽三联学院同学,主要集中调查的对象是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从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分析,最后做出总结。经过分析我了解到目前同学们有以下几种想法:

一:对于大学生活十分的迷茫。由于刚刚进入大学,从高中忙碌的学习生活转变到轻松愉悦的大学生活,他们感到不知所措,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认为大学十分的无聊,沉醉在以往的怀念之中。每天重复着上学放学,也没有什么业余的爱好。无非就是上网聊天等等。二:认为大学就是一个玩乐的地方。他们认为在大学中学习不到什么,没有了高中的忙碌也没有了高中那样紧张的学习氛围,所以上了大学就应该好好的玩乐,大学生活就是一个放纵自我的生活态度。他们平时一般除了上课的时间以外基本上就是玩网络游戏,或者成群结队的郊游,逛街等,日夜笙歌。以此来打发自己的业余生活。

三:认为大学生活就应该摒弃书本与教学。大学生是离社会最近的一个职业,也是从学生过度到社会人的一个缓冲阶段,所以他们认为,所谓的大学生活就应该以积极实践为主,不留余地的投入到自己所希望的道路上去。所以这一类的学生一般整日的忙于兼职工作,或者是不断的寻找商机,有的可能因为自己的一个想法而放弃学业。坚信上学无用论。

四:认为大学生活应该是不断的升华自我。从迈入大学的那一步就应该积极的学习为自己以后的四级,考研做好准备,其他的都只是外在的不足以对自己有多少的益处。大学生活就是一个丰富自我的一个过程,学习才是根本。这一类人通常是每时每刻都在学习的状态,有的学习英语,有的不断的看书做题准备靠公务员。他们从不参加课余活动也从不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不断的学习。

五:认为大学生活是人生最为精彩的一个部分。所以他们很珍惜大学生活,合理的安排自我的学习与娱乐,在空当的时间参加校园生活,学习自己所爱好的东西,并积极锻炼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这一类人他们会学好自己的专业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其他的知识,但是在学习之余也是积极参加校园活动,校园中处处可见他们的身影,他们有着合理的安排,会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娱乐和社会实践安排在一个合理的时间,不会盲目的去做某一项事情。

社会实践意义: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不断丰富自我的一个过程,只有广泛的参加社会实践才能够使自己在毕业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而且,社会实践可以让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学习到更为优秀的思想和处人处事的方法。实践出真知,只有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才会拥有正确的思维。

我这次社会实践的主题是关于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活的看法,我之所以选择这项调查,是因为我认为大学生活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不同于初中,高中的学生。大学生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起就应该认识到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孩子,所以对于生活就应该有自己的看法,漫漫人生路只有合理的安排自我的生活才能够走的更好。而大学生活可以说就是一个转型期,能够合理的安排好自我的大学生活不仅能够使自己的大学时期更为精彩,也能够让自己在毕业之后快速的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

而通过本次对于我校同学的调查我发现很多同学对于他们的大学生活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有对大学生活迷茫的,也有认为大学生活是玩乐的等。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赞同第五种想法,大学生活多姿多彩,也是我们人生中最为精彩的一部分。如果不知所措那么总有一天我们会追悔这段往事,如果太过于忙碌我们也会感叹自己大大学生活不是很精彩。只有劳逸结合,积极向上才会使它不留遗憾。

马克思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目前,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问题,才能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在校大学生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一共发放纸质调查问卷100份,回收纸质问卷90份,网上调查问卷收到472份,有效问卷400份。

xxxxx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64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62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38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放眼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有所了解才行。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直接、生动的教育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纵深发展的今天,更具有其广阔的空间和深刻的内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实践必须不断地强化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1、你是否赞成大学生实习、打工或是兼职

很赞成(38%)在不影响学习的概况下赞成(62%)不赞成(0%)

2、你参加实践的目的

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12%)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64%)赚取生活费(20%)其他(4%)

3、你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

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52%)打工或做兼职(40%)

马克思实践调查报告

1、某地(乡镇、村)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现状调查。

2、某地(乡镇、村)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现状调查。

3、某地(乡镇、村)农村村级民主制度现状调查。

4、某地(乡镇、村)农村社会治安现状调查。

5、某地(乡镇、村)农村9年制义务教育现状调查。

6、某地(乡镇、村)农村土地流转现状调查。

7、某地(乡镇、村)农村青少年上网现状调查。

8、某地(乡镇、县)农村“六小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建设现状调查。(六个项目按实际情况可任选)。

9、某地(乡镇、村)农民家庭收入现状的调查。

10、某地(乡镇、村)农村中心村建设现状的调查。

11、某地(乡镇、村)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

12、某地(乡镇、村)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

13、某地(乡镇、村)农村公共卫生环境现状调查。

14、某地(乡镇、村)农村经济发展与环保现状调查。

15、某地(乡镇、村)农村发展中人民文化生活建设的调查。

16、某地(乡镇、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

17、某地(乡镇、村)农民外出打工现状及劳动权益等问题调查。

18、对当地城市中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抽样调查及思考。

19、当地城市社区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20、对当地城市农民工生存状态的调查与思考。

21、农民城镇化后行为方式、社会心理变迁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22、城市社区居民业余生活状况的调查——以xx社区为例。

23、城市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状况调查——以xx社区为例。

24、城市流动商贩生存权益保护与市政管理的问题调查。

25、对某市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的情况调查。

26、当地城市低保居民工作、生活状况调研。

27、大学校园中学生自组织与和谐校园建设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