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三体读书心得(优质16篇)

三体读书心得(优质16篇)

作者:BW笔侠

读书心得可以被视为一种学习的方式,通过写作的形式将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提炼,让自己的收获更加深入。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读书心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阅读的思考和收获。

三体读书心得

寒假期间,我读了《三体》这本书。

轻轻翻动着雪白的书页,细细品味着优美的文字,我被它深深吸引住了,如饥似渴,手不释卷。精彩的内容,跳跃的思维让我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以至于有点埋怨自己从前的阅读范围是如此的狭窄,像《三体》这样精彩的小说竟未曾发现。

《三体》便一反常态,将外星人刻画成一个合情合理的形象——迫于生存的危机而侵到目前为止,《三体》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深邃。首先,三体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深邃难懂的天体物理学问题,尤其对我这样一个文科生而言。由这样一个问题引出的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样的世界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文明,这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

第二,科学的发展是否有上限,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和旅行能否突破太阳系的范围。小说的内容让读者对这样问题产生思考,作者的对科技的发展充满幻想,并非完全的胡说八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三,我们的头顶就是星空,恒星之间漫长的距离以光年为单位。

天体的诞生与毁灭以亿万斯年为记录。至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拥有生命的星球只有地球,而地球上拥有生命的时间也不过短短的数亿年而已。人类是否是宇宙的唯一宠儿,宇宙是否还有其他生命的存在?这种具有大众趣味的问题,也是吸引我的另一个原因。

合上书本,当我偶尔抬头仰望星空时,遥想到宇宙的`漫漫无际和时间的漫长,相对于人类生命的短暂和渺小,内心中多少有些莫名的恐慌。它有时让我感觉,人类仅仅是宇宙的一个偶然现象,人类的存在相对于整个宇宙,并不比一个细菌更渺小。人类的生活空间仍只局限于地球的某些角落,对整个地球尚且不能完全了解。相对于茫茫宇宙,类似地球的星球数以亿计,几乎所有的都是荒凉冷漠的世界,或许这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地球迟早也将如此。

《三体》除了科幻之外,还有对人性的反思和形而上的思考。比如红卫兵的无知和残暴、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以及人类对人类未来的绝望,远远超出了某些哲学或者社会学大师的思考。

我读初中的时候比较喜欢科幻内容的东西,但那时候资源匮乏,能够接触到的除了电视,就是几本过期很久的《飞碟探索》杂志。后来莫名其妙地报了文科班,逐渐地也就很少看科幻内容的文章。读科幻小说感觉和看穿越剧差不多,冗长而枯燥,味同嚼蜡。但内心深处,还是对科学充满好奇和敬畏。《三体》小说给了我更多思考。

三体的读书心得

上个学期,我读了刘慈欣写的科幻小说《三体》。这套书共有三部,因为我自身原因,我没有一口气把它们看完,至到最近我才把这三本书读完。对这套书总体的评价,每一部都更上一层楼。

《三体》这部小说让我重新认识了时间、生命、文明这三个词之间的关系。生命意味着什么?对每个个体而言,无不希望生活得时间越久越好。当我读这本书时,我始终怀着一种对生命敬畏的情感。当叶文洁向太阳发射引力波的那一刻,她不知道自己的这一按,改变了全人类乃至整个宇宙的命运;她这一按,将会在未来毁灭多少个文明。

那时间又是什么?时间无时无刻不在推动着我们走向死亡。看起来,时间和生命又是对立的。但是,正是因为时间规定着生命的界限,我们才充满激情和活力去做一些五彩纷呈的事情,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大千世界。既然我们的生命已被时间划定了一个界限,我们何尝不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呢?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我们有能力让自己的人生充实起来。当我们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要说:“我已经没有任何遗憾了!”给时间以生命,而并非给生命以时间。就像保尔柯察金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这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我认为,这就是对生命意义最好的诠释。

三体读书心得

《三体》的引人入胜没有读过的人是很难体会的。从前我对宇宙的认识,除了星空还是星空,无非就是恒星、行星和星云组成的大大小小的星系。人类是这浩瀚宇宙中的唯一,我不相信外星生命的存在,更没有想过有一天外星生命会“光临”地球。这一切在《三体》中都出现了,《三体》将我带入一个全新的宇宙,还让我见识了一个不同的人类社会。

“有时候下夜班仰望星空,觉得群星像发光的沙漠,我就是一个被丢弃在沙漠上的可怜孩子……地球生命真的是宇宙中偶然里的偶然。”这是其中的主要人物叶文洁所说的一句话。从科学的角度说,以地球如今的文明程度,或许真的不具备探索遥远宇宙的能力。我们目前对宇宙的认识只是极其浅薄的。如果真的有高级外星生物的入侵,或许人类连组织反抗的机会都没有,这是人类所面临的危机,也是使得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

我们必须承认人类的渺小,必须认识到宇宙的残酷和无垠。因为我们的微不足道,我们才有更加奋发图强的必要,危机意识是个人包括集体以及国家长盛不衰的必要因素。放到宇宙这个大世界里,危机意识也是一个星球文明长盛不衰的必备条件。

从这本书中,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人性;人性是这个世界上最难以捉摸的东西之一,有关人性的讨论和思考在人类社会已经持续了数千年之久。是非对错,黑白善恶具有相对性,这让人性显得更为复杂。《三体》中所描写的全人类与个人之间的取舍:罗辑的个人享乐被舍弃合乎情理,而程心与云天明的爱情被摧残的触目惊心就很难让人接受,大多数人所谓的“为地球文明的延续”更让人心寒。

《三体》引发的我对于生命的思考:有时觉得生命珍贵无比,重如泰山;有时候又觉得生命是那么渺小,不值一提。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人类不应该安于现状,在获得一点点的自由之后就迷失自我,开始尔虞我诈,毫无人性可言,在纸醉金迷之中忘记了宇宙的残酷。我们应该去创造新的历史。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我们应该在岁月长河里那有限的时间内去创造无限的价值,生命和命运都可以由自己决定。(张康)。

《三体》读书心得

刘慈欣以他渊博的知识,深厚的物理学功底以及非常丰富的想象力,谱写了一部宏大的宇宙史诗,虽然每一部都有一些美中不足的东西,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讲略显粗糙,但是作为中国科幻里程碑式的作品,无论从科幻的角度,人性的角度,还是对于宇宙终极问题的探讨,都达到了一定的深度,足以让人从很多的角度和维度进行深入的思考。刘慈欣在小说中提出的宇宙社会学,和阿西莫夫曾经的机器人三定律,都算得上是基于当时科学理论来讲比较有革命性的创新理论了。这在硬科幻中是具有很高价值的东西。

作为资深科幻迷,从小学开始一直坚持看到大学的科幻世界,中学时期看阿西莫夫的我,机器人,基地系列,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银河系漫游指南,赫伯特的沙丘,海因莱因,阿瑟克拉克等若干已经想不起名字的作品,以及好莱坞各种科幻大片,看到了世界科幻的壮丽,天马行空中不失严谨,运用大量物理学生物学化学语言学数学理论知识支撑,那种在重新创造的世界中对于人性,道德,信仰的深刻探讨,以及科幻文学中普遍的也是终极的话题,宇宙的尽头时间的尽头,宇宙以及人类存在的意义,都让人感叹,让人在感叹中深思,在深思中对浩瀚的'宇宙充满好奇与恐惧。那时候觉得中国科幻与世界科幻的差距就像十来岁的小孩和成年人的差距,不论是对于科学理论的运用还是所探讨的问题深度,包括文学艺术方面都有很大差距。

到了今天,终于在刘慈欣的带领下,中国科幻登上了世界舞台。我也算是见证了中国科幻飞速发展的这十多二十年,与世界科幻的差距在慢慢缩小,不过即使有了三体这样的作品,总的差距还是不小。说起中国科幻的发展,不得不提科幻世界,从95年开始一直到大学,一期不落,曾经还去拜访过科幻世界杂志社,这样的一个期刊,从最初一个月发行几百本,到现在发行量几十万,成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期刊,对中国科幻的贡献是巨大的,中国科幻人才一大批都是在这个平台上成长起来。记得当时科幻世界中经常连载的就有刘慈欣的作品,三体第一部就是高中那会儿连载的长篇,中间还有韩松,柳文扬,何夕,王晋康,夏笳等,都是对中国科幻做出很大贡献的作者,这些作者也算是科幻世界培养出来的,所以由衷的希望科幻世界越来越好,中国科幻越来越好,也祝愿大刘能继续写出更好的作品。

《三体》读书心得

第一次看这本书大概是五年前了。当时囫囵吞枣般地吸收着这些自己从前并不了解的事物。

对于宇宙最开始的兴趣是出自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___漫游太空》,后来看了更多的科幻电影,说实话自己一直并不是一个彻底的科幻迷,毕竟对我来说,看人类的细枝末节已经足够有意思,宇宙太宏大又太精妙,以自己现有的知识量是完全没办法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去认识和了解更多的知识的。

因此对于科幻,一直有点敬而远之。

这次是看到《晓说》开了两集专题专门说《三体》,高晓松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于一件事物的讲述能够与自身的知识体系相关联起来,相当流畅,甚至于不拘于一些小的错误,有种“我知道可能有错误的地方,但是我不会因为这样的担心而小心翼翼,而去改变自己叙述的流畅性。”的感觉。因此被矮大紧男神带着,又重新进入了一次三体的世界。

这次看的感觉和上次就很不一样了。

这套书籍的伟大之处无与伦比,不仅将中国科幻文学推上了一个世界性的新台阶,而且也将国内科幻文学的普及性提高了。当人人都会谈论三体、谈论宇宙奥秘的时候,人也变得越发有趣。

而这次最大的感觉就是,其实人类本身的趣味性、在某种程度上和宇宙科学的趣味性也是一致的,如何去培养自己多元看待世界的角度,或许才是我们值得多去锻炼的地方。

《三体》读书心得体会

地球文明、三体文明、歌者文明、归零者、面壁者、破壁人……一幅宏大的宇宙图景浮现在我的眼前。

最近,我读了一部90万字的书《三体》。《三体》共三本,分别为《三体》《三体ii·黑暗森林》和《三体iii·死神永生》,由刘慈欣所著,作者获得雨果奖。本书同时入围星云奖、轨迹奖。

本书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叶文杰因经历劫难对人类失去希望,组织叛军让三体人降临,来对付人类。叛军之外的人也发展了太空舰队应对三体组织,但这个太空舰队连三体世界中小小的强互作用力宇宙探测器——水滴都打不过。最后当黑暗森林威慑结束时,人类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末日打击逃出来的程心和aa放弃生命,为宇宙重启贡献力量。

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道理,但我认为最有意义的是最后人类以为二向箔(一种使高维空间降至二维的武器,打击后任何生物都将死亡)是友好的`信息,白ice(人名)提醒的那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故事中人类因骄傲而失败的事有很多,如人类自以为是,把水滴(三体人的常规武器)和二向箔当成和平的象征,却未加防范。

生活中就有一次我因骄傲而失败的例子。我第一单元考试取得了100分,我还是潜下心来认真考了第二单元,又取得了100分。这时我开始沾沾自喜起来,也变得非常傲慢,觉得拿100分很容易。后来第三单元,80分。第四单元,76分,连连失败。面对不争气的分数,我后悔万分,当初太不谦虚认真了。

三体读书心得感悟

第一次读《三体》是在五年前,只记得读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并且叹为观止,五年后,回想起来,只记得_、叶文洁和降维打击了,很奇妙地又重新翻开了这个漫长的故事,纷至沓来的细节有的与记忆重合,有的却像未开封一样引人入胜,与第一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文中对大场面的刻画展示了宏观宇宙的博大,对细节的把握又展现了平常人类的渺小,样样都被作者拿捏自如。当我掩卷三部曲之后再来回忆,发现我的记忆好似真的经过了成千上万年的腐蚀,对于地球往事已模糊不清,仅仅记得那是一个漫长的铺垫,铺陈冗长却不沉闷,那些动人心弦的桥段就不再赘述,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解读和唏嘘。或许我更喜欢的是地球之外的故事,以广袤的宇宙为背景,虽然深不可测,却又充满了残忍的浪漫,以宇宙为尺度的毁灭实在太令人震撼了!星球的毁灭仅在咫尺之间,毁灭即创造,这也许就是宇宙的美学。而生命,确实是一个奇迹,说它是偶然中的必然也对,必然中的偶然也好,它脆弱又美好,坚韧又残酷。宇宙的生灭周而复始,也可能真的不只存有一个宇宙。空间可以翘曲,而时间并不存在,只因参照系的不同,才有了对时间的感知,大宇宙的奥秘和深邃,繁星的升起与陨落,包括四维碎片,歌者,三体运动,越是稀奇莫测的事物越让我充满好奇和探索欲。

小说里的人物觉得二维化的太阳系像极了梵高的星空,不过后来,那只剩一片漆黑,看完整个宇宙的幻灭,感觉对生命更添敬畏,更想珍惜这沧海一粟的浮生,有人活得跌宕起伏,有人过的平淡乏味。在无限的宇宙广度下,众生不过如蜉蝣一般朝生暮死,无论如何,能够处变不惊的生活,大约就不枉此生了。

三体读书心得

地球上只有一个文明,但时空中不一定只有一个。

我第一次产生这种想法,是在我看了一篇名为《最后的进化》的文章里面表达了一种观点——也许在毅力灰尘中就含有一个宇宙,我们拍掉灰尘这一动作的时间在我们眼里大约几秒钟,而在那个宇宙中可能过了几亿年甚至更久。而我们所处的这个文明,也许就是另一个世界中的灰尘。

第二次是在一位mc建筑大神所创造的世界上。他几乎创造了整个宇宙,可最终竟然只是一只蝴蝶上的斑点。

第三次就是在《三体》上。《三体》与前面两个略有不同,《三体》主要讲的是主人公汪森发现“死亡倒计时”,然后通过三体游戏进入了三体内部组织,最后拦截下了“拯救派”的船只,从上面得到了关于“三体文明”发往地球的来信。

三体文明中的世界是一个毫无规律的世界,太阳何时升起,何时落下,都是未知;文明究竟能到达何种程度,全部随缘。所有人都试图在这个荒谬的世界中寻找规律,最终却都无功而反。这使三体人萌生了离开了这个星球的念头,然后他们发现了地球。此时,三体文明程度远高于地球文明,随之便引出了文章中心:当一个高级文明发现低级文明时,高级文明必须要消灭低级文明。

三体读书心得

著名的科幻、科普小说家(同时也是物理专业人士)卡尔·萨根在写一部太空史诗的科幻小说的时候,为了让自己的“星门”的设定和性质更加真实,请教了自己的理论物理朋友,广义相对论大师索恩(当然,当时还不是大师……)。索恩在开车前往亲戚家的时候看了这部小说,然后提议用广义相对论中的“虫洞”概念来构造“星门”,卡尔·萨根采纳了。但,更重要的是,就是因为索恩看了萨根的这部小说,开始认真地对虫洞的各种行为和性质进行思考,最后和霍金一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虫洞的猜想、理论和定理,并且后来结合自己关于时间机器的思考,与霍金一同提出了许多很有意思同时也很认真的猜测与限制。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科幻与科学互动的例子。

这里并不是说要让刘慈欣等国内科幻写手找个物理或者别的学科的专业人士搞科研,而是要说:科幻大师们对科幻小说中的技术细节是很看重的,而且副作用是这点会促使专业人士思考,达到双赢——当然,这是副作用。而且,充分的合理的技术细节可以将幻想中的场景渲染得更真实,从而让读者有更强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就好比如果出现这么一个场景,恐怕你会感到很别扭把:一块一公斤重的小石头,其强大的引力在一米的距离上就可以把一块钢板扭曲成废柴。

如果没有传统信道中的信息,那量子信道中的信息什么都不是,因为真实信息本身是由这两个信道同时负责的。所谓量子信息的安全性,就是量子信道的信息绝地安全,不可复制,你一旦复制了信息就被破坏了。这和传统信道中的信息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说智子的量子通讯可以让相隔四光年的人实时通讯,是极度不合理的。而且,相对论已经说了:任何有意义的信息传递速度都不可大于光速。所以,在没有任何附加的情况下说这是量子通讯,是对两者的无用。

修正方法:说这是“超量子通讯”,以某种特殊的方法(名字随便起,比如什么“量子无失真退相干法”)使得量子塌缩本身就可以完整地传递信息。至于相对论的限制,就说三体人发现相对论限制对微观的量子效应无关——这点其实和现有物理有一点点冲突,但是虽然主流物理选择保留微观定域性,但这点并没有说死。贝尔不等式发现以后也有一些非主流物理学家选择了抛弃微观定域性。

所以,说相对论对微观量子效应不适用是可以的。然后还是智子:智子是低维展开的质子,所以质量等性质不变,所以低维展开以后不可能“停”在那里让你刻电路,因为量子效应决定了质子必然是出于位置-动量不确定的状态的。

你要它在位置上固定,那么速度就是无穷大的随机性,从而下一个时刻不知道会在哪里;如果你要它的速度固定为零,那么这质子就不可能固定在一个地方而是弥漫全空间。毕竟,不确定关系是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关系,就算质子现在已经通过低维展开成宏观尺度的物质,其质量还是没有变,所以不确定性不会受到丝毫影响。在量子不确定性中,判断是否是宏观的标准不是东西是否够大,而是东西是否够重。

修正方法:用某种未知的特殊力场固定质子,或者说维度展开以后量子不确定关系被修改了——总之不能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说就是说满足现有理论,那就错了。

a和另外一个东西b通过交换某些成分(规范媒介粒子)来发生性质的变化。特别是弱相互作用,粒子的组成都会被修改。而如果智子是要破坏高能物理,就不能避免弱相互作用。而且,智子本身是个质子,会通过弱作用变成中子——至少在相互作用的海夸克过程中是纯在的。所以,保证智子本身不变是个问题。

修正方案:说智子里有某种特殊的力场保护着智子。反正,遇到搞不定的东西,就说有某种力场——但是,这招用多了也会让人乏味的。

关于智子的最后一个问题:智子本身是质子,但是质子是有内部结构的,这个在智子构造中没体现出来。这个有点信息误传递的意思。

三体i中的硬伤差不多就是这样——当然,还有一个是天文的,那就是比邻星的的三星系统,事实上是视三星,它是一个双星系统和一个单恒星系统构成的复合系统,只不过这段时间(天文学意义上的“这段时间”)里看起来三颗恒星貌似在一起罢了,所以叫做“视三星系统”,也因此不可能存在三体中的三星运动场景。当然,这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就说在一个平行宇宙里,那里太阳系旁边的比邻星是一个三星系统好了。而且,太阳附近15光年里的三星系统有三四个,大不了改一个名字就好了。所以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三体ii中的问题其实不多,关键就是黑暗森林打击,是有一点逻辑问题的:

黑暗森林原则是建立在猜疑链和技术爆炸上的,其根本思想就是不要暴露自己,暴露了就会被打击。但是,打击这件事情上是有问题的,因为如果是如书中所描述的光粒打击的话,那通过被打击星体的坐标被广播的时间,星体的位置,以及该星体被打击的时间,我们可以估算出打记者距离被打击者的大致距离——两个时间差的一半乘以光速。当然,由于打击者会由于种.种原因而耽误,所以这个距离是上限。随后,光粒打击的话,会通过留下的痕迹(比如恒星爆炸时候的极化方向等)来给出打击者相对被打记者的角度。有了角度和距离,打击者的位置就可以锁定在两个宇域内,从而暴露自己。

因而,如果是采用光粒攻击(或者别的任何需要从自己所在位置发动之间攻击的方式)都会使自己暴露,那么按照黑暗森林原则,我就不应该打击。

从而,陷入悖论。

因此,一个合理的设定,应该就是打击者派出舰队去打击目标。该舰队具有光速巡航能力(如果是翘曲引擎,那就可以超光速巡航)。

所以,这一点在三体iii中就直接冲击了黑暗森林打击原则中的“廉价”性。

而且,如果只有发展出了(超)光速巡航能力了才会出来打击,那事实上就陷入了这么一个情况:具有(超)光速巡航能力的文明与不具备这种能力的文明构成两个等级,前者对后者具有绝对奴役的力量,从而前者可以进行跨星系殖民,并且前者的各不同阵营之间将爆发战争——这就表示,用黑暗森林原则来解释费米悖论是不可能的。

所以,打击出现这件事情本身就与黑暗森林原则违背。但是,如果打击不出现,那就不可能形成黑暗森林状态——只有在局部(天文学意义上的局部)文明群恰好处于差不多的科技水平,而且彼此发现彼此的时候,才会建立黑暗森林状态。这也就是三体和地球的状态。

而,如果坚持使用光粒打击,那就说明打记者根本不怕黑暗森林状态,从而费米悖论一样无法解释——三体ii中费米悖论得以解释识的唯一理由,就是宇宙整体处于黑暗森林状态。

当然,如果不要求对费米悖论进行解释的话,那其实就无所谓了,黑暗森林状态可以作为初级星际文明所要面临的状态,而高级星际文明(拥有光速巡航能力或者超光速巡航能力的文明)则对初级星际文明可以随意奴役——这很类似国外著名网页游戏og中的情况。高级星际文明之间还可以处于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战争状态。

但如果是这样,那三体ii的意义与内涵将大幅度降低。因为三体ii最大的价值就是让人类意识到宇宙整体是一片黑暗森林,那种极度孤寂又充满危机与紧张,时刻都担心自己暴露在森林中别的猎人的狙击镜中的感觉。因此,如果放开了黑暗森林状态,那三体ii就和一般的星际题材科幻小说没多大区别了。

三体iii中,问题是非常多的。

首先是杨东和绿眼镜之间的讨论。杨东的问题本身是:是否存在上帝。而绿眼镜为了说明生命的存在不是上帝所安排的而进行了模拟。但是这个模拟本身有问题——生命能否被简单地勾划掉?事实上,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生命的出现是给定环境的必然结果,还是偶然结果?而无论选择是哪个,都不能派出上帝的存在——如果生命的存在是某个环境的必然结果,那这个环境的出现就能体现上帝的安排;而如果生命的出现是某个环境中的随机现象,那这种随机性就能体现上帝的存在。所以,绿眼镜用何种方式来说明上帝不存在是站不住脚的。

当然,如果无论环境怎么变,生命都必然存在,那就和上帝无关了——但这显然不是事实。

然后,人类在末日战役以后的威慑纪元中,将蓝色空间号和青铜时代号定个反人类罪是不应该的。考虑到三体人可能的打击(比如通过某种方法了威慑平衡),给人类留下一点火种是应该的。所以人类在这里作出的选择有点无厘头。当然,这不是技术细节问题。

下一个技术问题,是关于四维碎块。

如果出现文中所描述的四维碎块,那么任何进入其中的三维生物都见死亡。

以人体来说,人体血管对血液是有血压的,在四维空间里,血管不再可以完全包裹住血液——血液可以从第四个方向上逃走。因而,在血管压力作用下,进入四维空间的人体内所有的血液应该瞬间喷射出去而死。同理,此而高维也需要低维的资源。最简单的,就是低维下能量的聚集性更好,可以参考点电荷、无穷长线电荷、无穷大面电荷产生的电场。

事实上,不同维度的生物之间并不存在“高级”和“低级”的区别,这有两层意思:一,智慧的进化和你是几维生物是无关的,和自身的能力以及进化速度有关;二,并不一定高维就更复杂,低维就更简单,这点数学家已经多次证明了,有的问题维度越低越容易,而有的问题维度越高越容易,比如彭加莱问题,三维没答案,四维看情况,五维及以上则早就解决了。

另一方面,在四维碎块(或者说“翘曲点”)的“边缘”,文中的描述也有问题。比如在万有引力号的船舱里就出现过一些描述,但是这个描述是有问题的。

首先,进入四维碎块的物体不应该看不到,至少不可能一进入就看不到。这个道理很简单,部分进入四维碎块的肢体肯定与外面的肢体处于“同一个第四维高度”上,这样它发出的光线可以按照“原路”离开四维碎块进入人的眼睛。

另一方面,对于部分在碎块里部分在碎块外的那些分子原子等离子,由于外面的部分还是按照三维的物理定律,而里面的部分是四维的物理定律,而且四维中能量散逸速度更快,从而将存在一个能量差,因而引起各种能量激射——尤其对于强相互作用,如果一个强子一半在里一半在外,那色禁闭将打破,从而引起极大的强相互作用。同样的,对于生物来说,内部的生物电流将完全开放在第四维方向上,从而散逸掉,于是生物体在四维碎块(翘曲点)内的部分将神经失调,而且感到很冷。

当然,这部分你可以用各种手段来弥补,比如说三维到四维是渐变的(那和肢体突然就看不到矛盾),或者说有特殊力场保护——又是特殊力场。

之后是程心醒来阻止维德的曲率引擎计划的部分,这里关于微黑洞的计算是明显错误的。

文中说,环日对撞机产生了很容易蒸发掉的微黑洞,然后让这个微黑洞吸收了木卫十三(5.68×10^15千克),从而形成了一个21纳米大的黑洞,其寿命为半个世界。但是,这里三个数据彼此都相互矛盾。

假定黑洞半径21纳米,那么这个黑洞的质量为1.4×10^19千克,远超木卫十三,因而这个黑洞在吸收木卫十三以前就是这么重了。而这么重的黑洞的寿命为1.5×10^66秒,也就是4.8×10^56个世纪,因此完全没必要担心蒸发过快的问题。

而如果假定黑洞的主要质量来自木卫十三(这样才需要担心原始微黑洞的蒸发问题),那这个黑洞的半径为8.4×10^(-3)纳米,而寿命为3.1×10^46个世纪,也不是文中的半个世纪。

所以,这一段的数据是完全错误的。

另一方面,这里写到高way落入黑洞,然后很科普地告诉我们,从他看来他已经通过黑洞视界接触到了奇点已经死亡了,但是从外界看来他仍停在视界面上,而且还能看到他,还有人担心如果现在做实验刺激黑洞的话会让他真正跌入黑洞而死。

这段描述也是完全错误的。

首先,落入黑洞的物体会反过来影响黑洞的视界面,使得它隆起,然后隆起的部分接触到落入物体,最后他进就如黑洞了,所以从外界看来他也已经进入黑洞了。

其次,物体停留在视界外的话,附带的效应是引力无限红移,所以发出的光不但颜色变了,而且能量极微弱,所以事实上是看不到的。第三,后来的刺激必然位于高way更外的地方,所以不用担心会刺激到黑洞而杀死高way。

而黑域的描述也是错的。修改光速的本质,其实是修改时空的几何结构。最明显的就是史瓦西解(刘慈欣也提到了)中视界位置为r=2gm/c^2处,c如果发生变化,视界位置也就发生了变化。所以黑域不是只吸引光,而是一个真正的黑洞。因而,后来在已经进入黑域状态的dx3906恒星系中,程心、关一帆、aa和云天明私人根本就只能朝一个方向移动,不可能活得如此潇洒。

另一方面,修改光速c以后,量子理论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物质结构的变化,最严重的情况,就是现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强度会发生改变,因而生物根本不可能在c变化后的时空里生存下去——当然,c小小地变化是没问题的。

二向箔的问题前面说过了,这里再说一个三维物体二维化的问题。刘慈欣说:1,二向箔其实是维度蜷缩以后的空间;2,三维物体二维化以后没有任何细节被遗漏;3,二维化以后的三维物体不重叠。

从1和2可以推出,三维物体的细节是以蜷缩维的尺度为极限的,只能比这个尺度小,不能比这个尺度大,因为大了二维膜“放不下”,就成三维的了,和二维化这个大前提矛盾。同时,从2单独出发可知,物体的尺寸不能被任意修改,否则就会有细节遗漏。而由3可知,不同粒子所占的位置不同,或者更准确一点,三维的费米子在二维还是满足费米统计。

好,以这个前提出发,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当然,蜷缩为的尺度,因为文中多次提到以弦论为基础,所以就取弦论中的尺度,planck长度),一个边长为一米的正方体,按照上述条件二维化以后,其面积将为惊人的692平方光年。

所以,这里索性不说保留所有细节和不重叠。

当然,所有的作为都可以交给那个特殊的“力场”来完成。

在dx3906星域,发现那些石板的过程也有问题。文中说降落的位置不变,而石板就在他们脚下,这是不可能的。一百八十万年的时间,地质会发生巨大的变动,所以那些字的位置不应该还在他们的脚下。这种运动不单是板块运动(以地球为例,每年1~6厘米左右,一百万年可以移动十到六十公里),还包括各不同岩石层的运动(地震)和土层的移动(比如南极洲的冰面滑移,当然,土层的话这个效应非常小)。既然这里最后石块已经到了地下二十二到二十八米这样的深度,这表明这一百万年里地质活动还是比较活跃的,所以岩石层的运动带来的影响就不能忽略。

除了上面所说的,还有许多细节问题。比如太空城中的风层,文中看来太空城里似乎天气不错,但事实上会出现类似科里奥利力的效应,从而使得不同“高度”的空气之间存在风层。

还有,木星等类木行星附近的太空城,从文中“靠近木星的一侧”这句话可以看出,太空城的转轴是指向木星的,因而太空城转轴与木星自转轴垂直。这样的话,由于潮汐锁定效应,太空城其实会多消耗不少能量,因为太空城会自然地产生一个与木星自转同方向的转矩。当然,这个方向的好处是方便调整高度,但是为此付出的可能比较大。

所以,一个好的方法是太空城自转轴与木星自转轴同向平行,然后在中段的一些支撑位置建造不旋转的固定环,环上有推进器,用这个推进器调节高度。或者就是不构造这样的支撑环,就在旋转的外表面安装可以改变方向的推进器,然后计算好旋转的角度来控制方向和推进器的开关。后面一个方案比较适合无中轴(也就是无骨架型的太空城)。

而且,事实上,考虑到太空城最终在打击到来的时候需要作出各种不可预知方向上的规避动作,这种建筑在环(或者球等各种不同形状)上的多方向推进器本身也是必须的,不然规避动作只靠两极附近的推进器是很难完成的。

而对于太平洋一号这种当作卫星在运动的,就更加应该和木星的自转方向一致了,不然潮汐锁定效应会对整体造成极大的影响(包括导致无谓的机械金属疲劳)。而且,就算太平洋一号不自转,在木星强大潮汐力下还是会自转的,这就是潮汐锁定的威力。木星对其卫星的潮汐锁定效应就是造成其卫星表面冰层裂缝、地下火山活动和高温的一个重要影响源,所以不能小看。

当然,这依然是小问题,因为说不定未来科技的推进器完全不用考虑能耗、机械疲劳和方向问题。

比较好的技术设定,就比如说通过将空间降到零维,然后“再降低”来实现全部十个维度都广延的“新世界”。

《三体》读书心得字

看完了《三体》全册,我的内心受到了无比的震撼。使我对宇宙的认识彻底颠覆了。

故事大致讲的是三体与地球之间的战争,两个文明之间的领土争夺。三体文明的科技比地球文明高等许多,因此,三体人的.强大使地球人陷入了恐慌,此后地球进入了危机纪元。

地球为了对抗三体,根据三体人的弱点,执行了“面壁计划”,“面壁人”罗辑通过叶文洁明白了宇宙中的黑暗森林法则,过了两百年后,孤傲的人类自以为发明了宇宙飞船就能打败三体,但三体的一个小小“水滴”就把地球飞船舰队全军覆没。仅仅逃出了几个飞船,往外太空飞去,但可怕的黑暗战役在这几艘飞船中爆发,唯独只剩下“蓝色空间号”和“青铜时代号”,后来“青铜时代号”回到地球后被以反人类罪被捕。从此,“蓝色空间号”成了银河系人类。在“水滴”摧毁了飞船舰队后,刚刚从“冬眠”苏醒的罗辑,利用黑暗森林法则威胁三体,如果触发了,不仅地球完蛋,三体也得完蛋。三体文明怕罗辑触发,撤回了“水滴”和他们的第一舰队,此后六十多年,三体文明竟和地球文明友好了起来,地球进入了威慑纪元,罗辑成为了“执剑人”。

六十多年后,拥有云天明送的星星的程心冬眠苏醒了过来。因为她拥有的恒星有一颗行星与地球十分相似,所以让程心苏醒了过来。有大众的信任,她成为了新“执剑人”,但没过十分钟,三体就发起了进攻,因为程心毫无威慑力。三体计划摧毁地球所有的引力波发射台以及利用“水滴”摧毁和它一同前往追击“蓝色空间号”的“万有引力号”。“万有引力号”上也有引力波发射台。但三体并没有如愿以偿,“蓝色空间号”发现了四维碎块的奥秘,摧毁了“水滴”,俘虏了“万有引力号”。并投票向宇宙发出三体的坐标,也就是黑暗森林打击。但地球也会迎来黑暗森林打击。投票通过了,“万有引力号”发射了引力波。从此,这些人永远地成为了银河系人类。

地球上的人和三体人知道后,都陷入了恐慌,三体撤退了。不久后,三体受到了打击,他们的星球被摧毁了。地球进入了广播纪元,并从程心与云天明的对话得知,黑域计划和光速飞船计划,以及地球人自己想出的掩体计划。最后,地球人优先选择了掩体计划,在太阳系别的行星上建立了太空城,地球进入了掩体纪元。

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次打击竟是“降维打击”。太阳系中几乎没有人逃出,仅有程心和艾aa乘着唯一的光速飞船逃出了太阳系。

程心和艾aa去了程心和云天明约定的星星,遇到了银河系人类关一帆。后来关一帆和程心去执行任务时,艾aa遇到了云天明,但关一帆和程心出了意外,降落时已过了一千八百九十万年。云天明仅送给程心和关一帆一个小宇宙,在里面躲过大宇宙的坍塌。

宇宙的真面目,还没有解开。但我相信,现实生活中的地球不会像小说中的地球一样,傲慢。毕竟: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宇宙中的生命并不稀少,宇宙是很拥挤的……。

文档为doc格式。

三体读书心得范文

寒假期间,我读了《三体》这本书。

轻轻翻动着雪白的书页,细细品味着优美的文字,我被它深深吸引住了,如饥似渴,手不释卷。精彩的内容,跳跃的思维让我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以至于有点埋怨自己从前的阅读范围是如此的狭窄,像《三体》这样精彩的小说竟未曾发现。

《三体》便一反常态,将外星人刻画成一个合情合理的形象——迫于生存的危机而侵略地球的生物,存在着缺陷,却又十分的合于情理。这一下,就将它们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书中还提到一个新的词语——质子。刚开始,我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终于明白,这是一种被三体人用我们前所未有的高科技赋予了生命,可随意维度化的微不足道的质子!这想象,真是既天马行空,却又有着科学的依据。我们当中有几个人能够将它想象出来!

整部三体都以”和平——战争——生存——毁灭“为主线,在我眼前展现出一个广阔、神秘的世界。它开阔了我的思维,让想象不再受到约束,自由飞翔。其实,每一个人的头脑里都有一个世界,愿我们用想象的翅膀,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彩的三体世界!

《三体》读书心得

《时间简史》字字珠玑,由于作者身体原因,打字比较费劲。高中时买的薄薄的一本书,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就算能背诵了,也不能完全理解。

《时间简史》这本书我没有看懂。甚至不可能看懂。但看不懂也得看。因为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永远如同管中窥豹,但不管怎样,看上一眼,哪怕似懂非懂,也是好的。经典看不懂很正常,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经典。最近霍金本人也说好像自己搞错了,能证伪,才是科学,永远正确的,只有宗教。

大刘的名字就是招牌。《三体1》买了之后,翻了一下,没写完。留着。《三体2》一看,还是没写完。《三体3》一看,宇宙都没了,肯定写完了,两个通宵,看完三本书。

《三体》是科幻小说,却不如说是刘慈欣对宇宙社会的合理想象。读《三体》让我知道了以下几个道理:。

1.科学的结论不是永远正确的。因为科学本身就是个证伪的过程。人类不断摸索不断犯错,才能不断进步直至今天,其过程,如盲人摸象,瞎子骑马。

2.人类是渺小的,在这个宇宙中,如同一粒尘埃,或者连尘埃都算不上。人生中的任何困难,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上看,都是不足挂齿的小事。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3.宇宙是膨胀的,但我们无法知道宇宙为何膨胀。所以不管我们的科技可以发展到如何花哨,我们都应该永远保持谦卑。人类如此,人生亦如此。

4.在宇宙中,你再快,也有人比你快,再慢也有人比你慢。所以,不要夜郎自大,也不用妄自菲薄。

年三体读书心得

读完三体,深为作者的才华震撼。科幻的世界,让我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冬眠技术、智子、水滴、四维空间、二维世界、曲率驱动的光速飞船……为了验证曲率推进,我甚至还真的做了小船实验,发现肥皂溶解后改变水的张力真的可以推动纸船。毫无疑问,三体让我着迷不已。

地球往事中,身处wg中的叶文洁,目睹了父亲被别人被学生背叛被妻子背叛之后,再经历了被别人冤枉,最后死里逃生之后,她对这个世界失望乃至绝望了,于是她向宇宙中发出了那一条引来灾难,或者说导致地球在几个世纪以后毁灭的那一条信息。后来,她成为地球三体组织拯救派的领袖,她是真的希望一个更发达更先进的文明来拯救地球,但是三体组织后来的发展却超出了她的控制。

举个例子,1894年甲午中日一战,几千年来一直是日本大哥的中国竟然被日本打败,小弟变成了大哥,国人很长时间无法接受。曾经的政府的精英们觉得师夷长技可以制夷,但是这个梦碎了,一时间大家都不知道中国的出路在哪,后来的士子们开始了戊戌变法。在当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建议光绪学习日本的制度,当时想要建立内阁,甚至想要聘请伊藤博文当中国的首相(没错,他就是第一任日本首相,是甲午战争的幕后总策划,侵吞朝鲜的主谋)。更甚者,康有为还向光绪帝提出了一个疯狂的计划:中日合邦!

叶文洁像康有为一样,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拯救派!一开始我觉得叶文洁因备受摧残,精神不正常才会做出那样的决定,可后来我开始理解了,叶文洁其实是爱这个世界的,从她真心的对待那些求知的孩子,为环境被破坏感到痛苦就可以看出来,所以越是关心,越是深爱,也许就越容易踏错那一步!

或者说是叶文洁低估了人性。

再举一个例子,更加直观。当水滴几乎一锅端掉了人类的太空舰队以后,劫后余生的6艘战舰,因为缺乏足够的生存资料,展开了一幕自相残杀。那一段心理对话,揭露了人性的复杂。

章北海想做一个好人,但是只有杀掉对方的人员,夺取飞船的燃料和配件才能长久活在外太空,可他不愿自相残杀,这是第一层矛盾。但是,就算自己想做好人,那对方也会想做好人么?万一对方已经起意要杀掉自己怎么办?这是第二层矛盾。再但是,就算我是好人,对方也是好人,可对方会认为我是好人么?对方觉得我是坏人然后出于自卫攻击自己怎么办?这是第三层矛盾。还但是,这仅仅是两个人的想法,第三个人是怎么想的呢?这是第四层矛盾……所有人陷入了关于人性善恶思考的死循环。

最终,青铜时代号战舰,因为主动杀人而活,蓝色空间号战舰,因为看透了别人会杀人,先自卫后反击而活;最终前者被人类骗回家接受审判,后者因为发射引力波,弥补了执剑人程心的失误,拯救了地球而戴罪立功免遭审判。

罗辑,这个拯救了地球的男人,到底是人类的救世主?还是毁灭一个可能存在亿万生命的恒星的恶魔?黑暗森立威慑初期,人类认为罗辑是英雄,而当生存危机不在,人类又开始重新审视逻辑的所作所为,认为他可能灭绝了另一个无辜的星球。

程心,圣母的形象让她获选成为第二任执剑人,但是她在面临三体舰队入侵时,却没有按下发射按钮,从守护全人类的战士,变成导致全人类覆灭的逃兵。同样是程心,劝阻维德放下武器避免了人类世界的一场自相残杀,但同时,本来完全可以实现的曲率驱动飞船项目就此湮灭。

程心一直活在愧疚中,从扔掉发射按钮那一刻开始,她的人生就只剩下了愧疚。她以为是她自己的错误选择导致了人类的灾难,如果发射引力波,三体舰队就不会进攻,人类也不必遭受大迁徙的磨难,如果没有阻止维德,人类可以乘坐曲率飞船逃出“纸条”,或者建立黑域让太阳系避免被二向箔降维。

可是,死神永生,阻止三体进攻,同样暴露了地球的坐标,地球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有了曲率飞船,还是需要将人类取走的东西还给宇宙,是的!死神永生!

大刘说: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当然这不是他的原创,这句话出自帕斯卡的: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你可能觉得帕斯卡很耳熟。没错!中学物理中压强的单位,就是他——帕斯卡。

他是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自幼体弱多病,享年39岁,活得虽短却一生辉煌。

人性,没有对错,只有选择。

这种选择,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如果生存则代价是牺牲另一个生命,那我宁愿选择死亡,至少我的灵魂是圣洁的;如果生存的代价是不配为人,那我宁愿选择死亡,至少我的内心是无悔的。

如果有一天,地球终将灭亡,那就让我们,变成那一束星光吧。

《三体》读书心得

三十三个小时,第一次读完一部科幻小说,雨果奖作品《三体》是一部科幻鸿篇巨作,整个过程充满了惊叹和深深的思考,在刘慈欣宏大的宇宙观中为读者总结了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历史、政治、哲学、宗教、天文、数学、物理、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等领域的精髓。

把这本书看完了,实话实说牺牲了很多脑细胞,真是让我把所学的工科,历史,哲学都重学一遍!在此感谢度娘!

文中最喜欢这句话: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自己的感悟:思想僵局和固有思维是科学创新的第一阻力;。

3、当人类知道两次外来文明打击都是光速粒子时,面对人类文明的三条路,人类抛弃了黑域计划和光速飞船计划,选择了掩体计划,认为掩体能抵挡光速粒子打击,这种思想僵局和固有思维使人类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当更高文明二维打击出现时,整个银河系只能等待灭亡。

年三体读书心得

在某一期吴伯凡老师的认知方法论中提到了《三体》之后,我就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过之后,这本书也确实不负中国最好的一本科幻小说这一说法,作者刘慈欣基于量子物理学那天马行空的想象,非常吸引人。

以文学的角度来看,读《三体》时,作者从开始再往后不断推进情节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埋下伏笔,让读者的注意一直在这本书中,想要顺着伏笔一直读下去,但是在这本书中也有很多的物理学原理也使得我在读书时产生一些障碍,比如:微波背景辐射、宏原子、量子波函数等等,在边看书边百度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不得不感慨刘慈欣真的是一名非常棒的`物理理论传递者。

《三体》的小说故事从汪淼调查“科学边界”组织中多名著名物理学家离奇死亡开始,再到汪淼自己看到了一串神秘的数字,被成为“幽灵倒计时”,在汪淼停止他的纳米项目之后,倒计时数字就消失了,汪淼进行了猜测: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限制地球科技的发展,但是在汪淼从红岸行动再一步步揭示三体文明在控制地球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也让我的宇宙观产生了一些变化,我们现在对于宇宙的了解真的太贫乏了。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汪淼用v装备和感应服进行的三体游戏,游戏中设定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分成恒纪元和乱纪元,乱纪元时的世界不是冰封大地就是烈焰融浆,处在那个世界生存的人只能依靠脱水变成人干度过乱纪元,由君主下令脱水的人是否重新恢复人形,而恒纪元是正常的运行,处于那个世界的科学家就要研究他们所处宇宙的模型以及恒、乱纪元交替的规律,汪淼进行游戏3次的时候,根据所有的线索和发生现象推测出游戏中世界有三颗恒星在运行。

扪心自问,教学中是很难达成的,学生所用的实验器材,草草研究之后就得出结论,部分学生以此完成任务就算了结,我也不断在反思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有真正的探究活动呢?我想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能带领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的科学老师。

《三体》中的量子物理的力量强大到让人惊叹,宇宙乃至宇宙外的空间和力量也是不可估量的,作为教师深感自己眼界之窄,所见之少,拘泥于这一小方天地,所见所闻就琐事一些,我唯有不断在经历、在认知的过程中充实自己,读书其实就是一种很好方式,读的书越多,经历的越多,可能心中的“哈姆雷特”也会慢慢的不一样吧。

三体读书心得

《三体》三部曲从入手到读完,中间花费竟差不多半年的时间。书中大概描述了什么?我对此有什么感悟?对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是启迪?怀着这三个问题,我来编写一下我的读后感。

《三体》这本书是我第一次阅读的科幻书籍,网上一致好评如潮,《三体》在我的眼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于是就入手买来试试水。《三体》共分三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二册。一二三分别讲述:

1.那个时期科学家对现实世界的失望无意中触发了对宇宙的广播。文中所描述的环境是我无法想象的地方,却又是真的存在的,整体比较压抑。

2.描述的是三体世界对人类的攻击迫在眉睫,人类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自保,由于对生存或是理想的追求,科学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像是一个庞大的机器,每个人都是其中一部分的零件。

3.第三部分内容更是一部科幻故事,各种张狂的科学产物诞生,但是人类也难逃黑暗森林法则的打击,最终灭亡消逝。

渺小,读三本书的时候无时无刻不让我感觉到自己多么的渺小,从上帝视角看人类的毁灭过后,我的内心竟然激不起一丝波动,也像极了太阳系对于宇宙一样可有可无。人类是渺小的,但是也是庞大的,这是看你把自己处在什么地位上。读完这本书虽然不能说看破了什么,但是它给我除了庞大的震撼之外,还有对自我的认知与思考。以前我从没有思考这些问题的,是活在自己的世界太久了吧。我的一生该怎么过?追寻自己生命的目标《三体》给我一种死亡即是必然,又是平淡的感觉。我是希望自己能愉快的生活下去的,我真正想要什么只有我自己才知道。

影响啊,影响应该就是进一步扩大了我的世界观,让我心底奠定要多去外面走一走体验不一样的生活的基础。实我想说的还有很多,不过手机码字实在是太难受,太累了。读后感就到此为止吧,希望自己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