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活动>2023年中班天气预报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策划(优秀10篇)

2023年中班天气预报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策划(优秀10篇)

作者:薇儿 2023年中班天气预报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策划(优秀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班天气预报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积极参加探索、操作活动的愿望。

2、欣赏故事,对皮球的动态—蹦、滚、飞产生兴趣。

3、通过观察、比较、理解空气对皮球运动状态所起的作用。

活动准备:

1、录音机(自备一段音乐)。

2、活动前,幼儿以拍、滚、抛、踢等方式玩过皮球。

3、充足气的皮球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瘪皮球6个。

活动过程:

一、会跳舞的皮球。

1、幼儿一起听音乐做球操。

2、教师说:“小朋友,刚才我们做操时,皮球是怎么运动的。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跳舞的时候,是怎样运动的。”教师启发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并说一说。

3、请个别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皮球蹦跳、滚动、飞起来的状态。大家一起用肢体动作表现皮球蹦跳、滚动、飞起来的状态。

二、师幼共同探讨谁住在皮球里。

1、皮球为什么会蹦会滚,又会飞呢?究竟谁住在皮球里呢?教师为幼儿设置悬念,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三、空气在皮球里。

1、启发幼儿用多种方法探索皮球里住着什么?幼儿互相想办法,讲述自己想的办法并做给其他幼儿看。

3、请部分幼儿讲讲自己的探索过程。

4、教师将气针插入球口,让幼儿感受皮球里的东西。最后教师小节:只要皮球里充满了空气,它就会像兔子那样蹦,轮子那样滚,喜鹊那样飞起来。空气真了不起。

5、做游戏《比比哪个球最棒》。教师讲解游戏的规则,幼儿一起做游戏。

活动延伸:

中班天气预报教案篇二

1、通过动手做小实验,初步体验量的守恒。

2、懂得做实验后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的结果。

3、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地进行实验。

1、经验准备:幼儿有从杯中倒水的经验。

2、物质准备:——教具:一粗一细两个杯子,里面分别装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学具:粗细不同的杯子若干(数量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其中粗杯子里盛有兰色的水,细杯子里盛有红色的水),粗细不同空杯子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一、哪个多哪个少?

——教师(出示粗细不同的杯子):这两个杯子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杯子有粗有细。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师: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猜得对不对呢?

——鼓励幼儿思考,并提出建议。师幼归纳多种方法,并引导幼儿分析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难度,现在没办法做。鼓励幼儿发现借助空的第三只杯子可以了解两杯水是否一样多。

——两位幼儿共同做实验,一人拿一杯水,然后再取一个空杯子。先猜猜两杯水是否一样多,谁多谁少,然后再实验。

——教师观察指导,了解幼儿的实验方法。

如,方法一:一幼儿先将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个标记后把水倒回去。另一个幼儿幼儿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儿在自己杯子的水位处作标记,然后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个幼儿将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标记的杯子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提醒幼儿实验时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将水泼出来。同时要将杯中水全部倒完。

请幼儿介绍实验的结果,引导幼儿发现,光用眼睛看,结果不一定正确,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正确的结果。

中班天气预报教案篇三

1.在幼儿原有基础上帮助幼儿分辨各种声音。

2.体验寻找、猜测的乐趣。

各种声音录音带(日常生活中声音、说话声、水声等

)、声音来源图片。

1.声音导入法。

利用各种声音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猜猜看是什么声音?为什么认为是这种声音?

2.图片对照法。

放各种声音请幼儿辨认,请幼儿先闭上双眼,仔细聆听声音,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若幼儿无法分辨声音来源,教师给予简单的提示,最后展示图片让幼儿对照,加深印象。

3.语言描述法。

请幼儿描述各种声音的特色或听起来的感觉

带幼儿到户外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

带回家的活动:

家长可与幼儿进行声音辨别的游戏。继续寻找、收集各种声音。

中班天气预报教案篇四

1、认识雨具,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知道雨天要带上或穿上雨衣。

2、学习雨具的安全使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从家中带一把儿童伞,一双小雨鞋或雨衣等;

2、布置四个场景;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入,激发兴趣。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猜猜它是什么东西?

一朵花真有趣,晴天不开雨天开。(雨伞)

师:下雨啦!小朋友想一想,有什么东西可以帮助我们不被雨淋湿?

二、参观“雨具展”。

师:你们看,活动室有很多的宝贝,你们认识它们吗?小朋友去看一看,摸一摸,把你认识的雨具告诉好朋友。

提出参观的要求

师:小朋友在参观的时候不能抢东西,听到老师的指令要把东西放回原位,马上回带座位上。

提问:你认识哪些雨具?它是什么时候用的?

三、出示课件,认识各种雨具。

师:老师也带来了许多宝贝,你们看它是谁?

这是什么雨具?

教师小结:雨伞、雨衣、雨披、雨鞋等。这些用来防雨的工具都叫雨具。它们都是雨天的宝贝。雨具的本领可大啦!雨衣有两只袖子,穿上它可以挡雨。撑开的雨伞也能挡住落下的雨。雨鞋能保护我们的小脚不被雨淋湿。

四、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雨具的安全使用。

师:你们已经认识了那么多的雨具,那你们会用雨具吗?请个别幼儿示范。

小结:打开伞的时候要注意周围,不伤及别人,看见旁边的人要打开雨伞,自己要避开,注意不伤及自己。

五、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

1、认识场景。

师;这是谁的家?(雨衣、雨伞、雨鞋、雨披)

2、听指令玩游戏。

师:请小朋友到雨衣的家里藏起来。(游戏反复进行)

中班天气预报教案篇五

建构主义的观点强调“儿童学习的重点不在于被动地获得一些科学真理,而在于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儿童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由儿童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教师应把儿童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促进两者的联系和发展。在科学教育中,教师主要采用观察、提问、游戏等手段了解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并考虑如何在儿童前概念的基础上创设问题、引导发现,使儿童逐步掌握科学概念。

昆虫是一种随处可见的小动物,幼儿充满好奇,但对昆虫赖以生存的自我保护方法了解较少,为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感知动物生存的奇妙,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在活动前期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以收集资料、操作调查表的形式对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经验储备。然后通过同伴间的经验分享、师幼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判断,充分调动已有的认知经验来“猜测”,并通过观看课件、视频验证猜测结果,从中整合认知经验、激发思维活力。最后,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昆虫小侦探”,让幼儿在看一看、藏一藏、找一找的游戏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昆虫保护自己的方法,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1、了解枯叶蝶、竹节虫、螳螂等昆虫保护自己的方法,理解“保护色”“拟态”的含义。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方法的兴趣,感受动物生存的奇妙。

1、经验准备:活动前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动物自我保护调查表》,对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有一定的经验储备。

2、材料准备:课件、昆虫图片、昆虫操作卡、仿真昆虫、游戏场景(大树、草地、花园)。

重点: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拟态”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难点:能细致观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1、激趣:聆听音乐《森林狂想曲》,幼儿在音乐的情境中饰演小昆虫进入活动场地。

2、幼儿交流、分享已有经验,了解多种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1)小组自由交流、讨论。(对前期经验的回顾)

昨天,我们一起讨论了动物的话题,小朋友们还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了关于动物怎样自我保护的书和图片,请向好朋友介绍一下吧。

(2)教师引导幼儿集体交流、观看视频资料。(将幼儿的经验进行梳理与提升)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调查表,同步观看视频验证)

3、观察枯叶蝶、竹节虫,尺蠖,金花虫的图片,了解昆虫的保护方法,理解保护色和拟态的作用。

(1)幼儿自由观察图片,寻找其中隐藏的昆虫。(对昆虫保护色、拟态产生初步的了解)

图片上的小昆虫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请你找找看它藏在哪里?用笔来圈一圈。

(2)集中讨论、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分析发现昆虫的体表颜色及体型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联系)

(3)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昆虫的保护色。

小结:昆虫们为了保护自己,有的会把身体的颜色变的和周围环境很像,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作“保护色”。有的不仅颜色像,连样子也像,这种方法更高明,我们叫它“拟态。”

4、游戏“比眼力”:幼儿细致观察、快速寻找图片中隐藏的昆虫。(幼儿新经验的迁移和运用)

是小昆虫藏得好,还是小朋友眼睛亮?我们和它玩个比眼力的游戏吧!

5、游戏“昆虫小侦探”,在躲藏和寻找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昆虫的“伪装术”,产生探究的兴趣。(游戏中感知、体验)

昆虫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你认识它们吗?藏在哪里不容易被发现呢?

6、活动延伸:提供迷彩服、坦克车、飞机等内容的图片,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究“保护色”在生活中的运用。

我们人类也向昆虫学习了“保护色”这种躲藏方法,你想知道吗?我这儿还有一些图片,送给你们带回去和老师、小朋友们一起发现其中的秘密吧!

中班天气预报教案篇六

我用筛子分一分

二、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观察和摆弄,萌发好问、乐于尝试的积极情感。

2.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寻找不同的方法,在反复尝试实践后得出结论。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面粉、小米、大米、绿豆、各种孔眼大小不同的筛子、铁盘、纸盒。

五、活动过程

引人:“我帮阿姨想办法”。

阿姨家的小弟弟把许多粮食都混在了一起。我们一起想办法帮助阿姨把混在一起的各种粮食分开来。

探究的问题:怎样把面粉、小米、大米、绿豆分出来?

幼儿讨论。

(1)用手捡,太慢了。

(2)用有眼儿的小筛晃一晃就分出来了。

做一做。

根据筛子孔的大小不同,给筛子编号1~4号。

(1)把四种粮食放在l号筛子里,先分出面粉,再用2号筛子分出小米,最后用3号筛子分出大米和绿豆。

(2)把四种粮食放在2号筛子里,分别分出小米和面粉,大米和绿豆,用1号筛子分出小米和面,用3号筛子分出大米和绿豆。

(3)把四种粮食放在4号筛子里失败,放在3号筛子里分出绿豆,再用1号筛子分出面粉,最后2号筛子分出大米和小米。

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我用1号筛子分,面粉漏出来了,大米小米和绿豆留在筛子里;再用2号筛子分,小米分出来了,大米和绿豆还留在筛子里;把大米和绿豆放在3号筛子上试一试,大米漏下来了,绿豆留在上面,我全都分出来了。

(2)我用2号筛子分,小米和面粉漏下去了,大米和绿豆留在筛子里;再用l号筛子分,小米留在筛子上,面粉漏下去了;再用3号筛子分大米和绿豆,大米漏下去了,剩下的是绿豆,我都分出来了。

(3)我用4号筛子分,全漏下去了;再用3号筛子试一试,面粉、小米和大米全漏下去了,绿豆分出来了,放在盘子里;再用1号筛子试一试,面粉筛出来了,剩下大米和小米;最后用2号筛子试一试,小米漏下去了,大米留在筛子上,我全都分出来了。

六、注意事项

1.教师在活动前亲自实验,知道哪种筛子能筛出哪种粮食,并在每种筛子上做标记。每位幼儿手中都有一套筛子,如果材料有限,可两人一组。

2.教师要准备足够量的盒子、盘子等,幼儿在用筛子进行分离时,下面要用一个大的纸盒接着(如衬衣盒),然后倒在盘中,盘子最少有4个,分别装面粉、小米、大米、绿豆。如筛子较小要把混合物分几次进行分离。

3.筛子的代用品最好边缘有沿,这样幼儿筛选时,混合物不易落到外面。如纱窗四周要钉有木条,这样较硬,拿着方便。

七、拓展思路

沙子和食盐混合物的分离。

1.混合物中加入水,直到盐全部溶化。

2.混合液在自制过滤器(毛巾、纸)上进行过滤,使沙子和溶化在水中的盐分开。

3.将过滤后的混合液加热蒸发,得到结晶的盐。

八、背景资料

筛子一种用以分离粗细颗粒的设备,主要部分是由金属(或其他材料)丝(条和棒)编成的网或有很多小孔的金属板,网身和孔的大小有一定的标准。混合物就是没有一定比例掺和在一起的多种物质,彼此各保留着原有的化学性质。一般可利用各种物理方法将混合物所含的物质分开。

九、参考资料

《科学真有趣》(p122~p135)少年儿童出版社

活动点评

该活动是怎样选择不同的筛子将混在一起的颗粒大小不同的粮食分开。题目的确定和内容的选择符合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研究的题目具体,问题的提出贴近生活,阿姨家的小弟弟把各种不同的粮食混在一起了,怎样帮助他呢?这样把探究的问题很自然地提出来,引起幼儿急于提出解决方案,激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情感。活动目标确定适中、实际,通过幼儿探究活动,达到了设计的目标。

从活动过程上看,教师选用了不同材料的筛子做代用品,便于幼儿挑选、使用。活动过程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由幼儿自己选择不同的筛子,用几种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并做了真实的记录。

建议:在探究过程中可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即规定时间组织幼儿讨论,怎样以最快的时间完成要探究的问题,教师可用开放的语言提示幼儿。用比赛和游戏的方式结尾,使探究活动达到高潮,幼儿在游戏中完成了活动目标。

中班天气预报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对利用废旧材料小制作感兴趣·能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购物袋,并加以简单的装饰

·能在创造过程中感知变废为宝

活动重点

·重点:能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购物袋,对利用废旧材料的小制作感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对购物袋有初步的了解

·物质准备:各种购物袋;小超市场景;多种广告纸、挂历纸、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的娃娃家超市开张了,我们进去逛逛,看看有自己需要的东西吗?(幼儿逛超市以后入座)”

1.你在超市买了东西装在什么地方带回来?

2.你见过什么形状的购物袋?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你们想设计一个怎么样的购物袋?(幼儿自由讨论)

二、观察环保购物袋,讲解制作方法

出示购物袋,让幼儿观察并讨论制作购物袋的好方法。

1.“我有一个购物袋,你们看看,要装东西袋子应该有一个什么?”

2.其他三面应该怎么样?

3.粘好了要装上什么东西才可以拎?

三、幼儿制作购物袋

1.鼓励幼儿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指做各种有趣的环保购物袋,并进行简单的装饰。

2.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重点部分。

3.启发幼儿制作与别人不同的拎环。

四、观赏展评

1.找找谁的袋子有趣又好看。

2.提着自己制作的袋子去“超市”选购自己喜欢的物品,装在袋子里。

活动延伸

在美工角中放置活动剩余的材料,让有兴趣的幼儿继续制作。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从环保教育出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我将幼儿熟悉的接触最多的超市购物袋作为环境教育的内容。在活动过程中,启发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购物袋的用途、特征,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设计各种各样的购物袋,利用废旧的广告纸和幼儿自己家里带来的挂历纸来制作,即体现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有使幼儿有了废物利用的概念。幼儿有能力制作各种各样的购物袋,虽然教师没有直接示范如何粘贴袋子,但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了各种粘贴的方法,并设计了与众不同的拎环。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创造性。最后的环节让幼儿自己拿着自己设计的环保购物袋去“超市”购物,实际上是给幼儿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是幼儿在情感上得到成功的满足。最后的环节在幼儿体验成功的同时,可以在“购物”的过程中欣赏同伴的袋子,教师也可以检测制作的完成情况。

二、效果分析

在整个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幼儿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活动中,幼儿都是按自己的意愿进活动的:自由逛超市,自由讨论袋子的做法,独立地完成作品到最后的提自己的作品去购物。总之,幼儿对本次活动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情绪一直非常饱满。

中班天气预报教案篇八

设计思路:区域工作时我班大部分孩子被纸杯吸引,他们把纸杯变成机器人,又把纸杯变成很多东西,我看到孩子们对纸杯变化那么感兴趣。所以设计这节活动,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进一步探索纸杯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探索用各种方式或使用各种辅助材料是纸杯变化。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1、用纸杯接一杯水喝,问:我刚才干什么了?用什么喝的水?

2、纸杯除了喝水还能干什么呢?

3、幼儿操作,教师引导。

4、评析。

5、教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可变的东西,只要我们爱动脑子,一定会让更多可变得垃圾变得有用。

中班科学活动――会“走”的盒子

一、活动题目

会“走”的盒子

二、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制作会“走”的盒子,懂得废旧物品可以加工成有用的物品。

2.幼儿通过操作感知橡皮筋的弹性,学会简单制作玩具的技能。

3.幼儿通过实验记录,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养成关心科学、好奇、好问,乐于

尝试的好习惯。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橡筋、小棒、橡皮泥、吸管、纸盒、绳子、曲别针、录音机、酸奶盒。

五、活动过程

引入: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随意地走入教室。教师提问小动物是怎样走路的。幼儿讨论各种各样动物行走的样子。

(1)纸盒里有橡筋。

(2)纸盒里还有橡皮泥和曲别针。

做会“走”的纸盒。

选用橡筋一根,用橡皮泥裹住橡筋的中间,捏成一个小圆球,圆球表面要光滑。将带有橡皮泥的橡筋两端,分别穿入纸杯口两边的小孔里,分别用曲别针固定橡筋。用手转动橡皮泥将橡筋拧紧,放在地上,纸盒就会“走”起来了。

想一想,说一说。

(1)橡筋拧紧了,一松纸盒就走了。

(2)橡筋有弹性。

(3)像我的弹弓一样,一拉就将橡皮泥弹走了。

中班天气预报教案篇九

1、通过看看、说说、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1、课件:图片-雨中红色玫瑰,山茶花2,菊花5

2、彩色笔,画纸等。

1、课件演示:漂亮的花

幼儿观看。

2、教师:你们看到了些什么花?漂亮吗?

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

1、观察:花的礼物

(1)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礼物吗?它有什么用?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花的礼物可以用来做什么。

2、教师小结花的用途

(1)做药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装饰品。

(5)清香空气

(6)可以美容

1、观察花朵头箍

提问:这个头箍是用什么做的?好看吗?

2、提出创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礼物送给别人?

请你们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礼物画下来,然后说给大家听,你想做什么花的礼物,准备送给谁。

3、幼儿绘画:花的礼物

4、幼儿描述自己的创造。

讨论:你觉得花的用处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花?

中班天气预报教案篇十

1.学习运用感官感知西兰花的外形特征及构造特点。

2.能积极参与探索和讨论活动。

活动准备

1.动画片:水果串(西兰花)

:西兰花

动画片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激发幼儿兴趣。

1.动画片:水果串

2.提问:

--水果串漂亮吗?

--漂亮的水果串是用什么做成的呢?

--有哪些蔬菜和水果?

--中间插水果的想花朵一样的花叫什么花呀?

教师:看出来了吗?它是什么?

二、运用自己的感官,探索西兰花的特征。

1.探索西兰花的外部特征。

(1)出示西兰花,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把这神秘的东西带来了,看,这是什么?

小结:它是一种蔬菜,它的名字叫西兰花,像花朵一样的蔬菜可不多,

你还看过神秘蔬菜像花朵的呢?

(2)认真地观察,看看它长得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吧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引导幼儿看看、摸摸、捏捏、闻闻、掂掂,多方面感知。

叫师: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小结:西兰花看上去有点像球,,闻一闻有点清香,掂一掂还有点重。

2.感知西兰花的内部特点

(1)认识西兰花

教师:西兰花的身体长什么样子呢?

小结:西兰花是绿色,我们看到的`西兰花是身长满小棵粒组成花状,整体很像一个大花朵。

(2)幼儿动手剥西兰花。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小结:原来西兰花身体都是小颗粒似小球组成的。

3.感知吃蔬菜的好处。

(1)讨论蔬菜的好处。

教师:你还吃什么蔬菜?我们为什么要吃蔬菜呢?

小结:每一样蔬菜里面都有很丰富的营养,多吃西兰花,青菜、菠菜……身体可以健康,

还可以防止感冒哦。

(2)欣赏用西兰花做成的菜。

ppt图片演示

三、活动结束

请幼儿中午吃饭时仔细品尝清炒西兰花。

(活动前教师以了解食堂中午的食谱里有清炒西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