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演讲稿>最新介绍河南的演讲稿(通用7篇)

最新介绍河南的演讲稿(通用7篇)

作者:薇儿 最新介绍河南的演讲稿(通用7篇)

演讲比朗诵更自然,更自由,可以随着讲稿的内容而变化站位。一般说来,不要在演讲人前边安放讲桌,顶多安一个话筒,以增加音量和效果。那么演讲稿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演讲稿模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介绍河南的演讲稿篇一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幽幽端午情》

同学们,五月五日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产生于战国时期,经过很多朝代,一直源远流长,至今有20__多年的历史,它被世人蒙上了一层纱,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揭开那神秘的面纱吧。

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看看春秋战国时期的感人故事吧。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主张联齐抗秦,因此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而被去职,被赶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的都城,他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五日,他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人民衰痛异常,就在江面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并且以芦叶包馅料投入江中,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后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这位英雄,将五月五日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怎能忘记吃粽子呢?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中国百姓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的馅料种类繁多,北方常用的是小枣;南方则有豆沙、水果、鲜肉、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一直盛行,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各国。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句俗语表现了端午节热闹欢快的情景。当今的端午节不单是纪念屈原,而且也在展现人们和谐幸福的生活。

最后祝大家节日快乐。

介绍河南的演讲稿篇二

全国各地的元宵节都有不一样的习俗,是因为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河南各地元宵节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在河南信阳商城、光山、新县的部分地区有这么个送灯的习惯:

每年正月15晚上,每家都要给家里死去的新老先人的坟前送灯,表达对先人的纪念,让先人在另一个世界没有黑暗,不再孤独。送灯就是去坟前点蜡烛,蜡烛外面用个简易的灯罩罩好防风,送灯时候会放炮,放礼花,烧香灯。灯罩一般是自已做的,用各种颜色的彩纸做成。

送灯是很隆重的,我们家乡有句话“xx大似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可见送灯的隆重。十五这天,不管离家多远,远在外地的游子都要回到家乡,中午吃团圆饭,晚上送灯。如果哪家祖坟没有人送灯,就说明这家人没有后人了,这是每家人都忌讳的。

我们每年正月十五吃过团圆饭,要烧纸拜祖先后才开始吃。饭后,就由家里的小孩或年轻人,削竹签,粘灯罩。当然蜡烛是提前买好的。如果祖坟比较远的话,就得提前早早准备了。当竹签,灯罩准备好后,就由大人领着小孩们成群结队到祖坟上去送灯了。到祖坟后,先要在坟头上压坟头纸,一般压三叠,正中一叠,两边分别一叠。意思是,儿孙们来看望祖先了,也表明这座坟有后人,也就是后继有人。来来往的人看到达坟头纸后,就知道这坟还有后人。(当然这压坟头纸还有由来,下面再说。)然后,将坟前杂草拔掉或砍净,插上一排竹签,三至四支竹签一组,围成灯罩大小,在中间栽上一要蜡烛,罩上灯罩。待天快黑时,点着蜡烛。这个过程在我们老家叫“发亮”。接着烧纸,放鞭炮和礼花。然后,大人小孩们磕头,说些祖先我们来看你了或祈求保佑的话。

在正月十五的下午,在坟地或路上,你会看见到处是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等到天黑后,漫山遍野都是五颜六色的灯,一片片,一串串,象天上的星空。你会听见到处都是炮声,到处都是盛开的礼花,你真正才会感到什么是节日,什么是发至内心的喜悦,什么是心甘情愿的奔波。只有这一天,小孩一个人走在坟地也不会害怕,也只有这一天,老人小孩、姑娘、媳妇齐上阵,同姓家族共欢乐。

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

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 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长兴河南人最独特的习俗,就是在元宵之夜,家家户户都得在祖宗墓前,用竹蔑和红纸扎上灯笼,点燃其间的蜡烛任其燃尽。元宵节一般的习俗是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舞狮,即使是河南人,也少见在祖宗坟前点灯的习俗。

介绍河南的演讲稿篇三

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习俗,不同人过不同节、做不同的事。那么广州过春节的习俗,当然就和其它地方的不一样了。

在过年的前几天,“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年前,在广州市各地经常都会有花市。花市里有各种各样的花、年桔,有过年吃的食品,还有风车和各型各色的小饰品。大人们去买花,小孩呢,当然就是去凑热闹了。三三两两结伴在一起,到处溜达,到处玩耍。饿了就买吃的,渴了就买喝的,看见心爱的东西,买下来就是了,真够爽的。

过年,可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人们忙着去买这买那,吃的、穿的、用的.……过年,当然就少不了贴春联、贴“福”字。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到了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年饭。这顿晚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肉类、菜类、豆类、海鲜食品……满满一桌都是无比丰盛的菜肴,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在“无鸡不成宴”的广州,一大早市场就挤满了人,鸡档的老板忙得不亦乐乎。晚饭后,大家一起坐在沙发上看春晚,进行新年倒计时。

过年了,人人都换上了新衣,相约出去玩耍、聚餐。最开心的肯定是小孩子了。每逢见着大人,甜甜地叫一句:“恭喜发财。”下一句“红包拿来”估计不用说你就已经拿到它了。

快乐的日字总是过得那么快,一眨眼就到了元宵节。元宵节的到来,就意味着春节快要过完了,大家又必须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学生上学、大人上班……所以对于元宵节,我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可以吃上美味的汤圆;恨是因为过完元宵就得上学了。

谢谢大家!

介绍河南的演讲稿篇四

我和妈妈、姥姥、舅妈一起到街上去看表演。

首先是农村的习俗——演奏,我真没想到里面竟然还有姥姥。开始了,我便听到了熟悉的好听的声音。大约二分钟左右,声音就没了。

第二个表演是跳舞,有八个人,都穿着漂亮的服装。虽然电脑上一搜就有,但还是没真实的人在跳好。

第三个表演也是跳舞,有七个人,和上一个节目的服装一样。没有想到她们的记性那么好,所有动作都做得那么标准、漂亮。

过了几个表演,到了今年流行的《江南style》。竟然都是女生在跳骑马舞。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舞台。

下一个表演是《荷塘月色》,是唱歌。我以前也会唱,可是现在都快忘光了。

听完《荷塘月色》,有许多的人都走了,我和妈妈就回家了。真可惜,还有精彩的表演没有看完。

介绍河南的演讲稿篇五

大家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祭端午,念先祖,弘扬传统文化》。

五月初五,粽叶飘香,又到了一年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关于它的来历,我想不少同学都有了一些了解。老师再简单地介绍一下端午节的来历。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大臣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却遭到其他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被迫离职,还被赶出都城。他在流放中,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忧国忧民的不朽诗篇。他的诗句“举世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现在读起来仍能感受屈原的气节和伟岸。

后来,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他们有的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有的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和酒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被定为端午节,以此来纪念屈原。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这首《竞渡曲》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描写的一次赛龙舟活动。那时的人们到了端午节,还有挂五彩线、染红指甲、饮雄黄酒、挂钟馗像、射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我们国家在20xx年将端午节设立为国家法定节日,并且放假一天,各地还开展了许多的纪念活动,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感受端午节的氛围,不要忘记我们的传统文化。

今年的端午节,我们学校也将开展各种活动。五年级的同学已经从家里带来了芦叶,将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包粽子。还要把亲手包的粽子送给全校老师和社区的`老人。我们还将认真阅读有关端午节的各种资料,和南通市群艺馆一起举行“说端午”的演讲比赛。在这里,老师也希望全校同学都能积极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

同学们,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一部分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西方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更加要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学习,并且要热爱和保护我们的民族传统。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传统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让我们从这次的端午节活动开始,积极学习和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让古老的华夏文明焕发新的风采!

介绍河南的演讲稿篇六

今天是端午节,大街小巷到处洋溢着过节的气氛,超市里人山人海,商家抓住这一机遇在搞特价卖粽子;大街上到处是提着礼物串门的人们,走到楼道里各家各户的门把手上都插着艾叶,我们家也不例外,奶奶准备好了江米、粽叶、白糖、蜜枣、花生和绳子准备包粽子。

正当我们正准备开始包粽子的时侯,门铃突然响了起来,我一开门,原来是大姑和大姑夫来了。他们也马上加入到了我们的包粽子队伍中来。十分钟过去了,门铃又响了,我又过去开门,啊,原来是李霏姐姐和魏涛哥哥来了,奶奶又多了两个帮手,正在包的时候,奶奶的手机又响了,原来是三姑打电话说她们一家三口一会儿就到了,啊,端午节真热闹呀,全家人都到齐了。

我也不甘示弱,开始动手包粽子了,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个蜜枣和花生,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还顺利地完成了一大半。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去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我们终于包出了一个个精美的粽子,高兴极了。粽子是包完了,下面我们又要开始包糖糕和菜角了,奶奶准备了面粉、发酵粉、糖、水,开始做糖糕了。首先我们把面粉和发酵粉放进盆里,和了五分钟后,再放水,接着和五分钟。到那时,面就被和的软软的了。我们再把糖放进里面,不多不少,甜味又好,到第三步了,我们把锅洗了后,把糖糕放进锅里。

我们吃着又香又甜的粽子、糖糕、还有香香脆脆的菜角。哇,我咬了一口,简直是人间美味啊!这个端午节过得真快乐!

介绍河南的演讲稿篇七

一年一度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就要来到我们身边了,你知道河南过中秋节的习俗吗?今天本站小编特意准备了一些河南过中秋节的习俗资料,希望你能喜欢。

河南中秋节的习俗有:铁塔燃灯

铁塔燃灯是开封地区中秋的一项重要活动。铁塔所在地的开宝寺(明代以后人们称为铁塔寺),景色佳丽,是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们的游乐苑圃。燃灯是开封人民自汉代沿袭下来的习俗,每年的元宵节和中秋节其事最盛。

河南中秋节的习俗有:蒸月饼

汤阴过去家家都要蒸月饼(白面里面放糖,蒸成圆饼状,再用木梳、顶针一类的工具按上几个图案),中秋夜月上树梢时,开始用月饼、水果之类供奉月亮。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百姓经济宽裕,市场上月饼品种繁多,多数人家已不再蒸月饼,上供时用买的月饼和水果。供过后,要把月饼分给家人吃,以图吉祥团圆。

河南中秋节的习俗有:夜设茶果月饼焚香祭月

南阳地区,旧时中秋节夜设茶果、月饼于庭院,焚香祭月,称为“圆月”,以示秋季丰收,合家团圆之意。现“祭月”之俗不存,但八月十五吃月饼,走亲串友之俗日盛。“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节倍思亲”之语,说明了人们对这一节日的重视。

河南中秋节的习俗有:面向月亮许愿

在巩义,节前人们向亲友馈送月饼,全家团圆:杀鸡为肴。有“男不愿月”之俗。晚上在院内设案,摆月饼水果等供品,面向月亮许愿,这叫“愿月”。此外,在驻马店地区,八月十五要吃糍粑和月饼的风俗。

是不是感觉河南中秋风俗习惯乐趣无穷,其实,中秋还有许多好玩的地方,走出去,可以一路领略风情,还可以目睹一下别样的乡情。

鸡公山风景区,被誉为“避暑胜地”,青分楚豫,气压嵩衡,蜚声中外。鸡公山至今已有百年开发历史。1902~1920xx年美国传教士李立生、施道格两次登山,尔后在西文报纸上大肆宣扬鸡公山景色幽雅、气候凉爽,适宜避暑。之后,在华西方人士纷至沓来,历经几十年的建造,鸡公山由一个茺芜偏僻的深山野岭,变成了一座比较繁华的山城,列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

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嵩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境内,东距河南省会郑州74公里,西距九朝古都洛阳77公里。嵩山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的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是首批国家森林公园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嵩山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域总面积为149.4平方公里,下辖少林景区、崇阳景区、中岳景区。嵩山是万山之祖,文化圣山。八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佛、道、儒三教荟萃、相融相生。

油茶

油茶起源于清朝雍正年间。油茶配料为面粉、花生、芝麻、香油、核桃仁、葱等,味道浓郁,咸香适口。南阳油茶为泊来品,其起源与佛教文化有一定有渊源。

博望锅盔

锅盔是用白面烤制的一种特色食品。外形似锅,又类头盔,通体白色,如生面晒干一般,直径一尺余,厚二寸,每个重达四斤,食之酥香爽口,耐嚼耐饥,且久放不坏。

芝麻叶面条

马店芝麻叶面条,海河路和黄山路交叉口路北那家,鸡头鸡爪挺辣。

胡辣汤

许昌风味小吃多姿多彩,首当其冲的便是河南最为著名的——胡辣汤。虽然没有没有周口逍遥镇的胡辣汤有名,但也有着许昌自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