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案>最新方案比较应遵循的原则 异地高考方案如何避免高门槛绊倒进城务工(优质5篇)

最新方案比较应遵循的原则 异地高考方案如何避免高门槛绊倒进城务工(优质5篇)

作者:纸韵 最新方案比较应遵循的原则 异地高考方案如何避免高门槛绊倒进城务工(优质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我们应该重视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不断提升方案制定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方案比较应遵循的原则篇一

南都制图:陈婷

异地高考势在必行。但是国务院建议以地方为主制定相关政策。广东省将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于今年年底出台异地高考方案。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广东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少,且外来人口多,不能全部放开。在不同利益之间,需要中央出面协调,更重要的是高考背后的户籍管理、招生权利、大学管理等更复杂的问题不好处理。

最新进展:各省市已提出初步方案

9月6日,教育部召开座谈会,邀请北京、上海、广东等9个省(市)有关方面负责同志研讨“异地高考”政策。座谈会上,福建、山东、湖北等已公布初步方案的省市代表,交流了他们的思路和做法;北京、上海、广东等人口流入集中的省市代表,重点介绍了初步考虑和工作打算;黑龙江、安徽、云南等省市代表,重点汇报了做好政策衔接的思路和举措。

会议强调,要尽快明确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问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制定好实施方案。一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非本地户籍人口变动和随迁子女就学等情况,为方案制订提供可靠依据。二要按“三个根据”要求,即: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资源承载能力,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在当地的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年限,根据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进一步细化准入条件,确定操作办法。三要严格落实文件要求,确保各地实施方案2012年底前出台。

广东只能逐步放开

据悉,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将按照教育部要求,年底出台异地高考的方案。广东的现实情况是,作为进城务工人员最多的省份,截至去年底,有339万外来工子女(含省内外来工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读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外省户籍在广东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大概有171万人。而广东本土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因此,广东省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认为,广东不可能全面放开异地高考,只能逐步放开。这样才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

民办学校:条件不要太苛刻

对于国家提出异地高考政策,广州的民办学校负责人表示欢迎。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廖珂说,“民办学校早就盼望国家能早日促进异地高考,异地高考可以为家长减轻经济负担,为学生减少学习压力,而对民办学校改善生源也有很大利好。”据介绍,以往每年中大附中高中部每个年级有10-20个外省学生,“一半以上学生的成绩都在中等以上。以前不能在广东高考,这些学生都回到家乡参加高考,部分优秀学生的流失有些可惜。如果广东明年实行异地高考,预计外省的生源会增多。”

廖珂表示,希望广东异地高考的方案细则尽早出台,条件不要过于苛刻,“尤其是对家长在本地的工作时间的限制,最理想是在3-4年,5年或以上就太死了。”

家长每年都来问异地高考

位于海珠区的康乐中学是一所民办初中,该校校长曹海飞说,大部分外省户籍学生在初二初三时就转学回到原户籍地就读,留下来的学生大部分考取中专中技等对户籍没有要求的学校。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家长也会走买房入户的道路,但是对于大多数外来家庭而言,这并不容易。在该校的外省生源中,大概有20%的学生可以考上重点高中。

曹海飞称,近几年来都有家长询问异地高考政策的'问题。他指出,有不少家长对具体细则的出台还是选择等待。

曹海飞希望,广东版的异地高考方案细则应当考虑到现实情况,灵活处理,拉开政策的优惠面。在稳定工作年限方面,“我们学校有部分学生家长是开个体商铺的,有的是在市场摆摊的,有的个体商铺可能没有营业执照,这样的是否可以?”

曹海飞认为,限定家长的收入等条件有些不合情理,针对学生的政策应当将学生摆在首位。他说:“应当首先考虑学生的受教育情况,在迁入地受教育的年限长则能说明其学习系统相对更完善,更能适应迁入地的高考方式。”

学生家长

盼门槛放宽

河南的老李在海珠区一所高校担任保安8年,他的儿子目前在广州就读高一,“我们就一个儿子,当父母的希望都在儿子身上,希望他能考上大学。从初中的时候,儿子来广州上学。现在成绩在班上占中等,学习很努力。有点担心的是偏科,英语、语文略微薄弱一些。”

老李很希望了解异地高考中的具体条件,“比如说合法稳定的工作,有什么样的标准和要求才算。实际上大部分来广州务工的外省人员,都从事比较零散机动的工作,工作地点可能经常变,这样的务工人员子弟同样也很希望在广州参加高考。因为在广东读高中,教材、试题都和家乡的不一样,回去的话要重新学起。”

专家声音

广东改革应加大步伐,民办教育需给予扶持

广州市教科所副研究员、华美中加高中校长陈峰说,异地高考国家早就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去积极解决。首先,户籍问题如流动、居住等本就是人的一个基本权利,将户籍与高考挂钩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少数国家才有的做法。其次,公民在当地居住、工作、纳税等,纳税后理所当然享受属于公共服务的教育。最后,高考本身就需要改变那种铁板一块的状态,现在只是从这个方面开了一个口而已。

对于异地高考的三个准入条件,陈峰表示,从纳税和规范管理的角度来看,前两个条件是恰当的。如果没有“稳定”这个条件,就有可能会出现高考移民、基本次序混乱等问题。任何改革,都应该在稳定次序的基础上,否则改革就很大可能会夭折。对于城市的有关条件,很多说法认为这会给各地方提供推诿的借口,但是从政府博弈的角度来看,这样做也许是为了给地方政府留有提升的空间。也有可能各地会执行不一,把留给它的空间作为改革的借口。

陈峰认为,广东是一个人口输入大省,珠三角等各地区的发展也不平衡,所以异地中高考的地级市差异可能会很大。如果要解决异地中高考问题,从可持续发展和承认外来流动人口贡献的角度上看,广东改革的步子需要大一点。同时,很可能要把一部分解决力量消化在民办教育里面。据了解,广东的民办教育高校和在校生人数总量排在全国前列,特别是高等教育,所以在民办教育的支撑扶持下,广东目前高等教育的容量存有较大接纳学生的空间,它有资源能力承载外来工子女接受教育。

建议取消重点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袁征说,异地高考是大势所趋,如今城市的人口已经超过农村,再用户籍制度来管理,已非常不合理了。

袁征认为,异地高考中有很多问题和矛盾互相牵制,要比较好地解决异地高考,“我认为第一步就是取消各地的保护主义。《教育法》规定,公民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地方政府不应把它视为福利。在中国上好的大学比较难,但同时有很多大学招不满,政府应当放开大学招收,不再以地域来分,而是面向全国招生。”

袁征说,之所以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素质教育无法落实,其根源在于重点学校,正是有了重点大学的存在,中国的家长和学生,想尽办法上好的学校,为了将来读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因此,应该取消重点大学,让各个大学自由竞争去招生,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广东高校资源少有阻力

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李伟成认为,对于广东省而言,解决异地中考的问题不难,因为现存的择校机制为学生提供了考取择校生的机会。但是要解决异地高考,则是一个让人十分头疼的问题。广东不同于北京、上海拥有丰富的高校资源,也不像先试行的山东省,外来工子女较少。目前广东的一个现状就是外来流动子女太多,而高校的资源相对欠缺,这是解决广东异地高考问题的一个大阻力。李伟成认为,广东要解决异地高考问题可以实施”一看二稳“的策略,看即是看大政策,稳就是逐步推进,不要太冒进和跟风。另外,要注意实行的措施对本地生源的影响。李伟成说,最近北京上海的一个调研中发现,有大概90%的本地家长不同意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相信在广东也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采写:南都记者宋金绪

实习生刘瑞妮孙晓红

文档为doc格式

方案比较应遵循的原则篇二

新华网合肥11月22日电方案”21日发布并公开征求意见。和已经出台的其他省方案相比,安徽省对考生不设户籍门槛。不具备安徽省户籍的随迁子女,可凭在安徽省高中阶段的完整学籍在该省参加高考。

“学籍在安徽,有完整的三年的学籍,就可以参加高考。至于其他方面,我们没有门槛。”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表示,此次出台的《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完整学籍”作为唯一报考条件,是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目前分省命题、分省录取的`实际情况,使得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与高考之间的距离可能会存在一些差距。

此外,凡在安徽省具有初中学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同样不受户籍限制,与学籍所在地的学生同等享有参加中考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权利。

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表示,安徽省将建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安徽省参加升学考试的管理机制,通过对考生报考资格的审查、规范,公开透明地执行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从制度源头规避“高考移民”现象的出现。

据了解,目前在安徽省的外省籍高中学生约人,预计这些学生中明年有300多人在安徽参加高考。

(新华网)

方案比较应遵循的原则篇三

根治欠薪是事关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事,是重大民生工作。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为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结合我办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相关会议精神,按区委、区政府关于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压实责任,细化措施,分类施策,全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确保不发生因欠薪引发重大群体性的事件。

成立东关办事处拖欠农民工工资及工程款排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蔡丰羽兼任办公室主任,胡邹丽娜兼任办公室副主任。成员由人社中心、经发办、信访办、综治办、农业服务中心、村管站、各村第一书记、村支两委人员及各项目组组长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五个组开展辖区的企业、项目的走访和摸排工作。

(一)重点项目、企业走访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走访对象:

(二)黄果树大街沿线项目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走访对象:

(三)虹山湖项目工作组

组长:

成员:

走访对象:

(四)大小龙潭项目工作组

组长:

成员:

走访对象:

(五)脱贫攻坚项目工作组

组长:

成员:

走访对象:

工作职责:负责在20xx年3月15日前完成对辖区内在建工程的拖欠农民工工资及工程款的情况进行走访和摸排,按要求将走访情况填写《西秀区东关街道办事处拖欠农民工工资及工程款排查台账》,对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做好解释和协调,及时将走访情况上报区委、区政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拖欠情况的清查、支付等工作。

(一)坚持“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维护农民工和中小企业的根本利益,从源头上防范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工程款问题。对因拖欠可能引发的群体性的事件要及时进行分析、预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及时消除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各种诱因。

(二)坚持依法处置,防止矛盾激化。要针对群体性的事件的性质、原因、规模、危害程度和事态发展,采取相应的措施,坚持依法处置。要以教育疏导为主,坚决防止因处置失当而激化矛盾。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按照谁包保,谁负责的原则,结合实际工作任务、工作措施和时间安排,切实把拖欠农民工工资及工程款排查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检查督查。要根据区委、区政府安排,结合实际对辖区内、行业内和公司承建的工程建设项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开展检查,适时进行工作调度,确保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三)加强部门配合协作。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配合协作力度,充分发挥各自职能职责,在保障农民工工资及工程款支付工作中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整体合力,推动工作有效实施。

方案比较应遵循的原则篇四

近期,天气逐渐转暖,学生踏青出游涉水、玩水、游泳等行为增多,学生溺水事故时有发生,做好防范学生溺水事故工作刻不容缓。20-年4月6日,安溪同美附近的溪河水域,一14岁的男孩因在溪边玩耍,溺水身亡。请各校立即布置加强宣传教育,举一反三,杜绝此类事故发生。针对当前气候情况及我中心学校实情,为更好的开展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各项安全工作,并就当前防溺水安全教育制定实施方案。

一、明目标,早部署,落实游泳安全预警

各校要充分认识防溺水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预防学生溺水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切实增强安全工作“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全面提升防溺水工作预警,对汛期安全、防溺水工作未雨绸缪,早谋划,早宣传,早教育,早防范,进一步健全工作机构,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细化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各种防溺水措施。要加强防溺水工作的组织领导,校长亲自布置、组织、协调,力求工作早部署,宣传早开展,认识早提高,问题早发现,措施早落实,隐患早整改,险情早排除,大力提高预防学生溺水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实现“杜绝溺水事故,确保学生安全”的目标。

二、强宣传,造声势,提高师生防范意识

预防学生溺水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消除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各校要让学生把“水火无情、安全第一”的口号深深地烙刻在心里,并内化为行为准则,要强化对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通过入脑入心的宣传教育,提升学生预防溺水的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远离危险水域,自觉遵守防溺水“七不_”。

1.召开防溺水专题教育大会。要通过全校师生全员参与的防范溺水安全专项教育大会提升学生对溺水危险性、防溺水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防溺水常识。要让学生知道当人溺水时,大量的水、泥沙、杂物经过口、鼻灌入落水者的肺部,会引起呼吸道阻塞、缺氧和昏迷。这一过程十分迅速,溺水者最多2分钟便会失去意识,4~6分钟内就会死亡,从而切实提高师生对防溺水工作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会议要有讲座材料和记录备查)

2.开展三轮以上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各校必须在3月下旬和4月、5月中下旬集中开展防溺水专题宣传教育,通过出防溺水专题板报、墙报、宣传栏,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广播、橱窗、国旗下讲话等多形式、多渠道宣传介绍防溺水和游泳安全常识,宣传私自下水及盲目施救的危害性;要以班级为单位,签订“七不_”书,营造强大声势,提升宣传效果。尤其要教育学生,万一出现险情,应学会正确求救,切不可盲目下水施救,坚决避免群死群伤事故。

3.开展“七不_”诵记活动。要督促学生熟记、背诵“七不_”,班主任要逐人听取班级学生背诵,学校挂钩年段领导、中心学校挂钩联系各小学领导要对所挂钩年段(学校)逐班抽查5人以上,在班级人数足够的情况下,学校领导要尽量抽查不同学生,避免重复。“七不_”背诵抽查均要做好登记,中心学校将组织人员逐校检查本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并抽查学生诵记情况。

4.检修警示牌。检查校门口醒目位置“七不_”宣传栏(不含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及防溺水和游泳安全提醒警示牌设置完好情况,没有的要立即安排设置,损坏或已经褪色、不醒目的要立即予以更换。

5.强化放学前5分钟防溺水教育。各校必须要求上下午最后一节课的任课老师把防溺水安全教育作为汛期每天上下午放学前5分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持续开展并做好记录。

6.开展一场防溺水主题的专题活动。各校要结合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以防溺水为主题的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讲座、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宣传作品比赛等全校性活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珍爱生命,远离溺水伤害”的认识。

7.创新宣传教育形式,提升教育效果。把防溺水“七不_”、交通安全“六不”等内容印成“名片”“书签”“宣传图片”,或把防溺水“七不_”改编成顺口溜、儿歌,这些做法形式新颖,效果显著,值得借鉴。各校要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针对低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创新教育的形式与方法,寓教于乐,有效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防溺水知识,并把相关知识内化为正确的行为。

三、抓配合,重协作,夯实家校共管基础

学生溺水事故多发生在周末、节假日或放学后等非在校在学时段。各校要充分认识提醒家长认真履行监护人职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抓好家校配合协作工作,立即开展防溺水家校互动大活动,推进防溺水密切配合、家校共管。

1.落实上级要求。各校要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事故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闽教安〔20__〕18号)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防范中小学学生溺水事故工作的通知》(泉政办〔20__〕96号)等文件要求,加强防溺水工作,翻印《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给每位学生家长及回执单经学生本人及其家长签名后按班逐人收取存档。按教育部要求,今后凡学生发生溺亡,这一份致该生家长信的回执单须上交教育部,请各校注意保存好,预防万一。

2.开展全面家访。各校要以学生安全为主题召开一次家长会或开展一次大家访活动(要做到全覆盖,要有会议记录或家访记录、家长签名并存档备查),特别要重点关注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及时联系每一个学生家庭、每一名学生家长,及时向他们发布防溺水安全警示,让每名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家庭监护对预防学生溺水、保证学生安全的重要性、必要性。

3.强化案例警示。印发两期以上以溺水事故典型案例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材料。各校要强化典型案例的警示作用,搜集并印发溺水典型案例给学生及其家长,组织学生观看溺水事故发生后家属悲痛欲绝场面的图片,以典型事故、血的教训警示学生及其家长,让学生及其家长从内心深刻感受到溺水的可怕,自觉远离溺水伤害。

4.做好信息提醒。每逢学校周末放学、放假或者出现台风、暴雨、雷电、冰雹、大雾等恶劣天气,务必通过校讯通、手机短信和绿色平安信使、电话等多种形式给学生家长短信、电话安全提醒。泉州安全教育平台的“周末(假日)安全提醒”每周要确保100%发送,提醒监护人做好子女的监护工作。

各校落实家校联系工作要做到一班不漏、一人不漏,要通过强化家校互动,及时向学生和家长通报学生溺水等安全事故,用身边的惨痛教训进行警示教育,要将学校关爱和防溺水等安全教育送上门、送进家,反复告诫提醒每一位学生家长在学生课外和节假日时间要做到“四个知道”,即知道自己的子女“到哪里去,去干什么,和谁去,何时回来”,要提醒每一位学生家长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孩子的安全监管,不能因为工作忙碌或其他原因,让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和危机意识的孩子为所欲为;要让每位学生家长明白没有孩子的安全也就没有家庭幸福,学生的安全需要家长与学校一起努力。

四、细排查,强管理,切实整治安全隐患

学生溺水事故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多发生在无人看管的溪河、池塘、圳渠等野外水域,多发生在学生自行结伴游玩的过程中,多发生在非在学时段,溺水事故受害群体多为小学生和初中生。各校要认真分析学生溺水事故的特点,针对易发多发的时段、区域、人群,切实加强学生管理,切实加强学校及周边溺水隐患的排查整治,主动商请、密切配合当地政府、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抓好隐患的整治。

1.全面排查整治危险水域。各校应组织人员对招生片区内溪、河、圳、渠、水库、水池、水坑、山围塘等危险水域警示牌、隔离防护栏等设施是否完好,一些因建筑、建设、开发等而遗弃的石窟、沙坑、土坑、水潭是否及时进行填埋等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细致排查,存在安全隐患而学校又难于解决的,要及时书面呈报镇政府及时予以整治(相关报告要存档备查)。

2.加强学生考勤管理。各校要加强学生课内外管理,落实学生考勤要求,对缺课的学生要迅速查明原因、去向,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特别是要加强寄宿生出勤管理,加强中午午休时段学生的安全监护,坚决杜绝学生逃课跑到溪边河边等危险区域游玩、戏水等不安全行为。

3.完善安全信息员工作制度。各校要设立班级安全信息员、宿舍安全信息员,进一步完善安全信息员发现、报告、处置工作制度,确保安全工作实时发现、实时处理、实时记录。出现学生到危险水域游泳、戏水等存在溺水隐患的行为,要鼓励知情学生及时向学校老师报告,以便学校第一时间掌握险情予以处置。

4.加强巡查并做好记录。要组织力量加强学生上下学途经路线及经常活动区域危险水域的巡查,不断强化巡查的强度密度,强化学生校外监管,力求第一时间发现、制止学生到危险水域游泳、游玩、戏水的行为,以防不测。

5.发动社会共同参与防范。各校也要相应设立预防学生溺水的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发动全社会举报学生溺水隐患线索,以便有效预防。

五、明责任,强督查,扎实提升工作实效

防溺水工作对学校安全稳定十分重要,中心学校将组织开展防溺水工作的专项检查,对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要求不落实、管理措施不到位、重点水域漏管失控等情况将予以通报,同时将学校防溺水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学校年度考评重要内容,对发生学生溺水死亡事故的学校,将实行年度考评“一票否决”,并按照“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广大师生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

方案比较应遵循的原则篇五

异地高考门槛高外来务工人员只能“看”

9月,全市中小学生已经迎来了新的学期。而来自安徽芜湖的廖先生却很是忧心,他手里拿着一本《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呼吁书》,想要寻找和他有着一样烦恼的家长。

廖先生的女儿笑笑今年已经上初三了,这个从小就在苏州学习、生活的孩子,却因为户口问题,高中要回到老家去读。“如果江苏也能出台异地高考的规定就好了,苏州如今已经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我们不愿离开。”

一句话,说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

那么,异地高考究竟离我们还有多远?早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曾对外界透露,教育部正在对随迁子女高考问题进行调研并将出台方案。8月30日,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一个文件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文件提出,随迁子女就地高考、中考要有条件准入,包括家长、学生和所在城市三方面需符合基本条件。家长在流入地要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住所、稳定的收入,交了各种保险,尽管不是户籍人口,但要是常住人口;学生本人在流入地就读的时限不同,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什么样的学生跟本地生享受相同的升学考试政策。

外来务工人员够不着的高门槛,只能“看”不能“摸”

当听说教育部首次明确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的准入门槛政策时,在苏州市区一家建筑公司工作的安徽籍廖先生,真惆怅了,能达到准入标准的人毕竟是个别。

夏天,廖先生把自己的女儿笑笑接到苏州,在金阊区一所普通小学读三年级。如今,已经第六个年头了,笑笑也已经在就近的学校读到了初三。可最近,廖先生的烦恼来了,如果根据江苏省暂行的高考规定,笑笑就要回到老家去参加高考,那么高中到底在哪读,是个问题。

廖先生和妻子都是来苏州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家里的条件很一般。“像我们这种在工地打工的.人,都只能做做零工,哪儿有活就去哪干,收入不太稳定,更别说有稳定的保险了。”说到这,他无奈地摇了摇头。谈到孩子将来要面临的高考问题,他摆摆手苦笑说:“我们绝对达不到,虽然孩子小学三年级就已在苏州就读,将来高中希望也在这里上,但其他条件达不到。”

廖先生说,现在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所从事的要么是建筑业,跟随工地迁徙,要么是服务业,能够正规上税的属于凤毛麟角,这样,大部分人就被挤出队列了。再说房子,他们中间的很多人是买不起的,而且现在有限购政策,交5年社保才能买,不是说想买就能买的。

另外,随迁子女就地高考、中考要有条件准入,包括家长、学生和所在城市三方面需符合基本条件。至于“城市发展需不需要这个行业,需不需要这个群体”的条件,更是让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十分困惑。所以说,这样新政对于这些外来务工者来说,就像是天上的云朵一样,只能看不能摸。

本地市民

担心失去优势放开怕有大量外来工涌入

在采访中,不少苏州本地市民表示,从现实层面来说,他们不希望外省区的考生来抢占自己孩子的高考名额。

“现在,按照教育均衡化和就近入学的原则,我们的孩子在苏州还是能享受到很好的教育资源的,一旦壁垒被打破,怕会影响到孩子。”家住平江新城的罗女士说,自己的儿子目前在平江新城读书,可是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学校里的外来学生已经有不少。她担心,再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一方面会影响本地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在生活的很多习惯上,也怕儿子跟着学样。“所以一旦允许非本地户籍的孩子参加中高考,就会有大批外来人口涌入,届时城市急剧膨胀,高考优势将不复存在,教育资源也会面临不足的难题。”

市民毛先生的女儿正在读高三,他对记者说,高考政策对于学生在所在城市读书的年限,应该从严要求。读高三一年就能参加高考,这样肯定没法接受。“说白了,我们的孩子拥有在苏州读书的资格,不也是从小学读起么?现在说从小学读起也许不现实,那么从初中就在本地上学,读够六年,与本地学生拥有同样的教育经历。我认为这个门槛不算高。”

但从情感上来说,也有人希望能解决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现实问题。“你说一个建筑工人,在这盖了十多年房子,他们买不起房子,可是他孩子的教育问题确实应该解决。”有市民说,至于住房和稳定职业两个条件,外来务工人员可能大部分都不够,“他们如果能买得起房子,户口问题不也就解决了吗?还需要特殊的政策吗?”也有人认为,这条政策充满着矛盾。

业内人士取消高考户籍限制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权衡利弊

记者从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根据的江苏高考报名规定,第一个条件就是具有江苏省户籍。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按照目前的规定,外省户籍的考生不能参加江苏高考。不过,对于本省户籍的考生,倒是可以选择在省内异地高考;如果是在外省学习,也是可以回江苏参加高考。

对于江苏能否实施异地高考问题,相关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异地高考涉及户籍、教育、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问题,需要权衡利弊,谨慎实施。给流动人口子女在实际居住地高考,对于江苏来说,可以解决高考生源开始的不足问题,有利于现有高教资源充分利用。对于流动人口子女来说,在江苏高考不仅地域上便捷,同时教育模式适应性更有利于发挥其真实水平。

在苏的一些高校老师也认为,凡事都有两面性,异地高考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和高考移民划上等号,一旦在一些城市试点流动人口子女可以在实际居住地高考,就会让有高考移民倾向的人钻了空子,很难避免有人陪孩子在一个城市生活几年,取得流动人口子女高考资格的情况出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仅异地高考的初衷会完全走样,也会扰乱现行的高考分省招生计划模式,可谓得不偿失。

还有专家表示,推进异地高考,解决“异地高考”遇户籍门槛难题,主要在于高考利益的调整。其中,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具体利益冲突,区域间的高考录取指标不均衡、教育质量不均衡又是主要原因。对于地方政府,就是一个“烫手山芋”。所以,这需要出方案,统筹安排各地试点。

(城市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