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报告>基因工程的现状与未来发展(优质15篇)

基因工程的现状与未来发展(优质15篇)

作者:雅蕊

范文范本可以提供给我们一种写作思路和结构,使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总结参考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心理咨询师就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

心理咨询师,是指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心理咨询师是一个“科学+艺术”的职业。心理咨询师不仅需要学习和掌握观察、理解、学习、判断、表达、人际沟通方面科学的知识与临床心理咨询技能,而且还需要在具体的咨询过程中灵活施展自我控制、自我心理平衡、交往控制的素质与魅力。

目前,我国的心理咨询师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心理咨询师三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心理咨询师二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级(国家职业资格一级)。有很多心理学爱好者非常关心自己的资质能申报哪一级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2005年版)》,报考心理咨询师至少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2)具有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2002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培训鉴定工作正式启动。华夏心理教育中心正式接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成为“劳动部唯一指定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远程培训技术支持单位”。

2003年,我国进行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第一次全国统一考试。截止到06年,我国已有4.6万人参加了心理咨询师培训,其中我国的心理咨询师从业人员总共有6000多名,在教育、医疗、武警、监狱、残联、妇联、社区、企业等系统的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师已陆续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各行各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也正强烈需求更多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投入到华人心理健康这项事业中来。而其他的3万余名已参加完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学习者也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随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咨询技能,感受助人自助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幼儿园学前教育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

中国水产业涉及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既有上游的种苗,养殖,饲料,渔药也有中游的水产加工,还有下游的水产销售,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水产加工类企业,虽然中国水产行业近年来品牌意识不断提升,出现了像獐子岛,国联水产,东方海洋,好当家,大湖股份等一批锐意进取的企业,但目前中国水产业依然处于价格战多品牌战少,品类强品牌弱,有渠道认知无大众认知的尴尬境地,即使是领先的水产企业也处于资源经营阶段而未上升到品牌经营阶段,这既是中国水产业的危机也是明智水产企业的机遇。

我想很多消费者会和我一样,当一个企业把着眼点放在降低价格上,带来的必然是品质降低,品质降低必然带来消费者的反感,最终消费者会用脚投票。

水产行业品牌现状之二:品类强,品牌弱。中国的水产行业有很多品类,如海参,鲍鱼,蟹,黄鱼,带鱼,对虾,鱿鱼等等。除了海参有一些品牌如獐子岛,大闸蟹有阳澄湖之外,其他品类几乎没有消费者叫得出来的品牌。这一点和中国茶业很雷同,也是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状态,知道喝的是龙井,但是哪家龙井做的最好,消费者不知道,除了在铁观音这个品类出现了天福,八马这样一些品牌之外,十大名茶大多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境地。中国水产业也依然是这样,黄鱼哪家做的好,对虾哪家做的好,带鱼哪家做得好,除了常年贩卖的渠道人士,很难有几个消费者能说出来。正因为很少有企业去做品牌传播品牌建设的事情,才会导致消费者买不到真正好的产品,企业也处于价格战的泥潭赚取微薄的利润。不做品牌可以说是双输的境地!反而那些有品牌意识的企业如獐子岛已经成为海参品类的绝对老大,据獐子岛20报显示,公司完成销售额2,937,410,749.04元比20增长30%,公司利润621,858,728.82元比2010年增长32%,虽然这家公司的销售额不到30亿,但市值已突破了150亿,成为水产行业屈指可数的少数几个有品牌的企业。

中国铁路现状与未来发展展望最终定稿

1994年,德国铁路开始实施改革,成立了德铁集团公司(db)。德铁集团公司的客运和货运服务占市场份额的90%以上,并于2008年11月成功上市,为德国铁路运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广阔的前景。

德国铁路的调度指挥系统是按三级管理、四层模型设计的。三级管理是中央指挥中心、区域指挥中心和基层车站;四层模型是计划、调度与优化、运行控制、监视与控制。其中,中央指挥中心负责运输计划的制定,区域指挥中心负责调度与优化、运行控制,基层车站负责监视与控制。

德国铁路设1个中央指挥中心,7个区域指挥中心。各指挥中心通过无线或有线通信网络相互连接和交换数据。其调度指挥系统的特点有:

(1)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共同使用调度指挥系统。德国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线路联网混行、客运与货运共线混运,为避免重复建设和标准差异,新老线、客货运使用同一套调度指挥系统。高速列车在高速铁路段运行,普速列车上高速铁路段按普速运行;执行旅客列车优先,白天基本开行旅客列车,夜间开行货物列车的运输方案。

(2)与其他信息系统共享数据。调度指挥系统提供综合客流量情况和机车车辆的需求计划、维修计划;向旅客提供向导信息、价格调整信息等其他服务信息。

(3)高度重视调度指挥工作的有效执行。调度指挥系统提供列车晚点时分及原因,以及解决列车冲突的建议。德国铁路为了提高客运服务质量,特别重视列车运行的正点率,如果列车晚点,对旅客有相应的赔偿、补偿机制。

(4)综合性的调度指挥工作。区域指挥中心所在地车站有良好的换乘条件,轻轨铁路、地铁都汇合于此。因此,该指挥中心同时还是综合调度运输指挥中心,各种铁路根据需要在控制中心设置多个管理台,分别管理各自段内的工作。

1987年,日本铁路民营化后成立了6个客运公司和1个货运公司。各客运公司按区域划分,调度管理模式为公司综合调度中心—基层车站二级结构。东北、上越新干线于1996年开始启用功能强大的综合调度系统cosmos,调度中心设在东京。cosmos是由运输计划、运行管理、站内作业管理、维修作业管理、车辆管理、设备管理、信息集中监视、电力系统8个子系统组成的广域运输控制系统。

cosmos从高速铁路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充分考虑高密度、高速度行车的高风险性,充分考虑调度系统对行车安全的重要性,充分考虑旅客有效利用时间的强烈愿望,把安全和正点作为工作核心,从广义的运输系统出发,以运行计划、列车调度为基础,把包括计划管理、作业管理、车辆设备管理、安全监督管理和电力系统管理等各子系统通过网络通道连接起来,构建成为各专业高度综合的调度、管理、控制系统,以保证高速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高效、正点和稳定,保障设备的状态良好。

东京都市圈采用另一种典型的调度管理系统,称为东京圈输送管理系统atos。atos强调在指挥中心和基层车站的通信中断或故障时的处理机制,以使中心对基层的集中控制失效时,基层仍具有有效的应对方法。从而使整个铁路运输系统能继续保持安全、稳定的秩序,旅客能继续得到较好的信息服务,保证铁路运输的服务质量。综观日本铁路的调度管理模式,有以下2个突出的特点值得借鉴。

(1)综合调度。重点在“综合”二字,这不是多个系统的简单组合,而是从理念到技术的有机集成。日本铁路有高密度、高速度、高复杂性的特点,同时也做到了高安全、高正点率运输服务,这个成果的实现正是基于综合调度在统筹规划、统一管理、集中控制方面的成功。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修建铁路的国家之一,目前依然是铁路里程最长的国家。由于公路和航空业发达,美国铁路客运业务市场占有率很低。现在美国铁路主要经营货运业务,形成了以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ns、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up、柏林顿北方圣塔菲铁路公司bnsf和切西滨海铁路公司csx为代表的一级铁路货运公司群雄并立的竞争格局。

美国铁路的调度管理模式采用三级管理结构,存在2种不同模式:以bnsf公司为代表的高度集中指挥管理模式;以ns公司为代表的统一指挥和分散控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在这两种铁路调度管理模式种,它们的共同特点如下。

(1)调度指挥中心提供丰富的服务信息。美国铁路以货物运输为主,调度中心向大客户提供公司营销信息和列车运行查询服务。调度系统还向铁路运输各部门提供运输指标、机车周转、站场显示和维修信息等。

(2)各运营公司的调度指挥系统采用统一的平台。各公司调度系统建设使用统一的软件、硬件,保持了技术平台的相对稳定,降低了互通难度。

法国铁路网建有三级运输调度机构,统一指挥铁路运输生产活动。法铁公司总部设国家调度指挥中心cno、各地区基础部设地区调度指挥中心cro、地方设调度站,共同担当运输指挥工作。法国铁路调度指挥管理模式与德国铁路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在法铁公司总部设立相对独立的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负责高速铁路的调度指挥工作。

2.1铁路调度指挥模式现状。

我国铁路的调度指挥管理是以行车调度为核心,以站、段为基础,实行铁道部和铁路局两级调度指挥管理体制。以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为基础和平台建立起来的分散自律调度集中,代表了我国铁路既有线调度指挥系统的发展方向。

为顺应铁路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宜尽快发展集计划编制、运行管理、车辆管理、供电管理、旅客服务、综合维修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运营调度指挥系统。

2.2国外调度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几种典型的调度管理模式都与本国具体路情、运输组织方式紧密结合,我国发展综合调度系统也不能脱离路情。结合我国铁路运输具体情况,参照国外调度管理的模式,对我国铁路发展综合调度系统提出以下建议。

(1)调度指挥要统观全局,坚持路网的完整性。我国既有线客货共线运输、分布广、复杂度高;新建高速铁路以客运为主,速度高、密度大、调度区段长,因此有必要为新建高速铁路设立相对独立的调度系统,但必须统筹兼顾整个路网,强化高速铁路与既有线的有机协调,待条件成熟时实现统一调度指挥。

(2)实施高质有效的综合调度指挥。综合调度应涵盖计划管理、运行管理、车辆管理、维修管理、安全监督保障管理、电力调度、旅客服务等全方面的任务。各调度工种、保障系统应有机协调,共同高效地完成调度指挥任务。各工种的调度员应集中工作,以方便联系和协调解决问题。

(3)制定和实施我国的crtms/ctml规范。

欧洲铁路网rne已经承担开发etml的任务,欧洲中部的所有基础设施管理者都将与etml建立联系,欧洲ertms将更为完整和成熟。参照etcs,我国在ctcs的规范和建设上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与之相适应,中国铁路运输管理层ctml的开发也应提上日程,以期早日确定crtms的技术方案、标准和规范,便于研究和试验。

(4)继续推进标准化工作。

目前,我国有5家供应商的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通过了铁道部技术审查,并开始在不同线路上予以实施。这5套系统的成功研制有力推动了我国调度指挥系统的技术进步。但是,5套系统各有特点,操作方法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制定规范统一的技术标准、软硬件平台和接口标准、用户界面等,使各系统外特性保持高度一致。这样有利于规范管理,减少员工培训时间,从而降低系统建设成本。

(5)发挥调度指挥在路网服务方面的作用。

发达国家的铁路为了吸引客流、树立企业形象、提高竞争力,特别重视服务质量,在调度指挥系统中设有功能丰富的旅客向导信息系统,而且把正点、舒适作为客运服务的重点,列车晚点有相应的补偿机制。我国在建设综合调度系统时也应充分借鉴这些经验,在全路尤其是新建客运专线上丰富、完善旅客服务的系统功能。

(6)强化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互通共享,提供态势预测和应急救援支持。综合调度系统应实时监控全路相关设备的状态信息,及时了解路网环境、气象和灾害监测信息,以尽快提供态势预测、危害预警和应急救援。

(7)综合调度系统建设应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视经济性、可用性。铁路综合调度系统的开发和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的体系框架和设备配置不仅与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同时与铁路的管理模式、服务理念、社会环境相关,必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避免重复建设。

(8)综合调度系统建设应重视现有系统的整合集成。

国外铁路调度管理模式尽管形式各异、特点不同,但对我国铁路调度管理工作都具有启发、参考和借鉴的作用。博取众家之长,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调度指挥管理经验,立足我国铁路实际路情,从铁路运输的实际需求和特点出发,走引进、消化、吸收、再提高的道路,以加快我国铁路发展综合调度系统的步伐。

集团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

1:农业事业部。

2:金融事业部。

3:资本事业部。

4:加盟事业部。

5:投资事业部。五大事业群,共11个子公司。

农业事业部旗下高平天润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高平市野川镇大野川村农业园区。占地1850亩,园区总投资1.2亿元,天润农业依托资本市场优势,通过股权投资,产业整合,业务扩张,企业重组等一系列运作。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在上海股交股权转让系统《e板》挂牌上市,届时,天润公司将成为我省首家在上股交(e板)上市的企业和全国首家经营无公害蔬菜种植的上市公司。

天润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的发展历程:

2011年7月:高平天润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时天润现代农业示范园正式挂牌成立。

2012年4月:天润农业与荷兰瑞克斯旺(中国)种子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现代农业园区。

2012年9月:晋城市书记张九萍来我园区参观检查工作,充分肯定了公司为全市蔬菜产业作出的贡献。

2012年12月:晋城市农委授予晋城市现代农业示范园。

2017年6 月:被晋城市农委认定为晋城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017年6 月:山西省农业厅厅长来我园区参观指导工作。

2017年12月:天润农业园区成功通过审核,创建了“农业部级无公害设施蔬菜示范”园。

2017年4 月:天润上市农业招股说明会在园区成功召开。

2017年5 月:天润上市农业招股说明会第二次会议在园区成功召开。

2017年 5月:在园区成功召开了第三次天润上市农业招股说明会。

2017年5 月:山西中天润业集团与上海一号钱庄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其天润子公司将在一号钱庄的推动下载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

天润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安全生鲜食品服务商

国家部级标准示范园

山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厂商

以及完善的合作机制,严格的检测平台,线上线下的配送服务。让我们在产,供,销,形成一套完整的健康生态循环系统。社区网络服务系统,让我们的产品更直接面对用户,信息反馈更及时,配送更便捷。

金融事业部;启达汇金企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是山西省唯一签署的中小企业上市孵化基地。未来公司在全省内寻求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帮助起上市孵化,与资本市场更好的对接。帮助中小企业更好的融资,提高对抗风险的能力。形成合作双方共赢的局面。

集团的事业资源,在于完整的农商服务系统。以绿色的农商产业为发展主体,加上互联网金融服务系统为后勤运作.。来实现集团整体未来发展布局.。

2017年6月———致未来。我们在路上………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金融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金融市场无论是在范围上、规模上,还是在市场深度上及市场主体上的参与程度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改变了公司面临的理财环境、理财理念和理财方法,而且也改变了个体对经济金融的参与方式。现如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全世界有目共睹,在中国企业迅速成长而抢占国际市场的同时,整个世界突然惊醒了,原来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了解竟是如此的不足。譬如2017年电商行业排行榜上最大的赢家—阿里巴巴集团。

一、实力强劲的团队、运营执行团队

1、 由资深企业家、资深媒体人、资深营销管理人员组成,他们将丰富的企业管理营销经验融入运营体系当中去,为淘宝企业家提供贴合实际的运营指导。

a数据分析师:

a张晗(百度大数据研究员)

b周乐民(腾讯高级数据分析师)

c罗钟元(淘宝核心数据分析师)

d张惠(微软大数据分析)

b 运营主管团队

具备多年电子商务营销经验,通晓淘宝运营理念,掌握淘宝核心技术。擅长营销型网站建设、淘宝seo(搜索引擎优化)、淘宝 推广、优化排名。店铺转化率、移动媒体营销等技能。成功运营多家知名店铺。

二、阿里巴巴所处环境

1、阿里巴巴联手中国五矿打造钢铁垂直b2b电商平台

新华网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赵晓辉、华晔迪)中国五矿集团旗下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7日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宣布,双方达成共同向五矿发展下属子公司五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进行增资,打造钢铁交易b2b平台,双方定于下周择期举行签约仪式。双方表示,两者可以整合双方线上、线下优势,重构钢铁供应链服务体系,提升钢铁流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为行业上下游不同角色以及周边服务企业,提供在线交易、物流、金融等各种电商服务。

《集团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浅谈红安的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从宏观角度来说,红色旅游具有潜移默化和真实直观的文化传播功能。从微观角度来看,红色旅游又有将“政治品牌”转化为区位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因此红色旅游兼有丰富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和鄂豫皖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安县具有十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本文从红安的红色旅游现状分析出发,探讨了红安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机遇以及制约因素,以期革命老区能打好红色旅游这张牌,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红安是大别山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的龙头系列红色旅游景区,区内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七里坪长胜街等众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红色资源。2004年8月,湖北省委决定,把红安建成全省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同时将改造红安烈士陵园、建设红安干部教育学院、发掘红安精神作为目前基地建设的三大重点。

1、红色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保护良好。红安县红色旅游资源有革命烈士陵园、博物馆、重大事件纪念地、各种重要机构的办公旧地址、伟人名人故居等多种类型,并且均具有较高的品位,其中许多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在湖北居于前列,部分红色旅游产品在国内已经拥有较高的知名度,有利于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红色旅游景区体系和特色旅游景点。大部分红色旅游资源保存完好,能比较真实地再现当年的革命历史风貌,如红安七里坪长胜街旧址群现如今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为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红色旅游资源特色明显,有利于开发。红安红色旅游资源特色突出体现在: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天下之中”的地缘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毗邻武汉市(目前正在修建红安通往武汉市的一级公路,预计通车后与武汉市的车程仅为45分钟),易与周边省市合作形成联动发展的红色旅游态势。红色旅游资源主题线索明显,有利于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红色旅游产品。红色旅游景区(点)。

空间分布相对集中,易与自然旅游资源组合,有利于产生规模效益、聚合效益,形成综合旅游产品。

3、红色旅游目的地逐渐形成。红安作为黄冈市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目前,有着“中国第一将军县”美誉的红安在湖北省内已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根据《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以及13部委公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名录》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在全国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中,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成为湖北省唯一一处获此殊荣的红色旅游区,其主题形象是“千里跃进,将军故乡”。

1、各红色旅游景区未能形成红色旅游产品链。红安及其周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点多面广,在红色旅游景区(点)之间、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产品之间缺乏有效整合,如在红安县内,黄麻起义遗址、长胜街革命遗址群、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鄂豫皖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等20余处红色旅游景区(点),以及天台山、九焰山等多处绿色旅游景区(点),在市内旅游线路安排、城市休闲设施建设上没有统筹考虑,缺乏连线成片、合理分区、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整体开发思路。此外,大别山红色旅游区是湖北省红色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大别山生态旅游区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也是湖北省重点建设的生态旅游区,然而该区域内的红色旅游景区(点)与核心绿色景区的连接道路状况均较差。在旅游线路组织上没有统筹考虑,还未形成整体或区段产品联合的态势。

环境,还有部分景区外围及周边环境卫生较差,没有配套的城市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严重影响景区(点)旅游形象,外围环境等均需要进行大力整治。缺乏现代旅游人性化服务设施;缺乏相应配套的红色旅游餐饮、红色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等系列旅游产品。景区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景区内供水、供电等线路老化,没有建设游客中心、厕所、旅游标识系统等,大部分景区没有配套的停车场,景区内绿化面积不足,绿化树种单一,景观单调。

3、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方式简单化、程式化、趋同化。红安县大部分红色旅游景区旅游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的开发方式简单化、程式化、趋同化,陈列展示设备及方式单一落后。多数景区(点)缺少具有影响力和震撼力的旅游项目,表现手段单调,缺乏体验性、参与性和吸引力,多数现有陵园只建有纪念碑、纪念馆、烈士墓。旅游产品基本上是用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展示方式和手段陈旧,解说系统、宣传、展示内容单调,展示设备落后,照明、消防等基础设施不配套。

4、旅游管理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缺少相应的职业培训。一些景区(点)的管理人员管理方式手法不够人性化,难以满足游客的各种特殊需求。目前,在景区内缺少从事旅游纪念品出售的从业人员。部分景区(点)的讲解员普通话不过关,甚至用方言讲解,让游客难以理解从而失去兴趣;有些对革命历史意义的解释、说明不够充分,难以感染游客,深入人心。

1、政府大力支持,领导十分重视,政策措施到位。新时代注重革命传统教育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对发展红色旅游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红色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国家准备用50亿资金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交通部将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向“老少边穷”地区村村通公路工程项目倾斜,这将有效解决革命老区普遍存在的道路基础设施差的问题,改善可进入性条件。湖北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发展红色旅游的工作,现已完成全省红色旅游资源的调查工作,着手编制湖北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这些都将为红安县发展红色旅游带来良好的机遇。

2、红色旅游客源市场潜力巨大。湖北中心集散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周边省市人口众多,旅游客源市场潜力巨大。红安独特的旅游资源类型、旅游吸引物及文化内涵等均对周边省市目标客源市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湖北省拥有一些经济相对发达、出城交通便捷、城市周边生态旅游资源良好的大中型城市。这些城市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上升,潜在客源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而且,红色旅游的客源市场相对于其他旅游产品,季节性不明显,市场比较稳定。

3、本地居民参与发展红色旅游。老区人民渴望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脱贫致富,所以参与发展红色旅游的愿望强烈,对发展红色旅游持欢迎和支持态度,旅游开发地区障碍少。红色旅游可以通过产业化的推动,将本地的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老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县委、县政府也高度重视发展红色旅游的工作,成立了地方工作专班,加强组织管理,确保红色旅游工作顺利开展,出台一系列支持红色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本地红色旅游事业发展。

1、全国红色旅游景区(点)迅猛发展带来的挑战。自全国刮起“红色旅游”之风后,井冈山、延安、韶山、瑞金、西柏坡五处成为深受旅游者喜爱的红色旅游胜地。这五个目的地由于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历史事件或活动,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遵义、百色、太行山、狼牙山等地红色旅游的开展,使得我国红色旅游形成蓬勃发展的局面,这必然导致红色旅游各景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湖北省内与红安类似拥有丰富红色资源的市县也有很多,如武汉市、洪湖等地都有很多有名的红色旅游项目。红安发展红色旅游不可避免地要与这些著名的红色景区展开竞争,所以外部环境最大的威胁便是来自这些老牌景区的竞争。虽然《纲要》中提出要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中,仅有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涉及红安,但仍将会面临其他临近省市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激烈挑战。

传统教育而组织的旅游团队。所以,红色旅游的客源有其独特性。当前大多数旅游者是由政府及单位组织,而当公费红色旅游热潮渐渐消退的时候,能否继续吸引旅游者,使旅游者继续保持这一“偏好”将会成为红安红色旅游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即在制度及消费方式转变后,能否使旅游者认识到本地红色旅游的价值,并且自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红安是块神奇的土地,这里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秦基伟、韩先楚等223位将军。创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因此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将军县”。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五”期间,老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01年,完成gdp33.34亿元,财政收入2.99亿元,综合经济实力跨入湖北省前列,综合效益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北省十佳县市,县城初具中等城市雏形,是省级文明城市,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近几年,每年为大专院校输送1000多名优秀人才,环境良好,民风淳朴,是全县治安模范县,全县双拥模范县。

红安地处华中,区位优越,交通发达,县城距武汉市仅100里,距郑州、长沙等大城市不足500里,紧邻京珠、沪蓉、沪西三条高速公路和京广、京九两大铁路干线以及长江黄金水道,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善,金融、商贸、信息、娱乐等服务齐全。红安县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正在成为一片投资的热土。

伴随着时代的步伐,红安敞开自己的胸怀,以开放的观念,饱满的热情,诚招天下客商,杭州娃哈哈集团、东佛塑集团、苏州二建集团、武汉江南集团、武汉建通公司、鄂州建院等一批知名企业来红安投资兴业,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正因为红安有这么多的优势,和丰富的资源,我们要把这种红色资源利用起来,努力发展红色旅游经济,这不仅是地方发展的需要,还可以促进地方增收,同时,可以带动相关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

四、旅游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再思考。

上述问题只是表象,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需要认真剖析。

1认识问题。旅游经济到底在红安县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它到底是一项政治工程,还是“面子工程”亦或是经济工程,它能不能作为县域经济增长极来打造。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是红安县旅游经济能否得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客观评价,目前,红安县旅游经济的地位是尴尬的,其发展水平与红安县拥有的旅游资源不相匹配。在工业经济不发达、农业经济落后的内陆山区县,服务业应该是有力的补充。作为能广范围、深层次、快效应地发展服务业,旅游业是最优的选择。它不应该是“面子工程”,应更多的还原它经济功能的本来面目。从旅游业发展的战略角度来分析,至少在目前看来,在全省范围内红安县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具备成为红安县支柱经济的基础性条件。

2抓手问题。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是无烟工业,全国各地都在抓旅游。旅游业涉及面广、关联的部门多、协调面大。虽然红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经济的发展,但是,很多领导干部,特别是各部门各单位的干部抓旅游经济的方法不多,措施不力,无从抓起,无法抓起。

3市场主体问题。旅游业是经济行为,市场主体问题不容忽视。旅游业的发展应该秉承“政府主导”的原则,但是政府不是市场主体,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不能包揽一切,否则,各经济要素得不到有效激活。企业才是市场的主体,如果不把企业引进来,不依靠市场的手段,仅靠行政的推进,红安县的旅游经济将摆脱不了资金的“瓶颈”,不会得到量的发展、质的提升。

该成为我们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标杆。将红色的文化赋予到青山绿水之中,让青山绿水感染到红色的传奇。同时,将人文因素注入到其中,让红安县的旅游业少一点“说教式”,让游客能在轻松的娱乐中受到教育的熏陶。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抓好旅游发展对红安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今后工作中,红安应将继续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市等有关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大旅游投入,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扩大旅游宣传,开拓客源市场;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营造良好氛围;不断推动红安县旅游产业的升级,使红安旅游“吃”有特色、“住”有选择、“行”得顺畅、“购”得丰富、“娱”得难忘。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湖北旅游强县创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确立“以红为魂、红绿相间”的旅游发展定位,发挥旅游业在服务业中的引擎和龙头带动作用,把旅游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来打造,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重点发展绿色生态旅游,推动发展古色人文旅游,努力实现红安县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的跨越。

(二)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使“中国第一将军县”核心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彰显,形成“五大片区、城景合一”的旅游格局,努力把红安建设成为武汉都市旅游圈中的特色旅游区、大别山红色旅游的门户县、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

到2015年,全县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7亿元以上;提供直接就业2万人,间接就业人员5万人。培育3—5个品牌旅游项目;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4家以上,其中5a级旅游景区1家;四星级以上饭店达到5家;湖北旅游名镇达到3个,旅游名村达到5个以上,星级“农家乐”达到200家。

(三)基本对策。

突出抓好五大旅游片区建设,抓好旅游招商项目建设。要拓展以往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断开发新的旅游副产品,提高红安旅游经济的附加值。要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围绕旅游资源设计、开发出一批书籍、影像、网络游戏、玩具制品,编制一批戏剧、舞剧、山歌等文艺作品。使红安旅游经济尽可能拓宽到方方面面。特别是要积极争资,破解融资难。一是要积极发挥县旅游投资发展公司既是投资主体,又是融资平台的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加大项目投入建设力度;二是要放开、引进民间资本,鼓励民营投资开发旅游业;三是要积极向上争资立项,争取红色经典景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旅游名镇、名村、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a级景区等项目资金;四是要向社会募集资金,发挥红安的政治优势,采取向老将军、老红军、老首长工作过的部队、学校、单位等募集建设发展资金。

2品牌兴旅。按照“五大片区、城景合一”的总体要求,将现有的重点核心旅游景区进行配套升级。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要按照5a目标创建,创建成黄冈首批5a景区乃至全国红色旅游百家经典景区中的首批5a景区。天台山风景区要整体打包,整合资源,创建4a级旅游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长胜街要打造成4a旅游景区,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和建设。吴氏祠、董必武故居要创建3a景区。按照“以红为魂,红绿相融”的原则,将红安县的红色旅游资源由说教式、灌输式向参与式、体验式转变,让游客身临其境、身临其景。

3人才兴旅。要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实行“人才兴旅”战略,树立对外开放良好形象。旅游的竞争除了资源的竞争外,重要的还是人才竞争。发展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要聘请引进一批规划设计、营销策划的高级人才;要培养一批经营管理、导游讲解的中级人才;要发展一批优秀旅游从业乡土人才。

4促销兴旅。旅游经济是知名度经济,是注意力经济,品牌靠创造,必须要强化市场营销。要唱响红安旅游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办好一系列的宣传推介活动。一要征集红安旅游宣传语。要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有影响力、有震撼力、有吸引力的红安旅游宣传语。二要上档次宣传。要不惜重金,争取红安旅游风光片上中央电视台。三要开展活动推介。要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创办自己的文化旅游节,开展各种活动进行推介宣传。四要成立专门的旅游营销公司,制定营销方案,并在周边省市设立专门的办事处,常年开展目标客户群的营销推介。

5管理兴旅。要强化发展旅游经济认识,将其作为为红安县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来抓。整合资源首先必须整合管理体制。红安县旅游资源丰富,景区(点)间小打小闹难成气候,必须抱团闯市场,谋发展。要坚持全县旅游发展“一盘棋”。要按照“大旅游”的发展思路,由县政府集中统筹安排全县所有的旅游资源,事业单位性质的管理机构全部撤销,县旅游局只负责行政的监管。按照管办脱钩的思路,县旅游投资发展公司代表县政府履行旅游资源的营运。引入国内知名的旅游开发公司,县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资源作价入股,共同开发红安县的各种旅游资源。原事业单位改制人员重新择优聘请,在公司内从事物业、服务等工作。

幼儿园学前教育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许多父母在选择幼儿园时综合考虑,多方打听,并不仅仅为教师是否温柔有耐心,学校的设施条件好与不好,而是对教育理念的一种探寻与认可。而对孩子的学前教育的施行,更是有先见的父母尤为关注的。

学前教育的最大意义不是为点滴知识的提前打底,而是让孩子在入学前和学校老师间培养起良好的默契,同时养成一些基本的习惯。

带过孩子的家长会知道,孩子的言行会模仿身边最亲近的人,而家长的反应力,往往直观地影响孩子的反应力,这当中的纽带,就是互动关系。在孤单中成长,往往沉默寡言,而父母环绕家庭温馨的孩子,却外向开朗,这便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例证。很多人认为,孩子的性格习惯是基于成长慢慢形成的,幼儿园的教育往往无差别。其实不然,事物的形态取决于初始之时,学前教育中的.综合互动便是影响最大的时期。若教师一味地对孩子的渴求視若无睹,等于告诉他,教师是我畏惧的对象,但并不是我可以求助信任的人。而当教师对孩子的管束拿捏不好度时,会出现孩子太过散漫任性,或者畏惧高压畏缩不前的两极分化状态。故而教师需要体察孩子的内心所求,及时纠正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惯。很多家长喜欢小班教学,正是因为小班教学能使老师有足够的精力,在管控所有孩子的基础上,能与其有更好的互动。而这一阶段的引导性方向,就在于通过使孩子在幼儿园同老师和同学共同玩耍间,塑造其活泼阳光的性格,并能适应这样的生活,从而避免其进入义务教育时,因为不适应固定的教学范式,无法集中精力,无法顺利将注意力转移到对知识的吸收学习中,而出现在起跑线上落后于人的状况。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亚裔家长特别是以中韩两国为代表,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不吝惜成本。很难看出不上幼儿园和上过幼儿园的孩子的差别,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教育上投入的差别,必将映射在孩子的成绩和长远发展上。但不少孩子在家时,对父母的依赖性致使他们对独立性成长方面有欠缺,比如独自吃饭和适应每天有意识教学。举例说明,大多数孩子在三至六岁,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礼貌方面就已能达到基本水平。但是正如单项频道只对固定人群开放,只有家人或邻居能理解他们日常的表达。而进入幼儿园,便是给他们一个提前的机会,使他们通过自我意识明白该如何同别人交流,如何让自己的想法获得普遍性理解。曾看到过一项数据显示,人在一节40分钟课程中能完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普遍为20分钟。而孩子则更低,但经过幼儿园教育,他们能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从前延长许久。而一些诸如饭前洗手、排队、端坐听课、礼仪礼貌和安全教育等基本习惯的养成,对于许多忙于工作,将孩子交由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辈抚养的家长来说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曾经看到一个因教育上电视节目的家庭,父母的学历中等,对于孩子的教育便异常抓紧,相对于同龄人,这个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就能认识上千字,并开始学习基础数学。但上幼儿园之时,老师却发现这个被格外留意的孩子,比班上所有学生都沉默,甚至于想要尽力隐藏自己的存在,唯恐犯一点错。细究之后才知,原来父亲为了不让她输在起跑线上,每天为其制定一系列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时间,做不到便罚跪抄写,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需要规则来约束孩子,尤其是正在活泼无所畏惧的年龄。可是斥责稍重,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孩子也许从此有了阴影。从前带学生出去郊游时,小孩子好奇心大发,喝着饮料又想扔了买奶茶,吃着盒饭嫌味道差,抬手便扔了闹着买烤串。一旁跟同的家长十分不满,教育自己儿子道:妈妈每天不也是吃这样的盒饭吗。我心里长了教训,再一次组织出游时,便同所带的孩子约法三章,每个人离开视线之内必须先告诉老师,每个人有在我这里25元的零钱预算,由自己问价格做打算,每个人余下的钱发还自己。一天下来,他们果然不再出现胡乱浪费的状况。这里面我总结出的最重要的经验,便是规则和尝试。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尝试,尽可能给他们一些尝试的机会,我们可以做教导者和鼓励者,但不应当做包办者和标准答案限定者。不应当一再跟在他们后面,不论对错,放马由疆随其意愿去,最后做着老妈子的角色。而是应当有意识地做前瞻性的引导,在他们可能出界前,让他们明白对错和不能做的是什么,在这个范围之内,做错了也没关系,都是无关紧要的。但是教师要注意,不能擅露喜欢厌恶。同时,不要太过主动性地解决一些他们可以解决的问题,比如玩具拆解复原,当他们问问题时,可以引导告诉,但不应限制他们应怎么做,或者直接代劳了。要知道,生活是多面的,像折纸一般,拊掌便是另一种方法,并不是试卷一样平面,一道题只有一个答案方法。于我们而言,引导和尝试,才是助力他们发展学习的直接法门。

中国铁路现状与未来发展展望最终定稿

生物化工是利用生物体(酶、微生物、细胞及细胞组织)结合化学和工程系原理进行化学品的加工或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如环境治理)。生物化工有时又称为生物加工过程,生物化工生产的产品有以下几类:精细化学品如维生素、色素等;生物材料如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壳聚糖及手性化合物等;医药及生物制剂如青霉素、头孢、干扰素等;农用化学品如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等;功能性食品及食品、饲料添加剂。

目前全球已拥有年销售额大于10亿美元的生物技术产品数10个。到本世纪末,全球生物化工工业产品销售额可达1000亿美元。仅美国从事生物技术制品生产的公司约1300多家,其中较大的生物制药公司有225家,年工业投资达350亿美元。90年代初,日本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值的5%以上,计划至2005年,生物技术创造的产值将是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左右。

生物化工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关键,目前生物技术主要在医药、农业及保健食品领域,但是生物化工在化学品的制备中发展是最快的,每年以18%的速度发展,许多过去以化学法生产的化学品如丙烯酰胺等都开始采用生物法生产,可见生物化工在化学工业中的重要作用。

国外生物化工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

1.生物化工成为国外著名化学公司争夺的热点。

生物技术从医药领域逐渐向化工领域转移,使传统的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发生变化,向条件温和、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生物加工过程转移。如传统化学法合成的丙烯酰胺已在日本实现了生物法合成工业化,成本和产品纯度都优于化学法合成的丙烯酰胺。又如杜邦公司开发的生物法合成乙醛酸转化率和选择性都达到100%,明显优于化学合成法。许多著名的老牌化学工业公司已变成了以生物技术为主的大公司,如美国的孟山都公司,1997年由生物技术生产的销售额已占其总销售额的70%以上。就连老牌的杜邦公司在2001年宣称该公司2002年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占其公司总销售额的20%。

2.生物催化合成已成为化学品合成的支拄之一。

利用生物催化(酶、微生物等催化)合成化学品不但具有条件温和、转化率高的优点,而且可以合成手性化合物及高分子。手性化合物是国外目前生物技术的主要生产产品。应用手性技术最多的是制药领域,包括手性药物制剂、手性原料和手性中间体。乙醛酸是合成香兰素和许多中间体的重要原科,乙醛酸目前主要采用化学法生产,工艺路线有乙二醛氧化法、氯乙酸氧化法及草酸电解法等,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其中草酸电解法由于反应条件较温和,转化率高,是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厂家采用。化学法工艺的主要问题是反应条件苛刻(240℃),乙醛酸转化率低,仅60%—80%,环境污柒严重。由于转化率低,分离纯化工艺复杂,一般乙醛酸产品纯度仅40%,而90%纯度的乙醛酸价格比40%纯度的乙醛酸高5—6倍。1995年日本天野制药公司申请了第一个双酶法生产乙醛酸的工艺。其专利采用乙醇酸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首先乙醇酸氧化酶将乙醇酸转化为乙醛酸过氧化物,过氧化氢酶可将乙醇酸氧化产生的过氧化氢分解,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乙醛酸的转化率(达100%),大大地简化了分离纯化工艺。1995年底美国杜邦公司申请了基因工程酶方法生产乙醛酸的专利,乙醛酸的转化率达100%。

它具有原料来源广、制备简单、质量好及环境污染少等优点,特别是利用生物技术可生产一些化学法无法生产或生产成本高或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新型材料,如丙烯酰胺、长链二元酸或壳聚糖等。目前国外许多大公司如杜邦、孟山都在生物新材料上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可以预见生物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不但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对环境治理及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传统化学法由丙烯腈合成的丙烯酰胺,转化率仅为97%—98%。由化学法合成的丙烯酰胺聚合生成的聚丙烯酰胺分子量很难超过1200万。而采用生物法即采用丙烯腈水合酶催化合成,丙烯酰胺转化率达99.99%以上,比化学法成本低10%以上。由于丙烯酰胺纯度高,聚合生成的聚丙烯酰胺分子量可达到2000万,可成功用于油田三次采油。生物法自80年代在日本实现了生物法合成工业化,成本和产品纯度都优于化学法合成的丙烯酰胺。我国在2000年实现了万吨级生物法丙烯酰胺的工业化,目前我国生物法合成的聚丙烯酰胺能力已达10万吨,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单甘油酯是一种重要的表面活性剂,目前主要为以天然油脂的甘油解反应的化学法生。

产,该工艺在高温(高于200℃)下,以碱为催化剂催化油脂与甘油反应,产物为单甘酯和二甘酯(各占45%)。化学法工艺有以下缺点:需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源消耗大;高温导致油脂的降解,产生深褐色和焦糊味;需要分子精馏分离单甘酯和二甘酯。国外如日本及德国在90年代开发了酶法生产单甘酯新工艺,单甘酯产率达80%,目前已达到生产规模。生物酶法生产单甘酯比化学法的专一性高,简化了后提取工艺,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国内在酶固定化和酶反应器开发上进行了工作,单甘醒的转化率达76%。

传统的高分子都是用化学聚合方法进行的,近几年,开始采用生物方法生产功能高分子,特别是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的生产。许多生物功能材料如多糖都是由生物发酵法生产的,如透明质酸、黄原胶等目前都已实现了发酵法生产。

利用酶法生产的氨基酸有很多,如天门冬氨酸是生物化工技术在石油化工中应用的又一个成功例子,比化学法具有明显的优点。如利用顺酐和宫马酸等为原料经化学法生产天门冬氨酸转化率仅为80%—85%,而采用酶法生产,天门冬氨酸的转化率可达90%以上。我国目前天门冬氨酸产量已达7000t左右,90%以上采用酶法合成。以生物法合成的天门年氨酸可以合成高分子量的聚天门冬氨酸(10万以上)。

4.传统的发酵工业巳由基因重组酶种取代或改良。

许多传统的发酵工程产品如柠檬酸、青霍素等都已开始采用基因工程手段进行改造,大大地提高了产量。在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生物技术产品中,医药生物技术产品占75%左右。

二、我国生物化工现状与差距。

1.现状。

我国的生物技术在7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已经走过20年左右的历程。国内许多研究单位也相继开展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的研究,为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个阶段,我国生物技术发展的特点是全面学习、跟踪国外;发展水平以基因工程为例,还处于“国外元件,国内组装”的阶段。1986年以后这10多年是我国生物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从“七五”开始连续3个五年计划,生物技术都被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从1986年开始生物技术被列入国家高技术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重点支持生物技术的重要基础研究;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又支持建立一批生物技术的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我国已形成了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生物化工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上、中、下游结合,门类齐全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的体系。

我国生物化工产业在生物技术产业中占有相当地位,而且发展速度很快,生物化工在生物技术产业销售额的比重由1985年的38%提高到1996年的68.3%,而此期间生物化工的科技开发投入远低于其他生物技术的科技开发投入,由次可见,生物化工是一个投入产出比高,潜力大、显示度高的新兴产业。

2.我国与国外生物化工行业的主要差距。

(1)生物化工技术科技开发投入少,技术队伍相对薄弱。

生物技术是一个高科技开发投入的技术,我国“九五”期间全国的生物技术科研开发投入仅4亿元,从事生物技术科研开发的人员不到1万人,因此与发达国家比差距较大,而且主要的科研经费都用在基因工程等上游研究开发,在生物化工开发上投入较少。生物化工技术是投入产出比高、显示度大的的高新技术,如我国柠檬酸和丙烯酰胺的生物法合成都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呐,而实际的科研开发费用并不大。生物化工可显著提高医药和轻化工的技术水平,而且对于新兴产业的形成,城乡居民的就业,特别是提高农业产品产量和质量及农民收入有重要意义。

(2)产品结构不合理。

我国生物技术主要集中在医药和食品领域,而食品领域又集中在几个传统产品如柠檬酸、味精等。我国拥有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但生物技术产品种类和产量与世界水平差距很大。

(3)缺乏相配套的生物技术设备。

业化的关键技术特别是关键设备,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生物技术装备主要依靠进口的局面。

(4)缺乏综合利用与请洁工艺观念,浪费及污染严重。

我国传统发酵工业如柠檬酸发酵、青霉素发酵缺乏综合利用,产生许多废物和废水。国外如日本,在清洁工艺上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开发了许多清洁工艺,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降低了消耗,同时减少了废水排放。

三、生物化工主要产品的研究进展。

1.生物法化学品。

酶催化或微生物转化由于具有专一性高,条件温和的特点而成为化学合成的重要支柱。由于化学生产中酶的新用途不断开发,促使工业用酶需求量增长,据freedonia集团公司预测,美国工业用酶和专用酶的市场将以10%以上的增长率扩大,另据frostsuilivan公司报道,欧洲工业用酶的市场预计到2003将增加至9.065亿美元,年增长达10%,工业用酶将在下一世纪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工业,医药农药工业,食品业等方面。已工业化的酶法合成有类固酵及甾醇合成、类萜合成、生物碱合成、半合成抗生素合成、有机酸类合成、糖的转化、药用多肽及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类合成、核苷酸类合成、胶合成及日用化学品合成等。

(1)有机酸和氨基酸。

采用生物催化合成的有机酸有: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乳酸、衣康酸和丙酸等。国外在90年代实现了生物合成上述有机酸的工业化,如乙醛酸的生产,美国杜邦和日本公司都已实现了酶法转化,转化率和选择性都是100%。我国的柠檬酸产量已达到世界第二,但其他酸产量较少,乙醛酸还是化学法生产,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是70%和65%。再如苹果酸也建立了酶法的工业化装置,但由于和国外水平差距较大,而处于半停产状态。我国在有机酸的酶法合成上取得了可喜成绩,如1999年底建立了固定化细胞生产酒石酸(江苏常州,100t/a)和丙酸(广西南宁,1000t/a)的装置。酒石酸和丙酸的酶法合成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l—乳酸生产已具有相当规模(生产能力达3000t左右)。

利用酶法生产的氨基酸有很多如天门冬氨酸、苯丙氨酸等。我国在发酵法生产谷氨酰胺技术已取得重要突破,目前山东大学已完成中试,可望几年内实现工业化。我国其他主要品种氨基酸如赖氨酸等依然依靠进口或化学法合成。

(2)手性化合物。

酶催化剂将化学合成的前体、潜手性化合物或外消旋衍生物转化成单一光学活性产物,这些手性化合物可作为医药、农药、香料、功能性材科的前体,中间体或终产物在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手性化合物是利用生物催化剂(酶)的生物合成与拆分不仅加快化学合成所需的手性源问题,还可以减少化学合成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无效对映体,称为“绿色合成“。酶法或多酶系统催化(微生物转化)反应已经应用于药物、食品添加剂等工业化的生产合成中,将在手性化合物、药物、功能生物高分子、非天然化合物、精细化学品及其中间体等方面有广阔应用前景。德国basf公司研究的酶法可生产旋光性胺、氨基醇、醇和环氧化合物,用脂酶催化拆分外消旋混合物,产品收率高,对映异构体纯度高。

我国手性药物中抗生素、维生素、激素和氨基酸占相当大数量,但大多采用传统的拆分方法。在70年代后期开始生物合成手性化合物的研究,目前己实现l—天冬氨酸、l—苹果酸的工业化,对l—乳酸、d—苯甘氨酸、d—对经基甘氨酸、l—苯丙氨酸、l—色氨酸的不对称合成和(s)—布洛芬的酶法拆分都取得了很好结果,但手性技术的开发亟待加强,目前仍存在缺少创新和基础研究薄弱的问题,与世界手性工业的发展有较大差距。

(3)化工产品。

利用生物法生产丙烯酰胺是生物化工在化工产品生产中应用最成功的例子。

发酵法生产甘油是我国无锡轻工大学最早开发而且在国际上技术领先的一项生物化工技术,我国目前的生物法甘油生产能力己达1000t以上。但发酵法甘油和化学法甘油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近年来由于石油原料的降价,使我国生物法生产甘油受到中击。

利用石油原料,如十二烷烃酶催化合成长链二元酸是我国生物技术用于石油化工的一大突破,己由中科院微生物所和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分别建立了年产200t二元酸的工业化装置,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功能性食品及添加剂。

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功能性食品(如低聚糖、食品添加剂)是近年来生物技术发展的热点。生产的低聚糖有多种,如低聚果糖、低聚麦芽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木糖和壳低聚糖等。我国的低聚糖己初具规模,年产量己达5万t以上,但品质不全。

生物发酵法可以生产许多维生素,如b2,b12,vc,vd等。我国vc生产能力己达2万t以上。b2和b12都己工业化。vd目前依然依靠进口,经过“九五“攻关己建立了年产0.8tvd的工业装置,可望1—2年内解决vd主要进口的局面。

(5)生物高分子新材料。

聚羟基丁酸酯(phb)和聚经基丁酸—经基戊酸(phbv)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英国ici己建立了百吨级的工业化装置。我国清华大学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在发酵法生产phb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完成了有关的中试工作,但目前生产成本太高。

壳聚糖在医药、食品和化工中有重要用途,目前国内外都是采用以虾壳为原料生产,因原科有限,成本高,而且质量不稳定。日本旭硝子公司开展了发酵法壳聚糖的研究。国内北京化工大学己建立了年产250t的发酵法生产壳聚糖工业化装置,为发酵法生产壳聚糖的工业化莫定了基础。

聚乳酸是目前国外工业化成功的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美国公司和d0w公司成立了联合公司,己建立了年产1.6万t的聚乳酸装置。我国目前由于高纯度的l—乳酸尚未工业化,对我国聚l—乳酸工业化产生了不良影响。我国一些单位开展了聚乳酸的研究,目前主要处于小试阶段。

聚天门冬氨酸是一种优良的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可用于水处理剂、吸水树脂及农用化学品。目前国外大公司如美国的东大公司、德国的拜耳公司都己建立了干吨级聚天门冬氨酸的装置,而且不断地扩展。国内也有单位开展有关的研究,目前基本处在小试阶段,但由于我国天门冬氨酸的产量和顺酐的产量较大,因此实现聚天门冬氨酸的工业化是很有希望的。

(6)油脂化学品。

利用酶进行油脂化学品的加工,改善油脂的种类和品质是生物技术的一个研究方向。如单甘油酯的酶法合成,转化率可达90%以上,而传统化学法只有50%左右。又如可可酯的生产,采用酶法合成可大大降低成本,国外利用酶法合成的可可酯己进入市场。我国华东理工大学在可可酯的酶法合成、北京化工大学在单甘油酯的酶法合成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主要在中试研究,离工业化还有差距。

2.环境生物技术。

(1)有毒物质的生物降解。

废水和土壤中石油的降解国外己实现了工业化,而且己成功地用于海上泄漏石油的处理。我国目前己完成中试。有毒物质如苯酚、卤代烃特别是卤代芳香烃的降解是污水治理的一大难题。目前国外开展了大量的有关研究,并且建立了中试装置。国内刚刚开始有关的研究,在有关染料废水的生物降解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建立了有关的中试装置。

(2)微生物脱硫。

煤和石油中的硫是导致空气污染(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化学法脱硫效率较低,而且对有机硫效果不明显。国内生物脱硫目前主要处在研究阶段,有些单位如山东大学已获得了脱硫高效茵种。

(3)生物法去除或回收重金属离子。

重金属离子的去除和回收是国内外一大难题。国外在利用微生物吸附重金属离子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如南非已建立了利用生物法提取黄金的中试装置,德国生物技术研究所(gbf)建立生物法脱除废水中中试装置,目前已连续运转1年多。法国和俄罗斯都进行了有关的研究。国内在利用生物法治理含重金属离子废水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建立一些中试装置,北京化工大学建立了国内第一条年处理量1万t皮革厂含铬废水的工业装置已投入运行(山东曲阜),但目前离真正工业化普及仍有一定距离。

四、提高我国生物化工水平的建议。

1.强调创新和传统产么改造相结合自主研究和引进先进技术相结合,跟踪和创新并举。优先支持、鼓励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逐步形成一批生物化工的优势产品,为生物化工技术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服务,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的化工技术,建立新型生物化工产业,为下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2、提高学科交叉,提高我国的生物化工装备能力。

我国目前生物化工设备主要依靠进口,当然我国机械加工和机电一体化水平与国外有一定差距,但另外一个原因是学科交叉少,不同学科沟通少。因此培养一批具有生物、化工和机电等综合能力的新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人才十分必要。又如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仅靠生物化工专业的人是不够的,若能组织多学科的攻关,实现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产业化是完全可能的。

3.广泛吸收资金,加大生物化工的科技开发投入。

生命力的技术。生物化工对于促进化学工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化学工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7月21日,美方单方面挑起事端,突然要求中方关闭驻休斯敦总领事馆;7月24日,中方作出对等反制,通知美方关闭美国驻xxx总领事馆。近来中美关系的确面临很多困难,但这完全是美方一手造成的。在中美关系滑向错误方向的过程中,是美国少数政客一直在疯狂地“踩油门”。他们戴着傲慢与偏见的有色眼镜,裹挟政治私利,绑架国内民意,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美关系的发展绝不能被少数政客带歪节奏、带偏轨道,他们不能代表美国国内的主流民意。

很显然,美国工商学界、地方政府、媒体、民间都传递出很多希望发展中美关系的积极信息。客观冷静的对华认知、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是正道,行得远;傲慢偏见的对华认知、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对华政策是邪路,走不通。正确的道路要守正不移,与时俱进;错误的道路要悬崖勒马,改弦更张。防止中美关系脱轨,需要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中国不会随美方起舞,但也绝不容美方胡来。”霸道行径,中方会坚决回应;理性沟通,中方会积极欢迎。中美双方可依照王毅国务委员在中美智库媒体论坛上致辞的三点建议,激活和开放所有对话渠道、梳理和商定交往的清单、聚焦和展开抗疫合作。作为世界上至关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越是在困难时刻,中美关系越要拨开重重迷雾,尽快重回正确的轨道,发出更多的积极信息,释放更多的正能量。这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顺应世界各国人民对中美双方的普遍期待。

中美之间的关系问题不是简单地非黑即白问题,也不是简单地谁是谁非问题,我们必须要正确地面对两国关系的复杂局面,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两国间的关系。我们要明确中美关系中的“共同利益”是要大于两国间的分歧。近些年,中美之间的摩擦和争论虽然不断,但是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对抗,两国关系总是在经历坎坷之后继续前进,而这种局面的形成正是因为中美两国之间共同利益的存在。在中美关系问题中,虽然美国经常做出一些“无事生非”的试探性举动,但其对待中国的态度却始终“暧昧”,并没有大规模的挑衅事件,这说明美国政府并非“天不怕地不怕”,他们是忌惮中国的。这种忌惮因素中,纵然有中国军事实力、综合国力增强的考虑,更多的则是因为两国间共同利益的存在。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十分清楚两国间的共同利益是要大于分歧的。一旦两国外交关系破裂,爆发大规模的冲突,对双方来说打击都是巨大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共同利益和矛盾分期的存在,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的局面还将长期存在。

当前,虽然美国屡屡对中国做出危险举动,比如,今年美国加快推行“转向亚洲”政策。尽管美方一再声明其亚洲“再平衡”战略不针对中国,不以遏制中国为目的,但美国不仅加紧在中国周边的军事部署,频频与中国邻国进行联合军事演习,而且在南海、钓鱼岛领土争端上言行不一,对中国采取捍卫领土主权的正当行动说三道四。但是两国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却仍是主流。同时,两国之间的贸易交流频繁。今年前十个月中美贸易额同比增长9.1%,而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今年头三个季度就达63亿美元,已超过20**年全年58亿美元的最高纪录。这也再次证明了中美经贸合作的互补互惠、互利共赢本质,说明了当前中美两国之间的复杂和微妙关系。美国也非常清楚如果进一步损害中美关系必将会“得不偿失”,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因此中美关系可能会有摩擦和麻烦,但当前绝不会全面恶化。

二、当前影响中美关系的几个关键因素。

(一)xxx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极为敏感的一个问题,是影响两国关系的最主要问题。近年来中美关系的起伏和风波多都是由xxx问题引起的。首先,对中国来说,xxx问题是原则问题,是关系到中国领土主权和国家统一的大问题,中国在xxx问题上绝不会妥协退让,绝不会向美国低头,绝不会任由美国在xxx问题上为所欲为。其次,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屡屡在xxx问题上制造事端,违背不干涉中国政治的诺言,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给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屡屡蒙上阴影。可以这样说,美国在xxx问题上的表现是极为矛盾的,这种矛盾表现在其既想维持中美关系的稳定,又想通过xxx问题给中国政府施压,并向借此来达到xxx当局的分离和遏制中国的目的,其用心是极为险恶的。美国政府支持台独势力、向台出售武器的行为正是对两国合作关系的挑衅,中国政府不得不进行坚决的斗争,这也致使中美间在此问题上摩擦不断。美国政府的这些举动都是其“中国威胁论”认知在作祟,他们希望和中国建立长期友好的关系,同时又不希望中国过于强大。

(二)中美两种社会形态的差异与对立也是中美关系冲突的一个因素。中国的社会主义和美国的资本主义之间本身是没有直接的冲突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追求的是社会公正、消灭剥削、共同富裕及建立社会保障等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又吸纳了西方资本主义在发展生产力、建立市场经济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但是美国的部分人却抓着两国社会形态的差异不放,片面夸大中美意识形态的冲突因素,并制造中国威胁论。他们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对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极大威胁和挑战,中国的崛起势必危及美国。因此,他们百般阻挠、制造不利于中国的言论,并时不时对中国进行一些“骚扰”,以此来给中国施加压力,逼迫中国朝着其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美国遭遇恐怖袭击事件,特别是近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政府不再把中国作为其头号敌人,转而开始表达出改善中美关系的意愿。美国这种态度的转变,并不是因为其接受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认可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是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本国的发展上。

1

近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表涉华政策演讲,除了恶毒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制度这一“日常操作”外,他在演讲中称对华接触已经失败,甚至扬言将会联合其他国家采取更坚定的行动,迫使中国做出美国想要看到的改变。

如此赤裸裸地公开表态,美方的意图,昭然若揭!

讽刺的是,这一演讲地点在尼克松图书馆。40多年前,尼克松访华是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策分析

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策分析一、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保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按人均保费计算,仅为100元人民币,虽然较恢复保险业务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人民币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在世界排名第80位左右。当然,我们要达到西方发达国家人均保费2000多美元的水平还有距离。因为,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

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

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的显著特点。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已经开发和销售的产品寿险产品品种并不少,但产品结构雷同和保险责任不足,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呼声。中国保险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系统保险专业教育又有保险专业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国际保险市场又懂得精算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毛凤鳞角。这都表明了当前中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为进一步完善市场法制化的建设,使外资公司进入市场更加有法可依,保监会也努力提高保险市场的专业化监管水平,也按照世贸组织透明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保险法的制订和监管工作透明度,加强了监管工作的程序化和规模化的建设。这两年来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推进的速度明显快速化,大批外资机构人员和资金的介入让中国的保险业更加快地走向国际化。市场是很大的,当我们在成长的时候,同样目前国内的保险公司也同样在迅速成长,国内的保险公司现在水准也很迅速地在提高。

二、我国保险业发展对策1.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我国保险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思路是继续深化保险业的企业改革,继续落实各项改变措施,将改革不断引入深化,鼓励股份制保险公司,通过吸收外资和社会资金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支持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保险企业。继续培育多层次的保险服务体系,继续培育和发展国际的大型保险集团,允许保险公司根据市场地位和业务发展需要整合内部资源,成为主业突出优势互补的企业集团。完善保险市场的准入机制,增加市场主体,为保险市场注入活力。积极培育再保险市场,支持保险公司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参股设立保险公司,增强我国再保险市场的整体承保能力。规范发展保险中介市场,鼓励和促进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创新经营模式,发挥专业经营优势,逐步建立同意、开放、有序竞争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市场体系。

2.提高监管水平,防范风险要提高保险业监管水平,加强国际保险监督合作。一是加强偿付能力监管的制度建设,加大对违法违规机构的处罚力度,切实保护投保人的利益。二是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积极探索与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相适应的监管方式和手段,及建立动态的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监控模式。三是加强与国际保险监督管理协会的合作。继续深入、广泛地学习国际保险业监管的先进经验,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逐步实现保险业监管的国际化。中国保险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是世界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保险业必将在开放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

我国保险业发展趋势据瑞士再保险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库博预测,从2003年到2012年的十年间,中国保险市场年增长率将超过10%。其中,他预测中国寿险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2%,而非寿险业务则在9.6%左右。去年是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最快的一年,全国保费收入3053.1亿元,增长幅度达到44.7%,其中,财产险增长13.6%,人身险增长59.8%。瑞士再保险公司亚洲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师黄硕辉分析说,尽管去年中国保险市场的增长幅度惊人,但从长期来看,不可能持续这样高的增长速度。而且,前几年中国寿险保费收入的大幅增长中,很大部分是个别险种特别是有投资功能的保险产品的热销造成的,而随着市场的成熟和消费观念的趋于理性,单一险种搅热整个市场的现象将很难再出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我国保险业与国际接轨是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在加快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步伐接受外资保险公司资本投入的同时,中资保险公司也会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或者购买外国保险公司的股份,甚至收购一些外国的保险企业。在险种开拓上,积极发展核能、卫星发射、石油开发等高科技险种,在业务经营上,通过再保险分入分出或国内外公司相互代理等形式加强与国际保险(再保险)市场的技术合作和业务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保险业务。

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进入21世纪,产业技术发展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引发了产业竞争格局的重新“洗牌”,当今世界知名企业,无不推崇产业技术联盟(以下简称“产业联盟”)作为新时代的重要竞争手段,称之为“20世纪末最重要的组织创新”。我国的企业通过参与和创建各类产业联盟,充分融入全球化浪潮中,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围绕企业的需求组建了一批产业技术标准联盟、产业链联盟、市场联盟、研发合作联盟和中小企业联盟等。但由于运作时间短,缺少经验,大部分产业联盟层次不高,还停留在共同开发市场阶段,以生产联盟和营销联盟为主,并且很多联盟通过行政的力量建立,整体效率不高,因而成员企业分享的利益也有限,使得联盟无法持续发展下去。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产业联盟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提出促进我国产业联盟发展的一些建议。

我国产业联盟大部分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尤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最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联盟对产业发展、企业成长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如:1998年,中国企业联合会数字电视产业联盟成立,2002年成立的td-scdma产业联盟等,此外,在高新技术产业联盟迅猛发展的同时,一些传统产业也纷纷成立产业联盟,如:2005年11月成立的“天竹”纤维产业联盟就属于传统的纺织行业,其宗旨是联盟企业共同开发、经营“天竹”纤维及其下游产品。2006年4月在宁波成立的中国家居产业联盟,它是一个包括家居产业生产商、采购商、各大行业协会、广大媒体和知名中介机构在内的联盟组织,目的是构建更为完整的产业链。

二、产业联盟发展的问题。

我国产业联盟的合作层次普遍较低,除了少数几个产业联盟致力于推动技术标准的产业化以外,大部分产业联盟还停留在共同开发市场阶段,以生产联盟和营销联盟为主,并且很多联盟通过行政力量建立,整体效率不高,因而成员企业分享的利益也有限。此外,由于产业联盟起步较晚,又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造成我国联盟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使得联盟无法持续发展下去。

1.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技术标准。

由于运作时间短,缺少经验,因此目前除了td-scdma、avs等少数几个产业技术联盟致力于推动技术标准的产业化以外,许多产业联盟还停留在共同开发市场阶段,缺乏深层次的研发合作。另外,我国不少企业虽然对技术创新越来越重视,但多数企业研发投入低,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缺乏自主的核心技术,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2.产权明晰度不够,创新效率较低。

产业联盟不是通过法律程序注册的经济实体,不具有法人资格,它有别于实体研究机构,原有《公司法》、《知识产权保护法》等法律在许多方面可能无法解决非实体组织产生的一些问题。由于在合作研发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比较复杂,产权的模糊性大,极易产生纠纷,使得创业创新的效率低下。

3.内部联系松散,合作管理水平低。

国内现有产业联盟更多地停留在如何通过竞争,保护与发展民族工业上,这与当今国际通行的企业战略联盟理念相比有很大差距,而且跨国联盟总量仍然较少,而且合作层次较低。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的战略联盟基本上是被动参与,即使是研发工作,也主要是针对我国市场的产品研发,而较高层次的战略联盟如企业技术联盟、虚拟企业联盟等形式则比较少见,因而无法参与标准的制订和技术的研发,因此通过联盟分享的利益有限。国外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以利润最大化和占领中国市场为战略目标,因此有意地控制了关键技术的扩散和转移,限制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学习。

三、产业联盟发展对策建议。

各地区应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及发展目标,制定企业联盟的有效范围,主动促进和组建产业联盟的发展,使不同产业、不同项目的企业联盟享有不同的各种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协调能力强和主要行业已形成了配合紧密的企业群体优势,对地方现有大中型国有企业的重组和实施战略联盟起到组织协调与指导作用。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按照战略联盟的思想,以合适的联盟方式优化组合成大集团,这样既可增强企业的活力,又能更好地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提高企业的整体国际竞争能力。

2.组建国内多企业协作式技术标准联盟。

鉴于我国企业普遍缺乏核心专利的现状,应鼓励组建多企业协作式技术标准联盟,使标准成员之间应该在技术上互相鼓励,在次核心专利上,尽快发展出足够的覆盖性,提升与国外核心专利拥有者的谈判能力,应对外国跨国企业的咄咄攻势,在世界市场上赢得主动。积极促进我国技术标准联盟成员企业通过统一营销策略甚至是发展战略,积极吸引具有市场相当规模、具有重要品牌的协作伙伴,积累大规模“安装基础”,推进我国自主技术标准在国内得到充分使用,从而提高国内企业的产业地位和国际地位,影响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

3.积极鼓励我国企业参与跨国多企业协作式技术标准联盟鼓励企业参与跨国多企业协作式技术标准联盟,创造条件,冲破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掌握国际标准制定的垄断局面,把我国企业的一些意见和要求,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学习和借鉴国外大企业在技术标准制定、管理和全球范围内推广的经验,选取一些具备实力的高技术项目,由我国主导制定技术标准。

4.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共享联盟核心能力。

在产业联盟中,要解决联盟的人、财、物问题,首当其冲要解决的就是联盟ceo的问题,他必须是独立的,并且能熟练地从原来企业的管理角色中转变过来,并且要着手组建一支有开拓精神的、团结的、能力结构合理5的经理队伍和技术研究队伍。值得注意的是,联盟必须相对独立于各联盟方,联盟中的成员,从ceo到经理、研究人员、普通员工,从他们进入联盟起,就是独立于各联盟方的,也就是说,联盟要有其自己的一套运行、考核、激励、协调等机制,避免因受原企业的控制而出现出工不出勤等现象,从而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

5.优化法制环境,帮助企业改善条件,实现联盟技术扩散进一步完善国内有关产业联盟的法律,协调产业联盟各方的关系,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规范各方的行为,创造出一个更加有利于联盟运行的法制环境。同时各地区还应尽可能地提高技术水平,促进联盟技术扩散的效果,要从强大的技术基础,大量的人力资本,较高的努力程度,有效的组织能力,强大的信息技术系统和灵活的学习倾向等6个方面入手,帮助企业改善条件,优化环境,创造吸收的能力,实现联盟技术扩散溢出效应的最大化。

产业联盟的关键。

目前构建联盟要走出一个误区,其目的应从分担风险、降低成本逐步转向提升创新力。产业联盟无疑是企业分担技术创新风险、降低研发成本的一条有效途径,但若仅从这一角度考虑联盟,合作结束后各方自身的创新能力可能仍未提高。应通过构建产业联盟,使企业间的资源进行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进而提高合作方的创新力。尤其是在目前产业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全球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趋势呈现为产业的全球布局和产业集群现象日益显著,单个企业的单一产品及业务应用等很难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要创新就必须打造产业链。

然而仅仅依靠市场机制难以快速形成新型产业链,产业链联盟则可以通过合作较快地促进产业链的演进与形成,通过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网络式联盟,实现由小范围联盟向网络化的产业链联盟转变。以td-scdma为例,在标准提出之后,其商业化过程面临产业链的协调发展问题,要求整个系统同步推进,芯片、系统设备、终端、应用、测试设备等任何一个环节的滞后都会阻碍商业化步伐。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国内企业组建了td-scdma产业联盟,有力地促进了td-scdma创新的商业化进程。

与此同时,产业联盟的战略目标也应由区域化转向全球化。这里所指的全球化不仅意味着把区域性的技术合作推向全球性的技术联盟,而且意味着使合作后的产品由仅满足区域内消费者的需求,转向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即把市场推向全球化。从长远观点看,只有与区域外具有较强互补性或较强实力的企业进行联合,才可以争取同质产品在时间上的优势,从而进一步占据全球消费市场。

以全球电信业发展中最为成功的gsm技术标准化联盟为例,其技术标准的开放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这一联盟的竞争优势。与gsm相比,当时更具技术竞争优势的cdma因为开放度低,最终在市场拓展方面处于落后。通过战略联盟内部的技术共享、技术标准的较高开放度及技术创新激励政策,gsm技术标准化联盟很好地解决了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标准化这一对矛盾,在国际竞争中成功地获得了世界移动通信市场的优势,在世界移动通信市场占居主导地位。

政府鼓励政策和产业联盟联系十分紧密,尤其追赶型国家政府更需要重视产业联盟。例如,20世纪80年代末,在韩国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初期,韩国的信息和通信部不顾国内部分电信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的反对,把cd-ma作为韩国的移动通信标准,并主持建立了由三星、lg及政府研究机构等组成的cdma技术发展战略联盟,进而使韩国由电信技术落后国家迅速成为移动通信技术领先者。这为我们信息通信业今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同时更对政府如何准确把握市场及技术发展趋势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协调生产的主要资源配臵方式。在企业内部,生产依靠行政管理来协调。在企业外部,市场价格调节生产,生产的协调通过市场交易完成。实践中,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企业间组织,产业联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市场上为什么会出现产业联盟这种组织形式而不是通过企业或市场来解决问题呢?一些理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产业联盟形成的原因。

外部性理论认为产业联盟是产业共性问题内部化的组织。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产业共性问题,产业联盟是外部性内部化的一种方式。在单个企业看来,产业共性问题是外部问题。随着企业对产业共性问题的重视,企业自觉建立产业联盟,产业共性问题就成为产业联盟的内部问题。当前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是政府政策与产业联盟的结合。外部性问题是政府政策的重要目标,政府通过制定支持产业联盟的政策解决产业共性问题常常可以取得较好效果。产业联盟是企业主导、市场导向组织,政府通过支持产业联盟来解决外部性问题往往比直接干预生产活动更加有效。

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产业联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节省成本。科斯()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资源配臵方式,两种方式的运行都是有成本的,市场方式需要支付市场交易费用,企业方式需要支付企业组织费用。合理的企业边界处于“边际组织费用=边际交易费用”的均衡点。威廉姆森认为交易费用主要由交易过程的不确定性、资产的专用性、交易的经常性三个因素形成。产业联盟是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一种资源配臵手段。在某些情况下,产业联盟可以减少市场的交易费用,也可以节省企业组织费用。例如,产业链合作产业联盟可以减少市场交易中专用性资产的不确定性,同时企业专业化分工可以避免公司内部投资带来的组织费用过大问题。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产业联盟是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重要手段。企业本质上是资源的集合体,企业的资源具有“异质性”和“非完全流动性”两个重要特性,因而企业拥有稀有、独特、难以模仿的资源和能力,这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当企业遇到行业共性问题时,单个企业往往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足够资源,包括:技术、市场、资本、知识产权、品牌、公共关系等等。产业联盟是企业共同投入资源解决产业共性问题的有效工具。

规模经济理论和范围经济理论认为产业联盟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企业在有些情况下特别是在成长过程中,难以单独依靠自身力量达到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产业联盟可以帮助联盟内企业共同实现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如联盟成员通过联合采购、联合销售、联合开发或者共同投资基础设备等达到规模经济。产业联盟形成的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还具有一些特殊优势:企业可以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可以避免规模扩张带来的大企业病,可以保持多方面的灵活性等。

组织学习理论认为产业联盟是企业共同学习的平台。由于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企业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企业通过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以谋求竞争优势。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一国之内的企业在外部压力下开始寻求合作以提高竞争力。企业参加产业联盟的一个重要动因就是学习,包括联盟企业间的互相学习和联盟企业共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

全球产业联盟兴起的原因。

从上世纪中期开始,全球产业联盟呈快速发展趋势。产业联盟快速发展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

(一)技术进步和全球化推动全球经济结构变化。

技术进步和全球化是推动全球经济结构变化的两大引擎。全球经济结构变化表现出如下趋势特点:

市场层面的变化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出现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本地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即本地市场上本土企业要和全球跨国公司直接竞争。二是企业市场的全球化,即原来只在本土市场生存的企业越来越重视国际化经营,以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

产业层面的变化趋势。区域产业集群现象日益突出,推动了产业的全球分工布局;产业链越来越长,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内部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许多高新技术产业表现出技术和资本密集的特点,创新的投入大、风险高;技术的融合推动产业间的融合,即产业间出现技术共享、业务交叉、产品融合的趋势;技术标准对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影响越来越大。

企业层面的变化趋势。企业为应对全球化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在战略上越来越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在业务上不断重组以提高公司的效率;企业的专业化发展趋势使得企业日益依赖整个产业的发展环境,企业在战略上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外部化特征。

科技创新层面的变化趋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品研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且相互之间的转换周期越来越短,产、学、研之间的合作日益重要;发达国家推动建立全球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知识产权的竞争成为企业竞争乃至国家竞争的重要内容。

(二)经济结构变化导致产业共性问题日益突出。

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产业共性问题日益突出,即单个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的发展环境。产业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共性技术的研发。全球化促使企业和政府重视联合研发共性技术。市场开放前,国内企业在共性技术上的竞争有利于产业技术进步。市场开放后,国内企业在共性技术上的重复投入可能降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国际竞争促使各国开始重视联合研发共性技术。一些国家将共性技术研发作为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的重要内容。另外,技术进步的加快也促使企业重视联合研发共性技术以降低创新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技术标准的制定。根据国际化标准(iso)的定义,技术标准指“一种或一系列具有强制性要求或指导性功能,内容含有细节性技术要求和有关技术方案的文件,其目的是让相关的产品或者服务达到一定的安全标准或者进入市场的要求。”技术标准本身是公共产品,但是部分技术标准特别是信息产业的技术标准包含了大量知识产权,成为产业竞争的重要武器。技术标准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关系,其形成过程中需要经过利益相关者的充分协商(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1991年联合发布的第二号指南(iso/iecguide21991)之《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及其定义》:“标准是为了所有有关方面的利益,特别是为了实现最佳的经济性,并适当考虑产品的使用条件与安全要求,在所有有关方面的协作下,进行有秩序的活动所制定并实施标准的过程”。

产业链配套。产业链配套指产业内企业通过产品上下游合作共同为用户提供产品或服务。由于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技术越来越深,技术投资越来越大,单个企业没有力量完成整个产业链投资。产业链配套是发展中国家产业追赶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因为发达国家已经主导了产业链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创新产品必须与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竞争,产品链相关企业投资的信心常常不足。

中小企业的市场门槛。中小企业的市场门槛指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获得生存的基本条件,包括企业是否达到必要的经济规模以完成规模采购或实现规模经济的生产或服务,企业是否具有必要的市场能力等等。本地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压缩了本地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境外市场的潜力也为本土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应对挑战和11机遇的关键是中小企业是否能跨越起码的市场门槛。新技术产业相关的社会规则。产业发展的社会规则指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关的社会规则,包括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等。这些社会规则阻碍或促进产品的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如一国只有制定了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或政策,社会组织和个人才会增加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环境保护产业才能够发展起来。

产业共性问题对产业联盟产生了客观需求。由于单个企业缺乏解决产业共性问题的积极性或能力,产业共性问题只能由政府出面解决,或者由企业组成产业联盟来解决。政府政策与产业联盟相结合是重要发展趋势,即政府通过支持产业联盟的发展来促进产业创新。产业联盟是市场导向的组织,其效率比政府直接干预要高。

(三)政府政策的调整促进了产业联盟的兴起。

在全球化背景下,许多国家政府对产业联盟产生了新的认识: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弱化了政府对市场垄断的担忧。由于全球产业竞争的加剧,政府开始重新认定市场垄断中“相关市场”的范围,市场范围的扩大促使政府放松了对合作创新的垄断管制,产业联盟的发展限制条件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促使政府更加关注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从提高本国产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重视支持产业联盟,以解决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特别是产业创新中的共性问题。

以美国为例。美国存在严格的反垄断法律体系,对产业联盟存在很大的限制作用。由于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竞争的加剧,美国认识到企业合作创新对提高美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并开始借鉴日本合作研发的经验。美国于1984年通过了《国家合作研究法》(ncra),允许企业进行竞争前技术的合作研发。1993年又通过了《国家合作研究和生产法案》(ncrpa),实际是对前面法律进行修正并将范围扩展到生产领域。美国于2004年又增补了《标准开发组织促进法》(sdoaa),放松了对技术标准制定组织的反托拉斯限制。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对部分研发合作产业联盟进行了大力支持。如美国政府对半导体技术研发合作产业联盟(sematech)给予了大量资助,并将该合作模式作为政府资助合作研发的模板。

上世纪90年代起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产业联盟发展迅猛,各种产业联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中华大地。纵观近年来我国产业联盟的发展状况,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高新技术产业联盟发展迅猛。

有关调查(钟书华,2000)显示,在我国企业技术联盟中,高新技术领域的开发占了63.4%,尤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最多。

2005年5月10日,在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的指导下,由信息产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发起的中国linux产业战略联盟在京正式成立。首批加入联盟的企业包括中科红旗、中标软件、新华科技、共创开源、拓林思、冲浪平台等linux操作系统发行商以及方正、同方、神州龙芯、天融信、用友、金山、神州数码、东方通、武汉华工达梦、南昌先锋、全国政协机关等共计60余家企业或单位,涵盖了从硬件、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信息安全、应用软件提供商、用户、培训机构和媒体等产业链上的各重要环节的企业。中国linux产业战略联盟成立目的,一方面是联合包括操作系统厂商、应用软件提供商、硬件设备提供商在内的各方,来推动linux在中国的应用;另一方面是团结和协调各方力量,推动linux参考平台的发展,建立完整的linux产业链。联盟的成立将为linux产业的相关企业提供一个沟通和合作的广阔平台,从而推动核心领域的技术攻关,促进linux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加速产业发展模式的升级;联盟的成立可以让各界更多了解中国linux产业,可以增进linux产业与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linux产品的开发、应用和推广中来。

2005年11月,在北京成立的中国rfid产业联盟(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射频识别与电子标签应用分会)——是在国家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的指导和中国信息产业商会的组织下,由实华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及300家中外it企业联合发起成立的民间社团组织。目标是推动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并消除rfid应用的三重主要障碍:成本障碍,标准障碍,技术障碍,进而提升行业的竞争优势和国家的竞争优势,争取在市场13规模、技术水平、成本结构上赶超欧美、日韩等国家,塑造最具有发言权及影响力的,代表中国rfid行业的组织。与此同时,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产业联盟也在加速发展。

高新技术联盟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高新区涌现出大量产业联盟。以中关村为例,近年来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围绕原始创新的技术标准成立技术—产业联盟,已经成为中关村的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

2002年10月,td-scdma产业联盟——由大唐电信、联想、普天、华为等八家单位发起成立,目前成员已发展到26家。目的是为了更快地推进td-scdma的产业化进程,早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多厂家供货环境,并把企业平稳顺利地领进第三代移动通信市场。

2002年10月,中关村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联盟——由航天长峰、时代集团等十多家中关村医疗器械企业组成,目的是采取代理销售或捆绑销售等手段促进企业产品销量。

2002年12月,龙芯产业联盟——由中科院计算所、海尔集团、长城集团长软公司、中软股份、中科红旗、曙光集团、神州龙芯等国内七大厂商及科研机构发起成立,旨在推进龙芯技术的产业化。

2003年6月,闪联工作组——由联想集团、tcl集团、海信集团、长城集团、康佳集团等5家企业发起成立,目前已有23家成员单位,核心目标是制定出igrs(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的标准协议。

2003年7月,中关村手机产业联盟——由联想移动携同手机技术平台研发商、pda芯片、模块设计等产业链环节的16家手机技术研发企业组成,旨在逐步形成中国手机产业的技术研发中心从而加强北京地区手机厂商的竞争力。

2003年8月,新材料产业联盟——由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和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牵头成立,目的是让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并成为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2004年8月,scdma产业联盟——由信威通信、大唐科技等11家单位发起成立,旨在推进scdma技术的产业化。

2004年9月,中关村清新空气产业联盟——由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牵头成立,目的是推进清新空气产业技术应用和发展、增强全民对室内空气健康的意识。

2005年2月,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联盟——由天地互连、清华比威、网通、长城战略咨询等11家企业发起成立,目的是推进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化进程,抢占下一代互联网市场先机。

2005年3月,中关村it服务业联盟——包括联想、方正、同方、紫光等二十一家知名的it企业,是中国第一个把it服务业推向产业化的“服务航母”。

2005年4月,长风软件联盟——包括平台软件厂商、应用集成商以及第三方机构共20多家单位,旨在携国产软件企业打开以政府采购为首要目标的市场。

2005年5月,中关村创意产业联盟——包括中关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腾讯等70多家企业,目的是推动以科技和文化结合为基础的创意产业在中关村地发展,打造创意产业基地。

由上面时间表可见,自2002年底中关村首个产业联盟——td-scdma产业联盟成立以来3年多的时间,中关村已经涌现出十多家产业联盟,分布在新材料、it、环保等多个产业领域。这也反映出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联盟的迅猛发展。

二、行业分布逐渐多元化。

在高新技术产业联盟迅猛发展的同时,一些传统产业也纷纷成立产业联盟。例如:2005年11月成立的“天竹”纤维产业联盟就属于传统的纺织行业。其宗旨是联盟企业共同开发、经营“天竹”纤维及其下游产品,以达到联盟企业间的优势资源互补,促进联盟成员的自身发展及相关产业的繁荣。联盟的目标是以联盟企业为核心,联合国内相关产业及科研院所共同开发“天竹”纤维及其下游产品,达到共同推动整体市场不断增大,有效扩大联盟成员在产业链上不同层次的市场份额、行业用户的有效规模化应用以及保持产品的高附加值,延长其生命周期,做大、做强、做优“天竹”纤维产业。

再如2006年4月在宁波成立的中国家居产业联盟,它是一个包括家居产业生产商、采购商、各大行业协会、广大媒体和知名中介机构在内的联盟组织。该联盟的成立对实现资源、资本、资讯的共享,构建更为完整的产业链有着深层次的意义,它将为中国家居产业的发展搭建广阔平台,成为中国家居产业服务机构的代表,进一步完善我国家居产业链,进而有力地促进中国家居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产业联盟已涉及通信、电子材料、生物技术、石油化工、汽车制造、食品制造等多个行业,并且在不断地扩展。行业分布多元化将成为我国产业联盟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跨国联盟逐步增多。

目前我国不少产业联盟已经开始放眼世界,积极与外国企业开展合作,成立跨国产业联盟,谋求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资源配臵和战略规划。

试谈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美关系或美中关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之间的国家关系。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美国知名学者、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美中两国关系短期看虽然“出现了一些困扰”,但从长远来看两国“必然会合作”,因为这两大经济体不合作的话,很多全球性问题根本无法解决。

约瑟夫·奈15日在哈佛大学出席“中国经济发展与中美关系”论坛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短期来看,(对于美中关系)我不是很乐观,但从长远来看,我很乐观”。

他解释说,“从长远来看,两年、4年或更长时间,两国关系必然是合作的,因为很多对双方都有重要影响的问题,美中都不能单独应对”,没有双方的合作以及与其他国家一道努力,气候变化等问题将无从得到解决。

曾出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的约瑟夫·奈指出,“我不认为美国和中国对彼此构成生存威胁,我们都可以从合作中获益良多”,“我们必须确保妥善管理双边关系,绝不能让国家间不可避免的竞争因素排除合作的重要性”。他强调,美中关系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历史地看,双方相当有能力进行合作”。

在谈到美国单边关税政策时,约瑟夫·奈表示,该政策基于一种“经济谬论”,因为美国的贸易逆差是美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储蓄率过低所致,美国同中国的贸易逆差如果降下来,它同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就会必然升上去,“如果真想改变美国贸易逆差的水平,就必须更多地关注储蓄和投资的比例,这是美国国内政策的问题”。

他说,短期内贸易冲突可能会像一些美国人所说的,会让中国感到更困难,因为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产品比美国出口给中国的产品更多,但从长远来看,两国均会因为贸易紧张关系不断升级而蒙受巨大损失,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双方谈判解决问题。

应对之策:以互信除互疑。中美两国复杂的关系决定美国对中国的一举一动始终留有一定的注意和警惕,中国则关注如何防止美国破坏中国的国内秩序以及如何应对美国阻止中国重获地区大国地位。目前,在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有所转圜的情况下,中国可考虑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合作平台,在增加“一带一路”项目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度的基础上,吸引美国企业的参与,在项目合作中,逐步加强战略互信。

以伙伴对同盟。中国的经济合作观念是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构建全球伙伴网络,使各方平等地享受合作发展的利益。这与美国以美国及其同盟国为中心建立的等级制国际经济秩序的制度安排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应继续积极参与并主动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变革,在争取话语权和主动权的同时与美国加强经济沟通和合作,妥善解决分歧。

以斗争求合作。国家安全方面,特别是在台湾问题等事关国家统一的问题上,中国应亮明“红线”,在不断增强军事实力的同时,要重战、慎战、备战,面对美国的试探和挑衅,中国可以尝试构建不同于美国霸权安全结构的新的安全战略格局,在必要的时候,以斗争求合作。

以参与求制衡。面对美国用经济纠纷巩固安全同盟,用安全问题挑起经济摩擦的做法,中国可以从美国盟国和区域合作机制入手加以应对。一是从印度、澳大利亚等相对薄弱环节中寻找突破口,增进与这些国家的政策沟通和经济合作;二是可以利用如上海合作组织等安全对话机制深度参与地区安全机制的构建。

走势:如果说以前中美关系是“合作+竞争”,以合作为主,那么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里,中美关系可能将是“竞争+合作”,以竞争为主。随着中美实力的接近及中国模式世界影响力的不断增长,中美矛盾可能会继续上升。

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

第一,美国对华政策不只是特朗普个人及其政府班底的好恶所致,也反映出美国社会上层精英比较一致的看法。主张对华政策强硬再强硬的不只是特朗普政府,还包括美国国会两院,可以说是美国整个执政当局。

第二,对中美关系恶化的演变进程,国际国内都有人采用“新冷战”的说法,不管如何界定,可以肯定的现在中美关系还在往下掉。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的对华政策已经上升为对华的战略,重点围绕着意识形态、政治安全、经济技术、国际规则这几大方面,对中国展开战略围剿。

第三,无论特朗普是否当选,中美关系短期内得以改善的可能性不大。

第四,美国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在全球治理的进程当中搞“去中国化”,孤立中国,为此正在加大遏华、遏制中国联盟的力度。

美国搅局对世界产生的影响,现在各国讨论的都非常热烈,影响也涉及到方方面面。对此,周力主要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美国各种搅局,对二战后建立起来的现行的国际秩序,特别是经济运行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美国政府不赞成全球经济在wto的框架下继续运行了,那么未来全球经济究竟应该在什么样的框架下,按照什么样的规则来运行?也就是说,未来我们要面对的经济运行秩序和体系是基本保持现状,在改革的基础上继续维护wto的正常运转,还是将统一的国际贸易组织拆解为各自独立且相对封闭的多个区域性组织。说到底是保持一个市场、一套规则、一种体系,还是要再现二战后曾经有过的美苏两个市场、两个规则、两种体系,或者其他的可能。

第二个问题也是最具根本性的,怎么使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及资金周转链不断裂,怎么要加强?怎么样创新?怎么有发展?这些是现在广泛讨论的,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发展,这些都首先取决于未来经济运行的秩序的目标是什么,路径又有哪些?显然多数国家不愿意另起炉灶,在“脱钩”的状态下求得生存和发展,他们认为这行不通,因为不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是对客观经济规律的背叛。绝大多数国家内心不愿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真心希望特朗普连任的国家少之又少,不过我们已经看到,并且估计到在美国强力的施压之下,有些国家的态度和立场在发生变化,并选择在中美矛盾冲突中的某一两个方面跟随美国。对此,我们要做具体的分析。

而美国实施的对华战略及其做法,周力表示,中国的立场是坚定而明确的。第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必经的一个历史时期,历史时期的存在与发展与否,不以某个国家或者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二,与多极化和全球化相适应的国际通行的规则,首先是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包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民主协商,坚持互利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干涉他国内政,反对动辄使用武力、制裁,并以此相威胁。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体现公平与正义的世界秩序的有益实践。

第三,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背景,都有尊重和遵守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的义务,都有根据本国国情自主发展的权利,也都有捍卫自身正当权益的正当利益的权利。

幼儿园学前教育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

摘要: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教育方面,一生之计就是幼儿教育,与之后的教育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和带给学生知识的教育不同,幼儿教育更注重的是培养幼儿正确的三观基础和良好的习惯,以确保他们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能够得到帮助,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也同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只有将这些问题逐一解决,才能为我国幼儿带来更好的教育。

关键词:现代幼儿教育;幼儿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一、现代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教育机构的审核、监管不够严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在自己子女教育问题上更是不留余力地进行培养,唯恐自己的孩子在进入小学前就落后别的孩子太多,争先恐后地让自己的孩子进入更好的幼儿园接受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无疑成为了很多商人眼中的好项目,于是乎就出现了大量借着幼儿教育大热的东风而成立的幼儿园,各种形形色色的幼儿园更是呈现了遍地开花的景象,然而这看似生机勃勃的幼儿教育发展,却因为审核和监管的问题使幼儿教育存在很大的隐患,很多地方的幼儿园更是呈现出鱼龙混杂的现象。

例如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过去我们没有注意的地方都相继暴露出了问题,幼儿园幼师虐童事件就是其中一项,家长们怎么都不能够相信,自己信任老师、信任幼儿园,将孩子交到他们的手中,却等同于把孩子推到了恶魔的手中,而且从越来越多的虐童事件曝光来看,幼儿园幼师虐童俨然不是个别的特例,而是普遍存在于幼儿教育当中的,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很多幼儿园对幼师的审核上放松了标准。

一些幼儿园为了降低成本,甚至会去录用没有幼师资格证的人成为幼师,可想而知这些幼儿园的教学水平如何,在这种幼儿园当中,幼儿能够学到什么完全是未知数,同时政府部门对幼儿园的监管不够严格,更是纵容这种现象出现的温床。2.幼儿被集中饲养般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我们时常能够看到,每个孩子都是在被当做集体中的一员在接受教育,想要得到老师们的鼓励甚至奖励,孩子们就必须要满足老师所提出的要求才可以,而满足不了老师的要求很多时候会被打上“差”孩子的标签,就如同优秀影视作品《看上去很美》中一样,衡量优劣的唯一标准就是小红花,在这种教育下,幼儿们的天性往往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很多幼儿或许在别的'方面有着极高的天分,却因为这种教育被打上了“差”孩子的标签,这无疑是幼儿教育的失败。

二、让现代幼儿教育更好的对策。

1.增强幼儿园建设审核标准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幼儿教育方面,想要给幼儿更好的教育,就必须先建立起更为科学、更为严格的幼师审核标准和幼儿园监管方式,确保每一个幼儿园的正规性,严厉打击不正规的幼儿园,以带给幼儿们更优质的幼儿教育为理念进行办学。同时幼儿园本身也更应当加强对幼师的审核,对于没有幼师资格证的幼师坚决不录用,对于危害幼儿健康的害群之马更应当联合政府相关部门予以制裁,而不是单纯地开除就解决问题,以此为孩子们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幼儿教育,真正有效地培养孩子,让幼儿教育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衷心祝愿未来的幼儿教育中不再出现虐童事件,让幼儿都能够有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

2.尊重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就如同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一个幼儿实际上都有着他们的特点,先天与后天的影响使得他们每一个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们有的对数字很敏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总是能展现出非同一般的理解能力;也有的幼儿对语言更感兴趣,使得他们在学习语文或英语的时候能够比其他的孩子更快。在这种前提条件下,教学当中自然就显得一些孩子更“聪明”一些,而有的孩子则“笨”一些,所以并不能用这种方式去评价一个孩子的好坏。所以为了带给我国幼儿更适合他们的幼儿教育,现代幼儿教育必须摈弃过去的“集中养殖”式的幼儿教育,在确保每一个幼儿都被照顾到的同时,也应当根据每一个幼儿的特点去制订最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让每一个幼儿在得到了平衡发展的同时,也能够进行个性化发展,让每一个幼儿的优点都能得到最大化的提升,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和进步夯实基础。

3.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关键一环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自己的父母都是“全知全能”的代表,他们对自己的父母更是无条件的信任,同样的一个道理由孩子的父母说出来,也远比老师说出来更有效,可见在幼儿教育当中,幼儿家长的能量是不容小觑的。所以在幼儿教育当中,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也应当让幼儿家长明白他们对幼儿的深远影响,让幼儿家长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去影响他们,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让幼儿得到全方位,立体的教育。同时幼师们也应当更进一步地投入自己的精力,将每一个幼儿当作是自己的孩子去看待,将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每一个孩子,以此来更具耐心地进行幼儿教育,让孩子们在幼儿园中也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

三、总结。

对于一个国家的长久发展来说,教育永远都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如果说孩子是国家的未来,那么幼儿教育就是国家未来的基石。在我国民间,也早就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也许看起来有些危言耸听,但实际上也说明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希望笔者的浅见能够让更多的幼儿教育从业者参与到讨论中来,将自己对幼儿教育的理解与他人进行分享,让现代幼儿教育能够更健康地发展下去,为我国的幼儿教育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马月华.我国幼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4(21).

[2]金顺玉.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j].才智,2012(20).

[3]朱淑芬.探究我国幼儿教育面临的问题、成因与对策[j].赤字(上中旬),2015(18).

文档为doc格式。

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7月21日,美方单方面挑起事端,突然要求中方关闭驻休斯敦总领事馆;7月24日,中方作出对等反制,通知美方关闭美国驻xxx总领事馆。近来中美关系的确面临很多困难,但这完全是美方一手造成的。在中美关系滑向错误方向的过程中,是美国少数政客一直在疯狂地“踩油门”。他们戴着傲慢与偏见的有色眼镜,裹挟政治私利,绑架国内民意,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美关系的发展绝不能被少数政客带歪节奏、带偏轨道,他们不能代表美国国内的主流民意。

很显然,美国工商学界、地方政府、媒体、民间都传递出很多希望发展中美关系的积极信息。客观冷静的对华认知、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是正道,行得远;傲慢偏见的对华认知、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对华政策是邪路,走不通。正确的道路要守正不移,与时俱进;错误的道路要悬崖勒马,改弦更张。防止中美关系脱轨,需要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中国不会随美方起舞,但也绝不容美方胡来。”霸道行径,中方会坚决回应;理性沟通,中方会积极欢迎。中美双方可依照王毅国务委员在中美智库媒体论坛上致辞的三点建议,激活和开放所有对话渠道、梳理和商定交往的清单、聚焦和展开抗疫合作。作为世界上至关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越是在困难时刻,中美关系越要拨开重重迷雾,尽快重回正确的轨道,发出更多的积极信息,释放更多的正能量。这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顺应世界各国人民对中美双方的普遍期待。

中美之间的关系问题不是简单地非黑即白问题,也不是简单地谁是谁非问题,我们必须要正确地面对两国关系的复杂局面,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两国间的关系。我们要明确中美关系中的“共同利益”是要大于两国间的分歧。近些年,中美之间的摩擦和争论虽然不断,但是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对抗,两国关系总是在经历坎坷之后继续前进,而这种局面的形成正是因为中美两国之间共同利益的存在。在中美关系问题中,虽然美国经常做出一些“无事生非”的试探性举动,但其对待中国的态度却始终“暧昧”,并没有大规模的挑衅事件,这说明美国政府并非“天不怕地不怕”,他们是忌惮中国的。这种忌惮因素中,纵然有中国军事实力、综合国力增强的考虑,更多的则是因为两国间共同利益的存在。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十分清楚两国间的共同利益是要大于分歧的。一旦两国外交关系破裂,爆发大规模的冲突,对双方来说打击都是巨大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共同利益和矛盾分期的存在,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的局面还将长期存在。

当前,虽然美国屡屡对中国做出危险举动,比如,今年美国加快推行“转向亚洲”政策。尽管美方一再声明其亚洲“再平衡”战略不针对中国,不以遏制中国为目的,但美国不仅加紧在中国周边的军事部署,频频与中国邻国进行联合军事演习,而且在南海、钓鱼岛领土争端上言行不一,对中国采取捍卫领土主权的正当行动说三道四。但是两国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却仍是主流。同时,两国之间的贸易交流频繁。今年前十个月中美贸易额同比增长9.1%,而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今年头三个季度就达63亿美元,已超过20**年全年58亿美元的最高纪录。这也再次证明了中美经贸合作的互补互惠、互利共赢本质,说明了当前中美两国之间的复杂和微妙关系。美国也非常清楚如果进一步损害中美关系必将会“得不偿失”,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因此中美关系可能会有摩擦和麻烦,但当前绝不会全面恶化。

(一)xxx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极为敏感的一个问题,是影响两国关系的最主要问题。近年来中美关系的起伏和风波多都是由xxx问题引起的。首先,对中国来说,xxx问题是原则问题,是关系到中国领土主权和国家统一的大问题,中国在xxx问题上绝不会妥协退让,绝不会向美国低头,绝不会任由美国在xxx问题上为所欲为。其次,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屡屡在xxx问题上制造事端,违背不干涉中国政治的诺言,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给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屡屡蒙上阴影。可以这样说,美国在xxx问题上的表现是极为矛盾的,这种矛盾表现在其既想维持中美关系的稳定,又想通过xxx问题给中国政府施压,并向借此来达到xxx当局的分离和遏制中国的目的,其用心是极为险恶的。美国政府支持台独势力、向台出售武器的行为正是对两国合作关系的挑衅,中国政府不得不进行坚决的斗争,这也致使中美间在此问题上摩擦不断。美国政府的这些举动都是其“中国威胁论”认知在作祟,他们希望和中国建立长期友好的关系,同时又不希望中国过于强大。

(二)中美两种社会形态的差异与对立也是中美关系冲突的一个因素。中国的社会主义和美国的资本主义之间本身是没有直接的冲突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追求的是社会公正、消灭剥削、共同富裕及建立社会保障等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又吸纳了西方资本主义在发展生产力、建立市场经济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但是美国的部分人却抓着两国社会形态的差异不放,片面夸大中美意识形态的冲突因素,并制造中国威胁论。他们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对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极大威胁和挑战,中国的崛起势必危及美国。因此,他们百般阻挠、制造不利于中国的言论,并时不时对中国进行一些“骚扰”,以此来给中国施加压力,逼迫中国朝着其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美国遭遇恐怖袭击事件,特别是近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政府不再把中国作为其头号敌人,转而开始表达出改善中美关系的意愿。美国这种态度的转变,并不是因为其接受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认可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是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本国的发展上。

1

近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表涉华政策演讲,除了恶毒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制度这一“日常操作”外,他在演讲中称对华接触已经失败,甚至扬言将会联合其他国家采取更坚定的行动,迫使中国做出美国想要看到的改变。

如此赤裸裸地公开表态,美方的意图,昭然若揭!

讽刺的是,这一演讲地点在尼克松图书馆。40多年前,尼克松访华是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重要里程碑。

中美作为当今21世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双方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未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

今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去年6月,中美两国元首在安纳伯格庄园成功会晤,就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指明了两国关系发展方向,标志着中美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日前,美国国务卿克里第二次访华,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规划中美高层交往与中方对表,让人对中美关系发展充满期待。另一方面,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携母亲还有女儿进行为期一周的访华行动,虽然她们本次的访华不谈论政治,但从一定的程度来看,这也是中美关系友好的一种表现。

然而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中美关系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杂音。近期美国一些高官接连在钓鱼岛、东海、南海等问题上“拉偏架”,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矛头直指中国。这些言行既从一个侧面表明,美方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仍然“心存杂念”,又无形中增加了人们对中美关系未来的担忧。

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

从短期来看,中美两国的矛盾不可避免,争吵和纠纷是难免的,但中美两国关系整体上会呈现稳定的发展态势,双方的合作意愿也会进一步增强。从长期来看,中国的崛起将会进一步损害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双方的矛盾会有激化的可能,但双方在经济上的依存度将会越来越高,最后会出现“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局面,两国关系会在曲折中前进。

大国相处之道最忌出现战略误判。中美合作,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由于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一项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事业,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现成经验可搬。中美差异巨大,矛盾分歧难免,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肯定会面临各种干扰。我们都应该知道行胜于言,双方应把共识转化为行动,跨越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必然发生冲突对抗的“修昔底德陷阱”。

因此,我觉得两国应该:一、探索扩大经贸合作的新途径。两个“巨无霸”扩大合作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估计又会超越历史的想象。双方应抓住机遇,拓展合作领域,打造合作亮点,提升合作境界。二、维护历史正义和战后秩序。历史是面镜子,既可以折射现实,也能够昭示未来。三、是促进亚太地区和平发展。中国欢迎美国为亚太和平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美国也要尊重中国在周边及亚太地区的利益与影响。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双方才能共同创造繁荣与稳定的亚太新世纪。特别是在涉及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争议问题上,美国应明辨是非,谨言慎行,避免对外发出矛盾和错误讯息。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双方应该致力于在亚太地区实现良性互动,加强在地区和国际问题上的沟通协调,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必须服从世界市场,走对外开放的道路。两国的区别仅在于,美国在世界经济的上层建筑领域依然占据着强有力的地位,而中国的优势,则集中在世界经济的物质基础领域。只有中国不再拒绝普世价值,而学会遵守国际法则,按理出牌,开放自强,才能永续发展下去。更重要的是,尽快摒弃“对抗思维”和“阴谋论”,抛弃一些冷战时期洗脑式的敌对宣传,重新拥抱美国融入世界。虽然中美在双边及经济领域存在着诸多摩擦,但世界发展的主流是共同发展,合作,走向共赢,作为全球大国的双方,我们不能分道扬镳,转而对立,毕竟代价实在是双方都支付不起的。双方只要本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对待,求同存异的态度,妥善处理两国之间的分歧,寻求和扩大共同点,加强双方在经济,文化,政治上的交流,就能为21世纪中美稳定健康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前景。

2018年1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进口大型洗衣机和光伏产品分别采取为期4年和3年的全球保障措施,并分别征收最高税率达30%和50%的关税”。

2018年3月23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

2018年4月16日,中兴通讯遭美国商务部开出的“7年禁令”:未来7年内,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出售硬件、软件或技术服务,直到2025年3月13日。

2018年4月25日,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政府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美国三大政府机构司法部、财政部和商务部正对华为展开调查,调查后者是否违反了美国的制裁令,向伊朗出口含有美国技术的产品;华为已经收到来自美国商务部和司法部的行政传票。

中美对待贸易战的态度。

中方态度:中国政府一贯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任何世贸组织成员采取的贸易措施,都应该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在中美利益相互交融日深,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格局下,打贸易战没有前途,没有赢家,只会双输。但不畏惧贸易战,中方会坚定不移威武国家和人民利益。

中美对待贸易战的态度。

美方态度:参考消息网4月24日报道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报道称,在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证实他正考虑访华就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进行磋商之后,中美两国若能重启正式谈判,将标志着双方贸易僵局得以化解。

报道称,美方对华的示好姿态反映出美国政府内部在应对中国问题上仍存分歧,而特朗普正在听取双方意见。

实质就是中美各自国家利益的关系。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冲突是矛盾的根源。

国际分工体系是由各国制造业水平所决定的,是各国实力的真正较量,也是各国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

而美国把制裁大棒打在我国的制造业上。

现在并不是中美贸易最失衡的时期。从图2可以看出。贸易逆差占美国gdp份额在2005年达到最高,百分之六点几。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逆差占美国gdp比重虽然一直在上升,但是最高也就到了2%左右。贸易问题只是美国打压中国的借口。而且美国最近经济形势向好,解决逆差问题也并没有很大的迫切性。梳理一下美国301条款对中国实行惩罚措施的产品,这些中国产品并没有竞争力。

反过来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美国占中国的比例曾经有一段时间,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的几年里一度达到了200%-300%,但那个时候美国并没有对中国进行贸易威胁。2016年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占中国贸易顺差的比例仅仅只达到了50%左右,因此从中国角度来看,中国现在已经广开商路,对美国市场已经没有那么大的依赖。所以,即便有贸易冲突,中国也没有那么害怕了。2016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总值大概5100亿元,只占我国gdp的百分之二点几,因此可以说,现在并不是一个特别严峻的时刻。

从增加值角度来看,中美贸易的“拳头产品”不一样。中国出口产品主要是电子产品、手机、电脑以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儿童玩具、鞋等。其中,前几类加起来已经占到中国出口美国的30%以上。

但美国重点打击的显然不是这些加工贸易品,它怎么会打击自己需要消费的产品呢;它想要的是市场准入,开放其他高附加值产业,是以知识产权保障为前提条件的产品,因此美国此次301也是打着知识产权保护的旗号。

贸易战背后的思考。

制造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不仅是技术创新和扩散所导致的供给增长源泉,而且是创造就业机会所导致的需求增长的载体源泉。

哈佛大学和mit的hausmannetal.(2011)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制造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该部门直接创造了多少经济价值,更体现在它对于国民经济长期增长的驱动作用。

但是今年来,美国的制造业近年来竞争优势加速下降。与之相比,2010年中国夺得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的位置,国务院明确提出2025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达到甚至赶超美国和德国的水平。

美国政治精英开出精算的处方:让渡低端、共享中端、遏制高端。

追根究底——大国博弈——国际地位——中国崛起与美国霸权。

美国。

挑起中国周边事端,给中国制造压力。

从贸易战到技术战,获取市场准入。

直接动武打击叙利亚,左右伊朗局势。

签署《台湾旅行法》。

使用金融制裁手段。

石油美元……。

中国。

全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一带一路”是中国全球化的初始阶段,从区域化到全球化。

互联网+全产业融合。

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

中国原油期货在2018年3月26日于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

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战显然不是如表面上要解决贸易逆差问题,而是要通过经济对立形成对中国经济遏制的绝对优势,尤其要遏制中国在关键科技与技术创新领域的发展潜力,从而在长期经济对立中逐渐消耗中国在经济上的国力,遏制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才是真正的动机。

中美之间的国家战略是有结构性矛盾的,也就是说中美关系在合作中会有对抗,在竞争中又相互合作,但前提是中美均不打破目前的国际体系,中国也只有在当今的国际体系下才能够和平发展。

中美战略竞争关系是在全球化新时代中不同国力发展阶段的两国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不对称性的而非全面性的、具合作潜力而非冲突本质的“新型战略竞争关系”。

在目前的情况下,中美关系呈现的是一个斗而不破的局面。

20**年1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进口大型洗衣机和光伏产品分别采取为期4年和3年的全球保障措施,并分别征收最高税率达30%和50%的关税”。

20**年3月23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

20**年4月16日,中兴通讯遭美国商务部开出的“7年禁令”:未来7年内,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出售硬件、软件或技术服务,直到20**年3月13日。

20**年4月25日,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政府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美国三大政府机构司法部、财政部和商务部正对华为展开调查,调查后者是否违反了美国的制裁令,向伊朗出口含有美国技术的产品;华为已经收到来自美国商务部和司法部的行政传票。

中美对待贸易战的态度。

中方态度:中国政府一贯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任何世贸组织成员采取的贸易措施,都应该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在中美利益相互交融日深,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格局下,打贸易战没有前途,没有赢家,只会双输。但不畏惧贸易战,中方会坚定不移威武国家和人民利益。

中美对待贸易战的态度。

美方态度:参考消息网4月24日报道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报道称,在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证实他正考虑访华就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进行磋商之后,中美两国若能重启正式谈判,将标志着双方贸易僵局得以化解。

报道称,美方对华的示好姿态反映出美国政府内部在应对中国问题上仍存分歧,而特朗普正在听取双方意见。

实质就是中美各自国家利益的关系。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冲突是矛盾的根源。

国际分工体系是由各国制造业水平所决定的,是各国实力的真正较量,也是各国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

而美国把制裁大棒打在我国的制造业上。

现在并不是中美贸易最失衡的时期。从图2可以看出。贸易逆差占美国gdp份额在20**年达到最高,百分之六点几。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逆差占美国gdp比重虽然一直在上升,但是最高也就到了2%左右。贸易问题只是美国打压中国的借口。而且美国最近经济形势向好,解决逆差问题也并没有很大的迫切性。梳理一下美国301条款对中国实行惩罚措施的产品,这些中国产品并没有竞争力。

反过来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美国占中国的比例曾经有一段时间,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的几年里一度达到了200%-300%,但那个时候美国并没有对中国进行贸易威胁。20**年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占中国贸易顺差的比例仅仅只达到了50%左右,因此从中国角度来看,中国现在已经广开商路,对美国市场已经没有那么大的依赖。所以,即便有贸易冲突,中国也没有那么害怕了。20**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总值大概5100亿元,只占我国gdp的百分之二点几,因此可以说,现在并不是一个特别严峻的时刻。

从增加值角度来看,中美贸易的“拳头产品”不一样。中国出口产品主要是电子产品、手机、电脑以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儿童玩具、鞋等。其中,前几类加起来已经占到中国出口美国的30%以上。

但美国重点打击的显然不是这些加工贸易品,它怎么会打击自己需要消费的产品呢;它想要的是市场准入,开放其他高附加值产业,是以知识产权保障为前提条件的产品,因此美国此次301也是打着知识产权保护的旗号。

贸易战背后的思考。

制造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不仅是技术创新和扩散所导致的供给增长源泉,而且是创造就业机会所导致的需求增长的载体源泉。

哈佛大学和mit的hausmannetal.(2011)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制造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该部门直接创造了多少经济价值,更体现在它对于国民经济长期增长的驱动作用。

但是今年来,美国的制造业近年来竞争优势加速下降。与之相比,20**年中国夺得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的位置,国务院明确提出20**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达到甚至赶超美国和德国的水平。

美国政治精英开出精算的处方:让渡低端、共享中端、遏制高端。

追根究底——大国博弈——国际地位——中国崛起与美国霸权。

美国。

挑起中国周边事端,给中国制造压力。

从贸易战到技术战,获取市场准入。

直接动武打击叙利亚,左右伊朗局势。

签署《xxx旅行法》。

使用金融制裁手段。

石油美元……。

中国。

全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一带一路”是中国全球化的初始阶段,从区域化到全球化。

互联网+全产业融合。

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

中国原油期货在20**年3月26日于xxx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

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战显然不是如表面上要解决贸易逆差问题,而是要通过经济对立形成对中国经济遏制的绝对优势,尤其要遏制中国在关键科技与技术创新领域的发展潜力,从而在长期经济对立中逐渐消耗中国在经济上的国力,遏制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才是真正的动机。

中美之间的国家战略是有结构性矛盾的,也就是说中美关系在合作中会有对抗,在竞争中又相互合作,但前提是中美均不打破目前的国际体系,中国也只有在当今的国际体系下才能够和平发展。

中美战略竞争关系是在全球化新时代中不同国力发展阶段的两国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不对称性的而非全面性的、具合作潜力而非冲突本质的“新型战略竞争关系”。

在目前的情况下,中美关系呈现的是一个斗而不破的局面。

应对之策:以互信除互疑。中美两国复杂的关系决定美国对中国的一举一动始终留有一定的注意和警惕,中国则关注如何防止美国破坏中国的国内秩序以及如何应对美国阻止中国重获地区大国地位。目前,在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有所转圜的情况下,中国可考虑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合作平台,在增加“一带一路”项目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度的基础上,吸引美国企业的参与,在项目合作中,逐步加强战略互信。

以伙伴对同盟。中国的经济合作观念是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构建全球伙伴网络,使各方平等地享受合作发展的利益。这与美国以美国及其同盟国为中心建立的等级制国际经济秩序的制度安排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应继续积极参与并主动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变革,在争取话语权和主动权的同时与美国加强经济沟通和合作,妥善解决分歧。

以斗争求合作。国家安全方面,特别是在台湾问题等事关国家统一的问题上,中国应亮明“红线”,在不断增强军事实力的同时,要重战、慎战、备战,面对美国的试探和挑衅,中国可以尝试构建不同于美国霸权安全结构的新的安全战略格局,在必要的时候,以斗争求合作。

以参与求制衡。面对美国用经济纠纷巩固安全同盟,用安全问题挑起经济摩擦的做法,中国可以从美国盟国和区域合作机制入手加以应对。一是从印度、澳大利亚等相对薄弱环节中寻找突破口,增进与这些国家的政策沟通和经济合作;二是可以利用如上海合作组织等安全对话机制深度参与地区安全机制的构建。

走势:如果说以前中美关系是“合作+竞争”,以合作为主,那么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里,中美关系可能将是“竞争+合作”,以竞争为主。随着中美实力的接近及中国模式世界影响力的不断增长,中美矛盾可能会继续上升。

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

美国知名学者、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美中两国关系短期看虽然“出现了一些困扰”,但从长远来看两国“必然会合作”,因为这两大经济体不合作的话,很多全球性问题根本无法解决。

约瑟夫·奈15日在哈佛大学出席“中国经济发展与中美关系”论坛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短期来看,(对于美中关系)我不是很乐观,但从长远来看,我很乐观”。

他解释说,“从长远来看,两年、4年或更长时间,两国关系必然是合作的,因为很多对双方都有重要影响的问题,美中都不能单独应对”,没有双方的合作以及与其他国家一道努力,气候变化等问题将无从得到解决。

曾出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的约瑟夫·奈指出,“我不认为美国和中国对彼此构成生存威胁,我们都可以从合作中获益良多”,“我们必须确保妥善管理双边关系,绝不能让国家间不可避免的竞争因素排除合作的重要性”。他强调,美中关系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历史地看,双方相当有能力进行合作”。

在谈到美国单边关税政策时,约瑟夫·奈表示,该政策基于一种“经济谬论”,因为美国的贸易逆差是美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储蓄率过低所致,美国同中国的贸易逆差如果降下来,它同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就会必然升上去,“如果真想改变美国贸易逆差的水平,就必须更多地关注储蓄和投资的比例,这是美国国内政策的问题”。

他说,短期内贸易冲突可能会像一些美国人所说的,会让中国感到更困难,因为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产品比美国出口给中国的产品更多,但从长远来看,两国均会因为贸易紧张关系不断升级而蒙受巨大损失,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双方谈判解决问题。

本文系盘古智库顾问、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周力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承办的重阳论坛第四十七期“大变局下,中俄何为?”上的观点内容整理,文章来源于“中评社”、“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

第一,美国对华政策不只是特朗普个人及其政府班底的好恶所致,也反映出美国社会上层精英比较一致的看法。主张对华政策强硬再强硬的不只是特朗普政府,还包括美国国会两院,可以说是美国整个执政当局。

第二,对中美关系恶化的演变进程,国际国内都有人采用“新冷战”的说法,不管如何界定,可以肯定的现在中美关系还在往下掉。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的对华政策已经上升为对华的战略,重点围绕着意识形态、政治安全、经济技术、国际规则这几大方面,对中国展开战略围剿。

第三,无论特朗普是否当选,中美关系短期内得以改善的可能性不大。

第四,美国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在全球治理的进程当中搞“去中国化”,孤立中国,为此正在加大遏华、遏制中国联盟的力度。

美国搅局对世界产生的影响,现在各国讨论的都非常热烈,影响也涉及到方方面面。对此,周力主要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美国各种搅局,对二战后建立起来的现行的国际秩序,特别是经济运行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美国政府不赞成全球经济在wto的框架下继续运行了,那么未来全球经济究竟应该在什么样的框架下,按照什么样的规则来运行?也就是说,未来我们要面对的经济运行秩序和体系是基本保持现状,在改革的基础上继续维护wto的正常运转,还是将统一的国际贸易组织拆解为各自独立且相对封闭的多个区域性组织。说到底是保持一个市场、一套规则、一种体系,还是要再现二战后曾经有过的美苏两个市场、两个规则、两种体系,或者其他的可能。

第二个问题也是最具根本性的,怎么使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及资金周转链不断裂,怎么要加强?怎么样创新?怎么有发展?这些是现在广泛讨论的,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发展,这些都首先取决于未来经济运行的秩序的目标是什么,路径又有哪些?显然多数国家不愿意另起炉灶,在“脱钩”的状态下求得生存和发展,他们认为这行不通,因为不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是对客观经济规律的背叛。绝大多数国家内心不愿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真心希望特朗普连任的国家少之又少,不过我们已经看到,并且估计到在美国强力的施压之下,有些国家的态度和立场在发生变化,并选择在中美矛盾冲突中的某一两个方面跟随美国。对此,我们要做具体的分析。

而美国实施的对华战略及其做法,周力表示,中国的立场是坚定而明确的。第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必经的一个历史时期,历史时期的存在与发展与否,不以某个国家或者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二,与多极化和全球化相适应的国际通行的规则,首先是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包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民主协商,坚持互利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干涉他国内政,反对动辄使用武力、制裁,并以此相威胁。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体现公平与正义的世界秩序的有益实践。

第三,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背景,都有尊重和遵守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的义务,都有根据本国国情自主发展的权利,也都有捍卫自身正当权益的正当利益的权利。

第四,中方愿通过平等和建设性对话,把中美关系拉回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轨道上。同时我们坚决反对美国的霸权行径和强权政府,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维护自身的正当发展权益和民族尊严。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国际关系,没有之一!

中美两国如何相处,决定了世界的格局、走势,但这取决于双方如何定位彼此的关系。

二战之后,中美之间一直维持着一个大体上的平衡,即使是朝鲜战争这种双方直接交战,都没有延伸到对方本土。

也正是这种维持了数十年的”和平状态“,维持的越久,矛盾就越多。

时间到了2014年,中国的gdp首次达到了美国gdp的60%,2018年达到约66%,而且占比逐年上升,中国的gdp增速有目共睹!

60%是啥?这可是美国一贯的警戒线!

上世纪,美国对对手有两次出手,都是因为这个60%。

第一次是苏联的gdp一度超过美国的60%,美国对苏联加大遏制,导致其最终解体。

第二次是日本gdp一度超过美国的60%,引起美国警觉,逼迫日本签署“广场协议”、日元升值,日本陷入“失去的二十年”。

也正因为这个60%,美国近几年开始对中国频频发难!

这绝非偶然,而是两国宏观态势长期演进的结果,所谓“蓄之既久,其发必速”,有“势”所必然之理。

二战后的美国,靠着美元霸权、军事霸权开始在全球薅“羊毛”:只要开动印钞机,便可以用纸来换取别人的真实财富。如此低成本、高效率的交易,使得美国在这一游戏规则下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而在这一体系下,中国此前无疑贡献了最多的“羊毛”——成本低廉,体量巨大,制造业发达,贸易门类齐全,更重要的是,中国在诸多高端产品、服务领域的差距,使得占有相对或绝对优势的美国天然成为首要供应方,从而获取了最为丰厚的垄断利润。

似乎,中美在这样的体系下有着各自的角色,分工而互补,也算各取所需,合作平顺。

中国相当于一个吃苦耐劳、踏实能干的打工仔,为美国这个老板创造了巨大的价值,而老板则从丰厚的收益中拿出一些作为薪水。打工仔生活有所改善的同时,省吃俭用,渐渐有了点积蓄,劳资双方一段时间内相安无事——这就是过去二十年间中美关系之所以较为和谐的本质。因此有了“中美蜜月期”、“中美国”等和谐说法。

但显而易见,这种看似平和的框架下掩盖着极端的不平等,我们不能总是拿8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因此我们有了c919。

中国不可能一直为他人作嫁衣,而美国作为“既得利益者”,肯定极力维护自身少劳多得的地位,矛盾因此而来。

一句话,“打工者”有了余钱,总要自立门户的。美国人肯定也清楚这一点,一厢情愿的“中美夫妻论”终有难以为继的一天。

近几年,官方文件与领导讲话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频频出现,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许多人一略而过,没当回事。其实,别以为这是官场的套话,实际上确是对当今时代迁移的最客观描述。

对中国来说,一个国家要维护人民利益,必须对内爱民与对外反霸双管齐下,只有反霸才能拿回本就属于中国人民创造的财富。

为什么这么说?

中国财富生产能力,2010年就超过了美国,2018年更是超过了美日德之总和。创造这么多社会财富,但以gdp一衡量,我们就变成了第二,财富到哪里去了?被美国通过金融霸权卷跑了!

卷跑了多少?记得以前与群友讨论时,参照华为做过评估。如果中国不被国际金融寡头盘剥,中国人均年gdp起码在30至50万人民币之间。现在多少?只有区区几万!

一边吸食中国人民的劳动血汗一边嚷嚷自己亏本了,这就是西方垄断资本的嘴脸。所谓毛衣战,讨论的只不过是吸多点吸少点而已。

中国要做的,就是通过终结美国金融霸权,改变世界旧体系,建立国际新规则,把被美国利用旧规则拿跑的那部分夺回来,造福中国人民!不打破美国霸权,中国的蛋糕做得再大,中国人民的基本福利也得不到保障或者保障不充分。

可以说,中国是自愿加入这一不平等的以西方(以美国为首)为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如wto),尽管“学费”昂贵,却是当时“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最优选项。但“赎买”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一旦达到两者“倒挂”的临界点,中国必然会加以调整,此前的格局便会为之一变。

网上曾有人戏言,如果将百年前和今天作一比较,会发现其实历史在原地踏步。1900年,打进北京的八国联军几乎囊括了当时世界上所谓的“列强”:英、俄、日、法、德、美、意、奥;而如今,“g7”/“g8”集团则由西方几大工业国组成,除了“伪列强”奥匈帝国早已灰飞烟灭,为“后起之秀”加拿大所取代外(实则加拿大当年就内嵌于“大英帝国”之中),两份名单竟惊人地一致——世界的权力与财富格局确实有着强大的惯性与顽固的承袭。

但变局又是显而易见的:百年前,所谓的国际事务即是列强间的争斗往来,他人无权置喙,而今天,西方再重要,也不可能肆无忌惮地决定全球态势了,否则也不会出现“g20”这样的协调机制了。

而在这一产业、财富、力量的重新布局中,最大的变量就是以中、印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它们携自身人口、土地、文化尤其是立国规模宏大之力,吸纳西方数百年科学技术积淀之功,一跃而起,将全球产业链条、要素市场、价值分工作了极大的重构,使得世界治理秩序、运转逻辑、权力架构有了迥异于百年前的样貌。

今天的中国是有力量的,这点切不可妄自菲薄。

如上文所述,中国多年打工,渐有积蓄,集聚资本的同时,对于美国全球薅羊毛的顶层设计与运作技巧也了然于胸:既然美国人是靠金融、军事、科技这三根支柱来构筑自身的超然地位,中国便在这几方面着力,依样画葫芦也就是了。

近年来,中国在内外方面大政频出,令人颇有目不暇给之感,但如果清楚了上述逻辑,便会发现实际上都是按既定“剧本”来上戏码,太阳底下的任何事都不是无缘无故的。

金融方面:成立亚投行,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本币结算,在英国伦敦设立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在上海、香港交易所陆续推出人民币黄金、人民币原油、人民币铁矿石等,还有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这些显然都是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以获取核心资源的定价话语权,实质即是将人民币“资本化”,为未来获取国外资本收益布局。

军事方面:航母接连下水(近期有未经核实的报道说第三艘航母已在建造),大造军舰,强力推进南海岛礁建设,又推出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的军改,建国70周年大阅兵高调展示东风41、东风17等等,这些整军备武之举,既有战略震慑的宏观考虑,也有保障未来投资安全、交通要道的现实需要,更有为人民币国际信用“赋权”的终极目标,这点我们后面还要谈到。

科技产业方面:科研经费投入逐年攀升,2015年1.4万亿,2016年1.57万亿,2017年1.76万亿,投入之巨,已仅次于美国;根据中国科学院和科睿唯安共同发布的《2017研究前沿》分析报告,在10个大学科领域里,美国表现突出,中国稳居第2,而在143个研究前沿中,中国取得了24个前沿的领跑位置,美国则领跑87个前沿的发展,差距虽然很大,但中国追赶速度却非常之快;而在经贸战中被热炒的“中国制造2025”,则聚焦智能制造、工业强基、高端装备创新等五大工程,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5g、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十大领域,直指世界制造强国的目标——尽管有人不以为然,嗤之为“口号”,但已足以令西方不安。

还有文化价值方面:“中国方案”不断推向世界,不仅“自信”,还要“他信”。目前,中国对第三世界的吸引力与日俱增”。中国的发展速度与成就附着着相应的价值观,向境外扩展,不可避免地在空间上对西方意识形态形成一定的挤压。

可以说,中国体量的快速增长,使得美国在各个方面都感受到了事实上的压力,这里面既有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强烈主观意愿在鼓舞,也有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驱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既是中国政治价值观层面的官方宣言,也内蕴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富裕阶层不断扩容,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贫富、城乡、东西部三大分化加剧,社会矛盾累积,且不时有尖锐化表象。而要缓解乃至消弭社会矛盾,在注重公平正义、做好存量财富分配的同时,获取增量财富、把蛋糕做大就是更为迫切的需求。由此,将政治、经济乃至军事的触角伸向全球,在更大空间内获取资源,取得收益,保障安全,成为了中国继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中国的继续发展,将会极大冲击现状:产业链条分工的修正与再构,资源产品的流向改造,全球收益的重新分配,力量分布的转移,等等。总之一句话,会带来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剧变——如果不是颠覆的话。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作为“既得利益者”,美国与西方当然会就此作出评估并寻找因应之道的。

这便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来由。

中国要变,美国要变,世界要变!

中国的高速发展,令既成的权力财富布局与利益分配格局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使得中美关系也达到了一种“临界点”。

现在论及中美争端,无论是所谓的专家,还是网上的吃瓜群众,动辄就端出意识形态、价值文明、法律体系、民主威权这套“高大上”的话语来加以诠释论证,走得远的,甚至对中国现状口诛笔伐、堕入国内如何如何不堪的情绪宣泄中。

中国现阶段,固然问题多多,一味沉溺于“厉害了我的国”之类的虚火上升当然贻笑大方,但看不到进步,以为处于暗无天日之中,企盼美帝“王师”救自己于水火,那更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

显而易见,美国现阶段的最大国家利益,便是如何应对中国的“战略挑战”甚至是“威胁”。

2010年5月,奥巴马在白宫接受澳大利亚电视采访时发出了严厉警告:

如果10多亿中国人口也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地球根本承受不了。

也就是说,中国要参与重新划分存量蛋糕,而且胃口还特别好,这才是对美国利益最根本的触动。

那为什么美国会感到中国要动自己的奶酪呢?

让我们看一下现实。

目前全球约70亿人口,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共8亿人,如果扣除发达国家贫困人口,加上发展中国家的富裕人群,全球过上舒适生活的人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10亿——1:7,这就是目前世界存量蛋糕的分配现状。

另外,就世界gdp增速而言:

20世纪60年代增速是5.32%;

70年代是3.77%;

80年代是3.16%(wb)或者3.30%(imf);

90年代是2.81%或2.86%;

21世纪00年代是2.59%或2.52%;

10年代则是2.45%或2.55%。

很显然,经济增速在持续下降,这意味着做大蛋糕越来越难。很简单,蛋糕就那么大,抢的人多了,你占的就少了!

再看看二战后挤进发达国家/地区行列的,它们抢得了一些奶酪,其实这些国家或地区非常集中:亚洲四小龙。而这几个经济体的特点也相当一致:面积小、体量小、人口少,最大的韩国也不过5000万人,而最小的新加坡只是个微型城市经济体。从本质上说,二战后经济的增量,其实也只能允许这么点人口“走进现代”。

从这个角度而言,让14亿人中国人摆脱短缺经济,享有现代生活,确是前无古人的伟大理想与事业,这毫不夸张。

然而,这一踏踏实实、稳步推进的伟大理想,足以让既得利益者“恐怖”!因为世界的大蛋糕,中国在拿走越来越多的份额。

看看数据吧!

2009—2015年,6年时间全球电力消耗量增长了17%,而中国增长了52%,美国只增长了6%,全球电力消耗量增长的57%是中国贡献的。

2016年,中国拿走全球石油的15%份额,全球铁矿石的50%,全球主要大豆出口国出口量的70%。另外中国的高铁、电力也在逐步走向全球!

在全球范围内,决定一个国家福利水平高低的无非两个因素:“蛋糕”的大小和获得的多少。当美国发现做大蛋糕越来越困难时,回头全力阻击越来越近的追击者就是最合理、最现实的选择。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句话:后发国家在追赶的过程中,随着经济体量越来越大,其与守成大国的贸易关系,将从互惠变为冲突。

逻辑已经很清楚,在此消彼长的存量博弈思维下,美国对于中国的阻遏是个必选项。

对此,中国将如何抉择呢?

近年来,无论是领导人的讲话,还是官方的宣言,都多次重复着一句话:

“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

这么诗意而又朦胧的语言,美国人大概率是听不懂的。

其实这话已经把中国的战略意图表述得很清楚了,那就是:在“薅全球羊毛”的顶层设计中,我承认你的优势、尊重你的利益,但好处不能你全占了,我也想分一杯羹,大家有事好商量,但千万别冲动,弄得把锅砸了。

很显然,这对于之前你输我赢、你死我活的大国博弈思维,无疑是个突破。

但关键是,美国人凭什么让渡你利益?如果美国人不接受你这套,那你就是一厢情愿地真做梦了。

中国会怎么做?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前面我们提到过,美国之所以能收取美元“铸币税”,表面看是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其根源则是美国的政治军事强权。

所以中国的整军备武则正是沿着“止戈为武”“以战止战”的传统智慧来部署的。

比如,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收取国外铸币税,这是动了美国的禁脔,但战争之所以还没有到来,还不是因为中国军队枕戈待旦,令美国心存忌惮。

“一带一路“上有强盗土匪,就不做生意了吗?古人尚且知道要请镖局,大英帝国的强大海军为殖民地贸易保驾护航,今天美国霸权的三大基石无非是美军+航空母舰+美元,今后我们也要持剑经商。持剑经商,确保胜利果实,就需要海外根据地,枪杆子里出利益,这话用在这没错!

这便是中国强化军力的另一个现实原因,即构筑中国海外通道和资源产地的安全体系。

除了“武备”,中国也在“文攻”。

通过各种接触与对话,中国在向美国传达自身清晰的意图,避免战略误判。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摈弃你输我赢的零和思维”、“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等“官宣”,都是中国对世界、尤其是对美国西方的政治承诺,而这些承诺背后,依旧是军事经济实力的支撑: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你现在不敢动我,我就利用这个时间窗口全力奔跑。

事实可以看出,中国正在尽全力稳定局面,避免任何一个战略方向的矛盾激化,以防被民粹裹挟、为“政治正确”所绑架,给自己以更大的战略回旋空间。

如果中国能实现这些目标,重新校准全球利益框架,让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渐渐接受自己的逻辑,承认现实,放平心态,那么“和平崛起”将真正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2020年的疫情,中国向世界展示出了强大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

在疫情过程中,大到一个城市,小到一个村、一个小区,中国人的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和老百姓的觉悟都非常值得称道。

就连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发布会上都说道:“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

对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全民封闭”期间除了不能非常自由的外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没有出现生活物资短缺、也没有出现社会动乱。

您要知道这次事件并不是预定好的,而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

试问:如果我们有意识的进行准备和预防,中国能够坚持多久?

由此,我们可以骄傲的说:在这个世界上,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只有中国。

从根本上讲,这些都源于中国的治国体制正在焕发出的巨大优势,中国的举国体制已经让美国、欧洲羡慕不已,我们要办大事,比如大型基建、世界级的体育盛会,航天科技,集中的决策机制很快,效率很高,而欧美国家光国会、议会无数次的开会、辩论、扯皮就拖死了。看看中国的高铁、航天、基建等领域的发展速度,再看看美国的市政建设,肯尼迪国际机场的道路,就知道美国的决策机制与效率有多低。

比过了当今世界的老大的自认为最好的体制之后,别的体制就不用比较了吧。

中美博弈,看似纷繁,但实则因果关系清晰可辨:

首先,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发达国家民众每天优哉游哉,阳光、沙滩、比基尼,滋润得不要不要的,而我们天天累得和狗一样,却只能勉强糊口。这和薅羊毛的全球顶层设计是密不可分的,美国尤其从中分得了最大的利益。然而他们却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没有劳动,就不会有财富产生。人不干活,仅靠体制的运转,最终生成物质,从逻辑上来讲,估计没人能论证得出来。

其次,随着中国的崛起,全球财富流向必将重塑,西方普世价值神话必将破灭。

当前,我们正处于国际、国内大历史周期伟大切换的关口,旧秩序的碎裂声、新秩序的号角声不绝于耳,我们看到的国内国际大调整、大动静、大风浪,不过是新旧秩序转换的副产品。

中美大变局,世界大变局,看似很慢,其实进展远比我们预想来的快。

非常庆幸赶上了这个伟大的时代,得以亲历与民族一起荡气回肠!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是处于一个蜜月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就中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取得良好开局。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之中,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和深化,各种全球性挑战明显增多。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当前中美关系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两国应该而且能够携手努力,共同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记不清到底是从哪里看到的一种观点:所谓国家关系,主要是指政府间关系,尤其涉及介入外交关系的某些人士:领袖人物、政府官员、外交人士,以及非官方的幕僚(主要是学术界人士)和新闻记者。两国间关系越多,相互依赖也就越深。然而不管深到何等程度,两国关系的实际发展总是无法预测的。于是自己也开始思考中美关系的种种现象与其背后的原因。经过在网上进行的有关资料的查找,我对中美关系的现状有了一些了解,并开始思索中美关系的未来。

中美双方始终是一种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斗争的关系。

我国正处于经济相对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我们渴望拥有一个和平的,繁荣的国际环境与经济环境,所以我们真诚地希望能够发展好中美关系,以展开更多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上的合作,以便发展自己。相比之下,美国处于一个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其政府更关心维护国家利益和他的霸主地位,美国现阶段的对华战略方针应该在大体上维持现状,尽量将中国融入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轨道,同时防止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

事实上,美国从来也没有放松对中国的监视,震惊中外的中美撞机事件还令我记忆犹新,但更令我吃惊的是,美国事实上已经多次秘密派遣侦察机侵入我国领海上空进行间谍侦察,这些飞机利用先进的装备,在别国的阻截机达不到的高空飞行,并偷窥我国的重大机密。那架ep-3军事侦察机上竟然安装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监听设备,能够根据监听到的人的声音判断说话人的身份。据说甚至能够分辨出是谁打的喷嚏。

以现实政治的观点来说,不管一国的意识形态如何,只要其国家实力强大,都会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其国家安全的最大化,而中国也不会例外。所以从国家利益至上的角度考虑,中美之间的国家战略是有结构性矛盾的,也就是说中美关系在合作中会有对抗,在竞争中又相互合作,但前提是中美均不打破目前的国际体系,中国也只有在当今的国际体系下才能够和平发展。

展为第一世界,但新加坡国土小,人口也少,这样的成就不算伟大,但当中国能从第三世界发展成第一世界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伟大”。

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篇

中国正处于经济较快发展时期,需要一个和平繁荣的国际经济环境。因此,我们真诚希望发展中美关系,开展更多的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合作,发展自己。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20**年1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进口大型洗衣机和光伏产品分别采取为期4年和3年的全球保障措施,并分别征收最高税率达30%和50%的关税”。

20**年3月23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

20**年4月16日,中兴通讯遭美国商务部开出的“7年禁令”:未来7年内,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出售硬件、软件或技术服务,直到20**年3月13日。

20**年4月25日,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政府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美国三大政府机构司法部、财政部和商务部正对华为展开调查,调查后者是否违反了美国的制裁令,向伊朗出口含有美国技术的产品;华为已经收到来自美国商务部和司法部的行政传票。

中美对待贸易战的态度。

中方态度:中国政府一贯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任何世贸组织成员采取的贸易措施,都应该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在中美利益相互交融日深,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格局下,打贸易战没有前途,没有赢家,只会双输。但不畏惧贸易战,中方会坚定不移威武国家和人民利益。

中美对待贸易战的态度。

美方态度:参考消息网4月24日报道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报道称,在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证实他正考虑访华就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进行磋商之后,中美两国若能重启正式谈判,将标志着双方贸易僵局得以化解。

报道称,美方对华的示好姿态反映出美国政府内部在应对中国问题上仍存分歧,而特朗普正在听取双方意见。

实质就是中美各自国家利益的关系。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冲突是矛盾的根源。

国际分工体系是由各国制造业水平所决定的,是各国实力的真正较量,也是各国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

而美国把制裁大棒打在我国的制造业上。

从中美关系的实质到贸易战的实质。

现在并不是中美贸易最失衡的时期。从图2可以看出。贸易逆差占美国gdp份额在20**年达到最高,百分之六点几。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逆差占美国gdp比重虽然一直在上升,但是最高也就到了2%左右。贸易问题只是美国打压中国的借口。而且美国最近经济形势向好,解决逆差问题也并没有很大的迫切性。梳理一下美国301条款对中国实行惩罚措施的产品,这些中国产品并没有竞争力。

从中美关系的实质到贸易战的实质。

反过来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美国占中国的比例曾经有一段时间,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的几年里一度达到了200%-300%,但那个时候美国并没有对中国进行贸易威胁。20**年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占中国贸易顺差的比例仅仅只达到了50%左右,因此从中国角度来看,中国现在已经广开商路,对美国市场已经没有那么大的依赖。所以,即便有贸易冲突,中国也没有那么害怕了。20**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总值大概5100亿元,只占我国gdp的百分之二点几,因此可以说,现在并不是一个特别严峻的时刻。

从中美关系的实质到贸易战的实质。

从增加值角度来看,中美贸易的“拳头产品”不一样。中国出口产品主要是电子产品、手机、电脑以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儿童玩具、鞋等。其中,前几类加起来已经占到中国出口美国的30%以上。

但美国重点打击的显然不是这些加工贸易品,它怎么会打击自己需要消费的产品呢;它想要的是市场准入,开放其他高附加值产业,是以知识产权保障为前提条件的产品,因此美国此次301也是打着知识产权保护的旗号。

贸易战背后的思考。

制造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不仅是技术创新和扩散所导致的供给增长源泉,而且是创造就业机会所导致的需求增长的载体源泉。

哈佛大学和mit的hausmannetal.(2011)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制造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该部门直接创造了多少经济价值,更体现在它对于国民经济长期增长的驱动作用。

但是今年来,美国的制造业近年来竞争优势加速下降。与之相比,20**年中国夺得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的位置,国务院明确提出20**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达到甚至赶超美国和德国的水平。

美国政治精英开出精算的处方:让渡低端、共享中端、遏制高端。

追根究底——大国博弈——国际地位——中国崛起与美国霸权。

美国。

挑起中国周边事端,给中国制造压力。

从贸易战到技术战,获取市场准入。

直接动武打击叙利亚,左右伊朗局势。

签署《xxx旅行法》。

使用金融制裁手段。

石油美元……。

中国。

全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一带一路”是中国全球化的初始阶段,从区域化到全球化。

互联网+全产业融合。

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

中国原油期货在20**年3月26日于xxx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

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战显然不是如表面上要解决贸易逆差问题,而是要通过经济对立形成对中国经济遏制的绝对优势,尤其要遏制中国在关键科技与技术创新领域的发展潜力,从而在长期经济对立中逐渐消耗中国在经济上的国力,遏制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才是真正的动机。

中美之间的国家战略是有结构性矛盾的,也就是说中美关系在合作中会有对抗,在竞争中又相互合作,但前提是中美均不打破目前的国际体系,中国也只有在当今的国际体系下才能够和平发展。

中美战略竞争关系是在全球化新时代中不同国力发展阶段的两国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不对称性的而非全面性的、具合作潜力而非冲突本质的“新型战略竞争关系”。

在目前的情况下,中美关系呈现的是一个斗而不破的局面。

在过去40年间,中美两国在经济上同属于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里“一个相互连接的船队”,这构成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基础。在这个阶段,中美之间是博弈式的共生的关系,博弈的焦点在美国是否尊重中国主权和能否保持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利益分配。而如今,在美式全球体系走向式微的大背景下,美国不愿再让中国搭船,中美关系正在发生从美式全球化体系的“一个船队同行”向“两条船并行”的质变。从近期看,这种裂变无疑会严重冲击中美关系的稳定。

几十年来,美国对华战略先后经历了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建交后的“接触战略”和新全球化时期的“纳入战略”。如今,美国对华战略正在经历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美国政界精英根据全球格局变化、中美力量消长和美国生态及利益变化的谋定之变,也是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进行了数年大讨论的结果。

斗争与博弈是中美关系的基调。

在今天的美国,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本土集团与跨国集团正在进行激烈的博弈,严重冲击着中美关系的稳定。无论是金融资本,还是产业资本及依附其上的政治精英,都把给中美关系制造麻烦作为打击对手的手段。内政决定外交,美国政客把中国视为战略对手、不断给中国制造危机,就是要以此为手段,塑造全球资本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环境的预期,以保证国际资本源源不断地从中国和世界其他不安全的地区流向美国;同时,要争取把中国逐出原有产业链,为制造业回归美国创造条件。在此基本面下,中美之间发生动荡与风波将成为一种常态。在中美垂直分工的老关系已经疏离,而并行共存的新关系尚未确立的阶段,是中美两国最难相处的时期。

中美关系将进入一段危机频发的“动荡期”。从当下的国家生态看,美国是一个以金融服务业为主的虚拟经济国家,主要靠占有全球资本收益为生,其中最大部分是实体经济国家提供的国家剩余价值。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实体经济国家,是世界实际财富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也为美式全球体系的持续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长期以来,美国对华的基本经济政策是,将中国作为制造国家纳入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但要阻止中国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遏制中国的发展,以维持和确保对美国最为有利的垂直分工体系,从中国榨取更多的利益。然而,由于美式全球体系无法解决国内的利益分配问题,导致美国社会严重的两极分化和政治对立。为迎合本土民众利益,特朗普政府采取包括贸易战在内的各种激进政策,以恢复实业并取悦民心。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发展实业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需要数代人付出巨大的代价。而特朗普要恢复的“美国制造业”,是要扭转近半个世纪美国经济脱实向虚的方向。

中国在经济上将逐步脱美化。

2008年危机爆发后,不断追求美国资本最大化增值的虚拟资本主义的模式难以为继,原有的美式全球化体系虽然可以为美国跨国资本带来巨大利润,却无法解决美国国内产业空心化、失业率上升、国民收入下降、债务不断增加、贫富差距严重、族裔矛盾尖锐等大量经济社会问题。

中美之间,将会因体系裂变与并行体系出现等等,导致形成中美新关系,中美关系裂变的主要原因,一是因美国国内生态分化导致的政治矛盾激化。金融资本控制的全球化美国与产业资本控制的本土化美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推举不同的政治代表、奉行不同的内外政策。存在尖锐矛盾的“两个美国”,都想通过打压中国来获取民众的支持。二是美国为遏制中国的发展,出现了把中国从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中赶出去的认识与行动。美国这么做,不但冲击和破坏了世界现有产业链体系,同时撼动了共存于一个经济体系的中美关系基础,基础的撕裂必然导致中美关系的“裂变”。

可见,中美经济基础的裂变,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将建立起独立于美国之外、与之并行的新体系。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依赖自身完整经济结构和市场、正在进行产业升级的中国,逐步摆脱在原有垂直分工体系下的底层地位,引领主要由一带一路国家构成的泛亚体系,在世界范围与美国主导的泛美体系、德法主导的泛欧体系并立并行。未来的全球图景,将是若干个区域体系共存与并行的世界。中美关系将拥有一个全新的基础。长期来看,中美两个大国并行于世,彼此更容易相互尊重、平等相处。

7月21日,美方单方面挑起事端,突然要求中方关闭驻休斯敦总领事馆;7月24日,中方作出对等反制,通知美方关闭美国驻xxx总领事馆。近来中美关系的确面临很多困难,但这完全是美方一手造成的。在中美关系滑向错误方向的过程中,是美国少数政客一直在疯狂地“踩油门”。他们戴着傲慢与偏见的有色眼镜,裹挟政治私利,绑架国内民意,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美关系的发展绝不能被少数政客带歪节奏、带偏轨道,他们不能代表美国国内的主流民意。

很显然,美国工商学界、地方政府、媒体、民间都传递出很多希望发展中美关系的积极信息。客观冷静的对华认知、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是正道,行得远;傲慢偏见的对华认知、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对华政策是邪路,走不通。正确的道路要守正不移,与时俱进;错误的道路要悬崖勒马,改弦更张。防止中美关系脱轨,需要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中国不会随美方起舞,但也绝不容美方胡来。”霸道行径,中方会坚决回应;理性沟通,中方会积极欢迎。中美双方可依照王毅国务委员在中美智库媒体论坛上致辞的三点建议,激活和开放所有对话渠道、梳理和商定交往的清单、聚焦和展开抗疫合作。作为世界上至关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越是在困难时刻,中美关系越要拨开重重迷雾,尽快重回正确的轨道,发出更多的积极信息,释放更多的正能量。这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顺应世界各国人民对中美双方的普遍期待。

中美之间的关系问题不是简单地非黑即白问题,也不是简单地谁是谁非问题,我们必须要正确地面对两国关系的复杂局面,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两国间的关系。我们要明确中美关系中的“共同利益”是要大于两国间的分歧。近些年,中美之间的摩擦和争论虽然不断,但是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对抗,两国关系总是在经历坎坷之后继续前进,而这种局面的形成正是因为中美两国之间共同利益的存在。在中美关系问题中,虽然美国经常做出一些“无事生非”的试探性举动,但其对待中国的态度却始终“暧昧”,并没有大规模的挑衅事件,这说明美国政府并非“天不怕地不怕”,他们是忌惮中国的。这种忌惮因素中,纵然有中国军事实力、综合国力增强的考虑,更多的则是因为两国间共同利益的存在。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十分清楚两国间的共同利益是要大于分歧的。一旦两国外交关系破裂,爆发大规模的冲突,对双方来说打击都是巨大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共同利益和矛盾分期的存在,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的局面还将长期存在。

当前,虽然美国屡屡对中国做出危险举动,比如,今年美国加快推行“转向亚洲”政策。尽管美方一再声明其亚洲“再平衡”战略不针对中国,不以遏制中国为目的,但美国不仅加紧在中国周边的军事部署,频频与中国邻国进行联合军事演习,而且在南海、钓鱼岛领土争端上言行不一,对中国采取捍卫领土主权的正当行动说三道四。但是两国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却仍是主流。同时,两国之间的贸易交流频繁。今年前十个月中美贸易额同比增长9.1%,而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今年头三个季度就达63亿美元,已超过20**年全年58亿美元的最高纪录。这也再次证明了中美经贸合作的互补互惠、互利共赢本质,说明了当前中美两国之间的复杂和微妙关系。美国也非常清楚如果进一步损害中美关系必将会“得不偿失”,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因此中美关系可能会有摩擦和麻烦,但当前绝不会全面恶化。

二、当前影响中美关系的几个关键因素。

(一)xxx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极为敏感的一个问题,是影响两国关系的最主要问题。近年来中美关系的起伏和风波多都是由xxx问题引起的。首先,对中国来说,xxx问题是原则问题,是关系到中国领土主权和国家统一的大问题,中国在xxx问题上绝不会妥协退让,绝不会向美国低头,绝不会任由美国在xxx问题上为所欲为。其次,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屡屡在xxx问题上制造事端,违背不干涉中国政治的诺言,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给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屡屡蒙上阴影。可以这样说,美国在xxx问题上的表现是极为矛盾的,这种矛盾表现在其既想维持中美关系的稳定,又想通过xxx问题给中国政府施压,并向借此来达到xxx当局的分离和遏制中国的目的,其用心是极为险恶的。美国政府支持台独势力、向台出售武器的行为正是对两国合作关系的挑衅,中国政府不得不进行坚决的斗争,这也致使中美间在此问题上摩擦不断。美国政府的这些举动都是其“中国威胁论”认知在作祟,他们希望和中国建立长期友好的关系,同时又不希望中国过于强大。

(二)中美两种社会形态的差异与对立也是中美关系冲突的一个因素。中国的社会主义和美国的资本主义之间本身是没有直接的冲突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追求的是社会公正、消灭剥削、共同富裕及建立社会保障等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又吸纳了西方资本主义在发展生产力、建立市场经济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但是美国的部分人却抓着两国社会形态的差异不放,片面夸大中美意识形态的冲突因素,并制造中国威胁论。他们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对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极大威胁和挑战,中国的崛起势必危及美国。因此,他们百般阻挠、制造不利于中国的言论,并时不时对中国进行一些“骚扰”,以此来给中国施加压力,逼迫中国朝着其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美国遭遇恐怖袭击事件,特别是近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政府不再把中国作为其头号敌人,转而开始表达出改善中美关系的意愿。美国这种态度的转变,并不是因为其接受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认可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是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本国的发展上。

1

近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表涉华政策演讲,除了恶毒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制度这一“日常操作”外,他在演讲中称对华接触已经失败,甚至扬言将会联合其他国家采取更坚定的行动,迫使中国做出美国想要看到的改变。

如此赤裸裸地公开表态,美方的意图,昭然若揭!

讽刺的是,这一演讲地点在尼克松图书馆。40多年前,尼克松访华是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重要里程碑。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是处于一个蜜月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就中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取得良好开局。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之中,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和深化,各种全球性挑战明显增多。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当前中美关系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两国应该而且能够携手努力,共同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记不清到底是从哪里看到的一种观点:所谓国家关系,主要是指政府间关系,尤其涉及介入外交关系的某些人士:领袖人物、政府官员、外交人士,以及非官方的幕僚(主要是学术界人士)和新闻记者。两国间关系越多,相互依赖也就越深。然而不管深到何等程度,两国关系的实际发展总是无法预测的。于是自己也开始思考中美关系的种种现象与其背后的原因。经过在网上进行的有关资料的查找,我对中美关系的现状有了一些了解,并开始思索中美关系的未来。

中美双方始终是一种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斗争的关系。

我国正处于经济相对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我们渴望拥有一个和平的,繁荣的国际环境与经济环境,所以我们真诚地希望能够发展好中美关系,以展开更多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上的合作,以便发展自己。相比之下,美国处于一个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其政府更关心维护国家利益和他的霸主地位,美国现阶段的对华战略方针应该在大体上维持现状,尽量将中国融入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轨道,同时防止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

事实上,美国从来也没有放松对中国的监视,震惊中外的中美撞机事件还令我记忆犹新,但更令我吃惊的是,美国事实上已经多次秘密派遣侦察机侵入我国领海上空进行间谍侦察,这些飞机利用先进的装备,在别国的阻截机达不到的高空飞行,并偷窥我国的重大机密。那架ep-3军事侦察机上竟然安装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监听设备,能够根据监听到的人的声音判断说话人的身份。据说甚至能够分辨出是谁打的喷嚏。

以现实政治的观点来说,不管一国的意识形态如何,只要其国家实力强大,都会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其国家安全的最大化,而中国也不会例外。所以从国家利益至上的角度考虑,中美之间的国家战略是有结构性矛盾的,也就是说中美关系在合作中会有对抗,在竞争中又相互合作,但前提是中美均不打破目前的国际体系,中国也只有在当今的国际体系下才能够和平发展。

展为第一世界,但新加坡国土小,人口也少,这样的成就不算伟大,但当中国能从第三世界发展成第一世界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伟大”。

当前中美关系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

20**年1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进口大型洗衣机和光伏产品分别采取为期4年和3年的全球保障措施,并分别征收最高税率达30%和50%的关税”。

20**年3月23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

20**年4月16日,中兴通讯遭美国商务部开出的“7年禁令”:未来7年内,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出售硬件、软件或技术服务,直到20**年3月13日。

20**年4月25日,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政府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美国三大政府机构司法部、财政部和商务部正对华为展开调查,调查后者是否违反了美国的制裁令,向伊朗出口含有美国技术的产品;华为已经收到来自美国商务部和司法部的行政传票。

中方态度:中国政府一贯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任何世贸组织成员采取的贸易措施,都应该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在中美利益相互交融日深,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格局下,打贸易战没有前途,没有赢家,只会双输。但不畏惧贸易战,中方会坚定不移威武国家和人民利益。

美方态度:参考消息网4月24日报道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报道称,在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证实他正考虑访华就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进行磋商之后,中美两国若能重启正式谈判,将标志着双方贸易僵局得以化解。

报道称,美方对华的示好姿态反映出美国政府内部在应对中国问题上仍存分歧,而特朗普正在听取双方意见。

实质就是中美各自国家利益的关系。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冲突是矛盾的根源。

国际分工体系是由各国制造业水平所决定的,是各国实力的真正较量,也是各国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

而美国把制裁大棒打在我国的制造业上。

现在并不是中美贸易最失衡的时期。从图2可以看出。贸易逆差占美国gdp份额在20**年达到最高,百分之六点几。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逆差占美国gdp比重虽然一直在上升,但是最高也就到了2%左右。贸易问题只是美国打压中国的借口。而且美国最近经济形势向好,解决逆差问题也并没有很大的迫切性。梳理一下美国301条款对中国实行惩罚措施的产品,这些中国产品并没有竞争力。

反过来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美国占中国的比例曾经有一段时间,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的几年里一度达到了200%-300%,但那个时候美国并没有对中国进行贸易威胁。20**年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占中国贸易顺差的比例仅仅只达到了50%左右,因此从中国角度来看,中国现在已经广开商路,对美国市场已经没有那么大的依赖。所以,即便有贸易冲突,中国也没有那么害怕了。20**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总值大概5100亿元,只占我国gdp的百分之二点几,因此可以说,现在并不是一个特别严峻的时刻。

从增加值角度来看,中美贸易的“拳头产品”不一样。中国出口产品主要是电子产品、手机、电脑以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儿童玩具、鞋等。其中,前几类加起来已经占到中国出口美国的30%以上。

但美国重点打击的显然不是这些加工贸易品,它怎么会打击自己需要消费的产品呢;它想要的是市场准入,开放其他高附加值产业,是以知识产权保障为前提条件的产品,因此美国此次301也是打着知识产权保护的旗号。

制造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不仅是技术创新和扩散所导致的供给增长源泉,而且是创造就业机会所导致的需求增长的载体源泉。

哈佛大学和mit的hausmannetal.(2011)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制造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该部门直接创造了多少经济价值,更体现在它对于国民经济长期增长的驱动作用。

但是今年来,美国的制造业近年来竞争优势加速下降。与之相比,20**年中国夺得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的位置,国务院明确提出20**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达到甚至赶超美国和德国的水平。

美国政治精英开出精算的处方:让渡低端、共享中端、遏制高端。

追根究底——大国博弈——国际地位——中国崛起与美国霸权。

美国。

挑起中国周边事端,给中国制造压力。

从贸易战到技术战,获取市场准入。

直接动武打击叙利亚,左右伊朗局势。

签署《xxx旅行法》。

使用金融制裁手段。

石油美元……。

中国。

全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一带一路”是中国全球化的初始阶段,从区域化到全球化。

互联网+全产业融合。

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

中国原油期货在20**年3月26日于xxx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

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战显然不是如表面上要解决贸易逆差问题,而是要通过经济对立形成对中国经济遏制的绝对优势,尤其要遏制中国在关键科技与技术创新领域的发展潜力,从而在长期经济对立中逐渐消耗中国在经济上的国力,遏制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才是真正的动机。

中美之间的国家战略是有结构性矛盾的,也就是说中美关系在合作中会有对抗,在竞争中又相互合作,但前提是中美均不打破目前的国际体系,中国也只有在当今的国际体系下才能够和平发展。

中美战略竞争关系是在全球化新时代中不同国力发展阶段的两国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不对称性的而非全面性的、具合作潜力而非冲突本质的“新型战略竞争关系”。

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中国的外部关系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新的挑战。尤其是金融危机的阴影还在继续笼罩着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同时国际局势也处于一个风云变幻中并产生了新的挑战。中国如何正确认识以及如何处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尤其是正确处理中美关系,认识到中国和美国新型大国关系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随着6月7日和8日,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的安纳伯格庄园会晤的进行,中美关系再一次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以此从新起点下的习奥庄园会晤为出发点去看当前中美关系发展的新形势,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既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现状的,又符合国际形势的政策和战略就显得十分的有必要了。要知道,正如媒体所说:“伴随着中国、美国两国元首的“庄园会晤”的落幕,怎样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条会晤的主线变得更加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