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思想汇报>生态环境汇报(热门17篇)

生态环境汇报(热门17篇)

作者:JQ文豪

范文范本可以提供给我们许多语言表达和思路拓展的启示。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近期生态环境工作汇报

针对我赤壁市依山傍水独有的自然环境特点,按照国家和市政府要求,确保无重大破坏生态环境事件发生,对规划区工业排放、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做到全面规划因地制宜,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要求,维护施工地域内的自然环境和居民清洁适宜的生活、工作环境、化害为利,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确保规划区内无重大破坏生态环境事件发生。概况陈述如下:

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施工污染和扰民、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保护城市优美环境。

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进场后主动与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机构建立联系,了解地方环保法规,了解对土建施工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签订有关协议,制定报审具体办法。结合设计文件和工程实际,及时提出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方案,按批准后的文件组织实施。严格履行合同中对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方面的承诺,确保无重大破坏生态环境事件发生,任何时候都接受地方政府环保机构工作人员的检查,执行其对环保水保工作的要求。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与当地政府联合协调。控制施工污染,减少粉尘及噪音污染,为生态平衡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体系。

成立以项目经理任组长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配备一定量的环保实施和技术人员,认真学习环保知识,共同搞好环保工作。

2、制定防止和减轻污水、大气污染措施。

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不得排入农田、耕地、饮用水源和灌溉渠道;清理场地废料和处理土石方工程的弃方,不影响排灌系统和农田水利的安全。

(1)保护环境卫生,尽量保护原有植被。

(2)种植草木将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在临时住房周围及临时便道两侧,进行植树、种草、美化环境。

4、开工前对全体职工进行环保知识教育,环境保护技术措施、技术交底,加强环保意识和以明确环保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主动地参与环保工作,自觉遵守国家和当地环保各项规章制度。

5、项目经理部建立环保管理工作机构,制定环保工作计划和措施,自觉接受环保部门、地方政府对工地环保工作的监督、检查。

6、开工前应认真对沿线地上、地下的管道、线缆和排水设施、构造物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制作警示牌标定出位置及走向,以便进行必要的保护。

7、在距居民区较近的.区域施工中尽可能避免夜间施工,

处理好与地方及当地居民之间的矛盾,建立友好的睦邻关系,防止噪声挠民的发生。

8、工程竣工后应对临时用地部分进行处理,对占用农田的临时用地必须进行复耕还田处理,其余山地及坡地进行绿化,保持原来的自然景观。

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汇报

我乡认真开展排查整治工作,特别是全面清理乱圈乱占国有、集体土地,清理乱挖荒山荒地、林地、草场和毁林开荒、非法采矿等违法行为;全面清理未经批准或者骗取审批擅自改变耕地用途等违法行为。经定期排查,未发现乱圈乱占国有、集体土地,乱挖荒山荒地、林地、草场和毁林开荒、非法采矿等违法行为;无未经批准或者骗取审批擅自改变耕地用途等违法行为。

为切实改善河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落实水环境治理责任,建立“河长制”,进一步明确乡上各责任人和各村各单位职责,落实各项河管理措施;严格执行河道采砂规划、实施方案和河道采砂许可制度;协助开展非法采砂治理,整顿河库采砂秩序,对无证采砂、超许可采量、超许可采区范围、超许可时间采砂等非法采砂行为予以严厉打击;拆除河流水域滩地违法修建的构筑物、建筑物,清除违法种植;强化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防止弃渣进入河道,及时恢复种植。加强河流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清理整治侵占破坏岸线行为,恢复河流水域岸线生态功能,加大巡河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专项检查工作,建立台账管理,逐步规范登记与设置同意制度,开展监督性监测及监督检查,无河道乱圈乱占、乱搭乱建、倾倒渣土等行,及时制止了非法采砂行为。

为让我乡交通通行顺畅,特别是国道317线,针对主要交通道路、村内聚居区各种车辆乱停乱放,影响群众通行的问题,我乡每周开展1次车辆乱停乱放专项整治行动。认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加强教育,提升效果。针对乱停乱放现象,本着以教育宣传为主,“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原则,及时提醒驾驶员驶离。严格整治,清理乱停乱放,还路予民。活动开展以来,切实改善了乡境内国道317路段的道路面的`通行。

我乡定期对公路沿线杂物乱堆乱放、损毁路面、桥涵设施、路肩、路边沟、边坡及隔墙护栏现象和拆卸损坏公路波形护栏、破坏交通标示标牌行为进行排查清理,未发现相关现象和行为。组织各村干部、党员等集中开展了道路沿线有碍植被、栏杆等清理,以排水沟和防护栏为界,不存在侵占公路影响交通的花椒、苹果等植物。

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汇报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环保工作的精神,按照街道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创造整洁、优美的社区环境,切实改善社区的环境质量,保护居民的身心与健康,本社区以绿化社区、美化社区、亮化社区为工作目标,努力营造人居环境,开展了以下一系列的环保工作。

年初,社区成立了以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由副主任分管,环保联络员具体落实,环保义务监督员组成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小组。我们在认真制定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定期与不定期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专题会、环保志愿者座谈会、居民代表意见征询会,努力使社区生态环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社区组建了一支20余人的环保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队伍原作用。以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为契机,创造优美居住环境,建立健全环保管理体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努力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今年共出黑板报12期,宣传窗4期,印制生态环境宣传资料1000余份,悬挂横幅6条。组织志愿者对辖区垃圾“死角”、野广告、白色污染进行督促整改9次。环保工作做到常抓不懈并加强对清洁工的考勤,实行每月定期与不定期的考核制度、奖罚分明,职责到人,保证小区环境的整洁。

自四月起,我们每季度开展一次环境污染的排摸工作,每排摸到一家新增的就填写1张《浒山街道污染源排摸记录表》,在开展再次排摸工作的同时,对已排摸到的对象进行日常监督工作,并现场填写《浒山街道环境保护现场监督情况记录表》,根据污染程度,污染较重的每月1次,污染一般的每季度1次,污染较轻的酌情进行监督,并按时上报。在百日环境整治行动中,我们共排摸污染源单位5家,排摸出影响居住环境行业的单位2家,并提出了整改意见,为下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用天真浪漫的“环保绘画大赛”环保行动,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

近期生态环境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城东区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决落实省、市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决策、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以“大气污染治理”、“国省道交通沿线和旅游景区及周边环境整治”、“创模”、“创森”等重点工作为抓手,不断加大治污减排力度,全区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以各项环保法律法规为依据,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集中整治重点污染行业和重点区域的环境违法行为,充分发挥“环保110”投诉热线作用,及时受理群众投诉和信访,按照有案必查,有查必有果的原则,妥善处理131起污染举报案件。严格按照政府《关于“十二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及强化管理工作的通知》和省林业厅《关于青海省“十二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加强林木采伐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至今未出现超额采伐现象。林地变更登记及时,各项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审查率100%,各项审批规范,基础档案完善。

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加大违法建设打击力度,截至目前,拆除违法建设143户、3.82万平方米,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违法建设泛滥的势头,为项目实施创造了良好环境。每年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创模宣传日”、创建“绿色学校”等活动,通过设立宣传咨询点,发放环保知识手册,现场办公受理污染投诉等方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水、气、声等污染防治法》等,组织学校学生、社区群众开展“废弃物手工大赛”、“环保书画展”等主题活动,并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了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让环保走进校园、走进企业和群众生活,使环保行动落实到学校、社区和家庭,全区上下人人关心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氛围日渐浓郁。

2014年,全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点工程共9项,总投资2560万元,其中包括湟中南路西侧游园等绿地景观提升改造,青藏花园南北门、湟中南路东侧等绿地及花街建设,路家庄、友谊、林家崖新村绿化,南北两山生态区补植补栽、煤改气项目等。截止8月底,已完工8项,累计完成投资1866.3万元。今年我区共完成计划内外燃煤锅炉整治任务74家81台107.95蒸吨,已落实“煤改气”专项补助资金1078.3万元,切实减轻了困难群众的经济压力,将市委、市政府的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到了实处。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对建设项目实施分类管理,认真做好审批工作,严格把关,对8个建设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审(青海金达莱商务宾馆建设项目、青海健翔熠鑫酒店、联合佳缘居住小区建设项目、青藏高原清真牛羊肉系列精深加工制品生产线建设项目、西宁庆康骨科门诊部建设项目、青海成明年产6000吨钢结构加工生产项目、青海金沙滩矿砂设备制造加工4320台生产加工项目、青海振兴实业有限公司铝包木门窗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同时,开展了“三同时”执行情况专项检查,验收1家(青海振兴实业有限公司铝包木门窗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确保辖区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

我区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以大气及水污染防治日常环境监察为抓手,深入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3个重点执法检查,对重点污染源进行每月不少于一次,一般污染源每季不少于一次的日常监察,同时将环境监察与“环保110”投诉相结合、与建设项目“三同时”监察相结合、与排污费征收工作相结合,使各项环境监察工作有机整合,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不断健全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机制,制定完善了《西宁市城东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区、镇(办)、企业三级环境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全面提升环境监管效能,为维护辖区环境安全和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执法保障,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常态化的重要任务,完善组织机构,建立长效机制,纳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

根据市环保局下达的总量控制计划,制定下发了《城东区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分解计划和实施方案》,将指标分解到排污单位,并对排污单位实施量化管理,建立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增减项目原始台帐,定期对其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排污单位采取防污减排措施,确保总量控制,从源头抓起,通过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举措,今年我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均在控制指标范围内;结合八部委《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生活专项整治活动》,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关停。并从政策咨询、手续办理、资金申报等方面强化跟踪服务,积极支持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改造项目,先后实施了青海新型建材厂新能源技术及产品应用项目,青海百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沼气发电项目,促进企业实现绿色发展。

资金投入。去年以来,我区累计投入大气污染防治资金2000余万元,购置了机械化清扫车等环卫清扫设备,硬化了重点扬尘污染道路,购置了覆盖滤网、整改了辖区内管网覆盖到位的燃煤锅炉,基本改造完成辖区内餐饮单位煤油烟污染,提高绿化覆盖率,包括湟中南路、青藏花园、路家庄、友谊、林家崖等绿化及南北两山生态区补植补栽,有效消除了一些大气环境污染源,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施工工地扬尘控制。按照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治理“五个100%”要求,对辖区拆迁工地24家,建筑工地108家进行了拉网式的反复检查,要求每个工地交压保证金100万元,对达到“五个百分百”要求的,允许其开复工,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坚决关门整治,并对已开复工的96家建筑工地进行了专项整治和规范。

道路扬尘管控。组建了3个渣土挖运公司(正源、银海、东盛),要求所有渣土运输车辆安装gps装置,实现渣土挖运集中管理。设立南山路、互助路、宁互路3个固定及流动车辆检查点,从源头控制渣土车辆覆盖情况、是否带泥上路、有无准运证、是否超载等行为,累计处罚违规车辆3500余台;我区现有17台洒水车,4台喷雾车,统一由环卫公司管理,分别对辖区33条道路进行喷雾、洒水降尘。划分路段编排安排扫路王与清扫员配合进行大清扫,每日结合气候变化安排喷雾、洒水车进行喷洒作业,按计划增减喷洒频次。重点加大果洛路、湟中路、互助路、南山东路等路段的洒水频次。每日每台平均洒水频次为7次,每日平均洒水量为1315吨,共有5个取水点(南山路、滨河路、八一路、互助路、德令哈路)。

企业、煤场扬尘治理。根据市政府安排,我区不保留和设置堆煤场所。我们对不符合大气环境污染管理规定,缺乏必要硬件设施的9家露天煤场、2家弃土场、5家中小企业实施了关停或限期关停。目前,我区二级煤炭销售网点正在建设。

煤改气、餐饮业治理工作。今年我区共完成计划内外燃煤锅炉整治任务74家81台107.95蒸吨,已落实“煤改气”专项补助资金1078.3万元;完成餐饮业305家餐饮单位煤(油)烟整治,为积极进行整改和存在整改资金困难的100家个体餐饮单位争取专项补助资金12万元,切实减轻了困难群众的经济压力,将市委、市政府的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到了实处。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1-9月份,城东区空气质量基本以优、良为主,东区在四区中排名1月份为第三,其余8个月中5个月排第一、3个月排第二,空气质量排名逐月攀升。

针对乱排乱放现象,按照“水质达标、河面清洁、河岸绿化”的工作目标,制定了《2014年度湟水河流域(城东段)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西宁市城东区河道“河长制”管理工作制度》和《湟水河流域(城东段)排污情况巡查制度》,组织人员每周对湟水河五一桥至小峡口段河道巡查一次,拆除了湟水河沿岸拥军巷绿化带两侧搭建的2座临时旱厕,取缔了育才小学南侧、湟水河岸北侧2个私设的违法排污口。对湟水河流域(城东段)、沙塘川流域涉水企业的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方式等情况进行了检查,共检查涉水企业14家,涉及排污口16个。针对5家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的企业,限期完成整改,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投资1000余万元实施了王家庄防洪渠改造、沙塘川河治理及四边绿化、沿街景观建设、小区游园等工程。其中中庄渠改造项目是湟水河流域(西宁段)综合治理的组成部分,区政府投资260万元妥善解决了13户被拆迁户的安置问题,配合市湟管委全面完成了河道清淤、环境整治、地下排污、绿化改造、景观建设等工作。

进行了2012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续建,朱家庄村、韵家口村、泮子山村、傅家寨村一期生活污水管网工程完工并通过市级、省级验收,傅家寨新村二期因年内不能实施,其生活污水管网工程亦无法施工,区政府已报请省、市环保部门调整项目,目前正在等待批复下达。

按照《西宁市国省道交通沿线和旅游景区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要求,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完成宁互高速公路两侧景观整治、辖区破损路面修补及破损楼体墙体的粉饰美化和街道绿化补植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组织公安、城管、工商等部门,对马步芳公馆周边、东关清真大寺周边乱摆摊设点、无证经营、沿街乞讨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景区环境已大为改观。

在新村建设中,先后落实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9村人饮安全工程、6村道路硬化和绿化、友谊村新型农村社区项目、泮子山村“三集中”建设项目、团结村300户节能示范项目等惠农政策,落实专项资金1.2亿元,有力地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建设。

目前,全区15个行政村城市化住房建设已推进到14个村。城市化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卫生保洁员和保洁设施配置齐全,村庄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已初具规模,村庄产生的生活垃圾均能够日产日清,村民居住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一)大气环境质量形势依然严峻。辖区建筑工地、拆迁工地多,仍有部分建筑工地达不到扬尘污染治理“5个100%”要求;个别道路清洁洒水频次不足,道路扬尘污染问题依然存在;渣土车辆绕行逃避检查的情况比较突出,黄标车限行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惩戒措施;城乡周边地区燃煤面源污染还十分突出。

继续深入开展“煤改气”、餐饮业煤(油)烟治理等污染整治工作,控制烟尘、油烟、异味等污染,削减工业废气和粉尘污染,加强对道路扬尘和建筑施工扬尘的监管,严禁焚烧垃圾、枯枝落叶、农作物秸秆,从源头控制大气污染,同时,坚决关停取缔各类污染型中小企业,并加强监管,防止死灰复燃,确保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60%以上。

全力抓好湟水河(城东段)水污染防治工作。按照“全测控、全收集、全处理”的整治工作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完成辖区26条未划分功能区小河流、沟、渠的综合治理;积极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实现城区排水系统雨污分流全覆盖。

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把项目准入关,坚持关口前移,针对重点行业、敏感区域和敏感项目,集中力量抓好项目验收的管理,建立健全环保验收全过程管理制度。

全方位落实“三同时”等各项环境监管制度,进一步健全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机制。对环保设施不能与生产设施同步运行的项目,决不允许试生产。建立健全现场督查机制,全面扭转“重审批轻监管”的局面。

一是继续增强环保“110”投诉举报热线服务效能,扎实做好环境污染投诉和环境信访工作,切实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着落。

二是精心组织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集中解决一批影响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三是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开展环境应急演练,提高防止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落实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有效遏制农村垃圾、污水、秸秆、畜禽粪便等多方面的污染,统筹解决好农村生活面源、工业等层面的环境问题,通过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整合部门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形成齐抓共管的农村环保工作机制。

大力宣传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先进典型,加大违法排污单位的曝光力度。继续充分发挥报刊、宣传册和公益广告的作用,开展环保法律法规、环境科学知识的系统宣传,使环境保护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和社会行为。以社区和学校为重点,深入开展绿色创建活动,让绿色、低碳消费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保护环境的新格局。

近期生态环境工作汇报

1、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科学使用和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对保护章江水源水质至关重要。我局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户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如使用复合肥、生物有机肥,降低化肥用量,提高有机肥使用量,限制使用碳酸氢铵氮。全县水田单位公顷化肥平均施用量由20xx年前的283公斤/公顷下降到目前的273公斤/公顷。

2、严禁秸秆焚烧,加强秸秆还田利用。每年夏秋两熟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加强了行政执法力度,有效地遏止了秸秆焚烧的蔓延。今年夏秋两熟秸秆还田面积达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有效地减少了秸秆对环境的污染。

3、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近年来,我局把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作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工作来抓,积极申报、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先后有县科达农庄、鑫业种猪场、亿品林牧生态园、盛发养猪场、宏大养猪场实施了该项目的改造,同时通过开展清洁生产行动,制定《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科学划分禁养区、适养区、可养区,推进沼气池建设,大力推广运用“猪-沼-果(渔、林)”和“发酵床养猪”等生态养殖模式,各主要养殖场都建起了沉淀池或沼气池,粪便污水大部分进入了沼气池,产完沼气后再进入农田、果园做肥料,大大提高了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据调查,20xx年我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2%。

4、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我县无公害等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发展迅速,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认证基地面积达到8000多亩。全县已经获得认证农产品1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9个,绿色食品1个。通过认证建设,有效地推动了农业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控制了农业化学投入品用量,保护和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5、农村能源建设。本年度新建沼气池任务数600户,实际全年完成850户,完成率141.67%。具体措施:

一是及时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加强了领导;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积极性;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保证建池的进度和沼气质量,提高沼气综合利用率;

四是争项目争资金,给予新建沼气户每户补助1200元,并及时足额补助到农户;

五是大力推广新材料新工艺,促进沼气发展。

6、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工作。6月底完成全县各乡镇基本情况调查工作。完成了土壤采样377个,涉及11个乡镇73个村。采取的措施:

一是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

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工作。

1、部分规模养殖场(户)污染治理设施不够完善或治污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散养户很大一部分没有污染处理设施,直接排放至农田水塘。

2、部分养殖场(户)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循环农业和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意识浅薄。

3、滥施农药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发展,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对病虫监测工作的需求日益迫切,但由于专项经费不足和技术人员不足,区域站工作不能正常运行,农作物病虫监测工作跟不上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导致农村滥施农药,影响到饮用水安全。

1、实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项目。通过典型带动我县规模养殖场(户)的污染治理能力。对达不到排放标准的养殖场(户),向其下达养殖污染整治告知书,并与其签定限期治理责任书,养殖场(户)必须在限定期内搞好治理。对逾期不整治的,则依法取缔。

2、加强畜禽清洁生产行动的宣传力度。利用送科技下乡、畜牧科技人员进场入户、技术讲座等活动,加强对养殖场(户)的宣传和指导,增强养殖污染治理与综合利用的自觉性,提高清洁生产和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电视、标语等宣传媒体,加大畜禽清洁生产意义的宣传,使清洁生产观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强化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力量,共同监督养殖场(户)自觉遵守环保要求,全力推进畜禽清洁生产。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上级部门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和技术力量的支撑,以确保今后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文档为doc格式。

近期生态环境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工业企业节能降耗,促进工业经济与能源消费及环境的协调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近年来,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环境保护工作相关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职责,不断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分解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将环保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

一是开展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把企业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等也作为帮扶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推进我县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二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强化工业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加快淘汰落后生产线,积极推行企业清洁生产。

三是以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为着力点,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存量和管理节能,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推进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四是加快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广节电、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积极发展沼气、余热利用、工业固废利用等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一是认真做好全县工业企业节能安排,及时通报淘汰落后情况并做好相关协调工作。统计、环保、电力等部门依据相关法规严格履行了本部门职责,积极配合节能工作。

二是按照目标任务要求,加强督查,对工作进展缓慢、未完成节能计划的企业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完成任务较好的企业,通过争取国家、省、市补助资金给予积极扶持;对持续高耗能的企业,限期整改。

在对全县工业企业用能和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多次认真调查测算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制定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安排意见、评价考核实施方案,通过不断完善和规范管理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开展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和定期公布通报能耗指标完成情况,强化基础管理等手段,有效促进了工业企业的节能工作,确保了全县工业节能降耗指标按既定目标稳步推进。

一是狠抓产业结构优化,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在抓住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机遇期的同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准入政策,严禁高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

二是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先后启动实施康源油脂、九州科技退城入园;翰林茶业绿茶加工技改、巴山牧业创意产业园、山霸王银耳产业园一期、百花棉业技改、深山农业魔芋加工技改、科宏实业茶叶加工技改等重点项目,进一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工作工作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我县生态环境优良,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缺乏足够认识,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企业环保法制观念不强,重发展、轻环保,特别是在项目环评,备案等前期手续办理上缺乏足够认识,一些工业企业环评手续不齐就开工建设。

近年来,我县节能减排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生产环境和环保意识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但由于我县工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部分企业融资困难,实施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应用节能新工艺和新产品的能力差,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和推广应用节能产品受到制约。加之,淘汰落后产能补助和引导资金较少,与节能工作任务还不匹配。

我县现阶段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经济的'高速增长为节能减排带来了巨大压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较大,部分企业管理粗放,生产设备落后,能耗较高。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安排部署,进一步深化认识,增添措施,持续推动工业经济与生态环保协调发展。一是强化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组织领导。切实把工业节能降碳、建设节约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两手抓、两促进。二是进一步加大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结合我县实际,加强行业准入管理,坚决遏制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从严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高耗能高耗水工艺、设备和产品。

进一步加大淘汰力度,对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耗水工艺、设备和产品逐步强制淘汰。三是加强生态环保工作宣传工作。组织参与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协调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工业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宣传先进典型,普及节能知识和方法,积极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生态环境建设情况汇报

根据《生态环境治理年工作要点》的文件精神和任务分工,我局主要承担支持和指导我钨行业龙头企业钨业、钨业开展采矿、选矿、冶炼及精深加工的清洁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任务。现在两家企业都被省科技厅列为全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探采选矿环节。为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公司树立了保护性开采的主导思想,按照“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思路,科学开发矿产资源,坚决杜绝采富弃贫、采易弃难,在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被国土资源部评选为“首届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矿山企业”。公司投入数亿元对这些矿山进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工艺流程技术改造,兴建了淘锡坑钨矿废水和尾砂处理二合一工程、两大尾矿库及深加工工业区废水处理站和废水综合净化工程,通过积极实施井下低品位资源综合回收、精选厂、尾砂干排等重大技改和清洁生产项目,不仅解决了老国矿历史遗留的环境治理问题,而且实现了主矿种与伴生矿种的同步高效开发回收与综合利用,矿山采选废水和生活废水等三废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排放要求。国土资源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名单,省共有9座矿山入选,公司下属淘锡坑钨矿、新安子钨锡矿两座矿山名列其中。

(2)冶炼环节。公司以技术进步为依托,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通过运用“黑白钨精矿分解”、“离子交换新工艺”及“氨回收及脱氨转化”、“氨尾气回收利用的方法和系统”和“一种钨冶炼离子交换工艺废水的综合净化方法”等技术工艺和专利,使氨回收率大于95%,废水中砷、磷、氨氮、cod、ph值等污染因子稳定达标排放,生产每吨仲钨酸铵的碱单耗为800吨、用水量为70吨、氨氮排放指标为7—10mgl,均大大优于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应。

(3)深加工环节。由于深加工工厂主要污染物来源于钨冶炼过程,主要污染物有废水、废弃物、废渣、烟尘、噪声等。为最大限度地控制污染源,公司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对深加工厂区进行环境整治,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首先进行汇集,使部分废水用于锅炉水膜除尘,使烟尘和二氧化硫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达到了“以废治废”的效果。

(4)废水中钨资源回收。为进一步回收废水中的钨资源,公司自主研发出《废水中低浓度钨回收技术》,使钨冶炼总回收率提高了0.3%。这不仅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

(5)废钨综合利用。利用废钨综合利用技术,不但可以处理仲钨酸铵和氧化钨废料,还可以处理氧化后的钨粉和碳化钨粉以及钨的硬质合金生产废料,从而进一步提高回收率,具有重大的工业价值,并实现了钨冶炼不合格品的清洁生产,可以使钨冶炼生产现场更好管理,此外,还可以降低不合格产品的回收成品,减少能耗。

(6)落实安全环保工作责任,建立健全了安全和环保专门机构和管理制度,制定了安全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面落实建设项目安全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所有新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均严格按照国家关于“三同时”的要求进行施工建设。近几年来,公司先后投资逾亿元对各矿山和深加工厂区进行环境整治,兴建了淘锡坑钨矿废水和尾砂处理二合一工程、新安子尾矿库、大余石雷尾矿库以及深加工工业区综合废水处理站和河道治理工程等,已实现矿山采选废水和公司冶炼废水中的ph值、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氨氮、总铜、总铅、总锌、总镉、总砷和总镍等污染物指标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要求,极大改善了企业周边环境,保护了职工和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积极承担了社会责任。公司本部深加工生产线则加强了防火、防爆智能监控、处置系统的建设,公司基础设施及安全环保设施日趋完善,一个和谐、快速发展的“钨业”业已成形。

(7)大力发展矿业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强矿山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研究,积极探索废石、尾矿、废水、废气中有价元素的回收利用途径,成功实现对工艺中产生的氨混合气体和部分废水的循环利用,节约了资源。

(8)积极探索节能降耗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途径,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一直以来,公司在加紧污染治理的同时,也逐步依靠科技,采用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开发了多项钨冶炼及深加工的新工艺、新装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白(黑)钨矿洁净高效制取超高性能钨粉体成套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白钨矿高效、洁净制取超高性能钨粉体的工业化生产,采用该技术后,公司冶炼钨渣中的wo3含量由2.5%下降至1%以下,还减少了片碱用量和冶炼废水的排放量,同时,废水处理盐酸用量也相应减少,每年可节约资金数百万元,使公司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目前,在清洁生产审核的基础上,公司对钨冶炼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的改进和冶炼废水回用处理开展了离子交换、电渗析、反渗透等三项的实验工作,为公司生产废水全部回收利用在技术可行性方面奠定了基础。

(1)进一步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产品研发项目的投入,在人力和财力上给予优先保障。投资引进新型节能设备,建设废物、废气、废水处理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

(2)在耗电量较大的粉末厂新建氢气回收系统、在耗电设备上研发出新型节能降耗产品。自主研发的“一种高温碳化炉”等节能产品获国家实用新型四项专利、两项省科技成果,在新建成投入生产的硬质合金厂大力推广使用节能减排设施、工艺技术。

(3)在废水方面,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对原有的废水处理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建设了重金属废水处理和氨氮废水处理2套独立的处理系统。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采用氧化+两级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处理系统采用多级吹脱+氨回收处理,2套处理设施在确保废水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同时,大大减少了重金属和氨氮的排放。

(4)在废气方面,结晶氨气采用冷凝回收的方法,将氨气冷凝至15%浓度的氨水回用至生产线;对锅炉进行了升级改造,燃料由煤变为生物质,实现了二氧化硫的零排放。

(5)加大节能产品研发力度。公司近年来围绕节能降耗目标,投入资金加大对耗电设备保温节电的研究开发力度,自主研发的“一种高温碳化炉”、“一种粉末金属钨冶金炉内保温层”、“全自动立式中频碳化”、“全自动高温四管还炉”等四项节能产品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汇报

20xx年xx乡紧紧围绕县委“三大目标”,充分利用乔木快速通道贯通、小企业创业园区落户和天街打造的区位优势,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突出项目建设,强力推进产城互动,倾力打造县城后花园。

近年来,xx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保护青山绿水、构建生态xx”的理念,把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改变农村面貌、革除农民生活陋习的有力抓手,精心规划,加大投入,强力实施,全乡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xx乡位于xx县城以东3公里处,幅员面积80.8平方公里,有耕地10118亩,林地11万亩,退耕还林10761.8亩,辖6个行政村1个社区,42个农业合作社,2095户,总人口7318人。全乡平均海拔1056米,高山村海拔1200米,河坝村海拔780米,境内农户经济收入主要以生猪、土鸡、食用菌为主,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850元。

我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专门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全面协调、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工作,确保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同时,健全村(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组织网络,制定了创建目标和计划,为建设生态和谐xx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我乡以提高村民生态道德修养为目标,扎实抓好村民素质教育,努力营造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的社会氛围。一是抓好村民生态文明道德宣传教育。抓住《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月、“爱国卫生宣传月”等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宣传、公益活动;二是利用村级文化活动室开办知识讲座,进行宣传教育;三是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四是制作公益广告、墙体广告、路牌广告进行宣传;五是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着力提高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道德素养。通过形势多样的宣传教育,让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使广大村民懂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

一是精选载体,加大投入,全力推进生态文明村创建。我乡把生态文明村创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以村庄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和文化建设为主的“六化”工程为重点,先后完成遥林村、三盘村的道路硬化工程,修砌场镇排水管网,完成村庄绿化面积6000平方米,安装路灯20盏,新建农民健身广场1处,建成农家书屋7处,建成青锋村、三盘村生态文明村2个,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二是移风易俗,倡树新风,培养健康向上的道德文明。我乡以改善村风、民俗、生活习惯为重点,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倡导社会道德新风尚。利用庆“三八”、“五一”等节庆活动,评选表彰“最美xx人”“、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及“四德”标兵等先进典型。目前,受表彰“文明家庭”比例达到25%,与此同时,利用农村赶集等人流集中的时机,积极开展“新农村新生活”教育培训及“四下乡”活动,逐步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培育科学文明健康的新生活。我乡还发挥民间文艺团体的作用,组建了万年舞狮队等群众文艺组织,常年活跃在农村一线,规划建设了三盘村文化广场,组织了50余人的农民广场舞健身队伍,实现了农村文化活动的经常化。

三是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建成乔木快速通道沿线1000亩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促进农民增收。按照“长期抓银杏,短期主攻茶、菜、林”的产业发展思路。一是盘活存量,做好生态茶园管护,对现有的1万余亩茶叶进行精心管护,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围绕xx七佛贡茶品牌,加大xx万亩茶叶基地乡宣传推介力度,努力将金川茶叶合作社争创为省级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对现有茶园的管护和茶叶的包装,将蜡烛台200亩茶叶基地建成测土配方施肥、黄板治虫的`生态有机茶叶示范园,促进茶叶产业不断上档升级,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二是做大做强县城“菜篮子”基地。重点抓好花园社区大棚蔬菜产业管理提升。进一步完善大棚蔬菜基地道路、水系、堡坎、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引进广元市资博公司,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对现有大棚进行流转,引进川农大教授现场跟踪指导,进一步优化蔬菜种植品种,实施土壤改良,提升蔬菜种植技术,增大蔬菜产量,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业效益,努力将大棚蔬菜基地建设为绿色蔬菜基地,保证xx县城新鲜蔬菜供应。合理有效利用资源,抓好森林蔬菜产业的发展。上半年重点抓好遥林村袋料香菇、弓家河村椴木木耳产业发展,下半年着力打造三盘村果蔬产业园,上半年新发展袋料香菇200万袋、袋料木耳20万袋,椴木木耳10万棒,促进农民短期致富。三是大力发展银杏风景林产业。对已栽植的银杏树加强了管护,全乡人均栽植银杏树达到50株以上,促进了群众长远增收。五是适度发展生态畜牧业,鼓励生猪、土鸡、大耳羊、大鲵等传统和特色养殖业发展,培养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大户20户,年出栏土鸡1000只以上的大户8户。

四是围绕服务县城,发展生态旅游业。结合县城aaaa级景区创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家梁“天街”,启动天街道路建设,发展10家星级农家乐,配套完善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设施建设,提高接待游客能力,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生态旅游观景点。利用xx地处城郊和现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社区向家院、赵家院和青锋村洞子口新发展农家乐10家。

五是抓好干部群众思想教育,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示范乡。狠抓干部爱民教育、党员党性教育、群众十好教育,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倡导全乡干部群众做文明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大力营造产业文化、廉政文化、诚信文化、感恩文化氛围,抓好文明单位细胞建设,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示范乡。

六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20xx年乡党委政府承诺为民办10件实事。

1、倾力做好协调服务,全面完成小企业园区续建工程,确保园区企业顺利投产。

2、完成“天街”项目征地拆迁,启动“天街”建设,新发展星级农家乐3家。

3、建成三盘村500亩欧洲脆红李果蔬产业园区。

4、进一步规范提升大棚蔬菜基地种植效益,争创绿色蔬菜基地。

5、大力实施银杏富民工程,加强银杏树后期管护。努力发展特色产业,制定到户产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茶叶、魔芋、食用菌、畜禽养殖等产业大户50户。

6、完成碓坪村―瓦砾乡通乡路硬化和漫水桥建设。

7、完成弓家河村水毁道路修复和桥梁建设。

8、完成遥林检查站a家坪道路硬化工程。

9、完成碓坪―红岩通村道路硬化工程。

10、完成三盘村桑林子通社道路硬化工程,发展壮大核桃基地。

七是是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新建xxxx小企业园区党支部,努力构建园区大党委,将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引导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大力实施党建“富民、惠民、安民”主题教育活动,把党支部和党小组建立在产业基地上,把党员培养成科技带头人和致富能手,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十大救助制度,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加大困难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最大限度改善民生。深入群众、直面矛盾,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确保一方和谐稳定。

八是三园两村建设为重点,倾力建设生态xx;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围绕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旅游农家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建设好xx小企业创业园、三盘村现代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和花园社区大棚绿色蔬菜产业园,着力打造提升花园社区、三盘村两个示范新村,辐射带动全乡其他5个村产业发展和环境改善。

我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领导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环境综合治理任务依然艰巨,我乡面积大、村多,部分区域环境还需进一步提升;二是农村清洁能源还未全面推广使用,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还很重;三是农民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意识不强,有待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

生态环境建设情况汇报

额尔和办事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自2016年开展工作以来一直紧紧围绕着旗委、旗政府的指导精神扎实开展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主要是退耕还林工作。

额尔和办事处2016年共退耕林地7497.9亩、退耕草地2294.7亩,强制恢复生态2411.3亩。2016年额尔和办事处造林总任务4570亩,春季已造林574亩,剩余造林任务已对外发包,承包商正在积极筹措中。2017年额尔和办事处2003年—2010年退耕任务7308亩,至今已经退耕亩。并且在每村成立20亩退耕地作为贫困户生产使用。

为加快额尔和办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的开展与顺利进行。额尔和办事处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开会研究力争对此项工作进行多角度扩展、立体化覆盖。

一、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宣传退耕还林政策,例如宣传单、宣传标语、宣传车等形式。提高村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认识、理解,打消了村民的顾虑。加大了村民对退耕还林的积极性。促使我办事处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退耕成果的巩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为保证造林施工工作能够在最佳时间内进行,办事处领导研究实行分片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人。确保造林施工的顺利进行。并把退耕还林、还草结合。扩大退耕后地块的中草药种植面积。有力的保障了退耕后地块的管护。

三、督促造林工作进度,额尔和办事处成立造林工作领导小组,整合旗、乡、村三级人力成立工作组,负责统筹协调造林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广泛发动群众,动员一切力量参与到秋季造林工作中。

四、严把造林质量关,额尔和办事处坚持做到数量与质量、栽植与管理并重,做到植树造林与保护管理“两手抓”。避免出现“边造边毁”的现象。积极的建立林木管理的长效机制。在提高数量的同时严把质量关,把质量标准作为造林的重要指标,做到切实提高造林植树的存活率。

五、存在问题,退耕还林、造林是政策性、专业性的一项工作。额尔和办事处退耕还林、造林专业人员过少,专项资金缺口较大,退耕面积分散,导致造林工作进度缓慢。

额尔和办事处一直以来坚持把保护退耕成果、扩大造林面积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工作中总结经验、不断进取。努力把额尔和办事处打造成“生态之乡”。

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汇报

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线,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提高群众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效促进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突出制度保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场长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有关责任干部和各村支书为成员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工作的落实。同时,健全村(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组织网络,制定了创建目标和计划,为抓好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是突出宣传教育,转变干群思想认识。一方面突出抓好生态文明创建责任意识,明确各股室各部门在生态文明创建中的职责、任务,使干部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统领作用;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生态宣传机制,积极向群众广泛宣传有关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等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知识,树立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理念。

三是突出勤俭节约,树立健康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提倡勤俭节约,摒弃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建立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华山场积极采取挂标语、出墙报、发宣传册等宣传方式,积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改变挥霍性消费观念和行为,提倡节约型消费。

以创建秀美乡村为载体,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精选载体,加大投入,强化监督,争创生态文明建设单位。

一是秀美乡村创建出成效。华山场多方筹资500万元,扩建了3公里华联村入村公路,在华联村种植绿化苗木2000余株,新建3000㎡休闲健身广场,安装太阳能照明路灯50盏,极大的方便了华联村村民的日常生活,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筹资100余万元用于全场水利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了群众生产条件。

二是环境综合治理有改观。华山场强化举措,以沿河区域、环境敏感区、整村整片为重点,结合农村河道整治、农业面源治理、村庄环境整治,筹资20万元,在各村新建一个垃圾处理点,每个村小组聘请一名保洁员,每天由保洁员上门收集垃圾集中进行处理,较好的解决了群众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现象。同时,定期开展环保主题宣教活动,组织各村(社区)在家党员群众对周边环境进行卫生大扫除,并形成制度加以实施,全场公共环境卫生得到了有力的改善。

三是绿色低碳生活倡导重引领。华山场大力普及沼气、太阳能,引导群众少用煤、柴、电,尽量减少污染排放;生活垃圾实行分类存放,集中收集处理;生活用水做到一水多用,节约用水;支持可循环使用产品,逐步提高群众绿色生活意识,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示范乡镇。

按照“突出旅游、优化结构、稳步发展”的工作思路,以东华山水景区为中心、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导向,立足旅游、农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经济,实现扶贫脱贫。

一是核心景区抓拆迁。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旅游发展战略目标,为彻底解决“洲湖船屋”核心景区内的古建筑保护、违章建设、旅游秩序等问题,按照“安民护古”的指导思想,“人文、古风”的景区定位,华山场加大对东华山水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启动和推进了洲湖村棚户区安置工程。目前,该项工程已完成了项目立项、规划设计、土地报批和征地工作,安置区洲湖桥梁建设工程即将竣工通车,棚户区拆迁工作即将开展。同时,积极做好景区申报工作,20xx年度洲湖船屋景区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被江西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江西省乡村旅游4a级景区、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历史古村)。

二是特色产业抓提升。在尊重村民自愿的基础之上,继续推行“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对白茶、油茶、烤烟等特色产业的引导、支扶力度,大力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发展“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重点抓好农林产品的深度开发,开发出市场需要、竞争力强的产品,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实现农民稳定增收。20xx年,全场共完成封山育林22000亩,荒山造林2158亩,迹地更新造林6532亩,毛竹林低改3218亩,低效林改造1586亩,中幼林抚育3120亩,“一村一品”白茶、茶油、烤烟等产业年产值达6000余万元。

三是扶贫脱贫抓引导。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合作社+农户”、“基地+农户”等合作共赢模式,引导他们发展烤烟、山羊养殖、笋制品等“短、平、快”项目。到20xx年底,通过出劳出地出资等方式参与合作社经营,全场贫困户已脱贫致富122户418人,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

生态环境汇报

践行“两山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愿景。十几年来,全党全国人民积极践行“两山论”,锚定青山不放松,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中国的生态环境不断向好,成为全世界的绿色奇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阿奇姆·施泰纳曾指出,“中国在生态文明这个领域中,不仅是给自己,而且也给世界一个机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朝着绿色经济的转型。”我国环境建设较之过去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人们还必须看到,当前个别地方在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短板,有些地方缺乏长远规划,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这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必须予以摒弃。要让“两山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国人的自觉行动和社会遵循,而不是漠然置之。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必由路径。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启航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就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下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盘棋,把环境改善作为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系列重大部署,宣示了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设专篇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具体部署和安排,明确要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就是我们党奋斗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关乎第二个百年目标建设的`质量,容不得丝毫的马虎与懈怠。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需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下,世界环境格局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游离于世界之外,必须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世界普遍共识和行动。一方面,世界各国人民要共同携起手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共同治理的路径,合作则共赢,奉行单边主义,唯我独尊,将个人意志强加于他人此路不通。另一方面,同在地球村,大家有事商量着办,发达国家要履行更多的国际主义义务,对全球环境治理做出自己贡献。同时,发展中国家要积极改变粗放型经营思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世界各国人民只有共同携起手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世界才会有美好未来。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xx年前碳达峰、20xx年前碳中和的目标。环境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定会有新的作为与担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你我同行,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实现美丽中国的社会愿景!

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汇报

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六大战略”精神,确保20xx年度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一年来,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州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按照甘生领办【20xx】3号文件:关于报送20xx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的通知,林草局作为县生态文明建设牵头单位,现就我县20xx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1、山植树:一是编制完成了《县20xx年度国有森林抚育补贴项目作业设计》,此项目于6-8月全面开工建设,完成工程量的100%。二是按照以封为主、封育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实行封、管、造多措并举的方式,在镇村完成封山育林5000亩,栽植云杉20万株,落实专人管护。完成目标任务5000亩的100%。三是在乡村完成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3000亩,栽植大云杉(带土球、高大于等于60厘米)4.5万株,栽植小云杉19.5万株,俄色小苗6万株。完成目标任务3000亩的100%。四是在乡竹美村,实施庭院绿化200亩,栽植云杉(带土球、2.5米高)443株,云杉(带土球、4.5-5米高)100株,大旱柳(胸径8—10厘米、高5米以上)867株,大垂柳(胸径8—10厘米、高5米以上)600株,苹果(胸径3厘米以上、高2米以上)26株,丁香(高1.5米以上、地径1厘米以上、分三岔以上)397株,金银露梅405株。播撒孔雀草14.58亩、218.7斤,波斯菊12.83亩、192.45斤。完成目标任务200亩的100%。

2、沙化治理:一是在茶扎乡木通村实施防沙治沙人工造林1000亩,栽植大云杉(带土球、高60厘米以上)3万株,小云杉7万株,安装网围栏3759米,撒草2500公斤(垂穗披碱草1250公斤、燕麦草1250公斤),安排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常年管护三年,每月每人管护工资1000元,必须落实到人头;二是在乡村实施防沙治沙人工造林3000亩,栽植大云杉(带土球、高60厘米以上)9万株,小云杉21万株,安装网围栏5870米,撒草7500公斤(垂穗披碱草3750公斤、燕麦草3750公斤),安排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常年管护三年,每月每人管护工资1000元,必须落实到人头;三是在乡其龙村实施防沙治沙人工造林20xx亩,栽植金银露梅20万株,安装网围栏4947米,撒草20000公斤(垂穗披碱草10000公斤、燕麦草10000公斤),安排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常年管护三年,每月每人管护工资1000元,必须落实到人头。完成目标任务0.6万亩的100%。

3、森林保护:一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积极安排部署春节、藏历新年及全国、省州“两会”期间、清明节等重要时间节点森林防火工作,全年森林火灾损失率控制在0.8%以内。二是加强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建设。三是把护林防火列入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四是切实做好护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设置护林防火警示标牌,制订护林防火的相关制度。五是依法常年有效管护集体公益林271.94万亩。完成聘用生态护林员1370名。六是与各乡镇、村、林场、作业区和管护人员签定责任书,并对我县森林管护质量进行了监督检查,积极开展国有林和集体公益林管护质量考核,11月底前将兑现集体公益林补偿资金4011.13万元,兑现率100%。

4、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兑现:20xx年度实施草原禁牧补助217万亩,草畜平衡奖励464万亩,总投资2787.5万元。涉及全县22个乡镇、219个行政村,层层签订政策实施责任书;兑现发放奖补资金,兑现率100%。

5、退牧还草工程建设:20xx年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开展划区轮牧10万亩,退化草原改良5万亩,人工饲草地建设1万亩,舍饲棚圈建设80户;该项目预算总投资1073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861万元,包括划区轮牧围栏274.59万元,退化草原改良300万元,人工饲草地建设200万元,舍饲棚圈建设48万元,其他费用38.4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12万元;项目建设期限20xx年-20xx年。建设地点为乡、乡、镇、乡、镇、乡、乡、乡、镇9个乡镇。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完成比例为100%。

6、小水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20xx年省水利发展专项资金县镇格伦达沟、扎消达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30hm2,其中营造水保林36.90hm2,种草160.00hm2,封禁治理784.10hm2,水域14.45hm2,居民用地1.06hm2,治沟骨干工程1100m,坡面水系1.89km,田间道路整地1.89km。截止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100%。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全面推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我县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林草局、县农牧局、县水利局等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林草局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认真编制方案,确保项目实施有章可循。

相关部门在接到上级主管部门生态文明建设计划后,及时组织强有力的技术队伍,到各项目实施地,本着实事求是、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好规划设计工作。结合我县实际,每个建设项目均编制了项目实施方案,落实了相关责任人,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三)大力宣传。

为使政策实施过程中发挥群众主体和参与社会化监督的作用,组建了懂政策、晓业务的技术骨干队伍,深入基层,采取召开座谈会,媒体宣传报道、制作专题宣传片、发放藏汉文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动员大会,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使绝大部分的牧民群众基本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和相关规定,有效提高农牧民的认知能力。

(四)严格项目管理。

为保证今年各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各部门年初成立了检查验收组、监督指导组,实行工程成效与监督指导人员的.绩效、目标奖挂勾,严格兑现奖惩。有的项目实行边设计、边施工,确保按时完成各项目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施工、资金、档案管理等相关规定,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五)多举措、用实招,切实解决环境突出问题。

一是持续深化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全面排查了环境保护突出问题,对存在的死角、漏项进行排查,通过环保工作微信群等途径督促整改。二是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抓好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的环境监督执法工作,加强环境监测,严肃查处破坏影响环境行为。

一是高位推进生态扶贫,结合“全域旅游”,抢抓机遇,在格萨尔机场开通及格萨尔王城开城之际,全力实施了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使游客及广大干部群众又多了一个赏花游玩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真切体会到“四季有花开,时时有花赏”的美妙意境。很好地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为人民提供了优美的人居生活环境,保障社会持续发展。

二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入精准扶贫,助推精准脱贫目标。20xx年,我县始终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全力实施“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工程,着力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立体生态格局战略。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深入推进生态建设与保护。所有生态工程建设,全部由当地农牧民群众承建,切实破除农民参与林业生态建设障碍,加快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提高了生态建设财政性资金使用综合绩效,生态建设优势转化为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的优势,推动了我县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县历年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全县国土绿化和林业建设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生态状况显著改善。但是,生态环境状况仍然面临严峻形势,生态脆弱凸显,主要表现在:一是边绿化、边治理、边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造林灭荒、荒漠生态治理、森林提质增效、绿色惠民富民等任务还比较艰巨,城乡绿化水平不高,人均绿地资源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三是受地理条件制约突出,达通玛片区及海拔3800米以上地区生态脆弱,自然灾害、地质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草原沙化退化问题凸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四是生态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生态扶贫能力低下,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全社会生态、环保、节约意识不强;五是集镇、通道、村庄绿化相对滞后,城乡绿化协调性、整体性较差,绿化空间未得到充分拓展和延伸;六是有利益于推进国土绿化事业发展的产权模式和绿化机制、义务植树尽责机制、绿化考核机制等创新不足。

一是狠抓部门衔接。进一步加强与县级相关部门的横向衔接和与上级部门的纵向衔接,主动作为,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精准脱贫,扎实推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稳步向前。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标语、横幅、黑板报、宣传牌、通告等宣传载体,向群众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使生态文明观念牢固树立、公众参与更加广泛、生态环保意识普遍提高、环保知晓率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三是加强巡查。加强与公安部门的沟通联系,发挥卡点督查力度,加大对过往车辆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滥砍滥伐林木、偷拉盗运木材强行闯关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20xx年,我县将紧紧围绕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的建设目标,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抓紧抓好,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为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小康做出积极贡献。

生态环境建设情况汇报

(一)以生态效益为重点,建设好天然林保护工程。为保护好东江源的天然森林资源,发挥天然林的天然生态屏障作用,我县以牺牲经济效益为代价,经济、社会效益服从于生态效益,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一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初开始,对东江源头所在乡(镇)、场全面实施天然林禁伐措施,禁伐天然林面积达120多万亩。由此给林业部门带来巨大的损失,每年林木采伐量从7万多立方米下降至不足3万立方米,每年减少林业规费480万元。同时,县财政和林业部门每年还挤出不少于200万元的专门资金用于天然林保护的实施。二是建立了50万亩的/自然保护区和10万亩的/植被类型生态保护区,使天然林的保护走上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三是加强东江源头区护林队伍建设,强化资源保护,在原有8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和3个国有林场的基础上,还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护林队伍密度比其它重点林区增加了一倍。四是加大林政资源管理执法力度,推进源头区的依法治林,分别在/、乡设立了森林公安派出所,具体负责/源头区的森林资源保护和林区治安管理工作。五是积极开展“开源节流,改燃节能”工作,以源头8个乡(镇)为治理重点,全面关闭柴炭市场,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居民改燃节能,推广以煤代柴、以气代柴、以电代柴等无污染燃料,在东江源区内建立了以沼气池带动生猪、果业发展的“猪—沼—果”生态农业,建立沼气池2。4万个,有效缓解了能源性消耗对森林资源造成的巨大压力,减轻了环境污染,对东江源头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以社会造林为主体,建设东江源头防护林工程。为加快东江源头的生态环境建设,我县在上级没有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多方筹集资金,组织力量,自我启动东江源头防护林工程建设,在东江源头所在乡(镇)、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坡活动。一方面通过广泛宣传发动,争取社会各界捐资赠资,大力开展“保护母亲河绿色行动”植树造林活动。另一方面加快林业经营机制改革,按照“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加快“五荒”和疏林地的合理流转,大力发展股份制林场和生态林业庄园,有效调动社会造林积极性,带动公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开展,共绿化荒山荒坡10。5万亩,建立水源涵养林12万亩,固堤护岸林4。5万亩,水土保持林9万亩,建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

(三)以林政管理为主题,保护东江源头生态环境。为巩固东江源头绿化成果,更有效地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我县狠抓林政资源管理。一是大力开展封山育林工作,制订出台了一系列的封山育林措施和乡规民约,强化制度管理,严格实施“定山场、定面积、定目标、定报酬、定奖惩”的五定管理办法,对难点和重点地区,实行领导挂点,公、检、法、司协助,林业部门分片包干的封山育林制度,每年新增封山育林面积达3万亩,从而有效地保护和发展了森林资源。二是强化企业的管理,严格审批、办证制度,严格执行企业上马加盖“绿色印章”的环境保护制度,规定凡消耗、浪费森林资源大,以及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林业项目,都不予审批立项。同时,加大污染源清理力度,对在东江源上游开设的任何有污染的工厂坚决要求转产或给予停产、取缔处理,共关闭松焦油厂15家、活性炭厂5家、木材加工厂20家。对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生态环保型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和保护,并提供大量的优惠政策扶持和技术服务。三是加强林地管理,东江源头区域内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有极其丰富的稀土资源,如果进行开采利用,不仅会给县财政增加收入,还会直接给林业部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为了保护东江源头区这块净土,林业部门强化保护措施,严禁征占用林地开采,取缔了稀土开采等矿点10家,避免了因开采矿产资源出现的水土流失,为净化东江水质起到了关键性的保护作用。

(四)以重点工程为纽带,加快健全东江源头森林生态体系。为丰富东江源头树种种类,增加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加快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护堤固岸的能力,实现东江源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生态佳境,重点对东江源头区域进行规划设计,落实三大重点林业工程建设项目。一是于20xx年、20xx年在东江流域实施了珠防林工程建设,完成造林1。35万亩,封山育林1。95万亩。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东江源头区的天然林,于20xx年重点在该区域内的8个乡(镇)、3个林场安排实施了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规划建设国家生态公益林面积37。3万亩,占全县国家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的56%。三是为了进一步改善东江源头的生态环境,增加人民群众收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于20xx年在东江源头区内重点规划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全县3。5万亩的退耕还林任务中有1。54万亩落实在东江源头区内。特别是为了更好地净化美化东江水,按照“户有一蔸竹,村有一个点,乡有一条线”的规划要求,重点以三百山河和镇岗河沿河两岸为主营造黄竹林基地,在美化绿化村庄环境的同时,护堤固岸、净化东江水。

工程等基础建设无法实施。

围绕“让东江源更加绿化美化,让东江水更清、更净、更甜”的目标,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的原则,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生态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标语、生态讲座、送戏下乡等宣传媒体,多形式、多角度、深层次地宣传国家林业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保护建设东江源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和措施,全面提高全社会爱林护林、爱护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为东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社会条件。

(二)加强护林队伍建设。一是进一步发展壮大护林队伍,切实做好护林员的培训工作,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落实护林责任制,加强巡山护林工作;三是加大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各乡(镇)专业扑火队伍和兼职扑火队伍,加强防、扑火知识培训,提高防扑火能力,全面提升东江源森林生态体系保护、防火和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力度。

(三)推进封山育林工程。把封山育林工作作为东江源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好抓实。在全面施行禁伐天然阔叶林,保护完好东江源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自然保护区的要求,把封山育林区域不断向东江源区外围延伸,逐年增加封山育林面积。通过搞好规划设计、资源评估、落实政策措施,逐年逐级上报,争取把东江源头/和自然保护区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更有效地保护东江源头的自然森林资源,增加林木蓄积量,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四)突出林政资源管理。首先,重点抓好森林资源监测站建设,加强源头区内森林资源管理的动态监测,随时掌握资源的增长情况,随时按监测结果调整培育、保护战略。其次,抓住国家加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力度的有利时机,按照省、市建立地方性生态公益林的要求,推行森林生态效益资金补偿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加速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天然林资源。第三,继续实施企业上马先加盖“绿色印章”的环境保护制度,进一步抓好污染源的清理整顿工作,严禁创办有污染或耗资源型的企业。进一步加大低消耗、无污染、促进生态建设的生态环保型企业的引进和保护、扶持力度,全面降低森林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污染。第四,按照“谁开发,谁绿化,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抓好果园戴帽山的造林绿化管理,严禁“剃光头”式开发,营造良好的果园生态环境。第五,强化林地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林业用地管理审批制度,严厉打击各种借产业建设破坏林地等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护东江源的林地资源。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工程、一项事业,单靠一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东江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工程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公共事业,希望上级和社会各界给予更大的关心和扶持。

(一)要求把东江源头/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充分利用国家在自然保护区管理政策、资金上的扶持,切实保护好/的原始生态系统。同时把九龙嶂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加强该区域的森林生态体系的保护,增加源头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

(二)由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财政十分困难,东江源头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资金投入的制约。为此,建议上级把东江源头区建设列入国家、省、市环保重点建设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更多的资金扶持,如在防护林工程、森林防火、污水治理及资源监测系统等基础工程建设上给予更多的资金投入。

(三)经过多年来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已经全面消灭荒山,但现有森林资源的林分结构不合理,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我县地处江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森林自然恢复能力强,只要加强改造和管理,就能改善林分结构,达到提高质量的目标。为此,建议上级在低产(效)林改造和封山育林项目建设上给予更大的扶持。

建设和保护东江源,绿化东江水,是林业的光荣使命。我们虽然为东江源头的森林生态建设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森林资源的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永恒的话题。我们坚信,有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有人民的无私奉献,东江源头的山将更绿,水会更清。

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汇报

为全面加强我村的环境整治及进一步提高我村村民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村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在创建工作中,我村以“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埋头苦干”为口号,希望通过努力,使我村的生态环境、精神文明建设、村民生活质量等各项工作都上一个新的台阶。具体总结如下:

首先,在创建工作之初,我村便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制定创建工作计划,要求村全体干部做好全力以赴的思想准备,并以“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埋头苦干”为口号,坚决完成好创建工作。其次,村领导班子每月学习一次,主要学习党对农村现行政策和县乡政府的有关文件,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工作水平。再次,我村每半月召开一次创建领导小组会议,对照“生态文明村”标准进行学习和自查,并提出整改意见。在村务公开方面,我村将凡是村民需要、或是重要的信息都要按照规定公开;并且需要及时公开的信息都及时公开,如村桔园收益、分配办法等。村内所有的事项都接受村务监督小组监督,财务状况每季度公开一次。还有,我村制定了村民自制章程及村规民约,并做到人人知晓。村民代表会议一年两次,主要向村民汇报村级经济运作、为民办实事等情况,让村民及时了解村里的概况及各项事业的推进程度。

1、沟河保证水清、畅通、无垃圾漂浮物。虽然在去年的创卫工作中,我村的.沟河面貌有了较大提高,但离“生态文明村”标准还有不小的距离,所以,我村将针对芦苇收割、河道漂浮清理等工作落实长效管理机制,保证沟河良好的景观面貌。并且,加强对河道保洁员的监督管理,使之能有效发挥保洁作用。

2、保证主要道路两侧清洁、无破坏绿化现象。我村主要道路基本已经形成“白化”贯通,我村村民在垃圾倾倒方面还是有相当的自觉性,但仍需对道路两侧加大保洁护绿力度,减少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3、抓好村民宅前屋后清洁工作及四害密度控制在规定标准以下。在这点上,我村以加大宣传及督促力度,并结合春、夏、秋三季爱国卫生活动月的工作为主,进一步提高我村总体环境形象。

4、加强了对垃圾倾倒的管理,做到居民家中的垃圾及时清理,加强村域范围内的道路两旁及河道的垃圾清除。并且做好村与村交界处的卫生工作,杜绝卫生“死角”。

5、实行长效管理,我村在创建工作中,不断优化管理机制和工作方法,逐渐摸索出一定经验,对于我村今后的环境治理和发展创造一定的基础,形成一套重实效、抓长效的工作思路。

6、社区服务中心有两人专门进行管理,并且每天保持健身场所及活动室开放。去年我村的社区服务中心、健身场地及活动室都种植了绿化,提高了环境质量。

1、外来人口管理工作方面,我村做到外来人口登记造册,经常摸底检查,对外来人口管理做到底数清、心中明。并且,每季度由妇女主任与治保主任对外来人口进行计划生育执法检查,并发放计划生育宣传资料。

2、今年我村组织宣传了《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生殖健康、怎样预防艾滋病等内容。

随着我村各项事业的推进和建设,村民的思想道德、环境意识、团结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对于我村的弱势群体,我村也给予积极关心和帮助。所以,全村渐渐形成了“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良好风气,认真探索公民道德教育,为我村创建生态文明村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加快发展村级经济的前提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村民办好实事、使百姓得到实惠是必然之举。如:为村民落实办好合作医疗的贴款;落实1859岁村民群众的养老保险金贴款;实施全免农村机耕费、灌水费;对改厕好的村民户贴补自来水费;对贫困户、大病户实行补助贴款(分平时和年终)等。

生态环境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牢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嘱托和“三个最大”省情定位,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促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工作目标,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保持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略定力,按照省州工作部署要求,积极稳妥推进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达到了省州规定时序要求。

(一)坚决落实“党政同责”,压实整改政治责任。县委县政府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始终把抓好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作为深刻践行生态环境领域重大政策措施的具体实际行动,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站在为全县人民谋幸福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高度,强化统筹协调,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全县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动员部署会、县政府常务会、环保督察整改专题推进会等会议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整改方案。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赴乡镇、企业等实地督导整改工作,层层传导工作压力,级级夯实整改责任,坚持以上率下带头抓整改、抓落实。县委副书记、县长丁瑞毅同志,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赵庆珊同志赴省生态环境厅,衔接汇报相关工作,积极争取省直单位鼎力支持,助推打赢环保督察整改“歼灭战”。全县各部门各单位密切协作、强化联动,紧盯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扎扎实实推进各项整改任务落实落细。

(二)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及时召开集中学习会,认真传达全省生态环境保护警示教育大会精神,深刻吸取“媒体报道木里矿区非法采煤”事件教训,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树牢生态环境安全和生态保护红线意识。县委县政府将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作为重大事项,全面纳入党委政府研究议题范围。先后制定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全省生态环境保护警示教育大会的意见》《同德县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方案》《同德县开展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系统部署生态环境领域突出现实问题和作风问题整治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培训专门列入干部培训计划(因受云南省新冠肺炎疫情态势影响暂停举办)。各级党组织、县委党校将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纳入理论学习计划,加快转变各级领导干部发展理念,自觉摒弃传统粗放式发展理念,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资源开发与经济规模相适应、污染物排放与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相匹配的绿色发展模式,绿色发展方式正在加快形成。

(三)加快长效机制建设,奠定生态保护基础。认真配合落实省政府关于编制全省“三线一单”的决策部署要求,经与省州业务部门多轮次衔接,为科学制定同德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准入清单发挥了积极作用,相关成果经省政府同意,与全省成果统一发布。制定出台《同德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督查考核制度》,修订完善《同德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分工发方案》,发布实施《青海同德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初步形成《同德县国土空间规划》基本思路,初步拟定《关于努力推动同德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的实施意见》。同时,在客观总结“十三五”期间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加快相关专项规划和工作方案编制,完成《同德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同德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同德县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示范县建设工作方案》《同德县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同德县河湖保护和管理范围划定成果报告》初稿,为明年“十四五”规划起始年开好局、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奠定了基础。

通过实施林业草原保护恢复工程,有效增加森林覆盖率和草原覆盖度,提升森林草原生态效益,巩固本地区水源涵养功能,共计实施林业草原工程11项,投资3101.28万元。在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方面,按照刘涛副省长批示精神,将北环路2台10蒸吨燃煤锅炉列入全省暂时允许保留运行待具备条件后淘汰清单,县住建局积极申报清洁能源改造项目,县发展改革局积极落实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方案,加大向省州发展改革部门汇报衔接力度,加快同德县天然气利用工程。在砂石资源开发问题整治方面,坚持以整合资源,加快恢复为重点举措,全面落实省自然资源厅2019年批复的全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要求,将原先分布在各乡镇及公路沿线的近15家砂石料场进行整合,仅保留4家砂石料采矿权。同时,积极推动已退出采矿的`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督促采矿权所有者落实恢复治理措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在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方面,扎实开展前期工作,压茬推进项目申报,项目已经获得州发展改革委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下达资金1656万元,完成初步设计并进入招标环节。在调整考核指标方面,按照省委组织部对全省20个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属县取消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四项考核指标的总体部署,县委组织部同步按实行动态调整,进行差异化考核,初步建立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

截止2020年11月上旬,第一轮督察反馈的5项共性问题已完成4项,申请销号4项,均得到州督察整改办确认,完成率为80%。经省政府同意待具备条件后整改的1项。第二轮督察反馈的3项问题已完成整改待销号的1项,正在整改的2项。

五是加大县城周边绿化。组织全县干部职工,在同德牧场周边开展春季义务植树造林活动,栽植面积364.5亩,栽植各类苗木1.2万余株。六是加强源头治理。全面开展车用油品品质监督检查,对全县8座加油站开展例行监督,确保车用油品符合相应质量标准。

县财政继续投入130万元资金,实施农牧区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运作,高效运转农村环境整治环卫设施,实现全县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置小康社会目标,1至11月份,累计清运生活垃圾近9000吨。二是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广泛动员各级河长,运用好巡河app软件,充分发挥各级河长作用,深入开展巡河工作,及时以河长制办公室名义向相关单位反馈问题,压实责任。继续开展“河湖清四乱”活动,对河道保护与管理范围内的垃圾、临时构筑物等全面清理,维护河道自然连通,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四是加快长效机制建设。初步拟定《同德县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同德县河道保护与管理范围划定成果报告》《同德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五是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项目进入招标阶段,预计2021年4月下旬开工建设。

(三)净土保卫战扎实有效。一是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全面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形成全面、客观、准确的详查成果,为下一步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奠定了基础。二是有序推进疑似污染地块环境状况调查。投资360万元启动同德县穆黑汞矿污染调查项目,完成场地调查报告,建成截排水沟1.1公里。三是全面加强重点单位管理。对同德县显龙沟金矿、汽车修理门店、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医疗卫生等生产、使用、贮存、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单位的监管力度,确保上述单位产生且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置,重点加强了废机油、尾矿、生活垃圾渗滤液、医疗废物等的监管,并对重点排污单位周边土壤按相应的技术规范开展了监测。四是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畜产品质量效益提升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根据不同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及肥料效应,积极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全面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和农膜使用量,改善农用地土壤环境,千方百计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肥力。有机肥和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积逐年增加,施用的农药化肥量呈下降趋势。五是继续试点开展农村土壤环境监测,在河北乡和唐谷镇选了2个行政村,对其农用地土壤开展了监测,主要指标符合农用地主要土壤环境指标管控要求。六是鼓励畜禽养殖废物实现综合利用。对省牧草良种繁殖场年产2万吨有机肥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实地检查,督促企业切实履行环保责任,加大宣传力度,收集更多畜禽养殖废弃物,确保周边畜禽养殖业废弃物实现综合利用,有效防范养殖业对地下水的污染,稳定发挥项目生态、经济和环境效益。

“媒体报道木里矿区非法采煤事件”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及时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单位为成员的同德县矿产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同德县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方案》,逐项分解任务,细化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明确工作目标及主要任务。做到“一个问题、一套措施、一名县级领导责任人”,实施清单式管理,定期督导,挂账督办,实现了全县矿产资源开发领域企业“一矿一策”精准管理,为落实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奠定基础。强化部门联合执法,各职能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45人次,检查矿山企业40家,其中,正在开采的砂石矿、粘土矿及金属矿共9家(金属矿1家、粘土矿4家、砂石矿4家),已到期探矿权的7家,已关停采矿权的15家,历史遗留矿山3家,临时取料场6家。已停产整改9家(金属矿1家、粘土矿4家、砂石矿3家、搅拌站1家)、查封关停2家、处罚1家3万元、移送州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1家。

(一)存在的问题。经过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全县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区域生态安全形势保持稳定。但当前的工作与省州党委政府对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的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相比较,与群众对良好公共生态产品的需求和对改善环境质量的殷切期望相比较,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一是群众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方面的获得感还不多,在生态环境方面的诉求还未完全得到解决。二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办法还有欠缺。三是畜禽养殖业污染尚未得到根本控制,所有形成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合作社)环保设施建设均较滞后,影响农牧区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四是县城地区有效降低主要大气污染物年均浓度方面措施还比较乏力,落后砖瓦制造工艺淘汰工作尚未按国家发改委要求落实,渣土车运输管理、城镇主要道路湿法保洁还未完全实现,汽车修理行业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治理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进展缓慢,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占比还不够大。五是城镇居民私有房屋建筑部分生活污水管网尚未全面接入市政管网,巴曲河水质改善难度较大。六是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土壤改良等方面工作还比较薄弱。

(二)2021年工作思路。2021年,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为主要抓手,持续巩固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成果,试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督查考核制度,首次试点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考核,倒逼党政机关、乡镇党委政府认真履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全民共治”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快构建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规划审查。加强县级规划与省州规划衔接,全速推进“十四五”生态环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国土空间等规划编制审查工作,试行“一河一策”等工作方案,力争上半年全部印发实施。二是推动系统治理。全面启动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建设示范县工作,印发工作方案,按明确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系统综合治理。三是促进生态文明。落实省上下达的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工作任务,择时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四是构建保护体系。认真落实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相关任务分工,以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主,积极探索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增加受保护区域面积。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汇报

绿色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加,垃圾日益增多给我们的城市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也时刻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结合夏幼“创全”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开展,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环保的意义,自觉树立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幼儿“节约资源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积极倡导孩子们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行动营造绿色家园,为xx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xx幼儿园大班组开展为期一周“低碳环保携手同行”环保主题活动。

活动前期,各班以“奇思妙想废物利用”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集体教学活动,通过观看“环保宣传片”、“环保知识抢答”、“变废为宝创意设计书”等有趣、多样的形式,让孩子们深切地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激发孩子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变废为宝低碳环保”理念的兴趣,并通过活动引导孩子们把“环保”理念传递给家长,倡议孩子和家长们运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废旧物品共同制作花盆,用美丽的花盆点缀我们的绿色生活,为随后陆续开展的“亲子环保花盆展览”、“盆景爱心义卖活动”完美地拉开帷幕。

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汇报

20xx年以来,xx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为目标,以“美丽嘉善”“美丽xx”建设为抓手,围绕“四项行动、两类建设、一个保障”,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任务,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是全面落实“河长制”。针对6条县级重点河道,11条县级领导和部门(单位)联挂重要河道,23条镇级河道,243条村级河道,共设镇级河长18人,均为镇班子成员;村级河长106人,为村两委班子成员;设立“河长制”公示牌283块,完善县、镇、村三级举报投诉机制,公示河长联系电话,并发放《河长手册》以明确工作职责,镇级河长巡河每旬至少一次,村级河长每周至少一次,镇村两级河长积极巡河。二是全面落实入河排污口标识。对16条劣v类河道的排污(水)口进行标识,排水口公示牌共214块。三是剿劣示范河道建设。全面剿灭16条劣v类河道,并积极打造了两条剿劣示范河道:塘东社区的里仁港河道和东汇村的东塘村港(饭萝港),12月13日,县治水办对这两条河道进行了示范河道验收。四是水质保持与提升。通过红旗塘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改善红旗塘沿线环境,水质全年平均保持在三类。五是河道疏浚。

今年我镇河道疏浚整治年度任务是7.5万方,截至11月底,我镇的河道疏浚已完成21.296万方,并在北部湖荡整治工作前期及政策处理工作方面,积极配合县水利局,做好各项工作。六是开展船舶污染防治。保留提升的7个码头都设置了生活污水处理池,油桶等,并与环卫所签订了定期清运处理合同,全面防治船舶污染。七是西部水务提标工程稳定运行。在西部水务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试运行基础上,加强监管,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并通过环保“三同时”验收。

一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行动。紧紧围绕县减排办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责任书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重点工程减排方面,完成浙江铧淳塑料有限公司voc减排工程;西部水务一级a提标工程正常投入使用;完成荣马化工关停等工作。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圆满完成年度确定的4台锅炉的整治淘汰任务(江南水乡浴室1台、新腾植绒1台)。水污染治理方面,深入开展生活污水纳管工程,全年完成6个生活小区的污水纳管改造;并开展强宏电镀清洁生产改造工作,顺利通过审核。二是无环保措施企业整治提升。

结合低小散企业腾退、房前屋后作坊拆除及新胜废钢铁市场腾退等工作,全面完成1000余家无环保措施企业的整治提升工作。三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对秸秆禁烧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深入田间地头,对重点时段、重点地域、重点部位进行重点巡查、重点监控,确保秸秆禁烧工作取得成效。进一步强化综合利用,着力在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等“五化”综合利用上实现新突破。20xx年秸秆综合利用面积达到6.5万亩。四是干洗行业专项整治。对全镇干洗行业进行全面调查,总计5家企业7台干洗机,目前已经通过整治,注销1家企业2台干洗机。

一是美丽乡村建设。在农村环境整治基础上,按照“全域旅游、全面提升”思路,全力打造高标准“美丽乡村”,提升现有“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点,让美丽效应更广泛、美丽效果不缩水、美丽范围全覆盖,使每个建设点都“出彩”,启动设东汇、红菱、茜墩等9个美丽乡村精品点,截至20xx年10月底累计投资970万,其中茜墩村杨家溇、东汇后村于20xx年上半年按设计方案已开始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二是发展精品生态农业。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培育壮大,重点指导服务好东汇村“优庄园”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星建村农星专业合作社、翠南村丰腾家庭农场,其中东汇村“优庄园”与上海交大合作,计划在三年内投资2000万元,目前已投资550万,主要采用“根域限制”、“水肥一体化”种植新模式,引进园叶葡萄、猕猴桃等新品种,建立智慧农业控制中心,开发了优庄园app手机客户端。翠南丰腾家庭农场今年新引进种植了火龙果和蓝莓等品种、农星专业合作社尝试“芦苇稻-河蟹”种养新模式。

新胜水产专业合作社继续推广配方饲料替代冰鲜鱼养殖模式。三是顺利通过省级卫生镇复审。积极组织、迎接省级卫生镇复审工作及国家卫生镇检查工作,全力推进废旧商品回收分拣中心建设、无害化公测改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四是强化生态文化宣传。以提高群众生态意识为目标,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视角、全方位的宣传,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营造生态环境建设人人负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氛围,提高城市生态文明程度。

在18个村4个社区设置宣传橱窗22处,在镇主要道路设置户外宣传橱窗3处,在翠南村、红菱村、平川社区开设智慧广播,通过led电子显示屏形式长期向村民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同时,组织文艺工作者创编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美丽嘉善活动内容有关的文艺作品三支,分别是歌曲《环境整治大会战》、《美丽xx我的家》及快板《美丽xx创国卫》,并组织群众传唱,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宣传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配强工作力量。率先成立环保办,镇分管领导兼任环保办主任,副主任由农口和工口两名中层干部兼任,并配备5名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按照环保监管对象的差异性,将全镇除古镇景区以外区域,划分为农村、社区和工业园区三类区域,其中村级网格18个、社区网格4个、工业园区网格9个。制定出台《xx镇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实施办法》,基本解决了基层环保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在乌镇峰会等重要活动期间,环保办与环保所联合行动,对环境安全监管企业和各类风险源开展现场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严格落实措施,限期改正到位。二是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要求。建设项目环评先行,确保项目批建统一,并根据上级要求,对电子信息产业园、邗上工业园、荷池村老工业园进行园区规划环评的'编制和审核。三是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积极鼓励工业企业购买绿色保险,对企业环境污染委托第三方机构治理等。同时,依托环保办工作力量,妥善处置环保信访问题,积极应对环保部集中督查期间相关信访案件的调处。

20xx年,我们将继续以“美丽建设”为主题,全面开展环境治理、环境建设、环境管理等工作,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1.美丽xx建设。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四美建设”专项行动“一年见效、三年到位”的总体要求,以项目为依托,做好“点上美”的文章,将荷池村荷池浜和红菱村网埭浜提升为美丽乡村示范点。始终以“风格乡土化、材料本地化、设施实用化、生态自然化、内容特色化、成果惠民化”为原则,围绕美丽乡村“六化一配套”要求,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艺、一村一特色”,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点和示范点。

2.生态环保建设。扎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绿化改造提升工作。积极倡导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深入开展绿色示范村、生态村创建工作。抓好主要道路沿线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四清四绿”行动,继续实行“路长制”,大力推进城镇主要道路攻坚行动,加快推进道路沿线违章建筑拆除、绿化建设完善和污水纳管工作,充分发挥废旧商品分拣中心作用,开展废旧商品的回收利用。

3.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在全部完成市考河道整治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全镇291条河道机关干部的“全员河长制”,有效落实保洁员、督查等河道长效保洁机制,重点研究由原来的突击整治、疏浚清淤向现在的村民公约、村民习惯转变的有效办法。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集中式、分散式相结合的方式,保质保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把这项工程做成真正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景观工程。加快推进pm2.5、臭氧监测点建设,完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清单,严格控制农作物秸秆焚烧,确保空气质量持续稳定、好转。

4.城乡环境整治。从制度完善、硬件配套、群众自觉等方面不断完善,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完善考核机制办法,更加突出农民群众的体验感、获得感,全面综合推进城乡环境整治。从村规民约、村风民风等方面着手,创新载体、构建平台,积极引导农村居民自觉保护环境、治理环境。同时,进一步巩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研究制定长效监管措施,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