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习报告>2023年预防登革热宣传标语 登革热形成症状与预防方法(大全9篇)

2023年预防登革热宣传标语 登革热形成症状与预防方法(大全9篇)

作者:BW笔侠 2023年预防登革热宣传标语 登革热形成症状与预防方法(大全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预防登革热宣传标语篇一

由伊蚊传播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血液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登革热的知识,欢迎阅读。

的'症状

由伊蚊传播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血液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潜伏期5~8天,前驱症有鼻炎、结膜炎,突然高热、恶寒、头痛、眼眶后痛、肌炎、剧烈性头痛、肌痛、关节痛、恶心、呕吐、乏力、厌食,第1次发热可达39~40℃。持续4~5天下降,症状减轻约1~3天后再次出现高热(双峰热),在发病3~5天,多数病人首先在躯干两侧出现麻疹样红斑,逐渐向四肢发展,以前臂屈侧为多,呈猩红热样皮疹,向颜面、四肢扩展。有的病例在手足、掌跖、踝及小腿可见紫癜样斑丘疹,伴瘙痒,消退后有脱屑。病人多伴浅表淋巴结肿大登革热病毒可引起亚洲儿童出血热。表现皮肤黏膜小的出血点及瘀斑,严重者有鼻出血,消化道、呼吸道及颅内出血。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退热后可恢复,凝血酶原延长。个别有蛋白尿,血清转氨酶升高。

1.控制传染源 在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与治疗患者。同时,对可疑病例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2.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可喷防蚊液、佩戴驱蚊手环等)

本病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流行性感冒 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炎的症状较明显,皮疹少见,无皮肤瘀点、瘀斑。

2.麻疹 咳嗽、流涕、流泪,眼结合膜充血、畏光,以及咽痛,全身乏力常见。在病程的第2~3天,90%以上患者的口腔出现科氏斑。皮疹为斑丘疹,首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自上而下至胸、腹、背及四肢,2~3天内遍及全身,最后见于手掌与足底。

预防登革热宣传标语篇二

排水沟渠常清疏,容器积水常清除。 容器不积水,杜绝病媒蚊。

登革症状不轻忽,就医通报不延误。

积德不积水,养生不养蚊。

翻坛倒罐清理积水,全民运动防控登革热。

装好纱窗防蚊虫叮咬,清除积水防登革热流行。

清除蚊虫孳生地,有效防范登革热。

积水清除媒蚊少,居家环境没烦恼。

居家环境做的好,不怕蚊虫来叮咬。

勤倒水,勤打扫,病媒蚊,无处逃。

随手清除孳生源,杜绝病媒蚊孳生。

你要被蚊虫叮咬,还是被花草薰陶。

防蚊四宝:容器刷洗,乾的好。

植物花瓶,清理妙。

全民齐动手,防控登革热。

无积水就无蚊虫,无蚊虫就无登革热。

人人动手消灭蚊子,户户清积水防控登革热。

居家没蚊虫,动手清家园。

人人随手灭病蚊,登革热病不现形。

容器不积水,病媒不滋生,预防登革热,大家一起来。

自我保护做得好,远离登革没烦恼。

居家环境保洁净,蚊虫防治更容易。

消灭登革热、全民动起来。 。

排水沟渠常清疏,容器积水常清除。 容器不积水,杜绝病媒蚊。

登革症状不轻忽,就医通报不延误。

积德不积水,养生不养蚊。

随手清除孳生源,彻底消灭登革热。 一家养蚊,万户受害。

预防登革热宣传标语篇三

大家早上好。随着气温的升高,炎热的夏天即将到来。是夏季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每年都有学生溺水。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非正常死亡的中小学生有数万人,平均每天有超过xx名学生死于溺水、交通或食物中毒事故。据有关部门统计,溺水已成为17岁以下人群非正常死亡的首要原因。最近发生了多起溺水事故:仅xx日就发生了导致x名学生死亡的x起溺水事故,xx省xx市xx中学的x名大三学生在云中河玩耍时溺水身亡。xx省xx市xx区路口小学x名学生游泳时溺水身亡,路口中学x年级xx名学生抢救落水小学生时溺水身亡。我们美好的生命被无情的河流吞噬,令人惋惜,更令人痛心。

因为夏天很热,每个人都愿意在水边玩耍和游泳。往往在这个时候,学生忽略了周围的危险,最终导致溺水事故的发生。溺水是非常危险的。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要提高安全意识,做好防范。特别是避免同伴溺水时盲目施救,要明智施救,并立即寻求成人帮助。同时,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向落水者扔救生圈、竹竿、木板等东西,然后拖到岸边。水无情,人有情。其实溺水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注意生活中的各种游泳和游泳事件,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如何自救溺水和他人溺水。

(1)不要私自下水游泳;

(2)不要擅自与他人一起游泳;

(3)没有家长或老师的指导,不要游泳;

(四)在没有安全设施和救助人员的水域游泳的;

(5)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熟悉水的学生不得下水施救。

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她不喜欢可以追回的财富,也不喜欢平原上无边的草。谁失去了生命,不仅失去了一切,也给活着的亲人留下了创伤。所以要时刻警醒自己:珍爱生命,防止溺水!

1.任何时候都不要在未经允许或有人陪伴的情况下,在江、河、湖、塘、水库游泳或戏水。

2.在家长同意和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下游泳时,注意以下几点:

游泳前,要选好游泳地点,对水情有清醒的认识。

下水前要做好准备,先锻炼身体,活动头、颈、肩、臂、腰腿、手脚的关节。如果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中冲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

不能突然潜水或浮潜,也不能互相打架。

如果在游泳过程中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如恶心、胸闷、心慌等。),应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在游泳过程中,当你的腿或脚抽筋时,不要惊慌。可以用力踢或者按摩,拉扯抽筋的部位,打电话给伴侣求助。

如果有人在游泳时溺水,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当有人溺水时,措施必须适当。虽然见义勇为的精神难能可贵,伸出援手是你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一定要注意自己能做什么,不要一时冲动。作为未成年人,不管会不会游泳,都不建议贸然下水救人,因为一旦被溺水者抓住会非常危险。在水中与溺水者纠缠,不仅会消耗施救者大量的体力,有时甚至会导致施救者体力耗尽,最终死亡。所以你要立即向周围呼救,或者想办法营救,比如找一根长杆,一根长绳子把你救上岸。

同学们,溺水是非常危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安全意识,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防患于未然。水无情,人有情。其实只要我们注意生活中的各种游泳游泳事件,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会溺水自救和他人溺水施救,溺水事件还是可以预防的。让我们行动起来,珍爱生命,防止溺水,杜绝悲剧的发生。最后,让我们一起宣誓:珍爱生命,防止溺水。

预防登革热宣传标语篇四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游泳,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然而,在下水前如果不做好准备、缺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那么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

据统计,奉化区去年一年的时间里共发生了3起溺水死亡事件,横跨面积较广,有幼儿、小学生、中学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首先是缺乏自律,夏天到了,同学们都喜欢去玩水,切记千万不要途一时的凉快单独去河里玩耍。在去年的开学初,学校组织了一次查访,在检查中发现了我校有几位同学在中午时分去河里游泳,据了解还不止一次,老师们马上对他们进行了安全教育。我校共有747名学生,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143名,绝大部分同学的爸爸妈妈可能平时忙于工作,疏忽了对你们的监护和看管,所以我们更要学会自律,管好自己,也要提醒身边的同学,如果发现身边有同学独自或结伴去河里游泳,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他的家长或者告诉老师。

一、游泳要注意哪些安全要点?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要选择安全干净的游泳场所,如配有救生员的游泳馆。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大人或熟悉水性的人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感觉身体不舒服,如头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如遇到溺水者,我们不要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同时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会漂浮的物体抛给溺水者,等救援人员到后再将其拖至岸边。

二、要记住游泳六不准

1.不准私自下河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下水施救。

同学们,溺水是非常危险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爱生命,提高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预防登革热宣传标语篇五

尊敬的贵家长:

积极支持和参与传染病防控工作是每位公民的义务责任。目前,登革热疫情在中山已经发生,我市各级医疗机构对凝似登革热病例都及早进行筛查,对确诊登革热病例均进行集中诊治,为了广大儿童青少年和社区居民的健康,我们倡议每个家庭都共同学习登革热预防知识,登革热是一种主要由白蚊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和头痛、肌肉痛、关节痛(三痛)及皮疹和面、颈、胸部潮红(三红征),全身出血症状的严重者亦有发生,而且患者通常有外出郊游或到登革热流行区停留的经历。同时、我们倡导在9-11月份延续开展“加强灭蚊防蚊,预防登革热疾病”活动。请贵家长带领自己的孩子清除居家的蚊虫孳生地,并且尽量避免到流行疫区去,外出游玩时做好喷涂蚊怕水、穿长袖衣裤等防蚊工作。另外,如有发热(突然发热38℃以上)和头痛、眼痛、肌肉痛等症状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

加强灭蚊防蚊,预防登革热疾病。请贵家长和您的小孩子一起来完成下面的健康作业吧!而且要坚持到冬天来到的时候哦!并督促孩子把健康作业(见附表)交回班主任处备查。谢谢!

预防登革热宣传标语篇六

登革热(dengue fever)又称波尔加热、五天热等。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其特征为发热、关节痛、肌肉痛、皮疹、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登革热的症状与预防措施,欢迎阅读。

2014年10月3日,全省报告新增登革热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1215例。截至10月4日零时,全省共有19个地级市报告登革热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18866例,较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175.75%。

病例分布为:广州(15912例)、佛山(1803例)、中山(284例)、江门(268例)、珠海(151例)、东莞(94例)、深圳(76例)、阳江 (62例)、肇庆(57例)、清远(36例)、汕头(34例)、湛江(32例)、茂名(23例)、潮州(9例)、揭阳(9例)、河源(7例)、云浮(5 例)、汕尾(3例)、惠州(1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4例,其中广州3例,佛山1例。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是东南亚地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日至发病后3日内传染性最强。少数患者在热退后第3日还可从血液中分离到病毒。此外蝙蝠、猴、鸟类和狗等动物体内可检测到登革病毒抗体,可能为登革病毒的自然宿主,从而有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染源。

2.传播媒介

蚊虫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其中伊蚊是传播登革病毒的主要蚊种,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3.易感性

在新流行区各年龄组均易感但以青壮年发病者居多。

目前对本病尚无确切有效的病原治疗,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

1.降低体温

对高热患者宜先用物理降温,如冰敷、酒精拭浴,慎用止痛退热药物。对高热不退及毒血症状严重者,可短期应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

2.补液

对出汗多、腹泻者,先作口服补液,注意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必要时应采用静脉补液,纠正脱水、低血钾和代谢性酸中毒,但应时刻警惕诱发脑水肿、颅内高压症、脑疝的可能性。

3.降低颅内压

对剧烈头痛、出现颅内高压症的病例应及时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快速静脉滴注。同时静脉滴注德沙美松,有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呼吸中枢受抑制的患者,应及时应用人工呼吸机治疗。

1.孳生蚊虫的场所。

蓄水池、种养水生植物、空调的.排水和冰箱底接水托盘等的积水,有庭院家庭的排水沟和沙井及房前屋后盆罐的积水。孳生的蚊虫主要是白纹伊蚊。

2.防制的方法。

(1)搞好室内外卫生,清除各种废旧杂物,减少蚊虫栖息场所。

(2)家庭备用蓄水池和种养水生植物的水体要坚持每周换水一次,换水时应将蓄水池内壁和水生植物的根部及容器内壁彻底清洗干净或使用沙子养植。

(3)要经常清疏排水沟渠和沙井,保持流水畅通。房前屋后不常用的盆罐应清除或倒置存放,防止积水。

(4)根据蚊虫消长的不同季节,在庭院内和室内适时烟熏或喷洒化学杀虫剂杀灭成蚊。灭蚊时最好选择黄昏成蚊活动的高峰时间。

(5)挂好蚊帐,防止成蚊入侵。

预防登革热宣传标语篇七

登革热(俗称“断骨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由蚊子传播给人类。全球每年约有五千万宗登革热个案,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近年登革热转趋活跃,影响全球各地,在东南亚部分国家,登革热已成为地方性流行病,国内有输入病例或局部暴发疫情出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登革热的预防知识,欢迎阅读。

登革热(俗称“断骨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由蚊子传播给人类。全球每年约有五千万宗登革热个案,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近年登革热转趋活跃,影响全球各地,在东南亚部分国家,登革热已成为地方性流行病,国内有输入病例或局部暴发疫情出现。

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其中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我省分布广泛,主要在清水容器中孳生,大多数在屋外或野外阴暗处流连,亦会在室内活动。

人被带病毒蚊子叮咬后,病毒会从蚊子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感染。患者如果在发烧前1-2天至发烧后4-5天内被蚊虫叮咬,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继而传播开去。

此病不会经由人与人之间传播,与患者接触时不会被传染。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3至15天潜伏期(通常为5至8天),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发病后3~4天出现红疹、恶心、呕吐,轻微的流牙血和流鼻血。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严重时可引致死亡。

“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是评价一个地区伊蚊密度的指标,即平均每百户内有伊蚊幼虫(孑孓)孳生的容器数。指数在5以下,属于安全范围;指数高于20,意味着一旦有外部病例输入,就可能在该地区造成登革热的.流行。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日至发病后3日内传染性最强。少数患者在热退后第3日还可从血液中分离到病毒。此外蝙蝠、猴、鸟类和狗等动物体内可检测到登革病毒抗体,可能为登革病毒的自然宿主,从而有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染源。

蚊虫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其中伊蚊是传播登革病毒的主要蚊种,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在新流行区各年龄组均易感但以青壮年发病者居多。

潜伏期2~15日,平均为6日左右。

(1)发热起病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呈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发病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可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颜面和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发热期可出现相对缓脉。

(2)皮疹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也有在发热最后1日或在热退后,于脚、腿背后、踝部、手腕背面、腋窝等处出现细小淤斑,1~3日内消退,短暂遗留棕色斑,一般与体温同时消退。

(3)出血于发病后5~8日,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4)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

(5)其他可有肝肿大。病后患者常感虚弱无力,完全恢复常需数周。重型登革热于病程第3~5日,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呈脑膜脑炎表现或有些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本型常因病情发展迅速,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而死亡。

(1)休克一般发生于病程第2~5日,持续12~24小时,患者烦躁不安,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皮肤出现花纹,体温下降,呼吸快而不规则,脉搏微弱,脉压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出,病程中还可出现脑水肿,偶有昏迷。若不及时抢救,4~10小时死亡。

(2)出血出血倾向严重,有鼻出血、皮肤出现血大批淤斑,呕血、便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等。

(一)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闲(废)置的花盆、缸罐、轮胎、可积水垃圾等。

(二)室内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等)应每隔5-7天洗瓶换水、清洗根须。登革热流行期间应避免种养水生植物,如必须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

(三)保持室内外花盆托盘无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理干净。

(四)大搞室外环境卫生,疏通下水道,铲除杂草,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渠、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等。

(五)午睡或晚上休息应挂蚊帐,到公园、街边等露天场所活动应注意采取防蚊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六)一旦有上述发热、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以免传染给家人。

灭蚊、清除蚊虫孳生地、防止蚊子叮咬是预防登革热传播的关键,希望大家能做到以上几点。

预防登革热宣传标语篇八

安全是幼儿园所有工作的保障,为提高园所处理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师幼的安全意识,我班本周开展了防踩踏安全疏散演练活动。

活动前,我们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对幼儿进行安全撤离知识及撤离过程中的要求、注意事项的辅导、教育与训练。要求队伍做到静、齐、快:从演练开始到回教室止,自始至终不讲话,队伍整齐靠右行,快走但不追跑,不推推搡搡,整个过程严肃认真。并结合户外活动课进行实地多次训练到位,使幼儿了解活动概况,严格遵守撤离要求,避免在演习中发生意外,确保幼儿的安全与活动的顺利进行。

演练前,各班教师对幼儿进行了预防踩踏事故的安全知识教育,教给幼儿预防踩踏事件发生以及事件发生后的应对方法。

演练中,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引下按照指定的路线有序地向各个安全出口跑去,整个过程井然有序。老师还带领幼儿一起学习了踩踏事故中保护身体安全的方法。

演练结束后,老师与幼儿共同总结了幼儿园预防踩踏事件发生时逃生的方法:上下楼梯要排好队、右侧通行,不拥挤、不跑跳、不打闹,手扶着栏杆走,保证队伍首尾有老师等。

通过此次演练,不仅提升了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们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紧急疏散幼儿的能力,将安全观念牢牢植根于师幼心中,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安全快乐、健康成长!

预防登革热宣传标语篇九

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爱护我们的眼睛。

据教育部和卫生部统计,小学生眼疾率达28%,中学生达56%,而到了高中学生眼疾率到85%,保护眼睛,预防近视已刻不容缓!

1、始终保持教室内充足的光线,光线不足时要及时开灯。

2、每天坚持正确到位地做好眼睛保健操,以起到放松眼部肌肉,保护眼睛的作用。

3、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读写姿势要端正,背部要伸直,颈部保持直立,做到“三个一”,也就是眼睛离书本一尺,手指距笔尖一寸,身体与桌子隔一拳。不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不良的读书习惯要随时纠正,走路和乘车时也不要看书,不躺着看书,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看电视和操作电脑时,也要保持一定距离和坐姿的端正。

4、保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学习能力的重要原因,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

5、多做户外运动,每节课间,一定要走出室外,向远处眺望,使眼睛得到休息,调节视力,解除疲劳。

6、平时吃饭不偏食,不挑食,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钙的蔬菜和肉类,尤其是胡萝卜等含多种维生素的食品,少吃糖果和含糖高的食品,合理安排我们的饮食结构,从饮食中获取充分的营养物质。

做到以上6点并不难,只要同学们自觉执行,及时纠正,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拥有一双更清澈、更明亮的眼睛,一定会拥有一片更广阔、更明净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