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个人>最新大国工匠人物 学习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个人心得(通用5篇)

最新大国工匠人物 学习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个人心得(通用5篇)

作者:笔舞 最新大国工匠人物 学习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个人心得(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国工匠人物篇一

《大国工匠》讲述的是八个工匠靠着他们自己的双手所缔造的神话。他们早已经走到了职业技能的前端,但他们仍然努力地追寻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他们的专注和执着,缔造了一个个“中国制造”。

“大国工匠”的感人传奇故事和他们生动的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职业,脚踏实地,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能拓展人生价值观,寻得成功。

他们是一群成功的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靠上名牌高中和名牌大学,而是在于追求自己职业技能的完美,靠着他们自己的专注和努力,最后成为了国家级顶级技工,成为了一个他们职业领域里面不可缺少的领跑者!

当前我们国家缺少这种工匠精神,需要用大量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而在这个过程中,代表我们国家实力的制造工程,其顶级工艺技术确实需要十分精良的,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领域,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其背后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础制造业优质技术人才——大国工匠的缺失!

看完《大国工匠》后,我领悟到我们非常需要拥有他们伟大的坚持,努力和尽职尽责的精神。这样的话,我想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有意义,也只有拥有他们的精神,我们才可能取得成功,并且升华自己的生活。

大国工匠人物篇二

近日,我拜读了培训中心xx老师的劳模事迹材料,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久久无法平静。正所谓"见君一袭风雪骨,始信人间有谪仙",xx老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什么是创新转型、学习超越的劳模风采,他用27年的坚守,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一曲伟大的劳模赞歌,铸就着莱钢曾经的辉煌和未来的希望。

众人皆知莲无垢,谁知莲心苦。xx老师是劳模,是多领域的专家,一个个荣誉的光环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但谁又知,这光芒的背后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辛,多学一些、多做一点、多忍一会,正如文中所说"点滴工作皆学问立足岗位成专家",正是这一点一滴成就了xx老师今天的成功!与我而言,或者说对一些入厂良久,建树乏善可陈的青工而言,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财富。

成功就是要比别人多学一点,xx老师的.专业是地球物理,在职工培训管理和教学领域依然得心应手。为什么?因为他相信技不压身,自学了软件工程硕士专业、自学了工业工程本科专业,他相信未来的某一天肯定能用的上。后来当他担任计算机教研室主任、莱钢"精益管理"培训项目组组长的时候,之前的技能储备给了他莫大的帮助。像我们这些青工,从事的工作可能与所学专业相去甚远,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懈怠的托辞与理由,我们更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所能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尽可能做到"一专多能零缺陷",自己的专业要强,自己的技能要多,自己的缺陷要少。要知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给你一个岗位,你能不能适应?你会不会开展工作?这都靠我们平时的努力和积累。

成功就是要比别人多做一点,中心大讨论的时候曾有个命题"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其他的用不着我管",这个观点对不对呢?xx老师给了我们答案,当他发现自学考试通知单分发工作困难时,虽然不是他们科的事,却主动担当,刻苦钻研解决了难题,最终帮助了别人,成就了自己。这对我们青工来说,是极具有教育意义的,在现阶段莱钢处于转型发展、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更不能再存着各扫门前雪的心态,拈轻怕重、斤斤计较,要勇于担当,对自己的工作要尽心,别人的工作要热心。每天少做0.1,365个0.99是0.025;每天多做0.1,365个1.01就是37.8。因此我们学习要做到1.01,工作要做到1.01,每天多做一点点,就会超过别人一大截,成功的关键就在这0.01。

成功就是要比别人多忍一些,xx老师忍受住了学习的寂寞,忍受住了工作的压力,忍受住了失去爱人的痛苦,最后他成功了。对我们青工而言,成功的路并不好走,充满了荆棘与坎坷,这就需要我们有"8+n,5+2"的工作精神,或为了学习而挑灯夜读头悬梁锥刺股,或为了项目而连续加班无视孩子渴望陪伴的眼神,忍受常人所不能忍。但是成功的路上却也并不拥挤,因为能坚持下去的人并不多,很多人在岔路口驻足不前,迷失了方向,我始终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功!

大国工匠人物篇三

每个人不一定都成为劳模,但人人都能学习和践行劳模精神。劳模精神没有“光环”的预期,更多的是职业的喜爱,发现的喜悦,劳动的乐趣,结果却实至名归。我们不妨带着“问题”、“感情”、“镜子”去学,或许,我们更容易学到劳模精神的'实质。

我们学习劳模,就是要带着问题去学,学习劳模如何在本职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劳模都是在我们身边的楷模,我们就是要学习劳模在处理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带着自己的思考,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学,有学习才有进步,有问题才有进步。

劳模的闪光点就在于他们把工作当事业,把付出当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学习劳模精神,首先就要尊敬、尊重劳模,带着一种深厚的感情去学,带着真诚地心去学习,学习劳模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要想学到真本领,腿就要跑勤一点,或许一些不起眼的事情,就在潜移默化中教会我们如何处理问题,如何将事情做得更好。

劳模就是我们身边的一面镜子,值得大家经常照一照,这样就能找到差距、发现不足,激发见贤思齐的内在动力。常照照“劳模”这面镜子,就是要认真地分析自己存在差距的原因,做到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下功夫逐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奋起直追,不断向劳模靠拢看齐;常照照“劳模”这面镜子,就是要持之以恒向劳模学习,做到常态化,不断克服“小胜即满”的肤浅认识,避免三分钟热度;常照照“劳模”这面镜子,就是要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不偏离角度对照,做到务实、求真;常照照“劳模”这面镜子,不断给自己加油、鼓劲,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学习一种精神就是树立起一面旗帜,标示出一种导向。学习劳模精神就是在宣告,这种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正是企业发展新需要、新呼唤的精神,这种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精神不仅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将来更需要。

大国工匠人物篇四

《大国工匠》宣传片讲述了不同岗位的劳动者,靠着自己过硬的技术,用灵巧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追求着职业技能的`完美,最终脱颖而出,为民谋福,贡献社会的故事。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的人装配的齿轮间隙仅有0。004毫米,有的人让风化的千年历史重生灿烂,高超的艺术创造着中国史上的一个个奇迹,但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对专业执着,甚至是痴迷。

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务必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实现目标的历程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和不懈的追求,不要因为挫折而畏缩不前,不要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要有越挫越勇的气魄;成功最终会属于你的,每一天要对自己说:“我必须能成功,我必须按照目标的规划行动,坚持直到胜利的那一天。”既然选取了、认准了是正确的,就要一向走下去,要以满腔的热情去获取最后的胜利。

大国工匠人物篇五

1979年,洪家光在沈阳出生,父母都是农民。年少的他主动承担家里的农活,虽然生活艰辛,但他乐观豁达。早就业,早当家,初中毕业后他去了一所离家很远的技校学习技术。

那个年代,交通不如现在发达,洪家光每次去技校都要在路上花费4个小时。勤奋好学的他将汽车当作“移动的图书馆”,乐在其中。三年的时光里,他在车上自学完了4本技术方面的书,这种毅力鲜有人能做到。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按照当时毕业包分配的.原则,在校期间全校第一的洪家光进入了中航工业有限公司工作。

不过当他到了车间后,发现环境和工作与他想象的并不一样,他只是负责加工制造一些小零件,还不能接触发动机这样庞大的工程。曾经技校第一,想要大展宏图的洪家光开始思考何去何从。

正当洪家光处于迷茫时,车间的一个老师傅点醒了他,使他幡然大悟性。他告诉洪家光,每个人的工作都像社会这个大机器中的一颗小螺丝,机器要运转需要每个螺丝各尽其责,虽然你的工作看似简单,但我们国家需要成千上万像你们这样的劳动者。

领悟后的洪家光找到了前进的动力,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他以情的态度对待每天的工作,还经常向不同车间的老师傅请教,学习他们的本领。

当时工厂里有一位叫孟宪新的老师傅,曾被评为全国劳模,洪家光非常敬佩他,想做他的徒弟。

但两人并不在一个车间,于是洪家光每天都去帮孟老师傅打下手,干活跑腿都非常积极。经过两个月的相处,孟宪新认为洪家光是一个值得栽培,有恒心有毅力的大好青年,于是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了洪家光。

洪家光的“工作狂”形象在工厂里是人尽皆知,其他工友一年最多完成4000个工时,他却能完成7000多个工时。在2000年,由于工作强度比较大,洪家光一不留神,他的手被沉重的工件砸成了粉碎性骨折。医生建议休养2个月,但洪家光是个责任心很强的人,还没等痊愈就拎着缠满绷带的手就回到了工厂。工友们都对洪家光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佩服得五体投地。

2002年,公司接手了一个难度巨大的任务——打磨飞机发动机叶片的滚轮,并且要把误差缩小在0.003mm内。一向乐于挑战高难度工作的洪家光毫不犹豫地向工厂毛遂自荐,“拼命三郎”从来不会让大家失望,经过10多年的马不停蹄,他将误差缩小到了0.002mm。

小有成就的洪家光在工匠之路上越战越勇,他又攻克了金刚石方面的难题,使得金刚石滚轮技术有了新的突破,这项成就给他所在的公司带来了8500多万的市值。

虽然成功的路很艰辛,但洪家光一直用老师傅的话勉励自己,一直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29岁的他就评上了高级技师,斩获多项国家级别发明和专利,39岁就时获得了国家科技奖。在参加全国车工大赛中,他还以98.75的高分夺得魁首。从车间技工到一步步成为大国工匠,洪家光的确很猛。

洪家光在成为大国工匠后,名声很快传到了国外。一家外企看中了年少有为的洪家光,想以每月90万的高薪将他挖过去。但洪家光不为所动,毅然拒绝,他认为如果自己学得一身本领却不能报效祖国,那都是无意义的。

洪家光不仅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也是一个懂得回报社会的人。他深刻明白知识才能改变穷人家孩子的命运,于是成立了基金会,用来帮助经济困难的孩子实现学业梦想。他还将自己高超的技艺悉数传给学徒。

洪家光是我们的骄傲,他伟大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前进方向中的指明灯,相信我们的国家在这群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工匠支持下,一定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