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在报社的实习报告(优质17篇)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优质17篇)

作者:BW笔侠

实习报告是对自己实习期间个人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的一种规划和思考,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明确未来的职业目标。这是一份精彩纷呈的实习报告范文,对于我们写作实习报告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报社实习报告

从九月13日到十月七日我在海口晚报进行了将近四个周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感谢报社领导给我提供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感谢报社的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帮助。现在,我主要从实习见闻、实习体会两个方面来完成我的实习报告。

实习见闻。

实习的第一天,李老师给我介绍了报社的大体情况,讲述了做新闻记者需要注意的事情。对于记者行业,我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每每采访回来,紧接着就是忙着赶写稿子了。是的,跟着老师这四个周的实习就是这么忙忙碌碌过来的,虽然十分劳累,但也时常觉得过得很充实。

我真正感受到了报业的竞争与压力,以及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由于我平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习,所以初到记者的职位上,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的了解也很欠缺。但是,指导老师十分耐心,每次有新闻线索时,都带我到现场采访,回来后让我自己写稿子,然后耐心地给我修改稿件,并且不断告诉我应该注意的问题。老师一直鼓励我自己去采写新闻,自己找新闻点,这让我十分感动。三个多周下来,我发表8篇稿件,同时我的新闻敏感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深深感受到了晚报的文化氛围,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东西。海口晚报历来有一个很好的文化制度,就是每周一下午3:00全体召开的学术研讨总结大会。上到总编下至实习生都非常重视这个集会,因为那是一个及经验、知识传授,接受社会再教育的地方,也是一个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平台。记得第一次听会我没带笔记,真是后悔的同时又丢人。报社领导看着我,资深记者们看着我,在场的各位老师看着我,我长得怪吗,不是,因为在场的就我一人没带笔记做记录,当时我真的是无地自容。打那以后,每次开会我都很认真地做笔记,现在回想起来,我还觉得内疚,但更是高兴,我已经深深地陶醉于报社的这种浓厚文化中了。另外一点也令我时常感到压力的所在——“海口晚报是党报,她是高级报纸”——这是报社现任总编陈际阳在开会时向大家强调的一句话。这就要求记者要有很高的政治觉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全面的知识结构,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只有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心应手。为此,我深感自己的差距,也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努力明确了方向。

报社总编陈际阳重点强调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我们要办最权威的报纸,权威才是我们的特色。”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办最权威的报纸是一个很难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和共同努力。为着这个目标,陈总编会上多次明确指出:“我们的记者要敢于报道,要勤快,多收集资料做全面深入地报道。我们的记者要能够很明确地判断出新闻价值的大小,以此来正确处理稿件。”听了总编的话后,我是这样理解的。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这一点也是晚报特别讲到提出的。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为此,我联想到了一个例子:武汉的一个记者李红英写了一篇关于医院对小病开大药方的事情。小病花大钱看似小事,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李红英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她是从新闻内容上进行了。

实习体会。

首先我说一下理论在实践方面的运用。

在实习以前,我通过学习已经接触了很多概念以及新闻规范,但是其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自己根本不明白。比如新闻的定义、新闻摄影的拍摄方法,在跟秦彦学长实地拍摄报道时才彻底领悟。从中我学习到新闻摄影要多找角度,构图要饱满,拍摄照片中要讲究新闻元素,要考虑到照片的新闻价值大小等一些注意问题。

第二,做一个记者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记得我刚进报社实习时李老师就给说到,“做记者要勤奋,多观察,多听,多写,这样才有进步。”我在实习中就深刻体会到了做记者是很累的,同时,由于这一职业的特殊性,需要记者必须腿勤,嘴勤,笔勤,往往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

第三,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拓展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

由于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识也需要十分全面。要做到这个要求,正如李老师所教导的“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多读,多想,多听,多写。”总之,我在这次实习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能够让我受益一生。我在实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都会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努力加以改正,使自己今后更好地发展创新。

文档为doc格式。

报社实习报告

本站发布报社实习报告范文4000字,更多报社实习报告范文4000字相关信息请访问本站实习报告频道。

从1月18日开始到现实,已经差不多4个月了。在这100多天的日子里,见过了很多人,也经历了很多事。这些人和事,都让我体现到社会的现实与残酷;但同时也存在那么一群人,他们善良,他们有理想,有激情,他们的努力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正因为有了这经历,使我逐渐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转变成一个社会人,尽管转变的过程很痛苦,但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所以我很感谢学校和报社给我提供了一个到社会中磨练的机会。

春节前夕,刚刚完成期末考试,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跟另外三位同学就来到了《深圳晚报》实习,而年级里其它同学都要等三月后才开始实习,我们比他们足足早了一个多月。对于深圳这个大都市,我们四个人都很陌生,尽管我们都生于广东。因为时间紧迫,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就匆匆忙忙地来了。那时候,对于哪里能就餐,哪里有住的地方等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条件都不清楚就赶过来了,面前的一切都是未知数,但我们义无反顾。

1月18号那天,我们四个人在上海宾馆下车,把行礼放到一个同学在深圳打工的朋友的宿舍后,下午我们就来到福田区商报路商报大厦19楼报道。刚好在一楼就碰到了晚报综合办公室主任,带我们上去填完表后,我和其中一个同学被分到了社会部,其他两个同学一个在政文部,另一个在文娱部。之后,大概晚上6点,我们开始找房子。来之前对深圳一点都不了解,大家以前也从来没有在外面独自租过房子,幸好有一个同学的朋友一直都在帮忙张罗,晚上约9点的时候就找了一个满意的地方。于是,我们几个人就在那间狭窄的房间住了将近四个月,当时我们全部的家当就只有衣服。

社会部是报社里的、人数最多的一个部门(包括热线组)。正因为我们报的是社会新闻(包括突发新闻),经常要到各个地方跑来跑去,所以也是最累的一个部门,同时也是最锻炼人的部门,我非常有幸来到这里。1月18日报到的那天是星期五,报社全体员工刚好要在周六、日到东莞开年终大会,部门一位副主任和热线组几位同事交代了关于工作的一些细节后,我们被告知1月19日(即报到后的第二天)就要开始上班——接热线。

对于我们部门来讲,热线组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几乎所有突发新闻都是首先通过市民打热线电话报料,然后对于那些有新闻价值的事情,我们再通知记者出去采访。接热线电话看似简单,但其实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并且这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对以后正式采访都非常有帮助。首先要把报料人所说的事情记下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和结果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有些报料人自己对事情的经过不是很了解叙述也不祥细,所以我们就要多问,通过报料者我们能了解多少就多少。有些时候报料者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对我们来说有很大作用,倒如发生了车祸,伤者被送到医院,而报料者就是医院里的医生,那么说明这个料可靠性很高,因为平时我们也会接到一些假的料。我们每天接到的每一条报料都要打进电脑进行统计,开始还不能边听电话边输入,于是就先把关键的地方记在纸上,然后再输进电脑。这跟我们采访时记录很相似,都是把事情的关键部分(关键词)记下来,回去后再根据这些笔记写成文章。

接电话的同时,在空余时间我们就看报纸,包括《深圳晚报》和深圳其它几家报刊。除了解每天发生的事情外,还要注意报纸上文章的结构和写法,特别是要注意本报记者是如何写文章的,因为我们在这里实习,以后写文章就要符合本报的风格。因为记者平时都要在外面采访,在报社的时间一般不多,开始时我们都难得见一面。接了几天电话后,终于有机会跟记者出去采访了。

部门里有个比我们早来半个月的见习记者,因为大家年龄比较相近,于是开始就跟着他到外面采访。记得第一次跟着出去采访是在1月21日,某小区一住户阳台上的玻璃因太阳照射原因会突然碎裂,而楼下刚好就是一个花园休闲区,每天很多老人、小孩都在那里,如果玻璃掉下砸到人后果将很严重。我们到现场看了一下情况,采访了住户和该小区物业管理,听听双方的说法。采访完后,记者说这个稿让我写,但想到自己才来3天,没什么经验,怕耽误了事情,最后还是没有写。当然,任何事情都要迈出第一步,从1月24日跟主任、夏老师合写第一篇稿,以后就越写越多了,再后来就有了独立采访和独立写稿的机会。

跟其它部门不同,我们部门历来都不会给实习按排固定的老师。按排一个记者作为固定的老师或许在平时能给实习生指导和意见,但这样也会使得学生集中写同一类型的稿,因为每个记者都有固定的一条线,并且这些指导和意见也是单一的。但是,作为报社的一个记者,特别是社会部的记者,平时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情,知识面要非常广泛,要有丰富的常识。虽然我们没有固定的老师,但其实部门里每一个记者都是我的老师,在这四个月中,部门里每一个记者我几乎都试过跟他们出去采访或者完成他(她)们交代的任务,所以也接触了很多东西,去过法院、检察院、消防局、交警局和司法局,作为记者,“公检法”的稿是必需掌握的;也接触了很多人,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中至企业老总。除此之外,作为社会部的记者,还要掌握如何采写包括违法建筑、交通管理,社会治安、劳资纠纷、消费维权和环境保护等各种各样的`新闻题材。

虽然没有固定的老师,但在这里我跟得最多的就是华祥名老师,华老师给了我很多指导。他教会我如何写“公检法”的稿件,后来也把任务交给我,放手让我独立采访、独立写稿。记得在2月21日,我们为了完成关于沉香树被砍的稿子,连续两天去了梧桐山;为了找那些被砍的沉香树,不顾危险,在下雨天去爬超过75度的山坡,最后终于找到了。稿子完成后,也发了一个整版。第一次暗访也是华老师带着我的。2月19日,我们要暗访一个非法的异地违章代理缴费点。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后,我就匆匆忙忙地打了一个电话过去确认这个非法代缴费点是否还存在。等我们到了那个点后,一进门店主就问我们是否记者。当时我们都楞住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打电话过去确认时我用的是热线电话,号码是公开的,网上可以查到。当然,我们都否认是记者,只是要找人代理交费,后来暗访还是成功了。虽然开始有一个很大的失误,但从这件事上,我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错了第一次便不会错第二次。作为记者,首先是要学会保护自己,其次才是写稿。这是都是华老师教会我的,所以我非常感谢他。

实习后,才知道媒体工作跟书上的所说内容有非常大的区别。采写工作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绝对不能纸上谈兵,要勤于跑腿多积累经验,要知道每一种文章的风格,要学会写每一种题材的文章。你可以不知道麦克卢汉是谁,但不能不知道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可以不知道什么叫螺旋定律,但不能不知道什么叫故意杀人,什么叫故意伤害。丰富的知识和常识对媒体从业者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接触各行各业的人,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

在实习期间,总共发了50多篇稿,其中有跟记者合写的,有写完后让记者改的,有自己改的通稿,也有独立采写的。除特殊情况外,每天几乎在9点半前就到报社,晚上基本上11点后才回去。为了工作,曾经在报社的地板上睡了好几个晚上;为了完成采访任务,也试过多次饿着肚子一整天。记得在4月20日,因为下雨的缘固全身都被淋湿了,鞋子当然不能幸免。第二天(即4月21日)接到采访任务,就立即跑去采访了。等采访完回来写完稿,发现鞋子已经干了。在生活上,以前除了在学校住宿外从来没到外面住过,来了深圳之后,我们就要自己租房子,交房租、水电费、管理费等等,一切都要自己处理。我们同学四个人,就在一间狭窄房间里同甘共苦地居住了四个月。2008年初铺天盖地都是雪灾的信息,这个冬天是几十年来最寒冷的冬天,而我们每天却不得不用刺骨的冷水来洗澡,因为根本就没有热水器,也就没有热水,当时我们房子里的家当就是衣服和被子。

在这段日子里,我们不仅锻炼了新闻采写能力,提高了对新闻的敏感度,还学会了在社会上如何跟别人打交道,并且还炼就了独立生存、生活的能力。以后出到社会不管从事哪一种行业,这些经历对我来说,都是非常保贵的财富。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我认识了一群亦师亦友的记者,我们一起工作,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去玩。他(她)们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时刻影响着我,令我变得更加成熟和优秀。我非常有幸认识这样一群善良,有理想,有激情的朋友。

当然,在实习中我也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缺乏跟别人沟通的技巧,不懂得在实际采访中抓住关注问题,在写作上也要有所提高。倒如在4月5日调查某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的问题。因为掌握不好说话的方式,在采访一个工作站的站长时大家出现了一些矛盾,并且在接二连三的采访中都没有问到最关键的问题,最后搞到双方有点不和。同时,也因为没有工作证这个问题,对方一开始就怀疑我的身份。所以,在这件事情上,说明我还是没有考虑周全,也缺乏跟别人打交道的技巧。之前所说的关于暗访非法规章代缴费点那个失误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以后我会改正自身问题,弥补自身的不足,这对我以后走出社会是非常有益的。非常感谢学校和报社给了我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使我终身受益!

报社实习报告

从7月16日到8月1日我在**日报社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实习。短短的实习期虽然出去采访的次数并不多,但阅历倒是增加不少,应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发觉书本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多少是有距离的,我们学生要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经历过亲身感受过才知道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而经过了四次的.外出采访,有顺利接受采访的,有被拒绝采访的,事后都是受益匪浅的。以下是我的实习报告总结:

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就知道做记者人际很重要,一个良好的人际网,以及相关的新闻素质是很重要的,但运用到实际,要做到得心应手就不容易了。

吴记者把我和另外一个实习生叫到他面前,在网上随手找了一篇报道让我俩看,我们睁大眼睛看,是关于学校的一篇研究报道,看完了新闻我俩面面相觑却不懂有什么看头。吴记者就说你们要尽力利用周围身边的所有资源获取新闻,做自己熟悉的领域。就像现在从你们的学校出发,从自己的最方便的出发。看这新闻你们觉得有什么可以做?我们依然沉默。“你们首先必须遵循新闻的事实和客观性,然后想想我们这份报纸是什么人群看得多,你们自己还想从这消息事件知道什么,也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想他们还想知道什么,进行这样一个换位思考。”在吴记者的引导下,我们从这消息找出还可以报道的东西,然后联系新闻当事人,开始着手实习的第一篇新闻。

因为是放假时间联系不到学校教授,我们的采访一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报社吴记者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电脑,电话,身边的所有人都可以发生作用。再说你们是学生,本来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便捷,发散人力去干吧,没有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后来经过多方面真的就是联系上了教授。

其实当记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际圈,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才可以尽快尽量准确的办好事情。就像一篇报道,你可以找到相关的新闻对象,根据“六人认识论”人传人,以一传十,十传百,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最需要的对象。而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甚至可以使你的采访得心应手。我们就尝试过,因为是记者的身份而遭受采访拒绝,而老记者通过某个有点“权力”的朋友帮忙,我们最终还是可以进行采访获得了需要的新闻信息。当然人际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对于记者来说更加是重中之重。

主任拿起我身边的报纸,没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说发现有新的材料可以写。他说报道说还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们可以补充这些消息作为新闻,还是会有很多读者关注。这是关于湛江节能灯的同一篇新闻,我看完了就把报纸扔到一边了。而主任却看到了可以写的新闻,就是新闻敏感,就是经验?对于自己目光狭隘我真的无话可说,问了主任很笨的问题:“怎么发现新闻?”主任就说,“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就要做别人所没有的。学会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好一个处处留心,做别人所没有,因为主任的仔细观察,我是写了两篇跟踪报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识珠”恐怕这消息就会随着报纸一起沉默,成了没有的东西。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这不只是经久“沙场”的老记者才可以做到的。问题在于自己有没有去动脑,有没有用实际行动去证明。看这新闻就要懂得从新闻找新闻,“查缺补漏”都可以派上用场。

报社实习报告

从7月16日到8月1日我在**日报社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实习。短短的实习期虽然出去采访的次数并不多,但阅历倒是增加不少,应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发觉书本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多少是有距离的,我们学生要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经历过亲身感受过才知道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而经过了四次的外出采访,有顺利接受采访的,有被拒绝采访的,事后都是受益匪浅的。以下是我的实习报告总结:

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就知道做记者人际很重要,一个良好的人际网,以及相关的新闻素质是很重要的,但运用到实际,要做到得心应手就不容易了。

遵循新闻的事实性,客观性,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换位思考。

吴记者把我和另外一个实习生叫到他面前,在网上随手找了一篇报道让我俩看,我们睁大眼睛看,是关于学校的一篇研究报道,看完了新闻我俩面面相觑却不懂有什么看头。吴记者就说你们要尽力利用周围身边的所有资源获取新闻,做自己熟悉的领域。就像现在从你们的学校出发,从自己的最方便的出发。看这新闻你们觉得有什么可以做?我们依然沉默。“你们首先必须遵循新闻的事实和客观性,然后想想我们这份报纸是什么人群看得多,你们自己还想从这消息事件知道什么,也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想他们还想知道什么,进行这样一个换位思考。”在吴记者的引导下,我们从这消息找出还可以报道的东西,然后联系新闻当事人,开始着手实习的第一篇新闻。

做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提高自我交际能力,扩大交际圈。

因为是放假时间联系不到学校教授,我们的采访一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报社吴记者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电脑,电话,身边的所有人都可以发生作用。再说你们是学生,本来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便捷,发散人力去干吧,没有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后来经过多方面真的就是联系上了教授。

其实当记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际圈,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才可以尽快尽量准确的办好事情。就像一篇报道,你可以找到相关的新闻对象,根据“六人认识论”人传人,以一传十,十传百,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最需要的对象。而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甚至可以使你的采访得心应手。我们就尝试过,因为是记者的身份而遭受采访拒绝,而老记者通过某个有点“权力”的朋友帮忙,我们最终还是可以进行采访获得了需要的新闻信息。当然人际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对于记者来说更加是重中之重。

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主任拿起我身边的报纸,没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说发现有新的材料可以写。他说报道说还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们可以补充这些消息作为新闻,还是会有很多读者关注。这是关于湛江节能灯的同一篇新闻,我看完了就把报纸扔到一边了。而主任却看到了可以写的新闻,就是新闻敏感,就是经验?对于自己目光狭隘我真的无话可说,问了主任很笨的问题:“怎么发现新闻?”主任就说,“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就要做别人所没有的。学会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好一个处处留心,做别人所没有,因为主任的仔细观察,我是写了两篇跟踪报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识珠”恐怕这消息就会随着报纸一起沉默,成了没有的东西。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这不只是经久“沙场”的老记者才可以做到的。问题在于自己有没有去动脑,有没有用实际行动去证明。看这新闻就要懂得从新闻找新闻,“查缺补漏”都可以派上用场。

生活精神:工作就是生活,细心一点记录会发现生活里有很多学问。

急转弯把握时机,改错都可顺带新消息。

因为是电话采访的缘故,登出来的新闻人物的一些个人资料与实际有点出入,当事人的父亲打来投诉电话,当时自己却不知道如何解决心里生怕被骂。无奈硬着头皮寻求老记者的帮忙,谁知老记者轻快的说:“没事阿,用不着登什么更正消息,你应该再联系当事人,希望获取新的消息,然后在新的报道里重声一下就行啦。”看到我紧张的样子他还补充一句:“不用紧张,错误是有的,有时候可以将错就错,这不又可以有新闻出来了,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真的想不到可以通过这样一个途径去解决错误报道的问题,更加想不到还可以顺带出新闻。发觉解决问题只要用心去想,还是有很多办法的。这是一堂很好的课。在接下来的报道我也几乎是竭尽全力,尽力把这则“意外”的新闻写好。

铁倒了也要抓一把沙。

报社实习报告

x月16日至8月16日,我有幸在x报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实践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实践岗位是由院xx团联系的,我很高兴有自己的一份,但当我得知是在x报实践时,已有的兴奋感不觉少了好几分。说实话,当初在院报看报纸时,对《x报》总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认为他们的报纸做的很枯燥,可读性不强,只是简单的例行报道,并带有一定的专业性,社会新闻不多,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7月16日,我和几个团友一块儿来到x报,到达时已9点多了,招待我们的是办公室的郑主任,她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了报社的主要活动安排,又带我们认识报社总编、副总编和其他的记者。由于时间关系,这一天已没有什么采访活动了,她就安排我们在阅览室熟悉报纸。

第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并没有学到什么新闻知识,但办公室记者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我决定不管有多么枯燥,我都会努力在这里坚持下去。

由于x报的专业性,我们可采访和参加的活动比较少,很多的时候都是针对东风的`人和物,我们大多不懂,只好“袖手旁观”,对于社会新闻,一般只有周末版块才用。这样一来,我们就只好在阅览室呆着。时间久了便觉无聊,指导老师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就让我们自己出去采写新闻,找新闻点。于是我们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时可以提高新闻敏感性和职业道德。

但事情总有不尽人意,在x报实习的学生较多,有郧医的,有湖南师范大学的等。他们几乎都是大二或大三的新闻专业的师哥师姐,我们几个“冒牌货”在新闻专业用语和获取新闻方面都比他们差很多,再加上指导老师考虑到大三的专业师哥师姐们面临着就业问题,平时给他们提供的锻炼机会就多一些,这给我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以后的每天早晨,我们提前一小时到报社,主动找指导老师询问有没有采访任务,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实在没有,就向教师请教一些新闻采访与写作的问题,同时在阅览室看一些与新闻写作有关的杂志,重要的部分还特意记在采访本上,我们的执着与主动获得了指导老师和主编的好评,我也体会到: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与指导老师相处的日子里,我渐渐认识到做一名优秀的记者是不容易的。记得有一次x公司召开稳定工作会议,会议在下午2:15开始,指导老师要求我们必须在2:00之前到达会场,会议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暑天的沉闷与燥热使人由内到外都极其难受,但记者们丝毫没有中途退出的意思。散会时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都没有带伞,也许是时间观念的“驱使”,记者老师毫不犹豫地冲进了雨林,我们却躲在后边不走,等回到报社时,发现记者们已穿着湿透的衣服开始工作了。当我们将这一次的新闻稿慎重地交给指导老师时,他一脸严肃地说:“开会时不是明确强调这次会议的内容不准让媒体报道吗?”我们为自己的不认真顿感惭愧。事后我才体会到:记者们在享着“无冕之王”的称誉背后还经历着多少辛酸,担负着多少社会责任。

报社里有一位姓黄的前辈,七十多岁了,对报纸却还颇有研究,他时常对我们传授新闻写作的经验,他说:“新闻归根到底还是文字活,一切奔波最终都要体现在字面上才算数。”他列举了一些因用词不当而闹出的笑话和差错的新闻案例,告诉我们用词造句的重要性,并说:“现在的大学生啊,语言文字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们要多学多记,多理解,学一学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访黄前辈的办公室时,我们发现黄老的办公桌上有好几本中文词典,陈旧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名人名言,成语解释和有问题的新闻例篇,对应的分析评论等。我们由衷地感到博学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践的结束语。

报社也不是一直都忙于工作,有时记者们也会带我们去七楼打球,这给我们的实践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忙碌而有趣的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拿鉴定表那天,我们有些不舍,向各位记者道别之后,我们又回到阅览室,翻阅着各种资料直到下班。我不是学文的,更不是学新闻专业的,却有幸在x报学习,是我的兴趣所投。如今,回首实践的一个月,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第一,我觉得自己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为我做好新闻部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提炼了几条新闻写作技巧:首先,必须树立新闻价值永远最重要的观念;其次,也还需注意稿件的质量。尽量少用“的”“了”等口语化的字词,追求语言简洁;另外,对于新闻事实的选择要“敢干放弃”;最后,也要注意写作上的模糊用语和精确表达的选择,使新闻更具说服力。

第二,报社记者的勤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们有时为了赶时间,就把饭带到报社吃,中午干脆在办公室睡觉,有时也长时间见不到他们,那是出去采访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新闻不是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

第三,编辑老师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也使我深受影响,认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一个月是短暂的,却有着许多珍贵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此时拿起一份《x报》,定会有另一番感受,因为那里曾经有过我的足迹。我似乎能够感觉到每一篇报道中记者们为此留下的汗水,我开始看重,珍惜《x报》了,是它,伴我走过了这个美好的、充满回忆的暑期报社实践生活。

报社实习报告

为了让我们把所学的专业课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体验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实际生活以及媒体的业务运作,在实践中领悟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院里安排我们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认识实习。

2016年2月至6月这四个月期间,我在《河南日报》(农村版)实习。这是我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全面接触新闻编辑业务,从处理地方记者稿件,参与选稿排版,到最后找总编签版,开始与在学校时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实习结束回到学校,回想起在报社实习的那段日子,心里还是有诸多感触。

一,初到报社——半是懵懂半是新鲜。

第一次到报社去是2月12日,我跟其他三个同学一起到河南日报社去报到,人事部的周主任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因为是第一次到报社去,里面的人又一个都不认识,我们几个都不敢多说话,虽然有心理准备还是无可避免的紧张起来,几个人站成一排规规矩矩的一声不吭,像接受检阅的士兵。周主任阅人无数,很快就看出了我们的拘谨和不自在,他跟我们开玩笑说:“你们是自愿过来实习的,可不是我们强迫的哟,看你们的样子,好像我们抓的壮丁啊。”听了他的话,我们都笑了,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实习手续办得很顺利,我听从报社地安排,跟着王志昭编辑做新闻编辑工作,主管周三和周六的两个版面。令我高兴的是,我和我的同学林玲分到了同一个办公室,我们可以相互有个照应,心里感觉踏实多了。当我第一次跟王老师到她的办公室去的时候,我在心里告诉自:你的实习生活开始了,你要好好努力,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关乎郑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声誉。

二,实习生活初期——与实习老师良好的交流沟通最重要。

办完实习手续我们当天就回到了学校,实习老师交代我们第二天早上要按时到报社上班。第二天一大早,冬日的早晨六点钟还是漆黑一片,我们就到校门口去赶首班车了,由于时间尚早,面包店没有开门,我们只好饿着肚子往报社赶,下了公交车,走在街上吹着冷风,我直在心里叫苦,真是饥寒交迫啊。到了办公室,打开门看到实习老师还没有到,心里总算舒了一口气,看了看时间,离上班时间还有十分钟。利用剩下的十分钟时间,我和林玲打扫了办公室的卫生。从那天起,提前到办公室打扫卫生成了我和她每天必做的一门功课。

刚开始,我总觉得跟实习老师很陌生,仿佛我们中间隔着什么,正因如此,我那拘谨不争气的性格出来捣乱了,只要老师不主动跟我说话,我也不吭声,一个人坐在她旁边看报纸。老师看我那样,本来有工作要交给我做,也就做罢了。就这样过了两三天,同办公室的白老师实在看不下去了,他私下告诉我要主动跟老师沟通交流,不要总等着老师主动开口。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自然改了很多,老师看到我的变化非常高兴,我们之间的交流顺畅多了。很快,她跟我讲了编辑工作所要注意的要点,以及编辑工作的一系列流程,而且还把她电脑的密码告诉了我,这一切充分说明,她已经不再把我当旁观者了,开始引领我参与到她所负责的编辑工作中。

从以上两件事上我认识到,有些工作不要等老师安排,我们作为实习生,为老师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比如说每天打扫办公室的卫生。还有,我们应该主动跟实习老师交流沟通,不要自视清高,应该时时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真正地去尊重自己的老师,多向在新闻一线工作多年的实习老师请教。

三,热线电话——与读者交流的畅通渠道。

办公室有一部热线电话,在实习期间,接听读者的热线电话也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正是这一部不起眼的电话,让我明白了作为热线电话接听员的不易,它同直接的'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同样重要,是与读者交流沟通的渠道,而热线接听员的任务,就是要时时刻刻保持这条渠道的畅通,以便与读者更好地交流。

(一)热线接听员,小工作中有大学问。

因为《河南日报》(农村版)的读者大都是农民,学历相对比较低,再加上河南省不同地区那些形形色色的方言,读者在电话中不论是提供新闻线索还是反映他们所遇到的问题,经常会语无伦次,说老半天也讲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刚开始接电话的时候还觉得很新鲜,但是时间一久就没耐心了,开始讨厌电话铃声的响起,即使拿起电话也是敷衍了事再匆匆挂掉。

有一次王老师看我接电话时的样子,专门跟我谈了一次话,她告诉我,即使读者的表达能力有限,作为热线电话的接听者,也应该耐心地听他们把话说完,并作详细的记录。如果是提供新闻线索的热心读者,即使他们提供的线索新闻价值不大,但是既然他们选择给报社打电话,这种热情还是值得鼓励的。再者说,农村版报纸的目标受众就是农民,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也在农村,如果因为我们的没有耐心而错过了好的新闻线索,那么报纸的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是向报社反映问题,向媒体寻求帮助的读者,就更要有耐心了。农村基层情况复杂,如果不是受了较大的委屈,一般群众是不会给报社打电话的。已经遇到了不平事,心里已经够不舒服了,如果打电话到报社再碰钉子,则有可能激化矛盾。所以,即使遇到媒体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作一个良好的倾听者,并好言安慰,让群众满意。

听了她的话,我心里惭愧了很久,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竟然如此不理解农民。从那以后,我变得细心了,也热心了,再接听热线电话的时候也学会了引导,碰到听不懂的方言就多询问几遍,直到弄清楚为止。

xx年3月23日,我来到特区报业大厦的35层,前来《深圳特区报》商贸组报到。

接待我的是一名女记者,名叫潘未末,知性达雅,浑身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活力气质。她告诉我,她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来深圳特区报已经有好几年了,从在老报社上班到在新的特区报业大厦上班,一路走过来的。

看起来她是个能干精练的女记者,而且经验十足,做事很干脆,我知道,未来的两个月我将从她那里学到许多东西。第一天,3月24日,这是正式实习的第一天,我和谁都不认识,只认识潘未末记者。我以为她马上就能给我什么采访任务和写稿任务,所以我就坐在商贸组的大沙发上等,结果她也没有怎么理我,只随便交代了我几句,就让我认真看《深圳特区报》,因为她看起来也是很忙的样子,一会儿打电话,一会儿匆忙写稿„„我再也坐不下去了,就直接上前,“潘姐,我今天该去采访什么?”

她抬眼看看我,没有多说什么,就拿起手头的初稿,让我把它整理成一篇800字的消息。我欣然受命,施展自己在学校期间学习的书本知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倒金字塔”我在心里对自己嘱咐道,不到一会儿,我就把那800字的消息完成了。“这么快”潘记者很诧异地说。我很自豪的对她说,“这种小稿件写的太多了,所以很快”,很自鸣得意的样子~几分钟以后,我才意识到我的轻狂和错误。我的稿件被“枪毙”了,因为风格问题,也因为脉络问题,这个时候我才了解到潘记者让我认真阅读特区报的用心了。随后,潘记者把她在特区报发表的稿件集册拿给我看,让我认真体会一下,还特别叮咛说,一定要仔细地看,最好能随时做个笔记。

我没有说什么话,从那以后我不再以为坐着看报纸是一件无聊的事情,也认识到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凡事还是从小事做起啊。

中我不断地犯了错误,但同时也不断地在学习,在改进;商贸组的其他记者也渐渐地混得熟了,也开始和他们后面跑跑展会、公司、酒店和政府机关等,有时候他们不方便去的时候,他们就让我独身前去。

感觉在深圳,记者还是比较吃得开的,比较受人尊重,比较受人看重,到哪里去采访都能赢得不少方便。不过,深圳终究是个商业化比较浓厚的城市,为什么呢~我记得有几次应邀去采访,采访完了以后他们居然掏出好几百块钱,说是让我坐车回报社。鬼才相信他们呢,深圳的公交车费、打的费用虽然比全国其他地方高,可也不至于要那么多钱吧!我死活不要,他们也死活不放过我,没有办法,最后我只拿了100块钱,打的回报社去了。

每个做记者的人在自己的采访经历中都能遇到最最激动人心的事情,我最有印象的是采访深圳最大的临时人员安置地黄木岗又一村,那是中国最大的临时人员安置地,大约2、3个平方公里的地方却住进了十万人之多,他们都是全国各地来深圳混生活的外地打工者,里面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不过总算秩序井然。黄木岗我去了两次。第一次是查抄“黑”网吧,所谓“黑”就是因为它没有执照和经营许可证,那次是接到行政执法局的要求我作为实习记者身份去的,一家名叫“云天”的网吧,72台电脑主机和相关配件,6个网吧工作人员。据城管部门的同志说,这家网吧的老板惨了,二三十万的投资全投水缸里去了。我采访那网吧老板的时候,他对偶简直就是声泪泣下,看得出了,都是新机器啊,就这样被全部没收了。我知道,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整治网吧,它只不过诸多被取缔的千万网吧之一而已,但从现场观看的诸多临时住居人员的同情和愤怒的目光中,我看得出来,他们很不高兴,诺大的黄木岗,能够上网的地方不多,而这家“云天”网吧收费低廉设施齐全,正好满足了他们的生活要求„„那次采访虽然很成功,但总也感觉不痛快。

文档为doc格式。

报社实习报告

本站发布报社实习报告4000字,更多报社实习报告4000字相关信息请访问本站实习报告频道。

从1月18日开始到现实,已经差不多4个月了。在这100多天的日子里,见过了很多人,也经历了很多事。这些人和事,都让我体现到社会的现实与残酷;但同时也存在那么一群人,他们善良,他们有理想,有激情,他们的努力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正因为有了这经历,使我逐渐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转变成一个社会人,尽管转变的过程很痛苦,但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所以我很感谢学校和报社给我提供了一个到社会中磨练的机会。

春节前夕,刚刚完成期末考试,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跟另外三位同学就来到了《深圳晚报》实习,而年级里其它同学都要等三月后才开始实习,我们比他们足足早了一个多月。对于深圳这个大都市,我们四个人都很陌生,尽管我们都生于广东。因为时间紧迫,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就匆匆忙忙地来了。那时候,对于哪里能就餐,哪里有住的地方等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条件都不清楚就赶过来了,面前的一切都是未知数,但我们义无反顾。

1月18号那天,我们四个人在上海宾馆下车,把行礼放到一个同学在深圳打工的朋友的宿舍后,下午我们就来到福田区商报路商报大厦19楼报道。刚好在一楼就碰到了晚报综合办公室主任,带我们上去填完表后,我和其中一个同学被分到了社会部,其他两个同学一个在政文部,另一个在文娱部。之后,大概晚上6点,我们开始找房子。来之前对深圳一点都不了解,大家以前也从来没有在外面独自租过房子,幸好有一个同学的朋友一直都在帮忙张罗,晚上约9点的时候就找了一个满意的地方。于是,我们几个人就在那间狭窄的房间住了将近四个月,当时我们全部的家当就只有衣服。

社会部是报社里的、人数最多的一个部门(包括热线组)。正因为我们报的是社会新闻(包括突发新闻),经常要到各个地方跑来跑去,所以也是最累的一个部门,同时也是最锻炼人的部门,我非常有幸来到这里。1月18日报到的那天是星期五,报社全体员工刚好要在周六、日到东莞开年终大会,部门一位副主任和热线组几位同事交代了关于工作的一些细节后,我们被告知1月19日(即报到后的第二天)就要开始上班——接热线。

对于我们部门来讲,热线组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几乎所有突发新闻都是首先通过市民打热线电话报料,然后对于那些有新闻价值的事情,我们再通知记者出去采访。接热线电话看似简单,但其实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并且这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对以后正式采访都非常有帮助。首先要把报料人所说的事情记下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和结果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有些报料人自己对事情的经过不是很了解叙述也不祥细,所以我们就要多问,通过报料者我们能了解多少就多少。有些时候报料者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对我们来说有很大作用,倒如发生了车祸,伤者被送到医院,而报料者就是医院里的医生,那么说明这个料可靠性很高,因为平时我们也会接到一些假的料。我们每天接到的每一条报料都要打进电脑进行统计,开始还不能边听电话边输入,于是就先把关键的地方记在纸上,然后再输进电脑。这跟我们采访时记录很相似,都是把事情的关键部分(关键词)记下来,回去后再根据这些笔记写成文章。

接电话的同时,在空余时间我们就看报纸,包括《深圳晚报》和深圳其它几家报刊。除了解每天发生的事情外,还要注意报纸上文章的结构和写法,特别是要注意本报记者是如何写文章的,因为我们在这里实习,以后写文章就要符合本报的风格。因为记者平时都要在外面采访,在报社的时间一般不多,开始时我们都难得见一面。接了几天电话后,终于有机会跟记者出去采访了。

部门里有个比我们早来半个月的见习记者,因为大家年龄比较相近,于是开始就跟着他到外面采访。记得第一次跟着出去采访是在1月21日,某小区一住户阳台上的玻璃因太阳照射原因会突然碎裂,而楼下刚好就是一个花园休闲区,每天很多老人、小孩都在那里,如果玻璃掉下砸到人后果将很严重。我们到现场看了一下情况,采访了住户和该小区物业管理,听听双方的说法。采访完后,记者说这个稿让我写,但想到自己才来3天,没什么经验,怕耽误了事情,最后还是没有写。当然,任何事情都要迈出第一步,从1月24日跟主任、夏老师合写第一篇稿,以后就越写越多了,再后来就有了独立采访和独立写稿的机会。

跟其它部门不同,我们部门历来都不会给实习按排固定的老师。按排一个记者作为固定的老师或许在平时能给实习生指导和意见,但这样也会使得学生集中写同一类型的稿,因为每个记者都有固定的一条线,并且这些指导和意见也是单一的。但是,作为报社的一个记者,特别是社会部的记者,平时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情,知识面要非常广泛,要有丰富的常识。虽然我们没有固定的老师,但其实部门里每一个记者都是我的老师,在这四个月中,部门里每一个记者我几乎都试过跟他们出去采访或者完成他(她)们交代的任务,所以也接触了很多东西,去过法院、检察院、消防局、交警局和司法局,作为记者,“公检法”的稿是必需掌握的;也接触了很多人,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中至企业老总。除此之外,作为社会部的记者,还要掌握如何采写包括违法建筑、交通管理,社会治安、劳资纠纷、消费维权和环境保护等各种各样的新闻题材。

虽然没有固定的老师,但在这里我跟得最多的就是华祥名老师,华老师给了我很多指导。他教会我如何写“公检法”的稿件,后来也把任务交给我,放手让我独立采访、独立写稿。记得在2月21日,我们为了完成关于沉香树被砍的稿子,连续两天去了梧桐山;为了找那些被砍的沉香树,不顾危险,在下雨天去爬超过75度的山坡,最后终于找到了。稿子完成后,也发了一个整版。第一次暗访也是华老师带着我的。2月19日,我们要暗访一个非法的异地违章代理缴费点。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后,我就匆匆忙忙地打了一个电话过去确认这个非法代缴费点是否还存在。等我们到了那个点后,一进门店主就问我们是否记者。当时我们都楞住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打电话过去确认时我用的是热线电话,号码是公开的,网上可以查到。当然,我们都否认是记者,只是要找人代理交费,后来暗访还是成功了。虽然开始有一个很大的失误,但从这件事上,我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错了第一次便不会错第二次。作为记者,首先是要学会保护自己,其次才是写稿。这是都是华老师教会我的,所以我非常感谢他。

实习后,才知道媒体工作跟书上的所说内容有非常大的区别。采写工作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绝对不能纸上谈兵,要勤于跑腿多积累经验,要知道每一种文章的风格,要学会写每一种题材的文章。你可以不知道麦克卢汉是谁,但不能不知道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可以不知道什么叫螺旋定律,但不能不知道什么叫故意杀人,什么叫故意伤害。丰富的知识和常识对媒体从业者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接触各行各业的人,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

在实习期间,总共发了50多篇稿,其中有跟记者合写的,有写完后让记者改的,有自己改的通稿,也有独立采写的。除特殊情况外,每天几乎在9点半前就到报社,晚上基本上11点后才回去。为了工作,曾经在报社的地板上睡了好几个晚上;为了完成采访任务,也试过多次饿着肚子一整天。记得在4月20日,因为下雨的缘固全身都被淋湿了,鞋子当然不能幸免。第二天(即4月21日)接到采访任务,就立即跑去采访了。等采访完回来写完稿,发现鞋子已经干了。在生活上,以前除了在学校住宿外从来没到外面住过,来了深圳之后,我们就要自己租房子,交房租、水电费、管理费等等,一切都要自己处理。我们同学四个人,就在一间狭窄房间里同甘共苦地居住了四个月。2008年初铺天盖地都是雪灾的信息,这个冬天是几十年来最寒冷的冬天,而我们每天却不得不用刺骨的冷水来洗澡,因为根本就没有热水器,也就没有热水,当时我们房子里的家当就是衣服和被子。

在这段日子里,我们不仅锻炼了新闻采写能力,提高了对新闻的敏感度,还学会了在社会上如何跟别人打交道,并且还炼就了独立生存、生活的能力。以后出到社会不管从事哪一种行业,这些经历对我来说,都是非常保贵的财富。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我认识了一群亦师亦友的记者,我们一起工作,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去玩。他(她)们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时刻影响着我,令我变得更加成熟和优秀。我非常有幸认识这样一群善良,有理想,有激情的朋友。

当然,在实习中我也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缺乏跟别人沟通的技巧,不懂得在实际采访中抓住关注问题,在写作上也要有所提高。倒如在4月5日调查某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的问题。因为掌握不好说话的方式,在采访一个工作站的站长时大家出现了一些矛盾,并且在接二连三的采访中都没有问到最关键的问题,最后搞到双方有点不和。同时,也因为没有工作证这个问题,对方一开始就怀疑我的身份。所以,在这件事情上,说明我还是没有考虑周全,也缺乏跟别人打交道的技巧。之前所说的关于暗访非法规章代缴费点那个失误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以后我会改正自身问题,弥补自身的不足,这对我以后走出社会是非常有益的。非常感谢学校和报社给了我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使我终身受益!

报社实习报告

今年暑假,怀着期待的心境到我们市里的报社实习,在这宝贵的一个月的时间里,经过教师的帮忙,我不仅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天到日报要闻部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修改记者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随手在桌上拿了份报纸看起来。可是报纸总有看完的时候,无聊加透顶。指导我的教师可能因为有点亲戚的关系对我还是比较热情的,对我的鼓励和帮忙。可能是因为自我性格的原因,没有跟其他教师进行很好的交流,其他教师的不冷不热让我有些压可是气来。在这方面,回家后我有过深刻的反省,但总好像走不出这个关卡。

从自身方面,首先,实习不是被动的学习,在实习岗位锻炼自我的实践本事,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性的发挥,和实习单位多多交流,成功转换主角的方法。二是要给自我定好位,在态度上要把自我当成学生,虚心求教;在新闻采访时要把自我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三是要多动手写,做记者必须腿勤,笔勤,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一样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同时自我要主动动键盘写稿。四是工作要认真扎实,做要做到最好,让读者能够更快更易得到最新的消息。

从新闻专业知识方面,我有几点感触:

对于地方媒体记者而言,生活,在绝大多数情景下是风平浪静的,缺乏冲突的,在平常甚至庸常的生活中去做新闻,似乎是很多记者不得不应对的现实。在这种情景下,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新闻发现力、确定力显得异常重要。

新闻源于“发现”,“发现”源于“敏感”,没有敏感,一切将无从谈起。新闻敏感从何而来呢?一要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掌握各方面的丰富知识;二要广泛接触实际,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情景;三要学会比较,有鉴别才有发现;四要随时随地处于采访状态之中。

简练而贴切,要出彩。题目是新闻的脸面,倘若下一番功夫斟酌,推敲出一个精彩的题目,新闻将会更吸引人,更加具有传播效果,每次写完通讯、消息,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写标题。总是想写出一个出彩的标题,以至于很多时候普通的题目也在思维之外。遇到这样的麻烦,总是会把问题丢给教师。尽管已学过新闻标题的写法。

为此,我查了一下网上的资料,标题的要求第一个是准确,第二个是简约,如何做到新闻标题的准确与简约呢?此刻一般性的标题,消息标题主要是以主题和辅题。为了方便此刻繁忙的人群,消息的主题一般以实题为主,让读者能够很快的了解消息的主要信息。假若主题为虚题,也会加上个辅题,以提高消息标题的准确性。对于通讯一般也以实题为主,有时也会以虚题为主题。

在写人物通讯周汉高时,经教师指点在通讯的开头部分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误将消息的导语强加到通讯上,写成既不像通讯也不像消息的样式,使得通讯的特点完全没有突出出来。通讯不需要把它的每个点都举出例子,要抓住重点来写例子,例子要简短而有力,将通讯的点归纳起来,抓住重点,将不重要的点结合到其他点上,事例要有针对性,且将事例简要归纳,有些事例能够一笔带过,有些事例用典型事例来写。

报社实习报告

由于对新闻写作有很深的兴趣,通过自学对新闻的定义、基本要求、写作及出版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想通过实习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在报纸出版的实践中感受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新闻写作方面总体把握的能力。

了解报纸出版的过程、学习新闻写作的采编流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掌握的理论达到提高自己对新闻认识的目的。

学习报纸上已发表的新闻作品、下各专业厂进行现场采访。

1.基本情况:位于广西贺州市地委政府大楼对面。

报纸是一种舆论工具,它对于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重大影响,特别是在特殊时期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报纸作为一种媒介载体和一种舆论工具所固有的属性,以及发展中无论用何种方式都不可逾越的固有规律。报纸内容坚持的四个基本点——时政新闻是支点,娱乐新闻是亮点,社会新闻是卖点,经济新闻是看点。

第一天到日报社会新闻部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部里几位老师都很慈祥热情,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很快消除紧张,融入工作状态。

接热线电话,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拿起笔簌簌写了起来。新闻最容易忽略的是一些事实细节,比如人物、地点、时间必须有确凿的事实依据。否则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打电话四处查找知情者,经确认证实后,一想到自己肩负的采访任务。

为了能我更全面地了解新闻报纸出版工作的全貌,报社领导安排我在采访、出版、校对、发行等部门工作,使我受益匪浅。

有时出去采访,有时坐在报社的电脑前,敲打着键盘,记录下自己当天采访来的新闻。

四处“转战”,有时也跟着出去采访。

讲述了新闻部需要注意我们先从学习报纸作品开始,对于主任给我们安排的新闻采访任务,我们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在办公室接听读者的来电,在电话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便会和老师一起前去采写。

我深深感受到了报社的文化氛围,到不同的地方,看种不同的人,渐渐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大体了解办报理念和流程,以及作为报纸出版的载体——报社的运行情况和规律,也有了些个人的感悟和想法,熟悉环境,先把工作组的人交流交流。

1实习不是被动的学习,在实习岗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性的发挥,和实习单位多多交流,成功转换角色的方法。

2要给自己定好位。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请教;在做新闻采访时,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

4工作认真扎实,做就要做到最好。让观众更快更易得到最新消息。

报社实习报告

初到社会不管从事哪一种行业,这些实习中的经历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保贵的财富。今天小编给你带来的是关于实习报告的一篇范文《报社实习报告范文4000字》,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想知道更多的实习报告范文,欢迎访问本站。

从1月18日开始到现实,已经差不多4个月了。在这100多天的日子里,见过了很多人,也经历了很多事。这些人和事,都让我体现到社会的现实与残酷;但同时也存在那么一群人,他们善良,他们有理想,有激情,他们的努力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正因为有了这经历,使我逐渐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转变成一个社会人,尽管转变的过程很痛苦,但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所以我很感谢学校和报社给我提供了一个到社会中磨练的机会。

春节前夕,刚刚完成期末考试,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跟另外三位同学就来到了《深圳晚报》实习,而年级里其它同学都要等三月后才开始实习,我们比他们足足早了一个多月。对于深圳这个大都市,我们四个人都很陌生,尽管我们都生于广东。因为时间紧迫,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就匆匆忙忙地来了。那时候,对于哪里能就餐,哪里有住的地方等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条件都不清楚就赶过来了,面前的一切都是未知数,但我们义无反顾。

1月18号那天,我们四个人在上海宾馆下车,把行礼放到一个同学在深圳打工的朋友的宿舍后,下午我们就来到福田区商报路商报大厦19楼报道。刚好在一楼就碰到了晚报综合办公室主任,带我们上去填完表后,我和其中一个同学被分到了社会部,其他两个同学一个在政文部,另一个在文娱部。之后,大概晚上6点,我们开始找房子。来之前对深圳一点都不了解,大家以前也从来没有在外面独自租过房子,幸好有一个同学的朋友一直都在帮忙张罗,晚上约9点的时候就找了一个满意的地方。于是,我们几个人就在那间狭窄的房间住了将近四个月,当时我们全部的家当就只有衣服。

社会部是报社里最大的、人数最多的一个部门(包括热线组)。正因为我们报的是社会新闻(包括突发新闻),经常要到各个地方跑来跑去,所以也是最累的一个部门,同时也是最锻炼人的部门,我非常有幸来到这里。1月18日报到的那天是星期五,报社全体员工刚好要在周六、日到东莞开年终大会,部门一位副主任和热线组几位同事交代了关于工作的一些细节后,我们被告知1月19日(即报到后的第二天)就要开始上班——接热线。

对于我们部门来讲,热线组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几乎所有突发新闻都是首先通过市民打热线电话报料,然后对于那些有新闻价值的事情,我们再通知记者出去采访。接热线电话看似简单,但其实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并且这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对以后正式采访都非常有帮助。首先要把报料人所说的事情记下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和结果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有些报料人自己对事情的经过不是很了解叙述也不祥细,所以我们就要多问,通过报料者我们能了解多少就多少。有些时候报料者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对我们来说有很大作用,倒如发生了车祸,伤者被送到医院,而报料者就是医院里的医生,那么说明这个料可靠性很高,因为平时我们也会接到一些假的料。我们每天接到的每一条报料都要打进电脑进行统计,开始还不能边听电话边输入,于是就先把关键的地方记在纸上,然后再输进电脑。这跟我们采访时记录很相似,都是把事情的关键部分(关键词)记下来,回去后再根据这些笔记写成文章。

接电话的同时,在空余时间我们就看报纸,包括《深圳晚报》和深圳其它几家报刊。除了解每天发生的事情外,还要注意报纸上文章的结构和写法,特别是要注意本报记者是如何写文章的,因为我们在这里实习,以后写文章就要符合本报的风格。因为记者平时都要在外面采访,在报社的时间一般不多,开始时我们都难得见一面。接了几天电话后,终于有机会跟记者出去采访了。

部门里有个比我们早来半个月的见习记者,因为大家年龄比较相近,于是开始就跟着他到外面采访。记得第一次跟着出去采访是在1月21日,某小区一住户阳台上的玻璃因太阳照射原因会突然碎裂,而楼下刚好就是一个花园休闲区,每天很多老人、小孩都在那里,如果玻璃掉下砸到人后果将很严重。我们到现场看了一下情况,采访了住户和该小区物业管理,听听双方的说法。采访完后,记者说这个稿让我写,但想到自己才来3天,没什么经验,怕耽误了事情,最后还是没有写。当然,任何事情都要迈出第一步,从1月24日跟主任、夏老师合写第一篇稿,以后就越写越多了,再后来就有了独立采访和独立写稿的机会。

跟其它部门不同,我们部门历来都不会给实习按排固定的老师。按排一个记者作为固定的老师或许在平时能给实习生指导和意见,但这样也会使得学生集中写同一类型的稿,因为每个记者都有固定的一条线,并且这些指导和意见也是单一的。但是,作为报社的一个记者,特别是社会部的记者,平时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情,知识面要非常广泛,要有丰富的常识。虽然我们没有固定的老师,但其实部门里每一个记者都是我的老师,在这四个月中,部门里每一个记者我几乎都试过跟他们出去采访或者完成他(她)们交代的任务,所以也接触了很多东西,去过法院、检察院、消防局、交警局和司法局,作为记者,“公检法”的稿是必需掌握的;也接触了很多人,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中至企业老总。除此之外,作为社会部的记者,还要掌握如何采写包括违法建筑、交通管理,社会治安、劳资纠纷、消费维权和环境保护等各种各样的新闻题材。

虽然没有固定的老师,但在这里我跟得最多的就是华祥名老师,华老师给了我很多指导。他教会我如何写“公检法”的稿件,后来也把任务交给我,放手让我独立采访、独立写稿。记得在2月21日,我们为了完成关于沉香树被砍的稿子,连续两天去了梧桐山;为了找那些被砍的沉香树,不顾危险,在下雨天去爬超过75度的山坡,最后终于找到了。稿子完成后,也发了一个整版。第一次暗访也是华老师带着我的。2月19日,我们要暗访一个非法的异地违章代理缴费点。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后,我就匆匆忙忙地打了一个电话过去确认这个非法代缴费点是否还存在。等我们到了那个点后,一进门店主就问我们是否记者。当时我们都楞住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打电话过去确认时我用的是热线电话,号码是公开的,网上可以查到。当然,我们都否认是记者,只是要找人代理交费,后来暗访还是成功了。虽然开始有一个很大的失误,但从这件事上,我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错了第一次便不会错第二次。作为记者,首先是要学会保护自己,其次才是写稿。这是都是华老师教会我的,所以我非常感谢他。

实习后,才知道媒体工作跟书上的所说内容有非常大的区别。采写工作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绝对不能纸上谈兵,要勤于跑腿多积累经验,要知道每一种文章的风格,要学会写每一种题材的文章。你可以不知道麦克卢汉是谁,但不能不知道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可以不知道什么叫螺旋定律,但不能不知道什么叫故意杀人,什么叫故意伤害。丰富的知识和常识对媒体从业者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接触各行各业的人,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

在实习期间,总共发了50多篇稿,其中有跟记者合写的,有写完后让记者改的,有自己改的通稿,也有独立采写的。除特殊情况外,每天几乎在9点半前就到报社,晚上基本上11点后才回去。为了工作,曾经在报社的地板上睡了好几个晚上;为了完成采访任务,也试过多次饿着肚子一整天。记得在4月20日,因为下雨的缘固全身都被淋湿了,鞋子当然不能幸免。第二天(即4月21日)接到采访任务,就立即跑去采访了。等采访完回来写完稿,发现鞋子已经干了。在生活上,以前除了在学校住宿外从来没到外面住过,来了深圳之后,我们就要自己租房子,交房租、水电费、管理费等等,一切都要自己处理。我们同学四个人,就在一间狭窄房间里同甘共苦地居住了四个月。2008年初铺天盖地都是雪灾的信息,这个冬天是几十年来最寒冷的冬天,而我们每天却不得不用刺骨的冷水来洗澡,因为根本就没有热水器,也就没有热水,当时我们房子里唯一的家当就是衣服和被子。

在这段日子里,我们不仅锻炼了新闻采写能力,提高了对新闻的敏感度,还学会了在社会上如何跟别人打交道,并且还炼就了独立生存、生活的能力。以后出到社会不管从事哪一种行业,这些经历对我来说,都是非常保贵的财富。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我认识了一群亦师亦友的记者,我们一起工作,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去玩。他(她)们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时刻影响着我,令我变得更加成熟和优秀。我非常有幸认识这样一群善良,有理想,有激情的朋友。

当然,在实习中我也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缺乏跟别人沟通的技巧,不懂得在实际采访中抓住关注问题,在写作上也要有所提高。倒如在4月5日调查某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的问题。因为掌握不好说话的方式,在采访一个工作站的站长时大家出现了一些矛盾,并且在接二连三的采访中都没有问到最关键的问题,最后搞到双方有点不和。同时,也因为没有工作证这个问题,对方一开始就怀疑我的身份。所以,在这件事情上,说明我还是没有考虑周全,也缺乏跟别人打交道的技巧。之前所说的关于暗访非法规章代缴费点那个失误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以后我会改正自身问题,弥补自身的不足,这对我以后走出社会是非常有益的。非常感谢学校和报社给了我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使我终身受益!

报社实习报告

20xx年寒假作为一名专业功底不错的中文专业的学生,我来到了《xx早报》,开始了自我的短暂的实习之旅,所谓短暂就是指寒假这一小段时间。实习大致是从x月x日开始的,随着寒假的结束于x月x日结束。

开始准备实习首先是确定实习单位,结合自我的特点和意愿,我选择了当地的一份都市报——《xx早报》。理由有四:首先自我比较喜欢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报道,因为这样的报道是百姓喜欢看的,不但有意思、对百姓的生活方方面面有帮忙,同时在一些问题舆论监督上能够起到更加明显的作用。其次写都市报道,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都能够进行尝试:消息、通讯、特写更重要的是一些视点深度的东西,较之于时政新闻更具灵活性。第三,《xx早报》作为本土的都市报能够让笔者更容易接触社会、调查百姓的生活,更加了解自我的家乡。第四,笔者了解《xx早报》是一份刚创刊的报纸,也就是说它是充满朝气的,相对的会给个人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很有挑战性,笔者性格是比较喜欢挑战的,所以这个比较适合。于是经过电话联系、现场考察,笔者选择了这个实习地方。

作为实习记者期间的感受就是无论你是做什么的都要努力寻找一个目标,做媒体的就要找准自我的宣传目标,有一个主题。第二,我确定了一个思想:如果想更好的成长,必须摆脱依靠性。如果想作为一名很优秀的实习记者,必须把自我放在正式记者的位置去锻炼自我,仅有这样你才能学到更多。寒假假期很短,并且要过节,所以在实习的时间和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可是只要你把握好机会,努力再努力,你就会有所收获的。

进入报社的时候,我清醒看到自我所遇到的困难:一是教师因为本身有报道任务等,不可能给你很多出去的机会,也就是现场采访报道的机会,所以你必须根据指导学会方法,更多的学习是放在自我用心的去看去听、去问去想、去探索去实践方面。二是经验很重要,虽然报社的那些记者很年轻、从事记者这个职业不久,了解到他们大多是从重点本科院校中文专业毕业的学生,来的已有半年了,可是就这个半年足够让你很有差距:缺乏专门的线索,新闻敏感性弱、写作水平的差距、采访等配合度……三是实习生整体现状不是很梦想:发现很多的实习生每一天都是缺乏活力的状态、不明白思考如何去做去学习,不明白自我独立完成稿子,过分的依靠自我的教师,有时无聊就不正常的上班……所以我告诉自我必须要有信心、要有规划。

我每一天都很进取的去上班,虽然是假期可是每一天都保证7点多就起床,做很久的公交车,在上班时间前到达,基本上不迟到,并且告诉自我:新的一天,加油!到报社去看新的一天的报纸,看别人发的文章,仔细去思考:他为什么会发现这个,这篇文章的新闻点在哪里?如果是一篇很长的专稿,我就会直接去问这篇文章是怎样写的,怎样策划的,采访时怎样进行的?花了多长时间做前期准备……经过这些我也开始去思考自我的文章,然后写去发表。

记得我发的第一篇文章是关于家长逼着大学生相亲的,是从我们当地的一个论坛上看到的,然后去证实是真的,就询问主任是否可发,征得同意我就很快发了这样一个消息,虽然字数不是很多,400多字,可是却是我第一天上班就出来的成绩,所以也感觉很有成就感。这也激励我不断的去思考、去锻炼、去发表文章。

兴的还是做比较大的报道,先后和教师做了当地交通状况尤其是出租车交通状况的专版,近4000字的文章、涉及很多方面,文章发表后影响很大,异常是对当地的交通状况的改善起了较大的作用。还有在金融危机下,关注当地群众就业的问题、深入招聘现场、采访很多人,全面分析普通市民就业的状况和更好就业的措施。关注节日情景,搞了情人节的系列报道,给很多市民节日消费等以正确的导向。如此的还有大学生就业、银行等vip制度市民反响、民俗文化、交通事故等,真正的是都市报道,民生新闻,视点深度,“关注都市发展,关心都市民生”。

在短暂的实习内,严格要求自我,把自我放在一个正式记者的平台上去锻炼,同时抓住任何机会去认真学习和培养做都市报道记者各种素质:吃苦耐劳、思维活跃、新闻敏锐、策划与深度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单独和配合发表了30多篇报道,约4万字,加上自我调查、策划等约10万字,居实习生之首。

其实的收获是用心做文章,用文章帮忙人。要有社会职责感,认真做人、认真学习、认真做文章。取得了那么大的成绩也主要感激所有帮忙我的教师,他们是记者,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热情令我敬佩。他们不仅仅教会我新闻宣传的知识,更让我懂得做一名记者的职责与良知。感激那里所有的记者同事,因为我们是同龄人,有很多共同语言,在我实习那段时间,也很帮忙我、关心我,我觉得好的氛围是我成长的重要条件。

实习结束了,我觉得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实习生就是免费劳动力,只要你端正心态、努力去做,你也会收获很多!今后无论我从事什么工作,但我都会:简单欢乐、充实提高,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报社实习报告

大学生暑期社会时间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举措。作为大一生活学习的总结,我也参加了社会实习活动。得到了实习单位领导的赞誉,而且在实习活动中拓展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增了知识,长了才干。

xx工人日报的新闻中心最大的特点就是一般没什么人在办公室,以至于我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在办公室见过每个人。他们一般都在外面跑新闻,只有赶稿的时候才会出现在办公室,或者说,只是来交稿的时候出现在报社。跟着“来无影,去无踪”的老师们学习,确实有点难度。

每天上班,办公室是我开门,总是要等很久才有记者来上班。初来的几天,我每天第一个去,坐着看半天报纸,然后上网找料,经常找不到新闻线索,我心里很着急,几乎都是老师给我一个电话,联系一下,就开始出去或者电话采访。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彷徨。

1、高温系列采访。

才来了一天,也还不认识什么老师,带我的老师又常年不在办公室。史老看我们有点小空,于是,让我和另外一个实习生去外面采访一下高温下的务工人员。我们在九莲社区门口发现了一个缝衣服的阿姨和两兄弟的修鞋铺。一翻生疏的招呼后,就开始和他们聊了起来,虽然他们都不愿意多讲,更不愿意我们把他们写到报纸上去,但最后也勉强地了解到了我们需要的信息。回来努力写稿,直到下午一点多才记得还没吃饭。

2、稿件不能发。

夏老师常跟我说:“自己去找找有什么好写的,然后发到我邮箱。”由于我还没有自己的消息网,所以,我经常去论坛找还没被发掘过的消息。突然被我发现了有关移动集团彩铃的帖子——“我的彩铃都被和谐了!”心想着终于找到可写的了,于是我打电话去了移动的人工服务台,以办业务为由取得了一些信息,也写了一篇稿子,心里很喜。第二天,夏老师就来办公室说这篇稿子不能发,因为报社的领导和移动的老板关系很好。这样的理由我很无语,不得不接受,也算是一种体会。

3、电话采访。

电话采访是采访中经常会用到的,而最经常用的号码就是114查询台。在这期间,我电话采访过游泳池的水质检查、救救白血病小孩和康师傅“自来水事件”。电话采访最容易吃闭门羹,打过去不接或者告诉你应该找哪个部门,采用迂回战术是常常碰见的。“康师傅”的事件我不知道打了多少电话去各个公司,比如统一,都只有“嘟嘟”的声音,看来还是要平衡下自己的情绪。

4、实习生出差。

据说,我们报社实习生是不能出差的,而我却偷偷地去了,还是代表整个报社,说来心里也挺慌的。我们报社和杭州电台、电视台联合主办了一个“和谐中秋”的活动,主要是在全省评选最感动的外来务工人员。夏老师突然有事,我战战兢兢地一个人去了,什么都不知道的小菜鸟,就这样跟着他们一行人去了台州和温州,跟着采访了三个人,一切还算顺利。这种处在初级阶段的人,还是在旁边多学习老师们才是对的。

经过这四个星期的社会实习,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一些在课本中无法学到的东西。怎么跟不同的人相处,怎么跟不同身份的人说话,怎样处理突发的状况。还有一些是我将要学的知识,比如摄影和新闻写作,这些我都在实习中提早得到了锻炼。社会实习是验证实力的“试金石”。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的大舞台,我才真正体验到自身知识的欠缺,能力的有限。任何理论知识只有与实习密切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行不行,实习中看!

通过实习,我在各个岗位上都得到了锻炼,并且对于如何将理论与实习相结合有了新的体会。

1、做记者,深入到工作第一线采访,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并对采访的准备、技巧和总结整理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学习借鉴他人、分析内外因素、克服内外矛盾。

2、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上至报社社长、主任下至普通记者、编辑员、广告员,形形色色,各具特点,同时也培养了我对不同事情的独特观察,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3、加班撰写稿件,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

4、经过报社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我懂得了做工作首先要热爱这项工作,只有热爱了才能干好这项工作,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5、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从报社老师们身上不仅学到了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他们身上那种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奉献精神。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二)建议事项。

以后的学习中多想,多读,多学。要求自己的写作水平一定要过硬。

在实习中不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新,进行补充。

报社实习报告

从二月二十八日到四月二十八日我在邹平县《今日邹平》报社的记者部进行了将近两个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在此,感谢报社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在我实习期间给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多年来对我的教育和栽培。

我所实习的今日邹平报社,是我们当地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作为党报,实施发挥着党和政府的喉舌,传播党的声音的作用。能够在报社实习是我莫大的荣幸。

在这两个月中,我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的还是比较广的,政府会议、社会新闻、人物采访都有接触,感触也比较多。第一,在记者业务方面,我懂得了不同的题材新闻的写作方法。新闻写作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继续多练习。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我们开设的《文书写作》课基本上把各种文体都介绍到了。因为是党报,政府会议都要报道,所以关于政府会议的新闻每天都有,这种新闻的写法也是最简单的,掌握好领导人,会议时间和会议内容,简单组织下语言就可以写出一篇会议报道。我跟会的机会也是比较多(每天的会其实很多,天天都有,五个记者有时候每人跟好几个会),这方面锻炼的也比较多。其实这种新闻根我们学校的网站上新闻很相像。我相信,在咱们学校网站上经常发新闻稿的同学们土过去做记者肯定会更有优势!所以,在学校还是多参加下活动比较好,因为我们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在将来肯定都会有用,有些尽管当时看着没有,但是在工作中各个方面肯定会有用的,社会新闻算是比较难写的,首先素材的来源就很艰难,有的是靠自己去找去搜集,有些是靠群众拨打热线电话,还有些是个单位、各乡镇的宣传员给我们提供。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不管哪一种提供方式我们都要亲自去现场,亲自采访。比如我曾经跟着我们记者下乡镇,到农村去采访专业养殖户,那是个养狐狸的,一进养殖场,我就差点被狐狸的那股臊气给熏倒,但是为了完成采访,还是在里面泡了一上午。通过自信的观摩,我们才完成一篇出色的稿子。再比如我们到急救室去采访一生的工作,因为急救室是晚上最忙,我们就24小时蹲点,从晚上8点到第二天6点,救护车一共出诊了16次,看到血淋淋的场面我的腿都软了,但是工作的需要,必须在场,我强忍着一直坚持到最后,也体会到了做记者的艰辛。也只有这样写出的稿子才会真实生动。人物采访也是经常遇到的,在我们县城最近玩空竹的人们越来越多,我和吴老师抓住这一现象采访了一位玩空竹的高手。在采访的时候,一般的普通人都会有一种恐惧感,首先我们就帮助这位高手减轻恐惧,就跟拉家常一样,让他慢慢放松,然后一步一步切入正题。采访过程中,也是采用各种手法让这位高手自己开口说(以下会提到采访上的技巧),最终,我们完成了一篇不错的人物采访报道。第二,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告诉我必要的设计圈套还是要的。同样,面对不同的人群也才要选择正确的沟通的渠道。在实际的实习中,我用到了好多《商务沟通》课上的知识。比如,当采访对象为县领导时,首先服装的选择就很重要,不能太学生样,也不能太职业化(会形成一种比较紧张的气氛),其次语言要组织好,一般会提前准备好要提问的问题,不能太随便,由于零的时间都是比较紧张的,所以语言也要干炼,不能废话连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自己想问的问题明明白白的简单表达出来。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发被采访人主动提供新闻,有继续谈下去的“欲望”。最后要注意礼仪方面的问题。这不仅仅使个人形象的问题,也是代表着整个报社,特别是我们这些新闻工作者,直接面对的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和领导,更要注意自己的整体素质。在此,我也感谢我的商务礼仪老师,交给我的一些社交礼仪,比如握手的原则,饭桌上的原则等等。在我的采访中给我了莫大的帮助。第三,不出去采访的时候一般就在办公室写稿子,在办公室要注意维护办公室的环境,这时,谭书旺老师的《办公室管理》和《秘书文档》就派上了用途。报社的报纸特别多,由于人员多报纸总是很乱,我利用课本上的知识,每天都及时分类放好,这样就整齐的多了。办公室的环境我也是按照课本上的最适宜温度和湿度金莲调制到最佳,让大家用最饱满的精神去健康的工作。

实习报告报社

实习报告(报社)

2004年3月23日,我来到特区报业大厦的35层,前来《深圳特区报》商贸组报到。

??接待我的是一名女记者,名叫潘未末,知性达雅,浑身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活力气质。她告诉我,她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来深圳特区报已经有好几年了,从在老报社上班到在新的特区报业大厦上班,一路走过来的。

??看起来她是个能干精练的女记者,而且经验十足,做事很干脆,我知道,未来的两个月我将从她那里学到许多东西。第一天,3月24日,这是正式实习的第一天,我和谁都不认识,只认识潘未末记者。我以为她马上就能给我什么采访任务和写稿任务,所以我就坐在商贸组的大沙发上等,结果她也没有怎么理我,只随便交代了我几句,就让我认真看《深圳特区报》,因为她看起来也是很忙的样子,一会儿打电话,一会儿匆忙写稿……我再也坐不下去了,就直接上前,“潘姐,我今天该去采访什么?”

??几分钟以后,我才意识到我的轻狂和错误。我的稿件被“枪毙”了,因为风格问题,也因为脉络问题,这个时候我才了解到潘记者让我认真阅读特区报的用心了。随后,潘记者把她在特区报发表的稿件集册拿给我看,让我认真体会一下,还特别叮咛说,一定要仔细地看,最好能随时做个笔记

??我没有说什么话,从那以后我不再以为坐着看报纸是一件无聊的事情,也认识到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凡事还是从小事做起啊。

??几天以后,我终于适应了特区报的风格并能正式开始展开工作了,潘记者也没有对我客气,一件件的采访任务和写作任务就交到我手里。虽然在此过程中我不断地犯了错误,但同时也不断地在学习,在改进;商贸组的其他记者也渐渐地混得熟了,也开始和他们后面跑跑展会、公司、酒店和政府机关等,有时候他们不方便去的时候,他们就让我独身前去。

??感觉在深圳,记者还是比较吃得开的,比较受人尊重,比较受人看重,到哪里去采访都能赢得不少方便。不过,深圳终究是个商业化比较浓厚的城市,为什么呢~我记得有几次应邀去采访,采访完了以后他们居然掏出好几百块钱,说是让我坐车回报社。鬼才相信他们呢,深圳的公交车费、打的费用虽然比全国其他地方高,可也不至于要那么多钱吧!我死活不要,他们也死活不放过我,没有办法,最后我只拿了100块钱,打的回报社去了。

??每个做记者的人在自己的采访经历中都能遇到最最激动人心的事情,我最有印象的.是采访深圳最大的临时人员安置地黄木岗又一村,那是中国最大的临时人员安置地,大约2、3个平方公里的地方却住进了十万人之多,他们都是全国各地来深圳混生活的外地打工者,里面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不过总算秩序井然。黄木岗我去了两次。第一次是查抄“黑”网吧,所谓“黑”就是因为它没有执照和经营许可证,那次是接到行政执法局的要求我作为实习记者身份去的,一家名叫“云天”的网吧,72台电脑主机和相关配件,6个网吧工作人员。据城管部门的同志说,这家网吧的老板惨了,二三十万的投资全投水缸里去了。我采访那网吧老板的时候,他对偶简直就是声泪泣下,看得出了,都是新机器啊,就这样被全部没收了。我知道,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整治网吧,它只不过诸多被取缔的千万网吧之一而已,但从现场观看的诸多临时住居人员的同情和愤怒的目光中,我看得出来,他们很不高兴,诺大的黄木岗,能够上网的地方不多,而这家“云天”网吧收费低廉设施齐全,正好满足了他们的生活要求……那次采访虽然很成功,但总也感觉不痛快。

https:///

报社实习报告

实践职务:

实践地点:

实践时间:

x月16日至8月16日,我有幸在xx报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实践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实践岗位是由院xx*团联系的,我很高兴有自己的一份,但当我得知是在xx报实践时,已有的兴奋感不觉少了好几分。说实话,当初在院报看报纸时,对《xx报》总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认为他们的报纸做的很枯燥,可读性不强,只是简单的例行报道,并带有一定的专业性,社会新闻不多,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7月16日,我和几个团友一块儿来到xx报,到达时已9点多了,招待我们的是办公室的郑主任,她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了报社的主要活动安排,又带我们认识报社总编、副总编和其他的记者。由于时间关系,这一天已没有什么采访活动了,她就安排我们在阅览室熟悉报纸。

第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并没有学到什么新闻知识,但办公室记者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我决定不管有多么枯燥,我都会努力在这里坚持下去。

由于xx报的专业性,我们可采访和参加的活动比较少,很多的时候都是针对东风的人和物,我们大多不懂,只好“袖手旁观”,对于社会新闻,一般只有周末版块才用。这样一来,我们就只好在阅览室呆着。时间久了便觉无聊,指导老师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就让我们自己出去采写新闻,找新闻点。于是我们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时可以提高新闻敏感性和职业道德。

但事情总有不尽人意,在xx报实习的学生较多,有郧医的,有湖南师范大学的等。他们几乎都是大二或大三的新闻专业的师哥师姐,我们几个“冒牌货”在新闻专业用语和获取新闻方面都比他们差很多,再加上指导老师考虑到大三的专业师哥师姐们面临着就业问题,平时给他们提供的锻炼机会就多一些,这给我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以后的每天早晨,我们提前一小时到报社,主动找指导老师询问有没有采访任务,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实在没有,就向教师请教一些新闻采访与写作的问题,同时在阅览室看一些与新闻写作有关的杂志,重要的部分还特意记在采访本上,我们的执着与主动获得了指导老师和主编的好评,我也体会到: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与指导老师相处的日子里,我渐渐认识到做一名优秀的记者是不容易的。记得有一次xx公司召开稳定工作会议,会议在下午2:15开始,指导老师要求我们必须在2:00之前到达会场,会议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暑天的沉闷与燥热使人由内到外都极其难受,但记者们丝毫没有中途退出的意思。散会时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都没有带伞,也许是时间观念的“驱使”,记者老师毫不犹豫地冲进了雨林,我们却躲在后边不走,等回到报社时,发现记者们已穿着湿透的衣服开始工作了。当我们将这一次的新闻稿慎重地交给指导老师时,他一脸严肃地说:“开会时不是明确强调这次会议的内容不准让媒体报道吗?”我们为自己的不认真顿感惭愧。事后我才体会到:记者们在享着“无冕之王”的称誉背后还经历着多少辛酸,担负着多少社会责任。

报社里有一位姓黄的前辈,七十多岁了,对报纸却还颇有研究,他时常对我们传授新闻写作的经验,他说:“新闻归根到底还是文字活,一切奔波最终都要体现在字面上才算数。”他列举了一些因用词不当而闹出的笑话和差错的新闻案例,告诉我们用词造句的重要性,并说:“现在的大学生啊,语言文字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们要多学多记,多理解,学一学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访黄前辈的办公室时,我们发现黄老的办公桌上有好几本中文词典,陈旧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名人名言,成语解释和有问题的新闻例篇,对应的分析评论等。我们由衷地感到博学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践的结束语。

报社也不是一直都忙于工作,有时记者们也会带我们去七楼打球,这给我们的实践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忙碌而有趣的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拿鉴定表那天,我们有些不舍,向各位记者道别之后,我们又回到阅览室,翻阅着各种资料直到下班。我不是学文的,更不是学新闻专业的,却有幸在xx报学习,是我的兴趣所投。如今,回首实践的一个月,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第一,我觉得自己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为我做好新闻部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提炼了几条新闻写作技巧:首先,必须树立新闻价值永远最重要的观念;其次,也还需注意稿件的质量。尽量少用“的”“了”等口语化的字词,追求语言简洁;另外,对于新闻事实的选择要“敢干放弃”;最后,也要注意写作上的模糊用语和精确表达的选择,使新闻更具说服力。

第二,报社记者的勤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们有时为了赶时间,就把饭带到报社吃,中午干脆在办公室睡觉,有时也长时间见不到他们,那是出去采访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新闻不是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

第三,编辑老师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也使我深受影响,认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一个月是短暂的,却有着许多珍贵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此时拿起一份《xx报》,定会有另一番感受,因为那里曾经有过我的足迹。我似乎能够感觉到每一篇报道中记者们为此留下的汗水,我开始看重,珍惜《xx报》了,是它,伴我走过了这个美好的、充满回忆的暑期报社实践生活。

报告人 :

系 别 :

班 级 :

报社实习报告

做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对政治思想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特别是采编人员,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变化,以及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等问题,之后还要把这些东西消化,变化自己的新闻内容登在报纸上,所以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是绝对不行的。在我实习过程中,我发现每一名编辑记者在紧张的采编工作之余,都十分注重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保持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也正是这样,这张报纸才能够很好地发挥了作用,成为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从未发生过政治问题。

我因为工作的关系,在这一段时间里,也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由于我基础较薄弱,所以就重温了上学时学的课程,同时,再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对于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我认识到,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

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越是形势好,越是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高,越要坚持求真务实,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坚持好的工作作风。全党同志都必须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极端重要性,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扎扎实实地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通过实习,我在各个岗位上都得到了锻炼,并且对于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了新的体会。在做记者时,我深入到政法工作第一线采访,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并对采访的准备、技巧和总结整理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在采访回来后,为了赶新闻,经常要加班撰写稿件,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在做实习编辑时,我学会了如何编辑稿件,如何取标题,知道了怎样修改稿件才能适合新闻报道的需要,很大的提高了我的文字水平。通过在其它岗位的锻炼,我不仅熟悉了新闻出版工作的业务,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工作,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经过报社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我懂得了做工作首先要热爱这项工作,只有热爱了才能干好这项工作。做工作首先要保证完成任务,同时还要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以开拓创新的思路,创造性地做好工作。在工作中,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和不同的工作内容,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从报社老师们身上不仅学到了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他们身上那种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奉献精神,这对我改正在过去学生阶段养成的一些坏习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时候,为了赶一个新闻或者特大事件的报道,编辑记者们常常要加班加点甚至通宵工作,废寝忘食,顾不上休息,而且工作起来态度非常认真,这让我非常感动,也使我很受教育。

他们加班加点并没有加班费,但他们却从来不计较,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新闻工作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我觉得,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也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够得到很好的完成。对于我们每一个来说,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以国家以党的事业为重,在工作中发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一心扑在工作上,不计较个人得失,那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在深入一线采访中,我接触到很多先进集体和人物典型,他们有的是不畏艰险精神;有的是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与犯罪分子做殊死搏斗;有的是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在自己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先进集体里,很多同志都是以集体荣誉为重,团结协作,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所有这些先进人物和集体,对我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我认识到,一个人的平凡是可以忍受的,不能忍受的是对社会对国家没有贡献,而这些先进人物的闪光之处就在于他们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因为是在xx报实习,接触法律的东西比较多,对我的法律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在过去认为没什么的事,经过学习才知道,都是跟法律密切相关的。我也因此懂得了法律的重要性。通过对一些案例的采访,我发现很多人走上犯罪道路都是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造成的。由此我深刻认识到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加强法律宣传的重要性。特别是一些未成年人犯罪,不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而且也毁了自己的前途,对于家庭来说更是极大的痛苦,而究其根本,就是没有做好法制教育,使他们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才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所以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加强法制教育对于社会来说是多么重要。

在报纸上还有法律服务栏目,主要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知识问答和法律帮助,通过对一些个案的分析和了解,我发现很多于情于理好象很自然的事,其实都是与法律相悖的,这就说明一方面是我国的法律还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说明群众的法律意识也是很淡漠的,遇到事情不是按法律去做,而是自以为是地按照所谓情理去做,结果常常出现违法现象,给自己的他人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一旦诉之法律,则往往不能够胜诉。所以说,我们普法的目的,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掌握法律知识,培养自觉的法律意识,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稳定,社会主义建设才一定能成功。

对于我们这样的学生来说,参加社会实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在社会适应能力上有所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首先改正的是过去不愿与人接触的毛病。过去在学校,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关系比较单纯,交往起来也很简单。对于社会上的各色人等,我都是避免接触的,在实习中就不一样了,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除了同事之外,在采访中不仅要接触正面的人物,还要接触那些犯罪分子,以前一提起犯罪分子都是很害怕的,一想到要面对面地交谈,心里真的很犯憷。但经过几次就好了,因为我发现那些犯罪分子在一般人眼里很凶恶,实际上他们内心都是很虚的,特别是当他们受到法律制裁后,更是没有什么凶恶的'了,很配合我的采访。而在接触一些其它社会各界人士的时候,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不同的性格,使我在与他们交往时得到了锻炼。

能够在xx报社实习,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在业务能力上得到了锻炼,在思想认识水平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在法律观念和法制意识上有了增强,在认识社会,感知社会,体验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能够真正运用在工作中,使我感到学习知识的成就感。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使我看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所在,看到了各个岗位上千千万万的建设者们正在努力拼搏,无私奉献,我一定要以他们为楷模,为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报社实习报告

2004年3月23日,我来到特区报业大厦的35层,前来《深圳特区报》商贸组报到。

接待我的是一名女记者,名叫潘未末,知性达雅,浑身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活力气质。她告诉我,她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来深圳特区报已经有好几年了,从在老报社上班到在新的特区报业大厦上班,一路走过来的。

看起来她是个能干精练的女记者,而且经验十足,做事很干脆,我知道,未来的两个月我将从她那里学到许多东西。第一天,3月24日,这是正式实习的第一天,我和谁都不认识,只认识潘未末记者。我以为她马上就能给我什么采访任务和写稿任务,所以我就坐在商贸组的大沙发上等,结果她也没有怎么理我,只随便交代了我几句,就让我认真看《深圳特区报》,因为她看起来也是很忙的样子,一会儿打电话,一会儿匆忙写稿……我再也坐不下去了,就直接上前,“潘姐,我今天该去采访什么?”

几分钟以后,我才意识到我的`轻狂和错误。我的稿件被“枪毙”了,因为风格问题,也因为脉络问题,这个时候我才了解到潘记者让我认真阅读特区报的用心了。随后,潘记者把她在特区报发表的稿件集册拿给我看,让我认真体会一下,还特别叮咛说,一定要仔细地看,最好能随时做个笔记。

我没有说什么话,从那以后我不再以为坐着看报纸是一件无聊的事情,也认识到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凡事还是从小事做起啊。

几天以后,我终于适应了特区报的风格并能正式开始展开工作了,潘记者也没有对我客气,一件件的采访任务和写作任务就交到我手里。虽然在此过程中我不断地犯了错误,但同时也不断地在学习,在改进;商贸组的其他记者也渐渐地混得熟了,也开始和他们后面跑跑展会、公司、酒店和政府机关等,有时候他们不方便去的时候,他们就让我独身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