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演讲稿>街道问题改善策略(优质13篇)

街道问题改善策略(优质13篇)

作者:梦幻泡

范本是一种学习的参考材料,通过借鉴范本可以提高写作的水平和能力。小编整理了一些总结写作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出示两幅天平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生:1个苹果的质量是1个梨的2倍。

生:1个梨的质量是1个苹果的1/2。

师:根据两幅天平图,你能求出1个苹果和1个梨各重多少吗?

生:1个苹果重200克,1个梨重100克。

师:你是怎样推想的?

生:把图2左盘中的1个苹果换成2个梨,就成了4个梨重400克,可以求出1个梨重100克,再求出1个苹果重200克。

生:把图2左盘中的2个梨换成1个苹果,就是2个苹果重400克,1个苹果就重200克,再求出1个梨重100克。

(课件动态演示把1个苹果换成2个梨或者把2个梨换成1个苹果)

(出示“曹冲称象”的图片)

师:曹冲是如何用替换的办法称出大象的质量的?

生:曹冲是用石头替换大象的。

【反思】导学的艺术在于唤醒。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正式学习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但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已模糊地经历过类似的方法,只是还没有建立起一种完整的数学模型。所以在课的引入部分,从直观的天平图,到感性的数形结合,再到抽象的推理计算,并结合“曹冲称象”的典故,一下子就扣住学生心弦,唤醒了他们头脑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下面的探究过程做好了心理准备和认知铺垫。

(图文呈现倒题,引导分析)

师: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已知条件?

(生答略)

师:怎么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大杯和小杯容量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说?

生: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

生:1个大杯可替换成3个小杯。

生:3个小杯可替换成1个大杯。

师:现在能直接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吗?

生:不能。

师:怎样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互相说)

师: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替换,在老师发给你的纸上画出示意图来,然后根据示意图,再列出算式解答。

(生画图、列式计算,然后同桌交流)

师:谁能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学生代表在投影仪上展示和介绍)

生:我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这样就有9个小杯。一共是720毫升,720÷9=80,可以算出一个小杯的容量是80毫升;80÷1/3=240,1个大杯的容量就是240毫升。

生:我是把6个小杯换成2个大杯,这样就有3个大杯,720÷3=240,可以先求出一个大杯的容量是240毫升;240×1/3=80,再求出1个小坪的容量是80毫升。

(师结合学生汇报,逐步形成板书)

】如何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学生动态的思考?如何在动态的思考中感受替换的过程?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寻求策略,接着独立画图感悟思考,最后师生交流,教师用简洁明了的板书体现替换的策略。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师生在互动对话中建构数学模型。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你能根据题意自己独立画线段图整理。

展示学生的线段图,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补充合适的问题后,学生独立解答。交流的时候分别说清楚自己是怎么想的。

2、比较两题,找联系。

说说两题有什么不同?(方向上的不同,一个是相向的,一个是相背的)做手势。

什么相同?(都是求两断之间的距离,可以先分别算出各自的距离再相加,也可以先算出合起来的`速度再算总的路程。……)

1、先画图整理,再解答。

2、读题后问:这道题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可以怎么想?把你的算式写在作业本上。

3、读题后问:这道题和例题有什么联系?你会解答吗?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理解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能根据具体问题找到对应的转化方法,从而解决问题,了解转化思想在数学课程中普遍存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转化比较两个不规则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提高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转化策略比较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难点】转化的方法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出示学习多边形面积时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之前比较两个图形面积时,用到数方格、平移等方法。

教师指出前面接触的图形相对简单,本节课进一步学习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二)讲解新知。

1。问题探究。

大屏幕出示教材图片,并提问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一些?

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经验,直观的会提出数方格,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其中涉及不满一格的情况,若按照前面数方格时不满一格按半格计算,得到的结果不够准确,并且较为繁琐,引发学生思考更为确切的比较方法。

学生根据导入中的情境,能够想到可以通过平移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进行比较。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活动,5分钟时间,探究图片中的不规则图形可否转化为较为规则的图形,若可以,思考如何转化。小组代表做好讨论记录,探究结束找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巡视,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两个图形都可转化为规则的矩形,通过平移或旋转的方法得到。通过比较转化后的图形面积(数方格、数边长)得到两个图形面积相等。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图形多种变化过程。

2。方法总结。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上述图形变换前后的区别与联系,总结图形转换的方法与特点,同桌之间交流分享。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

(1)变换前后图形的形状改变了,由复杂变为简单熟悉,但面积的大小不变;

(2)图形转化可通过平移、旋转、翻折、拼接等方法;

(3)经过转化之后将无解变得可解,将复杂问题变成简单问题。

教师讲解其为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即将未知事物转化为已知事物,从而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学生回忆学习过程中,哪些知识的学习中用到了转化的策略,小组间进行交流总结。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探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时;代数领域学习异分母分数运算、小数乘法等。通过回忆学习过程,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三)课堂练习。

算一算下列三个图形中阴影部分面积占整个面积的几分之几。

(四)小结作业。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作业:课后练一练。

高校篮球运动发展问题改善策略论文高校篮球运动发展的现状论文选题理由

[摘要]高校体育产业是全国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文中主要分析了川渝两地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川渝地区高校体育产业的措施。

[关键词]体育产业;高校;川渝地区;发展。

前言。

改革开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经济迅速发展。川渝地区以其独有的区域和资源优势,经济效益增长明显,形成了以成渝经济圈为核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带。与此同时,川渝两地的体育产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川渝地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为又快又好地发展高校体育产业提供参考。

一、川渝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

1、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思想不够开放。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也越来越收到居民以及在校学生的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也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川渝地区高校对体育场馆投入不断加大,高校拥有相对较多的体育资源,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体育资源发展体育产业已经引起了学校有关部门的重视,也采取一系列的发展措施。但是,目前高校体育产业思想还不够开放,而且还受整个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整个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2、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体制不够完善。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体制主要是管理体制和运营体制。学校把体育设施和场馆一般都安排给体育部门或高校后勤集团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学校就相关管理体制和运营方案进行过细致的讨论,也形成了一定的书面文件和制度,并有专门的负责人。但是缺乏一套完整的体育产业制度来规范高校体育市场,效益较低。

3、缺乏专业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随着我国提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后,高校体育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培养了不少体育经济方面的专业人才。但是。川渝两地高校的体育产业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培育和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需要。

4、体育产业市场不够完全。高校在有效利用体育资源。体育受众、体育人才的优势未能较好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也未形成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其发展的主要方面也仅在体育健身和培训、体育比赛、场馆的出租方面,使得高校体育产业经营范围偏小,相关配套服务跟不上,高校体育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不到更好的体现。

5、高校体育的商业化赞助运作充分。高校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大多高校已经开始通过体育赞助来促进高校的体育运动的发展。如,以企业和品牌的名称命名比赛,由赞助商提供印有企业和品牌名字的比赛服装,在比赛场地周围张贴赞助商的横幅等。但是,这些赞助仅仅是一小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把高校体育运动作为提高企业知名度一个窗口,没有把校园体育运动作为企业文化来发展?学校领导层和管理层在观念和管理上还不到位。

二、川渝地区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1、更新高校体育产业的理念。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逐步走进高校校园,高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在创建平安校园的同时,还应打开高校的围墙,实行高校体育市场化。高校体育的发展需要学校对体育加大投入,以保证体育工作的开展。而体育部不应完全依赖学校的投资,应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有偿体育服务,一方面减少学校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增加自己部门的收入。高校实行有偿体育服务,是高校利用现有资源创造经济效益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各高校领导应充分重视,并制定出规范的、合理的、系统的政策或条例,为高校有偿体育服务提供有力的依据和保障。

2、完善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体制。学校要逐步改变原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便经营管理高效、快速、透明、规范,以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需求。成立专门的体育产业管理机构,选拔高素质的体育产业负责人,制定完善的体育产业管理和运营制度,明确管理体育场地设施的责、权、利,创新管理模式保证管理、运营、监督三方协调配合,加强经营性资产的投资、增值保值和收益的经营和监督,规范、加强高校体育资源市场化运作。

3、拓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市场。高校体育产业要发展,仅仅进行场馆设施开放是不够的,应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实现多元化发展与特色经营相结合,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经营。进一步开发体育竞赛市场,这也是高校体育经济的主战场,带动高校体育服务市场和体育广告市场的发展,使得学校体育场馆在不影响学校正常体育教学工作条件下对外有偿提供场地和人员服务,同时吸引企业参与广告投资,利用冠名方式吸引赞助商赞助;另外加强体育培训市场的开发,全民健身意识在提高,但体育指导人员相对不足,高校有相对较强的场地和人力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提供有偿咨询、训练和比赛指导服务,进行各级各类体育人才培训。

4、发展高校体育社团和俱乐部。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时间已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的需求,学生课外的锻炼不但需要场地设施的保证,更需要有专业老师的辅导,如羽毛球、网球、健身、健美、舞蹈、跆拳道、散打等。实行会员制的收费管理制度的体育社团和俱乐部,不仅指导学生对自己爱好的运动项目进行提高和训练,而且利用俱乐部活动可以有偿使用场馆和器材、开展各种课外有偿辅导训练和活动、举办各种竞赛和以娱乐休闲为主的体育活动等;另外,随着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对接和融合,社区居民加入高校体育俱乐部也会使得俱乐部创造较好的盈利,进一步扩大高校体育产业的收入。

5、培养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人才。体育产业经营人才不仅要懂得体育功能及发展规律,而且还要具有市场运作规律的知识和强烈的体育市场的创新和竞争意识,从复杂的体育市场现象中洞察市场消费者潜在消费意识,能够适时地抓住机遇,积极开拓高校体育市场。一方面学校利用利益机制和工作条件引进优秀的体育产业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建立培养机制,加快培养速度,安排部分对体育经济感兴趣的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

参考文献:

[1]赵桂银.王正欧:体育人才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2]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李明:体育产业学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精益改善推行问题

我们一谈改善,很多人不知如何下手,无从着手。改善可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

改善往往来源于小小的构思,更来源于对日常工作的关心度,处处留心皆学问,改善往往来源于小小的构思,更来源于对日常工作的关心度。

在没有学习精益生产之前我认为精益生产是以5s工作方法为代表,以减少成本,提高效益满足客户需求的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在生产、生活、管理等多个领域的文化理念。然而在学习之后呢,让我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精益生产的含义:精益是一个有系统的方法,经由不断的改善来找出及减少浪费,并在追求完美的前提下,在客户需求时才拉动生产线进行生产。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断的改善,持续改善的观念去追求完美!企业的精益管理是个很不错的管理理念,值得运用。

要学习精益生产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去改变自己,在价值观上要重塑对事物的看法,在工作中培养,什么是良好的工作习惯,比如看见车间走道上或是推车边有物料没有按要求摆放或乱放了,我们可以主动去纠正,从细微的角落去做,防止大的问题发生。我们每天要做的事情,如果不是要做紧急的事和紧急但不重要的事上,应该把更多的精力应放在重要不紧急的或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这些重要的、不紧急的事情做好了就不存在紧急的事情让你工作繁忙,这就形成了工作的一个良性循环。3另一方面就是要知道什么是“价值溪流”,其实就是把整个工艺流程看做是一条溪流的话,哪些是堵住溪流畅通的因素,找到问题所在,然后针对性的去分析,想办法去除最终使整个工艺流程更加合理,更加完善,使整个溪流畅通无阻,这就做到了精益生产的真正含义。要随时去找到可以改进的地方,力求做到完美。

一、精益推行,要从心开始。有个广告词说得好:‘沟通从心开始’,我们精益推行也不例外,只有真正从内心了解并接受了精益这个概念,才有可能把想法变成真正的行动,行动才是最重要的,这也和公司领导和精益老师常讲的‘态度很重要,态度决定一切’一脉相承。

二、精益推行,首先要做好推行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常言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道理是相通的,就是在全面推行前,有必要做些精益和精益生产方面的培训工作,最好是全员培训。精益生产,我个人的理解是全员参与,持续改善提高的这样一个过程,但到目前为至,参与精益项目中来的还只是很少一部人,真正能主动去做精益的就更少了,且经常会听到或遇到有同事问‘什么是精益或精益生产’这样的问题。

三、精益推行的方式上,个人觉得按下面的来做可能效果更好点:

1.精益的推行采取自愿自发的方式开展,公司出引导政策,并开展相关活动,充分调动并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保证课题的开展是向公司需要的方向发展。

2.精益开展的具体内容,尽可能的围绕本部门的实际核心业务来开展,如果此业务涉及到的部门很多,可以把这个课题进行二级分解,甚至是三级四级分解,最终要体现到最基层员工全员参与,这样才能取得实际效果,从而能收到既把本职工作做好了又同时把精益改善也一并做好。3.精益推行的过程中,要做好标准化的工作,要把一些东西进行提炼,形成规范和标准,并在实际工作去严格执行它,在执行的过程中还要对其进行精益改善,实现‘实践—改善—再实践—再改善’这样一个完善过程。

4.精益推行的过程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有关问题的解决最好由问题产生的部门来主导解决,其余相关部门积极配合,而不要由下游部门来推动上游部门来展开工作。

5.精益推行要长期开展,不要搞短期行为。精益活动既然是个持续改善的过程,就必须长期开展下去,最终我们才能取得良好的结果。

分析精益生产实施到底有多困难。

让我们看看精益生产的来龙去脉,当初大野在导入精益生产的时候,注重的不是工具,而是一种意识,而他自己的意识也来自那时连自己都没见过的美国超级市场。现在这个东西中国到处都有了。他的精益生产是一种经营模式,而非几个管理工具。如果我们意识到这点,就不难看出为什么那么多的公司实施失败,因为他们搞几个工具就说自己成功实施了精益生产,悲哀!

至于精益生产的工具,说法不一,让我们尊重丰田公司自己的看法,说实话,当初他们真不知道自己那个是什么精益生产,在他们脑袋中,只有一个概念,消灭一切浪费!后来美国教授研究发现了他们的系统,于是很多人问他们的工具,大野也说了两个方面,一个是jit,另一个是自动化。

后来,很多人研究,发现还不止,于是有了tqm(全面质量管理),ce(并行工程),jit,gt(成组技术)。为了实施这些东西,美国人再次把价值流绘制(valuestreammapping)用于工作当中。于是我们很多人开始学,开始绘制流程,分析价值产生过程。

如果这样去实施,必定失败!!

2、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不妨在你的公司问各位主管一个问题:开发部在生产部隔壁,隔着一层玻璃,现在,你是开发部工程师,你接到一个电话,说生产线停产了,具体什么故障还不知道,你就只知道停产了,那么,你将从那些方便开始检查问题?丰田公司的工程师会告诉你:我会立即把图纸拿到现场,看看是不是因为自己设计出了问题而导致不能生产了。而我们很多人的回答是:看看是不是停电了;是不是材料出问题了;看看以前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发生,是什么原因;看看是不是设备故障了。所有这些答案,都从深层次里说明了一个问题:他的意识里,就在往外推卸责任,而不考虑自己是否有问题。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那生产线的问题就很难发现,如果每个人都从自己角度去考虑和防止问题再次发生,那么就形成了5个为什么的良好循环。你不妨把这个问题带到公司问问。

3、主动的工作意识。你可以看看你公司有没有这样的现象:采购部没有及时采购进来材料(不管是供应商问题,还是自己问题),你们生产部的主管会知道真正的原因吗?如果是供应商问题,他知道是供应商什么问题吗?我们很多公司的答案是:我们不需要关心这个问题呀,采购部会和我们沟通的呀。这就是典型的没有主动的工作意识。而丰田公司的要求是:你,作为生产部,或者品质部,甚至研发的人员,也应该知道,因为只有你掌握了充分的信息,你才能及时调整你的生产,采取相应的措施,品质部和销售部才能跟上你的步伐而不抱怨。或者你也才能从自己的立场提出改善措施。很多对供应商的改善要求其实都是从自己公司的生产部或销售部提出来。如果你不关心,不主动,怎么提的出来呢,那么该发生的下次还是会发生。

4、跨边界的管理意识。问问你们公司:品质会主动关心生产的问题吗?包括生产的产量和人员健康问题。采购部懂得装配流程吗?很多人说这样会很累,没必要,那么你也没必要实施精益生产,因为你不会成功。

5、创新意识。我们不断提要有创新意识,你的公司有吗?当你提一个方案,别人怎么评价你?而精益生产的公司则是:不管这个方案可行否,都不允许打击和否定,都需要给予鼓励。如果可行,实施,如果不可行,则需要主管解释为什么暂时不可行,并同时给予鼓励。你的公司是这样的吗?可能你会说是的。那么,一个具体的例子,你的员工说:主管,我想如果我们把这两种产品放到一条生产线的可能节省人力。你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也说不出,我凭感觉。如果他是一个一线员工,你怎么回答他?你会亲自运用自己的知识去考察,然后将可行与否告诉该员工吗?以上几方面是精益生产真正实施成功的保证,当然,要在一个公司贯彻这些思想,光凭鼓动是不行的,需要体制。这就好比每天的交通事故,总有那么多人发生事故,光告戒说要注意,千万要注意,这是没用的。需要体制来保证,因为人都不想犯错误,都想把事做好。提醒是没意义的,还是需要体制来贯彻。

此外,进一步挖掘合理化的潜力,将不在于缩短加工时间和改进加工工艺,而更多地在于机器外围设备中的物流、加工单元之间、仓库内部,生产、装配和发货以及企业之间的物流,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下述原则:

谁不想有条不紊地运输、仓储、放置和生产;谁希望到处找东西;谁都想随时知道什么东西位于何处;谁都想库存物资少,而且很快可以拿到所需要的东西……谁就需要把数据流和物流组织协调好。

这样,物料搬运技术和设备制造厂,就有了一个虽然熟悉却又新颖的作用和形象:作为生产厂,一方面要把厂内的物流及整个后勤按照可用的精益原则进行组织,另一方面还要帮助用户解决物流和后勤问题,使之实现量体裁衣式的解决方案。

精益生产,或者说是整体精益企业,并不是什么奇迹,而是一种既有强项又有弱项的逐步完善的系统,不能仅把眼光盯着柔性生产和高度自动化生产。精益包含了生产前和生产后的非技术性精神领域,如市场研究、产品开发、行政管理、对职工的领导、质量保证和市场销售。所以,扩大精益涉及的范围,深化涉及的内容,是企业未来的必然趋势。

在很多培训和辅导过程中,常常会有学员问道“,我们规模不大,管理相当落后,还没有达到实施精益的要求,精益离我们还很遥远,什么样的方式更适合我们这样的企业?”。甚至有人做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我们还是小学生,我们读不了大学的知识,理解不了教授级别的老师。

精益需要基础吗?精益适合中小企业吗?不知道大家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精益是必须在企业具备一定的基础上才能实施的。据我分析可能有几方面的因素造成一些对精益的误解。

1.对精益目标的认识误区。精益追求的目标是消灭浪费,从具体表现为几个具体目标:零库存、零缺陷、零故障、零切换、零浪费、零营运资金等。从这些具体指标的目标来看,确实和企业的经营现状差距很大,有点高不可攀。导致很多人望而却步。目标不是一步实现的,需要通过很多的过程、很长的发展,且目标是一种理想,是指引前进的方向。只要朝着目标迈进,你就开始了精益的历程。

4.有一些没有具体的道理--感觉。要先学会走路才能跑。精益生产和传统批量生产不是跑和走的关系,精益生产更不是建立在高度完善的批量生产体系上。精益生产是应对新的市场特点的产物,生产组织的一种形式,从其表现形式看可以和批量生产没有任何瓜葛。一家新工厂的建立就完全可以按照精益生产模式,所以任何工厂都可以直接运用精益生产方式。

排除以上误区,中小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能够快速运用。一般来说,目前国内中小企业还处在粗况型管理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成的管理体系。这是正好原则精益生产方式的思想建立生产管理体系,只要坚持这个方向,水到渠成。而大型企业本身就有一套完善的体系,在向精益转变过程中必然要抛弃或者变更很多固有模式,放弃经营了几十年上百年的观念。不管从技术上和管理上来说,变革都将是苦难重重。

劣势:人才。中小企业本来就存在人才缺乏的问题,而精益更需要有挑战精神的人才、创新的人才、系统掌控的人才。

中小企业要灵活的优势,迅速建立精益生产模式,国内中小企业一般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短期来看,这种产业更容易从精益方式受益。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生产布局:灵活调整生产布局,尽量实现一个流的生产方式,如有可能,可以按照单元化生产布局。

2.标准化作业:通过实施标准化作业,可以迅速提高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产品质量。3.生产控制:严格控制在制品库存,出现问题可以停止生产线。通过标准化作业提升产能,一般会导致企业的产能利用不足,停止生产线照样可以完成生产任务,又可促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停止生产线是很多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的软肋,阻碍肋精益生产的建立。

4.5s及可视化。通过实施5s改善现场,改变员工行为习惯,提升员工素质。5.在此基础上逐步展开,引入全面质量管理、全面生产性维护、整合物流资料和作业流程,建立完整的精益生产体系。

因为缺乏相关的人才,中小企业可以和国内咨询公司合作。可以请咨询公司进行培训、培训加辅导或者咨询的方式等。一方面可以直接带来业绩改善,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培养人才。精益不是教条,唯有灵活运用才能为我所用。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教材分析】例题用文字叙述,学生一般能读懂题意,但不会利用其中的数量关系思考。而通过课件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可见,在学生的经验结构里有替换,不过是潜在的、无意识的,教学的任务是把沉睡的方法唤醒,使隐含的思想清晰起来。再引导他们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反思是怎样替换的,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替换的思考。这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使例题的教学意义超越解答一道题目,得到一组答案,体会一种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用等量替换的方法实现问题的简单化,并相应的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曹冲称象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吧?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曹冲他是怎么称象的。(点击播放)。

播放结束后提问:曹冲称象,为什么不直接称大象而要称石头?(生自由回答)。

生:当时还没有这种技术。

了不起。其实,他就是运用了“替换”这种方法解决了问题。(板书“替换”)。

二、教学例题1。

师:大臣们的问题大致是(口述):把720毫升果汁倒入7个杯子,正好都倒满,杯子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你会列式吗?(课件没有出示杯子)。

生自由说。

师:720÷7?真的这么简单?就能难倒聪明的曹冲?看看,大臣们给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杯子。(出示杯子)。

师:看,这样的杯子,能用720÷7吗?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杯子的大小不一样)――可以多问几个学生。

师:是的,杯子不一样,所以我们就不能直接用720÷7。那如果,装满的都是?

让生答:装满的都是小杯或者都是大杯,我们就可以直接算出每个杯子的容量了。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臣们出的问题具体是:(课件出示: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大杯和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请同学们把题目读一读。

师:你从题目中获得到什么信息?

(720毫升果汁、6个小杯、1个大杯)(师板书)。

理解关键句。

师:你是怎么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句话的?(多问几个同学)。

(预设之一:把大杯当做标准量,小杯是比较量;反过来那如果把小杯当作标准量(单位一)那大杯的容量是可以说一个大杯的容量相当于3个小杯的容量,也可以说3个小杯的总容量等于1个大杯的容量)。

师:其实,也就是一个大杯的容量相当于3个小杯的容量。

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1、师:那你想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然后把你的解题过程写出来。

同桌讨论,生列算式的过程中(师巡视指导,并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

2、师:好,同学们请看:(指着算式)做对了吗?你来解释一下你的解题过程!3、课件演示学生所回答的思路。

师:老师听明白了,你们呢?(演示):他是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这时候就有??(生:9个小杯)现在就可以先求出??(小杯的容量),然后我们再根据大杯和小杯之间的关系,求出大杯的容量。

4、板书小结:

师:简单的说就是把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再加上原来的6个小杯,一共就有9个小杯。

5、请学生说第二种方法的思路。

师:诶?这组算式呢?对吗?谁知道他的想法?生回答。

6、学生讲完第二种方法后,课件演示。(也要问到点子上,比如:你是根据)。

师:真不错,是把每三个小杯换成一个大杯,这么一替换,得到的就是(大杯)。就可以求出??(大杯的容量),我们在根据大杯和小杯之间的关系求出小杯的容量。

7、完成板书:

师:是的,我们还可以把6个小杯替换成2个大杯,再加上原来的1个小杯,一共就有3个大杯。

师:你们也都像他们这样解决吗?

检验。

师:到底正不正确呢?我们还要对它进行?

生:检验。

师:怎么检验呢?试一试!(留给学生检验的时间)好,谁来说?生:用240+80=720ml所以正确。

师:哦,你是验证了一个大杯和6个小杯的容量等于720毫升这个条件,但是请你们好好思考思考,只符合这个条件就可以了吗?(240÷80=3)。

师:所以,我们在检验时不能只考虑一个方面,要从整体去思考。总结:

师:刚才我们用什么策略帮助曹冲解决难题的?生:替换师:对,替换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那为什么要替换?

生:因为杯子不同,替换了就能变成同一种杯子,问题变得简单了。师:你替换的依据是?

生:小杯是大杯的三分之一。

师小结:是的,解这道题的时,我们先把两种不同的杯子替换成同一种杯子,也就是说把两种不同的量替换成同一种量来解决问题。这样,复杂的问题就简单化了!(板书:两种不同的量替换同一种量)。

师:看来呀,替换真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那咱们继续用“替换”这种策略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请看:(出示练习)。

三、巩固应用。

师:你打算填几?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

从题目中,我们知道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也可以理解为1个大杯的容量等于()个小杯的容量。

如果把小杯替换成大杯,那么8个小杯的容量+2个大杯的容量=()个大杯的容量。

如果把大杯替换成小杯,那么8个小杯的容量+2个大杯的容量=()个小杯的容量。

2、有2个大箱和4个小箱,每个小箱的容量是大箱的1/2,1个大箱可以换成()个小箱,4个小箱可以换()个大箱,如果把大箱都换成小箱,则共有()个小箱。

3、买15支铅笔和4支钢笔共50元,5支铅笔可以换2支钢笔,每支铅笔和钢笔各是多少元?(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做题,展示学生作业时,要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算得的又是什么?每个数字各表示什么等。)。

四、全课总结:

师:你觉得这种替换的策略神奇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说一说,和大家分享分享。

师:像这样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我想:我们将会有许多不同的收获和发现,韦老师期待着,那我们下一节课再一起来探讨。

精益改善推行问题

(沧州华润热电有限公司)。

1概述。

电力行业发展从20世纪的粗放式、垄断性经营到21世纪竞争性、微利时代的到来,迫切需要引进新的管理模式,消除各种浪费,实现公司、股东、员工效益的最大化。华润电力作为华润集团的先遣队、排头兵适时的引入了精益化管理理念,并在华润电力各项目公司内部进行推广。沧州华润作为华润电力控股的项目公司,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推行精细化管理基础上,从2010年4月份起结合华润电力精益管理的推行,在企业管理层面上通过严格落实预算管理、计划管理,在员工管理层面上通过经验共享、创新思想、全员参与,使精益管理在公司内部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确保了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创造了优良的经营业绩。作为沧州华润内部精益管理专家,通过亲身参与精益管理推行及与兄弟项目公司的交流,对精益管理推行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有了深刻认识,对精益管理推行过程中的实务性操作形成了一定见解,现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误区一,精益管理是一种崭新的管理理念,需要从头再来。

水岭式的变化。另我们需充分认识到精益管理只是一种管理体系,包含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实际工作中我们执行的预算管理、计划管理、绩效管理、项目管理其实已经在践行精益管理理念了,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误区二,精益管理需要高深知识,我不行。

在实施精益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但如果我们细心思考一下,我们是否会发现每一个工具我们都似曾见过:qc七大手法、sda小组活动共、sga小组活动kaizenb,这些新鲜名词和我们的合理化建议、技术攻关小组、行动学习小组、qc小组是否有相通之处,他们只不过是由于借来的缘故成为我们熟悉工作的代名词;ctr、fema、科学思维八步法、6σ的五步法等只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步骤细化;讨论、团队列名、qc工具、四副眼镜、六顶帽子、头脑风暴才是我们解决问题步序中应用的工具,但这些工具我们在行动学习推动或进行qc小组活动中都有所应用;目标管理、方针管理、防呆理论、控制计划只是我们对问题分析后,制定解决问题而提出的理念。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其实可以看出,精益管理的各种工具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知识,只是需要更新我们的思维方式,按部就班做就是了。比如我们将问题的各种因素用鱼骨刺图形的方式梳理出来,将制定的工作计划量化、时限化就是在践行精益管理。

误区三,精益管理就是要细化各种工作,增加了工作负担。

精益管理本质目标是消除浪费,创造价值,实现效益最大化,但目标的实现并不是简单通过对工作的细化来实现,而是有简有繁,强调的是少投入多产出。比如在ctr流程改善中,我们需要通过对流程的简化、删减、合并、前后交替等手段来实现;在标准化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工作标准进行细化,细化到只要我们拿着相应的指导性文件,无论你知识水平如何,都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当然,在进行标准化的过程中我们会付出辛苦的劳动,但我们应该看到,流程标准化了,只要我们按章办事,就不会有问题、返工,就会节省我们的时间,消除浪费。

作为精益管理推行者,在践行精益管理过程中,不能照抄照搬,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将精益管理思想贯彻下去。

首先,企业各级管理者要以身作则,践行精益管理。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一个企业发展历程中,企业各级管理者尤其是企业高层领导的一举一行对企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董事会会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但日常管理仍需要各级职业经理人进行管控。没有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仅靠员工的自身努力,往往只能事倍功半,而有了企业高层的支持,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的支持不是仅仅口头的,要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如企业高层参加到生产实际工作中,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而是亲身参与。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带头垂范反坐,使企业的精益管理真正开展起来。

其次,要通过宣传撩开精益管理的面纱,明确精益管理并不是神秘管理科学,只是我们。

日常管理工作的一种提炼。我们日常进行的图表分析、概率分析,虽然没有提升到精益管理的角度,但却是在践行着精益管理;工作中我们通过努力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也是在践行精益管理,只不过由于可能没有合理运用精益管理工具,没有实现效益最大化罢了。精益管理不是一种活动,我们不能把它的践行当成一阵风,要将它融入到员工的工作和学习中,并自觉的运用。因此在推行初期可能我们需要专职的推进管理人员,但从长远看它应该成为员工必备的素质,应该人人具有。

第三,在精益管理推行初期不能大量的工具、方法同时运用,要有侧重点推行,要着重于人的意识的转变。如何转变,就是通过推行kaizen来实现,当然也不能照搬,要和我们推行的合理化建议、技改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kaizen中强调的全员参与在我们的合理化建议、技改管理中已有所体现,区别在于kaizen强调了自主实施和可视化,因此我们将合理化建议、技改管理进行修订增加相关内容即可,不必要生搬硬套,硬是制造出kaizen管理制度来,这样就造成了我们制度重复甚至矛盾。基于此各公司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合理化建议进行细化完善就可以了,当然也可以引进kaizen概念,那样可能显示的我们更专业,但也不要成为形式主义。

第四,在推行各种小组活动时,要切实和企业、部门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接轨,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不能无病呻吟。小组活动要紧扣解决问题的主题,不能将它当成一次务虚的活动,要从企业管理实际出发,寻求问题,解决问题。在课题选择时课题的选择不能过大,比如本来一年仅发生了一两次非停,非要制定将非停降低到零的课题,往往会使我们无从下手,最终导致课题的流产。当然课题的选定也不能过小,一件很小的事情你非要严格按照步序进行解决,那就浪费了时间,在具体执行中我们可以进行简化,既只执行其中的某些步骤即可。

第五,工具不是万能的,也有适应的事项。在精益管理中我们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工具,但每种工具都有其最佳使用范围,如各种图表型工具适用于数据分析,各种流程图管理、5s管理更加适用于事务性工作优化管理。在精益管理推行过程中,要结合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范围,有侧重的推行各种工具的运用,否则将会出现费力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局面,从而造成员工思想的换乱,不知所终,最终丧失对精益管理的热忱。

第六,可视化,员工意识转变的促进剂。精益管理理念的认同、接受和强化,靠的是什么?那就是让员工能够时时刻刻的注意到、感受到。就如同我们生活中布天盖地的各种平面化媒体、立体化媒体,那都是在可视化,它一方面刺激了我们的感官,一方面强化了我们的意识,一方面提高了我们认知。因此,可视化是我们推行精益管理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门功课,可视化使用好了,就会有效提升员工的思想意识。

第七,标准化,一切皆有规矩。标准化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但在日常管理中提起标准化,可能大家想到的就是规章制度格式的标准化。其实不然,规章制度格式的标准化仅是标准化管理很小的一部分,只是从公司管理层面进行的标准化格式管理,从公司管理、部门管理、班组管理、员工管理层面还有大量需要标准化的工作,这里的标准化不只是格式规范化,而是对某项具体工作要求的具体化、细化,或许他不需要长篇大论,或许他只是简单的几句话。通过标准化,我们可以将我们的知识进行传承、固化,从而可以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中国实行精细化管理典范的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小到员工坐便池清洗都有详细化标准化规定。国际餐饮巨头肯德基对员工洗手时如何涂抹洗手液、如何搓洗、搓洗即便都有详细的规定,这不是吹毛求疵,这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文化内涵。

第八,精益管理和行动学习要有机的结合。行动学习作为华润集团企业文化核心组成部分、有效的管理工具,在华润集团内部已经得到了有效推行。为了秉承华润行动学习文化,并推动行动学习方法在公司内部进一步的传播,在公司内部可以将任何sda、sga、技术攻关小组活动都可以用***行动学习小组命名,在活动中倡导行动学习的学习契约,运用各种工具。但学习的步骤不局限于仅使用行动学习7步骤,因行动学习7步骤只适合对事务性问题进行解决,而生产性的需要运用各种统计分析工具。通过这样的结合,不但可以使我们的行动学习文化发扬光大,更可以推动个项目公司精益管理的深入发展。

第九,要全员参与。如何全员参与呢?对于生产活动,就要推行全员生产维护,这里不但包括运行人员参与检修维护,检修人员了解运行知识,也包括管理人员对生产的参与,虽然可能仅是简单的卫生清扫等简单的活动,但那体现了一种管理理念。对于事务性工作,要尽可能邀请一线员工参加,让他们了解公司管理的各种流程,为公司各种流程的优化出谋划策。正所谓旁观者清,或许就是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能引发灵感。

4结束语。

电力行业已经结束了暴利时代,进入了微利及竞争的时代,企业要发展,以扩大再生产为主的外向型发展已不符合社会、企业的发展,需要用内涵式增长来推动社会、企业的发展。而精益管理作为我们管理的深化,符合了企业发展的诉求,可以有效消除企业的各种浪费,从而提升效益,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在初始阶段,基层员工甚至企业高管可能都存有理解偏差,但我们要相信:人都是有发展需求的,只要管理者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让全体员工认识到精益管理对自身发展、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就会深入到践行精益管理的活动中;人都是有发展能力的,如科学家解释,人的才能一般情况下只能发挥20%,另80%的能力需要我们管理者去发掘激发,只要我们的管理者充分行使管理权利,使员工的智慧得到挖掘,员工一定能够将精益管理各种工具方法运用自如,从而推动企业业绩的增长。

参考文献:(宋体五号字,1.25倍行距)。

[1]精细化管理。

作者简介:

张文清沧州华润热电有限公司技术部副经理。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会用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会用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

教学难点:会通过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资源: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二、新知探究。

1、出示题目:指名读题目,并要求说说知道了些什么,还想到些什么?

2、引导学生认识到,当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时,可以用适当的方法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这样有利于更清楚地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3、学生尝试整理信息。

你能将题目中的这些信息整理出来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学生讨论)。

4、汇报交流:1、列表整理;2、画图整理。

5、学生整理,教师巡视。

三、.师生交流。

1、分别展示学生的整理方法,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解答:根据整理的结果,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4、比较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四、试一试。

1、出示第1题:让学生先独立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进行解答。

2、出示第2题:让学生先独立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并进行解答,

再评议订正并说说画图整理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五、巩固反思。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先独立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进行解答,最后集体交流。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1)先帮助学生理解183元是购买8瓶墨水和9枝钢笔的钱,要从183元中去掉8瓶墨水的钱就是9枝钢笔的钱。

(2)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交流反馈。

3、做“想想做做”的第3题。

(1)先引导学生画一个椭圆形跑道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跑道长应等于小张和小李所跑的路程之和。再让学生尝试画出线段图并解答。

五、总结质疑。

1、这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2、作业:想想做做第3~5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会用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资源: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上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吗?

二、新知探究。

1、出示题目:指名读题目,并要求说说知道了些什么。

2、讨论:打算用怎样的策略去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尝试整理信息,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1、列表整理;2、画图整理。

分别将两种方法展示在黑板上,然后提醒学生画图时线段长度的比例应大致符合实际情况,并标出相应的已知条件;列表整理时提醒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把扩建后的操场的长与宽直接填在表中,以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主要数量关系。

5、学生纠正。

6、解答:通过刚才的整理,你现在能快速、准确地解答这道题目了吗?(学生独立解答)。

7、反馈交流答案。

三、试一试。

1、出示题目,指名读题后讨论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为什么?

2、引导学生说出用画出示意图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画出示意图,再让学生结合示意图独立解答。

3、反馈交流答案。

四、巩固应用。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先独立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进行解答,最后集体交流。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1)先让学生画出长增加6米后的示意图,理解此时面积增加了48平方米,而48正好是原长方形的宽余的乘积,由此可以求出原长方形的宽,再用同样的方法求出长方形的长,最后计算出原来实验田的面积。

(2)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交流反馈。

3、做“想想做做”的第3题。

(1)先引导学生理解红花与谎话的摆法,四条边共可摆36盆,但由于4个顶点处被多计算了一次,所以红花的盆数是32盆。同样的道理,可以算出黄花的盆数是40盆。

(2)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答案。

五、总结质疑。

1、这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2、作业:想想做做第1~3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第103页例题通过场景图提供相关信息,启发学生根据解决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在此基础上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用画图和列表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2、是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用画线段图和列表方法解决有关行程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投影出示p103例题。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联系现实场景,说说能知道些什么?还能想到些什么?

二、探索研究。

1、小组探讨:怎样用适当的方法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更有利于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体思路?教师巡视,给与恰当指导。

2、教师强调画线段图的方法。

(1)、让线段图正确反映小发明家、学校、小芳家的相对位置关系。

(2)、能在图中看出小明、效仿各自行走的速度和时间以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3)、能从图中直观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3、小组汇报整理的方法,投影出示:

(1)、画图整理:

(2)、列表整理。

小明家到学校每分走70米走了4分。

小芳家到学校每分走60米走了4分。

4、根据整理结果,小组交流、探讨:

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鼓励学生富有个性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投影展示:

704+604       (70+60)4。

=280+240         =1304。

=520(米)       =520(米)。

答:他们两家相距520米。

5、比一比,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6、小结,通过例题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拓展延伸:

1、完成“试一试”

第1题,让学生根据题意先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进行解答。

第2题,让学生在列表整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

2、完成“想想做做”中题目。

第2题,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再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计算,填出括号里的数字。

第3题,教师先画一个椭圆形跑道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跑道长应等于小张和小李所跑的路程之和”。

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第4题,重点引导学生先列表整理条件再独立解答。

第5题,第(2)小题根据题意,师生合作化出相应线段图,然后再解答。

四、作业。

想想做做1、5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第106页例题主要通过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运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并体会相同的策略可以有不同操作形式。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会通过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用画直观示意图和列表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投影例题:学生读题,讨论用怎样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二、探索研究:

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教师提示:画出的操场示意图中线段长度的比例大致符合实际情况,在图中应标出相应的已知条件。

1、小组汇报解决策略,教师投影展示。

列表:

长    宽    面积。

原来 50米 40米 ?平方米。

现在 ?米 ?米  ?平方米。

画图:如图书p106。

2、想想,要求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解答。

板书:(50+10) (40+8)          50 40。

=60  48                   =(平方米)。

=2880(平方米)。

2880-=880(平方米)。

或50 8+(40+8 10)。

=400+480。

=880(平方米)。

答:操场的面积增加了880平方米。

3、小结:通过例题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拓展应用:

1、完成“试一试”

指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直观示意图,启发学生把图中“小路”适当分成几部分,分别算出面积后再求和;也可启发学生用外围大正方形面积减去里面的草坪面积,从而求得小路面积。

2、完成“想想做做”

第2题,让学生画出长增加6米后的示意图,理解面积增加了48平方米,而48正好是原长方形的宽与6的乘积,由此可以求出原长方形试验田的宽。再用同样的方法求出长方形试验田的长,最后计算出原来试验田的面积。

第3题,分别引导学生理解红花与黄花的摆法,红花应沿里面的正方形边摆,每边能摆9盆,四条边共可摆36盆,但由于4个顶点处各被多计算了一次,所以红花的盆数是32。同样的道理,可计算处黄花的盆数是40,红花和黄花一共要放72盆。

四、作业。

想想做做第1题。

《解决问题策略》评课稿

我听了韦老师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这节课,感触颇深。本课书上以小猴摘桃的情境引入新课,但韦主任通过改编题目,改成学生熟悉的学生在跳绳,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陆老师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自己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引导学生区理解题意,如“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张老师的课件制作精美,讲解的很到位,在弄清条件含义和要求的问题后,一起整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再用列式计算和填表的方法求出问题的答案。王老师先是讲解题目的关键句,“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列表和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可以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来解决问题。之后让学生说一说用这种方法解题后有何体会。

后面大家都安排了5个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理清要求和问题之后再来解决问题。体会到用这种策略解题的好处。

这节课本是学生熟悉的题目,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从条件出发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找到条件,利用条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决问题策略》评课稿

10月29日上午,受学校领导指派参加“四校教学研修共同体”的第二次教学研讨活动,一上午学习了两节三年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课,一因为是新教材,二因为我是任六年级的数学课,对教材的把握可能不够准确到位,所以说对两位上课教师的课,谈不上是评课,只是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己的收获吧。

王奕老师上的是“从条件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段内容并不是给学生建空中楼阁,学生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从条件出发”的知识,而且在一年级的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的第一课时中,已经渗透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例题是图中有2个小朋友在浇花,又走来3个小朋友,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条件出发(又走来),只不过那时学生的思考还处于经验阶段,并不知道解决问题时隐藏在“背后”但又支撑着问题解决所应用的策略。而王奕老师在处理这段内容时,他把例题的条件一个一个的出示,每出示一个条件,就在下面划上红线做上标记并且写上条件一,给学生以适当的暗示,而且教师没有直接出示问题,而是问学生从这些条件当中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引领学生走向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地方不论是对教材的处理,还是对学生的引领,都值得我学习,也许对于一些老师来说还不知道该怎么向学生讲明这是“从条件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内容,王老师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抓住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多么精彩的一次学习大餐哪!

改善问题心得体会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变化速度不断加快,我们所处的世界也不断呈现出各种问题。社会问题可以影响个人和家庭的生活,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探索、思考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改善问题的迫切需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个人心得体会。

第一段:定位问题,全面分析。

当我们面对问题时,首先需要明确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本质。我发现,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单一的思考方式是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需要将问题进行分解然后加以分析,找出其中的特点和规律,并逐一解决。这样可以把一个棘手的问题变成一系列较小的问题,并逐个解决。

第二段:寻找解决方案,多方思考。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从多个视角、不同的方面去思考,不要死守一种思想方式。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调整思维方式,多方位地适应新的情况。我认为多人合作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凭借集体的智慧,可以减轻个人单独解决问题的压力,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

第三段:拥有信心,积极思考。

在面对问题的时候,首要的是要有自信,仔细分析问题,全力以赴解决它。我发现,在一些棘手问题上,我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觉得情况非常糟糕,难以解决,但是当我冷静下来,开始逐渐解决问题时,事情就不一样了。我突然觉得自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自信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会让我们有勇气和决心面对任何困难。

第四段:避免浅薄的解决方案。

有时候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会急于求成,选择浅薄的解决方案。浅薄的解决方案能够解决问题,但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因此,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从长远考虑,无论在方案制定、实施执行等各环节上,都需要从根本出发,想到方案的长期效应。

第五段:总结问题并实践。

在解决问题后,我们需要相应地总结问题,积极为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做好备份。这既是对我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成长和发展的记录,也是为了以后遇到问题时可以更好地应对。我们可以把问题分类,分别进行总结逐一展开,并依据这些总结进行实践操作。

总之,解决问题需要我们全面地了解问题,积极思考和全方位地找到解决方案,有勇气和决心面对困难,从根本出发,长期看问题,并且总结问题。正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熟练地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目标要求。

1、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应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2、 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单元设计意图。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2、提问:大杯和小杯的容量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根据这句话你能想到什么呢?教师追问:在替换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替换”的策略:杯子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但总容量没有发生变化。.3、小结策略。

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替换方法,但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两种不同的物体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替换成一种物体。)。

4、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学生口头检验。

集体交流小结。

指导学生做练习十七的第1题。

学生思考说说。学生说说数量关系后口答列式。学生读题,结合学生提出的已有经验,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把大杯换成小杯b.把小杯换成大杯学生自己操作(可以用画图等方法)学生独立完成,请两名学生板演,集体评讲每种方法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比较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学生检验结果,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算一算总量是否是72毫升;二是算一算两个数量是否是1/3的关系。学生读题后,自己画图分析,解答。集体评讲不同方法的解题思路。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试着用替换的策略尝试着计算。集体交流学生明确:例题是倍比关系:替换时总量不变,数量会变;练一练是差比关系:替换时总量变了,数量不变。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作铺垫。学会用“替换”的策略通过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通过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用“替换”策略来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的能力。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第2课时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解决问题。

2、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激趣导入。二、新知探究。三、巩固发展。四、课堂总结。

(1)组织学生思考:有没有巧妙的办法,能很快的找到答案?

(2)组织学生把找到的答案和方法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针对学生提出几种问题解决的不同的方法,如把10条船全部看作大(小)船,把一部分船看作大船,一部分看作小船等画图、列表方法,利用课件组织学生进一步观察讨论,交流和体会“假设——比较——调整”替换策略思想方法。

(2)引导学生对所得结论进行检验。

(3)结合学生交流过程,整理小结例2的问题解决策略及推理过程。

1.组织学生完成练习第1题。

(1)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画一画,算一算”等进行问题解决。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问题解决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替换”策略。

2.组织学生完成练习第2题(结合实际有所调整改编)。

3.组织学生完成练习第3题。

4.组织学生完成练习第4题。

5.感受数学文化。

组织学生阅读我国古代的数学名题——“鸡兔同笼”问题。  组织学生交流本课学习收获,进一步感受用“假设”解决问题策略。学生思考交流想法,说说判断结论。

学生观察,审理问题信息。

学生画图思考,可以把答案先与同桌进行交流,再集体交流。学生完成练习第1题。

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画一画,算一算”等进行问题解决。

完成练习第2题(结合实际有所调整改。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解决问题。

2、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用假设的策略来分析题意,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题)。

第三课时。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次。

1

授课课题。

教   学基本内容。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列举的策略,会用这种策略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2、培养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条理性、有序性,体会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及手段。

有条理,有序的思考问题。

学法指导。

一一列举。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思。

课次。

2

授课课题。

教   学基本内容。

教科书65页例3及“练一练”练习十一4-5。

教学目的。

和要求1、让学生继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列举的策略,会用这种策略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条理性、有序性,进一步体会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策略意识和合作意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列举的策略,会用这种策略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及手段。

列表整理。

学法指导。

有序列举。

计一、导入新课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运用这种策略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列举的策略来解决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创设情景,讲授新知1、谈话 2、教学例3。题目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括号里的话是什么意思?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3、这道题很适合用列举的策略来解决,我们知道列举要有条理、有顺序。想一想,按怎样的顺序列举会不重复不遗漏?在小组里讨论一下。4、大家都认为,可以按3人间由少到多的顺序来列举,也可以按2人间由少到多的顺序来列举。我们先按3人间由少到多的顺序来列举,为了方便记录和观察,我们可以先画个表格。(出示表格)从只住1个3人间想起,还需要多少个2人间?你是怎样想的?教师板书:板书算式:23-3=20(人),20/2=10(间),并在表里填写1和10。接下去,如果住2个3人间,还需要多少个2人间?请计算出来。教师板书:3*2=6(人),23-6=17(人),17/2=8(间)……1(人)提问:这样2人间怎样安排?符合题目要求吗?谈话:这种情况是不符合要求的,那么这次列举的内容要否定掉。可以在2人间里对应的格子里画“—“,表示否定。(板书:—)谈话:你们会这样列举了吗?接下去应该怎样想?在小组里讨论。注意:组内每个人至少要说一种。指名说答案,教师板书。

6、比较:两次列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认为哪种列举比较简便?让学生把答句填写完整。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思。

课次。

3

授课课题。

教   学基本内容。

教科书练习十一6-9。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

具体情境中能用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及手段。

优化方法。

学法指导。

有序的列举。

板书设计。

执行。

情况。

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