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话稿>认识时分秒说课稿(精选14篇)

认识时分秒说课稿(精选14篇)

作者:飞雪

教案模板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编写教案模板时,应该注重教学目标的导向性,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步骤和方法,以及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因此,教案模板的编写需要结合教学实际,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化。以下是一些教案模板的经典范例,希望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时分秒的认识》评课稿

听了王老师的时分秒的认识的.复习课,关于这节课,我欣赏以下几方面:

1、这节复习课流程清晰,从学生课下自己建构知识网络,上课交流知识网络,生上台展示知识网络,到最后教师带领孩子一起构建知识网络,再到后来的学生完善知识网络,而后进行练习。没有了新知识的趣味,学生常常会感到乏味。但是老师没有停留在烫剩饭低水平上徘徊,而是采取了构建梳理,完善知识网络,让孩子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图。

2、整节课,教师很重视呼唤正能量,肯定正能量,不是跌跌不休地批评,而是积极主动地表扬,表扬几个榜样,带动大家学习。而且,大拇指的奖励机制,指挥语的及时调控,让课堂始终保持井然有序。

3、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教师上课不是单纯的上好这一节课,而是采用构建框架图的方法,首先让孩子回忆一下我们一起是如何对单位进行复习的,从单位,关系,工具,应用几个方面,比如质量单位,长度单位等等,那本节课你能不能也用以前的方法对本节课进行整理与复习。教孩子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教孩子一种方法。

4、孩子们在课堂虽然有一点不够活跃,不善于发言,但孩子们整节课都在参与课堂,都在跟着教师的节奏一步一步的进行,想到自己的学生,个别孩子人虽然在这,但心早已远飞,上课发呆,眼睛无光,提问他都不知道老师讲到哪了,如何才能让孩子都有兴趣去参与自己的课堂,这是听完本节课带给我的思考。

《认识时分》说课稿

《认识时分》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与分。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索发现1时=60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通过对钟面的观察,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使学生在熟悉的活动中,具体感受1分、1时的持续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

时、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时间单位不易被具体物体表现,而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二年级的学生对时分的概念比较模糊也不易理解,因此很难量化这一概念。生活中的时间大多以电子显示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理解运用的难度。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进而理解时分的进率,同样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为主,教师合理引导为辅。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发挥课件的教学功能,以活动为主线,注重体验,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数学思想和品德教育,让学生从小热爱数学、增强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中我围绕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第一环节: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交流学生自己的上学时间自然过渡到本课主题图中女孩的上学时间,让学生意识到了解时间的途径和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第二环节:主动探索,掌握新知。

为了促进学生认识理解时分这一概念,我将“抽象模糊”变“直观形象”,特别是学生对时和分进率这一重难点的理解。我将采用电教形式演示分针和时针同时转动的情景,要求学生观察发现两根针各自的转动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先让学生猜想分针走一圈所用的时间,然后课件演示这一过程,在学生有了正确认识后再次观看演示,观察时针的变化。在时针和分针的跑步比赛中,所用时间相同,故1小时=60分钟。鼓励学生在交流探讨中发现时分的进率关系:1时=60分,学生在此过程中初步建立了表象,也从中获得了感性认识。

第三环节:加强体验,实践应用。

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情境,将形式单一、枯燥的练习设计多样化,意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感受1分和1时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教学时,让学生在一分钟时间内数脉搏、跳绳和做口算题,让学生知道一分钟内我们能做好多事,让他们懂得一分钟虽然短,但是积少成多就同样宝贵,从而教育学生珍惜时间,自觉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在此环节中有首次知识点的运用,即联系实际一节课的时间和课间休息的时间填空,并思考再加几分钟是1小时。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时针从12走到几是几小时,也可拓展为时针从几走到几是几小时(一圈以内)。这一环节的操作活动,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经历体验,老师要关注学生动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第四环节:总结全课,提炼升华。

让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特别是时与分的进率关系,并且布置课后作业。对于学生作出的回答,只要是正确的,老师要积极鼓励,并且和学生一起耐心纠正学生说错的知识点。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所经历的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了一次新的认识,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为继续学习和合理运用做好准备。

《认识时分》说课稿

一.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时、分、秒,第一节:时分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整钟点。地此基础上,教给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和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分、秒,知道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特点,我制定出本课的教学目的是: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会正确的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在教学中,尽量去创设现实具体情境,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交流、实践,在活动中去主动构建知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建立时间观念、认识时和分两个时间单位,知道1时=60分。会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这里用了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通过再一次得龟兔赛跑让学生观察兔子和乌龟各跑了多少,从而让学生观察到乌龟跑了一格,兔子跑了一圈,再让学生观察兔子跑了几个乌龟这样的格子最后问学生龟兔赛跑的画面像什么,也就很容易向学生渗透钟面上么有12个大格,时针(也就是乌龟)跑一格,兔子(也就是分针)就跑一圈。通过情境创设这一学生熟悉的内容,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这样的设计既使学生了解要知道时间必须要学会看钟表,产生对学习新知的渴望,又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提出问题,集体探究。

第一个环节:认识钟面。我这里请学生先回忆关于钟面你知道什么,然后再请同桌之间合作观察交流这些学生说的对不对,让学生先发现问题,再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验证,然后再请学生将同桌之间交流的结果向大家汇报。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我这里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在黑板上写出学生所汇报的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钟面知识的认识。

通过我们刚才探究的钟面上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引出问题,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时针走一大格和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分别是多少。再通过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5大格是5分,走5小格也就是走1大格,引出分针走1大格就是5分。

在教授1时=60分这里,我让男女生分开观察时针和分针各走了多少,分针走一大格也就是1时,分针走一圈也就是60分,再问学生时针和分针是否同时开始同时停止,引出1时的时间和60分的时间是相等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安排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亲自经历、体验做数学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准确的理解1时=60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个环节:认识时间,表示时间。首先我先出示了9:00和9:30请学生回忆这两个时间你是如何认的,再引出9:08和9:45分,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然后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认钟方法怎样把时间认的又快又好,最后结合刚才认识的4个时间对认识时间的方法进行小结。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解决了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又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疑点的目的。

(三)游戏练习。

第一个环节,我设计了,我拨你来认的活动,并且在活动过程中请学生试着在黑板上写一写时间,强调书写电子表时间要注意的地方。第二个环节,我通过学生平时的作息时间,让学生自己拨一拨时间,并让学生说一说拨时间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这里我设计的课堂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目的性、针对性强知识,达到了培养技能、发展思维的目的。

(四)全课小结。

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实践作业。

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过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识时分》说课稿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8页的内容时分秒。

本单元在学生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时、分、秒的有关知识。先认识时、分,再学会看钟面上的几时几分,最后认识秒。本课教学内容是认识时、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熟悉的上学前看钟的画面,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需要看钟表,又唤起学生对钟表的已有认识。继而教材分两个层次让学生认识时、分。先是认识时、分两个时间单位,通过观察钟面上的大格、小格到认识“时”、“分”,初步建立1时、1分的观念。然后让学生拨钟面上的针,仔细观察,发现时、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时=60分。在“想想做做”环节,通过学生活动后联系生活实际亲身体验1分钟和1小时持续的时间,进一步建立1分钟和1小时的时间观念,丰富对时、分的感性认识。

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学具操作,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记时的;知道1小时=60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操作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钟面上1时、1分的时间规定,体会1时、1分的长短,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难点是:看钟表准确的说出经过的时间。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

新课程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钟面的感受和认知,练习,创设情境采用:

直观演示法。

设疑诱导法。

操作发现法。

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说学法:

有效地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我十分注重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认识时和分。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小朋友,谁能告诉老师,你每天早上是什么时间起床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要是学习了看钟表的方法,就能准确地掌握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间单位时、分。(板书课题)。

1.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模型。

(2)引导观察钟面。

小组边观察,边议论,你发现了什么?

大格、小格、长针(分针)、短针(时针)。

(3)观察填空。

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

每个大格分成()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1)童话故事:老师发现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有一双会认时间的慧眼,还有一双会写时间的巧手,为此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作为奖励。你们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上一次小白兔输得非常不服气,于是它又约了小乌龟到周围种着12棵树的圆形运动上来比赛,大家猜一猜,这一次谁赢了?好,让我们一起到比赛现场看一看。(演示在相同时间里,小白兔跑了一圈,小乌龟只跑到第二棵树下。)其实,在我们今天认识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龟兔赛跑。(龟兔跑场景变成一个钟面)。

(2)小组合作:拨动闹钟的分针走一圈,认真观察时针的变化,探究1时和60分的关系。

(3)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的过程,验证学生的结论。

【这一环节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再次燃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迫切希望能揭开钟面上“龟兔赛跑”的秘密,通过动手拨一拨终于发现了1时=60分,而的生动演示,既验证了学生的发现,又使学生兴趣盎然。

3.感受1分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1)全班看动画片,分小组活动,感受1分钟的长短。

1分钟脉搏跳次左右;1分钟大约跳绳下;小朋友1分钟大约写个字,1分钟可以背诵古诗。

那么1小时能干些什么呢?回家后看好时间,体会1小时都能干些什么?

1、学生互动拨钟表。

学生出题,学生拨小钟表。

可以引导这些题目:5分钟怎么拨?10分钟,23分钟,3小时,6小时等时间。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思考,演示,填空。

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1小时。

四、小结评价,深化认识。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满意吗?填写自我评价表。

板书设计力求知识性和间接性。

《认识时分》评课稿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纬度》中提出:

1、扎扎实实的,学生能够学会的课是一节好课。

2、情景创设得好,学生学习积极高的课是一节好课。

3、教师的教学环节清晰,教学重点突出的课是一节好课。

4、教师关注课堂生成资源,并予以适时引导,点拨,形成动态生成的课是一节好课。

今天,我的同事梁老师的课《认识时分》让其中的理念贯穿课堂,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一、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教学一开始,教师便以“猜谜语”的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渴望认识时间,了解时间,从而学会科学利用时间。教学时与分之间的进率时,教师又创设了“手动拨钟面”和“课件演示时针与分针同时走”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发现1时=60分。

二、教学环节清晰有效。尤其在感受,体验1分钟有多长,教师让学生经历了“静坐——听音乐——做活动(可做口算题、写字、画画等)”这几个环节,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分钟虽然短,但合理利用可以做很多事情,从而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四、叶澜提出“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是好课的标准之一。梁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一堂真实的课,课堂中除了以上的亮点外,但也要美中不足的地方。如:教师在操作课件时的技巧有待加强,课堂上对学生激励性的评语我们不该吝惜。要知道,学生的自信心来自老师对他们的肯定!

时分的认识说课稿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建构主义理论,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学习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出发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认识时、分》是北师版二年级上册第64页教学内容。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半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这节课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将为学习年、月、日的知识打下基础,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求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猜一猜、画一画、拨一拨、说一说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知道1时=60秒。

(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3)、在实际操作及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难点: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需要作以下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大钟表一块。

学生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块钟表。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紧紧抓住课堂知识的结构关系,遵循直观认知――操作体会――感悟知识特征――应用知识的认知过程,采用观察法、操作法、讲解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设计出包括: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内容的教学流程。

2、在学法指导上,通过迁移、指导、渗透、点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让学生想一想、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时分秒的认识》评课稿

听了王老师的时分秒的认识的复习课,关于这节课,我欣赏以下几方面:

1、这节复习课教学流程清晰,从学生课下自己建构知识网络,上课交流知识网络,生上台展示知识网络,到最后教师带领孩子一起构建知识网络,再到后来的学生完善知识网络,而后进行练习。没有了新知识的趣味,学生常常会感到乏味。但是老师没有停留在烫剩饭低水平上徘徊,而是采取了构建梳理,完善知识网络,让孩子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图。

2、整节课,教师很重视呼唤正能量,肯定正能量,不是跌跌不休地批评,而是积极主动地表扬,表扬几个榜样,带动大家学习。而且,大拇指的奖励机制,指挥语的及时调控,让课堂始终保持井然有序。

3、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教师上课不是单纯的上好这一节课,而是采用构建框架图的方法,首先让孩子回忆一下我们一起是如何对单位进行复习的,从单位,关系,工具,应用几个方面,比如质量单位,长度单位等等,那本节课你能不能也用以前的方法对本节课进行整理与复习。教孩子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教孩子一种方法。

4、孩子们在课堂虽然有一点不够活跃,不善于发言,但孩子们整节课都在参与课堂,都在跟着教师的节奏一步一步的进行,想到自己的学生,个别孩子人虽然在这,但心早已远飞,上课发呆,眼睛无光,提问他都不知道老师讲到哪了,如何才能让孩子都有兴趣去参与自己的课堂,这是听完本节课带给我的思考。

《认识时分》说课稿

我所说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p88——89的内容。认识时分它是继一年级《认识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时间的重要一课。

1、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2、知道1小时=60分。

3、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4、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时针、分针时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重点难点:让学生能够明白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怎么记时的。从而理解1时=60分。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为主,教师相机引导为辅。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发挥课件的教学功能,以活动为主线,注重体验,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激活小朋友们的思维。通过观察。思索、动手触摸、发现及表达的机会,抓住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兴奋点,使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思维的开拓区域。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数学思想和品德教育。让小朋友们从小热爱数学。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

1、谈话:你知道少儿频道的动漫剧场是什么时候播放的?怎么才能准时收看呢?对看钟表来告诉我们时间。

2、复习旧知。

媒体出示7时钟面,

问:钟面上是几时?你是怎么看出是7时的?怎样区分时针和分针?

3、揭题: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时间。板书:认识时分。

1、1分。

媒体出示7时零1分。

问:还是7时吗?那是多少呢?是多1分吗?怎么知道是多1分的?

指钟面说:把这两个小点连起来就是1小格。

指出: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板书: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学生齐读。

2、几分。

媒体出示7时多3分。

问:现在分针走了几小格,是几分呢?

3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是3分吗?和学生一起在媒体上数一数。

得:分针走3小格就是3分。

口答:分针走8小格是几分?

小结: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

问:分针从12走到3,走了几分?

四人小组讨论。

交流。

问:想口诀三五十五,有没有道理呢?

三表示什么意思?你能上来指一指吗?得:钟面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都是一大格。再配媒体演示三大格。

优化方法:分针从12走到3,走了3大格,每大格有5个小格,是5分,3大格就有3个5分,就是15分。

带领学生一起说一说。

出钟面和文字:分针从12走到(),走了()大格,是()个5分,就是()分。

媒体示35分、45分、50分、60分,四钟同走。

组内先说说是几分,再交流。

重点交流50分你是怎么知道的?60分是怎么知道的?

媒体示20分、25分、55分、60分,四钟逐个呈现,学生抢答。

1、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师:刚才我们仔细研究了分针,下面我们研究时针是怎样计时的?

媒体示8时到9时。

师问:时针走了多少?是多长时间?

再次感受:媒体示9时到10时。

师问:时针又走了多少?

得: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生齐读。

2、时针走几大格是几小时。

口答:时针走8大格,是几小时?

小结:时针走几大格就是几小时。

练习:出4个钟面,让学生按以下句式说说:时针从12走到(),走了()大格,是()小时。

四、体验时间。

1、1分。

看1分钟动画片,问:1分钟长吗?

1分钟口算,汇报1分钟完成几道口算。

小结:1分钟真的很短,但充分利用好1分钟我们还是能做很多事情的。

介绍:播音员1分钟播180个字;印刷厂1分钟印刷1000多份报纸,并进行珍惜时间教育。

2、5分。

问:5分钟能做什么事情?

3、10分。

问:10分是多长的一段时间?

4、40分。

问:40分是多长的一段时间?1小时呢?

1小时长吗?1小时等于多少分呢?学生先猜一猜。

让时针和分针来告诉我们吧!

媒体示8时到9时。

问:现在是几时?继续走,走到了几时?

(媒体逐一出示答案)。

师:从8时走到9时,经过了几小时?在这1小时中分针正好走了一圈,分针走了几分?

媒体示9时到10时,

问:现在是几时?继续走,走到了几时?

(媒体逐一出示答案)。

师:从9时走到10时,经过了几小时?在这1小时中分针走了多少分?

得:1小时=60分。

生齐读。

体验1小时。

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是()分钟,再加()分钟是1小时。

说说1小时我们能做些什么?

六、练习。

1、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时”或“分”

小朋友每天在学校6()。

小朋友朗读一篇课文用3()。

穿一件衣服用2()。

七、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时分》评课稿

例如在导入环节中,教师让学生看看哪些是四边形的图形,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来判断哪些是四边形。在判断过程中,学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矛盾冲突,并在这些矛盾冲突中慢慢的得到了判断四边形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想得到锻炼,在他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不断领会它们在知识形成中的作用,认识它们的本质特征,逐步做到自觉灵活地应用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在了解了四边形的特点后,练习环节两位教师都是通过在教室中找一找四边形,来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无处不在。在这个环节上应该注重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适时的引导,从而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中的四边形。

整节课下来,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语速不紧不慢,板书工整规范,若在关注学生的生成方面再提高一些就更好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级数学《时分秒》说课稿

《一天的时间》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及普通计时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有关时间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有很多经验。因此,我根据课标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道一天有24小时,认识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发现并归纳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中表示时间的方法和相互转化的规律,并能正确进行互化。

3、能结合具体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4、帮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其中重点为:理解24时记时法,能正确用24时记时法表示生活中的时刻。难点是:掌握两种不同记时法的特征,正确对这两种记时法进行相互转化。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了体现课标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我注重教学与实际的联系,因为关于时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依据,采用主体性、启发性教学方法,真正把学生当作主人,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学法指导上,重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因为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一些学生不一定对学习材料看得很仔细,理解得很全面,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教师观察指导个别学生,做到学生自己能学的自己学,自己能做的自己做,教师起到参与指导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互动精神。

由于我和学生还不太熟悉,为了拉近师生关系,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课堂开始我采用让学生介绍他们的作息时间来导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交流课前预习的情况并说说这节课想要学到哪些知识,然后让学生带着疑惑通过观察动画时钟、认识0点、从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换中去发现规律等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还设置了让学生当小播音员这一环节,让学生从中去体验学习的乐趣并进一步掌握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换。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节知识的巩固认识,我设置了五个闯关题,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最后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1、教学效果没有达到最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应该是两种记时法的转换,但仍有一大部分学生没有弄清楚转换的方法。

2、跟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在设计上应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些,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3、教学语言不够精炼、明了。

1、更新观念,提高改革意识。

观念决定行动,什么样的观念必然导致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在本节课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归根到底还是教师受传统观念束缚,过多强调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要改变这一点,只有教师更新观念,提高改革意识。始终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目标,组织学生创造性的去学习。比如,善于在学生的学习中捕捉生成问题加以拓展等等。

2、尊重数学学科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策略,都必须尊重学科特点。数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实践性非常强,所以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尊重学生在实践中独特的体验和收获,才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认识时分》评课稿

这堂数学课,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突出了创新精神和实践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索新知。教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课堂充满民主、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陈一叶教师主讲的《认识钟表》:

这堂课以《森林运动会》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富有童趣。课堂设计,层次从分明,程序清楚,可以说是精心设计,一环套一环。教学准备十分充分,学具制作也很漂亮,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在教学中还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教师的'指下,让学生自己动手拨整时,还让学生自己拨自己喜欢的整时给同学和老师看,给学生展示个性的空间,当一年级的小朋友看到自己在钟面上拨的整时跟别人的不一样时,甭提有多高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的同时,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等,实现了各科教学的横向联系,教学效果好。在教学生认识钟面时,可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模型钟面观察。

二年级数学《时分秒》说课稿

本单元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时、分、秒的有关知识。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学具操作,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记时的;知道1小时=60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操作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钟面上1时、1分的时间规定,体会1时、1分的长短,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难点是:看钟表准备的说出经过的时间。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钟面的感受和认知,练习生活,创设情境采用:

直观演示法。

设疑诱导法。

操作发现法。

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有效地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我十分注重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认识时和分。

第一个环节:

小朋友,谁能告诉老师,你每天早上是什么时间起床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要是学习了看钟表的方法,就能准确地掌握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间单位:小时、分。(板书课题)。

1、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模型。

(2)引导观察钟面。

小组边观察,边议论,你发现了什么?

大格、小格、长针(分针)、短针(时针)。

(3)观察填空。

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

每个大格分成()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2、认识时、分的关系。

(1)童话故事:老师发现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有一双会认时间的慧眼,还有一双会写时间的巧手,为此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作为奖励。你们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上一次小白兔输得非常不服气,于是它又约了小乌龟到周围种着12棵树的圆形运动上来比赛,大家猜一猜,这一次谁赢了?好,让我们一起到比赛现场看一看。(课件演示在相同时间里,小白兔跑了一圈,小乌龟只跑到第二棵树下。)其实,在我们今天认识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龟兔赛跑。(龟兔跑场景变成一个钟面)。

(2)小组合作:拨动闹钟的分针走一圈,认真观察时针的变化,探究1时和60分的关系。

(3)课件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的过程,验证学生的结论。

这一环节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再次燃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迫切希望能揭开钟面上“龟兔赛跑”的秘密,通过动手拨一拨终于发现了1时=60分,而课件的生动演示,既验证了学生的发现,又使学生兴趣盎然。

3、感受1分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1)全班看动画片,分小组活动,感受1分钟的长短。

1分钟脉搏跳次左右;1分钟大约跳绳下;小朋友1分钟大约写个字,1分钟可以背诵古诗。

那么1小时能干些什么呢?回家后问问爸爸妈妈,他们1小时都能干些什么?

意图:看动画片,让学生切身体会一分钟的长短,巩固分的时间观念,通过学生的谈论与活动,让学生感到1分钟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也能做一些事情,要珍惜每一分钟。

1、学生互动拨钟表。

学生出题,学生拨小钟表。

可以引导这些题目:5分钟怎么拨?10分钟,23分钟,3小时,6小时等时间。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思考,课件演示,填空。

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1小时。

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已经形成的时间观念,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下节课学习认识几时几分作铺垫。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满意吗?填写自我评价表。

意图:让学生自己谈体会,可以加深他们对时、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对自己课上的表现进行自我反省与评价,促进学生及时改进。

板书设计力求知识性和间接性。

三年级时分秒的换算说课稿

时间是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客观存在的,但是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在本节课,师从两方面建立起学生的时间概念:一是理解时间可度量的属性,并掌握时间单位系统和测量工具。二是体验和估计时间的长短。

师抛出了一个问题:你怎么知道时间是存在的?这个看似有些哲学的问题,孩子们做了很好的解答,虽然大多同学是用钟表来说明时间的存在,也有孩子提出,太阳的东升西落来证明时间的流逝,人们的睡眠与活动来表明时间流动的痕迹。

师从孩子的感知出发,讲解了古人计量时间的发展史,对现代钟表的设计追溯到古老的计时工具日晷,是一种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在此基础上又对为何钟面上1分=60秒,1时=60分,而不像长度计量单位等进率为10,100做出说明,时针分针秒针的尖端运动轨迹是一个圆,如果你尝试对圆形做等分的话,你会发现把圆形分成四的整数倍是非常容易的(比如四等分,八等分,十二等分等),由于人们在其他的地方都是用十进制,在时间上却使用十二(或二十四)进制,换算起来非常麻烦,如果能用一个能够整除十二还能够整除十的进制,能够大大减少换算的难度,满足条件的最小进制是60,所以当人们开始有了精确测量时间的需求的时候,就给时间按了分秒这两个六十进制的`单位。

在上课过程中,师试图逐渐构建相互倾听的关系,将孩子们的发言串联起来,注重对话内容的反诌,但是学困生仍不敢说出自己的疑问或表述不清自己的疑问,在之后的作业中,有八个同学全对,十三个同学中,有些虽然了解单位换算方法,但仅仅会用加法来计算的,所以出现了错误,近期要对二年级所学的乘法的意义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技能要加强巩固。

时分秒认识教学设计精选_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0、9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已认识整时的基础上掌握认识几时几分。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出某些特殊时间,并正确进行书写。知道1时=60分,半小时是30分,能正确书写时间。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节约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掌握读写时间的具体方法。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准确说出当分针从12走到各个数字时所表示的时间是几分。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实物钟表、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自带一个实物钟表、记录单。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上课铃响。

哪位同学说说,现在是第几节课?(第二节课)你知道我们学校第二节的上课时间是几时吗?(边问边出示课件,课件显示一个钟面,定格在9:00)。

1、复习旧知。

你怎么知道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9时的?(时针指着12,分针指着9,是9时。)。

2、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识钟面。

1、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

2、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交流、互相补充。

3、学生反馈交流结果,教师用课件演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二)认识时间。

1、认识分。

(l)引导学生观察分针。(屏幕显示放大的钟面,演示分针走1小格)分针是用来表示“分”的,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2)边在课件中演示,边提问:

2、认识时间。(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

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分针指着几?是几分?(时针指着3多一点,是3时,分针指着1,是5分。)。

那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几分?(3时5分)(2)教学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在些让学生注意在写3时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如:“3:05”)。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第二、三个钟面。3.认识时、分的关系。(1)学生分组操作。

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闹钟,拨一拨,看一看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几大格,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

学生反馈,教师出示课件:分针走一圈,同时时针走一大格。(3)引出“1时=60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师拨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拨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3、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

4、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题。

学生练习时,先说一说: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分针指着几,是几分?再把时间写在每个钟面的下面。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下课铃响,屏幕上的钟面显示出9:40)。

你能说出我们第二节课下课的时间是几时几分吗?

优点:认识时间这一教材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的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知道1小时=60分。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编排的。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人们认识时间的经验和习惯。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60个小格;能够认识整时和半时,知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5分5分的认识时间探讨1小时=60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例如:上课的时间8:05引入,拓展应用中利用小朋友作息时间的安排使学生能够根据情境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估计时间的范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学生认识时间的兴趣。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生成一些自己的见解,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对学生的生成进行讨论、分析、探究。例如在教学8:15分的认识。

在教学时运用实物钟、钟面模型、多媒体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清晰准确的认识时间。例如在教学5分5分的认识时间时,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在认识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5分5分的认读时间时运用了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在拓展应用中既对新知进行了巩固,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熏陶。